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围手术期管理制度

围手术期管理制度

围手术期管理制度
围手术期管理制度

围手术期是指:以手术为中心,从确定手术治疗之时起,至与这次手术有关的治疗结束为止的一段时间,包括术前、术中、术后三个阶段。手术科室、麻醉科与手术室的负责人是本

科室实施围手术期管理规定的第一责任人。

①术前管理标准和措施:

关键环节包括:术前诊断、手术适应证及禁忌证、手术风

险评估、手术耐受力评估与分级、术式选择、术前准备、术前

讨论、手术审批、术前麻醉会诊、签署知情同意书、手术安全

核查等。

1)术前评估:手术医师术前应根据手术患者的病史、体格

检查、影像与实验室资料等做好风险评估和手术耐受力评估,

必要时请相关科室会诊及时纠正患者的相关脏器功能不全情况,使患者能在可耐受的状态下安全度过术中和术后的治疗过程。

2)术前必要的检查:一般手术及有创操作必查项目:血

常规、血型(正反定型,必要时查RH血型)、凝血常规、尿常规、生化全套、传染病八项常规检查、心电图。特殊手术必查

项目:60岁以上患者心脏彩超;卧床时间长的患者或具有高凝

倾向的患者:双下肢深静脉彩超、D2聚体测定;使用抗凝剂的

患者:手术前一天复查血常规及凝血常规;预测手术有出血倾

向的患者必须做好术前备血准备。

3)明确手术指征和方式:对拟施手术治疗的患者有明确的

手术或手术探查适应证。在存在多种手术方式的情况下,主刀

医师应根据病情、患者的意愿及相关科室的会诊意见,选择相

对先进、损害小、预后好的术式。医护人员应从关怀、鼓励出发,就病情、施行手术的必要性、可供选择手术方案及优缺点、可能取得的效果、手术的危险性、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术后恢

复过程和预后等方面,以恰当的言语对患方进行解释,协助做

好患者的心理准备工作,使患者能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手术治疗。

4)告知签字:择期手术手术前一天、急症手术术前由主刀

医师或第一助手同患方进行谈话(谈话内容包括手术指征、术式、手术风险、利弊、抗生素应用、其它可供选择的方法),

但危重患者、毁损性、探查性以及新开展的手术需由主刀医师

同患方谈话。外院专家来院主刀手术,应由第一助手(限本院

医师)同患方进行术前谈话。由医患双方签署手术、麻醉、输血等知情同意书,各项医疗文书书写完整并打印好(择期手术),否则不可实施手术。但为抢救患者生命而需紧急施行手术时,在患方无法及时签字的情况下,由中心主任或中心主任授权的负责人(分管主任或医务科长,夜间及节假日为中心总值班人员)签字后方可施行手术。拟在术中实施冰冻切片检查的,应提前一天联系外院病理科,并详细填写患者的病情。

5)分级管理报告审批:科主任或上级医师应按手术资质准入制度和相应的手术类别规定安排手术,各级医师担任手术的范围见“汶上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及手术分级目录”。严格执行手术审批制度。为了手术统筹安排,本中心规定所有择期手术由主持工作的科主任或经科主任授权的科副主任医师或二线班医师审批,重大(特殊)手术以及新开展的手术、非医学指征的剖宫产手术须经科内讨论,主管医师填写《重大(特殊)手术审批表》,科主任签署意见后报医务科审批。在急诊或紧急情况下,为抢救患者生命,当班(或值班)医师遇来不及办理审批的手术,应尽快通知上级医师或科主任,由上级医师或科主任决定,但事后应即时报告有关部门和领导,并在48小时内补办审批手续。外院专家来院手术,须由有关科室填写邀请外院医师手术会诊申请单,由科主任审核、签字,报医务科审批并经被邀医院有关部门同意后,方可参加手术。

6)术前讨论:除急症手术外,所有住院患者手术,均应进行术前讨论,手术者必须参加。术前讨论应在手术前完成。

7)术前医疗文书:择期手术应予手术前一日,急诊手术提前30分钟通知手术室并完成相关医嘱、病程记录,参加手术的医护人员必须按时做好准备和参加手术,急诊手术随叫随到。所有病人术前必须有电子或书面的手术通知单,主刀医师根据手术需要,尽早通知手术室做好特殊器械和一次性植入物的准备工作。麻醉医师应对每一位需麻醉的患者做好术前麻醉访视工作,填写《术前麻醉访视记录单》并根据手术类别、患者状况及有关辅助检查结果,选择好麻醉方式拟定麻醉计划和实施麻醉前用药,充分做好麻醉准备工作,合理选择用药。

8)术前核查:将手术患者送手术室前,应给患者佩戴标有

患者身份识别信息的标识,并对手术部位按规定进行标识,以

便手术安全核查。

巡回护士和器械(洗手)护士应在手术开始前,共同清点、核对手术所用的无菌包及各种器械、敷料的名称、数量,并逐

项准确记录。

在麻醉实施前,由麻醉医师主持,与主刀医师或第一助手

和手术室护士三方按《手术安全核查表》依次核对患者身份

(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手术方式、知情同意、手术

部位与标识、麻醉安全检查、皮肤是否完整、术野皮肤准备、

静脉通道建立、患者过敏史、抗菌药物皮试结果、术前备血、

假体、体内植入物、影像学资料等项目。

在手术开始前,由麻醉医师主持三方共同核查患者身份

(姓名、性别、年龄)、手术方式、手术部位与标识,并确认

风险预警等内容。手术物品准备情况的核查由手术室护士执行

并向手术医师和麻醉医师报告。手术安全核查应按照上述内容

依次进行,每一步核查无误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操作,并逐项填

写《手术安全核查表》和《手术风险评估表》。如无麻醉医师

参加的手术,则由手术主刀(特殊情况下可由第一助手代替)

主持并填写表格。不得提前填写表格。

②术中管理标准和措施:

关键环节包括术中改变手术方案的告知、意外处理、术中

用药、输血、标本送检、器械和敷料清点等。

1)对按规定进行术前讨论和术前谈话的手术,手术医师在

实施手术时,原则上应按已定的方案执行。术中若遇到意外或

疑难问题,需改变手术方案时,必须及时向患方交待清楚,并

做好记录和请患方重新签字,同时应向上级医师汇报。

2)巡回护士和器械(洗手)护士应对术中追加的器械、敷

料即时记录,在手术结束缝合前,应共同严格清点台上和台下

的器械、敷料,确认数量核对无误后,告知手术医师并记录于

手术护理记录单,双签名。清点时,若发现器械、敷料数量与

术前不符,立即向主刀医生汇报,重新点数后,如果仍然数目

不符时,应进行透视,若透视后仍找不到应与手术医生共同分析,确定无体腔遗留后,方可结束手术,并在《手术护理记录单》上记录事情过程、处理措施,并有护士医生签名。

3)器械(洗手)护士和巡回护士在手术结束缝合后,应再

次共同清点台上和台下的器械、敷料,确认数量无误后记录。

巡回护士对手术患者术中护理情况及所用器械、敷料的记录,

应当在手术结束后即时完成。

4)手术病人预防性抗菌药物的使用,遵循《抗菌药物临床

应用指导原则》,抗菌药物的选择由手术医生选择。术中用药、输血由麻醉医师或手术医师根据情况需要下达医嘱并做好相应

记录,由手术室护士与麻醉医师共同核查。

5)在实施手术的过程中,手术及麻醉操作程序应规范,如

发生麻醉、手术意外及遇到技术困难或较棘手的问题时,应及

时抢救处理,并及早向科主任、医务科或总值班汇报。在抢救

处理过程中,台上台下应相互配合,切忌相互埋怨或推卸责任。

6)术中切下的组织或标本应按要求及时处理,及时送检,

并做好交接登记,防止标本污损、差错或遗失。

8)参加手术的医护人员在手术台上不得使用手机(特殊情

况下除外),主刀医师,应在手术完成后方可下手术台。

9)麻醉医师要坚守岗位,不得随便离开手术间,若有特殊

情况需要暂时离开,必须取得术者同意方可离开。

③术后管理标准和措施:

关键环节包括麻醉复苏、离开手术室前核查及并发症的预防、早期发现、及时处理等。

1)在患者离开手术室前,由麻醉医师主持三方共同核查患

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实际手术方式,术中用药、输

血的核查,清点手术用物,确认手术标本,检查皮肤完整性、

动静脉通路、引流管,确认患者去向等内容,三方确认后分别

在《手术安全核查表》和《手术风险评估表》上签名。

2)住院患者《手术安全核查表》和《手术风险评估表》应

归入病历中保管,非住院患者《手术安全核查表》和《手术风

险评估表》由手术室负责保存一年。

3)对实施全身麻醉、硬脊膜外阻滞、蛛网膜下腔阻滞(麻

醉平面较高)以及老人、幼儿等患者术后的麻醉复苏应实施全

程观察,应选择合适的体位,做好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及

心电等监护工作,管理好呼吸机,适时拔除气管插管,待麻醉

清醒及有关监测指标正常稳定后,方可将患者送回病房。

4)巡回护士术毕提前 15 分钟通知相关科室做好接受病人准

备,由麻醉医生、经治医师将病人送返病房,麻醉医师向经治

医生交接术中用药,输血输液量及生命体征变化等情况。

手术病人由手术室护士接送,特殊病人、危重病人术后由手

术医师、麻醉医师和手术室护士护送回病区,与病区医务人员

实施交接。

5)对术后患者,经管医护人员应根据诊断、施行的手术及

全身不良情况,制定缜密的术后治疗计划,包括监测方法、止痛、抗菌药物应用、伤口护理、静脉输液以及各种管道、插管、引流物、吸氧等处理,采取综合治疗措施,以达到尽快地恢复

其生理功能,促使早日康复的目的。

6)手术后需要监护的患者应送重症监护室,患者在入或出

重症监护室时应做好交接工作。

7)术后应根据麻醉、手术类别、术式及患者的全身状况和

疾病严重程度等选择合适的体位,科学合理地调整输液的用量、成分比例和输注速度等。

8)对置有引流物(引流管、烟卷式引流、尿管等)的患者,应经常检查放置的引流物有无阻塞、扭曲等情况,换药时要注

意引流物的妥善固定,以防落入体内或脱出,并应观察、记录

引流液的颜色和量,视具体情况及时拔除引流物。

9)术后应向患者及其家属交待病情及注意事项并签术后沟

通告知协议书,及时下达术后医嘱。主刀医师应在24小时内,

完成手术记录(特殊情况下可由一助书写,主刀签名),术后

首次病程记录即时完成,主刀医师术后24小时内需查看病人,

要注意预防可能发生的各种并发症,如出血、发热、低体温、

感染、栓塞、切口裂开等。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并发症做

到早期发现,及时处理。

10)加强术后并发症治疗工作,并对手术结果进行评估。对

术后出现大出血、器械物品残留、严重渗漏等,发现者必须如

实地向科主任汇报,以便尽快采取补救措施,需要再次手术者,按“非计划再次手术”进行管理,术后科主任应组织科内讨论,分析原因,总结教训,并做好讨论记录,向有关部门和分管领

导汇报、备案。

围手术期管理制度

围手术期是指:以手术为中心,从确定手术治疗之时起,至与这次手术有关的治疗结束为止的一段时间,包括术前、术中、术后三个阶段。手术科室、麻醉科与手术室的负责人是本 科室实施围手术期管理规定的第一责任人。 ①术前管理标准和措施: 关键环节包括:术前诊断、手术适应证及禁忌证、手术风 险评估、手术耐受力评估与分级、术式选择、术前准备、术前 讨论、手术审批、术前麻醉会诊、签署知情同意书、手术安全 核查等。 1)术前评估:手术医师术前应根据手术患者的病史、体格 检查、影像与实验室资料等做好风险评估和手术耐受力评估, 必要时请相关科室会诊及时纠正患者的相关脏器功能不全情况,使患者能在可耐受的状态下安全度过术中和术后的治疗过程。 2)术前必要的检查:一般手术及有创操作必查项目:血 常规、血型(正反定型,必要时查RH血型)、凝血常规、尿常规、生化全套、传染病八项常规检查、心电图。特殊手术必查 项目:60岁以上患者心脏彩超;卧床时间长的患者或具有高凝 倾向的患者:双下肢深静脉彩超、D2聚体测定;使用抗凝剂的 患者:手术前一天复查血常规及凝血常规;预测手术有出血倾 向的患者必须做好术前备血准备。 3)明确手术指征和方式:对拟施手术治疗的患者有明确的 手术或手术探查适应证。在存在多种手术方式的情况下,主刀 医师应根据病情、患者的意愿及相关科室的会诊意见,选择相 对先进、损害小、预后好的术式。医护人员应从关怀、鼓励出发,就病情、施行手术的必要性、可供选择手术方案及优缺点、可能取得的效果、手术的危险性、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术后恢 复过程和预后等方面,以恰当的言语对患方进行解释,协助做 好患者的心理准备工作,使患者能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手术治疗。 4)告知签字:择期手术手术前一天、急症手术术前由主刀 医师或第一助手同患方进行谈话(谈话内容包括手术指征、术式、手术风险、利弊、抗生素应用、其它可供选择的方法), 但危重患者、毁损性、探查性以及新开展的手术需由主刀医师 同患方谈话。外院专家来院主刀手术,应由第一助手(限本院

洁净手术室的维护与管理制度

第一部分:层流净化手术室基本知识及日常管理 一、层流净化的概念与作用 层流净化,是指气流以匀速向一定方向输送,通过高效过滤器净化,呈流线状进入手术室内,再以等速通过手术空间后流出。手术室内的尘粒和病原微生物随气流方向被排出,不会在室内扩散,层流手术室即以此设计而得名。 层流系统是达到空气净化、创造洁净手术空间的一种先进设备,是目前一种安全有效、经济方便的空气除菌手段。 二、层流净化技术在手术室的重要性 手术室是医院对病人进行手术治疗的重要场所,手术质量的高低往往反映了一家医院的治疗水平。 对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就是要树立严格的无菌观念,重视手术中的无菌技术操作,防止手术感染。手术后一旦发生感染,将会造成的后果,很多医院为了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不得不加强对病人抗生素的用量,这种方法对病人的伤害很大,目前国家也在立法通过行政手段来控制抗生素的用量。所以对手术中各个环节的无菌控制越来越受到各家医院的重视。 三、手术室的污染源和污染途径 手术室的污染源主要有来自外部和来自手术室内部的两部分: 1、来自外部的污染源主要是送到手术室的新风。具统计室外空气中的细菌和微生物的数量大约为1-1000个/英尺3,而且这些细菌和微生物大多都附着在灰尘粒子上,不同地区的污染程度也不相同。 2、来自洁净手术室内部的污染源,主要是手术的医生和护士、手术的患者以及手术过程的产菌产尘。 最大的内部污染源是手术医生、麻醉医生和护士等人,他们的衣服、皮肤和呼吸都会产生大量的尘埃和细菌,产生灰尘和细菌的数量与他们的着装、动作的强度和频度、医生的技能、消毒的程度以及全面管理的水平有关。因此,进入手术室的医护人

围手术期患者安全管理规定和制度

围手术期患者安全管理规定和制度为切实保障病人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加强手术管理,根据《执业医师法》、《处方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及卫生部、湖北省卫生厅有关医疗规章制度,结合我院实际,特制订本管理制度。 (一)术前管理: 1. 凡需手术治疗的病人,各级医生应严格手术适应症,及时完成手术前的各项准备和必需的检查。准备输血的病人必须检查血型及感染筛查(肝功、乙肝五项、HCV、H1V、梅毒抗体)。 2. 手术前质术者及麻醉医师必须亲自查看病人,向病人及家属或病人授权代理人履行告知义务,包括:病人病情、手术风险、麻醉风险、自付费项目等内容,征得其同意并由病人或病人授权代理人签字。如遇紧急手术或急救病人不能签字,病人家属或授权代理人又未在医院不能及时签字时,按《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相关规定执行,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在病历详细记录。 3. 主管医师应做好术前小结记录。中等以上手术均需行术前讨论。重大手术、特殊病员手术及新开展的手术等术前讨论须由科主任主持讨论制订手术方案,讨论内容须写在术前讨论记录单上,并上报医务处备案。 4. 手术医师确定应按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执行。重大手术及各类探查性质的手术须由有经验的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或科主任担任术者,必要时须上报医务处备案。 5. 手术时间安排提前通知手术室,检查术前护理工作实施情况及特殊器械准备情况。所有医疗行为应在病历上有记录。如有不利于手术的疾患必须

及时请相关科室会诊。 6. 手术前患者应固定好识别用的腕带,所标的信息准确无误;同时完成手术部位的标记。 (二)手术当日管理: 1. 医护人员要在接诊时及手术开始前要认真核对病人姓名、性别、病案号、床号、诊断、手术部位、手术房间等。病人进手术室前须摘除假牙,贵 重物品由家属保管。 2. 当日参加手术团队成员(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台上与巡回护士、其它相关人员)应提前进入手术室,由手术者讲述重要步骤、可能的意外的对策、严格按照术前讨论制定的手术方案和手术安全核对的要求执行。 3. 手术过程中术者对病人负有完全责任,助手须按照术者要求协助手术。手术中发现疑难问题,必要时须请示上级医师。 4. 手术过程中麻醉医师应始终监护病人,不得擅自离岗。 5. 手术中如确需更改原订手术方案、术者或决定术前未确定的脏器切除,使用贵重耗材等情况时,要及时请示上级医师,必要时向医务处或主管院长报告;并须再次征得患者或家属同意并签字后实施。 6. 核查术中植入的假体材料、器材标示上的信息及效期,条形码应贴在麻醉记录单的背面。 7. 术中切除的病理标本须向患者或家属展示并在病案中记录。手术中切取的标本及时按要求处理,在标本容器上注明科别、姓名、住院号,由手术医师填写病理检查申请单。手术中需做冰冻切片时,切除的标本由手术室专人及时送病理科,专人取回病理报告。

XX医院围手术期管理制度

附件1: 围手术期管理制度(试行) 一、手术前管理制度 1.凡需手术治疗的患者,各级医生应当严格手术适应症,及时完成手术前的各项准备和必需的检查。准备输血的患者必须检查血型及感染筛查(肝功、乙肝五项、HCV、HIV、梅毒抗体)。 2.在手术前,术者及实施麻醉的医师必须亲自查看患者,向患者及家属或患者授权代理人履行告知义务,包括:患者病情、手术风险、麻醉风险、自付费项目等内容,征得其同意并由患者或患者授权代理人签字。如遇紧急手术或急救患者不能签字,患者家属或授权代理人又未在医院不能及时签字时,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相关规定执行,报告医务部,在病历详细记录。 3.主管医师应做好术前小结记录。二级以上手术、患者年龄大于70岁或小于14岁均需行术前讨论。重大手术、特殊患者手术及新开展的手术等术前讨论须由科主任主持讨论制订手术方案,讨论内容须写在术前讨论记录单上,并在病历中体现,上报医务部备案。 4.手术医师确定应按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执行。重大手术及各类探查性质的手术须由有经验的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或科主任担任术者,必要时须上报医务部备案。 5.手术时间安排提前通知手术室,检查术前护理工作实施情况及特殊器械准备情况。所有医疗行为应当在病历上有记录。如有不利于手术的疾患必须及时请相关科室会诊。 6.手术前患者应当固定好识别用的腕带,所标的信息准确无误,同时完成手术部位的标记。

7.I类切口手术,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规定,选择预防性抗菌药物,并术前(切皮前)0.5至2小时内使用。 二、手术中管理制度 1.医护人员要在各交接环节时及手术开始前要认真核对患者姓名、性别、病案号、床号、诊断、手术部位、手术房间等。患者进手术室前须摘除假牙,贵重物品由家属保管。 2.当日参加手术团队成员(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台上与巡回护士、其它相关人员)应提前进入手术室,由手术者讲述重要步骤、可能的意外的对策、严格按照术前讨论制定的手术方案和手术安全核查的要求执行。 3.手术过程中术者对患者负有完全责任,助手须按照术者要求协助手术。手术中发现疑难问题,必要时须请示上级医师。 4.手术过程中麻醉医师应当始终监护患者,不得擅自离开患者。 5.手术中如确需更改原订手术方案、术者或决定术前未确定的脏器切除,使用贵重耗材等情况时,要及时请示上级医师,必要时向医务部或主管院长报告,并需再次征得患者或家属同意并签字后实施。 6.核查术中植入的假体材料、器材标示上的信息及有效期,条形码应当贴在病历中。手术结束时应当核对纱布、器械等物品并记录。 7.术中切除的病理标本须向患者或家属展示并在病案中记录。手术中切取的标本及时按要求处理,在标本容器上注明:科别、姓名、住院号,由手术医师填写病理检查申请单。手术中需做冰冻切片时,切除的标本由手术室专人及时

手术患者体位管理制度

手术患者体位管理制度 (4点:水平仰卧位、侧卧位、截石位、俯卧位) 加强手术患者体位安全管理,安置合适体位,防止因体位不当造成患者的皮肤、神经、肢体等损伤。手术体位是由手术护士根据手术的要求,在麻醉病人实施的被动体位。正确安置手术体位,既要符合手术操作的需要,又不能影响的呼吸循环及神经功能。 1. 水平仰卧位:头部垫高3~5 cm以保持前屈,有利于放松颈部肌肉 和静脉回流。 2. 侧卧位:手术侧在上,置患者背部靠手术台边缘,以利操作;头 部与身体保持水平;双上肢置于双层上肢固定架上;下方胸侧壁靠近腋窝 处应垫15 cm厚的软垫,避免臂丛神经和血管受压;骨盆处是侧卧位固定 的重点,应用骨盆固定架妥善固定,勿将其直接接触皮肤以免灼伤和挤压 伤;下肢的上侧肢体可采用髋膝屈曲接近90°;肾手术摆放侧卧位时,下 肢摆放正相反:上侧肢体伸直,下侧肢体屈曲,同时将患者的腰肋部与手 术床的腰桥对齐,头部固定时要放置头圈,耳廓置于头圈中空处,关节处 垫以软枕,术中器械护士及时清理放在病人身上的器械用物。 3.截石位时,双上肢应固定于体侧,臀部抬高15°~30°,支腿架应 衬以5cm厚的海绵垫,以防腓总神经和腘脶动脉受压。在小腿处应用支腿 架,使下垂小腿抬高,有利于血液循环,从而避免静脉血栓的形成。抬高 或放平下肢时动作必须缓慢,避免因体位的突变引起循环血量的急剧改变

而增加心脏负担,尤其对心肺功能不全的病人更要慎重。 4. 俯卧位:搬动患者时,应将患者头、颈、胸椎保持在同一水平上旋转,防止气管内导管脱出;取一25 cm厚的软垫置于患者的双肩及胸骨柄部位,另取25 cm厚的软垫置于骨盆、双侧髂前上嵴及耻骨结节处,使胸壁稍稍离开手术台面而呈悬挂状态,以保持呼吸动作不受限制。头部手术使用头架固定,最好用三爪头托,使面部完全免受任何压力,在手术期间应加强对眼部的检测,避免压迫性眼损害。 执行科室:手术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

手术室器械管理制度

手术室器械管理制度 外来手术器械(包括植入物)管理制度 一、为了确保医疗安全,消除医疗隐患,对植入物和外来器械应严格规范的管理。 二、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河南省第二周期医院评审暨综合评价标准》的要求,制定制度,确保手术患者的安全。三、外来器械进入医院之前,必须经过器械科或采购中心查看相关资料,证件齐全,不得使用未经注册、过期失效或淘汰的医疗器械。 四、定期由专业人员对手术医生、手术室护士进行外来手术器械使用的专业培训,以掌握器械的基本性能和操作方法。 五、加强手术科室的管理,当临床需要使用外来器械时,应提前24小时—48小时将器械送至消毒供应室进行清洗消毒灭菌。 六、严格交接手续,查对无误后进行器械登记,双方签字,记录完善。对于生锈或缺损的器械不予清洗和消毒灭菌,严禁手术室使用。 七、消毒供应中心接到器械后,按照清洗消毒的流程(10个步骤)进行处理,并进行生物监测,待监测结果合格后方可发放手术室使用,记录详实。 八、建立规范的操作流程,质量控制和追溯机制,发现问题立即启动追溯系统。 九、手术室使用前,再次检查器械包的完整性,包内包外指示卡的情况是否符合灭菌要求,然后使用。并保存灭菌指示卡于病历中,以备查验。 十、急诊手术须使用外来器械时,必须履行上述手续,手术室、消毒供应中心和手术科室人员严格遵守本制度,并记录全面。否则后果自负。 十一、器械供应者原则上不允许进入手术室,如为技术人员、必须现场指导器械使用时,应事先经过手术室安排的培训计划,初步了解手术环境和无菌要求后方可申请,并征得手术室护士长同意后进入,每次限一人。 十二、手术室或消毒供应中心不负责保管厂家手术器械,手术结束,对器械进行初步处理后交于器械供应者并有交接手续。 十三、医务人员在植入物使用前,应严格核对,检查其包装的完好性,有效性,标识齐全清楚,方可使用。 十四、严禁手术人员私自使用未经医院器械科或采购中心检验的植入物,否则,一经发现,严肃处理;一旦出现问题,后果自负,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附:外来器械(包括植入物)必须是经过医院严格监控,器械科或采购中心应查看有关资料,符合《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第26条规定: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从取得《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的生产企业或取得《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的经营企业购进合格的医疗器械,并验明产品合格证、进口注册证、准销证等卫生权威机构的认可证明,不得使用未经注册、过期失效或淘汰的医疗器械。

【实用】围手术期管理制度

围手术期管理制度 围手术期是指以手术为中心,从确定手术治疗之时起,至与这次手术有关的治疗结束为止的一段时间,包括术前、术中、术后三个阶段。在此段时间内,有许多与手术疗效和医疗安全有关的问题贯穿其中。为加强围手术期管理,确保手术疗效和安全,根据国务院《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卫生部《病历书写基本规范》、《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手术科室、麻醉科与手术室的负责人是本科室实施围手术期管理办法的第一责任人。各医院相关职能部门应加强对本院围手术期管理办法实施情况的监督与管理,提出持续改进的措施并加以落实。 本办法适用于各级各类手术,其他有创操作可参照执行。 (一)术前管理:术前主刀查房明确关键环节包括:术前诊断、手术适应征及禁忌征、风险评估、术式选择、术前准备、术前讨论、手术审批、术前麻醉会诊、手术查对、签署知情同意书、手术安全核查等。 1、对拟施手术治疗的患者,应遵循规范化诊疗原则,尽可能明确诊断,并有明确的手术或手术探查适应征。 2、在存在多种手术方式的情况下,主刀医师应根据病情、患者的意愿及相关科室的会诊意见,选择先进、损害小、预后好

的术式。 3、术前应完成必要的检查,按医院感染管理要求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做好有关检测。有感染伤口或乙肝标志物阳性或其他特殊感染患者的手术,应在手术通知单上如实标明感染和感染的菌种或病毒。 4、手术医师术前应根据手术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影像与实验室资料等做好风险评估,必要时请相关科室会诊及时纠正患者全身不良情况,使患者能在较好的状态下安全度过手术和术后的治疗过程。 5、医护人员应从关怀、鼓励出发,就病情、施行手术的必要性、可供选择手术方案及优缺点、可能取得的效果、手术的危险性、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术后恢复过程和预后等方面,以恰当的言语对患方进行解释,协助做好患者的心理准备工作,使患者能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手术治疗。 6、术前由主刀医师或第一助手同患方进行谈话,但危重患者、毁损性、探查性以及新开展的手术应由主刀医师同患方谈话。外院专家来院主刀手术,原则上应由外院专家同患方进行术前谈话,特殊情况下可由第一助手(限本院医师)进行术前谈话。 7、对手术患者应严格履行书面知情同意手续,在主刀和实施麻醉的医师向患方作出详细介绍和解释后,由医患双方签署手术、麻醉、输血等知情同意书,否则不可实施手术。但为抢救患

手术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手术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一、手术室的管理人员、工作人员和实施手术的医师,应当具备手术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及环境卫生学管理方面的知识,严格执行有关规章制度、工作流程、操作规范,认真履行岗位职责。 二、建筑布局应当符合功能流程合理和洁污区域分开的原则,周围环境清洁,无污染源。功能分区应当包括:工作人员生活办公区;无菌物品储存区;医护人员刷手、患者手术区域;污物处理区域。各区标志明确,设专用通道,区域之间有实际屏障,避免交叉污染。 三、手术室内应设无菌手术间、一般手术间、隔离手术间,每一手术间限置一张手术台;隔离手术间应靠近手术室入口处。 四、配备流动水等洗手设施,严格手卫生管理。洗手刷/海绵、擦手毛巾一人一用一灭菌,戴手套前后应洗手及手消毒。 五、手术室的墙壁、地面光滑、无裂隙,排水系统良好。 六、手术室用房的墙体表面、地面和各种设施、仪器设备的表面,应当在每日开始手术前和手术结束后进行湿式擦拭方法的清洁、消毒,墙体表面的擦拭高度为2—2.5M。未经清洁、消毒的手术间不得连续使用。 七、不同区域及不同手术用房的清洁、消毒物品应当分开使用。用于清洁、消毒的拖布、抹面应当是不易掉纤维的织物材料。 八、手术部应当选用环保型中、高效化学消毒剂,根据消毒灭菌效果监测资料选择有效的消毒剂,周期性更换,避免长期使用一种消毒剂导致微生物的耐药性。 九、接送手术病人平车应用交换车,并保持清洁,平车上的铺单一人一换。 十、进入手术室的人员应当严格按照规定更换手术室专用的工作衣、鞋、帽、口罩;穿好无菌手术衣的医务人员限制在无菌区活动,手术结束后脱下的手术衣、手套、口罩等物品,应当放入指定位置后方可离开手术室。 十一、实施手术刷手的人员,刷手后只能触及无菌物品和无菌区域。 十二、在手术室的工作人员和实施手术的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在无菌区内只允许使用无菌物品,若对物品的无菌性有怀疑,应当视其

2021年医院围手术期管理制度

X X X 医院 2021年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围手术期管理制度 一、术前管理: 1. 凡需手术治疗的病人,各级医生应严格手术适应症,及时完成手术前的各项准备和必需的检查。准备输血的病人必须检查血型及感染筛查(肝功、乙肝五项、HCV、H1V、梅毒抗体)。 2. 手术前质术者及麻醉医师必须亲自查看病人,向病人及家属或病人授权代理人履行告知义务,包括:病人病情、手术风险、麻醉风险、自付费项目等内容,征得其同意并由病人或病人授权代理人签字。如遇紧急手术或急救病人不能签字,病人家属或授权代理人又未在医院不能及时签字时,按《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相关规定执行,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在病历详细记录。 3. 主管医师应做好术前小结记录。中等以上手术均需行术前讨论。重大手术、特殊病员手术及新开展的手术等术前讨论须由科主任主持讨论制订手术方案,讨论内容须写在术前讨论记录单上,并上报医务处备案。

4. 手术医师确定应按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执行。重大手术及各类探查性质的手术须由有经验的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或科主任担任术者,必要时须上报医务处备案。 5. 手术时间安排提前通知手术室,检查术前护理工作实施情况及特殊器械准备情况。所有医疗行为应在病历上有记录。如有不利于手术的疾患必须及时请相关科室会诊。 6. 手术前患者应固定好识别用的腕带,所标的信息准确无误;同时完成手术部位的标记。 二、手术当日管理: 1. 医护人员要在接诊时及手术开始前要认真核对病人姓名、性别、病案号、床号、诊断、手术部位、手术房间等。病人进手术室前须摘除假牙,贵重物品由家属保管。 2. 当日参加手术团队成员(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台上与巡回护士、其它相关人员)应提前进入手术室,由手术者讲述重要步

医院手术室各类规章制度

医院手术室各类规章制度 目录一、请示报告制度?????????????????????????????????????????????????????????????????????????????????????????????????????????? 4 二、手术室工作制度?????????????????????????????????????????????????????????????????????????????????????????????????????? 4 三、麻醉科工作制度?????????????????????????????????????????????????????????????????????????????????????????????????????? 5 四、麻醉恢复室管理制度?????????????????????????????????????????????????????????????????????????????????????????????? 6 五、医嘱制度?????????????????????????????????????????????????????????????????????????????????????????????????????????????????? 7 六、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处理制度??????????????????????????????????????????????????????????????????????????????? 8 七、病人知情同意签字制度?????????????????????????????????????????????????????????????????????????????????????????? 9 八、无菌操作制度???????????????????????????????????????????????????????????????????????????????????????????????????????? 10 九、消毒药械管理制度???????????????????????????????????????????????????????????????????????????????????????????????? 11 十、合理使用抗生素制度???????????????????????????????????????????????????????????????????????????????????????????? 12 十一、一次行使用灭菌医疗用品管理制度????????????????????????????????????????????????????????????????? 14 十二、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16

手术患者术前准备的相关制度

手术患者术前准备的制度 1.凡需手术治疗的病人,各级医师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及时完成手术前的各项准备和必须的检查。准备输血的病人必须检查血型及感染筛查(肝功能、乙肝三系、HCV、HIV、梅毒抗体)。 2.择期手术病人,术前必须完善相关术前准备工作,完成术前相关检查,如发现检查有异常,应及时汇报上级医师或请相关科室会诊,落实会诊意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 3.手术前手术医师及麻醉医师必须亲自查看病人,向病人及家属或病人授权代理人履行告知义务,内容包括:病人病情、手术方式、手术风险、麻醉风险、自付费项目等内容,征得其同意并由病人或病人授权代理人签字。如遇紧急手术或急救病人不能签字,病人或授权代理人又未在医院不能及时签字时,按《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相关规定执行,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在病历上详细记录。 4.主管医师应做好术前小结记录。中等以上手术均需行术前讨论。重大手术、特殊病员手术及新开展的手术等术前讨论须有科主任主持讨论制订手术方案,讨论内容须记录在术前讨论记录本及病程记录内,并上报医务科或业务院长审批。 5.手术医师确定应按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执行。重大手术及各类探查性质的手术须由有经验的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

师或科主任担任术者,必要时须上报医务科。 6.手术时间安排提前一天通知手术室,检查术前护理工作实施情况及特殊器械准备情况。所有医疗行为应在病历内有记录。如有不利于手术的疾患必须及时请相关科室会诊。 7.手术前患者应固定好识别用的腕带,所标的信息准确无误;同时完成手术部位的标记。 8.手术前准备应以制度为准,严禁熟人在未完成术前充分准备及评估前提前手术。 9.手术室有权拒绝未完成相关术前准备的病人进入手术室手术,患者或家属的相关解释说明以及沟通工作由临床手术医师负责。 10.医护人员在接诊时及手术开始前要认真核对病人姓名、性别、病案号、床号、诊断、手术部位、手术房间等。病人进手术室前需摘除假牙,贵重物品由家属保管。 11.当日参加手术团队成员(手术医师、麻醉师、洗手护士和巡回护士、其他相关人员)应提前进入手术室,由手术者讲述重要步骤、可能发生的意外的对策,严格按照术前讨论制定的手术方案和手术安全核对的要求进行。 12.核查术中植入的假体材料、器材标示上的信息及有效期,条形码应贴在手术护理记录单背面。 13.术中实施自体血回输时,严格执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通知麻醉科准备字体回收血设备。

围手术期管理

围手术期管理制度 为进一步提高手术管理质量,防范手术风险,结合医院实际和 有关管理制度,特制定以下规定: 一、术前管理 1、严格落实首诊负责制度。各经治医生必须非常熟悉手术病人 的病情,包括病人及家属对疾病的认识、心态、经济状态等等,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及时完成手术前的各项准备和必需的检 查(具体见《术前必备检查目录》和《麻醉和手术前准备的临 床要点》。术前如有不利于手术的疾患必须及时请相关科室会诊。 2、严格落实病历书写和病例讨论制度。所有医疗行为均须如实 记录在病历中,主管医生应做好术前小结。三、四级和特殊手 术均需进行术前讨论。特殊手术的术前讨论须由科主任主持, 必须通知麻醉医生和巡回护士参加。 3、严格落实知情同意制度。手术前术者必须亲自查看病人(邀 请外院人员主刀必须有外院人员亲自查看患者的相关记录), 亲自向病人或病人授权代理人履行告知义务,谈话内容要真实、客观、通俗、易懂,包括病情、治疗方案和替代方案、手术风险、麻醉风险、自付费项目等内容,并与病人或病人授权代理 人共同完成手术同意书签字。如遇紧急手术或急救病人不能签字,病人家属或授权代理人又未在医院不能及时签字时,按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相关规定执行,并在病历详细记录。 4、严格落实手术分级管理制度。科主任根据各级医生手术权限 安排手术。特殊手术须由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或科主任 担任术者。手术室必须严格审核手术申请单,发现未经医务科 批准的特殊手术和院外会诊手术立即通知医务科,并暂缓安排。 5、严格落实特殊手术报告审批制度与院外会诊制度。特殊手术(具体定义见特殊手术审批报告制度)、外院会诊手术必须按 要求分别在术前一天递交审批表和外院会诊申请单(均须附术 前讨论记录复印件)。

手术室感染管理制度

手术室感染管理制度 1、手术室布局合理,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区域间标志明确。 2、手术室设无菌手术间、一般手术间、隔离手术间,隔离手术室有醒目标志,并靠近手术室入口处。 3、手术器具及物品必须一用一灭菌,能高压蒸汽灭菌的应避免使用化学灭菌剂浸泡灭菌。 4、使用后手术用器具及物品应先除污染,彻底清洁干净,再消毒灭菌,其中感染病人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消毒彻底清洁干净,再消毒灭菌。 5、麻醉用品应定期清洁、消毒,接触病人的用品应一用一消毒,连续使用的氧气湿化瓶、雾化器、呼吸机管道,必须每日消毒,用毕终末消毒,干燥保存,湿化液应用灭菌水。 6、洗手刷应一用一灭菌,洗手开关采用感应式。采用消毒液,擦手毛巾一用一灭菌。 7、手术人员入室必须更换衣裤、鞋帽,去除首饰、项链,头发不得外露,有严重呼吸道感染不宜上手术台,工作人员外出必须更换衣服、鞋。 8、医务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消毒灭菌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9、严格执行卫生,消毒制度,必须湿式清洁,每周五下午为固定卫生日。 10、严格参观制度,严格限制手术室内人员数量,手术期间避免频繁开门。 11、隔离病人手术通知单上应注明感染情况,严格隔离管理,术后器械及物品双消毒,手术间严格终末消毒。 12、手术废弃物品应装入黄色塑料袋内,锐利刀片、缝针等物品装入锐器盒内,封闭运送,无害化处理。 13、接送病人的平车定期消毒,车轮应每次清洁。

控制手术室感染的措施 手术室空气和物面控感措施 空气是一重要的疾病传播媒介,病人的分泌物和排泄物可严重污染空气,某些医疗技术的操作也会造成空气的污染,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程度与医院内感染有一定关系。用含有效氯0.5 g/L的消毒剂擦拭无影灯、手术台及室内所有家具,每日用紫外线照射2次,每次1 h,连台手术之间和每晚常规空气消毒照射0.5~1 h;每周用95%酒精纱布擦拭紫外线灯管一次,每月一次紫外灯辐照强度测定,新灯管的辐照强度值应≥90 μW/cm2,使用中的灯管辐照强度值应≥70 μW/cm2,低于此值者应更换。每周按每100 m3空间用乳酸12 ml加等量水熏蒸手术室一次。手术间空气和物品表面每月均做一次以上细菌监测,要求:普通手术室空气中细菌总≤200 cfu/m3、物表细 菌总数≤5 cfu/m3。 手术物品和消毒剂控制感染措施 手术器械、医疗用品原则上用压力蒸气灭菌。对于不耐温、耐湿的物品首选环氧乙烷。对于显微器械、腹腔镜、膀胱镜、纤维肠镜等手术用品,用2%戊二醛浸泡20 min以上可达到消毒要求,如需灭菌必须浸泡10 h以上,取出后用无菌水冲洗干净,并无菌擦干后使用。每次灭菌必须用浓度指示卡检测其最低有效浓度(≥1.5%)。对手术器械、消毒剂、敷料和其它手术物品抽样作无菌培养,以控制医院感

手术室管理及规章制度

手术室专科护士培训记录 地点:医护办公室 授课人员:刘再娥 参加人员: 第一节手术室的环境管理 手术室是为了病人进行手术治疗的重要的部门,不仅要求有科学合理的建筑位置和布局,先进齐全的仪器设备,还要有严格的无菌管理制度,以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和高效性。 1.手术室的位置 手术室应安排在医院内空气洁净处,一般位于建筑的较高层,靠近手术科室,方便接送病人,与监护室相邻。 2. 手术室的布局 手术清洁区附属房间包括:刷手间,无菌器械间,敷料间,仪器间,药品间,麻醉间等。手术供应区附属房间包括:更衣间,更鞋及洗浴间等。 3.手术间的清洁和消毒 为保障手术室的无菌操作环境,必须建立严格的卫生,消毒隔离制度。无菌手术和有菌手术应严格分开,若二者在同一手术间内连台,应先安排无菌手术。日常的空气净化,消毒可以使用层流洁净系统,地面及室内物品可用有效氯消毒液擦拭。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病人手术后的处理:物品及地面处理,可用2000mg /L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布类物品可不必焚烧,用含氯做感染手术标志,送洗衣房处理,空气消毒后封闭时间30分钟,然后通风,彻底打扫卫生。 第二节手术室的物品管理 1、敷料管理 1.1手术室布类管理 1.2手术室敷料的类型 1.3常见布类与敷料的名称及用途 2、手术仪器保管制度 2.1.建立档案:每台仪器领回后,应将仪器的名称、生产厂家、购买时间、价格、 购买责任人等登记在账本上,或输入计算机管理。对说明书、操作手册、维修手册等资料复印件集中保管,以便查询。 2.2.培训制度:新进仪器应请销售业务员介绍仪器性能、操作步骤、清洁消毒和 保养方法,使人人熟悉。 2.3.设操作程序卡:每台仪器制作各自的操作程序卡,挂在仪器旁,随时提供使 用操作提示。

围手术期管理制度(2020年)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围手术期管理制度(2020年)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围手术期管理制度(2020年) 围手术期即从病人决定需要手术开始至术后基本恢复生理功能的一段时期。术前期可能数分钟至数周不等术后期的长短可因不同疾病及术式而有所不同。围手术期处理的目的是为病人手术作好充分准备和促进术后康复。制定围手术期管理制度的目的是更好地落实术前准备内容及术后康复措施,是保障医疗安全的重要手段。 一、术前管理 1、各经治医生必须非常熟悉手术病人的病情,包括病人及家属对疾病的认识、心态、经济状态等等。 2、经治医生必须请科主任或上级医生查房,共同讨论决定病人是否手术及手术时机,总住院要严格按照手术分级管理原则根据各级医生手术权限安排手术。 3、所有择期手术及部分病情严重的急诊手术均应经科主任审批,四类手术需填手术审批表,疑难重症大手术、高风险手术、多

科联合手术,由主任医生或科主任审批并报医务科备案,致残手术、科研手术、新开展手术由科主任报医务科,由主管院长审批后进行。 4、主刀医师亲自与病人或家属术前谈话,谈话内容要真实、客观、通俗、易懂,并与病人及家属共同完成手术同意书签字。 5、手术通知单应由总住院或科主任统一填写,各项目(包括参观人员)均需详细、准确填写到位,如手术室要求接台,科室需配合手术室,自行将接台顺序排好。 6、择期手术,手术通知单需10∶30前送至手术室,急诊需术前30分钟电话通知手术室,随后送手术通知单,并标明“急”字。 7、麻醉医生须于手术前日亲临病房查看二、三、四类手术病人,了解病情:患者身体状况、手术部位、手术方式再决定麻醉方式,同时了解术前准备情况,如准备不充分有权暂停手术并在病历中写出麻醉评估意见。 8、手术当日病人作好术前准备后,由手术室7∶30带病历将病人接往手术室,手术室护士查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病历、手术安排表后方可推入手术间。

围手术期管理制度

围手术期管理制度 一、手术分级及审批: 各手术科室应根据我院《手术分级管理办法》严格执行手术权限审批,安排相应级别医师手术。 二、术前医师准备工作: (一)主管医师应熟悉并评估患者病情,完善术前必需检查,完成相关医疗文书书写,手术者术前应亲自查看患者。 (二)重大、疑难及新开展的手术,均应进行术前讨论。急症手术如时间不允许进行术前讨论,应由主治医师以上(含主治医师)确定手术方案,重大手术由副主任医师以上(含副主任医师)确定手术方案。 (三)术前了解患者及家属社会、心理状况;应请上级医师或科主任查房,共同商讨患者病情。,进行体格检查;应积极完成术前各项常规检查及某些特殊检查,尽可能在术前得出正确诊断。 (四)手术者应亲自与患者及家属术前谈话,介绍拟进行手术的风险和预期的治疗效果,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替代治疗方案等,取得患方同意,并与患方共同完成手术同意书签字。 (五)麻醉医师应于手术前一日亲自访视患者,了解患者病情及术前准备状况,再决定麻醉方式,如发现手术准备不充分有权暂停手术并在病历中写出麻醉评估意见。麻醉医师应向患者及家属介绍麻醉方法、麻醉风险、注意事项等,在保证患者及家属能正确理解的前提下,完成签署《麻醉同意书》。 (六)估计需要输血的患者应做好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必要时并备一定数量的红细胞、血浆或全血等。采取措施纠正患者全身情况欠佳状况,以提高患者的手术耐受力。对术中拟用药品有需要作过敏试验的,术前均应按要求做好过敏试验。 (七)择期手术,手术通知单需于手术前1天发送至手术室,急症手术需提前电话通知手术室,随后送手术通知单,并标明“急”字。特殊感染患者递交手术通知单时应特别注明,以便手术室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三、术前护理准备工作: (一)护理人员应全面了解患者的生理、心理等情况,向患者作入院宣教,并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二)遵医嘱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包括皮肤及胃肠道准备、合血及交叉配血、药物过敏试验、手术前和手术当日的准备等。 (三)患者入手术间前,病房护士应为患者脱去自身衣服,换上病员服,不得将患者衣物、石膏、牵引器等污染物带入手术间。 四、手术部位标示,见《手术部位识别标示制度》。 五、手术患者交接

口腔医院手术室制度

口腔医院手术室制度 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 布局合理,符合功能流程和洁污分开的要求;分为限制区、半限制区和非限 制区,拖布及一切卫生用品要分开使用,并有明显标志。 2. 天花板、墙壁、地面无裂隙,表面光滑,有良好的排水系统,便于清洗和消毒。 3. 手术室内应设无菌手术间、一般手术间、隔离手术间; 隔离手术间应靠近手术室入口处。每一手术间限置一张手术台。传染病患者及感染性患者的手术应当在隔离手术间进行。 4. 进入手术室人员须换手术室专用鞋、帽、口罩、工作服,要求自己的衣服、头发与口鼻不能外露,手术人员工作鞋一人一用一消毒、清洗。手术结束后,医务 人员脱下手术衣、手套等物品放入手术间指定位置,洗手后方可离开手术室。 5. 手术器具及物品必须一用一灭菌,能压力蒸汽灭菌的应避免使用化学灭菌剂浸泡灭菌。手术室所用物品、器械、敷料在开包前应再次检查有效期,符合无菌要求方能使用,术中均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各种无菌溶液,应注明开启日期、时间,棉花、棉签、纱布、酒精、络合碘尽可能使用小包装。 6. 手术用器具、物品的清洁和消毒灭菌由消毒供应室集中消毒供应。医务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消毒灭菌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7.麻醉用器具应定期清洁、消毒,接触病人的用品应一用一消毒; 严格遵守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规定。 8. 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洗手刷应一用一灭菌。 9. 无菌手术和有菌手术分别安排,以免交叉感染。若条件不具备时,应先做无菌手术,后做有菌手术。一类手术不得接在二类手术后进行。隔离病人手术通知单

上应注明感染情况,严格隔离管理。术后器械及物品双消毒,标本按隔离要求处理,手术间严格终末消毒。 10. 严格限制手术室内人员数量。手术时门窗关闭,尽量减少人员出入和在室内走动。 11. 严格执行卫生、消毒制度,必须湿式清洁,每天清晨应对所有手术间环境进行清洁,每周固定卫生日。 12. 接送病人的平车定期消毒,车轮应每次清洁,车上物品保持清洁。接送隔 离病人的平车应专车专用,用后严格消毒。 13. 手术废弃物品应按医疗废物分类收集于不同包装袋(盒)内,有专人收集并运送到指定地点,并做好交接登记手续。 14. 建立健全日常清洁、消毒制度,并定期进行消毒灭菌效果及环境卫生学监测。 感染手术的管理制度 感染性手术后必须进行消毒处理,以防止因空气的传播或感染器械的再度使用而致交叉感染,现根据感染程度,细菌种类不同,分别处理如下 1. 术前巡回护士检查各种用物是否齐全,避免术中外出取物。 2. 术中用过的器械洗手护士在台上初步擦洗后,对细菌繁殖体污染物品的消毒,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浸泡,10min,对经血传播病原体、分支杆菌 5000mg/L消毒液,浸泡,和细菌芽抱污染物品的消毒,用含有效氯2000mg/L, 30min。 3. 吸引瓶内吸出物、引流液应2000mg/L含氯消毒剂中浸泡1小时倒入化粪 池。 4. 污染布类点数浸泡于1000mg/L氯消毒剂内1小时密封包裹送洗。

医院围手术期管理制度

医院围手术期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围手术期管理,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一、术前管理 (一)凡需手术治疗的患者,各级医师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及时完善术前必需的检查,完成相关医疗文书书写。准备输血的患者必须做好血型鉴定、交叉配血试验及感染性疾病筛查(肝功、乙肝五项、抗-HCV、H1V、梅毒等)。 (二)术前手术者及麻醉医师必须亲自查看患者,向患者及家属或患者授权的代理人履行告知义务,包括患者病情、手术风险、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替代治疗方案、麻醉方法、麻醉风险、注意事项、自付费项目等内容,取得患方同意,并与患方共同完成《手术同意书》、《麻醉同意书》等签字。当患者病情危重,意识丧失,急需抢救,无法与其代理人或近亲属、关系人联系时,临床科主任报告医务科或行政总值班,经分管院长同意后方可手术,必要时经集体讨论后决定,并在病历中详细记录,知情同意书由医务科、临床科室主任共同签字;当患者病情危重,意识清醒,但不能履行

签字手续时,应口头征得患者同意,同时与其代理人或近亲属、关系人联系,如不能及时赶到医院签字,应由医务科、临床科室主任共同签字后手术。 (三)经治医师应做好术前小结记录。甲级手术均需行术前讨论。重大手术术前讨论须由科主任主持讨论,制订手术方案,并按要求书写术前讨论记录,填写《手术审批表》,逐级审批后再施行手术。急症手术如时间不允许进行术前讨论,丙级手术由主治医师以上(含主治医师)专业技术人员确定手术方案,乙级及甲级手术由副主任医师以上(含副主任医师)专业技术人员确定手术方案。 (四)手术时间安排于手术前1天通知手术室,急症手术需提前电话通知手术室,随后送手术通知单,并标明“急”字。特殊感染患者发送手术通知单时应特别注明,以便手术室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如发现择期手术按照急症手术通知手术室,手术室护士长有权拒绝手术安排并上报医务科。 (五)查看各项术前检查结果、检查术前护理工作实施情况及特殊器械准备情况。所有医疗行为应在病历上有记录。如有不利于手术的疾患必须及时请相关科室会诊。 (六)手术前患者应固定好识别用的腕带,所标的信息

围手术期管理培训试题(卷)与答案解析

围手术期管理培训试题 姓名成绩__________ _____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45分) 1、《围手术期管理制度》规定:术前术者及实施麻醉得医师必须亲自查瞧患者,向患者及家属或患者授权代理人履行告知义务,包括:()、()、()、()等内容,征得其同意并由患者或患者授权代理人签订协议书。 2、主管医师应当做好术前小结记录。()手术均需行术前讨论。()、()及()等术前讨论须由科主任主持讨论制订手术方案,讨论内容须写在术前讨论记录单上,并上报()备案。 3、严格按照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执行,不能()手术。 4、手术前患者应当固定好识别用得(),所标得信息准确无误;同时完成手术部位得()。 5、()切口手术,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得规定,选择预防性抗菌药物,于术前()小时使用,原则上应在手术后()小时停止使用。 6、手术时间超过()小时以及术中出血量大于()毫升时,预防性抗菌药物应当加用一次。 7、手术记录应当由()或()负责在术后()小时内完成书写,详细记述()、术中病理大体所见、()、病理标本得采集与送检等情况;术后首次病程记录应当由()或()负责在术后()完成书写,除记述手术得重点内容外,还应当记录()、()等项内容。 8、手术前后医嘱必须由()或由术者授权委托得医师开具。 9、非计划再次手术就是指在同一次住院期间,因各种原因导致患者需进行得计划外再次手术,原因分为(),即手术或特殊诊治操作造成疗效不佳必须施行再次手术;以及(),即由于患者病情发展或出现严重术后并发症而需要进行再次手术。 10、各科室均需建立专门得非计划再次手术专项管理登记表,登记表记录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项:患者姓名、住院号、入院时间、入院诊断、()、()、再次手术名称及原因分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