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生儿诊疗方案

新生儿诊疗方案

新生儿诊疗方案
新生儿诊疗方案

新生儿黄疸干预推荐方案 (1)

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法(草案) (9)

新生儿肺出血的诊断与治疗方案 (12)

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诊疗常规(草案) (16)

早产儿治疗用氧和视网膜病变防治指南 (23)

新生儿败血症诊疗常规 (28)

新生儿败血症诊疗方案 (31)

新生儿皮下坏疽诊疗常规 (36)

新生儿颅内出血诊疗常规 (39)

新生儿呼吸暂停诊疗常规 (41)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与治疗 (44)

新生儿持续胎儿循环的诊治 (52)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55)

新生儿静脉营养 (61)

新生儿硬肿症诊疗常规 (65)

新生儿溶血病 (72)

新生儿常用抗生素的剂量和用法 (77)

新生儿黄疸干预推荐方案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

新生儿黄疸是指未结合胆红素为主的新生儿黄疸。新生儿血清胆红素对个体的危害性受机体状态和环境多种因素的影响。首先,在某些情况下,低于现行生理性黄疽标准也有形成胆红素脑病的可能,而超过生理性黄疸范围的健康足月儿不一定会造成病理性损害。第二,新生儿生后血脑屏障的发育和胆红素水平是一个动态发育的过程,胎龄及日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血清胆红素超过一定限度对新生儿造成脑损害的危险性越大。所以,不能用一个固定的界值作为新生儿黄疸的干预标准。

新生儿黄疸的干预标准应为随胎龄、日龄和出生体重而变化的多条动态曲线。新生儿黄疸的干预方案应建立在病史、病程、体检和权衡利弊的基础上。推荐适合我国国情的新生儿黄疸干预标准见表1、表2,并作以下说明。

1.在使用推荐方案前,首先评估形成胆红素脑病的高危因素,新生儿处于某些病理情况下,如新生儿溶血、窒息、缺氧、酸中毒(尤其高碳酸血症)、败血症、高热、低体温、低蛋白血症、低血糖等,易形成胆红素脑病,如有上述高危因素应尽早干预。

2. 24h以内出现黄疸者,应积极寻找病因,并给予积极的光疗措施。3. 24~72h,出院前出现黄疸者至少要检查1次血清胆红素,出院后48h应于社区或医院复查胆红素,以监测胆红素水平。

4.出生后7d内(尤其是出生后3d内)接近但尚未达到干预标准者,应严密监测胆红素水平,以便得到及时治疗。无监测条件的地区和单位可适当放宽干预标准。

5.“考虑光疗”是指在该日龄的血清胆红素水平~,可以根据临床病

史、病程和体检作出判断,权衡利弊,选择光疗或严密监测胆红素。

6.“光疗失败”是指光疗4~6h后,血清胆红素仍上升8.6umol/

(L·h)[0.5mg/(dL·h)],如达到上述标准可视为光疗失败,准备换

血。

表1 不同出生时龄的足月

新生儿黄疸干预推荐标准

时龄(h) 血清总胆红素水平(umol/L)

考虑光疗光疗光疗失败换血换血加光疗~ 24 ≥103 (≥6)≥154 (≥9)≥205 (≥12)≥257 (≥15)~ 48 ≥154 (9) ≥205(≥12)≥291 (≥17)≥342 (≥19)~ 72 ≥205 (≥12)≥257(≥15)≥342 (≥20)≥428 (≥25)~ 72 ≥257 (≥15)≥291(≥17)≥376 (≥22)≥428 (≥25)注:括号内数位为mg/dL值,lmg/dL = 17.1umol/L

一、干预方法

(一) 光照治疗

1.光源:蓝光最好(主峰波长为425~475nm),也可选择白光波

长550~600nm)或绿光(波长510~530nm)。

2.方法:单面光疗法、双面光疗法、毯式光纤黄疸治疗法。

3.时间:分连续和间歇照射。前者为24h连续照射;后者是照

10~12h,间歇14~21h。不论何法,应视病情而定。

4,光疗期间需密切监测血清胆红素浓度,一般12~24h测定1

次,对溶血病及血清胆红素浓度接近换血指征者,应每4~6h测定血

清胆红素和红细胞压积比。光疗结束后,连续监测2d,以观察有无反跳现象。当反跳值超过光疗前水平时,需再次光疗。

(二) 光疗注意事项

1.灯管连续使用2000~2500h需更换新灯管。在治疗Rh溶血病等重症高胆红素血症时,应更换新灯管。

2.光疗箱要预热,待灯下温度在30℃左右时才放患儿入内。

3.用黑色、稍硬不透光纸片或布遮盖双眼,尿布遮盖生殖器。

4.由于光疗时不显性失水增加,因此光疗时液体入量需增加15%~20%[以ml/(kg·d)计]

(三) 光疗的副作用

目前认为光疗相当安全,基本无明显并发症。有一些相对较轻和一过性的并发症。常见表现有发热、腹泻、皮疹、核黄素缺乏、青铜症及低血钙等。

表2 不同胎龄/出生体重的早产儿黄疸干预推荐标准(总胆红素界值,umol/L)

注:括号内数值为mg/dL值,1mg/dL=17.1umol/L。

早产儿胆红素增长速度快,肝脏及血脑屏障发育更不成熟,干预方案应有别于足月儿。早产儿黄疸治疗标准按照胎龄、日龄、出生体重而形成多条动态曲线。有形成胆红素脑病的高危因素的早产儿,应予以更早期的预防性光疗。

二、换血疗法

(一) 血液的选择

1.Rh血型不合时,采用Rh血型与母同型,ABO血型与新生儿同型或O型血。在Rh(抗D)溶血病无Rh阴性血时,也可用无抗D(IgG)的Rh阳性血。

2.ABO血型不合时,最好采用AB型血浆和O型红细胞混合后换血,也可选用O型或与子同型血液换血。

3.对有明显心力衰竭的患儿,可用血浆减半的浓缩血来纠正贫血和心力衰竭。

4.血液首选新鲜血,在无新鲜血的情况下可使用深低温保存的冷冻血。

换血前先将血液在室内预热.使之与体温接近。

(二) 抗凝剂

每lOOmL血加肝素3~4mg,换血后可用肝素半量的鱼精蛋白中和。枸橼酸盐保养液可结合游离钙,引起低钙血症,故每换100ml血应缓注10%葡萄糖酸钙lmL,换血结束时再缓注2 ~3mL。

(三) 换血方法

1.换血途径有经脐静脉换血、脐静脉和脐动脉同步换血及周围血管同步换血法。

2.换血量和换血速度:换血总量按150~180mL/kg,总量约400~600mL,每次抽输血量3~5mL/kg。输注速度要均匀,每分钟约lOmL。3.换血后处理:

①继续光疗,重点护理,每4h测心率呼吸,注意黄疽程度及嗜睡、拒食、烦躁、抽搐、拥抱反射等情况,黄疸减轻即可解除。使用抗生素3d预防感染,拆线后改为一般护理,继续母乳喂养。

②血常规每1~3d检测1次,胆红素每天1次。出院后每2周复查1次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直至生后2个月。

③1次换血后,血清胆红素可再次上升,此时可按指征考虑再次换血。

三、药物治疗

1.一般治疗:如存在引起胆红素脑病的高危因素,应给予对症治疗。2.酶诱导剂:苯巴比妥5mg/(kg·d),分2~3次服;尼可刹米lOOmg /(kg·d),分3次口服。

3.抑制溶血过程:大剂量丙种球蛋白一般用于重症溶血病的早期,用量为lg/kg,4~6h内静脉滴注。

4.减少游离的未结合胆红素:白蛋白一般用于生后1周内的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用量1g/kg加葡萄糖液10~20mL静脉滴注;也可用血浆25mL/次静脉滴注,每日1~2次。在换血前1~2h应输注1次白蛋白。新生儿溶血病的治疗

(1) Rh溶血病

① 胎儿期重度受累者出生时有水肿、腹水、贫血、心肺功能不全者,如不及时处理常生后不久死亡。应保持有效的通气、抽腹水、控制心衰,尽快换血(换人浓缩血)。

② 出生后一旦明确诊断为Rh血型不合溶血病,可给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按1mg/kg,于4~6h内滴人。

③ 出生时一般情况尚正常,但生后很快出现黄疽,应采取措施降低血清胆红素,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主要采用光疗、换血、输注白蛋白治疗,具体方法见前述。

④ 纠正贫血:早期重度贫血者可采用浓缩血液换血;晚期贫血若程度不重者可观察;但当血红蛋白明显下降同时出现心率加快、气急或体重不增等症状时,可少量多次输血,输入的血Rh血型最好没有引起发病的血型抗原。

(2) ABO溶血病

治疗原则同Rh溶血病,重点是降低血清胆红素,防止胆红素脑病。绝大多数患几经光疗即能达到治疗目的,但少数黄疽出现早,胆红素上升快、血清胆红素达到换血指征者仍需换血治疗。贫血明显者可酌情输血。

母乳性黄疸的治疗

母乳性黄疽分为早发型(母乳喂养性黄疸)和晚发型(母乳性黄疽)。

(1) 早发型母乳性黄疽的预防和处理

①鼓励频繁喂奶,避免添加糖水。喂奶最好在每日10次以上。

②监测胆红素浓度。

③血清胆红素达到光疗指征时可光疗。

(2) 晚发型母乳性黄疸

血清胆红素 < 257umol/L (<15mg/dL) 不需停母乳;> 257umol /L 时暂停母乳3d;在停母乳期间,母亲需定时吸奶。> 342umol/L ( > 20mg/dL )时则加光疗,一般不需要用白蛋白或血浆治疗。

本文转载于:《中华儿科杂志》 2001年第39卷第3期第185~187页

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法(草案)

中华医学会急诊学分会儿科学组、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急诊学组、

新生儿学组

当前我国新生儿急诊医学正在迅速发展,无论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1CU)的临床诊治过程中,还是在院前高危新生儿转运时,都急需制定一个国内统一的危重新生儿评估标准,为此,我们提出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法(草案),内容包括两部分:(1) 新生儿危重病例单项指标;(2) 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法(讨论稿)。

此评分法已在国内几个NICU试行多年,并在中华医学会急诊学分会和儿科学分会组织的几次学术会议上进行了讨论和修改,现予公布,请广大儿科医师进行临床试用,以进一步检验其临床实用性。

1.新生儿危重病例单项指标凡符合下列指标一项或以上者可确诊为新生儿危重病例:

(1) 需行气管插管机械辅助呼吸者或反复呼吸暂停对刺激无反应者。

(2) 严重心律紊乱,如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合并心力衰竭、心房扑动和心房纤颤、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扑动和纤颤、房室传导阻滞(Ⅱ度Ⅱ型以上)、心室内传导阻滞(双束支以上)。

(3)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者。

(4) 昏迷患儿,弹足底5次无反应。

(6) 体温≤30℃ 或> 41℃。

(7) 硬肿面积≥70%。

(8) 血糖 <1.1mmol/L (20mg/dl)。

(9) 有换血指征的高胆红素血症。

(10) 出生体重≤1000g。

2.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法(讨论稿) (见表1)

表l 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法(讨论稿)

注:(1) 分值 > 90为非危重;70~90为危重;< 70为极危重。

(2) 用镇静剂、麻醉剂及肌松剂后不宜进行Glasgow评分。

(3) 选24h内最异常检测值进行评分。

(4) 首次评分,若缺项(≤2分),可按上述标准折算评分。如缺2项,总分则为80,分值 > 72为非危重,56~72为危重,< 56为极危重(但需加注说明病情,何时填写)。

(5) 当某项测定值正常,临床考虑短期内变化可能不大,且取标本不便时,可按测定正常对待,进行评分(但需加注说明病情、时间)。

(6) 不吸氧条件下测Pa02。

(7) 1mmHg=0.133kPa。

本文转载于:《中华儿科杂志》2001年第39卷第1期第42~43页

新生儿肺出血的诊断与治疗方案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

(1999年10月,大连市)

一、临床诊断

1.具有肺出血原发病和高危因素:

窒息缺氧、早产和(或)低体重、低体温和(或)寒冷损伤、严重原发疾病(败血症、心肺疾患)等。

2.症状和体征:除原发病症状与体征外,肺出血可有下列表现:(1) 全身症状:低体温,皮肤苍白,发绀,活动力低下,呈休克状态,或可见皮肤出血斑,穿刺部位不易止血。

(2) 呼吸障碍:呼吸暂停,呼吸困难,吸气性凹陷,呻吟,发绀,呼吸增快或在原发病症状基础上临床表现突然加重。

(3) 出血:鼻腔、口腔流出或喷出血性液体,或于气管插管后流出或吸出泡沫样血性液。

(4) 肺部听诊:呼吸音减低或有湿罗音。

二、X射线检查

典型肺出血胸部X射线表现:

(1) 广泛的斑片状阴影,大小不一,密度均匀,有时可有支气管充气征。

(2) 肺血管淤血影:两肺门血管影增多,两肺或呈较粗网状影。

(3) 心影轻至中度增大,以左室增大较为明显,严重者心胸比>0.6。

(4) 大量出血时两肺透亮度明显降低或呈“白肺”征。

(5) 或可见,到原发性肺部病变。

与呼吸窘迫综合征及肺炎鉴别:

①呼吸窘迫综合征:可见肺透亮度减低,毛玻璃样改变,心影模糊,肋间隙变窄;而肺出血则心影增大、肋间隙增宽。

②肺炎:可见肺纹理增多,以中下肺野为主,心影常不大;而肺出血则见大片或斑片状影,密度较炎症高且涉及两肺各叶。鉴别困难时最好结合临床并作X射线动态观察。

三、实验室检查

1.血气分析可见PaO2下降,PaCO2升高;酸中毒多为代谢性,少数为呼吸性或混合型。

2.外周血红细胞与血小板减少。

四、治疗

1.原发病的治疗。

2.一般治疗:注意保暖,保持呼吸道畅通,输氧,纠正酸中毒,限制输液量为80ml/(kg·d),滴速为3~4ml/(kg·h)。

3.补充血容量:对肺出血致贫血的患儿可输新鲜血,每次10ml/kg,维持血红细胞压积在0.45以上。

4.保持正常心功能:可用多巴胺5 ~10ug/(kg·min)以维持收缩压在50mmHg(1mmHg=0.133 kPa)以上。如发生心功能不全,可用快速洋地黄类药物控制心力衰竭。

表1 使用持续正压通气的评分标准

5.机械通气:可用间歇正压通气(IPPV)/呼气末正压(PEEP)。对肺出血高危儿,为了能在肺出血前即使用机械通气,可参考评分标准(表1),分值≤2分者可观察;3~5分者应使用机械通气;≥6分者,尽管使用效果也不理想。呼吸机参数可选择:吸入氧浓度(FiO2)0.6~0.8,PEEP 6~8cmH20(1cmH2O = 0.098kPa),呼吸次数(RR)35~45次/min,最大吸气峰压(PIP)25~30cmH20,吸呼比(1/E)1:1~1.5,气体流量(FL)8~12L/min。早期每30min至60min测血气1次,作调整呼吸机参数的依据。在肺出血发生前,如发现肺顺应性差,平均气道压(MAP)高达15cmH20应注意肺出血可能。在肺出血治疗期间,当PIP <20cmH20、MAP<7cmH20,仍能维持正常血气时,常表示肺顺应性趋于正常,肺出血基本停止。若PIP>40cmH20时仍有发绀,说明肺出血严重,患儿常常死亡。呼吸机撤机时间必须依据肺出血情况及原发病对呼吸的影响综合考虑。

6.止血药应用:于气道吸引分泌物后,滴人立止血0.2U加注射用水1ml,注入后用复苏囊加压供氧30s,促使药物在肺泡内弥散,以促使出血部位血小板凝集。同时用立止血0.5U加注射用水2ml静脉注射,用药后10min气管内血性液体即有不同程度减少,20min后以同样方法和剂量再注人,共用药2~3次。或用1:10000肾上腺素0.1~0.3ml/kg气管内滴入,可重复2~3次,注意监测心率。

7.纠正凝血机制障碍:根据凝血机制检查结果,如仅为血小板少于80x109/L,为预防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发生,可用超微量肝素1U/(kg.h)或6U/kg静脉注射,每6h 1次,以防止微血栓形成,如已发生新生儿弥漫性血管内凝血,高凝期给予肝素31.2~62.5U(0.25~

0.5 mg/kg)静脉滴注,每4~6h 1次或予输血浆、浓缩血小板等处理。

五、预防

目前主要针对病因进行预防,包括预防早产及低体温,早期治疗窒息缺氧、感染、高粘滞血综合征、酸中毒、急性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等,避免发生输液过量或呼吸机使用不当。

本文转载于:《中华儿科杂志》2001年第39卷第4期第248页

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诊疗常规(草案)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委会新生儿学

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 persistent pulmonary hypertensionofthe newborn,PPHN )是指生后肺血管阻力持续性增高,肺动脉压超过体循环动脉压,使由胎儿型循环过渡至正常“成人”型循环发生障碍;而引起的心房及(或)动脉导管水平血液的右向左分流,临床上出现严重低氧血症等症状。本病多见于足月儿或过期产儿。一、与PPHN发生的相关因素

1.宫内慢性缺氧或围产期窒息。

2.肺实质性疾病,如呼吸窘迫综合征(RDS)、胎粪吸入综合征等。

3.肺发育不良,包括肺实质及肺血管发育不良。

4.心功能不全,病因包括围产期窒息、代谢紊乱、宫内动脉导管关闭等。

5.肺炎或败血症时由于细菌或病毒、内毒素等引起的心脏收缩功能抑制,肺微血管血栓,血液粘滞度增高,肺血管痉挛等。

二、诊断依据

在适当通气情况下,新生儿早期仍出现严重发绀、低氧血症、胸片病变与低氧程度不平行并除外气胸及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

心病)者均应考虑PPHN的可能。

1.临床表现

多为足月儿或过期产儿,常有羊水被胎粪污染的病史。生后除短期内有呼吸困难外,常表现为正常。然后,在生后12 h内可发现有发绀、气急,而常无呼吸暂停、三凹征或呻吟。

2.体检及辅助检查

可在左或右下胸骨缘闻及三尖瓣返流所致的心脏收缩期杂音,但体循环血压正常。动脉血气显示严重低氧,二氧化碳分压相对正常。约半数患儿胸部X线片示心脏增大。对于单纯特发性PPHN,肺野常清晰,血管影少;其他原因所致的PPHN则表现为相应的胸部X线特征.如胎粪吸人性肺炎等。心电图检查可见右室占优势,也可出现心肌缺血表现。

3.诊断试验

(1) 高氧试验:头罩或面罩吸入100%氧气5~10min,如缺氧无改善或测定导管后动脉氧分压< 50mmHg 时,提示存在PPHN或紫绀型先心病所致的右向左血液分流。

(2) 动脉导管开口前(常取右桡动脉)及动脉导管开口后的动脉(常为左桡动脉、脐动脉或下肢动脉)血'氧分压差:当两者差值大于15~20mmHg或两处的经皮血氧饱和度差>10%,又同时能排除先心病时,提示患儿有PPHN并存在动脉导管水平的右向左分流。

(3) 高氧高通气试验

对高氧试验后仍发绀者在气管插管或面罩下行气囊通气,频率为100~150次/min,使二氧化碳分压下降“临界点”(30~-20mmHg)。PPHN血氧分压可大于100mmHg,而紫绀型先心病患儿血氧分压增加不

明显。如需较高的通气压力( > 40 cmH2O )才能使二氧化碳分压下降至临界点,则提示PPHN患儿预后不良。

4.超声多普勒检查用该方法能排除先心病的存在,并能评估肺动脉压力,建议选用。

(1) 肺动脉高压的间接征象

① 可用M超或多普勒方法测定右室收缩前期与右室收缩期时间的比值(PEP/RVET),正常一般为0.35左右,> 0.5时肺动脉高压机会极大。

② 多普勒方法测定肺动脉血流加速时间(AT)及加速时间/右室射血时间比值(AT/RVET),其值缩小,提示肺动脉高压。

③ 用多普勒测定左或右肺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流速降低提示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上述指标的正常值变异较大,但系列动态观察对评估PPHN的治疗效果有一定的意义。

(2) 肺动脉高压的直接征象

① 以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高位左胸骨旁切面显示开放的动脉导管,根据导管水平的血流方向可确定右向左分流、双向分流或左向右分流。也将可多普勒取样点置于动脉导管内,根据流速,参照体循环压,以简化柏努利(Bemoulli)方程( 压力差 = 4 X 速度^2 )计算肺动脉压力。

② 利用肺动脉高压患儿的三尖瓣返流,以连续多普勒测定返流流速,以简化柏努利方程计算肺动脉压:肺动脉收缩压=4x返流血流速度^2+CVP(假设CVP为5 mmHg)。当肺动脉收缩压≥75%体循环收缩压时,可诊断为肺动脉高压。

③ 以彩色多普勒直接观察心房水平经卵圆孔的右向左分流,如不能显示,还可采用2~3m1生理盐水经上肢或头皮静脉(中心静脉更佳)快速推注,如同时见"雪花状"影由右房进人左房,即可证实右向左分流。

三、治疗

PPHN治疗目的是降低肺血管阻力、维持体循环血压、纠正右向左分流和改善氧合。

1.人工呼吸机治疗

(1) 采用高通气治疗,将Pa02维持在80mmHg左右,PaC02 30~35 mmHg。当患儿经12-48 h趋于稳定后,可将氧饱和度维持在,90%,为尽量减少肺气压伤,此时可允许PaC02稍升高。

(2) 如患儿无明显肺实质性疾病,呼吸频率可设置于60~80次/min,吸气峰压25cmH20左右,呼气末正压2~4cmH20,吸气时间0.2~0.4s,呼吸机流量20~30 L/min。

(3) 当有肺实质性疾病,可用较低的呼吸机频率,较长的吸气时间,呼气末正压可设置为4~6cmH20。如氧合改善不理想,可试用高频呼吸机治疗。

2.纠正酸中毒及碱化血液可通过高通气、改善外周血液循环及使用碳酸氢钠的方法,使血pH值增高达7.40~7.55。

3.维持体循环压力

(1) 维持正常血压:当有血容量丢失或因应用血管扩张剂后血压降低时,可输注5%的白蛋白、血浆或全血。

(2) 使用正性肌力药物:可用多巴胺2~10/ug/(kg·min)和(或)多巴酚丁胺2~10ug/(kg·min)。

4.药物降低肺动脉压力

可试用下列药物,但应注意它们都不是选择性肺血管扩张剂,应用时应注意有降低体循环压的副作用。

(1) 硫酸镁:负荷量为200mg/kg,20min静脉滴人;维持量为20~150mg/(kg·h),持续静脉滴注,可连续应用1~3 d,但需监测血钙和血压。有效血镁浓度为3.5~5.5mmol/L。

(2) 前列腺素El:常用维持量为0.01~0.4ug/(kg·min)。

(3) 前列环素(prostacyclin,PGI2):开始剂量为0.02ug/(kg·min),在4~12h内逐渐增加到0.06/ug/(kg·min),并维持,可用3~4d。

(4) 妥拉苏林因有胃肠道出血、体循环低血压等副作用,已较少用于PPHN。

5.保持患儿镇静

吗啡:每次0.1~0.3 mg/kg或以0.1mg/(kg·h)维持;或用芬太尼:3~8ug/(kg·h)维持。必要时应用肌松剂,如潘可龙(pancuronium),每次0.1 mg/kg,维持量为0.04~0.1 mg/kg,每1~4h 1次。

6.一氧化氮吸入(inhaled nitric oxide,iNO)

(1) 常用治疗PPHN的iNO剂量开始用20 x10^6浓度,可在4h后降为(5~6)x 10^6维持;一般持续24 h,也可以用数天或更长时间。

新生儿黄疸治疗箱-新生儿仪器使用操

新生儿黄疸治疗箱的标准操作规程Ⅰ、目的:建立新生儿黄疸治疗箱的标准操作规程 Ⅱ、范围:适用于新生儿黄疸治疗箱的操作 Ⅲ、规程: 1、开机前 1.1做好整机清洁、消毒工作,保持反射板的透明。 1.2电源线一端插入机箱背面或旁边的电源插座内,电源线的另一端插头正确插入220∨/50Hz电源座中。 1.3锁紧整机脚轮,防止整机在操作时的移动。 2、操作方法 2.1打开电源开关,此时温度显示屏显示实时箱温,表示电源接通。 2.2设置温箱温度 a、宁波戴维新生儿黄疸治疗箱温度设置方法:按下给定按钮同时转动调节按钮,使温度显示屏上的数值与所需一致,放开给定按钮,此时显示屏显示实际箱温,整机自动进入控温状态。 b、北京巨龙新生儿黄疸治疗箱温度设置方法:按箱温键,右边箱温显示光标闪烁,按设置∧∨键设置所需温度,再按箱温键即确认,整机自动进入控温状态。 2.3如欲增加箱内湿度,可将婴儿床两旁的水槽取出,经清洗消毒后,加入医用湿化水至水位线,并移开水盖,让水充分蒸发。 2.4打开上下灯开关,蓝色荧光灯亮。 2.5当温度显示屏显示与给定值基本接近时(整机须提前1小时开机),可放入新生儿进行光疗(新生儿须裸体、戴眼罩、遮盖会阴)。

2.6根据医嘱达到光疗时间,抱出新生儿,关电源开关,倒掉水槽内湿化水。 2.7用1:20络合典擦拭消毒机箱后,清水擦净备用。 3、维护和保养 3.1整机应放置在干净、温湿度变化小,无阳光直射的场所。 3.2有机玻璃制品,忌用乙醇等化学溶剂擦洗。 3.3为保证临床实际光疗效果,灯管一般累计使用2000小时,应及时更换新灯管。每次操作前须检查灯管,如有不亮灯管应及时更换。

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整理版)

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 1.环境要求 (1)新生儿室采光充足,空气清新,通风良好,但避免对流与阳光直射。(2)室温要求24-26℃,湿温55%-60%. (3)室内每日湿式打扫2次,每晚紫外线空气消毒(有层流或新风装置不必紫外线消毒)空气培养每月一次。 (4)减少人员走动和禁止大声讲话,保证新生儿充足睡眠。 2.入院常规 (1)新生儿入院更换衣服测体重,生命体征,检查全身各部位有无异常。根据病情作适当的卫生处理。腕部系上写有床号、姓名、性别和住院号的标记。(2)立即通知医生。对危重者在听取急诊室护士交班的同时,及时配合抢教。(3)填写病历上的有关项目,做床头小卡片及住院一览表小卡,完成护理记录。(4)及时处理各类医嘱,完成治疗,化验标本的收集。 3.日常清洁护理 (1)口腔护理:每晨1次,强调奶间喂水。禁食、鼻饲病人每日3次,鹅口疮者每日2-3次制酶菌素甘油奶间涂口腔。 (2)皮肤护理:每日晨间护理1次,清洁脸部,五官,手心,臀部等处。病情许可者夏季每日洗澡,冬季每周1-2次,病危者暂停。 (3)脐部护理:脐带脱落前及济部潮湿者保持局部清洁干燥,每日用双氧水,PVP 碘清洁,脐部有浓性分泌物时用抗生素稀释液湿敷。 (4)臀部护理: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遇红臀根据轻重给予维生素滴剂涂敷,红外线照射,并增加换尿布次数,必要时在保温箱暴露臀部。 4.注意保温 衣服宽大、柔软,保持清洁干燥。遇低温及时采取保暖措施,外出检查避免受凉。 5.喂养 目前采用婴儿配方奶q3h喂养,有条件可采取母乳,喂奶时抱起或抬高头部,奶后拍背驱气,右侧卧位,加强巡视,发现吐奶及时处理,重危新生儿开奶前常规先喂一次糖水,然后再喂奶。 6.预防感染 工作人员除穿戴衣帽外,入室换鞋,每次接触新生儿前要洗手。减少探望,必须探望者经同意穿隔高衣入内。 7.其他 (1)病危者测生命体征q4h,其余新生儿每日测体温3次,测心率,呼吸每日三次。体温高于38℃时松解衣被,低于36℃时做好保温工作,并增加测温次数。(2)每日测体重1次。 (3)经常巡视病房,加强病情观察,及时发现变化及时抢救。 (4)出院病儿须反复核对姓名,性别,住院号,确认无误,家长签字后方可让家长抱回,并给予出院指导,病床按规定做终末消毒处理。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及治疗标准流程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2016年版) 一、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新生高胆红素血症(ICD-10: P59、9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新生儿学(第四版)》(邵肖梅,叶鸿瑁,丘小汕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血清总胆红素水平超过Bhutani新生儿小时胆红素列线图得95百分位。 (三)治疗方案得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新生儿学(第四版)》(邵肖梅,叶鸿瑁,丘小汕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1、降低胆红素:根据高胆红素血症得程度决定光疗、

换血等措施。 2、预防高胆红素脑病:必要时使用白蛋白。 3、减轻溶血:必要时给予静注丙种球蛋白。 4、纠正贫血:必要时输血。 (四)标准住院日为5-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新生高胆红素血症(ICD-10: P59、901)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她疾病诊断,只要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得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得检查项目。 1、必需得检查项目 (1)血常规、血型、外周血网织红细胞计数、尿常规、大便常规。 (2)CRP。 (3)监测胆红素。

(4)血生化全套。 (5)血气分析 2、根据患者病情进行得检查项目 (1)甲状腺功能减低症与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得筛查。 (2)血TORCH。 (3)腹部B超。 (4)红细胞形态。 (5)听力检查。 (6)头颅MRI。 (7)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 (8)血培养+药敏 (七)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 1、根据光疗曲线进行光疗。 (1)光疗过程中注意适当增加补液量,以防光疗中体液丢失过多。 (2)注意监测体温。

儿科 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诊疗方案(试行版)

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诊断标准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4-94)。 (1)病史:有乳食不节,饮食不洁或感受时邪的病史。 (2)主要症状:大便次数增多,每日3-5次,多达10次以上,呈淡黄色,如蛋花样,或色褐而臭,可有少量黏液。或伴有恶心、呕吐、腹痛、发热、口渴等症。 (3)主要体征:腹泻及呕吐较严重者,可见小便短少,体温升高,烦渴萎靡,皮肤干瘪,囟门凹陷,目珠下陷,啼哭无泪,口唇樱红,呼吸深长。 (4)辅助检查:大便镜检可有脂肪球,少量红、白细胞;大便病原体检查可有致病性大肠杆菌等生长,或分离出轮状病毒等;重症腹泻伴有脱水、酸碱平衡失调及电解质紊乱。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胡亚美、江载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 (1)大便性状有改变,呈稀便,水样便,黏液便或脓血便。 (2)大便次数比平时增多。 (二)疾病分期 1.急性期:病程2周以内。 2.迁延性期:病程2周至2个月。 3.慢性期:病程大于2个月。 (三)疾病分型 1.轻型:无脱水,无中毒症状。 2.中型:轻至中度脱水或有轻度中毒症状。 3.重型:重度脱水或有明显中毒症状(烦躁、精神萎靡、嗜睡、面色苍白、体温不升,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 (四)证候诊断 (1)风寒泄泻证:大便色淡,带有泡沫,无明显臭气,腹痛肠鸣。或伴鼻塞,流涕,身热。舌苔白腻,脉滑有力。 (2)湿热泄泻证:下利垢浊,稠黏臭秽,便时不畅,似痢非痢,次多量少,肛门赤灼,发热或不发热,渴不思饮,腹胀。面黄唇红,舌红苔黄厚腻,指纹紫滞,脉濡数。

美国儿科学会最新新生儿黄疸诊疗指南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美国儿科学会最新新生儿黄疸诊疗指南 作者:李秋平, 封志纯, LI Qiu-ping, FENG Zhi-chun 作者单位: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儿科,广州,510282 刊名: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英文刊名:JOURNAL OF APPLIED CLINICAL PEDIATRICS 年,卷(期):2006,21(14) 被引用次数:20次 参考文献(7条) 1.Ahlfors CE Criteria for exchange transfusion in jaundiced newborns 1994(03) 2.罗粹平足月儿核黄疸4例报告[期刊论文]-中国小儿血液 2002(03) 3.New guideline for management of hyperbilirubinemia in newborns 2004(04) 4.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Subcommittee on Hyperbilirubinemia Management of hyperbilirubinemia in the newbom infant 35 or more weeks of gestation[外文期刊] 2004(01) 5.Juretschke LJ Kemicterus:Still a concern 2005(02) 6.《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全国新生儿黄疸与感染学术研讨会纪要(附新生儿黄疸干预推荐方案)[期刊论文]-中华儿科杂志 2001(03) 7.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Provisional committee for quality improvement and subcommittee on hyperbilirubinemia.Practice parameter:Management of hyperbilirubinemia in the healthy term newborn 1994(04) 引证文献(20条) 1.徐瑞峰.易彬.高红霞经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63例临床分析[期刊论文]-中国优生优育 2011(1) 2.王胜华.谷中青.杨才.马洪勇茵栀黄口服液辅助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疗效观察[期刊论文]-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10(4) 3.陈百芳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观察与护理[期刊论文]-中国优生优育 2010(6) 4.何克茜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与剖宫产相关性分析[期刊论文]-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09(6) 5.韩联妈咪爱和鲁米那对早产儿儿胆红素代谢的影响[期刊论文]-航空航天医药 2009(9) 6.陈俊秀.覃遵祥.陈克绒妈咪爱和思密达联合早期干预新生儿黄疸临床观察[期刊论文]-临床医学工程 2009(8) 7.严荔煌.林忠.王山米产科母婴同室足月新生儿黄疸的管理探讨[期刊论文]-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09(2) 8.李玉冰.王玉青浅谈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防治[期刊论文]-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09(21) 9.王功僚.黄云峰.宋立宇.唐云鹰.谭红霞开塞露和金双歧对早产儿早期胆红素水平的影响[期刊论文]-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09(6) 10.田凤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89例临床分析[期刊论文]-中国医学文摘-儿科学分册 2008(6) 11.麻莉.陈诚.周翔.张旭光.王强.吕深.黄从付.何旭.卢仕仰重度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非换血疗法临床应用[期刊论文]-中华全科医学 2008(12) 12.常祎.袁强.刘光发短时多次蓝光照射治疗早产儿病理性黄疸疗效观察[期刊论文]-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6)

(完整版)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整理版)

1.环境要求 (1)新生儿室采光充足,空气清新,通风良好,但避免对流与阳光直射。(2)室温要求24-26℃,湿温55%-60%. (3)室内每日湿式打扫2次,每晚紫外线空气消毒(有层流或新风装置不必紫外线消毒)空气培养每月一次。 (4)减少人员走动和禁止大声讲话,保证新生儿充足睡眠。 2.入院常规 (1)新生儿入院更换衣服测体重,生命体征,检查全身各部位有无异常。根据病情作适当的卫生处理。腕部系上写有床号、姓名、性别和住院号的标记。(2)立即通知医生。对危重者在听取急诊室护士交班的同时,及时配合抢教。(3)填写病历上的有关项目,做床头小卡片及住院一览表小卡,完成护理记录。(4)及时处理各类医嘱,完成治疗,化验标本的收集。 3.日常清洁护理 (1)口腔护理:每晨1次,强调奶间喂水。禁食、鼻饲病人每日3次,鹅口疮者每日2-3次制酶菌素甘油奶间涂口腔。 (2)皮肤护理:每日晨间护理1次,清洁脸部,五官,手心,臀部等处。病情许可者夏季每日洗澡,冬季每周1-2次,病危者暂停。 (3)脐部护理:脐带脱落前及济部潮湿者保持局部清洁干燥,每日用双氧水,PVP 碘清洁,脐部有浓性分泌物时用抗生素稀释液湿敷。 (4)臀部护理: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遇红臀根据轻重给予维生素滴剂涂敷,红外线照射,并增加换尿布次数,必要时在保温箱暴露臀部。 4.注意保温 衣服宽大、柔软,保持清洁干燥。遇低温及时采取保暖措施,外出检查避免受凉。 5.喂养 目前采用婴儿配方奶q3h喂养,有条件可采取母乳,喂奶时抱起或抬高头部,奶后拍背驱气,右侧卧位,加强巡视,发现吐奶及时处理,重危新生儿开奶前常规先喂一次糖水,然后再喂奶。 6.预防感染 工作人员除穿戴衣帽外,入室换鞋,每次接触新生儿前要洗手。减少探望,必须探望者经同意穿隔高衣入内。 7.其他 (1)病危者测生命体征q4h,其余新生儿每日测体温3次,测心率,呼吸每日三次。体温高于38℃时松解衣被,低于36℃时做好保温工作,并增加测温次数。(2)每日测体重1次。 (3)经常巡视病房,加强病情观察,及时发现变化及时抢救。 (4)出院病儿须反复核对姓名,性别,住院号,确认无误,家长签字后方可让家长抱回,并给予出院指导,病床按规定做终末消毒处理。

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诊疗方案

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中医诊疗方案中医病名:小儿泄泻 西医病名:小儿腹泻病 一、诊断 (一)诊断标准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4) (1)病史:有乳食不节,饮食不洁或感受时邪的病史。 (2)主要症状:大便次数增多,每日3-5次,多达10次以上,呈淡黄色,如蛋花样,或色褐而臭,可有少量黏液。或伴有恶心、呕吐、腹痛、发热、口渴等症。 (3)主要体征:腹泻及呕吐严重者,可见小便短少,体温升高,烦渴萎靡,皮肤干瘪,囟门凹陷,目珠下陷,啼哭无泪,口唇樱红,呼吸深长。 (4)辅助检查:大便镜检可有脂肪球,少量红、白细胞;大便病原体检可有致病性大肠杆菌等生长,或分离出轮状病毒等;重症腹泻伴有脱水、酸碱平衡失调及电解质紊乱。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胡亚美、江载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 (1)大便性状有改变,呈稀便,水样便,黏液便或脓血便。 (2)大便次数比平时增多。

(二)疾病分期 1.急性期:病程在2周以内 2.迁延性期:病程在2周至2个月 3.慢性期:病程大于2个月 (三)疾病分型 1.轻型:无脱水,无中毒症状 2.中型:轻至中度脱水或轻度中毒症状。 3.重型:重度脱水或有明显中毒症状(烦躁、精神萎靡、嗜睡、面色苍白、体温不升、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 (四)证候诊断 (1)风寒泄泻证:大便色淡,带有泡沫,无明显臭气,腹痛肠鸣。或伴鼻塞,流涕,身热。舌苔白腻脉滑有力。 (2)湿热泄泻证:下利垢浊,稠黏臭秽,便时不畅,似痢非痢,次多量少,肛门赤灼,发热或不发热,渴不思饮,腹胀。面黄唇红,舌红苔黄厚腻,指纹紫滞,脉濡数。 (3)伤食泄泻证:大便酸臭,或如败卵,腹部胀满,口臭纳呆,泻前腹痛哭闹,多伴恶心呕吐。舌苔厚腻,脉滑有力。 (4)寒湿泄泻证:大便稀薄如水,淡黄不臭,腹胀肠鸣,口淡不渴,唇舌色淡,不思乳食,或食入即吐,小便短少,面黄腹痛,神疲倦怠。舌苔白厚腻,指纹淡,脉濡。 (5)脾虚泄泻证:久泻不止,或反复发作,大便稀薄,或呈水样,带有奶瓣或不消化食物残渣。神疲纳呆,面色少华,舌质偏淡,苔薄腻,

腹泻诊疗方案——儿科杂志

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 腹泻病(diarrheal diseases)是一组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疾病,为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把腹泻病的控制列为全球性战略。我国对腹泻病的控制也非常重视,制定了国家腹泻病控制规划。由于儿童营养状况及医疗条件的改善,在我国本病的死亡率已明显下降,但发病率仍然较高,且存在滥用抗菌药物、滥用静脉补液等问题,为规范腹泻病的诊治,特制定此方案。本方案适用于儿童与成人。 一、诊断 1诊断依据: ①大便性状有改变,呈稀便、水样便、粘脓便或脓血便。 ②大便次数比平时增多。 2病程分类: ①急性腹泻病(diarrheal diseases):病程在2周以内。 ②迁延性腹泻病(persistent diarrheal diseases):病程在2周至2个月。 ③慢性腹泻病(chronic diarrheal diseases):病程在2个月以上。 3病情分类: ①轻型:无脱水、无中毒症状。 ②中型:有些脱水或有轻度中毒症状。 ③重型:重度脱水或明显中毒症状(烦躁、精神萎靡、嗜睡、面色苍白、高热或体温不升、外周 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等)。 4 5 根据腹泻病程、大便性状、大便的肉眼和镜检所见、发病季节、发病年龄及流行情况,估计最可能的诊断。 急性水样便腹泻,多为轮状病毒或产毒素性细菌感染。小儿尤其是2岁以内婴幼儿,发生在秋冬季节,以轮状病毒肠炎可能性大;成人发生在5~6月份要考虑成人型轮状病毒肠炎;发生在夏季以产肠毒性大肠杆菌(ETEC)肠炎可能性大。 水样便或米汤样便,腹泻不止伴有呕吐,迅速出现严重脱水,要考虑霍乱。 病人粪便为粘脓或脓血便,要考虑为细菌性痢疾;如血多脓少、呈果酱样,多为阿米巴痢疾。

新生儿败血症(修)

新生儿败血症 (NeonatalSepticemia) 【诊断要点和诊断标准】 1.诊断 (1)易感因素①母亲病史:母亲妊娠及产时有感染史,如泌尿道感染、绒毛膜羊膜炎;母 亲产道特殊病原菌 的定植,如B组溶血性链球菌(GBS)、淋球菌等。②产科因素:胎膜早破,产程延长,羊水混浊或发臭,不洁接生史,产前产时侵入性操作等。③胎儿或新生儿因素:多胎,宫 内窘迫,早产儿、小于胎龄儿,长期动静脉插管,气管插管, 外科手术;对新生儿的不良行为,如挑“马牙”、挤乳房、挤痈疖等;新生儿皮肤感染,如脓疱病、 尿布皮炎及脐炎;肺部感染。 (2)病原菌 ①在我国以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为主;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感染主要见于早产儿, 尤其是长期动静脉插管者;产前或产时感染以大肠埃希氏菌为主的革兰氏阴性菌较常见;气 管插管机械通气者,以革兰氏阴性杆菌如绿脓杆菌、肺炎克雷伯菌、沙雷菌多见;皮肤化脓 性感染引起的败血症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多见。 ②医源性感染通常由多重耐药菌引起(如肺炎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 菌)。 ③念珠菌在晚发型败血症也可见。 2.临床表现 (1)全身表现 ①早期表现精神差,自发性活动减少,吸吮无力,哭声减弱,很快可进入不吃不动,面 色差,精神萎靡,嗜睡,四肢凉。 ②体温改变:发热(多见于体壮儿)或体温不升(多见于早产儿)。③黄疸:有时是败 血症的唯一表现,生理性黄疸消退延迟或退而复现,黄疸迅速加重与无法解 释的黄疸;严重时可发展为胆红素脑病。 (2)各系统表现①皮肤粘膜:硬肿,皮下坏疽,脓疱疮,脐周或其他部位蜂窝织炎,甲床 感染,淤点淤斑,口 腔粘膜有挑割伤等。 ②消化系统:厌食、腹胀、呕吐、腹泻或便秘。严重时出现中毒性肠麻痹或NEC,后期可出现 肝脾肿大。 ③呼吸系统:气促、青紫、呼吸不规则或呼吸暂停。 ④神经系统症状:易合并化脓性脑膜炎,表现为嗜睡、激惹、惊厥和烦躁不安、前囟紧张及四 肢肌张力增高。 ⑤心血管系统:心律异常、感染性心内膜炎、感染性休克,表现为面色苍白,皮肤出现大理石 纹,脉细速,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尿少、无尿,肌张力低下。血压降低。 ⑥血液系统:可合并血小板较少、出血倾向,表现为淤点淤斑,甚至弥漫性血管内溶血(DIC)。 ⑦泌尿系统感染,脓尿。 ⑧其他:可合并骨关节化脓性炎症,表现为某一肢体自主活动减少和一个关节的红、肿、 热、痛;骨髓炎及深部脓肿。 3.实验室检查 (1)细菌学检查: 1

重症新生儿护理常规及专业技术规范

新生儿专科护理常规 (一)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 (二)高危儿护理常规 (三)新生儿呕吐护理常规 (四)新生儿蓝光治疗护理常规(2013年新增) (五)新生儿腹泻护理常规(2013年新增) 2013修订

重症新生儿护理常规 (一)早产儿护理常规 (二)新生儿贫血护理常规 (三)新生儿肺炎护理常规 (四)新生儿窒息护理常规 (五)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护理常规(2013年新增) (六)新生儿败血症护理常规 (七)新生儿颅出血护理常规 (八)新生儿硬肿症护理常规 (九)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护理常规(2013年新增) 2013修订

新生儿疾病 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 新生儿期是指从脐带结扎到生后满28天。在此期小儿的各系统发育不成熟,机体处于不稳定状态,且由宫生活向宫外生活过渡,生活方式及环境均发生了巨大变化,易受环境影响而致病,死亡率高。 1.新生儿病室各房间应空气新鲜,温度22℃~24℃,湿度55%~65%。病室每日通风两次(30~60分钟),每日用三氧机空气消毒房间两次,每次1小时,保持室清洁。 2.保暖调节暖箱适宜温度,护理操作集中进行,避免不必要的暴露。 3.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鼻腔及口腔分泌物。 4.抱与体位 (1)抱起新生儿时动作应轻、稳,使新生儿感到安全。 (2)抱起时其头和臀部需要支撑,仰卧比俯卧容易抱起。 (3)新生儿一般以侧卧位为宣,避免溢乳导致新生儿窒息。 5.沐浴 (1)沐浴时房间温度应保持在27℃左右;水温在38~41℃,以手腕 测试较暖即可。 (2)沐浴应在喂奶前或喂奶1小时后进行。 (3)沐浴应从最干净的区域到最脏的区域,.即从眼睛、面部到头部、 四肢,最后清洗臀部。 (4)沐浴时注意皱褶皮肤的清洁,如腋下、颈部、男婴包皮、女婴 外阴等部位。

小儿泄泻(小儿腹泻)诊疗规范教材

小儿泄泻(小儿腹泻)诊疗规范 泄泻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如水样为特征的一种小儿常见病。西医称为腹泻,发于婴幼儿者称婴幼儿腹泻。本病以2岁以下的小儿最为多见。虽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季节发病率为高,秋冬季节发生的泄泻,容易引起流行。【病因病机】 小儿泄泻发生的原因,以感受外邪,内伤饮食,脾胃虚弱为多见。其主要病变在脾胃,因胃主受纳腐熟水谷,脾主运化水谷精微,若脾胃受病,则饮食入胃,水谷不化,精微不布,清浊不分,合污而下,致成泄泻。小儿脾常不足,感受外邪,内伤乳食,或脾肾阳虚,均可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失调而发生泄泻。轻者治疗得当,预后良好。重者泄下过度,易见气阴两伤,甚至阴竭阳脱。久泻迁延不愈者,则易转为疳证或出现慢惊风。 【临床诊断要点】 西医诊断: 症状:大便次数比平时增多,大便性状改变,呈稀便、水样便、粘液便及脓血便,可伴有恶心、呕吐、腹痛、发热、口渴等症。 体征:无特异性体征,腹部可有压痛,可有脱水或酸中毒体征。 检查:大便常规有白细胞,有/无脓细胞,有/无红细胞,可有脂肪球。大便病原体检查可有致病性大肠杆菌或病毒检查阳性等。 中医辨证分型: 常证

1.伤食泻大便稀溏,夹有乳凝块或食物残渣,气味酸臭,或如败卵,脘腹胀满,便前腹痛,泻后痛减,腹痛拒按,嗳气酸馊,或有呕吐,不思乳食,夜卧不安,舌苔厚腻,或微黄。 2.风寒泻大便清稀,中多泡沫,臭气不甚,肠鸣腹痛,或伴恶寒发热,鼻流清涕,咳嗽,舌淡,苔薄白。 3.湿热泻大便水样,或如蛋花汤样,泻下急迫,量多次频,气味秽臭,或见少许粘液,腹痛时作,食欲不振,或伴呕恶,神疲乏力,或发热烦闹,口渴,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4.脾虚泻大便稀溏,色淡不臭,多于食后作泻,时轻时重,面色萎黄,形体消瘦,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缓弱。 5.脾肾阳虚泻久泻不止,大便清稀,完谷不化,或见脱肛,形寒肢冷,面色光白,精神萎靡,睡时露睛,舌淡苔白,脉细弱。 变证 1.气阴两伤泻下无度,质稀如水,精神萎靡或心烦不安,目眶及前囟凹陷,皮肤干燥或枯瘪,啼哭无泪,口渴引饮,小便短少,甚至无尿,唇红而干,舌红少津,苔少或无苔,脉细数。 2.阴竭阳脱泻下不止,次频量多,精神萎靡,表情淡漠,面色青灰或苍白,哭声微弱,啼哭无泪,尿少或无,四肢厥冷,舌淡无津,脉沉细欲绝。(病情危急,多需西医急救) 【治疗原则】 泄泻治疗,以运脾化湿为基本法则。实证以祛邪为主,根据不同的证型分别治以消食导滞,祛风散寒,清热利湿。虚证以扶正为主,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疗标准

沙坪坝区人民医院儿科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疗规范 【概述】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又称新生儿黄疸,是因胆红素在体内积聚引起的皮肤或其他器官黄染,可以是新生儿正常发育过程中出现的症状,也可以是某些疾病的表现,严重者可导致胆红素脑病,造成神经系统的永久性损害,甚至发生死亡。 【病史要点】 1、黄疸出现时间及特点:黄疸出现在生后24 小时内、进展快,首先考虑新生儿溶血症;2~3天多见生理性黄疸,也有部分ABO溶血症;4~7天考虑母乳性黄疸、败血症可能性大;>7天常由母乳性黄疸、败血症、肝炎和胆道闭锁引起;发展速度快或面色苍白,提示溶血症;起病隐匿或缓慢进展多考虑肝炎和胆道闭锁。 2、询问神经系统表现(胆红素脑病):吃奶差、吸吮无力,嗜睡,尖叫、抽搐、发热、呼吸暂停等。 3、大小便颜色:白陶土便提示胆道阻塞,尿色深(尿胆原、尿胆红素高)常提示肝炎和胆道闭锁。 4、易感因素:有无围产期缺氧、感染史,摄入不足(开奶延迟、体重明显下降),胎便排出延迟或便秘,是否用过引起黄疸的药物。 5、家族史:前几胎有无患新生儿溶血症,G6PD缺陷病家族史。母亲有无肝炎史。 6、母妊娠史:既往有无流产、死胎、孕期感染、胎膜早破、产程延长等产时感染危险因素。 7、喂养及环境:是否纯母乳喂养、人工喂养或是混合喂养。是否接触过樟脑丸、vk3、vk4、磺胺、水杨酸盐等易致溶血的物质。 【体格检查】 1、可根据皮肤黄疸的分布可初步估计血清胆红素水平:头颈部,100umol/L(±50);躯干上半部,150umol/L(±50);躯干下半部及大腿,200umol/L(±50);臂及膝关节以下,250umol/L(±50);手足

小儿泄泻中医诊疗方案

小儿泄泻中医诊疗方案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小儿泄泻中医诊疗方案 小儿泄泻是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如水样为主症。由外感六淫,内伤乳食,脾 胃虚弱导致运化失常所致。泄泻常年都可发生,夏秋两季较为多见,秋冬两季发生的泄泻易酿成流行。婴幼儿发病率较高。泄泻轻者预后良好,若起病急骤,泄下过度,易见气阴两伤,甚则阴竭阳脱。久泻迁延不愈者,则易转为疳证或慢惊风。 本证包括西医学消化不良、小儿肠炎、秋季腹泻、肠功能紊乱等疾病。 [诊断] 1.大便次数增多,每日3-5次或多达10次以上,色淡黄,如蛋花汤样,或色褐而臭,可有少量粘液,或们有恶心,呕吐,腹痛,发热,口渴等症。 2.有乳食不节,饮食不洁或感受时邪病史。 3.重者泄泻及呕吐较严重,可见小便短少,体温升高,烦渴神萎,皮肤干瘪,囟门凹陷,目眶下陷,啼哭无泪,口唇樱红,呼吸深长及腹胀等症。 4.大便镜检可有脂肪球或少量红细胞、白细胞。 5.大便病原体检查可有致病性大肠杆菌生长,或分离出轮状病毒等病原体。[鉴别诊断]

应与痢疾鉴别。痢疾初起大便稀,便次增多,腹痛明显,里急后重,大便有粘冻,脓血。大便培养有痢疾杆菌生长。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辨病因大便稀烂夹乳片或食物残渣,气味酸臭,多由伤乳伤食引起;大便清稀多 泡沫,色淡黄臭气不重,多由风寒引起;水样或蛋花样便,色黄褐,气秽臭多属湿热;大便稀薄或溏烂,色淡气味不臭多属脾虚;大便清稀,完谷不化,色淡无臭多属脾肾阳虚。2.辨轻重泄泻病程短暂,大便次数不多,精神尚好为轻证;泻下急暴,次多量多,神萎思睡,面色苍白或灰白为重证。 3.辨虚实泻下来势急骤,量多腹胀或腹痛者多为实证;泄泻日久,泻下缓慢,腹胀 喜按者多为虚证;迁延日久难愈,或急或缓,腹胀拒按者多为虚中夹实。 二、治疗原则实证以祛邪为主,治以消食导滞,祛风散寒,清热化湿。虚证以扶正为主,治以健脾 益气,健脾温肾。虚中夹实宜扶正祛邪,;补中有消或消中有补,消补兼施。有伤阴、伤阳证者,宜养阴温阳。除内服药外,尚可结合针灸、推拿、外治等法治疗。 三、分证论治 常证

儿童腹泻治疗共识

儿童腹泻病诊治专家共识 摘自《中华儿科杂志》2009年8期 一.概述 腹泻病为多种病原、多种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一组疾病,是儿童患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也是营养不良的重要原因。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除中国外,全世界每年有10亿人患腹泻,其中5亿在发展中国家。我国自解放后,尤其自80年代以来,经济和卫生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但由于原有基础薄弱,仍属发展中国家,根据我国卫生部防疫司(现疾病控制司)的调查结果分析,我国每年有8.36亿人次患腹泻,其中5岁以下小儿占3亿人次,腹泻病年发病率约为0.7次/人,5岁以下小儿的年发病率平均为1.9次/人。世界卫生组织于1978年制订全球性腹泻病控制规划,1980年正式实施,1 991年推出第一版《腹泻病诊断治疗指南》,这些规划和指南的实施,尤其是口服补液盐的应用,对于减少腹泻儿童的死亡已取得良好的效果,到2005年,全球5岁以下小儿因急性腹泻年死亡人数已从1979年的450万降至160万。在我国,1992年卫生部委托全国有关专家制订《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该方案在全国的实施对提高我国腹泻病的诊治水平和降低腹泻病的死亡率起到了重要作用,但腹泻病仍为常见病,而且是5岁以下儿童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在腹泻的治疗中,存在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和过多使用静脉补液等问题。近年来,对于腹泻病治疗的研究中有两项重要的成果:①将钠浓度降到75mmol/L、葡萄糖浓度降低到75mmol/L、总的渗透压降低到245mOsm/l的“低渗”ORS(hypoosmolarity OR S)配方有助于缩短腹泻持续时间,减少大便的量以及减少静脉补液;②补充锌有利于缩短腹泻的病程、减轻病情并预防未来两三个月内的腹泻复发。为了完善在腹泻治疗管理中的综合治疗策略,大幅降低腹泻儿童的死亡数,实现到2015年五岁以下小儿因腹泻死亡数比1990年减少三分之二的新千年目标,WHO和UNICEF在2005年联合发表了新修订的腹泻管理推荐指南,该指南得到了美国国际开发署和全世界许多专家的协助支持。新指南中仍强调口服补液重要性,推荐使用新ORS(“低渗”ORS)配方取代以前的 ORS配方,并且强调所有患儿在腹泻发生时及早补充锌。新ORS的配方和组成见表1. 表1. 新ORS配方和组成 配方g/L 组成mmol/L 氯化钠 无水葡萄糖氯化钾 柠檬酸钠2.6 13.5 1.5 2.9 钠 氯 葡萄糖 钾 柠檬酸 75 65 75 20 10 渗透压245 mOsm/L 考虑到各国和各地区的具体情况,“低渗”ORS的组成有一个允许范围:总溶质浓度(包括葡萄糖)200-310mmol/L、钠60-90 mmol/L、葡萄糖至少相当于钠的浓度、钾15-25 mmo l/L、柠檬酸8-12 mmol/L、氯化物50-80 mmol/L。

儿童腹泻病诊断治疗原则的专家共识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儿童腹泻病诊断治疗原则的专家共识 作者: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消化学组,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感染学组, 《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The Subspecialty Groups of Gastroenterology and Infectious Diseases , The Society of Pediatrics,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 Editorial Board of Chinese Journal of Pediatrics 作者单位: 刊名: 中华儿科杂志 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PEDIATRICS 年,卷(期):2009,47(8) 被引用次数:38次 参考文献(7条) 1.方鹤松;段恕诚;董宗祈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 2.胡亚美;江载芳诸福堂实用儿科学 2008 3.Keating JP Chronic diarrhea[外文期刊] 2005 4.EAS Nelson;WK Ko;E Kwan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Acute Diarrhoea in Young Children 2003 5.WHO The treatment of diarrhoea:A manual for physicians and other Senior health workers 2005 6.WHO Diarrhoea treatment guidelines including new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use of ORS and zinc supplementation for clinic-based healthcare workers 2008 7.WHO Technical updates of the guidelines on the IMCI.Evidence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further adaptations 2008 本文读者也读过(8条) 1.叶礼燕.聂晓晶.YE Li-yan.NIE Xiao-jing"儿童腹泻病诊断治疗原则的专家共识"解读[期刊论文]-中华儿科杂志2010,48(4) 2.叶礼燕.金英姬.张亚明.YE Li-yan.JIN Ying-ji.ZHANG Ya-ming对"儿童腹泻病诊断治疗原则的专家共识"的一点疑问及答复[期刊论文]-中华儿科杂志2010,48(4) 3.《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儿童保健学组.The Editorial Board of Chinese Journal of Pediatrics.The Subspecialty Groups of Neonatology and Child Health Care, The Society of Pediatrics.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喂养建议[期刊论文]-中华儿科杂志2009,47(7) 4.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The Subspecialty Group of Respiratory Diseases,The Society of Pediatrics,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The Editorial Board,Chinese Journal of Pediatrics儿童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诊治指南(2009版)[期刊论文]-中华儿科杂志2009,47(2) 5.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心血管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The Subspecialty Group of Cardiology,The Society of Pediatrics,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The Editorial Board,Chinese Journal of Pediatrics儿童晕厥诊断指南[期刊论文]-中华儿科杂志2009,47(2) 6.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儿科支气管镜协作组.The Pediatric Bronchoscopy Collaborative Group,The Subspecialty Group of Respiratory Diseases,The Society of Pediatrics,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儿科支气管镜术指南(2009年版)[期刊论文]-中华儿科杂志2009,47(10) 7.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免疫学组.《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The Subspecialty Group of Immunology, Society of Pediatrics,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The Editorial Board of Chinese Journal of Pediatrics婴儿过敏性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期刊论文]-中华儿科杂志2009,47(11) 8.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中华预防医学会.Society of Pediatrics,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Chinese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 标准·方案·指南)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 ?《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中华儿科杂志, 2014,52(10): 745-748、DOI: 10、3760/cma、j、issn、0578-1310、2014、10、006 以未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就是十分常见得临床问题,胆红素脑病在我国也并非罕见[1]。高胆红素血症得监测、高危因素得评估以及正确及时得处理对于预防重度高胆红素血症与胆红素脑病具有十分重要得意义。血清总胆红素(TSB)水平对个体得危害性受机体状态与内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因此不能简单地用一个固定得界值作为干预标准。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在2001年曾经起草制定"新生儿黄疸干预推荐方案"[2],2009年又在此基础上进行修订,提出了"新生儿黄疸诊疗原则得专家共识"[3]。针对近年来新生儿在产科住院时间得普遍缩短及常规胆红素随访监测普及不够,新生儿胆红素脑病及核黄疸仍时有发生等情况,有必要对2009年"专家共识"进行补充与修订。此次修订,既参考美国儿科学会(AAP)2004年发表得"胎龄≥35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处理指南"[4],又更适合我国实际情况。 1.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新生儿出生后得胆红素水平就是一个动态变化得过程,因此在诊断高胆红素血症时需考虑其胎龄、日龄与就是否存在高危因素。对于胎龄≥35周得新生儿,目前多采用美国Bhutani 等[5]所制作得新生儿小时胆红素列线图或AAP推荐得光疗参考曲线作为诊断或干预标准参考(图1)。当胆红素水平超过95百分位时定义为高胆红素血症,应予以干预。根据不同得胆红素水平升高程度,胎龄≥35周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还可以分为:重度高胆红素血症:TSB 峰值超过342 μmol/L (20 mg/dl);极重度高胆红素血症:TSB峰值超过427 μmol/L(25 mg/dl);危险性高胆红素血症:TSB峰值超过510 μmol/L(30 mg/dl)。

新生儿败血症诊疗方案_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

·标准·方案·指南·新生儿败血症诊疗方案 (2003年 昆明)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 中华医学会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编者按 自1986年杭州新生儿会制定“新生儿败血症诊断标准初步方案”以来,病原学及耐药性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诊断技术也不断提高,因此有必要对该标准进行重新修订,并对其治疗的规范化提出建议。对新生儿败血症的定义,以往一直是指致病菌进入新生儿血液循环内并生长繁殖而造成全身各系统中毒表现。但第15版及2000年出版的16版N elson教科书将真菌、病毒及原虫均已列入病原体内,全国高等医药院校5年制、7年制《儿科学》教材均接受这一观念。但狭义的新生儿败血症(neonatal sepsis或septicemia)仍是指新生儿细菌性败血症(neonatal bacterial sepsis),故本诊疗方案只讨论这部分内容。 一、诊断 (一)易感因素 1.母亲的病史:母亲妊娠及产时的感染史(如泌尿道感染、绒毛膜羊膜炎等),母亲产道特殊细菌的定植,如B组溶血性链球菌(GBS)、淋球菌等。 2.产科因素:胎膜早破,产程延长,羊水混浊或发臭,分娩环境不清洁或接生时消毒不严,产前、产时侵入性检查等。 3.胎儿或新生儿因素:多胎,宫内窘迫,早产儿、小于胎龄儿,长期动静脉置管,气管插管,外科手术,对新生儿的不良行为如挑“马牙”、挤乳房、挤痈疖等,新生儿皮肤感染如脓疱病、尿布性皮炎及脐部、肺部感染等也是常见病因。 (二)病原菌 我国以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为主,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主要见于早产儿,尤其是长期动静脉置管者;金黄色葡萄球菌主要见于皮肤化脓性感染;产前或产时感染以大肠埃希菌为主的革兰阴性(G-)菌较常见。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儿以G-菌如绿脓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沙雷菌等多见。 (三)临床表现 1.全身表现:(1)体温改变:可有发热或低体温。(2)少吃、少哭、少动、面色欠佳、四肢凉、体重不增或增长缓慢。 (3)黄疸:有时是败血症的惟一表现,严重时可发展为胆红素脑病。(4)休克表现:四肢冰凉,伴花斑,股动脉搏动减弱,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血压降低,严重时可有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 2.各系统表现:(1)皮肤、粘膜:硬肿症,皮下坏疽,脓疱疮,脐周或其他部位蜂窝织炎,甲床感染,皮肤烧灼伤,瘀斑、瘀点,口腔粘膜有挑割损伤。(2)消化系统:厌食、腹胀、呕吐、腹泻,严重时可出现中毒性肠麻痹或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 EC),后期可出现肝脾肿大。(3)呼吸系统:气促、发绀、呼吸不规则或呼吸暂停。(4)中枢神经系统:易合并化脓性脑膜炎。表现为嗜睡、激惹、惊厥、前囟张力及四肢肌张力增高等。(5)心血管系统:感染性心内膜炎、感染性休克。(6)血液系统:可合并血小板减少、出血倾向。(7)泌尿系统感染。 (8)其他:骨关节化脓性炎症、骨髓炎及深部脓肿等。 (四)实验室检查 1.细菌学检查:(1)细菌培养:尽量在应用抗生素前严格消毒下采血做血培养,疑为肠源性感染者应同时作厌氧菌培养,有较长时间用青霉素类和头孢类抗生素者应做L型细菌培养。怀疑产前感染者,生后1h内取胃液及外耳道分泌物培养,或涂片革兰染色找多核细胞和胞内细菌。必要时可取清洁尿培养。脑脊液、感染的脐部、浆膜腔液以及所有拔除的导管头均应送培养。(2)病原菌抗原及DNA检测:用已知抗体测体液中未知的抗原,对GBS和大肠杆菌K1抗原可采用对流免疫电泳,乳胶凝集试验及酶链免疫吸附试验(EL ISA)等方法,对已使用抗生素者更有诊断价值;采用16SrRNA基因的聚合酶链反应(PCR)分型、DNA探针等分子生物学技术,以协助早期诊断。 2.非特异性检查:(1)白细胞(W BC)计数:出生12h以后采血结果较为可靠。W BC减少(<5×109/L),或WBC增多(≤3d者W BC>25×109/L;>3d者WBC>20×109/ L)。(2)白细胞分类:杆状核细胞/中性粒细胞(immature/ total neutrophils,I/T)≥0.16。(3)C-反应蛋白(CRP):为急相蛋白中较为普遍开展且比较灵敏的项目,炎症发生6~8h 后即可升高,≥8μg/ml(末梢血方法)。有条件的单位可作血清前降钙素(PCT)或白细胞介素6(IL-6)测定。(4)血小板≤100×109/L。(5)微量血沉≥15mm/1h。 (五)诊断标准 1.确定诊断:具有临床表现并符合下列任一条:(1)血培养或无菌体腔内培养出致病菌;(2)如果血培养标本培养 通信作者:400014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