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明朝宰相名录.doc

明朝宰相名录.doc

明朝宰相名录.doc
明朝宰相名录.doc

明朝宰相名录

明太祖朱元璋开国后, 沿袭元朝制度, 以中书省为中枢机构,设左丞相、右丞相为宰相,以平章政事为次相。

洪武十三年 ( 公元 1370 年 ) ,为防止权臣争权,朱元璋废除了丞相一职, 从此这一官称绝迹。 朱元璋改设内阁, 置学士协助他处理六部事务。 这时的内阁大学士公为皇帝的顾问和秘书,地位不高。

明成祖朱棣在位时, 侍讲、侍读、编修、检讨等参预机务,形成内阁,协助皇帝处理政务。 内阁大学士开始公开参预机要事务,协理朝政。

明仁宗朱高炽在位时, 内阁大学士多由尚书、 侍郎等高官担任,地位明显提高。

明宣宗朱瞻基在位时, 大小朝政都有由大学士杨士奇等人参议,大学士有权批答各处上奏的奏章, 提出处理意见,称“票拟”,然后皇帝裁决。大学士从此掌握大权,地位尊荣,内阁也成为要害部门。

明世宗朱厚骢 ( 嘉靖 ) 以后,内阁成为独立的、 凌架于六部之上的中枢机构,大学士成为实际上的宰相。

由于明朝的内阁类似唐代的政事堂, 唐代政事堂的官员都互称“阁老”,所以,明朝大学士称阁老,或阁臣、宰辅。宰辅少时为一人,多时八、九人,为首的称首辅或元辅,权力最大,地位最高。

大学士都有以殿名、阁名入衔,明朝设有东阁、文渊阁、武英殿、文华殿、建极殿、中极殿、谨身殿。

《明史》自成祖朝起,以侍读以上官称为宰辅。为了保持持其系统性,明朝的宰辅,追溯至惠帝 ( 建文帝 ) 朝的侍读。

明太祖朱元璋朝 ( 公元 1368~1398 年 ) 洪武

徐 李善 常遇 廖永 胡惟

达 长 赵 庸 汪广洋

春 忠

明惠帝朱允文朝 ( 公元 1398~1402 年 )

建文

齐 黄子 方孝 泰 澄 孺

明成祖朱棣朝 ( 公元 1402~1424 年) 永乐

黄 胡 解 金幼孜 胡 俨 杨 杨士

广

缙 荣 奇

明仁宗朱高炽朝 ( 公元 1424~1425 年 ) 洪熙

杨士 杨 黄 金幼孜

明宣宗朱瞻基朝 ( 公元 1425~1435 年 ) 宣德 杨士 杨 黄 杨 陈 张 权

奇 荣 金幼孜 溥

瑛 谨 淮 山

明英宗朱祁镇朝 ( 公元 1435~1449 年 ) 正统 杨士 杨 杨 愉 曹 陈 苗 高 张

奇 荣 马 鼐

衷 谷 益 溥

明代宗朱祁钰朝 ( 公元 1149~1457 年 ) 景泰

于 石 陈 高 谷 王 文

江 王一 萧

商 苗 谦 亨 循 渊

辂 衷

彭 俞 时

明英宗朱祁镇朝 ( 公元 1457~1464 年 ) 天顺 徐有 许 薛 李 贤 吕 原

岳 彭 陈 贞 彬

瑄 正

明宪宗朱见深朝 ( 公元 1464~1487 年 ) 成化 李

陈 彭 原 商 刘定 万 刘 刘 彭

贤 文 吕 辂

安 羽 吉 华 时

之 尹 直

明孝宗朱祐樘朝 ( 公元 1487~1505 年 ) 弘治

徐 刘 丘 浚 李东阳 谢

健 迁

明武宗朱厚照朝 ( 公元 1505~1521 年 ) 正德

刘 谢 李东 焦 芳 王 鏊

杨廷 刘 曹 梁 刘 健

储 忠

费 杨一 靳 蒋 冕 毛 纪

宏 清 贵

明世宗朱厚熜朝 ( 公元 1521~1566 年 )

嘉靖

杨廷 蒋 毛 费 宏 贾 咏 杨一 谢 翟 方献 夏

和 冕 纪

清 迁 銮

顾鼎 严 许 张 治 李 本 徐

臣 嵩

赞 阶 炜

明穆宗朱载后朝 ( 公元 1567~1572 年 ) 隆庆

徐 李春 郭 张居 赵贞 殷士 高 吕调

芳 高 拱 陈以勤

吉 儋 仪 阳 朴 正

明神宗朱翊钧朝 ( 公元 1572~1620 年 )

万历

张居 吕调 张四 马自强 申时行

潘 余有 许 王锡 王家

正 阳 维 晟 丁 国 爵 屏 赵志 张 陈于 沈一贯 沈 鲤

朱 于慎 李廷 叶向 方从

皋 位 陛 赓 行 机 高 哲

吴道 南

明光宗朱常洛朝 ( 公元 1620 年 8~ 9 月) 泰昌

方从 叶向 刘一 沈 灌 韩 ? 史继 何宗 朱国

哲 高 燝

偕 彦 祚

明熹宗朱同校朝 ( 公元 1620~1627 年 )

天启

叶向 刘一 沈 韩 ? 史继偕

何宗 朱国 孙如 孙承 顾秉 高

祚 游

宗 谦

朱国 朱延 魏广 周如磐 黄立极

丁绍 冯 施凤 张瑞 李国

禧 微 轼 铨 来 图 普

明毅宗朱由检朝 ( 公元 1628~1644 年 )

崇祯

施凤 张瑞 李国 来宗道 杨景辰

周道 钱龙 李 刘鸿 成基 来 图 普 登 锡 标 训 命

周延 何如 钱象

温体仁 孙承宗

文震 吴宗 郑以 徐光 钱士 儒

启 升

何吾 王应 张至 黄士俊 孔贞运

林 贺逢 刘宇

傅 薛国 驺

焊 圣 亮

冠 观

程国 杨嗣 方逢 蔡国用 范复粹

姚明 张四 魏照 谢 陈 祥

升 演

魏藻 黄景 吴 李建泰 方岳贡

范景 丘

德 昉 发 文 瑜

明蜀王世系表(包括郡王)

明蜀王世系表 1.蜀献王朱椿,太祖庶十一子,洪武十一年封。二十三年就藩成都府。永乐二十一年薨。(1378~1423) 2.蜀庄王朱悦熑,献嫡一子,洪武年封世子。永乐七年薨,谥悼庄。追封 3.蜀靖王朱友堉,悼庄嫡一子,永乐二十二年袭封。宣德六年薨。无子。(1424~1431) 4.蜀僖王朱友[土党],悼庄嫡三子,初封罗江王。宣德七年进封,九年薨。无子,叔悦菼立。1432~1434 5.蜀和王朱悦菼,献庶五子,初封保宁王。以僖王无嗣,宣德十年进封。天顺五年薨。1435~1461 6.蜀定王朱友垓,和嫡一子,天顺七年袭封,本年薨。1462 7.蜀怀王朱申鈘,定嫡一子,天顺八年袭封。成化七年薨。无子。1464~1471 8.蜀惠王朱申凿,定庶三子,初封通江王。成化八年进封。弘治六年薨。1472~1493 9.蜀昭王朱宾瀚,惠嫡一子,弘治七年袭封。正德三年薨。1494~1508 10.蜀成王朱让栩,昭嫡一子,正德五年袭封。在任期间,尊好儒雅,不近声妓女乐,又创设义学,兴修水利,振济灾荒。嘉靖二十六年薨。1510~1547 11.蜀康王朱承爚,成庶三子,嘉靖二十八年袭封。三十七年薨。

1549~1558 12.蜀端王朱宣圻,康庶一子,嘉靖四十年袭封,万历四十年薨。1561~1612 13.蜀恭王朱奉铨,端嫡一子,万历六年封世子。四十三年袭封,本年薨。1615 14.蜀王朱至澍,恭嫡一子,万历三十二年封世孙。四十四年改封世子,既而袭封。张献忠攻陷成都,至澍率妃妾投井自杀,全宗皆被害。1616~1643 华阳 悼隐王悦耀,献庶二子,永乐二年封。洪熙元年别城武冈州,寻迁澧州。宣德八年薨。 康简王友●,悼隐庶一子,正统二年袭封。成化九年薨。 悼康王申鍷,康简嫡一子,成化十二年袭封。二十年薨。 恭顺王宾●,悼康庶一子,弘治五年袭封。嘉靖七年薨。 康僖王让核,恭顺嫡一子,正德五年封长子,卒。以子承爝袭封。追封王,谥康僖。 庄靖王承爝,康僖嫡一子,嘉靖十四年袭封。二十五年薨。 温懿王宣墡,庄靖嫡一子,万历十三年袭封。二十五年薨。 安惠王奉鈗,温懿庶一子,万历十五年封长子。二十八年袭封。四十年薨。 王至潓,安惠嫡一子,万历二十二年封长孙。三十年改封长子。

大明藩王郡王表

大明藩王郡王表 (基本上把大明分封的藩王都写上了,里面有重叠的封号是某王死后把封号再封的) 把蒼龍天帝前辈修改的版本放上去了,在此谢谢他 太祖、惠宗、成祖、仁宗、宣、英、代、宪、孝、武、世、穆、神、光、熹、威、安、绍、昭,凡十叶十九帝,兴、睿、恭、礼、敬、顺、端、裕八赠帝,秦、晋、燕、周、楚、齐、潭、赵、鲁、蜀、湘、代、肃、辽、庆、宁、翼、岷、谷、韩、沈、安、唐、郢、伊、虞、吴、衡、徐、润、汉、赵、郑、越、蕲、襄、荆、淮、滕、梁、卫、郕、沂、德、许、秀、崇、吉、忻、徽、兴、岐、益、昌、衡、雍、寿、汝、泾、荣、申、蔚、岳、裕、景、颍、戚、蓟、均、靖、潞、邠、福、沅、瑞、惠、桂、永、简、齐、怀、信、湘、惠、怀、定、永、悼、悼、颖、德、邓、陈、沅、涪、沔、沣亲王九十八国。 后先秦二十一王,晋十四王、周十四王、楚十二王、齐一王、潭一王、赵一王、鲁十四王、蜀十四王、湘一王、代十三王、肃十二王、辽九王、庆十一王、宁五王、翼一王、岷十三王、谷一王、韩十四王、沈十三王、安一王、唐十四王、郢一王、伊八王、虞一王、吴一王、衡一王、徐一王、润一王、汉一王、赵十三王、郑十一王、越一王、蕲一王、襄十一王、荆十二王、淮十一王、滕一王、梁一王、卫一王、郕一王、沂一王、德九王、许一王、秀一王、崇九王、吉十王、忻一王、徽五王、兴一王、岐一王、益九王、昌一王、衡七王、雍一王、寿一王、汝一王、泾一王、荣八王、申一王、蔚一王、岳一王、裕一王、景一王、颍一王、戚一王、蓟一王、均一王、靖一王、潞二王、邠一王、福二王、沅一王、瑞二王、惠一王、桂五王、永一王、简一王、齐一王、怀一王、信一王、湘一王、惠一王、怀一王、定一王、永一王、悼一王、悼一王、颖一王、德一王、邓一王、陈一王、沅一王、涪一王、沔一王、沣一王,凡三百九十一王。 郡王: 秦则永兴、保安、兴平、永寿、安定、宜川、临潼、合阳、渭南、汧阳、崇信。 晋则高平、平阳、庆成、宁化、永和、广昌、平阳、闻喜、和顺、交城、阳曲、西河、方山、临泉、云丘、宁河、徐沟、河东、太谷、义宁、河中、襄阴、新化、安溪、靖安、旌德、荥泽。 周则汝南、顺阳、新安、永宁、汝阳、镇平、宜阳、遂平、封丘、罗山、内乡、胙城、原武、鄢陵、河阴、项城、宜阳、颍川、义阳、汝阴、临汝、沈丘、上洛、鲁阳、临湍、堵阳、河清、新会、义宁、平乐、崇善、海阳、安定、曲江、博平、聊城、汾西、鲁阳、信陵、邵陵、莱阳、东会、富阳、会稽、浦江、丽水、应城、益阳、奉新、南陵、京山、华亭、宝坻、汤溪、瑞金、商城、临安、柘城、修武、安吉、汝宁、彰德、顺庆、保宁、仪封、安昌、遂宁、洧川、宁阳、仁和。 楚则巴陵、永安、寿昌、崇阳、通山、武陵、黔阳、通城、景陵、岳阳、江夏、东安、大冶、缙云、保康、武冈、宣化、汉阳、兴国。 齐则乐安、长山、平原。 鲁则安丘、钜野、邹平、乐陵、东阿、东瓯、郯城、馆陶、翼城、滋阳、阳信、高密、归善、新

明朝世系图

明朝世系图 第1代第2代第3代第4代第5代第6代第7代第8代第9代第10代第11代第12代 朱元璋┬朱标懿文太子┬朱雄英虞怀王 │├朱允炆建文帝 │├朱允熥吴悼王 │└朱允熞衡愍王 ├朱樉秦愍王 ├朱棡晋恭王 ├朱棣燕王┬朱高炽仁宗┬朱瞻基明宣宗┬朱祁镇┬朱见深明宪宗┬朱祐极悼恭太子 │││││├朱祐樘明孝宗┬朱厚照明武宗 ││││││└朱厚炜 │││││├朱祐杬兴献王┬朱厚熙岳怀王 ││││││└朱厚熜明世宗┬朱载基 ││││││├朱载壡 ││││││├朱载垕┬朱翊釴宪怀太子 ││││││└朱载圳├朱翊铃靖悼王 ││││││├朱翊钧明神宗 ││││││└朱翊镠潞简王┬朱常洛┬朱由校明熹宗│││││││├朱由?简怀王│││││││├朱由楫齐思王│││││││├朱由模怀惠王│││││││├朱由检明思宗│││││││├朱由栩湘怀王│││││││└朱由橏惠昭王││││││├朱常溆 ││││││├朱常洵 ││││││├朱常治 ││││││├朱常浩 ││││││├朱常润 ││││││├朱常瀛 ││││││└朱常溥 │││││├朱祐棆岐惠王 │││││├朱祐槟益端王 │││││├朱祐楎衡恭王 │││││├朱祐枟雍靖王 │││││├朱祐榰寿定王 │││││├朱祐梈汝安王 │││││├朱祐橓泾简王 │││││├朱祐枢荣庄王 │││││└朱祐楷申懿王 ││││├朱见泽崇简王 ││││├朱见潾德庄王 ││││├朱见湜皇子 ││││├朱见浚吉简王 ││││├朱见治忻穆王 ││││├朱见淳许悼王 ││││├朱见澍秀怀王 ││││└朱见沛徽庄王

│││└朱祁钰 ││├朱瞻埈郑靖王 ││├朱瞻墉越靖王 ││├朱瞻垠蕲献王 ││├朱瞻墡襄宪王 ││├朱瞻堈荆宪王 ││├朱瞻墺淮靖王 ││├朱瞻垲滕怀王 ││├朱瞻垍梁庄王 ││└朱瞻埏 │├朱高煦汉王 │├朱高燧赵简王 │└朱高爔 ├朱橚周定王 ├朱桢楚昭王 ├朱榑齐恭王 ├朱梓潭王 ├朱杞赵王 ├朱檀鲁荒王 ├朱椿蜀献王 ├朱柏湘献王 ├朱桂代简王 ├朱楧肃庄王 ├朱植辽简王 ├朱栴庆靖王 ├朱权宁献王 ├朱楩岷庄王 ├朱橞谷王 ├朱松韩宪王 ├朱模沈简王 ├朱楹安惠王 ├朱桱唐定王 └朱栋郢靖王 明太祖朱元璋→明惠帝朱允炆→明成祖朱棣→明仁宗朱高炽→明宣宗朱瞻基→明英宗朱祁镇→明代宗朱祁钰→明英宗朱祁镇→明宪宗朱见深→明孝宗朱佑樘→明武宗朱厚照→明世宗朱厚熜→明穆宗朱载垕→明神宗朱翊钧→明光宗朱常洛→明熹宗朱由校→明思宗朱由检

明朝藩王列表4南明分封诸王非皇族诸王明朝追赠诸王南明分封及追赠异姓王

明朝藩王列表4南明分封诸王、非皇族诸王、明朝追赠诸王、 南明分封及追赠异姓王 明朝藩王列表4南明分封诸王、非皇族诸王、明朝追赠诸王、南明分封及追赠异姓王 弘光朝 颍冲王朱由榘,追赠(初封颍上王) 德怀王朱由桦,追赠 隆武朝 皇太子朱琳源,幼殇,谥庄静太子 邓王朱器盛(初封德安王) 唐王朱聿?,后任监国,后即位为绍武帝 陈闵王朱聿鈵,追赠 陈世子朱琳渼 永历朝 怀愍太子朱慈爝[注36] 悼愍太子朱慈? [注37] 皇太子朱慈煊[注38] 沅哀王朱慈?,幼殇,追赠 涪悼王朱慈炜,幼殇,追赠 沔殇王朱慈熠,幼殇,追赠 澧冲王朱慈焯,幼殇,追赠

永兴王[注39] 新田王[注39] 江华王[注39] 嘉善王[注40] 监国鲁王 世子朱弘? 世子朱弘枬 朱弘棅 翼王朱议氻[注41][ 非皇族诸王 根据明朝会典等制度的规定,只有皇族可以在生前封为王爵。非皇族者生前最高爵位为国公,死后可追赠郡王爵。此制度一直实行至明朝灭亡,及南明的弘光、隆武两朝。但是至永历朝时,在孙可望的逼迫下,永历帝打破了异姓不封王的惯例,先后封其为平辽王(不受)、冀王(不受)和秦王。此 后又封李定国为西宁王(进封晋王),刘文秀为南康王(进 封蜀王),白文选为巩昌王,冯双礼为庆阳王,马进忠为汉 阳王,郑成功为延平王(进封潮王,未受)等。 明朝追赠诸王 大王,明太祖外高祖,洪武二年追赠[注42][10][6] 高王,明太祖外曾祖,洪武二年追赠[5] 扬王陈公,明太祖外祖父,洪武二年追赠[5]

徐王马公,孝慈高皇后父,洪武二年追赠[5] 郭子兴,太祖追赠滁阳王[11][6] 徐达,封魏国公,太祖追赠中山王,谥武宁 常遇春,封鄂国公,太祖赠开平王,谥忠武 李贞,封曹国公,太祖赠陇西王,谥恭献(尚曹国长公主)李文忠,封曹国公,太祖赠岐阳王,谥武靖(陇西王李贞之子) 邓愈,封卫国公,太祖赠宁河王,谥武顺 汤和,封信国公,太祖赠东瓯王,谥襄武 沐英,封西平侯,太祖赠黔宁王,谥昭靖 沐晟,封黔国公,英宗赠定远王,谥忠敬(黔宁王沐英之子)张玉,追封荣国公,仁宗赠河间王,谥忠武 张辅,封英国公,英宗赠定兴王,谥忠烈(河间王张玉之子,土木堡之变死事) 张懋,嗣英国公,武宗赠宁阳王,谥恭靖(定兴王张辅之子)朱能,封成国公,成祖赠东平王,谥武烈 朱勇,嗣成国公,英宗赠平阴王,谥武愍(东平王朱能之子,土木堡之变死事) 朱希忠,嗣成国公,世宗赠定襄王,谥恭靖(平阴王朱勇之后) 朱永,封保国公,孝宗赠宣平王,谥武庄 南明分封及追赠异姓王

明朝藩王世系表

明朝藩王世系表 明朝藩王世系表明太祖朱元璋于1368年推翻了 元朝的统治,建立了明王朝,为了加强对各地人民的统治,有力地监督地方官吏效忠于朝廷,同时防止发生争权夺位的争斗,维系并巩固朱家王朝的统治,朱元璋推行分封制,把皇子皇孙分封到各地做藩王,共同来“夹辅皇室”。朱元璋从洪武三年至洪武十八年(公元1370-1385年),先后分封诸子为王,分镇各地,使皇权不陷于孤立。朱元璋有子女42人,其中皇子26人,除长子朱标被立为皇太子、皇二十六 子朱楠出生刚满月就殇亡外,其余24人均封为亲王(一字王)。其中皇八子朱梓,洪武三年封潭王。十八年就藩长沙。朱梓“英敏好学”,善作文章。在长沙时,他常召集王府儒臣 饮酒赋诗,亲自评品其高下。他温文儒雅,“有恩于民”。其时,朱元璋大兴党狱,法网森严。,谭王妃的父亲都督於显,哥哥宁夏指挥於琥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坐胡惟庸案被杀,朱梓惶恐不安。朱元璋派了使者安慰,并召他进宫,朱梓非常害怕,就和王妃於氏一道自焚而死,没有儿子,撤消了封地。朱元璋的儿子们大多数不是野心勃勃便是残暴荒淫,好不容易有这麽一个温文儒雅,安分守己的,却不得其死。很多后人都为他抱屈,如永乐,洪熙,宣德三朝元老名臣夏元吉,公安派的创始人袁家三兄弟中的老三袁中道都写有悼

念的诗篇。皇九子朱杞,洪武三年受封赵王,第二年去世,年仅三岁。朱元璋考虑随着子孙繁衍,可能会名字重复,于是亲自为子孙们制定了取名命字的原则和方法。他为有后代的23个儿子,从孙子辈算起各拟定了20个字的后代世系,每个字为一世。几子孙初生,由宗人府依据世次顺序取双名,双名中的前一个字即太祖所取,后个字则必须是一个以五行做偏旁的字,五行则以“火、土、金、水、木”为顺序,“火”为朱元璋孙子辈命名所用偏旁,以下依此类推。在朱元璋为23房子孙所取派语分别是:太子房:允文遵祖训,钦武大君胜,顺道宜逢吉,师良善用晟。秦王房:尚志公诚秉,惟怀敬谊存,辅嗣资廉直,匡时永信惇。晋王房:济美锺奇表,知新慎敏求,审心咸景慕,述学继前修。燕王房:高瞻祁见祐,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周王房:有子同安睦,勤朝在肃恭,绍伦敷惠润,昭格广登庸。楚王房:孟季均荣显,英华蕴盛容,宏才升博衍,茂士立全功。齐王房:贤能长可庆,睿智实堪宗,养性期渊雅,寅思复会通。鲁王房:肇泰阳当健,观颐寿以弘,振举希兼达,康庄遇本宁。蜀王房:悦友申宾让,承宣奉至平,懋进深滋益,端居务穆清。湘王房:久镇开方岳,扬威谨礼仪,刚毅循超卓,权衡素自持。代王房:逊仕成聪俊,充廷鼐鼎彝,传贻连秀郁,炳燿壮洪基。肃王房:瞻禄贡真

明代哈密察合台后王统治世系考

2003年第2期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 No.2,2003 总第58期 Journal of the Second Northwest U niversity f or N ationalities Gen.No.58 ?边疆民族研究? 明代哈密察合台后王统治世系考 杨林坤 (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甘肃兰州730020) 摘 要:哈密在明代西北地区的历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研究这一时期哈密的历史,首先要理清其统治世系。但是已有的研究成果仍然存在缺憾。本文以《明实录》等史料为主要依据,确认把塔木儿和奄克孛剌在哈密的实际统治地位,并对哈密统治者的在位时间重新进行了订正、后王时期哈密的统治阶层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明代;哈密;世系;朝贡 中图分类号:K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883(2003)02-0024-05 哈密自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兀纳失里遣使朝贡以来,就与明中央政府开始了密切的政治和经济联系。到明成祖初期,明朝设立哈密卫、册封哈密忠顺王和忠义王,哈密则每年循例遣使朝贡,被纳入明朝政治版图。明朝借之于哈密,欲收到“断北狄右臂,破西戎交党,外联络戎夷,内蕃屏甘肃”之功效[1]。因此,研究明代哈密的历史,对于了解明代的西北边政、西北民族关系等都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明代哈密的历史,首先须理清其统治世系。近些年来,已有专文探讨明代哈密世系[2],但已有研究成果中仍存在缺憾,本文遂就此问题再行考证,并重新订正了哈密统治者的在位时间。另外,本文对察合台后王在哈密统治时期、哈密统治上层的状况亦进行了初步探讨。不足之处,请方家指正。 一、把塔木儿和奄克孛剌 研究明代哈密察合台后王的世系,在方法上应当注意三个问题: 首先,最重要的史料是《明实录》,而《明史》成书晚于《明实录》,并多采获实录,且较之实录则流于简约,年时不详,故应多以实录为据。对于《明实录》的价值,论者历来见仁见智,褒扬者赞其成颂,贬抑者以其无史。不过,仅就其对西北边疆少数民族的记载来说,仍然较其它史料为胜。实录最重以时系事,而且明廷对西北民族事务没有过 收稿日期:2003-01-03 作者简介:杨林坤(1978-),男,河北丰润人,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在读硕士研究生,从事明史及西北民族史研究。

明朝藩王世系列表

明朝藩王列表(鲁王系) 鲁国 明朝鲁国诸王编辑 洪武十八年(1385年)就藩兖州府 称号国君姓名关系在位年数注记 鲁荒王朱檀朱元璋、庶十子1370年—1389年洪武三年封。十八年就藩兖州府。二十二年薨。 鲁靖王朱肇煇朱檀、庶一子1403年—1466年永乐元年袭封。成化二年薨。 鲁惠王朱泰堪朱肇辉、嫡一子1467年—1473年成化三年袭封。九年薨。 鲁庄王朱阳铸朱泰堪、嫡一子1476年—1523年成化十二年袭封。嘉靖二年薨。 鲁怀王朱当漎朱阳铸、嫡一子追封成化十九年封世子。弘治十八年薨。諡怀简。以孙观 袭封。追封王,改諡曰怀。 鲁悼王朱健杙朱当漎、嫡一子追封弘治十六年封世孙。正德十五年薨。以子观 袭封。追封王,諡曰悼。 鲁端王朱观 朱健杙、嫡一子1528年—1549年嘉靖七年袭封。二十八年薨。 鲁恭王朱颐坦朱观 、庶一子1551年—1594年初封宝庆王。嘉靖三十年袭封。万历二十二年薨。 鲁温肃世 子朱寿 朱颐坦、嫡一子 不知何年封世子。隆庆三年 卒。无子。 鲁敬王朱寿鏳朱颐坦、庶六子1596年—1600年初封富平王。万历二十四年袭封。二十八年薨。无子。 鲁宪王朱寿鋐朱颐坦、庶七子1601年—1636年初封常德王。万历二十九年进封。崇祯九年薨。无子。 鲁肃王朱寿镛朱颐坦、庶九子1636年—1639年初封泰兴王。崇祯九年进封。十二年薨。 鲁安王 (鲁孝王)朱以派朱寿镛、嫡一子1640年—1642年 崇祯十三年袭封。十五年, 大清兵破兖州,自缢。 鲁王朱以海朱寿镛、五子1644年—1662年崇祯十七年袭封,寻寄居台

州,既监国於绍兴。清顺治三年六月,王师渡浙,以海航海,依郑成功。十一年病故於金门。 鲁世子朱弘?朱以海、一子隆武元年八月封世子。二年六月薨。 鲁世子朱弘枬朱以海、二子永历三年八月封世子。五年,舟山陷,申人毅挟之,不知所踪。 鲁王朱弘桓朱以海、八子1662年后—1683年永历十七年二月生。不知何年袭封。三十七年,降清,内徙於山西。 钜野国 明朝钜野国诸王编辑 宣德二年(1427年)封。 称号国君姓名关系在位年数注记 钜野僖顺 王 朱泰墱朱肇煇、嫡二子1427年—1464年宣德二年封。天顺八年薨。 钜野恭定 王朱阳蓥朱泰墱、嫡一子1469年—1505年 成化五年袭封。弘治十八年 薨。 钜野庄宪 王朱当涵朱阳蓥、嫡一子1506年—1529年 正德元年袭封。嘉靖八年 薨。 钜野端肃 王朱健櫏朱当涵、庶一子1531年—1555年 嘉靖十年袭封。三十四年 薨。 钜野惠荣 王朱观燖朱健櫏、庶一子1557年—1572年 嘉靖三十六年袭封。隆庆六 年薨。无子,除。 钜野王朱寿1645年—1646年隆武中袭封。二年十二月薨。 邹平国 明朝邹平国诸王编辑 宣德四年(1429年)封。

明代藩王墓葬发现情况

明代藩王墓葬发现情况 作者:张琴1970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四川博物馆在四川成都凤凰山南麓发掘了明初蜀王世子朱悦熑墓,该墓由三个砖筑的纵列式筒拱券组成,全长33米。墓内发现了五百余件各种类型的釉陶俑,有仪仗俑、武士俑、牵马俑、乐俑、侍俑、文官俑。而这批俑现在陈列于我院的展厅中。对如此众多的俑的随葬意义的探讨不能单纯的只研究俑,应该将俑放到墓葬中去,放到整个明代的历史背景中,同时结合其他地区明代藩王墓的情况进行研究。然而到目前为止,考古学界对明代藩王墓葬的研究还比较少,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全国的明代藩王墓葬的发现情况,供有兴趣的同事参考,大家互相交流,一起来进行明代藩王墓葬的研究。 一、明代的分封制度 洪武初年,明太祖感念宗族势力单薄,因此有意识扶植子侄,以期壮大羽翼,屏藩朝廷。于是,他将他的26个儿子,除长子朱标立为皇太子、幼子朱楠夭折无封外,其余24子皆封亲王。从而开启了明朝分封藩王的制度。 《明史&S226;卷一百十六》列传第四&S226;诸王:明制,皇子封亲王,授金册金宝,岁禄万石,府置官属。护卫甲士少者三千人,多者至万九千人,隶属兵部。冕服车旗、邸第,下天子一等。公侯大臣伏而拜竭,无敢钧礼。亲王嫡长子,年及十岁,则授金册金宝,立为世子,长孙立为世孙,冕服视一品。诸子年十岁,则授涂金银册银宝,封为郡王。嫡长子为郡王世子,嫡长孙为则授长孙,冠服视二品。诸子授镇国将军,孙辅国将军,曾孙奉国将军,四世孙镇国中尉,五世孙

辅国中尉,六世以下皆奉国中尉。其生也请名,其长也请婚,禄之终身,丧葬予费,亲亲之谊笃矣。 明朝自太祖到神宗总共有37位皇子开府京外,明朝在藩亲王前后共有266位。这些亲王中除掉末代王、废王、南明颠沛诸王,又加上追封王和他们的世子、世孙墓,全国所有明代藩王墓大约有280座。 二、明藩王墓发现情况 1、陕西省 分封于陕西的王有:太祖次子秦愍王于陕西西安。神宗五子瑞王于陕西汉中,被张献忠杀死于重庆。 已发现的藩王墓有:秦愍王朱樉墓,秦隐王朱尚炳墓,秦宣王朱怀埢墓,秦康王朱志墓,秦惠王朱公锡墓,秦简王朱诚泳墓,秦□□世子朱敬鉁墓,陕西长安。还发现一座郡王墓:秦藩兴平安僖王朱公铄墓,在陕西长安。 2、山西省 分封于山西的藩王有:太祖三子晋恭王于山西太原。太祖十三子辽简王于山西大同,不见其墓地。太祖二十一子沈简王于潞州(山西长治)。 已发现的藩王墓有:晋裕王朱求桂墓,在山西榆次。还有一个郡王墓:晋恭王第七子广昌王朱济熇(he)墓,在山西太原。 3、河南省

明代亲王

明太祖朱元璋于1368年推翻了元朝的统治,建立了明王朝,为了加强对各地人民的统治,有力地监督地方官吏效忠于朝廷,同时防止发生争权夺位的争斗,维系并巩固朱家王朝的统治,朱元璋推行分封制,把皇子皇孙分封到各地做藩王,共同来“夹辅皇室”。朱元璋从洪武三年至洪武十八年(公元1370—1385年),先后分封诸子为王,分镇各地,使皇权不陷于孤立。朱元璋有子女42人,其中皇子26人,除长子朱标被立为皇太子、皇二十六子朱楠出生刚满月就殇亡外,其余24人均封为亲王(一字王)。其中皇八子朱梓,洪武三年封潭王。十八年就藩长沙。朱梓“英敏好学”,善作文章。在长沙时,他常召集王府儒臣饮酒赋诗,亲自评品其高下。他温文儒雅,“有恩于民”。其时,朱元璋大兴党狱,法网森严。,谭王妃的父亲都督於显,哥哥宁夏指挥於琥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坐胡惟庸案被杀,朱梓惶恐不安。朱元璋派了使者安慰,并召他进宫,朱梓非常害怕,就和王妃於氏一道自焚而死,没有儿子,撤消了封地。朱元璋的儿子们大多数不是野心勃勃便是残暴荒淫,好不容易有这麽一个温文儒雅,安分守己的,却不得其死。很多后人都为他抱屈,如永乐,洪熙,宣德三朝元老名臣夏元吉,公安派的创始人袁家三兄弟中的老三袁中道都写有悼念的诗篇。皇九子朱杞,洪武三年受封赵王,第二年去世,年仅三岁。 朱元璋考虑随着子孙繁衍,可能会名字重复,于是亲自为子孙们制定了取名命字的原则和方法。他为有后代的23个儿子,从孙子辈算起各拟定了20个字的后代世系,每个字为一世。几子孙初生,由宗人府依据世次顺序取双名,双名中的前一个字即太祖所取,后个字则必须是

一个以五行做偏旁的字,五行则以“火、土、金、水、木”为顺序,“火”为朱元璋孙子辈命名所用偏旁,以下依此类推。在朱元璋为23房子孙所取派语分别是:太子房:允文遵祖训,钦武大君胜,顺道宜逢吉,师良善用晟。 秦王房:尚志公诚秉,惟怀敬谊存,辅嗣资廉直,匡时永信惇。 晋王房:济美锺奇表,知新慎敏求,审心咸景慕,述学继前修。 燕王房:高瞻祁见祐,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 周王房:有子同安睦,勤朝在肃恭,绍伦敷惠润,昭格广登庸。 楚王房:孟季均荣显,英华蕴盛容,宏才升博衍,茂士立全功。 齐王房:贤能长可庆,睿智实堪宗,养性期渊雅,寅思复会通。 鲁王房:肇泰阳当健,观颐寿以弘,振举希兼达,康庄遇本宁。 蜀王房:悦友申宾让,承宣奉至平,懋进深滋益,端居务穆清。 湘王房:久镇开方岳,扬威谨礼仪,刚毅循超卓,权衡素自持。 代王房:逊仕成聪俊,充廷鼐鼎彝,传贻连秀郁,炳燿壮洪基。 肃王房:瞻禄贡真弼,缙绅识烈忠,曦晖跻当运,凯谏处恒隆。 辽王房:贵豪恩宠致,宪术俨尊儒,云仍祺保合,操翰丽龙舆。 庆王房:秩邃寘台鼒,倪伸帅倬奇,适完因巨衎,骘眷发需毗。 宁王房:磐奠觐宸拱,多谋统议中,总添支庶阔,作哲向亲衷。 岷王房:徽音膺彦誉,定幹企禋雍,崇礼原谘访,宽镕喜贲从。 谷王房:赋质僖雄敞,丛兴阐福昌,笃谐恂怿豫,扩霁昱祯祥。 韩王房:冲范徵偕旭,融谟朗璟逵,亶韶愉灏慥,令绪价蕃维。 沈王房:佶幼诠勋胤,恬珵效回瑝,湜源諲晳暐,圭璧澈澄昂。

明朝靖江王世系表

靖江王朱守谦,(1361年-1392年),祖父南昌王朱兴隆是朱元璋的哥哥、父朱文正。洪武三年(1370年)受封靖江王(1370年—1380年、1387年)。洪武九年到封地靖江(今桂林)。奉禄视郡王,官属亲王的一半,靖江有元顺帝潜邸,改为王宫,上表谢恩。太祖对跟去的从臣说:“朱文正年幼而镇守西南,要善导他。”,守谦知书,蛮横奸狡,使得当地人有怨言。在洪武十三年(1380年)召朱守谦返还京师,戒谕他。守谦作诗,诗中颇有怨言。朱元璋怒,废为庶人。居住在凤阳7年后,恢复其爵位。改镇守云南,和妻子的弟弟徐溥一起去,又赐书戒谕,语极挚切。但朱守谦还是和以前一样暴横。下召回京,让他再次居住在凤阳。又强取牧马,被禁锢于京师。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正月卒。葬于钟山。 靖江悼僖王朱赞仪,(1382年-1408年),朱守谦嫡长子,王妃张氏、夫人耿氏、李氏,建文二年(1400年)袭封,因靖难之役于永乐元年(1403年)才复藩,六年薨。 靖江庄简王朱佐敬,朱赞仪庶长子、母耿氏,王妃沈氏,永乐九年(1411年)袭封,成化五年(1469年)薨。 靖江怀顺王朱相承,朱佐敬嫡长子,王妃谷氏,天顺元年(1457年)卒。成化七年追封(1471年)。 靖江昭和王朱规裕,朱相承嫡长子,王妃林氏,成化七年(1471年)袭封,弘治二年(1489年)薨。 靖江端懿王朱约麒,朱规裕嫡长子,王妃杨氏,弘治三年(1490年)袭封,正德十一年(1516年)薨。

靖江安肃王朱经扶,朱约麒嫡长子,王妃徐氏,正德十三年(1518年)袭封,嘉靖五年(1526年)薨。 靖江恭惠王朱邦苧,朱经扶庶长子,王妃滕氏,嘉靖六年(1527年)袭封,隆庆六年(1572年)薨。 靖江康僖王朱任昌,朱邦宁庶长子,王妃支氏,万历三年(1575年)袭封,十一年(1583年)薨。 靖江温裕王朱履焘,朱任昌庶长子,王妃石氏,万历十三年(1585年)袭封,二十年(1592年)薨。无子。叔叔朱任晟立。 靖江宪定王朱任晟,朱邦宁庶次子,王妃白氏,初封辅国将军。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封,三十七年(1609年)薨。 靖江荣穆王朱履祜,朱任晟嫡次子,万历四十年(1612年)袭封,崇祯七年(1634年)薨。 靖江王朱亨嘉,朱履祐庶长子,崇祯十一年(1638年)袭封。隆武元年(1645年)自称监国,隆武二年(1646年)四月被缢杀,无谥号。 靖江王朱亨歅,朱任晟嫡长孙、朱履祥嫡长子,初封辅国将军,南明隆武二年(1646年)袭封,永历四年(1650年),清军陷桂林,被迫自缢,无谥号。

明朝宗室全表

明朝的爵位分为: 亲王郡王镇国将军辅国将军镇国中尉辅国中尉奉国中尉 明朝封爵極多,如晋王府的庆成郡王朱济炫,生有多达100个儿子,全封镇国将军,故本文主要记载亲王谱系,郡王以下免。序数表示出生后的排行。 起初,东起辽东,西至甘肃,明太祖封了辽王、宁王、燕王、谷王、代王、庆王、肃王等七个藩王,加上内线的秦王和晋王,作为中央的屏藩,所以也称“塞王”。明朝藩王的权力很大,虽然不能干预地方民政,但拥有军权,每个王府都设有亲王护卫指挥使司,拥有三护卫,每个护卫约6500人,总共一万九千人,边境上的塞王们兵力更多,如宁王竟有甲士八万,兵车六千,还统辖朵颜、泰宁、福余三卫的蒙古骑兵。秦、晋、燕三王的护卫经明太祖特许补充,兵力最强,各王府富丽堂皇,修建得跟小紫禁城一般,周围有高大的城墙围绕,今天我们去山西大同,那里曾经是我大明太祖皇帝的第13子朱桂的封地,他被封为代王,王府大门前有一个九龙壁,是王府大门的影壁,长达45.5米,高8米,厚2.02米,是中国现存最大的九龙壁,比故宫里的九龙壁和北海的九龙壁都大,可见王府气派豪华,非清代王府可比。 明成祖继位后,开始削弱藩王们的兵力,逐渐剥夺他们的三护卫和带兵权力,禁止藩王离开王府,别说远游,就是出城,也要报请朝廷批准,皇子一到封爵年龄,就必须离开北京,到很远的封地上去,叫做“之国”。 整个明王朝一代,我大明太祖朱皇帝元璋的龙子龙孙们先后登基继位做皇帝的共有17人(不包括南明各帝),封为亲王的83人,封为长公主(明制,皇姑曰大长公主,皇姊妹曰长公主,皇女曰公主,俱授金册,禄二千石,婿曰驸马都尉。亲王女曰郡主,郡王女曰县主,孙女曰郡君,曾孙女曰县君,玄孙女曰乡君,婿皆仪宾。郡主禄八百石,余递减有差。)的80余人,封为郡王至奉国中尉的,则多得不可胜数。据史籍记载,明洪武年间(公元1368--1398年),明宗室人口才58人。到明永乐年间(公元1403--1424年),30年左右增加1倍,达到127人。明嘉靖八年(公元1529年),玉牒所载宗室人口达8203人,100年间增加6倍。 至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又增加约1.5倍,达17661人。嘉靖期间,仅河南地区便有亲王5人,郡王80人,将军、中尉、郡主、县主、县君等共1890人,为天下之最。明隆庆三年(公元1569年),宗室人口过18492人。再过26年,到明万历二十三年(公元1595年),见载于玉牒的宗室人口,已达157000余人。估计到明朝末年,宗室人口至少已超过20万人,这大概是世界上繁衍发展最快的宗族,正如当时王世贞所说,这也是“千古所未有也”。 这些龙子皇孙们,大都極爲优秀,对国家民族和世界文化的进步作出过特殊贡献外,但是也有一些只吃喝玩乐和没有出息的人。明制规定,宗室禄给标准,亲王禄米10000石,郡王2000石,镇国将军1000石,辅国将军600石,镇国中尉400石,辅国中尉300石,奉国中尉200石。公主及驸马2000石,郡主以下逐级递减。公主及驸马2000石,郡主以下逐级递减。

明朝宗室世系表

德祖玄皇帝 懿祖恒皇帝 熙祖裕皇帝(祖陵安徽泗县)-2子 儿子:长子朱世珍-4子 次子(寿春王)-4子 长子(霍丘王)-1子 长子(宝应王) 次子(下蔡王) 三子(安丰王)-4子 长子(六安王) 次子(来安王) 三子(都梁王) 四子(英山王) 四子(蒙城王) 朱世珍仁祖淳皇帝(皇陵安徽凤阳)-4子 儿子:长子(南昌王)-2子 长子(山阳王) 次子朱文正 子朱守谦(靖江王) 子朱赞仪(悼僖王) 子朱佐敬(庄简王) 子朱相承 子朱规裕(昭和王) 子朱约麒(端懿王) 子朱经扶(安肃王) 子朱邦苎 子朱任昌 子朱履焘 子朱任晟 子朱履祜 子朱佐敏 次子(盱眙王)-1子 长子(昭信王) 三子(临淮王) 四子朱元璋(太祖)-26子 朱元璋太祖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孝陵江苏南京)-26子 生于1328年,父为仁祖淳皇帝朱世珍,母为陈氏。于1368年称帝,年41岁,年号洪武。卒于1398年,享年71岁,在位31年。 皇后:孝慈贞化哲顺仁徽成天育圣至德高皇后[马氏](孝陵江苏南京) 皇子:长子朱标(懿文太子)-5子

长子朱雄英(虞怀王) 次子朱允炆(惠帝)-2子 三子朱允熥(广泽王) 四子朱允熞(怀恩王) 五子朱允熙(敷惠王) 次子朱樉(秦愍王) 子朱尚炳(秦隐王) 子朱志堩(秦僖王) 子朱志均(秦怀王) 子朱志邅(秦康王) 子朱公锡(秦惠王) 子朱诚泳(秦简王) 子朱诚澯(临潼王) 子朱秉欆(秦昭王) 子朱惟焯(秦定王) 从子朱怀埢(秦宣王) 子朱敬镕(秦靖王) 子朱谊澡(秦敬王) 子朱谊漶(秦王) 子朱存枢(秦王)三子朱棢(晋恭王) 子朱济熺(晋定王) 曾孙朱奇溯(西河王) 子朱表相(西河王) 子朱济熿(晋王) 子朱美圭(晋献王) 子朱钟铉(晋庄王) 子朱奇源(晋王) 子朱表荣(晋王) 子朱知烊(晋端王) 子朱表槏(新化王) 子朱知节(新化王) 长子朱新典(晋简王) 子朱新墧 子朱慎镜(晋王) 子朱慎鋷(晋王) 子朱敏淳(晋王) 子朱求桂(晋王) 子朱表檈(荥泽王) 四子朱济炫(庆成庄惠王) 孙朱钟镒(庆成王) 子朱奇浈(庆成王) 子朱表栾(庆成王) 子朱奇添

明朝诸王世系

明朝诸王表如下~~ 如果你是姓朱的~又有以下某个字作为辈份且偏旁正确,那你就可以对照一下是否父祖的辈分是否相同~如果一样~那恭喜你~~你可能是明朝皇室的后裔~~~当然对现实而言没有任何的用处~ 太子家:允文遵祖训,钦武大君胜,顺道宜逢吉,师良善用晟。 秦王家:尚志公诚秉,惟怀敬谊存,辅嗣资廉直,匡时永信惇。 晋王家:济美锺奇表,知新慎敏求,审心咸景慕,述学继前修。 燕王家:高瞻祁见祐,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 周王家:有子同安睦,勤朝在肃恭,绍伦敷惠润,昭格广登庸。 楚王家:孟季均荣显,英华蕴盛容,宏才升博衍,茂士立全功。 齐王家:贤能长可庆,睿智实堪宗,养性期渊雅,寅思复会通。 鲁王家:肇泰阳当健,观颐寿以弘,振举希兼达,康庄遇本宁。 蜀王家:悦友申宾让,承宣奉至平,懋进深滋益,端居务穆清。 湘王家:久镇开方岳,扬威谨礼仪,刚毅循超卓,权衡素自持。 代王家:逊仕成聪俊,充廷鼐鼎彝,传贻连秀郁,炳燿壮洪基。 肃王家:瞻禄贡真弼,缙绅识烈忠,曦晖跻当运,凯谏处恒隆。 辽王家:贵豪恩宠致,宪术俨尊儒,云仍祺保合,操翰丽龙舆。 庆王家:秩邃寘台鼒,倪伸帅倬奇,适完因巨衎,骘眷发需毗。 宁王家:磐奠觐宸拱,多谋统议中,总添支庶阔,作哲向亲衷。 岷王家:徽音膺彦誉,定幹企禋雍,崇礼原谘访,宽镕喜贲从。 谷王家:赋质僖雄敞,丛兴阐福昌,笃谐恂怿豫,扩霁昱祯祥。 韩王家:冲范徵偕旭,融谟朗璟逵,亶韶愉灏慥,令绪价蕃维。 沈王家:佶幼诠勋胤,恬珵效回瑝,湜源諲晳暐,圭璧澈澄昂。 安王家:斐序斌廷赏,凝覃浚祉襄,恢严颛辑矩,缜密廓程纲。 唐王家:琼芝弥宇宙,硕器聿琳琚,启龄蒙颂体,嘉历协铭图。 郢王家:伟闻参望奭,箴诲洎皋夔,麒麟馀积兆,奎颖晔璇玑。 伊王家:颙勉諟訏典,褒珂采凤琛,应畴颁胄选,昆玉冠泉金。 靖江王(朱元璋侄子)家:赞佐相规约,经邦任履亨,若依纯一行,远得袭芳名。

明朝藩王世系列表

明朝藩王列表 (鲁王系) 鲁国 明朝鲁国诸王编辑 洪武十八年(1385年)就藩兖州府 称号国君姓名关系在位年数注记 鲁荒王朱檀朱元璋、庶十子1370年—1389年洪武三年封。十八年就藩兖州府。二十二年薨。 鲁靖王朱肇煇朱檀、庶一子1403年—1466年永乐元年袭封。成化二年薨。 鲁惠王朱泰堪朱肇辉、嫡一子1467年—1473年成化三年袭封。九年薨。 鲁庄王朱阳铸朱泰堪、嫡一子1476年—1523年成化十二年袭封。嘉靖二年薨。 鲁怀王朱当漎朱阳铸、嫡一子追封成化十九年封世子。弘治十八年薨。諡怀简。以孙观袭封。追封王,改諡曰怀。 鲁悼王朱健杙朱当漎、嫡一子追封弘治十六年封世孙。正德十五年薨。以子观 封。追封王,諡曰悼。 鲁端王朱观朱健杙、嫡一子1528年—1549年嘉靖七年袭封。二十八年薨。 鲁恭王朱颐坦朱观 庶一子1551年—1594年初封宝庆王。嘉靖三十年袭封。万历二十二年薨。 鲁温肃世 子朱寿朱颐坦、嫡一子 不知何年封世子。隆庆三年 卒。无子。 鲁敬王朱寿鏳朱颐坦、庶六子1596年—1600年初封富平王。万历二十四年袭封。二十八年薨。无子。 鲁宪王朱寿鋐朱颐坦、庶七子1601年—1636年初封常德王。万历二十九年进封。崇祯九年薨。无子。 鲁肃王朱寿镛朱颐坦、庶九子1636年—1639年初封泰兴王。崇祯九年进封。十二年薨。 鲁安王 (鲁孝王)朱以派朱寿镛、嫡一子1640年—1642年 崇祯十三年袭封。十五年, 大清兵破兖州,自缢。 鲁王朱以海朱寿镛、五子1644年—1662年崇祯十七年袭封,寻寄居台州,既监国於绍兴。清顺治三年六月,王师渡浙,以海航海,依郑成功。十一年病

明朝诸王表

明朝诸王表 明太祖建藩,子孙世系预锡嘉名,以示传世久远。当神宗中叶,仅及祖训之半,而不亿之丽,宗禄亏乏,议者遂有减岁禄,限宫媵,且限支子之请。由是支属承祧者,亲王无旁推之恩;群从继世者,郡封绝再袭之例;以及名婚不时有明禁,本折互支无常期。启、祯时,军饷告绌,大农蒿目,安能顾赡藩维。亲王或可自存,郡王以至中尉空乏尤甚。一旦盗起,无力御侮,徒手就戮,宗社为墟,惜哉! 考之史册,汉诸王表与王子侯离而不属,世次难明。唐宗族蕃大,源远流长,然诸王以不出阁,不分房,子孙皆阙而不著。《宋史》于太祖、太宗、魏王廷美之裔,迄临安沦没,悉载谱牒,而贤愚并列,漫无裁割。兹表明代亲王至郡王而止,以从《史》、《汉》诸王及王子侯之例。又仿唐宗分房法,系各府郡王于亲王之下,如小宗之从大宗。其余不得封者,概不载。 洪武中,太祖以子孙蕃众,命名虑有重复,乃于东宫、亲王世系,各拟二十字,字为一世。子孙初生,宗人府依世次立双名,以上一字为据,其下一字则取五行偏旁者,以火、土、金、水、木为序,惟靖江王不拘。东宫拟名曰:允文遵祖训,钦武大君胜,顺道宜逢吉,师良善用晟。 考明代帝系,熹宗、庄烈二帝名,始及“由”字。其他王府,亦多不出十字。 興宗康皇帝|允文遵祖訓|欽武大君勝|順道宜逢吉|師良善用晟| 秦湣王|尚誌公誠秉|惟懷敬誼存|輔嗣資廉直|匡時永信惇| 晉恭王|濟美鍾奇表|知新愼敏求|審心鹹景慕|述學繼前修| 成祖文皇帝|髙瞻祁見右|厚載翊常由|慈和怡伯仲|間靖迪先猷| 周定王|有子同安睦|勤朝在肅恭|紹倫敷惠閏|昭格廣登庸| 楚昭王|孟季均榮顯|英華蘊盛容|宏才升博衍|茂士立全功| 齊恭王|賢能長可慶|睿智實堪宗|養性期淵雅|寅思復會通| 魯荒王|肇泰陽當健|觀頤壽以弘|振舉希兼達|康莊遇本寧| 蜀獻王|悅友申賓讓|承宣奉至平|懋進深滋益|端居務穆清| 代間王|遜仕成聰俊|充廷鼐鼎彜|傳貽連秀郁|炳燿壯洪基| 肅莊王|瞻祿貢真弼|縉紳識烈忠|曦暉躋當運|凱諫處恒隆| 遼間王|貴豪恩寵致|憲術儼尊儒|雲仍祺保合|操翰麗龍輿| 慶靖王|秩邃寘臺鼒|倪伸帥倬奇|這完因巨衎|騭眷發需毘| 寧獻王|磐奠覲辰拱|多謀統議中|總添支庶闊|作哲向親衷| 岷莊王|徽音膺彥譽|定幹企禋雍|崇理原諮訪|寬鎔喜賁從| 韓憲王|沖範徵偕旭|融謨朗璟逵|亶韶愉灝造|令緒價蕃維| 沈間王|佶幼詮勛胤|恬呈效迴皇|是源諲皙暐|圭壁澈澄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