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四章 消化系统

第四章 消化系统

第四章 消化系统
第四章 消化系统

第四章消化系统

一、大纲要求

掌握: 1.消化系统的组成。

2.牙的形态和构造。

3.腮腺的位置及导管的开口。

4.胃的形态和分部、胃的微细结构特点、胃腺的功能。

5.大肠的分部、结肠外形特征、阑尾的位置及体表投影。

6.肝的形态、位置及微细结构。

7.胆囊和输胆管系统的组成。

理解: 1.消化管的一般结构。

2.咽的分部。

3.食管的狭窄。

4.小肠的分部和微细结构。

5.肛管的结构。

6.胰腺的位置、形态和微细结构。

了解: 1.胸部的标志线和腹部的分区。。

2.口腔三对唾液腺位置及开口。

3.腹膜与脏器的关系及腹膜形成的结构。

二、内容概要

(一)概述

中空性器官

1. 内脏器官

实质性器官

2. 胸部的标志线和腹部的分区(略)

上消化道—口腔、咽、食管、胃、十二指肠

消化管

下消化道—空肠、回肠、大肠(盲肠、阑尾、结肠、直肠、肛管) 3. 消化系

唾液腺(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

消化腺肝、胰

消化管壁上的小消化腺

(二)消化管

1. 消化管的一般结构由内向外分为黏膜、黏膜下层、肌层和外膜

唇:上唇、下唇、口裂、人中

颊:平对上颌第二磨牙颊黏膜处有鳃腺导管开口

硬腭

软腭

舌舌尖、舌体、舌根

分部:牙冠、牙颈、牙根

2. 口腔结构:牙质、釉质、牙骨质、牙髓

牙分类:乳牙20个,恒牙32个

牙式:乳牙用罗马数字(Ⅰ~Ⅴ)表示,恒牙用阿拉伯数字(1~

8)表示,并以╋表示上下颌及左右侧的牙位

牙周组织:牙周膜、牙槽骨、牙龈

大口腔腺: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

口腔腺

小口腔腺

鼻咽:咽鼓管咽口、咽隐窝、咽扁桃体

3 咽口咽:腭扁桃体

喉咽:梨状隐窝

4. 食管

分部:颈部、胸部和腹部

①起始处,距中切牙约15cm

三处狭窄②与左支气管交叉处,距中切牙约25cm

③穿膈处,距中切牙约40cm

两口:入口称贲门接食管,出口称幽门,下续十二指肠。

形态两缘:上缘称胃小弯,最低点称角切迹;下缘称胃大弯

两壁:前壁和后壁。

分部分贲门部、胃底、胃体和幽门部四部

5. 胃

位置中等充盈情况下,大部分位于左季肋区,小部分位于腹上区。

微细结构:其黏膜固有层内有胃腺

十二指肠降部:有胆总管和胰管的共同开口

水平部

6. 小肠空肠:小肠近侧2/5

回肠:小肠远侧3/5

微细结构:其小肠内面有肠皱襞、肠绒毛

盲肠:大肠起始部,回肠末端突向盲肠形成回盲瓣

阑尾:位于右髂窝,其根部位置固定,体表投影点在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即麦氏点

7. 大肠结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

直肠:在矢状面上有2个弯曲,即骶曲和会阴曲

肛管:其内面有肛柱、肛瓣、齿状线、肛窦、肛梳、白线

(三)消化腺

位置:大部分位于右季肋区和腹上区,小部分位于左季肋区

两缘:前缘锐利,后缘钝圆

形态膈面:向上隆凸,被镰状韧带分成左、右两叶

右纵沟:前为胆囊窝,后为腔静脉沟

两面 H沟横沟:称肝门,肝固有动脉、门静脉、左右

1.肝肝管等通过

脏面左纵沟:前为肝圆韧带,后为静脉韧带

分叶:左叶、右叶、方叶、尾状叶

形态:多面棱柱状,是肝的基本结构单位

肝小叶

结构:有中央静脉、肝板(肝索)、肝血窦、胆小管、窦周隙

肝门管区中有小叶间动脉、小叶间静脉、小叶间胆管

等结构。

位置:右季肋区,肝的胆囊窝内

2. 胆囊形态:呈梨形,分胆囊底、胆囊体、胆囊颈和胆囊管四部分

胆囊底的体表投影:在右锁骨中线与右肋弓交点处的稍下

方,胆囊病变时,此处常有明显压痛

3. 胰腺位置:胃的后方,在第1、2腰椎水平横贴于腹后壁,前面被以腹膜。

形态:呈三棱柱形,色灰红,分胰头、胰体和胰尾三部分

外分泌部:占大部分,包括腺泡和导管,合成多种消化酶

内分泌部:称胰岛,分泌胰岛素等

(四)腹膜

脏腹膜男性:完全封闭

腹膜分部腹膜腔

壁腹膜女性:经输卵管腹腔口、输卵管、子宫腔和阴道间接

与外界相通

腹膜与脏器的关系腹膜内位器官,

腹膜间位器官

腹膜外位器官

肝胃韧带

小网膜

网膜肝十二指肠韧带

大网膜:由四层腹膜构成,悬垂于胃大弯与横结肠之间

系膜:小肠系膜、横结肠系膜、乙状结肠系膜、阑尾系膜

肝的韧带:有镰状韧带、冠状韧带、左、右三角韧带腹膜形成的结构韧带脾的韧带:有胃脾韧带、脾肾韧带、膈脾韧带

胃的韧带:有肝胃韧带、胃脾韧带、胃结肠韧带、

网膜囊

肝肾隐窝

隐窝和陷凹男性:直肠膀胱陷凹(腹膜腔的最低部位)

陷凹

女性:膀胱子宫陷凹、直肠子宫陷凹(腹膜

腔的最低部位)

三、测试题

(一)名词解释

1. 上、下消化道

2. 咽峡

3. 咽淋巴环

4. 麦氏点

5.回盲瓣 6. 齿状线 7. 肝门 8. 门管区

9. 窦周隙 10. 肝胰壶腹 11. 腹膜腔 12. 网膜囊

(二)填充题

1. 消化系统由和组成。

2. 通过脐作横线和垂线将腹部分为四个区,即、、

和、。

3. 消化管的管壁由内向外依次为、、和。

4. 黏膜是消化管壁最内层,由、和组成。

5. 腭的前2/3部为,后1/3部为。软腭后缘中部有一向下

的突起称。

6. 牙由、、和构成。

7. 牙周组织包括牙质、和。

8. 乳牙共计颗,分为、和。

9. 腮腺导管开口于,下颌下腺导管开口于,

舌下腺导管开口于和。

10. 咽前壁不完整,分别与、和相通。

11. 咽是消化和呼吸的共用通道,自上而下分为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三部分。

12. 咽鼓管咽口位于侧壁,腭扁桃体位于侧壁,梨状隐窝位于

侧壁。

13. 食管有三处生理性狭窄:第1处在处,距切牙约;第2处在食管与交叉处,距切牙约;第3处在处,距切牙约。

14. 胃的入口称,出口叫。胃的右缘叫,其最低处形成

一切迹叫。

15. 胃可分为、、和等四部,在临床上称胃窦。

16. 胃底腺的主细胞分泌,壁细胞分泌和。

17. 小肠上接胃的幽门,下连盲肠,分为、和

三部分。

18. 十二指肠近起始处,肠壁较薄,黏膜面光滑,称。

19. 十二指肠与空肠的分界是,被固定。

20. 十二指肠大乳头,位于十二指肠部的,距中切牙约。

21. 扩大小肠表面积的结构是、和。

22. 盲肠和结肠在外形上有三种特征,即、和,是

盲肠和结肠区别于小肠的重要标志。

23.结肠分为、、和四部分。

24. 形态最大、位置最恒定的直肠横襞,位于直肠的壁,距肛门约

厘米。

25. 肝大部分位于区和区,小部分位于区。

肝的上界,在右锁骨中线平肋,左锁骨中线平肋间隙。

26. 肝小叶以中央静脉为中心和向四周呈放射排列的、和

构成。

27.肝门管区内除有结缔组织外,还有三种管道,即、、

28. 胆囊可分为、、和。

29. 胆囊位于区,胆囊底的体表投影在和交点的稍下方。

30. 肝外输胆管道包括、、、和。

31. 胆总管在韧带的游离缘内下行,经十二指肠的后方,下降于十二指肠与之间,其末端开口于十二指肠大乳头。

32. 胰位于胃的后方,横贴于腹后壁,可分为、和三部分。

33. 胰外分泌部由和构成。

34. 分散在胰腺腺泡间,大小不等的细胞团称作。

35. 女性腹膜腔借口,经、、与外

界相通。

36.根据脏器被腹膜覆盖的范围不同,将脏器分为器官、器官和器官。

37.小网膜是连于和、之间的双层腹膜结构,其左部称,右部称。

38. 大网膜是连于和之间的腹膜皱襞,呈裙状,悬垂于横结肠和小肠前面。

38. 系膜包括、、和等。

40.半卧位或坐位时腹膜腔的最低点在男性是陷凹,在女性是

陷凹。

(三)单项选择题

1. 临床上通常把口腔至()的这一段消化管,称上消化道

A. 食管

B. 胃

C. 十二指肠

D. 空肠

2. 不属于牙周组织的结构()

A. 牙骨质

B. 牙周膜

C. 牙龈

D. 牙槽骨

3. 左侧上颌第一前磨牙应记为()

A. Ⅳ

B. Ⅳ

C. 4

D. 4

4. 乳牙开始萌出的时间()

A. 出生后6个月

B. 3岁

C. 6岁

D. 17岁

5. 口腔与咽的分界标志是

A. 腭咽弓

B. 腭垂

C. 软腭后缘

D. 咽峡

6. 颏舌肌()

A. 单侧收缩使舌尖向同侧

B. 双侧收缩使舌尖向前伸

C. 双侧收缩使舌尖向后

D. 一颏舌肌瘫痪时,伸舌舌尖偏向健侧

7. 咽()

A. 为各壁完整的器官

B. 分为鼻咽和喉咽两部分

C. 上端附于颅底

D. 下端在第6颈椎平面接气管

8. 食管的第二处狭窄位于()

A. 与左主气管交叉处

B. 与右主气管交叉处

C. 距切牙15厘米处

D. 距切牙40厘米处

9. 胃中等充盈时,大部分位于()

A. 右季肋区

B. 左季肋区

C. 腹上区

D. 脐区

10. 分泌盐酸和内因子的是()

A. 贲门腺

B. 幽门腺

C. 主细胞

D. 壁细胞

11. 胃底腺的主细胞分泌

A. 胃液

B. 黏液

C. 胃蛋白酶原

D. 盐酸

12. 十二指肠大乳头位于()

A. 上部

B. 降部

C. 水平部

D. 升部

13. 临床上判断空肠起始部的主要依据是()

A. 十二指肠悬韧带

B. 小肠系膜

C. 肝十二指肠韧带

D. 空肠粗管壁厚

14. 与扩大小肠吸收面积无关的结构是()

A. 环行皱襞

B. 绒毛

C. 微绒毛

D. 小肠腺

15. 由小肠黏膜的上皮和固有层共同形成的结构是()

A.皱襞 B. 绒毛 C. 微绒毛 D. 中央乳糜管

16. 小肠绒毛中轴内的结构不包括()

A. 中央乳糜管

B. 毛细血管

C. 骨骼肌纤维

D. 平滑肌纤维

17. 关于阑尾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位于盲肠的下壁

B. 为一实质性器官

C. 三条结肠带均终止于阑尾根部

D. 其根部和末端均较固定

18. 表面没有结肠带的肠管是()

A. 盲肠

B. 结肠

C. 降结肠

D. 直肠

19. 内、外痔人分界线是()

A.肛柱 B.肛瓣 C. 肛窦 D. 齿状线

20. 关于直肠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在骨盆腔内垂直下行

B. 穿过尿生殖膈止于肛门

C. 直肠下端膨大称直肠壶腹

D. 直肠内有纵行皱襞

21. 人体最大的腺体是()

A. 腮腺

B. 胰

C.下颌下腺

D. 肝

22. 对成人肝位置的描述,哪条是错误的?()

A. 大部分位于右季肋区和腹上区

B. 其最高点,在右侧相当于右锁骨中线平第5肋

C. 在腹上区可达剑突下方3~5cm

D. 下界可超过肋弓下缘,但一般不超过2厘米

23. 不属于肝门的结构()

A. 肝固有动脉

B. 肝管

C. 门静脉

D. 肝静脉

24. 胆囊窝位于肝脏面的()

A. 右侧纵沟的前份

B. 右侧纵沟的后份

C. 左侧纵沟的前份

D. 左侧纵沟的后分

25. 胆囊底的体表投影在()

A. 左锁骨中线与第5肋交点处稍下方

B. 右锁骨中线与第5肋交点处稍下方

C. 右锁骨中线与右肋弓交点处稍下方

D. 左锁骨中线与左肋弓交点处稍下方

26. 肝的基本结构单位()

A. 肝细胞

B. 肝小叶

C. 肝板

D. 肝门管区

27. 肝血窦内定居的细胞是()

A. 肝细胞

B. 肝巨噬细胞

C. 红细胞

D. 贮脂细胞

28. 窦周隙位于()

A. 肝板与肝板之间

B. 肝细胞与肝细胞之间

C. 肝血窦内皮细胞与肝细胞之间

D. 肝血窦内皮细胞之间

29. 关于肝门管区三种管道的描述,错误的选项是()

A. 小叶间动脉来自肝动脉

B. 小叶间静脉来自肝静脉

C. 小叶间胆管汇合成肝管

D. 三种管道互相伴行

30. 某病人胆道结石阻塞,但未出现黄疸,阻塞部位可能在()

A. 胆总管

B. 胆囊管

C. 肝总管

D. 肝管

31. 被十二指肠包绕的是

A. 胰体

B. 胰尾

C. 胰头

D. 胰岛

32. Oddi括约肌作用是

A. 控制胆汁的排放

B. 控制幽门的开放

C. 控制胰液的排放

D. 控制胆汁和胰液的排放

33. 关于胰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位于胃的后方

B. 分头体尾三部分

C. 胰头被十二指肠包绕

D. 胰尾伸入脾实质内

34. 胰岛,不正确的是()

A.散在于胰腺泡之间 B. 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C.有四种细胞 D. 分泌物直接入胰管

35. 下列哪项不属于腹膜内位器官()

A. 肝

B. 阑尾

C. 空肠

D. 回肠

36. 属于腹膜外位器官的是()

A. 胃

B. 阑尾

C. 输尿管

D. 肝

37. 腹膜间位器官不包括()

A. 升结肠

B. 阑尾

C. 子宫

D.膀胱

38. 下列关于腹膜的描述,错误的是

A. 腹膜是覆盖于腹、盆壁内面和腹、盆腔脏器表面的一层浆膜

B. 腹膜分为壁腹膜和脏腹膜

C. 男性的腹膜腔是密闭的

D. 半卧位或坐位时女性腹膜腔的最低点在膀胱子宫陷凹

39. 乙状结肠()

A. 无系膜

B. 有系膜

C. 无结肠袋

D. 为腹膜外位器官

40. 构成小网膜韧带是()

A. 镰状韧带

B. 肝圆韧带.

C. 冠状韧带

D. 肝胃韧带(四)多项选择题

1. 大消化腺包括()

A. 腮腺

B. 下颌下腺

C. 舌腺

D. 肝

E. 胰

2. 牙由()构成

A. 牙质

B. 釉质

C. 牙骨质

D. 牙髓

E. 牙龈

3. 咽可分别与下列哪些管道相通()

A.口腔 B. 鼻腔 C. 喉腔 D. 食管 E. 咽鼓管

4. 食管()

A. 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

B. 食管腺在粘膜下层内

C. 肌层为骨骼肌

D. 外膜为纤维膜

E. 后方有脊柱

5. 胃()

A. 入口叫贲门

B. 出口叫幽门

C. 分为四部

D. 是消化与吸收的主要场所

E. 是消化道的膨大部

6. 胃底腺()

A. 开口于胃小凹的底

B. 主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原

C. 壁细胞与盐酸的形成有关

D. 胃底腺只位于胃底部

E. 胃底腺在胃底.、胃体都有

7. 十二指肠降部()

A. 紧贴腹后壁

B. 位于第1~3腰椎右侧

C. 后内侧壁的粘膜面有一纵行皱襞

D. 胆总管斜行穿过其中份管壁

E. 位于2~3腰椎右侧

8. 阑尾()

A. 位于右髂窝内的最多见

B. 连于盲肠的后内侧壁

C. 三条结肠带在阑尾根部汇合

D. 麦氏点是其根部在体表的投影

E. 其根部位置较恒定

9. 手术时区别结肠与小肠的重要外观特征是()

A. 结肠带

B. 结肠袋

C. 肠脂垂

D. 肠管的颜色

D. 肠管的直径

10. 经肝门出入肝的结构包括

A. 肝固有动脉

B. 肝门静脉

C. 胆总管

D. 肝血窦

E. 肝管

11. 肝小叶的主要结构包括

A. 胆小管

B. 中央静脉

C. 肝板

D. 肝血窦

E. 小叶间胆管

12. 肝门管区有哪些结构()

A. 小叶间动脉

B. 小叶间静脉

C. 小叶下静脉

D. 小叶间胆管

E. 胆小管

13. 胰()

A. 呈横位,相当于第1、2腰椎水平

B. 胰尾伸向左季肋区

C. 包括内、外分泌部

D. 胰岛素由A细胞分泌

E. 胰腺只是一个消化腺

14.下列哪些器官有系膜()

A. 胃

B. 空、回肠

C. 横结肠

D. 阑尾

E. 升、降结肠

15. 腹膜外位器官包括

A. 肾

B. 胰

C. 膀胱

D. 子宫

E. 肾上腺

16. 关于网膜及网膜囊()

A. 大网膜是一双层腹膜皱襞

B. 小网膜分肝胃韧带和肝十二指肠韧带

C. 肝胃韧带构成小网膜的左半部

D. 网膜孔位于小网游离缘的后方

E. 小网膜游离内有肝固有动脉、门静脉、胆总管通过

17. 腹膜形成的凹陷()

A. 在男性有直肠膀胱陷凹

B. 在女性有直肠膀胱陷凹

C. 在男性有耻骨膀胱陷凹

D. 在女性有膀胱子宫陷凹

E. 在女性有直肠子宫陷凹

18. 肝,正确的叙述是()

A. 是人体最大的腺体

B. 完全被覆腹膜

C. 大部分位于右季肋区及腹上区

D. 肝上界右侧最高点达第5肋水平

E. 肝的位置与膈的运动有关

19. 属肛管内的解剖结构是()

A. 肛柱

B. 直肠横襞

C. 肛瓣

D. 齿状线

E. 白线

20. 下列哪些器官的上皮是复层扁平上皮()

A. 口腔

B. 食管

C. 胃

D. 肛门

E. 小肠

(五)思考题

1.一幼儿误食一枚硬币,两天后在粪便中出现,请按顺序写出该硬币需经过

哪些器官才能排出体外?

2. 大唾液腺有哪三对?其导管分别开口于何处?

3. 咽分为哪几部?各部分别通向何部位?

4. 插胃管需经过哪些器官、哪些生理狭窄?

5. 简述胃的位置和分部

6. 简述小肠粘膜的微细结构特点

7. 简述肝的位置及其上、下界的体表定位

8. 胆汁产生于何处?空腹与进食时胆汁输送途径有什么不同?

9. 腹部手术时怎样区分结肠和小肠?怎样寻找空肠起始部?

10. 大网膜有何功能?小儿的大网膜有什么特点?

四、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临床上通常将十二指肠以上的消化管称为上消化道,空肠以下的消化管称为下消化道。

2. 咽峡由腭垂、两侧的腭舌弓和舌根共同围成。是口腔与咽的分界。

3. 围绕鼻腔、口腔和咽腔连通处的周围,由咽扁桃体、咽鼓管扁桃体、腭扁桃体和舌扁桃体共同围成咽淋巴环,对机体有防御功能。

4. 麦氏点约在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的交点处,是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点。阑尾炎时,该点会出现压痛。

5. 回肠在盲肠的开口处,上、下各有一唇状皱襞,称回盲瓣,此瓣的作用为阻止小肠的内容物过快地流入大肠,并可防止盲肠内容物逆流回小肠。

6. 各肛柱的下端和肛瓣的边缘共同连成的锯齿状线,是黏膜和皮肤的分界

线。

7. 肝脏面的横沟称肝门,是肝管、肝固有动脉、肝门静脉、神经和淋巴管出入肝的部位。

8. 相邻几个肝小叶之间的结缔组织区,内有小叶间动脉、小叶间静脉、小叶间胆管通过。

9. 肝血窦的内皮细胞与肝细胞之间有一狭窄间隙,是肝细胞与肝血窦的血液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10. 胆总管斜穿十二指肠降部的后内侧壁,并与胰管汇合,形成的膨大称肝胰壶腹,开口于十二指肠大乳头。

11. 脏腹膜和壁腹膜相互延续、移行,共同围成的不规则潜在的腔隙,称腹膜腔。

12. 位于小网膜和胃后方的腹膜间隙,是腹膜腔的一小部分。

(二)填充题

1. 消化管消化腺

2. 左上腹右上腹左下腹右下腹

3. 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外膜

4. 上皮固有层黏膜肌层

5. 硬腭软腭腭垂

6. 牙质釉质牙骨质牙髓

7. 牙周膜牙槽骨牙龈

8. 20颗乳切牙乳尖牙乳磨牙

9. 正对上颌第二磨牙颊黏膜处舌下阜舌下阜和舌下襞

10. 鼻腔口腔喉腔

11. 鼻咽口咽喉咽

12. 鼻咽部口咽部喉咽部

13. 食管的起始 15cm 左主支气管 25cm 食管穿膈 40cm

14. 幽门贲门胃小弯角切迹

15. 贲门部胃底胃体幽门部幽门部

16. 胃蛋白酶原盐酸内因子

17. 十二指肠空肠回肠

18. 上部十二指肠球

19. 十二指肠空肠曲十二指肠悬韧带

20. 降部后内侧壁 75cm

21. 肠皱襞肠绒毛微绒毛

22. 结肠带结肠袋肠脂垂

23. 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

24.前右侧 7cm

25. 右季肋区腹上区左季肋区第5 第5

26. 肝板(肝索)肝血窦胆小管

27. 小叶间动脉小叶间静脉小叶间胆管

28. 胆囊底胆囊体胆囊颈胆囊管

29. 右季肋右锁骨中线右肋弓

30. 肝左管肝右管肝总管胆囊胆总管

31. 肝十二指肠上部胰头

32. 胰头胰体胰尾

33. 腺泡导管

34. 胰岛

35.输卵管的腹膜腔口输卵管子宫阴道

36. 腹膜内位腹膜间位腹膜外位

37. 肝门胃小弯十二指肠上部肝胃韧带肝十二指肠韧带

38. 胃小弯横结肠

39. 小肠横结肠乙状结肠阑尾系膜

40. 直肠膀胱直肠子宫

(三)单项选择题

1. C

2. A

3. C

4. A

5. D

6. B

7. C

8. A

9. B 10. D 11. C 12. B 13. A 14. D 15. B 16. C

17. C 18. D 19. D 20. C 21.D 22. D 23. D 24. A

25. C 26. B 27. B 28. C 29. B 30. B 31. C 32. D

33. D 34. D 35. A 36. C 37. B 38. D 39. B 40. D

(四)多项选择题

1. ABDE

2. ABCD

3. ABCDE

4. ABDE

5. ABCE

6. ABCE

7. ABC

8. ABCDE

9. ABC 10. ABE

11. ABCD 12. ABD 13. ABC 14. BCD 15. ABE

16. BCDE 17. ADE 18. ACDE 19. ACDE 20. ABD

(五)思考题

1. 硬币经口腔→咽→食管→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升结肠→

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肛管→肛门→排出体外

2. 大唾液腺包括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腮腺导管开口于上颌第2磨牙

所对应的颊黏膜上。下颌下腺开口于口腔底部的舌下阜。舌下腺大导管开口于舌

下阜,小导管开口于舌下襞。

3. 分为鼻咽、口咽、喉咽三部。

前上方借鼻后孔通向鼻腔;前方借咽峡通向口腔;前下方借喉口通喉腔;向

下通食管;鼻咽部可借咽鼓管通向中耳鼓室。

4. 插胃管需经过的器官有口腔、咽、食管、胃。

需经过三处狭窄:第一狭窄在食管的起始处,距切牙约15cm;第二狭窄在

食管与左主支气管交叉处,距切牙约25cm;第三狭窄在食管穿膈处,距切牙约

40cm 。

5. 胃在中等充盈时,大部分位于左季肋区,小部分位于腹上区。

胃可分为四部:(1)贲门部:为靠近贲门的部分(2)胃底:为胃的左上方,高出贲门的部分;(3)胃体:为胃底和角切迹之间的部分。(4)幽门部,为角切

迹与幽门之间的部分。

6. 小肠粘膜的微细结构特点主要有:①皱襞:除十二指肠始段较光滑外,

其余均有环行皱襞,近侧端高而密。十二指肠降部后内侧壁有十二指肠纵襞。②

绒毛:由粘膜的上皮和固有层形成,上皮主要由柱状细胞构成,绒毛中轴内有1~

2条中央乳糜管。③微绒毛:位于上皮细胞游离面。以上三种结构扩大了小肠吸

收面积。④肠腺:位于固有层内,其中的潘氏细胞分泌溶菌酶。⑤淋巴组织:位

于固有层,空肠多孤立淋巴滤泡,回肠多集合淋巴滤泡。

7. 肝大部分位于右季肋区和腹上区,小部分位于左季肋区。肝的上界:在右锁

骨中线平第5肋,左锁骨中线平第5肋间隙。肝下界:在右侧与肋弓一致,在腹上区可达剑突下3~5cm。小儿肝相对较大,故7岁以下的小儿,肝的下界超出肋弓下缘2 cm内。平静呼吸时,肝下界可上下移动2~3cm。

8. 胆汁由肝细胞产生。

空腹时,肝胰壶腹括约肌处于收缩状态,肝分泌的胆汁经胆小管→小叶间胆

管→肝左、右管→肝总管→胆囊管→胆囊贮存与浓缩。

进食后,肝胰壶腹括约肌舒张,胆囊收缩,胆囊内的胆汁经胆囊→胆总管→

肝胰壶腹→十二指肠大乳头→十二指肠腔内。

9. 腹部手术时,根据结肠的结肠带、结肠袋和肠脂垂三种特征性结构,即

可区分结肠和小肠。要寻找空肠起始部,必须先找到十二指肠悬韧带,因为十二

指肠空肠曲被十二指肠悬韧带悬吊于腹后壁上。

10. 大网膜具有保护腹腔脏器,包围炎性病灶、限制炎症蔓延等功能。小儿的大网膜较短,下腹部的炎性病灶不易被大网膜包裹,炎症易扩散。

内科护理学消化系统习题及答案

二、习题 (一)填空题 1.胃的泌酸腺主要由壁细胞、——细胞和——细胞构成。 2.小肠的主要功能是——和——。 3.水分的吸收主要在——进行。 4.肝脏具有双重供血的特点,其血液来自——和——。 5.研究显示,每天摄人乙醇——s达到lo年时,可引起酒精性肝硬化。 6.大便隐血试验应在————3天后留取粪便标本。 7.胃酸分泌减少常见于——和——。 8.2周内有——的病人,不宜作钡剂造影X线检查。 9.呕吐物带酸腐味提示病人为——。 10.剧烈频繁的呕吐可导致病人发生、和。 11.各种原因引起胆汁酸合成或排泄障碍时,可引起——维生素缺乏。 12.为有效控制癌性腹痛,应遵循——给药的原则。 13.导致腹泻发生的机制是肠道的——、——或——。 14.病人腹痛时伴有黄疸,提示可能为——或——疾病。 15.黄疸按照发生的原因常分为——黄疸、——黄疽和——黄疽。 16.对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有确诊价值的检查是——·一般应在出血后——h内进行。 17.依据新悉尼系统的分类方法,慢性胃炎分为——、——和——· 18.慢性萎缩性胃炎分为——和——两类。 19.慢性浅表性胃炎最主要的病因是。 20.典型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是——、——、——。 21.消化性溃疡形成的直接原因是。 22.消化性溃疡常见的并发症为——、——、——、——。 23.胃溃疡的好发部位在——,十二指肠溃疡的好发部位在。 24.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后复查的首选方法是——。判断幽门螺杆菌是否已被 根除,应在根除治疗结束后至少——周进行。 25.目前推荐的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治疗方案是。 26.胃癌的转移方式有——、——、——、——。 27,胃癌转移种植于卵巢,称为——;转移到锁骨上淋巴结时,该处淋巴结称——·28胃癌的癌前疾病包括——、——、——、——;癌前病变包 括——和——。 29.肠结核主要的感染途径是——,结核性腹膜炎的主要感染途径是——。 30.结核性腹膜炎腹部的特征性体征是。 31.结核性腹膜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 32.炎症性肠病包括——和——。 33.炎症性肠病目前认为是多因素所致,主要包括——、——、——和——。 34.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最重要的临床表现是。 35.克罗恩病最常见的症状是——;最常见的并发症是——。· 36.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临床表现为和。 37.肝硬化失代偿期的病人因为雌激素增多可在皮肤上出现——和——。 38。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表现是——、——和——。 39.肝硬化腹水应用利尿剂治疗时,以每天体重减轻不超过——kg为宜。 40.肝硬化严重腹水进行穿刺放腹水治疗时,每次排放量为——L。

第四章-消化系统疾病用药

第四章消化系统疾病用药 第四章消化系统疾病用药 第一节抗酸剂与抑酸剂 第二节胃黏膜保护剂 第三节助消化药 第四节解痉药与促胃肠动力药 第五节泻药与止泻药 第六节肝胆疾病辅助用药 第一节抗酸剂与抑酸剂 第一亚类抗酸剂 (1)吸收性抗酸剂:碳酸氢钠。 (2)非吸收性抗酸剂:含难吸收的阳离子,口服后只能直接中和胃酸而不被胃肠道吸收——铝、镁制剂,如铝碳酸镁、氢氧化铝、三硅酸镁。 一、药理作用与临床评价 (一)作用特点 直接中和胃酸,减少胃酸和胃蛋白酶对胃黏膜的侵蚀,并能形成保护膜,覆盖于胃黏膜表面 ——用于对症治疗,缓解反酸、胃痛等症状。 (二)典型不良反应 1.碳酸氢钠、碳酸钙——释放二氧化碳——呃逆、腹胀和嗳气,反跳性胃酸分泌增加。 2.氢氧化镁——产生氯化镁——引起腹泻;肾功能不良者可引起血镁过高。 3.铝、钙剂——便秘。 4.铝离子可松弛胃平滑肌,引起胃排空延迟和便秘——可被镁离子对抗——铝碳酸镁。 二、用药监护 1.最佳服用时间: 胃不适症状出现,或将要出现时,如两餐之间和睡眠前。 2.片剂抗酸剂适宜嚼碎服用。 3.增加日服药次数,一日4次或更多。 第二亚类抑酸剂——质子泵抑制剂 抑制胃酸分泌和防治消化性溃疡的最有效药物。 ◆奥美拉唑 ◆泮托拉唑 ◆兰索拉唑 ◆雷贝拉唑 ◆埃索美拉唑 一、药理作用与临床评价

(一)作用特点 PPI特异性地抑制H+,K+-ATP酶(质子泵)的活性,抑制胃酸生成的终末环节。抑酸作用强大。 并可与抗菌药物、铋剂联合用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根除治疗——TANG补充:三联疗法。 埃索美拉唑——奥美拉唑的异构体,优于奥美拉唑。 兰索拉唑属于第二代PPI。 泮托拉唑属于第三代PPI。不受食物和其他抗菌药影响,对胃壁细胞的选择性更专一。 雷贝拉唑——抑制胃酸分泌作用更快速、更强大。高效、速效、安全。抗幽门螺杆菌活性高。 (二)典型不良反应 长期或高剂量使用PPI——可引起髋骨、腕骨、脊椎骨骨折。 PPI极少发生耐药现象,但停药后引起的胃酸分泌反弹持续时间较长,可达2个月。 (三)禁忌证 严重肾功能不全者、妊娠及哺乳期、婴幼儿。 (四)药物相互作用 抗血小板药氯吡格雷可能引发胃灼热和胃溃疡,同时使用质子泵抑制剂以防止或减轻相关症状。 奥美拉唑、兰索拉唑会明显降低氯吡格雷的疗效。 【结论】使用氯吡格雷者,如须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应考虑泮托拉唑或雷贝拉唑。 二、用药监护 1.常须制成肠溶制剂,至小肠内溶解再吸收,以规避酸性的破坏作用。 2.服用时应以整片(粒)吞服,不得咀嚼和压碎(对比TANG:铝碳酸镁是嚼碎),并至少在餐前1h 服用。 3.不宜再服用其他抗酸剂或抑酸剂。不建议大剂量长期应用(卓-艾综合征例外)。 4.不需要多次给药,一日1次或2次(前后对比TANG:铝碳酸镁一日4次)。 第三亚类抑酸剂-组胺H2受体阻断剂 可逆性竞争壁细胞基底膜上的H2受体,显著抑制胃酸分泌。 ◆西咪替丁 ◆雷尼替丁 ◆法莫替丁 ◆尼扎替丁 ◆罗沙替丁乙酸酯 一、药理作用与临床评价 (一)作用特点 抑制胃酸分泌(强度不如PPI),尤其能抑制夜间基础胃酸分泌。 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胃食管反流病、消化性溃疡并发出血,防治应激性溃疡。 (二)典型不良反应 1.常见:头晕、嗜睡。 2.长期用药——胃内细菌繁殖,诱发感染。 3.耐药发生很快(不如PPI)。 4.突然停用可能引起胃酸分泌反跳性增加——慢性消化性溃疡、穿孔。 (三)禁忌证 1.急性胰腺炎者禁用西咪替丁

食品免疫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一、绪论 1免疫学:研究免疫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学科。 2免疫(Immunity):机体识别“自己”和“非己”,排除抗原性异物,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物功能。 特征:1.识别非身抗原的能力 2.对不同抗原的高度特异性 3.免疫记忆能力 4.对自身免疫抗原的耐受 基本功能 (1)自身稳定:指免疫具有清除体内衰老或损伤的组织细胞,维持正常的机体内环境。 (2)免疫监视:机体免疫系统可识别和清除体内表达新生抗原的突变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该功能失调可致肿瘤发生和持续性病毒感染。 (3)免疫防御:病原微生物侵入时,机体的防御机制,消灭病原微生物,防止感染。 类型 (1)非特异性免疫(NSI):又称固有性免疫或天然免疫。指生物在种系进化发育中与外界环境接触,逐步建立历来的一种无针对性的抵抗力。特点:先天具有;作用无针对性;有明显的种族差异,但同一种族内个体差异不明显;反映发生快,但无记忆性;能稳定遗传 (2)特异性免疫(SI):又称获得性免疫、适应性免疫。指机体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与生物病原体等抗原接触后获得的一种有针对性的抵抗力。特点:特异性、记忆性、多样性 3.免疫应答:指机体免疫系统受抗原刺激后,淋巴细胞特异性识别抗原分子,发生活化、増生、分化或凋亡,进而表现出一定生物学效应的全过程。分为3个阶段:抗原识别,免疫细胞活化,免疫效应。顺序为:吞噬细胞,细胞介导免疫,体液免疫 (1)细胞免疫应答: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产生活化的效应T细胞核细胞因子,是免疫炎症的应答。 (2)体液免疫应答:B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或抗体介导的免疫应答,产生抗体。 4.初次应答:指宿主第一次接触外来抗原后血清中出现抗原特异性抗体的过程。 产生针对抗原决定簇的特异性抗体分子,效应T淋巴细胞的增殖与分化(记忆和效应细胞) 5.再次应答:免疫系统对感染病原的首次入侵产生记忆作用,在相同病原体再次入侵时,产生更快和更强的应答。是疫苗免疫的基础。 抗体分子大量、快速产生,效应T淋巴细胞反应加快 6.免疫耐受(IT):指机体经某种Ag诱导后形成的特异性免疫无应答的状态。 7.免疫反应:主要指免疫应答过程中所产生的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所发生的反应 二、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1.免疫系统:机体执行免疫应答和免疫功能的组织系统。由免疫器官和组织、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组成。 2.免疫器官:指实现免疫功能的器官或组织。根据发生的时间顺序和功能差异,可分为中枢神经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两部分。 (1)中枢免疫器官(central immuneorgan):免疫细胞产生与成熟场所 骨髓:哺乳动物B细胞成熟,直接进行免疫应答,产生大量抗体,约占40%。 胸腺:诱导淋巴干细胞成熟T细胞。一般结构:被膜、小叶间隔、实质 禽法氏囊:诱导淋巴干细胞成熟为B细胞 (2)外周免疫器官(peripheral immuneorgan):成熟淋巴细胞定居并产生免疫应答的场所,包括脾脏、淋巴结和黏膜免疫系统等。 3.免疫细胞:主要是指能识别抗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淋巴细胞等各种细胞。淋巴细胞是免疫系统的基本成分,在体内分布很广泛,主要是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而被活化,分裂增殖、发生特异性免疫应答。 (1)T淋巴细胞:表达T细胞受体和CD3复合物的淋巴细胞。来源于胚肝或骨髓的原T细胞,在胸腺微环境中分化、发育,成熟后迁移至外周血,继而定居于外周淋巴组织,可介导细胞免疫应答,并辅助机体针对T细胞依赖性抗原产生体液免疫应答。 (2)B淋巴细胞:其特征性表面标志是膜免疫球蛋白(即B细胞受体),经抗原激活后可分化为浆细胞,产生与其所表达B细胞受体具有相同特异性的抗体,介导体液免疫。 (3)NK细胞:是细胞免疫中的非特异性成分,它不依赖于胸腺、不依赖抗体或补体、不需要预先致敏,即可直接杀害杀伤或通过分泌细胞毒性因子杀伤多种肿瘤细胞和被病毒感染细胞,起杀伤作用无肿瘤特异性和MHC限制性,是一类在早期抗肿瘤免疫机制汇总起重要作用的效应细胞。 (4)肥大细胞:一类胞质内富含嗜碱性颗粒的细胞。颗粒中有组胺、硫酸乙酰肝素和各种酶类,在炎症和免疫反应时,颗粒被释放。 (5)抗原提呈细胞(APC):能摄取、加工处理抗原,并将抗原递呈给T淋巴细胞的一类免疫细胞,在机体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也称辅佐细胞(accessory cell)。 4.免疫分子:主要指细胞因子,抗体,补体

第四章 消化系统

第四章消化系统 一、大纲要求 掌握: 1.消化系统的组成。 2.牙的形态和构造。 3.腮腺的位置及导管的开口。 4.胃的形态和分部、胃的微细结构特点、胃腺的功能。 5.大肠的分部、结肠外形特征、阑尾的位置及体表投影。 6.肝的形态、位置及微细结构。 7.胆囊和输胆管系统的组成。 理解: 1.消化管的一般结构。 2.咽的分部。 3.食管的狭窄。 4.小肠的分部和微细结构。 5.肛管的结构。 6.胰腺的位置、形态和微细结构。 了解: 1.胸部的标志线和腹部的分区。。 2.口腔三对唾液腺位置及开口。 3.腹膜与脏器的关系及腹膜形成的结构。 二、内容概要 (一)概述 中空性器官 1. 内脏器官 实质性器官 2. 胸部的标志线和腹部的分区(略) 上消化道—口腔、咽、食管、胃、十二指肠 消化管 下消化道—空肠、回肠、大肠(盲肠、阑尾、结肠、直肠、肛管) 3. 消化系 唾液腺(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 消化腺肝、胰 消化管壁上的小消化腺

(二)消化管 1. 消化管的一般结构由内向外分为黏膜、黏膜下层、肌层和外膜 唇:上唇、下唇、口裂、人中 颊:平对上颌第二磨牙颊黏膜处有鳃腺导管开口 硬腭 腭 软腭 舌舌尖、舌体、舌根 分部:牙冠、牙颈、牙根 2. 口腔结构:牙质、釉质、牙骨质、牙髓 牙分类:乳牙20个,恒牙32个 牙式:乳牙用罗马数字(Ⅰ~Ⅴ)表示,恒牙用阿拉伯数字(1~ 8)表示,并以╋表示上下颌及左右侧的牙位 牙周组织:牙周膜、牙槽骨、牙龈 大口腔腺: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 口腔腺 小口腔腺 鼻咽:咽鼓管咽口、咽隐窝、咽扁桃体 3 咽口咽:腭扁桃体 喉咽:梨状隐窝 4. 食管 分部:颈部、胸部和腹部 ①起始处,距中切牙约15cm 三处狭窄②与左支气管交叉处,距中切牙约25cm ③穿膈处,距中切牙约40cm

消化系统护理常规

消化系统护理常规 消化系统一般护理 一、病情观察 1.及时了解有无呕吐、便血、腹痛、腹泻、便秘等。 2.呕吐、呕血、便血、严重腹泻时,应观察血压、体温、脉搏、呼吸、神志,并详细记录次数、量、性质。 3.腹痛时,注意观察其部位、性质、持续时间及与饮食的关系,如有病情变化及时汇报医师处理。 二、护理措施 1.休息:危重及进行特殊治疗的患者,如上消化道出血、肝硬化晚期、肝昏迷、肝脓肿、急性胰腺炎等,应绝对卧床休息。轻症及重症恢复期患者可适当活动。 2.饮食护理:对溃疡病、肝硬化腹水、急性胰腺炎、溃疡性结肠炎等患者,指导食用易消化、高蛋白、低盐或无盐、低脂肪无渣的治疗膳食。 3.当需要进行腹腔穿刺术、纤维内镜、经皮肤肝穿刺介入疗法等检查时,应做好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护理工作。 4.备齐抢救物品及药品。 5.加强心理护理,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安慰工作,避免不良因素的刺激。 6.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参照消毒无菌技术常规。 三、健康指导 1.强调饮食质量及饮食规律和节制烟酒。 2.指导慢性消化系统疾病患者掌握发病的规律性,防止复发和出现并发症。 3.向患者阐述一些与疾病有关的医疗知识。 4.说明坚持长期服药的重要性。 5.指导患者保持情绪稳定。

上消化道出血护理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Treitz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胰、胆道病变引起的出血,以及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病变出血。上消化道大量出血一般指在数小时内失血量超过1000ml或循环血容量的20%。 一、观察与监测 1.观察血压、体温、脉搏、呼吸的变化。 2.在大出血时,使用心电监护仪监测血压、脉氧、心率,设臵报警值。 3.观察呕血及便血的色、质、量;观察神志、末梢循环、尿量。 附:出血量的估计:大便隐血试验阳性提示每日出血量>5~10ml,出现黑便表明出血量在50~70ml以上,出现呕血,胃内积血量达250~300ml。 4.有头晕、心悸、出冷汗等休克表现,及时报告医师对症处理并作好记录。 二、护理措施 1.休息:绝对卧床休息至出血停止。 2.饮食护理:大出血时禁食,其余出血期按医嘱给予饮食,出血停止后按序给予温凉流质、半流质及易消化的软饮食。 3.口腔护理:禁食期间,保持口腔清洁,视病情指导患者床上刷牙、温水漱口,病重、病危患者口腔护理Bid。呕血后做好口腔清洁,可协助患者床上漱口。 4.便血护理:大便次数频繁,每次便后用软纸擦净,保持臀部清洁、干燥,以防发生湿疹和褥疮。 5.呕血护理: (1)根据病情让患者头偏向一侧或侧卧位或高枕卧位(20~30°),防止误吸。 (2)大量呕血病人,床边备吸引器及必要的抢救用品。 6.大出血时护理:

第四章消化系统疾病病例讨论

第四章消化系统疾病病例讨论 第四章消化系统疾病病例分析病例一 49 岁男性,7 年前起出现中上腹部隐痛,呈间歇性,常于饭后 3 小时左右发作,有时半夜痛醒,进食后疼痛好转。 以后几乎每年冬春季发作,尤其是劳累、饮食不当、心情郁闷更易发作,曾在单位医务室诊断为胃炎,服用普鲁本辛后基本缓解。 6 天前上腹部疼痛较前加重,服阿托品无效,进食或吃点心或也不能缓解,昨起排柏油样大便 2 次,每次约 250 克,来院诊治。 查体: 体温37℃,脉搏 96 次/分,呼吸 22 次/分,血压 110/70mmHg,神志清,口唇无苍白及发绀,面色稍黄,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与出血点,心肺无异常,肝脾未及,腹软,中上腹有轻度压痛,两下肢及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 实验室检查: 红细胞 4.710 12 /L,HGB143g/L,WBC6.210 9 /L,N76%,L22%。 尿常规无异常,大便隐血试验(+++)。 问题: 1.该病人诊断为何疾病 2.还需要配合医生做哪些检查3.主要的护理诊断?参考答案1.诊断: 十二指肠溃疡并上消化道出血 2.检查项目:

胃镜检查及幽门螺杆菌检测 3.主要护理诊断: 1)慢性疼痛与消化道溃疡有关。 2)潜在并发症: 失血性休克。 3)恐惧与与消化道出血对生命威胁有关。 4)知识缺乏缺乏消化性溃疡相关知识。 病例二 54 岁男性患者,乙型肝炎病史 20 余年,肝功能检查反复异常。 全身乏力、恶心、食欲减退 4 个月,腹胀、少尿、牙龈出血 1 个月。 体格检查: 生命体征无异常。 神志清醒,体格消瘦,肝病面容,巩膜中度黄染,面部、颈部及上胸部见多个蜘蛛痣,肝掌,腹部明显膨隆,移动性浊音阳性,双下肢轻度水肿问题: 1.该病人诊断为何疾病?2.如何护理腹水?参考答案 1.诊断: 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期) 2. 腹水的护理: (1)安置病人尽量取平卧位,以增加肝、肾血流,改善肝细胞营养,提高肾小球滤过率,大量腹水取半卧位,以使膈肌下降,减轻呼吸困难,卧床时抬高下肢,阴囊水肿者用拖带托起。 (2)限制钠水的摄入,准确记录出入量,定时测腹围、体重、

第四章内脏学总论 第五章消化系统汇总

内脏学总论和消化系统 一、选择题 (一 A 型题 1.对内脏描述何者正确 A .包括消化、呼吸、泌尿、生殖和脉管系统 B .大部分器官位于胸腹膜腔内 C .各系统均借孔道与外界相通 D .主要功能是运输物质、进行物质代谢和繁殖后代 E .各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没有共同点 2.下列哪项属于内脏器官 A .脾 B .心 C .胸腺 D .甲状腺 E .子宫 3.下列哪项属于实质性的内脏器官 A .甲状腺 B .脾 C .肾上腺

D .肝 E .子宫 4.下列哪项属于中空性的内脏器官 A .胸导管 B .输乳管 C .输尿管 D .腹股沟管 E .中脑水管 5.上消化道是指 A .口腔和咽 B .从口腔到食管 C .从口腔到胃 D .从口腔到十二指肠 E .从口腔到空肠 6.下消化道不包括 A .十二指肠 B .空肠 C .回肠 D .直肠

E .盲肠 7.梨状隐窝位于 B .口咽部 C .喉咽部 D .固有口腔 E .咽隐窝的两侧 8.腭扁桃体位于 A .扁桃体上窝内 B .扁桃体小窝内 C .咽隐窝内 D .腭咽弓后方的窝内 E .腭舌弓与腭咽弓之间的窝内 9. 6 代表 A .左上颌第 1 前磨牙 B .右上颌第 2前磨牙 C .右上颌第 1磨牙 D .左上颌第 1 磨牙 E .左上颌第 2 前磨牙 10.舌 A .前 1/3 为舌体

B .后 2/3 为舌根 C .舌表面数量最多的为菌状乳头 D .所有的舌乳头均含有味蕾 E .轮廓乳头有 7~11 个 11.舌扁桃体 A .构成咽峡 B .位于界沟前方 C .其后方有舌盲孔 D .由淋巴组织构成 E .位于舌两侧 12.不含味蕾的结构是 A .菌状乳头 B .轮廓乳头 C .丝状乳头 D .叶状乳头 E .软腭粘膜 13.颏舌肌 A .属舌内肌 B .单侧收缩使舌尖伸向前下

免疫学检验课程大纲

《免疫学与免疫学检验》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免疫学与免疫学检验》课程是高等职业院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主 干课程是从事医学实验室工作专业技术人员的一门必修的专业课程。随着免疫学和 免疫学技术的发展免疫学检验技术成为医学检验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免疫学检 验技术以其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结果稳定、方便快捷和成本低廉的特点应用范围 廷伸至医学检验专业的各个领域尤其是床旁检验POCT产品的应用当中发展成为一 种微量化学定性或定量分析方法。对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和特异性 预防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课程教学目标 1. 使学生掌握抗原、免疫球蛋白、抗原和抗体反应、补体和免疫应答等免疫学 基础知识和理论,熟悉免疫系统和免疫分子概念和知识。 2. 使学生能够熟悉免疫学检验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使学生掌握抗体制备技术、免疫比浊分析、酶免疫分析术和荧光免疫技术等基本检验方法。 3. 使学生掌握免疫学常规仪器的操作和维护,使学生熟悉免疫学实验室的一般 管理方法。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免疫学的主要成就及与医学的关系,理解免疫学研究的基本内容,掌握免疫学的基本概念 【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是免疫学基本概念,难点是免疫系统。

【教学内容】 第一节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概况 一、免疫应答的类型和特征 二、免疫学发展简史 三、免疫学检验 第二节免疫系统 一、免疫器官 1、中枢免疫器官 2、外周免疫器官 二、免疫细胞 1、淋巴细胞 2、免疫辅佐细胞 三、免疫分子 【教学建议】课堂讲授 第二章免疫化学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了解补体激活的三条途径,理解抗原抗体反应的基本原理、特点和影响因素,掌握抗原的基本性质、免疫球蛋白的结构和功能【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是掌握抗原的基本性质、免疫球蛋白的结构和功能,难点是抗原抗体反应的基本原理、特点和影响因素。 【教学内容】 第一节抗原 一、抗原的性质 1、异物性 2、理化特性 3、其他因素 二、抗原的特异性 1、抗原决定簇 2、共同抗原和交叉反应

第四章-消化系统疾病及药物治疗Word版

第四章消化系统疾病及药物治疗(Digestive system disease and the drugs) 掌握:消化性溃疡、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食管返流病、胆汁返流性胃炎、急性胰腺炎、便秘、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消化不良、消化道出血; 熟悉:药物性肝病、肝硬化、酒精性肝病、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腹泻; 药物:复方氢氧化铝、雷尼替丁、法莫替丁、奥美拉唑、枸橼酸铋钾、乳酶生、颠茄、山莨菪碱、阿托品、多潘立酮、甲氧氯普胺 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 定义及发病情况发生在胃及十二指肠慢性溃疡,即胃溃疡(GU)和十二指肠溃疡(DU)因溃疡形成与胃酸-胃蛋白酶消化作用有关得名亦可发生在与酸性胃液相接触其他部位,食道、胃肠吻合术后吻合口及其附近肠袢及Meckel憩室10%的人一生中某一时期患过消化性溃疡男:女比例3.9~8.5:1 DU:GU比例3:1 DU好发于青壮年,GU发病年龄较 发病机制-损害和防御因素胃溃疡-防御因素减弱十二指肠溃疡-损害因素增强 损害因素Hp 胃酸胃蛋白酶胆盐 NSAIDs 乙醇吸烟炎症因子自由基 防御因素黏液碳酸盐磷脂黏膜屏障黏膜血流细胞更新前列腺素 EGF 病因和发病机制溃疡病致病机理的现代概念 没有胃酸就没有溃疡没有Hp感染就没有溃疡复发有好的胃黏膜屏障就没有溃疡形成临床表现 症状和体征症状 典型PU疼痛特点复发性、周期性、节律性、诱因、缓解 其它胃肠道症状没反酸、烧心、嗳气、恶心、呕吐、厌食 NSAIDs溃疡特点较大、多发多无痛,以严重出血穿孔首发(50-80%) 体征相当于溃疡部位压痛 DU 偏右上腹 GU 偏左上腹 取决于有无并发症幽门梗阻:胃型及胃蠕动波穿孔:局限性/弥漫性腹膜炎 特殊类型的溃疡 诊断诊断-胃镜及分期胃镜检查:最直接、最理想 活动期(A期) A1期:溃疡圆形或椭圆形,中心覆白苔,常有出血,周围潮红,有炎症和水肿 A2期:溃疡面覆黄或白苔,无出血,周围无炎症和水肿 愈合期(H期) H1期:溃疡周边肿胀消失,周围可见星芒状放射,粘膜红色,但红润皱襞<溃疡面 H2期:溃疡变小,可见明显的星芒状集中,粘膜皱褶,红润皱襞大于溃疡面 疤痕期(S期) S1期:溃疡消失,出现新生的红色粘膜—红色瘢痕期 S2期:溃疡消失,红色→白色—白色瘢痕期 PU治疗 治疗目的在于消除病因、解除症状、愈合溃疡、防止复发和避免并发症。PU治疗分一般措施和抗消化性溃疡药物 一般措施规律生活、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焦虑不安者应予开导,必要时给予镇静药。原则上需强调进餐要定时,避免辛辣、过咸及浓茶、咖啡。牛奶和豆浆虽能一时稀释胃酸,但其所含钙和蛋白质能刺激胃酸分泌,不宜多饮。如有烟酒嗜好而确认与溃疡的发病有关者,应戒除。服用NSAID者,尽可能停服。 影响胃酸分泌的因素 壁细胞通过受体(M3、H2受体、胃泌素受体)、第二信使和H+-K+-ATP酶三个环节来分泌胃酸。 当今的治疗主要着眼于减少胃酸和增强胃粘膜的保护作用。 抗消化性溃疡药物分类 1、抗酸分泌治疗

食品免疫学复习题

1.简述免疫的概念及功能 答:免疫:机体识别自己和非己,排除抗原性异物,维持机体内环境桅顶的一种生物功能。 功能:免疫防御、免疫监视、免疫耐受、免疫调节 2.简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答:免疫系统包括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 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选择及成熟的场所,它包括胸腺和骨髓。 外周免疫器官:成熟淋巴细胞定居的场所,发生免疫应答的部位之一。 外周免疫器官包括淋巴结、脾脏和粘膜相关淋巴组织。 3.试述细胞选择学说的基本要点及意义 答:细胞选择学说的要点:胚胎期即存在有针对自身抗原和外来抗原的淋巴细胞克隆,同一克隆的细胞具有单一的特异性抗原受体。由于在胚胎期淋巴细胞尚未发育成熟,与相应抗原接触后发生死亡。胚胎期只有自身抗原有机会与相应的淋巴细胞接触而致使自身反应的淋巴细胞克隆清除,出生后只剩下针对外来抗原的淋巴细胞。 细胞选择学说的意义:解决了适应与选择的问题,使免疫学的概念从抗感染免疫转到现代免疫上来;解释了自身耐受问题;解释了抗体生成的特异性及多样笥问题;为单克隆抗体的研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4.固有免疫与适应性免疫各有哪些特点? 答:固有性免疫又称非特异性免疫或天然免疫,是种系进化发育过程中与外界环境接触,逐步建立起来的一种没有针对的防御机制。 特点:先天具有;作用没有针对性;有明显种族差异,但是同一种族个体差异不明显;反映发生快,但没有记忆性;能稳定遗传适应性免疫又称特异性免疫或获得性免疫,指机体在生命过程中与生物病原等抗原接触后获得的一种具有针对性抵抗力。 特点:一般而言,出生后获得;有明显针对性;发挥作用较晚,有记忆性;每个个体在同种个体间有明显差异 5.试述固有免疫与适应性免疫两者之间的关系 答:非特异性免疫是特异性免疫建立的基础,非特异性免疫决定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类型、强度;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可相互协作,共同发挥作用 6.简述适应性免疫的获得方式 7.抗原物质有哪些基本特性? 答:抗原的基本特性:免疫原性( immunogenicity) 指抗原能刺激特定的免疫细胞活化、增殖分化,最终产生免疫效应物质 (抗体或效应T细胞)的特性。

食品免疫学重点

免疫:指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维持自身稳定和平衡的一种生理功能,通常对机体有利,某些条件下也可以对机体造成损害。 食品免疫学:专门研究食源性疾病与免疫学,食品营养,保健食品与人体免疫,检测技术。免疫学:是研究机体免疫系统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的一门基础科学,内容包括免疫系统的组成、结构特点与免疫系统的生理功能。 抗原:Ag是指能够诱导机体产生抗体和细胞免疫应答,并能与所产生的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物质。 佐剂:佐剂不是抗原,没有免疫原性,但是它与抗原混合在一起可以提高机体的应答能力,增强对抗原的免疫应答。 抗体:免疫系统受到抗原刺激后,由浆细胞产生的能与刺激其产生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球状糖蛋白。 补体:对抗体具有补充作用的物质称为补体。是正常血清的一种组分,可与抗体一起产生溶菌或溶胞现象,单独作用时不能引起细胞的溶解。 免疫器官:指完成免疫功能的器官或组织,可以分为中枢免疫器官(包括骨髓胸腺、鸟类法氏囊或同功能器官,主导免疫活性细胞的产生、增殖、分化、成熟)和外周免疫器官(包括淋巴结、脾和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是免疫细胞聚集和免疫应答反应发生的场所。) 超敏反应:指异常的、过高的免疫应答。即机体与抗原物质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作用,产生了致敏淋巴细胞或特异性抗体,若与再次进入的抗原相结合,导致机体生理功能紊乱和组织损害的免疫病理反应,又称变态反应。 食物过敏:人体对食物中抗原产生的。由免疫介导的不良反应,又称食物超敏反应。 变应原:指能诱发机体产生IgE类抗体并导致变态反应的抗原。 凝集反应:颗粒性抗原(完整的细菌细胞或红细胞等)与相应的抗体在适当条件下反应,并出现凝集的现象。凝集反应中的抗原又称凝集原,抗体又称凝集素。 沉淀反应:可溶性抗原(蛋白质、多糖或类脂溶液,血清,细菌提取液,组织浸出液等)与相应抗体在电解质存在的合适条件下反应并出现沉淀物的现象。沉淀反应中的抗原又称沉淀原,抗体又称沉淀素。 6、免疫学的基本技术有哪些? 免疫学检测技术:是根据抗原、抗体特异性反应的原理,利用已知的抗原检测未知抗体或利用已知抗体检测未知抗原(1)细胞融合技术(2)T细胞克隆技术(3)免疫印迹法 免疫学治疗技术:一种是免疫细胞的治疗,一种是免疫分子的治疗 免疫预防技术:通过人工免疫使人增强或获得对某些病原体或细胞特异性抵抗力的方法,包括人工主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 7、影响抗原特性的因素有哪些? 抗原特性:(1)免疫原性: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能力的特性,又叫抗原性(2)免疫反应性:是指具有免疫应答反应的特性,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只有免疫反应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称为半抗原。 影响抗原特性的因素:(1)异己性(2)理化性质:a分子质量大.b结构复杂.c物理性质(3)佐剂 8、淋巴细胞再循环功能和途径是什么? 淋巴细胞再循环:各种免疫器官中的淋巴细胞并不是定居不动的群体,而是通过血液和淋巴液循环进行有规律的迁移,这种规律性的迁移称为淋巴细胞再循环。 功能:增加淋巴细胞与抗原接触的机会,更有效的激发免疫应答,并不断更新和补充循环池

智慧树知到《临床免疫学检验技术》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临床免疫学检验技术》章节测试答案第一章 1、免疫球蛋白的分类依据是: A.轻链恒定区 B.重链恒定区 C.轻链可变区 D.重链可变区 E.铰链区 正确答案:重链恒定区 2、IgG的补体结合位点位于: A.VH和VL B.CH1和CL C.CH2 D.CH3 E.CH4 正确答案:CH2 3、各种抗体单体分子共有的特性是: A.与靶细胞结合后能介导ADCC作用 B.具有两个完全相同的抗原结合部位 C.轻链与重链以非共价键结合 D.与抗原结合后能激活补体 E.与颗粒性抗原结合后能介导调理作用

正确答案:具有两个完全相同的抗原结合部位 4、以下哪种技术极大提高了免疫学检测的特异性? A.标记技术; B.单克隆抗体技术; C.计算机技术; D.分子生物学技术; E.细胞培养技术。 正确答案:标记技术; 5、最早用于标记免疫测定的标记物是 A.荧光素 B.放射性核素 C.酶 D.化学放光物质 E.胶体金 正确答案:荧光素 6、抗体的基本单位是: A.由2条不同重链和2条不同轻链组成的多肽链结构 B.由1条重链和1条轻链组成的二肽链结构 C.由2条相同的重链和2条相同的轻链组成的四肽链结构 D.由2条相同重链和2条不同轻链组成的多肽链结构 E.由4条相同的肽链组成的四肽链结构 正确答案:由2条相同的重链和2条相同的轻链组成的四肽链结构

7、木瓜蛋白酶能将抗体水解成: A.Fab和Fc B.F(ab’)2和Fc C.Fab和pFc’ D.Fab’和pFc’ E.F(ab’)2和pFc’ 正确答案:Fab和Fc 8、抗体中与抗原表位互补结合的部位: A.仅重链可变区 B.仅轻链可变区 C.重链恒定区 D.轻链恒定区 E.重链和轻链的高变区 正确答案:重链和轻链的高变区 9、血清中含量最高的抗体是: A.IgG B.IgM C.IgA D.IgD E.IgE 正确答案:IgG 10、机体再次免疫应答的主要抗体是:

内科护理学 消化系统知识点

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胃炎 指任何病因引起的胃黏膜炎症,常伴有上皮损伤和细胞再生,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一般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大类。 一、急性胃炎 分急性幽门螺杆菌胃炎,出幽门螺杆菌之外的急性感染性胃炎和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其中以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最常见,是由各种病因引起的、以胃黏膜多发性糜烂为特征的急性胃粘膜病变,常伴有胃黏膜出血,可伴有一过性浅表溃疡形成。 1.病因: A.药物:非甾体类抗炎药 B.急性应激:各种严重的脏器功能衰竭、严重创伤、大面积烧伤、大手术、颅脑病变和休 克等,甚至精神心理因素等均可引起胃黏膜糜烂出血,胃黏膜缺血、缺氧。 C.乙醇 2.临床表现:多数病人表现不明显,有症状患者主要表现上腹不适或隐痛,上消化道出血是该病突出的临床表现,突发的呕血和或黑便为首发症,体检可有上腹不同程度的压痛。3.实验室检查: A.粪便检查:粪便隐血试验阳性 B.胃镜检查:胃镜检查一般应在大出血后24-48小时内进行,镜下可见胃黏膜多发性糜烂、出血灶和浅表溃疡 4.治疗要点:去除诱因;常用H2受体拮抗剂或质子泵抑制剂抑制胃酸分泌;用硫糖铝和米索前列醇等保护胃黏膜;治疗并发症,如上消化道出血等 5.护理诊断及措施: A:知识缺乏:缺乏有关本病的病因及防治知识:饮食护理,进食应定时、有规律,不可暴饮暴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一般进少渣、温凉半流质饮食。急性大出血或呕吐频繁时应禁食。 B:潜在并发症:上消化道出血 二、慢性胃炎 1.病因:A.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慢性胃炎最主要的病因 B.饮食和环境因素 C.自身免疫 D.其他因素:长期饮浓茶、烈酒、咖啡,食用过冷过热过于粗糙的食物,服用大 量非甾体类抗炎药等 2.临床表现:70%-80%的病人无任何症状,部分有上腹痛或不适、食欲不振、饱胀、嗳气、反酸、恶心和呕吐等非特异性的消化不良表现。体征多不明显,有时可有上腹轻压痛。3.实验室检查: A.胃镜:最可靠的诊断方法,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可见红斑,慢性萎缩性胃炎可见粘膜血管显露 B.幽门螺旋杆菌健侧 C.血清学检查 D.胃液分析 4.治疗要点: A.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适用于B型胃炎活动期,Hp感染阳性。多采用三联疗法,即

内科护理消化系统

考试 A1型题 答题说明 每一道考题下面有A、B、C、D、E 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 消化性溃疡伴小量出血,一般应给予: A. 软食 B. 普食 C. 全量半流 D. 小量流质 E. 禁食 2. 肝性脑病患者饮食原则是: A. 高糖、高蛋白、高脂肪 B. 高维生素、高糖、禁蛋白、低脂肪 C. 高糖、高蛋白、低脂肪 D. 高糖、低蛋白、低脂肪 E. 高糖、低蛋白、低维生素 3. 急性胰腺炎主要临床症状应除外: A. 恶心、呕吐 B. 腹痛 C. 发热 D. 头痛 E. 血淀粉酶升高 4. 幽门梗阻引起呕吐者,呕吐常常在食后: A. 立即发生 B.6~1 2小时发生 C. 1~2小时发生 D. 3~4 小时 E. 5 小时发生 5. 消化性溃疡最主要症状是: A. 返酸 B. 暧气 C. 慢性周期性节律性疼痛 D. 呕吐 E. 腹胀 6. 与胃溃疡癌变不相符的是: A. 上腹痛规律性消失

B. 食欲减退 C. 进行性贫血,消瘦 D. 大便隐血持续阳性 E. 上腹痛消失 7. 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时最常见、最危险的并发症是: A. 呼吸道感染 B. 静脉血栓形成 C. 重度腹水 D. 上消化道急性大出血 E. 痔静脉曲张出血 8. 肝昏迷合并腹水病人较好的饮食为: A. 低盐、高糖、禁蛋白、低脂肪 B. 低盐、高糖、高蛋白、高脂肪 C. 低盐、高糖、高蛋白、低脂肪 D. 低盐、低糖、低蛋白、高脂肪 E. 高糖、低蛋白、低脂肪 9. 评估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病情的严重性,最为关键的是: A. 原发病本身 B. 呕血的同时是否有黑便 C. 出血量的多少 D. 呕血的颜色 E. 出血的速度 10. 导致呕血时,胃内潴留血量至少为: A. 500~600 ml B. 400~500 ml C. 250~300 ml D. 100 ml 以上 E. 50 ml 以上 11. 与十二指肠溃疡不相符的是: A. 上腹痛多在饭后3~4小时发作 B. 上腹痛进食后缓解 C. 上腹痛压痛多偏右 D. 比胃溃疡易发生癌变 E. 发病年龄比胃溃疡年轻 12. 肝硬化伴有肝功能失代偿期突出表现是: A. 消瘦、乏力 B. 食欲不振,上腹饱胀

第四章消化系统疾病病例讨论

最新资料推荐 第四章消化系统疾病病例讨论 第四章消化系统疾病病例分析病例一49 岁男性,7 年前起出现中上腹部隐痛,呈间歇性,常于饭后3 小时左右发作,有时半夜痛醒,进食后疼痛好转。 以后几乎每年冬春季发作,尤其是劳累、饮食不当、心情郁闷更易发作,曾在单位医务室诊断为胃炎,服用普鲁本辛后基本缓解。 6 天前上腹部疼痛较前加重,服阿托品无效,进食或吃点心或也不能缓解,昨起排柏油样大便2 次,每次约250 克,来院诊治。 查体: 体温37℃,脉搏96 次/ 分,呼吸22 次/ 分,血压110/70mmHg,神志清,口唇无苍白及发绀,面色稍黄,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与出血点,心肺无异常,肝脾未及,腹软,中上腹有轻度压痛,两下肢及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 实验室检查: 红细胞4.710 12 /L ,HGB143g/L,WBC6.210 9 /L ,N76%,L22%。 尿常规无异常,大便隐血试验(+++)。 问题: 1.该病人诊断为何疾病2 .还需要配合医生做哪些检查3.主要的护理诊断?参考答案1.诊断: 十二指肠溃疡并上消化道出血2 .检查项目: 1 / 6

胃镜检查及幽门螺杆菌检测3 .主要护理诊断: 1 )慢性疼痛与消化道溃疡有关。 2)潜在并发症: 失血性休克。 3)恐惧与与消化道出血对生命威胁有关。 4)知识缺乏缺乏消化性溃疡相关知识。 病例二54 岁男性患者,乙型肝炎病史20 余年,肝功能检查反复异常。 全身乏力、恶心、食欲减退4 个月,腹胀、少尿、牙龈出血1 个月。 体格检查: 生命体征无异常。 神志清醒,体格消瘦,肝病面容,巩膜中度黄染,面部、颈部及上胸部见多个蜘蛛痣,肝掌,腹部明显膨隆,移动性浊音阳性,双下肢轻度水肿问题: 1 .该病人诊断为何疾病?2.如何护理腹水?参考答案1. 诊断: 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期)2. 腹水的护理: (1)安置病人尽量取平卧位,以增加肝、肾血流,改善肝细胞营养,提高肾小球滤过率,大量腹水取半卧位,以使膈肌下降,减轻呼吸困 难,卧床时抬高下肢,阴囊水肿者用拖带托起。 最新资料推荐 (2)限制钠水的摄入,准确记录出入量,定时测腹围、体重、观察

(整理)食品免疫学复习题

抗原:是一类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使之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免疫应答产物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免疫原性:是指抗原能与B细胞和T抗原受体结合,刺激免疫细胞活化、增殖、分化,最终产生免疫效应物质(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的特性。免疫反应性:是指抗原与相应的免疫应答产物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特性。完全抗原:既具有免疫原性又具有免疫反应性的物质.如:细菌、病毒及大多数蛋白质。半抗原:指仅有免疫反应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如:小分子化学物质(二硝基苯)、某些药物,又称不完全抗原。抗原表位:是指存在于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的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其性质、数量和空间构象决定了抗原的特异性。 单价抗原:只有一个决定簇的抗原称为单价抗原多价抗原:含有多个抗原决定簇的抗原。 保护性抗原:是炭疽毒素的运输结构。细菌分泌的这种抗原呈单链结构,这种蛋白识别细胞表面并粘合在上面。人类细胞表面的蛋白酶断裂为小片段作用于这些毒素。它结合其他六个蛋白的复合物形成一个七面的环状结构,这个圆环牢牢地粘合在细胞表面并将这个环状物伸入细胞膜,形成一个孔,毒素的其他两部分粘合在环上被带进细胞。 疫苗:是指为了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流行,用于人体预防接种的疫苗类预防性生物制品。生物制品,是指用微生物或其毒素、酶,人或动物的血清、细胞等制备的供预防、诊断和治疗用的制剂。TD抗原:是指在刺激机体B细胞产生抗体时需要Th细胞辅助的抗原。 TI抗原:可直接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不需要Th细胞的辅助。 佐剂:是能非特异性增强抗原的免疫原性,亦可改变免疫应答的类型的物质。 免疫球蛋白:指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 抗体:指B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后活化、增殖、分化成为浆细胞,产生的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补体:血清中存在的不耐热的成分是抗体发挥溶细胞作用的必要补充条件,成为补体。 补体系统:存在于血清、组织液和细胞膜表面的一组激活后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 免疫应答:即免疫活性细胞因对抗原的特异识别而活化、增殖、分化,最终形成效应细胞,并通过其所分泌的抗体或细胞因子表现出一定生物学效应的过程。 细胞因子:是由免疫细胞和某些非免疫细胞经刺激而合成并分泌的一类生物活性分子,它们介导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换与相互调节,参与免疫应答和炎症反应过程等。 干扰素:是机体在病毒感染时合成并释放的一类糖蛋白,其主要功能是干扰病毒DNA或RNA在宿主细胞内的复制。 白细胞介素:由白细胞分泌并作用于白细胞的细胞因子统称为白细胞介素。 超敏反应:机体对某些抗原初次应答后,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则免疫应答被增强。在摄入的抗原量较大或机体的免疫处于高应答状态时,则因免疫应答过强而导致组织损伤为主的特异性免疫应答。 变应原:经吸入或食入等途径进入体内后能引起IgE类抗体产生并导致变态反应的抗原物质。 问答题:1.阐述免疫球蛋白的基本机构及各个功能区的意义? 答:基本机构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是一组具有抗体活性的蛋白质,ig由浆细胞产生,主要存在于生物体血液和其他体液(包括组织液和外分泌液)中,约占血浆蛋白总量的20%;还可分布在b细胞表面。人血浆内的免疫球蛋白大多数存在于丙种球蛋白(γ-球蛋白)中。免疫球蛋白可以分为IgG、IgA、IgM、IgD、IgE五类。 功能区的意义:v区功能:特异性识别结核抗原 c区功能:激活补体,由于IgG细胞亲嗜性会介导ADCC和调理作用 IgE的细胞亲嗜性会介导I型超敏反应 T细胞活化信号1 (抗原识别信号) 双识别:TCR识别肽/MHC复合物 共受体:CD4-MHCII, CD8-MHCI CD3传递特异性抗原识别信号

消化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试题及答案(四)

消化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十二指肠的好发部位是 B 169 A 十二指肠降部 B 十二指肠球部 C 十二指肠水平部 D 十二指肠升部 2.急性糜烂性胃炎的主要就诊的临床表现是A84 A 突发消化道出血 B 上腹部疼痛、烧灼感 C 恶心、呕吐 D 上腹饱胀、食欲不振、嗳气等 3.慢性胃炎的最可靠的确诊依据是 C186 A 活组织检查 B 胃肠钡餐检查 C胃镜检查D 胃液分析 4..上消化道出血的特征性表现是D A 氮质血症 B 发热 C 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 D 呕血与黑便 5.出现黑便一次出血量至少B A 5ml以上 B 50ml以上 C 150ml以上 D 200ml以上 E 250ml 以上 6.上消化道出血伴休克时首要的护理措施为C A 准备急救用品和药物 B 迅速配血备用 C 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 D 遵医嘱应用止血药 E 开放静脉 7..呕血提示胃内出血量为:D A 出血量大于500ml B 出血量大于150ml C 出血量大于1000ml D 出血量大于250ml ? 8、上消化道出血量大于多少时,可导致失血性休克C A2500ml B2000ml C1000ml D 500ml ? 9、出现大便潜血阳性,出血量至少应是A A 5ml B 30ml C 60ml D 100ml 1. 放置三腔管后,应每日放气多少分钟?B A.6-12分钟B.15-30分钟C.24-36分钟D.36-48分钟 10.下列哪项提示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出血在减少:B A.呕出的血液转为暗红色B.大便隐血试验转阴性 C.血尿素氮持续升高D.血压不稳定E.血红蛋白量下降 11.三腔气囊管压迫止血适应于A A 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B 急性出血糜烂性胃炎 C 胃癌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 D 消化性溃疡并发出血所致出血 12.用三腔气囊管压迫止血拔管指征一般不出血多久可试行拔管?D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