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课外文言文专项训练21篇(含答案及译文)

中考课外文言文专项训练21篇(含答案及译文)

中考课外文言文专项训练21篇(含答案及译文)
中考课外文言文专项训练21篇(含答案及译文)

中考课外文言文专项训练21篇

一、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3题(14分)

戴胄犯颜①执法

上②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擢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④,赦令自首,不肯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⑤。”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对曰:“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⑥大信于天下也。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上曰:“卿能执法,朕复何忧!”胄前后犯颜执法,言如涌泉,上皆从之,天下无冤狱。

【注释】①犯颜:冒犯君主的威严。②上:指唐太宗。③擢:提升。④资荫:资即资格;荫指封建时代子孙因祖先的官爵而受到封赏。⑤流:把犯人放逐到边远的地方服劳役。⑥布:昭示。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未几,有诈冒事觉者

②陛下忿选人之多诈

③故欲杀之

④天下无冤狱

2.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①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赦令自首,不肯者死。

②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

③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3.结合文意简要分析戴胄的品质。(4分)

参考答案:

1. ①觉:(被)发现②忿:愤恨③故:所以④狱:案件

每题1分,共4分。

2.①皇上因在选拔人才中发现不少人假冒有曾做过官的资格或曾受过封赏,下令这些人自首,不自首的就处死。②你是想只管遵守法律,而让我失信于天下吗?③这正是忍耐小的愤怒而保持大的信用。

每句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3.戴胄向太宗进谏,提出不同意见,可见他是一个忠诚耿直的人,正直无畏,秉公守法,不畏权贵,据理力争。他严格依照法律处理犯事的官员,可见他是一个忠于职守、严于执法的人。

每点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译文】

皇上(唐太宗李世民)因兵部郎中戴胄忠诚清廉公正耿直,提拔他做大理寺少卿。(一次)皇上因在选拔人才中发现不少人假冒有曾做过官的资格或曾受过封赏,下令这些人自首,不自首的就处死。不久,有个假冒资历的人被发现了,皇上要处死他。戴胄上奏说:“依照法律(这个人)应当被流放。”皇上大怒:“你想只管遵守法律,而让我失信于天下吗?”戴胄答道:“皇上的命令出于一时的喜怒,法律是国家用来向天下昭示大信用的。皇上痛恨被选拔的人当中很多有欺诈行为,所以要杀他们。皇上已经知道不能这样,再交由法律裁决,这正是忍耐小的愤怒而保持大的信用。”皇上(称赞戴胄)说:“你擅于依法办事,我又有什么值得担忧的呢!”戴胄前后多次冒犯皇上严格执法,争辩的言论如泉水涌出一般,皇上都依照他的决断,天下就没有了冤案。

二、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3题。(14分)

何岳轶事

秀才何岳,号畏斋。曾夜行拾得银贰百余两,不敢与家人言之,恐劝其留金也。旦日携至拾银处,见一人寻至,问其银数与封识①皆合,遂以还之。其人欲分数金为谢,畏斋曰:“拾金而人不知,皆我物也,何利②此数金乎?”其人感谢而去。

又尝教书于宦官家,宦官有事入京,寄一箱于畏斋,中有数百金,曰:“俟他日来取。”去数年,绝无音信,闻其侄以他事南来,非取箱也。因托以寄去。

夫畏斋一穷秀才也,拾金而还,暂犹可勉③; 寄金数年,略不动心,此其过人也远矣!

【注释】①封识(zhǐ):封存的标记。②利:贪图。③暂犹可勉:短时期内还可以勉励自己不起贪心。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其人感谢而去

②俟他日来取

③尝教书于宦官家

④略不动心

2.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⑴不敢与家人言之,恐劝其留金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问其银数与封识皆合,遂以还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闻其侄以他事南来,非取箱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别用四个词概括文中写到的两件事,并说说为什么作者认为何岳第二次的行为比第一次更难能可贵呢?(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参考答案:

1.(4分)①离开,离去。②等候,等待。③曾经④一点也不,丝毫不。

2.(6分)

⑴不敢和家里人说这件事,担心家人会劝告他把银子留下。

(2分,错一处词语解释扣一分,扣完2分为止)

⑵何岳问那人银子的数目和封存标识,回答全都符合,于是就把银子还给了他。

(2分,错一处词语解释扣一分,省略成分的少补一处扣1分,扣完2分为止)

⑶(何岳)听说那官员的侄子,因为别的事来到南方,并不是来取箱子。(2分,错一处词语解释扣一分,扣完2分为止)

3.(4分)路不拾遗(或:拾金不昧)(1分);寄金不取(1分)。作者认为抵御长期的诱惑更难。畏斋生活困难,而那箱钱一直存在他身边,如果他意志不坚定,很可能找一些借口把钱先用了。(2分)

【译文】

有个秀才叫何岳,号畏斋。曾经再一次走夜路的时候捡到200两银子,不敢跟家人说,怕他们劝自己留下这笔钱。第二天早上带着银子来到捡钱的地方,看到有一个人找了过来,问了他银子的数目和封识(封印的标识),全都吻合,就还给了那个人。那人希望分给何岳一些银两表示感谢,何岳说:“如果我捡到这些银子而不告诉任何人,这些不就都是我的了么,难道我会在乎这点?”那个人千恩万谢的离开了。

何岳又曾经教书与官宦之家,那家的官员因为有事进京,把一个箱子交给何岳保管,里面有几百两银子,说:“过一段时间来取。”走了好几年,毫无音讯,听说这个官员的侄子因为其他的事情到南边来,并不是为了取回箱子。于是托他把箱子带过去。秀才何岳,只是一个穷书生而已,捡到

钱归还,在短时期内还可以勉励自己不贪心;那金钱寄放在他家多年,而他毫不动心,这种高尚的品质远远超过了普通人。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4分)

一屠暮行,为狼所逼。道旁有夜耕所遗行室①,奔入伏焉。狼自苫②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不可去。顾无计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爪下皮,以吹豕③之法吹之。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遂负之以归。非屠,乌能作此谋也!

【注释】①行室:田间休息处。②苫:用草编成的遮蔽物。③豕:猪。1.解释加点词语。(4分)

(1)一屠暮行()

(2)顾无计可以死之()

(3)股直不能屈()

(4)遂负之以归()

2.翻译句子。(6分)

①一屠暮行,为狼所逼。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顾无计可以死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遂负之以归。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中哪些词语写出了狼对屠的威胁,哪些词语写出了屠的机智?(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4.故事中的狼是凶残的,屠夫虽然只有一把“___________”的小刀,却用它战胜了狼,从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参考答案:

1. (1)晚上(2)使……死(3)大腿(4)背着

【评分】每题1分,共4分。

2.

①一个屠夫傍晚行路,被狼(跟在后面受到狼的)逼迫。

②屠夫也没有办法杀死狼。

③屠夫于是把狼背了回家。。

【评分】每句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3.狼的威胁:逼屠的机智:伏、捉、割、吹、缚

4.不盈寸拥有勇敢和机智就可以战胜凶狠的敌人。

【评分】每点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译文】

一个屠夫傍晚行路,被狼(跟在后面受到狼的)逼迫。大路旁边有夜里耕田时所遗留下来的屋子,屠夫就跑进屋里躲了起来。狼从草席中把爪子伸了进去。屠夫急忙捉住它的爪子,让狼逃不走。可是屠夫也没有办法杀死狼。屠夫只有一把一寸不到的小刀,于是割破狼爪子下的皮,用吹猪的方法来吹狼。屠夫用尽全身力气吹了一会儿,觉得狼动得没那么厉害了,这才用带子把狼捆缚住了。出来一看,那狼的全身已经胀得像牛一般大了,大腿伸直不能弯曲,嘴张大闭不上。屠夫于是把狼背了回家。如果不是屠夫怎么能想出这样的计谋呢。

四、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4分)

蒲留仙写书

蒲留仙先生《聊斋志异》,用笔精简,寓意处全无迹相,盖脱胎于诸子,非仅抗于左史、龙门①也。相传先生居乡里,落拓无偶,性尤②怪僻,为村中童子师,食贫自给,不求于人。作此书时,每临晨携一大磁罂③,中

贮苦茗,具淡巴菰④一包,置行人大道旁,下陈芦衬,坐于上,烟茗置身畔。见行道者过,必强执与语,搜奇说异,随人所知;渴则饮以茗,或⑤奉以烟,必令畅谈乃已⑥。偶闻一事,归而粉饰之。如是二十余寒暑,此书方告蒇⑦。故⑧笔法超绝。

【注释】①左史、龙门:指左丘明和司马迁。左丘明著《左传》,司马迁生于龙门。②尤:格外,十分。③罂:大腹小口的瓶或罐子。④淡巴菰:烟草的旧音译名。⑤或:有时。⑥已:止,停止。⑦蒇(chǎn):完成。⑧故:所以,因此。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每临晨携一大磁罂

②必令畅谈乃已

③必强执与语

④如是二十余寒暑

2.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⑴食贫自给,不求于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置行人大道旁,下陈芦衬,坐于上,烟茗置身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如是二十余寒暑,此书方告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故笔法超绝与前文的哪些词句相照应?(2分)(原文回答)笔法超绝原因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参考答案:

1.①到②才③拉④像这样

2.

(1) 家中贫穷自给自足,不求于人。

(2) 放到行人大道旁,下面垫着芦衬,坐在上面,烟和茶放到身边。

(3) 像这样二十多年,这本书才完成。

3.(4分)

(1)用笔精简,寓意处全无迹相,盖脱胎于诸子。

(2)①搜奇说异②归而粉饰③持之以恒

【译文】

蒲松龄先生的《聊斋志异》,用笔精确简约,他寓意的地方不着痕迹,他的笔法脱胎于诸子百家的文章,不只是左丘明和司马迁学的。传说蒲松龄先生住在乡下,境遇落魄没有伴偶,性格特别怪僻,当村中孩子的老师(就是私塾老师),家中贫穷自给自足,不求于人。创作这本书时,每到清晨就拿一个罐子,里面装着苦茶,而且还拿一包烟草,放到行人大道旁,下面垫着芦衬,坐在上面,烟和茶放到身边。见行人经过,一定强留他们和自己谈话,搜罗奇妙的故事和一些奇异的传说,和人聊天的时候知道了这些奇妙的故事;渴了就给行人喝茶,或者奉上烟,一定让(那些行人)畅谈才可以。每听说一件有趣的事,回去用文笔修饰而记录下来。像这样二十多年,这本书才完成。所以他的笔法非常绝妙。

五、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3题。(14分)

于令仪诲人

曹州①于令仪者,市井人②也,长厚③不忤④物,晚年家颇丰富。一夕,盗入其家,诸子擒之,乃邻舍子也。令仪曰:“汝素寡悔⑤,何苦而为盗耶?”曰:“迫于贫耳!”问其所欲,曰:“得十千⑥足以衣食。”如其欲与之。既去,复呼之,盗大恐。谓曰:“尔贫甚,夜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留之,至明使去。”盗大感惭,卒为良民。 (摘自《渑水燕谈录》)【注释】①曹州:古地名,今山东曹县。②市井人:做生意的人。③长厚:为人忠厚。④忤:触犯。⑤寡悔:很少做对不起自己良心的事。⑥十千:即一万铜钱。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如其欲与之

②既去

③乃邻舍子也

④恐为人所诘

2.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①长厚不忤物,晚年家颇丰富。

②汝素寡悔,何苦而为盗耶?

③盗大感惭,卒为良民。

3.从于令仪身上你学到了什么?文章揭示了什么现实意义?((4分)

参考答案:

1.①给②离开③竟然或原来④追问

【评分】每题1分,共4分。

2.

①他为人忠厚不得罪人(或不触犯法律),晚年时的家道颇为富足。

②你一向很少做对不起自己良心的事(或:为人小心谨慎,很少做错事的),(如今)为什么做起小偷来了呢?

③那小偷深感惭愧,后来终于成了善良的人。

【评分】每句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3.教育别人要讲究方法。或:用宽大的胸怀挽救失足者。文章揭示的现实意义是,对于别人不能因一件事而下判断性的结论,要分析事件的原因,要有原谅和向善的心,这样就能赢得他人的尊敬。(意思对即可)

【评分】每问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译文】

于令仪,是个商人,他为人忠厚不得罪人,晚年时的家道非常富足。有天晚上,一名小偷侵入他家中行窃,被他的几个儿子逮住了,发现原来是邻居的小孩。于令仪问他说:“你一向很少做错事,有什么苦衷要做贼呢?”小偷回答说:“为贫困所迫罢了。”于令仪再问他想要什么东西,小偷说:“能得到十贯钱足够穿衣吃饭就行了。”于令仪依照他的要求给了他。小偷已经离开,于令仪又叫住他,小偷大为恐惧。于令仪对他说:“你十分贫穷,晚上带着十贯铜钱回去,恐怕你会被人追问的,留下钱财,到了明天再拿走。”那小偷深感惭愧,后来终于成了善良的人

六、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3题。(14分)

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孟母方绩,问曰:“学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孟母以刀断其织。孟子惧而问其故。孟母曰:“子之废学,若我断斯织也。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是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今而废之,是不免于斯役,而无以离于祸患也。……”孟子惧,旦夕勤学不息,师事子思,遂成天下之名儒。君子谓孟母知为人母之道矣。

——选自《列女传》

1、解释加点的斜体字(4分)

(1)既学而归

(2)孟母方绩

(3)孟母以刀断其织

(4)师事子思,遂成天下之名儒

2、翻译。(6分)

(1)子之废学,若我断斯织也

(2)君子谓孟母知为人母之道矣

(3)今而废之,是不免于斯役,而无以离于祸患也。

3.孟母是一个怎样的人,试阐述理由(4分)

参考答案:

1.(1)已经( 2)正在(3)用(4)拜师学习

2.

(1)你荒废学业,如同我剪断这布一样。

(2)有德行的人认为孟母懂得做母亲的法则。

(3)如果现在荒废了学业,就不免于做下贱的劳役,而且难于避免祸患。”

3.围绕用孟母身体力行教育孩子即可,其它合理答案也可。

【译文】

孟子小的时候,有一次放学回家,他的母亲正在织布,(见他回来,)便问道:“学习怎么样了?”孟子(漫不经心地)回答说:“跟过去一样。”孟母(见他无所谓的样子,十分恼火,)就用剪刀把织好的布剪断。孟子见状害怕极了,就问他母亲:“为什么要发这样大的火?”孟母说:“你荒废学业,如同我剪断这布一样。有德行的人学习是为了树立名声,问才能增长知识。所以平时能平安无事,做起事来就可以避开祸害。如果现在

荒废了学业,就不免于做下贱的劳役,而且难于避免祸患。”孟子听后吓了一跳,自此,从早到晚勤学不止,把子思当做老师,终于成了天下有名的大儒。有德行的人认为孟母懂得做母亲的法则。

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4分)

卖酒者传

魏禧

万安县有卖酒者,以善酿致富。平生不欺人,或遣童婢沽,必问:“汝能饮酒否?”或倾跌破瓶缶,辄家取瓶,更注酒,使持以归。由是远近称长者。

里中有数聚饮平事①不得决者,相对咨嗟②。卖酒者问曰:“诸君何为数聚饮相咨嗟也?”聚饮者曰:“吾侪③保甲贷乙金,甲逾期不肯偿,将讼。讼则破家,事连吾侪,数姓人不得休矣!”卖酒者曰:“几何数?”曰:“子母④四百金。”卖酒者曰:“何忧为?”立出四百金偿之,不责券⑤。

客有橐⑥重资于途者,甚雪,不能行。闻卖酒者长者,趋寄宿。雪连日,卖酒者日呼客同博,以赢钱买酒肉相饮啖。客多负,私怏怏曰:“卖酒者乃不长者耶?然吾已负,且大饮啖,酬⑦吾金也。”雪霁,客偿博所负,行。卖酒者笑曰:“主人乃取客钱买酒肉耶?天寒甚,不名博,客将不肯大饮啖。”尽取所偿负还之。

魏子曰:吾闻卖酒者好博,无事则与其三子终日博,喧争无家人礼。或问之,曰:“儿辈嬉,否则博他人家,败吾产矣。”嗟乎!卖酒者匪唯长者,抑亦智士哉!

(选自《魏叔子文集》,有删改)

【注释】①平事,商量事情。②咨嗟:叹息。③侪:chái,同辈,同类的人。

④子母:利息和本金。⑤责券:求取证据。⑥橐:tu?,口袋,名词作动词,“用口袋装”的意思。⑦酬,这里是“花费”的意思。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4分)

⑴以善酿致富。

⑵或遣童婢沽……

⑶甲逾期不肯偿,将讼

⑷闻卖酒者长者,趋寄宿。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⑴诸君何为数聚饮相咨嗟也?

⑵雪连日,卖酒者日呼客同博,以赢钱买酒肉相饮啖。

⑶嗟乎!卖酒者匪唯长者,抑亦智士哉!

3.选文表现了卖酒者的哪些品行?请结合具体事例分条说明。(4分)

参考答案:

1.(1)凭借、依靠。(2)派遣,打发。(3)超过。⑷快步走。

2.

⑴诸位为什么多次聚在一起饮酒,相互叹息呢?

⑵雪一连下了几天,卖酒者每天叫客人同自己赌博,并把赢来的钱拿来买酒买肉一同吃喝。

⑶唉!卖酒人不仅是有德行的人,而且是有智慧的人啊!

【评分】每句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3.

(1)诚信经营。例如,儿童或女人来买酒,一定要问买酒给谁喝。

(2)乐于助人。例如,为别人还债。

(3)善解人意。例如,担心客人不能尽情吃喝,采用了与客同博赢钱买酒肉的方式待客。

(4)智慧理家。例如,无事在家与三子终日博,保护自己的家产。

【评分】每条1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译文】

万安县有个卖酒的人,凭借精湛的酿酒技术而致富。一生从不欺负别人。有的人派遣儿童、女人来买酒,卖酒者一定问:“你能饮酒吗?”有的人(来买酒的)走路不稳跌倒摔破了装酒的器皿,卖酒者总是从自己家里拿出瓶子,重新装好酒。让(买酒的人)拿着回去。因此,远远近近的人都称赞他是有德行的人。

乡里有人多次聚在一起饮酒,商量事情不能决断,相互叹息。卖酒的人询问道:“诸位为什么多次聚在一起饮酒,相互叹息呢?”聚在一起喝酒的人说:“我们为某甲向某乙借贷提供了担保,某甲超过期限不肯还贷,将要被起诉。如果被起诉就会倾家荡产,事情就会牵连到我们,我们几家人就不得安息了!”卖酒者询问:“你们担保了多少钱?”他们回答:“本息一共四百两。”卖酒者说:“这有什么发愁的呢?”立即拿出四百两帮他们偿还了贷款,并不求取借据。

有个用口袋背着很多东西在路上行走的人,遇着下大雪,不能继续前行。听说卖酒者是有德行的人,快步走到他家寄宿。雪一连下了几天,卖酒者每天叫客人同自己赌博,并把赢来的钱拿来买酒买肉一同吃喝。客人大多时候是赌输了,私下不高兴地说:“卖酒者竟不是有德行的人吗?然而我已经输了,还要大吃大喝,花费从我这赢的钱。”雪停之后,,客人兑现了赌博所输的钱,准备出发。卖酒者笑着说:“哪有主人竟用客人的钱买酒肉的道理?天气非常寒冷,不以博弈为名,客人(您)必然不肯大吃大喝。”卖酒者把从客人那里赢来的钱如数还给了他。

魏先生说:我听说卖酒者喜好赌博,没事就和自己的三个儿子终日赌博,争执起来没有家人之间的礼节。有人问他,他说:“儿子们好玩耍,不这样他们就会和别人赌博,败坏我的家产了。”唉!卖酒人不仅是有德行的人,而且是有智慧的人啊!

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14分)

江乙对荆宣王

荆宣王问群臣曰:“吾闻北方畏昭奚恤也,果诚何如?”群臣莫对。

江乙对曰:“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①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今王之地五千里,带甲百万,而专属之于昭奚恤,故北方之畏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兵也!犹百兽之畏虎也!”

【注释】①逆:违抗②不信:不诚实,不可靠。

1.解释加点词语(4分)

(1)子无敢食我也

(2)天帝使我长百兽

(3)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4)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

2.翻译句子(6分)

(1)子以我为不信

(2)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3)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3.从这则寓言可概括出的成语:(2分)

4.这个故事启示我们:

(2分)

参考答案:

1.(1)吃(2)做……领袖(3)逃跑(4)明白

2.

(1)您如果不相信我的话。

(2)老虎不明白群兽是害怕自己才逃奔的,却以为是害怕狐狸。

(3)如果您吃掉我,这就违背了上天的命令。

3.狐假虎威。

4. 这个故事主要的意义不在于表现狐狸的聪明,而在于揭露它的狡猾,指出:有的坏人为了欺负好人和干坏事,总要找到一种势力作为靠山,打着一块招牌,掩护自己,吓唬别人。善良的人们,要学会识破这种骗术。

【译文】

楚宣王问群臣,说:“我听说北方诸侯都害怕楚令尹昭奚恤,果真是这样吗?”群臣无人回答。

江乙回答说:“老虎寻找各种野兽来吃。找到了一只狐狸,狐狸对老虎说:“您不敢吃我,上天派我做群兽的领袖,如果您吃掉我,这就违背了上天的命令。您如果不相信我的话,我在前面走,您跟在我的后面,看看群兽见了我,有哪一个敢不逃跑的呢?”老虎信以为真,就和狐狸同行,群兽见了它们,都纷纷逃奔。老虎不明白群兽是害怕自己才逃奔的,却以为是害怕狐狸。

现在大王的国土方圆五千里,大军百万,却由昭奚恤独揽大权。所以,北方诸侯害怕昭恤,其实是害怕大王的军队,这就象群兽害怕老虎一样啊。”

九、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3题。(14分)

陶侃留客

陶公少有大志,家酷贫①,与母湛氏同居。同郡范逵(kuí)②素知名,举孝廉③,投侃宿。于时冰雪积日,侃室如悬磬(qìng)④,而逵马仆甚多。侃母语侃曰:“汝但出外留客,吾自为计。”湛头发委地,下为二髲(bì)⑤,卖得数斛(hú)米,斫(zhu?)⑥诸屋柱,悉割半为薪,剉(cu ?)⑦诸茬⑧以为马草。日夕,遂设精食,从者皆无所乏。逵既叹其⑨才辩,又深愧其厚意。明旦去,侃追送不已,且百里许。逵曰:“路已远,君宜还。”侃犹不返。逵曰:“卿可去矣。至洛阳,当相为美谈。”侃乃返。逵及洛,遂称之于羊晫(zhu?)、顾荣诸人,大获美誉。

【注释】①酷贫:非常贫困。②范逵:人名。③举孝廉:被举荐为孝廉。④室如悬磬:屋里就像挂着石磬一样。形容穷得什么也没有。悬:挂;磬:乐器,中空。⑤下为二髲:剪下来做成两条假发。髲:假发。⑥斫:用刀斧砍。⑦剉:同“挫”,割。⑧茬:草垫。⑨其:指代陶侃。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同郡范逵素知名素:()

②悉割半为薪薪:()

③明旦去旦:()

④侃犹不返返:()

2.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①汝但出外留客,吾自为计。

文:

②逵既叹其才辩,又深愧其厚意。

文:

③路已远,君宜还。

文:

3.陶母是一个怎样的人?试阐述理由。(4分)

答:

参考答案:

1.①素:向来,一向。②薪:柴,柴禾。③旦:天亮,早晨。④返:回去。

【评分】每题1分,共4分。

2.①你只管到外面留下客人,我自己来想办法。②范逵既赞赏陶侃的才智和口才,又对他的盛情款待深感惭愧。③路已经很远了,你应该回去了。【评分】每句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3.陶母是一个重视友情,重视功名,有主见、敢担当的人;也是一个疼爱孩子、理解孩子、支持孩子的人。理由:当孩子想款待朋友,却因家庭贫困受到难为时,陶母竭尽家庭所有满足孩子的愿望。

【评分】每问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如果有学生对陶母的做法并不认同,只要自圆其说,即酌情得分。

【译文】

陶侃年少时就有大志,家境却非常贫寒,和母亲湛氏住在一起。同郡人范逵一向很有名望,被举荐为孝廉,有一次想要投宿到陶侃家。当时,冰雪满地已经多日了,陶侃家一无所有,可是范逵车马仆从很多。陶侃的母亲湛氏对陶侃说:“你只管到外面留下客人,我自己来想办法。”湛氏头发很长,拖到地上,她剪下来做成两条假发,卖头发得的钱换到几斗米。

又把支撑屋的柱子都砍下一半来做柴烧,把草垫子都剁了做草料喂马。到傍晚,便摆上了精美的饮食,随从的人都得到很好的照顾。范逵既赞赏陶侃的才智和口才,又对他的盛情款待深感愧疚。第二天早晨,范逵告辞,陶侃送了一程又一程,快要送到百里左右。范逵说:“路已经走得很远了,您该回去了。”陶侃还是不肯回去。范逵说:“你该回去了。我到了京都洛阳,一定给你美言一番。”陶侃这才回去。范逵到了洛阳,就在羊晫、顾荣等人面前称赞陶侃,使他广泛地得到了好名声。

十、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3题。(14分)

陶公①性检厉,勤于事。作荆州时,敕船官悉录锯木屑,不限多少。咸不解其意。后正会②值积雪始晴,听事③前除雪后犹湿,于是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官用竹,皆令录厚头④,积之如山。后桓宣武⑤伐蜀,装船,悉以作钉。

【注释】①陶公:陶侃,字士行,晋朝鄱阳人,曾任侍中、太尉、荆江二州刺史。②正会,元旦集会。③听事:处理政事的厅堂。④厚头:剩余的比较大的竹块。⑤桓宣武:桓温,曾任大将军、大司马。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1)咸不解其意咸()

(2)值积雪始晴值()

(3)听事前除雪后犹湿犹 ( )

(4) 悉以作钉以()

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陶公性检厉,勤于事

文:

(2)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

文:

(3)于是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

文:

3.文中写了哪两件事?表现了陶公是怎样的人?请用自己的话概况。(4分)

参考答案: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1)咸不解其意咸(全、都)

(2)值积雪始晴值(遇到,碰上……的时候。)

(3)听事前除雪后犹湿犹 ( 还)

(4) 悉以作钉以(用来)

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陶公本性节俭,在做事上非常勤快。

(2)都用锯木屑覆盖在地面上,(人们出人)一点也不受妨碍。

(3)这时陶公就让人用木屑覆盖在上面,人们出入一点都不受到妨碍。

3.积存废弃锯木屑,雪后覆地;积存竹头,造船时做竹钉。陶公是一个节俭、勤勉的人。(4分)

【译文】

陶侃性情俭省而严厉,对政事十分勤勉。他任荆州刺史时,命令监造船只的官员把锯木屑全部收集起来,不论多少。大家都不明白他的用意。后来正月初一大会僚属,恰好遇到久雪初晴,大堂前的台阶雪后还很湿。这时陶公就让人用木屑覆盖在上面,人们出入一点都不受到妨碍。

中考课外文言文练习附答案翻译

中考课外文言文练习 一、课外文言文阅读技巧 第一步:快速浏览题目 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第二步:仔细分析标题 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教师要指导学生留意并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因为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例如,在一次测试中,考了一个“楚人学舟”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这个主谓结构的标题概括了文段的主要内容,我们看了标题就知道文段的主要内容了。总之,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可使我们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第三步: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所以,教师应提醒学生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提醒学生,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碰到“拦路虎”,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第四步:“对症下药”解答问题。 课外文言文阅读问题设计有三种类型,即词语解释题、句子翻译题和内容理解题。对于不同的题目则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 (1)词语解释题: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同学们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解题时,应先套用我们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 (2)句子翻译题:翻译句子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首先,在草稿上把关键的字词的意思解释出来(直译);然后,将句子的大致意思写出来(意译)。在翻译句子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物名、书名、国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译。例如:“庆历(年号)四年春,滕子京(人名)谪守巴陵郡(地名)”。可把这个句子译为: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了官,做了巴陵郡的太守②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应删去。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者……也”表判断,无义,应删去。可把这个句子译为:陈胜是阳城人。③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例如:“甚矣,汝之不惠(主谓倒装)!”可把这个句子译为:你的不聪明也太严重了。④所翻译的句子若是省略句,则要把省略了的成份增补出来。例如:“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省略主语)。”可把这个句子译为:他们(主语)就用朱砂在绸子上写上‘陈胜王’三个字。 (3)内容理解题。解决这种类型的题目有三种方法: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准确率较高。 一.祁奚请老(4分) 晋大夫祁奚①老,晋君②问曰:“孰可使嗣?”祁奚对曰:“解狐③可。”君曰:“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仇也。”晋遂举解狐。后又问:“孰可以为国尉④?”祁奚对曰:“午⑤可也。”君曰:“非子之子耶?”对曰:“君问可,非问子也。” 【注释】①祁奚:晋国的大夫,曾任中军尉。②晋君:指晋悼公。③解狐:晋国大夫。④国尉:

课外文言文翻译

课外文言文 第12页 王冕好学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亡其牛。或牵牛蹊田,父怒,挞之。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第子,学遂为通儒。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时冕父已卒,即迎父母越城就养。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牛驾母车,自被古冠服随车后。乡里小儿竟遮道讪笑,冕亦笑. 译文: 王冕是诸暨县人。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地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有人牵着牛来责骂他们家的牛践踏田地,踩坏了庄稼。王冕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事情过后,他仍是这样。他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何不由着他呢?”王冕从此以后就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一到夜里,他就暗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就借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佛像大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安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安阳的韩性听说以后对此感到很惊讶,收他做弟子,后来他成了大学问家。韩性死后,他的门人像侍奉韩性一样的侍奉王冕。那时王冕的父亲已死,王冕便将母亲带入越城供养。时间久了,母亲想念故乡,王冕就买了头白牛驾着母亲,自己穿戴着古式的帽子衣服跟随在车子后面,乡里的小孩都聚集在道两旁笑,王冕也笑。 第26页 原文: 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少习骑,长而益精。值可汗点兵,因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 译文: 木兰是古时候的一位民间女子。从小练习骑马,随着年龄的增长技术不断精深。时值可汗点兵,她的父亲也在名册上,和同村的许多年轻人都在此次出征中。她的父亲因年老多病而不能胜任。木兰便女扮男装,给马在集市配好马鞍,替父亲出征。逆黄河而上,翻越黑山,骑马转战了十余年,屡次建立功勋,哈!男子可做的事女子未必不能做,我看到木兰从军之事后便更加相信这个道理了。 39页 摘要:师旷劝学原文及翻译。讲述了师旷劝学的过程,鼓励同学要珍惜时间好好读书,读书是一个终身事业,永远不要停止。 师旷劝学原文及翻译 原文: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公曰:“善哉!” 翻译:晋国的平公(国王)问师旷(人名)道:“我年纪七十岁了,想学习,恐怕已经老了吧!”师旷说:“干吗不点燃蜡烛呢?”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戏弄他的君王的呢?”师旷说:“瞎眼的臣子(我)怎么敢戏弄我的君王啊!我听说:‘少年的时候好学,就如同日出时的阳光;壮年的时候好学,就如同太阳在中午时的光明;老年的时候好学,就如同点亮蜡烛的光亮。’点亮了蜡烛的光亮,和黑暗中行走哪个更好呢?”平公说:“对啊!” 53页 口技记 扬州郭猫儿,善口技。庚申(清康熙19年),余在扬州,一友挟猫儿同至寓。比(及至)晚酒酣,郭起请奏薄技,于席右设围屏,不置灯烛,郭坐屏后,主客静听。

课外文言文翻译

课外文言文翻译 苟变食人二鸡子 子思对卫侯推荐苟变说:“他的才能能够统领五百辆车。”卫侯说:“我知道他是个可用的将才,然而苟变也曾经做过官吏,有一次征税时吃了老百姓的两个鸡蛋,所以我不用他。”子思说:“圣人选拔官吏,就像木匠选用木材一样,取木头的长处,抛弃木头的短处;因此杞梓合抱都抱不住,却有几尺朽烂处,高明的木匠是不会抛弃它的。现在国君您处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正是要选取各种有一技之长的人才,而不能因为两个鸡蛋而舍弃了一位可守一城的大将,这事可不能让邻国知道啊!(他们知道你不任用良将,会对你造成威胁)”卫侯一再拜谢说:“我接受你的指教。” 马嘉 海中有种鱼叫马嘉,银色的皮燕尾式的尾巴,其中大的有满岁的小孩那么大。将其肉切成碎片,用火薰烤,香味可以传到非常远。 它常年潜在深水中一般无法捕捉,在春夏之季生养幼鱼,就随潮水冒出水面,渔民利用这个时候布设帘网捕捉它们。 帘网是那种网格做得很疏的网,纵横几十寻,两只小船牵引着将它张开,坠上铁块,将网垂入水底。过往的鱼,必定钻撞想继续前进,越撞越被束缚又更怒撞,就腮颊张开鱼鳍展开,被钩在网眼中,永远不能脱身。 假使碰到网就知道退却,就悠然离去了啊。 只知道进却不知道退,因此惨遭烹煮成肉酱的残酷下场,可悲! 养鸟有道 都说不应该把鸟关在笼子里养,可是我从来不曾不喜欢过鸟,只是养鸟有养鸟的方法罢了。只想养鸟,不如多种些树木,让树围绕着房屋多达几百棵,枝叶茂盛,纷披拂动,成为鸟的乐园。每天早晨,从睡梦中刚刚醒来,还在被褥里翻来覆去时,就可以听到一片鸟叫声,就好像听到《云门》、《咸池》等乐曲的演奏声;等到起身穿好衣服,洗脸漱口,品味清茶时,看到它们张开五彩缤纷的翅膀飞翔,一下子飞来又一下子飞去,连眼睛也看不过来,享受到的这种乐趣本来就不是一笼一鸟的乐趣可以相比。大概人生的乐趣,就是把天地当做园林,把江河当做水池,各自顺着自己的天性自由地生活,享受到这种情景才算是最大的快乐。这样做,比起那些用盆养鱼用笼养鸟的人来,所体现出的博大与狭隘、仁慈与残忍的对比是多么明显啊! 原谷谏父 原谷有一个爷爷,年纪很老了,原谷的父母很讨厌他,就想抛弃他。原谷此时十五岁,他劝父亲说:“爷爷养儿育女,勤劳节俭一生,你怎么能因为他老就抛弃他呢?这是违背道义的啊。”父亲不听他的劝告,做了一辆小推车,载着爷爷,把爷爷抛弃在野外。原谷在后边跟着,就把小推车带了回来。父亲问说:“你带这个不吉利的东西回来作什么?”原谷说:“等将来你们老了,我就不必另外再做一辆,所以现在先收起来。”父亲很是惭愧,对这件事很后悔,于是去把爷爷接回来,赡养他了。 世传公治长 世上传说公冶长能听懂各种鸟的语言。一天,有一只老鹰来告诉说:“公冶长!公冶长!南山有死獐,你吃它的肉,我吃它的肠!”公冶长应声而往,果然找到一头死獐,然而公冶长此时已没有让老鹰吃死獐的肠子的意思。老鹰因此很怨恨他。不久,老鹰又飞过来告诉公冶长同样的话。公冶长再次前往,望见数人围着一件物体而议论纷纷。公冶长以为是死獐,担心别人夺去,老远

初中语文文言文原文加翻译

初中文言文加古诗翻译 七年级上册 1.童趣(沈复)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译文: 我回想自己在年幼的时候,能睁大眼睛直视太阳,视力好极了,每遇见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脱事物本身的乐趣。 夏夜里,蚊群发出雷鸣似的叫声,我心里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这么一想,眼前果真就出现了千百只白鹤;抬头看着它们,连脖子也变得僵硬了。我又留几只蚊子在白色帐子里,慢慢地用烟喷它们,使它们冲着烟边飞边叫,构成一幅青云白鹤图,果真像鹤群在青云边上发出叫声一样,这使我感到高兴极了。 我常在土墙高低不平的地方,在花台上杂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身子,使身子跟台子一般高,把丛草当成树林,把虫子、蚊子当成野兽,把土块凸出部分当成丘陵,低陷部分当成山沟,我便凭着假想在这个境界中游览,愉快而又满足。 有一天,我看见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便蹲下来)观察,兴味正浓厚,忽然有个极大极大的兽拔山倒树而来,原来是一只癞虾蟆,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全被它吃掉。我那时年纪很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哇的一声惊叫起来。待到神智恢复,捉住癞虾蟆,抽了它几十鞭子,把它赶到别的院子去。 2.《论语》十则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 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中考语文做古文翻译题的十个方法

中考语文做古文翻译题的十个方法 出guo“中考语文做古文翻译题的十个方法”,欢迎阅读参考,更多精彩内容本网站相关栏目发布的信息。 “增、删、调、留、扩、缩、直、意、替、选”是考试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在具体运用时不是孤立的,而常常是几种方法结合在一起的,要根据表达需要灵活运用。 就是增补,在翻译时增补文言文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1、增补原文省略的主语、谓语或宾语 例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译句:“(桃源中人)一见渔人,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来的。” 例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再”“三”后省略了谓语“鼓”,翻译时要补上。 例3:“君与具来。”“与”后省略了宾语“之”。 2、增补能使语义明了的关联词 例:“不治将益深”是一个假设句,译句:“(如果)不治疗就会更加深入”。 就是删除,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和凑足音节的助词等虚词,因在现代汉语中是没有词能代替,故翻译时无须译出,可删去。 例1:“夫战,勇气也。”译句:“战斗,靠的是勇气”。“夫”为发语词,删去不译。

例2:“孔子云:何陋之有?”译句:“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之”为宾语前置的标志,删去不译。 例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译句:“从师学习的风尚已经很久不存在了。”“也”为句中语气助词,起到舒缓语气的作用,没有实在意义。在翻译时,完全可以去掉。 就是调整,在翻译文言文倒装句时,应把古汉语倒装句式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才能使译句通顺。这就需要调整语句语序,大体有三种情况: 1、前置谓语后移 例:“甚矣!汝之不惠。”可调成“汝之不惠甚矣”。 2、后置定语前移 例:“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可调成“能面刺寡人之过群臣吏民”。 3、前置宾语后移 例:“何以战?”可调成“以何战”。4、介宾短语前移。“还自扬州。”可调成“自扬州还”。 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物名、人名、官职、地名等,在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例:“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译句:“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到巴陵郡做太守。”“庆历四年”为年号,“巴陵郡”是地名,可直接保留。 就是扩展。

课外文言文翻译

课外古文翻译 方山子传 方山子,是光州、黄州一带的隐士。年轻时,仰慕汉代游侠朱家、郭解的品行,乡里的游侠之士都推崇他。(等到他)年岁稍长,就改变志趣,发奋读书,想以此来驰名当代,但是一直没有交上好运。到了晚年隐居在光州、黄州一带名叫岐亭的地方。 我因贬官居住在黄州,有一次经过岐亭时,正巧碰见了他。我说:“哎,这是我的老朋友陈慥陈季常呀,怎么会在这里呢?”方山子也很惊讶,问我到这里来的原因。我把原因告诉了他,他低头不回答,继而仰天大笑,请我住到他家去。他的家里四壁萧条,然而他的妻子儿女奴仆都显出怡然自得的样子。 记游松风亭 我曾经借住惠州嘉佑寺。一日,在松风亭附近散步,感觉脚力不堪疲乏,想到亭子里休息。却看见松风亭的屋檐还在树林的远处,心里想什么时候才能走到啊?后来转念又一想,突然有了体会:“这里为什么就不能休息呢?”一下子明白过来,就好比上钩的鱼儿,忽然得到解脱。如果能悟解到这一点,即使在短兵相接的战场上,战鼓如雷霆,冲上去就要死于敌人之手,退回来就要死于军法,这时,不妨好好先歇息一下。 晚游六桥待月记 然而杭州人游览西湖,却仅在上午十一时到下午五时之间;其实湖光翠绿之美,山岚颜色之妙,都在朝日初升,夕阳未下时才最浓艳。月景之美,更是难以形容。那花的姿态,柳的柔情,山的颜色,水的意味,更是别有情趣韵味。这种快乐只留给山僧和游客享受,怎么能够对那些凡夫俗子所述说呢! 万事莫贵于义 墨子说:“一切事物没有比正义更可贵的。(如果)现在对某人说:‘给你帽子和鞋子,然后斩断你的手足,你愿不愿意做(这件事)呢?这人一定不愿意。为什么?就因为帽子和鞋子比不上手足可贵。又说:‘给你天下,然后把你杀死,你愿不愿意做(这件事)呢?’一定不愿意。为什么?就因天下比不上生命可贵。(可是)为了争论一句话而互相厮杀,这就是把正义看得比生命更为可贵啊!所以说:一切事物没有比正义更可贵的。" 入蜀记 二十三日,过巫山的凝真观,拜谒了妙用真人的祠堂。真人就是大家所说的巫山神女。祠堂正对着巫山,峰峦很高冲入高天,而山脚则直插入江水中。议论的人都说泰山、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巫山奇特。可是十二峰并不能全看见,能看到的八九个山峰,只有神女峰纤巧修长,陡起而变幻多姿,确实适宜作为神女的化身。祠中主持祭祀者说:“每年的八月十五晚上月亮明朗的时候,就能听到优美的管弦音乐,在峰顶上来回走,能听到山上的猿啼鸣,到天明才渐渐停止。”在庙的后边,半山腰中有个石坛,比较平坦。传说“夏禹遇到神女,神女就是在这个地方把符书送给禹。”在石坛上看十二峰,就像屏障一样。这一天,天空晴朗,看四周没有丝毫云烟,只有神女峰上有几片白云,就像凤凰、白鹤在那里跳舞、散步,很久也不散去,也是很奇异的一个现象。 吕僧珍传 吕僧珍在任期间,他公平对待属下,不对亲人徇私情。他堂兄的儿子起先以贩葱为业,在吕僧珍就任以后,就放弃贩葱这一职业想求他在州里给自己安排个官职,吕僧珍说:“我蒙受国家大恩,没有什么可以报效的。你们本来有适合自己身份地位的职业,怎么可以胡乱要求得到不该得的呢!还是应当赶快回到葱肆去吧。”吕僧珍家的老宅在街市北面,前面建有督邮的官署,乡人都劝他迁移督邮官署来扩建自己的住宅。吕僧珍恼怒地说:“督邮,官府的屋子,设置成立以来,就在这个地方,怎么可以迁走它来扩建我的私宅呢?” 孔子家语 孔子说:“我死之后,子夏会比以前更有进步,而子贡会比以前有所退步”曾子问:“为什么呢?”孔子说:“子夏喜爱同比自己贤明的人在一起,(所以他的道德修养将日有提高);子贡喜欢同才智比不上自己的人相处,(因此他的道德修养将日见丧失)。不了解孩子如何,看看孩子的父亲就知道(孩子将来的情况)了,不了解本人,看他周围的朋友就可以了。所以说常和品行高尚的人在一起,就像沐浴在种植芝兰散满香气的屋子里一样,时间长了便闻不到香味,就是融入到环境里了;和品行低劣的人在一起,就像到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15篇含答案及翻译.doc

……○…………○…………内…………○…………装…………○…………订…………○…………线…………○…… 鹏展学校九年级中考语文辅导资料 课外文言文练习(15篇) 1、引婴投江 【原文】 有过①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②,婴儿啼③。人问其故④。曰:“此其父善⑤游。”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⑥? 以此任物,亦必悖矣⑦。 《吕氏春秋·察今》 【注 释】 ①过:经过。②见:看见。方:正在;正要。 欲:想要。之:代词,代“婴儿”。 ③婴儿:这里指小孩。 ④故:原因;缘故。⑤善:擅长、善于。⑥虽:即使。岂:难道。遽:就,遂。⑦以,用。任:处理。亦:加强语气。悖:荒谬。 【知识链接】 《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是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门客编辑的一部古代类百科全书似的传世巨著,有八览、六论、十二纪,共二十多万言。吕不韦自己认为其中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所以号称《吕氏春秋》。 【阅读练习】: 1、根据《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提供的部分义项,为下列加点的词选择恰当的解释。 ⑴ 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 ) A .拉开弓 B .牵;拉 C .引用;征引 D .导引;诱导 ⑵ 此其父善游 ( ) A .交际;交往 B .旅行;游历 C .游水;游泳 D .河流中的一段,如上游、下游等 2、请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以此任物,亦必悖矣 3、读了这则故事,你有什么启示? 2、凿壁借光 【原文】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发①书映光而读之。邑人②大姓③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④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⑤问衡,衡曰:“愿⑥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⑦给以书,遂成大学⑧。 (选自汉·刘歆《西京杂记·卷二》) 【注 释】 ①发:启;打开。 ②邑人:同乡人;古代“县”通称为“邑”。 ③大姓:富户;大户人家。 ④与:给。 ⑤怪:对(这件事)感到奇怪。 ⑥愿:希望。 ⑦资:资助,借给。 ⑧大学:大学问家。 【知识链接】 刘歆(约公元前46年至公元后23年)字子骏,汉哀帝时为应诚纬而改名秀,字颖叔。少子,西汉皇族,沛(今江苏沛县)人。西汉著名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西汉古文经学的真正开创者。是中国儒学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也是颇有争议的人物 之一。 【阅读练习】 1、根据句子在原文中的语言环境,给加点字选择恰当的解释。 ⑴ 邻居有烛而不逮( ) A .捉;捕 B .趁;趁着 C .逮捕 D .及;达到 ⑵ 衡乃穿壁引其光( ) A .穿过 B .凿通 C .穿透,穿破 D .洞,孔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3、出自这个故事的一个成语是 ,现在用这个成语来形容 。 3、草书大王 【原文】 张丞相好书而不工。当时流辈①皆讥笑之。丞相自若也②。一日得句③,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使侄录之。当波险处④,侄罔然而止。执所书问曰:“此何字也?”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诟其侄曰⑤:“汝胡不早问⑥,致余忘之。” 【注 释】 ①流辈:人们。②自若:像自己原来的样子,不变常态。③得句,得到佳句。④波险处:书法中笔画怪诞的地方。⑤诟(g òu ):责骂。⑥胡:为什么。 【知识链接】 张旭(675-750?),字伯高,一字季明,汉族,唐朝吴(今江苏苏州)人。曾官常熟县尉,金吾长史。善草书,性好酒,世称张颠,也是“饮中八仙”之一。其草书当时与李白诗歌、裴文剑舞并称“三绝”,诗亦别具一格,以七绝见长。与李白、贺知章等人共列饮中八仙之一。唐文宗曾下诏,以李白诗歌、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又工诗,与贺知章、张若虚、包融号称“吴中四士”。传世书迹有《肚痛帖》、《古诗四帖》等。 【阅读练习】 1、请你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1)张丞相好草书而不工( ) (2)使侄录之( ) (3)侄罔然而止( ) (4)执所书问曰(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 3、这则故事中,应该责怪的人是谁?为什么?七年级文言文第二周练习答案 4、滥竽充数① 【原文】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②。南郭处士③请为王吹竽。宣王说④之,廪食以数百人⑤。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选自《韩非子》) 【注 释】 ①滥:失实的。竽:一种古代乐器,很象现在的笙。 “滥竽”即不会吹竽。充数:

初中文言文课文翻译大全

《论语》十则 1.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 3.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4.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陷入邪说的)危险。? 5.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6.孔子说:?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7.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8.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到死为止,不也很遥远吗?? 9.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10.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孔子说:?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口技 京城里有一个善于表演口技的人。一天,正好碰上有一家大摆酒席请客,在客厅的东北角上安放了一个八尺宽的围幕,这位表演口技的艺人坐在围幕中,里面只放了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客人们围坐在一起。过了一会儿,只听得围幕里醒木一拍,全场都安静下来,没有一个敢大声说话的。 只听到远远的深巷里一阵狗叫声,就有一个妇人被惊醒,打着哈欠,伸着懒腰,她丈夫说着梦话。一会儿小孩子醒了,大声哭着。丈夫也被吵醒。妇人拍着孩子,给他喂奶,孩子口里含着乳头还是哭,妇人一面拍着孩子,一面呜呜地哼唱着哄他睡觉。又一个大孩子也醒了,唠唠叨叨地说个不停。这时候,妇人用手拍孩子的声音,口中呜呜哼唱的声音,小孩子含着乳头啼哭的声音,大孩刚刚醒来的声音,丈夫大声呵斥大孩子的声音,同时都响了起来,各种声音都表演得惟妙惟肖。全场客人没有一个不伸长脖子,偏着头凝神地听着,微笑着,暗暗赞叹着,认为妙极了! 没隔多久,丈夫的鼾声响起来了,妇人拍孩子的声音也渐渐地拍一会儿停一会儿。隐隐地听到老鼠悉悉索索的声音,盆碗等器物打翻的声音,妇人在梦中咳嗽的声音。客人们听到这里,心情稍微放松了,身子渐渐坐正了。 突然有一个人大声喊道:?失火啦!?丈夫起身大叫,妻子也起身大叫,两个孩子一齐哭了起来。刹时间,成百上千的人大喊起来,成百上千的小孩儿哭了起来,成百上千的狗叫了起来。中间夹着劈里啪啦房屋倒塌的声音,烈火燃烧而发出的爆烈声,呼呼的风声,千百种声音一齐响了起来;还夹杂着成百上千人的求救声,救火的人们拉倒燃烧着的房子时一齐用力发出的呼喊声,在火中抢夺物件的声音,泼水的声音。凡是应该有的声音,没有一样没有。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只手,一只手上有上百个指头,也不能明确指出哪一种声音来;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张嘴,一张嘴有上百条舌头,也不能说出其中的一个地方来。在这种情况下,客人们没有一个不

2019中考课外文言文习题及翻译

一、山东泰安市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26-28题。 哀溺文 永①之氓②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③。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 吾哀之。且若是,得不有大货④之溺大氓⑤者乎? [注释]永:唐代地名,今永州。②氓:民,百姓。③寻常:古代计量单位,八尺为寻,十六尺为常,这里指平时。④大货:非常多的财物。⑤大氓:有钱有势的人。 26.解释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永之氓咸.善游咸:②中济, ..船破,皆游济: ③有顷,益怠.怠:④又摇其首。遂.溺死遂: 27.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①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 ②何不去之! ③汝愚之甚,蔽之甚! 28.文中所写落水之人为何被溺死?他告诉我们什么道理?(4分) 26.【答案】①咸:都。②济:渡,渡河。③怠:疲惫。④遂:于是,就。 【评分】每题1分,共4分。 27.【答案】①其中一个人虽然竭尽全力也没游多远。②为什么不丢 掉它呢?③你太愚蠢了,太不懂道理了。 【评分】每句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28.【答案】不肯放弃腰中钱财而被溺死。它告诉我们不要过分看重钱 财,要重视生命或在金钱和生命面前要懂得取舍等。 【评分】每文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译文:

水州的百姓都善于游泳。一天,河水突然上涨,有五、六个人乘着小船渡湘江。渡到江中时,船破了,都游起水来。其中一个人尽力游泳但仍然游不了好远。他的同伴们说:“你最会游泳,现在为什么落在后面?”他说:“我腰上缠着一千文钱,很重,所以落后了。”同伴们说:“为什么不丢掉它呢?”他不回答,摇摇他的头。一会儿,他更加疲困了。已经游过河的人站在岸上,又呼又叫:“你愚蠢到了极点,蒙味到了极点,自己快淹死了,还要钱财干什么呢?”他又摇摇他的头。于是淹死了。我对此感到十分悲哀。如果象这样,难道不会有大利淹死大人物的事情吗? 二、广东省 附加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程氏爱鸟 吾昔少年时,所居书室前,有竹柏杂花,丛生满庭,众鸟巢其上。武阳君1恶杀生,儿童婢仆,皆不得捕取鸟雀。数年间,皆巢于低枝,其鷇2可俯而窥也。又有桐花凤四五百,翔集其间,此皆鸟羽毛至为珍异难见,而能驯扰,殊不畏人,闾里间见之,以为异事。此无他,不忮3之诚,信于异类也。有野老言:鸟雀巢去人太远,则其子有蛇、鼠、狐狸、鸱、鸢之扰。人既不杀,则自近人者,欲免此患也。由是观之,异时鸟雀巢不敢近人者,以人甚于蛇、鼠之类也。(选自苏轼《东坡杂记》) 【注释】 1 .武阳君:苏轼的母亲。 2. 鷇 kou:初生的小鸟。3. 忮zhi:凶狠。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1)信于异类也()(2)去人太远() 2.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此皆鸟羽毛至为珍异难见,而能驯扰,殊不畏人 3.联系上下文,众鸟“皆巢于低枝”的原因是什么?(2分) 4.选文最后“异时鸟雀巢不敢近人者,以人甚于蛇、鼠之类也”一句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3分) 附加题

初中课外文言文并带译文20篇

初中课外文言文并带译文20篇 (一)文征明习字《书林纪事》 【原文】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译文】文征明监贴写《文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不全意,一定三番五次改写过它,不怕麻烦。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致美好。(二)薛谭学讴 【原文】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射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译文】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以为学尽了,于是就告辞回家。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秦青打着拍节,高唱悲歌。歌声振动了林木,那音响止住了行云。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三)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

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译文】范仲淹两岁的时候就失去父亲,家中贫困无依。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常常用冷水冲头洗脸。经常连饭也吃不上,就吃粥坚持读书。做官以后,常常谈论天下大事,奋不顾身。以至于有人说坏话被贬官,由参知政事降职作邓州太守。范仲淹刻苦磨炼自己,吃东西不多吃肉,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自保养罢了。他经常朗诵自己作品中的两句话:“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四)司马光好学《三朝名臣言行录》 【原文】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译文】司马光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别的兄弟已经会背诵了,去玩耍休息了;(司马光却)独自苦读,像董仲舒和孔子读书时那样专心和刻苦,一直到能够熟练地背诵为止,(由于)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身不忘。司马光曾经说:“读书不能不背诵,在骑马走路的时候,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

中考文言文句子翻译

一、《狼》 1、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译:骨头已经没有了,而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2、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译:屠户很窘迫,恐怕前后受到两狼的攻击。 3、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译:过了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似乎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 4、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译:正想要上路,转身看到柴草堆后面,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意图要从柴草堆中打洞进入来攻击屠户的背后。 5、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译: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砍死,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二、《桃花源记 1、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译:渔人感到非常诧异,继续往前走,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2、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译:(桃源人)见了渔人,竟然感到十分惊讶,问他是从哪里来的。 3、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译:(看到)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屋,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桑树、竹林之类。田间小路纵横交错,鸡鸣狗叫之声都处处可以听见。 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译:率领妻子儿女同乡的人来到这个跟世人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了。 5、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译:渔人一五一十把自己所听到的事详细地告诉他们。 6、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译: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个朝代了。 三、《陋室铭》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译: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有灵气。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译:这间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译: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说说笑笑的是学问渊博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没学问的人。 4、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译:可以弹奏朴素的琴,阅读珍贵的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公文使身体劳累。 5、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南阳的诸葛亮的草庐,西蜀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中考课外文言文专项训练21篇(含答案及译文)

中考课外文言文专项训练21篇 一、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3题(14分) 戴胄犯颜①执法 上②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擢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④,赦令自首,不肯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⑤。”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对曰:“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⑥大信于天下也。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上曰:“卿能执法,朕复何忧!”胄前后犯颜执法,言如涌泉,上皆从之,天下无冤狱。 【注释】①犯颜:冒犯君主的威严。②上:指唐太宗。③擢:提升。④资荫:资即资格;荫指封建时代子孙因祖先的官爵而受到封赏。⑤流:把犯人放逐到边远的地方服劳役。⑥布:昭示。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未几,有诈冒事觉者 ②陛下忿选人之多诈 ③故欲杀之 ④天下无冤狱 2.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①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赦令自首,不肯者死。 ②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 ③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3.结合文意简要分析戴胄的品质。(4分)

参考答案: 1. ①觉:(被)发现②忿:愤恨③故:所以④狱:案件 每题1分,共4分。 2.①皇上因在选拔人才中发现不少人假冒有曾做过官的资格或曾受过封赏,下令这些人自首,不自首的就处死。②你是想只管遵守法律,而让我失信于天下吗?③这正是忍耐小的愤怒而保持大的信用。 每句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3.戴胄向太宗进谏,提出不同意见,可见他是一个忠诚耿直的人,正直无畏,秉公守法,不畏权贵,据理力争。他严格依照法律处理犯事的官员,可见他是一个忠于职守、严于执法的人。 每点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译文】 皇上(唐太宗李世民)因兵部郎中戴胄忠诚清廉公正耿直,提拔他做大理寺少卿。(一次)皇上因在选拔人才中发现不少人假冒有曾做过官的资格或曾受过封赏,下令这些人自首,不自首的就处死。不久,有个假冒资历的人被发现了,皇上要处死他。戴胄上奏说:“依照法律(这个人)应当被流放。”皇上大怒:“你想只管遵守法律,而让我失信于天下吗?”戴胄答道:“皇上的命令出于一时的喜怒,法律是国家用来向天下昭示大信用的。皇上痛恨被选拔的人当中很多有欺诈行为,所以要杀他们。皇上已经知道不能这样,再交由法律裁决,这正是忍耐小的愤怒而保持大的信用。”皇上(称赞戴胄)说:“你擅于依法办事,我又有什么值得担忧的呢!”戴胄前后多次冒犯皇上严格执法,争辩的言论如泉水涌出一般,皇上都依照他的决断,天下就没有了冤案。

课外文言文翻译(教师版)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课外文言文是初中各类语文考试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在训练的过程当中学生应该注意积累字词,这样才能更好的翻译句子,并能更好的理解文章的内容。 只有不断的练习才能翻译的更加熟练,才能在考试中获得更高的分数。 二、复习预习 复习上节课学过的文言文中常见的字词的意思。 1.通假异读 在通假现象中,通假字的读音和本字的读音如果有别,一般要按照所表示的本字来读。例如:“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的“扳”字,要读为pān(攀)。 2.一词多义 无论古代、现代,一词多义均是正常的、普遍的。例如:“于”的意思有 (1)到。例如:环谒于邑人(《伤仲永》) (2)在。于舅家见之(《伤仲永》) (3)比。贤于才人远矣(《伤仲永》) (4)从。其受于人者不至也(《伤仲永》) 3.古今异义 词汇的发展除了旧词消亡、新词产生的情况外,还表现在词义不断演变。绝大多数词的意义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所以学习文

言文,要特别注意古今词义的异同。例如:“或”字或以钱币乞之古义:有的,有的人今义:或许,或者 4.通假字 本有其字,古人有时不用本来该用的某个字,而用另一个跟它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代替。这种同音替代现象,叫做“通假”或“古音通假”,被替代的那个(未出现)字叫本字,用来替代本字的字叫借字,也就是通假字。例如: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伤仲永》)“扳”通“攀”,牵,引 5.词类活用 在古代汉语里,有些词在具体的句子中临时改变它原来的语法功能,具备另一类词的语法功能和词汇意义,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词类活用”。(名词用作动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用作状语、动词用作名词等)例如: 不能称前时之闻动词用作名词,名声 二、方法归纳 留 即保留原文中的词语,不进行翻译。古属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爵名、谥号、帝号、年号、书名等等,以及古今意义相同的词,都可保留,不用翻译。 删 即通过删去无法翻译的文言词语来翻译古文。如无法译出的文言虚词。 增 即通过增加词语来翻译文言文语句。(1)便单音词为双音词(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3)补出省略了的句子 换 即将文言语句中的字词转换成现代汉语中的词语。如把”岁”换成“年”,“布衣”换成“平民”,把“尔、汝”等换成“你”。 调

课外古文阅读翻译及答案(11—20)

十一.王冕苦学 王冕者,诸暨(jì)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垄(lǒng)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则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踏田者,父怒,挞(tà)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何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而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níng)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王冕传》) 【译文】 王冕,诸暨人。七八岁的时候,他的父亲让他到地里放牛,(他)却偷偷的到私塾去,听学生念书,听过之后,就默默的背诵。黄昏回去的时候,却忘了(带)他的牛(回来)。一个人牵着牛问是谁家的(牛)踩坏了庄稼,王冕的父亲非常生气,打了他,事后还是这样。王冕母亲说:“儿子喜欢读书,为什么不任凭他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呢”王冕因此离开,去寺院居住。晚上偷偷出来,坐在佛像膝上,手执简策映着长明灯读书,书声朗朗直到天亮。佛像大多是土烧制的,狰狞(使人感到)害怕,可怕。王冕当时年幼,平静得好像不知道。安阳韩性听说王冕后对他感到惊异,就收他为弟子。王冕努力学习于是成为当时的大儒。 【答案】 1.①田埂、田畔高地②早晨 2.(1)王冕听完后,就默默地记住了。 (2)安阳的韩性听说他苦读的事,认为他与众不同。 3.学舍偷听读书;寺庙借长明灯读书。围绕“学习成才”这一中心言之成理即

可,如:学习必须勤奋刻苦;学习条件差,只要努力,照样能成才;逆境出人才等。 十二、文征明习字 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zhá),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译文】 明朝书法家文徴明临摹《千字文》,每天以十本为标准,书法于是就迅速进步起来。他平生对于写字,从不马虎,有时回复别人的书信,稍微有一点不满意,一定要再次更改,不怕麻烦。因此,他的年纪越大,书法就更加精致巧妙。【答案】 1.终于对于有时书信 2.稍微有些不满意,一定再三修改,不怕麻烦。 3.文征明勤奋习字,获得很大的进步。 十三、薛谭学讴 薛谭学讴(ōu)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qú),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注解】①讴:这里是歌唱。②饯行于郊衢:饯,设宴送行。郊衢,郊外的大道边。③抚节悲歌:抚节,打着节拍。④薛谭乃谢求反:谢,道歉。 【译文】 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自己就以为学完了,于是便告辞离开。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送行,秦青打着节拍,高唱悲歌。那歌声使树木振动了,使空中的飞云停住了。薛谭(听了后)便(向秦青)道

如何做好中考文言文翻译题

如何做好中考文言文翻译题 ?翻译文言文不是能读懂文本就可以轻易翻译正确的,因为心里边明白不等于嘴上能够说出来,嘴上能说出来不等于笔下能够写出来,它还涉及现代汉语的书面表达能力问题。那么考场上文言文部分必考点——中考文言文翻译题,该怎么征服它呢? 将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通常讲究信、达、雅。所谓信,指的是忠实于原文。原文讲的是什么意思,译成现代汉语后应能如实传达出原文的意思,不能随意增减文意,更不能曲解。所谓达,指的是译成的话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要文通字顺。至于雅,则是比较高的要求,指的是译成的现代汉语具有较高的表达水平,不但能忠实于原文,还能把原文的意蕴较好地传达出来,文笔流畅优美。 1.?留,即保留古今相同的词和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朝代名、国名、官职、年号、某些典章制度名称以及物品名称等,这些不必翻译。硬要翻译,反而会弄巧成拙。 2.?删,删去一些只起语法作用,没有实际意义的虚词;无法对应地用现代汉语进行翻译,删后又不影响句子的准确通顺的,亦可删去。 3.?增,把文言文的单音词译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词;文言文中省略的成分,在翻译时也应增补出来。 4.?调,将古今汉语不同的语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调整。如:“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是一个定语后置句,翻译时就要把定语“可以终身行”调到中心词“一言”之前。再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是两个宾语前置句,应按“不知句读,不解惑”来翻译。 5.?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如:“波澜不惊”,可译为“(湖面)风平浪静”。 1.?注意借代,比喻等修辞手法的处理。如:“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金戈铁马”,借代精锐的部队;“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樯橹”,借代曹操战船,这里借代曹操水军;“金城千里”,“金城”在文中比喻坚固的城墙,而不能译成“金属筑成的城墙”。 2. 注意古人行文中一些委婉的说法。如“方与将军会猎于吴”,“会猎”是决战的委婉说法;再如“权起更衣”,“更衣”即上厕所。 3.?注意准确翻译“互文”现象。如“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实际应是“不以物喜,也不以物悲;不以已悲,也不以己喜”;又如“秦时明月汉时关”,即“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隘”。 这是确切理解并翻译古文不可缺少的条件。古代文化常识涉及面非常广泛,而教材中又缺乏较为系统的阐述,许多内容是分散在各篇课文的注释之中,往往不被重视。因为,考生如果对古代文化常识一无所知,势必直接影响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当然也不能作出准确的翻译。就拿古代称谓来讲,古人的名、字、号、谥号、籍贯、官职、居官地、住处、书斋名都可以用来称代人,并且都有一定的含义或相互间有某种联系,在翻译时都应注意。 原文: 初,张咏在成都,闻准①入相,谓其僚属曰:“寇公奇材,惜学术不足尔。”及准出陕,咏适自成都罢还,准严②供帐,大为具待③。咏将去,准送之郊,问曰:“何以教准?”咏徐曰:“《霍光传》④不可不读也。”准莫谕其意,归,取其传读之,至“不学无术”笑曰:“此张公谓我矣。”(选自《宋史·寇准传》) 注释:①准:寇准,北宋政治家,景德元年任宰相。②严:敬重。③具待:具,备办;待,接待。④《霍光传》:载《汉书》,传末有“然光不学无术,暗于大理”之语。 步骤:?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