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四章冲突规范适用中的几种1..doc

第四章冲突规范适用中的几种1..doc

第四章冲突规范适用中的几种1..doc
第四章冲突规范适用中的几种1..doc

第四章冲突规范的运用

本章共涉及在适用冲突规范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五个一般性的问题。

一、识别(适用冲突规范的前提)

?反致

二、排除准据法适用的几种制度公共秩序保留

?法律规避

三、外国法内容的确定

第一节识别

?动产的取得适用物之所在地法。

?动产的法定继承适用被继承人死亡时住所地法。

?在涉外案件中,要确定应当适用哪条冲突规范,就需要对案件涉及的法律关系进行定性与归类,这一过程叫做识别。从冲突规范的角度,也可以理解为对范围的解释。

一、识别的概念(Qualification/Classification)

?概念:是指依据一定的法律概念,对待决案件的事实情况或有关问题进行定性或分类,把它归入特

定的法律范畴,从而确定应援用哪一条冲突规范的认识过程。

?识别的意义:

?(1)对确定管辖权的意义;

?(2)对法律适用的意义。

?(例:合同与侵权的竞合)

?识别是对冲突规范的“范围”的认识。

?应将对“连接点”的解释作为一个独立的问题。

二、识别冲突

国际私法研究识别问题的特殊视角

?(一)含义:识别冲突是指法院,采用不同国家的法律观念进行识别就会适用不同的冲突规范,最

终导致适用不同准据法的结果。所以,对于法院地国家而言,识别冲突就是依内国法识别和依有关外国法识别之间的冲突。

?人物:

?1891年康恩(德国)提出“隐存的冲突”;

?1897年巴丹(法国)称之为“识别冲突”

古典案例: 1908年英国Ogden v. Ogden

?背景:在英国结婚

?

?19岁的法国男子英国女子(Ogden夫人)

?

?在法国提出离婚,法国法院判决离婚(法国法规定:“未满25岁的子女未经父母同意不得结婚”) Ogden夫人又与Ogden结婚 Ogden先生知道前婚,主张婚姻关系无效。

古典案例: 1908年英国Ogden v. Ogden

?英国法院审理:

?核心问题:前一个婚姻是否有效应该适用哪条冲突规范识别

?

识别冲突:依据英国法,“同意”为婚姻形式要件

?依据法国法,“同意”为婚姻能力问题

如果:

婚姻形式要件婚姻举行地法:英国法

婚姻能力问题当事人(夫)本国法:法国法

应该依据哪国法律进行识别?

二、识别冲突

国际私法研究识别问题的特殊视角

?(二)产生原因:

?1、对于同一事实,不同国家的法律赋予它不同的法律性质(如未达一定年龄的人结婚需要父母同

意);

?2、不同国家把具有共同内容的法律问题分配到不同的法律部门中去也可以导致识别冲突(如时效

问题)

?3、法律概念存在差异。(如,动产与不动产的划分,有些概念某些国家不存在,如,别居、准正等)?4、有些国家有独特的法律概念,而其他国家没有。

三、识别冲突的解决

(识别依据)

?(一)法院地法说——普遍采用

?——主张以法院地国的实体法作为识别的依据。

?理由:

(1)冲突规范是国内法,构成冲突规范的概念应该依国内法即法院地法来解释;

(2)易于操作;

(3)用外国法识别有损法院地国的主权;

(4)识别发生在适用冲突规范之前,此时不存在外国法

?反对观点:

?法院地法中无相应的法律制度就无法识别。

?不诚实识别。

三、识别冲突的解决

(识别依据)

?依据法院地法进行识别的例外:

?(1)适用国际条约中的冲突规范,对其所使用的法律概念不能依照法院地法进行识别。

?(2)适用外国的冲突规范时(反致),不能依照法院地法进行识别。

?(3)对动产与不动产的划分,根据物之所在地法识别。

三、识别冲突的解决

(识别依据)

?(二)准据法说

——识别应依适用于争议问题的准据法进行。

?反对观点:

?存在逻辑上的恶性循环:识别的目的是确定准据法,准据法在没有确定之前,如何识别?

三、识别冲突的解决

(识别依据)

?(三)分析法学与比较法说:应按照分析法学的原理在比较法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一般法律原则来

进行识别。(增加法院的负担十分困难)

?(四)个案识别说:按照案件的具体情况以及一国制定和适用其冲突规范时所追求的目的,来决定

是依内国法(即法院地法)还是依有关外国法进行识别。

?(五)二级识别说:“一级识别”发生在准据法确定之前,必须依法院地法识别,“二级识别”发生在准据法确定之后,要依准据法进行识别。

四、各国的立法与实践

?(一)目前,有关识别的立法大都以法院地法作为识别的主要依据,以其他国家的法律规定为辅。

?(二)特殊的涉外民商事法律关系,如动产或不动产的识别应依据财产所在地国家的法律识别。?(三)在国际条约对有关的概念或用语作了统一解释的情况下,缔约国法院就不能按照本国法律进行识别,而只能依据条约统一的解释进行识别。

?

?我国新法第8条涉外民事关系的定性,适用法院地法律。

Case:广东省轻工业品进出口集团公司与香港TMT贸易有限公司商标权属纠纷案

?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经审理认定双方当事人之间存在商标委托注册并管理的关系 .依法确认

轻工业品公司注册的TMT商标属于TMT公司所有,并判决TMT公司向轻工业品公司做出一定的补偿。?最高人民法院经过审理认为 , 双方形成了事实上的商标权财产信托法律关系。原审法院根据

民法通则的有关规定判决将商标权返还TMT公司是正确的,但原审判决认定存在委托关系,未考虑该商标是以被委托人名义注册并管理的这一事实,未认定存在信托关系,所作认定欠当。并依据民法通则第4条诚实信用原则作出相应的判决。

排除外国法适用的几种制度

?问题:

?法官根据本国冲突规范的指引,应当适用外国法,此时,法官是否只能适用该外国法,没

有别的选择?

? NO

?存在三种制度,目的在于限制或排除外国法的适用反致、法律规避、公共秩序保留

?制度的适用结果:有积极的,有消极的

第二节反致

一、反致的概念

(remission、renvoi)

?古典案例1:1878年法国福果(Forgo)案

?Forgo:巴伐利亚国籍、非婚生子,五岁移居法国,具有事实上的住所,但没有法律上的住所。?诉因:其姨母要求继承Forgo位于法国的动产。

?法院:法国的冲突规范(当事人的住所地法)

?法院:

?法国的冲突规范死者住所地法(法律上的)

?

?巴继承法:旁系有继承权巴伐利亚法

?巴冲突法:适用死者住所(事实)地法

?法国继承法:旁系无继承权

一、反致的概念

(remission、renvoi)?(一)直接(狭义)反致

?甲国法院乙国(外国)

?实体法实体法

?

?冲突法冲突法

?排除了乙国实体法的适用,而适用甲国实体法。

?甲(冲)乙(冲)甲实

一、反致的概念

(remission、renvoi)?(二)转致

?甲国法院乙国(外国1)丙国(外国2)实体法实体法实体法

冲突法冲突法冲突法

排除了乙国实体法的适用,而适用丙国实体法。

甲(冲)乙(冲)丙实

一、反致的概念

(remission、renvoi)?(三)间接反致

?甲国法院乙国(外国1)丙国(外国2)

?实体法实体法实体法

?冲突法冲突法冲突法

?排除了乙国实体法和丙国实体法的适用,而适用甲国自己的实体法审理案件。

?甲(冲)乙(冲)丙(冲)甲实

一、反致的概念

(remission、renvoi)

狭义的反致:直接反致(一级反致、单一反致)

广义的反致:直接反致、转致、间接反致。

反致图示:

1、法院地国(冲)他国(冲)法院地(实)

2、法院地国(冲)他国(冲)第三国(实)

3、法院地国(冲)他国(冲)第三国(冲)法院地国(实)

一、反致的概念

(remission、renvoi)

?(四)双重反致(外国法院说、英国反致学说)

?英国法院外国

?

?实体法实体法

?冲突规范冲突规范

?是英国冲突法中的独特制度,是指英国法官在审理涉外案件时,如果依英国的冲突规范应适用某一个外国法,英国法官即将自己视为在该国法院审判案件,再依该外国对反致所抱的态度,来决定应适用的法律。

?如果指向的那个外国承认反致,英国法官就适用该外国的实体法,就会出现“双重反致”。?如果指向的那个外国法院不承认反致,英国法官就适用英国的实体法,即会出现“单一反致”

的结果。

二、反致产生的原因

?1、客观原因:有关国家冲突法的冲突

?(1)对冲突规范中的连结点规定不同;

?(2)对连结点的涵义存在不同的解释。

?2、主观原因:法院地国的冲突规范指向了外国的冲突法

?3、致送关系的存在:有关国家冲突规范的连结点都指向外国,否则,致送关系就中断了。

三、关于反致的理论争议

(赞成派 pk 反对派)

?争论的焦点问题

?(1)维护外国主权

?(2)保证判决结果的一致性

?(3)维护外国法律体系的整体性

?(4)减轻法官的工作负担

?(5)扩大本国法的适用范围

?(6)增加法律选择的灵活性与公正性

四、关于反致的立法及其发展趋势

?1、现状:

?完全接受和完全不接受的国家是少数,有限度接受的国家是多数,国际条约在合同领域排斥,

在其他有限领域接受。

?2、发展趋势:

a.普遍接受反致

b.限于特定领域:身份、能力、婚姻家庭、继承

C.随着连结点的灵活化,反致作用空间越来越小

五、中国的立法与实践

?中国在立法中对反致问题作明确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1987年《关于适用〈涉外经济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答》第二部分第5条规定:“当事人协议选择的或者人民法院按照最密切联系原则确定的处理合同争议所适用的法律,是指现行的实体法,而不包括冲突法规范和程序法。”表明中国在合同领域不接受反致,这与其他国家的普遍做法一致。

?最高人民法院1988年关于贯彻执行民法通则意见第178条第2款的规定:“人民法院在审理涉外民

事关系的案件时,应当按照民法通则第八章的规定来确定应适用的实体法。”,采用“实质指定”,一般理解为我国是不采用反致与转致的。

?我国香港、澳门、台湾是接受反致的。

?新法第8条涉外民事关系适用的外国法律,不包括其法律适用法。

?第一次在立法中明确了对反致的态度,即我国不承认反致制度。

Case:英国达拉阿尔巴拉卡投资公司诉巴哈马曲姆普航运管理公司案

?[案情]原告向被告贷款,被告以船舶抵押,抵押协议约定适用巴哈马共和国法律。后,该船舶因另一保险合同纠纷被武汉海事法院扣押。原告在多次索要贷款未果情况下,向武汉海事法院起诉,请求行使对该船舶的第一抵押权。原告同意适用中国法,被告附议。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第二百七十一条第一款的规定,船舶抵押权应适用船旗国法律,故

本案应适用巴哈马共和国有关法律。

?依照巴哈马共和国《商船法》第二百四十六章第三十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八条之规定,判令被告航运公司支付原告投资公司贷款本金175万美元及相应利息。

第三节法律规避

一、法律规避的概念

(Evasion of Law)

?(一)含义:又称“窃法作弊”或“诈欺设立连接点”,是指在涉外民事领域,当事人为利用某一冲突规范,故意制造出一种连接因素,以避开本应适用的准据法,使对其有利的另一国法律得以适用的行为。

?(二)产生:1887年法国最高法院判决的“鲍富莱蒙离婚案”

?法国:禁止离婚

?德国:允许离婚

?王妃放弃法国国籍,取得德国国籍

?法国法院:离婚适用本国法(德或法)

?判决离婚与再婚无效。

二、法律规避的构成条件

?(一)从主观上讲,当事人规避某种法律必须是出于故意;

?(二)从行为表现上讲,当事人是通过有意改变或制造某种连接点来实现的;

?(三)从规避的对象上讲,当事人规避的法律是本应适用的强行性或禁止性的规定(该国国内的公共秩序范围);

?(四)从客观结果上讲,当事人规避法律的目的已经达到。(既遂)

三、法律规避的效力

?(一)含义:是指实施规避冲突规范援引应适用的准据法的行为是有效的还是无效的,其行为能否

造成法律适用上的变更。

?(二)在立法上明确规定法律规避问题的国家不多,但并不等于赞成法律规避。

?(三)态度:

?1、有效:冲突规范使之成为可能;

?2、禁止或限制:诈欺使一切归于无效。

?(1)仅规定规避内国法无效。

?(2)凡属法律规避均属无效。

我国立法与实践

?1、我国没有关于法律规避的立法规定。

?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法通则的意见第194条规定:“当事人规避我国强制性或禁止性法律规范的

行为,不发生适用外国法的效力。”

?3、实践:规避我国法律一律无效,规避外国法正当合理的规定行为无效,不合理的规定行为有效。?4、最高院2007关于合同法律适用司法解释:

?第六条当事人规避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行为,不发生适用外国法律的效力,该合同争议应当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

?新司法解释第11条【法律规避】一方当事人故意制造涉外民事关系的连结点,规避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人民法院应认定为不发生适用外国法律的效力。

?实践中,运用法律规避的无效制度来确认中国法律的强制适用(涉外担保合同未履行批准、登记手续;承担外债必须履行相关的批准、登记手续)

?这些强制性规定因其特殊目的而必须由处理涉外案件的人民法院和行政机关排他地予以适用,这些实体法规则有其自己的适用范围,在特定情形下直接适用于涉外民事关系,且因其强制性而优先于冲突规则。

Case : 2000年中国银行(香港)有限公司与中国长城工业总公司(内地)担保合同纠纷案?——适用法律规避制度排除香港法律适用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58条第1款第(5)项(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无效)、第2款、第61条第1款之规定判决驳回中银香港公司的诉讼请求。

?最高人民法院审理认为:我国是实行外汇管制的国家。根据本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94条的规定,当事人规避我国强制性或者禁止性法律规范的

行为,不发生适用外国法律的效力。对于当事人选择适用香港法律的情形,亦应当参照这一规定执行。

第四节外国法内容的确定

包括三项内容:

1、谁有义务查明外国法?确定外国法内容的途径有哪些?

2、被援引的外国法内容不能查明的解决办法?

3、外国法适用错误(包括适用冲突规范的错误与适用外国实体法的错误)的补救?

一、外国法内容确定的原因Ascertainment (proof) of Foreign Law

?(一)含义:指一国法院根据本国冲突规范指定适用外国法时,如何查明该外国法的存在和内容。?(二)原因:准据法是事实或法律

?1、事实说

?2、法律说

?3、折衷说——特殊的法律事实

二、外国法的查明方法

?(一)把外国法看作事实,必须由当事人主张和证明。(英美等普通法系国家)

?(二)把外国法看作事实,原则上由当事人负责举证,但法官也可以直接认定。(法国)

?(三)把外国法看作法律,由法官依职权查明。(意大利等欧洲大陆国家)

?(四)把外国法看作法律,原则上由法官负责查明,必要时也可要求当事人予以协助。(德国,瑞

士等国家)

三、无法查明外国法的解决办法

(一)依法院地法取代应该适用的外国法

(二)驳回当事人的诉讼请求或抗辩

(三)适用同本应适用的外国法相近似或类似的法律

(四)适用一般法理

四、外国法的错误适用

?(一)错误:

?1、适用内国冲突规范的错误

2、适用外国法本身的错误

(二)态度:

1、不允许当事人提起上诉。(事实审)

2、允许当事人提起上诉。(法律审)

五、我国关于外国法内容确定的规定

?司法解释中对此问题作出了说明,表现:

?(一)外国法的查明方法:《民通意见》193条

?1、由当事人提供;

?2、由与我国订立司法协助协定的缔约对方的中央机关提供;

?3、由我国驻该国的使领馆提供;

?4、由该国驻华使领馆提供;

?5、由中外法学家提供。

?(二)当外国法不能查明时,我国采取的是依法院地法取而代之。

?(三)对于适用外国法的错误,均允许当事人提起上诉,对民事案件实行两审终审制。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外民事或商事合同纠纷案件法律适用若干问题的规定(2007.6)

?第九条当事人选择或者变更选择合同争议应适用的法律为外国法律时,由当事人提供或者证明该外国法律的相关内容。

人民法院根据最密切联系原则确定合同争议应适用的法律为外国法律时,可以依职权查明该外国法律,亦可以要求当事人提供或者证明该外国法律的内容。

当事人和人民法院通过适当的途径均不能查明外国法律的内容的,人民法院可以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

?第十条当事人对查明的外国法律内容经质证后无异议的,人民法院应予确认。当事人有异议的,由人民法院审查认定。

?新法第10条涉外民事关系适用的外国法律,由人民法院、仲裁机构或者行政机关查明。当事人选

择适用外国法律的,应当提供该国法律。不能查明外国法律或者该国法律没有规定的,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

?第一次在法律规则中明确了外国法的查明责任。

?新司法解释第17条【外国法查明】人民法院通过由当事人提供、已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效的国际条约规定的途径、中外法律专家提供等合理途径仍不能获得外国法律的,可以认定为不能查明外国法律。

根据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10条第一款的规定,当事人应当提供外国法律,其在人民法院指定的合理期限内无正当理由未提供该外国法律的,可以认定为不能查明外国法律。

新司法解释第18条【外国法效力】人民法院应当听取各方当事人对应当适用的外国法律的内容及其理解与适用的意见,当事人对该外国法律的内容及其理解与适用均无异议的,人民法院可以予以确认;当事人有异议的,由人民法院审查认定。

第五节公共秩序保留

一、公共秩序的概念

(reservation of public order/policy)

?经典案例:

?Case1:贺尔泽诉德国帝国铁路公司案

?Case2:斯特劳斯保险公司诉加拿大太平洋铁路公司案

Case :贺尔泽诉德国帝国铁路局案

?——贺是德国公民,犹太血统,任公司总管。

?——1933年,根据德国当局关于非雅利安人的

?立法,必须解除犹太人的职务,贺被解职。

?——由于铁路局在纽约数家银行有存款帐户,

?贺到纽约州法院起诉。

?——雇佣合同在德国订立和履行,应适用德国法。

?——法院认为德国法的规定违背美国的公共秩

?序不应予以适用。

Case :

斯特劳斯保险公司诉加拿大太平洋铁路公司案

——被告承运一批生丝从上海至纽约,途中生丝为被告所雇佣人员偷窃,发生货差。

——1930年原告起诉至纽约州法院。

——美国规定提单关系应适用当事人选择的法律。提单规定适用英国法律,1924年英国《海上货物运输法》规定承运人对此不负责任。

——法院认为英国法的规定违反了纽约州的公共秩序,转而适用美国法,判决被告赔偿损失。

一、公共秩序的概念

(reservation of public order/policy)

法院在依自己的冲突规范本应适用某一外国实体法时,如果认为该外国法的适用将违反法院地国的公共秩序,就可以以此为理由而排除其适用的一种保留制度。

一、公共秩序的概念

(reservation of public order/policy)

?从静态的角度讲,是指一国国家或社会的重大利益或法律和道德的基本原则;(积极肯定)

?从动态的角度讲,是指国际私法中一项可排除被指定适用的外国法的基本制度,即法院在依自己的冲突规范本应适用某一外国实体法时,如果认为该外国法的适用将违反法院地国的公共秩序,就可以以此为理由而排除其适用的一种保留制度。(消极否定)

?公共秩序是一种富于弹性的制度,它可以消除隐含在国际私法中的某种危险性,从而起到排除外国

法适用的作用。

公共秩序包含以下四重含义:

?1、法院依冲突规范适用外国法时,与法院地国重大利益、基本政策、道德的基本观念和法律的基本原则相抵触,可排除适用。(法律适用)

?2、法院依冲突规范适用外国法时,违反国际社会公共秩序,可排除适用。(法律适用)

?3、法院地国某些法律具有直接适用的绝对效力,从而排除与之相抵触的外国法。(强行规范)?4、法院在被请求承认与执行外国判决与裁决时违反法院地国的公共秩序,则不予以承认和执行。

(程序)

二、公共秩序的标准

?(一)主观说:外国法规定的内容与法院地国的公共秩序相违背,不问适用外国法的结果;?(二)客观说:注重适用外国法的结果

?1、联系说:外国法规定的内容与法院地国的公共秩序相违背;个案解决是否与法院地国有实质联

系。

?2、结果说:外国法适用的结果与法院地国的公共秩序相违背。(多数国家采纳)

三、公共秩序的起源

1、13~14世纪意大利的法则区别说中的“人法”,提出了“令人厌恶的法则”不具有域外效力。?

2、17世纪“胡伯三原则”。每一个国家的法律只在其本国领域内实施,根据礼让其他国家可以让它

在自己国家境内保持效力,只要这样做不至损害自己国家的主权权力及臣民的利益。

?3、1804年法国民法典首先以法律形式规定公共秩序制度。“个人不得以特别约定违反有关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的法律。”

四、公共秩序的立法模式

?1、间接限制外国法适用的立法模式;

《法国民法典》第3条:有关警察与公共治安的法律,对于居住在法国境内的居民均有强制力。

?2、直接限制外国法适用的立法模式;

?我国《民法通则》第150条:依照本章规定适用外国法律或者国际惯例的,不得违反中华人民共和

国的社会公共利益。

?3、合并限制外国法适用的立法模式。

五、各国关于公共秩序的理论与实践

?(一)理论:

?1、萨维尼——外国法适用“限制例外说”

?“本座”外国法

?法院地法律:(1)是强制性法律必须适用,从而可排除外国法(例外说);(2)是非强制性的为个人制定,即可让位于外国法。

?2、孟西尼——外国法适用“限制原则说”

?法律选择的基础:国籍、当事人、主权。

?国籍国法为外国法时,借助公共秩序可排除其效力。

?国私三原则:国籍、意思自治、公共秩序。

五、各国关于公共秩序的理论与实践

?(二)实践:

?1、英美国家一般在合同案件和身份案件援用公共秩序排除外国法的适用;

?2、苏联和东欧国家承认公共秩序制度的必要性,但应当限制它的运用;

?3、我国学者认为公共秩序由各国根据其不同时期的政策和利益来解释,在什么场合下适用,由法

院根据本国的公共利益和具体案情来决定;该制度不能滥用。

六、运用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几个问题

?(一)排除外国法的适用,是仅仅因为该外国法的内容与本国的公共秩序相抵触,还是因为该外国

法的适用在效果上(结果说)有违本国的公共秩序。(普遍认为是后者)

?(二)依据条约规定的冲突规范应该适用外国法时,可否以公共秩序保留排除该外国法的适用。(条约中有公共秩序保留条款的规定,无规定,一般认为默示认可排除适用)

六、运用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几个问题

?(三)以公共秩序保留排除了本应适用的外国法以后,是否只能用法院地法作为代替。(应该有所

限制,可适用外国法中其他规定;类推适用外国法的近似规定;或者适用外国法的一般法理;排除适用后可拒绝审判。)

?(四)国际私法上的公共秩序不等同于国内民法上的公共秩序。不能用处理国内关系的强行法事项

排除外国法的适用。(婚龄)

?(五)不能用公共秩序保留制度否认外国的主权行为。(国有化法令的域外效力)

六、运用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几个问题

?(六)法律规避制度的性质是指它是一个独立的问题还是公共秩序保留问题的一部分?

?法律规避是一个独立的问题。

?(1)起因不同:个人欺诈;触犯公共秩序

?(2)主体不同:个人;司法机关

?(3)保护对象不同:内外国法;内国法

?(4)后果不同:

?(5)接受程度与范围不同:

七、我国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规定

?(一)对于公共秩序保留制度,我国一贯持肯定态度,在立法上以有较完备的规定。

?1、 1987年民法通则第150条第一次在我国冲突法中规定了公共秩序保留制度;“依本章规定适用外国法或者国际惯例的,不得违背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公共利益。”我国公共秩序保留排除的对象既包括外国法也包括国际惯例,是我国的独创。

?2、1991 年民事诉讼法第268条(2007年修订为266条)

?3、1993年海商法第276条,1996年航空法第190条。

?不足:

?1、立法中对“何谓公共秩序”措辞过于简单;

?2、立法上对适用公共秩序所采取的标准不一致(结果说、客观说);

?3、适用条件不够严格没有采用“明显违反”等措辞;

?4、没有规定排除外国法适用后应如何适用法律。

Case

1989年海南省木材公司(买方)诉新加坡泰坦船务私人有限公司(运输方)、

新加坡达斌私人有限公司(卖方)提单欺诈损害赔偿纠纷案——排除《跟

单信用证统一惯例》(UCP500)的适用

木材买卖合同,约定信用证付款案

信用证付款流程图#

?海南木材公司新加坡达斌公司

?(买方)泰坦船务(卖方)

?公司

?中国银行海口分行中行新加坡支行

?(开证行)(通知行)

?[案情]海口分行经审查,全部单证符合信用证要求,通知海南公司(买方)付款赎单。买方通过调

查发现卖方根本没有装货上船,其所提供的单据全部伪造。因此拒绝付款赎单,并向广州海事法院起诉,申请冻结信用证项下的货款,要求两被告承担赔偿责任。

?[国际惯例]《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信用证独立原则#

?[法院判决]《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的适用与我国社会公共利益(“诚实信用、欺诈使一切归于无

效原则”)相悖,根据《民通》第150条排除国际惯例的适用。判决不予支付信用证项下的款项,被告赔偿100余万。

我国司法解释关于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

(止付条件)适用的规定

?1、银行尚未对卖方提交的单据付款或承兑

?2、有确凿证据证明卖方欺诈

?3、支付申请人向法院提供担保

七、我国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规定

?(二)最高院2007年合同司法解释:

?第七条适用外国法律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公共利益的,该外国法律不予适用,而应当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

★新法:

?第5条外国法律的适用将损害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公共利益的,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

?取消了运用公共秩序保留制度排除国际惯例适用的规定。

本章重点与考点

?1、定义解释:识别、反致、转致、间接反致、法律规避、公共秩序保留、外国法内容的查明。?2、公共秩序保留与法律规避的异同。

?3、外国法内容查明的途径。

?4、综述排除外国法适用的几种制度。

冲突法总论基本知识示意图

?差异:反致

?识别连结点

?动态:法律规避

?动产继承适用被继承人死亡时住所地法。

?范围系属系属公式(常见七种)

?

?附带问题:先决

?准据法准据法的进一步确定(区际、人际、时际)

?准据法内容的查明

?准据法确定后的排除:公共秩序保留

?

冲突法总论部分司法考试专栏

准据法的进一步确定——《民通意见》192

?(2004)70.根据我国的司法解释,我国法院在依法应适用外国法律时,如果该外国的不同地区实施不同的法律,应如何确定准据法?

A.依据该国的区际冲突规则确定准据法

B.可以直接选择适用该国任一地区的实体法

C.在无法根据该国的区际冲突规则确定时,依据最密切联系原则确定准据法

D.依当事人的住所地确定准据法

冲突法总论部分司法考试专栏

公共秩序保留关联法条——《民通》150

?2006(39)世界各国都将公共秩序保留作为捍卫本国根本利益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关于这一制度,下列哪项判断是错误的?

?A.我国的公共秩序保留制度仅在适用外国法律将违反我国社会公共利益的情况下才可以适用,其结果为排除相关外国法律的适用

?B.在英美普通法系国家中,"公共秩序"的概念一般表述为"公共政策"

?C.公共秩序保留制度已经为国际条约所规定

?D.我国法律中常常采用“社会公共利益”来表述“公共秩序”的概念

冲突法总论部分司法考试专栏

外国法查明关联法条——《民通意见》193

?2006(81)中国公民王某在甲国逗留期间,驾车正常行驶时被该国某公司雇员驾驶的卡车撞翻,身受

重伤。王某回国后,向该公司在中国的分支机构所在地法院起诉,要求该公司赔偿其损失。我国《民法通则》规定,侵权行为的损害赔偿适用侵权行为地法。依此,关于如何查明应当适用的甲国法,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冲突法总论部分司法考试专栏

外国法查明关联法条——《民通意见》193

?A.可由中外法律专家向法院提供甲国有关交通肇事损害赔偿方面的法律规定

?B.只有我国驻甲国使领馆才能提供甲国有关交通肇事损害赔偿方面的法律规定

?C.王某自己可以向法院提供甲国有关交通肇事损害赔偿方面的法律规定

?D.经各种途径仍不能查明甲国有关法律时,法院应当依照公平原则裁判

冲突法总论部分司法考试专栏

外国法查明关联法条——《民通意见》193

?(2008)35.我国"协航"号轮与甲国"瑟皇"号轮在乙国领海发生碰撞。"协航"号轮返回中国后,"瑟

皇"号轮的所有人在我国法院对"协航"号轮所属的船公司提起侵权损害赔偿之诉。在庭审过程中,双方均依据乙国法律提出请求或进行抗辩。根据这一事实,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冲突法总论部分司法考试专栏

外国法查明关联法条——《民通意见》193

?A.因双方均依据乙国法律提出请求或进行抗辩,故应由当事人负责证明乙国法律,法院无须查明?B.法院应依职权查明乙国法律,双方当事人无须证明

?C.法院应依职权查明乙国法律,也可要求当事人证明乙国法律的内容

?D.应由双方当事人负责证明乙国法律,在其无法证明时,才由法院依职权查明

我与语言文字规范标准

我与语言文字规范标准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纽带,交往的桥梁,共同的结晶。语言对人类乃至整个世界而言,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普通话(英语:common spoken Chinese),即现代标准汉语,又称国语、华语,指通行于中国大陆和香港、澳门、台湾、海外华人的共通语言,为现代汉语共通的交际口语与书面语,用几个字概括就是现代的汉民族共同语。 讲普通话,用规范字,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要求;是体现个人修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准;是提高城市形象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提升国家形象的一项重要基础工程。尤其是在今天这个时代,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所面对的是更具有新观念、新思想、新视野、新思维的学生群体,在日常的学习和交流中,讲普通话和运用规范字必然、也已经成为了教育学生的首要任务。因此,推广普通话和语言文字规范标准无疑也就成为了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和每一个中国公民责无旁贷的责任和义务。 在信息化、商业化的今天,生活中常常会发生这样的情况:一个普通平凡的老百姓只需要坐几个小时的飞机就可以到任何想去的地方去度周末;一位文化程度并不是很高的普通人也可以常年在上海、北京等地打工;一个小小的公司职员也极有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跳槽到广东、深圳等地的大公司去工作。但所有的这些,没有普通话这张通行证就肯定是行不通,变成纸上谈兵的了。方言虽然说起(来)倍感亲切和方便,但也早已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越来越不能满足时代变化的需求了。当我们进入了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大力的推广普通话,既是当前经济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也是符合全国人民的共同利益,这对于我们国家各个方面的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当初考教师资格证的时候,要求要达到普通话二级甲等,记得我第一次考普通话,是二级乙等,而老师和我们说,教师资格证明确规定一定是需要二级甲等的,所以后面就天天在学校讲普通话,在家也在练普通话,终于二级甲等考了出来,资格证也就拿到了。放到现在想想,我那时完全就是在为证而考普通话,并不是真正的去读、去讲普通话。在工作中,我发现了普通话的重要作用。记得有一次在和我搭班老师在商量事情的时候,一个小女孩过来问:老师,你们在讲什么呀?当时第一时间还没反应过来,她怎么会问我们在讲什么?她听不懂吗?接着后来才想到,我们老师之间平时都是用上海方言交流的,而我们幼儿园则外来的小朋友较多,有部分小朋友是听不懂上海方言的,经过这次事情后,我也深深的反思过,平时在工作中,如果一下子冒出来一句上海方言,则可能有部分小朋友会听不懂,产生疑问后,其他幼儿可能会嘲笑这些听不懂上海方言的小朋友,久而久之,被嘲笑的小朋友就会形成一种自闭,自卑的心理,对其今后的价值观,人生观的发展很不利。而只有普通话,使我和孩子们的交流变得畅通无阻,这着实令我感到标准使用普通话的重要性。 所以说,良好的、规范的语言就可以很快的提升幼儿园的形象,还可以很好的影响幼儿的发展。在平时日常活动中,说话的一些语气、语态,行为方式都要给孩子形成一个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要让孩子觉得被接纳、被关爱,在潜移默化中去形成他们积极的情绪体验。此外,我们(还)要尊重每个孩子的个性特点,并根据他们的特点来及时给予他们鼓励和肯定,坚决避免对孩子产生消极影响的否定语。与此同时,要教幼儿懂礼貌,首先我们在平时和幼儿说话的时候也要养成习惯来使用礼貌用语,孩子也是有感觉的,适时的说“请、谢谢”,给孩子的感受也是不一样的,当他们感受到了来自老师们的尊重,他们也会格外愿意的配合老师,孩子极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并随之模仿,老师们规范的用语使得孩子在良好的环境中学习模仿,并作用与其他的小朋友,为其长大后的待人接物潜移默化的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给广大的少年儿童正确的运用语言文字教育,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要真正的做好语言文字规范,只有从自身做起,才能

第四章冲突规范适用中的几种1..doc

第四章冲突规范的运用 本章共涉及在适用冲突规范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五个一般性的问题。 一、识别(适用冲突规范的前提) ?反致 二、排除准据法适用的几种制度公共秩序保留 ?法律规避 三、外国法内容的确定 第一节识别 ?动产的取得适用物之所在地法。 ?动产的法定继承适用被继承人死亡时住所地法。 ?在涉外案件中,要确定应当适用哪条冲突规范,就需要对案件涉及的法律关系进行定性与归类,这一过程叫做识别。从冲突规范的角度,也可以理解为对范围的解释。 一、识别的概念(Qualification/Classification) ?概念:是指依据一定的法律概念,对待决案件的事实情况或有关问题进行定性或分类,把它归入特 定的法律范畴,从而确定应援用哪一条冲突规范的认识过程。 ?识别的意义: ?(1)对确定管辖权的意义; ?(2)对法律适用的意义。 ?(例:合同与侵权的竞合) ?识别是对冲突规范的“范围”的认识。 ?应将对“连接点”的解释作为一个独立的问题。 二、识别冲突 国际私法研究识别问题的特殊视角 ?(一)含义:识别冲突是指法院,采用不同国家的法律观念进行识别就会适用不同的冲突规范,最 终导致适用不同准据法的结果。所以,对于法院地国家而言,识别冲突就是依内国法识别和依有关外国法识别之间的冲突。 ?人物: ?1891年康恩(德国)提出“隐存的冲突”;

?1897年巴丹(法国)称之为“识别冲突” 古典案例: 1908年英国Ogden v. Ogden ?背景:在英国结婚 ? ?19岁的法国男子英国女子(Ogden夫人) ? ?在法国提出离婚,法国法院判决离婚(法国法规定:“未满25岁的子女未经父母同意不得结婚”) Ogden夫人又与Ogden结婚 Ogden先生知道前婚,主张婚姻关系无效。 古典案例: 1908年英国Ogden v. Ogden ?英国法院审理: ?核心问题:前一个婚姻是否有效应该适用哪条冲突规范识别 ? 识别冲突:依据英国法,“同意”为婚姻形式要件 ?依据法国法,“同意”为婚姻能力问题 如果: 婚姻形式要件婚姻举行地法:英国法 婚姻能力问题当事人(夫)本国法:法国法 应该依据哪国法律进行识别? 二、识别冲突 国际私法研究识别问题的特殊视角 ?(二)产生原因: ?1、对于同一事实,不同国家的法律赋予它不同的法律性质(如未达一定年龄的人结婚需要父母同 意); ?2、不同国家把具有共同内容的法律问题分配到不同的法律部门中去也可以导致识别冲突(如时效 问题) ?3、法律概念存在差异。(如,动产与不动产的划分,有些概念某些国家不存在,如,别居、准正等)?4、有些国家有独特的法律概念,而其他国家没有。 三、识别冲突的解决 (识别依据) ?(一)法院地法说——普遍采用

“我与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征文活动方案#优选.

“我与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征文活动方案 为进一步加大学校语言文字方针政策的宣传力度,促进语言文字规范标准的贯彻实施,决定举办“我与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征文活动。 一、征文主题 我与语言文字规范标准 二、参加人员 全校师生 三、征文内容 征文体裁不限,内容健康、积极向上。以对语言文字规范标准的认识,或研究、学习、使用语言文字规范标准的体会、做法、故事等为主要内容。征文字数不超过1500字。 四、活动办法 1.按参与对象分为师范组与非师范组2个组别,每个组别各评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优秀奖5名。另评选三名优秀组织(单位)奖。 2.请各位参赛选手与9月10日前将参赛作品交毕节学院大学生普通话推广协会办公室。 3.本次活动不向参赛者收取任何费用。 4. 主办方享有对本次活动全部参评作品的收藏、发表、出版、宣传等处置权以及网络发表权、其他出版权;如因作者抄袭带来的版权纠纷,由作者本人负全责;参评者享有自己作品的署名权。凡参加此次活动的人员,均视为已确认并遵守本项规定。

五、时间安排 1.征文征集时间:2012年9月10日—9月20日。 2.征文评审时间:2012年9月20日—9月25日。 六、其他事宜 1.主办单位委托承办单位组织专家对征文进行评审。 2.主办单位将向获奖征文作者、优秀组织奖单位颁发证书和纪念奖品。 3.推荐部分获奖征文分批在《毕节学院报》、毕节学院网等媒体刊发。 七、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毕节学院教务处、毕节学院团委 承办单位:毕节学院语言文字工作中心 毕节学院大学生普通话推广协会 支持单位:毕节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毕节学院新闻中心、毕节学院编辑部 毕节学院广播站 八、联系方式 待定

地大《国际私法》第四章与冲突规范适用有关的制度课堂笔记-7页精选文档

地大《国际私法》第四章与冲突规范适用有关的制度课堂笔记 ◆主要知识点掌握程度 在本章中我们要学习国际私法特有的一些制度:识别、反致、法律规避、公共秩序保留、外国法内容的查明。通过学习,帮助我们建立起国际私法的思维模式,明确适用外国法的基本制度,并学会理论分析的方法。本章内容重在理解,不能满足于死记硬背基本概念。 ◆知识点整理 第一节先决问题的解决 一、先决问题的含义 先决问题(Preliminary question)又称为“附随问题”,是相对于冲突法中的“主要问题”而言的。它是指确定涉外民事案件中主要争议或主要问题的准据法时,必须首先解决的独立的从属性争议。 二、先决问题的准据法 先决问题的准据法确定目前在各国的国际私法实践中没有一致的作法,在理论上也存在较大的分歧,主要有以下两种主张。一种主张认为:先决问题的准据法应当依据法院地国的冲突规范来确定;另一种主张则认为:先决问题的准据法应当依据主要问题准据法所属国的冲突规范来确定。 第二节识别 一、识别的含义和作用 国际私法上的识别(Qualification),是指依据一定的法律制度,对有关事实和问题进行定性和分类,将其归入一定的法律范畴,从而确定应援用的冲突规范,并对有关冲突规范进行解释的过程。 识别的过程包括两个相互制约和影响的内容:

其一,对有关的法律事实或问题进行识别,从而确定应援用的冲突规范。 其二,是对冲突规范本身的识别,即对冲突规范“范围”和“连接点”中的有关法律概念进行解释。 识别制度的基本作用在于保障法院在审理涉外民事案件过程中正确地适用冲突规范,正确地确定适用于特定涉外民事法律关系的准据法。 识别在客观上还具有另一个作用,即识别实际上具有限制和解释内国冲突规范,从而限制或排除有关外国法适用的作用。 二、识别的依据 识别的依据指依何国法律或何种法律观念进行识别的问题,是识别问题的关键所在。概括起来有下列不同主张:1、依法院地法;2、依分析法学和比较法学的方法;3、依准据法;4、对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依据进行识别。 “二级识别”的概念是由英国学者戚希尔首先提出来的,并受到一些学者的支持。他们认为,识别依其作用可以分为“一级识别”和“二级识别”两个层次。“一级识别”是指在准据法确定之前对争议事实所作的识别,其依据一般是法院地法,其任务仅在于将争议问题纳入恰当的法律范畴或者将事实归入恰当的法律关系类型。“二级识别”则是指在准据法业已确定之后所作的识别,其依据是一级识别已确定的准据法,其目的在于准据法的最终定界和适用。 第三节反致 一、反致概念和分类 广义的反致是指:法院地国家根据本国冲突规范的指引,在适用外国法的过程中,因接受外国冲突规范的指引,最终适用了本国实体法或第三国实体法的法律适用过程或情况。按其具体情况,包括狭义的反致、转致和间接反致三种情况。 (一)狭义的反致

学生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能力培养方案

学生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能力培养方案 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 学生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能力培养方案方案一我校把推广普及普通话作为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把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要求纳入学生的培养目标,作为教育、教学和学生技能训练的基本内容;还把语言文字规范意识的培养纳入学校课程标准,在学校培养目标中明确规定:“学校全面推广国家通用的普通话(以《汉语拼音方案》为准),推行规范汉字(以《汉字简化方案》为准)。目前,高等学校大学生的语言文字水平呈普遍下降趋势。校园里,无论是海报、宣传栏,还是学生个人请假条、作业、实习报告、毕业论文等,错字病句、生造词语、不规范汉字、行文晦涩、逻辑混用能力。构建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教学与实践体系。学校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提高学生能力是学校的重要教学任务。语言文字能力作为学生工作、生活、学习的基本能力,必须要得到提高和强化。基于学生对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要求,结合学校课程教学,我们可以构建一个相对独立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教学与实践体系。教学内容上主要由两个方面构成,一是语言应用说,二是文字应用写,也就是书面表达和口语表达两个方面,从手段上分为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校内首先可以通过开设相关的一系列

课程来实现。针对不同的专业岗位需求,要求专业必须开设与此相关的专业课程。对语言文字应用方面没有特别要求的专业必须开设选修课程,比如《普通话》、《演讲与口才》、《常见应用文写作》、《基础写作》等课程。其次,学校可以搭建更多的语言实践平台,让大部分学生有机会参与,目前大部分学校都会举行辩论赛、演讲比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但是参与面不广,所以扩大活动参与面很重要。以辩论赛为例,通常先由系部选拔,然后再择优推荐参加学校比赛。参与的同学也最多几十个。我们可以把这种活动推广到班级,要求每个班所有同学参与进来,然后择优一级一级推荐。这样就能实现其实践参与的普遍性。各系部开展普通话培训,将语言文字规范化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加强学生普通话训练和书写规范化训练,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和文化修养”。学校规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规范的普通话。学校教师之间、教师学生之间对话交流使用规范的普通话,在网络交流以及平时领导开会、做报告时,都使用规范的普通话,尽管人际交往中存在着口语、俗语、甚至口头禅,但都统一采用标准的汉民族语言文字,努力使交流顺畅,不存在语言沟通上的障碍。切实发挥语言课的主渠道作用,加强对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培养。并将语言文字规范化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加强学生普通话训练和书写规范化训练,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和文化修养。从学校实际出发,我校就各系部分别从口语表达、写作,课内训练等方面制定学生语言文字能力要求和各项培训工作,并认

第四章 冲突规范的适用

第四章冲突规范的适用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重点掌握识别、反致、法律规避、外国法的查明及公共秩序保留 五种制度的含义、法律特征、运用的条件和功能以及我国的规则和实践,辨析它们之间的区别。 ●了解国际公约和其他国家关于这些冲突法制度的立法和实践。 第一节识别 一、识别的概念 ●它是指依据一定的法律观念,对有关的事实构成做出“定性”或“分类”,将其归入一 定的法律范畴,并对有关的冲突规范所使用的名词进行解释,从而确定应适用哪一冲突规范去援引准据法的认识过程。 ●此认识过程包括两个方面: ●①对涉外民事案件所涉及的事实或问题进行定性或分类,并将其纳入特定的法律范 畴。 ●②对冲突规范中的范围上所使用的名词术语进行解释。 ●这是两个相互关联的方面,即依据一定的法律,正确地解释某一个法律概念或法律二、识别冲突及其产生的原因 ●识别冲突是指法院在处理涉外民事争议时,由于各国法律对同一“事实构成”作出不 同的分类,或对冲突规范的范围中的同一法律概念赋予不同的内涵,采用不同国家的法律观念进行识别就会适用不同的冲突规范,最终导致适用不同的准据法的结果。 ●对法院地国而言,识别冲突就是依内国法识别和依有关外国法识别之间的冲突。 识别成为国际私法研究的基本问题的过程: ●德国的康恩于1892年在其所著的《法律冲突》一文中,首次对识别问题予以讨论。 ●法国的巴丹于1897年在《国际私法上法律关系定性论》一书中也对该问题进行了更 为详尽的讨论。 ●美国的劳任森和英国的贝克特分别于1903年和1934年将之介绍到美国和英国。 ●从此,识别问题在各国的国际私法中逐步成为一个基本问题。 ●识别冲突的产生有以下几个原因: ⑴对同一事实,不同国家的法律赋予它不同的法律性质,从而导致适用不同的冲突规范。 ●例如:关于未达一定年龄的人结婚需要父母同意的问题。 ●法国法将此识别为婚姻能力问题,应适用当事人的属人法来判定其有无结婚能力。 ●美国法则视之为婚姻形式问题,应适用婚姻举行地法。 ⑵不同国家对同一问题规定的相同的冲突规范具有不同的含义。

语言文字规范知识题

语言文字规范知识题(一) 单项选择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九条规定( C )。 A.国家推广普通话 B.国家大力推广普通话 C.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2.2005年9月11日至17日是第八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本届活动的宣传主题是(C ) A.“推广普通话,迎接新世纪” B.“情感的纽带,沟通的桥梁” C.“实现顺畅交流,构建和谐社会” 3.《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各民族都有( C )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 A.使用 B.发展 C.使用和发展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广播电台、电视台以( B )为基本的播音用语。 A.现代汉语 B.普通话 C.汉语 5.依据《汉语拼音方案》,普通话的声调有( A )。 A.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 B.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和轻声 C.平声、上声、去声和入声 6.联合国的六种工作语言是( A )。 A.中文、英文、法文、俄文、阿拉伯文和西班牙文 B.中文、英文、法文、俄文、阿拉伯文和德文 C.中文、英文、法文、俄文、阿拉伯文和日文

D.中文、英文、法文、俄文、阿拉伯文和马来文 7.《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将普通话水平划分为( B ) A.三级三等 B.三级六等 C.三级九等 8.标点符号分点号和标号两类,下列标点符号属于点号的( A )。A逗号(,) B.省略号(

……) C.着重号(.) 9.“标志”不要误写作“标识”,依据的规范标准是( B )。 A.《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 B.《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 C.权威词典 10.当前国家推广普通话的工作方针是( B ) A.大力提倡,重点推行,逐步普及 B.大力推行,积极普及,逐步提高 11.经国务院批准,自1998年起,每年9月份的( C )为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 A.第一周 B.第二周 C.第三周 D.第四周 12.2000年10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从( C )起施行。 A.2000年11月1日 B.2000年12月1日 C.2001年1月1日 13.1956年2月6日,《国务院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指出“汉语统一的基础已经存在了,这就是以( A )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A.北京语音 B.汉语拼音 C.北方语音 14.1985年12月16日,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改名为( C )。 A.中央推广普通话工作委员会 B.汉字简化方案审订委员会 C.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 1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学校及其它教育机构以( B )为基本的教育教学用语用字。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A.汉语和汉字 B.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冲突规范的发展趋势

冲突规范的发展趋势 冲突规范是指处理涉外民事关系时,在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的民法、根据有关的连结因素都可能或竞相适用于该民事关系(或均对该民事关系主张“立法管辖权”)的情况下,指定应该适用其中哪一国法律作为准据法的规范。 冲突规范的结构。 冲突规范由“范围”、“准据法或系属”两部分组成。例:人格权的内容适用权利人经常居所地法律。该条冲突规范的范围就是“人格权内容”,系属即为“权利人经常居所地法”。范围又称为“连结对象”或“起因事实”,它包括冲突规范所要适用的对象,或所要认定的事实,或所要解决的法律问题。而冲突规范的另一部分“准据法”则是乏味中所指的涉外民事关系、事实或法律问题应适用的特定的实体法规范。 一般说来,冲突规范具有强制性,法院在审理涉外民事纠纷时,必须依照职权主动献适用本国的冲突规范来确定案件应当根据哪国法律审判。在得到大多数国家的承认时,也有一些大陆法国家学者受英美法影响,开始主张接受“任意性冲突法”理论,将冲突法与当事人的“意思自治”结合起来。实践中,我国法院在许多涉外案件的审判中,有意无意的采用了“任意性冲突法理论”的做法。 冲突规范的发展受到国内法的限制,世界各国因国内法不同对于冲突规范发展趋势亦不同。目前冲突规范的发展大趋势主要有如下几点: (一)最密切联系原则 (二)有限意思自治原则 (三)最有利于原告原则 (四)排除被告不可预见的法律适用原则 冲突规范的发展沿革主要体现在连结点的选择上。 连结点,又称连结因素或连结根据,它是指冲突规范就范围中所要解决的问题指定应适用何国法律所依据的一种事实因素。通常这些事实因素是用“国籍”、“住所”、“惯常住所”、“缔约地”、“履行地”、“侵权行为地”、

第三章法律冲突与冲突规范.doc

第三章法律冲突与冲突规范 [内容提要]法律冲突的产生原因、冲突规范的概念、结构、种类和特征以及准据法的概念与确定。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国际私法的冲突规范的基本内容。 法律冲突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而不同国家之间法律冲突的存在是国际交往的重要障碍,国际私法就是研究和解决国际民商事法律冲突的法律部门。本章主要论述法律冲突的概念、种类、产生原因和解决民商事法律冲突的方法及途径;适用冲突规范解决国际民事法律冲突是国际私法的基本方法,冲突规范同其他法律规范相比,结构和形式特殊的一种法律规范,冲突规范的概念、结构、种类和特征是本章研究的重点,冲突规范及其相关制度也是该国际私法理论和实践的核心内容。 第一节法律冲突 一、法律冲突的概念 (一)法律冲突的含义 法律冲突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 其范围是极为广泛的。因此,它有广义和狭义两个不同的概念:广义的法律冲突是指,若干法律制度对同一社会关系的法律规定不同而存在的冲突。这种冲突只表明法律规定的歧异、内容的不同或者对立,例如,法国《宪法》规定法国的国家结构为共和制;而英国《宪法》则

规定国家结构为君主立宪制。我国1979年《刑法》第28条规定刑罚的主刑种类有:“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而丹麦、瑞典等北欧国家大都没有死刑的规定等。 狭义的法律冲突是指,某一法律关系涉及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国家或地区的法律,这些法律制度对同一社会关系或事实的法律规定不同,而且都主张自己的法律要适用于这一法律关系而出现的法律适用上的冲突。匈牙利国际私法学者萨瑟认为:“法律冲突一词必须在比喻意义上加以理解。它仅仅是明喻,指明由法律支配的事实或法律关系与几种法律制度相联系,并且必须决定几种法律制度的规定哪一种应适用于实际案件”。?这里的冲突显然指的是法律适用上的冲突。 (二)不同种类的法律冲突及其解决 法律冲突既然具有普遍性、广泛性和多样性,那么,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法律冲突区分为不同的种类。 1.公法冲突与私法冲突 依法律冲突发生的领域,可分为公法冲突和私法冲突。?公法和私法的区分是西方国家的法律理论,按照它们的理论凡以保护公共利益为目的的法律为公法;凡是以保护私人利益为目的的法律为私法。公法一般包括宪法、刑法、行政法和诉讼法等;私法一般包括民法、商法等。?公法冲突就是指这些保护社会公共利益的法律之间的冲突,往日人们认为,各国之间不承认外国公法的域外效力,因此,公法是不会发生法律冲突的,最多也只能说它是法律规定的歧异。但是,随着国际交往的频繁发生,各国在严格的条件下和较小的范围内,事实上也出现了适用外国法的现象。如在诉讼程序法方面,依照外国的程序法对本国诉讼文书的送达;依照外国证据法取得的诉讼证据;刑法领域罪犯的跨国移管等,均属公

什么叫做冲突规范,有什么样的结构和特点

一、概论 “冲突法”名称始于17世纪,从19世纪30年代以后,冲突法在有的著作中又被称为国际私法。19世纪末以后,通过条约统一规定调整涉外民商事法律关系的实体规范,出现了“统一实体规范”。有些学者认为国际私法除了冲突法外,还包含统一实体规范,但另一些学者仍主张国际私法仅指冲突法。可见冲突法在国际私法中的重要地位(当然现在已经没有必要争论统一实体规范是不是国际私法了),那么什么是冲突法呢? 冲突法是解决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民商事法律冲突问题的法律规范。因此,我们有必要谈一下冲突法和冲突规范的关系。“冲突法”有两层含义,其一是指一种法学理论而言,是法学的一个学科,严格来讲应该是“冲突法学”;其二是指冲突法规范本身,是法律的一个部门,本文中“冲突法”就是“冲突规范”的意思。 冲突规范(conflict rules)又称法律适用规范(rules of application of law),法律选择规范(choice of law rules),有的国际条约中称“国际私法规范”(rules of private international law),它是由国内法或国际条约规定的,指明不同性质的涉外民商事法律关系应适用何种法律规范的总称。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以下简称《民法通则》)第144条:“不动产的所有权,适用不动产所在地法律。”就是一条典型的冲突规范。而被冲突规范援用来具体确定涉外民商事法律关系的当事人的权利义务的法律,被称为法律关系准据法 (lex causae 或applicable law) 二、冲突规范的特点 冲突规范作为国际私法的法律适用规范,具有其自身独特不同,下面我们简要地论述一下冲突规范的特点: 1、从冲突规范内容和作用看,冲突规范并不直接规定涉外民商事法律关系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不能直接够成当事人作为或不作为的准则,因而对涉外民商事法律关系仅起间接调整的作用。由于冲突规范是一种法律适用规范,它仅指明某一种涉外民商事法律关系应如何适用法律,因而有别于能直接确定当事人权利义务的实体规范。就其调整作用来说,它必须与经过它援引的某一特定国家的实体规范结合起来,才能发挥法律规范调整当事人权利义务的作用,因而只是间接调整的作用。 2、从冲突规范的性质看,冲突规范是一种不同于实体规范也不同于程序规范的特殊类型的法律适用规范。尽管冲突规范不直接确定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不是实体规范,而是通过指定适用何种法律调整涉外民事法律关系,但它终究在本质上同以诉讼关系为调整对象的程序不同。所以冲突规范也不是程序规范。就其性质上讲,它是指明某种法律关系应如何适用法的法律规范。 3、从冲突规范的结构来看,冲突规范具有非常特殊的法律规范结构。一般法规包括假定、处理、制裁三部分,而冲突规范则由“范围”、“系属”、“关联词”三部分组成。 三、冲突规范的结构 冲突规范本身具有很特殊的结构,它由范围、系属和关联词三部分构成。下面简要论述一下冲突规范的三部分结构。 (一)范围(categories),又称连结对象(object of comrection),是冲突规范所调整的法律关系或所要解决的法律问题,一般指冲突规范前面的部分。例如:“不动产依不动产所在

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内容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语言文字规范(标准) 管理办法 国家部委规章。是教育部和国家语委为了加强语言文字规范(标准)的管理,确保规范(标准)的科学性和权威性,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而制定,2001年8月27日发布并实施。《办法》共九章三十六条,涵盖规范(标准)的研制计划、研制、送审稿的审定、审批、发布、复审、实施、建档及档案管理等各个方面,是开展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工作的规范性文件。 为了进一步加强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建设,逐步建立起科学、有序的语言文字管理机制,以适应新世纪语言文字工作发展的需要,现将《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语言文字规范(标准)管理办法》《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审定委员会章程》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办法全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语言文字规范(标准)的管理,确保规范(标准)的科学性和权威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简称“国家语委”〕)是语言文字规范(标准)主管部门,负责语言文字规范(标准)管理工作。 第二章规范(标准)的研制计划 第三条编制语言文字规范(标准)的研制计划,应以国家

语言文字工作方针政策为指导,以社会发展需要和语言文字规范标准体系等为依据。 第四条国家语委科研规划领导小组负责制定语言文字规范(标准)中长期规划。根据规划,每年8月在征求国家语委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审定委员会(简称“审委会”)和有关专家学者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下年度规范(标准)研制计划,报国家语委科研规划领导小组批准;其中的国家标准须于每年9月底前将研制计划项目草案和项目任务书报国家标准主管部门。 第五条规范(标准)计划项目执行过程中,如有必要可进行调整。调整的原则是: 确属急需制定的项目,可以增补; 确属特殊情况,可以对计划项目的内容进行调整; 确属不宜制定的项目,可以按规定的报批程序撤销。 第六条规范(标准)研制计划项目的调整,须报国家语委科研规划领导小组审批。属于国家标准的,还须报国家标准主管部门批准。未获批准者,应照原计划进行研制。 第三章规范(标准)的研制 第七条国家语委科研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科研办”)按照《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科研项目管理办法》负责组织项目的前期科研工作,督促规范(标准)研制组按计划完成任务。 第八条研制组应对所研制规范(标准)的质量负责。本着科学、严谨的态度,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参照GB1《标准化工作导则》的规定完成规范(标准)征求意见稿、研制报告(国家标准称为“编制说明”)及有关附件,并通过研讨会、信函等方式向专家和社会相关部门、行业广泛征求意见。研制组的征求意见计划应事先报科研办同意。

《国际私法》第三章 冲突规范

第三章冲突规范 第一节冲突规范的概念、结构和特点 一、概念(考点) 冲突规范(conflict rules)是指处理涉外民事关系时,在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的民法根据有关的连结因素都可能或竞相适用于该民事关系(或均对该民事关系主张“立法管辖权”)的情况下,指定应适用其中哪一国法律作为准据法的规范。 二、结构(考点) 1.冲突规范由范围、准据法或系属两部分组成。 2.范围:又称为“连结对象”或“起因事实”,它包括冲突规范所要适用的对象,或所要认定的事实,或所要解决的法律问题。 3.准据法则是“范围”中所指的涉外民事关系、事实或法律问题应适用的特定的实体法规范。 三、特点(考点) 1.冲突规范具有不同于一般的法律规范的结构。一般法律规范通常由假定、处理和制裁三个要素组成。 2.一般实体法规范直接规定当事人的权利义务,而冲突规范只是间接规定。 3.冲突规范不同于一般的程序法规范,它还涉及结果。 第二节连结点 一、概念 连结点,又称连结因素,是指冲突规范就范围中所要解决的问题,指定应使用和国法律所依据的一种事实因素。 二、分类 (一)客观连接点和主观连结点 1.客观连结点是一种客观实在的标志,有国籍、住所、居所、物之所在地、法院地、合同缔结地、侵权行为发生地等。又可以分为属地连接点和熟人连结点。 2.主观连结点主要包括当事人之间的合意和最密切联系地。 (二)静态连结点和动态连结点 1.静态连结点就是固定不免的连结点,它主要指不动产所在地以及涉及过去的行为或事件的连结点。 2.动态连结点就是可变的连结点,如国籍、住所等。立法者常通过时间限定防止动态连结点带来的法律规避现象的发生。 (三)单纯的事实和法律概念 1.单纯的事实:物之所在地、行为地、法院地 2.法律概念:国籍、住所 三、连结点的软化处理(考点) 1.用灵活开放性的连结点取代传统冲突规范中僵固的封闭性的连结点; 2.增加连结点的数量从而增加可供选择的法律; 3.对同类法律关系进行划分,依其不同性质规定不同连结点; 4.对于一个法律关系的不同方面进行分割,分别采用不同的连结点。 第三节冲突规范的类型 一、单边冲突规范

第四章 冲突规范运用中的一般性问题

第四章冲突规范运用中的一般性问题 当冲突规范指定外国法作准据法时,究竟是仅仅指该外国的除冲突法以外的那部分法律,还是指包括该外国的冲突法在内的全部外国法,一种主张认为本国冲突法指定的外国法,应是包括该外国冲突法在内的全部外国法,这称为“总括指定”或“全体法指定”。 反致是指对于某一涉外民事关系,甲国(法院国)根据本国的冲突规范指引乙国的法律作准据法时,认为应包括乙国的冲突法,而依乙国冲突法规范的规定却应适用甲国的实体法作准据法,结果甲国法院根据本国的实体法判决案件的制度。 反致的另一种形态叫转致。是指对于某一涉外民事关系,依甲国(法院国)的冲突规范本应适用乙国法,但它认为指定的乙国法应包括乙国的冲突法,而乙国的冲突规范又规定此种民事关系应适用丙国实体法,最后甲国法院适用丙国实体法作出了判决,这称为转致。 [特鲁福特案]特鲁福特是瑞士人,在法国有住所,在英国有动产。他有一独生子。特鲁福特死在法国,死前留有遗嘱,将其全部遗产包括英国境内的财产给其教子。特鲁福特的独生子就在英国的财产在英国的法院起诉,要求继承这笔遗产。英国冲突法规定,动产的继承依被继承人的住所地法,因而指向法国法;而法国的冲突规范规定,动产的继承依被继承人的本国法,因而指向了瑞士法。按照瑞士的继承法的规定,被继承人的子女享有全部遗产的十分之九的应继份。最后,英国法院适用瑞士的法律判决此案,使特鲁福特的独生子的要求得到满足。 反致的第三种形态叫间接反致。是指对于某一涉外民事关系,甲国(法院国)冲突规范指定适用乙国法,但乙国冲突规范又指定适用(包括冲突法在内的)丙国法,丙国冲突规范却指定适用甲国实体法作准据法,最后甲国法院适用本国的实体法来判决案件的情况。 一般认为,促进反致问题在国际私法中得到广泛讨论并在立法中开始采用的是法国的[福果案]:福果是一个非婚生子,具有巴伐利亚国籍,5岁时随母移居到法国,至1869年死亡。无子女,死亡时也未立遗嘱,他留有动产在法国。此案对法国来说,是一涉外法定继承案件。根据法国国际私法规定,“继承依被继承人的本国法”,本案应适用巴伐利亚法。而根据巴伐利亚的继承法的规定,非婚生子女的旁系亲属可以继承非婚生子女的遗产。但巴伐利亚的冲突法规定,“动产的继承依死者住所地法”。这样,反过来把适用的法律指向了法国法。法国继承的实体法规定,非婚生子的旁系亲属无继承权。1887年,法国最高法院在审理该案时,接受了巴伐利亚国际私法对法国法的反致,按法国实体法处理作出判决,其遗产认定为无人继承财产,判归法国国库。 导致反致产生的原因或条件主要有两个:一是因各国对本国冲突规范指引的外国法的范围理解不同,一些国家认为被指定的外国法包括该外国的冲突法。二是由于对同一涉外民事关系规定了不同的连结点。但光有这两个条件还不够,还得在具体案件中有相互指定的致送关系发生。因为彼此均不发生致送关系,亦即不发生相互指定的情况。 反对反致的理由:1、采用反致显然违背了本国冲突法的宗旨,反致与国际私法的真正性质相抵触。2、采用反致有损内国的立法权。3、采用反致于实际不便。4、采用反致会导致恶性循环。

小学生语言文字规范需知

语言文字规范倡议书 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 中国语言文字渊远流长,它与埃及的圣书文,美索不达比亚的楔形文并称为“三大元老”。可在历史的长河中,圣书文与楔形文已经相继消失,独有我们的语言,独有我们的文字,像定海神针般,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已有六千多年了。 同学们,祖国的语言文字,给了我们骄傲,给了我们自豪,而我们,唯有继承和发扬,才是对祖国语言文字尊严的最大维护。所以,规范祖国语言,纯洁祖国语言文字,的确是“匹夫有责”啊。 同一个声音才能沟通你我他,同一个声音是温暖关爱的分享。推广普通话,书写规范字对于扩大中国的影响力,塑造中国的国际形象,提高国民的素质和文明程度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学期,我校要争创郑东新区语言文字示范校,接受上级对我校语言文字工作的督导、评估。为了进一步营造健康文明的语言文字氛围,特向全校同学及教职员工发出倡议: 1、全体师生要严以律己、率先垂范,把说普通话、写规范字当作自己的职责规范,并落实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 2、在工作、学习过程中,老师之间、师生之间、学生彼此之间的交流应使用普通话,形成良好的语言交际环境。

3、认真学好汉字,不写繁体字、异体字以及不规范的字;对校园内不规范的语言文字行为要予以指正。并把纠错行动延伸至社区、街道和公共场所,强化用字的规范意识。 4、在日常生活中时刻注意自己的用语规范,不说脏话和粗话。并且能和周围的同事、同学相互督促,积极地纠正普通话的不正确发音,使规范用语成为一种自觉行为。 5、在家庭生活中使用普通话,并且能积极地带动家人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普通话,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主动推广普通话,使身边的亲友也能养成自觉说普通话的习惯。 说普通话,写规范字、做文明人,必须从你我做起。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让我们从现在做起,形成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的良好风气,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推动我校精神文明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和人文素质教育不断发展,为创建和谐语言文字环境而努力奋斗! 小学生语言文字行为规范制度 一、普通话规范制度 1、热爱祖国语言文字。 2、说标准普通话,不夹带方言,不转变语音、语调。 3、学生在校园内说普通话,课堂发言,课下交流时使用普通话。

2018年法考三国真题考点精解之第四章适用冲突规范的制度

2018年法考三国真题考点精解之第四章适用冲突规范的制度备考2018年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真题对于知识点的巩固和强化必不可少,做历年真题就是做未来的考题,考生们能够通过做历年真题强化应试能力,提高复习效率。 《2018三国真题卷》是由希律法考研究中心组编,收录了2012-2017年司法考试试题,按照考试大纲的知识点分布,从法条、理论知识出发,为了使得考生能够准确、彻底地把握考试中的重点与难点问题,对每一道题进行了精准、全面的分析,并将考点罗列,使考生在掌握真题的同时掌握该考点的考法。 废话不多说,内容见真章,这里小编给大家整理了部分《2018三国真题卷》的内容,供大家参考阅读。 目录 第一编国际法 (1) 第一章导论 (2) 第二章国际法的主体与国际法律责任.......................................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国际法上的空间划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编国际私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国际私法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国际私法的主体................................................................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法律冲突、冲突规范和准据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章适用冲突规范的制度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编国际经济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导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国际货物买卖....................................................................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章国际贸易支付.................................................................... 错误!未定义书签。

论法律关系分割法对冲突规范的软化处理

论法律关系分割法对冲突规范的软化处理 摘要:传统的冲突规范的是通过连结点选择方法,反映了法律关系与一定地域之间的内在的、实质性的联系。这种方法机械、僵化,忽视实际生活的灵活性,不能适应迅速变化的社会现实。因此,对传统的冲突规范的改造,首先应克服这种硬性规范所具有的僵固性,增加法律的灵活性,分割方法就是软化手段的一种。分割法从产生到发展,都与其对传统冲突规范的软化处理密不可分,为改造冲突规范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关键词:分割方法;软化处理;政府利益分析;开放式连接点 分割法,指将一个案件分割为若干问题,每个问题分别进行法律选择分析的过程和方法。与传统的整体法相比,分割法的出现将大大增强了冲突规范的灵活性,以及个案在适用法律和判决结果上的公正性,并极为有效地避免了传统整体法的僵化弊端。谈及分割方法产生的目的,实际上是为增加法律适用的灵活性和复杂性,克服传统冲突规范的僵硬和机械,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判决结果的一致性,并促进个案的公平正义。随着各国国际私法理论的发展,特别是美国冲突法革命,为分割方法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带来了丰硕成果。下面,我将大致以分割法的发展为脉络,介绍其为软化处理冲突规范所做出的贡献。 一、传统的法律关系分割方法 法律关系往往有不同环节组成,而环节之间往往具有相对独立性,有自己的重心,一概地要求所有环节受一个连接点的法律支配,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机械性。实际上,早在法则区别说时代,意大利人巴特鲁斯就主张对合同的不同方面进行分割,如合同的效力适用合同履行地法或法院地法;对于合同是否达到当事人期待的正常结果,分别适用履约地法和当事人属人法。尽管这一主张遭到了学者的一致反对,但不可否认,在整体法占有统治地位的14世纪,这种主张无疑为后世分割法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启迪。 在此基础之上,分割方法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以下内容:对合同当事人的缔约能力适用当事人的属人法,合同形式适用缔结地法,合同的履行适用履行地法,而合同的成立和实质有效性问题适用合同准据法。如美国和瑞士都采用这样的做法;德国学者萨维尼和巴尔也主张,既然合同已履行地为本座,那么双务合同中,每方当事人如在不同国家履行其义务,应分别适用他们各自的属人法。 比较整体法而言,这种分割方法还是为冲突规范带来了很大的软化作用,但仍带有明显的属地特点,硬性的规定如何分割合同法律关系,并在分割后简单套用固化的连接点,强调行为与特定场所的机械联系,司法实践操作亦极为不便。 二、新的法律关系分割法 尽管法律关系分割法的雏形早已存在,但其真正成熟发展还是在上世纪美国冲突法革命之后。为了反映当事人的正当期望和判决的公平正义,意思自治理论、

适用冲突规范的一般制度

第五章适用冲突规范的一般制度本章的重点内容是: 适用冲突规范的一般制度,包括识别、反致、公共秩序保留、法律规避及外国法内容的查明。 一、识别 识别是指依一定的法律观点或法律概念,对有关事实的性质作出“定性”和“分类”,把它归入特定的法律范畴,从而确定应援用哪一冲突规范的法律认识过程。 由于不同国家的法律观念不同,对于冲突规范中“范围”和“系属”中表现的特定的法律事实和法律概念的理解可能会不同,从而需要进行识别。 识别是在适用冲突规范的过程中进行的,对冲突规范的“范围”进行识别有助于准确地选择合适的冲突规范,对“系属”进行识别则有利于正确适用准据法。 对于识别的依据,主要有以下几种不同的学说: 法院地法说: 这种说学认为应依据法院地法进行识别。 准据法说: 这种说学认为,用来解决争议的准据法也应是对争议事实的性质进行识别的依据。 分析法学与比较法说: 这种说学认为,识别应依建立在比较法研究结果之上的共同概念和普遍适用的原则进行。 上述各种方法中,依法院地法进行识别在实践中被普遍接受。 二、反致 反致制度是最常用的一种限制外国法适用的制度。反致制度包括反致、转致及间接反致。 1、反致:法院依其冲突规范应适用某一外国法,而根据该外国的冲突规范,该涉外民事法律关系应适用法院国法,法院依此选择本国法为该涉外民事法律关系应适用的法律。这种做法即为反致。

2、转致:法院依其冲突规范应适用某一外国法,而根据该外国的冲突规范,该涉外民事法律关系应适用第三国的法律,法院转而选择第三国的法律为该涉外民事法律关系应适用的法律。 3、间接反致:法院依其冲突规范应适用某一外国法,而根据该外国的冲突规范,该涉外民事法律关系应适用第三国的法律,而根据该第三国的冲突规范,该涉外民事法律关系应适用法院国法,法院由此以本国法为该涉外民事法律关系应适用的法律。 不同国家对反致采取了不同的态度,我国并不接受反致,实践中也无此种做法。 二、公共秩序保留 公共秩序保留,或称为公共秩序、公共政策:指法院在依内国冲突规范的指定本应适用外国法时,如其适用或其适用的结果将与自己国家或社会的重大利益、道德与法律的基本原则相抵触,便可排除该外国法的适用。 公共秩序保留从以下两个方面排除外国法的适用:一是依冲突规范指定应适用外国法,但如果其适用的结果会与本国的公共秩序相抵触,便可排除该外国法的适用;二是国内法的有些规定,由于涉及国家或社会的重大利益、道德或法律基本原则,必须直接予以适用,从而排除对外国法的适用。从各国的实践来看,公共秩序的规定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直接限制的规定方式。 这种方式是在立法中明确规定,外国法的适用不得违背内国公共秩序,否则拒绝适用。 间接限制的规定方式。 这种方式只指出某些内国法具有强制性,或者必须直接适标用,从而排除了有关外国法在内国适用的可能性。 合并限制的规定方式。这种方式是在同一法典中兼用直接限制和间接限制的方式。 各国由于社会制度、风俗习惯、道德规范等方面的不同,因而其对公共秩序的理解可能不同。 适用公共秩序保留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公共秩序保留的援引不应仅仅考虑外国法的内容是否与内国的公共秩序相抵触,而应着重考虑外国法适用的结果是否与内国的公共秩序相抵触的情况。 2、因公共秩序保留而拒绝适用外国法后,并不可一律代之以法院地国的内国法。 3、公共秩序保留的运用不应与尊重他国主权相抵触,并不应与外国公法的排除相混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