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东京非洲发展国际会议与日本援助非洲政策

东京非洲发展国际会议与日本援助非洲政策

东京非洲发展国际会议与日本援助非洲政策
东京非洲发展国际会议与日本援助非洲政策

版权所有Ζ西亚非洲杂志社

?热点透视?

东京非洲发展国际会议

与日本援助非洲政策

3李安山

内容提要 第四届东京非洲发展国际会议召开在即。中国学界多关心日本援助非洲的动机,较少注意非洲发展国际会议与日本援助非洲理念之间的关联。笔者在梳理历次非洲发展国际会议的同时,对冷战后日本援助非洲政策、理念及影响进行了分析。认为,东京非洲发展国际会议是日本力图改变西方为主导的传统援助方式的尝试,其效果已经呈现。“主事权”和“伙伴关系”的概念已对国际援助体系产生影响。

关键词 东京 非洲发展国际会议 日本外交 日本援助非洲政策 主事权 伙伴关系

作者简介 李安山,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哲学博士(北京

 100871)。

43年前,一位学者在谈到西方与非洲建立政治、经济关系时指出了日本能起桥梁作用的优越条件:作为发达国家,日本了解西方国家的态度;由于刚成为发达国家,日本了解发展中国家的问题和

期望;大多数非洲国家并没有将日本视为“殖民”国家。①这种说法言之成理。然而,在相当长的时

间里,日本的这种优势并未变为现实,主要因为以日美基轴为核心的战后外交路线使日本援助非洲政策基本在西方的指挥棒下运作②;非洲在日本外交战略中始终居于次要地位。东京非洲发展国际会议(“T okyo I nternati onal Conference on African Devel opment ”,简称“TI CAD ”

)因第一届在东京召开而得名。第四届东京非洲发展国际会议即将在横滨召开,我们有必要对冷战后的日本援助非洲政策作一剖析。中国学界较关心日本援助非洲的动机,对非洲发展国际会议和日本援助非洲理念之间的关联较少

注意。③本文在梳理历次非洲发展国际会议的同时,对冷战后日本援助非洲理念及其对国际援助体系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笔者认为,东京非洲发展国际会议是日本宣传其援助理念,并力图改变传统援助方式的尝试,其效果已经呈现。

?

5?3①②③此文是笔者两次访问日本(2007年1月和11~12月)的体会与读书心得。在论文撰写过程中得到初晓波博士、陈蕊、许亮等人的帮助,特此致谢。

See Ja mes Soukup,“Japanese -African relati ons:Pr oble m s and Pr os pects ”,Asian Survey ,Vol 15,No 17,1965,p 13331

“尽管有迹象表明,日本官员希望寻求一条行动上较为独立的路线,但不论在言语还是行为上,日本都不愿使西方朋友不高兴。“See Ja mes Soukup,op 1cit 1,p 1334;Kazuhiko Togo,Foreign Policy 1945-2003,The Q uest for a Proactive Policy ,Leiden:B rill,2005,pp 155-861

参见曾强、余文胜:《冷战后日本对非洲政策的调整变化》,载《国际资料信息》,2000年第8期,第1~5、6页;钟伟云:《日本对非援助的战略图谋》,载《西亚非洲》,2001年第6期,第14~19页;罗建波:《论冷战后日本对非洲的外交政策》,载《国际观察》,2003年第1期,第69~74页;吴波:《日本对非洲官方发展援助战略》,载《西亚非洲》,2004年第5期,第29~33页。See Howard Lehman,“Japan ’s f oreign aid policy t o Africa since the Tokyo I nternati onal Conference on African Devel opment ”,Pacific Affairs ,Vol 178,No 13,20051

东京非洲发展国际会议:缘起与机制

20世纪80年代与90年代前期,非洲经历着一场边缘化过程,表现在经济和战略两个方面。80年代,在非洲投资的英国公司有43家从津巴布韦、尼日利亚和肯尼亚等国撤资;美国在肯尼亚的公

司减少;日本驻肯尼亚的公司从15家减少到2家。①非洲的战略地位由于苏联的崩溃进一步下降。

正是在这一时期,日本提出愿与联合国共同举办非洲发展会议。

②(一)第一届东京非洲发展国际会议

1991年,日本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举办非洲发展国际会议的意向。③1993年,日本政府与联合国和

全球非洲联盟(G CA,Gl obal Coaliti on f or Africa )等国际组织联合在东京举办了首届非洲发展国际会议(TI C AD I Ⅰ

)。日本表示将在援助非洲的改革与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并阐述了日本对非洲政策的基本方针:支持非洲进行政治、经济和人才改革,支持环境保护,提高援助的效果和效率。会后发表的《东京非洲发展宣言》在支持非洲政治和经济改革、通过私营部门进行经济开发、非洲地区合作和一体化、紧急救援和发展、吸收亚洲经验以促进非洲发展和南南合作、加强国际合作、后续行动等7个方面达成共识。“我们庄严通过这一宣言,坚信它将加强建立在非洲国家自力更生的可持续发展与非洲发展伙伴支持基础上的一种新兴伙伴关系。”④宣言中出现的“自力更生”和“伙伴关系”两个概念对传统的援助理念产生了冲击。在美欧对非洲出现“援助疲劳”之际,日本通过举办非洲发展国际会议,提高了在国际援助事务方面的威望,对非洲提供援助问题也重新得到了国际关注。

(二)第二届东京非洲发展国际会议

1998年,日本与联合国举办第二届东京非洲发展国际会议(TI CAD II )。会议规模空前,共有51个非洲国家、11个亚洲国家、18个欧美国家和44个国际组织与会。会议提出《东京行动计划》(Tokyo Agenda f or Acti on ),以“减贫与融入全球经济的非洲一体化”为主题,强调南南合作及推动民主化和解决争端的必要性。会议宣布:“主事权”(ownershi p )与“伙伴关系”(partnershi p )是行动计划的根本原则。“主事权”是从“自力更生”的概念演变而来,指非洲国家在制定和实施发展计

划过程中的自主权,主要体现为“自助”;“伙伴关系”强调援助国与受援国的关系。⑤在2000年7

月召开的冲绳八国集团首脑会议上,日本作为东道国首次邀请南非、尼日利亚和阿尔及利亚三国总统出席西方集团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对话会议。东京非洲发展国际会议的十年中,通过日本的努力,非洲发展成为联合国和八国集团关注的问题,从而进入了国际议程。

(三)第三届东京非洲发展国际会议

2003年,第三届东京非洲发展国际会议(TI CAD III )召开。会议提出“以人为中心的发展”、“通过经济发展减贫”和“巩固和平”3个要点,列出了8个议题:巩固和平;能力建设;以人为中心的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发展;私营部门发展;扩大伙伴关系;与公民社会对话。会议发表了《东京非洲发展国际会议十周年宣言》(TI CAD Tenth Anniversary Declarati on )。宣言认为,非洲发展国际会议使国际社会认识了非洲面临的挑战,将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力量与以非洲联盟和“非洲发展

?

6? 西亚非洲 2008年第5期

①②③④⑤John W 1Harbes on and Donald Rothchild,ed 1,Africa in W orld Politics,Post -Cold W ar Challenges ,Boulder:W estvie w Press,1995,pp 18,44-451

以下资料主要来自日本外务省有关非洲发展国际会议的网站(htt p://www 1mofa 1j p /regi on /africa /ticad /index 1ht m l )和联合国

发展署有关非洲发展国际会议的网站(htt p://www 1undp 1org/ticad2/archive 1sht m l )。无特殊情况网址不再注明。

See I D CJ,“The matic Evaluati on of Japanese A id in the fields of Trade and I nvest m ent in Africa ”,MOF A,March 2003,p 151htt p://www 1mofa 1g o 1j p /policy/oda /evaluati on /2002/africa 1pdf 1

“T oky o Declarati on on African Devel opment ”,Oct ober,1993,T oky o 1

See “Tokyo Agenda f or Acti on 1998”,1998,Tokyo 1

新伙伴计划”为代表的非洲主动性相结合;承认“创造一种平等的国际贸易制度仍然是非洲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强调“非洲发展国际会议过程一直提倡非洲国家对自身发展进程的‘主事权’和国际社会支持这种主事权的‘伙伴关系’对非洲的发展至关重要。这些概念在包括非洲国家在内的国

际社会得到广泛认可。”

①1993年以来,日本为非洲提供了100亿美元的援助。这些援助涵盖面广,包括基础建设、农业、供水、教育、医疗卫生和免除债务等方面。最具政治意义的是,时任首相小泉表示:“日本希望在非洲和亚洲之间起到桥梁作用”,并以“非洲新稻谷”作为日本这一努力的象

征。②随后,日本一直积极筹备第四届会议,一系列与非洲发展国际会议有关的活动先后举行。2004年11月,非洲发展国际会议属下的亚非贸易投资会议在东京举办;2006年2月,巩固和平会议在亚的斯亚贝巴举行。2007年,在达累斯萨拉姆举办了第四届亚非企业论坛。同年3月,在内罗毕举办了非洲发展国际会议-可持续发展能源与环境部长级会议,5月和6月举行的八国集团外长会议和八国集团首脑会议均讨论了非洲发展问题,10月和11月分别在卢萨卡和突尼斯举办了非洲发展国际会议-地区准备会议。2008年3月,在利伯维尔举行部长级筹备会议。

(四)第四届东京非洲发展国际会议

2008年5月28~30日,第四届东京非洲发展国际会议(TI CAD I V )将在横滨举行,届时将颁发

“野口英世非洲奖”③。会议主题为“朝向活力非洲———充满希望与机会的大陆”,重点是促进经济发

展、保证人的安全和应对环境问题或气候变化。会议决定提出4点措施:促进增长、达到千年发展目

标、巩固和平与民主化、应对环境问题或气候变化。④此次会议对日本来说至关重要。首先,非洲日

益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会议是在中非合作论坛峰会产生重大影响的背景下召开,中非关系的扩展对日本产生了巨大压力。其次,十多年来,日本在非洲发展国际会议的组织上颇费心思,在非洲广结良缘。然而,日本争当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努力毫无结果;时任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主任的日本候选人尾身茂在世卫总干事职位的竞争中输给中国香港的陈冯富珍。这些都与日本失去非洲国家的支持有关。会议为日本提供了一个争取非洲国家的重要机会。再次,八国集团首脑会议将于今年7月在东京举行。非洲发展国际会议的成功举办将提高日本在发达国家集团中的地位。最后,日本已将非洲定为石油的重要来源地之一,这次会议将进一步促进日本与非洲的经济合作。

从四届非洲发展国际会议的组织与机制看,其规模日渐扩大。参加第一届会议的非洲国家为47个,第二届为51个,第三届为50个(包括23名非洲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与会的其他国家及地区第一届时只有13个捐助方,第二、三届时分别增至27个和39个,包括亚洲国家。国际组织和地区组织大大增加。非洲发展国际会议的影响力逐步扩大。第三届非洲发展国际会议召开以来,“主事

权”和“伙伴关系”的概念已为经合发展组织所接受,日本的影响力凸显。

⑤日本对非洲援助:诸因素分析

日本对非洲援助受诸多因素影响。从实际操作看,对非洲援助主要受3个因素影响:援外政策、?

7?东京非洲发展国际会议与日本援助非洲政策 

①②③④⑤“TI CAD Tenth Anniversary Declarati on ”,Oct ober,2003,Tokyo 1

See “Keynote Speech by Pri m e M inister Junichir o Koizum i at the Third Tokyo I nternati onal Conference on African Devel opment (TI CAD III )”,29Sep te mber 2003;M 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D iplo m atic B luebook 2004,p 11271非洲新稻谷(NER I CA,Ne w R ice f or Africa )是日本在西非研发的结合亚洲和非洲稻谷优点的新品种。

野口英世(No guchi H ideyo,1876-1928),日本生物学家。1927年赴非洲研究黄热病,1928年5月21日因感染此病卒于黄金海岸(今加纳)阿克拉。日本的1000日元纸币印有他的肖像,以纪念他作出的贡献。

See “TI CAD Concep t Paper ”,“The Fourth Tokyo I nternati onal Conference on African Devel opment (TI CAD I V ),28-30May,Yokoha ma ”1

这些概念得到经济合作发展组织和欧洲联盟的认可,在它们的一些文件中不断出现。See “Acti ons f or a Positive I nvest m ent Envir onment in Africa t o Pr omote Devel opment :OECD -NEP AD State ment ”,19Nove mber 2003,Johannesburg;“EU and Africa:Towards a Strategic Partnershi p ”,19Dece mber 2005,B russels 1

国家主管部门、对非洲政策。

(一)日本的援外政策

以日美关系为基轴的外交路线与经济中心主义的外交特征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外交的两大支柱。①非洲在日本的外交政策中始终处于次要地位,这可以从下列事实反映出来。其一,日本首相极少访问过非洲。2001年,时任首相森喜朗首次访问非洲三国,以加强双边关系,希望在解决非洲问题上发挥领导作用。其二,日本第一次注意到非洲的作用是在日、美关于阻挠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提案遭到非洲国家的激烈反对。日本在1961年设立中近东非洲部,1965年改为中近东非洲

局。②然而,外务省非洲处的外交官人数比例最低。③其三,日本外交政策的轴心是美国,援外重点

一直是亚洲地区。

④对战后日本官方发展援助(ODA )的分期有不同观点。东乡和彦将分期分为4个阶段:战后重建和赔偿(1945~1963年);经济援助扩展(1964~1976年);有计划的扩展(1977~1988年)和

第一捐助国(1989年以后)。⑤非洲学者阿姆皮亚将日本援助的历史划为5个阶段:1954年至20世

纪60年代后期,60年代后期至1973和1974年;1974~1985年;1986~1989年;1989年以后。两种划分表明了不同观点。前一种代表日本立场,强调日本作为援助国的计划性和贡献;后一种将日本援外政策放在国际政治的大背景下进行分析,注重国际因素对日本的影响,如1973年和1974年的中东石油危机对日本援外政策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中期西方国家对日本外援数量和质量的要求及其影响,80年代末,美国与其西方盟国要求日本一道将受援国的“人权”等问题作为“条件”与援助

挂钩。

⑥冷战后,日本反思其援助政策,并于1992年提出《日本官方发展援助宪章》。宪章提出了4个重点:重视人道主义援助;承认全球相互依存;强调自助努力;考虑环境后果。这些原则表明了日本对援助的态度:一是受援国的自身责任(包括民主化、人权和环境保护),二是暗示日本对环境保护

的项目和国家提供援助的可能性更大。⑦1995年,这一宪章修改后提交联合国发展行动工作小组,被

称为日本提交给国际组织的“有关国际发展最全面的文件”。文件提出了“软件援助”(s oft w are aid )的概念:即对“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人力资源发展和制度建设”方面的援助。这一文件突出三点:日本对于将东亚发展模式运用到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强大信心;日本独特的外援方式(包括受援国的

自助和不同国家不同方式);民主、良政和妇女对发展方针的指导作用。

⑧2003年,日本发表新的《日本官方发展援助宪章》。宪章提出五大方针:支持发展中国家的自助努力;促进人的安全;保证公平;利用日本的经验和技能;加强国际社会的伙伴关系与合作。基本原

?

8? 西亚非洲 2008年第5期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参见张光著:《日本对外援助政策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金熙德著:《日本政府开发援助》,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参见[日本]永野信利著:《日本外务省研究》,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年版,第283~284页;金熙德著:《日美基轴与经济外交———日本外交的转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333~334页。金熙德认为,“二战前日本与非洲的关系几乎没有进展,战后初期日本也未能积极发展与非洲的关系。”(第333页)这种说法值得商榷。See K weku Amp iah,The D ynam ics of Japan ’s Relations w ith Africa,South Africa,Tanzania and N igeria ,London &Ne w York:Routledge,1997,p 173,See Masako O sada,Sanctions and Honorary W hites:D iplo m atic Politics and Econo m ic Relations in Relations bet w een Japan and South Africa ,W est port:Greenwood Press,20021

See Jun Morika wa,Japan and Africa,B ig B usiness and D iplo m acy ,London:C 1Hurst,1997,note 3,p 191

See Glen D 1Hook,et al,Japan ’s International Relations:Politics,Econo m ics and Security ,London:Routledge,2001,pp 1177-274;A sia Pr ogra m Special Report,“Japan ’s ODA at 50:An A ssess ment ”,W ashingt on,DC:Woodr ow W ils on I nternati onal Center f or Scholars,20051htt p://www 1wils oncenter 1org/t op ics/pubs/A siaReport1281pdf 1

See Kazuhiko Togo,op 1cit 1,pp 1316-3431See Tomoko Fujisaki,et al,“Japan as Top Donor:The Challenge of I m p le menting Soft w are A id Policy ”,Pacific Affairs ,Vol 169,No 141(W inter,1996-1997),pp 1519-5391

See K weku Amp iah,op 1cit 1,pp 1173-1751

See Howard Lehman,op 1cit 1,p 14261

See Tomoko Fujisaki,et al,op 1cit 1,pp 1519,5241

则第一条即指出:“支持发展中国家的自助努力,通过扩大与发展中国家在主要方面(人力资源发展、包括发展法律体系在内的制度建设,以及经济和社会基础建设)的合作,这是日本官方发展援助最重要的宗旨”;“日本尊重发展中国家的主事权,优先援助发展中国家自己的发展战略”,①进一步强调“自助”、“主事权”和“伙伴关系”等概念。这既表明日本官方援助政策受到援助非洲的启发,也是日本针对西方传统援助战略做出的修正。

(二)日本的援外机构

日本对外合作援助的决策体制长期以来一直主要是“四省厅体制”,即日本对外援助的立案和决策基本由大藏省、外务省、通产省和经济企划厅协商。具体的实施部门为主管资金合作的日本进出口

银行和海外经济合作基金,以及以对外技术合作为主的国际合作署。②为加强对外技术援助与合作,

国际合作署于1983年成立国际合作研究所(I F I C )。1999年,日本进出口银行和海外经济合作基金合并为日本国际合作银行(JB I C )。由于日本对非洲的援助以无偿援助为主,国际合作署是对非洲援助的主要实施部门。国际合作署分为三大部分:总部、海外办公室和国内办公室,由会长领导。现任会长是原联合国难民署高级专员绪芳贞子,她上台后对国际合作署的改革力度颇大。总部管辖20个

部门。56个海外办公室中有16个在非洲。③此外,国际合作署还设有6个地区支持办公室,其中非

洲有3个。2003年,国际合作署成为独立的行政机构,分5个司,第四司是非洲司。2005年,时任首相小泉制定“小政府”计划,将国际合作署与国际合作银行合并为负责援外事务的机构。今年整合完毕后它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援助机构之一”。

(三)日本援助非洲政策的演变

从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日本一直以对美国协调和发展经济为外交的核心目标。这一时期,日本

与非洲关系的最大特点是促进日本商品的出口。④日本的援助与商品输出有直接联系。日本对非洲援助

始于何时?阿姆皮亚认为始于1966年,当年日本对尼日利亚、肯尼亚、坦桑尼亚和乌干达提供了贷

款。⑤如果阿姆皮亚将援助定义为“援款”,他或许是对的。从广义上说,日本对非洲的援助始于60年代初。当时,日本除参与联合国的援助计划外,还对非洲进行技术援助。资料表明,日本是1961年向

尼日利亚提供援助的十个国家之一。⑥1963年,日本还根据本国的“对中近东和非洲技术援助计划”向

非洲派出38名专家,接受108名非洲学员到日本接受培训。日本还鼓励私人企业以投资方式援助非洲。1964年,日本已在尼日利亚建立了纺织厂、金属冶炼厂和渔业公司⑦;在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和坦噶尼

喀(属坦桑尼亚)建立了纺织厂,在象牙海岸(今科特迪瓦)建立了渔业公司。

⑧在1964年的联合国贸易大会上,日本对非洲贸易顺差和日本与南非的密切关系受到非洲国家的激烈批评。为了补偿,日本宣布了一系列措施,如将国民收入的1%用于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援助,发展中国家的成品和半成品可享受日本的优惠关税;决定对19个发展中国家提供贷款,贷款利率为315%。这些国家或是向日本出口额超过1000万美元,或是它们与日本的贸易逆差超过10倍,尼日

?

9?东京非洲发展国际会议与日本援助非洲政策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Japan ’s Official Devel opment A ssistance Charter ”,M 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Japan,2003,pp 11-41

参见张光著:前引书,第144页。1964年,东京国际中心成立,隶属于海外技术合作署。1974年,该署成为日本国际合作署。分别为埃塞俄比亚、加纳、肯尼亚、赞比亚、津巴布韦、科特迪瓦、塞内加尔、尼日利亚、坦桑尼亚、马达加斯加、南非、莫桑比克、马拉维、埃及、突尼斯、摩洛哥。J I CA,Annual Report 2005,pp 1136-1381

1962年,日本对非洲出口额为313亿美元;从非洲进口额为1175亿美元;1963年,日本对非洲出口额为414亿美元,从非洲进口额为2125亿美元。当时日本与尼日利亚、肯尼亚、埃塞和加纳的贸易比例分别为11:1,6:1,3:1和2:1。See Ja mes S oukup,op 1cit 1,p 13351早在1959年,日本占尼日利亚进口额的1014%,但仅占尼日利亚出口额的114%。See Claude S 1Philli p s,J r 1,The Develop m ent of N igerian Foreign Policy ,North western University Press,1964,p 1114,note 110,p 11321

See K weku Amp iah,op 1cit 1,note 7,p 11921国内有人持同一观点,参见钟伟云:前引文,第15页。

See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 Debates ,Nov 120,1961,p 1461Claude S 1Philli p s,J r 1,op 1cit 1,p 11011

See K weku Amp iah,op 1cit,pp 1105-1391

See Ja mes S oukup,op 1cit 1,p 1336-3371

利亚、肯尼亚和加纳列为此类国家。①虽然日本政府鼓励中小企业到非洲投资,结果并不理想。日本

企业希望投资收益快、安全的项目;农民企业不愿看到来自非洲的商品与本国产品竞争。1972年,

“非捆绑式援助”仍只占日本官方发展援助的2811%。

②1973年石油危机之后,以确保资源为中心的经济安全保障成为日本援助政策的一大目标。③日本

对非洲官方发展援助政策进一步明确,战略援助的理念得到强化,自身安全利益成为日本扩大援助规模的主要原因。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政府正式提出争当政治大国的目标。为此,官方发展援助大幅度增加,从1977年的14亿美元增至1980年的33亿美元。1978年,日本在竞争联合国非常任理事国时失败,主要原因是非洲国家不支持。1979年,日本对非洲援助占日本双边官方发展援助总额的

10%左右。④1984年,日本的官方援助超过法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援助国。日本的援助对象

也由亚洲国家扩展到中东地区。1986年,日本当选为联合国非常任理事国,但得票率不高。日本人

日益认识到,要在联合国这个舞台上取胜,非洲的支持至关重要。⑤1987年,日本对11个撒哈拉以

南非洲国家的援款达5亿美元,但由于文化隔阂和日本对非洲知识的贫乏,大部分援款均委托给英国

的海外发展部门帮忙援助事务。

⑥坦桑尼亚是日本20世纪七八十年代援助的重要国家之一。1973~1987年,日本共提供援助353175亿日元。其中超过10亿日元的项目如下:非项目援款25亿日元(1987年),乞力马扎罗农工发展中心建筑20亿日元(1979年),塞兰德尔大桥建筑15亿日元(1980年),达累斯萨拉姆电力项

目1312亿日元(1986年)和11145亿日元(1987年),渔业促进项目11140亿日元(1984年)。

⑦援助项目还包括技术、教育、卫生、社会福利和免债等方面。我们从中可以看出,日本援助的内容涵盖面广,对坦桑尼亚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何日本慷慨相助?日本官员的解释是,出于人道主义考虑。但阿姆皮亚指出,虽然不排除这一因素,但主要原因在于:日本一直不顾非洲国家的抗议与南非进行贸易,而坦桑是前线国家的重要成员,在第三世界中很有威望,尼雷尔也是一位十分杰出的领

袖人物。这样,日本对坦桑尼亚的经济援助实际上主要是出于政治目的。⑧这是日本将经济援助作为

外交工具的典型。

1989年,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大援助国。此时,西方援助对受援国提出附加条件,也对日本的援助提出更多要求。1991年,日本正式提出承办非洲发展国际会议,1993年,第一届非洲发展国际会议召开。时任联合国秘书长加利于1994年公开表态,赞成日本成为联合国安理会成员,这大大鼓舞

了日本“争常”的决心。

⑨日本为了加强其在国际上的地位,一方面加大对外援助的力度,另一方面加大非捆绑式援助在官方援助中的比例。1998年,日本的非捆绑式援助额达到官方发展援助额的

9316%,在主要捐助国中居首位,解决了困扰日本援助的老大难问题。 瑏瑠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

非洲在日本对外贸易中所占比重大大降低;英、美提出以集团形式援助,不突出各自国家。日本认

为,该政策主要因英、美对自己在非洲国家的援助政策缺乏自信而生。 瑏瑡这些因素为日本提高自己在

?

01? 西亚非洲 2008年第5期

③④⑤⑥⑦⑧⑨ 瑏瑠 瑏瑡I bid 1,pp 1336-3381Glen D 1Hook,et al,op 1cit 1,p 12311See W illia m Nester;K weku Amp iah,“Japan ’s O il D i p l omacy:Tate mae and Honne ”,Third W orld Q uarterly ,Vol 111,No 111Jan 1,1989,pp 172-88;李凡著:《战后日本对中东政策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3~4章。

金熙德著:《日本政府开发援助》,第239页。

参见肖刚著:《冷战后日本的联合国外交》,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年版,第129页;金熙德著:《21世纪初的日本政治与外交》,世界知识出版社,2006年版,第353~372页。

See K weku Amp iah,op 1cit 1,pp 1175-1761

1美元与日元的汇率如下:280-300(1973~1976年),212120-200(1980~1985年),123150(1987年)。

See K weku Amp iah,op 1cit 1,pp 1185-1911

参见肖刚著:前引书,第183页。

See Kazuhiko Togo,op 1cit 1,p 13251美国的非捆绑式援助占官方发展援助额的2814%,加拿大为3415%。

See K 1Ogura,“A Ne w Outl ook on Africa:Reconsidering Japan ’s Foreign Policy ”,Gaiko Forum ,W inter 2003,pp 157-641

国际援助体系中的地位提供了机会。日本在冷战后对非洲援助包括:技术培训、派遣专家、提供设备、以项目援助为基础的技术合作与发展研究、派自愿者和提供资金援助等。此外,还有紧急灾难救援、合作后续行动,以及招募与培训合格人员、支持日本移民等。

近年来,日本在援助非洲方面花费不少功夫。通过主办非洲发展国际会议,将南北会谈引入西方八国集团峰会,使非洲问题纳入联合国的议事日程,日本的作用非同小可。作为回报,日本在国际舞台上得到了非洲的支持。1996年,日本与印度竞争联合国非常任理事国地位时胜出,小田滋被选为联合国国际法院大法官,绪芳贞子被选为联合国难民署高级专员。在2005年的国际捕鲸大会上,大部分非洲成员国都在捕鲸问题上支持日本的立场,在同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的选举中,非盟投票一致

支持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日本人松浦晃一郎连任。①同年,斋贺富美子以最高票当选《消除对妇

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委员。日本取得的这些外交成就与非洲国家的鼎力相助分不开。

非洲发展国际会议以来的日本援助非洲政策

非洲发展国际会议以来的日本援助非洲理念是什么?“主事权”和“伙伴关系”等概念的含义是什么?非洲发展国际会议对现存的国际关系有何影响?这是我们应该认真探究的问题。

20世纪80年代末,一篇分析日本援外政策的文章提出了提供援助的5点理由。(1)援助是一种便捷可行的方式,灵活方便。(2)援助能达到目的,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外交工具。(3)援助可提高日本民族的荣誉感。(4)援助受人欢迎。(5)援助可向日本提供一种理想前景,也向世人表明日本

是一个对国际作出贡献的非军事国家。②这一结论虽有道理,但毕竟是十多年前的分析,同时也忽略

了国际环境对日本援外政策的影响。日本在1989年成为世界最大捐助国后,一直对在西方支配的国际援助体系中处于受支配的地位颇为不满。日本对西方强行在发展中国家推行的结构调整计划也有看

法。③争当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成为冷战后日本外交的重要目标,这需要非洲的支持,援助成为一种便利工具。日本必须摆脱西方的束缚,才能在国际援助体系中彰显自己的理念和作为最大援助国的地位。通过策划、组织,以及在方针上对非洲发展国际会议的有效控制,日本基本上达到了目的。这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

(一)东京非洲发展国际会议的成功运作

通过与联合国的合作,日本使发展会议成为由一个发达国家承办的针对非洲发展问题的国际会议。为达目的,日本可谓竭尽全力。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陷入萧条,在这种情况下,承办非洲发展国际会议需要勇气。勒曼注意到,非洲发展国际会议未设秘书处,却由外务省控制会议的

议程,认为这样可节省日本政府开支。④笔者认为,日本不设会议秘书处,而是高举联合国大旗,使

日本占领道德制高点。联合国的大旗既具有号召力,也可使与会者平等相处,日本则可以利用东道国地位和组织之便推行自己的援助理念。概言之,在组织上,日本与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合作举办非洲发展国际会议,协调非洲国家与西方援助国之间的关系,从而取得举办这一国际会议的合法性与合理性。在代表性上,日本邀请政府与私营、国际和地区组织与非政府组织等多方与会,特别是邀请亚洲国家与会以突出亚非合作的色彩,突出了多方参与的特点。在方针上,日本强调“主事权”和“伙伴关系”两个新概念,将以“自助”为核心的援助新理念引入长期由西方支配的国际援助体系。在

?

11?东京非洲发展国际会议与日本援助非洲政策 

②③④See M 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D iplo m atic B luebook ,2006,p 11221See Dennis Yasut omo,“W hy A id?Japan as an ‘A id Great Power ’”,Pacific Affairs ,Vol 162,No 141W inter 198921990,pp 1490-

5031See Mot oki Takahashi,“Sect or Pr ogra m s in Africa:Devleopment partnershi p f or poverty reducti on ”,Technology and D evelop m ent ,No 116,January 2003,pp 115-221

See Howard Lehman,op 1cit 1,p 14361

机制上,日本通过五年一次的聚会使非洲发展国际会议成为帮助非洲减贫的重大机会。会议成为整合各种政治力量的平台,为非洲的发展增添了活力。日本的外交艺术取得了一举数得的效果。

(二)对结构调整计划的批判

20世纪80年代,在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推动下,撒哈拉以南大多数非洲国家进行了经济结构调整。这一计划虽有一定的合理性,但由于方案以西方发展模式为蓝本,与非洲国情不符,效果并不理想。尼日利亚历史学家阿科莫拉夫认为,结构调整计划使非洲遭受双重打击。“首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开出的药方全面破坏了非洲经济;其次,非洲人因为经济上的无所作为而备受指责。那些在非洲捞得盆满钵满的西方顾问心满意足地去银行提钱时,非洲人却不得不收拾残

局:基础设施崩溃、教育和医疗保健体系体无完肤、公民忍饥挨饿。”①非洲边缘化使日本认识到结

构调整计划不可行。非洲发展国际会议的第一份文件《东京非洲发展宣言》对持续多年的结构调整计划提出了含蓄的批评。第一,结构调整计划没有考虑到非洲国家的特殊情况和要求。第二,任何政治和经济改革都应以减贫和提高人民福利为目的。第三,结构调整计划只注意到经济层面,这是不合

适的,应注意政治与经济改革同行。

②(三)日本援助新理念的宣传

非洲发展国际会议提出的“主事权”和“伙伴关系”是日本援助理念的重要体现。在国际援助体系里,从来只有援助者与受援者这样一种上下关系,“主事”与“伙伴”却意味着一种平等。“主事权”源于1995年《开罗行动计划》(Cair o Agenda f or Acti on )中关于“非洲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点由非洲来决定”这一思想。《东京行动计划》用“主事权”代替“自力更生”,明确表达了发展战略从计划到实施都应由非洲人自己决定的思想,强调了援助应以自助为根据的理念。“主事权”主要有3层涵义。非洲在制定和落实发展政策的过程中发挥自主权,以“实施非洲确定的发展重点”;通过发展来减贫,这与西方看重援助不同;发展是自身主导的发展和公民的参与,主事权“应建立在政

府、私营部门与公民社会之间不断对话的过程中。”③“伙伴关系”有4层涵义:国际援助方与受援方

之间的伙伴关系;非洲国家政府与私营部门、公民社会和非政府组织的伙伴关系;亚洲和非洲的伙伴关系;日本与非洲在国际事务中的伙伴关系。特别是在联合国改革问题上,日本急切希望通过联合国改革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非洲国家对现存的联合国的体制极为不满,希望改革。因此,日本特别希望在联合国改革问题上加强与非洲的合作。日本明确表示:“在建设一个与日本的原则和思想相符的国际框架过程中,日本将非洲国家视为重要伙伴。以联合国和联合国安理会的改革为例,尽管进行

实质性改革已被推到2006年,日本一直与非洲国家密切配合,以寻求可能的办法完成改革。”

④(四)与西方援助集团争夺话语权

虽然属于发达国家,日本却自认为是“非西方捐助者”⑤。在援助和发展这两个领域,日本自认为最

有发言权。日本援助的亚洲国家已先后走上经济发展的快车道;日本在1989年成为最大捐助国;对非洲援助也居领先地位。援助从根本上说是发展问题,而日本是“亚洲第一个发达国家”,对发展有一套经验,完全可供非洲参照。然而,在国际援助体系中,日本却要听从西方的支配。对这种从属地位,日本早已不满,但又不能明抗。“主事权”将选择权交给非洲人,“伙伴关系”则在联合国框架内提出。日本指望在不得罪西方的情况下将话语权夺过来。在1993年《东京非洲发展宣言》中出现的“自力更生”和“伙伴关系”的提法表达了尊重非洲自主、主张平等关系的理念,是对西方国家那种颐指气使的

?

21? 西亚非洲 2008年第5期

②③④⑤Fe m i Akomolafe,“No one is laughing at the A sians any more,”N e w African ,452,June 2006,pp 148-501See “Tokyo Declarati on on African Devel opment ”,Oct ober,1993,Tokyo 1

“Tokyo Agenda f or Acti on 1998”,1998,Tokyo 1

M 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op 1cit 1,p 11221

Kenichi Ohno &Mot oki Takahashi,“Renovating Japan ’s A id in Africa:Fr o m passivity t o acti on under the tight budget ”,GR I PS,htt p://www 1gri p s 1ac 1j p /teacher/oono /hp /docu ments/Africa7e 1doc 1

援助哲学的否定,更是日本援助新政策的宣示。在1998年的《东京行动计划》中,“主事权”一词出现7次,“伙伴关系”出现10次。2003年的《东京非洲发展国际会议十周年宣言》进一步强调这两个概念。虽然该文件(英文为2473个词)比《东京行动计划》(6697个词)简短许多,但“主事权”出现16次之多,“伙伴关系”也出现13次。这是一种颇具匠心的策略。

“亚非合作”是会议提出的另一概念,强调非洲发展应借助亚洲经验。日本认为自身的现代化相当成功,受它援助的东亚国家经济增速,亚非合作可促进非洲的发展。《东京非洲发展国际会议十周年宣言》指出,各国情况虽然不同,发展经验不可照搬,“但我们认识到亚洲经验的相关性对非洲发展有利”;亚洲诸国经验的多样性表明:非洲可以吸取亚洲的经验与教训。《宣言》用了大量篇幅介绍亚洲经验,并极力说明亚洲与非洲的相关性。①历届非洲发展国际会议强调亚非在农业、能力建设、技术转移、贸易与投资方面的合作。除非洲发展国际会议的相关文件外,外务省还发表相关政策文件,强调亚非合作的重要性。《日本与非洲的团结:具体行动》是第三届非洲发展国际会议后外务省发表的政策文件之一。文件强调加强亚非合作的两个方面:与非洲分享亚洲经验;促进亚非之间的贸易与投资,并特意强调“非洲新稻谷”的作用。②日本强调亚非合作还有更重要的原因。由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出的各种发展战略都是以西方的发展为蓝本。这种建立在西方发达国家经验基础上的模式在非洲既不成功,也引起非洲国家的反感。亚洲具有与非洲同样的殖民地经历,近年来发展迅速。这种历史相似性对非洲极具吸引力。日本认为:亚洲模式通过日本为主导来宣传既有合理性,也有说服力。日本想主导援助与发展的话语,又不想刺激西方。通过强调亚非伙伴关系来掌握发展问题的主导权,既不会引起西方的反感,又可赢得非洲的尊敬。

日本渴望成为“援助非洲领域的思想领袖”③。4次非洲发展国际会议效果较为明显:

步扩大,涵盖议题不断拓展,探讨内容日益丰富,援助数额逐渐增加。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日本提出的一些新概念已对西方主导的援助理念形成冲击。日本对非洲援助的战略目标主要有二:在经济(特别是石油和其他矿产资源开发领域)上加强与非洲的合作;加强在国际政治中的影响力。通过15年的运作,日本从组织上、方针上和机制上逐步掌握了东京非洲发展国际会议的话语权;“主事权”和“伙伴关系”等概念已对国际援助体系产生影响;日本在国际援助非洲事务上逐步由被动变为主动。东京非洲发展国际会议也有值得改进之处。根本问题在于:亚洲的日本将自己置于西方集团之中(这正是其矛盾之处),可否取得非洲国家的信任尚难以肯定;如果总是将自己置于“教师爷”和“恩赐者”的地位,日本与非洲国家之间难以建立平等的伙伴关系。

(责任编辑:徐 拓 责任校对:安春英)

东京非洲发展国际会议与日本援助非洲政策 

①②③See“Tokyo Declarati on on African Devel opment”,Oct ober,1993,Tokyo1

See“Solidarity bet w een Japan and Africa:Concrete Acti ons”,htt p://www1mofa1go1j p/regi on/africa/acti on1ht m l1 Mot oki Takahashi,op1cit1,p1161

T I CAD and Japan’s A i d Poli cy to Afr i ca

L i A nshan pp15-13

The fourth conference of TI CAD is t o be held s oon.The Chinese scholars have put more attenti on on the motivati on of Japan’s aid t o Africa and less on the connecti on bet w een TI CAD and the sense of Japan’s aid t o Africa.This paper not only revie ws the past three ti m es TI CAD which held in Japan, but als o analyses the sense of Japanese aid policy

t owards Africa and its influence.According t o the author,TI CAD is a try for Japan t o change the tradi2 ti onal way of aid dom inated by the west and its effect is e merging.The concep ti ons of“ownershi p”and “partnershi p”have exerted their influence on the internati onal aid.

Co m plem en t ar ity and Reg i ona l Pl a tform for Econom i c Coopera ti on between Ch i n a and the Portuguese Afr i can Coun tr i es

Z hang Yongpeng pp114-19

The Chinese-Portuguese African econom ic cooperati on is motivated externally by econom ic gl obalizat i on and regi onalizati on and internally by pursuing ones’own devel opment.The research on the comp le mentarity of the econom ic res ource struc2 ture of China and the Portuguese African countries show that the comparative-advantageous and disad2 vantageous res ources of both sides can be comp le2 mentary.The natural res ources of the Portuguese African countries could match the de mand of the Chinese market and benefit the m selves fr om the cooperati on with China.The Forum on China-Afri2 ca Cooperati on and the Forum on China-Portuguese Cooperati on,a dual-structure,can be a p rag matic alternati on for both.However,how t o make the eco2 nom ic comp le mentarity a reality is still needed t o be communicated and further strategic reflecti ons are needed.The evident comp le mentarity and potential of China-Portuguese Africa cooperati on may destine a win-win p r os pect.

Advan t ages and D is advan t ages of Ch i n a-Angol a

Econo m i c Coopera ti on

A n Chunying pp120-25

Since the end of civil war in Ang ola,trade bet w een China and Angola has been s oaring and the bilateral econom ic cooperati on is p r ogressing steadi2 ly.It is the favorable f oundati on of bilateral relati on2 shi p,the full-di m ensi onal comp le mentarity in econo my and technol ogy,the more and more credi2 ble policy context and the br oad inf or mati on net w ork of the Macau Platf orum that energize the vigor ous devel opment of Chinese-Angolan econo m ic cooper2ati on.Meanwhile,challenges t o the bilateral econom ic cooperati on come t o their being in the f or m of risk invest m ent both fr om internal and external China and Angola.Further exp l oring and expanding the potential of cooperati on is thus needed t o devel op the di m ensi on of econom ic cooperati on bet w een China and Angola.So far,Angola has been one of the most i m portant econom ic partners of China in Africa.

English Abstracts 

目前国内外地铁现状

国内 据统计,目前世界上已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27座城市都建造了地铁,线路总长度超过了7000公里。东京地铁近2000公里,年运量在100亿人次以上。伦敦市内地铁共有9条线,总长408公里。巴黎轨道交通承担了公共交通70%的运量,地铁有15条线,共199公里。纽约市区地铁线共有27条,长443公里。莫斯科拥有一个跨及全市的立体交叉地铁网,总长243公里,140多个车站,由一条环线和8条放射线组成,日运量高达800多万人次,居世界之首。 我国地铁建设事业起步较晚。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也在逐步加快。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人口的急剧增加,居民出行和物资交流的高度频繁,城市交通面临着严峻的局势。伴随着我国城市现代化、工业化进程,地铁这种动力大、不占用地面空间的交通运输设施,正在大中城市建设中悄然兴起,并成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最佳选择。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国家就推出在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中逐步发展地铁交通的政策。随后在80年代末,国家制定的产业政策再次明确其在基本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地铁交通以其速度快、运能大、污染少的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新世纪开始, 国家首次把“发展地铁交通”列入国民经济“十五”计划发展纲要, 并作为拉动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 国内地铁建设以大城市与省会城市为主。目前, 我国已经拥有地铁的城市分别是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深圳、大连、武汉、南京、香港和台北这10个城市, 它们多为直辖市、省会城市, 其中北京, 上海, 广州和香港的通车里程已超过 100 km。 正在建设或已获得批复建设地铁的城市还有23 个, 分别是重庆、成都、苏州、杭州、无锡、宁波、沈阳、哈尔滨、乌鲁木齐、西安、郑州、南昌、长沙、合肥、青岛、福州、泉州、东莞、广佛线、贵阳、昆明、南宁、澳门。据我国各城市地铁交通发展规划图显示, 至2016年我国将新建地铁交通线路89条, 总建设里程为2 500 km,投资规模达99 373亿元。 (一)地铁行业现状 1.行业特点 地铁是地下铁道交通的简称,属于轨道交通行业。地铁是采用在地下挖隧道,运用有轨电力机车牵引的交通方式,除为方便乘客,在地面每隔一段距离建一个进出站口外,一般不占用城市的土地和空间,既不对地面构成环境污染,又可为乘客躲避城市的嘈杂提供良好环境。地铁是一种独立的有轨交通系统,其正常运行不受地面道路拥挤的影响,能快捷、安全、舒适地运送旅客。轨道交通是现代城市交通的主流和方向,其运量大,速度快,干扰小,能耗低,被誉为现代城市的大动脉,是一座城市融入国际大城市现代化交通的显著标志,它不仅是一个国家国力和科技水平的实力展现,而且是解决大城市交通紧张状况的最有效的方式。与其他交通方式相比,地铁交通的主要特点如下:一是地铁交通是大型城市基础设施,为社会生产和生活提供基础服务,具有显著的公益性;二是地铁交通基础设施的线路、车站、通信和车辆等,具有资产专用性,一经完成不能他用;三是地铁交通建设成本高,规模大,回收周期长,但地铁网络系统规模的扩大,

国际会展之都发展中的城市优势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086999139.html, 国际会展之都发展中的城市优势 作者:张暄 来源:《科学大众》2019年第09期 摘 ; 要:随着全球化和国际交往的日益发展,会展业已成为许多国家和城市的支柱产业,并由此形成了一批国际著名的会展之都城市。这些会展城市的形成与发展有其独特的城市优势,并以优越的城市资源作为会展业的依托。 关键词:会展之都;德国;东京;拉斯维加斯 从20世纪末开始,国际展览会作为国际会议的一种特殊形式迅速崛起,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举办大型国际展览会成为加强国际交往的重要内容。 1 ; ;世界会展之都发展的城市因素 根据国际会展业的发展经验,即便是会展业发达的国家,一般也就1~2座城市能发展成为世界级的会展名城。作为世界会展业最发达的国家—德国,会展名城相对其他国家稍多些。 1.1 ;世界名城是国际会展之都的聚集地 国际性的展览是各行业、各领域、各国家或地区展示、交流、交易国际领先产业和技术的盛会,国际性会议则是各个国家或地区各个领域的精英、政要聚集交流、探讨问题的形式,因此国际会展名城的城市品位发展应与会展活动的层次相吻合和匹配。 纵览世界著名会展之都不难发现它们绝大多数都是国家的首都或洲际、地区首府,是国家、地区的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如纽约、伦敦、东京、巴黎、法兰克福、慕尼黑、米兰、芝加哥、洛杉矶包括新加坡和香港等,这些城市大多是国际上公认的世界城市和国际大都会城市。 如英国首都伦敦既是世界城市,同时又是著名的国际金融中心。同样作为美国最重要的经济中心的纽约,既是联合国总部所在地,其华尔街金融市场更堪称世界金融市场的风向标。法国首都是一座世界著名的会展名城,同时也是法国的经济中心,是众多国际大企业总部的所在地,是一座国际化大都会城市,被称为世界经济的“发动机”之一。德国有多座会展城市,柏林作为德国首都的同时,也是德国的经济中心。德国另一座的经济中心城市慕尼黑是德国巴伐利亚州首府,也是世界级大公司的总部,微软、思科等许多跨国公司的欧洲总部就设在慕尼黑。法兰克福是德国西部最大的城市,也是德国和欧洲的金融中心。米兰是意大利伦巴第大区首府,是意大利最大的经济城市。新加坡以及我国的香港特别行政区都是国际金融中心或地区经济中心。

读城市发展史有感

城市——起源、发展、蔓延 -----读《城市发展史》有感摘要:因《城市发展史》一书着重从人文科学的角度系统地阐述了城市的起源和发展,并展望了远景,还揭示了城市发展与各学科领域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所以本文也是从城市的起源、城市的发展、城市的蔓延这三个方面来浅谈一下我对城市发展的历史过程的一些见解,而在城市的发展这方面主要从王权、商业、文化等三方面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来讲。 关键词:起源,发展(王权、商业、文化),蔓延 一、前言 城市是什么?它是如何产生的?又经历了那些过程?有些什么功能?它起什么作用?达到哪些目的? ———《城市发展史》《城市发展史》是一部非常优秀的史书,是城市科学发展过程中重要的著作,它着重从人文科学的角度系统地阐述了城市的起源和发展,并展望了远景。书的内涵十分广泛和深刻,其论述过程中涉及学科领域数量很多,有政治、经济、哲学、历史、文学、地理、艺术、建筑、城市规划等;他用一种多视角的方法,将城市的宗教、政治、经济、社会等各种活动与城市规模、结构、形式和设施等的演变结合起来,并揭示了这两方面的相互联系和影响。下文就是按照城市的演变过程-----起源、发展、蔓延来写的。 二、城市-----起源 “为了让我们对当今世界的迫切任务有足够的认识,我专门回溯了城市的起源。我们需要构想一种新的秩序,这种秩序须能包括有机界和个人,乃至包括人类的全部功能和任务。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城市发展找到一种新的出路”。这是作者芒福德写书的目的。为了使我们对当今世界的城市有足够的认识,作者专门回溯了城市的起源。古代城市一般开始于一些神圣地点,散居的人群会定期回到这些地点进行祭祀仪典,因而古代城市首先是一些永久性的聚会地点,而当人们逐渐产生出更高级的合作能力时,信息流通和情感交流日趋频繁,城市便不

理论研究作业

南京大学学期报告 对一种新的城市研究方法的思考读《上海制造》等相关文献后有感 姓名: 学号: 课程名称: 建筑理论研究 课程教授: 王骏阳

1.总述: 该书由同济大学教授李翔宁所著,合作者为犬吠工作室的冢本由晴。李翔宁是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时代建筑》杂志客座编辑。冢本由晴,日本建筑师,创办了犬吠工作室。被公认为当今民用建筑设计的代表人物,近年来一直从事“建筑行为学”的研究。他早先与貝島桃代、黑田潤三共同编写了《东京制造》一书,在此书中他列举了一些东京的不经意的小尺度建筑,虽然这些建筑不是出自建筑师之手,可正是因为他们的复杂,多样,共同构成了东京城市特征与多样性。而《上海制造》一书就是在《东京制造》的基础上对上海的一些不同的建筑进行研究。 “上海制造”这本书发掘上海这座城市最为人关注和最容易被 忽视的都市基因:从城市地标建筑到违章建筑、从公共空间到建筑废墟,这些既典型又非典型的建筑和空间,彼此分离、并臵、侵入、交叉、覆盖,共同组成了一个异质混合、重新呈现的上海。而最后通过抽取的基因再组合成的城市图景,经过了折射、过滤和变形,显得既熟悉又疏离,不同的观者都可以从中找到自己独特的上海记忆、欲望和想象,一个拼贴的异托邦。 如果说东京更像是一个将不同建筑体量和空间并臵后而具有不 同特征的城市区域,那么在上海,这些异质的空间类型则以一种更“像素化”的方式被打散后揉在一起。在东京清晰可辨的高层、多层、低层区和大中小不同尺度的地块,在上海几乎可以在每一个地块中找

到,所以上海成为了一座绵延密布着异质混杂建筑类型的都市。或者换一个角度说,任选一张特定尺寸的城市街区的总平面图,根据其尺度、建筑高度和空间组合模式这些信息,你基本可以猜测出大致可能在东京哪几个地段。而这在上海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每一个混合了不同建筑类型的地块,彼此之间又是那么一致,几乎成为一种“通属”的地块。上海每一个地块上所容纳的基因都差不多。 2.东京制造: 《东京制造》是冢本由晴、貝島桃代、黑田潤三写的一本关于东京都市日常无名建筑现象的书,如果说文丘里的《向拉斯维加斯学习》在于揭示大众消费主义至上的“布景式”建筑的深层隐喻,那么《东京制造》讨论的是在以空间效益最大化为前提的东京日常建筑的生成逻辑,如果一定要给这种建筑现象起个名字,“精明建筑学”大概挺合适。 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小小的岛国,在这个小岛上容纳这多达两亿人口,如何合理高效的运用已有的空间是所有日本人面临的一个问题。然而在日本很多地方都处处体现着“精明建筑学”的建筑理念。如超市屋顶被作为驾校训练场,环形立交桥中间作为网球场,神社被放在商店街的屋顶上,这种组合有时没有什么理由,只要哪里有大小合适的“空白”,哪里就会被填满,冢本由晴将这些建筑称作“滥建筑”,而它们在城市设计的层面与周围的环境得到了最大化的整合与

日本地铁车站里必备的7大设施

日本地铁车站里必备的7大设施 (2009-06-26 10:44:56) 转载▼ 分类:唰唰日本社会 标签: 旅游 日本电通公司总部邀请我去讲演中国经济,我在讲到中国城市的差异时,说到了地铁。我发现北京的地铁和上海的地铁是两道不同的风景。上海坐地铁的,大多是公司小白领,一张报纸盖住半张脸,文斯斯的,偶然也拨弄几下笔记本电脑,证明自己是在外高桥上班的。而北京坐地铁的,大多是外地人。冷不丁地拎着一个破麻袋挤上车,再看看周围,还有拎被子热水瓶的。因为北京人比上海人爱买私家车上班。 话说到东京,东京坐地铁的什么人都有。不仅有上市公司的社长、中央机关的司局长,也有背着书包去上学的小学生。上下班高峰期,一节车厢挤进300多人,愣是跟没人似的——听不到说话的声音。 第一次到东京的乡下人是绝对不敢坐地铁的,因为整个东京有13条地铁线,外加近20条轻轨线,庞大的地上地下交通网络把东京乃至整个首都圈的各个角落都连在了一起。对于习惯于坐小火车的乡下人来说,到了东京才知道什么叫“晕头转向”。 到过好多国家,发现纽约的地铁很乱,上下没有规矩。而北京与上海的地铁很累,转车好像赶集,根本就没有考虑好几条线如何有机就近链接似的。发现东京的地铁还算科学,那一头上去,这一头下来就是另外一条线。譬如“大手町站”,5条地铁线在这里交汇转车,你一点也不累。因为整个地铁车站就像一个大型的商业休闲中心,各种各样的店铺应有尽有,只是它们都被规定在主要通道的外面,不会给行色匆匆的人们堵道。

走进东京的地铁车站,确实有不少在其他国家没能看到过的设施和设备,归纳起来总共有6项。 第一,干净的厕所。 东京的地铁车站里,厕所时必备的。而且厕所有专人打扫,免费提供卫生纸。 第二,站台销售亭。 东京地铁的站台上,都设有销售亭。除出卖报纸、杂志之外,还有饮料、各种口香糖、小糕点、香烟,以及烟灰缸、手绢领带和文具、手机充电器等。凡是一个行程匆忙的人,突然发现身上少了一点什么,在地铁的销售亭里几乎都能够买到。

城市发展史读后感

城市发展史读后感 Ting Bao was revised on January 6, 20021

《城市发展史》读后感 《城市发展史》是美国着名的城市理论家、社会哲学家刘易斯·芒福德所着,着重从人文科学角度系统地阐述了城市的起源、发展,并展望了远景。内容包括:史前的城市,城市在美索不达米亚的诞生,古埃及城市,并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地理、城市规划等多个学科领域,从多角度综合地研究了城市发展史,并对今后城市发展提出了战略性意见。对学城市规划的我们,无论在理论学习上还是思想都上都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城市的演变过程——起源、发展、蔓延 一、城市的起源 “为了让我们对当今世界的迫切任务有足够的认识,我们专门回溯了城市的起源。我们需要构想一种新的秩序,这种秩序能包括有机界和人,乃至包括人类的全部功能和任务,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城市发展找到一种新的出路”。这正是芒福德编写此书的目的。 “远在活人形成城市之前,死人就先有城市了“。这源于古人类对死去同类的敬重心里,他们需要寻求比实际生活需要更有力的促使古人要寻找一个固定的聚会地点,并最终促使他们形成连续的聚落。来表达对祖先的怀念或抚慰他们的灵魂。所以为什么在去一个大城市的时首先看到的是一排排陵墓是就可以理解了。而促使城市形成的第二个因素就是岩洞,被认为是最早的空间,不仅是居住地也是艺术和礼俗活动发生的地方。而这两种因素的共同协同作用便促使了最初城市的形成。 芒德福说“城市首先是具备磁体功能,而后才具备容器功能的”。村落的基础是食物和性,而城市则该是能够:追求一种比生存更高的目的”城市或者说人类聚落的最初雏形期,往往不是源于居住而是源于祭祀活动,而这种活动地点作为一种磁体,就已经把一些非居住着引导此地。如罗马,耶路撒冷等古城仍然是并且继续追求这写原始目的的。总之城市一开始就是外向的,就是能够吸引和容纳陌生人和陌生因素的而不像乡村那种较为固定,内向,并敌对的对待外来事物。 在其论述中认为旧石器时代是一种具备男性性格的,粗糙的,以狩猎为主的具有强攻击型的社会结构,而新时期时代,则是以定居为主以女性的阴柔性格为主的时代,并开始从事农业生产。而真正的城市起源源于这两种文化的联姻,而城市作为一种包容的有磁性的容器,使城市中生发各种活动,使城市开始慢慢发展起来。 二、城市的发展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的变革,但在其具体的发展过程中总要受控于一些具体因素的影响,比如王权、商业、文化等,它们共同决定了城市的物质要素及其结合方式。 王权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所谓城市,是指一种新型的具有象征意义的世界,它不仅带表了当地的人们,还代表了城市的守护神,以及整个井然有序的空间”。而统治阶级利用宗教称王把自己神化使自己统治公共并赢得其信赖成为可能。”从分散的村落经济向高度组织化的城市经济进化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参与因素是国王,或者说是王权制度”。

东京地铁资料梳理

东京轨道交通 1、城市概况与城市规模 东京是位于日本本州岛东部的都市,包含扩张相连之城区的首都圈(东京圈),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的巨型都会区,亦为亚洲地区最重要的世界级城市。自明治维新以来,东京即是日本的首都所在地至今,同时也是日本政治、经济、文化及交通等领域的枢纽中心。东京都下辖23个特别区、27个市、5个町、8个村以及伊豆群岛和小笠原群岛,总面积2155平方公里,人口1301万(截至2010年4月1日),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东京中心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2705人,密度最高的中野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8900人。大东京圈是从东京都心向外扩张,半径70km同心圆范围内区域,人口达到3670万,是世界最大的都市圈。2010年东京全年GDP为1万6000亿美元,位居世界首位,是亚洲的经济中心。 图1.1 东京都行政区划图 2、轨道交通线网概况和形态分析 东京都市圈的轨道交通网络是世界上公认的典范,分为地铁、JR(原日本国铁)、私有铁路三个部分。总体呈区域轨道交通网络化,整体服务范围涵盖东京都、神奈川县、埼玉县、神奈川县和千叶县,见图2.1。

图2.1 东京都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根据日本2006年《城市轨道交通年报》,东京首都圈公共交通每天运送乘客4315万人,其中地铁、JR线、私铁运送人数为3658万人,达到84.8%。 年数据,未统计在内。 东京地铁的基本线网结构为“放射+环”的截射结构,主要功能特点为可以分散城市中心功能。其中,环线为JR山手线,放射线为13条地铁线。东京都市圈轨道交通线网是以地处东京市商业文化中心的东京站、秋叶原和新桥为辐射中心,受其地理位置的影响,中心区紧邻海湾,整个线网呈扇形布置,主要辐射走廊有东京至横滨、东京至多摩、东京经池袋至北朝霞、秋叶原经上野至大宫、东京至成田、东京至千叶等多条走廊,每条走廊至少2条线路辐射,多则4条线路辐射。见图2.2、图2.3。

东京柏悦酒店分析

东京柏悦酒店分析 许多年前,影片《迷失东京》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奖,而该片拍摄地——东京柏悦酒店也从此威名远扬,成为众多海外名流、企业总裁在东京下榻、用餐时最爱的地点。 一、品牌 柏悦- Park Hyatt, 是凯悦旗下极致尊贵的精品型酒店,於世界顶级的房产位置,提供全面个人化服务和与众不同的私人氛围。柏悦针对追求高品位和奢华享受的散客,设计比较典雅,装修很有格调,酒店内的家具和设计都是很有经典艺术风格的柏悦提供前所未有的经验的典雅的现代豪华。柏悦酒店为讲求私密性、个性化服务和亲切雅致环境的有鉴赏力的旅客而设。柏悦对待贵宾服务十分周到,包括接受私人贴身服务、私人的室内雅致环境。柏悦坐落在世界上的许多超级城市和旅游胜地,每一间选择地都是结合凯悦特色而为客户量身定制的,充分考虑客户的复杂性和独特的地域性。 二、地理位置 东京柏悦酒店位处新宿──东京主要的商业及娱乐区的心脏地带,但是它没有建在购物据点或是喧嚣处,它静居在东京都会边,周围尽是气派的林荫道和高尚办公楼,进出酒店全凭酒店的豪华接驳车(串联了繁华中心的新宿站和酒店2层进厅)。这是东京中心区的一处宁静的绿洲,它不仅为客人提供最豪华和舒适的客房,其优越的坐落位置也提供给客人欣赏壮观的东京风光、关东平原、美丽的富士山风光的一处最佳位置。 周边区域包括: 新宿(商业、行政及娱乐中心) –可步行距离。 表参道(名店林立的购物区) –乘出租汽车10分钟 青山(购物及娱乐区) –乘出租汽车15分钟 涩谷(购物及娱乐区) –乘出租汽车15分钟 赤坂(中央商业区) –乘出租汽车20分钟 六本木/六本木山/东京Mid Town (夜生活及娱乐区) –乘出租汽车20分钟 丸之内(金融及商业区) –车程30分钟 银座(商业及购物区) –乘出租汽车30分钟 周边热门旅游点: 代代木公园(东京其中一个最大的公园) –步行15分钟 明治神宫–步行15分钟 皇居–乘出租汽车30分钟 东京国际会议中心– 30分钟

日本东京的交通规划

东京是日本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世界信息、金融中心之一。东京位于日本群岛中间,面积2180平方公里左右,拥有人口约1200万。从地理位置看,东京主要包括23个区,以及多摩新区,形成一个行政商务中心区,加上周围许多县,如神奈川、崎玉、千叶,以及最北面的茨城县等构成东京圈。 东京都人口密度与其它大城市相比较显得特别高,整个城市密度达到500人/km2,行政商务中心区密度为13,000人/km2,城市化基本上在半径50公里向四周发展。东京圈要协调任何一个问题都要化费很大精力,特别是交通问题。 一、xx问题 近几年来,市中心地区的事务机构过分集中、活动频繁、人口不断增多,交通、住宅、环境、垃圾清除及防灾等问题越来越尖锐。近几年来,土地价格突如其来的上涨,致使中等收入的家庭很难购买市内房屋。因此多数住宅远离市区,市民甚至购买更远离市中心的住房,工作一般却在市中心,造成住宅和工作地点或者学校之间交通上的压力。市中心的商务、社会活动十分集中,人来往返,车辆增多,使原已饱和的交通量急剧增加,由此产生了交通阻塞、环境问题,如由碳氢化合物造成的大气污染。另外, 1995年1月,阪神发生强烈地震,许多公共建筑、城市道路设施和铁路都遭到了严重破坏,损失巨大,但也唤醒了人们要重视保护城市,防止突如其来的灾难。 二、集中在市中心的交通 1、通往市中心的交通量逐渐增加 目前,各项社会活动机构都集中在市中心区,也推动了东京都本身第三产业的发展,交通信息对它们起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人口也十分密集,将近有1200万居民,占整个日本国10%人口居住在东京都,每天近360万职工和学生涌入行政商务中心区(618km2),该行政商务中心区内本身居住着800万居民,每天有大量的流动人口是东京都的一大特征,因此,道路和铁路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主要交通线。

解读东京国际会议中心

解读东京国际会议中心 东京国际会议中心,1989 年国际竞标中由美国Rafeal Vinoly 建筑师事物所获得方案第一。这座建筑造价非常昂 贵,建设期间又碰上 日本国内泡沫经济, 金融风暴,直至1996 年底终于建成。虽然 已建成近10年,建筑 依然充满生机活力、 广受瞩目,它的精美 细致更是耐人寻味。 对于这个建筑,Rafeal Vinoly 是这样看的: Architecture itself is basically a luxury .That is,people can live without architecture, no matter what we creat. But we architect are able to enrich all people’s live. 概况: 东京国际会议中心建成于1996 年底,坐落在东京都千代田区原东京市政大厦旧址,占地面积27375 平方米,建筑面积145076 平方米。千代田区是一个繁华的商业、文化信息区,地面及地下交通系统完善,发达。东京国际会议中心就位于千代田区的一个街区,它的东面:新干线及日本地铁干线擦肩而过,在东南端有一个铁路站点;北面:东京城市干道。周围被三个商业区所环绕,同时也很靠

近一个文化区,因而可以得出:基地所处环境交通密集,车流人流量很大,可屋顶平面对于要在这样一个地段上建设一个功能复杂的文化信息中心,建筑设计面临着两大问题: 1、建筑与周围各种交通系统的衔接,建筑内外人流车流路线的处理问题; 2、如何有效地利用周围便利的交通,商业及文化设施活跃这个建筑。 为这个地块增值。在这个建筑中,设计者不仅顺应了环境,巧妙地解决了基地及项目所带来的具体问题,而且赋予了建筑独特的造型、勃勃的生机活力。建筑分为两大部分:梭形的玻璃厅(glass hall),主要用于展览、接待和信息咨询;有韵律的四个方形厅,主要用于报告,会议,接待。两部分之间夹着城市广场。三层的地下室连接了这两部分。各种服务设施及后勤辅助部分设置在其中。

日本房地产的发展史

日本房地产的发展史1关于房地产的发展史(绝对精彩) 以前,有个地主有很多地,找了很多长工干活,地主给长工们盖了一批团结楼住着,一天,地主的谋士对地主说:东家,长工们这几年手上有点钱了,他们住你的房子,每月交租子,不划算,反正他们永远住下去,你干脆把房子卖给他们起个名堂叫做-----公房出售!告诉他们房子永远归他们了,可以把他们这几年攒的钱收回来,地主说:不错,那租金怎么办?谋士说:照收不误,起个日本名儿,叫物业费!地主很快实行了,赚了好多钱,长工们那个高兴啊!? 过了几年,地主的村子发展成城镇了,有钱人越来越多,没地方住,谋士对地主说:东家,长工们这几年手上又有钱了,咱们给他们盖新房子,起个名堂叫做旧城改造,他们把手上的钱给我们,我们拆了房子盖新的,叫他们再买回去,可以多盖一些卖给别人,地主又实行了,这次,有些长工们不高兴了,地主的家丁派上用途了,长工们打掉牙只好往肚子里咽,地主又赚了好多钱。? 又过了几年,地主的村子发展成大城市了,有钱人更多了,地主的土地更值钱了,谋士对地主说:东家,咱们把这些长工的房子拆了,在这个地方建别墅,拆出来的地盖好房子卖给那些有钱的大款还能赚一笔,地主说:长工们不干怎么办?谋士说:咱给他们钱多点儿,起个名堂叫货币化安置,咱再到咱们的猪圈旁边建房子,起个名堂叫经济适用房,给他们修个马车道让他们到那边买房住,地主说:他们钱不够怎么办?谋士说:从咱家的钱庄借前给他们,一年6分利,咱这钱还能生钱崽,又没风险,地主又实行了,长工们拿到钱,地主的经济适用房到现在才建了一间,长工们只好排队等房子,直到现在,还等着呢------? 于是,长工们开始闹事了,地主有点慌,忙问谋士怎么办?谋士说:赶紧通知长工们,房子要跌价了,别买了,租房住吧,正好把我们的猪圈租给他们,结果,这么多年后,长工们的钱全没了,还在租房住,直到永远?。 调控当前房价重要的是压低消除通胀预期 2007年10月20日09:3021世纪经济报道 9月底以来,一系列的政策“组合拳”再次打到了持续火爆的楼市身上。 9月27日,央行和银监会联合发布《关于加强商业性房地产信贷管理的通知》(359号文),不但规定“第二套住房”的首付比例不得低于40%,而且将住房贷款利率提到基准利率的1.1倍。10月9日,国土资源部在官方网站上公布了新的《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规定》(39号令),明确要求,通过招拍挂方式取得国有建设用地的受让人,只有在付清全部土地出让价款后,才能获得土地使用权证。 对于近年来屡调屡高的中国房价来说,一方面是调控政策失效后的尴尬,一方面是民众对房价日益高涨的不满,以及随之而来的对在房地产调控上的“缺位、越位和错位”的讨论。 就在央行和银监会发布359号文之后不久,政策的市场效应就开始显现。据报道,国庆一周,北京市商品住宅成交量环比下降56%,深圳市七天长假的一手

上海与东京城市轨道交通对比

上海与东京城市轨道交通对比 上海城市轨道交通发展与现状 上海轨道交通开始于1989年,上海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于1995年4月10号开通,运营时间已经超过12年。12年间,上海轨道交通已经发生巨大变化,运营线路从开通之初的1条发展到2007年的8条。 从1995年到2005年运营线路已达到4条线,2005年底到5条线路,运营里里程从开通之初的16.365千米达到112千米,日均客流承载量也由开通之初的24万人次,提高到2005年的160万人次。2005念得运营线路长达77千米,计57座车站,“五一”期间,最大日客流超过203万人次。自进入2005年,轨道线路的客流量继续稳定增长,与2004年相比,日净增客流30万人次。客流稳定高速增长使4条线路的运营设备长期处于高负荷运转状态,早晚高峰时间段列车超载严重,据现场测试,每节车辆乘客超过450人,列车满座率超过130%。 至2007年,上海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将达到230千米,共有163座车站投入使用,日均将可承担350万到380万人次的客流量,占公交客运量26%左右。根据规划,上海“十一五”期间将新建10条轨道交通线。长度近400千米。总投资超过1600亿。至2010年上海市轨道交通将有11条线路,运营里程近410千米,共有280座车站投入使用,预计日客流量将达到600万人次以上,轨道客流量在城市公共交通客流量中所占的比重将达到35%以上。届时,上海轨道网络将形成“中心城十字加环、中心城三横六纵、外围区八向辐射”的网络形象,城市轨道交通规模将位居世界前列,与纽约、伦敦等城市的规模并驾齐驱,超过巴黎、东京、波士顿、马德里等城市,客流量也仅次于莫斯科地铁。 东京城市轨道交通发展与现状 东京最早的地铁线路建成于1927年,但到战前的20世纪40年代,成为数不多的4条线路。此后由于战争的影响,直到战后60年代大规模道交通建设才又一次起步。战后东京轨道交通的建设为满足城市快速发交通需求的增长,主要进行了连接东京城市中心、即山手线主要枢纽站市郊区以及东京与周边城市之间的城市内和城市间的轨道交通线路建设造。在城市快速发展的六七十年代,除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公共项目之外,大量大型私营企业参与了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开发建设,如东武、西武等都是非常具有实力的大型私营轨道交通公司。此外,为了加强首都圈的通勤运输能力.政府以直接投资或对私营线路改造费补助的方式投入巨资,对已有城市轨道交通进行了增设线路等技术改造,实现了旅客列车、货运列车.近距离列车、快速列车、慢行列车等分道行驶以及长编组化和高速化,大幅度提高了输送能力和运行速度。东京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不仅有效地解决了首都圈内数千万人的通勤问题,同时极大地促进了城市人口和产业向郊区转移,郊区化的快速发展和城市间联系的日益紧密,使得东京与其周边的其他城市逐渐形成了区域一体化的大型都市圈。 东京的轨道交通系统经过多年的开发和经营,目前已经形成了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现代化轨道交通网络;运营线路总长约2 300公里,车站数量多达500多个。从轨道交通密度来看,平均轨道交通网络密度达到了约300米/平方公里,23个市区的轨道交通网络密度更是高达约1 010米/平方公里。从这些指标来看.东京轨道交通的发达程度甚至超过了纽约,伦敦、巴黎等其他世畀级城市,可以说是世界上轨道交通网络最为发达的城市。 具体对比 1.城市轨道交通站台宽度对比 通过对日本和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台宽度计算公式的对比,以上海和东京为例 分析可知,日本和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台宽度计算公式存在一定的差异。日本的站台

日本经济发展史

日本经济发展史 1. 从明治维新到二战结束 1868 年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建立了强有力的中央集权国家,开始将赶超西方强国、推进经济增长作为国家目标。但是,可称之为“近代经济增长”的过程实际开始于19 世纪的80 年代后期,其标志是:民间企业开始迅速发展;制造业的产值开始迅速增加;近代的财政、金融体制开始形成;明治初期的经济混乱状况开始改观,至少可能从统计上加以把握。 与西方强国相比,日本现代经济增长的起始阶段的特点是:开始最晚;起点最低;开始之后的增长率最高。美、英、法、德4 国的现代经济增长开始于1850—1859 年。日、美、英、法、德5 国在上述年份或时期的人均GNP分别为136 美元、474 美元、227 美元、242 美元、302 美元(按1965 年美元价格折算)。5 国从现代经济增长至1965 年的GNP 和人均GNP 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3. 6%和2.5%、3.6%和1.6%、2.2%和1.2%、2.0%和1.7 %、2.7%和1.7%。 明治政府实施“殖产兴业”的经济政策,自上而下地培育现代产业(例如由政府开办“模范工厂”,然后廉价出售给民间),促使工业化获得了迅速的进展,对追赶欧美先进国家起到了重要的效果。与此同时,明治政府还推行“富国强兵”政策,将工业化与经济增长带来的“国富”用于“强兵”,而不是用于改善国民的生活,终于走上与西方列强为伍、竞相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对外发动侵略战争与进行掠夺成为明治维新以来日本经济获得较快增长的极为重要的原因。例如,在1894—1895 年发生的中日甲午战争(日本人称之为“日清战争”)之后,日本获得了“割地”(台湾、澎湖列岛)、“赔款”(2 亿3150 两白银,相当于3 亿6 400 万日元,而当时的中央政府的一般会计岁出为7 000—8 000 万日元)及在中国开放港口的通商特权。从一定意义上说,获取战争赔款,通过侵占殖民地掠夺国外资源与财富,对日本 实现工业化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这也是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特点。从国内看,明治维新以来日本经济增长与工业化过程得益于明治政府积极推行的对外开放政策,引进了先进的技术和制度;同时,从江户时代(亦称“德川时代”,1603—1867 年)以来日本就十分重视教育,造就了一支质量较高的劳动力队伍,因而,使从国外引进的先进技术与制度能够得到很好的消化。 许多后进国家为了追求现代经济增长,普遍采取了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与制度的政策,但未必都像日本那样成功,其主要原因在于教育落后。日本现代化过程的一个特点是,其义务教育的开始早于现代经济增长的开始,而美、英、法各国的义务教育的开始晚于现代经济增长的开始。因此,日本之所以能实现较快的经济增长,除去依靠明治维新的政治变革与明治政府的强有力的经济政策(这给日本带来了“现代因素”)以外,也是与其重视教 育的“传统因素”的贡献分不开的。 随着工业化的进展,日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 年)以后,从慢性的债务国转变为债权国,在经济结构上则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1918年工业比重超过50%,达到56.8%),虽然工业结构是以轻工业为中心,钢铁、造船、机械、化学等重工业和化学工业

日本城市化发展历程及经验借鉴

日本城市化发展历程及经验借鉴 发布时间:2014-06-06 阅读:12193 日本城市化开始于明治维新时期,但直到1940年,城市化水平仍落后于当时欧美工业化国家。其后,在快速工业化带动下,城市化进程加快,仅用了50年的时间,就完成了欧美国家100年的城市化进程。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WDI,2013),在1960年,日本城市人口比重就已经达到63.3%,1975年跃升至75.9%,其后一直缓慢上升。本研究从城市人口增长、城市产业发展、城市空间变化三个角度分析日本城市化发展历程及经验借鉴。 图1 1890-2000年日本城市化率 一、日本城市化发展历程 1.1城市化起步阶段(1868~1930年) 日本城市化开始于明治维新时期,其主要特点是产业革命带动人口向城市聚集。 1868年,明治天皇迁都东京,日本开始学习西方现代化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提出“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的目标。在改革落后的封建制度的同时,增强军事力量和培植资本主义经济,在1868~1885年间,在接收幕府和各藩经营的军工厂和矿山的基础上,引进英国等西方先进国家的技术设备,聘用外国专家和技术人员,建设了一批兵工厂、采矿场,以及以生产纺织品、水泥、玻璃、火柴为主的民用“模范工厂”,开始了产业革命。这一阶段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寻找工作。明治22年(1889年)开始设立市制,1890 年日本城市人口约为320 万,占全国总人口的7.8%;1920年开展全国第一次国情调查时,城市人口约为1000多万,占总人口的18%;在产业革命后期,1920 年到1930 年的10 年间,城市人口达到了1544 万人,占全国总人数的24%,但当时绝大部分人仍生活在农村地区。 1.2城市化停滞阶段(1931~1945年) 这期间,新兴产业发展带动城市人口持续增加,但受“二战”影响,城市化进程受阻。 20世纪30年代,日本政府加大了对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这个时期的日本城市人口继续增加,1931-1940年间,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超过1%,1940 年全国城市人口的比重达35%。“二战”期间,大量城市居民为躲避轰炸而迁居农村,1945年日本城市化率降至27.8%。1.3城市化加速阶段(1946~1975年) 这期间,在朝鲜战争、全球新技术革命的背景下,日本迎来了经济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人口加速向东京、大阪、名古屋等大都市聚集。 战后恢复期(1946-1955)。1950年爆发的朝鲜战争极大地刺激了日本的工业发展,经济获得转机,城市人口又开始大量增加,城市化水平从1945年的27.8%上升到1955年的56.1%,上升了28.3%,年均上升2.83%。 加速发展期(1956-1975年)。1956—1973年间是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人均GDP

日本东京地铁发展情况

日本东京地铁发展情况 日本东京都有两大地铁运营系统:东京地铁和都营地铁。东京地铁是亚洲最大规模地铁运输机构。其属下共有8条线路,长183.2公里。东京地铁每天向590万乘客提供服务,承担地铁客运总量70.6%。平均每个乘客的乘车距离约为7.9公里。 日本东京地铁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27年,当时诞生了上野至浅草的2.2km线路,取名为银座线,1939年全线(上野至涉谷)竣工,长14.2km。1941年,日本政府决定成立营团地铁(帝都高速度交通营团TRTA),即东京地铁前身。营团地铁的使命是在东京和城市周围建设地铁线路。在1941年至2004年的60多年间,营团地铁建设和经营了169km地铁线路,形成了庞大的地铁网络。计划将于2008年6月竣工的副都心线(地铁13号线,8.9km),标志着东京地铁网络发展的成熟。日本政府认为对营团地铁赋予的使命基本完成,决定对营团地铁实行民营化。根据“东京地铁株式会法”,2004年4月营团地铁“帝都高速度交通营团”(TRTA)变更为特殊公司“东京地铁株式会社”,简称东京地铁(Tokyo Metro,标志:M)。东京都交通局从上世纪七十年代起,开始修建地铁,到2000年,共建设和投营4条铁路线路,合计全程109km,每天向245.4万乘客提供服务,承担地铁客运总量的29.4%。平均每个乘客的乘车距离为7.0公里。从2004年4月1日起,东京都两大地铁系统采用统一编号,目的是为了方便乘客,特别是来自国外的乘客利用地铁。每条线路规定一个字母,即“线路记号”,并各车站编序号。 日本东京地铁修筑时期不同,每公里建设成本差异较大,上世纪五十年代修筑的丸之内线(27.4km),每公里造价1761百万日元,

城市发展史

城市发展史 城市发展史讲义 开篇:城市发展史专题之一 --- 王权、商业与城市发展——城市发展的动力及中国古代城市发展迟滞问题探索 整个一部城市发展史,可以归纳为裂变与整合的过程。之所以称之为裂变,是较之与一般的变革,其具有革命的意义,此前城市固有的秩序在某种外力的作用下离析解构,与介入的参变因素及其引发的新的功能要素一起,重新组合,寻求新的整体功能和结构方式。裂变之后,是一段整合时期,新秩序在尝试和协调的过程中逐步建立,以至达到它最终的形式。 裂变和整合,在登高和平步两个方向上,共同构成城市进步的阶梯。纵观历史,城市的发展就是这么一种实质。 王权、商业和工业,是城市产生和发展史上的三大参变因素,相应构筑了城市发展的三个台阶。 一、王权在城市诞生中的作用 城市在根本上讲是生产力发展,社会进步的产物,但在它集聚、生成以及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朝着一定的方向定型的具体过程中,总是要受控于一些具体的力量。 一面是生活的自然需求,一面是王权的意志,这是概括了的城市在初始阶段所遵循的全部主客观原因,它们共同决定了城市的物质要素及其结合方式。 相比之下,作为主观原因的王权意志表现得更为活跃,正是它的种种表现使得城市同以往的村落有了本质的差异。应该说,村落过去所有的功能和要素基本上都被城市所承继,但在王权的介入下,一切又有了新的变化。 现在,人们将分散和集中作为区别村落和城市的基本特征,但集中不仅是物质要素在空间上的简单聚拢,更重要的在于集体力量的凝结和统一意志的形成,而这种状态是在王权的驯服下才得以实现的。 因此,城市的诞生不是人们欣喜的创造,而是充满着激烈的冲突和残酷的斗争。历史,总是这么一种无奈的二律背反,文明往往要用不文明的形式来创造。 剩余的人力,剩余的粮食及种种,虽然村庄为城市生活准备了充分的条件,并且在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孕含着城市的胚胎构造,但它不会自动转化,向更高的形式迈进。作为新石器时代

日本交通卡的发展现状、模式及经验剖析

日本交通卡的发展现状、模式及经验剖析 摘要:本文基于日本交通卡的发展现状和发行主体的研究,从日本交通智能卡的业务模式特点和发展趋势出发,重点剖析了日本交通卡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多元化经营主体结构,互联互通的发展趋势、小额消费的业务延伸方向、票卡产品的多元化经营战略和多渠道促销模式,并以sucia卡为案例总结了东京交通卡发展的实践与成效,以为中国智能交通卡的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0. 引言 随着世界各地智能交通卡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和人民对便捷支付需求的迅猛发展,交通卡在日常出行中的重要性不断提高,亚洲作为全球人口最多的地区,其对智能交通的发展需求日增,中国、韩国、泰国、日本等国家发行交通卡数量和规模逐步扩大。其中,日本交通卡发展水平、业务模式、发卡规模及对未来发展趋势的把握等均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因此,本文试图探析日本交通卡具体业务模式,日本在城市交通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多元化经营主体结构,日本轨道交通私铁企业的多元化经营战略和多渠道促销策略,并选取suica卡作为案例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剖析,试图对我国大城市交通卡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1. 日本交通卡发展现状 日本电子货币卡分为多种类型,包括预付费卡和后付费卡,主要服务于公共交通领域和商务消费领域。其中,服务于交通领域的电子货币卡片有10种预付卡类型[11-13],分别是JR东日本发行的Suica、东京地铁发行的PASMO、JR北海道发行的Kitaca、JR西日本发行的ICOCA、JR东海发行的TOICA、JR九州发行的

SUCOOA、西日本铁道发行的Nimoca、福冈交通局发行的HAYAKAKEN,还有一种关西地区协会发行的后付费卡PiTaPa。 2013年春季,日本全国铁路和公交系统的142家运营商所发行的交通IC卡相互兼容服务,纳入兼容服务范围的有JR东日本的Suica、JR东海的TOICA、JR西日本的ICOCA、JR九州的SUGOCA和东京民营铁路公司的PASMO等10个种类的途经日本主要城市铁路和公交的8198万张IC卡。上述交通卡可在日本半数的4275个车站通行,从北海道畅行至南部的九州,支付52家铁路公司以及96家公交公司的交通费。 2. 日本交通卡发行主体 JR(Japan Railways译为日本旅客铁道)是日本的大型铁路集团,其前身为日本国有铁道,原本属于国有企业的日本国有铁道由于经营不善,营收赤字,经过多年累积,长期负债已达数十兆日元,致使日本政府将国铁分割、公司化与民营化,以改善经营状况。1987年国有铁道分割为七间公司,包含六间铁路客运公司与一间铁路货运公司。其所分离而出的各公司即合称为“JR”。JR各家公司没有从属关系,也会称为JR集团。JR东日本、JR东海和JR西日本实现民营化目标转化后,渐次上市。除了货运公司仍为全国性经营外,各客运公司大致上皆有固定的管辖地域范

日本房地产的发展史

日本房地产的发展史 1 关于房地产的发展史(绝对精彩) 以前,有个地主有很多地,找了很多长工干活,地主给长工们盖了一批团结楼住着,一天,地主的谋士对地主说:东家,长工们这几年手上有点钱了,他们住你的房子,每月交租子,不划算,反正他们永远住下去,你干脆把房子卖给他们起个名堂叫做-----公房出售!告诉他们房子永远归他们了,可以把他们这几年攒的钱收回来,地主说:不错,那租金怎么办?谋士说:照收不误,起个日本名儿,叫物业费!地主很快实行了,赚了好多钱,长工们那个高兴啊!? 过了几年,地主的村子发展成城镇了,有钱人越来越多,没地方住,谋士对地主说:东家,长工们这几年手上又有钱了,咱们给他们盖新房子,起个名堂叫做旧城改造,他们把手上的钱给我们,我们拆了房子盖新的,叫他们再买回去,可以多盖一些卖给别人,地主又实行了,这次,有些长工们不高兴了,地主的家丁派上用途了,长工们打掉牙只好往肚子里咽,地主又赚了好多钱。? 又过了几年,地主的村子发展成大城市了,有钱人更多了,地主的土地更值钱了,谋士对地主说:东家,咱们把这些长工的房子拆了,在这个地方建别墅,拆出来的地盖好房子卖给那些有钱的大款还能赚一笔,地主说:长工们不干怎么办?谋士说:咱给他们钱多点儿,起个名堂叫货币化安置,咱再到咱们的猪圈旁边建房子,起个名堂叫经济适用房,给他们修个马车道让他们到那边买房住,地主说:他们钱不够怎么办?谋士说:从咱家的钱庄借前给他们,一年6分利,咱这钱还能生钱崽,又没风险,地主又实行了,长工们拿到钱,地主的经济适用房到现在才建了一间,长工们只好排队等房子,直到现在,还等着呢------? 于是,长工们开始闹事了,地主有点慌,忙问谋士怎么办?谋士说:赶紧通知长工们,房子要跌价了,别买了,租房住吧,正好把我们的猪圈租给他们,结果,这么多年后,长工们的钱全没了,还在租房住,直到永远?。 调控当前房价重要的是压低消除通胀预期 2007年10月20日09:30 21世纪经济报道 9月底以来,一系列的政策“组合拳”再次打到了持续火爆的楼市身上。 9月27日,央行和银监会联合发布《关于加强商业性房地产信贷管理的通知》(359号文),不但规定“第二套住房”的首付比例不得低于40%,而且将住房贷款利率提到基准利率的1.1倍。10月9日,国土资源部在官方网站上公布了新的《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规定》(39号令),明确要求,通过招拍挂方式取得国有建设用地的受让人,只有在付清全部土地出让价款后,才能获得土地使用权证。 对于近年来屡调屡高的中国房价来说,一方面是调控政策失效后的尴尬,一方面是民众对房价日益高涨的不满,以及随之而来的对在房地产调控上的“缺位、越位和错位”的讨论。 就在央行和银监会发布359号文之后不久,政策的市场效应就开始显现。据报道,国庆一周,北京市商品住宅成交量环比下降56%,深圳市七天长假的一手房总成交量甚至只有82套。虽然关于“第二套住房”的认定以及执行效果仍存在争议,但此次调控从银行信贷着手的方式已经获得了部分学者和市场人士的赞许。然而,有鉴于之前调控效果上的南辕北辙,目前市场对于这些政策最终的结果仍然充满了狐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