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复习第3章第2节气压带风带与气候学案

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复习第3章第2节气压带风带与气候学案

第二节气压带、风带与气候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目标

运用示意图,分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形成的作用,以及气候对自然地理景观形成的影响1.通过绘制示意图,分析气压带、风带在气候形成中的作用,说出其特征。(综合思维)

2.利用地图,说明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区域认知)

3.通过观看视频或图片,简述主要气候区典型植被类型及其特征。(地理实践力)

4.树立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观念,说明尊重自然规律的重要性。(人地协调观)

一、赤道低气压带与热带雨林气候

1.气候的形成:赤道及其南北两侧,全年处在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之下,盛行上升气流,高温多雨,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2.气候特征:全年皆夏,气温季节变化小,年平均气温在26_℃左右。全年多雨,分配比较均匀,年降水量大多在2_000毫米以上。

3.气候的分布: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马来群岛是世界主要的热带雨林气候区。

4.气候对自然地理景观的影响:典型植被为热带雨林。森林高大茂密,生物种类丰富,是世界上植物生长率最高的地区,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植物资源。土壤为砖红壤,化学风化强烈,在一些地区可形成厚达数米至十数米的风化壳。

二、西风带与温带海洋性气候

1.气候的形成:在中纬度大陆西岸地区,全年盛行西风,受海洋暖湿空气的影响,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

2.气候特征: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温年变化较小;全年湿润,冬雨较多,年降水量一般为700~1_000毫米。

3.气候的分布:主要分布在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地区,欧洲大西洋沿岸、美洲太平洋沿岸等地区。

4.气候对植被景观的影响:典型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群落外貌上的季相更替,是温带落叶阔叶林的显著特征。

春季萌叶抽枝,夏季枝叶茂密,秋季树叶凋落,冬季完全无叶。

三、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地中海气候

1.气候的形成:在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地区,受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

2.气候特征:就北半球而言,夏季因副热带高气压带北移控制,气流下沉,干旱炎热;冬季因副热带高气压带南移,受西风带控制,暖湿多雨。

3.气候的分布:以地中海沿岸最为典型,还分布在北美洲加利福尼亚沿海、南美洲智利中部、非洲南端好望角地区,以及澳大利亚大陆的东南和西南海岸等地。

4.气候对植被景观的影响:典型植被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许多树木的叶子坚硬,叶片不大,叶面多有“蜡质层”,常覆盖茸毛,有些植物的叶子甚至退化或缩小变成刺。

四、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热带草原气候

1.气候的形成:大致在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处在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地区,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2.气候特征:当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时,形成闷热多雨的湿季;当信风带控制时,形成干旱少雨的干季。全年降水较多,年降水量为750~1_000毫米。

3.气候的分布:非洲中部和南部大部分地区,澳大利亚大陆北部、东部和南部,南美洲巴西等地。

4.气候对植被景观的影响:植被类型为热带稀树草原,又称萨瓦纳。湿季高温多雨,草原一片葱绿;到了干季,天气燥热,一片枯黄。

(1)热量带为温带的气候类型最冷月平均气温都小于零摄氏度。()

(2)除南极洲外,其他大洲都有分布的气候类型是温带海洋性气候。 ()

(3)所有森林中,热带雨林的垂直结构最丰富。()

(4)温带落叶阔叶林中乔木的树干和树枝都有厚的皮层保护,以减少蒸发。

()

(5)我国新疆的典型植被是()

A.温带森林B.温带草原

C.温带荒漠D.亚寒带针叶林

[提示](1)×温带海洋性气候最冷月气温大于零摄氏度。

(2)×除南极洲外,其他大洲都有分布的气候类型是地中海气候。

(3)√热带雨林树木高大茂密、种类丰富,垂直结构丰富。

(4)×温带落叶阔叶林中乔木的树干和树枝都有厚的皮层保护,以御冬寒。

(5)C[新疆深居内陆、气候干旱,以温带荒漠为主。]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

每年6~9月的非洲,将会上演地球上最壮观的动物大迁徙场面。百万头的角马、数十万计的斑马和羚羊组成声势浩大的队伍,从坦桑尼亚的塞伦盖蒂保护区前往肯尼亚的马赛马拉国家公园,沿途狮子、花豹、鬣狗尾随,鳄鱼开始在狭窄的马拉河两畔聚集,准备分享即将到来的盛宴。

问题1(区域认知)你知道这里动物为什么会有季节性迁徙的特点吗?

提示:这里为热带草原气候,一年中有明显的干湿季变化,草原上湿季水草丰美,干季草类枯黄。

问题2(综合思维)这里的气候是如何形成的?

提示:干季受信风带控制,湿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归纳提升]

1.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大气环流是影响气候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不同的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下的地区,有不同的气候类型。如下表所示:

气候类型成因特点分布规律

单一热带雨林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全年高温多雨赤道附近

气压带、风带控制

气候带控制

热带沙漠

气候

终年受副热带高气

压带或信风带控制

全年高温少雨

回归线附近的大陆

中部和西部

温带海洋

性气候

终年受西风带控制终年温和湿润

南北纬40°~60°大

陆西岸

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热带草原

气候

受赤道低气压带和

信风带交替控制

全年高温,有明

显的干、湿季变

热带雨林的南北两

地中海气

受西风带和副热带

高气压带交替控制

夏季炎热干燥,

冬季温和多雨

南、北纬30°~40°

大陆西岸

2.气压带、风带与气候分布的一般规律

[拓展延伸]气候类型的判定

(1)根据气温曲线判断南北半球——以“形”定“位”。

依据曲线形状因素变化结论

最高(或最低)气温月份波峰状6、7、8三个月气温最高北半球波谷状12、1、2三个月气温最高南半球

(2)根据气温判断其所属的温度带——以“温”定“带”。

热带型亚热带型温带型寒带型

气温指标最冷月均

温>15 ℃

最冷月均温

介于0~15 ℃

之间

最冷月均温<0 ℃,最

热月均温>18 ℃(温带

海洋性气候例外)

最热月

均温

<10 ℃

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热

带草原气候、热带

沙漠气候、热带季

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和

季风性湿润气

候、地中海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温带

大陆性气候、温带海

洋性气候

苔原气

候、冰原

气候

(3)根据降水分析其所属的气候类型——以“水”定“型”。

降水量的年内分配情况年雨型

热带热带雨林气候

温带温带海洋性气候

夏雨型

热带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

温带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冬雨型亚热带地中海气候

少雨型

热带热带沙漠气候

寒带苔原气候、冰原气候

1.读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上图四个箭头中能正确表示全球该纬度带近地面盛行风向的是() A.①B.②C.③D.④

(2)在大陆西岸,常年受该纬度带盛行风影响的气候类型是() A.地中海气候B.温带大陆性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D.温带海洋性气候

(1)A(2)D[第(1)题,图中的风带位于北纬30°~60°之间,该纬度带为西南风,故图中①风向正确。第(2)题,大陆西岸常年受西南风影响,形成的气候是温带海洋性气候。]

植被与气候

一位探险者在其游记中这样写道:“……进入到森林之中,你仿佛来到一个梦幻王国。抬头看一看,只有满眼长着奇异板状根的参天大树,不可思议的老茎秆上的花果、巨叶植物,根本看不到湛蓝的天空;低头望一望,眼前到处是苔藓、藤萝等。密不透风的林中潮湿闷热,脚下到处湿滑。叮叮作响的小溪、飞泻的瀑布无处不在;参天的大树、缠绕的藤萝、繁茂的花草树木汇聚成一座座美丽又绿色的大迷宫,让人寸步难行……”

问题1(综合思维)这位探险者所游历的是哪种森林?其主要特征有哪些?

提示:探险者游历的应是热带雨林。热带雨林植被高大茂密,生物种类繁多,常见茎花、板根现象,垂直结构复杂。

问题2(区域认知)探险者所游历的森林主要分布在什么气候区?

提示: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区和热带季风气候区。

问题3(地理实践力)我国存在热带雨林这种植被类型吗?

提示:存在。在我国南部的海南岛以及云南的西双版纳一带都是热带季风气候的影响区域,因此这些地区存在热带雨林。

[归纳提升]植被与气候

植被类型对应气候景观特征

森林热带

雨林

热带雨林气候、热

带季风气候

植被高大茂密、物种丰富,垂直结构复

杂。常见茎花、板根等景观

常绿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森林常绿,乔木多革质叶片,花期多集

阔叶林性湿润气候中在春末夏初;垂直结构较简单

落叶阔叶林温带季风气候、温

带海洋性气候

乔木叶片宽阔,春季发叶,秋冬季落叶

亚寒带针叶林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植被以松、杉为主,叶片呈针叶状,以

抗寒抗旱

草原热带草原热带草原气候湿季草原葱绿,干季草类枯黄

温带草原温带大陆性气候夏绿冬枯,植被高度较热带草原低

荒漠

热带荒漠热带沙漠气候荒漠景观,植被稀疏,以旱生灌木为主,

具有忍耐干旱的形态与结构

温带荒漠温带大陆性气候

2.下图为一张反映“有孔叶片排水”现象的照片。读图完成(1)~(2)题。

(1)该现象常年出现在()

A.热带雨林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温带落叶阔叶林

(2)该现象在我国较普遍出现于()

A.长白山天池湖畔

B.重庆嘉陵江沿岸

C.西双版纳澜沧江畔

D.武夷山九曲溪边

(1)A(2)C[第(1)题,图示为热带雨林的景观,常年出现在热带雨林地区,

A正确。第(2)题,我国西双版纳澜沧江畔纬度低,夏季风迎风坡降水多,是热带季风气候,有热带季雨林分布,夏季会出现图示现象;长白山天池湖畔是温

带季风气候,重庆嘉陵江沿岸和武夷山九曲溪边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不会出现图示现象。]

人地协调观:郑和下西洋:六百年前“能掐会算”季风活动

600多年前,明朝航海家郑和历经28年,7次远航,出访30多个亚非国家和地区,目前已知最远到达东非、红海和美洲,堪称史无前例的航海之旅。研究表明,在没有“发动机”的时代,郑和船队的航行动力主要来自季风活动。他七下西洋所经过的地区都是全球显著的季风区,风向的季节变化不仅驱动了帆船,还带动了海流变化,为航行提供动力。可以说,季风创造了最古老的海上商路。正如英国的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里所写的那样:15世纪上半叶,在地球的东方,从波涛万顷的中国海面,直到非洲东岸的辽阔海域,呈现出一幅中国人在海上称雄的图景。

读郑和下西洋路线示意图,回答以下问题。

(1)用季风的原理分析一下,要顺风顺水到达目的地,郑和船队出发和返航分别选在什么季节比较好?为什么?

(2)郑和的船队前后经过了哪些气候区?请描述一下这些气候区的气候特点。

[解析]第(1)题,郑和船队出发时要跨越我国的南海及印度洋海域,必须借助冬季的东北季风,才能保证顺风顺水,而返航时要从北印度洋海域东来,因此必须选择在夏季西南季风盛行时。第(2)题,该航程中穿越马六甲海域时,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经南亚时为热带季风气候,到达阿拉伯半岛时为热带沙漠气候。

[答案](1)冬半年的东北季风期间出发,夏半年的西南季风期间归航。

(2)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季;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干燥少雨。

[素养立意]该题以郑和下西洋路线示意图为背景,考查人类活动对气候资源的利用,体现了人地协调观。

题组1气压带、风带与气候

下图为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乙风带的名称是()

A.极地东风带B.盛行西风带

C.东北信风带D.东南信风带

2.地中海沿岸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湿润是由于()

A.甲气压带与乙风带交替控制

B.乙风带与丙气压带交替控制

C.丙气压带与丁风带交替控制

D.全年受乙风带影响

1.B[第1题,乙风带位于30°N~60°N之间,为盛行西风带,盛行风向为西南风。第2题,夏季随气压带、风带的北移,副热带高气压带(丙气压带)控制地中海地区,形成高温少雨的气候特征;冬季随气压带、风带的南移,西风带(乙风带)控制地中海地区,形成温和湿润的气候特征。]

(生活中的地理)北京时间11月6日8:00,我国北京的一位妈妈望着窗外的纷纷落叶,给正在国外留学的女儿打电话,以下是部分电话内容:“妈妈:生日快乐!思琪:妈,您记错了,我的生日是6号,明天才是。……妈妈:冷吗?思琪:不冷,只是阴雨天气多起来了,不像前几个月,几乎每天都阳光明媚……。”据此,完成3~4题。

3.妈妈所在地和思琪所在地的气候分别是()

A.温带大陆性气候地中海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

4.思琪留学所在的城市可能是()

A.罗马(41°N,12°E) B.巴西利亚(15°S,48°W)

C.旧金山(37°N,122°W) D.温哥华(49°N,123°W)

3.D[第3题,读材料可知,妈妈在北京,北京是温带季风气候;思琪所在地11月不冷,阴雨天气多,即冬季温和多雨,为地中海气候。故选D。第4题,由上题可知,思琪所在地是美国且为地中海气候,故选C。]

教材P67

活动

-68

1.亚马孙平原面积广大,地势低平,位于赤道两侧,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降水丰富;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从大西洋吹来,带来丰富的水汽;湿润气流受安第斯山脉阻挡而抬升,形成地形雨;呈口袋状向大西洋敞开,有利于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带来丰沛降水;东部沿海的巴西暖流有增温增湿作用。

2.刚果盆地的北、东、南三面都是陆地,受陆地影响大,其热带雨林气候具有大陆性特征;马来群岛地处海洋中,受海洋的影响大,其热带雨林气候具有海洋性特征。

3.(1)亚马孙河:流量大(位于赤道附近,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降水十分丰富),水位变化小、无明显汛期(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降水丰富),流域面积广(位于亚马孙平原),河流含沙量小(热带雨林广布,植被覆盖好),水能资源丰富(河流流经山地和平原地区,落差大,再加上水量大),无结冰期,无凌汛现象(地处

热带,河流不结冰)。

(2)刚果河:水量大、径流量季节变化小、无冰期(热带雨林气候区,全年高温多雨),含沙量小(流经地区植被覆盖好),水流急(地势起伏大,河流落差大),水能丰富(水量大、水流急)。

(3)马来群岛河流:河流短小急促(岛屿面积小、地势起伏大),水量丰富(热带雨林气候,降水多),含沙量小(植被覆盖好),无结冰期(全年气温高),无明显汛期(全年降水多)。

活动

教材P69

-70

1.图示虚线区域为温带海洋性气候,该地受北太平洋暖流影响,增温增湿。冬季,西南风从海洋上带来丰富的暖湿气流;位于迎风坡,受地形抬升影响,降水丰富,故有冬温多雨的特点。

2.每年9月中旬,该区域降水较少,河流水量较少,水位较低,流速较慢;盛行西风开始增强,降低了河流入海速度,从而有利于鲑鱼洄游到河流上游。

3.主要原因:商业性采伐森林导致柯莫德熊的栖息环境遭到破坏。保护措施:植树造林;保护森林,禁止乱砍滥伐;建立自然保护区等。

活动

教材P73

-74

1.植被类型依次为森林、草原和荒漠。森林以树木为主,最为高大茂盛,植物量大;草原以草类植物为主;荒漠植被稀疏矮小,甚至呈现大面积几乎没有植物的沙漠,植物量最少。由森林到荒漠,植被景观的不同,主要是由于降水由多到少造成的。

2.(1)自上至下,自左至右依次为:⑪⑩⑨⑦⑧⑤⑥①④③②。

(2)略。

(3)还受到海陆位置、地形、洋流以及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比如,由于海陆位置的不同,在东亚沿海地区主要形成了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而同纬度的欧洲西部主要形成的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由于地形的原因,位于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青藏高原形成了高原山地气候。秘鲁寒流使南美大陆西岸的热带沙漠气候延伸到赤道附近。

2022版新教材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3单元大气变化的效应第2节常见的天气系统学案鲁教版

第二节常见的天气系统 [课标内容要求] 运用示意图,分析锋、低压(气旋)、高压(反 气旋)等天气系统,并运用简易天气图,解 释常见天气现象的成因。 [学科核心素养] 人地协调观:理解不同的天气系统对人类 活动的影响,认识人类活动要遵循自然规 律,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综合思维:从成因、特征角度认识天气系 统、气压带和风带特征及对气候的影响; 学会分析天气系统过境时的影响。 地理实践力:结合气象资料判断天气系统, 预测天气变化。 [知识体系导图] 一、锋 1.气团 (1)概念:气团是指大X围内温度、湿度等物理性质比较均匀的大团空气。 (2)分类 ⎩⎪ ⎨ ⎪⎧冷气团:气团的温度低于其到达地区的气温 暖气团:气团的温度高于其到达地区的气温❶ 2.锋面特征

(1)结构特征:图中A为暖气团;B为冷气团。❷ (2)锋面:一个狭窄的倾斜的过渡空间。 (3)锋线:锋与地面相交的地带。 (4)天气特征:锋附近温差明显,常伴有风、云、雨等天气现象。 ❶冷气团与暖气团 冷气团和暖气团都是一个相对概念,不能认为冷气团温度一定低,暖气团温度一定高。❷冷气团:干、重,在锋面下方。 暖气团:湿、轻,在锋面上方。 3.锋面与天气 (1)冷锋 ❸ (2)暖锋 ❹ (3)准静止锋

过境时 常形成连续性阴雨天气 ❸锋面过境并不一定带来降水 锋面经过一定会带来天气变化,但不一定产生降水。当锋面上的暖气团比较干燥时,就不能形成降水。如我国北方春天沙尘暴天气就属于冷锋天气,但因暖气团水汽含量少而没有形成降水。 ❹冷锋与暖锋的两点区别 (1)冷锋与暖锋的符号不同 (2)冷锋与暖锋过境前后的气温、气压变化不同 二、低压(气旋)与高压(反气旋) 天气系统低压(气旋) 高压(反气旋) 示意图(北 半球)

高一地理必修1-2.2 气压带和风带 导学案 课时3

2.2气压带和风带 第3-4课时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学习目标】 ·掌握主要气候类型、分布、特点和成因 ·学会根据气候的分布、成因和特点判定气候的类型 【自主学习】 1.主要的气候类型及其分布 阅读课本P 39图2.16,完成导学案附图1 2.气压带和风带是如何影响气候的?(阅读课本P 39三个案例) ①热带雨林气候: 常年受 (气压带)控制,高温多雨,全年皆夏 ②温带海洋性气候: 常年受 (风带)控制,带来海洋暖湿气团,终年温和湿润 ③地中海气候: 夏季受 控制,盛行下沉气流,炎热干燥; 冬季受 控制,温和多雨 2.主要气候的特征及形成原因 ⑴影响气候的因素有哪些? ⑵阅读课本P 39图2.16和P 40图2.17,完成导学案附图2 【合作探究】气候类型的判定 1.根据分布判定气候类型 根据气候的分布纬度....与海陆位置....判定气候类型,读附图1和附图2,找出各气候的分布纬度与海陆位置特征。 ★必须填写: 2016级 班 组 姓名

*2.根据成因判定气候类型 3.根据特点判定气候类型 判定步骤: ①判定南北半球:以纬线判定南北→纬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增 以温度判定南北→气温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例题下表是某地气候资料: ①该地的气候类型是。

②该地的气候类型形成原因是。【自主演练】 右图为非洲和西欧气候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 1.关于右图气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 D为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于30°-40°亚洲大陆东海岸 B. A为热带雨林气候,分布于南北纬5°之间 C. B为热带草原气候,只分布于非洲 D. E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分布于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 2.图中雨热不同期、为冬雨型的气候是() A. B B. D C. E D. A 右图是部分气压带和风带示意图,回答下列3~6题: 3.少雨的气压带是()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4.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受什么风带控制() A.甲 B.乙 C.丙 D.丁 5.热带雨林气候终年受什么气压带控制() A.① B.② C.③ D.④ 6.由③气压带和乙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是() A.温带海洋性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热带季风气候 D.地中海气候 下图表示世界四个地点的气温降水状况。据此完成7~10题。 7.位于热带气候区的地点是() A.① B.② C.③ D.④ 8.位于南半球的地点是() A.① B.② C.③ D.④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教案

第三章大气的运动 其次节气压带和风带 一、教学目标 1.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2.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争论法、启发式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麦哲伦带着的帆船队实现了人类第一次环球航行。船队经过南美洲南端的海峡时,风大浪高。船队进入30°S四周海疆时,安静无风,酷热少雨。离开该海疆后,沿途始终吹着东南风。后来,东南风慢慢减弱,进入赤道四周海疆时,风平浪静。麦哲伦船队哪段航程是逆风航行?哪段航程最为轻松?为什么船队在经过 30° S四周海疆时非常困难? [新课教学]: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师:我们在学习必修一时学过的热力环流,同学们还有印象吗?现在我们要做一个假设,假设地球不发生自转,太阳直射赤道,那么赤道受热会发生什么?〔请跟热力环流联系一下〕 生:赤道受热,导致气温上升,气压降低,在近地面形成低气压带,而在高空形成高气压带。

师:我们以北半球为例,说一下此时极地的状况? 生:极地由于接收不到太阳辐射气温降低,气压上升,近地面形成高气压,高空形成低气压带。 师:此时在没有任何因素的干扰之下,气流的运动是怎样的?〔赤道与极点之间〕生:在近地面,气流由极点流向赤道,在高空那么相反。 师:由此形成了单圈闭合环流,但是这是在我们假设地球不发生自转的状况下才有可能发生的,但是我们都知道这种状况目前是不存在的。那么我们再说在地球自转的状况下,会有地转偏向力的存在。 ①低纬环流: 赤道四周,空气上升,气压降低,形成赤道低气压带〔热力缘由〕,所以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下,到了北纬30度四周由南风偏转为西南风,导致气流不能连续向南流淌,在此处气流积累,导致空气密度增加,气压上升,在高空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动力缘由〕。在近地面,大气由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向赤道低气压带,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偏转成东北信风。这样便在赤道与北纬30°之间形成一个低纬环流圈。 ②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 在近地面,从副热带高压带向北流出的一支气流,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渐

气压带和风带学案高三文科一轮复习

人教版 必修一第二章(气压带和风带) 高二地理组 命制人: 使用时间: 年 月 日 1 课前预习案 【基础知识梳理】 一、气压带和风带形成和分布 1、赤道附近地区,空气受热膨胀 (上升或者下沉),形成 气压带, 多 雨(降雨类型)。 2、南北纬30°附近地区,空气在高空堆积 (上升或者下沉),形成 气 压带,受其控制降水 (多或少)。 3、近地面,从极地高气压带流出的冷气流和低纬度来的暖气流在60°附近相遇, 暖气流被冷气流抬升,近地面形成 气压带。 4、两极附近地区,空气遇冷收缩 (上升或者下沉),形成 气压 带。 5、在近地面的7个气压带中,热力原因形成的是 和 ,动力 原因形成的是 和 ;不论是热力原因还是动力原因,凡是低压都是 (上升或者下降)气流,高压都是 (上升或者下降)气流。低压降水 (多或少),高压降水 (多或少)。 6、在图中左侧画出三圈环流,并在图中右侧写出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的名称,在图中画出近地面风带的风向。 二、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 7、气压带和风带随 的移动而移动,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为:北半球夏季位置偏 (北或南),冬季位置偏 (北或南)。 三、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季风环流 8、北半球冬、夏季的气压中心: 夏季亚欧大陆为 (气压名称),海洋上为 (气压状况)气压。冬季,亚欧大陆形成了 (气压名称),海洋上为 (气压状况)气压。 9、东亚季风的成因是 。东亚夏季吹 风(名称) ,温暖湿润;冬季吹 风(名称),寒冷干燥。 10、南亚地区的冬季风的成因是 ,风向为 风;南亚夏季风的最重要的成因是 。其风向 为 风。 【自学质疑】(回扣考纲,你掌握了哪些?还有什么问题?) 90°90°0°60°60°30°30°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2.2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教案三篇(附导学案)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理解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模式,掌握大气环流运动的规律。 2.了解1月、7月北半球海陆气压形势,理解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3.了解季风的形成和分布,知道季风环流是大气环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4.了解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过程和方法 1.运用对比、类比方法,在三圈环流示意图上理解、识记三圈环流、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的特点。 2.读“东亚季风”图,会分析季风的形成。 3.读1月、7月海平面等压线图,分析北半球海陆气压形势。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三圈环流的学习,了解大气环流对全球的热量平衡和水量平衡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影响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的形成,认识地理要素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 2.理解我国的气候深受季风环流的影响,从而能将所学知识用于实际,服务于社会。 【教学重点】 1.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的名称、成因、对气候的影响。 2.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受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高低压中心名称、所在位置、成因及冬夏季风的关系。 【教学难点】 1.三圈环流形成的动态过程。 2.东亚季风环流形成。 【教具准备】 地球仪、胶条、用投影胶片自制红蓝箭头,气压带风带分布图(挂图),投

影片:空白气压带风带分布图、大气环流对气温的调节作用表格。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复习内容】找两个学生到黑板前面作题: 要求: (1)写出A、B两点地面及高空的高低气压状况,并画出A、B两点间高空及地面的风向 (2)分别画出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影响下A点的风向画完后请学生回答: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大气运动最常见的形式是什么?在运动的地球上南北半球风向偏转的规律是什么? 【新课导入】我们知道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冷热不均,因为太阳辐射在全球各纬度分布的不均,使全球的大气在不停地运动,大气的运动是有规律的,由于大气有规律的运动和温度不同使地球各个部位产生不同的气压带和风带,到底全球有哪些气压带和风带呢?这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 第一课时: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指导看书】请同学们快速阅读教材P36第一段,思考: 1.什么是大气环流? 2.大气环流有什么意义? 【学生回答】 1.大气环流是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它反映了大气运动长时期的平均状态。 2.促使高低纬之间,海陆之间的热量交换,调整了全球的水热分布。 【板书】一、大气环流及意义

高中地理 自然地理基础 第3章 大气运动 第2节 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和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教案 鲁

第二节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和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学习目标:1.了解北半球大陆上的气压中心。2.理解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以及季风的形成。(重难点) 3.运用示意图,根据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分析其对气候形成的作用。(重难点) 4.分析气候对自然地理景观形成的影响。 一、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 1.成因:海陆相间分布,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 2.形成和分布 3.影响我国的高低气压中心 冬季气压中心性质影响 冬季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冷空气的源地之一冬季天气 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暖空气的源地之一夏季天气 二、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影响机理:大气环流把热量和水汽从一个地区输送到另一个地区,使高低纬度间、海陆之间的热量和水分得到交换,从而影响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 2.案例 地区赤道及其南北两 侧 南北纬40°~60°之 间大陆西岸 南北纬30°~40°之间大陆西 岸 气压带、风带全年受赤道低气 压带控制 全年盛行西风 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 季受西风带控制 气候特征全年高温多雨终年温和湿润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 3.影响气候形成的因素: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 (1)北半球的气压带都成块状气压分布。( ) (2)南北半球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程度相同。( )

(3)季风气候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 ) (4)影响地中海气候形成的主要因素是海陆分布。( ) 【提示】(1)×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1月份时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被陆地上的高压中心分割成块状存在于海洋上,7月份时,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被陆地上的低压中心分割成块状存在于海洋上。 (2)×南北半球相比,北半球的陆地面积广且海陆相间分布,因此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比南半球明显。 (3)×形成季风气候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二是气压带、风带的移动。 (4)×地中海气候是因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而形成的,因此大气环流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与亚洲季风阅读下面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东海龙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对我国降水的影响十分重大,夏半年尤为突出,可以说它是掌管我国东部降水的真正的“海上龙王”。这个“龙王”通过吹送东南季风,给我国东部季风区带来降水,它的位置、强度和活动,影响着我国东部的旱涝状况。 影响我国的冬季风则由亚欧大陆冷高压——亚洲高压吹出。风向与夏季盛行风向基本相反,风力较夏季风强,带来寒冷干燥的天气。 (1)夏季,北半球主要大气活动中心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是如何形成的?它对我国的气候有何影响? (2) 冬季,我国东部为何盛行西北季风?它对我国的气候有何影响? 【提示】(1)夏季,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亚欧大陆受热快,近地面形成低气压,其中亚洲低压最为突出,使分布在该纬度的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切断,只保留在海洋上,形成北太平洋的夏威夷高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是其组成部分。它给我国大部分地区带来丰沛的降水。 (2)冬季,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亚欧大陆为亚洲高压,北太平洋形成阿留申低压,这时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影响,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在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作用下形成西北季风。它给我国广大地区带来寒冷干燥的天气。 [归纳总结] 1.图解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专题2.2 气压带和风带教案(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教案

第2讲气压带和风带 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的最基本的模式。全球X围内大气大规模的运动我们称之为大气环流。大气环流在全球的分布上也主要体现为大陆东、西的差异。大陆西岸主要表现为受不同气压带、风带控制;大陆东岸主要是受季风环流的影响。 一、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以北半球为例) 将热力环流模型扩大到全球。 1.赤道和极地之间的单圈环流。 假设条件:1.地球不自转;2.地表性质均一;3.太阳直射赤道。 结论:赤道和极地之间形成单圈环流。 2.三圈环流(动态过程) 由于地转偏向力的存在,单圈环流模式不成立。而是形成三圈环流。 假设条件:1. 地表性质均一;2.太阳直射赤道。 【重点厘清高空的风和近地面的风的最终偏转方向不同】 【六个气压带和风带形成过程术语及图解分析】: 【赤道低气压带,0°为中心】赤道附近温度较高,空气膨胀上升,在近地面形成(赤道)低气压带;在高空则形成高气压,流向两极方向。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转,最终在北纬30°高空偏转成西风。气流源源不断从赤道上来补充,越堆积越多,最终气流被迫下沉。 【副热带高气压带,30°为中心】气流被迫下沉在地面堆积,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高压气流流向赤道和高纬度。流向赤道的偏转成[东北信风带]。流向高纬度的偏转成[西风带]。 【极地高低压带,90°为中心】极地周围气温较低,空气收缩下沉,在近地面形成(极地)高气压带。高压气流流向四周,形成环绕极地的[极地东风带]。高空气流则下来补充。 【副极地低气压带,60°为中心】西风带和极地东风带在60°附近相遇,来自低纬度的暖而轻气流被迫抬升,在近地面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

气压带风带的记忆及判别: °,30°,60°,90°等纬度,判断气压带的名称,风带则识记低纬信风,中纬西风,高纬极地东风。 2.结合气压带判断风向名称或根据风带推算气压带。 3.结合气压带的成因或者天气状况判断气压带风带。 4.成因分类:(1)热力原因。如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 (2)动力原因。如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 5.天气状况:西风湿润信风干,上升多雨下沉晴 注意:如果信风从海洋上经过,将会带来大量水汽,变得比较湿润,遇到地形的抬升作用,会形成丰富的地形雨。例如冬季日本的西海岸降雪较多。 二、北半球气压中心与季风环流(带状被切断) 季风的形成原因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陆地和海洋夏季和冬季形成高低气压中心,切断了原先的气压带。高低气压中心的分布不同,使得大气在一年中不同季节风向发生改变,称之为季风。一般,大陆东岸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比较显著,尤其是东亚和南亚季风。

2022-2023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学案3-2 气压带和风带 (9)

高二地理导学案 课题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时间2022年9月日序号课型新授课编写人审核人 新课标要求与解读1.通过绘制示意图,理解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地理实践力) 2.结合资料,掌握理解大气环流的形成因素。(综合思维) 3.分析图文材料,理解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综合思维) 任务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 基础梳理·必备知识 1.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 2.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1)成因:北半球陆地面积且海陆分布,海陆热力差异大。 (2)分布 时间原因陆地海洋 7月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切断亚洲低压高压中心 1月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切断亚洲高压低压中心 3.南半球气压分布 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纬向分布的气压带比北半球明显,特别是南纬以南的地区,气压带基本上呈状分布。 4.亚洲季风环流 项目东亚季风南亚季风 风向 冬季风东北风 夏季东南风风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的差 异 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关键能力·方法总结 【典题示例】 (2022·北京东城区高二期末)下图为世界某区域某月多年平均近地面气压分布图。读图完成(1)~(2)题。 (1)根据等压线分布,该月份最有可能为() A. 1月 B. 4月 C. 7月 D. 10月 (2)X月甲地的盛行风向是()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知识总结】 1.海陆热力差异及影响 陆地海洋 热力性质 差异 热容量小大 透明度 小;太阳辐射集中在表 层 大;太阳辐射可照射到一定 深度 传热方式主要依靠传导;传热慢 除传导外,主要靠对流;传 热快 对气温和气压的影 响 升降温快慢 冬夏季气温 冬季气温低,夏季气温 高 冬季气温高,夏季气温低(相 对陆地) 冬夏季气压 冬季形成冷高压中心, 夏季形成暖(热)低压 中心 冬夏季气压变化不明显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教案(新教材湘教版):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移动

第3讲气压带、风带与气候 [体系架构] [课程标准]运用示意图,说明气压带、风带 的分布,并分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形成的 作用,以及气候对自然地理景观形成的影响。 [基本概念]大气环流、三圈环流;海陆热力 性质差异,季风、季风环流;气候、气温、 降水。 [基本原理]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 律;气温、降水的影响因素;气压带和风带 对气候的影响;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规 律及其气候特点。 课时16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移动 一、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 1.大气环流 (1)概念:地球上大范围、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2)意义:调节了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水热分布,对各地的天气和气候具有重要影响。2.三圈环流(以北半球为例) (1)成因:高低纬之间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 (2)形成 ①在上图中适当位置填上气压带的名称。

②在上图中适当位置画出风向。 ③在上图中适当位置标注极锋,并画出极锋锋面。 答案 思考热力环流、三圈环流和大气环流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答案(1)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最基本的形式,是三圈环流形成的基础。 (2)大气环流既包括三圈环流中形成的气压带、风带,还包括季风环流。 二、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季风环流 1.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1)原因: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 (2)规律:就北半球来说,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特别提醒气压带、风带的移动 气压带和风带移动的纬度数小于太阳直射点移动的纬度数,移动幅度为5~10个纬度。判断季节可参照副热带高气压带与30°N的位置,如副热带高气压带在30°N以北,为北半球夏季;在30°N以南为北半球冬季;正好穿过中间为春、秋季。 2.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大气活动中心 (1)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影响到海洋与陆地的气压分布,表现为: ①北半球:陆地面积较大且海陆相间分布,使纬向的气压带被分裂成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具体如下: 大气活动中心 (在图中填出虚线处的气压带 及亚欧大陆气压中心的名称) 原因表现 1月份冬季,大陆降温 比海洋快,大陆 上形成高气压; 夏季,大陆增温 1月份北半球的副极地低 气压带被大陆上的高气压 所切断,使副极地低气压 带只保留在海洋上

2022届新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气压带与风带含解析

气压带与风带 一、选择题 右图中①②③④表示气压带,⑤⑥⑦表示风带。读图回答1~3题。 1.有关图中气压带和风带的判断,正确的是( ) A.②—高气压带—空气冷却下沉形成 B.⑤—低纬信风带—东南风 C.③—低气压带—冷暖空气相遇形成 D.⑥—中纬西风带—西北风 2.地中海气候的形成主要与下列哪个气压带和风带有关( ) A.①与⑤ B.②与⑥ C.③与⑦ D.②与⑤ 3.当图中②地气压分裂成海洋上的高压和陆地上低压时( ) A.武汉可能伏旱B.孟买吹东北风 C.洛杉矶阴雨D.北京可能出现寒潮 解析:1.C 2.B 3.A 第1题,读图,根据图中纬度可以判断气压带、风带名称,根据图中风向判断是北半球。②是副热带高气压带,是动力因素形成,不是空气冷却下沉形成,A 错。⑤是低纬信风带,北半球的信风带是东北风,B错。③是副极地低气压带,是动力因素形成,冷暖空气运动在这里相遇形成,C对。⑥是中纬西风带,北半球的西风带是西南风,D错。第2题,结合前面分析,图中②是副热带高气压带,⑥是盛行西风带。地中海气候是副热带高气压带与盛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所以B对。第3题,②地是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气压带分裂成海洋上的高压和陆地上低压时,北半球是夏季。武汉此时可能是伏旱现象,A对。孟买位于南亚,夏季吹西南季风,B错。洛杉矶位于美国地中海气候区,夏季炎热干燥,C错。北京夏季没有寒潮,D错。 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当暖湿空气经过寒冷的下垫面时,就易形成雾。右图中,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并影响S市。据此完成4~5题。 4.夏季,S市主要受( ) A.季风影响

新教材高中地理湘教版选择性必修一学案-第三章-第二节-气压带、风带与气候-含解析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第二节气压带、风带与气候 一、赤道低气压带与热带雨林气候 1. 成因:全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高温多雨。 2.特点:全年皆夏,气温季节变化小。太阳辐射强烈,年平均气温26℃左右,全年多雨。 3.分布:赤道附近,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马来群岛是世界主要的热带雨林气候区。 4.生物:森林高大茂密,生物种类丰富,化学风化强烈。 【思考】 热带雨林气候只分布在赤道地区吗? 提示:在马达加斯加岛的东侧、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部、中美洲东北部,受洋流、地形和来自海洋上的信风的影响,气温高,降水多,也分布有热带雨林。 二、西风带与温带海洋性气候 成因全年盛行西风,受海洋暖湿空气影响

[辨一辨]判断下列说法正误。 ①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分布在大陆西岸。(√) ②温带海洋性气候夏季降水相对较多。(×) ③欧洲大西洋沿岸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最广的地区。(√) ④温带落叶阔叶林季相更替明显。(√) 三、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地中海气候 [辨一辨]判断下列说法正误。 ①地中海气候区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旱。(√) ②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0°~50°的大陆西岸地区。(×) ③亚热带常绿硬叶林许多树木叶子坚硬。(√) ④地中海气候分布最多的地区在非洲南端。(×)

能力1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 1.气压带的性质对气流的影响: 2.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单一气压带、风带影响下形成的气候类型及其特点。 (2)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及其特点。

通用版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夯基固本练专题三气压带和风带(含答案)

通用版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夯基固本练专题: 气压带和风带 1.读某半球大气环流图(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的高气压带是() A.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 B.北半球极地高气压带 C.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 D.南半球极地高气压带 (2)此时,图示半球的季节可能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下图为“某大洲沿20°E的地形剖面图和某季节大气环流示意图”。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甲、乙、丙三地中() A.甲为地中海气候,乙为热带沙漠气候 B.乙和丙都是热带沙漠气候 C.乙和丙都是热带草原气候 D.甲为地中海气候,丙为热带沙漠气候 (2)此季节() A.甲地高温干燥 B.乙地草木枯黄 C.丙地森林茂密 D.丁海区风大浪急 3.下图1为沿某经线的大气运动示意图,图2为甲气压带及其南、北两侧风带的风向图。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气压带位置反映的时段里() A.巴西高原草木枯黄 B.我国东北山区河流出现春汛 C.恒河进入枯水季节 D.北印度洋洋流逆时针流动 (2)关于图示气压带、风带的说法,正确的是() A.热带草原气候受甲气压带和丁风带交替控制 B.受乙风带影响,西欧全年温和湿润 C.丙气压带影响下的地区总是高温少雨 D.受丁风带移动影响,南亚地区夏季多雨 4.下图为部分区域大气环流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 (1)常年受甲地附近气压带影响的区域,气候类型是() A.热带沙漠气候 B.热带雨林气候 C.热带季雨林气候 D.热带草原气候(2)乙地气候特点是() A.炎热干燥 B.寒冷干燥 C.高温多雨 D.温和湿润 (3)丙地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 A.干冷的极地东风 B.冷湿的极地东风 C.干冷的中纬西风 D.暖湿的中纬西风 5.读气压带、风带移动规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2气压带和风带-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帮

专题三地球上的大气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 (2022·湖北·襄阳四中模拟预测)尤卡坦半岛受信风带影响大,西海岸离岸风比向岸风更强,东海岸则相反。半岛西海岸海风登陆时,遇到陆地上稳定的信风,形成海风锋。一般情况下,温度相同时湿空气要比干空气密度小。下图示意尤卡坦半岛位置和地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图示区域描述正确的是() A.地处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边界B.区域东北侧以热带雨林植被为主 C.北部太阳高度的年变化小于南部D.区域南部的渔业资源比北部丰富 2.关于尤卡坦半岛西部海风锋分析正确的是() ①形成过程类似与暖锋②春季白天出现频率高 ③春季夜晚出现频率高④形成过程类似与冷锋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造成尤卡坦半岛东西海岸的离(向)岸风强度差异的原因是() ①信风带风向年内变化较小②东海岸海洋的水体更大更深 ③信风与海陆风的叠加不同④东西海岸的海陆风强度不同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1.D2.A3.B 【解析】1.读图可知,该地地处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边界,A错误;尤卡坦半岛东北部主要受东北信风影响,但东北部地形较平坦,抬升不明显,降水较少,而该地纬度低,蒸发旺,主要以热带草原植被为主,B错误;受东北信风影响,岛屿南侧受上升补充流明显,有利于渔场的形成,渔业资源比北部丰富,D正确;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年变化规律:回归线以外是46°52',回归线以内是23°26'+当地纬度,该地北部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大于南部,C错误。故选D。 2.由材料可知海风锋的形成是海风遇到东北信风,温度相同时湿空气要比干空气密度小,海风来自海洋,密度轻,类似暖气团主动移至冷气团,形成过程类似暖锋;春季西侧多晴天,白天吹海风,易形成海风锋。 ①②正确,③④错误,故选A。 3.结合经纬网和大气环流可知该地受东北信风的控制,东北信风对于西海岸是离岸风,对于东海岸是向岸风,即信风与海陆风的叠加情况不同,③正确;由材料“西海岸离岸风比向岸风更强,东海岸则相反”可知东北信风势力强,原因是信风带风向常年稳定,①正确,B正确;东北信风势力强,也说明海陆风强度较弱,东西海岸的海陆风强弱无法比较,④错误,排除CD;读图中等高线可知东海岸海洋水体更深,但海洋水体

【高三】2021届高考地理第一轮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教材复习教案

【高三】2021届高考地理第一轮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教材复习教 案 2021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鲁教版案第9讲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 [测试站点的整合] 【要点热点探究】 前三个环流圈与压力区和风区的形成 1.环流的形成 (1)低纬环流:由于赤道地区的高温,气流膨胀上升,高空气压高。在水平气压梯 度力的影响下,气流向极性方向流动。在地转偏转力的影响下,气流将在北纬30度积聚 并下沉,导致该地区地面压力升高。此外,该地区位于亚热带,因此形成了副热带高压。 赤道地区的地面气压较低,形成了赤道低压区。在地表,空气从高压流向低压,形成低纬 度环流。 (2)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在地表,副热带高压地区的气压较高,因此气流向极地 方向流动。在极地地区,由于气温低,气流收缩下沉,气压高,气流向赤道方向流动。来 自极地的气流和来自副热带的气流在60附近相遇,形成了锋面,称作极锋。此地区气流 被迫抬升,因此形成附极地低气压带。气流抬升后,在高空分流,向副热带以及极地流动,形成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 2.压力和风区的形成:低纬环流、中纬度环流和高纬度环流在地球表面形成七个压力 区和六个风区。气压区和风区的形成可以通过示意图来理解。 例1(2021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江苏卷)2021年3月以来,北大西洋极圈附近的冰岛发生大规模火山喷发,火山灰蔓延使欧洲航空业蒙受重大损失。图l为火山喷发图片。回答⑴~⑵题。 (1)冰岛火山灰在欧洲蔓延的压力区和气流是什么 a.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b.副极地低气压带和西风 c、副热带高压区和东北风D.副热带低压区和东北风 ⑵这些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 a、大气“水圈,生物圈”岩石圈B.岩石圈“大气”水圈,生物圈 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高考复习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 第三单元 大气变化的效应 第二讲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解析版)

高考复习(2) 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三单元大气变化的效应 第二讲气压带、风带与气候 【备考导航】 考点呈现知识线索素养解读 1.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 2.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 3.气压带、风带及其季节移动对气候形成的作用。 4.季风的形成与季风气候。太阳辐射、 纬度差异 ―→ 三圈 环流 ―→ 气压带、 风带分布 ―→ 影响 气候 直射点 移动 ―→ 气压带、 风带季 节移动 ―→ 受海陆分 布影响 ―→ 季风 环流 1.区域认知:结合区域 图全面分析气压带、风 带的分布状况。 2.综合思维:依据区域 定位,综合分析气压带、 风带分布及其季节移动 的原因、影响。 3.地理实践力:观察周 边环境的景观变化,感 受气候的季节特征,归 纳季风气候的特点。 【必备知识】 一、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1.三圈环流的形成(以北半球为例) 【注1】(1)注意三圈环流与热力环流的区别,热力环流是指大气运动最简单、最基本的形式,是三圈环流形成的基础。(2)我们平时所指的大气环流主要是指三圈环流中形成的气压带、风带以及季风环流等。 2.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辨】气压带的形成不都是由气温高低造成的 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的形成是气温高低造成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的形成是气流运动造成的。一个是热力原因,一个是动力原因。 【记1】同一半球,信风带与西风带风向相反,与极地东风带风向相同。 3.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1)原因: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 (2)规律:就北半球而言,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注2】气压带和风带移动的纬度数小于太阳直射点移动的纬度数,移动幅度为5~10个纬度。其不同季节的纬度不同,可参照副热带高气压带与30°N的位置。如副热带高气压带在30°N以北,为北半球夏季;在30°N以南为北半球冬季;正好穿过中间为春、秋季。 二、气压带、风带对气候与景观的影响 1.气压带对气候和景观的影响

3-6气压带和风带-2022年高考地理全一轮复习微考点专题学案精讲过关演练

一轮复习 气压带和风带单元过关 一、单选题 阿拉伯人主要生活在西亚和北非等热带地区,虽气候炎热干旱,但是依旧身着宽松的白衣长袍。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常年影响阿拉伯人主要生活区的气压带或风带是() A.赤道低气压带B.副极地低气压C.盛行西风带D.副热带高气压带 2.能示意该地区昼夜温差情况的是() A.B.C.D. 3.气候炎热干旱,但是依旧身着宽松的白衣长袍的原因不可能是() A.白色对太阳辐射反射强B.避免太阳辐射直接灼伤 C.减轻风沙对皮肤的伤害D.长袍利于汗液大量散发 【答案】1.D2.A3.D 【分析】1.阿拉伯人主要分布于西亚北非地区,这些地区主要位于北回归线附近,结合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可知回归线附近主要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受副高影响,气流下沉,导致降水较少,气候炎热干燥,D正确。赤道低气压带控制下,高温多雨,A错误。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也是多雨区,B错误。盛行西风带控制下,温和多雨,C错误。故选D。 2.该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高温干旱,晴朗,云层少,白天气温高,晚上气温低,昼夜温差大,A正确。BCD的昼夜温差都较小,不符合该地区,A正确,BCD错误,故选A。 3.西亚北非地区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当地阿拉伯人身穿白色长袍主要受当地炎热干燥的环境导致的。有利于反射阳光,避免灼伤皮肤,減少风沙对皮肤的伤害,ABC有可能,长袍不利于汗液大量散发,根据题意,答案选D。 果阿是印度旅游圣地,以其多层次的魅力吸引了全球各地的游客。其中超过六成的游客来自国外,他们一般在当地的冬季来到果阿享受阳光和沙滩;还有四成是印度本国的游客,他们多数在夏季来果阿旅游。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4.印度大多数游客在果阿的感受是() A.炎热多雨B.炎热干燥C.凉爽多雨D.凉爽干燥

2021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学案:2.3气压带和风带含解析

第三讲 气压带和风带 __理清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__ 1.三圈环流的形成(以北半球为例) ⎭⎪⎬⎪ ⎫高低纬受热不均地转偏向力影响⇒三圈环流⎩⎪ ⎨⎪⎧ ①低纬环流圈 ②中纬环流圈③高纬环流圈 2.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 (1)七个气 压带 ⎩ ⎪⎨⎪⎧ A 为赤道低气压带 ⎭⎪⎬⎪⎫ C 为副热带高气压带E 为副极地低气压带G 为极地高气压带南北半球同纬度各有一个 (2)六个风带⎩⎪⎨⎪⎧⎭⎪⎬⎪⎫B 为信风带D 为西风带F 为极地东风带南北半球同 纬度各有一个 (3)季节移动规律: 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与二分日相比,大致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1)全球气压带、风带均以赤道为对称轴南北对称分布,而且气压带、风带相间分布,气压带也表现为高压和低压相间分布。 (2)同一半球,信风带与西风带风向相反,与极地东风带风向相同。 3.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下的气候类型及其特点

气压带、风带 形成的气候类型气候特点 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 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热带沙漠气候全年炎热,干旱 少雨 常年受极地高气压带控制冰原气候全年严寒,降水 稀少 常年受西风带控制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多雨(2)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及其特点 气压带、风带形成的气候 类型 气候特征 赤道低气压带热带草原气 候高温多雨为湿季 信风带高温少雨为干季 西风带 地中海气候 冬季温和多雨 副热带高气压带夏季炎热干燥 读全球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局部示意图,回答1~2题。 1.图中的M气压带是指() A.赤道低气压带B.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 C.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D.副极地低气压带 2.下列关于图中M、N两气压带所反映的时间与季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M表示3月份、春季B.N表示7月份、夏季 C.M表示12月份、夏季D.N表示1月份、冬季 解析:1.B 2.B第1题,先根据纬度判断该气压带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再根据盛行风的偏转方向判断该气压带位于北半球。第2题,图中M气压带反映了北半球的冬季气压带分布情况,N气压带反映了北半球夏季的气压带分布情况。 (2020·天津五校联考)图1为沿某经线的大气运动示意图,图2为图1中甲气压带及其南北两侧风带的风向图。读图,回答3~4题。

2022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气压带和风带与气候类型含答案

气压带和风带 读全球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局部示意图,回答1~2题。 1.图中的M气压带是指() A.赤道低气压带B.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 C.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D.副极地低气压带 2.下列关于图中M、N两气压带所反映的时间与季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M表示3月份、春季B.N表示7月份、夏季 C.M表示12月份、夏季D.N表示1月份、冬季 如图是地中海沿岸地区某季节气压(单位:hPa)分布图。读图回答3~4题。 3.有关甲气压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气压系统的成因与太平洋上的夏威夷高压相似 B.甲气压系统最强时,我国长江流域降水丰富 C.甲气压系统的形成与海陆分布无关 D.甲气压系统开始变强时苔原带驯鹿向南迁徙 4.下列关于甲气压系统对地中海及沿岸地区气候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冬季地中海气温低,形成低气压中心 B.夏季地中海气压高,有利于西风深入 C.气压的季节变化,使该地区的降水季节变化减小 D.气压的季节变化,使该地区的气候特征更典型 [2021·福建宁德模拟]下图示意我国某县年降水量及水系分布图。读图回答5~6题。

5.影响该县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河流B.海陆位置 C.季风D.地形 6.据图推断,年平均气温() A.N地>M地B.P地>N地 C.Q地>P地D.Q地>M地 7.[2021·南昌市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4分)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导致地球上出现了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独特的气候区,如在下面右图中大约10°N~20°N大陆西部地区以及30°N~40°N大陆西部地区的气候均属于这一情况。30°N~40°N大陆西部地区,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稀少,冬季受西风带控制,降水较多。即使在常年受同一大气环流控制地区内的不同地点,大气环流也存在差异。下图分别示意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左图)和欧洲、非洲局部地区某时刻气压分布(右图)。 (1)若此刻气压形势在这一季节属于常态,请判断此刻北半球所处的季节是夏季还是冬季,并说明判断理由。(6分) (2)请根据图文材料,推测除文字材料中所述两个地区外,上面右图中哪些地区理论上还可能出现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区?并说明其成因。(举一例进行说明即可)(10分)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3章大气的运动第2节气压带和风带学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 课程标准素养目标任务设定 运用示意图,说明气压 带、风带的分布。 1.通过绘制示意图,理解气压带、风 带的形成。(地理实践力) 2.结合资料,理解掌握大气环流的 形成因素。(综合思维) 3.分析图文材料,理解海陆分布对 气压带的影响。(综合思维) 1.什么是大气环流?其意 义是什么? 2.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 布特征是什么? 3.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 带产生何种影响?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1.大气环流 (1)概念:全球性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2)意义:使高纬度和低纬度之间、海洋和陆地之间的热量和水汽得到交换。 2.三圈环流的形成和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1)三圈环流的形成(以北半球为例) ⎭⎪ ⎬ ⎪⎫ 均匀的地球表面(假设), 高、低纬度地区的受热 不均和地转偏向力影响 ⇒三圈环流 ⎩⎪ ⎨ ⎪⎧a.低纬度环流圈 b.中纬度环流圈 c.高纬度环流圈 (2)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①气压带(北半球)

气压带分布形成 A 赤道低压带南北纬5°之间空气受热膨胀上升 C 副热带高压带30°附近高空空气堆积下沉 E 副极地低压带60°附近近地面气流上升 G 极地高压带极地地区终年寒冷,空气堆积下沉 除赤道低压带外,其余气压带在南北半球各有1个,关于赤道对称分布,全球共形成7个气压带 风带分布风向 B 东北信风带赤道~30°之间东北风 D 盛行西风带30°~60°之间西南风 F 极地东风带60°~90°之间东北风 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南半球各风带风向与北半球不同,全球共形成6个风带 (1)原因: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 (2)规律(北半球,与二分日相比):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将风带与其风向连线。 [特别提醒] 大气环流特点 大气环流具有全球性、规律性、长期性三个特点,这三个特点也是判断某一大气运动形式是不是大气环流的依据,如三圈环流、季风环流是大气环流。但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等不是大气环流,因为它们的空间分布X围有限,运动变化周期短。

江苏专用2022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四地球上的大气第二讲气压带风带与气候训练含解析

第二讲气压带、风带与气候 【5年高考】 考点一气压带与风带 选择大洋航线时,应在确保航行安全的前提下,充分考虑气象、海况条件和岛礁等因素, 尽可能沿地球表面大圆(以地心为圆心过地表两点的圆)航行。下图为“巽他海峡西行好望角的大洋航线示意图”。据此回答下题。 1.(2020江苏单科,8, 2分)7月航线西段明显北移,主要是为了() A.避开南极冰山 B.减少西风带影响 C.远离热带风暴 D.便于沿途补给 答案B 公元399年一412年,僧人法显西行求法,游历三十余国,其旅行见闻《佛国记》是现存最早关于中国与南亚陆海交通的地理文献。下图为“法显求法路线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2.(2018江苏单科,2,2分)法显从耶婆提国乘船返回中国最适合的时间是() A.1月一5月 B.5月一9月 C.9月一12月 D. 11月一次年3月

答案B

在天津市南部地区发现的贝壳堤,是贝壳及碎屑物受潮水搬运,在海边经较长时期堆积 而形成的垄岗,可以作为当时海岸线的标志。 图例 等高线(m ) 古海岸线 距今4 000-5 000年 距今2 700-3 7岫 距今1 000~2 000年 距今500-800年 贝壳堤 图I 天津市等高线和古海岸线分布图 图II 天津市年平均气温和降水分布图 3. (2016天津文综,4, 4分)图II 所示甲地比周边地区气温高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 海拔高度低 B.降水少 C.人口密度大 D.距海远 答案C 甲地位于市中心,人口密度大,生产生活中产生大量的余热、废热加热了空气,形成 了热岛效应,故C 项正确。 甲地(位置见下图)气温年变化较小,5-8月降水稀少。据此完成下题。 4. (2014海南单科,4, 3分)甲地气温年较差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 宁河 5 ① 滨海新区 西片 武清o 图例 等降水量线(mm ) 年平均气温(笔) 10.8 11.4 11.8 12.0 12.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