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云南可食用植物资源

云南可食用植物资源

云南可食用植物资源
云南可食用植物资源

云南可食用植物资源

摘要:云南地处低纬度高原,地理位置特殊,地形地貌复杂。主要受南孟加拉高压气流影响形成的高原季风气候,全省大部分地区冬暖夏凉,四季如春的气候特征。全省气候类型丰富多样,有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南温带、中温带和高原气候区共7个气候类型。由于多种的地理环境与气候条件造就了云南丰富的植物资源,在这多种多样的植物资源中有着大量的可食用植物资源。

关键字:可食用;植物;资源;食用部位

一:水稻

原产亚洲热带,在中国广为栽种后,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按照不同的方法,水稻可以分为籼稻和粳稻、早稻和中晚稻、糯稻和非糯稻。我国科学家袁隆平对杂交水稻的研究作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水稻所结稻粒去壳后

称大米或米。世界上近一半人口,都以大米为食。大米的食用方法多种多样,有米饭、米粥、米饼、米糕、米线等。水稻除可食用外,还可以酿酒、制糖作工业原料,稻壳、稻秆也有很多用处。

分类:籼稻和粳稻

籼稻(Indica rice):有20%左右为直链淀粉。属中黏性。籼稻起源于亚热带,种植于种植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生长期短,在无霜期长的地方一年可多次成熟。去壳成为籼米后,外观细长、透明度低。有的品种表皮发红,如中国江西出产的红米,煮熟后米饭较干、松。通常用于萝卜糕、米粉、炒饭。

粳稻(Japonica rice):粳稻的直链淀粉较少,低于15%。种植于温带和寒带地区,生长期长,一般一年只能成熟一次。去壳成为粳米后,外观圆短、透明(部分品种米粒有局部白粉质)。煮食特性介于糯米与籼米之间。用途为一般食米。

籼稻和粳稻是长期适应不同生态条件,尤其是温度条件而形成的两种气候生态型,两者在形态生理特性方面部有明显差异(表3-1)。在世界产稻国中,只有中国是籼粳稻并存,而且面积都很大,地理分布明显.籼稻主要集中于中国华南热带

和淮河以南亚热带的低地,分布范围较粳稻窄.籼稻具有耐热,耐强光的习性,

它的植物学特性为粒形细长,米质粘性差,叶片粗糙多毛,颗壳上茸毛稀而短以及较易落粒等,都与野生稻类似,因此,籼稻是由野生稻演变成的栽培稻,是基本型.粳稻分布范围广泛,从南方的高寒山区,云贵高原到秦岭,淮河以北的广

大的地区均有栽培.粳稻具有耐寒,耐弱光的习性,粒形短圆,米质粘性较强,

叶面少毛或无毛,颖毛长密,不易落粒等特性,与野生稻有较大差异。因此,可以说粳稻是人类将籼稻由南向北,由低向高引种后,逐渐适应低温的变异型。早、中、晚稻

早、中、晚稻的根收成

本区别在于对光照反应的不同。早、中稻对光照反应不敏感,在全年各个季节种植都能正常成熟,晚稻对短日照很敏感,严格要求在短日照条件下才能通过光照阶段,抽穗结实。晚稻和野生稻很相似,是由野生稻直接演变形成的基本型,早、中稻是由晚稻在不同温光条件下分化形成的变异型。北方稻区的水稻属早稻或中稻。

水稻与陆稻

水稻种在水田,陆稻种在旱地。水陆稻形态上差异较小,生理上差异较大。水、陆稻均有通气组织,但陆稻种子发芽时需水较少,吸水力强,发芽较快;陆稻的茎叶保护组织发达,抗热性强;根系发达,根毛多,对水分减少的适应性强。陆稻可以旱种,也可水种,有些品种既可作陆稻也可作水稻栽培,但陆稻产量一般较低,陆稻逐渐为水稻所代替,北方稻区只仑有少量陆稻栽培。

非糯稻和糯稻

糯稻:中枝链淀粉含量接近100%,黏性最高,又分粳糯及籼糯。粳糯外观

圆短,籼糯外观细长,颜色均为白色不透明,煮熟后米饭较软、黏。通常粳糯用于酿酒、米糕,籼糯用于八宝粥、粽子。中国做主食的为非糯米,做糕点或酿酒用为糯米,两者主要区别在米粒粘性的强弱,糯稻粘性强,非糯稻粘性弱。粘性强弱主要决定于淀粉结构,糯米的淀粉结构以支链淀粉为主,非糯稻则含直

链淀粉多。当淀粉溶解在碘酒溶液中,出于非糯稻吸碘性大,淀粉变成蓝色,而糯稻吸碘性小,淀粉呈棕红色。一般糯稻的耐冷和耐旱性都比非糯稻强。此外,在水稻分类学上,根据稻作栽培方式和生长期内需水量的多少,有水稻和旱稻之分。旱稻,也称陆稻,是种植于旱地靠雨养或只辅以少量灌溉的的稻作,一生灌水量仅为水稻的1/4~1/10,适于低洼易涝旱地、雨水较多的山地及水源不足或能源紧缺的稻区种植。

旱稻和水稻

要了解稻,最基本的分法,往往先根据稻生长所需要的条件,也就是水份灌溉来区分,因此稻又可分为水稻和旱稻。但多数研究稻作的机构,都针对于水稻,旱稻的比例较少。旱稻又可称陆稻,它与水稻的主要品种其实大同小异,一样有籼、粳两个亚种。有些水稻可在旱地直接栽种(但产量较少),也能在水田中栽种。旱稻则具有很强的抗旱性,就算缺少水份灌溉,也能在贫瘠的土地上结出穗来。旱稻多种在降雨稀少的山区,也因地域不同,演化出许多特别的山地稻种。目前旱稻已成为人工杂交稻米的重要研究方向,可帮助农民节省灌溉用水。有一说最早的旱稻可能是占城稻。中国古籍宋史《食货志》就曾经记载,“遣使就福建取占城稻三万斛,分给三路为种,择民田之高仰者莳之,盖旱稻也。……稻比中国者穗长而无芒,粒差小,不择地而生。”但目前仍有争议,原因就在于学者怀疑以地区气候来论,占城稻有可能是水稻旱种,而非最早的旱稻。

人工水稻

提到人工水稻,1973年,袁隆平成功用科学方法产出世界上首例的杂交水稻,因此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他经过四年的研究,带领团队从世界上几百个稻种中探索,并在稻种的自花授粉上有了自己的心得。袁隆平认为野稻并不一定全为自花授粉,他在海南岛找寻到一种野稻称为“野稗”,并成功的与现有水稻配种出一些组合稻种。这些组合稻种无法自体授粉,而需仰赖旁株稻种的雄蕊授粉,但产量比原水稻多上一倍。不过最初的几年,培育出的新稻虽然稻量增加,而且多数没有花粉,符合新品种的需求,但其中有的却有花粉,能产出下一代,而且稻量不丰;但袁隆平并没有放弃,一直到了第九年,上万株的新稻都没有花粉,达成了新品种的要求,也就是袁隆平的三系法杂交水稻。

二:小麦

小麦是小麦属植物的统称,是一种在世界各地广泛种植的禾本科植物,起源于中东地区。小麦是世界上总产量第二的粮食作物,仅次于玉米,而稻米则排名第三。小麦的颖果是人类的主食之一,磨成面粉后可制作面包、馒头、饼干、蛋糕、面条、油条、油饼、火烧、烧饼、煎饼、水饺、煎饺、包子、混沌、蛋卷、方便面、年糕、意式面食、古斯米等食物;发酵后可制成啤酒、酒精、伏特加,或生质燃料。小麦富含淀粉、蛋白质、脂肪、矿物质、钙、铁、硫胺素、核黄素、烟酸及维生素A等。因品种和环境条件不同,营养成分的差别较大。

小麦富含淀粉、蛋白质、脂肪、矿物质、钙、铁、硫胺素、核黄素、烟酸及维生素A等。因品种和环境条件不同,营养成分的差别较大。从蛋白质的含量看,生长在大陆性干旱气候区的麦粒质硬而透明,含蛋白质较高,达14~20%,面筋强而有弹性,适宜烤面包;生于潮湿条件下的麦粒含蛋白质8~10%,麦粒软,面筋差,可见地理气候对产物形成过程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面粉除供人类食用外,仅少量用来生产淀粉、酒精、面筋等,加工后副产品均为牲畜的优质饲料。进食全麦可以降低血液循环中的雌激素的含量,从而达到防治乳腺癌的目的;对于更年期妇女,食用未精制的小麦还能缓解更年期综合症。

三:食用豆

豆科(Leguminosae sp.)为双子叶植物乔木、灌木、亚灌木或草本,直立或攀援,常有能固氮的根瘤植物。模式属:Faba P. Miller 。约650属,18000种,广布于全世界。我国有172属,1485种,13亚种,153变种,16变型;各省区均有分。该科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它是人类食品中淀粉、蛋白质、油和蔬菜的重要来源之一。其中蝶形花亚科(Papilionoideae)花两侧对称,蝶形花冠,成下降覆瓦状,旗瓣最大在最外方。大豆(黄豆Glycine max)、落花生(Arachishypogaea)为著名油料作物。豌豆(Pisumsativum)、蚕豆(Viciafaba)、豇豆(Vignasinensis)、菜豆(Phaseolus vulgaris)、赤豆(Vignaangula ris)、绿豆(Vignaradiatus)、扁豆(Dolichos lablab)等嫩荚供蔬菜食用,种子供粮食食用。

四:野生菌

野生菌除了能带给我们独特的口感外,还有十分珍贵的药理保健功效,绝大多数的野生菌所含有的无机盐和氨基酸等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可以达到健脑,提高免疫力,抗辐射等诸多保健功效。经过验证尤其对抑制癌细胞和治疗糖尿病有奇效。野生菌的口感和特色也因菌种的不同而各领风骚。云南复杂的地形地貌,多种多样的森林类型、土壤种类以及得天独厚的立体气候条件,孕育了丰富的野生食用菌资源,其种类之多,分布之广,产量之大,名扬四海。云南食用菌分为二个纲、十一个目、三十五个科、九十六个属、约二百五十种,占了全世界食用菌一半以上,中国食用菌的三分之二。云南野生食用菌,生于山林、长于山林,是天然绿色食品,它富含多种维生素、优质蛋白及其他有益于人体的成分,营养丰富,风味独特,有的食用菌还有治疗癌症和多种疾病的药理作用。

松茸又名松口蘑、松蘑、臭鸡枞。菌盖初为半球形,后展开成伞状,表面干燥、灰褐色或淡黑褐色,菌褶白色,秋季生于红松、落叶松和油松林地松茸在日本、欧洲享有很高的声誉,历来被视为食用菌中的珍宝。被为“蘑菇之王”。在古代日本,松茸是老百姓向贵族和天皇进贡的珍品之一,素有“海里的鲱鱼籽,陆地上的松茸”的说法。在云南丽江纳西族地区,松茸也是婚宴上的珍贵菜肴之一。该菌菇体肥大,肉质细腻,香味浓郁,别具风味,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特殊的药用效果。据分析,鲜松茸约含水分89.9%、粗蛋白17%、纯蛋白8.7%,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B2、维生素C及维生素PP。许多文献记载,松茸具有强身、益肠胃、止痛、理气化痰、驱虫等功效,还具有治疗糖尿病、抗癌等特殊作用。由于松茸所含有的激素类物质较多,对改善更年期内分泌失调、性功能失调等症状有一定疗效。

鸡枞又名鸡宗、鸡松、鸡脚菇、蚁枞等,是一种美味山珍,称之为菌中之王,其肉肥硕壮实,质细丝白,味鲜甜脆嫩,清香可口,可与鸡肉媲美,故名鸡枞。它含有钙、磷、铁、蛋白质等多种营养成份。鸡枞吃法很多,生熟炒煮作煲汤皆宜,滋味均极鲜美。用鸡枞可以制作多种名菜,成为鸡枞宴席。鸡枞经过晾晒、盐渍或用植物油煎制而成为干鸡枞、腌鸡枞或油鸡枞,可以贮存较长时间,以备常年食用。鸡枞产季为每年的六至九月,多半生长在未受污染的红壤山林的半山坡上。鸡枞菌是云南著名野生菌品种,因肥硕壮实、质细丝白、鲜甜脆嫩、清香可口,味道似鸡肉,故名鸡枞。它含有钙、镁、铁、磷、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热量、灰分、核黄素、尼克酸等成份。等多种营养成分,鸡枞中的氨基酸含量多达16种,含磷量高是鸡枞的一大特点。人体需要补充磷时,可常吃鸡枞。

菌盖扁半球形,光滑、不粘、淡肉色,菌肉白色,有酱香味,可入药。生

于柞、栎等阔叶林及针阔混交林地上,单生或群生。大腿蘑营养丰富,味道香美,是极富美味的野生食用菌之一,可出口欧美、日本等国,深受外商欢迎。该菌菌体较大,肉肥厚,柄粗壮,食味香甜可口,营养丰富,是一种世界性著名食用菌。据分析,100 g干品中含蛋白质20.2 g,碳水化合物64.2 g,热量338千卡,灰分4.0 g,Ca23 mg,P500 mg,Fe50 mg,核黄素3.68 mg.该菌具有清热解烦、养血和中、追风散寒、舒筋和血、补虚提神等功效,是中成药“舒筋丸”的原料之一;又是妇科良药,可治妇女白带症及不孕症。此外,其水提物对小白鼠肉瘤S-180的生长有阻抑作用,对肉瘤S-180的抑制率为100%,对艾氏腹水癌的抑制率为90%。同时还有抗流感病毒、防治感冒的作用。

干巴菌又名松毛菌,每年7~9月生长在马尾松树下。这种菌没有菌盖和菌褶,簇生如牛牙状,故俗称为牛牙齿菌。干巴菌刚出土呈黄褐色,老熟时呈黑褐色。肉质坚硬、干燥、含有钙、蛋白质、硫胺素等营养成分,有酷似腌牛肉干的浓郁香味。腌牛肉干当地百姓称为干巴,因而此菌得名干巴菌。干巴菌香味浓郁、滋嫩香甜、肉质坚韧,干燥,回味醇香绵长,嚼味无穷,含有钙、铁、蛋白质、硫胺素等营养成分,而且有一般酷似腌牛肉干的浓郁香味。腌牛肉干群众称为干巴,因而此菌得名干巴菌。

牛肝菌(俗称“羊肝菌”)是牛肝菌科和松塔牛肝菌科等真菌的统称,除少数品种有毒或味苦而不能食用外,大部分品种均可食用。云南牛肝菌资源丰富,其中著名的有白、黄、黑等优良牛肝菌可供食用。白牛肝菌,生长于海拔900米~1200米之间的松栎混交林中,或砍伐不久的林缘地带。生长期为每年5月底至10月中,雨后天晴时生长较多,易于采收。黑牛肝菌味道鲜美,营养丰富,云南各族人民群众都喜欢采集鲜菌烹调食用。此外,还可切片干燥,加工成各种小包装的黑牛肝菌,用来配制汤料或做酱油浸膏。白牛肝菌1973年开始出口,销往西欧各国。近年来黄黑牛肝菌也开始出口。

青头菌主要生长在树林中的草丛中,每年6~9月出茹。刚出土时有点像球形,以后逐渐展开呈扁圆形。菌帽质地坚固,呈青绿色和白色混合状。菌肉色白质嫩,香气芬芳,含蛋白质、钙、磷、铁、硫、胺素等多种营养成分。青头菌含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钙、磷、铁、维生素B2等营养成分。

五:野菜

婆婆丁又名蒲公英,它的花粉含有维生素、亚油酸,枝叶中则含胆碱、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婆婆丁的功能是清热解毒,消肿、利尿,具有抗菌的作用,能激发机体的免疫功能,达到利胆和保肝的作用。婆婆丁焯过后生吃、炒食或做汤都可以,可拌海蜇皮、炒肉丝;还能配着绿茶、甘草、蜂蜜等,调成一杯能够清热解毒、消肿的婆婆丁绿茶。(我曾经用婆婆丁的根洗干净之后晒干磨成粉状,用来当做咖啡效果不错)

苦菜又名苦苣菜,茎呈黄白色;叶片为圆状披针形,表面绿色,背面灰绿色;花鲜黄色。苦菜中含有丰富的钾、钙、镁、磷、钠、铁、等元素,能清热、消肿、化淤解毒、凉血止血。苦菜对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急性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都有抑制作用。苦菜嫩叶可采食,生吃略带苦味,用开水烫一下制熟,苦味可除。苦菜可炒肉、做汤,或加些大豆粉做成小豆腐吃,亦可沸水烫后蘸面酱食用。或做麻酱拌苦菜、苦菜粥等。(在我们东北过去用来喂鸭子的,呵呵我喜欢用他蘸酱吃,味道苦败火。)

桔梗又叫明叶菜、和尚帽,其枝端能开出蓝色的小花。我们平常吃的都是桔梗根,它有祛痰镇咳、镇痛、解热、镇静、降血糖、消炎、抗溃疡、抗肿瘤和抑

菌的作用。

水芹菜又叫水芹、河芹。水芹菜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在沼泽地或湿地,它的嫩茎及叶柄供作蔬菜食用。水芹菜中富含多种维生素和无机盐类,其中以钙、磷、铁等含量较高,具有清洁人的血液,降低人的血压和血脂等功效,既是食用又是药用的高档无公害草本蔬菜。水芹菜生长在低洼的水田里,基本不需要治虫,属于纯天然无公害绿色蔬菜。水芹菜的生长期较长,秋冬春都可以随时采收,既可以凉拌食用,也可以与其他荤菜炒煮,亦可做海米炝水芹、水芹炒肉丝、水芹羊肉饺、水芹拌花生仁等。

刺嫩芽又叫刺龙芽,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等。嫩芽可做菜、做汤,也可腌渍加工罐头,营养丰富,味道鲜美,风味独特,具有补气、活血、利湿、止痛、补肾等作用。(在山区呆着的时候一到开春就跟当地人上山采这种菜,我们都叫它刺老芽在我们当地卖的很贵。同样的季节还有蕨菜猴腿)

小根蒜又名薤白、小根菜,呈不规则卵圆形,表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底部有突起的鳞茎盘。它的茎叶长得很像蒜,也有葱、蒜的味道,主要吃法有小根蒜拌豆腐,小根蒜白木耳粥、小根蒜炒鸡蛋等。(如果不认识的话你可能看不见它,就和一根普通的小草一样长在地上。连根挖起的时候会看到小蒜。味道很不错尤其在野外没有蒜的时候)

椿菜又名香椿芽,营养丰富。据测定:每100克椿菜中含蛋白质9.8克,钙、磷、维生素C的含量在蔬菜中均名列前茅。还含脂肪、粗纤维、铁、胡萝卜素、尼克酸以及香椿素,有特殊的芳香气味,食之鲜美可口,耐人品尝。香椿的吃法很多,可凉拌、可炒、可煎,还能腌着吃。椿菜还可入药,古医书记载,椿菜性寒,具有涩肠止血、健胃理气、杀虫固精等功效。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椿菜煎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等都有明显的抑制和杀菌作用。民间有椿菜治病的验方:椿菜烫后用酱油拌食,能开胃、去气滞;与粳米、麻油制成椿菜粥,可治肠炎、痢疾、痔肿等等。

山菜之王——蕨菜,民间也叫皋头菜或如意菜。属凤尾花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先开花后生叶。分布于我国境内凡有山林之处的广阔地域里。据植物学家确定,蕨类植物,是二亿多年前在古生代二叠纪就有的植物,足见其历史悠久,所以有人誉蕨菜为古老的山菜王。据陆矶《诗经》注云,周秦时代,蕨是当作祭品用的,而今蕨菜不仅是山里人喜爱吃的山野菜,也是城里人的美味佳蔬。据分析,每100克蕨菜中含水分86克,蛋白质1.6克,胡萝卜素1.68毫克,抗坏血酸35毫克、脂肪0.4克,纤维素1.3克,碳水化合物10克,灰分0.4克,钙24毫克,铁0.7毫克,可在人体内产生50千卡的热量。蕨菜制成菜肴,其味鲜美清香,沁人肺腑,风味独特,是席上佳肴。蕨菜不仅营养价值颇高,而且又可以入药,李时珍对蕨菜之评价是:“去暴热,利水道,令人睡,补五脏不足”。我国医学认为:蕨菜味甘、微苦、性寒。具清热、利湿、利尿、滑汤、益气、养阴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高热神昏,筋骨疼痛,肠风热毒,小便不利,妇女湿热带下,大便秘结或习惯性便秘等。现代研究证明,蕨菜有降压、清火、健胃之作用六:水果

宝珠梨果大而形美,皮色表翠,外皮虽然粗厚,但果肉却雪白细嫩,汁多味甜,食后无渣,是中秋节期间的应节佳果。宝珠梨已少量出口,远销港澳。宝珠梨栽培已有数百年历史,传说是一名叫宝珠的和尚从外地引种与当地梨树嫁接

培育而成。由于品优质佳,曾经作为贡品,远赴京都,宝珠梨的产地也因此而得名“呈贡”。云南各地还有不少良种梨,除宝珠梨外,还在大理雪梨,陆良蜜香梨,昭通黄梨,富源黄皮水梨等,均各具特色,深受人们的喜爱。

昭通苹果酸甜适度,清香怡人。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一般均达到14.0%~15.7%,高于烟台苹果。全糖含量13.4%,果酸含量0.35%,配比适度。1970年,昭通苹果进入国际市场,销售香港及东南亚地区。1975年,在陕西潼川召开的全国苹果外销基地工作会议上,昭通苹果好评如潮,特别是“金帅”,各种营养成分检测含量居全国各地送检样品首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西南农业大学果树研究所、贵州农业大学等单位教授到昭通实地考察,对昭通苹果质量以及发展苹果生产的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都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版纳香甜脆的菠萝蜜菠萝蜜属桑科,菠萝蜜属,因其果实挂在树上像菠萝,故别名又叫“树菠萝”;因它的形状像牛的蜂窝胃,所以又叫“牛肚子果”;傣家称之为“麻朗”。菠萝蜜是德宏地区名产水果之一,果肉有金黄、淡黄二种,质细嫩香甜,有浓郁香气,品质上等。果肉厚,呈金黄色,质细嫩而脆,胜似鲜美的荔枝,味甜而香,品质上等;每年7—8月大批菠萝蜜上市。菠萝蜜吃法:一是做水果吃,二是用果肉放进鸡蛋面粉中搅拌后用油煎吃,则为上等佳品,三是将果仁煮熟吃,味似菱角,可充饥。

怒江片马三宝自古以来流传的“片马无穷山”的说法决不是夸张。这里物产丰富,其代表物产就是被称为"片马三宝"的木瓜、梅子和核桃。当地群众喜欢把熟透发黄的鲜木瓜摘下生吃,或切成块状,拌以食糖或蜂蜜,用开水泡饮,以解渴消暑;有的用蜂蜜渍木瓜片,制成极佳的果脯;有的取其泡酒,用于止咳和治疗关节炎。煮鸡肉时放进一把干木瓜片,烹调的鸡肉久煮不烂,其味特香。每当阳春三月,淡红、深红以及白色的木瓜花怒放争妍,整个片马沟谷姹紫嫣红,蜂蝶纷飞,四处充满了稍含苦涩味的花香,寂静的山沟呈现一派勃勃生机。深秋时节,黄澄澄的大木瓜缀满枝头,浓烈的香气溢满山村,沁人心脾。这时,茶山人、傈僳人等青年男女活跃在木瓜林间,一边采摘硕果,一边山歌互答,整个片马洋溢着丰收的喜悦。片马梅子的声名丝毫不逊于木瓜。这个品种果实很大,新鲜梅子平均盟个就重1公斤,而且肉多、核小、肉质细腻,口感极佳。因此,人们都非常喜欢它,在梅子还没有成熟之时,就已开始预购。挂在树上的梅子虽然还一颗未少,但已被卖完。梅子治风湿有奇效,梅子酒在市场也一直旺销。片马核桃具有优质核桃的所有优点:单果个大,皮薄易剥,肉厚味佳,脂肪含量高,营养丰富,而且产量高。

曲靖盐水石榴

在会泽城西70余里外,有一条窄长起伏的小槽子,盐水河像一条带子,蜿蜒于槽子之中,这就是闻名遐迩的盐水石榴产地——会泽县娜姑镇盐水沟。这里被誉为“石榴之乡”。水石榴有玛瑙、红袍、玉琼、彩霞等品种,玛瑙石榴是上品,红袍石榴为神品,玉琼石榴为仙品盐水石榴在港澳地区格外引人注目,被称之为“神石榴”盐水石榴在农历八月中秋节前成熟,且有合家团聚,子孙繁荣的象征,故石榴作为应节佳果备受人们的喜爱。

永德县永康芒果永德县气候适应多种水果生产,有小勐统的梨、乌木龙的葫芦梨、勐底的荔枝、忙况的石榴、明朗的木瓜、亚练的柿子等等,最为著名的要算永康芒果。永康芒果以勐底农场为集中产地1991年种植面积达4万多亩。主要品种有马切苏、缅二芒、大青蜜芒、秋芒、留香芒、吕宋芒、红云芒、缅三芒、红桃芒、大白玉、鹦鹉芒、生吃芒、香蕉芒、珊瑚芒、五采芒等。畅销广州、

成都、北京、重庆、渡口等大城市。加工成罐头食品有芒果酱、芒果脯、糖水芒果。

大理宾川蜜桔大理州宾川县地处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属中亚热带低纬高原季风气候,光热源丰富,土地肥沃,年平均气温17.9℃,年降雨量550

毫米,相对湿度63%,适宜柑桔生产。其栽种柑桔历史已有300多年。宾川柑桔

产量高、质量好,远销国内外市场,深受客商欢迎,是云南省优质水果(柑桔)基地之一,享有“桔果之乡”的美誉。宾川柑桔具有个大、皮薄、色艳、香气浓、汁多味甜的特点。品种已有温州椪柑、华脐、罗伯逊脐橙等10余种,其中,脐橙以果大、无核、色美、脐小、肉脆嫩无渣、味甜等优点,被评为云南省优质果品,曾荣获1995年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银质奖。

弥渡小红梨主产弥渡东山,故又称东山梨,也因梨心乌黑,一般称为乌心梨。小红梨个头一般,单个果重2、3两,大者不超过半斤,其形状呈鹅蛋,表皮光滑不起凸凹,金秋时节,梨果成熟,色泽红润鲜艳,红似朝阳。

楚雄的核桃,落叶乔木,原产于近东地区,又称胡桃、羌桃,与扁桃、腰果、榛子并称为世界著名的“四大干果”。既可以生食、炒食,也可以榨油、配制糕点、糖果等,不仅味美,而且营养价值很高,被誉为“万岁子”、“长寿果”。营养: 1. 核桃仁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及人体营养必需的不饱和脂肪酸,这些成分

皆为大脑组织细胞代谢的重要物质,能滋养脑细胞,增强脑功能; 2. 核桃

仁有防止动脉硬化,降低胆固醇的作用;此外,核桃还可用于治疗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核桃对癌症患者还有镇痛,提升白细胞及保护肝脏等作用; 3. 核桃仁含有的大量维生素E,经常食用有润肌肤、乌须发的作用,可以令皮肤滋润光滑,富于弹性; 4. 当感到疲劳时,嚼些核桃仁,有缓解疲劳和压力的作用;

结束语:由于云南特殊的地理环境以及气候条件造就了了云南丰富的的植物资源,也就使得的云南的可食用植物变的多种多样,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植物资源。

参考文献

《云南野生食用植物》—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云南大学何天淳徐旌

https://www.doczj.com/doc/065531392.html,

云南可食用植物资源

云南可食用植物资源 摘要:云南地处低纬度高原,地理位置特殊,地形地貌复杂。主要受南孟加拉高压气流影响形成的高原季风气候,全省大部分地区冬暖夏凉,四季如春的气候特征。全省气候类型丰富多样,有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南温带、中温带和高原气候区共7个气候类型。由于多种的地理环境与气候条件造就了云南丰富的植物资源,在这多种多样的植物资源中有着大量的可食用植物资源。 关键字:可食用;植物;资源;食用部位

一:水稻 原产亚洲热带,在中国广为栽种后,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按照不同的方法,水稻可以分为籼稻和粳稻、早稻和中晚稻、糯稻和非糯稻。我国科学家袁隆平对杂交水稻的研究作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水稻所结稻粒去壳后 称大米或米。世界上近一半人口,都以大米为食。大米的食用方法多种多样,有米饭、米粥、米饼、米糕、米线等。水稻除可食用外,还可以酿酒、制糖作工业原料,稻壳、稻秆也有很多用处。 分类:籼稻和粳稻 籼稻(Indica rice):有20%左右为直链淀粉。属中黏性。籼稻起源于亚热带,种植于种植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生长期短,在无霜期长的地方一年可多次成熟。去壳成为籼米后,外观细长、透明度低。有的品种表皮发红,如中国江西出产的红米,煮熟后米饭较干、松。通常用于萝卜糕、米粉、炒饭。 粳稻(Japonica rice):粳稻的直链淀粉较少,低于15%。种植于温带和寒带地区,生长期长,一般一年只能成熟一次。去壳成为粳米后,外观圆短、透明(部分品种米粒有局部白粉质)。煮食特性介于糯米与籼米之间。用途为一般食米。 籼稻和粳稻是长期适应不同生态条件,尤其是温度条件而形成的两种气候生态型,两者在形态生理特性方面部有明显差异(表3-1)。在世界产稻国中,只有中国是籼粳稻并存,而且面积都很大,地理分布明显.籼稻主要集中于中国华南热带 和淮河以南亚热带的低地,分布范围较粳稻窄.籼稻具有耐热,耐强光的习性, 它的植物学特性为粒形细长,米质粘性差,叶片粗糙多毛,颗壳上茸毛稀而短以及较易落粒等,都与野生稻类似,因此,籼稻是由野生稻演变成的栽培稻,是基本型.粳稻分布范围广泛,从南方的高寒山区,云贵高原到秦岭,淮河以北的广 大的地区均有栽培.粳稻具有耐寒,耐弱光的习性,粒形短圆,米质粘性较强, 叶面少毛或无毛,颖毛长密,不易落粒等特性,与野生稻有较大差异。因此,可以说粳稻是人类将籼稻由南向北,由低向高引种后,逐渐适应低温的变异型。早、中、晚稻 早、中、晚稻的根收成 本区别在于对光照反应的不同。早、中稻对光照反应不敏感,在全年各个季节种植都能正常成熟,晚稻对短日照很敏感,严格要求在短日照条件下才能通过光照阶段,抽穗结实。晚稻和野生稻很相似,是由野生稻直接演变形成的基本型,早、中稻是由晚稻在不同温光条件下分化形成的变异型。北方稻区的水稻属早稻或中稻。 水稻与陆稻 水稻种在水田,陆稻种在旱地。水陆稻形态上差异较小,生理上差异较大。水、陆稻均有通气组织,但陆稻种子发芽时需水较少,吸水力强,发芽较快;陆稻的茎叶保护组织发达,抗热性强;根系发达,根毛多,对水分减少的适应性强。陆稻可以旱种,也可水种,有些品种既可作陆稻也可作水稻栽培,但陆稻产量一般较低,陆稻逐渐为水稻所代替,北方稻区只仑有少量陆稻栽培。 非糯稻和糯稻 糯稻:中枝链淀粉含量接近100%,黏性最高,又分粳糯及籼糯。粳糯外观 圆短,籼糯外观细长,颜色均为白色不透明,煮熟后米饭较软、黏。通常粳糯用于酿酒、米糕,籼糯用于八宝粥、粽子。中国做主食的为非糯米,做糕点或酿酒用为糯米,两者主要区别在米粒粘性的强弱,糯稻粘性强,非糯稻粘性弱。粘性强弱主要决定于淀粉结构,糯米的淀粉结构以支链淀粉为主,非糯稻则含直

园林植物空间设计原理

园林植物景观空间设计摘要:探讨了园林植物在营造园林空间中的作用,以及园林植物景观空间的基本类型,提出了园林植物在园林空间设计中的构景手法。 关键词:园林植物;景观;空间设计 园林艺术是时间与空间的造型艺术,园林植物是园林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作为唯一具有生命力特征的园林要素,不仅具有丰富的时序变化,而且也是构造园林空间的要素。园林空间通常由地形、水体、建筑、植物和小品等诸多要素共同营造,园林植物作为园林空间构成的要素之一,是空间的弹性部分,极富变化的动景,为园林增添了生机和野趣,丰富了景色的空间层次。 1、园林植物在园林空间营造中的重要性 园林的设计既是一种环境设计,也是一种空间设计。中国的古典园林非常重视空间的组合、营造。在现代园林中,空间营造非常重要。随着人类社会、城市环境和文化水平的变化、发展与提高,人们的艺术情趣和审美意识也在改变,园林植物既能改善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又能创造优美的环境空间,因此园林植物这一构成要素,在园林空间营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创造园林空间 园林绿地不同植物配置形式,能构成多样化的园林观赏空间,造成不同的景观效果。如果没有花草树木,园林中的山水、建筑以空阔的蓝天作为背景,会显得过分开敞、暴露,毫元园林情趣。用植物作为背景,限定某一个景区,则使其在建筑与山水周围产生尺度宜人,气氛幽静的空间环境。在园

林设计中,可根据设计目的和空间性质(开阔、封闭、隐蔽等),相应地选取各类植物来组合不同的空间。高大树木不仅创造了幽静凉爽的空间环境,还创造了富有变化的光影效果;浓郁的树木,可以形成建筑与山水的背景,而树冠的起伏层叠,又构成园林空间四周的丰富变化;层次深远的林冠线,打破或遮蔽了由建筑物顶部与园林界墙所形成的单调的天际线,使园林空间更富于自然情调。 、协调园林空间 园林植物可以充当园林空间的协调者,因为植物的基本色彩是绿色,它使园林形成统一的空间环境色调,在变化多样中求得统一感,也使人们在绿色的优美环境中感受到轻松与舒适。另外,园林空间无论是大是小,适当的运用植物材料往往能够使空间环境显得更为协调,如大空间选用体形高大的树种或以植物群体造景,小空间则选择体形相应较小的树种,便可满足空间比例、尺度协调的要求。 、丰富园林空间 植物多种多样的配置方式可满足园林不同空间风景构图的要求。采用三五成丛的自然式种植形式,有利于表现自然山水的风貌;采用成行成排的规则式种植形式,则宜于协调规整的建筑环境;宽阔的草坪,大色块、对比色处理的花丛、花坛可以烘托明快、开朗的空间气氛;而林木夹径,小色块、类似色处理的花境则更容易表现幽深、宁静的山林野趣。 2、园林植物景观空间类型 由植物材料形成的空间一般是指由地面、立面和顶面单独或者共同组成的具有实在性或暗示性的范围组合。这样的园林空间在地面上,以不同高度

常见可食用野生植物

常见可食用植物实物 1、一点红: 味道清香,有清热解毒、活血、利尿、消炎之功效,现在多做野菜栽培

3~4月采其全草,洗净炒食、作汤,根可煮食。菜可晒干,吃时用水泡开炒食。药用可治腹泻、痢疾(单味水煎服),也可治目赤肿痛,高血压以及各种出血症。荠菜食用方法很多,可拌、可炒、可烩,还可用来做馅或做汤。如荠菜拌香干、荠菜炒鸡蛋、荠菜烩豆腐、荠菜肉丝汤、荠菜春饼、荠菜馄饨等,均色泽诱人、味道鲜美。荠菜不仅是营养丰富的美味食品,而且还能治疗多种疾病。中医认为荠菜有和脾、利水、止血、明目之效用。常用来治疗下列疾病:血热妄行所致的吐血、便血、尿血、咯血、崩漏等各种出血症;浮肿、小便不利、尿痛;目赤肿痛、结膜炎、夜盲症、眼生翳膜及青光眼;湿热所致的泄泻、痢疾等。常吃荠菜,对防治软骨病、麻疹、皮肤角化、呼吸系统感染、前列腺炎、泌尿系感染有较好的效果。近年来医药界将荠菜中的提取物用于治疗高血压症,服其煎剂或用它沏茶喝,颇有疗效。

嫩叶可食,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A,糖类。。也可入药,甘、温、无毒,具有收敛止带,止痢止血的功效。 4、黄栀: 栀子花含挥发油、黄酮、栀子素、鞣质、栀子苷、栀子次苷、藏红花酸等成分。中医认为其味苦、性寒,具有清肺、凉血功效,可用于肺热咳嗽、鼻衄等症。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栀子花性寒、无毒,具有清热泻火、解毒消炎、凉血等功效。 民间用鲜桅子花12克加水煎汁后,调入适量蜂蜜服,食之可清肺凉血。也可用烘干研细末的栀子花吹入出鼻血的鼻内,起清肺凉血之功效。栀子花还可入肴做菜、做汤、煮粥。

全草可食,味平淡。通常在5~9月中旬采嫩茎叶,用开水烫软,将汁轻轻挤出,加入调料即食。全草供药用,能治痢疾、退热,并有消炎和利尿作用。捣烂外敷肿毒处效果很好,也可用治毒蛇咬伤、痔疮。肉质草本,肥嫩多汁。 6、车前草: 山野中常见的野菜之一。具有利尿、止泻等作用。车前草可煮熟生吃、做汤、做粥或炖着吃,如凉拌、车前草肉片汤、车前草叶粥、车前草炖猪肝等,是一味不可多得的佳蔬野菜。

园林植物在城市园林中的作用

园林植物在城市园林中的作用 摘要: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加快, 人们的生活不断提高 人们对自己的生活环境有了新的认识和需求 尤其重视城市园林建设, 向往大自然、回归大自然成为人们迫切愿望 改善城市环境迫在眉睫。园林中以植物造景为主已成为国际园林发展的趋势。园林植物既是构成园林景观的基本要素, 发挥美化和绿化的功能, 且对改善和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园林植物城市园林作用 一、园林植物的概念 园林植物主要是指人工栽培的观赏植物的总称 包括木本和草本的植物。就本身而言是指有形态、色彩、生长规律的生命活体就是园林植物。其功能可以改善和美化环境、提供观赏、增添情趣。一般将木本的园林植物称为园林树木 而将草本园林植物称为花卉。园林植物作为景观材料依其外部形态则分为乔木、灌木、草本花卉、竹类、藤本植物、草坪以及地被6种类型。城市绿化则以丰富的园林植物 各类绿地同城市依托的自然环境 形成有机的绿地系统和优美景观树木。城市绿化系统是城市基础设施中惟一有生命的基础设施 反映一个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水平 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 二、什么是城市园林绿化 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结果。城市作为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促进我国政治、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城市园林绿化是城市生态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它在保持整个城市的生态平衡方面起积极作用,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日益显著。 城市园林绿化在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美化城市景观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它还是城市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在保持整个城市的生态平衡方面有着积极作用,是城市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生态措施。随着城市园林体制改革和相关配套措施的实施,城市园林绿化发展水平虽然得到不断提高,但是,综合全国一些城市分

云南植物种类

1.黄连木(拉丁学名:Pistacia chinensis Bunge),别名楷木、楷树、黄楝树、药树、药木,为漆树科、黄连木属植物。落叶乔木,高达25~30m;树皮裂成小方块状;小枝有柔毛,冬芽红褐色。偶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5~7对,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长5~8cm,全缘,基歪斜。花小,单性异株,无花瓣;雌花成腋生圆锥花序,雄花成密总状花序。核果球形,径约6mm,熟时红色或紫蓝色。中国黄河流域至华南、西南地区均有分布。喜光,适应性强,耐干旱瘠薄,对二氧化硫和烟的抗性较强;深根性。抗风力强,生长较慢,寿命长。枝密叶繁,秋叶变为橙黄或鲜红色;雌花序紫红色,能一直保持到深秋,也甚美观;宜作庭荫树及山地风景树种。木材坚硬致密,可作雕刻用材;种子可榨油。 形态特征:落叶(常绿)乔木,高达25~30米;树干扭曲。树皮暗褐色,呈鳞片状剥落,幼枝灰棕色,具细小皮孔,疏被微柔毛或近无毛。奇数羽状复叶互生,有小叶5-6对,叶轴具条纹,被微柔毛,叶柄上面平,被微柔毛;小叶对生或近对生,纸质,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5-10厘米,宽1.5-2.5厘米,先端渐尖或长渐尖,基部偏斜,全缘,两面沿中脉和侧脉被卷曲微柔毛或近无毛,侧脉和细脉两面突起;小叶柄长1-2毫米。花单性异株,先花后叶,圆锥花序腋生,雄花序排列紧密,长6-7厘米,雌花序排列疏松,长15-20厘米,均被微柔毛;花小,花梗长约1毫米,被微柔毛;苞片披针形或狭披针形,内凹,长约1.5-2毫米,外面被微柔毛,边缘具睫毛;雄花:花被片2-4,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大小不等,长1-1.5毫米,边缘具睫毛;雄蕊3-5,花丝极短,长不到0.5毫米,花药长圆形,大,长约2毫米;雌蕊缺;雌花:花被片7-9,大小不等,长0.7-1.5毫米,宽0.5-0.7毫米,外面2-4片远较狭,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外面被柔毛,边缘具睫毛,里面5片卵形或长圆形,外面无毛,边缘具睫毛;不育雄蕊缺;子房球形,无毛,径约0.5毫米,花柱极短,柱头3,厚,肉质,红色。核果倒卵状球形,略压扁,径约5毫米,成熟时紫红色,干后具纵向细条纹,先端细尖。喜光,幼时稍耐荫;喜温暖,畏严寒;耐干旱瘠薄,对土壤要求不严,微酸性、中性和微碱性的沙质、粘质土均能适应,而以在肥沃、湿润而排水良好的石灰岩山地生长最好。深根性,主根发达,抗风力强;萌芽力强。生长较慢,寿命可长达300年以上。对二氧化硫、氯化氢和煤烟的抗性较强。 地理分布:在中国分布广泛,在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地区均能正常生长。资源调查的黄连木的分布北界县市由西到东为:云南潞西、泸水-西藏察隅-四川甘孜-青海循化-甘肃天水-陕西富县-山西阳城-河北完县-北京,这一地理分布界限与中国境内1月均温-8摄氏度等温线大体一致,广泛分布于此线以南的地区。以北、以西地区较为少见。

景观园林植物的空间分类

景观园林植物的空间分类 园林植物的分类空间 在园林的构成要素中,建筑、山石、水体都是不可或缺的要素,然而,缺少了植物,园林就不可能从宏观上作整体性的空间配置。利用植物的各种天然特征,如色彩、形姿、大小、质地、季相变化等,本身就可以构成各种各样的自然空间,再根据园林中各种功能的需要,与小品、山石、地形等的结合,更能够创造出丰富多变的植物空间类型。这里,就从形式和功能两个角度出发并结合实例对园林植物构成的空间作具体分类。 从形式上分: (1 )开敞空间 园林植物形成的开敞空间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人的视线高于四周景物的植物空间,一般用低矮的灌木、地被植物、草本花卉、草坪可以形成开敞空间。在较大面积的开阔草坪上,除了低矮的植物以外,有几株高大乔木点植其中,并不阻碍人们的视线,也称得上开敞空间,但是,在庭园中,由于尺度较小,视距较短,四周的围墙和建筑高于视线,即使是疏林草地的配置形式也不能形成有效的开敞空间。开敞空间在开放式绿地、城市公园等园林类型中非常多见,像草坪、开阔水面等,视线通透,视野辽阔,容易让人心胸开阔,心情舒畅,产生轻松自由的满足感。 (2) 半开敞空间 半开敞空间就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四周围不全开敞,而是有部分视角用植物阻挡了人的视线。根据功能和设计需要,开敞的区域有大有小。从一个开敞空间到封闭空间的过渡就是半开敞空间。它也可以借助地形、山石、小品等园林要素与植物配置共同完成。半开敞空间的封闭面能够抑制人们的视线,从而引导空间的方

向,达到“障景”的效果。比如从公园的入口进入另一个区域,设计者常会采用先抑后扬的手法,在开敞的入口某一朝向用植物小品来阻挡人们的视线,使人们一眼难以穷尽,待人们绕过障景物,进入另一个区域就会豁然开朗,心情愉悦。 (3) 覆盖空间 覆盖空间通常位于树冠下与地面之间,通过植物树干的分枝点高低,浓密的树冠来形成空间感。高大的常绿乔木是形成覆盖空间的良好材料,此类植物不仅分枝点较高,树冠庞大,而且具有很好的遮荫效果,树干占据的空间较小,所以无论是一棵几丛还是一群成片,都能够为人们提供较大的活动空间和遮荫休息的区域,此外,攀援植物利用花架、拱门、木廊等攀附在其上生长,也能够构成有效的覆盖空间。 (4)封闭空间 封闭空间是指人处于的区域范围内,四周围用植物材料封闭,这时人的视距缩短,视线受到制约,近景的感染力加强,景物历历在目容易产生亲切感和宁静感。小庭园的植物配置宜采用这种较封闭的空间造景手法,而在一般的绿地中,这样小尺度的空间私密性较强,适宜于年轻人私语或者人们独处和安静休憩。 (5)垂直空间 用植物封闭垂直面,开敞顶平面,就形成了垂直空间,分枝点较低、树冠紧凑的中小乔木形成的树列、修剪整齐的高树篱都可以构成垂直空间。由于垂直空间两侧几乎完全封闭,视线的上部和前方较开敞,极易产生“夹景”效果,来突出轴线顶端的景观,狭长的垂直空间可以引导游人的行走路线,对空间端部的景物也起到了障丑显美、加深空间感的作用。纪念性园林中,园路两边常栽植松柏类植物,人在垂直的空间中走向目的地瞻仰纪念碑,就会产生庄严、肃穆的崇敬感。 (6)天时空间

野外可食用植物大全

野外可食用植物大全 什么是药食两用植物 又名“药食同源植物”,顾名思义,是指既可食用又能作为中药材防病治病的植物。 2历史 药食两用植物经过多年,甚至数百年、数千年食用而被证实对人体有益无害,适合普通人群长期食用。我国药食两用植物应用有悠久的历史,但迄今产业化发展还很落后,有很大的盲目性,缺乏组织和引导。 3国家对药食两用植物的界定 卫生部公布的《关于进一步规保健食品原料管理的通知》中,对药食两用植物、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和保健食品禁用物品做出具体规定。三种物品如下: 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 (按笔划顺序排列) 丁香、八角茴香、刀豆、小茴香、小蓟、山药、山楂、马齿苋、乌梢蛇、乌梅、木瓜、火麻仁、代代花、玉竹、甘草、白芷、白果、白扁

豆、白扁豆花、龙眼肉(桂圆)、决明子、百合、肉豆蔻、肉桂、余甘子、佛手、杏仁(甜、苦)、沙棘、牡蛎、芡实、花椒、赤小豆、阿胶、鸡金、麦芽、昆布、枣(大枣、酸枣、黑枣)、罗汉果、郁仁、金银花、青果、鱼腥草、(生、干)、枳椇子、枸杞子、栀子、砂仁、胖大海、茯苓、香橼、香薷、桃仁、桑叶、桑椹、桔红、桔梗、益智仁、荷叶、菜菔子、莲子、高良、淡竹叶、淡豆豉、菊花、菊苣、黄芥子、黄精、紫、紫籽、根、黑芝麻、黑胡椒、槐米、槐花、蒲公英、蜂蜜、榧子、酸枣仁、鲜白茅根、鲜芦根、蝮蛇、橘皮、薄荷、薏苡仁、薤白、覆盆子、藿香。 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 (按笔划顺序排列) 人参、人参叶、人参果、三七、土茯苓、大蓟、女贞子、山茱萸、川牛膝、川贝母、川芎、马鹿胎、马鹿茸、马鹿骨、丹参、五加皮、五味子、升麻、天门冬、天麻、太子参、巴戟天、木香、木贼、牛蒡子、牛蒡根、车前子、车前草、北沙参、平贝母、玄参、生地黄、生何首乌、根、白及、白术、白芍、白豆蔻、石决明、石斛(需提供可使用证明)、地骨皮、当归、竹茹、红花、红景天、西洋参、吴茱萸、怀牛膝、杜仲、杜仲叶、沙苑子、牡丹皮、芦荟、苍术、补骨脂、诃子、赤芍、远志、麦门冬、龟甲、佩兰、侧柏叶、制大黄、制何首乌、刺五加、刺玫果、泽兰、泽泻、玫瑰花、苹果花、玫瑰茄、知母、罗布

云南植物王国

植物王国 观赏植物 “天然花园”——云南 我省位于祖国西南边疆,地处热带北缘,是个多山的高原省份。全省地史古老,地形地貌复杂,有海拔高达五千多米、终年积雪的高山,有低至八十多米的热带河谷。气候更是复杂多样,从北到南,由高而低,寒、温、热三带兼而有之,“山高一丈,大不一样”的立体气候的特点十分明显。由于我省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形气候的复杂多样,形成了种类繁多的植物,观赏花木资源也极为丰富,“植物王国”之称名副其实。其统计,我国有高等植物二万六千多种,而云南竟有一万三千多种上,占一半之多,其中观赏植物种类包括各花卉和庭园绿化、街道树种计二千一百多种。这是大自然赐予云南的宝贵财富,是云南自然资源的一大优势,正待我们很好地开发利用,为四化建设服务。 云南素有“天然花园”之称。花木资源之富,举世瞩目,引人入胜。早在十九世纪,这些奇特的植物资源即为西欧各国所垂涎,先后有英国、奥地利、联邦德国、瑞士、美国等国的人员计二十多人多次到云南大量采集植物标本,大力搜集我名花种苗,其中有个名叫傅礼士的英国人在云南竟呆了二十八年之久,先后采集了上千种花卉植物到英国。现在西欧各国争相种植的杜鹃、报春、龙胆、百合、绿绒蒿等名花大多来自云南,无乎他们说“云南是花圃”,可见云南名花的地位之高。英国邱皇家植物园和爱丁堡皇家植物园栽培有云南所产的杜鹃两百余种、报春花一百多种。 八大名花 据国内外的评价,云南最有名的观赏花卉是:山茶、杜鹃、报春、木兰、百合、兰花、龙胆、绿绒蒿“八大名花”。这其中,有的指一个种,包括若干园艺品种,如云南山茶∑的指一个科,包括若干野生种,如兰花、木兰;其余多指一个属或以一属为主加上亲缘相近的其它几个属的同类植物,如百合。 除八大名花之外,云南尚有不少珍奇种类和特产植物,如驰名中外的鸽子花(珙硐树),树形高大的冬樱花,鲜红烂漫的云南樱花,花色奇特的紫牡丹、黄牡丹,种类丰富的秋海棠,以及花形奇异的飞燕草、草乌花等等。 云南山茶甲天下 云南山茶,是我省的特产花木。它的树形和花朵都比国内外普通栽培的山茶花要大得多,是自然界少见的大常绿乔木。花色有硃红、紫红、粉红、玫红多种,还有红白相间的二色品种。它以花大色艳而著称于世,和向有“云南山茶甲天下”之美誉。其载培历史甚为悠久,是在明代即引入庭园种植。繁衍至今,有上百个品种。我省许多城镇,但凡风景名胜、古寺古庙、公私庭园都以它为最珍贵庭园观赏花木为八大名花之首,是我省目前重点出口的名贵花木。 “万朵山茶”树 位于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城北郊、玉龙雪山西侧的玉峰寺有一棵古山茶树,一年开茶花上万朵,被誉为“山茶之王”,驰名中外。 这棵山茶树花名狮子头,每年立春时节初放,直至立夏,历时七个节令、一百多天,连续开花二十几批,每批开花知余朵,一批末焉一批又含苞待放,年开花两、三万朵,故称“万

园林植物配置

《园林植物配置应用》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 垂直绿化:是指充分利用不同的立地条件,选择攀援植物及其它植物栽植并依附或者铺贴于各种构筑物 及其它空间结构上的绿化方式,包括立交桥、建筑墙面、坡面、河道堤岸、屋顶、门庭、 花架、棚架、阳台、廊、柱、栅栏、枯树及各种假山与建筑设施上的绿化。 2.花境:模拟自然界中林地边缘地带多种野生花卉交错生长的状态,运用艺术手法设计的一种花卉应用形 式。 3.先锋植物:决定裸地最初形成的群落类型,能够改善土地质量,影响后入侵者的定居与生长发育。 4.连续韵律:重复出现相同的图案、相等距离。 5.风景园林植物造景:应用乔、灌、草、竹、藤及地被植物与其他风景园林要素有机结合,来创造既符合 生物学特性,又能充分发挥生态效益,同时又具美学价值的景观。 6.乡土植物:原产于本地区或通过长期引种、栽培和繁殖已经非常适应本地区的气候和生态环境,生长良 好的一类植物。 7.孤赏石:又称特置石、立峰,大多由单块山石布置成独立性的石景,常在环境中作局部主题。 8.攀援植物: 指自身不能直立生长,需要依附它物或匍匐地面生长的木本或草本植物。 9.景观栽植:从道路环境的美学观点出发,从树种、树形、种植方式等方面来研究绿化与道路、建筑协调 的整体艺术效果,使绿地成为道路环境中有机组成的一部分。 10.沉水植物:植株体完全浸没在水中,例如金鱼藻、苦草等。 11.生物入侵: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 象。 12. 二板三带式:在分隔单向行驶的2条车行道中间绿化,并在道路两侧布置行道构成二板三带式绿带。 13. 城市广场:一般是指由建筑、道路和绿化地带等围合或限定形成的开敞的公共活动空间,是人们日常 生活和进行社会活动不可缺少的场所。 14.花相:将花或花序着生在树冠上的整体表现形貌。 15.指示植物:对环境中一个因素或几个因素的综合作用具有指示作用的植物或植物群落被称为指示植物。 二、单项选择 1-5 DBBCC 6-10 ACADB 11-15 DACBA 16-20 AABCB 21-25 ABDBC 26-30 BDCAB 1.“本与自然,高于自然”是我国古典园林重要的造园思想,(D )

云南植被的分布规律

云南植被的分布规律 摘要:云南省地处低纬度高原,地理位置特殊,地形地貌复杂,所以气候也很复杂。而植被分布主要决定于气候和土壤,所以云南省的植被类型极为丰富多样,可以说它是气候和土壤的综合反映。云南植被的复杂多样,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山地植被类型及各地植被垂直带谱的多样性所致。而且,由于全省的地势状况,各类植被的交错和过渡现象普遍,特别是对各类常见的植被分布影响巨大。 1.云南省的气候特点 云南省所处纬度较低,主要受南孟加拉高压气流影响形成的高原季风气候,全省大部分地区冬暖夏凉,四季如春的气候特征。全省气候类型丰富多样,有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和高原气候区等7个温度带的气候类型。云南气候兼具低纬气候、季风气候、山原气候的特点。其气候深受印度洋西南季风和西风环流季节交替的影响,具有浓厚的南亚季风气候的特色:干、湿季分明,而年温差较小。但东部也兼受东亚季风的一些影响,并且具有高原气候的太阳辐射强烈,日温差大等特点。由于气候类型多样,形成了云南植被发育的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 2.云南省得地形地貌 2.1云南省的地形特点 云南地形极为复杂,大体上,西北部是高山深谷的横断山区,东部和南部是云贵高原。最高峰是西北部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的梅里雪山,其主峰卡瓦格博峰海拔6740m,高山气候比较寒冷终年积雪。最低点是河口县的元江河谷,海拔仅有76.4m。整个云南西北高、东南低,有84%多的面积是山地,高原、丘陵占10%,仅有不到6%是坝子、湖泊之类。个别县市的山地比重竟然超过了98%。 2.2云南省的地貌特点 云南省地貌,以元江谷地和云岭山脉南段的宽谷为界,云南全省大致可以分为东西两大地形区。云南东部为滇东、滇中高原,称云南高原,属云贵高原的西部,云南平均海拔2000m左右。云南这里主要是波状起伏的低山和浑圆丘陵,发育着各种类型的岩溶地貌,云南西部为横断山脉纵谷区,高山与峡谷相间,云南地势雄奇险峻,其中以三江并流最为壮观。一般来说,云南西北部平均海拔在3000~4000m;云南西南部平均海拔在1500~2200m;云南靠边境地区地势逐渐和缓,平均海拔只在800~1000m,

(完整版)石家庄市城市园林植物名录.doc

石家庄市城市园林植物名录 序 科属中名拉丁名号 1 苏铁科苏铁属苏铁Cycas revoluta Thunb. 2 银杏科银杏属银杏Ginkgo biloba L. 1.雪松属雪松Cedrus deodara (Roxb.) Loud. 白皮松Pinus bungeana Zucc. 华山松Pinus armandi Franch. 黑松Pinus thunbergii Parl. 2.松属红松Pinus koraiensis Sieb.et Zucc. 五针松Pinus parviflora Sieb.et Zucc. 3 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 Carr. 松科 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L. var. mongolica Litv. 乔松Pinus griffithii Mcclelland 3.落叶松属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 rupprechtii Mayr. 云杉Picea asperata Mast. 4.云杉属白杄Picea meyeri Rehd.et Wils. 青杄Picea wilsonii Mast. 5.冷杉属冷杉Abies fabri (Mast.) Craib 4 杉科水杉属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Hu et Cheng 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 (L.) Franco 1.侧柏属洒金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 cv.Aurea Nana 千头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 cv .Sieboldii 桧柏Sabina chinensis (L.) Ant. 河南桧Sabina chinensis cv.Henanbai 蜀柏Sabina komarovii (Florin) Cheng et W.T.Wang 蜀桧Sabina chinensis(L.) Antoine ‘Pyramidalis ’5 柏科 2.圆柏属龙柏Sabina chinensis cv. Kaizuka 铺地柏Sabina procumbens(Endl.) Iwata et Kusata 沙地柏Sabina vulgalis Ant. 蓝叶铺地柏Sabina procumbens Iwata et Kusaka 蓝叶沙地柏Sabina vulgaris ‘Blue Gareet’ 3.扁柏属花柏Chamaecyparis pisifera(Sieb.et Zucc.)Endl. 4.刺柏属刺柏Juniperus formosana Hayata 杜松Juniperus rigida Sieb.et Zucc. 6 三尖杉科三尖杉属粗榧Cephalotaxus sinensis(Rehd.et Wils.) Li. 垂柳Salix babylonica L. 金丝垂柳Salix aureo-pendula 金枝垂柳Salix alba ‘Tristis ’ 7 杨柳科 1.柳属龙爪柳Salix matsudana Koidz.f. tortuosa (Vilm.) Rehd. 旱柳Salix matsudana Koidz. 馒头柳Salix matsudana cv. Umbraculifera 绦柳Salix matsudana cv. Pendula

云南特色生物资源

云南特色生物资源 云南省地处祖国西南边陲,地理位置位于北纬21°08′32"~29°15′08"与东经 97°31′39"~106°11′47",与缅甸、老挝、越南三国毗邻,国土面积39.4万平方公里,国境线长4060公里,人口4300多万。境内江河纵横,有大小河流600多条,分属于伊洛瓦底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红河和珠江六大水系,境内全长5632.1公里。湖泊星罗棋布,有大小湖泊33个,集水面积9000多平方公里,总蓄水量300亿立方米。丰富的渔业水域为云南的渔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云南省地形地貌复杂,立体地形构成立体气候,气候资源多样,地跨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暖带、温带、寒温带等七个气候带,气候降水充沛,干湿分明,但分布不均。光热条件较好,自然条件的复杂性和生态环境的多样性,孕育了云南生物的多样性,物种分化多样,鱼类品种丰富,各种冷水性、温水性和热带暖水性优质水生生物在云南都能找到最适宜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安家落户。截至1997年,云南省已有432种鱼类记录,分属于9目27科143属,种数占全国淡水鱼类总的物种数1023种的42.2%。其中,在中国仅分布于云南省的有双孔鱼科(Gyrinocheilidae)等四个科;异鲴(Aspi-doparia)等45个属;大头鲤(Cyprinuspellegri-ni)等290个种,分别占云南省总科数的14.8%,总种数的67.1%,并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鲟、白鲟、达氏鲟和鼋。云南省水生生物的多样性、水生生态的多样性与其它生物物种和生态系统相互依赖,相互作用,有机地结合,构成绚丽纷繁的生态多样性,使云南省享有“动物王国,植物王国”的美称。 云南省是中国植物种类最多的省分,素有“植物王国”的美誉。几乎集中了从热带、亚热带至温带甚至寒带的所有品种。在全国约3万种高等到植物中,云南省有274科,2076属,1.7万种。在众多的植物种类中,热带、亚热带的高等植物约1万种,中草药2000 多种,香料植物69科,约400种,有2100多种观赏植物,其中花卉植物1500种以上,不少是珍奇种类和特产植物。 云南独特的气候和地理环境,供养了种类繁多的野生动物栖息。形成了寒温热带动物交汇的奇特现象。云南拥有脊椎动物1737种;昆虫1万我种,脊椎动物中兽类有300种,鸟类有793种,爬行类143种,两栖类102种,淡水鱼类366种。鱼类中有5科40属249种为云南特有。鸟兽类中有46种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54种为二级保护动物。 在云南,各种珍贵动植物得到有效的保护,对生物资源的合理开发正在进行,烟草、药材、热带水果具有了相当的规模,花卉,咖啡、香料等产业正在兴起。 云南的珍禽异兽很多。在那浓密幽深不同类型的森林里,在那辽阔起伏的山野上,栖息着种类繁多的动物。有些珍禽异兽,在国内仅云南才有,许多经济价值较高的动物种类,云南的产量居全国之首。云南有脊椎动物达1638种,占全国的54.9%,其中哺乳类259种,占全国的55.1%;鸟类776种,占全国的65.4%;淡水鱼类366种,占全国的的。45.7%,两栖类92种,占全国的43.8%;爬行类145种, 占全国的45.6%;昆虫类,全国见于名录的有75000种,云南就有13000

昆明地区常用植物品种

昆明地区常用植物品种 注:划线部分为昆明地区常用的物种。 常用花木种类根椐园林绿地的功能和植物的观赏特性,可分为如下各类:宜单株种植的庭园花木如桂花、大树杨梅、柚子、天竺桂、白皮松、五针松、白玉松、香樟、雪松、银杏、榉树、麻栎、重阳木、乌桕、苦楝、皂荚等是适宜单株种植的庭园树,总之一句话,作为孤植树应满足树形、树冠自然舒展饱满。 宜搭配种植的庭园花木应遵循:①常绿树种+落叶树种②多层次的乔木、球、灌结合③疏密结合,忌没有变化。 宜成片种植的庭园花木如雪松、紫玉兰、日本樱花、冬樱花、紫叶李、黄槐、碧桃、云南棕榈、加纳利海枣、银杏、水杉、池杉、红叶乌桕、山茶、柳杉、棕榈、毛竹、刚竹、哺鸡竹、罗汉竹、凤尾竹、紫竹、碧竹、菲白竹、碧玉间黄金竹、梅、桃、腊梅、李、黑松、圆柏、剌柏、侧柏、扁柏、女贞、青栎、蚊母、夹竹桃、八角金盘、白鹃梅、桃叶珊花、杜鹃、苏铁、丝兰、柿、榆叶梅、紫荆、月季、玫瑰、金钟花、木芙蓉、木槿等都宜成片种植于庭园。 宜成丛种植的庭园花木如竹类、姜棕、旱伞竹、小蒲葵、南天竹、针葵、苏铁、丝兰、金钱松、墨西哥落羽杉、白蜡、珊瑚树等都适宜丛植于庭园。 宜做行道树的花木城区宜植香樟、杜英、银杏、天竺桂、广玉兰、小叶榕、滇润楠、乐昌含笑、滇朴、刺桐、栾树、元宝枫、悬铃木、国槐、臭椿、剌槐、泡桐、青桐、枫杨、喜树、银桦、白蜡、白杨、白榆、七叶树、榉树、鹅掌揪、无患子、重阳木、垂柳、旱柳、梓杉、墨西哥落羽杉、白榆、旱柳、垂柳、白杨、乌桕、枫杨、朴树、女贞、苦楝等。 宜作绿篱、色带的花木观叶常绿有:小叶女贞、金叶女贞、红继木、春鹃、鸭脚木、八角金盘、红叶石楠、满天星、蜘蛛兰、肾蕨、南天竹、银边草、麦冬草、茶梅、天门冬、瓜子黄杨、桃叶珊瑚、绣球花、雀舌黄杨、大叶黄杨、珊瑚树、海桐、女贞、月桂、蚊母、桧柏、梅、郁李、麻叶绣球、锦带花、小檗、枸骨、紫珠、枸橘等。带棘有:火棘、枸骨、枸橘、云实、柞木、小檗、剌叶桂等。落叶有:木槿、杞柳、紫穗槐、溲疏、紫叶小檗、枸杞等。 宜作球型的花木如海桐、小叶女贞、金叶女贞、金叶连翘、大叶黄杨、枸骨、红继木、毛杜鹃、黄金榕、含笑、非洲茉莉、龟甲冬青、龙柏、木樨榄、火棘、瓜子黄杨、雀舌黄杨、罗汉松、杨梅、油橄榄、桂花、石楠、珊瑚树、胡颓子、厚皮香、蚊母、月桂、侧柏、花柏、桧柏、栀子花等都适宜作球型树种。 适宜作藤架(垂直绿化)的花木如爬山虎、油麻藤、鹰勾藤、鸡血藤、炮仗花、紫藤、爬藤蔷薇、凌霄、金银花、叶子花、络石、扶芳藤、猕猴桃、七姐妹、木香、葡萄、地锦、长青藤、南蛇藤、北五味子、薜荔、大血藤、拔葜、爬藤榕、木通、胶东卫矛、云南羊蹄甲等都适宜作藤架树种。

云南植物分布规律

云南植物分布规律 摘要:云南是全国植物种类最多的省份,几乎集中了从热带、亚热带至温带甚至寒带的所有品种,在全国约3万种高等植物中,云南省有274科、2076属、1.7万多种,占全国高等植物总数的62.9%,故云南有“植物王国”、“药物宝库”等美称。云南热带、亚热带的高等植物约1万种,占全国高等植物种类的一半以上。全省生长着2000多种中草药,有些种类是云南独有的。云南省所处纬度较低,其气候深受印度洋西南季风和西风环流季节交替的影响,具有浓厚的南亚季风气候的特色,干、湿季分明而年温差较小,但东部也兼受东亚季风的一些影响,并且具有高原气候的太阳辐射强烈,日温差大等特点。由于地貌复杂,使得省内热、水、土等条件的空间差异十分突出,形成了云南植被发育的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关键词:云南植被分布规律 云南省处于云贵高原,境内地势较高,呈北高南低的倾斜。由于其内部山岳高耸,河谷深嵌,地貌结构十分复杂。再加上云南具有的南亚季风气候,兼受东亚季风的一些影响,并且具有高原气候的特点。形成了独特的有规律的植被分布规律。 一、云南生态环境简介: 温度带和湿度带与植物的地理分布范围常常是密切相关。许多植物种分布的垂直高度、纬度和大陆度的界限往往限于临界低温,地理界限与最冷月平均温度的等温线通常是对应的。北半球寒温性针叶林带的北界或山地上限,通常与7月份平均温度为10℃的等温线一致;夏绿阔叶林带分布的北界或山地上限,则往往与1月均温0℃的等温线一致。 云南气候类型属于热带、亚热带高原型季风气候,气候特点既不同于南亚,也不同于东亚的气候。东亚地区的气候受东亚季风影响较大。冬季受蒙古高压的控制,盛行西北季风,而夏季由于太平洋上高压的影响改为东南季风这两种风向

云南省植物分布特点

云南省植物分布特点 植被类型都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条件下形成和发育的,其现有分布也就是综合的自然环境条件的最好标志。各类植被不仅反映了自然环境的一般特点,而且也从主要的方面反映了自然环境及植被本身的生产潜力。云南省是一个山峦起伏的高原地区,素来以自然地理环境复杂多样,植物种类丰富多采而著称。 云南地处中国西南边陲,位于北纬21°8'32" -29°15'8" ,东经 97°31'39" -106°11'47" 之间,北回归线横贯本省南部。全省东西最大横距864.9 公里,南北最大纵距 990 公里,总面积 39.4 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 4.1 %,居全国第 8 位。 云南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高差异常悬殊。最高点为滇藏交界的德钦县梅里雪山主峰卡格博峰,海拔 6740 米;最低点在与越南交界的河口县境内南溪河与元江交汇处,海拔仅 76.4 米。两地直线距离为 900 公里,高低相差 6000 多米。 云南属青藏高原南延部分,地形以元江谷地和云岭山脉南段宽谷为界,分为东西两部。东部为滇东、滇中高原,地形小波状起伏,平均海拔 2000 米左右,表现为起伏和缓的低山和浑圆丘陵,发育着各种类型的岩溶地形。西部为横断山脉纵谷区,高山深谷相间,相对高差较大,地势险峻,西南部海拔一般在 1500 —2200 米,西北部一般在 3000 — 4000 米。西南部只是到了边境地区,地势才渐趋和缓,这里河谷开阔,一般海拔在 800 —1000 米,个别地区下降至 500 米以下,形成云南的主要热带、亚热带地区。 云南地貌有五个特征: 一是高原波状起伏。相对平缓的山区只占总面积 10% ,大面积土地高低差参,纵横起伏,一定范围又有和缓的高原面。 二是高山峡谷相间。滇西北有著名的滇西纵谷区,高黎贡山为伊洛瓦底江与怒江的分水岭,怒山为怒江与澜沧江的分水岭,云岭为澜沧江与金沙江的分水岭,各江强烈下切,形成极其雄伟壮观的地貌形态。怒江峡谷、澜沧江峡谷和金沙江峡谷,气势磅礴,山岭和峡谷相对高差超过 1000 米,其中怒江峡谷南北长 300 余公里,人称“东方大峡谷”。在 5000 米以上的高山顶部,常有永久积雪,形成奇异、雄伟的山岳冰川地貌。金沙江“虎跳涧”峡谷,与两侧山岭相对高差达 3000 余米,为世界著名峡谷之一。澜沧江的西当铁索至梅里雪山的卡格博峰顶,直线距离约 12 公里,高差竟然达到 4760 米,在 10 余公里的狭小范围内,呈现出亚热带干热河谷和高山冰雪世界的奇异景观,自然景色相当于广东至黑龙江跨过的纬度,这全国所罕见。 三是地势阶梯递降。全省分三个梯层,滇西北徳钦、香格里拉县一带为第一梯层,滇中高原为第二梯层,南部、东南和西南部为第三梯层,平均没公里递降6 米。

[分享]云南八大名花

[分享]云南八大名花 云南八大名花 一、山茶 云南,是世界上山茶属植物最重要的发生中心和变异中心。据统计,全世界的山茶属植物有80余种,云南有35种。云南山茶,是我国特产,乂称“大茶花〃,目前已知它的自然杂交种、芽变栽培品种共106个。云南山茶为常绿大花乔木,高可达10余米,校干劲健,树形优秀,花色丰富。从12月至第二年4月,各个品种陆续开放,争娇斗奇。 云南山茶栽培的历史,甚为悠久。南诏、大理国时期(公元8至13世纪),已成为庭园重要的培植品利I元明之际,更加繁盛。 山茶最早的栽培中心在横断山脉的腾冲、大理一带,渐次遍及全国,传到世界各地。在1667年、1739年和1792年多次传到了英国;1英7年又引种到美国和澳大利亚。中国的山茶传到欧洲后,引起了很大的兴趣和重视。法国著名作家小仲马(18241895年)名作《茶花女》,就曾反映了当时欧洲对山茶花珍惜和热情。近年来,中日合出的《云南山茶》一书,亦引起了各国山茶花爱好者和研究者的注意。 数百年来,茶花已与云南人民的生活密不可分,已定为昆明市市花。 二、杜鹃花 杜鹃花自然分布于北半球温带及亚热带,全球800余种,我国就有600多种,云南一省有近300种之多。无疑,中国是杜鹃花的原生地,而云南乂是其分布中心。 杜鹃花多为高一二米的灌木和小乔木,亦有高仅几厘米、他匐于岩石地面的匐行杜鹃、紫背杜鹃,也有高达数丈、繁花万朵的大树杜鹃、巨魁杜鹃。杜鹃花的顶成伞形花絮,由数朵钟状或漏斗状的花朵组成,宛如有一个饱满的绣球。叶片多为革质,大如枇杷,小似指甲,尚有一种吐尖杜鹃,叶片竟长达70多厘米,宽20多厘米;果为萌果,

种子细如尘埃,播种须精心管理,方能出土成苗。 1919年,英国采集家傅利斯在云南腾冲高黎贡山西坡,意外地发现了他从未见过的“杜鹃巨人” 一一大树杜鹃。他雇来苦力,横着心,举起斧,硬将这一株高达25米、胸径达87厘米、树龄达280年的大树杜鹃砍倒,捞了一个圆盘状的木材标本回去,至今仍陈列在伦敦的大英博物馆里。后经腾冲县林业局进一步调查,现有胸径在1米以上的大树杜鹃尚有12株,其中最大的1株高25米,其径粗达3. 07 米,树龄在500年以上。大树杜鹃的花序是一个十分秀美的花团,水红色,每花序由20至24朵长6厘米~8厘米、口径6厘米的钟形花朵组成,花序直径达25厘米。这顶天立地的大树杜鹃,茂盛的树冠遮天蔽日,灿烂的花朵美如云霞,它是云南的骄傲,它是祖国的骄傲! —?-1- 乂 二、木二 木兰科为最古老的高等植物,中国产11属100种,而云南却占十六七种。木兰科植物虽然广泛分布于亚洲、美洲之温带、亚热带及热带,但种类之多,资源之富,仍以云南为最。其中不少种类亦为云南主产或特产。略举数例,可见一斑:黄缅桂,产滇南,花朵小巧玲珑、嫩黄、极香,是傣族妇女所喜爱的芳香饰品。山玉兰,常绿大花乔木,夏日开花,因其花“青白无俗艳”,被尊为“佛家花〃,乂因其夜开昼合的习性,似昙而非昙一一昙花偶见即逝,犹如过眼烟云,仅此“一现”,而山玉兰开合数日,经久不凋,盖如昙而优于昙,美之曰"优昙花〃。龙女花,乂名大理木兰,其花洁白馨香。 皮袋香,乂名云南含笑,开时香满一院,历两月之久,丽江乂称十里香,纳西族庭园中多作棚架栽培。滇藏木兰,在大理称木莲花,漾演称红花厚朴,龙陵称山丹花, 高大落叶乔木,花淡红或粉红色,花大,具香味。

城市园林植物资源调查和规划

一、城市园林植物资源调查和规划 对现有各类城市园林植物进行分级调查、将其生态功能和生态适应性进行系列 研究,包括释氧、吸收二氧化碳、蒸腾吸热增湿、滞尘、杀菌、阻隔噪音、及抗 逆性。建立数字管理系统推荐适合不同绿地应用植物 城市园林植物资源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美化、改善和保护城市环境,促进城市景观建设以及对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对城市园林植物资源的生态功能和生态适应性进行系统的调查研究,可为城市园林绿化建设规划,充分发挥各种园林植物对城市环境的改善和防护功能等提供科学依据。 1.园林植物对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功能的调查与评价 (1)吸收CO2放出O2 通常空气中CO2和O2的浓度是稳定的,分别占大气体积的0.03%和21%。由于地球上的生物长期生活在这种环境中,已经基本适应了这一浓度范围。然而,随着工业的发展,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森林资源的破坏,人口的增加,有机质的腐烂与分解,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含量有逐渐升高的趋势。有人计算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1860年为295mg/l;1958年为313mg/l;1971年为323mg/l;2000年达到375mg/l。特别是在人口密集的大城市中CO2浓度有时可达到0.05%~0.07%,局部地方可达到0.20%。给人类的生存和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产生及其不利的影响。正常情况下,空气中CO2浓度达到0.05%时人的呼吸就感到不适;达到0.20%~0.60%时就会对人体产生伤害,表现为呕吐、血压增高等症状;达到5%以上时就会有生命危险。 目前,减缓大气中二氧化碳升高的措施主要有两点:一是改变能源结构,减少向大气中释放二氧化碳,二是保护森林,增加森林覆盖率。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空气中的CO2,补充空气中的O2,是维持空气中碳氧平衡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人类的生存至关重要。 不同园林植物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不同,一般情况阔叶树木高于针叶树。据李自新等(1998)指出,北京市65种常见园林植物单位叶面积年吸收CO2的能力差异较大。在研究的65种园林植物可明显分为三类,即第一类年吸收CO2在2000 g以上的有15种,1000—2000g的有40种,1000g以下的10种。在乔木、灌木、藤木、草本植物之间,单位叶面积年吸收CO2的量差异不明显。但从所覆盖地面的单位面积上看,草本植物明显低于木本植物,木本植物中乔木高于灌木,因而导致在吸收CO2总量上草本植物显著低于木本植物,乔木显著高于灌木(表1)。 表1 不同植物年吸收CO2 和放出O2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