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传染病、性病

1传染病、性病

1传染病、性病
1传染病、性病

第十五章传染病、性病

占执业2.2%,13分

第一节总论

1、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病毒、立克次体、细菌、螺旋体等)和寄生虫(原虫和蠕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的疾病。传染病均属感染性疾病,但感染性疾病不一定有传染性,故不一定是传染病。

2、传染病感染过程:5种表现

(1)病原体被清除

(2)隐性感染(最重要):又称亚临床型感染。是最常见的类型。指有些人感染了传染病,并不表现出来。它的特点就是机体可以引起特异性的免疫应答,不引起或轻微引起组织损伤。

(3)显性感染:又称临床型感染,是五种过程中发生率最低的。

(4)病原携带者:又叫病原携带状态,可以将病原体排出,是许多传染病的重要传染源。

(5)潜伏性感染:病原体长期潜伏于机体内不引起显性感染。只有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才引起显性感染,病原体一般不排出体外,这是与病原携带状态的区别点。

3、传染病流行的3个基本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人群易感性

(1)传染源是病原体在体内生长繁殖并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可以是患者、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和受感染的动物。

(2)传播途径是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易感人群的途径。

1)空气、飞沫或尘埃等从呼吸道传播:如非典,流感等

2)水、食物等从消化道传播:霍乱、菌痢等

3)与传染源直接接触面受感染的接触传染:炭疽、钩端螺旋体病等

4)通过节肢动物叮咬吸血(媒介昆虫)传播:如乙脑、疟疾等

5)输血注射或母婴传播:乙肝、艾滋病等

记忆口诀:

非典流感呼(非典、流感通过呼吸道传播)

霍乱甲菌消(霍乱、甲肝、菌痢通过消化道传播)

炭疽钩体亲(炭疽、钩端螺旋体通过亲密接触传播)

乙脑疟疾咬(乙脑、疟疾通过蚊虫叮咬传播)

(3)易感人群对某一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的人称为易感人群。

4、管理传染源

甲类:鼠疫,霍乱。城镇在6小时之内上报,而农村最迟要在12小时之内上报。

乙类:要在12小时之内上报。

发现暴发、流行,应以最快方式向县级卫生防疫专业机构报告。

5、切断传播途径,隔离的种类:

①严密隔离:鼠疫,霍乱、狂犬病等

②呼吸道隔离:非典、流感、麻疹、白喉、百日咳、肺结核等

③消化道隔离:伤寒、菌痢、甲肝、戊肝、阿米巴病等

④接触隔离:破伤风、炭疽、梅毒、淋病等

⑤昆虫隔离:乙脑、疟疾、斑疹伤寒、回归热、丝虫病等

⑥保护性隔离:对抵抗力弱的易感者

⑦血液-体液隔离:乙肝、丙肝、AIDS、钩体病。

第二节常见疾病

病毒性肝炎

一、病原学及分型

1、乙型肝炎病毒(HBV):几个肝炎里面只有乙肝是DNA病毒,其他都是RNA病毒。HBV 颗粒又叫Dane颗粒,里面分包膜和核心两部分,包膜即表面抗原(HBsAg),核心部分有核心抗原(HBcAg)、e抗原(HBeAg)、HBV-DNA以及DNA多聚酶。

(1)抗-HBs:一种保护性抗体。它阳性说明下面两种情况:曾经感染过乙肝,获得了抗体;接种了预苗,获得了抗体

(2)H b cAg:存在于受染肝细胞核中,血液中检测不到;低滴度IgG型抗-HBc是过去感染的标志。

(3)HbeAg:为HBV活动性复制和传染性的标志;抗-Hb e的出现标志HBV复制减少和传染性减低。

(4)HBV DNA:是HBV感染最直接、特异和灵敏的指标。

2、丙型肝炎病毒(HCV):在血中检测到了抗-HCV,是HCV感染的标志,它没有保护作用,

这点和乙

肝抗-HBs不一样。

3、丁型肝炎病毒(HDV):是一种缺陷病毒,它复制需要HBV参与。抗-HDV也没有保护作用。

4、戊型肝炎病毒(HEV)

二、流行病学

1、传播途径:甲肝和戊肝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乙、丙、丁肝通过母婴传播,血液、体液传播。

2、人群易感性:儿童感染HEV后,多表现为隐性感染。

三、临床表现

潜伏期:甲肝平均30天,乙肝70天,丙肝50天,戊肝40天。

甲戊丙乙:3、4、5、7。甲肝、戊肝起病较急,乙、丙、丁肝起病多较缓。

1、急性黄疸型肝炎:黄疸前期(传染性最强);黄疸期;恢复期。

2、重型肝炎

(1)急性重型肝炎:起病14天以内出现肝衰竭、肝性脑病,凝血酶原活动度低于40%。

(2)亚急性重型肝炎:起病15-24周内出现精神、神经症状,凝血酶原时间(PTA)<40%,也是判断预后的指标

(3)慢性重型肝炎:在慢性肝炎的基础上出现了亚急性重型肝炎。

四、诊断

主要看病毒性指标(HAV\HBV\HCV\HEV等等)

有没有黄疸:看皮肤黄染,血清胆红素(TBIL)>17.1umol/L

五、治疗

1.干扰素:用IFN-α。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及丙型肝炎。

2.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及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

六、预防

保护易感人群:(1)主动免疫打疫苗,即抗原;(2)被动免疫:在暴露于病毒之前或在潜伏期的最初两周内,肌肉注射正常人免疫球蛋白,就是一个紧急预防。Hb sAg阳性母亲所分娩的新生儿,可用高效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

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性出血热)

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典型三大临表:发热、出血和急性肾损害。

一、流行病学

传染源和中间宿主:啮齿类动物(鼠)。

二、休克、出血及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病机制

1、原发性低血压休克:病程的3~7天出现,是由于血浆外渗血容量不足引起。

2、出血:发热早期出血主要由血管壁受损和血小板减少所致。休克后出血与DIC有关。

三、临床表现(发热+出血+肾损伤)

三痛:头痛、腰痛和眼眶痛

三红:颜面、颈、胸部皮肤潮红

三点:软腭、腋下、胸背部出血

诊断时不一定症状都全才能确诊。

四、诊断

实验室检查:血中出现异型淋巴细胞,为出血热的特异表现。确诊用血清特异抗体(IGM、IgG)检测。

五.治疗

对症治疗

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夏秋季(7、8、9)高发。

乙脑的传染源是猪,传播媒介是蚊子(三带喙库蚊)。

一、病原学:乙脑病毒为变质性炎。

基本病理改变为:

1.血管内皮细胞损害:形成血管套,病变最轻的部位是脊髓。

2.神经细胞变性坏死,形成大小不等的筛状软化灶。

3.形成胶质结节

二、临床表现

高热、意识障碍、夏秋季发病等,乙脑主要的死亡原因是:呼吸衰竭

三、实验室检查

WBC:一般在(10-20)*109/L。个别可到30*109/L;

特异性IgM抗体阳性可确诊。

五、诊断及确诊依据

高热+意识障碍+夏秋季发病+特异性IgM抗体阳性=乙脑

六、治疗原则

对症治疗

钩端螺旋体病

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本病早期急性起病、高热、全身酸痛、眼结膜充血、腓肠肌压痛、浅表淋巴肿大等,重者可有肝、肾、中枢神经系统损害。

一、流行病学

传染源:黑线姬鼠、猪和犬;传播途径:携带钩体的动物的尿液;人群易感性:农民、渔民、屠宰工人等感染机会多。

二、临床表现

1.按临床表现不同分为5型:

单纯型(感染中毒型,流感伤寒型)

肺出血型

黄疸出血型

肾功衰竭型

脑膜脑炎型

2.流感伤寒型:

①发热

②全身肌肉酸痛,尤其是腓肠肌和腰背肌疼痛突出

③腓肠肌压痛——钩体病;腓肠肌痉挛——霍乱。

3.后发症:

(1)后发热:无钩体血症,不需抗生素治疗。

(2)反应性脑膜炎:后发热同时或稍后出现脑膜炎的症状及体征,但检查无异常,预后好。(3)眼后发症

(4)闭塞性脑动脉炎:脑血管造影显示多发性脑基底部动脉炎。部分患者脑脊液和血清钩体补体结合试验及显微镜凝集溶解试验阳性。多数患者l~2个月后恢复正常

注意:后发症没有肾功能衰竭,肾功衰竭是它的分型。

三、辅助检查

显凝试验特异性及敏感性较高。

四.治疗

首选:青霉素G

青霉素在首次用药时会出现赫氏反应。为避免,青霉素要从小剂量开始,分次给药。

伤寒

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一种消化道传染病,主要病理变化为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增生反应,以回肠下段淋巴组织增生、坏死为主要病变。

典型特征为持续发热、相对缓脉、表情淡漠、脾大、玫瑰疹、和白细胞减少等。

主要并发症为肠出血和肠穿孔。

一、肠道病变特点

伤寒好发于回肠下段,以回肠下段集合淋巴结与孤立淋巴滤泡的病变最具特征性。

二、临床表现

1.初期:体温呈阶梯样上升,病情逐渐加重

2.极期:

(1)持续发热

(2)消化道症状

(3)心血管系统:相对缓脉(体温很高,但脉搏确相对较慢)和重脉。

(4)神经系统症状:表现精神恍惚、表情淡漠、呆滞、反应迟钝、耳鸣、听力减退。重者可出现谵妄、昏迷和脑膜刺激征,但随病情好转而恢复。

(5)肝脾大

(6)玫瑰疹:胸腹背部出现淡红色小斑丘疹,一说玫瑰疹就是伤寒。

3.缓解期

4.恢复期

三、病情发展阶段中伤寒的特点:

1.再燃:缓解期体温尚未降至正常,又重新升高,持续5-7天后退热。

2.复发:退热后1~3周临床症状再度出现。

四、血象、培养及肥达试验在伤寒诊断中的意义

1.血常规检查:这里伤寒比较特殊,一般来说,细菌感染的病,白细胞都是升高的,但是伤寒病人白细胞正常或偏低,中性粒细胞减少,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减少或消失。

2.血培养:确诊伤寒最常用的诊断依据。

3.肥达反应:

①“O”抗体凝集价在≥1:80,“H”抗体在≥1:160有诊断意义;

②疾病过程中抗体效价逐渐上升呈4倍以上者更有诊断价值;

③若只有“O”抗体凝集价上升,而“H”抗体不升高,可能为疾病早期,

④仅“H”抗体升高而“O”抗体不增高者,提示从前患过伤寒或有伤寒菌苗接种史。

(注:一般题目里面出现了“肥达试验”,一般就是考的伤寒)

4.斑疹伤寒:OX19阳性,出现OX19阳性就是指的斑诊伤寒

5.斑疹伤寒传播途径:

流行性——人虱(人流多嘛,虱子就多了)

地方性——鼠蚤(地方上的老鼠跳蚤多)

六、诊断及确诊的依据

表情淡漠+玫瑰疹=伤寒

七、病原治疗

1.首选氟喹诺酮类治疗

细菌性痢疾(菌痢)

一、病原学

痢疾杆菌分四群:A群志贺、B群福氏、C群鲍氏、D群宋内,我国最常见的是B群。

二、发病机制及主要病变部位

1.发病机制:痢疾杆菌进入消化道,如机体免疫力低下,细菌侵入后在肠黏膜上皮细胞和固有层中繁殖,引起肠黏膜反应和固有层小血管循环障碍。特异性表现:溃疡表浅呈地图状。

2.主要病变部位:乙状结肠和直肠。

三、临床表现

1.急性菌痢

(1)普通型:起病急、高热可伴有发冷寒战,继之出现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开始为稀便,迅速变为黏液脓血便(菌痢的特征性表现)。

(2)轻型

(3)中毒型:好发于2-7岁儿童。起病急骤,突起高热,病势凶险,全身中毒症状严重,而肠道的症状比较轻。根据临表分以下3型:休克型:有休克症状;脑型:有脑的症状;混合型:最凶险,死亡率最高。

注:一个小孩到底是中毒型菌痢还是脑膜炎,我们就是看有没有与消化道有关。

2.慢性菌痢

由于急性菌痢病程迁延形成的,慢性菌痢最多见的也是迁延型

五.治疗

首选的是氟喹诺酮类,孕妇和婴儿及肾功不全的禁用,就用三代头孢。

霍乱

一.病原学

霍乱弧菌属弧菌科中的弧菌属,菌体一端有单根鞭毛和菌毛,无荚膜和芽胞。霍乱弧菌不侵入血流,能产生内毒素、外毒素(即霍乱肠毒素,是主要致病因素)及血凝素。

二.临床表现

病程分三期:

1.泻吐期:先泻后吐,剧烈腹泻突然起病,腹泻特点不伴腹痛,无里急后重,不恶心但伴喷射性呕吐,为胃内容物或米泔水样。刚开始为稀便,而后变为水便。(刚开始为稀便,而后变为脓血便,那是菌痢。)

2.脱水虚脱期:由于严重脱水,双手呈“洗衣妇手”由于低钠,可引起双侧腓肠肌痉挛。

3.反应期(恢复期)

三.实验室检查

1.动力试验和制动试验:采集患者新鲜粪便或呕吐物悬滴直接镜检,可见呈穿梭状快速运动的细菌为动力试验阳性。可以作为霍乱流行期间的快速检测方法

2.增菌培养:能提高霍乱弧菌的检出率,有助于早期诊断。

四.治疗

1.补液疗法:早期、足量、快速地补充液体和电解质是治疗本病的关键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奈瑟菌(脑膜炎球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脑膜炎,主要表现为突发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皮肤粘膜瘀斑和脑膜刺激征。

一、病原学

我国流行菌株为A群,典型病理变化是蛛网膜下腔脓性渗出物堆积。脑膜炎期主要病变部位在软脑膜和蛛网膜。

二、流行病学

传播途径是呼吸道。好发于冬春季(1、2、3月)

三、发病机制

1.败血症期:血管内皮损害,血管壁炎症、坏死、血栓形成、血管周围出血.可出现皮肤粘膜瘀点瘀斑

2.脑膜炎期:除高热和毒血症状外,主要是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烦躁不安和脑膜刺激征,脑脊髓膜化脓性炎症(脓液在蛛网膜与软脑膜之间),主要病变部位在蛛网膜。

四、临床表现

1.上呼吸道感染期(前驱期)

2.败血症期:重要的体征是皮肤粘膜瘀点瘀斑

3.脑膜炎期:在败血症的基础上出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烦躁不安和脑膜刺激征,相比较乙脑意识障碍不明显。

4.恢复期

五、诊断依据

冬春季发病+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流脑

六、治疗

1.青霉素G(首选)

2.在基础医院首选磺胺类的。

3.出现脑疝用甘露醇脱水降压

疟疾

疟疾是由疟原虫经按蚊叮咬传播的一种传染病。临床特点为间歇性寒战、高热、继之出大汗而缓解,常有脾大与贫血。

一、病原学种类及在人体内发育过程

1、疟原虫的发育分两个阶段(肝内期、红内期)。

2、两个宿主:终末宿主是蚊子,中间宿主是人。

3、蚊子叮咬人——疟原虫进入肝细胞发育——肝细胞破裂——疟原虫从肝细胞里出来——进入红细胞又在里面繁殖——红细胞裂——疟原虫进入血液——进入下一个循环

疟原虫在肝细胞内就是肝内期(红外期)

疟原虫在红细胞内就是红内期

疟疾发作的时候就是红细胞破裂——疟原虫进入血液的那个时期

各种疟原虫在红细胞内发育,红细胞破裂入血的时间不一样,所以发作的时候不一样。

(间日疟和卵形疟为48个小时,三日疟原虫为72个小时,恶性疟原虫为36-48个小时)

二、流行病学

传播媒介:主要是中华按蚊

三、临床表现

寒战-高热-出汗-间歇期-寒战-高热-出汗-间歇期-----循环下去

四、实验室检查

1.由于红细胞被破坏,红细胞减少,出现贫血

2.血涂片查找疟原虫,可以确诊,必须在寒战高热期采血才能检出。

五、治疗

1.氯喹:能杀灭红细胞内的疟原虫。用于控制疟疾发作。

2.伯氨喹:能杀灭肝内的疟原虫,用于防止传播和复发。“安抚”

3.乙胺嘧啶:能杀灭所有红细胞内外期疟原虫,用于预防疟疾。“二房”

日本血吸虫病

日本血吸虫病是由日本血吸虫寄生在人体门静脉系统引起的寄生虫病,人主要通过接触含有血吸虫尾呦的疫水而感染。

一、病原学

虫卵引起的主要病变部位:大肠和肝脏。

二、临床表现

1.好发于夏秋季节,患者接触疫水后有一个皮炎表现。(一般是捕鱼、游泳、打捞作业)

症状有发热、腹痛腹泻、荨麻疹、嗜酸细胞增多、肝脾肿大

2.晚期血吸虫病:巨脾型最常见还有腹水型、侏儒型

三、实验室检查

1.通过粪便找血吸虫虫卵

2.循环抗原检测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四、诊断

疫水接触史+发热+腹痛腹泻+荨麻疹+肝脾肿大=血吸虫病

五、治疗

首选的药物是吡喹酮

囊尾蚴病

一、病原学

是猪带绦虫的幼虫

二、流行病学

1.传染源:猪带绦虫的患者

2.传源途径:病人排出带虫卵的粪便-吃被带虫卵的粪便污染的食物(自体感染)

三、临床表现

分为以下几型:

1.脑囊尾蚴病:

(1)脑实质型:最常见,以反复发作的癫痫起病。

(2)脑室型

(3)软脑膜型

(4)脊髓型

2.眼囊尾蚴病

3.皮下肌肉囊尾蚴病:皮下有不痛不痒结节与周围组织不粘连,从数个到数百个不等,躯干头四肢多见分批出现,逐渐消失。

四、确诊依据

脑囊尾蚴病首选CT检查,确诊用皮下结节病理活检。

五、治疗

1.首选的药物是:阿苯达——脑囊尾蚴病首选,幼龄囊尾蚴无效,脑囊尾蚴严重者减量。

2.皮下肌肉囊尾蚴病首选:吡喹酮

3.眼囊尾蚴病、脑室活瓣型囊尾蚴病:首选手术。

艾滋病

艾滋病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的简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所引起的致命性慢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性接触和体液传播,病毒主要侵犯和破坏辅助性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

一、病原学

主要感染CD4+T淋巴细胞,也能感染单核巨噬细胞、B细胞和小神经胶质细胞、骨髓干细胞等

二.CD4+T淋巴细胞受损的方式及表现

HIV进入人体后其外膜蛋白(gp120)与CD4+T淋巴细胞膜融合

三、临床表现

主要记住:抗-HIV阳性,就是说明考你的艾滋病。

HIV常见的机会性感染的种类和表现:

1.呼吸系统:卡氏肺孢子虫肺炎

2.胃肠系统:白色念珠菌、疱疹病毒和巨细胞引起的口腔炎、食管炎及溃疡。

3.神经系统:可出现头痛、癫痫、进行性痴呆等

4.皮肤黏膜受损:表现为卡氏肉瘤、舌乳头状瘤的感染、外阴疱疹与尖锐湿疣。

5.眼部受损:表现为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弓形虫视网膜炎。

六、治疗

1.抗病毒治疗

只要外周血HIV RNA>1000-10000b/ml,CD4+T淋巴细胞计数<0.5×10 9/L,就需要接受抗病毒治疗。

2.预防和治疗机会性感染:外周血HIV RNA<1000 b/ml。

第三节性传播疾病

淋病

一.淋病的特点

病原体是淋病奈瑟菌(简称淋菌)

二.感染途径

通过性交经黏膜感染。

三.临床表现

男性可引起急性淋菌性前尿道炎,女性以宫颈炎、尿道炎、尿道旁腺炎、前庭大腺炎等

四.流行病学资料、临床及实验室诊断

实验室检查:

1.分泌物涂片检查:急性期见中性粒细胞内有革兰阴性双球菌,可作为筛查手段

2.分泌物淋菌培养:诊断淋病的金标准

五.治疗

首选第三代头孢菌素,性伴侣就同时治疗;孕妇禁用四环素类和喹诺酮类药物。

梅毒

梅毒是由苍白密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慢性全身性传染病。

一.感染途径:性接触是主要传播途径

二.分期

一期梅毒:硬下疳

二期梅毒:皮肤有梅毒疹

三期梅毒:永久性的皮肤损害

三.治疗:首选青毒素

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

一.感染途径

成人主要经性交直接传播,经产道感染是最主要的感染途径。

二。诊断

检测沙眼衣原体抗原,是目前临床最常用的方法。敏感性及特异性均较高。

三.治疗首选红霉素。(支原体、军团菌也首先红霉素)

生殖道病毒感染

一、生殖器疱疹

生殖器疱疹是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所致的性传播疾病,疱疹病毒分为I型、Ⅱ型(生殖器型),传播途径也是性传播。

二、治疗

无彻底治愈方法,治疗原则是减轻症状,缩短病程。

原发型生殖道疱疹对胎儿危害大,妊娠早期应终止妊娠。

分娩时原则上应对软产道有疱疹病变产妇行剖宫产

三、巨细胞病毒感染

特异性的细胞:猫头鹰细胞具有诊断价值。

与生殖器疱疹一样:妊娠早期已经确诊,应立刻终止妊娠

尖锐湿疣

1、尖锐湿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宫颈癌的病毒也是人乳头瘤病毒。

2、诊断特异性的细胞:空泡细胞(挖空细胞)

几种常见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

几种常见重点传染病防制知识 一、水痘 (一)主要临床表现。 典型的水痘出诊过程多先由斑丘疹发展为水痘诊,患者同一部位可见到斑疹、丘疹、水痘结痂等多种形式,疱疹处常伴瘙痒。疹子呈向心性分布,主要位于躯干,其次为头面部,四肢相对较少。成人发热多在出疹前1-2天,大部分儿童出疹为第一症状,一般发热38-39℃,持续2-3天,全身症状轻,健康儿童中并发症少见,病程自限。 (二)诊断标准。 1.病前2~3周有与水痘或带状疱疹患者密切接触史。 2.发热与皮疹(斑丘疹、疱疹)同时发生,或无发热即出疹。皮疹向心性分布,以躯干、头、腰处多见。皮疹分批出现,斑丘疹→水疱疹→结痂,不同形态皮疹同时存在,痂盖脱落后不留瘢痕。 3.白细胞计数正常或稍低,淋巴细胞相对增高。 (三)预防措施。 1.在水痘流行期间,避免与水痘患者接触。尽量少到公共场所去,不参加集会。 2.搞好个人卫生,不与水痘患者共用毛巾、脸盆等生活用具。 3.搞好环境卫生,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4.预防水痘的关键措施是接种水痘疫苗。 二、流行性腮腺炎 (一)主要临床表现。 潜伏期14-25天,平均18天。 部分病例有发热、头痛、无力、食欲不振等前驱症状,但大部分患者无前驱症状。发病1-2天后出现颧骨弓或耳部疼痛,然后唾液腺肿大,体温上升可达40℃。腮腺最常受累,通常一侧腮腺肿大后2-4天又累及对侧。双侧腮腺肿大者约占75%。腮腺肿大是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使下颌骨边缘不清。由于覆盖于腮腺上的皮下软组织水肿使局部皮肤发亮,肿胀明显,有轻度触痛及感觉过敏;表面灼热,但多不发红;因唾液腺管的阻塞,当进食酸性食物促使唾液分泌时疼痛加剧。腮腺肿大2-3天达高峰,持续4-5天后逐渐消退。腮腺管口早

关于性病病例报告规范的通知

关于性病病例报告规范的通知为进一步规范我院梅毒、淋病、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和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等5种性病病例的诊断与报告,现就上述5种性病病例的诊断、报告提出如下意见,供各医生参照执行。 一、诊断标准:梅毒、淋病、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病例的诊断必须严格按照卫生部行业标准进行诊断。标准分别为梅毒(WS273-2007)、淋病(WS268-2007)、生殖器疱疹(WS236-2003)、尖锐湿疣(WS235-2003),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诊断标准参照《全国性病监测方案(试行)》(2007年)。 二、诊断原则:性病病例的诊断原则应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等进行综合分析判断。 三、病例报告要求 (一)梅毒 1.病例分类:梅毒病例报告分Ⅰ期、Ⅱ期、Ⅲ期、隐性和胎传梅毒。仅有疑似病例与实验室诊断病例二类,无临床诊断、病原携带者和阳性检测病例。 2.病例报告: (1)实验室确诊病例应符合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RPR、TRUST等)及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TPHA、TPPA、ELISA等)均为阳性(即双阳性),需进行网络直报。 (2)复诊与随访检测者不报告。术前病人、孕产妇和献血人员的梅毒血清检测阳性者需要进一步明确诊断后报

告,仅依据阳性检测结果不报告。仅有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RPR、TRUST等)阳性,未做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TPHA、TPPA、ELISA等)的临床病例不报告。 (3)梅毒再次感染者按上述标准进行诊断报告。 (二)淋病 1.病例分类:仅有疑似病例与实验室诊断病例二类,无临床诊断、病原携带者和阳性检测病例。 2.病例报告:男性病例淋球菌涂片或培养阳性、女性病例必须培养阳性,以前未做出诊断的首诊病例或新发病例,方需进行报告;复诊与随访检测者不报告;淋病再次感染者需要报告。疑似病例需进行实验室确诊方可网络直报。 (三)尖锐湿疣 1.病例分类:分为临床诊断病例与实验室诊断病例,无疑似病例、病原携带者和阳性检测病例。 2.病例报告:以前未做出诊断的首诊病例或新发病例方需进行报告;无临床表现、仅为人乳头瘤病毒(HPV)核酸检测阳性或HPV血清抗体检测阳性者和复发病例不报告。 (四)生殖器疱疹 1.病例分类:分为临床诊断病例与实验室诊断病例,无疑似病例、病原携带者和阳性检测病例。 2.病例报告:以前未做出诊断的首诊病例或新发病例方需进行报告;无临床表现、仅为单纯疱疹病毒(HSV-1或HSV-2)血清抗体阳性者和复发病例不报告。 (五)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

常见的传染病有哪些

一、罕见的传染病 1、肠道传染病:霍乱(二号病)、痢疾、伤寒、甲肝、戊肝、脊髓灰质炎(小儿麻木症)、感染性腹泻等; 2、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结核、盛行性感冒、麻疹、流脑、盛行性腮腺炎、白日咳、白喉、猩红热、风疹等; 3、血源性传染病:乙肝、丙肝、丁肝、艾滋病等; 4、虫媒传达及自然疫源性传染病:鼠疫、狂犬病、钩体、乙脑、疟疾、登革热、黑热病等; 5、性传达疾病:艾滋病、淋病、梅毒、锋利湿疣、软下疳等; 6、其它:炭疽、布鲁氏菌病、急性出血性眼结膜炎(红眼病)等。 二、传染病的根本特征 1、有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立克次体、螺旋体、原虫、蠕虫等; 2、有传染性:传染病病人如吉泽明步,必需隔离医治; 3、有盛行病学特征:不同传染病的发病工夫、地域、人群等方面有各自的散布特点; 4、有感染后免疫:人体感染病原体后,体内会发生相应的抗体,可抵抗相反的病原体。 三、艾滋病 1、次要表现:感染艾滋病病毒后普通要经2-10年左右可开展成艾滋病,次要有5种表现:(1)体质性疾病:发热、乏力、盗汗、厌食、体重下降,慢性腹泻和易感冒;(2)神经零碎症状:头痛、癫痫、停止性聪慧、下肢瘫痪等;(3)严重的临床免疫综合症:呈现各种时

机性感染:(4)继发肿瘤:(5)并发其它疾病,如:慢性淋巴性间质性肺炎等。 2、传达途径:经性接触传达或体液传达(输血、不平安注射等)、母婴传达。 3、预防办法:洁身自爱,不发作不洁性行为;运用一次性注射器,不与别人共用针头(包括针灸);不接触病人的血液及被血液净化的物品;不与病人共用食具、洗刷器具、剃须刀等。 四、病毒性肝炎 1、品种:甲肝、乙肝、丙肝、丁肝、戊肝等。 2、次要表现: (1)急性肝炎:起病急,畏寒、发热、全身乏力、厌油、恶心、呕吐、皮肤巩膜黄染; (2)慢性肝炎:疲惫、厌食、恶心、呕吐、腹胀、腹泻、肝区不适等。 3、传达途径: (1)甲肝、戊肝:次要经过肠道传达,即进食被病毒净化的食品或水而感染生病; (2)乙肝、丙肝、丁肝:次要经血液传达,可经过输血、不平安注射、血透等途径传达,亦可经由母亲传给重生儿。 4、预防办法: (1)接种甲、乙肝疫苗可无效预防甲、乙肝; (2)养成良好卫生习气,饭前便后洗手,不吃生、冷、蜕变食物,生食、熟食要分开寄存,剩饭菜要热透(尤其是热天),不随意到不卫生的摊点、饮食店就餐,避免病从口入。

常见传染病都有哪些

常见传染病都有哪些,如何预防?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破坏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性,且在一定部位生长繁殖,引起不同程度的病理生理过程,称为传染(infection)。表现有临床症状者为传染病。 分为四种传播方式。 (1)水与食物传播病原体借粪便排出体外,污染水和食物,易感者通过污染的水和食物受染。菌痢、伤寒、霍乱、甲型毒性肝炎等病通过此方式传播。 (2)空气飞沫传播病原体由传染源通过咳嗽、喷嚏、谈话排出的分泌物和飞沫,使易感者吸入受染。流脑、猩红热、百日咳、流感、麻疹等病,通过此方式传播。 (3)虫媒传播病原体在昆虫体内繁殖,完成其生活周期,通过不同的侵入方式使病原体进入易感者体内。蚊、蚤、蜱、恙虫、蝇等昆虫为重要传播媒介。如蚊传疟疾,丝虫病,乙型脑炎,蜱传回归热、虱传斑疹伤寒、蚤传鼠疫,恙虫传恙虫病。由于病原体在昆虫体内的繁殖周期中的某一阶段才能造成传播,故称生物传播。病原体通过蝇机械携带传播于易感者称机械传播。如菌痢、伤寒等。(4)接触传播有直接接触与间接接触两种传播方式。如皮肤炭疽、狂犬病等均为直接接触而受染,乙型肝炎之注射受染,血吸虫病,钩端螺旋体病为接触疫水传染,均为直接接触传播。多种肠道传染病通过污染的手传染,谓之间接传播。易感人群是指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病原体的易感程度或免疫水平。 新生人口增加、易感者的集中或进入疫区,部队的新兵入伍,易引起传染病流行。 病后获得免疫、人群隐性感染,人工免疫,均使人群易感性降低,不易传染病流行或终止其流行。 传染病如何预防? 针对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以综合性防疫措施为基础,其主要预防措施如下: (一)管理传染源---1 甲类传染病 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与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丙类传染病 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诊伤寒、黑热病、丝虫病、包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一)管理传染源---2 对病原携带者进行管理与必要的治疗。特别是对食品制作供销人员,炊事员,保育员作定期带菌检查,及时发现,及时治疗和调换工作。

八种常见传染病

麻疹病毒袭击5岁以下幼儿 麻疹俗称“出麻”,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以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颊黏膜有麻疹黏膜斑,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等为主要表现。多见于8个月以上到5岁的婴幼儿。自开展麻疹疫苗接种以来,发病率已有明显下降。 预防麻疹的方法:1.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8个月龄时初种,7岁时再加强接种一次。2.体弱多病或有慢性病的儿童,可注射免疫球蛋白进行被动免疫,以制止发病或减轻症状。3.冬春季节,用马蹄(荸荠)、胡萝卜煎水服,每周1—2次,亦有预防作用。 风疹病毒早期感染可致胎儿畸形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易在集体儿童机构中发生流行。临床表现为低热、轻微的上呼吸道炎症状和麻疹样皮疹,常伴有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孕妇如果在妊娠早期感染了风疹病毒,可引起胎儿严重的全身感染并致畸形,称之为先天性风疹综合征。 预防风疹的方法:1.注射风疹减毒活疫苗。主要对象应是15个月以上的小儿及儿童、易感育龄妇女。2.妊娠早期孕妇应避免与风疹患者接触,如已接触并经风疹病毒抗体测定阳性者,应终止妊娠;阴性者可注射高效价免疫球蛋白,一般的丙种球蛋白无预防作用。 流脑起病最急应及时就医 流脑即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是脑膜炎双球菌寄生在人的鼻咽部侵入血液循环,再进到脑膜及脑脊髓膜,引起脑膜及脑脊髓膜发炎。它起病急、传播快、病死率高,是一种较严重的急性传染病,主要侵犯15岁以下的儿童。在流脑流行期间,绝大多数患者症状不典型,但他们是主要的传播者。 流脑的主要症状是突发高热、寒战、头痛、呕吐,严重时出现颈项发硬、头后仰、抽搐、昏睡等症状,在胸、背部皮肤上一般可见到瘀点。因此,一旦发现有上述症状的病人要立即就近就医,如不及时抢救,常于24—48小时危及生命。

性病疫情报告制度

性病诊疗机构建立健全性病疫情报告 管理制度工作要求 医疗机构各相关科室均应建立性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可制定单独的性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或者将性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整合到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之中。管理制度应涉及到性病疫情报告工作中的信息记录、收集、报告、质量检查与考核、资料管理等各个环节,如就诊登记、检验登记、性病诊断、报告卡填写、报告卡收集、报告卡质量检查、报告方式与时限、录入、订正、补报、报告卡与登记本保存、培训、自查与考核等相关容。 医疗机构性病相关诊疗科室,指可能涉及到性病检查、诊疗和疫情报告的各科室,包括皮肤性病科、泌尿科、妇产科、生殖科、男性科、肛肠科、检验科等。这些科室应建立如下规章制度:首诊医生报告负责制度,门诊日志登记制度,传染病疫情登记制度,转诊与会诊病例报告制度,上岗培训、复训与考核制度,实验室登记制度、实验室检测管理与质量控制制度,疫情报告质量考核与奖罚制度等。医疗机构承担疫情报告管理的科室,如防保科或医务科等,应建立如下规章制度:传染病报告卡接收与分发管理制度,传染病报告卡的收集与质量审核制度,传染病报告卡网络录入制度,传染病报告卡资料保管制度,疫情报告自查、订正、补报与查重制度,上岗培训、复训与考核制度,疫情信息安全管理与网络报告管理制度等。所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应印制或装订成册,分发到每个科室、每一名工作人员。必要时,将规章制度贴在科室的醒目处。各有关工作人员应理解与掌

握规章制度,并遵照执行。以下是性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所包含的容和解释,供各医疗机构制定规章制度时参考。 (一)性病相关诊疗科室 1、首诊医生报告负责制度 (1)性病疫情报告实行首诊医生负责制。首诊医生负责制,指由对性病患者做出首次诊断的医生(简称首诊医生)负责填写传染病报告卡进行病例报告。不能由实习或见习的医学生、进修医务人员填写报告卡。所谓首诊即为第一次诊断,新诊断,以前没有做出过诊断。 (2)传染病报告卡的填写必须及时、完整、准确与真实,不能造假。 (3)首诊医生为法律规定的责任疫情报告人,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责任和义务。首诊医生应做到诊断与报告准确,防止迟报、漏报、重报、错报,不得瞒报和不报。 (4)首诊医生必须具备性病的诊断能力。不具备性病诊断能力的医生,必须进行转诊或会诊。 (5)首诊医生对就诊者进行完整的病史采集、全面的体格检查和合理的化验,然后按照卫生部颁布的最新性病诊断标准对就诊者进行诊断,对诊断的病例须进行病例分类。对梅毒病例必须分期分类诊断,并分期分类报告,包括一期、二期、三期、隐性和胎传梅毒。 (6)接诊医生应询问就诊者的就医史,询问就诊者本次发病到本医疗机构是初诊还是复诊,如已确知该病例在本次发病时曾经做出过诊断,则对该病例不进行病例报告。但已知该病虽然已被诊断,而

全国性病病例报告质量管理计划及附录版简版.doc

2018-9-18-全国性病病例报告质量管理方案及附录(2018年版)08(2018-09-16)简版(1)1 全国性病病例报告质量管理方案 (2018年版) 为了加强和规范性病病例报告工作,提高报告质量,依据《性病防治管理办法》、《中国预防与控制梅毒规划(2010-2020年)》和《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规范(2015年版)》等法规文件,制定本方案。 一、目的 通过系统的质量控制、质量检查等措施,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性病病例报告及信息管理,不断提高病例报告质量,为制定性病防治对策提供准确的疫情数据。 二、报告病种和诊断标准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性病防治管理办法》,我国性病病例报告病种为:梅毒、淋病、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尖锐湿疣和生殖器疱疹。 5种性病的诊断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执行,分别为:梅毒诊断(WS 273-2018)、淋病诊断(WS 268-2007)、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诊断(WS/T 513-2016)、尖锐湿疣诊断(WS/T 235-2016)和生殖器疱疹诊断(WS/T 236-2017)。如果诊断标准修订,则按最新的诊断标准执行。

三、性病病例报告质量指标 (一)核心指标 1.报告率与漏报率:两个指标互补。 报告率:指在调查原始登记(包括门诊日志、住院病历和实验室登记等)的性病病例中,已报告的病例占应报告病例的比例。 漏报率:指在调查原始登记(包括门诊日志、住院病历和实验室登记等)的性病病例中,应报告而未报告的病例占应报告病例的比例。 应报告病例: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诊断标准的首诊病例。 2.梅毒病例报告准确率:指在核查的梅毒报告病例中,符合梅毒诊断标准中确诊诊断的首诊病例所占的比例。 3.梅毒分期正确率:指在核查的不同临床期别的梅毒(一期、二期、三期)报告病例中,符合梅毒诊断标准中临床分期正确的病例所占的比例。 4.梅毒重报率:指在核查的梅毒报告病例中,判定为重复报告的病例人次数占全部核查病例的比例。 5.淋病病例报告准确率:指在核查的淋病报告病例中,符合淋病诊断标准中确诊诊断的病例(要求淋球菌实验室检测,包括涂片染色镜检、培养或核酸检测等)所占的比例。 (二)普通指标

常见出疹性传染病的临床诊治对策

常见出疹性传染病的临床诊治对策 【摘要】目的观察研究常见出疹性传染病的临床诊治对策。方法选择某医院2011年9月――2012年9月期间的90例患有出疹性传染病的患者,对他们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抽取出的90例患者的诊断结果如下:过敏性疾病患者38例(42.2%),病毒感染患者50例(55.6%),其他2例(2.2%)。患者治疗后观察1-3个月,发现所有的患者及时通过对症治疗之后,病情恢复的很好。结论儿童出疹性疾病比较复杂多样化,没有典型性,医院和医护人高度重视鉴别诊断和诊断,掌握好常见的儿科传染病的特点,做好相应的宣传工作,提早发现、尽快诊断,一旦确诊为传染性疾病,一定要尽快隔离,能够及时对患者进行对症治疗。一定要确保在短时间内控制向外传播。 【关键词】出疹性疾病;临床诊治;手足口病;猩红热 出疹性传染病,它是一种急性发作病,主要的病因是感染了细菌和病毒,而且此病在春夏季节最易发作。其中儿科较为常见的传染病有水痘、麻疹、幼儿急疹、风疹等,现在选择某院患有出疹性传染病的患者90例,研究观察患者的临床诊断效果和治疗对策[1]。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择2011年9月――2012年9月期间,某院患有出疹性传染病的患者[2],男性患者50例,女性患者40例。患者的年龄0.5-12岁,平均在(5.45±3.67)岁。治疗病情的疗程时间为0.6-10天,平均治疗时间5.5天。 1.2 方法根据《诸福棠实用儿科学》提出的临床诊断标准,把抽出的90例患者进行研究分析。 1.3 临床诊断 1.3.1 病毒感染性疾病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一般是由各种肠道病毒所引发的而成的。它具有一下几种特征。①四不特征:临床诊断此病症有不结疤、不结痂、不痛、不痒的特征。②四不像:此病症长出的疹子不像水痘、不像药疹、不像蚊虫咬、更不像口唇牙龈疱疹。③四部曲:此病症主要发作在儿童的臀、口、手、足四个地方。一般在脚掌和手掌会出现疱疹和斑丘疹,而且都是在其曲侧部位,白色的水疱,红色的疱疹或者斑丘疹,疱疹四周是炎性红晕。临床诊断发现患儿有发热现象,臀、口、手、足四个地方有丘疹、小疱疹出现,采用磁共振检查时发现有异常现象。 水痘:患儿在发热24小时之内会逐渐有皮疹出现,皮疹先发作于患儿的头部和躯干,然后慢慢向四肢和面部蔓延。此病症的临床特点表现为相继出现皮肤黏膜,还有疱疹、

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核心内容:我们知道传染病是非常可怕的,在传染病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哪些内容的变化呢?注意什么条件可以保障其自身的健康呢?下文就春季常见的传染病预防进行分析,法律快车小编希望下文内容可以帮到您。 春季是疾病特别是传染性疾病的多发季节,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麻疹、水痘、腮腺炎、风疹、猩红热等。这些传染病大多都是呼吸道传染病,可通过空气、短距离飞沫或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径传播。 一、春季常见传染病: 1、流感(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其发病率占传染病之首位。潜伏期1—3日,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流涕、咽痛、干咳,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不适等,发热一般持续3—4天,也有表现为较重的肺炎或胃肠型流感。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传染期为1周。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 2、流脑(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它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较强。流脑发病初期类似感冒,流鼻涕、咳嗽、头痛、发热等。病菌进入脑脊液后,头痛加剧,嗜睡、颈部强直、有喷射样呕吐和昏迷休克等危重症状。传染源主要病人或带菌者,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潜伏期一般为2—3天,最长的为一周。人群普遍易感,好发于小年龄段儿童。 3、麻疹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潜伏期8—12日,一般10天左右可治愈。典型的临床症状可概括为“三、三、三”,即前驱期3天:出疹前3天出现38度左右的中等度发热,伴有咳嗽、流涕、流泪、畏光,口腔颊粘膜出现灰白色小点(这是特点);出疹期3天:病程第4-5天体温升高达40度左右,红色斑丘疹从头而始渐及躯干、上肢、下肢;恢复期3天:出疹3-4天后,体温逐渐恢复正常,皮疹开始消退,皮肤留有糖麸状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麻疹是通过呼吸道飞沫途径传播,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患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第二次发病者极少见。未患过麻疹又未接种过麻疹疫苗者普遍具有易感性,尤其是6个月~5岁幼儿发病率最高(占90%)。

性病诊断标准和病例报告测试题答案

附件2 性病诊断标准和病例报告知识测试题 省份:地市:监测点: 医疗机构名称:所在科室: 1.根据国家规定,性病病例报告实行以下哪项制度? A.阳性报告制度 B.接诊报告制度 C.诊断报告制度 D.首诊医生报告制度 2.根据国家要求,性病报告病例应符合以下哪项? A.符合国家诊断标准的首诊病例 B.符合国家诊断标准的复诊病例 C.符合国家诊断标准的复发病例 D.具有临床症状的病例 3.根据国家颁布的诊断标准,梅毒分期分类为以下哪项? A.早期梅毒、晚期梅毒 B.一期、二期、三期、隐性、胎传梅毒 C.显性梅毒、隐性梅毒 D.后天梅毒、先天梅毒 4.根据国家颁布的诊断标准,梅毒诊断病例分类为以下哪项? A.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 B.确诊病例、疑似病例 C.临床诊断病例、疑似病例 D.确诊病例、阳性检测者 5.一期梅毒确诊病例应符合以下哪项? A.多形性皮疹,梅毒螺旋体血清试验、非梅毒螺旋体血清试验均阳性 B.硬下疳,梅毒螺旋体血清试验、非梅毒螺旋体血清试验均阳性 C.硬下疳,非梅毒螺旋体血清试验阳性 D.硬下疳,梅毒螺旋体血清试验阳性 6.二期梅毒确诊病例应符合以下哪项? A.多形性皮疹,梅毒螺旋体血清试验、非梅毒螺旋体血清试验均阳性 B.硬下疳,梅毒螺旋体血清试验、非梅毒螺旋体血清试验均阳性 C.硬下疳,非梅毒螺旋体血清试验阳性 D.硬下疳,梅毒螺旋体血清试验阳性 7.三期梅毒确诊病例应符合以下哪项? A.多形性皮疹,梅毒螺旋体血清试验、非梅毒螺旋体血清试验均阳性 B.硬下疳,梅毒螺旋体血清试验、非梅毒螺旋体血清试验均阳性 C.组织器官损害,病程2年以上,梅毒螺旋体血清试验、非梅毒螺旋体血清试验均阳性 D.多形性皮疹,梅毒螺旋体血清试验阳性 8.隐性梅毒确诊病例应符合以下哪项?

常见的传染病有哪些

常见的传染病有哪些 传染病〔Infectious Diseases〕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以下是分享给大家的关于常见的传染病有哪些,一起来看看吧! 1、流感(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其发病率占传染病之首位。潜伏期1—3日,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流涕、咽痛、干咳,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不适等,发热一般持续3—4天,也有表现为较重的肺炎或胃肠型流感。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传染期为1周。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 2、流脑(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它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较强。流脑发病初期类似感冒,流鼻涕、咳嗽、头痛、发热等。病菌进入脑脊液后,头痛加剧,嗜睡、颈部强直、有喷射样呕吐和昏迷休克等危重症状。传染源主要病人或带菌者,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潜伏期一般为2—3天,最长的为一周。人群普遍易感,好发于小年龄段儿童。 3、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潜伏期8—12日,一般10天左右可治愈。典型的临床症状可概括为“三、三、三”,即前驱期3天:出疹前3天出现38度左右的中等度发热,伴有咳嗽、流涕、流泪、畏光,口腔颊粘膜出现灰白色小点(这是特点);出疹期3天:病程第4-5天体温升高达40度左右,红色斑丘疹从头而始渐及躯干、上肢、下肢;恢复期3天:出疹3-4天后,体温逐渐恢复正常,皮疹开始消退,皮肤留有糖麸状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麻疹是通过呼吸道飞沫途径传播,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患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第二次发病者极少见。未患过麻疹又未接种过麻疹疫苗者普遍具有易感性,尤其是6个月~5岁幼儿发病率最高(占90%)。 4、水痘 水痘是传染性很强的疾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水痘的典型临床表现是中低等发热,很快成批出现红色斑丘疹,迅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病原体传播的主要途径有:空气传播,水传播,饮食传播,接触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 传染病的根本特征1、有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立克次体、螺旋体、原虫、蠕虫等; 2、有传染性:传染病病人如,必需隔离医治; 3、有盛行病学特征:不同传染病的发病工夫、地域、人群等方面有各自的散布特点; 4、有感染后免疫:人体感染病原体后,体内会发生相应的抗体,

常见出疹性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常见出疹性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概述; 特异性皮疹常常是某种感染病的特征之一,近年来由于疫苗预防接种的普及,传统发疹性感染病明显减少,流行,临床上 很少引起 见到的发疹性感染病多是散发病例,且皮疹常常不典型,对论 断带来一定的难度。 临床引起皮疹的疾病颇多。常见于传染性疾病,如麻疹、猩红热、水痘、伤寒及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亦可见于风疹、幼儿急疹、药疹等。各种疾病的皮疹都具有一定的特点,这些特点对正确诊断和治疗均有重要意义。但是,皮疹在每个患者身上因个体差异而表现又不尽相同,所以临床医师应该掌握发疹性疾病的时间、季节、规律和特点,才能作出正确的诊治。现就围绕常见的各种感染病皮疹的形态特点、演变规律、形成机制、诊断思路、鉴别诊断、确诊方法进行进一步的学习。 、皮疹的定义及感染病常见皮疹的种类、形态特点 皮疹(rash) 是由病原体或其毒素直接或间接造成皮肤、粘膜的损害,使得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导致渗出或出血所致。 见于体表的叫外疹(exanthem) ,见于体内如口腔粘膜的叫内疹(enanthem) 。常见皮疹包括斑疹、丘疹、斑丘疹、玫瑰疹、淤点、淤斑、荨麻疹疱疹、红斑疹等。—些感染性疾病在发病过程中常出现不同形态的皮疹,并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因此,对皮疹的形态、大小、数目、分布及出疹顺序、演变、持续时间及退疹情况等全面的认识和了解,有助于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1.斑疹; 表现为局限性的皮肤发红,压之退色,不隆起也不凹陷,可视见而不可触之,直径多在lcm 以内。常可演变为丘疹。病理改变在表皮或皮乳头层,见于斑疹伤寒等。 2.五疹; 为局限性高出皮面的坚实隆起,大多有皮肤炎症引起,也可由于代谢异常或皮肤变性所致,可见于水痘与天花早期。病理改变在表皮或真皮上层,粟粒大小,形状多呈圆锥形,也有扁平或多角形。顶端有小水疱者称疱丘疹,顶端有小脓疱者称脓丘疹。 3.斑丘疹; 为斑疹向丘疹发展的移行状态,为小片状红色充血疹,中间稍隆起,压之可退色,常相互融合,可见于麻疹等。 有些疾病可既有斑疹,也有丘疹。 4.疱疹; 是含有清澈液体的小水疱,隆起于皮肤,可不规则地散布在

常见的传染病有哪些

常见的传染病有哪些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常见的传染病有哪些》的内容, 具 体内容:传染病(Infectious Diseases)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 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以下是我分享给大家的关于,一起来看看吧!... 传染病(Infectious Diseases)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以下是我分享给大家的关于,一起来看看吧! 1、流感(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其发病率占传染病之首位。潜伏期1一3日,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流涕、咽痛、干咳,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不适等,发热一般持续3-4 天,也有表现为较重的肺炎或胃肠型流感。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传染期为1周。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 2、流脑(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它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较强。流脑发病初期类似感冒,流鼻涕、咳嗽、头痛、发热等。病菌进入脑脊液后,头痛加剧,嗜睡、颈部强直、有喷射样呕叶和昏迷休克等危重症状。

传染源主要病人或带菌者,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潜伏期一般为2—3天,最长的为一周。人群普遍易感,好发于小年龄段儿童。 3、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潜伏期8-12 E1, 一般10天左右可治愈。典型的临床症状可概括为〃三、三、三〃,即前驱期3天:出疹前3天出现38度左右的中等度发热,伴有咳嗽、流涕、流泪、畏光,口腔颊粘膜出现灰白色小点(这是特点);出疹期3天:病程第4-5天体温升高达40度左右,红色斑丘疹从头而始渐及躯干、上肢、下肢;恢复期3天: 出疹3-4天后,体温逐渐恢复正常,皮疹开始消退,皮肤留有糖获状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麻疹是通过呼吸道飞沫途径传播,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患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第二次发病者极少见。未患过麻疹又未接种过麻疹疫苗者普遍具有易感性,尤其是6个月、5岁幼儿发病率最高(占90%) o 4、水痘 水痘是传染性很强的疾病,由水痘一一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水痘的典型临床表现是中低等发热,很快成批出现红色斑丘疹,迅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病原体传播的主要途径有:空气传播,水传播,饮食传播,接触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 传染病的根本特征 1、有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立克次体、螺旋体、原虫、蠕虫等; 2、有传染性:传染病病人如,必需隔离医治;

常见出疹性传染病的临床诊治对策研究

常见出疹性传染病的临床诊治对策研究 发表时间:2018-09-26T15:42:32.75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4月下第8期作者:马雪姣 [导读] 结论:由于出疹性传染病具有不典型性、多样化的特点,因此医护人员应当对该类疾病的鉴别和诊断进行高度的重视,积极进行对症治疗,一旦确诊为传染病则要立即采取隔离措施,避免出现传染病的扩散。 淮安市第四人民医院江苏淮安 223000 【摘要】目的:对常见的出疹性传染病的临床诊疗对策进行探究。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3月收治的出疹性疾病患儿84例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些患儿进行对症治疗,并随访1~3个月,对其临床诊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根据对实验对象的临床资料分析显示,在84例出疹性疾病患儿中,过敏性疾病有38例(45.24%),病毒性疾病例44(52.38%),其他2例(2.38%)。在随访1~3个月后发现,所有患儿在经过及时的对症治疗之后病情均得到了较好的恢复。结论:由于出疹性传染病具有不典型性、多样化的特点,因此医护人员应当对该类疾病的鉴别和诊断进行高度的重视,积极进行对症治疗,一旦确诊为传染病则要立即采取隔离措施,避免出现传染病的扩散。 【关键词】出疹性疾病;传染病;临床诊治 引言 出疹性传染病的发病原因有很多,病毒、细菌以及过敏都会导致出疹性传染病的发生,在春夏季节最易发生。该病多发于儿童,以水痘、麻疹等较为常见。为了对常见的出疹性传染病的临床诊疗对策进行探究,进行了本次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3月收治的出疹性疾病患儿84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45例,女性39例,年龄0.4~13岁,平均年龄(6.14±3.76)岁,病程0.5~10d,平均5.7d。所有患儿均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中出疹性传染病的临床诊断标准。患者家属均知悉本次研究的目的,并签订知情同意书。 1.2诊断方法 1.2.1病毒性疾病 手足口病:手足口是由各种肠道病毒引发的一种常见的传染病,该疾病的特征主要有一下几点:(1)四不。手足口病在临床上的表现具有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的特征。(2)四不像。该疾病所引发的疹子与水痘、药疹、蚊虫叮咬、口唇牙龈疱疹均存在区别。(3)四部曲。该病的发病部位一般在患儿的手、足、口、臀四个部位,在患儿的手掌和脚掌上会出现疱疹和斑丘疹,且均位于曲侧位置。此外,在该病的发病过程中会伴随发热现象,在磁共振检查下可以发现异常。 水痘:该病的主要表现为皮疹,一般在患儿发热的24h内出现,一般先于患儿的头、躯干部出现,然后蔓延向四肢和面部,会伴随出现患儿发热和全身不适。 麻疹:该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皮疹、发热,且会诱导肺炎、脑炎等疾病的发生。该病通常具有8~13d的潜伏期,一般在发热3d左右出现皮疹,首先出现于患儿的耳朵附近,随后逐渐向全身扩散,大约5d皮疹会完全长出。当该病痊愈后,患儿出现皮疹的部位为留下浅褐色色素斑。 幼儿急疹:该病又被称为“玫瑰疹”,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发热在5d以内,患儿体温大于39℃。通常在患儿退热之后才会有红色丘疹出现。部分患者会伴随眼睑水肿、咳嗽等症状。 风疹:该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患儿的枕后、耳后出现淋巴结肿大。该笔通常具有3周左右的潜伏期,一般在发病的前两天就会出现浅红色皮疹,并迅速向四肢、颈部、面部甚至全面进行蔓延。 1.2.2过敏性疾病 过敏性紫癜:该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四肢皮肤受到损伤,出现紫色斑点,同时还会伴随有呕血、呕吐、关节肿痛等症状。 湿疹:患有该病的患儿多会出现多发性、局部原发性的皮疹,具有明显的皮肤瘙痒,并伴有浆液渗出和结痂。 丘疹性荨麻疹:该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出现纺锤形损伤,丘疹色红、质硬,伴有严重的瘙痒症状。 荨麻疹:该病是一种突发性的急性病,一般病情较为严重,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就能够有不同程度的风团产生,同时伴有皮肤瘙痒症状。 1.2.3细菌性疾病 猩红热:该病属于急性传染病的一种,主要病原体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多发于儿童,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咽痛、高热以及扁桃体红肿。患儿在发病1d后会逐渐开始起疹,主要的起疹部位为四肢、躯干、颈部等。皮疹开始出现时以细小密集的弥漫性红斑为主,在48h时皮疹达到高峰,此时为弥漫性的猩红色皮疹。该病的病程一般在7~8d,皮疹会更具出疹的顺序慢慢消退,并伴有糠皮样脱屑。 1.3观察指标 观察和记录患儿的临床症状表现,并根据患儿所患的不同出疹性传染病的具体情况,以及发热等其他临床表现,对患儿进行观察和诊断。 2.结果 在84例出疹性疾病患儿中,过敏性疾病有38例(45.24%),包括过敏性紫癜17例,荨麻疹9例,丘疹性荨麻疹12例,湿疹3例;病毒性疾病例44例(52.38%),包括手足口病5例,风疹2例,麻疹1例,水痘32例,幼儿急疹4例;猩红热2例。其中数量最多的传染病为水痘,共有32例(38.10%),数量最少的为麻疹,共1例(1.19%)。 3.讨论 根据我国的相关调查显示,目前在儿童传染病中发病率最高的为手足口病,其次为水痘和猩红热。由于出疹性传染病具有一定的传播

常见传染病的种类及预防

常见的传染病有哪些种类.如何预防? 常见的传染病种类: 空气、飞沫、尘埃主要见于以呼吸道为进入门户的传染病,如流感、腮腺炎、风疹、水痘、麻疹等。 水、食物、苍蝇主要见以消化道为进入门户的传染病,如病毒性肝炎、细菌性痢疾、病毒性肠炎等。 节肢吸血动物见于蚊子、跳蚤、白蛉恙虫病等为中间宿住的传染病 如疟疾、乙型脑炎、斑疹伤寒等。 手、用具、玩具日常生活接触传播如痢疾、白喉、水痘、疥疮、头癣、手足癣、红眼病、沙眼等。 血液、体液、血制品见于乙型肝炎、艾滋病等。 土壤、当病原体的芽胞(如破伤风、炭疽)或幼虫(如钩虫)、虫卵(蛔虫)污染土壤時、则土壤为这些传染病的传播途经。 常见传染病的预防 流感的预防 1保持室内外环境的清洁;2经常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经常到户外活动、晒长流巨型;3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经常开窗户通风换气;4扫地前先洒水,防止尘土飞扬;5根据天气的冷暖增减衣服,以防受冷;6感冒流行时不要到公共场所人多的地方去;7烧蒸食醋,预防流感的最好方法;8每日用淡盐水漱口,多吃生葱生蒜。 肺结核的预防 1提高青少年自我保健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2不要随地吐痰,摒弃吐完痰后用脚一擦的习惯;3扫地前先洒水,以防尘土飞扬;4牛奶要煮沸消毒后再喝;5患肺结核的学生一定要休息隔离治疗,以防传染给他人;6青少年每年进行一次X光胸透;7保证蛋白质、钙、磷、维生素D等营养的摄入;8青少年禁止吸烟,吸烟是肺结核的致病根源。 细菌性痢疾的预防:

1. 注意饮食卫生,不吃不洁净、变质、变味的食品;2吃水果和凉拌菜一 定要洗干净后再吃;3剩饭菜一定要彻底熟透再吃;4被污染的水一定不能喝;5苍蝇、老鼠、蟑螂要彻底消灭掉;6对患者的呕吐物、排泄物要及时处理掉;对患者的食具、時消毒。 乙型肝炎的预防 1打针、输液要用一次性的医疗器械;2要定期注射乙肝疫苗;3要经常打扫卫生,彻底消灭蚊子和蝇子的孳生地;4不要纹身,不要在街上乱扎耳朵眼、理发等; 5食具、牙具要自管自用;6不要早恋和过早过性生活。爱滋病的预防 1坚持洁身自爱,避免婚前、婚外性行为;2严禁吸毒,不与他人共用针具;3不要擅自输血和使用血制品,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4不要借用或共用牙刷、剃须刀、刮脸刀等个人用品。5受艾滋病感染的妇女避免怀孕、哺乳。6使用避孕套是性生活中最有效的预防性病和艾滋病的措施之一。7要避免直接与艾滋病患者的血液、精液、乳汁和尿液接触,切断其传播途径。 接触性传染病的预防 1注意个人、家庭及集体卫生;消灭传染源;2注意消毒隔离、不和病人共用物品如疥疮(不和病人同居、不穿病人的衣袜,患者的被褥、衣服不可和他人混在一起洗涤,必须煮沸消毒,不能煮的要在阳光下暴晒,以彻底杀灭疥虫)。沙眼、红眼病(经常洗手、不用别人的毛巾、不用手揉眼、常剪指甲、洗脸水不合用。手足癣、体癣(不共用洗澡洗脚用具、不共穿鞋袜、保持手足清洁和干燥。体癣者内衣要干燥);3患者坚持用药,以期彻底治愈;4加强卫生宣教,做好自我防护。

完整版宝宝常见出疹性疾病及护理

婴幼儿常见出疹性疾病及护理 前言:因为宝宝这两天出疹子,先是低烧了两三天,而后全身现疹子,去 医院找医生看过,说是没有典型症状,不能确疹,还要观察两天,于是上网找关于宝宝一些出疹子的疾病,发现资料不够系统,现将网上搜索的资料整理了一下,方便没有这方面经验的年轻爸妈们看看,但因为所有资料来源于互联网,本人更不是医务工作,只是简单地进行了文字编辑和排版,所以不能保证资料的准确,仅供参考,自己把握不准,一定及时就医,宝宝是我们的未来和希望,请千万别马虎对待。 皮疹是儿科疾病最常见的一种体征,因皮疹的形态、分布、以及出疹前后机 体的不同表现,可以对皮疹进行鉴别诊断,虽然每个家长不是医生,但是根据以下的一些症状,还是可以做出初步的掌握一、二,根据轻重缓急及时请医生进行诊治是有必要的。 (1)、初步观察 有发烧和出疹的症状,却神情愉快。用透明的玻璃板压压看出疹部分,如果颜色消失的话,只是红斑而已,不必担心。 用透明的玻璃板压压看出疹部分,颜色不消失时可能是败血症、白血病、紫斑病。发高烧、筋疲力尽、严重咳嗽时,可能是引起了并发症。发高烧、眼睛充血、出疹、脖子的淋巴结肿大时,可能是川崎病。应尽快就诊。 (2)、出疹的诊断重点 【出疹发烧顺序】首先观察是先出疹或先发烧,这是判断疾病的重点。可能同时或发烧后一天或几天出疹,也有退烧后出疹等多种情况。 【形状、颜色、部位】不同疾病疹子的特征和发疹部位不尽相同,家长应仔细观察。 【全身症状】发烧和出疹性疾病,可由全身状态判断病情。如无力、发烧和咳嗽严重时,可能是引起肺炎等并发症。这时,必须赶紧接受检查。 常见的疾病目录(1-10 为感染性疾病,11-13 为非感染性) 1、幼儿急疹(婴儿玫瑰疹) 2、风疹(风痧、痧子) 3、水痘 4、麻疹 5、丘疹性皮疹(沙土皮疹) 6、痱子 7、手足口综合症 8、小儿猩红热 9、伤寒 10、川崎病 11、湿疹 12、荨麻疹 13、药疹

常见传染病及预防知识

春季常见传染病防控知识 一、常见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1、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 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 易感人群: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病后有一定的免疫力,但维持的时间不长,病毒不断发生变异,可引起反复感染发病。 潜伏期:1-3日。 临床表现:有发热、全身酸痛、咽痛、咳嗽等症状。 预防措施:接种流感疫苗已被国际医学界公认是防范流感的最有效的武器。由于流感病毒变异很快,通常每年的流行类型都有所不同。因此,每年接种最新的流感疫苗才能达到预防的效果。另外,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在流感季节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老年人、儿童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地方等,也是预防流感的有效措施。 2、麻疹: 麻疹是一种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凡是没有接种过麻疹疫苗,接触后90%以上均会发病,1-5岁小儿发病率最高。 传染源: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 传播途径:病人的眼结膜、鼻、口、咽等处的分泌物(如眼泪、鼻涕、痰等)以及尿和血液中都存在着麻疹病毒。通过呼吸道分泌物飞沫传播。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多见于婴幼儿,但近年来由于麻疹疫苗的广泛

接种,发病年龄有后移趋势。 潜伏期:6-21天,平均为10天。 临床表现:开始时症状像感冒,但同时出现眼红、眼皮发肿、流泪、怕光、打喷嚏、咳嗽等更严重的症状。第4天起从耳朵后面开始出现玫瑰色的斑丘疹,2-3天内皮疹遍及全身,随后疹退,脱屑。其他症状也逐渐消退。 预防措施:尽量减少和患者及患者家属接触是预防麻疹的关键。做好保健预防工作,按时接种麻疹疫苗。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流行季节少到公共场所,锻炼身体,增强抗病能力。 3、水痘: 水痘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水痘患者多为1-14岁的儿童。在学校最容易发生和流行。虽然水痘属于急性传染病,但通常比较温和,不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传染源:患者为唯一传染源。 传播途径:水痘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尘土、衣服、用具等也可能被传染。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病后可获持久免疫,二次感染发病者极少见,但以后可发生带状疱疹。 潜伏期:10-24天,以14-16天为多见。 临床表现:水痘病毒感染人体后,经过大约2周的潜伏期,患者可出现头痛、全身不适、发热、食欲下降等前期症状,继而出现有特征性的红色斑疹,后变为丘疹,再发展为水疱,常伴有瘙痒,1-2天后开始干枯结痂,持续一周左右痂皮脱落。皮疹躯干部最多,头面部次之,四肢较少,手掌、足底更少。 预防措施:接种水痘疫苗是最有效、最经济的预防措施。保持室内空气流

性病疫情报告制度

鸡东县人民医院 性病诊疗机构建立健全性病疫情报告 管理制度工作要求 医疗机构各相关科室均应建立性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可制定单独的性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或者将性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整合到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之中。管理制度应涉及到性病疫情报告工作中的信息记录、收集、报告、质量检查与考核、资料管理等各个环节,如就诊登记、检验登记、性病诊断、报告卡填写、报告卡收集、报告卡质量检查、报告方式与时限、录入、订正、补报、报告卡与登记本保存、培训、自查与考核等相关内容。 医疗机构性病相关诊疗科室,指可能涉及到性病检查、诊疗和疫情报告的各科室,包括皮肤性病科、泌尿科、妇产科、生殖科、男性科、肛肠科、检验科等。这些科室应建立如下规章制度:首诊医生报告负责制度,门诊日志登记制度,传染病疫情登记制度,转诊与会诊病例报告制度,上岗培训、复训与考核制度,实验室登记制度、实验室检测管理与质量控制制度,疫情报告质量考核与奖罚制度等。医疗机构内承担疫情报告管理的科室,如防保科或医务科等,应建立如下规章制度:传染病报告卡接收与分发管理制度,传染病报告卡的收集与质量审核制度,传染病报告卡网络录入制度,传染病报告卡资料保管制度,疫情报告自查、订正、补报与查重制度,上岗培训、复训与考核制度,疫情信息安全管理与网络报告管理制度等。所制定的

各项规章制度应印制或装订成册,分发到每个科室、每一名工作人员。必要时,将规章制度张贴在科室的醒目处。各有关工作人员应理解与掌握规章制度,并遵照执行。以下是性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所包含的内容和解释,供各医疗机构制定规章制度时参考。 (一)性病相关诊疗科室 1、首诊医生报告负责制度 (1)性病疫情报告实行首诊医生负责制。首诊医生负责制,指由对性病患者做出首次诊断的医生(简称首诊医生)负责填写传染病报告卡进行病例报告。不能由实习或见习的医学生、进修医务人员填写报告卡。所谓首诊即为第一次诊断,新诊断,以前没有做出过诊断。 (2)传染病报告卡的填写必须及时、完整、准确与真实,不能造假。 (3)首诊医生为法律规定的责任疫情报告人,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责任和义务。首诊医生应做到诊断与报告准确,防止迟报、漏报、重报、错报,不得瞒报和不报。 (4)首诊医生必须具备性病的诊断能力。不具备性病诊断能力的医生,必须进行转诊或会诊。 (5)首诊医生对就诊者进行完整的病史采集、全面的体格检查和合理的化验,然后按照卫生部颁布的最新性病诊断标准对就诊者进行诊断,对诊断的病例须进行病例分类。对梅毒病例必须分期分类诊断,并分期分类报告,包括一期、二期、三期、隐性和胎传梅毒。 (6)接诊医生应询问就诊者的就医史,询问就诊者本次发病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