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飞云楼

飞云楼

飞云楼
飞云楼

电视文化系列片《国宝山西》

万荣东岳庙

【1】

山西素有北塔南楼之说,北塔指应县木塔,南楼指的就是万荣飞云楼。飞云楼的感动,有它内在的巍峨壮观,亦有它外延的万荣笑话。

【2】万荣笑话表演资料

一个万荣人和一个武汉人在火车上遇见之后互相吹牛。

武汉人说:“黄鹤楼天下第一,高不见顶呀。”

万荣人说:“万荣有座飞云楼,半截子插在云里头,差点把飞机撞下来哩。”

武汉人又说:“那年黄鹤楼上跳下一个人,三十分钟才落地!”

万荣人说:“那年飞云楼上跳下一个人,落地之前就死了。”

武汉人问:“那他是怎么死的?”

万荣人说:“楼实在太高,跳的途中他就被饿死了!”

【3】

幽默的万荣人这样夸耀自己的家乡,质朴中带着浓浓的乡情,诙谐中又带着冲天的豪气。

以往,我们关注万荣的时候,最多的是想到它风靡全国的笑话,而很少有人从建筑遗产的角度,解读这个地方,甚至根本没有人意识到,山西四大名楼中,万荣就有秋风楼和飞云楼两座,占了其中的一半。而且,这两座名楼又联系着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两位皇帝,一位是汉武帝,另一位是唐太宗。

【4】

飞云楼坐落在万荣县城的东岳庙,也就是泰山神庙,是祭祀东岳泰山之神的地方。《封神演义》中黄飞虎被敕封为五岳之道,同时又敕封他为东岳泰山天齐仁圣大帝,所以这里供奉的就自然是东岳大帝“黄飞虎”了。如今,这里的东岳大帝塑像虽然已经荡然无存,但是庙内的建筑大都保存完好。

【5】

东岳庙庙坐北向南,主要建筑集中在一条中轴线上,依次排列有飞云楼、午门、献殿、香亭、正殿和阎王殿,两侧配有东西廊房。

该庙创建年代不详,据《万荣县志》记载,飞云楼在解店镇,高十余丈,上干云霄,相传为鲁班所作。明嘉靖元年(1522)重修石碑记载,邑志不载创始之年,惟建元大德重修之,景泰改元又重修之,天顺改元再重修之,而清乾隆十一年(1748)《重修飞云楼记》中又这样描述,万邑治之北十五里许有镇曰解店,镇之东古有东岳神庙,不知创始何年。载入邑志,唐贞观年间分邑置郡,名为汾阴,即有是庙。

关于东岳庙的创建,当地还有这样一个传说:隋代末年,群雄并起,18岁的秦王李世民起兵晋阳,东征西战,所向披靡,开创了大唐一统天下的大业。不料,唐高祖武德二年(619),王行本据蒲州反叛,吕崇芪也称雄夏县。李世民遂率师讨伐,履冰渡河,直逼龙门,途经汾阴县时,曾在张瓮、解店、古城三地屯兵扎寨,构成犄角之势。平定叛乱之后,李世民便在上述三个屯兵处分别修建了一座东岳庙,以壮观瞻,后来,其他两处庙均已被毁没,唯有解店的东岳庙独存。

【6】

东岳庙的始建年代始终没有一个确切的定论,众说纷纭的记载和传说,给该庙和飞云楼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人们只见其容颜沧桑,却难知其生辰年庚。只是赞叹她的精美绝伦,却又无从知晓他最早出自哪位斫轮老手。

但是,东岳庙历经各个时代的修葺,至今仍然完好地屹立在万荣县城,是目前国内可与泰山东岳庙相媲美的一座寺庙,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

楼与庙同兴,庙以楼而名。

按中国早期寺庙的布局规制,楼塔设置在中轴线前面。飞云楼为东岳庙主要建筑,位于东岳庙最前面,攀援而上,可纵览县城的全貌。

飞云楼为纯木结构,楼身平面呈方形,三重檐,明三暗五层,

楼高达23.19米,外观六层檐,十字歇山顶。面宽进深各五间,面积570多平方米。

飞云楼的建筑结构和造型完全属于木柱林立的明清遗风,中央四根各高15.45米的通柱直达楼顶,四周32根木柱构成棋盘式。各层之间设有额枋、间枋、地板枋、穿插枋、平板枋等多层枋材相互贯联,内外拉结,形成一个庞大的正方形筒式框架,共同支撑着这座庞大的楼体。

飞云楼最令人咋舌处是它为纯木结构,楼内所有大小木质结构的相连,他们之间不用一颗铁钉、一块砖,全部是榫卯套扣,连得天衣无缝,非常牢固,即使遇到地震也不怕,因为它们会越摇越紧,堪称祖先的一大智慧创造。

飞云楼的另一大特色是明三层暗五层,也就是外面看是三层,在楼内却是五层,中间暗隐两层。来到二、三层,这两层中间各有勾栏护卫,抱厦各一间,抱厦中间又用平柱分成分上下两层三小间,上筑屋顶,这些在楼外是看不到的。

还有令人叫绝的是,全楼各层檐下共有斗拱345组,可谓斗拱密布,变化丰富,犹如云带缠绕,鲜花盛开,所以起名飞云楼。

飞云楼在外部装饰方面也煞费苦心:楼檐及平面变化以及翼角和歇山的设置,使飞云楼外观富丽多变,构成极其丰富的轮廓线,有凌空欲飞之感;檐角悬挂着各式风铃,清风徐来,风铃叮当作响,清脆悦耳;楼顶又覆盖黄、绿等各色琉璃瓦,在阳光照射下,更加显得华美壮观,展示了中国楼阁式建筑特有的造型艺

术,也体现了古代建筑技术的纯熟。

在楼里只要你稍稍留意,处处都可见我们祖先智慧的烙印。通天柱上的这个方孔可不是随便留下来的,而是为了防柱子受潮发霉而专门设计的。

飞云楼继承了我国古建筑传统的形式和特点,但是在组合方法、载重传递等方面,又比宋元时期有着较大的突破和创新,在建造技术、结构力学与造型艺术方面独具特色。她造型秀丽美观,结构组合巧妙,建造技艺高超,,在我国木构建筑中占有独特地位,是我国现存古建筑楼阁中的珍品杰作。

【8】

其实飞云楼只是万荣东岳庙群体建筑中的精华所在,后面的建筑也各有千秋。

午门,面宽七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梁架简朴,斗拱工整,主要结构为元代风格。

献殿是祭祀东岳大帝的地方,硬山式屋顶,七间六椽,斗拱四铺作,前后檐及中柱上都是用的大额枋,同样保留有元代建筑风格。

香亭俗称八卦亭,是专为东岳大帝贡献祭品、焚香行礼的地方。十字歇山顶,琉璃兽脊完美,藻井雕刻灵巧,四周勾栏上流云缱绻,雕工精细,形象生动,是明正德年间的工艺。

正殿宽五间,平面呈方形,重檐歇山顶,构架多为圆木制成,前檐收刹较大,保存着元代形制。屋顶琉璃兽脊华丽,典型的清

代琉璃制品。

看着眼前这四根盘龙石柱,人们也许会大为惊讶,此中的一根和别的三根风格为什么截然不同呢?其他三根石柱飞龙翻腾,唯独一柱孤龙一条。原来这里有一个徒弟与师傅比赛技艺的传说故事。

【9】

近年来,国家对东岳庙,尤其是飞云楼的保护十分重视,数次拨款修葺,并重整了彩瓦,补造了铜顶,修复了楼梯,增设了栏杆。

【10】

飞云楼,人们心中的圣物和福祉。

每当天气晴朗,高天如洗,十里之外也能望见它那秀丽壮观的倩影。若是天公作美,再飘来几朵白云,缠绕于楼顶,确有高耸入云、凌空欲飞之意境,其情其景,更是引人入胜。

若在空中看飞云楼则是另一份感受,她既像一朵盛开的莲花,使人尽情品味生活的喜悦;又如同一朵盛唐的牡丹,千年不败地讲述着历史的故事。

这就是飞云楼,她俨然一个飘逸的隐士,超凡脱俗,昂首云天;她固守原本的清静,漠视纷扰,静观喧嚣。这便是人们心目中洒脱的飞云楼、自信的飞云楼,永远的飞云楼……

07-唐代建筑详解

唐代建筑 唐代(公元618-907年)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高潮时期,建筑技术和艺术也有巨大发展。唐代建筑的风格特点是气魄宏伟,严整开朗。建筑发展到了一个成熟的时期,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建筑体系。它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形体俊美,庄重大方,整齐而不呆板,华美而不纤巧,舒展而不张扬,古朴却富有活力,正是当时时代精神的完美体现。 简介 唐代(公元618-907年)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高潮时期,建筑技术和艺术也有巨大发展。唐代建筑的风格特点是气魄宏伟,严整开朗。唐代中原地区的建筑规模宏大,规划严整,中国建筑群的整体规划在这一时期日趋成熟。唐都长安(今西安)和东都洛阳都修建了规模巨大的宫殿、苑囿、官署,且建筑布局也更加规范合理。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的城市,其规划也是中国古代都城中最为严整的,长安城内的帝王宫殿大明宫极为雄伟,其遗址范围即相当于明清故宫紫禁城总面积的3倍多。 唐代的木建筑实现了艺术加工与结构造型的统一,包括斗拱、柱子、房梁等在内的建筑构件均体现了力与美的完美结合。唐代建筑舒展朴实,庄重大方,色调简洁明快。山西省五台山的佛光寺大殿是典型的唐代建筑,体现了上述特点。 此外,唐代的砖石建筑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佛塔大多采用砖石建造。包括西安大雁塔、小雁塔和大理千寻塔在内的中国现存唐塔均为砖石塔。

主要特点 第一、规模宏大,规划严整 唐都城长安原是隋代规划兴建的,面积83平方公里,是今西安市区(明西安城)的8倍。使之成为当时世界最宏大繁荣的城市。长安城的规划是中国古代都城中最为严整的。其他府城、衙署等建筑的宏敞宽广,也为任何封建朝代所不及。 第二、建筑群处理愈趋成熟 隋唐时,不仅加强了城市总体规划。宫殿、陵墓等建筑也加强了突出主体建筑的空间组合,强调了纵轴方向的陪衬手法。这种手法正是明清宫殿、陵墓布局的渊源所在。唐代帝陵多利用自然地形,因山为坟,因此比秦汉时的人造巨冢更有气势;陵墓的神道极长,石雕刚健雄伟,数量也较前加多,墓内壁画尤为生动。 第三、木建筑解决了大面积,大体量的技术问题,并已定型化 到了隋唐,大体量的建筑已不再象汉代那样依赖夯土高台外包小空间木建筑的办法来解决。各构件,特别是斗拱的构件形式及用料都已规格化,定型化反映了施工管理水平的进步,加速了施工速度,对建筑设计也有促进作用。 第四、设计与施工水平的提高

巴洛克式建筑风格赏析 ——中外传统建筑赏析结课报告

一、篇首语 很早前我看到过一件雕塑的摄影,名字叫《阿波罗与达芙妮》。雕塑选用的是希腊神话中阿波罗追求达芙妮结果她变成月桂树的场景。雕塑集中在达芙妮变化的一瞬间,充满动态感,远不同于平常所见的庄重肃穆的伟人雕塑,令我印象非常深刻,也是我第一次认识艺术大师贝尔尼尼。 真正开始接触他是在看了小说和电影《天使与魔鬼》后,一边感叹于传说中他为光照派设计的对称字的精巧,另一方面也注意到他在建筑方面的成就非常杰出,是巴洛克风格鼎盛时期的代表人物。由此我也逐步开始了解到什么是巴洛克风格,巴洛克式的建筑有哪些,它们有什么特点。 二、巴洛克的定义、风格特点及代表建筑赏析 巴洛克(Baroque):此字源于西班牙语及葡萄牙语的“变形的珍珠”(—barroco)。作为形容词,此字有“俗丽凌乱”之意。欧洲人最初用这个词指“缺乏古典主义均衡特性的作品”,它原是18世纪崇尚古典艺术的人们,对17世纪不同于文艺复兴风格的一个带贬抑的称呼,现今这个词已失去了原有的贬抑,仅指17世纪风行于欧洲的一种艺术风格。 巴洛克建筑是欧洲17世纪和18世纪初的巴洛克艺术风格中的一个层面。17世纪起源于意大利的罗马,后传至德、奥、法、英、西葡,直至拉丁美洲的殖民地。从语源学上讲,巴洛克是一切杂乱、奇异、不规则、流于装饰的代名词。而这一时期的建筑也确实体现了这一点。它能用直观的感召力给教堂、府邸的使用者以震撼,而这正是天主教教会的用意(让更多的异教徒皈依)。 代表人物:贝尔尼尼(Gian Lorenzo Bernini) 博罗米尼(Borromini) 夸立尼 约翰〃巴塔萨〃纽曼(Johann Balthasar Neumann)

唐代建筑鉴赏

唐代建筑鉴赏 唐朝(公元618-907年)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高潮时期,建筑技术和艺术也有巨大发展。唐朝建筑的风格特点是气魄宏伟,严整开朗。建筑发展到了一个成熟的时期,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建筑体系。它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形体俊美,庄重大方,整齐而不呆板,华美而不纤巧,舒展而不张扬,古朴却富有活力,正是当时时代精神的完美体现。从唐至今,历经千年,包括大名鼎鼎的“佛光寺”在内,如今中国仅存4座唐代木构建筑,悉数皆在山西省境内。 唐朝(618—907年)前期百余年全国统一和相对稳定的局面,为社会经济的繁荣提供了条件。到唐中叶开元、天宝年间达到极盛时期。虽“安史之乱”后开始衰落,但终唐之世,仍不愧为我国封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高潮时期。建筑技术和艺术也有巨大发展和提高,主要特点有: 第一: 规模宏大,规划严整。唐都城长安原是隋代规划兴建的,但唐继承后又加扩充,使之成为当时世界最宏大繁荣的城市。长安城的规划是我国古代都城中最为严整的(另详城市建设篇),它甚至影响到渤海国东京城,日本平成京(今奈良市)和后来的平安京(今京都市)。唐长安大明宫规模也很大,遗址范围即相当于清明故宫紫禁城总面积3倍多。其他府城、衙署等建筑的宏敞宽广,也为任何封建朝代所不及。 第二: 建筑群处理愈趋成熟。隋唐时,不仅加强了城市总体规划,宫殿、陵墓等建筑也加强了突出主体建筑的空间组合,强调了纵轴方向的陪衬手法。这种手法正是明清宫殿、陵墓布局的渊源所自。 而在单栋建筑方面,唐朝单栋建筑在长方形平面中,以满堂柱网双槽平面和内外槽平面最多,或有龟头屋,挟屋等的平面变化。唐朝殿堂各间面阔有两种,一为明间大而左右各间小;一为各间相等。唐代的建筑组群主次分明,高低错落,大型廊院组合复杂,正殿左右或翼以回廊,形成院落,转角处和庭院两侧又有楼阁和次要殿堂,并有横向扩展的建筑组群方式,在中央主要庭院左右,再建纵向庭院各一至二组,而在个组之间之夹道来解决交通和防火问题。 第三: 木建筑解决了大面积,大体量的技术问题,并已定型化。大明宫麟德殿,面积5000平米,采用了面阔11间进深17间的柱网布置。定型化反映了施工管理水平的进步,加速了施工速度,对建筑设计也有促进作用。 唐代木建筑的特点: 唐代建筑的大木柞结构图唐代木构建筑的风格除了人们众所周知的“以中轴线左右对称”之外,还有什么呢?唐代木构建筑一眼看上去给人的印象是:结构简单,朴实无华,雄伟气派。它的造型特点主要包括: 1、斗拱硕大。斗拱大是唐代木构建筑最基本的特征,因为斗拱大,屋檐看上去较为深远。 2、简单而粗犷的鸱吻。鸱吻就是房屋屋脊两端的一种装饰物,唐代木构建筑的鸱吻一般作鸱鸟嘴或鸱鸟尾状。 3、屋檐高挑。唐代木构建筑的屋檐高挑向上翘起,而且屋檐通常分为上下两层。 4、屋瓦呈青黑色。 5、柱子较粗。唐代木构建筑的柱子比较粗,而且下粗上细,体现了唐朝人以胖为美的审美取向。

1唐代建筑的主要特点

1 唐代建筑的主要特点:规模宏伟的城市规划;建筑群体的布局有了空间感;木建筑解决了大面积.打体积的技术问题,并已定型化;砖石建筑有了进一步发展,佛塔采用砖石建筑者增多;建筑艺术日臻成熟。2 宋朝是中国古建筑发生较大转变的时期:城市结构和布局起了根本变化;木构架建筑建立了古典的模数制;建筑外观和色彩有很大发展;砖石建筑的水平达到新高度。3 明清时期的建筑:城市建设除首都南京.北京外,还出现了若干新兴的手工业.商业和对外贸易的城市及城镇;建筑群的布局更为成熟,南京明孝陵和北京十三陵是善于利用地形和环境来形成陵墓肃穆气氛的杰出实例;明代宫宛.陵寝的规模都很宏大,而清代的离宫园林,无论在数量上或者质量上搜超过明代;由于经济的发展,地方建筑业随之发展。城镇和乡村中,增加了很多书院.会馆.旅店等公共性的建筑;明清时期已开始使用“千斤顶”,多刃的“刨子”等简单器械,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转普遍推广于民居建筑,砖雕艺术已很娴熟。4 最高的屋脊上有9中装饰,最前的是龙。然后刷凤.狮.海马.天马.狎鱼(鳖).狻猊(披头)5 台基----通风.防潮.稳定立柱.防震等功能。台基象征着崇高道德的第一步。台基昭示着身份和权力。6 我国古代建筑的色彩特征:宫殿用金.黄.赤色;官邸用绿.青.蓝色;民舍只可以用黑.灰.白7 旋子彩画-----用于寺庙.祠堂.陵墓等建筑,以旋花组合图案表现;和玺彩画----用于宫殿建筑中装饰中最高级的彩画;苏式彩画----主要用于原来见者住宅,又称“园林彩画”8 六宫(即后宫,皇后掌权的地方)六寝(皇帝本人日常起居的地方)9 坛----主要用于祭祀天地.社稷等活动的台形建筑;庙---主要用于供祀祖宗.圣贤.山川的屋宇建筑。10

巴洛克艺术风格赏析

巴洛克艺术风格赏析 论文摘要: 作为脱离规范的形容词,含有不整齐、扭曲、怪诞的巴洛克,欧洲人最初用这个词指“缺乏古典主义均衡特性的作品”,而就是这个在17、18世纪饱受贬义的词,在18世纪后就大放光彩。论文首先从巴洛克的定义入手,推及巴洛克风格的建筑的特色、格调对现代建筑的影响。深入分析现代建筑如何对巴洛克建筑风格的传承和发展以及中国建筑如何在中国风建筑中融入巴洛克建筑风格的,巴洛克建筑又有着什么样的格调和特色。 论文关键词: 巴洛克艺术风格、建筑格调、现代中外建筑及其典型风格、艺术风格及特征、室内风格特点 正文: 巴洛克(Baroque)此字源于西班牙语及葡萄牙语的“变形的珍珠”,也被引用作为脱离规范的形容词,含有不整齐、扭曲、怪诞的意思。欧洲人最初用这个词指“缺乏古典主义均衡特性的作品”,它原是18世纪崇尚古典艺术的人们,对17世纪不同于文艺复兴风格的一个带贬抑的称呼,现今这个词已失去了原有的贬抑,仅指17世纪风行于欧洲的一种艺术风格。虽然“巴洛克”直指缺乏古典均衡性的艺术作品,但其实巴洛克艺术家,与文艺复兴的前辈相同,都很重视设计和效果的整体统一性,巴洛克风格以强调“运动”与“转变”为特点,尤其是身体和情绪方面的,同时,巴洛克也是对矫饰主义的一种反动。 巴洛克的艺术风格及特征: 巴洛克建筑起源于十七世纪的意大利,将原本罗马人文主义的文艺复兴建筑,添上新的华丽、夸张及雕刻风气,彰现出国家与教会的专制主义的丰功伟业。此新式建筑着重于色彩、光影、雕塑性与强烈的巴洛克特色。建筑造型方面利用规则的波浪状曲线和反曲线的形式赋予建筑元素以动感的理念,是所有巴洛克艺术最重要的特征。巴洛克建筑不再崇尚那种含蓄的逻辑性,而是追求令人感到意外的、如戏剧般的效果。 巴洛克风格的发展及影响:巴洛克时期的建筑物,一方面有着更强烈的情绪感染力与震撼力,另一方面引人注目、炫耀教会的财富和权势。新的建筑风格尤其体现出新宗教教派的时代背景,例如戴蒂尼会与耶稣会,其目标是增进宗教的普遍与虔诚。十七世纪中叶,巴洛克风格转而表现于豪华宫殿上, 首先在法国--如拉菲特城堡,位于巴黎附近、由佛朗索瓦·芒萨尔设计--随后遍及欧洲。 巴洛克风格的代表建筑 (一)罗马耶稣会教堂 罗马耶稣会教堂平面为长方形,端部突出一个圣龛,由哥特式教堂惯用的拉丁十字形演变而来,中厅宽阔,拱顶满布雕像和装饰。两侧用两排小祈祷室代替原来的侧廊。十字正中升起一座穹窿顶。教堂的圣坛装饰富丽而自由,上面的山花突破了古典法式,作圣像和装饰光芒。教堂立面借鉴早期文艺复兴建筑大师阿尔伯蒂设计的佛罗伦萨圣玛丽亚小教堂的处理手法。正门上面分层檐部和山花做成重叠的弧形和三角形,大门两侧采用了倚柱和扁壁柱。立面上部两侧作了两对大涡卷。这些处理手法别开生面,后来被广泛仿效。 (二)德国班贝格十四圣徒朝圣教堂内景 德国巴洛克风格教堂建筑外观简洁雅致,造型柔和装饰不多,外墙干坦,同自然环境相协调。教堂内部装饰则十分华丽,造成内外的强烈对比。著名实例是班贝格郊区的十四圣徒朝圣教堂、罗赫尔的修道院教堂。圣徒朝圣教堂平面布置非常新奇,正厅和圣龛做成三个连续的椭圆形,拱形天花也与此呼应,教堂内部上下布满用灰泥塑成的各种植物形状装饰图

唐代的建筑

二、唐代的建筑在中国建筑史上的重要意义 1、长安城: 长安城的布局(大处)继承了古代的都城布局传统,规划性很强,很大限度体现了城市的实用功能。长安城有如下重要特点: 1>城市外部轮廓和内部区域的轮廓基本为方形,整体给人以相当 规范的感觉。 2>在城市规划上,宫城区、皇城区和居民区严格分开,各不相因。 分开的做法既方便城市的管理,又增加了皇室的神秘威严感,为后世所采用。划分城市区域的主要是一些街道。 3>各区域基本呈东西对称格局。 唐代宫殿(小处)风貌: 外设围墙,围墙上辟门进出。围墙四角设四座角楼,殿堂建于围墙内中央,墙内宫殿其他的地方配合园林。建筑和环境融为整体。 唐代宫殿布局对后世宫殿设计很大的启发和影响,也影响了邻近的国家。 2、佛教建筑 唐时寺院经济高度发达,佛教中国化完成。出现极有规模的佛教建筑。 佛光寺大殿 唐代的佛塔基本保持了简洁雄伟的风格,一般没有装饰,内建有楼梯,唐代佛塔既有宗教性质,又有游乐性质,有文化意义同时增加了实用功能。典型佛塔:大雁塔 唐代建筑之最: 最出色的敞肩石拱桥——安济桥,最宏伟壮丽的都城——长安城,中国现存最古老木结构建筑物——佛光寺大殿和南禅寺大殿,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宫殿——麟德殿。 三、唐代陶瓷的主要成就 “南青北白”在唐朝已成定局。白釉瓷和青釉瓷也成为后世瓷业的两大主流。烧制白瓷比较著名的是北方的刑窑,青瓷比较著名的是越州窑和岳州窑。 越窑的中心窑场在浙江余姚上林湖滨海地区,今在浙江慈溪县内。越窑历来誉为诸窑之首。越窑特点是胎薄,坚硬细腻,釉色均匀青翠,始于饮茶。为宫廷生产的又叫“秘色瓷”。越窑装饰方法多样,造型也有新的式样。典型器型有双龙耳瓶。 洞庭湖地区,以岳州窑为代表,越窑最早使用匣体。 青花瓷:是以钴蓝为颜料,在瓷胎上绘制花纹,然后涂一层透明釉,在1200℃的高温下烧成。

浅谈唐代建筑的特点

浅谈唐代建筑的特点 发表时间:2012-03-31T09:54:56.700Z 来源:《时代报告》2012年第1月(上)供稿作者:张永 [导读] 城市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文化艺术科技等多方面的集中综合和展示窗口,也是人文风貌的凸显点。 张永(郑州经贸职业学院河南郑州 450000) 中图分类号:K87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41-1413(2012)01-0000-01 摘要: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高潮时期,建筑技术和艺术也有巨大的发展。在此时期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建筑体系,以长安城为代表,其宏大的规模、科学的布局、大尺度的室内空间、坚固的主题、鲜明的设计特色等,都是古人留给我们宝贵的知识财富,也一直影响着古今中外的建筑风格,今天的再次研究和探索也是更好的为我们以后的设计和创作激发更多的灵感和激情,而唐人对于建筑设计的热爱和执著也势必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人。 关键词:长安城建筑颜色建筑个体 一、规模宏伟规划严谨的城市建筑 城市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文化艺术科技等多方面的集中综合和展示窗口,也是人文风貌的凸显点。唐代的城市规划以长安城为代表作。唐都城长安原是隋代规划兴建的,面积83平方公里,它甚至影响到渤海国东京城,日本平成京(今奈良市)和后来的平安京(今京都市)。是今西安市区(明西安城)的8倍,使之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宏大繁荣的城市。城内有帝王后妃的官城、由政府机关所在的皇城、有商业区东西二市、还有一百零八坊等,全市规划整齐,作棋盘状。 在唐代长安城和洛阳城都修建了规模巨大的宫殿、别苑、官署等,且建筑布局也更加的规范合理。其规划也是中国古代都城中最为严整的,长安城内的帝王宫殿大明宫极为雄伟,其遗址范围相当于明清故宫紫禁城总面积的三倍之多,这样宏大规模凸显了当时唐朝鼎盛的国力、自信的气度和泱泱大国的不休风范,值得我们骄傲。 二、建筑群处理愈趋成熟 隋唐时,不仅加强了城市总体规划,宫殿、陵墓等建筑也加强了突出主体建筑的空间组合,强调了纵轴方向的陪衬手法。这种手法正是明清宫殿、陵墓布局的渊源所自。 三、建筑中穿插有序的木结构 宏大的建筑来自于一个技术性的突破,那就是木结构。木建筑解决了大面积、大体量的技术问题,并已定型化。大明宫麟德殿。面积5000平米,采用了面阔11间进深17间的柱网布局,定型化反映了施工管理水平的进步,加速了施工速度,对建筑设计也有促进作用。木结构的造型特点有,一是斗拱硕大。大斗拱是唐代木结构建筑最基本的特征,因为斗拱大,屋檐才做的较为深远;二是屋檐高挑。唐木构建筑的屋檐高挑向上翘起,而且屋檐通常分为上下二层;三是柱子较粗,而且是上细下粗,体现了唐人以胖为美的审美情趣。 现存的木结构建筑有上西南禅寺大殿,位于山西省五台县西南的李家庄,离县城二十余公里。重建于唐德宗建中三年(公元782年),距今1200多年。寺宇座北向南,占地面积3078平方米。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木构建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殿为我国现存最古老的一座唐代木结构建筑,也是亚洲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寺中唐代雕塑精湛,堪称唐代雕塑艺术的精品,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山西省五台县的佛光新村,距县城三十公里。因此寺历史悠久,寺内佛教文物珍贵,故有“亚洲佛光”之称。寺内正殿即东大殿,建于唐朝大中十一年,即公元 857年。从建筑时间上说,它仅次于建于唐建中三年(公元782年)的五台县南禅寺正殿,在全国现存的木结构建筑中居第二位。佛光寺的唐代建筑、唐代雕塑、唐代壁画、唐代题记,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都很高,被人们称为“四绝”。佛光寺大殿并不高大,貌似平常,但却被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家梁思成称为“中国第一国宝”,因为它打破了日本学者的断言:在中国大地上没有唐朝及其以前的木结构建筑。 四、砖石建筑得到进一步发展 主要是佛塔采用砖石者增多。目前我国保留下来的唐塔均为砖石塔。现存的有山西广仁王庙,在山西芮城县城北4公里古魏城城垣遗址内,中龙泉村北的高阜之上,坐落着一座四合院形的庙堂建筑,它与永乐宫、古魏城、五龙泉、万仙泉形成了一个天然的文物群。整个建筑结构简练,古朴雄浑。2001年06月25日,广仁王庙作为唐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为第五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还有天台庵,位于山西省平顺县城东北25公里处王曲村口的坛形孤山上,始建于唐末天祜四年(公元907年)。庵院的规模并不大,它是我国目前仅存的四座完整唐代木结构建筑之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还有我们河南嵩山嵩岳寺砖塔,也是唐建砖石结构建筑的代表。 五、建筑艺术加工的真实和成熟 唐代建筑风格特点是气魄宏伟,严整又开朗。现存木建筑物质反映了唐代建筑艺术加工和结构的统一,斗拱的结构、柱子的形象、梁的加工等都令人感到构件本身受力状态与形象之间内在的联系,达到了力与美的统一。而色调简洁明快,屋顶舒展平远,门窗朴实无华,给人庄重,大方的印象,这是在宋、元、明、清建筑上不易找到的特色。 六、颜色在建筑中的应用 中国建筑颜色最初体现着自然的功能,唐代以前没有颜色,突出的是材料本色。到了唐代,建筑有了统一的规划,建筑归“礼部”管,有了等级制度的划分。唐朝时期的建筑,一律采用朱红与白色的组合,产生了鲜艳悦目、简洁明快的色彩美。 黄色成为皇室特用的色彩,皇宫寺院用用黄、红色调,红、青、蓝等为王府官宦之色,民舍只能用黑、灰、白等色。可以说,唐代是用色彩来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唐朝以后的传统建筑,多采用绿色的琉璃瓦、大面积的橙黄色或砖红色的墙面、朱红色的油漆柱、青石板的台阶、汉白玉的浮雕、兰色或纯青绿色为主色调的彩绘廊檐等表现方式。其色彩之间既相互呼应又各具特色,极为精致典雅,富有典型的民族色彩,洋溢着十足的东方气息,凸显了那个时代的特点。 大明宫内的含元殿、麟德殿、三清殿、玄武门等都已发掘并进行过复原研究,可以大体上知道它的面貌。大明宫各殿都下用夯土台基,四周包砌砖石,绕以石栏杆。初期建的含元殿殿身东、北、西三面用夯土承重墙,麟德殿三面各宽一间处用夯土填充,表现出北朝和

世界顶级建筑欣赏巴洛克建筑

世界顶级建筑欣赏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孔淑红、硕士研究生刘彦铭 一、欧洲顶级建筑 1. 欧洲建筑风格简介 巴洛克建筑 罗马耶稣会教堂 巴洛克建筑是17~18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其特点是外形自由,追求动态,喜好富丽的装饰和雕刻、强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这种风格在反对僵化的古典形式,追求自由奔放的格调和表达世俗情趣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对城市广场、园林艺术以至文学艺术部门都发生影响,一度在欧洲广泛流行。意大利文艺复兴晚期著名建筑师和建筑理论家维尼奥拉设计的罗马耶稣会教堂是由手法主义向巴洛克风格过渡的代表作,也有人称之为第一座巴洛克建筑。 巴洛克风格打破了对古罗马建筑理论家维特鲁威的盲目崇拜,也冲破了文艺复兴晚期古典主义者制定的种种清规戒律,反映了向往自由的世俗思想。另一方

面,巴洛克风格的教堂富丽堂皇,而且能造成相当强烈的神秘气氛,也符合天主教会炫耀财富和追求神秘感的要求。因此,巴洛克建筑从罗马发端后,不久即传遍欧洲,以至远达美洲。有些巴洛克建筑过分追求华贵气魄,甚至到了繁琐堆砌的地步。 巴洛克建筑风格也在中欧一些国家流行,尤其是德国和奥地利。德国巴洛克风格教堂建筑外观简洁雅致,造型柔和装饰不多,外墙干坦,同自然环境相协调。教堂内部装饰则十分华丽,造成内外的强烈对比。著名实例是班贝格郊区的十四圣徒朝圣教堂、罗赫尔的修道院教堂。奥地利的巴洛克建筑风格主要是从德国传入的。18世纪上半叶,奥地利许多著名建筑都是德国建筑师设计的。如维也纳的舒伯鲁恩宫,外表是严肃的古典主义建筑形式,内部大厅则具有意大利巴洛克风格,大厅所有的柱子都雕刻成人像,柱顶和拱顶满布浮雕装饰,是巴洛克风格和古典主义风格相结合的产物。 哥特式建筑 巴黎圣母院

唐代建筑仿古工程设计说明书

唐代建筑仿古工程设计说明 一、工程概况 太原市太山龙泉寺复建工程天王殿、东(西)配殿、东(西)轩廊、大雄宝殿、东(西)配房、东(西)角楼、东(西)僧房、藏经阁、望都阁等建筑构造形式为具有浓郁唐代建筑风格以抬梁式梁架结构为主的仿古土木建筑结构。地下佛堂、寺前平台地下建筑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太山龙泉寺复建工程各建筑形制概况表: 二、工程做法 1、外墙和内墙皮的处理 内墙皮每高1. 5m时设木钉麻揪一列,列与列木钉梅花型布列。第一层底泥用粗秸泥,厚5-25mm;第二层用细秸泥,厚8-10mm。第三层用麻刀、白灰、砂黄土混合泥罩面,砂黄土:白灰=6:4;白灰:麻刀=100:6;内墙体上身棉花沙泥抹面,土、棉花比例为100:3。最后进行墙面赶扎。 2、建筑外墙体及内槛墙 建筑外墙体及内槛墙均采用330x165x55(大雄宝殿350x175x55)青砖砌筑丝缝墙。槛墙及外墙身分别采取2.5%、3%的收分率(内墙收分率为1.5%),墙身衬里砖可用机制红砖,M5水泥砂浆砌筑,每隔五米左右或必要部位加设肋墙。砖与砖之间铺垫老浆灰,灰缝小于5mm,

砖需进行加工,用“五扒皮”或用“膀子面”,不刹趟,砖缝要“耕缝”。 3、室内地面铺馒工程做法工程: (1).室内地面细馒金砖,规格详见各单体建筑。 (2).找平。将原有灰土垫层设计要求的标高抄平并清扫干净,在四面墙弹好高度控制线。 (3).冲趟。即在建筑的进深方向的两端拴好曳线并要铺墁一趟砖。室内方砖地面,应在建筑的明间正中冲趟。 (4).样趟。在两道曳线间拴一道卧线,以卧线为准铺较硬的三七灰浆墁砖。砖应平顺,砖缝严密。 (5).揭趟。将墁好的砖揭下来,必要时可逐一打号,以便对号入座,低洼之处可作必要的补垫。 (6).打鬏子、刷水、挂油灰。在揭完趟的四个角里侧,用铁铲各剐出部分三七灰浆,使其形成四个对角小坑,然后将四个坑内填满白灰浆。用瓦刀或模板在砖的里口砖棱上抹上油灰。抹灰前砖的两肋要用水沾湿。挂完油灰后把砖重新墁好,然后用橡皮锤向下锤击。要将砖叫“平”叫“实”,缝要严,砖棱应跟线。 (7).铲齿缝。即用竹片将砖表而的油灰铲掉即“起油灰”。然后用砂轮片将两砖间高起不平的地方磨平。 (8).刹趟。以卧线为准,检查砖棱,如有多余用砂轮片磨平,以后的每一行都如此操作。

建筑赏析之拙政园

中国古代园林建筑 --江苏拙政园 拙政园位于苏州市城内东北街,苏州最大的名园。它不仅是苏州四大古典名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之一,而且还是全国四大古典名园(颐和园、避暑山庄、拙政园、留园)之一。拙政园是我国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江南古典园林中的佳作,其布局设计、建筑造型、书画雕塑、花木园艺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被誉“为天下园林之母”。 拙政园始建于明正德四年(1509),为明御史王献臣解官归后,在唐代陆龟蒙宅地和元代大弘寺旧址处拓建而成。取晋代文学家潘岳《闲居赋》中“筑室种树,逍遥自得……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为政也”句意,将此园命名为拙政园。王献臣在建园之期,曾请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文征明为其设计蓝图,形成以水为主,疏朗平淡,近乎自然风景的园林。其后400多年,沧桑变迁,屡易园主,但此园总体仍不失明代遗风。 拙政园没有明显的中轴线,没有传统的对称格局,大都是因地制宜,错落有致。全园分为东、中、西、三部份。东部,曾取名为“归田园居”,以田园风光为主;中部,也称为“复园”,以池岛假山取胜,也是全园精华所在;西部,也称为“补园”,园内建筑物大都建成于清代,其建筑风格明显有别于东部和中部。 东部现以草地为主,凿池垒山,遍植树木,缀以天泉亭,秫香馆、兰雪堂诸建筑,给人以开朗舒畅之感。 中部面积约亩,池水面积占1/3。其总体布局以水池为中心,亭台楼榭皆临水而建,有的亭榭则直出水中,具有江南水乡的特色。池广树茂,景色自然,临水布置了形体不一、高低错落的建筑,主次分明。总的格局仍保持明代园林浑厚、质朴、疏朗的艺术风格。以荷香喻人品的“远香堂”为中部拙政园主景区的主体建筑,位于水池南岸,隔池与东西两山岛相望,池水清澈广阔,遍植荷花,山岛上林荫匝地,水岸藤萝粉披,两山溪谷间架有小桥,山岛上各建一亭,西为“雪香云蔚亭”,东为“待霜亭”,四季景色因时而异。远香堂之西的“倚玉轩”与其西船舫形的“香洲”遥遥相对,两者与其北面的“荷风四面亭”成三足鼎立之势,都可随势赏荷。倚玉轩之西有一曲水湾深入南部居宅,这里有三间水阁“小沧浪”,它以北面的廊桥“小飞虹”分隔空间,构成一个幽静的水院。 西园面积约亩,因被大加改建,所以乾隆后形成的工巧、造作的艺术的风格占了上风。其水面迂回,布局紧凑,依山傍水建以亭阁,而起伏、曲折、凌波而过的水廊、溪涧则是苏州园林造园艺术的佳作。西部主要建筑为靠近住宅一侧的三十六鸳鸯馆,晴天由室内透过蓝色玻璃窗观看室外景色犹如一片雪景。馆的水池呈曲尺形,其特点为台馆分峙,装饰华丽精美。回廊起伏,水波倒影,别有情趣。西部另一主要建筑“与谁同坐轩”乃为扇亭,扇面两侧实墙上开着两个扇形空窗,一个对着“倒影楼”,另一个对着“三十六鸳鸯馆”,而后面的窗中又正好映入山上的笠亭,而笠亭的顶盖又恰好配成一个完整的扇子。这里可欣赏水中之月,可受清风之爽。西部其它建筑还有留听阁、宜两亭、倒影楼、水廊等。

中国古代宫殿建筑赏析

中国古代宫殿建筑赏析 110124369 徐奕颖11计算机(师范)中国古代宫殿建筑是中华民族智慧大成,古代宫殿充分体现了民族特色,并且对后世产生深厚的影响。中国古代宫殿的特色概括起来有以下四点:第一,中国古代的宫殿建筑都是单幢的建筑,它们的体量多,分别满足统治者工作、生活、游乐等各方面的要求。第二,这些单幢的建筑按照一定的序列排布在一起,主要宫殿安排在南北方向的中央轴线上,次要建筑在左右两侧,遵循前朝后寝的规律。第三,这些宫殿建筑群又组成为一座宫城,四周用墙相围,宫城自成一区,处在都城的中心位置上。 一、宫殿建筑特色 宫殿建筑又称宫廷建筑,是为突出皇权的严,满足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享受而建造的规模巨大、气势雄伟的建筑物。这些建筑大都金玉交辉、巍峨壮观。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是宫殿,历代帝王们都不惜大量人力、物力,在都城建造规模宏大、巍峨壮丽的宫殿,以满足自己穷奢极欲的享受,并在精神上造成一种无比威严的感觉,巩固他们的政权。 据考古学家的发掘和古代文献记载,公元前16世纪的商代和公元前11世纪的周代就有了宫殿建筑。秦咸阳和汉长安城的宫室规模大大地超过了前代,不但有供皇帝处理政事的宫殿,而且还有专供皇帝居住和游乐的建筑区。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盛期,在规划严整的长安城内,宫殿建筑集中在宫城和皇城里,处于城市的北部。宋代宫城居于都城的中心部分。宫城内主要宫殿也是沿着中央轴线布置,城的四面有城门,四角建有角楼。元代统一中国后,在大都城建造了规模很大的宫殿建筑群,宫殿建筑组成的皇城位于全城的中心。这种形式已经成为一种固定的格式,在中国长期封建社会中,为历代皇朝所沿用。 故宫面积0.73平方公里,普通人从南到北走完这座巨大的宫殿至少需要半天时间。考古实践证实,中国历代宫城规模呈日渐缩小趋势,清故宫是0.73平方公里、唐大明宫是3.3平方公里、汉长安城的未央宫4.6平方公里、汉长安城的长乐宫6.6平方公里,秦咸阳宫大小尚未明确,令人难以想象。 中国宫殿建筑由台基、柱框与墙身、屋顶三大部分组成。 (一)台基 台基的高度受到严格的等级制度的制约。《礼记》中记载:“天子之堂九尺,诸侯七尺,大夫五尺,士三尺。”太和殿的台基高八米,是目前宫殿建筑台基最高的一处。所用材料取决于建筑的等级,石为上,砖为下。台基的装饰很丰富,以须弥座形式为最高等级。台基周围的栏板望柱,其花纹、装饰等受等级的制约。(二)柱框与墙身

哈尔滨老建筑赏析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是流动的史诗。 多民族的集居,多文化的交融,造就了哈尔滨美轮美奂的的建筑艺术。巴洛克、古典复兴、浪漫主义、折衷主义、新艺术运动、现代建筑、中国古典、伊斯兰建筑等中西方各种建筑流派在哈尔滨竞相绽放、争奇斗艳。一条千米百年中央大街,就几近浓缩了各种风格、流派的建筑,被各地的旅游者成为“建筑艺术博物馆”也确不为过。 随着历史的研磨,一些建筑已不复存在,除了给世人留下遗憾,也警示后人要珍惜历史、保护历史、铭记历史。哈尔滨著名摄影家刘延年先生,身怀厚重的历史责任感,用广深的镜头记录下了哈尔滨的一大批知名保护建筑,并出版了《老街余韵》珍贵摄影邮册,希望用另外一种形式来记录和保留历史,昭示后人。 笔者将刘延年先生摄影作品进行了翻拍呈现博友,愿与大家共飨建筑精品的大餐。每座建筑都标注了具体的方位,意在方便全国各地的旅游者来哈按图索骥、寻找芳踪。 透过镜头,我们仿佛又看到历史天空的漫天飞雪,耳边又回想起百年老街上的铜马车的蹄声。。。。。。 圣.索菲亚教堂(又名:哈尔滨建筑艺术博物馆),拜占庭式建筑风格,沙俄远东军随军教堂,1907年始建,1912年重建,1923年再建。位于道里区透笼街95号。 金安国际购物广场中的东北虎皮草,文艺复兴建筑风格,原为犹太人奥昆大楼、协和银行。位于中央大街75号。 黑龙江省老干部活动中心,古典建筑风格,建于1914年,原为犹太商人斯契德尔斯基私邸,曾为哈尔滨特务机关所在地。位于南岗区颐园街3号。 哈尔滨铁路局文化宫,折衷主义建筑风格,建于1911年,1923年两次扩建,原为中东铁路俱乐部,后为苏联红军会馆。位于南岗区西大直街86号。 哈尔滨市群众艺术馆,仿巴洛克式建筑,1933年建,原为日满文化协会,曾做过哈尔滨教师俱乐部。位于南岗区一曼街247号。 省电力公司食堂,哥特复兴式特征的浪漫主义建筑,1919年建,原为基别洛—索科大楼,曾为意大利领事馆。位于南岗区63号。 阿列克谢耶夫教堂,巴洛克建筑风格,1935年落成,原为俄国东正教堂,现为天主教堂。位于南岗区士课街47号。 玛克威商厦,1920年建,原为小世界饭店,后为《哈尔滨新报》社,曾为道外区仁里派出所。位于道外区靖宇街168号。 中国东北教会哈尔滨教会,拜占庭式建筑风格,建于1930年,原为圣母守护教堂(俗称乌克兰教堂)。位于南岗区东大直街252号。 黑龙江省工商联合会,文艺复兴建筑风格,1902年建,原为华俄道胜银行。位于南岗区红军街77号。 哈尔滨基督教会,带有北欧风格的德国哥特式建筑,1916年建,原为基督教德国路德教堂。位于南岗区东大直街252号。 哈尔滨铁路局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总公司,以巴洛克为主的折衷主义建筑,1924年始建,1925年8月竣工,原为南满铁路哈尔滨事务所,后为日本驻哈总领事馆。位于南岗区红军街108号。 哈尔滨市伊斯兰教会,阿拉伯建筑风格,始建于1908年,1935年建成,原为阿拉伯清真寺。位于道外区南十三道街54号。 教育书店,仿巴洛克式建筑,1918年建,原为日本松浦洋行、外文书店。位于

唐代建筑的发展概况及其特点

唐代建筑的发展概况及其特点 英国学者威尔斯说:“当西方人的心灵为神学所缠迷而处于蒙昧黑暗之中时,中国人的思想却是开放的、兼收并蓄而好探求的”。唐文化博大精深,全面辉煌,泽被东西,独领风骚。我唐都长安,那时是世界上最为繁华、最为富庶和文明的城市,为各国人民所向往。当时有位从西方来华学习的“梵僧”写诗道:“愿身长在中华国,生生得见五台山”。世界学者们公认的“中华文化圈”其总体格局,也是在隋唐时期完成的。唐文化对东亚各国,尤其是对日本的影响更为突出,例如今天在日本被尊为“正统”的“和样”建筑,即是唐代风格。唐代的建筑发展到了一个成熟的时期,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建筑体系。它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形体俊美,庄重大方,整齐而不呆板,华美而不纤巧,舒展而不张扬,古朴却富有活力——正是当时时代精神的完美体现! 1 中国建筑脉络 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建筑始终完整保留了其体系的基本性格。从其全部历史可以分出几个大的段落,商周到秦汉,是萌芽与成长阶段;秦和西汉是发展的第一次高潮;历魏晋经隋唐到宋,是成熟与高潮阶段;唐宋的成就更为辉煌,是第二次高潮,可以认为是中国建筑的高峰;元至明清是充实与总结阶段;明至盛清以前是发展的第三次高潮。可以看出,每一次高潮的出现,都相应地伴有国家的统一、长期的安定和文化的急剧交流等社会背景。例如秦汉的统一加速了中原文化和楚、越文化的交流;隋唐的统一增强了中国与亚洲其他国家,以及中国内部南北文化的交流;明清的统一又加强了中国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并开始了中西建筑文化的交流。与其他艺术例如诗歌常于乱世而更见其盛的情况不同,可以认为,统一安定、经济繁荣、国力强大和文化交流,正是建筑艺术得以发展的内在契机。 2 唐代建筑发展概况 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建筑设计的成熟时期,在长期动乱以后复归统一,尤其盛唐时代,政治安定,经济繁荣,国力强盛,与西域交往频繁,是中国封建社会盛期,建筑艺术也取得了空前成就,唐代前期,经过一百多年的稳定发展,于开元年间(714~741年)达到鼎盛时期。在首都长安与东都洛阳继续修建规模巨大的宫殿、苑囿、官署。在全国,出现了许多着名地方城、商业和手工业城,如广陵、泉州、洪州、广州等。由于工商业的发展,这些城市的布局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 由于隋唐之前的魏晋南北朝促进了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佛教盛行,唐代在都城和地方城镇兴建了大量寺塔、道观,并继承前代续凿石窟佛寺,此期间,建筑技术更有新的发展,建筑设计中已知运用以「材」为木构架设计的标准,使构件比例形式逐步走向定型化。建筑材料方面除了木、土、石、竹、砖、瓦外琉璃的烧制技术的提高也增加了它的使用率。统治阶级营造的华美宅第和园林艺术意境十分高超。唐中叶爆发“安史之乱”之后,唐朝日渐衰落,但唐代的建筑深远的影响了之后存在的各朝各代。 3 唐代建筑的主要特点

巴洛克美术赏析

巴洛克美术赏析 巴洛克美术是欧洲十七世纪的美术样式。发源于意大利,以其热情奔放,运动强烈,装饰华丽而自成一体,与十六世纪盛期文艺复兴美术的庄重典雅相区别。巴洛克美术在文艺复兴之后,一定程度上发扬了现实主义的传统,以而克服了十六世纪后期流行的样式主义消极倾向。另一方面,巴洛克美术符合当时天主教会利用宣传工具取信大众的需要,也适应各国宫廷贵族的爱好。因此,在十七世纪风靡全欧,影响到其他艺术流派,是欧洲的十七世纪有巴洛克时代之称。 巴洛克艺术具有阳刚气,是宏壮的艺术,追求激昂。其主要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它的运动性,即它的外在形式上强调运动感,运动可以说是巴洛克艺术的灵魂。一幅画、一件雕塑、一座建筑物都似乎是一瞬间的闪动,他在不断的运动着,有着强烈而复杂的节奏和旋律。巴洛克美术作品中常见的是他那强烈的明暗对比,而光线的复杂变化更加强了事物的动感和不稳定性。如鲁斯本的《强劫留西帕斯的女儿》通过抢婚的场面描绘表现剧烈的运动感和旺盛的生命力。 第二,是他的激情性。巴洛克美术作品总是充满激情的,有着强烈的感情色彩,作品往往反映了作者内心的感情世界,悲伤、欢快、神秘、恐惧等。巴洛克美术不仅外形令人激动,它的内容也是骚动不安的,这与当时动乱不宁的时局有关。如贝尼尼的《阿波罗和达夫娜》运用对角线运动方向的构图表现热烈而矛盾的爱情与瞬间变化的运动;《大卫》则着重表现了运动中的人体和不可歇止的激情。 第三,是他的空间性。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作品基本上是平面上的,而巴洛克美术则非常重视表现空间和立体感,建筑和雕塑作品也是这样,强调层次和深度,尽量打破平面。如《圣德列萨祭坛》通过人物之间的呼应、衣饰与云朵的漂浮感来体现空间。 第四,是他的豪华性。巴洛克艺术有豪华的特色,由于服务的对象是教会上层人物和贵族,故而力求奢华是它的一大特色。追求明暗对比强烈的素描关系和绚丽明快色彩,场面宏伟,强调艺术形式综合手段。如《圣德列萨祭坛》充分显示出其豪华性。 第五,是他的综合性。巴洛克美术十分强调综合的特点,而且有多种综合形式。一种是建筑和雕塑、绘画的结合;另一种是建筑物本身的各个部分的结合。此外,巴洛克建筑特别讲究与周围环境的结合。并且巴洛克美术和文学、戏剧、音乐之间的关系也非常密切,文学的题材、戏剧的音效、音乐的节奏和旋律,这些都是贝尼尼等人最热衷追求的东西,而且在他们的作品中常常得到反映。 第六,它具有浓重的宗教色彩。在作品的题材方面,一般多表现殉教、幻觉、神秘的故事情节。巴洛克美术并未放弃神话题材,不过从比重上看,宗教题材在巴洛克艺术中占有主导地位。 巴洛克美术著名的代表画家: 彼得·保罗·鲁本斯,他的代表作品有《亚马逊之战》、《帕里斯的评判》等,他的绘画代表了巴洛克绘画的顶峰,有强烈的时代感和民族精神,他以丰富的想象力、魅力的色彩、千变万化的运动突破了学院派的法则,丰富了巴洛克的表现技巧; 尼洛伦索·贝尼尼,他的代表作品有《大卫》、《阿波罗和达夫娜》、《圣德列萨祭坛》等,他的作品大部分都是反映宗教和神话题材,没有反映现实生活是他作品的局限性。

传统建筑赏析

山西地处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现存元以前建筑居全国之首,研究山西古建筑区域性结构特征,是整理和挖掘传统文化的一项重要工作。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历史、科学、艺术等财富的真实创造者是社会劳动者。总结、整理民族文化遗产,就是在众多的遗产中归纳出其共性和个性规律,既具有历史意义,也具有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感召力的现实意义。经查证山西古代木结构建筑技术和手法特点的地域性,大体可划分为北部区域(忻州、大同、朔州)、中部区域(太原、吕梁、晋中、阳泉)、东南部区域(长治、晋城)和西南部区域(临汾、运城)四个区域。而区域建筑特征的形成是由地域自然条件和历史条件以及民族文化的氛围所决定。东南部区域公认现存五代木结构建筑两座,均遗存于平顺县境内。有龙门寺西配殿和大云院正殿,另笔者认为位于该县王曲村的天台庵正殿亦五代遗构,这三处建筑虽规模较小,但共性较强,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唐、宋木结构建筑结构技术的过度性和传承特点。其共性特点是平梁之上立蜀柱于驼峰之上,脊部由脊槫、捧节令栱、替木组成,叉手捧戗于捧节令栱两侧,上端斜撑栱子外侧,所设托脚与唐代及五代中部区域结构雷同,为梯形构架。个性特点是梁栿之间出现蜀柱过渡且不设合踏稳固,但仍以驼峰隔垫为主,驼峰之上不施纵横相交内外出挑的隔架斗栱,只设槫下攀间栱。所设托脚上端斜撑槫下攀间栱外侧,以增强构架的稳固性和一体性之结构,整体梁架结构简洁,制作规整。(1)、龙门寺西配殿龙门寺,位于平顺县城北40公里龙门山腰。寺内两进院落,西配殿位于头进院西侧,建于五代后唐同光三年(925年),距今1078年。面阔三间、进深四架椽,单檐不厦两头造。梁架为四椽栿通檐用二柱,四椽栿两头交柱头栌斗向外延伸制成华栱,四椽栿之上设驼峰及栌斗承平梁,平梁两端交平槫攀间令栱、替木,梁头交令栱向外出头,开平梁交令栱梁头外出之先河。托脚上端斜承梁头下半部,并两构件相结构处施以锯口式榫卯,下端踏四椽栿抵衬头方,与芮城广仁王庙五龙殿托脚下端结构相近,结构独特。平梁之上设驼峰、蜀柱、脊槫捧节令栱及替木承脊部,叉手捧戗于平梁攀间捧节令栱两侧。整体梁架简洁大方,地域特点鲜明。(2)、大云院弥陀殿大云院,位于平顺县西北20公里石灰村北双峰山腰。弥陀殿为寺之主殿,是五代晋天福五年(940年)遗构,距今1063年。殿面阔三间、进深六架椽,平面近方形,单檐九脊顶。梁架似属四椽栿后对剳牵用三柱,内柱比檐柱高两足材,四椽栿及剳牵搭于铺作之上。下平槫为枋材,由耍头内跳头及其上斗枋顶承。四椽栿及剳牵之上设驼峰与栌斗承平梁,平梁之上置驼峰立蜀柱,柱头设捧节令栱、替木承脊槫,并设叉手捧戗捧节令栱两侧。托脚捧戗于平梁端部攀间捧节令栱外侧,中下部承下平槫,脚踏剳牵于铺作正心素枋内侧。整体梁架简洁大方。(3)、天台庵正殿天台庵,位于平顺县王曲村。庙规模很小,现建筑仅存正殿一座,殿前遗有石碑一通,除此之外别无它物。殿前石碑砂石质地,风化严重,无法辨认碑中字迹,考其造型、比例、雕刻手法及图案,唐代遗物无疑。关于此庵情况无志书和任何历史文献、题记记载,在对正殿的断代时除殿前石碑旁证外,只能通过建筑本身的结构、风格及手法与其他同类建筑进行比较,总结其时代概率,确定时代区间。天台庵正殿,面阔三间(708㎝)、山檐进深三间(708㎝),正方形。梁架为四椽栿通檐用二柱,九脊顶。四椽栿头与柱头栌斗及正心素枋相交出华栱,形成斗口跳。四椽栿之上立蜀柱,蜀柱之上设栌斗承平梁,且蜀柱之脚既不设驼峰也不施合踏。这一结构形制,现存的唐、五代遗构中仅此一例,宋代遗构中也不多见,宋《营造法式》亦无此结构之例,实物中四椽栿蜀柱脚不设驼峰或合踏及缴背也是少见之例,梁栿之间设蜀柱是晋东南宋、金以后惯用手法。平梁之上立蜀柱,并由驼峰垫承,蜀柱头置栌斗、捧节令栱及替木承脊槫,两侧设叉手捧戗脊槫令栱,此做法始于五代,并惯用之。金部设托脚,结构与山西境内现存其他唐、五代木结构建筑遗构相同。平槫攀间栱是在攀间枋上隐刻而成,泥道栱是于正心素枋之上隐刻而成的,这些手法现存唐代木结构建筑遗构中无例可证。只见于龙门寺西配殿遗构中,现存龙门寺西配殿所用泥道栱是隐刻于正心素枋之上的实例。纵架所设丁栿为平直式结构形制根据该殿梁架结构的整体和局部结构特点,建筑部件的制作手法,尤其是平梁及四椽栿之间设蜀柱,平槫攀间

【解读】唐代建筑

【解读】唐代建筑 唐代(公元618-907年)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高潮时期,建筑技术和艺术也有巨大发展。唐代建筑的风格特点是气魄宏伟,严整开朗,这一时期的建筑不止对后来中国建筑的发展产生影响,同时对日本、韩国等东南亚国家的建筑风格形成也影响。总的来说唐朝建筑可以归纳出以下六点。 一、规模宏大,规划严整深大明宫沙盘图唐代中原地区的建筑规模宏大,规划严整,中国建筑群的整体规划在这一时期日趋成熟。唐都城长安原是隋代规划兴建的,面积83平方公里,是今西安市区(明西安城)的8倍。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的城市,其规划也是中国古代都城中最为严整的。长安城内的帝王宫殿大明宫极为雄伟,其遗址范围即相当于明清故宫紫禁城总面积的3倍多。其他府城、衙署等建筑的宏敞宽广,也为任何封建朝代所不及。 二、建筑群处理愈趋成熟大明宫效果图唐代的建筑组群主次分明,高低错落,大型廊院组合复杂,正殿左右或翼以回廊,形成院落,转角处和庭院两侧又有楼阁和次要殿堂,并有横向扩展的建筑组群方式,在中央主要庭院左右,再建纵向庭院各一至二组,而在个组之间之夹道来解决交通和防火问题。隋唐时,不仅加强了城市总体规划。宫殿、陵墓等建筑

也加强了突出主体建筑的空间组合,强调了纵轴方向的陪衬手法。这种手法正是明清宫殿、陵墓布局的渊源所在 三、木建筑解决了大面积、大体量的技术问题,并已定型化唐代的木建筑实现了艺术加工与结构造型的统一,包括斗拱、柱子、房梁等在内的建筑构件均体现了力与美的完美结合。唐代木构建筑一眼看上去给人的印象是:结构简单,朴实无华,雄伟气派。它的造型特点主要包括:1、斗拱硕大。斗拱大是唐代木构建筑最基本的特征,因为斗拱大,屋檐看上去较为深远。广仁王庙斗拱 2、简单而粗犷的鸱吻。鸱吻就是房屋屋脊两端的一种装饰物,唐代木构建筑的鸱吻一般作鸱鸟嘴或鸱鸟尾状。天台庵鸱吻 3、屋檐高挑。唐代木构建筑的屋檐高挑向上翘起,而且屋檐通常分为上下两层。南禅寺大殿顶梁 4、屋瓦呈青黑色。唐代的的瓦有灰瓦、黑瓦和琉璃瓦三种。灰瓦较为疏松,用于一般建筑。黑瓦质地紧密,经过打磨,表面光滑,多使用于宫殿和寺庙上。日本的唐风建筑 5、柱子较粗。唐代木构建筑的柱子比较粗,而且下粗上细,体现了唐朝人以胖为美的审美取向。 6、色调单一。唐代木构建筑所包含的颜色不会超过两种,一般均为红白两色或黑白两色。奈良法隆寺东大殿奈良法隆寺东大殿局部奈良法隆寺东大殿现在大家所能看到的最标准的唐代风格木构建筑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