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附件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防控、诊疗、康复

关键技术研究”项目

课题申请指南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二○一一年四月

第一章申请须知

一、项目总体目标

根据我国脑血管疾病防治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和防治体系建设,在“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十二五”计划期间将重点加强社区与住院注册登记体系建设,建立我国脑血管病具有代表性的流行病学与临床研究网络及公共平台。获得我国急需的脑卒中发病率、患病率和死亡率等基础流行病学的准确数据,建立标准化的脑卒中急性期诊疗与二级预防的评价、改进登记模式。多学科相结合开展脑血管病早期防控、诊断、治疗、康复技术的应用研究,重点开展关键诊疗技术研发及转化应用,开发和推广用于不同时期脑血管病患者的整体康复适宜技术。推动脑血管病图像监护系统、介入材料及器械、脑脊液臵换治疗等技术和产品的国产化、产业化。

二、课题设置

本项目共设臵15个课题,如下:

三、项目实施期限及资金来源

本项目实施年限为2011年9月-2015年12月,项目经费预算为14000万元,其中拟安排中央财政资金为10000万元,企业自筹资金为4000万元。

四、申请资格

(一)申报单位的条件和要求。

1.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具有较强科研能力和条件、运行管理规范的企业、事业单位、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均可单独或联合申报,不接受个人申请。

课题申报必须以某一课题整体研究内容为申请单元,积极鼓励科研单位和企业以“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方式联合申报课题,实现责任和风险共担、知识产权和利益共享。每个课题的申报单位与主要参加单位须签订共同申请协议,明确规定各自所承担的工作和责任。

申报单位应结合“申请课题研究内容与目标”部分的基本要求,针对拟申请课题,细化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提出具体的考核指标体系,上述内容将作为课题评审的主要依据之一。

2.课题申报单位应具有承担相应国家级科研课题的综合能力,资产负债率低于2/3,无行政处罚或违法记录。申报企业应出具银行资信等级和资产负债证明。

申报单位还应具备以下条件:

(1)技术需求与课题的目标一致;

(2)在相关任务领域具有领先的创新能力和技术基础;

(3)所承担的任务,在完成后有能力进行应用和转化;

(4)具有稳定的研发投入、稳定的研发人才和团队,能够为课题实施提供资金及其它条件保障;

(5)通过课题实施,能够与相关企业、大学、科研机构建立紧密的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合作,通过课题成果的转让或服务,促进全行业技术和产业水平的提高。

3.申报单位经费须专款专用,设立单独账簿,独立核算,并保证配套资金及时到位,保障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实施。

4.成果查新证明须由有资质的国家或部省级查新单位出具。

(二)申请负责人的条件和要求。

1.课题负责人年龄在55岁以下(截至课题申请指南发布日期);具有高级职称,并有固定工作单位(不包括在站博士后),无不良科研行为记录,从事相关研究或技术开发五年以上;课题负责人用于本课题研究时间不少于本人工作时间的60%,每年在国内工作时间不少于9个月。

2.所有参与课题申请人员均不得参与两项以上本项目课题的申报(包括定向委托的课题),且只能主持申报一项本项目课题。课题申报单位(包括参与申报单位)和主要申报人,对同一课题不得进行重复或交叉申报。

3.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公务员不得主持本项目课题申报。

经形式审查,申报单位和申请负责人不符合上述规定的申请书视为无效申请,不参与后续课题评审。

五、申请材料的编制与递交

(一)申请材料。

1.申请材料请以中文编写,要求语言精炼,数据真实、可靠。

2.申请材料请用仿宋体四号字、A4纸打印并装订成册

(白色纸质封面),同时附电子版(刻录光盘)。

3.申请材料构成:

(1)申请函;

(2)申请人资格审查文件;

(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申报书;

(4)有关附件(申请单位承诺函、联合申请合作协议、申请单位营业执照或法人代码证复印件、申请单位资格声明函、申请单位资信证明、近两年度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及现金流量表、申请单位基本情况等)。

4.课题申报书及有关资料应有法定代表人(或委托授权人)签字并加盖公章。全部申请材料须包装完好,包装封面上请写明申请课题名称、申请单位名称、地址、邮政编码、电话、联系人。

5.课题申报材料一式15份,其中正本1份。在每份申请书上要注明正本和副本,正、副本分别封装并在封面上注明,一旦正本和副本不符,则以正本为准。

(二)申请材料的递交。

申报工作自本指南公布之日起开始,申报单位必须根据《课题申请指南》要求参与申报活动。《课题申请指南》可从科技部网站(https://www.doczj.com/doc/072124181.html,/)和卫生部网站(https://www.doczj.com/doc/072124181.html,)上直接下载。

课题申报截止时间为:2011年 6月24日17时止。只接收在申报截止时间前由申请单位或委托代理人送交或邮寄的申请材料。邮寄时间以北京邮局签收日为准。申请材料

受理单位对申请材料在邮寄过程中出现的遗失或损坏不负责任。

寄送地点:北京市西直门外南路1号,卫生部科教司规划处。

邮政编码:100044

联系人:靳桂民

电子邮箱:zhichengjihua@https://www.doczj.com/doc/072124181.html,

六、课题管理

(一)遵循“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采取“公开申报、统一评审、优势优先”和“专家论证、滚动支持、定向委托”相结合的方式确定课题承担单位,按项目管理要求与卫生部科教司签订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任务书。

(二)按照《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管理暂行办法》对课题承担单位进行管理,中央财政经费将根据各课题进展情况按年度分批拨付到承担单位。

(三)课题执行期间,卫生部科教司将组织对课题进展情况进行阶段性考核,对未按合同执行,达不到阶段考核目标,配套和自筹资金不到位的课题,有权终止合同。

(四)课题完成后,卫生部科教司对课题进行评估和验收。

第二章申请课题研究内容与目标

课题⒈脑血管病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示范社区高危人群早期筛查干预技术及临床研究公共平台建立研究

⒈研究内容

通过由三级医院、二级医院与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组成的全国性脑血管病研究网络平台,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开展全国脑血管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覆盖全国大部分省城乡社区人群,总样本约80万人。在我国不同地区巩固或完善一批脑血管病早期预防和研究示范基地,开展脑血管病人群防治技术的综合应用效果评价,建立系统化信息平台和合理可行的管理运行机制。完成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检量表的制定和评价。

⒉研究目标

建立全国性的脑血管病研究网络平台,以脑血管病早期预防为重点,在流行病学调查基础上,获得我国城乡人群脑卒中发病率、死亡率、患病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发病率和知晓率,以及社区早期救治水平和康复治疗现状等相关资料,为加强脑卒中防治提供决策依据。研究制定适合我国居民的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检量表。明确我国人群脑血管病临床前期病变的发病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提出有针对性的早期干预措施、方法和策略。

3.考核指标

通过合理设计的抽样调查,获得我国有代表性的城乡人群脑卒中和TIA的发病率、死亡率、患病率,知晓率以及社区早期救治水平和康复治疗现状等相关资料。提出1-2项经过科学验证的社区脑血管病高危人群筛查、干预适宜技术与流程,减少脑卒中的人群发病率5-10%。建立全国脑血管病流行病学社区监测基地与临床研究医院基地登记平台,建立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研究技术公共平台。

4.课题组织实施方式

经专家论证建议,定向委托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全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导办公室)牵头组织全国脑血管病防治相关领域优势单位,研究提出实施方案,经专家组评审、论证后形成最终的实施方案。

5.经费安排

拟安排中央财政经费2000万元。

课题2.脑血管病急性期诊疗技术规范化应用和医疗质量评价与持续改进技术研究

1.研究内容

基于“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脑血管病登记研究课题,采用先进的疾病管理技术,形成“评价-干预-再评价-再干预”的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建立并更新脑卒中医疗管理

评估的核心指标体系;确定卒中安全性、有效性、卫生经济学结局评价指标;在全国医院基础登记数据库的基础上,通过分层抽样的方法在全国不同地区不同级别的医院建立急性脑血管事件监测哨点。在监测基础上,对试点单位的卒中医疗质量进行持续性地质量改进。

2.研究目标

建立持续评价、改进登记模式。规范和提高我国急性脑血管病的整体诊治水平,降低致死、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与卫生部国家脑血管病质量控制中心及国家医疗标准委员会密切合作,建立中国卒中中心认证标准。

3.考核指标

建立持续评价、改进登记模式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初步建立卒中中心认证标准,真正有效、经济地规范和提高我国急性脑血管病的整体诊治水平。使急性缺血性卒中4.5小时内溶栓比例相对改善1倍。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出院患者接受循证医学指南A级推荐证据的规范率相对提高20%-80%。

4.课题组织实施方式

经专家论证建议,定向委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牵头组织全国脑血管病防治相关领域优势单位,研究提出实施方案,经专家组评审、论证后形成最终的实施方案。

5.经费安排

拟安排中央财政经费1000万元。

课题3. 脑血管病二级预防方案优化与推广应用研究

1.研究内容

推广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标准化规范,将预防工作重点前移并推向社区,为社区培养规范的卒中防治队伍,最终建立卒中二级预防“家庭-社区-医院”的干预模式,提高二级预防的有效性。

建立卒中患者数据库,结合临床开展神经影像、超声检测、生化标记物和分子生物学检测等适宜技术研究,对卒中复发危险因素进行评估,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卒中复发风险评估体系,对高危卒中患者进行分层管理干预。

进一步开展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脑血管病治疗新药在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中的疗效评价研究

2.研究目标

推广适合我国国情的、优化的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策略,降低缺血性卒中的复发率、致残率和死亡率。

3.考核指标

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主要药物的使用率和达标率;患者接受健康教育率;缺血性卒中的复发率、致残率和死亡率;卒中相关的医疗费用。

4.课题组织实施方式

经专家论证建议,定向委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牵头组织全国脑血管病各领域优势单位,研究提出实施方案,经专家组评审、论证后形成最终的实施方案。

5.经费安排

拟安排中央财政经费1000万元。

课题4.缺血性脑血管病脑血运重建微创技术体系研究

1.研究目标

明确血流动力性脑缺血颅内外血管搭桥手术的适应证、安全性和有效性,在全国建立并推广我国缺血性脑血管病搭桥技术指南。建立缺血性卒中颈动脉狭窄队列,规范颈动脉狭窄内膜剥脱术与支架成形术手术。评价症状性颅内大动脉狭窄支架治疗与最佳药物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获得II 级循证医学证据。

2.研究内容

应用多种现代影像学技术对脑动脉狭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改变进行评价,用于筛选颅内外血管搭桥手术的适应证与评价预后,并对不同手段的效果提出循证医学证据。选择全国有代表性的地区、不同层次的医疗机构开展颈动脉狭窄的内膜剥脱术与支架成形术治疗队列研究。通过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评价者盲法临床试验研究,针对症状性颅内大动脉狭窄患者,采用颅内支架术与最佳药物治疗方案,盲法比较在死亡、血管性事件(卒中、心肌梗死、血管

性死亡)、出血性事件等主要安全性和有效性结局方面的差别。

3.考核指标

确立血流动力学性脑缺血的评价和颅内-颅外血管搭桥手术最佳适应证,建立颅内-颅外血管搭桥手术效果评价体系,提出诊疗常规和技术指南。建立缺血性卒中颅内外动脉狭窄内膜剥脱术与支架成形术治疗注册登记平台,明确颅内外大动脉狭窄血管内成形术和支架治疗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并获得卫生经济学评价结果,纳入颅外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患者约1000例,颅内大动脉支架成形术患者约800例。提供II级循证医学证据评价比较症状性颅内大动脉狭窄中支架术与最佳药物治疗安全性与有效性。

4.申报要求

课题牵头承担单位应是具有相关临床研究工作基础和条件的三级甲等医疗机构。

5.经费安排

拟安排中央财政经费 800万元。

课题5. 出血性卒中病因学评价与微创治疗技术研究

1.研究目标

建立前瞻性、多中心的出血性卒中患者队列,建立不同病因脑出血的独立预后模型。建立以针电极颅内压、脑温及生物信息监测系统监控下的微创治疗系统,针对高血压性脑出血,开发CT介导下的仿真脑结构及功能定位分析系统,评价并规范CT立体定位下微创血肿清除术的确切疗效,在全国范围示范推广。

2.研究内容

通过建立出血性卒中患者的多中心临床研究队列,明确我国出血性卒中的病因分布、危险因素及干预措施,建立不同病因脑出血的独立预后模型,分析不同病因脑出血患者影像学特点。开展出血性卒中微创诊疗技术研究,完善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规范;针对影响高血压性脑出血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进行多中心临床试验,优化高血压性脑出血安全及有效的治疗方案。

3.考核指标

建立全国范围统一的出血性卒中队列;在全国具有区域特色的50家优势单位登记5000例以上拥有完整临床信息、影像信息、随访信息资料的出血性卒中患者。确定出血性卒中病因诊断构成比,建立不同病因出血性卒中的预后模型。优化微创血肿清除技术体系及方法,明确CT定位下微创血肿清除术对30ml以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疗效。

4.申报要求

课题牵头承担单位应是具有相关临床研究工作基础和条件的三级甲等医疗机构。

5.经费安排

拟安排中央财政经费400万元。

课题6. 脑动脉瘤微创治疗时机和方案优化研究

1.研究目标

明确未破裂脑动脉瘤和破裂脑动脉瘤不同时期不同方法治疗的安全性和疗效,确定未破裂脑动脉瘤的治疗时机和治疗策略,制定并规范未破裂脑动脉瘤和脑动脉瘤出血后不

同时期治疗方案。

2.研究内容

通过多中心、大样本、前瞻性的研究,评估未破裂脑动脉瘤和破裂脑动脉瘤不同时期、显微手术和血管内介入不同治疗方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通过对脑未破裂动脉瘤的长期随访,研究脑动脉瘤自然病程,评估脑动脉瘤破裂出血几率和干预治疗的必要性。

3.考核指标

完成样本量约为300-500例的多中心前瞻性脑动脉瘤疗效评价研究,提出未破裂脑动脉瘤和脑动脉瘤出血后不同时期的治疗方案。明确未破裂脑动脉瘤的治疗时机和治疗策略。

4.申报要求

课题牵头承担单位应是具有相关临床研究工作基础和条件的三级甲等医疗机构。

5.经费安排

拟安排中央财政经费500万元。

课题7. 缺血性卒中急性期血管内治疗技术研究

1.研究目标

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缺血性卒中急性期血管内治疗的规范治疗方案,提高血管再通率,改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神经功能预后。

2.研究内容

进行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系列关键技术的适应证选择、时机把握与技术优化的研究。包括:确定选择性血

管内灌注溶栓药物的安全、有效速率;确定优化的多模式血管内治疗方案,包括急性缺血性卒中多模式血管内治疗适应证选择和排除标准,机械取栓、球囊扩张和血管内支架等技术操作规范。研究非药物性神经保护治疗方法,提高闭塞血管再通率、减轻再灌注损伤,改善患者神经功能预后。

3.考核指标

提出缺血性卒中急性期血管内治疗的时间窗、适应证与技术规范。提出优化的多模式血管内治疗方案。建立1-2种血管内治疗术中神经保护技术,提高闭塞血管再通率、减轻再灌注损伤,改善患者神经功能预后。

4.申报要求

课题牵头承担单位应是具有相关临床研究工作基础和条件的三级甲等医疗机构。

5.经费安排

拟安排中央财政经费500万元。

课题8. 脑、脊髓动静脉畸形多种微创治疗技术及预后因素分析

1.研究目标

利用高场强功能磁共振图像、DTI功能图像和神经导航系统、术中B超技术和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等医学转化的现代高科技手段,在保护神经功能的同时,建立手术治疗脑、脊髓动静脉畸形(AVM)的治疗方案和预后因素,最大程度地降低神经损伤。明确脑、脊髓AVM的自然病程,了解出血性和未出血性的脑、脊髓AVM两者之间的不同预后转归和相应治疗反应,为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2.研究内容

通过前瞻性、多中心、大样本队列研究,评价脑、脊髓AVM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分析脑、脊髓AVM手术治疗患者的转归及预后,与血管内栓塞、立体定向放疗等方式相比较,归纳影响脑、脊髓AVM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随访分析队列人群中未出血性脑、脊髓AVM研究资料,通过比较分析,总结出血性和未出血性脑、脊髓AVM两者之间的不同治疗转归和预后,明确脑、脊髓AVM的自然病程。

3.考核指标

提出手术治疗脑、脊髓AVM的治疗策略并指出其预后因素。提出一套在微创神经外科技术平台上比较完备的,既符合循证医学又适合我国国情的手术治疗脑、脊髓AVM的预后评估和治疗策略指南。

4.申报要求

课题牵头承担单位应是具有相关临床研究工作基础和条件的三级甲等医疗机构。

5.经费安排

拟安排中央财政经费300万元。

课题9.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影像学早期识别关键技术与评估研究

1.研究目标

以患者为中心,以循证医学证据为基础,建立全新的基于影像学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评估系统,为患者“个体化”溶栓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2.研究内容

通过开展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梗死核心的影像学评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缺血半暗带的影像学评估和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治疗后出血转化的影像学预测等技术的研究,建立科学、简便易行的、适合临床应用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影像评估系统,为临床个体化治疗提供更科学和准确的信息。

3.考核指标

建立全新的基于影像学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评估系统。通过对现代影像学关键技术的研究,提高超急性期脑梗死影像学对梗死核心和缺血半暗带评估准确性,以及对溶栓治疗后出血转化的预测能力,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具“个体化”的信息。

4.申报要求

课题牵头承担单位应是具有相关临床研究工作基础和条件的三级甲等医疗机构。

5. 经费安排

拟安排中央财政经费500万元。

课题10. 脑血管病整体康复适宜技术的开发推广及康复信息平台的建设

1.研究目标

筛选并评价用于不同时期脑血管病患者的康复适宜技术,建立统一的康复信息平台,包括基于“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标准的脑血管病康复数据库及远程康复会诊、培训和训练系统,力争在脑血管病康复技术和评价体系方面取得较大突破,同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和使用,提高我国脑血管病康复治疗的整体水平。

2.研究内容

筛选和评价有助于改善卒中后造成的多种功能障碍的早期整体康复适宜技术,适合于卒中亚急性期、恢复期的在院整体康复适宜技术和适合于社区、家庭的整体康复适宜技术。以上康复技术的评估均采取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的前瞻性研究方法,并对疗效进行统一评估,从中筛选出适用于不同时期的脑血管病整体康复适宜技术。脑血管病康复信息平台的建设,建立基于ICF分类标准的脑血管病康复数据库平台,运用ICF评价体系统一评估康复疗效;通过交互方式网络平台建立脑卒中远程康复会诊、培训和训练系统,培训相关人员,普及和推广脑卒中的适宜康复技术。

3.考核指标

筛选出针对不同时期脑血管病患者的康复适宜技术并获得评价结果,包括2-4项适合卒中早期的康复适宜技术,2-4项适合卒中亚急性期及恢复期的在院康复适宜技术,2-4项适合社区和家庭的康复适宜技术。建设统一的脑血管病康复信息平台,建立基于ICF分类标准的脑血管病康复数据库平台,运用ICF评价体系统一评估康复疗效,建立脑卒中远程康复会诊、培训和训练系统,培训相关人员。

4.申报要求

课题牵头承担单位应是具有相关临床研究工作基础和条件的三级甲等医疗机构。

5. 经费安排

拟安排中央财政经费1000万元。

课题11. 高性能颅脑手术动力装臵关键技术研究及产

品开发

1.研究目标

开发高性能的适合神经外科精细手术需求的手术动力装臵系列产品及耗材,核心部件基本实现国产化,技术指标与临床应用效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形成一支产学研医结合、多学科交叉的手术动力装臵研发团队,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手术动力装臵品牌企业,在高性能颅脑手术动力装臵产品领域实现进口替代,形成良好的经济效益。

2.研究内容

明确在脑血管疾病及神经外科手术中对适用部位复杂解剖结构手术应用的手柄、刀具尺寸、形状等方面的临床需求;开展基于软轴和微电机的双动力高速手术动力传递技术、高速大扭矩手术动力传动技术、噪声与发热控制技术等研究,提升高速手术动力传动中的稳定性与可靠性;开展颅脑手术精密刀具加工工艺、表面处理、精密焊接工艺、人机工程学、嵌入式控制技术等研究;开发出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的高性能颅脑手术动力装臵及系列耗材并进行临床应用评价研究,形成颅脑手术动力装臵临床应用评价标准。

3.考核指标

开发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具有智能诊断和自保护功能、双动力输出的颅脑手术动力装臵及系列刀具,磨削操作器输出转速≥80000r/min,建立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手术动力技术创新团队,申请专利6-8项,颅脑手术动力装臵获得SFDA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书并通过CE认证,实现批量生产,总产值规模达到1亿元/年。

4.申报要求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附件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防控、诊疗、康复 关键技术研究”项目 课题申请指南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二○一一年四月

第一章申请须知 一、项目总体目标 根据我国脑血管疾病防治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和防治体系建设,在“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十二五”计划期间将重点加强社区与住院注册登记体系建设,建立我国脑血管病具有代表性的流行病学与临床研究网络及公共平台。获得我国急需的脑卒中发病率、患病率和死亡率等基础流行病学的准确数据,建立标准化的脑卒中急性期诊疗与二级预防的评价、改进登记模式。多学科相结合开展脑血管病早期防控、诊断、治疗、康复技术的应用研究,重点开展关键诊疗技术研发及转化应用,开发和推广用于不同时期脑血管病患者的整体康复适宜技术。推动脑血管病图像监护系统、介入材料及器械、脑脊液臵换治疗等技术和产品的国产化、产业化。 二、课题设置 本项目共设臵15个课题,如下:

三、项目实施期限及资金来源 本项目实施年限为2011年9月-2015年12月,项目经费预算为14000万元,其中拟安排中央财政资金为10000万元,企业自筹资金为4000万元。 四、申请资格 (一)申报单位的条件和要求。

1.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具有较强科研能力和条件、运行管理规范的企业、事业单位、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均可单独或联合申报,不接受个人申请。 课题申报必须以某一课题整体研究内容为申请单元,积极鼓励科研单位和企业以“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方式联合申报课题,实现责任和风险共担、知识产权和利益共享。每个课题的申报单位与主要参加单位须签订共同申请协议,明确规定各自所承担的工作和责任。 申报单位应结合“申请课题研究内容与目标”部分的基本要求,针对拟申请课题,细化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提出具体的考核指标体系,上述内容将作为课题评审的主要依据之一。 2.课题申报单位应具有承担相应国家级科研课题的综合能力,资产负债率低于2/3,无行政处罚或违法记录。申报企业应出具银行资信等级和资产负债证明。 申报单位还应具备以下条件: (1)技术需求与课题的目标一致; (2)在相关任务领域具有领先的创新能力和技术基础; (3)所承担的任务,在完成后有能力进行应用和转化; (4)具有稳定的研发投入、稳定的研发人才和团队,能够为课题实施提供资金及其它条件保障; (5)通过课题实施,能够与相关企业、大学、科研机构建立紧密的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合作,通过课题成果的转让或服务,促进全行业技术和产业水平的提高。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研究成果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研究成果 水利部科技推广项目成果 水泵选型优化技术,是指以水泵选型过程中涉及到的泵站前池、进水池、进水流道、出水流道、出水池和水泵为研究对象,利用现代计算流体动力学(CFD )理论对泵站各部分水流状态和水力损失进行计算,然后根据计算结果对泵站有关结构尺寸进行调整,从而保证泵站各部分处于最优匹配状态,达到水泵运行平稳、整体水力损失最小的目的。 2、使用水泵选型优化技术的意义何在? 有了水泵选型优化技术,就可摆脱传统的以经验公式为主的泵站水力设计方法,使泵站设计向着数字化方向发展,这样,不仅可保证所设计泵站的流态最好、水力损失最小,还能丰富和完善泵站设计理论,使泵站设计水平不断提高。 3、水泵选型优化技术与传统水泵选型技术有何区别? 两种技术的共同点是:都通过计算水泵扬程流量曲线与流道(管路)特性曲线的交点,来确定水泵工作点;不同点是:传统水泵选型技术依靠经验公式计算流道(管路)特性曲线,计算误差较大;对于水泵选型优化技术,采用三维CFD 方法来求解流场,无论流态多么复杂,均可较准确地计算出泵站各组成部分的水力损失,因此,可保证水泵在最优工况点运行。此外,CFD 除了提供水力损失计算结果外,还同时提供三维速度场、压力场分布,可直观地发现泵站各组成部分中哪里有旋涡、哪里有流动分离、哪里流线不光顺,为泵站结构尺寸修改提供直接的依据。 4、什么是CFD 技术? CFD 是上世纪末期开始出现的一种用于求解复杂三维流动的新型工具,目前主要有Fluent 和CFX 软件供使用。它将一个泵站复杂区域内的流体力学连续问题,用数百万个单元离散,然后在单元上求解离散方程组,从而得到各计算节点的速度和压力,再据此计算出任意两个断面间的水力损失。它包括泵站水流区域三维造型、计算网格划分、边界条件和初始 泵站更新改造水泵选型优化技术 ● 前池与进水池优化 ● 进水流道优化 ● 泵段优化 ● 出水流道优化 ● 出水池优化 ? 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 ? 中国农业大学 ? 安徽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 技术咨询联系方式: 电话: 传真: 泵泵站站水水泵泵选选型型优优化化技技术术::概概况况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国家科技部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 “信息化测绘技术服务体系关键技 术研发与应用” 课题申请指南

附件1: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信息化测绘技术服务体系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 项目课题申报指南 本项目针对信息社会对测绘服务的需求,建成基础地理信息动态变化监测系统、国家基础地理信息集成管理系统、分发服务系统和应用开发示范工程,形成基于遥感影像的变化检测、地图缩编更新等创新性技术成果,以及一批实用化的软件、行业标准。项目成果能够促进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共享和有效应用,基本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建设的需要,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测绘保障提供科技支撑。 项目总体目标: 针对信息社会对测绘服务的需求,研究解决基础地理信息动态更新、数据管理、分发服务等业务方面的关键性技术问题,初步形成一套信息化测绘服务技术,基本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建设的需要,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测绘保障提供科技支撑。具体内容包括:(1)研究基础地理信息变化发现、测定和更新技术方法,开发更新生产所需要的实用化软件系统,为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更新工程提供技术支撑。 (2)基于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GIS软件平台,研究建立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集成管理系统,实现海量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高效管理、分发和应用的业务化运行,提高我国GIS软件应用的整体技术水平。 (3)研究基础地理信息分发服务技术,建立分布式基础地理信息服务系统、网络化的海量影像数据快速浏览系统,为社会提供更加

丰富和方便的基础地理信息服务。 本项目拟支持3个课题,课题实施年限为2007年-2009年共3年。各课题的研究内容和考核指标如下: 课题一:建立基础地理信息动态变化监测系统研究 研究目标: 根据国家基础地理数据库更新生产的实际需求,研究基础地理信息变化发现、测定和更新技术方法及软件系统,包括影像的自动纠正与处理、目标识别、变化发现、综合判调、矢量数据缩编、数据库增量更新等,为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更新提供技术支撑。 研究内容: 1、多源遥感数据融合与信息变化提取系统研究 1)多源地理信息的精确配准 ●新影像与矢量化地图数据的配准 利用广义点摄影测量原理和自动线状地物提取,通过影像自动纠正,实现二者精确配准。 ●多源影像的精确配准 研究不同传感器获得的影像之间、不同几何分辨率的影像之间、不同时相影像之间、原始影像与正射影像之间的配准理论及配准方法。 2)主要地形地物要素的快速识别 拟针对空间分辨率为5~10m的卫星影像和航空影像中的道路、水系、居民地等主要基础地理要素,研究具有已有知识引导的目标智能识别方法。 ●利用已有矢量数据的知识进行道路提取 ●集成多种特征的遥感影像集团式居民地识别 ●利用分类和缓冲区检测在中小比例尺影像中提取水系目标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重

工作前准备 ?各分中心需确定该项目的分中心协调员,确定职责和分工 ?了解该项目的意义和任务 ?理解各部分工作环节具体操作 ?查阅相关资料以更深入了解本项目,站在更高角度看待问题?分析哪一种工作方式更适合本院 ?对具体操作人员培训以保证输入数据准确性及工作效率 ?设计简单明了的方式使参与人员了解工作情况---使每一个人均成为管理者

工作开展 ?以简洁方式明了方式展示工作情况 ?使每个参与者了解自己及他人工作情况----互相督促便于检查工作情况 ?专人管理及监察工作 ?良好的科研素质为工作开展奠定基础---积极、主动 ?监察员与具体操作人员建立有效沟通及互动 ?定期抽查----及时发现问题并反馈给操作人员 ?工作持续性保证 –使操作人员掌握工作环节,工作进展情况,并把其作为自己的一项重要的事情去做 –监察员做好前期工作,使操作人员感觉做起来轻松自如,而不是负担

?数据录入登录网址:https://www.doczj.com/doc/072124181.html, ?为了保证贵中心登记病例的连续性,请务必填写“金桥工程十二五患者筛查表”,可在线下载( https://www.doczj.com/doc/072124181.html, 下载区),在项目组定期向各中心拨款时,需寄回该筛查表,我们将请独立第三方监察公司对筛查表和录入的病例按一定比例进行审核,做为拨款的重要依据

?模式一:1个协调员,1个专职数据录入员 –由分中心项目协调员管理,在分中心中聘用独立的患者录入专职人员(比如退休的科里护士或医生)专门负责病房患者筛选和录入,项目组给予50元/例,分中心可以根据情况,给予适当支付 –优点:不需要临床一线医生参与,效率高,连续性好 –缺点:不同中心聘用独立录入专职人员存在困难,入组病例少的分中心获得的录入费用,难以支付专职录入人员的工资 –适宜分中心:每个月病例数量大的分中心(超过80例可能合适)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 “新一代节能高效连续热处理关键技术研究及示 范” 课题申请指南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二○一○年九月

第一章申请须知 一、项目总体目标 开发新一代节能高效连续热处理关键技术,形成自主知识产权、自主设计和建造能力;解决冷轧薄板的快速加热和快速冷却、板形在线测量及控制、采用高效热交换装置实现低温燃烧废气余热利用、带钢高效清洗、清洗液循环利用、冷轧工序废弃物利用等共性技术问题,促进上述技术及设备在国内大型连续热处理机组推广应用;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快速热处理和热轧免酸洗直接冷轧退火热镀锌工艺技术,并实现工业生产;形成年产30万吨以上规模高强钢产品专用生产线,可生产冷轧软钢、双相高强钢、马氏体高强钢、相变诱导塑性钢(TRIP钢)和热镀锌双相高强钢、相变诱导塑性钢(TRIP钢)等,满足汽车、运输、先进制造等产业对高强度钢铁材料的需要,在相关技术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推动我国钢铁产业大型连续热处理技术及设备的发展。 本项目符合《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中能源重点领域工业节能优先主题、环境重点领域综合治污与废弃物循环利用优先主题,以及制造业重点领域可循环钢铁流程工艺与装备优先主题。 二、申请内容 本项目重点开展连续热处理快速冷却、快速加热、节能高效快速热处理机组设计、高效清洗和清洗液回收利用、热轧板免酸洗直接冷轧还原镀锌、板形仪和电镀锌核心设备国产化、新一代辐射管设计制造、高效热交换装置及低温燃烧废气利用等关键技术研究开发。 本项目研究内容分解为9个课题,包括:

三、申请管理 1、本项目在科技部的指导下,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负责该项目的组织实施。 2、根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遵循“公开申报、统一评审、优势优先”的原则,通过评审择优选择并落实优势承担单位。 四、项目实施期限及经费来源 本项目实施年限为3年(2011年1月-2013年12月),国拨经费4000万元。 五、申请资格

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申请书(格式)

计划类别:科技支撑计划 项目类别:重点项目 天津市科技计划项目(课题) 申请书 项目名称: 经费总额: 万元,其中,申请市财政资助: 万元 项目负责人: 主承担单位: 第二承担单位: 第三承担单位: 联系人电话: 通讯地址: 邮政编码: 局级主管部门: 申请日期: 天津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制 二〇一四年 填写说明 1. 本申请书及其附件是项目评审、评估、论证的唯一依据。项目申请单 电子邮箱: 传真:

位和申请人必须如实填报,确保项目信息表与资金预算、实施方案中的内容和数据完全一致,并按照市科委要求提供相应的证明材料。如发现申报材料中有弄虚作假或有失诚信的内容,市科委将取消其立项资格。 2. 本申请书适用于天津市科技计划项目,申请人必须按照“项目征集指南”填写科技计划类别、项目类别及其重点领域的具体名称。 3. 项目信息表主承担单位企业指标中的资产总额、负债总额、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R&D经费内部支出、R&D经费内部支出强度等统计指标仅限于企业填写。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系统自动提供上年年度统计调查结果,以便于管理部门和评审专家审核;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和非工业企业只在经普年度提供市统计局统计调查结果,其他年度不提供,栏中数据均为空。 4. 经批准立项的项目,其申请书将成为项目任务合同书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申请书与任务合同书中不同的内容,以任务合同书为准。 5. 《天津市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申请书》统一用A4纸打印或复印,左侧装订成册。在报送的纸质文件中,至少一份为加盖红色或蓝色印章的原件,以便存档。申请书不需要另行制作封面,不推荐采用胶圈、文件夹等带有突出棱边的装订方式。申请书的内容包括: (1)项目信息表; (2)天津市科技计划项目资金预算书; (3)附件(含:发明专利证书、小试成果报告、科技查新报告、样品检测报告以及其它能说明项目技术水平和来源、知识产权归属等的证明材料,承担单位间的合作协议等)。 (4)项目实施方案; (5)专家回避名单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申请书模版

申请编号: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申请书 所属领域: 所属方向: 项目名称: 推荐单位: 项目申报单位: 项目技术负责人: 联系电话:传真: 电子邮箱: 二Ο一年月日

项目信息表项目名称 推荐单位 项目申报单位名称主管部门 单位所在 地 省(市、区)组织机构代码 代码 通讯地址邮编 单位类别 □事业型研究单位□大专院校□转制为企业的科研院所 □国有企业□其他所有制企业□其他 项目技术负责人姓名性别□男□女出生年月年 月 证件类型证件号码所在单位 学位□博士□硕士□学士□其他 职称□高级□中级□初级□其他 联系电话(手机) E-mail 主要参加单 位 (名称、单位性质、组织机构代码) 起始时间年月终止时 间年月 主要研究内 容(300字以 内) 预期成果□关键技术突破□技术集成应用□产业化示范 预期示范/ 推广/产业 化效果(150 字以内) 预期经济/ 社会/环境 效益 产学研联合□是□否 经费需求万元,其中申请国家专项经费万元。

编写提纲 一、项目目标与任务 1.项目目标与任务需求分析 2.项目主要技术难点和重点 二、现有工作基础与优势 1.国内外现有技术、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现状及预期分析 2.项目申请单位及主要参与单位研究基础(已有的研究开发经历,科技成果、科研条件与研究开发队伍现状等) 三、研究内容与考核指标 1.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和创新点 2.主要技术指标(如形成的知识产权、技术标准、新技术、新产品、新装置、论文专著等数量、指标及其水平,与国内外同类技术或产品的竞争分析,满足项目所依托的重大工程建设或重大装备研制的需求情况等) 3.预期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如技术及产品应用产业化前景,在项目实施期内能够形成的市场规模与效益,对保障国家安全、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及提升我国相关产业竞争力的作用等) 4.项目实施中可能形成的示范基地、中试线、生产线及其规模,或对所依托的重大工程建设或重大装备研制产生的作用。 5.人才队伍建设 6.其他考核指标 四、经费需求 项目总投资预算及资金筹措方案。 五、实施机制 1.组织管理措施 2.产学研结合模式

2019贵州省科技支撑计划

2019年度贵州省科技支撑计划 项目申报指南 一、支持范围 支持以下领域关键和共性技术研发 (一)农业及农村领域 1.种业 经济动植物、微生物种质资源创新和品种选育,种子种苗、菌种及苗木规模化繁育,畜禽、水产新品种扩繁,合成生物学等。 2.种植、养殖及防灾减灾技术 绿色生态高效栽培技术,重大植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研究,畜禽(水产)标准化健康养殖和质量控制技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减施增效、土壤修复技术、资源综合利用技术,重大气象灾害监测、预警、防控等技术。 3.农产品及食品加工、储藏与物流 食品标准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生产技术和设备,大宗农产品为原料的新用途产品研发,绿色安全的保鲜保质、贮运与物流配送技术和设备,农产品营养价值和危害物质分析,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与评价、检测全程质量控制技术。 4.农用物资、设施装备和农村信息化 生物型杀(抗)菌、杀(抗)虫剂生产技术、工艺及产品;新型高效环保有机肥,栽培基质的生产技术与产品,适合山区特色的小型化农机具,环保型设施栽培技术与装备,

养殖关键设备的研发,农业农村信息服务技术与产品。 5.林木资源培育及林产加工 林木、观赏植物品种资源筛选和培育,经济林木加工和产业化利用,天然林、人工林的保护、培育及开发利用,森林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林下经济优势产品研究与开发。 (二)工业领域 1.电子信息 (1)大数据:数据融合及中间件、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大数据治理、数据可视化、数据挖掘与面向行业的数据处理分析、公共大数据服务等。 (2)互联网+:面向工业制造研发设计、生产、管理、销售、服务等环节构建的网络化协同平台应用示范,互联网与交通、物流、金融、医疗、教育等领域融合创新。 (3)智能管控:嵌入式系统软件,基于数据与模型驱动的控制,产品设计、工艺和控制软件等。 (4)物联网与云计算:行业物联网,物联网中间件,新型感知技术及传感器,云计算和新一代广域网、移动互联网、泛在网等。 (5)微电子:新型电子器件、微纳芯片及集成电路、微电子器件封装、高性能半导体集成电路、电子器件可靠性、电子芯片等。 (6)智能制造: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应用示范、智能装备与ERP/MES/DCS系统集成、产品全生命周期生产管控和质量安全溯源、机器人及智能自动化生产线、军工装备制造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部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大气污染防治重点专项实施方案 (征求意见稿) 一、意义和必要性 我国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巨大,以PM2.5和O3为特征的大气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大范围重污染天气频发,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大气污染防治,提出要像对贫困宣战一样,坚决向污染宣战。2014年国务院出台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对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进行全面部署,特别强调了大气污染防治科技支撑的要求。 然而我国大气污染来源多样、成因复杂,大气污染防治需要从重霾天气的应对向大气PM2.5和臭氧的协同防控转变,控制技术重点需要从以往末端治理为主向全过程控制转变,管理技术要求从城市向区域尺度的空气质量监管转变,这些都对大气污染防治科技提出了新的迫切的需求。 二、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 自上世纪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和英国伦敦煤烟污染事件之后,发达国家经历了漫长的治污历程,通过建立严格的监测-减排-核查-评估等管理机制和支撑技术体系,不断升级空气质量标准和污染排放标准,实施全过程的污染综合治理,实现

了空气质量的持续改善。从国内情况看,近年来,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科技取得了长足进步,开展了污染成因解析、污染源头治理、污染监测预警等核心关键技术研究,建立了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技术示范区,相关技术成果在北京奥运会、广州亚运会、北京APEC会议等活动中得到应用,积累了短期保障城市空气质量的宝贵经验。同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正在实施被称为“史上最为严厉”的大气污染治理行动计划,面对严峻的污染形势和艰巨的治理任务,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的科技支撑能力亟待加强,全面提升我国大气污染科学认知能力、源头治理能力和决策支撑能力。 三、现有工作基础 “十二五”期间,各部门、地方相继加大对大气污染防治科研的支持,科技部、环境保护部制定了《蓝天科技工程“十二五”专项规划》,实施了“蓝天科技工程”、“清洁空气研究计划”等专项工作,中科院启动了“大气灰霾追因与控制”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在广大科学研究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批标志性科技成果,形成了以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为核心的科技创新平台,培养了一批经验丰富的高水平人才队伍。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大气污染防治科研工作。2014年4月,按照国务院研究部署加强大气污染防治科技支撑工作

十二五国家科技

“十二五”国家科技计划信息技术领域2013年度备选 项目征集指南 为贯彻《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落实《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根据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改革的总体精神,信息技术领域按照“以网络为基础、以计算为核心、以应用为导向、以安全为保障”的指导思想,紧紧围绕在信息技术前沿领域寻求基础性突破、掌握信息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加强集成创新和应用模式创新、延拓信息技术应用尝试与广度、支撑新一代信息产业发展等重点任务,在2011年和2012年前期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在先进计算、网络与通信、虚拟现实与数字媒体、信息安全、微电子与光电子等主题方向征集备选项目。为做好2013年度信息技术领域备选项目库的建设工作,特制定本指南。 一、指南方向与内容 1. 先进计算 1.1 面向大数据的先进存储结构及关键技术 研究基于新型半导体存储器件的存储系统体系结构及数据组织、管理及运用等关键技术,形成智能存储系统平台技术和系列存储软硬件产品核心技术,构建相应原型系统及示范性应用系统。下设3个研究方向。 1.1.1 基于新型存储器件的存储系统结构与技术(前沿技术类、国拨经费限700万元) 针对现有存储性能和处理器能力之间的差距问题,研究基于新型非易失性存储器件的存储系统结构和相关关键技术,探索其在存储系统与服务中的应用模式,建立相应的验证性原型。 1.1.2 面向大数据的智能存储体系结构及关键技术(前沿技术类、国拨经费限700万元) 研究面向大数据的新型分布式存储架构及数据组织模式,包括大数据归约、元数据高效存储与分布式索引、全局数据共享、异构数据集成与融合;系统随应用环境变化自适应调整的智能存储技术、大数据并行访问优化技术;系统安全架构与方法;系统能耗感知及低能耗方法等,并构建原型系统. 1.1.3 新型存储方法与机制(前沿技术类、国拨经费限700万元) 研究溯源存储(Provenance-AwareStorage)、存储虚拟化、自动精简配置、动态分级存储、重复数据删除、瓦记录存储等新型存储方法与机制,研发相关软件,以支持高效存储,建立应用示范系统。

科技投入类(六)财教〔2006〕160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 (2006年9月30日财政部、科技部财教〔2006〕160号)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规范和加强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以下简称支撑计划)专项经费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科技部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央财政科技经费管理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6〕56号)和国家有关财务管理制度,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支撑计划专项经费(以下简称专项经费)来源于中央财政拨款,主要用于中国大陆境内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内资或内资控股企业等,围绕《规划纲要》重点领域及其优先主题开展重大公益技术、产业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示范。 第三条专项经费管理和使用原则: 一集中财力,突出重点。专项经费要集中用于支持由支撑计划承接的重大技术研究开发与示范应用任务,防止分散使用。对反映产业重大科技需求,具有明确市场应用前景,以产学研结合方式,开展重大产业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研究开发与示范应用,能够明显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项目予以重点支持。 二分类支持,多元投入。根据项目和课题的特点,专项经费一般采取无偿资助方式给予支持,积极探索实践贷款贴息、偿还性资助、风险投资等方式,发挥政府资金引导、带动社会资金参与支撑计划项目实施的作用。 三科学安排,合理配置。要严格按照项目的目标和任务,科学合理地编制和安排预算,杜绝随意性。 四单独核算,专款专用。项目和课题经费应当纳入单位财务统一管理,单独核算,确保专款专用。专项经费管理和使用要建立面向结果的追踪问效机制。 第四条科技部建立科研项目预算管理数据库,完善信息公开公示制度。将项目(课题)预算安排情况、项目组织单位和课题承担单位、课题负责人和课题研究人员、承担单位承诺的科研条件等内容纳入数据库进行管理,对非保密信息及时予以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第二章无偿资助性项目的经费开支范围 第五条对重大公益技术研究开发和重大产业共性、关键技术产业化前阶段

国家“十二五”海洋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vdΓ?ǔeê q

? ? q 8 ] ? @ q q) S??; Ф Ф9? ?e @ pJ?

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申请书与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申请书范文汇编

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申请书与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申请书范文汇编 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申请书 申请编号: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申请书所属领域:所属方向:项目名称:推荐单位:项目申报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联系电话:传真:电子邮箱:二Ο一四年月日项目信息表编写提纲一、项目目标与任务1.项目目标与任务需求分析2.项目主要技术难点和重点二、现有工作基础与优势1.国内外现有技术、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现状及预期分析2.项目申请单位及主要参与单位研究基础(已有的研究开发经历,科技成果、科研条件与研究开发队伍现状等)三、研究内容与考核指标1.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和创新点2.主要技术指标(如形成的知识产权、技术标准、新技术、新产品、新装置、论文专著等数量、指标及其水平,与国内外同类技术或产品的竞争分析,满足项目所依托的重大工程建设或重大装备研制的需求情况等)3.预期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如技术及产品应用产业化前景,在项目实施期内能够形成的市场规模与效益,对保障国家安全、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及提升我国相关产业竞争力的作用等)4.项目实施中可能形成的示范基地、中试线、生产线及其规模,或对所依托的重大工程建设或重大装备研制产生的作用。 5.人才队伍建设6.其他考核指标四、经费需求项目总投资预算及资金筹措方案。 五、实施机制1.组织管理措施2.产学研结合模式3.知识产权与成果管理及权益分配六、项目风险分析及对策七、有关附件与项目相关的其他证明材料或文件等。 八、有关声明项目技术负责人声明声明: 1.本人已完全理解申报指南的要求,并按指南要求进行申报;

2.本人对申报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3.本申报材料不存在任何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和《科学技术保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的情况; 4.本申报材料不存在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剽窃的情形。如有不符,愿意承担相关后果并接受相应的处理。项目技术负责人(签字):年月日 篇二: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申请书(格式)。 计划类别: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类别:重点项目天津市科技计划项目(课题)申请书二〇一四年填写说明1.本申请书及其附件是项目评审、评估、论证的唯一依据。项目申请单位和申请人必须如实填报,确保项目信息表与资金预算、实施方案中的内容和数据完全一致,并按照市科委要求提供相应的证明材料。如发现申报材料中有弄虚作假或有失诚信的内容,市科委将取消其立项资格。 2.本申请书适用于天津市科技计划项目,申请人必须按照“项目征集指南”填写科技计划类别、项目类别及其重点领域的具体名称。 3.项目信息表主承担单位企业指标中的资产总额、负债总额、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R&D经费内部支出、R&D经费内部支出强度等统计指标仅限于企业填写便于管理部门和评审专家审核; 4.5.A4(1(3(4)项目实施方案; (5)专家回避名单 篇三:科技支撑项目申请书样本。 说明1、此样式文件用于辅助申报单位填写项目申请书,项目申报以系统生成的申请书为准。2少于3、申请书样式文件中的“重点领域”“优先方向”请参考 《20**。4选项形式提供,需要在申报系统中选择。计划类别:天津市科技支撑计划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规范和加强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以下简称支撑计划)专项经费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科技部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央财政科技经费管理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6]56号)和国家有关财务管理制度,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支撑计划专项经费(以下简称专项经费)来源于中央财政拨款,主要用于中国大陆境内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内资或内资控股企业等,围绕《规划纲要》重点领域及其优先主题开展重大公益技术、产业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示范。 第三条专项经费管理和使用原则: (一) 集中财力,突出重点。专项经费要集中用于支持由支撑计划承接的重大技术研究开发与示范应用任务,防止分散使用。对反映产业重大科技需求,具有明确市场应用前景,以产学研结合方式,开展重大产业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研究开发与示范应用,能够明显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项目予以重点支持。(二) 分类支持,多元投入。根据项目和课题的特点,专项经费一般采取无偿资助方式给予支持,积极探索实践贷款贴息、偿还性资助、风险投资等方式,发挥政府资金引导、带动社会资金参与支撑计划项目实施的作用。 (三) 科学安排,合理配置。要严格按照项目的目标和任务,科学合理地编制和安排预算,杜绝随意性。 (四) 单独核算,专款专用。项目和课题经费应当纳入单位财务统一管理,单独核算,确保专款专用。专项经费管理和使用要建立面向结果的追踪问效机制。 第四条科技部建立科研项目预算管理数据库,完善信息公开公示制度。将项目(课题)预算安排情况、项目组织单位和课题承担单位、课题负责人和课题研究人员、承担单位承诺的科研条件等内容纳入数据库进行管理,对非保密信息及时予以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第二章无偿资助性项目的经费开支范围 第五条对重大公益技术研究开发和重大产业共性、关键技术产业化前阶段的技术研究开发项目,一般以无偿资助的方式予以支持。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验收材料模板

密级: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项目验收材料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起止时间: 项目组织单位: 验收时间: 科技部业务主管司:

密级: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项目执行情况验收自评价报告 (格式)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起止时间: 项目组织单位(盖章): 申请验收时间:

项目执行情况统计表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项目组织单位 项目课题参与单位情况参与单位数:个。其中: 1.事业型研究单位个 2.其他事业单位个 3.大专院校个 4.企业个 5.转制为企业的科研院所个 5.其他个 参加研究工作人员 总数人其中:高级职称人初级职称人中级职称人其他人员人投入研究的工作量:人月 培养人才取得博士学位人取得硕士学位人 项目已取得的成果新产品(或农业新品种)、新材料、新工艺、新装置、计算机软件等项发表科技论文篇,其中向国外发表篇;出版科技著作部万字。申请国内专利项,其中申请发明专利项; 申请国外专利项,其中申请发明专利项。 获得国内专利授权项,其中获得国内发明专利授权项; 获得国外授权专利项,其中获得国外发明专利授权项。 研制技术标准:国际标准项,国家标准项,行业标准项 完成技术标准:国际标准项,国家标准项,行业标准项 成果应用数项;成果转让数项,成果转让获得收入万元。获得国家科技奖励项,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项。 项目经费总经费:万元;其中,支撑计划拨款:万元。 项目联系人姓名电话传真E-mail

主要内容 一、项目的目标、任务及主要考核指标(应与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项目批复文件内容一致。如在项目执行中有调整的,应说明调整情况并附相关批准文件。) 二、项目执行情况评价 1.项目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对应项目批复的主要考核指标,逐一说明各项考核指标的完成情况。) 2.项目取得的成果及创新性(说明取得的重大创新成果,取得专利、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技术标准、产品市场准入情况、人才队伍建设情况,以及建成的试验基地、中试线、生产线等情况。) 三、成果转化、产业化情况以及所取得的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成果推广应用前景的评价(通过成果转化或技术转让直接获得的经济收益;通过新产品、改进原有工艺而产生的产量或销售增长;在国家重大工程建设或重大装备开发中发挥的作用;对促进相关产业发展、区域发展,或社会发展发挥的作用;对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作用;对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国际市场竞争力的作用等。) 四、计划制定、课题设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的后评估 五、经费决算和经费使用评价 六、组织管理经验(侧重评价科技工作面向经济、社会发展、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的经验,产学研联合机制与模式等。) 七、存在问题及对策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申报书

附件2: 编号: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申报书 ——农业机械化工程项目申报书 (格式) 项目名称: 项目组织单位: 项目申报单位: 项目负责人: 联系单位及联系人电话: 起止年限:20 年月至20 年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二○年月

项目概况表

一、项目立项的必要性及需求分析 1.项目技术攻关的必要性和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程度;与农业重点领域及其优先主题的部署、重大工程建设、重大装备开发、重大技术引进消化吸收,以及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瓶颈制约问题等需求的结合度。 2.分析说明项目实施能够产生的重大经济、社会效益。 二、项目目标及主要任务 1.主要目标(项目目标的涵盖范围要与项目名称相对应;目标应该明确具体,可考核;其目标在3~5年内能够完成。)2.研究与开发任务与内容(主要包括研究重点与开发内容,以及相应的考核指标。其内容应与项目目标有直接对应的支撑关系,为实现项目目标所应进行的重点研究内容不应有遗漏,也不应包括与项目目标关系度不大的内容。) 3.项目的技术关键、技术难点、创新点 4.项目、人才、基地统筹计划 三、相关领域国内外技术现状、发展趋势及国内现有工作基础 1.国内外技术发展趋势与现状、专利等知识产权及相关技术标准情况分析 2.国内现有工作基础(主要从国内技术基础、研发力量等方面阐述项目立项的成熟性。) 四、技术、经济效益、推广应用及产业化前景 1.技术、经济、社会效益分析 2.推广应用与产业化前景

3.项目实施的风险分析 五、计划实施年限、经费概算与资金筹措 1.年度计划、阶段目标 2.经费概算与资金筹措(概要说明项目经费概算与资金筹措情况)。 六、必要的支撑条件、组织措施及实施方案 1.必要外部支撑条件 2.项目组织单位建议 3.组织实施方案与管理措施 4.企业参与度、产学研联合机制 七、其他说明 八、审查意见 (1)申报单位审查意见 (2)地市县区农机主管部门审查意见 (3)省农机主管部门审查意见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 “统筹城乡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险现代服务应用示范工程” 课题申报指南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二○一○年九月

第一章申请须知 一、项目总体目标 本项目是结合《重庆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的实际需要和方案实施对现代服务业的市场需求,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信息安全技术、云存储等多种信息技术,研究安全可扩展的城乡统筹社会服务信息平台的体系架构、实施过程异构数据交换等关键技术问题,开展集成创新与应用,克服跨行业、跨领域的数据交换和交易安全等技术难题,力图解决城乡统筹社会服务系统建设中具有共性的关键技术问题;探索重庆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中社会服务的市场化运营管理体系和投资建设模式,整合各方优势资源,实现集成创新,形成统一的、规范的技术服务标准;建设具有重庆区域特色的城乡统筹社会服务信息平台,为落实和完成《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奠定信息化基础,为全国开展城乡统筹工作提供成功的经验。 项目是建立在新的商业模式、服务流程和管理方式基础上的技术和知识密集型新兴服务产业。它既包括随着技术发展和社会进步而产生的新兴服务业态,又包括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统筹城乡现代服务方式。项目拟研究可扩展的城乡统筹社会服务信息平台的体系架构、实施过程、异构数据交换等关键技术问题。针对“把统筹解决农民工问题作为重庆统筹城乡改革发展的突破口”的需求,构建第四方劳动就业服务体系和平台;结合“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体制”、“探索建立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和“支持开展城乡统筹基本医疗保险试点”等的任务,建设统筹城乡社会保险服务平台。在重庆市实现具有区域服务特色的服务城乡的应用系统,完成应用示范工程的建设。 二、项目研究内容 项目结合《重庆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的实际需要和方案实施对现代服务业的市场需求,力图解决城乡统筹社会服务系统建设中具有共性的关键技术问题;探索重庆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中社会服务的市场化运营管理体系和投资建设模式,整合各方优势资源,实现集成创新,形成统一规范的技术服务标准;建设具有重庆区域特色的城乡统筹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险现代服务平台。项目在新的商业模式、服务流程和管理方式基础上,将形成技术和知识密集型新兴服务产业,完成应用示范工程的建设。 通过本项目实施,将形成以“改变传统服务模式,整合资源供求信息,打破城乡壁垒,服务城乡统筹的信息平台”为理念的现代服务应用示范工程,并具备以下特色。即: 1、形成一个示范工程:统筹城乡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险现代服务应用示范工程。 2、建设两类应用示范:第四方就业服务体系研究与应用示范,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任务书.doc

课题任务书编号: 陕西省科技统筹创新工程计划课题任务书 项目名称: 课题名称: 项目主管部门: 课题承担单位: 课题负责人: 起止年限:20 年月至20 年月

陕西省科学技术厅 二○年月 填写说明 1.任务书甲方陕西省科技厅相关业务主管处室代表科技厅签署,乙方为课题承担单位。 2.课题任务书编号由省科技厅统一规定。 3.课题本年度经费来源与支出预算,须与课题预算书一致。 4.任务书签订流程: (1)任务书由课题承担单位编写,与课题预算书一并报课题主管部门; (2)课题主管部门汇总审定任务书,报省科技厅业务主管处室核准; (3)任务书A4纸打印一式八份。

陕西省科技统筹创新工程计划课题信息表课题编号 课题名称 课题主管部门 课题承担单位 名称 单位所在地市(县、区)通讯地址邮编 单位性质 □事业型研究单位□其他事业单位 □大专院校□转制为企业的科研院所 □国有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 □合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 □港、澳、台投资企业□其他企业 其他主 要参加 单位 序号单位名称 课题负责人 姓名性别□男□女学位□博士□硕士□学士□其他出生日期 职称□高级□中级□初级□其他专业 所在单位 身份证件身份证件号码 联系电话E-mail 参加课题人数人。其中:高级人,中级人,初级人,其他人;博士人,硕士人,学士人,其他人。 投入人月数人月(本课题满月度工作量人员数)起始时间年月终止时间年月课题活动类型□应用基础研究□应用开发□产业化开发□其他

所属技术领域□能源□资源□环境□农业□材料□制造业□交通运输□信息产业与现代服务业□人口与健康□城镇化与城市发展□公共安全与其他社会事业 创新类型□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主要研究内容 (300字以内) 预期成果□专利□技术标准□新产品(或农业新品种)□新工艺□新装置□新材料□计算机软件□论文论著□研究报告□其他 预期知识产权获得国外发明专利项,国内发明专利项,其他项。 预期技术标准 制定 □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 产学研联合□是□否 经费预算万元,其中专项经费万元。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申报书

密级: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可行性研究(论证)报告 (试行) 项目名称(编号): 课题名称(编号): 项目组织单位: 课题申报单位: 课题负责人: 起止年限:20 年月至20 年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二○年月 编写说明 1.本报告由课题申报单位编写。 2.编写要求: (1)课题目标完整、集中、明确、可考核,要充分考虑经济、技术等方面的可行性; (2)研究任务和内容重点突出,任务设置合理; (3)技术路线清晰、技术关键点与创新点明确; (4)配套条件落实,管理措施具体,组织实施条件完备就绪,课题申报单位与其他参与单位分工明确; (5)经费预算根据充分,经费筹措有保障,经费使用符合有关规定; (6)风险分析全面,对策措施完备; (7)相关证明文件等附件齐全。 3.报告中涉及到外文缩写要注明全称。 4.本报告文本采用A4幅面纸,4号仿宋体字。标题加黑。

5.可行性研究报告按项目组织单位要求的份数打印装订,盖章后报项目组织单位,同时报送电子版本。 6.通过课题可行性论证后,根据专家论证意见和建议,以及项目组织单位意见修订完善,形成课题可行性论证报告。

课题信息表

课题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提纲 一、课题概述 二、课题需求分析 1.项目确定的课题目标与任务的需求分析 2.课题解决的主要技术难点和问题分析 三、现有工作基础与优势 1.国内外现有技术、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现状及预期分析 2.课题申请单位及主要参与单位研究基础 (近5年来开展的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开发经历、已取得的科技成果及技术性能水平、已具备的知识产权、已具备的与本课题研究相关的科研条件与研究开发队伍现状等。) 四、实施计划及年度目标 1.课题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和创新点 2.课题进度安排及各年度目标 五、课题考核指标 (考核指标包括约束性指标和预期性指标,约束性指标指对完成课题任务具有关键性作用,必须保证实现的指标;预期性指标指在完成约束性指标的基础上,对完成课题任务具有重要意义,确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