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非金属元素复习(一)概述(二)卤族元素(三)氧族元素不分版本教案

非金属元素复习(一)概述(二)卤族元素(三)氧族元素不分版本教案

非金属元素复习(一)概述(二)卤族元素(三)氧族元素不分版本教案
非金属元素复习(一)概述(二)卤族元素(三)氧族元素不分版本教案

非金属元素复习(一)概述(二)卤族元素(三)氧族元素

一. 本周教学内容:

非金属元素复习 (一)概述;(二)卤族元素;(三)氧族元素

[知识要点]

(一)概述

1. 非金属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非金属元素除H 外,都位于周期表的右上方;除惰性元素外,都为主族元素。其中,F 是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

2. 非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特点

(1)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半径比同周期金属元素的原子半径小(不计惰性元素)。其中,H 原子半径最小。

(2)非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为4~7个(除H 为1个,He 为2个,B 为3个)。

(3)非金属元素的阴离子比相应的原子半径大,其电子层排布与同周期惰性元素的原子电子层排布相同。

(4)同周期非金属元素,随原子序数递增,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5)同主族非金属元素,随原子序数递增,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3. 单质的物理性质

(1)非金属单质在常温、常压时,有气态(H N O F Cl 22222、、、、、惰性气体)、液态(Br 2)、固态(B 、C 、Si 、P 、S 、I 2、Se 、Te 等)。

(2)许多单质有颜色。如:F 2(淡绿)、Cl 2(黄绿)、Br 2(红棕)、I 2(紫黑)、C (黑无)、S (黄)、

Si (灰黑)

、P (白、红)、Se (灰)、Te (银白)等。 (3)与金属元素相邻的非金属,如B 、Si As Te 、、等有金属光泽,其它非金属固体单质一般没有金属光泽。导热性差,除石墨(导体)、硅(半导体)等少数单质外,一般是电的不良导体。属原子晶体的固体(C 、Si 、B )熔沸点高、硬度大;属分子晶体的固体(P 、S 、I 2)熔沸点低、硬度小。

4. 同素异形现象

非金属元素常有同素异形体。如金刚石和石墨;红磷和白磷;O 2和O 3等。

5. 非金属元素的单质。氢化物、氧化物的水化物的化学性质

(1)非金属单质可与金属单质化合(在该化合物中非金属元素为负价)也可与某些非金属单质互相化合(非金属性强的元素为负价)。在这些反应中,非金属元素主要表现氧化性和一定的还原性。(其中氟和氧只有氧化性)

具有强氧化性的非金属单质有:O F Cl Br 2222、、、

以氧化性为主的非金属单质有:N I S Se 22、、、

以还原性为主的非金属单质有:H B C Si P Se As 2、、、、、、

稀有气体具有化学惰性,一般不参加化学反应。

(2)非金属元素的气态氢化物

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与H 2的化合越容易,生成的气态氢化物越稳定。

HF HCl 、在常温下能稳定存在。SiH 4在空气中自燃。

*气态氢化物水溶液的酸碱性及与水作用的情况:

a. HCl HBr HI 、、溶于水成酸且均为强酸。如HCl H Cl =++-

b. HF H S H Se 、、22、H Te 2溶于水成酸但均为弱酸。

如:HF H F H S H HS +-+-

++2 c. NH 3与水化合生成弱酸,其水溶液为碱性。

如:NH H O NH H O NH OH 32324+?++-

d. PH AsH CH 334、、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

e. 无氧酸的酸性强弱

HF HCl HBr HI

?→??????????酸性逐渐增强 (3)常见非金属元素氧化物的水化物

a. 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增强。如:

H SiO H PO H SO HClO

2334244?→???????????酸性逐渐增强

b. 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减弱。如:

HNO H PO H AsO

33434?→????????酸性逐渐减弱

c. 同一元素的共价原子半径,正价越高,半径越小,且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

如半径:Cl Cl Cl +++>>157 酸性:HClO HClO HClO 43>>

N N

P P P S S +++++++>>>>3513546

HNO HNO H PO H PO H PO H SO H SO 323433322423>>>> 6. 非金属单质的制法

(1)非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的正价态,可用还原法制取。 如制取氢气:H SO Zn ZnSO H 2442+=+↑

H O 2(气)++C CO H 高温2

制取硅单质:SiO Mg

MgO Si 222++高温 SiO C CO Si 222++高温

(2)非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为负价态,可用氧化法制取

如制取氯气:MnO HCl MnCl H O Cl 222242+++↑?

制取溴单质:2222KBr Cl KCl Br +=+

(3)热分解法

制取氧气:223322KClO MnO KCl O ?

+↑ 242422KMnO K MnO MnO O ?++↑

(4)对于非常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常用电解法制取

如电解HF (KF )可制单质F 2:222HF H F 通电↑+↑

电解饱和食盐水制Cl 2:222222NaCl H O NaOH Cl H ++↑+↑通电

(二)卤族元素:

1. 卤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1)相似性

<1>卤族元素原子结构最外层都有7个电子,均为典型非金属元素

<2>最高正价为+7,负价为-1

<3>均可形成气态氢化物HR

<4>最高价氧化物(R O 27)对应水化物均为HRO 4,其水溶液呈酸性(F 例外,不存在R O 27和HRO 4)

(2)递变性

<1>F Cl Br I 2222→→→,固态时均为分子晶体,分子量增大,范德华力增大,熔沸点逐渐升高。

<2>从F I →,电子层数增多,非金属性减弱。表现为:氧化性F Cl Br I 2222>>>,还原性I Br Cl --->>

<3>F Cl Br I →→→,与H 2化合能力逐渐减弱,生成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即稳定性HF HCl HBr HI >>>

<4>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水溶液酸性逐渐减弱,即HClO HBrO HIO 444>>。

2. 氯气

(1)物理性质:呈黄绿色,具有刺激性气味,有毒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可溶于水(常温下1:2),易液化。

(2)化学性质:

<1>与金属反应:32223Cl Fe FeCl +点燃,Cl Cu

CuCl 22+点燃 <2>与非金属反应:232P Cl +(不足)

点燃23PCl (雾) 252P Cl +(充足)点燃25PCl (烟)

<3>与溴化物、碘化物、硫化物发生置换反应:

2222KBr Cl KCl Br +=+

2222HI Cl HCl I +=+

H S Cl HCl S 222+=+

<4>与碱发生反应:

222NaOH Cl NaCl NaClO H O +=++ 6353232NaOH Cl NaCl NaClO H O ()浓+++?

22222222Ca OH Cl Ca ClO CaCl H O ()()()消石灰漂白粉

+=++

<5>与水反应:

Cl H O 22+HCl HClO +

生成HClO 不稳定,见光易分解,222HClO

HCl O 光照+↑,HClO 具有强氧化性,可将有色物质氧化成无色物质,起漂白作用,所以新氯水(含HClO )有漂白作用。

(3)制法

实验室制法:MnO HCl MnCl Cl H O 222242++↑+()浓?

工业制法:222222NaCl H O

NaOH H Cl ++↑+↑电解 (4)检验:

Cl 2遇湿润淀粉碘化钾试纸,使之变蓝色。

3. 氯化氢(HCl )

(1)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极易溶于水(常温下1:500)

(2)化学性质:

<1>无水条件下,不表现酸性,不能使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变色

<2>遇氨(NH 3)可发生反应,产生白烟:NH HCl NH Cl 34+=

(3)制法:

NaCl (固)+H SO 24(浓)微热NaHSO HCl 4+↑

2NaCl (固)++↑H SO Na SO HCl 24242强热

4. 盐酸

(1)物理性质:无色、带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浓盐酸易挥发,形成白色酸雾

(2)化学性质:

<1>在溶液中发生电离:HCl H Cl =++-

<2>具有酸的通性:

Zn HCl ZnCl H +=+↑222

Fe O HCl FeCl H O 2332623+=+

Cu OH HCl CuCl H O ()22222+=+

AgNO HCl AgCl HNO 33+=↓+

5. 卤化物

(1)氟化氢和氟化钙

莹石和浓H SO 24在铅皿中起反应,制得HF

CaF H SO 224+(浓)?

CaSO HF 42+↑

HF 易溶于水,在空气中易形成白色酸雾,有剧毒。HF 用于雕刻玻璃,发生如下反应: SiO HF SiF H O 24242+=↑+

(2)卤化银 Ag X AgX +-+=↓(不溶于HNO 3)AgCl AgBr AgI ↓↓↓?????????

??()()()白色淡黄色黄色见光易分解 222AgX Ag X 光+↑

注意:AgF 可溶于水。

(三)氧族元素:

氧族元素(O 、S 、Se 、Te )

1. 氧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1)相似性:

<1>氧族元素原子结构最外层都为6个电子,均为典型的非金属元素(Po 除外)

<2>最高正价为+6,负价为-2

<3>均可形成气态氢化物H R 2

<4>最高价氧化物(RO 3)对应水化物均为H RO 24,其水溶液呈酸性(O 除外)

(2)递变性

<1>周期表中从上到下O S Se Te →→→,原子半径逐渐增大,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2>O S Se Te →→→,与H 2化合能力渐弱,生成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即稳定性H O H S H Se H Te 2222>>>

<3>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水溶液酸性逐渐减弱,即H SO H TeO 2424>、H SeSO H TeO 2424

>

(H SeO 24配性>H SO 24例外)

2. 氧气

(1)物理性质:

O 2是无色、无嗅的气体、微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2)化学性质:具有强氧化性

<1>与金属反应:22

22Na O Na O +点燃、222Mg O MgO +点燃 <2>与非金属反应:S O SO +22点燃、N O NO 222+放电

<3>与具有还原性的物质发生反应: 454632

2HN O NO H O ++催温度压力, 23222222

H S O SO H O ++点燃 (3)制法:

实验室制法:223322KClO MnO KCl O ?

+↑ 242422KMnO K MnO MnO O ?++↑

工业制法:从液化空气中分离出O 2(蒸馏原理)

3. 硫单质

+6-2 0+4S

S S S

(H 2S )(S 单质)(SO 2)(H 2SO 4) (1)物理性质:淡黄色晶体,难溶于水,微溶于乙醇,易溶于CS 2

(2)化学性质:S 既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1>与金属发生反应:

22Cu S Cu S +?

Fe S Fes +?

22Na S Na S +研磨

<2>与非金属反应:

H S H S 22+? S O SO +2

2点燃

<3>与化合物反应:

Na SO S Na S O 23223+?

63232232KOH S K S K SO H O +=++

<4>与氧化性酸浓HNO 3、浓H SO 24发生反应: S HNO H SO NO H O ++↑+66232422()浓? S H SO SO H O +↑+2322422()浓?

<5>硫单质、氧气、氯气氧化性比较:

氧化性:O Cl S 22>>

O HCl Cl H O 22242+=+

222H S O +(不足)点燃222S H O +

H S Cl HCl S 222+=+

4. 硫化氢(H S 2)

(1)物理性质:无色、带有腐蛋气味,有毒的气体,可溶于水(常温下1:2.6)

(2)化学性质:

<1>热不稳定性:H S H S 22?+

<2>还原性:23222222H S O SO H O ++()

足点燃 232222H S SO S H O +=+

(3)制法:

FeS H SO FeSO H S +=+↑2442()稀

(4)H S 2检验:

<1>H S 2遇湿润的醋酸铅试纸,使之变为黑色,其原因是Pb Ac H S PbS HAc ()222+=↓+,有PbS 黑色沉淀生成。

<2>将H S 2通入CuSO 4溶液中或AgNO 3溶液中,生成黑色沉淀CuS 或Ag S 2 方程式为:Cu H S CuS H 222+++=↓+,2222Ag H S Ag S H +++=↓+

(5)氢硫酸

<1>有弱酸性,发生部分电离:

H S 2HS H -++ HS -H S +-+2

<2>具有酸的通性

与指示剂、金属、碱、碱性氧化物、盐等物质发生反应

CuSO H S CuS H SO 4224+=↓+

<3>具有还原性与氧化剂发生反应:

222322FeCl H S FeCl S HCl +=+↓+

25325842244242KMnO H S H SO MnSO K SO S H O ++=++↓+

5. SO 2

(1)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有毒的气体,易溶于水(常温下1:40)

(2)化学性质:

<1>与水反应:SO H O

22+H SO 23 H SO 23

H HSO +-+3 HSO 3-H SO +-

+32 <2>酸性氧化物:与碱、碱性氧化物反应

22232NaOH SO Na SO H O +=+

CaO SO CaSO +=23

<3>SO 2既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SO Br H O H SO HBr 2222422++=+

SO H S S H O 222232+=↓+

<4>具有漂白性:红色品红试液中通入SO 2,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即发生褪色变化;若将溶液再加热,又出现红色。

(3)制法:Na SO 23(固)+H SO 24(较浓)=Na SO H O SO 2422++↑ 6. SO 3

(1)物理性质:熔点16.8℃,沸点44.8℃,常温下为无色液体,标况下为无色晶体。

(2)化学性质:

<1>与水反应:SO H O H SO 3224+=

<2>酸性氧化物:与碱、碱性氧化物反应:SO NaOH Na SO H O 32422+=+

<3>具有强氧化性:SO KI K SO I 32322+=+

7. H SO 24硫酸

(1)物理性质:无色粘稠液体,难挥发的强酸

(2)化学性质:

<1>强酸性:H SO H SO 24422=++-

<2>具有酸的通性:与指示剂、金属、碱、碱性氧化物、盐等反应 如:Na CO H SO Na SO H O CO 23242422+=++↑

<3>浓硫酸特性:

a. 吸水性:H SO 24易与H O 2结合,并放出大量热,所以浓硫酸常做酸性气体的干燥剂(不可干燥H S 2)

b. 脱水性:浓H SO 24遇见某些有机化合物,可将其中氢、氧原子个数按2:1比例脱去,即为脱水

性,C H O C H O H SO

1222112241211浓?→???+ c. 强氧化性:浓H SO 24与金属、非金属、具有还原性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Cu H SO +224(浓)?CuSO SO H O 4222+↑+

C H SO +224(浓)?CO SO H O 22222↑+↑+

H S H SO 224+(浓)=+↑+S SO H O 222

常温下,浓H SO 24使Fe 、Al 表面发生钝化

8. 亚硫酸(H SO 23)

(1)H SO 23为二元中强酸,具有酸的通性

电离:H SO 23HSO H 3-++ HSO 3-H SO +-

+32 (2)H SO 23既具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H SO Cl H O H SO HCl 2322242++=+

H SO H S S H O 2322233+=+

9. 硫酸盐

(1)常见硫酸盐俗名和化学式

重晶石:BaSO 4 胆矾:CuSO H O 425? 明矾:KAl SO H O ()42212?

芒硝:Na SO H O 24210? 绿矾:FeSO H O 427? 皓矾:ZnSO H O 427? 石膏:CaSO H O 422? 熟石膏:242CaSO H O ?

(2)酸式盐NaHSO 4主要性质:

<1>NaHSO 4是强电解质,溶液呈酸性

NaHSO 4=++++-Na H SO 42

<2>与盐Na CO 23、NaCl 等发生反应

NaCl (固)+NaHSO Na SO HCl 424?+↑

Na CO NaHSO Na SO H O CO 234242222+=++↑

(3)与碱NaOH 、Ca OH ()2发生反应

NaOH NaHSO Na SO H O +=+4242

Ca OH NaHSO Na SO CaSO H O ()24244222+=++

(3)SO 42-检验:盐溶液中加入酸化的钠盐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高中化学氧族元素知识点

2H 2O 2===2H 2O+O 2 ↑ MnO 2 三、氧族元素 1、氧族元素的原子结构及性质的递变规律 2、臭氧和过氧化氢 臭氧和氧气是氧的同素异形体,大气中臭氧层是人类的保护伞 过氧化氢不稳定分解, 可作氧化剂、漂白剂。 3.硫:难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二硫化碳 (1)与O 2 (2)与强碱 4、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1∶40);易液化(-10℃) 5、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1)、酸性氧化物 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SO 2+2NaOH===Na 2SO 3+H 2O 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SO 2+H 2O===H 2SO 3(二氧化硫的水溶液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二氧化硫溶于水形成的亚硫酸只能存在于溶液中,它很不稳定,容易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硫,故二氧化硫溶于水的反应是可逆反应。SO 2+H 2O H 2SO 3 2)、氧化性: SO 2气体通过氢硫酸,溶液变浑浊,有淡黄色不溶物出现。 SO 2+2H 2S===3S ↓+2H 2O 3)、还原性:SO 2使溴水和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SO 2+Br 2+2H 2O=== H 2SO 4+2HBr 5SO 2+2KMnO 4+2H 2O===K 2SO 4+2MnSO 4+2H 2SO 4 2SO 2+O 2 2 SO 3 (SO 3+H 2O===H 2SO 4,SO 3是无色固体SO 3是一种无色固体,熔点是16.80 C ,沸点也只有44.8℃,易溶于水,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 4)、漂白性:SO 2使品红溶液褪色:由于二氧化硫可跟某些有色物质化合成无色物质,而化合成的无色物质却是不稳定的,易分解而恢复原来有色物质的颜色。 把Cl 2和SO 2混合用于漂白,能否增强漂白效果?为什么? 〖答案〗不能,SO 2+Cl 2+2H 2O=== H 2SO 4+2HCl 6.. 浓硫酸 (1)物理性质:无色油状液体,常见的浓硫酸质量分数为98.3%,沸点为338℃,高沸点难挥发性。 (2)化学性质: ① 吸水性(干燥剂) 吸收气体中水蒸气(作为干燥剂,不能干燥硫化氢、溴化氢、碘化氢、氨气) 浓硫酸与胆矾反应,由胆矾蓝色变为白色说明浓硫酸有吸水性。 ② 脱水性(炭化)

非金属元素复习(一)概述(二)卤族元素(三)氧族元素不分版本教案

非金属元素复习(一)概述(二)卤族元素(三)氧族元素 一. 本周教学内容: 非金属元素复习 (一)概述;(二)卤族元素;(三)氧族元素 [知识要点] (一)概述 1. 非金属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非金属元素除H 外,都位于周期表的右上方;除惰性元素外,都为主族元素。其中,F 是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 2. 非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特点 (1)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半径比同周期金属元素的原子半径小(不计惰性元素)。其中,H 原子半径最小。 (2)非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为4~7个(除H 为1个,He 为2个,B 为3个)。 (3)非金属元素的阴离子比相应的原子半径大,其电子层排布与同周期惰性元素的原子电子层排布相同。 (4)同周期非金属元素,随原子序数递增,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5)同主族非金属元素,随原子序数递增,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3. 单质的物理性质 (1)非金属单质在常温、常压时,有气态(H N O F Cl 22222、、、、、惰性气体)、液态(Br 2)、固态(B 、C 、Si 、P 、S 、I 2、Se 、Te 等)。 (2)许多单质有颜色。如:F 2(淡绿)、Cl 2(黄绿)、Br 2(红棕)、I 2(紫黑)、C (黑无)、S (黄)、 Si (灰黑) 、P (白、红)、Se (灰)、Te (银白)等。 (3)与金属元素相邻的非金属,如B 、Si As Te 、、等有金属光泽,其它非金属固体单质一般没有金属光泽。导热性差,除石墨(导体)、硅(半导体)等少数单质外,一般是电的不良导体。属原子晶体的固体(C 、Si 、B )熔沸点高、硬度大;属分子晶体的固体(P 、S 、I 2)熔沸点低、硬度小。 4. 同素异形现象 非金属元素常有同素异形体。如金刚石和石墨;红磷和白磷;O 2和O 3等。 5. 非金属元素的单质。氢化物、氧化物的水化物的化学性质 (1)非金属单质可与金属单质化合(在该化合物中非金属元素为负价)也可与某些非金属单质互相化合(非金属性强的元素为负价)。在这些反应中,非金属元素主要表现氧化性和一定的还原性。(其中氟和氧只有氧化性) 具有强氧化性的非金属单质有:O F Cl Br 2222、、、 以氧化性为主的非金属单质有:N I S Se 22、、、 以还原性为主的非金属单质有:H B C Si P Se As 2、、、、、、 稀有气体具有化学惰性,一般不参加化学反应。 (2)非金属元素的气态氢化物

第十一章 卤素和氧族元素

第十一章卤素和氧族元素 11.1 p区元素综述 p区元素指ⅢA~ⅦA和零族元素,具有如下特点: 1)同族元素自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元素的金属性 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2)除零族外,原子的价电子层构型为n s2n p1 ~5,n s、 电子均可参与成键,由此它们具有多种氧化数,并且随着n p电子的增多,失电子趋势减弱,逐渐变为共用电子,甚至变为得电子。因此p区非金属除有正氧化数外,还 有负氧化数。 ⅢA ~ⅤA族同族元素从上到下低氧化数化合物的稳定 性增强,高氧化数化合物的稳定性减弱,这种现象称为“惰性电子对效应”。如Pb的化合物以Pb2+为主, Pb4+化合物有强的氧化性

3)P区金属的熔点一般较低 Ga/29.78℃,In/156.6℃,Sn/231.88℃,Pb/327.5℃,Bi/271.3℃,这些金属可作为低熔点合金。 4)某些金属是制造半导体重要材料,如超纯锗、砷化镓、锑化镓。 11.2 卤素元素 11.2.1卤素通性 结构:价电子构型:n s2n p5与8电子构型差1个电子 核电荷是同周期元素中最多(除稀有气体外) 原子半径是同周期元素中最小 → 最容易得到电子,非金属性是同周期中最强的 卤素之间比较:从氟→碘,非金属性下降 原因:从氟→碘,电负性下降

11.2.2 卤素单质 1 物理性质 皆为双原子分子 固态时为分子晶体,其熔、沸点都比较低 熔、沸点依F--Cl--Br–I 增大 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除氟与水激烈反应外)的大得多(为什么?) 碘难溶于水,易溶于碘化物中 (s) + I-(l) ?I3(l) I 2 其它物理性质见书

氧族元素知识点梳理

臭氧O3 1. 同素异形体:有同一种元素组成的性质不同的单质。氧气和臭氧、金刚石和石墨、S 有多种同素异形体。 2. 在常温、常压下,臭氧是一种有特殊臭味的淡蓝色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大,也比氧气易溶于水。液态臭氧呈深蓝色,沸点为-112.4℃,固态臭氧呈紫黑色,熔点为-251℃。 3. 臭氧不稳定,在常温下能缓慢分解生成氧气,在高温时可以迅速分解。 2O33O2 4. 臭氧具有极强的氧化性,银、汞等在空气或氧气中不易被氧化的金属,可以与臭氧发生反应。 5. 臭氧可用于漂白和消毒。某些染料受到臭氧的强烈氧化作用会褪色,臭氧还可以杀死许多细菌,因此,它是一种很好的脱色剂和消毒剂。 6. 在空气中高压放电就能产生臭氧。 3O22O3 放电 过氧化氢H2O2 1. 过氧化氢是一种无色粘稠液体,它的水溶液俗称双氧水,呈弱酸性。 2. 市售双氧水中过氧化氢的质量分数一般约为30%。医疗上广泛使用稀双氧水的质量分数为3%(或更小)作为消毒杀菌剂。工业上用10%的双氧水漂白毛、丝以及羽毛等。 过氧化氢可用作氧化剂、漂白剂、消毒剂、脱氯剂等,也可作为火箭燃料,及生产过氧化物的原料。 3. 过氧化氢会分解生成水和氧气。 2H2O22H2O + O2↑ MnO2 综合实验活动:H 2O 2 性质研究及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 活动任务:通过实验研究H2O2的化学性质,并讨论反应条件如浓度、温度、反应介质(水溶液的酸碱性)、催化剂等对化学反应结果的影响。 任务一:研究H2O2的化学性质 通过实验研究H2O2的化学性质。 设计实验方案 1. 请你根据你对H2O2性质的了解和对H2O2中氧元素化合价的分析,预测过氧化氢可能 具有哪些化学性质。

大学无机化学教案全

无机化学教案 说明 一、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学生自学,讨论课、实验、习题、答疑和期中、期末 考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化学热力学、化学平衡(酸碱平衡、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合离解平衡)和化学反应速率等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知识;理解和掌握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反应规律和用途,训练和培养学 生科学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初步的科学研究方法,帮助学生树立辨证唯物主义观点,为后继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方法、手段 主要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注重在教学中实践“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素质 教育指导思想,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多元化、全方位的教学手段,努力提高教 学质量。 三、考核方式 本课程分两学期讲授,第一学期讲授化学基础理论,第二学期讲授元素化学每学期考核一次,考核成绩由平时成绩20%期末考试(闭卷)成绩80%成。 四、学时分配(共计144学时)

五、目录 绪论 (4) 第1章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4)

第2章分子结构 (9)

第3 章晶体结构 (13) 第4 章化学热力学基础 (23) 第5 章化学平衡 (30) 第6 章化学动力学基础 (32) 第7 章水溶液 (36) 第8 章酸碱平衡 (41) 第9 章沉淀平衡 (51) 第10 章电化学基础 (56) 第11 章配合物与配位平衡 (66) 第12 章氢和稀有气体 (73) 第13 章卤素 (74) 第14 章氧族元素 (80) 第15 章氮磷砷 (87) 第16 章碳硅硼 (97) 第17 章非金属元素小结.............................. 第18 章金属通论 (104) 第19章S区金属................................. 第20章P区金属................................. 第21 章ds 区金属............................... 第22章d 区金属(一)............................ 课程的主要内容绪论学时1[教学基本要求]介绍本课程的学习内容、目的、任务和方法。 [重点与难点]103 105 109 114 121

氧族元素习题参考

第十六章氧族元素习题参考 7.少量Mn+可以催化分解HbQ,其反应机理解释如下:HO能氧化MrT 为 MnO,后者又能使H2Q氧化。试从电极电势说明上述解释是否合理,并写 出离子反应方程式。 解:H2O2+2H++2e-=2H2O p01 = MnO 2+4H++2e-= Mn2++2H2O p0 2= O 2+2H++2e-= H2O2 p0 3= ①-②H 2O2+Mn2+ =MnO2+2H+ 0 0 0 E =? 1 —? 2= >0 ②-③MnO2+H2O2+2H+=Mn2++O2+2H2O 0 0 0 E =9 2一(p 3= 一= >0 8. 写出H2O2 与下列化合物的反应方程式:KMnO(在HSO介质 中), Cr(OH)3 (在NaOH介质中)。 解: 3H2Q + 2Cr(OH) 3 + 4NaOH H2NaCrO + 8H 2O 5H 2Q + 2KMnO + 3H 2SS2MnSO+ K 2SQ +8H2O + 5。2 14. 完成下列反应方程式,并解释在反应(1)过程中为什么出现由 白到黑的颜色变化。 第一个反应首先形成白色硫代硫酸银沉淀,随后经历黄色、棕色至黑色的硫化银。 Ag + + 2S2Q2-(足量)—[Ag(S2O) 2]3 16. 写出下列各题的生成物并配平反应方程式: (1)Na2C2与过量冷水反应。Na 2O +

2H2d2NaOH + O (2)在N Q Q固体上滴加几滴热水。2Na 2C2 + 2HO —4NaOH + O2 ( 3 ) 在Na2CO3 溶液中通入SO2 至溶液的PH=5 左右。 Na2CO3+2SO2+H2O—2NaHS3O+CO2 ( 4) H2S 通入FeCl3 溶液中。H 2S+2FeCl3—S+2FeCl2+2HCl (5) 62S加水。Cr 2S+HSCr(OH)3+HS ( 6)用盐酸酸化多硫化铵溶液。2HCl + (NH 4)2S x—H2S + (x-1)S + 2NH 4Cl (7) Se禾口HNC反应。3Se+4HNO 3+H?3HSeO+4NO 18. 将SC(g)通入纯碱溶液中,有无色无味气体A逸出,所得溶液经烧碱中和,再加入硫化钠溶液除去杂质,过滤后得溶液B。将某非金 属单质C加入溶液(B)中加热,反应后再经过过滤、除杂等过程后,得溶 液D。取3mL溶液D加入HCI溶液,其反应产物之一为沉淀C。另取 3mL溶液D,加入少量AgBr(s),则其溶解,生成配离子E。再取第3份 3mL溶液D,在其中加入几滴溴水,溴水颜色消失,再加入BaCl2溶液,得 到不溶于稀盐酸的白色沉淀F。试确定A~F的化学式,

卤族元素和氧族元素

14.卤族元素和氧族元素 第一课时 教案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充分认识以氯元素为核心的卤族元素的性质及其递变规律,进一步加深对“结构决定性质”的理解;掌握卤族元素的单质、卤化氢的制备方法,进一步认识氧化还原反应;认识卤族元素的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特殊性。 能力培养:通过卤族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转化关系的教案,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通过卤族元素的“结构—性质”关系的教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归纳能力;通过卤族元素的“性质—制备”关系的教案,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科学思想:通过认识卤族元素的原子结构与其性质的关系,使学生感悟到事物的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通过卤族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特殊性的归纳,认识事物的一般与特殊的关系;通过分析卤单质的制备,认识事物间普遍联系与制约的观点。 科学品质:通过学生讨论、归纳、设计实验、探索结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严谨求实、团结、合作的精神。 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研究事物和探究事物规律的科学方法。 重点、难点卤族元素的性质及其递变规律。用氧化还原的观点分析认识卤族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教案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引言】卤族元素和氧族元素是典型的非金属元素族。在复习这部分内容时建议以元素周期律和氧化还原理论为指导思想。 学生活动 倾听、了解本部分内容的复习方法。 【过渡】下面我们复习卤族元素的知识。 【板书]一、卤族元素

【复习提问】请画出卤素及其重要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网络图,并完成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回忆、再现曾经学过的卤族元素知识,建立起以氯、溴、碘为核心的知识网络图,书写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讲评】指导学生完成知识网络图,对学生归纳情况给予评价。最终建立如下页关系: 【板书】1.卤族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间的转化关系 【投影】 【板书】 2.卤族元素的“原子结构—性质”的关系 【投影】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在NaBr溶液中滴入氯水 (2)在FeSO4溶液中滴入溴水 (3)在FeCl3溶液中滴加KI溶液 【提问】比较Cl2、Br2、I2、Fe3+的氧化性强弱。比较I-、Br-、Fe2+的还原性强弱。 思考并书写离子方程式: Cl2+2Br-=Br2+2Cl- Br2+2Fe2+=2Fe3++2Br- 2I-+2Fe3+=I2+2Fe2+ 思考并根据书写的离子方程式得出结

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点总结-(绝对好)

龙文教育学科老师个性化教案 教师学生姓名上课日期 学科化学年级高三教材版本浙教版 学案主题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课时数量 (全程或具体时 间) 第( 7 )课 时 授课时段 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 氮硫的性质 个性化学习问 题解决 针对该知识点的应用性比较大设计教学! 教学重 点、难点 该部分知识点的计算类以及实用性很强要好好把握! 教学过程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一.硅 1.相关反应 Si 物理性质 晶体硅:灰黑色固体、金属光泽熔点高、 硬而脆 化学 性质 与非金属反应Si + O 2 △ SiO2 与氢氟酸反应Si + 4HF = SiF4↑+ 2H2↑ 与强碱溶液反 应 Si + 2NaOH + H2O = Na2SiO3 + 2H2↑ 粗硅工业制取SiO2 + 2C 高温 Si + 2CO↑ SiO2 物理性质熔点高、硬度大、纯净的晶体俗称水晶 化 学 性 质 与氢氟酸反应SiO2 + 4HF = SiF4↑+ 2H2O 与强碱溶液反应SiO2 + 2NaOH = Na2SiO3 + H2O 与盐反应 SiO2 + Na2CO3 高温 Na2SiO3 + CO2↑ SiO2 + CaCO3 高温 CaSiO3 + CO2↑ H2SiO3 物理性质白色沉淀 化学 性 质 与强碱溶液反应H2SiO3 + 2NaOH = Na2SiO3 +2H2O 加热H 2SiO3 △ H2O + SiO2 实验室制取原理Na2SiO3 + 2HCl = H2SiO3↓+ 2NaCl 2.三大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 水泥玻璃陶瓷原料石灰石黏土纯碱、石灰石、石英(过量)黏土设备水泥回转窑玻璃窑 原理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 SiO2 + Na2CO3 高温 Na2SiO3 + CO2↑ SiO2 + CaCO3 高温 CaSiO3 + CO2↑成分 硅酸二钙2CaO·SiO2硅酸三钙 3CaO·SiO2 Na2SiO3 CaSiO3 SiO2

高中化学氧族元素知识点

2H 2O 2===2H 2O+O 2 ↑ MnO 2 氧族元素 难点聚焦 1、氧族元素的原子结构及性质的递变规律 2、臭氧和过氧化氢 臭氧和氧气是氧的同素异形体,大气中臭氧层是人类的保护伞 过氧化氢不稳定分解, 可作氧化剂、漂白剂。 3、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1∶40);(可用于进行喷泉实验,如SO 2、HCl 、NH 3);易液化(-10℃) 4、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1)、酸性氧化物 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SO 2+2NaOH===Na 2SO 3+H 2O 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SO 2+H 2O===H 2SO 3(二氧化硫的水溶液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二氧化硫溶于水形成的亚硫酸只能存在于溶液中,它很不稳定,容易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硫,故二氧化硫溶于水的反应是可逆反应。SO 2+H 2O H 2SO 3 2)、氧化性: SO 2气体通过氢硫酸,溶液变浑浊,有淡黄色不溶物出现。 SO 2+2H 2S===3S ↓+2H 2O 3)、还原性:SO 2使溴水和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SO 2+Br 2+2H 2O=== H 2SO 4+2HBr 5SO 2+2KMnO 4+2H 2O===K 2SO 4+2MnSO 4+2H 2SO 4 2SO 2+O 2 2 SO 3 (SO 3+H 2O===H 2SO 4,SO 3是无色固体SO 3是一种无色固体,熔点是16.80C ,沸点也只有44.8℃,易溶于水,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 4)、漂白性:SO 2使品红溶液褪色:由于二氧化硫可跟某些有色物质化合成无色物质,而化合成的无色物质却是不稳定的,易分解而恢复原来有色物质的颜色。 漂白性的比较 具有漂白性的物质 物质 HClO 、O 3、H 2O 2 、Na 2O 2 SO 2 木炭 原理 将有色物质氧化分解 与有色物质结合生成无色物质 将有色物质的分子吸附在其表面 实质 氧化还原反应 非氧化还原反应 物理吸附 效果 永久性 暂时性 暂时性 范围 可漂白大多数有色物质,能 使紫色石蕊褪色 可漂白某些有色物质,不能使石蕊试液褪色 可吸附某些有色物质的分子

第十六章 氧族元素习题参考

第十六章氧族元素习题参考 7. 少量Mn2+可以催化分解H2O2,其反应机理解释如下:H2O2能氧化Mn2+为MnO2,后者又能使H2O2氧化。试从电极电势说明上述解释是否合理,并写出离子反应方程式。 解:H2O2+2H++2e-=2H2O φ01=1.77V MnO2+4H++2e-=Mn2++2H2O φ02=1.23V O2+2H++2e-=H2O2φ03=0.692V ①-②H2O2+Mn2+ =MnO2+2H+ E0=φ01-φ02=0.54V>0 ②-③MnO2+H2O2+2H+=Mn2++O2+2H2O E0=φ02-φ03=1.23-0.68=0.55V>0 8. 写出H2O2与下列化合物的反应方程式:KMnO4(在H2SO4介质中),Cr(OH)3(在NaOH介质中)。 解:3H2O2 + 2Cr(OH)3 + 4NaOH→2Na2CrO4 + 8H2O 5H2O2 + 2KMnO4 + 3H2SO4→2MnSO4 + K2SO4 +8H2O + 5O2 14. 完成下列反应方程式,并解释在反应(1)过程中为什么出现由白到黑的颜色变化。 (1)Ag++S2O32-(少量)→ (2)Ag++S2O32-(过量)→ 解:2Ag+ + S2O32- (少量)→Ag2S2O3 (白色) Ag2S2O3 + H2O→Ag2S↓(黑色) + 2H+ + SO42-

第一个反应首先形成白色硫代硫酸银沉淀,随后经历黄色、棕色至黑色的硫化银。 Ag+ + 2S2O32- (足量)→[Ag(S2O3)2]3- 16. 写出下列各题的生成物并配平反应方程式: (1)Na2O2与过量冷水反应。Na2O2 + 2H2O→2NaOH + O2(2)在Na2O2固体上滴加几滴热水。2Na2O2+ 2H2O →4NaOH + O2 (3)在Na2CO3溶液中通入SO2至溶液的PH=5左右。Na2CO3+2SO2+H2O→2NaHSO3+CO2 (4)H2S通入FeCl3溶液中。H2S+2FeCl3→S+2FeCl2+2HCl (5)Cr2S3加水。Cr2S3+H2O→Cr(OH)3+H2S (6)用盐酸酸化多硫化铵溶液。2HCl + (NH4)2S x→H2S + (x-1)S + 2NH4Cl (7)Se和HNO3反应。3Se+4HNO3+H2O→3H2SeO3+4NO 18. 将SO2(g)通入纯碱溶液中,有无色无味气体A逸出,所得溶液经烧碱中和,再加入硫化钠溶液除去杂质,过滤后得溶液B。将某非金属单质C加入溶液(B)中加热,反应后再经过过滤、除杂等过程后,得溶液D。取3mL溶液D加入HCl溶液,其反应产物之一为沉淀C。另取3mL溶液D,加入少量AgBr(s),则其溶解,生成配离子E。再取第3份3mL溶液D,在其中加入几滴溴水,溴水颜色消失,再加入BaCl2溶液,得到不溶于稀盐酸的白色沉淀F。试确定A~F的化学

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小结

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小结 广东省湛江一中王国安 本章是一个很重要的章节,是中学化学的重点、难点之一,是化学学习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一、新课标内容 通过实验了解氯、氮、硫、硅等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二、知识重点与学习难点 (一)物理性质 Cl2、N2是气体,S、Si是固体;Cl2有毒;都难溶于水(Cl2的溶解性稍大一些);Cl2是黄绿色,S是淡黄色,N2是无色。 单纯地记忆这些知识是很枯燥的,如何巧妙而又牢固地掌握这些知识呢?比如将这些知识运用到物质的分离方面、Cl2万一泄漏时如何躲避及中毒时的救护等实用方面,通过理论结合实际,不仅学习具有了趣味性,而且主动地去学习、思考,你的记忆也牢固了,自然做题就更得心应手了。 (二)化学性质 因为是典型的非金属,所以Cl2、S、N2常作氧化剂;Si的性质很稳定,在常温下除与F2、HF 和强碱外不跟其他物质起反应。 (三)单质的性质比较 下边的这些方程式是一些基本的重点,也是难点。 1.Cl2的性质很活泼,发生的反应很多,而N2、Si 则比较稳定,能和它们发生反应的物质很少,即使反应也比较难,所以Cl2是重点,S次之。 2.Cl2的氧化性强,S次之,所以生成的产物的化合价有区别:Cl2与变价金属反应时得相应金

属元素的高价产物,而S 与之反应则得低价产物。 3.NaOH 与S 的反应,体现出与Cl 2 的相似性,反应式为:3S+6NaOH △==2Na 2 S+Na 2SO 3+3H 2O 。 还有一些引申的内容:反应Cl 2 与Ca(OH)2的反应以及漂白粉的成分、氯水的成分及性质,与 HNO 3 的有关反应、卤素的性质、SO 2 的漂白性、NO 2 的吸收等,也都是我们要留意的知识点。 (四)几种化合物的性质比较 (1)浓H 2SO 4、浓HNO 3、稀HNO 3都是强氧化剂,是中学里的重点和难点,有关反应很 多,注意归纳和记忆。其共同点是:能氧化大多数金属和非金属和低价化合物,并生成其高价产物, 而S 或N 元素的化合价则降低,一般降到+4或+2价。 (2)Fe 、Al 在冷的浓HNO 3或浓H 2SO 4中会产生钝化现象,即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阻止金属继续与浓酸发生反应。 (3)金属和HNO 3反应生成的不是H 2。 3.NH 3 NH 3的性质:NH 3+HCl=NH 4Cl 。类似的反应很多,要会写,对应的实验现象应注意。 NH 3的制备:2NH 4Cl+Ca(OH)2 △ ====== 2NH 3↑+CaCl 2+2H 2O 。反应物是固体,不能排水收集。

氧族元素通性

氧族元素通性 王振山 氧族元素指周期系第ⅥA 族元素,它包括氧(O )、硫(S )、硒(Se )、碲(Te )、钋(Po)五个元素。除O 之外的S ,Se ,Te ,Po 又称硫族元素。其中氧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约占总质量的48.6%;硫在地壳中的含量只有0.052%,居元素丰度第16位,但在自然界的分布很广。 氧元素在地球上的丰度最高,达58%(以mol 计),16O(993759%),17O(0.037%), 18 O(0.204%);14O ,15O ,19O 为人工合成的同位素,t 1/2为数十秒。 元素在地壳中的存在形式比较复杂,只有少数能以单质存在,例如,氧和硫在自然界大量以游离态单质状态存在,其余均为化合物。化合物主要有氧化物和硫化物两大类。地质学上称前者为亲石元素,后者为亲硫元素。硒、碲则有稀有元素,单质为准金属,通常以硒化物,碲化物存在硫化矿床中;钋则是典型金属元素,是一种放身性元素,存在于含铀和钍的矿床中。(S 有四种同位素: 32, 33, 34, 35) 氧族元素通性 氧族元素(ⅥA 族):O 、S 、Se 、Te 、Po ,非金属、准金属、金属。 氧族元素的一些基本性质表 从表可以看出,氧族元素的性质变化趋势与卤素相似。氧族元素的金属性、原子半径、离子半径、熔点、沸点随原子序数增加而增大;电负性、电离能随原子序数增加而减小。 氧族元素原子的价层电子构型均为ns 2np 4,有获得2个电子达到稀有气体稳定结构的趋势。当氧族元素原子和其他元素化合时,如果电负性相差很大,则可以有电子的转移。例如,氧可以和大多数金属元素形成二元离子化合物,硫、硒、碲只能和低价态的金属形成离子型的化合物。当氧族元素和高价态的金属或非金属化合时,所生成的化合物主要为共价化合物。 氧和硫的性质相似,都活泼。氧能与许多元素直接化合,生成氧化物,硫也能与氢、卤素及几乎所有的金属起作用,生成相应的卤化物和硫化物。不仅氧和硫的单质的化学性质相似,它们的对应化合物的性质也有很多相似之处。

氧族元素知识点梳理备课讲稿

氧族元素知识点梳理

臭氧O3 1. 同素异形体:有同一种元素组成的性质不同的单质。氧气和臭氧、金刚石和石墨、S有多种同素异形体。 2. 在常温、常压下,臭氧是一种有特殊臭味的淡蓝色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大,也比氧气易溶于水。液态臭氧呈深蓝色,沸点为-112.4℃,固态臭氧呈紫黑色,熔点为-251℃。 3. 臭氧不稳定,在常温下能缓慢分解生成氧气,在高温时可以迅速分解。 2O33O2 4. 臭氧具有极强的氧化性,银、汞等在空气或氧气中不易被氧化的金属,可以与臭氧发生反应。 5. 臭氧可用于漂白和消毒。某些染料受到臭氧的强烈氧化作用会褪色,臭氧还可以杀死许多细菌,因此,它是一种很好的脱色剂和消毒剂。 6. 在空气中高压放电就能产生臭氧。 放电 3O22O3 过氧化氢H2O2 1. 过氧化氢是一种无色粘稠液体,它的水溶液俗称双氧水,呈弱酸性。 2. 市售双氧水中过氧化氢的质量分数一般约为30%。医疗上广泛使用稀双氧水的质量分数为3%(或更小)作为消毒杀菌剂。工业上用10%的双氧水漂白毛、丝以及羽毛等。

过氧化氢可用作氧化剂、漂白剂、消毒剂、脱氯剂等,也可作为火箭燃料,及生产过氧化物的原料。 3. 过氧化氢会分解生成水和氧气。 MnO2 2H2O22H2O + O2↑ 综合实验活动:H2O2性质研究及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 活动任务:通过实验研究H2O2的化学性质,并讨论反应条件如浓度、温度、反应介质(水溶液的酸碱性)、催化剂等对化学反应结果的影响。 任务一:研究H2O2的化学性质 通过实验研究H2O2的化学性质。 设计实验方案 1. 请你根据你对H2O2性质的了解和对H2O2中氧元素化合价的分析,预测 过氧化氢可能具有哪些化学性质。 2. 请选择具体试剂,实现上述反应关系。 可供选择的试剂:5% H2O2溶液、二氧化锰、碘化钾溶液、酸性高锰酸 钾溶液、稀硫酸

氧族元素知识点总结说课材料

2H 2 O 2===2H 2O+O 2 ↑ MnO 2 氧族元素 1.复习重点 1.氧族元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递变规律; 2.硫单质、臭氧、过氧化氢、硫化氢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3.重点是硫的化学性质及氧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2.难点聚焦 元素 氧(O ) 硫(S ) 硒(Se ) 碲(Te ) 核电荷数 8 16 34 52 最外层电子数 6 6 6 6 电子层数 2 3 4 5 化合价 -2 -2,+4,+6 -2,+4,+6 -2,+4,+6 原子半径 逐渐增大 密度 逐渐增大 与H 2化合难 易 点燃剧烈反应 加热时化合 较高温度时化合 不直接化合 氢化物稳定性 逐渐减弱 氧化物化学式 —— SO 2 SO 3 SeO 2 SeO 3 TeO 2 TeO 3 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化学式 —— H 2SO 3 H 2SO 4 H 2SeO 3 H 2SeO 4 H 2TeO 3 H 2TeO 4 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酸性 逐渐减弱 元素非金属性 逐渐减弱 臭氧和氧气是氧的同素异形体,大气中臭氧层是人类的保护伞 过氧化氢不稳定分解,可作氧化剂、漂白剂。 归纳知识体系。 2.1.1.与氧气有关的反应 (1)有氧气参加的反应方程式 ① 与绝大多数金属单质作用 4Na+O 2=2Na 2O

②与绝大多数非金属单质作用 ③与非还原性化合物作用 2NO+O2=2NO2 4FeS2+11O22Fe2O2+8SO2 ④与有机物作用 ⑤在空气中易被氧化而变质的物质 a.氢硫酸或可溶性硫化物:2H2S+O2=2S↓+2H2O b.亚硫酸及其可溶性盐2H2SO3+O2=2H2SO4,2Na2SO3+O2=2Na2SO4 c.亚铁盐、氢氧化亚铁4Fe(OH)2+O2+2H2O=4Fe(OH)3 d.苯酚 e.氢碘酸及其可溶性碘化物4HI+O2=2H2O+2I2 ⑥吸氧腐蚀(如:铁生锈) 负极:2Fe—4e—=2Fe2+正极:O2+4e—+2H2O=4OH—Fe2++2OH—=Fe(OH)2 4Fe(OH)2+O2+2H2O=4Fe(OH)32Fe(OH)3=Fe2O3+3H2O (2)生成氧气的反应方程式

高一化学氧族元素教案

氧族元素复习课 ●教学目标 1.掌握氧族元素原子结构与元素化学性质的递变规律。 2.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了解其用途及对空气的污染,增强环保意识。 3.掌握浓硫酸的化学特性及硫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4.通过硫及其重要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的学习,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 5.通过针对练习,训练学生知识迁移和应用能力。 6.进一步体会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方法。 ●教学重点 1.氧族元素的原子结构与元素化学性质的递变规律。 2.归纳总结硫及其重要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3.硫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教学难点 硫及其重要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 归纳总结、练习巩固 ●教具准备 投影仪 ●教学过程 [讲述]硫及其重要化合物包括的物质较多,性质也较复杂,而掌握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本章学习的重点。为此,建议从三个方面去把握:(1)单质、化合物的相互关系;(2)元素价态与性质的关系;(3)是否具有特殊性。每一种物质要往类上归纳,掌握其通性,同时还要注意它所处的价态,掌握其氧化性和还原性,另外考虑物质有无特殊性。 [板书]一、知识点及规律(投影展示) 1.氧族元素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 [投影板书]由学生归纳表中内容。

氧化剂:HNO 3、浓H 2SO 4 KMnO 4、O 2、Cl 2、Br 2、I 2等 2.价态与氧化性、还原性的规律 [学生小结]H 2S 及-2价硫化物中,硫的价态最低,硫元素只具还原性,浓硫酸中,硫的价态最高,硫元素只具氧化性,而单质硫、二氧化硫、亚硫酸、亚硫酸盐中的硫处于中间价态,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3.H 2S 和S 2- 有较强的还原性,应掌握以下规律: [说明]O 2、Cl 2因条件不同,位置可能有变化。 [举例]如H 2S+I 2====S ↓+2HI 2H 2O+2F 2====O 2+4HF 显然,上述关系式中,S 2- 应具较强的还原性,易被氧化。 [学生小结并投影板书]S 2- S ↓ [说明]S 2- 被氧化时,常产生单质硫的浅黄色沉淀,这是实验中的重要现象,依此可推断。 4.掌握下列物质的性质及其应用 (1)硫:氧化性、还原性 (2)硫化氢:不稳定性、还原性(包括可燃性) (3)氢硫酸:不稳定性、弱酸性、还原性(S -2)、氧化性(H + ) (4)二氧化硫:酸性氧化物的性质、还原性、氧化性、漂白性 (5)亚硫酸:酸性、不稳定性、氧化性、还原性 (6)浓硫酸:酸性、难挥发性(高沸点)、稳定性、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 5.二氧化硫、亚硫酸、亚硫酸盐的还原性比较 按SO 2 H 2SO 3 NaSO 3顺序还原性增强。 [讲述]H 2SO 3、Na 2SO 3通常就可被O 2氧化。因此,保存和使用时要防止被氧化变质。而SO 2则需在催化剂、加热条件下才能转化为SO 3。那么SO 2通常可被哪些氧化剂氧化呢? [回答]如溴水、高锰酸钾溶液等。 6.掌握二氧化硫的漂白原理,以及与HClO 漂白原理的差异,并对高中阶段出现的具有漂白能力的物质进行归纳总结。 [引导分析并投影板书] 还原性依次增强 氧化性依次增强 H 2S S SO 2 H 2SO 4 -2 0 +4 +6 还原性依次增强 氧化性依次增强 S 2- I - Br - Cl - F - S I 2 Br 2 Cl 2 O 2 F 2 +4 +4 +4

无机化学第十六章氧族元素习题

第16章氧族元素 16-1 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1)方铅矿; (2)朱砂; (3)闪锌矿; (4)黄铜矿; (5)黄铁矿; (6)芒硝; (7)海波; (8)保险粉 解: (1)PbS (2)HgS (3)ZnS (4)CuFeS2 (5)FeS2 (6)Na2SO4·10H2O (7)Na2S2O3·5H2O (8)Na2S2O4·2H2O 16-2 命名下列硫的含氧酸及盐。 (1)K2S2O7; (2)H2SO5; (3)K2S2O8; (4)Na2S2O3·5H2O; (5)Na2S2O4; (6)Na2SO3; (7)Na2S4O6; (8)Na2SO4·10H2O 解: (1)焦硫酸钾(2)过一硫酸(3)过二硫酸钾 (4)五水合硫代硫酸钠(俗称海波) (5)连二亚硫酸钠 (6)亚硫酸钠(7)连四硫酸钠(8)十水合硫酸钠(俗称芒硝) 16-3 完成并配平下列反应方程式。 (1)H2S+ClO3-+H+ ------ (2)Na2S2O4+O2+NaOH------ (3)PbO2+H2O2 ------ (4)PbS+H2O2 ------- (5)S+NaOH(浓)------ (6)Cu+H2SO4(浓)------ (7)H+H2SO4(浓)------ (8)H2S+H2SO4(浓)------ (9)SO2Cl2+H2O------ (10)HSO3Cl+H2O------ 解: (1)5H2S + 8ClO3- === 5SO42- + 2H+ + 4Cl2 +4H2O (2)Na2S2O4 + O2 +2NaOH === Na2SO3 + Na2SO4 + H2O (3)PbO2+H2O2 === PbO + H2O + O2↑ (4)PbS+4H2O2 === PbSO4 + 4H2O (5)3S + 6NaOH(浓) === 2 Na2S + Na2SO3 + 3H2O (6)Cu +2H2SO4(浓) === CuSO4 + SO2↑+ 2H2O (7)S + 2H2SO4(浓) === 3SO2↑+2 H2O (8)H2S + H2SO4(浓) === S↓+ SO2+ 2H2O (9)SO2Cl2+2H2O === H2SO4+2HCl (10)HSO3Cl+H2O === H2SO4+HCl 16-4 完成下列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Na2O2与过量冷水作用; (2)几滴热水滴在Na2O2固体上; (3)电解硫酸与硫酸铵的混合溶液; (4)将难溶于水与酸的Al2O3变成可溶于水的硫酸盐; (5)无氧条件下Zn粉还原酸式亚硫酸钠溶液; (6)将SeO2溶于水,然后通SO2Q气体;

高三化学教案-6-1氧族元素 最新

§6-1 氧族元素 高考目标要求 1、 掌握氧族元素的原子结构、性质的变化规律 2、 认识臭氧(O 3)过氧化氢(H 2O 2)的性质和用途 3、 了解单质硫、硫化氢的性质和用途 一、氧族元素原子结构特点及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1、元素名称、符号 8O (氧)16S (硫) 34Se (硒) 52Te (碲) 84Po (钋) 2、原子结构示意简图 3、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 二 三 四 五 六周期】ⅥA 族 4、结构的异同点及递变性 相同点: 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都是六个电子 不同点 核电荷数不同(增多);电子层数不同(增加); 及递变性: 原子半径不同(增大)。 易得2e - 、化合价-2、+4、+6(氧一般无负价) 相似性 氢化物为 H 2R 5、氧族元素化学性质 氧化物 RO 2 H 2O H 2RO 3 (亚某酸) 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RO 3 H 2O H 2RO 4 (某酸) 金属性增强 H 2R 形成渐难、稳定性减弱 递变性 非金属性减弱 H 2RO 3 、H 2RO 4 酸性减弱 R 2- 还原性增强 二、氧族元素单质的物理性质及递变性 O 2 S Se Te Po 颜色 无色 淡黄色 灰色 银白色 银白色 依次加深 状态由气到固 熔点 -218.4℃ 112.8℃ 217℃ 452℃ 依次升高 沸点 -183℃ 444.6℃ 684.9℃ 1392℃ 依次升高 密度 1.43g/L 2.07g/cm 3 4.81g/cm 3 6.25g/cm 3 逐渐增大 +826+16286+3428186+522818186+8428186 18

三、臭氧(O 3 ) 1、同素异形体与同素异形现象 同素元素形成的几种性质不同的单质叫做这种元素的同素异形体 如:氧气(O2)和臭氧(O3) 是氧元素的同素异形体 金刚石和石墨是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 一种元素形成几种不同性质单质的现象,叫做同素异形现象。 2、臭氧(O3)的物理性质 ⑴通常状况下为淡蓝色、特殊臭味的气体⑵密度比氧气密度大 ⑶熔点-112.4℃沸点-251℃⑷溶解度比氧气大 ⑸液态臭氧(O3)呈深蓝色,固态臭氧(O3)呈紫黑色 3、臭氧(O3)的化学性质——与氧气相似,比氧气(O2)活泼,氧化性极强 ⑴臭氧(O3)能氧化S、P、C、H2等多种非金属单质,生成非金属氧化物 ⑵臭氧(O3)能氧化Fe、Cu、Ag、Hg等多种金属单质,生成金属氧化物 ⑶臭氧(O3)能氧化多种化合物 ⑷臭氧的不稳定性: 2O3 3O2 4、用途:强氧化剂,消毒、杀菌、漂白,脱色剂,除臭剂等。 四、过氧化氢(H 2 O 2 ) 1、结构:电子式结构式 H-O-O- 2、物理性质无色粘稠液体,能按任意比例与水混溶,水溶液俗称双氧水 3、化学性质⑴极弱的酸性 H2O2 H++ HO2- ⑵ H2 1 2 O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①做氧化剂如: SO2+ H2O2 H2SO4 ②做还原剂如:2KMnO4+ 5H2O2+ 3H2SO4 K2SO4+ 2MnSO4 + 5O2↑+2H2O ⑶不稳定性 2H2O2催化剂 2H2O+ O2↑ 4、用途:氧化剂漂白剂消毒剂脱氯剂火箭燃料除臭剂快速制氧等 O H H

第11章 卤素和氧族元素 习题参考答案

第11章 卤素和氧族元素 习题参考答案 1. 解:(1) 2NaCl + 2H2O 电解2↑+Cl2↑ (2)2Br?+Cl22 + 2Cl?; 3 Br2+3CO32??+ BrO3?+3CO2↑; 5Br?+ BrO3?+ 6H+2+3H2O 2. 解:(1) 2Br?+Cl22+ 2Cl? (2) 6Ca(OH) 2(热) +6Cl2 Ca(ClO3)2+ 5 CaCl2+ 2H2O (3) I2+ 2HClO32+ 2HIO3 (4) 4KClO4+KCl 3. 解:(1)以食盐为基本原料制备Cl2、NaOH、NaClO、Ca(ClO)2、KClO3、HClO4; 2NaCl + 2H2O 电解2↑+Cl2↑ Cl2 + 2NaOH(冷) NaClO + NaCl + H2O 2Cl2 + 2Ca(OH)2(冷) 2 + CaCl2 + 2H2O 3Cl2 + 6KOH(热) KClO3 + 5KCl + 3H2O 4KClO3 3KClO4 + KCl KClO4 + H2SO4(浓) 减压蒸馏4 + HClO4 (2)以萤石(CaF2)为基本原料制备F2。 CaF2 + H2SO4(浓) CaSO4 +2HF↑ KOH + 2HF KHF2 + H2O 2KHF2电解2↑+ F2↑ (3) 2KI+Cl2I2+ KCl 3I2 KIO3 + 5KI + 3H2O 4. 解:(1)Cl2 + 2KOH(冷) KClO + KCl + H2O (2)3Cl2 + 6KOH(热) KClO3 + 5KCl + 3H2O (3)KClO3 KCl+3Cl2↑+ 3H2O (4)2KClO3 2KCl+ 3O2↑ (5)I2+ 5H2O23+ 4H2O

高中化学推断题必备知识点梳理

高中化学推断题—必备知识点梳理 一、位置与结构 1、Li是周期序数等于族序数2倍的元素。 2、S是最高正价等于最低负价绝对值3倍的元素。 3、Be、Mg是最外层电子数与最内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 4、Li、Na是最外层电子数是最内电子数的1/2的元素; 5、最外层电子数是最内层电子数的2倍的是C、Si;3倍的是O、S;4倍的是Ne、Ar。 6、Be、Ar是次外层电子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的元素; 6、Mg是次外层电子数等于最外层电数4倍的元素; 7、Na是次外层电子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8倍的元素。 8、H、He、Al是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核外电子层数相等。 9、He、Ne各电子层上的电子数都满足2n2的元素。 10、H、He、Al是族序数与周期数相同的元素。 11、Mg是原子的最外层上的电子数等于电子总数的1/6的元素; 12、最外层上的电子数等于电子总数的1/3的是Li、P;1/2的有Be;相等的是H、He。 13、C、S是族序数是周期数2倍的元素。 14、O是族序数是周期数3倍的元素。 15、C、Si是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代数和为零的短周期元素。 16、O、F是最高正价不等于族序数的元素。 17、子核内无中子的原子氢(H) 18、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碳 19、地壳中含量前三位的元素O、Si、Al 20、大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N 21、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2倍的元素(或次外层电子数为最外层1/2的元素)C 22、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3倍的元素(或次外层电子数为最外层1/3的元素)O 23、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4倍的元素(或次外层电子数为最外层1/4的元素)Ne 24、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电子数1/2的元素Li、Si 25、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电子数1/4的元素Mg 25、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多3个的元素N 26、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多5个的元素F 27、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少3个的元素P 28、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多5个的元素Al 29、核外电子总数与其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3:2的元素C 30、内层电子总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原子有Li、P 31、电子层数跟最外层电子数数相等的原子有H、Be、Al 32、核外电子总数与其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4:3的元素O 33、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2倍的原子有关He、C、S 34、最外层电子数跟次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原子有Be、Ar 35、X、Y两元素可形成X2Y和X2Y2两种化合物(或形成原子个数比2:1与1:1的化合物Na2O、Na2O2、H2O、H2O2 二、含量与物理性质 1、O是地壳中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Si次之,Al是地壳中质量分数最大的金属元素。 2、H是最轻的非金属元素;Li是最轻的金属元素。 3、Na是焰色反应为黄色的元素;K是焰色反应为紫色(透过蓝色的钴玻璃观察)的元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