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G243太平至梁平界工程建设项目牡丹大道下穿通道模板支架安全专项方案

G243太平至梁平界工程建设项目牡丹大道下穿通道模板支架安全专项方案

G243太平至梁平界工程建设项目太平至县城段A标

牡丹大道下穿模板支架

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

三峡建设-天津电建-华北院垫江县东部片区总承包项目部

2019年09月

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况 (1)

1.1工程概况 (1)

1.2主要技术标准 (2)

1.3危大工程概况及特点 (2)

第二章编制依据 (5)

2.1编制依据 (5)

2.2编制目的 (5)

第三章施工进度计划 (5)

第四章施工技术方案 (6)

4.1模板支架设计 (6)

4.2模板支架施工方法 (7)

4.3检查验收 (12)

4.4模板支架预压 (15)

4.5模板支架拆除 (17)

第五章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19)

5.1组织保障 (19)

5.2技术措施 (23)

5.3 监控量测 (30)

5.4文明施工管理措施 (32)

第六章管理及作业人员配备 (35)

6.1主要劳动力计划 (35)

6.2人力组成 (35)

6.3相关人员证书及证件 (36)

第七章应急求援预案 (36)

7.1应急救援机构 (37)

7.2应急电话及应急路线 (38)

7.3应急救援工作程序 (38)

7.4应急救援装备 (39)

7.5应急救援药品 (39)

7.6应急救援措施 (39)

7.7后期处置 (44)

附件验算书 (45)

第一章工程概况

1.1工程概况

本项目G243垫江县太平至梁平界改建工程A标段为垫江县国道G243改建工程中的一段,路线总体呈西南至东北向布设,路线起点位于垫江县太平镇曾家湾,起点里程K5+595.373(澄溪至太平段终点里程K5+595.373);路线下穿跨越G42沪蓉高速公路后,向北延伸至牡丹园,下穿牡丹大道后,路线向北继续布设,经新庙村、水井坡、永利新村、终点里程K13+384.6路线全长7.7897公里。标准路幅宽度为23米,设计时速为60km/h。牡丹大道下穿通道于K7+800.288处下穿牡丹大道,斜交角度5.7°。地下通道全长为26m,全宽30.4m。

图1.1 牡丹大道下穿通道区位图

1

1.2主要技术标准

1.2.1设计荷载

车辆荷载:公路-Ⅰ级。

人群荷载:4.0kN/m2。

填土:20kN/m3。

地震烈度:Ⅵ度;按Ⅶ度进行设防。

1.2.2地道结构形式

牡丹大道下穿通道起点桩号K7+787.500,终点桩号K7+813.500,全长26m。横断面采用双洞门型框架形式,顶板厚1.2m,中墙厚1m,侧墙厚1.2m,净高5.5m,地道结构高度为8.5m,单洞净宽13.5m。标准段基础均位于中风化基岩上。

框架上梗腋设150×50cm的倒角,侧墙和中墙处下梗腋设30×30cm的倒角;顶板及侧墙上设置CW2夹布橡胶防水层,底板设置C20素混凝土垫层;地道分段设沉降缝,缝宽2cm。

1.2.3地道宽度

地道宽度为 1.2m(侧墙)+1.5m(检修道)+11.5m(车行道)+0.5m(路缘石)+1.0m(中墙) +0.5m(路缘石)+11.5m(车行道) +1.5m(检修道)+1.2m(侧墙)=30.4m。

1.2.4横坡

车行道单向2%。

1.3危大工程概况及特点

1.3.1危大工程概况

横断面采用双洞门型框架形式,顶板厚1.2m,中墙厚1m,侧墙厚1.2m,净

2

3

高5.5m ,地道结构高度为8.5m ,单洞净宽13.5m 。标准段基础均位于中风化基岩上。

框架上梗腋设150×50cm 的倒角,侧墙和中墙处下梗腋设30×30cm 的倒角;

顶板及侧墙上设置CW2夹布橡胶防水层,底板设置C20素混凝土垫层;地道分段设沉降缝,缝宽2cm 。

图1.3-1牡丹大道下穿框架结构图

根据公路工程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要求,本工程顶板属

超过一定规模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需编制专项安全施工方案并经过专家分析论证,评审通过后实施。

1.3.2危大工程特点

根据箱型结构施工的特点和周边环境特点,危险源的辩识方法主要选用了

LEC 法,针对项目地址、总平面布置、道路及运输、相邻建构筑物、工艺过程、生产设备装置、作业环境、安全管理措施进行辩识,

辨识出的危险源及采取相应

的应对措施:

4

第二章编制依据

2.1编制依据

《G243太平至县城段施工图设计》

《G243太平至县城段地质勘察报告》

《G243太平至梁平界工程项目A标施工组织设计》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TG F90-2015)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

《木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6-2012)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6)

《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 59-2011);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

国家基本建设方针、政策、法令与法规

2.2编制目的

由于下通道结构顶板厚度为1200mm,属于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为保证框架顶板结构的顺利施工,确保工程安全、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工程进度、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实现,特编制本方案。

第三章施工进度计划

施工进度计划安排如下:

2019年10月18日完成下穿牡丹大道左侧节(13m)前期开挖、基础等工作。

5

2019年10月23日完成下穿牡丹大道左侧节(13m)模板支架安装。

2019年11月25日完成下穿牡丹大道左侧节(13m)模板支架拆卸。

2019年12月05日完成牡丹大道左侧原路面恢复及交通组织转换。

2019年12月10日完成下穿牡丹大道右侧节(13m)前期开挖、基础等工作。2019年12月15日完成下穿牡丹大道右侧节(13m)模板支架安装。

2020年01月18日完成下穿牡丹大道右侧节(13m)模板支架拆卸。

第四章施工技术方案

4.1模板支架设计

本工程结构顶板厚度为1200mm,结构侧墙厚度为1200mm;中墙厚度为1200mm,统一采用Φ48×3.0mm的碗扣式钢管搭设满堂模板支撑系统、顶板采用15mm厚覆面木胶合板做模板面板,侧墙采用钢模板。

4.1.1模板支架参数

(1)结构顶板

(2)侧墙、中墙

6

4.1.2结构模板支撑体系

由于架体采用直接在C20混凝土垫层结构上施作,地基不做设计验算。

本方案针对墙、板的模板及支承体系进行设计验算,确保模板与支承系统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等满足要求。

本工程在搭设模板支架时,C20混凝土垫层已经浇筑,并达到承重要求。立杆下设垫板,立杆配置可调底座及固定底座;立杆上端包括可调螺杆伸出顶层水平杆的长度不得大于0.7m。顶托及调节高度根据立杆支撑高度进行调整。

施工工艺流程:施工准备→测量放线→钢管架搭设→钢筋绑扎→模板安装→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养护→拆模进入下个循环。

4.2模板支架施工方法

根据本公司当前模板工程工艺水平,结合设计要求和现场条件,决定采用碗扣式钢管架及钢管斜撑作为本模板工程的支撑体系。

4.2.1施工准备

4.2.1.1现场及技术准备

(1)编制模板支架施工施工作业指导书。明确使用荷载,确定模板支架平面、立面布置,列出构件用量表,制订构件供应和周转计划等。

(2)施工人员在施工前认真熟悉图纸、规范、施工方案。

(3)对施工班组进行现场安全和技术培训,加强队伍的技术素质。

(4)模板支架基础必须平整,立杆底座下铺垫板,垫板厚度不小于50mm。

(5)清理组架范围内的杂物。

4.2.2.2材料准备及要求

(1)构配件外观质量要求:

①钢管应无裂纹、凹陷、锈蚀,不得采用接长钢管;

②铸造件表面应光整,不得有砂眼、缩孔、裂纹、浇冒口残余等缺陷,表面粘砂应清除干净。

7

③冲压件不得有毛刺、裂纹、氧化皮等缺陷;

④各焊缝应饱满,焊药清除干净,不得有未焊透、夹砂、咬肉、裂纹等缺陷;

⑤构配件防锈漆涂层均匀、牢固。

⑥主要构、配件上的生产厂标识应清晰。

(2)架体组装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立杆上的上碗扣应能上下串动和灵活转动,不得有卡滞现象

②立杆与立杆连接的连接孔处应能插入Φ10mm连接销

③在碗扣节点上同时安装1—4个横杆,上碗扣均应能锁紧

④当搭设不少于二步三跨1.8m*1.8m*1.2m(步距*纵距*横距)的整体模板支架时,每一框架内横杆与立杆的垂直偏度差应小于5mm。

(3)可调底座底板的钢板厚度不得小于6mm,可调托撑钢板厚度不得小于5mm。

(4)可调底座及可调托撑丝杆与螺母捏合长度不得少于6扣,插入立杆内的长度不得小于150mm。

(5)主要构配件性能指标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上碗扣抗拉强度不应小于30kN;

②下碗扣组焊后剪切强度不应小于60kN;

③横杆接头剪切强度不应小于50kN;

④横杆接头焊接剪切强度不应小于25kN;

⑤底座抗压强度不应小于100kN。

4.2.2支架搭设

(1)搭设顺序:

安放垫板→安立杆→安扫地杆→安横杆→铺临时脚手板→安上层立杆→安

上层横杆→逐层支设到顶板底,安立杆顶U形托→安纵横龙骨、铺胶合板

(2)支架搭设:

a.在底板上按立杆位置安放立杆(下面垫木方),纵向扫地杆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离底座上皮20cm 的立杆上,横向扫地杆则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杆上。

8

b.接头是立杆同横杆、斜杆的连接装置,应确保接头锁紧。搭设时,先将上碗扣搁置在限位销上,将横杆等接头插人下碗扣,使接头弧面与立杆密贴,待全部接头插入后,将上碗扣套下,并用榔头顺时针沿切线敲击上碗扣凸头,直至上碗扣被限位销卡紧不再转动为止。如发现上碗扣扣不紧,或限位销不能进入上碗扣螺旋面,应检查立杆与横杆是否垂直,相邻的两个碗扣是否在同一水平面上(即横杆水平度是否符合要求);下碗扣与立杆的同轴度是否符合要求;下碗扣的水平面同立杆轴线的垂直度是否符合要求;横杆接头与横杆是否变形;横杆接头的弧面中心线同横杆轴线是否垂直;下碗扣内有无砂浆等杂物充填等;如是装配原因,则应调整后锁紧;如是杆件本身原因,则应拆除,并送去整修。

c.模板支架搭设以3人为一小组为宜,其中1人递料,另外两人共同配合搭设,每人负责一端。搭设完一层架子,铺一层脚手板,逐层向上搭设。

d.搭设到板底,安装并调整立杆上面的U托,使U托顶板处于同一水平面内。再支设纵横木龙骨,铺胶合板。

(3)人员上下通道设置

在满堂架范围内,利用短杆,搭设人行爬梯,步距不大于300mm,宽度不小于600mm,每隔30米设置一个人行爬梯,位置贴近侧墙。

4.2.3构造要求

1、在保障安全可靠的前提下,须兼顾施工操作简便、统一、经济、合理等要求,因此梁与板整体支撑体系设计的一般原则是:立柱步距要一致,便于统一搭设;立柱纵或横距尽量一致或成倍数,便于立柱纵横向水平杆件拉通设置;构造要求规范设置,保证整体稳定性和满足计算前提条件。

2、底部纵、横杆作为扫地杆距地面高度为200mm,严禁施工中拆除扫地杆;立杆上端包括可调螺杆伸出顶层水平杆的长度不得大于500mm。可调支托底部的立柱顶端应采用普通钢管沿纵横向设置一道水平拉杆。扫地杆与顶部水平拉杆之间的距离,在满足模板设计所确定的水平拉杆步距要求条件下,进行平均分配确定步距后,在每一步距处纵横向各设一道水平拉杆。所有水平拉杆的端部均应与四周建筑物顶紧顶牢。无处可顶时,应在水平拉杆端部和中部沿竖向设置连续式

9

剪刀撑。钢管扫地杆、水平拉杆应采用对接,剪刀撑应采用搭接,搭接长度不得小于1000mm,并应采用不少于2个旋转扣件分别在离杆端不小于150mm处进行固定。示意图如下:

3、剪刀撑设置

本工程模板支撑架四周从底到顶连续设置竖向剪刀撑;中间纵、横向由底到顶连续设置竖向剪刀撑,其间距应小于或等于4.5m。

本工程满堂支架按加强型设置剪刀撑。立杆纵横间距为0.6m×0.6m,在架体外侧周边及内部纵横向大约每5跨,由底至顶设置连续竖向剪刀撑,剪刀撑横向间距为4.2m,纵向间距为4.2m。

在竖向剪刀撑顶部交点平面应设置水平剪刀撑,扫地杆的设置层应设置水平剪刀撑,水平剪刀撑至架体底平面距离与水平剪刀撑间距不宜超过6m,剪刀撑宽度为3m—5m。结合本工程实际:模板支架为6.5m,设置三层水平剪刀撑,扫地杆层设置一层水平剪刀撑,竖向剪刀撑顶部交点平面设置一层水平剪刀撑,架体中部设置一层水平剪刀撑。

竖向剪刀撑斜杆与地面的倾角应为45°~60°,斜杆应每步与立杆扣接。

4、周边拉结

竖向结构(柱)与水平结构分开浇筑,以便利用其与支撑架体连接,形成可靠整体;

10

当支架立柱高度超过5m时,应在立柱周全外侧和中间有结构柱的部位,按水平间距6~9m、竖向间距2~3m与侧墙结构设置一个固结点;

4.2.4注意事项

1、由于本方案模板支架是按均布荷载进行设计及验算,所以施工过程中严禁在模板支架上方产生大量的集中堆载,周转材料及钢筋半成品等应分散放置,避免集中堆载。

2、模板搭设完毕经验收合格后,先浇捣侧墙砼,然后再绑扎顶板钢筋,顶板支模架与浇好并有足够强度的侧墙拉结牢固。经专业监理工程师对钢筋和模板支架验收合格后方可浇捣顶板砼。

3、一般规定

(1)保证结构和构件各部分形状尺寸,相互位置的正确。

(2)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施工中所产生的荷载。

(3)不同支架立杆不得混用。

(4)构造简单,装板方便,并便于钢筋的绑扎、安装,浇筑混凝土等要求。

(5)多层支撑时,上下二层的支点应在同一垂直线上,并应设底座和垫板。

(6)拼装高度为2m以上的竖向模板,不得站在下层模板上拼装上层模板。安装过程中应设置临时固定措施。

(7)板的立杆,其纵横向间距应相等或成倍数。示意图如下

11

(8)所有水平杆均采用?48×3.0mm短钢管与四周建筑物及模板顶紧顶牢。

(9)满堂支架竖向中部设置一道水平剪刀撑、横向、纵向分别每3m、5m设置一道剪刀撑,剪刀撑应采用搭接,搭接长度不得小于500mm,并应采用2个旋转扣件分别在离杆端不小于100mm处进行固定。

(10)支架搭设按本模板设计,不得随意更改;要更改必须得到相关负责人的认可。

4.3检查验收

4.3.1检查验收制度

4.3.1.1开工前检验制度

开工前检验的内容及要求:设计文件、施工图纸经审核并依据此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及质量计划;施工前的工地调查和复测已进行,并符合要求;各种技术交底工作已进行,特殊作业、关键工序已编制作业指导书;采用的新技术、机具设备、原材料能满足工程质量需要。

4.3.1.2施工过程中检验制度

施工中应对以下工作经常进行抽查和重点检验:施工测量及放线正确,精度达到要求;按照图纸施工,操作方法正确,质量符合验收标准;施工原始记录填写完善,记载真实;有关保证工程质量的措施和管理制度是否落实;砼、砂浆试件及土方密实度按规定要求进行检测实验和验收,试件组数及强度符合要求;工班严格执行自检、互检、交接检,并有交接记录;工程日志薄填写要符合实际。

4.3.1.3定期质量检查制度

项目部每月、工程队每周组织一次定期检查,由项目总工主持,质检部门和有关部门的人员参加。检查发现的问题要认真分析,找准主要原因,提出改进措施,限期进行整改。

①检查程序

自检→互检→班组长检查→队内技术人员、专检人员检查→项目部施工员检查→项目部专职质检员→监理工程师

12

施工队提前两小时申报,同时要说明申报部位和施工队自检情况,然后向施工员报验,合格后向工程部申报,专职质检员检查合格后申报监理。

②原材料、半成品、设备及各种加工预制品的检查制度

订货时应依据质量标准签订合同,必要时应先鉴定样品,经鉴定合格的样品应予封存,作为材料验收的依据。产品的进货验证由专业工程师、质检员(试验员)和材料员三方验证合格后,方可使用。

③班组的自检和交接检制度

完成或部分完成施工任务时,应及时进行自检,如有不合格的项目应及时进行返工处理,使其达到合格的标准。经工长组织质检员和下道工序的生产班组进行交接检查,确认质量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4.3.1.4隐蔽工程验收制度:

①隐蔽工程验收的主要项目有:各部位钢筋、现场结构焊接等。

②隐蔽工程必须按规定检查合格并签证后才能覆盖;

③工程检验签证,除执行国家、部颁的规定外,还应执行建设项目的有关规定并与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协商,明确职责分工,由指定的质量检验人员办理;

④隐蔽工程未经质量检查人员签认而自行覆盖的,应揭盖补验,由此产生的全部损失由施工单位自负;隐蔽工程验收后,要办理隐蔽工程验收手续,列入工程档案。

⑥对于隐蔽工程验收中提出的不符合质量标准的问题,要认真处理,处理后要经复核检查并写明处理情况。未经隐蔽工程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不得进行下道工序施工。隐检由专业工程师主持,质检员、业主代表和监理工程师参加隐检验收。

⑦预检制度:预检项目由工程部部长主持,质检员和有关班组长参加。预检的项目主要有:建筑物位置线、基础尺寸线、模板、混凝土等。预检后要办理预检手续,列入工程档案。对于预检中提出的不符合质量标准的问题,要认真处理,处理后要经复核检查并写明处理情况。未经预检或预检不合格的,不得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⑧混凝土开盘申请及拆模申请制度:浇筑混凝土前均须办理浇筑申请手续,

13

若不办理此手续不得进行浇筑。混凝土拆模时间必须按照技术要求,不得随意拆模,拆模时必须现场技术员、质量检查员必须在场。

建立三检制度:自检,分操作人员自检和班组自检。工班长在每日收工前对班组完成工作量进行一次自检,做出记录,工作讲评。

互检,指同一工种或多工种之间,有工程队组织不定期相互检查,主要是互相观摩,交流经验,推广先进操作技术,达到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

交接检,指同一工种的多班制上下班之间或工种的上下工序之间的交接检查。由队(跨队由项目部)组织交接,各工班应做到不合格的活不出手、不出班组,上道工序不合格,下道工序不施工。

施工班组在施工中均要按照施工验收规范进行工序自检,并认真填写检查记录。凡无“三检”记录、上交不及时或不上交的均按该项目未完成论(不予工程结算)专职质检员可行使令其停止下道工序施工的职权。

工序交接检制:各工序在进行自检的基础上,工序之间进行交接检查,并办理交接手续。上道工序如达不到质量要求或未办理交接手续,下道工序有权拒绝接受,并不进行下道工序施工,耽误的工期和试件由上道工序承担。

在结构验收和单位工程竣工交验过程中不仅要检查建筑物实体的外观质量,还要检查相关内业资料。检查资料前项目总工将验收部位的内业资料检查一遍,保证内业资料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4.3.2模板支架的检查验收

架子搭设完毕投入使用前要及时检查验收,检查工作由工程负责人和安全负责人进行组织,验收时须有模板支架施工方案技术审批人和安全部门参加。检查依据为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技术交底、变更文件和模板支架有关规范。在检查过程中如发现工程技术文件与规范有冲突的地方,以规范为准,并及时修改技术文件。

架子检查要分阶段进行,根据工程的特点架子分为以下几个阶段进行检查:1)落地架第二步大横杆安装搭设前,主要检查安装的各杆件尺寸位置,脚手板是否铺平、破损;悬挑架悬挑钢梁安装固定完毕后架子搭设前,主要检查安

14

装的尺寸位置,安装是否牢固,顶板混凝土的强度是否达到要求。

2)作业层上施加施工荷载前;

3)达到设计高度后;

4)遇有六级大风与大雨后;

5)停用超过一个月。

除了按以上几个阶段进行检查外,项目安全部门每周必须对架子进行不少于二次的周检,技术部门安排测量人员及时做好架子的变形观测,观测项目主要是架子的垂直度和变形。

架子每次的检查验收均由安全检查部门做好检查记录,纳入安全资料内存档。架子验收和定期检查的主要项目:

1)杆件的设置和连接,连墙件、支撑的构造;

2)扣件螺栓是否松动;

3)架子的变形;

4)安全防护措施;

5)是否超载。

4.4模板支架预压

4.4.1支架预压的目的

是为了验证计算并分析确定支架的弹性变形和非弹性变形,以根据设计高程准确定出梁底模的施工高程及预拱度,确保顶板梁施工完成后的底、顶高程和线性符合设计要求,并检查支架压缩量和支架的受力强度、刚度以及均匀性、整体性、安全性。施工前应按照业主相关文件及国家、地方相关规范要求,对相应的模板支架进行预压。

4.4.2预压段的选取

拟选取截面板厚1200 mm进行预压以获得有关信息,预压长度拟定为13m。预压宽度14m。

15

4.4.3预压材料及预压重量的确定

预压材料选用砂袋,每袋砂石按标准重进行分包准备好,然后用汽车吊进行吊装就位,并按设计顶板的结构自重合理布置砂袋数量(准备足够的砂袋,需考虑10%损耗)。

顶板底模13m长、14米宽顶板梁钢筋混凝土方量为218.4m3,钢筋混凝土容重取2.5t/m3,总重量为546t。预压重量为不少于梁体总重的1.3倍,故预压重量取710t。

4.4.4支架检查

支架搭设完成后并在预压前,对支架平面位置、顶面高程等进行全面复核,并对支架安装的牢固、整体及安全性进行全面检查、验收,检查支架搭设、安装、受力的整体性、均匀性,保证支架的整体强度和刚度,确保支架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可靠。并按照检查验收要求填写支架检查验收表,通过后方可进行。预压时加载顺序按混凝土浇筑的顺序进行,加载时分三次进行。当支架稳定后,即可卸掉预压砂袋,卸载时要分层卸,全部卸完后,测量底模和地基的标高,计算出支架和地基的弹性变形量,作为调整模板预拱度的依据。在预压结束、模板调整完成后,再次检查支架和模板是否牢固现场实际情况。

4.4.5支架预压观测

支架预压主要是收集支架的变形数据,作为检验和调整预拱度设置的依据。

观测:预压前每隔5米设一个观测断面,每个断面设置1个测点(均位于梁底下部位),每个测点吊挂一个垂球。在支架未施加预压荷载前实施第一次观测,记为D1,而后匀速加载;当全部加载完成后,每12小时观测一次,直至沉降稳定后进行卸载,并记录卸载之前的最后一次观测值记为D2;卸载后进行第三次观测,记为D3;砼浇筑完成并达到设计强度后,开始卸架,卸架后进行第四次观测,记为D4。

数据整理:整理观测记录,计算、分析观测结果,确定支架的弹性变形和非弹性变形,根据实验数值,加设支架预拱度,对梁底高程进行修正、调整。根据现场观测的数据分别确定弹性变形值。

16

预压注意事项

(1)考虑施工安全及设计要求,支架预压荷载采用不小于梁荷载的1.3倍。支架预压时,必须对称、均匀加载。

(2)支架预压遵循整体、均匀受力的原则,即预加荷载时整体、均匀、分层进行叠加,严禁从支架一侧开始堆高,加载,防止支架偏心受压,造成支架变形甚至支架倒塌的安全事故。

(3)支架预压开始后即进行变形观测,每天、每一层都必须认真观测,并作好详细记录。预加荷载完毕后,还应继续观测,直到支架停止变形。

(4)确定支架停止沉降后,即可进行卸载。卸载时还应继续进行观测,直至卸载完成。

4.5模板支架拆除

4.5.1模板支架拆除技术要求

模板拆模时间按设计及规范要求执行。混凝土浇筑时留置足够数量的同条件养护试块,依同条件养护的混凝土试块强度试验报告及现场施工要求征得项目技术负责人和监理工程师的认可同意后方可拆模。拆除模板时应做好成品保护防止砼及棱角因拆模板而受损,以控制混凝土外观质量。

搭设本方案提及的架子开始至顶板混凝土浇筑完毕且达到初凝时间前,下部四层支架不允许拆除;顶板浇筑完毕且达到终凝时间时下四层支架可以拆除,顶板达到设计强度后下一、二、三层支架可从上到下依次拆除。各部位模板拆除具体时间如下表所示:

底模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要求

17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