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程测量实习报告【最新版】

工程测量实习报告【最新版】

工程测量实习报告【最新版】
工程测量实习报告【最新版】

工程测量实习报告

实习主要内容

一.施工放线

每项建筑工程施工开始就是施工定位放线,它关系到整个工程的成败,是保证工程质量至关重要的一环。

施工放线是指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建设单位在建设工程场地平整完毕,规划要求应拆除原有建筑物(构筑物)全部拆除后,委托具有相应测绘资质的单位按《城市测量规范》(CJJ8-99),使用黄海平面坐标和高程系统,依据《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及附件、附图,进行的施工图定位。

1.建筑物定位是房屋建筑工程开工后的第一次放线,建筑物定位参加的人员是:城市规划部门(下属的测量队)及施工单位的测量人员(专业的),根据建筑规划定位图进行定位,最后在施工现场形成(至少)4个定位桩。放线工具为“全站仪”或“比较高级的经纬仪”。

2.基础施工放线

建筑物定位桩设定后,由施工单位的专业测量人员、施工现场负责人及监理共同对基础工程进行放线及测量复核(监理人员建筑与建筑与测绘工程系土木工程专业2019年毕业实习报告主要是旁站监督、验证),最后放出所有建筑物轴线的定位桩(根据建筑物大小也可轴线间隔放线),所有轴线定位桩是根据规划部门的定位桩(至少4个)及建筑物底层施工平面图进行放线的。放线工具为“经纬仪”。

基础定位放线完成后,由施工现场的测量员及施工员依据定位的轴线放出基础的边线,进行基础开挖。放线工具:经纬仪、龙门板、线绳、线坠子、钢卷尺等。小工程可能没有测量员,就是施工员放线。

注意:基础轴线定位桩在基础放线的同时须引到拟建建筑物周围的永久建筑物或固定物上,防止轴线定位桩破坏了,用来补救。

3.主体施工放线

基础工程施工出正负零后,紧接着就是主体一层、二层...直至主体封顶的施工及放线工作,放线工具:经纬仪、线坠子、线绳、墨斗、钢卷尺等。根据轴线定位桩及外引的轴线基准线进行施工放线。用经纬仪将轴线打到建筑物上,在建筑物的施工层面上弹出轴线,再根据轴线放出柱子、墙体等边线等,每层如此,直至主体封顶。

二.截桩

截桩一般设计的桩长是指基础底至桩间的长度,在实际施工中,桩一般是在基础为开挖的时候施工的,为施工方便,肯定会使制作的桩比实际的长,但经过打入(或其他工艺)到设计深度后,基础底面以上的多余部分就必须截去,就叫截桩。截桩的方法首先将桩顶标高建筑与建筑与测绘工程系土木工程专业2019年毕业实习报告采用水准仪标出,然后再采用空压机风镐沿设计桩顶标高以100mm处将桩身周围剔细,剥除灌注桩内的钢筋,留出足够锚入底板内的钢筋长度,其余的采用延期乙炔高温融化方法(或手提切割机)将钢筋切断。

三.引桩

引桩是恢复轴线位置的方法由于在开挖基槽时,角桩和中心桩要被挖掉,为了便于在施工中,恢复各轴线位置,应把各轴线延长到基槽外安全地点,并做好标志。其方法有设置轴线控制桩,轴线控制桩设置在基槽外,基础轴线的延长线上,作为开槽后,各施工阶段恢复轴线的依据。轴线控制桩一般设置在基槽外2~4m处,打下木桩,桩顶钉上小钉,准确标出轴线位置,并用混凝土包裹木桩。如附近有建筑物,亦可把轴线投测到建筑物上,用红漆作出标志,以代替轴线控制桩。恢复轴线位置的方法由于在开挖基槽时,角桩和中心桩要被挖掉,为了便于在施工中,恢复各轴线位置,应把各轴线延长到基

槽外安全地点,并做好标志。其方法有设置轴线控制桩和龙门板两种形式。1)设置轴线控制桩轴线控制桩设置在基槽外,基础轴线的延长线上,作为开槽后,各施工阶段恢复轴线的依据。轴线控制桩一般设置在基槽外2~4m处,打下木桩,桩顶钉上小钉,准确标出轴线位置,并用混凝土包裹木桩。如附近有建筑物,亦可把轴线投测到建筑物上,用红漆作出标志,以代替轴线控制桩。2)设置龙门板在小型民用建筑施工中,常将各轴线引测到基槽外的水平木板上。水平木板称为龙门板,固定龙门板的木桩称为龙门桩。

建筑与建筑与测绘工程系土木工程专业2019年毕业实习报告

四.全站仪整平以及气泡校正正确调平仪器的方法:

(1)架设:将仪器架设到稳固的三脚架上,旋紧中心螺旋。

(2)粗平:看圆气泡(精度相对较低,一般为1分),分别旋转仪器的3个脚螺旋将仪器大致整平。

(3)精平:使仪器照准部上的管状水准器(或者称长气泡管)平行于住意一对脚螺旋,旋转两脚螺旋使气泡居中(最好采用左拇指法,即左右手同时转动两个脚螺旋,并且两拇指移动方向相向,左手大拇指方向与气泡管气泡移动方向相同。);然后,将照准部旋转90°,旋转

另外一个脚螺旋使长气泡管气泡居中。

(4)检验:将仪器照准部再旋转90°,若长气泡管气泡仍居中,表示已经整平;若有偏差,请重复步骤(3)。正常情况下重复1~2次就会好了。

五.井点降水

轻型井点是人工降低地下水位的一种方法,它是沿基坑四周或一侧将直径较细的井管沉入深于基底的含水层内,井管上部与总管连接,通过总管利用抽水设备将地下水从井管内不断抽出,使原有地下水位降低到基底以下。井点布置:依据开挖尺寸,在距离基坑边缘约1.0m处,布置井点吸水管位置。高程布置:井点吸水管的滤水管必须埋设在透水层内,埋设深度可按下式计算:H1≥h2+h1+il1(m),h2:井点管埋置面至基坑底面的距距离h1:基坑底面至降低后的地下水位线的距离,一般取0.5~1.0m,i:水力坡度,环型井点降水一建筑与建筑与测绘工程系土木工程专业2019年毕业实习报告般取1/10,l1:井点管距基坑中心的水平距离(m) 按照上式计算出来的H1值,一般情况不超过6m,井点管露出地面高度不超过0.3m,如果大于6m,则要降低井点系统顶面标高。

六.混凝土的浇筑

浇筑的一般要求;

1.混凝土自吊斗下落的自由倾落度不得超过2m。

2.因为承台梁的浇筑是大体积浇筑,整体性要求较高,根据结构的大小,钢筋的疏密,混凝土的初凝时间等具体情况采用分层浇筑,一般为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

3.使用插入式振捣器应快插慢拔,插点要均匀排列,逐点移动,顺序进行,不得遗漏,做到均匀振捣。

4.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如必须间歇,其间隔时间应尽量缩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初凝前,将混凝土浇筑完毕。同时,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截面大,水热化大,由此形成较大的温差,容易使混凝土产生裂缝,因此在浇筑大体积混凝土时,必须采取适当的措施。

七.坍落度实验。

1.用湿布将拌板及坍落度筒内外擦净、润滑,并将筒顶部加上漏斗,放在木板上。

2.用铁锹将混凝土装入桶内,并插捣,顶层装料时,应使拌合物高出筒顶。

3. 插捣完毕后卸下漏斗,将多余的拌和物用镘刀刮去,使之与筒顶面齐平,筒周围拌板上的杂物刮净、清除。建筑与建筑与测绘工程系土木工程专业2019年毕业实习报告

4.将坍落度筒小心平稳地垂直向上提起,不得歪斜,提离过程约5~10s 内完成,将筒放在拌和物试体一旁,量出坍落后拌和物试体最高点与筒的高度差(以mm为单位,读数精确至5mm),即为该拌和物的坍落度。

八。吊垂直度的检测。

塔吊垂直度检测是在设备(塔吊)安装完毕后使用前进行的一次垂直度检测,塔吊的垂直度直接影响到安全及设备(塔吊)载重量的问题。首先架立好经纬仪,距离要适中,不要太远也不要太近,在望远镜中十字丝竖丝看塔吊,瞄准塔顶上标志点,从上往下转动竖直微动螺旋至塔吊底标志,看是否偏移,有则说明塔吊偏斜。每一个塔吊要测量它的东西和南北俩个方向,看是否在允许范围中之内,来及时调整。塔吊在以后的工作中也要定时的检测偏移,来及时修正,保证安全施工。

九.明渠排水

明渠排水一般用于土质较好,地下水位不高的基坑排水。一般是用抽水泵,将水抽至坑定排水沟或者坑顶集水井内,防止乱排产生回渗,保证施工现场水流畅通,不集水,四邻地区不倒灌。抽水泵的电器部分必须做好防止漏电的保护措施,严格执行接地接零和使用漏电开关三项的要求,下泵时和运转过程中将绳索套在水泵环上,不得使电缆手里,下入设计深度后将泵体吊住,随时检查水泵的运转情况,对运转不正常的水泵及时修理,并配有备用水泵,并安排专人及时清理排水沟内的淤泥,保证抽水的连续性。所以为保证基础施工不受到积建筑与建筑与测绘工程系土木工程专业2019年毕业实习报告水影响,要有一人进行日常基坑排水,如遇到大雨的情况,要增加人员,排水泵进行及时处理,做到大雨雨后基坑无积水,小雨天基础可以正常施工

十.模板的安装

1.墙、柱模板安装:

在基层上弹出墙、柱模板的边线和控制线,然后将模板就位。先将模板临时固定,按模板控制线调整模板下口,并做临时固定。模板

加固后用支撑吊线调整模板的垂直度,然后对模板进行最后加固。加固后再对其位置、垂直度进行二次检查,确保尺寸准确无误。

2. 梁、板模板安装:

(1)在墙、柱上弹出标高控制线(50线),根据标高控制线,在墙、柱上弹出梁、板模板的下口标高控制线。

(2)安放梁板模板立柱:梁、板模板的立柱,严格按设计的间距、位置安装,与下层的立柱要在同一位置上,立柱下垫50厚木板。

(3)梁、板起拱:先在梁两端和板四周,根据设计标高调整好支撑高度,然后拉一条水平线;根据起拱的高度(梁、板跨度的1‰~3‰)和每个中间支撑的位置,计算出每根支撑的起拱高,最后调整每根支撑高度后,铺设梁底模或板主龙骨。

3. 预埋件、预留洞:

在已完成的梁、板模板上,根据图纸要求确定预埋件、预留洞的准确位置,并弹线标识清楚,然后将预埋件和预留洞的模板用钉子等固定

建筑与建筑与测绘工程系土木工程专业2019年毕业实习报告在梁、板模板上。

4. 梁板后浇带模板处理:

支顶板后浇带处模板时,与整个梁板模板断开,拆除模板时,保留后浇带处的模板不拆除,混凝土浇筑完成后,从上部加盖竹编板对钢筋进行保护.

十一.钢筋的绑扎

(1).底板钢筋的绑扎

1. 按弹出的钢筋位置线,先铺底板下层钢筋。根据底板受力情况,决定下层钢筋哪个方向钢筋在下面,一般情况下先铺短向钢筋,再铺长向钢筋。

2. 摆放底板混凝土保护层用砂浆垫块,垫块厚度等于保护层厚度,按每1m左右距离可缩小,甚至砂浆垫块可改用铁块代替。

3. 底板如有基础梁,可分段绑扎成型,然后安装就位,或根据梁位置线就地绑扎成型。

4. 底板钢筋如有绑扎接头时,钢筋搭接长度及搭接位置应符合施工规范要求,钢筋搭接处应用铁丝在中心及两端扎牢。如采用焊接接头,除应按焊接规程规定抽取试样外,接头位置也应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

5. 根据弹好的墙、柱位置线,将墙、柱伸入基础的插筋绑扎牢固,插入基础深度要符合设计要求,甩出长度不宜过长,其上端应采取措施保证甩筋垂直,不歪斜、倾倒、变位。

(2)墙筋绑扎:1. 在底板混凝土上弹出墙身及门窗洞口位置线,再次校正预埋插筋,如有位移时,按洽商规定认真处理。墙模板宜采用“跳间支模”,以利于钢筋施工。

2. 先绑2~4根竖筋,并画好横筋分档标志,然后在下部及齐胸处绑两根横筋定位,并画好竖筋分档标志。一般情况横筋在外,竖筋在里,所以先绑竖筋后绑横筋。横竖筋的间距及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3. 所有钢筋交叉点应逐点绑扎,其搭接长度及位置要符合设计图纸及施工规范的要求。

按设计要求进行绑扎。如首层柱的纵向受力钢筋伸入地下室墙体

深度;墙端部、内外墙交接处受力钢筋锚固长度等,绑扎时应注意。

6. 配合其他工种安装预埋管件、预留洞口等,其位置,标高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3)构造柱钢筋的绑扎

1. 向受力钢筋的连接方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2. 画箍筋间距线:在立好的柱子竖向钢筋上,按图纸要求用粉笔划箍筋间距线。

3. 套柱箍筋:按图纸要求间距,计算好每根柱箍筋数量,先箍筋套在下层伸的搭接筋上,然后立柱子钢筋,在搭接长度内,绑扣不少于3个,绑扣要向柱中心。如果柱子主筋采用光圆钢筋搭接时,角部弯钩应与模板成45°,中间钢筋的弯钩应与模板成90°角。

4. 柱箍筋绑扎

a. 按已划好箍筋位置线,将已套好的箍筋往上移动,由上往下绑扎,宜采用缠扣绑扎。

b. 箍筋与主筋要垂直,箍筋转角处与主筋交点均要绑扎,主筋与箍筋非转角部分的相交点成梅花交错绑扎。

c. 箍筋的弯钩叠合处应沿柱子竖筋交错布置,并绑扎牢固。

(4)梁钢筋

1. 在梁侧模板上画出箍筋间距,摆放箍筋。

2. 先穿主梁的下部纵向受力钢筋及弯起钢筋,将箍筋按已画好的间距逐个分开;穿次梁的下部纵向受力钢筋及弯起钢筋,并套好箍筋;放主次梁的架立筋;隔一定间距将架立筋与箍筋绑扎牢固;调整箍筋间距使间距符合设计要求,绑架立筋,再绑主筋,主次梁同时配合进行。

3. 框架梁上部纵向钢筋应贯穿中间节点,梁下部纵向钢筋伸入中间节点锚固长度及伸过中心线的长度要符合设计要求.

4. 箍筋在叠合处的弯钩,在梁中应交错绑扎,箍筋弯钩为135°,平直部分长度为10 d,如做成封闭箍时,单面焊缝长度为5 d。

5. 梁端第一个箍筋应设置在距离柱节点边缘50㎜处。梁端与柱

交接处箍筋应加密符合设计要求。

6. 梁筋的搭接:梁的受力钢筋直径等于或大于22㎜时,宜采用焊接接头,小于22㎜时,可采用绑扎接头,搭接长度要符合规范的规定。搭接长度末端与钢筋弯折处的距离,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接头不宜位于构件最大弯矩处,受拉区域内Ⅰ级钢筋绑扎接头的末端

应做弯钩(Ⅱ级钢筋可不做弯钩),搭接处应在中心和两端扎牢。

(5)板钢筋绑扎

1. 清理模板上面的杂物,用粉笔在模板上划好主筋,分布筋间距。

2. 按划好的间距,先摆放受力主筋、后放分布筋。预埋件、电线管、预留孔等及时配合安装。双向受力板,短方向钢筋在下,长方向钢筋在上。

3. 在现浇板中有板带梁时,应先绑板带梁钢筋,再摆放板钢筋。

4. 在钢筋的下面垫好砂浆垫块,间距1.5m。垫块的厚度等于保护层厚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如设计无要求时,板的保护层厚度应为15㎜,钢筋搭接长度与接位置的要求与前面所述梁相同。

本次实习中的问题:

不实践很多问题都考虑不到,实践后才知道什么情况都可能遇到,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像刚刚走出校门的实习生实践经验还很不丰富,但理论中的东西要是也什么都不会,那在实习过程中就吃不开了。到了施工现场经过一段时间的实习,才体会到并不是课本中学的东西用不上,而是要看你会不会用,懂不懂得变通和举一反三的道理。

问题一:对理论知识掌握不够扎实,例如:混凝土、砂浆试块的养护时间,做试块时应该振捣到什么程度,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的养护温度、养护时间,另外对混凝土出现裂缝分析不出原因等等。这些概念都很模糊,实习时用到了才知道自己没学好,在学校时只是为了应付考试为了过关,才在考试的前几天报老师讲过的重点死记硬背上几遍,一等考试过去后脑子里就是一片空白,不管以后又用与否就都在记忆里消失了。等到需要时才知道自己还没记住这些,就像现在进入施工现场没有人会问你这些,但是作为一个技术人员,不知道试块该怎么养护、混凝土出现裂缝是什么原因等一系列的问题,还怎么能指导施工呢?针对这个问题解决的办法就时在以后的学习中做到扎实掌握,不死记硬背做到灵活运用,与实践相接合。

问题二:熟悉图纸的能力差,对平面的图形想象不出立体的样子。致使不能明确的判断出施工的对错。

问题三:对于最新的施工规范不知道,致使不能很快的判断出施工的对错。

问题四:对于一些施工顺序还不太明了,对每一个施工过程的操作不了解。

问题五: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差。对于建筑方面的一些出新了解太少。

问题六:实际中的标高和设计标高在计算施工标高时容易混淆。

实习的经验及收获:

首先本此实习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会了适应环境。未去工地之前我从没想象过四礼拜的实习我能坚持下来。但是通过这次实习我适应了这种工地生活。虽说以后不一定去工地工作,但有了这段时间的锻炼,不论以后做什么工作心中都有了一种吃苦耐劳的毅力,也学会了适应环境。另外就是在工地上知道了一些与学校不同的问题,就是在工地上知道了作为一名技术人员应该怎样去和工人交流等。

其次,通过这次实习使我对工程方面的有关知识在实际上有了更深一些的了解。应该说在学校学习再多的专业知识也只是理论上的,与实际还是有点差别的。这次实习对我的识图及作图能力都有一定的帮助,识图时知道哪些地方该注意、须细心计算。在结构上哪些地方须考虑施工时的安全问题,在绘图时哪些地方该考虑实际施工中的问题。工地虽苦,但能学的是一些现实东西,锻炼的是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实习实质是毕业前的模拟演练,在即将走向社会,踏上工作岗位之即,这样的磨砺很重要。希望人生能由此延展开来,真正使所学所想有用武之地。

工程测量规范

工程测量规范 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建筑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2007 (建设部国家标准) 一般规定 3.1.1 平面控制的建立,可采用卫星定位测量﹑导线测量﹑三角形网测量等方法。 3.1.2 平面控制网精度等级的划分,卫星定位测量控制网依次为二﹑三﹑四等和一﹑二级,导线及导线网依次为三﹑四等和一﹑二﹑三级,三角形网依次为二﹑三﹑四等和一﹑二级。 3.1.3 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应遵循下列原则: 1 首级控制网的布设应因地自宜,且适当考虑发展;当与国家坐标系统联测时,应同时考虑联测方案。 2 首级控制网的等级,应根据工程规模﹑控制网的用途和精度要求合理确定。 3 加密控制网,可越级布设或同等级扩展。 3.1.4 平面控制网的坐标系统,应在满足测区内投影长度变形不大于/km 的要求下,作下列选择: 1 采用统一的高斯投影3°带平面直角坐标系统。 2采用统高斯投影3°带,投影面为测区抵偿高程面或测区平均高程面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统:或任意带,投影面为1985国家高程基准面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统。 3 小测区或有特殊精度要求的控制网,可采用独立坐标系统。 4 在已有平面控制网的地区,可沿用原有的坐标系统。 5 厂区内可采用建筑坐标系统。

卫星定位测量 (Ⅰ)卫星定位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3.2.1 表 3.2.1 卫星定位测量控制网的主要技术要求 σ=22)(d B A ?+ (3.2.2) 式中 σ----基线长度中误差(mm); A----固定误差(mm); B---比例误差系数(mm /Km ) d----平均边长(km)。 3.2.3 卫星定位测量控制网观测精度的评定,应满足下列要求: 1控制网的测量中误差,按(3.2.3-1)式计算; m= []n WW N 31 (3.2.3-1) 式中 m----控制网的测量中误差(mm); N----控制网中异步环的个数;

工程测量规范

工程测量规范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第1章总则 第2章平面控制测量 一般规定 设计、选点、造标与埋石 水平角观测 距离测量 内业计算 第3章高程控制测量 一般规定 水准测量 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 第4章地形测量

一般规定 图根控制测量 一般地区地形测图 城镇居住区地形测图第四节城镇居住区地形测图工矿区现状图测量 水域地形测量 地形图的修测 第5章线路测量 一般规定 铁路、公路测量 架空索道测量 自流和压力管线测量 架空送电线路测量 第6章绘图与复制 一般规定

绘图 编绘 晒蓝图、静电复印与复照 翻版、晒印刷版与修版 打样与胶印 第7章施工测量 一般规定 施工控制测量 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放样 灌注桩、界桩与红线测量 水工建筑物施工测量 第8章竣工总图的编绘与实测一般规定 竣工总图的编绘 竣工总图的实测

第9章变形测量 一般规定 水平位移监测网 垂直位移监测网 水平位移测量 垂直位移测量 内业计算及成果整理 附录一本规范名词解释 附录二平面控制点标志及标石的埋设规格 附录三方向观测法度盘和测微器 附录四高程控制点标志及标石的埋设规格 附录五建筑物、构筑物主体倾斜率和按差异沉降推算主体倾斜值的计算公式 附录六基础相对倾斜值和基础挠度计算公式 附录七本规范用词说明 工程测量规范-总则

工程测量规范 第1章总则 第1.0.1 条为了统一工程测量的技术要求,及时、准确地为工程建设提供正确的测绘资料,保证其成果、成图的质量符合各个测绘阶段的要求,适应工程建设发展的需要,制订本规范。 第条本规范适用于城镇、工矿企业、交通运输和能源等工程建设的勘察、设计、施工以及生产(运营)阶段的通用性测绘工作。其内容包括控制测量,采用非摄影测量方法的1∶500~1∶5000比例尺测图、线路测量、绘图与复制、施工测量、竣工总图编绘与实测和变形测量。 对于测图面积大于50K㎡的1∶5000比例尺地形图,在满足工程建设对测图精度要求的条件下,宜按国家测绘局颁发的现行有关规范执行。 第条工程测量作业前,应了解委托方对测绘工作的技术要求,进行现场踏勘,并应搜集、分析和利用已有合格资料,制定经济合理的技术方案,编写技术设计书或勘察纲要。工程进行中,应加强内、外业的质量检查。工程收尾,应进行检查验收,做好资料整理、工程技术报告书或说明书的编写工作。 第条对测绘仪器、工具,必须做到及时检查校正,加强维护保养、定期检修。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主编部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施行日期:1993年8月1日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的通知 建标〔1993〕242号 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6〕250号文的要求,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会同有关部门共同修订的《工程测量规范》,已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为强制性国家标准,自1993年8月1日起施行。原《工程测量规范》TJ26-78同时废止。 本标准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负责管理,具体解释等工作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西安勘察院负责。出版发行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1993年1月3日 修订说明 本规范是根据原国家计委计标发〔1986〕250号文通知要求,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负责主编,具体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西安勘察院会同有关单位共同对原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冶金工业部颁发的《工程测量规范》TJ26-78(试行)进行修订而成。 在修订过程中,修订组经过调查研究,广泛征求全国各地有关单位意见,根据体现政策、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的要求,保留了原规范适用的条文,删除、修改了不适用或不完全适用的条文,增加了通过鉴定并广泛应用、行之有效的新技术和科研成果,经两次全国性会议讨论修改,最后会同有关部门审查定稿。 修订后的内容共9章40节及7个附录,除保留原规范的总则、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地形测量、线路测量、绘图复制等章外,增订了施工测量、竣工总图编绘与实测、变形测量;以及地形图的修测,编绘,晒蓝图、静电复印与复照,翻版、晒印刷版与修版,打样与胶印等章节。调整了原章、节中的内容:平面控制测量中规定了三边网的主要技术要求;电磁波测距中规定了等级导线技术要求;高程控制测量中规定了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的技术要求;地形测量中规定了电磁波测距仪极坐标法布设图根点的技术要求、速测仪施测的技术要求;线路测量中规定了各等级线路测量的统一技术规定。

2017年工程测量法律法规考试及答案

2017年工程测量法律法规考试及答案

————————————————————————————————作者:————————————————————————————————日期:

2017年工程测量法律法规试卷及答案 一、单选题【本题型共15道题】 1.涉密测绘地理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危害国家安全.主权和领土完整.民族尊严的地理信息 B.危害部门利益的地理信息 C.可能引起外交纠纷的地理信息 D.国民经济重要工程的地理信息 用户答案:[B] 得分:2.00 2. 在那部规章中测绘质量责任制、生产组织准备的质量管理、生产作业过程的质量管理、产品使用过程的质量管理、质量奖惩等作出规定。()。 A.《地理信息标准化工作管理规定》 B.《测绘计量管理暂行办法》 C.《测绘质量监督管理办法》 D.《测绘生产质量管理规定》 用户答案:[D] 得分:2.00 3. 测绘相关专业技术人员是() A.土地管理 B.导航工程 C.规划 D.地理国情监控

用户答案:[A] 得分:0.00 4.1:100万至1:5000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影像图和数字化产品最长更新周期( )。 A.每年1次 B.每2年1次 C.每3年1次 D.至少5年1次 用户答案:[D] 得分:2.00 5. 在那部中对测绘成果的汇交、保管、秘密范围和等级等作出了规定。() A.《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编制出版管理条例》 B.《中华人民共和国测量标志保护条例》 C.《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成果管理条例》 D.《基础测绘条例》 用户答案:[C] 得分:2.00 6. 在那部规章中对地图审核主体、地图审核的申请与受理等作出了规定。() A.《外国的组织或者个人来华测绘管理暂行办法》 B.《地图审核管理规定》 C.《重要地理信息数据审核公布管理规定》 D.《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使用许可管理规定》 用户答案:[B] 得分:2.00

工程测量规范

建筑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2007 (建设部国家标准) 一 般 规 定 平面控制的建立,可采用卫星定位测量﹑导线测量﹑三角形网测量等方法。 平面控制网精度等级的划分,卫星定位测量控制网依次为 二﹑三﹑四等和一﹑二级,导线及导线网依次为三﹑四等和一﹑二﹑三级,三角形网依次为二﹑三﹑四等和一﹑二级。 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应遵循下列原则: 1 首级控制网的布设应因地自宜,且适当考虑发展;当与国家坐标系统联测时,应同时考虑联测方案。 2 首级控制网的等级,应根据工程规模﹑控制网的用途和精度要求合理确定。 3 加密控制网,可越级布设或同等级扩展。 平面控制网的坐标系统,应在满足测区内投影长度变形不大于/km 的要求下,作下列选择: 1 采用统一的高斯投影3°带平面直角坐标系统。 2采用统高斯投影3°带,投影面为测区抵偿高程面或测区平均高程面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统:或任意带,投影面为1985国家高程基准面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统。 3 小测区或有特殊精度要求的控制网,可采用独立坐标系统。 4 在已有平面控制网的地区,可沿用原有的坐标系统。 5 厂区内可采用建筑坐标系统。 卫星定位测量 (Ⅰ)卫星定位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σ=2 2)(d B A ?+ 式中 σ----基线长度中误差(mm); A----固定误差(mm); B---比例误差系数(mm /Km ) d----平均边长(km)。 卫星定位测量控制网观测精度的评定,应满足下列要求: m= []n WW N 31 式中 m----控制网的测量中误差(mm); N----控制网中异步环的个数; n---异步环的边数; W---异步环环线全长闭合差(mm)。

工程测量规范

1、工程测量规范 第2.1.8条:三边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第2.4.10条:普通钢卷尺测距的主要技术要求 注:s为转点桩至中桩桩位的距离(m).

第5.2.19条中桩高程测量,应布设附和路线,其闭合差不应超过50√Lmm.。 第7.2.13条建筑物的控制网,应根据建筑物结构、机械设备传动性能及生产工艺连续程度,分别不舍一级或二级控制 第7.3.1条工业与民用建筑的施工放样,应具备下列资料: 一、总平面图; 二、建筑物的设计与说明; 三、建筑物、构筑物的轴线平面图; 四、建筑物的基础平面图; 五、设备的基础图; 六、土方的开挖图; 七、建筑物的结构图。

第7.4.1条灌注桩应根据设计的数据进行定位测量,其定位误差,不宜大于5cm。当精度要求较高,需建立灌注桩举行控制网时,其技术要求应符合表7.4.1的规定。 第2.1.11导线和导线网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光电测距导线的主要技术要求 第7.2.8定线、拨地测量的校核限差

第7.4.2山地线路导线测量的的主要技术要求 第7.4.8纵、横断面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纵断面测量(即中平测量)应逐点附和于基平测量水准点上,按图跟水准测量(包括图根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精度要求沿中线逐桩进行,并检查里程桩号。相临水准点高差与纵段检测的较差,不应超过2cm.设计所依据的重要高程点位如铁路轨顶、桥面、路中、下水道井底与坑深测高点灯影按转点施测。水准点和赚点的读数取值毫米,各中视点的读数则取至厘米。 2横断面测量的宽度应能满足需要。横断面的方向,在直线部分应与中线垂直,再去线部分应在法线上。作业过程中,是横向地形变化在不影响设计质量的情况下,可适当的增减断面数,加测断面时应在中线上补桩号及高程。旧路展宽和排水沟等工程,可选有代表性的位置施测横断面。 3在测量横断面时,应根据不同工程的需要测出横向遇到的建筑地坪、各街巷与单位出入口地面、地下室采光口的窗台、地下管线检修井井盖、进出水口、不同路面结构界限、沿岸水工建筑物顶面等处高程。测路拱大样时应适当加密点位。 4按轴线桩施测横断面时、到中线处应加测高程并注明,以备择绘中线纵断面图。5横断面可采用全站仪测量或用水准仪测高、用皮尺或绳尺量距,高差读数至厘米;距离读数至分米。

工程测量规范GB-(高程控制)

工程测量规范GB-(高程控 制)

作者: 日期: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条文说明--高程控制测量 4. 1 一般规定 4. 1 . 1高程控制测量精度等级的划分,仍然沿用《93规范》的等级系列。 对于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适用的精度等级,《93规范》是按四等设计的,但未明确 表述它的地位。本次修订予以确定。 本次修订初步引入GPS拟合高程测量的概念和方法,现说明如下: 1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GPS拟合高程测量的理论、方法和应用均有很大的进展。 2从工程测量的角度看,GPS高程测量应用的方法仍然比较单一,仅局限在拟合的方 法上,实质上是GPS平面控制测量的一个副产品。就其方法本身而言,可归纳为插值和拟合两类,但本次修订不严格区分它的数学含义,统称为“GPS拟合高程测量”。 3从统计资料看(表9),GPS拟合高程测量所达到的精度有高有低,不尽相同,本次修订将其定位在五等精度,比较适中安全。 4. 1 . 2区域高程控制测量首级网等级的确定,一般根据工程规模或控制面积、测图比例尺或用途及高程网的布设层次等因素综合考虑,本规范不作具体规定。 本次修订虽然在4. 1. 1条明确了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和GPS拟合高程测量的地位,但在应用上还应注意: 1四等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网应由三等水准点起算(见条文4. 3. 2条注释)。 2 GPS拟合高程测量是基于区域水准测量成果,因此,其不能用于首级高程控制。 4. 1 . 3根据国测[1987]365号文规定采用“ 1985国家高程基准”,其高程起算点是位于青岛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准原点”,高程值为72. 2604m。1956年黄海平均海水面及相应的水准原点高程值为72. 289m,两系统相差-0. 0286m。对于一般地形测图来说可采用该差值直接换算。但对于高程控制测量,由于两种系统的差值并不是均匀的,其受施测路线所经 过地区的重力、气候、路线长度、仪器及测量误差等不同因素的影响,须进行具体联测确定 差值。 本条“高程系统”的含义不是大地测量中正常高系统、正高系统等意思。 假定高程系统宜慎用。 4. 1 . 4高程控制点数量及间距的规定,是根据历年来工程测量部门的实践经验总结出来的,便于使用且经济合理。 4. 2水准测量 4. 2 . 1关于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1本规范水准测量采用每千米高差全中误差的精度系列与现行国家标准《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 12897和《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 12898相同。虽然这一系列对程 测量来讲并不一定恰当适宜,但从水准测量基本精度指标的协调统一出发,本规范未予变动。五等水准是因工程需要而对水准测量精度系列的补充,其每千米高差全中误差仍沿用《93 规范》的指标。 2本条所规定的附合水准路线长度,在按级布设时,其最低等级的最弱点高程中误差为3cm左右(已考虑起始数据误差影响)。 3本条中的附合或环线四等水准测量,工测部门都采用单程一次测量。实践证明是能达到规定精度的;因为四等水准与三等水准使用的仪器、视线长度、操作方法等基本相同,只 有单程和往返的区别;按此估算,四等水准单程观测是能达到规定精度指标的。 4关于山地水准测量的限差。

1国家 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

装修工程 1国家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1 2地方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程DBJ01-21-2001 3国家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3 4国家建筑防腐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12-2001 5国家建筑防腐蚀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50224-2003 6国家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2001 7行业建筑工程饰面砖粘结强度检验标准JGJH0-2001 8行业建筑工程饰面砖粘结强度标准值JGJ/100-2001 9行业金属工程技术规范JGJ133-2001 10国家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01 11国家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检验统一标准GB50300-2001 12国家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J301-2001 13国家砌体工程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50203-2002 14行业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 15行业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3 16行业建筑施工安全检查评分标准JGJ59-2001 17行业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2003 18地方建筑安装分项工程施工工艺规程DBJ01-26-96 19地方高级建筑装饰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DBJ01-27-2003 20地方建筑内外墙涂料应用技术规程DBJ/T01-42-2001 21地方建筑安装工程资料管理规程DBJ01-51-2003 22国家手持式电动工具的管理、使用、检查和维修安全技术规程GB3787-2001 23国家建筑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GB/T50328-2001 24国家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50326-2001 工程应用的主要图集 1国家《建筑构造通用图集》88J及88JX系列图集 2地方《木质防火门图集》 3地方《常用木门、钢木门通用图集》 主要法规 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水利工程测量规范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 SL 52-93 目录 1 总则 2 平面控制测量 3 高程控制测量 4 放样的准备与方法 5 开挖工程测量 6 立模与填筑放样 7 金属结构与机电设备安装测量 8地下洞室测量 9 辅助工程测量 10 施工场地地形测量 11 疏浚及渠堤施工测量 12 施工期间的外部变形监测 13 竣工测量 附录A 平面控制的标墩与标志 附录B 测边网角条件自由项限值计算 附录C 高程控制点标志、标石埋设规格 附录D 测量仪器高、棱镜(觇牌)高的精密方法 附录E 平面位置放样操作方法的规定 附录F 平面放样方法精度估算公式 附录G 有关高程放样的精度估算公式 附录H 用钢带尺精密传递高程计算公式 附录I 用具有平行玻璃板的水准仪进行高程放样时的有关计算(以威尔特N3水准仪为例) 附录J 钢带尺放样中的计算 附录K 光电测距边长和高差的各项改正值计算公式 附录L 像片控制点和标志 附录M 洞外、洞内导线贯通误差估算 附录N 沉降观测点设置和工程量计算方法 附加说明 主要符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电力工业部 关于颁发《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 SL52-93的通知 水建[1993]330号 为推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技术的进步,保证施工测量的质量,水利部和原能源部委托水利水电长江葛洲坝工程局为主编单位,对原水利电力部水利水电建设总局局标准《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SDJS 9-85进行了修订。该规范的修订送审稿已通过两部审查,现批准为行业标准,编号为SL52-93,自1993年12月1日起执行,原局标准同时废止。 本规范由主编单位负责解释,水利电力出版社负责出版发行。 1993年6月25日

GB50026-2007工程测量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工 程 测 量 规 范 Code for engineering surveying GB50026-2007 主编部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施行日期:2008年5月1日 2008年 北 京

目 录 1 总则 (4) 2 术语和符号 (5) 2.1 术语 (5) 2.2 符号 (5) 3 平面控制测量 (8) 3.1 一般规定 (8) 3.2 卫星定位测量 (8) 3.3 导线测量 (12) 3.4 三角形网测量 (18) 4 高程控制测量 (22) 4.1 一般规定 (22) 4.2 水准测量 (22) 4.3 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 (25) 4.4 GPS拟合高程测量 (25) 5 地形测量 (27) 5.1 一般规定 (27) 5.2 图根控制测量 (30) 5.3 测绘方法与技术要求 (33) 5.4 纸质地形图数字化 (38) 5.5 数字高程模型(DEM) (39) 5.6 一般地区地形测图 (41) 5.7 城镇建筑区地形测图 (41) 5.8 工矿区现状图测量 (42) 5.9 水域地形测量 (43) 5.10 地形图的修测与编绘 (45) 6 线路测量 (47) 6.1 一般规定 (47) 6.2 铁路、公路测量 (48) 6.3 架空索道测量 (50) 6.4 自流和压力管线测量 (51) 6.5 架空送电线路测量 (52) 7 地下管线测量 (54) 7.1 一般规定 (54) 7.2 地下管线调查 (54) 7.3 地下管线施测 (56) 7.4 地下管线图绘制 (56) 7.5 地下管线信息系统 (57)

工程测量规范精编版

工程测量规范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建筑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2007 (建设部国家标准) 一 般 规 定 平面控制的建立,可采用卫星定位测量﹑导线测量﹑三角形网测量等方法。 平面控制网精度等级的划分,卫星定位测量控制网依次为 二﹑三﹑四等和一﹑二级,导线及导线网依次为三﹑四等和一﹑二﹑三级,三角形网依次为二﹑三﹑四等和一﹑二级。 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应遵循下列原则: 1 首级控制网的布设应因地自宜,且适当考虑发展;当与国家坐标系统联测时,应同时考虑联测方案。 2 首级控制网的等级,应根据工程规模﹑控制网的用途和精度要求合理确定。 3 加密控制网,可越级布设或同等级扩展。 平面控制网的坐标系统,应在满足测区内投影长度变形不大于/km 的要求下,作下列选择: 1 采用统一的高斯投影3°带平面直角坐标系统。 2采用统高斯投影3°带,投影面为测区抵偿高程面或测区平均高程面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统:或任意带,投影面为1985国家高程基准面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统。 3 小测区或有特殊精度要求的控制网,可采用独立坐标系统。 4 在已有平面控制网的地区,可沿用原有的坐标系统。 5 厂区内可采用建筑坐标系统。 卫星定位测量 (Ⅰ)卫星定位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各等级卫星定位测量控制网的主要技术指标,应符合表的规定。 各等级控制网的基线精度,按()式计算。σ=22)(d B A ?+ 式中 σ ----基线长度中误差(mm); A----固定误差(mm); B---比例误差系数(mm /Km ) d----平均边长(km)。 卫星定位测量控制网观测精度的评定,应满足下列要求: 1控制网的测量中误差,按()式计算; m= []n WW N 31 () 式中 m----控制网的测量中误差(mm); N----控制网中异步环的个数;

工程测量规范

工程测量规范地形测量 4.1 一般规定 第4.1.1条测图的比例尺根据工程性质、设计阶段和规模大小,可按表4.1.1选用。 测图比例尺的选用表4.1.1 注:对于精度要求较低的专用地形图,可按小一级比例尺地形图的规定进行测绘或利用小一级比例尺地形图放大成图。

第4.1.2条地形的类别划分,应根据地面倾角(α)大小确定,并 应符合下列规定: 平坦地:α<3°; 丘陵地:3°≤α<10°; 山地:10°≤α<25°; 高山地:α≥25°。 地形图的基本等高距,应按表4.1.2选用。 第4.1.3条地形图的图式,应符合现行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国家标准图式中没有规定的地物、地貌可自行补充,但应在技术报告书中 注明。 第4.1.4条地形测量的区域类型,可划分为一般地区、城镇居住区、工矿区和水域。地形图的基本等高距(m)表4.1.2 地形图的基本等高距(m) 表4.1.2

注:一个测区同一比例尺,宜采用一种基本等高距。 第4.1.5条地形图图上地物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位置中误差,应 符合表4.1.5的规定。 图上地物点的点位中误差(mm) 表4.1.5

注:隐蔽或施测困难的地区,可放宽50%。 第4.1.6 条等高线插求点对邻近图根点的高程中误差,应符合表 4.1.6的规定。 等高线插求点的高程中误差 表4.1.6 注:①Hd为等高距(m); ②隐蔽、困难的地区,可按上表放宽50%。 第4.1.7条工矿区细部点位置和高程的中误差,应符合表4.1.7的 规定。 细部点位置和高程的中误差(cm) 表4.1.7

第4.1.8条地形原图制作时,宜选用厚度为0.07~0.10mm,伸缩率 小于0.2‰的聚酯薄膜。 第4.1.9条地形图的分幅,可采用矩形或正方形。图幅的编号,宜采用图幅西南角坐标的千米数表示。小测区可采用顺序编号;对于已施测过地形图的测区,亦可沿用原有的分幅和编号。 第4.1.10条图廓格网线绘制和控制点的展点误差,不应大于0.2mm。图廓格网的对角线、图根点间的长度误差,不应大于0.3mm。 第4.1.11条每幅图应测出图廓外5mm,图幅的接边误差不应大于本规范表4.1.5和表4.1.6规定值的22倍,小于规定值时,可平均配赋;超过规定值时,应进行实地检查和修改。 第4.1.12条地形图应经过内业检查、实地的全面对照及实测检查,实测检查量不应少于测图工作量的10%。

工程测量规范(免费)

建筑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2007 (建设部国家标准) 3.1 一 般 规 定 3.1.1 平面控制的建立,可采用卫星定位测量﹑导线测量﹑三角形网测量等方法。 3.1.2 平面控制网精度等级的划分,卫星定位测量控制网依次为 二﹑三﹑四等和一﹑二级,导线及导线网依次为三﹑四等和一﹑二﹑三级,三角形网依次为二﹑三﹑四等和一﹑二级。 3.1.3 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应遵循下列原则: 1 首级控制网的布设应因地自宜,且适当考虑发展;当与国家坐标系统联测时,应同时考虑联测方案。 2 首级控制网的等级,应根据工程规模﹑控制网的用途和精度要求合理确定。 3 加密控制网,可越级布设或同等级扩展。 3.1.4 平面控制网的坐标系统,应在满足测区内投影长度变形不大于2.5c m /km 的要求下,作下列选择: 1 采用统一的高斯投影3°带平面直角坐标系统。 2采用统高斯投影3°带,投影面为测区抵偿高程面或测区平均高程面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统:或任意带,投影面为1985国家高程基准面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统。 3 小测区或有特殊精度要求的控制网,可采用独立坐标系统。 4 在已有平面控制网的地区,可沿用原有的坐标系统。 5 厂区内可采用建筑坐标系统。 3.2 卫星定位测量 (Ⅰ)卫星定位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3.2.1 各等级卫星定位测量控制网的主要技术指标,应符合表3.2.1的规定。 表 3.2.1 卫星定位测量控制网的主要技术要求 各等级控制网的基线精度,按(3.2.2)式计算。σ=2 2)(d B A ?+ (3.2.2) 式中 σ ----基线长度中误差(mm ); A----固定误差(mm ); B---比例误差系数(mm /Km ) d----平均边长(km)。 3.2.3 卫星定位测量控制网观测精度的评定,应满足下列要求: 1控制网的测量中误差,按(3.2.3-1)式计算; m= []n WW N 31 (3.2.3-1) 式中 m----控制网的测量中误差(mm );

工程测量规范

工程测量规范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93 第1章总则 第2章平面控制测量 2.1 一般规定 2.2 设计、选点、造标与埋石 2.3 水平角观测 2.4 距离测量 2.5 内业计算 第3章高程控制测量 3.1 一般规定 3.2 水准测量 3.3 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 第4章地形测量 4.1 一般规定 4.2 图根控制测量 4.3 一般地区地形测图 4.4 城镇居住区地形测图第四节城镇居住区地形测图4.5 工矿区现状图测量 4.6 水域地形测量 4.7 地形图的修测 第5章线路测量 5.1 一般规定

5.2 铁路、公路测量 5.3 架空索道测量 5.4 自流和压力管线测量 5.5 架空送电线路测量 第6章绘图与复制 6.1 一般规定 6.2 绘图 6.3 编绘 6.4 晒蓝图、静电复印与复照6.5 翻版、晒印刷版与修版6.6 打样与胶印 第7章施工测量 7.1 一般规定 7.2 施工控制测量 7.3 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放样7.4 灌注桩、界桩与红线测量7.5 水工建筑物施工测量 第8章竣工总图的编绘与实测8.1 一般规定 8.2 竣工总图的编绘 8.3 竣工总图的实测 第9章变形测量

9.1 一般规定 9.2 水平位移监测网 9.3 垂直位移监测网 9.4 水平位移测量 9.5 垂直位移测量 9.6 内业计算及成果整理 附录一本规范名词解释 附录二平面控制点标志及标石的埋设规格 附录三方向观测法度盘和测微器 附录四高程控制点标志及标石的埋设规格 附录五建筑物、构筑物主体倾斜率和按差异沉降推算主体倾斜值的计算公式 附录六基础相对倾斜值和基础挠度计算公式 附录七本规范用词说明 工程测量规范-总则 工程测量规范 第1章总则 第1.0.1 条为了统一工程测量的技术要求,及时、准确地为工程建设提供正确的测绘资料,保证其成果、成图的质量符合各个测绘阶段的要求,适应工程建设发展的需要,制订本规范。 第1.0.2 条本规范适用于城镇、工矿企业、交通运输和能源等工程

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范

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范 篇一:施工控制测量规范 2 施工控制测量(Ⅰ)场区平面控制: 第7.2.1条场区的平面控制网,可根据场区地形条件和建筑物、构筑物的布置情况,布设成建筑方格网、导线网、三角网或三边网。第7.2.2条场区的平面控制网,应根据等级控制点进行定位、定向和起算。 第7.2.3条场区平面控制网的等级和精度,应符合下列规定:一、建筑场地大于1K㎡或重要工业区,宜建立相当于一级导线精度的平面控制网; 二、建筑场地小于1K㎡或一般性建筑区,可根据需要建立相当于二、三级导线精度的平面控制网; 三、当原有控制网作为场区控制网时,应进行复测检查。第7.2.4条建筑方格网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7.2.4的规定。建筑方格网的主要技术要求表7.2.4 第7.2.5条建筑方格网的首级控制,可采用轴线法或布网法,其施测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一、轴线法。1 轴线宜位于场地的中央,与主要建筑物平行;长轴线上的定位点,

不得少于3个;轴线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应大于5cm; 2放样后的主轴线点位,应进行角度观测,检查直线度;测定交角的 测角中误差,不应超过2.5″;直线度的限差,应在180°±5″以内;34 轴交点,应在长轴线上丈量全长后确定; 短轴线,应根据长轴线定向后测定,其测量精度应与长轴线相同, 交角的限差应在90°±5″以内。 二、布网法,宜增测对角线的三边网,其测量精度,不应低于本规范第2.1.8条中四等三边网的规定。 第7.2.6条标桩的埋设深度,应根据地冻线和场地平整的设计标高确定。 第7.2.7条建筑方格网的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角度观测可采用方向观测法,其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7.2.7的规定; 角度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表7.2.7-1 二、当采用电磁波测距仪测定边长时,应对仪器进行检测,采用仪器的等级及总测回数,应符合表7.2.7-2的规定; 采用仪器的等级及总测回数表7.2.7-2 三、方格网点平差后,应确定归化数据,并在实地标板上修正至设计位置;

(完整word版)工程测量规范Word版

工程测量规范 GB 50026—93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了统一工程测量的技术要求,及时、准确地为工程建设提供正确的测绘资料,保证其成果、成图的质量符合各个测绘阶段的要求,适应工程建设发展的需要,制订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城镇、工矿企业、交通运输和能源等工程建设的勘察、设计、施工以及生产(运营)阶段的通用性测绘工作。其内容包括控制测量、采用非摄影测量方法的1:500~1:5000比例尺测图、线路测量、绘图与复制、施工测量、竣工总图编绘与实测和变形测量。 对于测图面积大于50km2的1:5000比例尺地形图,在满足工程建设对测图精度要求的条件下,宜按国家测绘局颁发的现行有关规范执行。 第1.0.3条工程测量作业前,应了解委托方对测绘工作的技术要求,进行现场踏勘,并应搜集、分析和利用已有合格资料,制定经济合理的技术方案,编写技术设计书或勘察纲要。工程进行中,应加强内、外业的质量检查。工程收尾,应进行检查验收,做好资料整理、工程技术报告书或说明书的编写工作。 第1.0.4条对测绘仪器、工具,必须做到及时检查校正,加强维护保养、定期检修。 第1.0.5条工程测量应以中误差作为衡量测绘精度的标准,二倍中误差作为极限误差。 第1.0.6条对于精度要求较高的工程,当多余观测数小于20时,宜选用一定的置信概率,采用中误差的区间估计,再结合观测条件评定观测精度。 第1.0.7条各类工程的测量工作,除应按本规范执行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第二章平面控制测量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2.1.1条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应因地制宜,既从当前需要出发,又适当考虑发展。 平面控制网的建立可采用三角测量、导线测量和三边测量等方法,对某些特殊工程可采用边角网的测量方法。 平面控制网的等级划分,三角测量、三边测量依次为二、三、四等和一、二级小三角、小三边;导线测量依次为三、四等和一、二、三级。各等级的采用,根据工程需要,均可作为测区的首级控制。 在满足本规范的精度指标的情况下,可越等级布设或同等级扩展。 第2.1.2条平面控制网的坐标系统,应在满足测区内投影长度变形值不大于2.5cm/km的要求下,作下列选择: 一、采用统一的高斯正形投影ο3带平面直角坐标系统; 二、采用高斯正形投影ο3带或任意带平面直角坐标系统,投影面可采用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测区抵偿高程面或测区平均高程面; 三、小测区可采用简易方法定向,建立独立坐标系统; 四、在已有平面控制网的地区,可沿用原有的坐标系统; 五、厂区内可采用建筑坐标系统。 (Ⅰ)三角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第2.1.3条三角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2.1.3的规定。 表2.1.3 三角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新铁路工程测量规范全文

《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 前言 本规范系根据铁道部经规院经规标准(2005)17号文的要求,对《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99)进行全面修订而成。 本规范共分八章,主要内容为:总则、术语和符号、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线路测量、隧道测量、桥涵测量、构筑物变形测量,另有三个附录。 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 1.强调了控制测量在新建铁路工程测量中的重要性,增加了第3章平面控制测量和第4章高程控制测量的内容,把线路、桥梁、隧道有关控制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都集中到第3章和第4章中。 2.体现了新建铁路工程测量“三网合一”的测量理念 为保证控制网的测量成果质量满足新建铁路勘测、施工、运营维护三个阶段测量的要求,适应铁路工程建设和运营管理的需要,三阶段的平面、高程控制测量必须采用统一的基准。 3.确定了新建铁路工程平面控制测量分级布网的布设原则。 4.提出了新建铁路工程测量平面坐标系统宜满足投影长度变形值≤25mm/km的要求。 5.提高了新建铁路工程测量高程控制网的精度等级。 6.将采用定测中线控制桩作为联系铁路勘测设计与施工的线路平面测量控制基准,修改为以平面控制网为新建铁路设计与施工测量的基准。 7.对施工复测的内容进行修改。 8.增加GPS RTK定测放线及航测法测绘路基横断面等内容。 9.在高程控制测量中增加了在山区采用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方法进行三等水准测量的内容。 10.增加构筑物变形测量和轨道施工测量章节的内容。 在执行本规范过程中,希望各单位结合工作实践,认真总结经验,积累资料。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及时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交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四川省成都市通锦路3号,邮政编码:610031),并抄送铁道部经济规划研究院(北京市海淀区羊坊店路甲8号,邮政编码100038),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规范由铁道部建设管理司负责解释。 本规范主编单位:中国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本规范参编单位:中铁二局、中铁大桥局、西南交通大学。本规范主要起草人:

控制测量规范及要求

第一部分茅荆坝(蒙冀界)至承德公路(第15标)控制网复测技术设计书 一、编制依据及技术标准 (1)、《大广高速公路蒙冀界至承德高速公路GPS控制网成果表》(设计院交给的)(2)、《全球定位系统(GPS)铁路测量规程》(TB10054) (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4)、《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8-2009) (5)、《公路勘测规范》(JTGC10-2007) 二、平面GPS、四等水准加密方法与精度要求 根据《全球定位系统(GPS)铁路测量规程》平面控制测量等级规定和本项目实际情况,隧道段控制网采用GPS观测方法时,精度按四等网技术要求施测。为确保线路衔接的平顺性,加密点必须联测其相邻的GPS平面控制点。 平面加密控制网的施测精度控制按:加密GPS网最弱边相对中误差小于1/70000,基线边方向中误差不大于1.7″的要求进行。 2.1具体精度控制标准 2.2 四等水准施测技术要求 四等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标准见表6.3-3. 注:表中L为往返测段、符合或环线的水准路线长度,单位Km。 三、平面控制网复测实施计划 3.1 GPS复测组网实施

为保证线路上所有控制点成果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尽量保证点位精度的均匀性,平面控制网复测采用4太GPS接收机同时作业的观测模式,以此提高GPS观测网形的图形强度。GPS 网各时段全部以边连接方式构网,形成由大地四边形组成的带状网。 3.2 采用GPS测量方法的平面复测 遵循与设计单位建网时相同的构网原则,本次GPS方法的控制网复测组网以大地四边形为基本构网图形组成带状网,采用边联式构网。实际外业测量必须遵循基线组网设计所确定的作业模式,并在接收机或控制器上配置GPS外业观测参数,参与作业的接收机所配制的参数应相同。 每天出工之前,必须检查电池容量是否满足作业要求,数据存储设备应有足够的存储空间,仪器及其附件必须齐全。 天线安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在开始GPS外业观测前,必须确认天线安置基座的对中器合格,天线安置基座的对中精度要求为1mm。天线应利用脚架和天线安置基座直接实现队中—在开始GPS外业观测前,必须确认天线安置基座的管水准器合格,天线安置基座必须严格整平。脚架必须稳定、牢固安置。 —如天线有指北定向标志,则应借助指北针或罗盘,在开始观测和观测过程中都使接收机天线指北标志指向正北方向。 —雷雨季节架设天线时,要注意防雷击。雷雨过境时,应立即停止观测,并卸下天线。GPS测量需要遵循的操作要点有: —观测组必须严格遵守调度命令,按规定时间开始同步观测。当没按计划到达点位时,应及时通知其他组,并经观测计划编制者同意后对观测时段作必要调整,观测者不得擅自更改观测计划。 —经检查,接收机的电源电缆、天线电缆等各项连接正确,接收机设置状态和工作状态正常后,方能启动接收机开始测量。 —每时段观测前后分别量取天线高,天线高丈量必须按接收机使用规定,从天线相位中心标志处丈量至地面点位标志,丈量的天线高是垂直高还是斜高必须在记录手薄上清楚的表明,且无论是垂直高还是斜高,直接丈量距离的误差在前后2次丈量中必须小于等于1mm,方取两次直接距离丈量的平均值作最终距离丈量的结果。 —不同时段的观测间隔期间必须重新进行天线安置基座的整平、对中操作,并重新丈量仪高。 —接收机开始记录数据后,应及时将观测站名、测站号、时段号、天线高等信息完整地记录在观测手薄上。同时严密注意仪器的警告信息,及时汇报和处理各种特殊情况。

工程测量规范

工程测量规范 工程测量规范 工程测量规范第7章施工测量 7.1 一般规定 第7.1.1条本章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及水工建筑的施工测量。 第7.1.2条施工的控制,可利用原区域内的平面与高程控制网,作为建筑物、构筑物定位的依据。当原区域内的控制网不能满足施工测量的技术要求时,应另测设施工的控制网。 第7.1.3条施工的平面控制网,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施工平面控制网的坐标系统,应与工程设计所采用的坐标系统相 同; 二、当利用原有的平面控制网时,其精度应满足需要;投影所引起的 长度变形,不应超过1/40000;当超过时,应进行换算; 三、当原控制网精度不能满足需要时,可选用原控制网中个别点作为 施工平面控制网坐标和方位的起算数据。 第7.1.4条控制网点,应根据总平面图和施工总布置图设计。 7.2 施工控制测量

(Ⅰ)场区平面控制: 第7.2.1条场区的平面控制网,可根据场区地形条件和建筑物、构筑物的布置情况,布设成建筑方格网、导线网、三角网或三边网。 第7.2.2条场区的平面控制网,应根据等级控制点进行定位、定向和起算。 第7.2.3条场区平面控制网的等级和精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建筑场地大于1K㎡或重要工业区,宜建立相当于一级导线精度的平面控制网; 二、建筑场地小于1K㎡或一般性建筑区,可根据需要建立相当于二、三级导线精度的平面控制网; 三、当原有控制网作为场区控制网时,应进行复测检查。 第7.2.4条建筑方格网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7.2.4的规定。 建筑方格网的主要技术要求表7.2.4

第7.2.5条建筑方格网的首级控制,可采用轴线法或布网法,其施测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轴线法。 1 轴线宜位于场地的中央,与主要建筑物平行;长轴线上的定位点, 不得少于3个;轴线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应大于5cm; 2 放样后的主轴线点位,应进行角度观测,检查直线度;测定交角的测角中误差,不应超过2.5″;直线度的限差,应在180°±5″以 内; 3 轴交点,应在长轴线上丈量全长后确定; 4 短轴线,应根据长轴线定向后测定,其测量精度应与长轴线相同, 交角的限差应在90°±5″以内。

工程测量要求规范(GB50026_2007)_地形测量

工程测量规(GB50026-2007)--地形测量 工程测量规(GB50026-2007)地形测量 5.1 一般规定 5.1.1 地形图测图的比例尺,根据工程的设计阶段、规模大小和运营管理需要,可按表5.1.1 选用。 5.1.2 地形图可分为数字地形图和纸质地形图,其特征按表 5.1.2 分类。 5.1.3 地形的类别划分和地形图基本等高距的确定,应分别符合下列规定: 1 应根据地面倾角(α)大小,确定地形类别。 2 地形图的基本等高距,应按表 5.1. 3 选用。 5.1. 4 地形测量的区域类型,可划分为一般地区、城镇建筑区、工矿区和水域。 5.1.5 地形测量的基本精度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1 地形图图上地物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应超过表 5.1.5-1 的规定。 2 等高(深)线的插求点或数字高程模型格网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应超过表 5.1.5-2 的规定。 3 工矿区细部坐标点的点位和高程中误差,不应超过表5.1.5-3 的规定。

4 地形点的最大点位间距,不应大于表 5.1.5-4 的规定。 5 地形图上高程点的注记,当基本等高距为 0.5m 时,应精确至 0.0lm;当基本等高距大于 0.5m 时,应精确至0.1m。 5.1.6 地形图的分幅和编号,应满足下列要求: 1 地形图的分幅,可采用正方形或矩形方式。 2 图幅的编号,宜采用图幅西南角坐标的千米数表示。 3 带状地形图或小测区地形图可采用顺序编号。 4 对于已施测过地形图的测区,也可沿用原有的分幅和编号。 5.1.7 地形图图式和地形图要素分类代码的使用,应满足下列要求: 1 地形图图式,应采用现行国家标准《l:500 1:1000 1:2000 地形图图式》GB/T 7929 和《1:5000 1:10000 地形图图式》GB/T 5791。 2 地形图要素分类代码,宜采用现行国家标准《1:500 1:1000 1:2000 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GB 14804 和《1:5000 1:10000 1:25000 1:50000 1:100000 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GB/T 15660。 3 对于图式和要素分类代码的不足部分可自行补充,并应编写补充说明。对于同一个工程或区域,应采用相同的补充图式和补充要素分类代码。 5.1.8 地形测图,可采用全站仪测图、GPS-RTK 测图和平板测图等方法,也可采用各种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