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学第四章

教育学第四章

第四章 教育目的
第一节 教育目的
1.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
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在学校中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总要求。
2.教育目的具有总体性:培养目标则有具体性
3.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依据,也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归宿,是衡量教育质量的唯一标准。
4.教育目的的功能(X)
1、教育目的的导向功能。2、教育目的的调控功能。3、教育目的的评价功能。4、教育目的的激励功能。
5.从教育目的的层次上看,可以分为国家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D)
6.教育目的的制约依据(X)
(一)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二)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三)人们的教育理想
7.几种不同的教育目的观(X)
(一)无目的论。(二)个人本位论。(三)社会本位论。(四)社会需要与人的自身发展的辩证统一论。
8.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确定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9.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观点如下:(J)
1、人的全面发展是与人的片面发展相对而言的。2、人的发展受社会条件的制约。
3、认的发展受社会分工的制约。4、人的发展受生产力水平的制约。
5、人的全面发展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得以实现。
6、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10.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
1.德育即思想品德教育。它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影响,使他们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活动。
2.智育是教育者向受教育者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育。
3.体育是教育者向受教育者传授健身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体力,增强他们的自我保健意识和体质,培养他们参加体育活动的需要和习惯,增强其意志力的教育。
4.美育又称审美教育。它是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正确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与文明素养的教育。
5.劳动技术教育是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的劳动观点,形成劳动习惯,并使受教育者初步掌握基本的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的教育。

第二节 素质教育
1.素质教育的特征具体如下:(J)
1.教育对象的全体性。2.教育内容的基础性。3.教育空间的开放性。4.教育目标的全面性。
5.教育价值的多元化。
2. 素质教育的任务(XT)
素质教育的任务主要有:
1.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是基础层
2.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是核心层。
3.培养学生的社会素质

。是最高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