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年高考语文常考知识点大全

2017年高考语文常考知识点大全

2017年高考语文常考知识点大全
2017年高考语文常考知识点大全

2017年高考语文常考知识点大全

2017年高考语文常考知识点大全由语文网小编整理并分享,欢迎老师同学们阅读。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继续支持语文网,并提出您的宝贵建议,小编会尽最大的努力给大家收集最好最实用的文章!

1.小说三要素:A人物B情节C环境

2.议论文三要素:A论点B论据C论证

3.比喻三要素:A本体B喻体C喻词

4.记叙文六要素(五W+H):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人who何因why何过how何果what

5.律诗四条件:A八句四联(首颔颈尾)B偶尾同韵C中联对偶D平声合调

6.五种表达方式:A叙述B议论C抒情D说明E描写

7.六种说明文说明方法:A举例子B列数字C打比方(喻)D作比较E分类别F下定义

8.三种说明文说明结构:A总分总结构B总分结构C分总结构

9.三大说明文说明顺序:A按时间顺序B按空间顺序C按逻辑顺序

10.两种基本议论文结构:A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B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

11.六种议论文论证方法:A举例法B对比法C喻证法

D归谬法

12.八种主要修辞方法:A比喻B拟人C排比D夸张

E反问G反复F设问H对偶(简记为:喻拟排夸,二反设对)

13.四种人物描写方法:A外貌描写B语言描写C动作描写D心理描写(简记

为:外语动心)

14.七种短语类型:A并列短语B偏正短语C主谓短语D动宾短语

E动补短语F介宾短语G的字短语(按功能划分为七种)

A名词性短语B动词性短语C形容词性短语(按词性分三种)

15.六种句子成分:A主语B谓语C宾语D补语E定语F状语

16.十二词类(性):A名动形B数量代C副介连D助叹拟

17.三种记叙方法(顺序):A顺叙B倒叙C插叙

18.三种省略号作用:A表引文内容省略B表列举事项省略C表说话中断延长

19.四种波折号作用:A表解释说明前文B表后文跳跃转折C表声音中断延长D表时地数起止

20.四种引号作用:A表引用实际内容B表讽刺反语C表特定称谓D表着重强调

1.课文预习六步法:A查注生词,扫清三字B朗读课文,感知内容

C了解作者,把握背景D标明段序,分清结构

E画关键句,体会作用F简写主旨,归纳特色

2.学生课堂听讲五法(细听讲做笔记):A听到listenB看到look

C写到writeD说到speakE思到think(耳眼手嘴脑五官并用)

3.赏诗三步法:A知人论世(了解作者,把握背景)

B译析字面(通译全诗,分析景情)

C阐明主旨(简述内容,阐明理趣)

4.划分文章结构四法:

A依据表达方式

B找寻明暗线索

C依据时空顺序

D依据逻辑顺序

5.分析八种关键句作用:

A点明题目,引起下文(点题句)

B点明中心,亮出主旨(中心句)

C设置悬念,引发兴趣(悬念句)

D承上启下,自然衔接(过渡句)

E前后照应,和谐统一(照应句)

F侧面烘托,间接映衬(烘托句)

G后文铺垫,埋下伏笔(铺垫句)

H增强语言,突出特征(修辞句)

6.辨别七类文章写法:A对比写法B象征写法C烘托写法D以小见大写法E先扬后抑写法F虚实结合写法G夹叙夹议写法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

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二十四、其他: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

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归纳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1.比喻

(1)比喻的特点及作用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比喻不能成立。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2)比喻的种类

①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例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立的小山。”

②暗喻。典型形式是:甲是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

了”、“变成”等联结。例如: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

③借喻。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但它不同于借代。借代取两事物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例如:放下包袱,开动机器。

④博喻。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例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明珠”、“星星”“刚出浴的美人”分别从色彩、光华、感受等角度,抓住光亮、隐约闪烁、清新洁静等相似点来描绘出荷花的美。)

2.比拟

(1)比拟的特点及作用

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其形式特点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其作用是使所写“人”或“物”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2)比拟的种类

①拟人。例如: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②拟物。例如:咱们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

3.借代

(1)借代的特点及其作用

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它强调两事物间的相关点。其作用是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2)借代的种类

①特征代本体。例如:大胡子凶神恶煞地吼叫着。

②具体代抽象。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③专名代泛称。例如: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

④人名代著作。例如:我们要多读点鲁迅。

⑤部分代整体。例如: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⑥结果代原因。例如:专弄文墨,为壮士捧腹。

⑦原料代成品。例如:五十年间万事空,懒将白发对青铜。

⑧地名代本体。例如:延安还是西安?要划清这种界限。

4.夸张

(1)夸张的特点及其作用!

夸张指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要求使用时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不能浮夸。其作用在于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

(2)夸张的几种形式

a、扩大夸张。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b、缩小夸张。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c、超前夸张。例如: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馍馍的香味来了。

5.对偶

(1)对偶的特点及其作用

对偶就是“对对子”,也称“对仗”。它必须是一对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短语或句子。两句间的关系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和条件等。其作用有:便于吟诵,有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

(2)对偶的几种形式

①依内容分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

正对: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近、相补、相衬。

例如: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反对:上下句意思相反、相对。例如: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串对:又称“流水对”。上下句意思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

例如: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②依形式分可分为工对、宽对。

所谓工对,就是字数、词性、结构、平仄、用字等严格按对仗要求;所谓宽对,就是基本符合对仗要求,但某些方面稍有出入。也就是说形式要求稍宽松一点。

③依结构分可分为成分对偶和句子对偶。

成分对偶。例如:山水本无知,蝶雁亦无情;但它们对待人类最公平,一视同仁,即不因达官显贵而呈欢卖笑,也不因山野渔樵而吝丽啬彩。

6.排比

(1)排比的特点及其作用

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常用强调的同一词语重复出现在各个短语或句子的同一位置上。其作用在于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2)排比的几种形式

a、成分排比。例如:好像失了东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只有几个学生上几篇“呈文”,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可以博得“友邦人士”的夸奖,永远“国”下去一样。

b、句子排比。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7.设问

设问的特点

“无疑而问”。往往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需要确定答案。目的是强调问题,以引起人们注意,启发人们进行思考。例如:白色的花含有什么色素呢?白色的花什么色素也没有。

又如: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样大幅度的提高,*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

8.反问

反问的特点也是“无疑而问”,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句末一般打问号,有的也可打感叹号。

反问的形式有两种:

(1)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例如:毛主席都是如此,我们还有什么可以骄傲的呢?

(2)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例如:“难道不是我们劳动群众创造了人类世界吗?”

(1)叙述。叙述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

1、顺叙——按时间发生的先后顺序所作的叙述。顺叙型的结构模式是:总叙+分叙(分叙1+分叙2+分叙3+分叙n)+结尾。作用:条理清楚地进行记叙。

2、倒叙——把事件的结局或其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重要断面提到文章前面,写完结局或断面,然后才按时间顺序写。作用:这种笔法能造成悬念,吸引读者。

3、插叙(补叙属于插叙一种)——对全文来说,插叙仅是一个片断,插叙完后,文章仍回到原来的事件叙述上来。这种插叙不是叙述的主体部分,一般不发生在主流的时间范围内。若把这种插叙删去,虽会削弱主体的深刻性,但不明显影响主要情节的完整性。

作用: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补叙作用: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2)描写。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记叙文,特别是文学创作中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在一般的抒情、议论、说明文中,有时也把它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描写的手法运用得好,能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

总体来说,描写有以下一些作用:①再现自然风光。②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

③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

1、五种人物的描写方法:肖像(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

作用: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等等。具体回答的时候要说明白是什么性格、什么心理等。

2、二种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等。

社会环境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时代)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

3、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正面直接表现人物、事物;侧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

4、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3)抒情。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它是抒情文体中的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的文学作品和记叙文中,也常常把它作为重要的辅助表达手段。

(4)议论。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它的作用在于使文章鲜明、深刻,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在议论文中,它是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记叙文、说明文或文学作品中,也常被当作辅助表达手段。

(5)说明。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这种被解说的对象,有的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树木、建筑、器物等;有的是抽象的道理,如思想、意识、修养、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

破折号的作用有:①表解释说明;②表意思递进;③表话题转换;④表声音延长;⑤表语音较大的停顿或中断;⑥表语意的跳跃或转折;⑦表总结上文;⑧用在副标题前;⑨表事项的列举分承。

省略号的作用:①表引文或引述的话有所省略;②表重复词语的省略;③表列举同类事物和序数词语的省略;④表静默或思考;⑤表说话断断续续;⑥表语言的中断;⑦表话未说完,语意未尽。

使用省略号应注意:

①省略号就表示“等”、“等等”,省略号和“等”字,都可表列举省略,两者用一即可,不能同时使用;

②省略号后面一般不用点号。

冒号的作用:

A用在“说”、“想”、“是”、“证明”、”宣布”、“例如”、“如下”等词语的后边,表示提取下文。

B用在总说性话语的后边,表示引起下文的分说。

C用在称呼语的后面,表示提起下文。

D用在总括性话语的前边,以总结上文。

引号的作用:A表引用实际内容B表讽刺反语C表特定称谓D表着重强调

A点明题目,引起下文(点题句)

B点明中心,亮出主旨(中心句)

C设置悬念,引发兴趣(悬念句)

D承上启下,自然衔接(过渡句)

E前后照应,和谐统一(照应句)

F侧面烘托,间接映衬(烘托句)

G后文铺垫,埋下伏笔(铺垫句)

H增强语言,突出特征(修辞句)

本文语文网,语文网有全面的语文知识,欢迎大家继续阅读学习。

>>>更多内容请点击:课外知识、综合知识、文言知识、文学知识、小学语文基础知识、初中语文基础知识、高中语文基础知识

小升初语文复习资料:四大名著常考知识点汇总

小升初语文复习资料:《西游记》常考知识点汇总 1、《西游记》中孙悟空从菩提祖师处学到七十二变等神通,又从龙宫索取如意金箍棒作为兵器,因大闹天宫被如来佛组压在五行山下,受苦五百年,后受观世音菩萨规劝皈依佛门,给唐僧做了大徒弟,取名孙行者。 2、在护送唐僧去西天取经途中,机智灵活、疾恶如仇的是孙悟空;憨态可掬、好耍小聪明的是猪八戒,法名是猪悟能;忠诚老实、勤勤恳恳的是沙僧。 3、《西游记》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三打白骨精、大闹天宫、真假美猴王、三借芭蕉扇。 4、古典文学名着《西游记》中,孙悟空最具有反抗精神的故事情节是大闹天宫。 5、填人名,补足歇后语。 (1)(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2)(猪八戒)见高小姐——改换了头面 (3)(孙悟空)钻进铁扇公主肚里——心腹之患 6、有人对《西游记》道:“阳光灿烂猪八戒,百变猴头孙悟空,憨厚老成沙和尚,阿弥陀佛是唐僧。漫漫西天取经路,除妖斗魔显真功。若问是谁普此画,淮安才子吴承恩。” 7、《西游记》中“大闹五庄观、推倒人参果树”的是孙悟空 小升初语文复习资料:《红楼梦》常考知识点汇总 1、金陵十二钗指的是:(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贾巧姐、李纨、史湘云、秦可卿、妙玉)。 2、《红楼梦》中,有“小宝钗”、“小黛玉”之称的两个人分别是(袭人)、(晴雯)。 3、《红楼梦》的两条主线是(贾府由盛到衰的演变过程)、(宝、黛、钗的爱情婚姻悲剧) 4、《红楼梦》中,“品格端方,容貌丰美,行为豁达,随时从分。”说的是(薛宝钗) 5、《红楼梦》中,“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如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嗔时而有情”。说的是(贾宝玉)。 6、《红楼梦》中,“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缝必主淫。漫言不有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说的是(秦可卿)。 7、贾府的媳妇,稳重贤惠,本分随和,青春丧偶,统领众姐妹,曾负责海棠诗,此人便是(李纨)。 8、“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的作者是《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此诗的名字是《葬花词》,此诗意在喻人,悲叹自己的命运,控诉社会的黑暗,其思想性与艺术性均达到最高境界。 9、《红楼梦》的作者是(清)代作家(曹雪芹),相传后40回是(高鄂)所作。 10、《红楼梦》中有两句诗评论王熙凤在贾府衰亡中的悲惨下场,这两句诗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11、《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 12、《红楼梦》中,“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贵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说的是(袭人)。 13、“四春”之中,性格比较懦弱的是(迎春),精明志高、具有管理才能的是(探春),最后出家为尼的是(惜春)。

2017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三(新课标卷)解析

2017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第I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典范著作及宗教典籍被尊称为“经”,人所共知。但是,为何叫“经”?一般人却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经”本来是指编织的竖线。《说文·糸部》:“经,织从(纵)丝也。从‘糸’,‘巠’声。”(从段注及王筠句读本)段玉裁注:“织之从(纵)丝谓之‘经’,必先有经而后有纬。”徐灝笺:“盖织以经为主而后纬加之,经者所以织也,经,其常也。戴氏侗曰:凡为布帛,必先经而后纬,故‘经始、经营、经常’之义生焉。”纺织前,先把竖线设置在织机两端的横杠上,使它们与横杠垂直排列,并固定不动,以便纬线来回编织,这些竖线就是经线,“经”正因为它是竖向(纵向)的而得名。 上古时期的书籍,是使用竹简、木片作为载体的。这些用来写作的竹简、木片,需要用柔软而坚韧的线绳之类加以编联,才能成篇。《论衡·量知》:“截竹为简,破以为牒,加笔墨之迹,乃成文字,大者为经,小者为传记。”章太炎《国学讲演录》:“今人书册用纸,贯之以线。古代无纸,以青丝贯竹简为之。用绳贯穿,故谓之经。”这样,春秋末年及战国时期开始把书籍、文章称为“经”,如《墨子》中有《经》上、下篇,又有《经说》上、下篇。《淮南子·本经》:“经,书也。” 由于经线是编织的枢纽、关键,“经”就引申指常行的义理、准则。《吕氏春秋·察传》:“辞多类非而是,多类是而非。是非之经,不可不分。”高诱注:“经,理也。”《易·上经》陆德明释文:“经者,法也。”同时,经线是固定不动的。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纵丝为经,衡丝为纬。凡织,经静而纬动”,这样,“经”字也就有了“恒常”的意思。《左传·襄公二十一年》:“著诚去伪,礼之经也。”孔颖达疏:“‘经’训‘常’也、‘法’也。”于是,那些具有权威性、典范性的书被称为“经”。这些书之所以具有权威性,是因为其中所讲的道理可以成为人们平常行事或从事某种职业的准则且不可随意更易,而这也正是它们被称为“经”的原因。 《春秋繁露·重政》:“经、传,大本也。”于是乎,诸子中的主要各家都有了经书。例如:儒家有《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道家有《道德经》;法家李悝作《法经》六篇,《韩非子》书中《内储说》和《外储说》诸篇中有“经”和“说”两部分;《汉书·艺文志·方技略》载有医书七部,称为“医经”;战国时期甘德、石申各写出一部天文学著作,被后人合起来称为《甘石星经》。可见,被奉为经典的著作,几乎各个门类、每种学派都有,正如谢觉哉《关于相猪》一文所说:“相马有马经,相牛有牛经,相猪也

2017年高考语文试卷全国一卷(含答案)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在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气候正义是环境主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遇到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上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我们这一代既是受益人,有权使用并受益于地球,又是受托人,为下一代掌管地球。我们作为地球的受托管理人,对子孙后代负有道德义务。实际上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把长期目标设定为保护气候系统面授人为原因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干扰,其目的正是为了保护地球气候系统,这是符合后代利益的。至少从我们当代人已有的科学认识来看,气候正义的本质是为了保护后代的利益,而非为其设定义务。 总之,气候正义既有空间的维度,也有时间的维度,既涉及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也设计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因此,气候正义的内涵是:所有国家、地区和个人都有平等使用、享受气候容量的权利,页应公平地分担稳定气候系统的义务和成本。 (摘编自明德《中国参与国际气候治理的法律立场和策略:以气候正义为视角》)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了应对气候变化,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提出了气候正义。 B.与气候变化有关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实际上就是限制排放的问题。 C.气候正义中的义务问题,是指我们对后代负有义务,而且要为后代设定义务。 D.已有的科学认识和对利益分配的认识都会影响我们对气候正义内涵的理解。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章从两个维度审视气候正义,并较为深入地阐述了后一维度的两个方面。

2017年上海卷语文高考试题

2017年上海高考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应用(10分) 1.填空题(5分) (1)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王羲之《兰亭集序》) (2)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选自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健康赏心亭》 (3)柳永《雨霖铃》中,“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两句,直抒胸臆,感情深厚;陆游《书愤》中,也有直抒胸臆的一联是:“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2.按要求选择。(5分) (1)小明做事马虎,他想写一句话来警醒自己,以下句子合适的一项是(C)(2分)。 A. 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B.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C. 患生于所忽,祸起于细微。 D.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2)填入下面语段空白处的词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3分) 吴人的祖先很会唱歌,这是人所共知的。,而且被民间文艺工作者收集保存。可是吴地的舞蹈呢?我们祖先的那种伴有呜呜歌声的舞蹈哪里去了呢? A. 吴歌、白茅山歌从古到今都有人会唱。 B. 吴歌、白茅山歌有人从古到今都会唱。 C. 有人从古到今都会唱吴歌、白茅山歌。 D. 从古到今有人都会唱吴歌、白茅山歌。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3-7题(16分) 常识与理论 ①依据我们的常识,桌面是光滑的,物理学的理论却告诉我们,桌子是由原子组成。原子之间有间隙,桌面其实坑坑洼洼。很多人疑惑:理论和常识冤家碰头时,我们是该相信理论还是该坚守常识? ②其实,理论和常识很难笼统地拿来比较。因为平时说的“常识”一词,所称的内容十分繁杂。鲸鱼是一种鱼,这份常识保存在“鲸鱼”这个词里,但鲸鱼是哺乳动物,这也是大家都知道的常识。太阳东升西落是常识,而地球围着太阳转也是常识。为了区分,我们把“鲸鱼是哺乳动物”“地球围着太阳转”这一类常识称做“科学常识”。本文要讨论的常识,是指来自日常经验的常识而非科学常识。“常识”这个词也不能指称错误的东西,错误与否不以科学为标准,而以日常经验为标准,一旦发现某些原本相信的东西不符合日常经验,我们也就不再称之为“常识”。 ③常识是由正常的情况培养起来的。我们看到水往低处流,火焰向上窜,那就是水往低处流,火焰向上窜。常识并非没有道理。金星、牛郎星都是星星,而太阳、月亮不是,其中的道理是明显的。鲸鱼和鲨鱼是一类而不与老虎同类,道理也是明显的。常识通常是以事实的方式给予我们的,我们接受这些事实,同时就逐渐明白了其中包含的道理。当出现反常情况时,我们会寻求将反常转化为正常。这就是常识解释。爹妈个子大,子女也大,这是正常情况。爹妈个子大,孩子怎么这么矮?小时候没吃的,营养不够,这也是正常情况。 ④常识解释并不总是奏效。出现月食是月亮被天狗咬了,就像月饼被咬一口就会却一块,这当然是常情。但天狗是为月食特设的:不咬月亮的时候它在干什么?为什么每次咬了月亮还必定吐出来?至于细致、系统观测到的现象,仪器观察和实验产生的结果,常识不知道这些事,当然更谈不上由这些事形成什么道理。理论家知道这些事情,而且特别关注这些事情,恰恰是因为常识不能为它提供良好的解释。异常的事情特别能显示理论的解释力。 ⑤理论的解释不是凭空而来。理论靠什么提供解释?靠讲道理。从何处讲道理?从常识。除了包含在常识里的道理,还能从哪里找到道理?还有什么我们能够理解的道理?理论家在成为理论家之前先得是个普通人,是个常人。爱因斯坦说的“科学整体无非是日常思考的精致化”,也是在这个方向上说的。

小升初语文必考知识点(古诗词)(一)[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小升初语文必考知识点(古诗词)(一)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小升初语文必考知识点(古诗词)(一) 小升初语文必考知识点(古诗词)(一)(一)诗中山 :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3.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 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二)诗中花: 1.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唐?孟浩然《过故人庄》 2.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唐?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3.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 子方》 4.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 广陵》 (三)诗中长江: 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3.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至广陵》(四)诗中月: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 2.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3.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 4.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李白 (五)诗中夏: 1.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 2.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 3.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 4.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同上) 5.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 (六)诗中冬: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3.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4.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5.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七)劝学类 1.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劝学》 2.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冬夜读书示字聿》(八)送别类 1.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2.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3.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4.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白居易《赋得故草原送别》 (九)爱国类 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清。文天祥《过零丁洋》

春季高考试题-天津市2017春季高考语文模拟考试题C

2016年天津市高等院校春季招生统一考试模拟试题 语文(C卷) 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第 I 卷(选择题,共56分) —、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狡黠.(xiá)戕.害(qiāng)茕.茕孑立(qíng)焚膏继晷.(guǐ) B. 狩.猎(shòu)逡.巡(jǜn)一叶扁.舟(piān)色厉内荏(rěn) C. 殒.命(yǚn)纤.细(xiān)高屋建瓴.(líng)断壁残垣.(yuán) D. 窥.测(kuì)联袂.(jué)天崩地坼.(chè)循规蹈矩.(jǚ) 2. 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 凭心而论鬼蜮伎俩缉拿归案流连忘返 B. 轻歌慢舞委屈求全度过难关人情世故 C. 鞭辟入理绿草如茵徇私舞弊怨天尤人 D. 跌宕起伏歌功诵德食不裹腹恰如其份 3.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我国许多城市都建立了食品质量报告制度,定期向社会公布有关部门的检验结果,从而使那些 劣质食品在劫难逃。 B. 现在,许多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情过于急切,往往不切实际地对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其结果往 往是弄巧成拙。 C. 交易会展览大厅里陈设的一件件色泽盈润、玲珑剔透的玉雕工艺品,受到了来之世界各地客商 的青睐。 D. 只见演员手中的折扇飞快闪动,一张张生动传神的戏剧脸谱稍纵即逝,川剧的变脸绝技赢得了 观众的一片喝彩。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第一页 A. 康熙、乾隆时期,拙政园的一部分曾一度为担任苏州织造的曹雪芹的祖父曹寅购得,后转赠给 他的内弟李煦。 B. 海洋生物专家介绍,许多海洋生物的药用价值正在逐步被发现和推广,前途是不可估量的。 C. 我国现行医疗制度、医患关系、病人权利及医疗事故的鉴定任然有许多亟待改进和完善。 D. 这届全运会会徽、吉祥物设计的应征者大多是以大学里的青年师生为主,企业里的设计者也有。 5. 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②其实,多媒体技术并不神秘,兴许您已经见过她的芳踪了。 ③两年后,她发现了钋,接着发现了镭,冰山露出了一角。 ④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 A. 夸张比喻排比反问 B. 夸张拟人比喻反问 C. 对偶拟人比喻设问 D. 对偶比喻排比设问 6. 下列各句括号内的两种表述分别变为四组,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科学技术从来就是双刃剑,(a它带来人类巨大进步,也必然会产生一定的负面效应。B它 会产生一定的负面效应,也必然会带来人类巨大的进步。)但是,历史已雄辩地证明,只要我们始终遵循自然界规律,它终将造福人类。 ②我寻找着古战场的遗迹。(a 一幅幅悲壮的历史画卷在眼前展现。b眼前展现出一幅幅悲 壮的历史画。)我想起了镇守边关的戚继光,想起抵御清兵的李自成。 A. ①a②a B. ①a②b C. ①b②a D. ①b②b 二、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 要求的。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0题。 魏有隐士曰侯嬴,年七十,家贫,为大梁夷门监者。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不肯受,曰:“臣修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欲以观公子。公子执辔愈恭。侯生又谓公子曰:“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车骑过之。”公子引车入市。侯生下,见其客朱亥,俾倪,故久 第二页

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一卷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在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气候正义是环境主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遇到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上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我们这一代既是受益人,有权使用并受益于地球,又是受托人,为下一代掌管地球。我们作为地球的受托管理人,对子孙后代负有道德义务。实际上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把长期目标设定为保护气候系统面授人为原因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干扰,其目的正是为了保护地球气候系统,这是符合后代利益的。至少从我们当代人已有的科学认识来看,气候正义的本质是为了保护后代的利益,而非为其设定义务。 总之,气候正义既有空间的维度,也有时间的维度,既涉及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也设计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因此,气候正义的内涵是:所有国家、地区和个人都有平等使用、享受气候容量的权利,页应公平地分担稳定气候系统的义务和成本。 (摘编自明德《中国参与国际气候治理的法律立场和策略:以气候正义为视角》)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了应对气候变化,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提出了气候正义。 B.与气候变化有关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实际上就是限制排放的问题。 C.气候正义中的义务问题,是指我们对后代负有义务,而且要为后代设定义务。 D.已有的科学认识和对利益分配的认识都会影响我们对气候正义内涵的理解。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章从两个维度审视气候正义,并较为深入地阐述了后一维度的两个方面。

部编版小升初语文常考知识点(多音字组词)

小升初语文常考知识点(多音字组词)zhuàn传记 hé荷花 zhǎng涨水 传荷涨 chuán传说 hè负荷 zhàng发涨 jī奇数 pào大炮 gěi送给 奇炮给 qí奇怪 páo炮制 jǐ给予 guàn冠军 gān干净 wù可恶 冠干恶 guān皇冠 gàn干活ě恶心 pián便宜 sù住宿 hào小号 便宿号 biàn方便 xiǔ包宿 háo嚎啕大哭 zàng西藏 kǎ卡车 tiáo调料 藏卡调 cáng躲藏 qiǎ关卡 diào调走 mú模样 xiàng巷子 zhá轧钢 模巷轧 mó模型 hàng巷道 yà轧到 dǎi(逮住) dāng(当心) xíng(步行) 逮当行 dài(逮捕) dàng(上当) háng(银行)

bó(漂泊) dào(倒车) shàn(扇子) 泊倒扇 pō(湖泊) dǎo(倒下) shān(扇动) cháng(特长) huá(中华) dài(大夫) 长华大 zhǎng(成长) huà(华山) dà(大家) jiāo(教书) juàn(羊圈) zuān(钻研) 教圈钻 jiào(教育) quān(一圈) zuàn(钻石) xù(畜养) xuán(旋转) mēn(闷热) 畜旋闷 chù(畜生) xuàn(旋风) mèn(沉闷) yān(燕山) jìng刚劲 qiáng(强大)燕劲强 yàn(燕子) jìn(干劲) qiǎng(勉强)huà(华山) píng(屏幕) féng(裁缝)华屏缝 huá(华丽) bǐng(屏气) fèng(缝隙) shān(扇风) zuān(钻洞) dòu(战斗) 扇钻斗 shàn(扇子) zuàn(电钻) dǒu(一斗)

2017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淄博五中2017届高三10月份第一次质检试题 高三语文试题 (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第I卷(共36分 一、(每小题3分,共15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 真谛取缔孝悌瓜熟蒂落有的放矢 B. 包庇奴婢媲美筚路蓝缕刚愎自用 C. 驿站后裔臆断神采奕奕自怨自艾 D. 嗜好对峙吞噬恃才傲物舐犊情深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彷徨愁怨寂寥静默凄婉惆伥 B. 寒暄精捍曲意逢迎各行其事 C. 睿智禀赋重蹈覆辙趋善避恶 D. 辩难商榷典藉满架山清水秀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 ...的一项是(3分 A. 爸爸工资不高,妈妈没有稳定的工作,生活拮据,但他们兄弟二人都很懂事,让枣推...梨.,关系融洽,很受邻居们喜爱。 B. 他潜心于文字学研究,身居书斋十多年,焚膏继晷 ....,颇下了一番“头悬梁锥刺股”的功夫,终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C. 小李考虑问题总是出于公心,勇担责任,从不患得患失 ....,所以在这个有着十年奋斗历程的团队中威望很高。 D. 我攀过陡峭的崖壁,历尽艰辛,登上绝顶,放眼望去,天无涯际,顿觉自己渺小,登. 高自卑 ...之感油然而生。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学习就怕‘认真’二字。”张老师说:“‘态度决定一切’,确实很有道理。” B. 网络技术对艺术传统的冲击不容忽视,对新艺术形式的催生已初露端倪。人不得不思考, 高科技的发展将导致艺术的沉沦?还是会迎来新时代的文艺复兴? C. 蝴蝶纵有千般不是,还是有一桩长处:不做室中物!飞,则飞于野;舞,则舞于田。 D. “血战长空”以独特视角关注抗战时期中国空军的真实历史,剧中主要角色均有历史原型。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近几年,食品药品在安全方面出现的问题被媒体接连曝光,不同的职能部门各管一段的监管模式也因此受到了社会的质疑。 B.第九届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在北京永定河西岸盛大开幕,对于513公顷的园博园,为了方便游客,专门开设了电瓶车专线。

2018小升初语文考试知识点汇总(一)

2018小升初语文考试知识点汇总(一) 一、常见借代词语 1、桑梓:家乡 2、桃李:学生 3、社稷、轩辕:国家 4、南冠:囚犯 5、同窗:同学 6、烽烟:战争 7、巾帼:妇女 8、丝竹:音乐 9、须眉:男子 10、婵娟、嫦娥:月亮 11、手足:兄弟 12、汗青:史册 13、伉俪:夫妻 14、白丁、布衣:百姓 15、伛偻,黄发:老人 16、桑麻:农事 17、提携,垂髫:小孩 18、三尺:法律 19、膝下:父母 20、华盖:运气 21、函、简、笺、鸿雁、札:书信 22、庙堂:朝廷 二、作者作品 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

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 5、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11、“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13、《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聊斋”是他的书屋名,

2017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2017年高考新考纲全国卷模拟试题 第I卷阅读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字是记录和传达语言的书写符号。语言是有声的思维,文字是有形的思维。二者都是思维的外化。像语言一样,文字也是思维能力的反映,蕴含着思维的特点。从某种意义上说,古文字是对思维进行考古的工具。 古人类主要运用形象进行思维。这种特点反映在古诗歌中,人们喜欢用比兴来说明某种道理;反映在原始神话中,人们通过具体的故事来说明某个道理,抽象的道理是没用的。形象思维曾是人类最得心应手的思维方式。抽象思维是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从文字的创造特点看,绘画文字是最早的文字。这种文字的主要特点是象形。不仅中国的古文字用形象来表示,古巴比伦人、古雅玛人、古埃及人等无一不是从象形开始来创造古文字的。创造文字的时代,人们抽象思维的能力还比较薄弱。人们进行抽象思维,还很难脱离具体形象来进行,往往要依赖于对形象的类比、比较、联想来进行。表现在文字的创造上,形与义密切结合在一起,人们是从形象来了解符号的意义的。文字的产生一方面是以人类抽象思维的能力达到一定水平为基础的。但另一方面,象形文字又标志着人类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发达,这种低下的抽象思维能力不可能创造太抽象的符号。 抽象思维能力的低下还主要表现在古文字上的词类上,表现为形容词的极端贫乏。从甲古文看,形容词数量相当少,只有白、厚、明、光、赤、美、丽等为数不多的形容词。事物的性质包含在事物之中,与事物不可分离,只能通过人的思维才能把事物的性质从事物本身分开。在近代一些少数民族那里,要说热,只能说“像火一样”。 早期文字中的“鱼”字是各种各样的鱼类象形,后来逐渐概括出一种共同的鱼的特征的象形文字,作为各种各样鱼的代表。早期文字中,几乎每个文字都经历了一定的概括过程。没有概括过程,就不可能产生一般意义上的文字。这种概括能力使人们能概括出事物的共同性质,撇开了同类事物之间的差别性、个性和偶然性,产生了最初的种、类概念。 在概括能力发展的同时,形象思维本身也在不断发展着。形象思维从自身中演化出了抽象思维。抽象思维的发展又推动着形象思维的发展。古人类从事物中抽象出事物的性质,从而创造了形容词后,又创造着代表新的形象的词。例如,从羊的肥大的形象创造了“美”字,进一步又创造了“美服”“美女”等新的名词。形容词产生后,也使原有的一些代表具体形象的词成为更形象生动的新词。例如月字、镜字,在抽象出了“明”字后变成了“明镜”“明月”,使形象更逼真。古人类从众多的个别的事物中概括出代表一般意义的词后,又以此为指导去认识新的个别事物,创造新的字。 从古文字的演变进化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在互相补充、互相促进中辩证地发展,使人类的思维能力不断由低级向高级发展,从而使人类能够更探更广地认识世界。(摘编自朱长超《从古文字看原始思维及其发展》,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语言”与“文字”都是思维的外化,如同可以通过古代语言来考察原始思维一样,我们也可以从古文字来考察原始思维。 B.创造文字的时代里,人们常需要依赖形象的类比、比较、联想来进行抽象思维。那时候,

2017年全国一卷高考语文试题答案解析

2017年全国一卷高考语文试题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气候正义是环境正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遏制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我们这一

代既是受益人,有权使用并受益于地球,又是受托人,为下一代掌管地球。我们作为地球的受托管理人,对子孙后代负有道德义务。实际上,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把长期目标设定为保护气候系统免受人为原因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干扰,其目的正是为了保护地球气候系统,这是符合后代利益的。至少从我们当代人已有的科学认识来看,气候正义的本质是为了保护后代的利益,而非为其设定义务。 总之,气候正义既有空间的维度,也有时间的维度,既涉及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也涉及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因此,气候正义的内涵是:所有国家、地区和个人都有平等地使用、享受气候容量的权利,也应公平地分担稳定气候系统的义务和成本。 (摘编自曹明德《中国参与国际气候治理的法律立场和策略:以气候正义为视角》)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了应对气候变化,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提出了气候正义。 B.与气候变化有关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实际上就是限制排放的问题。 C.气候正义中的义务问题,是指我们对后代负有义务,而且要为后代设定义务。 D.已有的科学认识和对利益分配的认识都会影响我们对气候正义内涵的理解。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小升初语文《红楼梦》知识点必考详解-全

小升初语文《红楼梦》知识点必考 1、金陵十二钗指的是:(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贾巧姐、李纨、史湘云、秦可卿、妙玉)。 2、《红楼梦》中,有"小宝钗"、"小黛玉"之称的两个人分别是(袭人)、(晴雯)。 3、《红楼梦》的两条主线是(贾府由盛到衰的演变过程)、(宝、黛、钗的爱情婚姻悲剧) 4、《红楼梦》中,"品格端方,容貌丰美,行为豁达,随时从分。"说的是(薛宝钗) 5、《红楼梦》中,"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如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嗔时而有情"。说的是(贾宝玉)。 6、《红楼梦》中,"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缝必主淫。漫言不有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说的是(秦可卿)。 7、贾府的媳妇,稳重贤惠,本分随和,青春丧偶,统领众姐妹,曾负责海棠诗,此人便是(李纨)。

8、"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的作者是《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此诗的名字是《葬花词》,此诗意在喻人,悲叹自己的命运,控诉社会的黑暗,其思想性与艺术性均达到最高境界。 9、《红楼梦》的作者是(清)代作家(曹雪芹),相传后40 回是(高鄂)所作。 小升初语文之《红楼梦》知识点必考,推荐学生们收藏转发学习 10、《红楼梦》中有两句诗评论王熙凤在贾府衰亡中的悲惨下场,这两句诗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11、《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 12、《红楼梦》中,"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贵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说的是(袭人)。 13、"四春"之中,性格比较懦弱的是(迎春),精明志高、具有管理才能的是(探春),最后出家为尼的是(惜春)。 14、《红楼梦》中结的两个诗社分别是(海棠社)和(桃花社),社长是(李

2017年天津市和平区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含答案

2017年天津市和平区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题3分,共4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抱厦(shà)包庇(bì)聒噪(gūo)不违农时(wéi) B.付梓(zǐ)瞭望(liào)榫头(sǔn)萎靡不振(mí) C.装帧(zhèng)鹧鸪(gū)孱头(càn)是非曲直(qǔ) D.新正(zhēng)济南(jǐ)茎叶(jīng)草菅人命(jiā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厢房针砭甘拜下锋安之若素 B.避讳伶俐礼尚往来终南捷径 C.振动鱼翘幅员辽阔残羹冷炙 D.尺牍砥砺细枝末节倍受观注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我们纪念朱德同志,就是要学习他追求真理、不忘初心的坚定信念,对马克思主义的____,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_____,是共产党人经受住各种考验的精神支柱。 ②这是党中央针对“十三五”时期中国发展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做出的时代回答,而“创新”驱动下的纪检监察事业,亦回应着新的历史时期的现实_____。 ③清宫田藏元代水利专家、画家任仁发《五王归醉图卷》,成交价3.036亿元,不仅刷新了个人作品拍卖纪录,也被____可能成为今年“最贵的拍品”。 A.信仰信念要求预估B.信念信仰诉求预估 C.信仰信念诉求预测D.信念信仰要求预测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他们到底扶持了多少畜牧企业,没有人记得清,只记得他们所到之处,大量企业锋芒毕露. B.上海地铁日均客流达千万级别,特别是早高峰时段常常人满为患,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一环肯定是以保障客流运送为前提,“丢书大作战”在此时显然是不合时宜的. 1

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课标1卷试题和答案解析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气候正义是环境主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遇到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上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我们这一代既是受益人,有权使用并受益于地球,又是受托人,为下一代掌管地球。我们作为地球的受托管理人,对子孙后代负有道德义务。实际上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把长期目标设定为保护气候系统免受人为原因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干扰,其目的正是为了保护地球气候系统,这是符合后代利益的。至少从我们当代人已有的科学认识来看,气候正义的本质是为了保护后代的利益,而非为其设定义务。 总之,气候正义既有空间的维度,也有时间的维度,既涉及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也涉及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因此,气候正义的内涵是:所有国家、地区和个人都有平等使用、享受气候容量的权利,也应公平地分担稳定气候系统的义务和成本。 (摘编自曹明德《中国参与国际气候治理的法律立场和策略:以气候正义为视角》)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2017年高考语文真题试题汇编 (PDF版)

2017年高考语文试题汇编 1.2017年高考语文试题(全国I卷) 2.2017年高考语文试题(全国Ⅱ卷) 3.2017年高考语文试题(全国III卷) 4.2017年高考语文试题(北京卷) 5.2017年高考语文试题(江苏卷) 6.2017年高考语文试题(山东卷) 7.2017年高考语文试题(天津卷) 8.2017年高考语文试题(浙江卷) 9.2017年高考语文试题(山东春季卷) 10.2017年高考语文试题(上海春季卷) 11.2017年高考语文试题(上海卷)

2017年高考语文试题(全国I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气候正义是环境正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遇到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上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我们这一代既是受益人,有权使用并受益于地球,又是受托人,为下一代掌管地球。我们作为地球的受托管理人,对子孙后代负有道德义务。实际上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把长期目标设定为保护气候系统免受人为原因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干扰,其目的正是为了保护地球气候系统,这是符合后代利益的。至少从我们当代人已有的科学认识来看,气候正义的本质是为了保护后代的利益,而非为其设定义务。 总之,气候正义既有空间的维度,也有时间的维度,既涉及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也涉及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因此,气候正义的内涵是:所有国家、地区和个人都有平等使用、享受气候容量的权利,也应公平地分担稳定气候系统的义务和成本。 (摘编自明德《中国参与国际气候治理的法律立场和策略:以气候正义为视角》)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了应对气候变化,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提出了气候正义。 B.与气候变化有关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实际上就是限制排放的问题。 C.气候正义中的义务问题,是指我们对后代负有义务,而且要为后代设定义务。 D.已有的科学认识和对利益分配的认识都会影响我们对气候正义内涵的理解。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从两个维度审视气候正义,并较为深入地阐述了后一维度的两个方面。 B.文章以气候容量有限为立论前提,并由此指向了气候方面的社会正义问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