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奇瑞汽车科技体制创新案例分析

奇瑞汽车科技体制创新案例分析

奇瑞汽车科技体制创新案例分析
奇瑞汽车科技体制创新案例分析

据悉,奇瑞公司将坚持以创新为魂,继续保持高比例的研发投入,联合相关合作单位和

科研院所,“共同投入、联合开发、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充分发挥资金的“杠杆效应”;以全球化的视野搞好人才引进和培养,继续完善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激励机制和人才培养机

制,将人才的培养工作放到重要的战略位置,迸发人才的创新活力;并成立中央研究院,和

已经成立的汽车工程研究总院、规划设计院、试验技术中心一起,形成了从整车(包括乘用

车和商用车)到发动机、变速箱、关键零部件,从设计开发到工程技术、试验试制、工艺规划完整的开发体系;同时,在北京、上海国内人才密集、信息发达的经济、科技中心城市成立开发分院;在欧洲、北美、日本、澳大利亚等汽车及零部件工业发达地区,分别成立都灵分院、底特律分院、东京分院、悉尼分院,吸纳优秀研发人才,收集最新科技信息,根据对未来能源、环境和社会的变化,加快对前瞻性技术的科学规划、研究和开发,抢占技术制高点,主要是通过对新能源、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以及试制试验技术等的研究和开发,最终实现到2018年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凌云壮志。

奇瑞公司成立11年来,始终坚持技术创新,把拥有核心技术能力和更多的知识产权,作为自主品牌突破市场重围,实现品牌国际化战略目标的唯一出路;在实践中坚持“更安全、更节能、更环保”造车理念,开展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开发应用,数十款自主开发的轿车、混合动力轿车及发动机不断掀起市场风云;目前已在混合动力整车开发过程中,建立了

奇瑞自己的混合动力研发与仿真平台,形成混合动力整车开发方法与流程,即将取得世人瞻

目的技术突破。

尤其是去年召开的第一次科学技术大会,对促进奇瑞形成良好的创新氛围和创新文化起

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一年来,奇瑞在自主创新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专利申请数量由2006

年的631项猛增到2007年的1058项,位居汽车行业第二和本土汽车企业第一;其中发明专利244项,占比23.06%,专利申请总数增长率和发明专利申请数量增长率分别为67.67%和

92.13%。截止到07年底,专利累计申请量已达2012件,其中发明专利393项,获得授权专利1027项。其中外观设计专利比例下降,发明专利比例显著上升,整体结构有所优化,并被确定为全国知识产权示范创建企业。2007年底,国家发改委还批准奇瑞组建汽车节能环保国家

工程实验室。

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带动了企业的发展,去年奇瑞汽车共实现销售380817辆,其中出口

11.98万辆,实现销售收入198.3亿元,利税20.3亿元,同时还实现了100万辆汽车下线的历史性跨越。“面对新的市场形势,我们必须以科技创新为依托,从科技创新中寻找突破口,实现以产品和品牌提升为核心的战略转型和调整,使奇瑞早日成为自主国际名牌。”

奇瑞公司是我国汽车工业自主创新的一面旗帜。公司创业10年来,始终坚持自

主创新,通过长期艰苦努力,逐步掌握并具备了整车、发动机及关键零部件的核心技术和自主研发能力,先后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QQ旗云、瑞虎、东方

之子等八个系列几十款整车和CAC ACTEC两大品牌发动机,拥有446项授权专利,并实现了向国外的产品与技术输出,形成了明显的技术优势和竞争力。2006

年奇瑞公司产销汽车305236 台,成为我国第一家年销乘用车达到30万辆级的自主品牌,

进入全国轿车行业前四名。今年第一季度,奇瑞汽车产销已突破10万辆,延续了强劲的增长势头。

10年前,当中国加入WTO时,汽车曾是国人最为担心的产业之一。但是,奇瑞汽车的自强崛起,连续10年创造自主品牌出口第一的业绩,又让国人真切地感受到了民族汽车工业发展的强劲势头。这一切都来自奇瑞坚持不懈的全方位创新,正如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跃所说:“创新才是企业发展的硬道理!”

10年2 0 0亿元投入研发和装备

截至10月底,奇瑞汽车出口突破60万辆,占中国乘用车出口量的三分之,也创下中国乘用车出口量之最。

“创下中国汽车出口之最,靠的是我们持之以恒的技术创新。”奇瑞公司国际部负责人说。

近些年来,奇瑞不断加大对国外市场的适应性研发,针对俄罗斯市场开发了全黑色的内饰系统;针对巴西市场特点,专门派遣工程师到该国,花了一年半时间开发了可任意比例混合的乙醇汽油混合燃料车,并获得了巴西政府颁发的认证证书,,正是这些适应市场需求的技术研发,使得奇瑞在国外市场不断获得认可。今年,奇瑞瑞虎荣获巴西市场的年度车型,并在埃及市场创下销量冠军,S

UV市场占有率达60%。

奇瑞公司新闻发言人金弋波介绍,奇瑞公司从创建以来,十分注重研发投入, 每年都会将销售收入的5%—10%投入研发,十多年来,已经累计投入研发和

装备费用近200亿元,正是这些立足自主创新和核心技术的研发投入,使奇瑞成为国内汽车行业专利数最多的企业。

在奇瑞中央研究院,一系列 面向未来 的新技术令人眼界大开: 利用生物 材料研制

的汽车装备,重量较过去减少一半;车载信息化系统让人对未来的汽车

驾驶体验充满向往,,奇瑞中央研究院院长陈效华告诉记者, 研发都是面向未来10到2 0年的前沿技术。 “我们几年前开始研发的多项新技

术,对目前的汽车行业来说依然十分前沿,一些企业才开始做。”陈效华说。

正是“先人一步”的技术创新,让奇瑞获得了竞争优势,也让记者看到了, 奇瑞未来

发展的巨大潜力。

2012年,中国机械装备行业进入了比拼科技进步与自主研发实力的关键竞争阶段,其中农

业机械领域的尖峰较量与优胜劣汰最具看点。

我国是世界第二大农业装备制造国, 但数量众 批低水平农业机械企业的现实问题,也催生了以技术和品质为发展基础的新一代企业的崛 起。

以创新驱动为企业发展核心、专注于提供农业生产机械化解决方案的奇瑞重工,

国农机领域的一匹黑马。

2012年,奇瑞重工实现各类农业机械销售近 4万辆,销售收入上年 同

期增长9.8倍。 随着十八大的召开,我国对城乡发展一体化提出了新的要求, 将农业机械化作为农业现

代化的物质基础和重要标志,并将农业产业技术创新和智能化水平作为衡量农机企业竞争能 力的标尺,为未来几年农业装备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方向。

这也给以奇瑞重工为代表的新一代机械装备企业提供了发展机遇。

线最宽、序列最齐全的农业装备制造企业。奇瑞重工自主研发设计的桥式拖拉机,拥有

项技术专利,填补了国内空白。耕王 185马力拖拉机技术和质量在国内行业处于领先水平。

谷王8000A 型大喂入量收获机械的双纵轴流先进技术,打破国外高端产品的技术垄断,成 研究院的所有技术 多的农机企业多年来一直处于无序竞争状态, 2012年农机市场动荡和产业调整,暴露出一

国际化合作,奇瑞重工在短短两年时间内,就拥有了

12大平台、280种产品资源,成为产品 就是我 通过创新研发模式和

11

为国内工艺一流、技术领先的标杆机型。

据了解,奇瑞重工拥有国内领先的专职研发队伍,与国内外大专院校、科研单位有重要

合作,并在意大利、日本建有研发和设计中心,每年研发投入占全部收入的15%,在机械装备制造行业属于较高水平。奇瑞重工总经理王金富说:“奇瑞重工产业选择的原则是,业务有足够长的生命周期,有足够大的价值空间,主要围绕城市化、农业现代化、新能源做文章,

并向国际化看齐。”

正因为如此,奇瑞重工从建立之初,就将产品的技术、品质和发展方向与国际对标。这

不仅提升了企业在国内的竞争力,也树立了企业的国际化,拓展了企业业务发展的触角。

2012年,奇瑞重工已经建立起一张遍及五大洲的全球运营体系, 开拓海外销售渠道100余家, 已向60多个国家投放产品。

党的十八大指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 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在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中,农业机械企业扮演着科技创新的重要

角色。未来,承载着产业创新精神的企业,将会被赋予重任。

古语有云:“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自成立之日起,奇瑞重工就坚持以科技为引领,

依靠创新驱动,将“科技创新”的理念贯穿于企业发展的全过程。短短数年间,迅速完成了

产品及品牌搭建,迅速占领市场,以其独特的市场竞争力对“后来居上”一词进行了完美的诠释。这一切,都是因为奇瑞重工掌握了一条至关重要的核心密码,即坚守科技创新为企业

发展第一驱动力。

奇瑞重工重视产品技术创新和能力建设。为此,公司提出“国际化发展、全球资源整合、坚持自主创新、争创世界一流”的技术创新方针,以广阔的发展平台,吸引了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加盟,打造优秀创新团队。如今,在奇瑞重工遍布全国粮食主产区的六大农业装备制造

基地内,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已超过460 人。

在大力引入各行业专业人才的同时,奇瑞重工还积极开展"产学研”和国际间技术合

作,截至目前为止,公司已先后与10多家高校及科研院所就现代农业关键装备、共性技术

发展以及新型农艺、农机等多个方面展开交流和合作。通过项目管理,引导研发团队对现代

农业机械化生产中的关键设备和产品进行科研攻关,使得科研成果能够在第一时间内转化到

现实的农业装备产品中来、转化到实际的农业生产运用中去。

奇瑞重工还与欧、美、韩等多家国外专业农业装备企业进行战略合作,

技术和资源,进行国内适应性开发, 不断提高国内农机产品技术水平和产品品质。 用奇瑞集团的技术创新平台,奇瑞重工还引入了汽车制造过程中的技术资源和理念, 些

先进的理念和制造工艺在奇瑞重工的“谷王”和“耕王”等产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先进的产品,必须依赖科学的管理体系、 先进的装备和工艺手段作为保障。为此, 重工在成立之初就提出了“装备领先”的基础建设目标。

奇瑞重工在基地的基础建设等方面, 统一遵循“以农机工业制造为规划基础,

现高端装备制造理念”,设计开发出适合农机生产效率、

质量一体化的现代化联合厂房,

引入先进的生产工艺和制造设备。其制造装备先进性和制造资源的整体规模, 都处于行业遥 遥领先的地位。同时,按照农机产品多品种、小批量、大规模的生产组织要求,奇瑞重工各 制造基地均采用了大量的数控、柔性加工设备,从冲压、焊接、机加工、涂装、总装各生产 单元,可完成制造基地周边市场产品的生产,并且可进行快速的产品生产切换。

奇瑞重工不只注重在生产设备资源上的投入, 更加关注产品制造的质量。为此,奇瑞重

工从产品材料的检测、工艺试验开发、生产过程监控的全生产过程进行开发投入,

可实现从 小到每一个螺栓扭矩、每一个生产工序控制,

大到每一个部件性能,以及整机性能,并进行 全参数化的控制和检测。

“装备领先,不单单是硬件的领先, 同时也是生产、管理理念的领先。”奇瑞重工总经

理王金富说。据介绍,奇瑞重工的精益生产理念,已经贯穿了整个生产过程。

通过引入先进的 此外,利

并使这 奇瑞 并充分体 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