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毛概总结(修改版)

毛概总结(修改版)

毛概总结

(黑字为以前的思考题及学姐总结,蓝字(b)为上课画了但是并不是思考题,绿字(g)为没有画由于种种原因不知道需不需要背,最好还是背了的东西)

第一章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科学内涵外延)?

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的实际问题,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是运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语言来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揭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规律,使之成为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

科学内涵的外延:

第一,紧密联系中国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问题。

第二,总结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第三,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14简答)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它们之间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是统一的思想。) 第一.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源泉。

毛泽东思想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基本遵循。

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为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第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3.怎样把握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思考题3)

主要内容: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②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③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

④政策和策略的理论,

⑤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⑥党的建设理论,

⑦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的理论,

⑧关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

历史地位: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3、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

4.怎样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思考题4)

主要内容: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理论;

(3)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理论;

(4)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理论;

(6)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理论;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

(9)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理论;

(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理论。

历史地位:

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⑵新时期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指针。

5.如何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思考题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12个围绕+4个全面)

(1)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长期实践取得的根本成就,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辩证统一;

(2)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国家好、民族好、大家好等

(3)围绕全面深化改革

(4)围绕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5)围绕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全面依法治国

(6)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7)围绕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治理

(8)围绕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9)围绕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

(10)围绕建立新型国际关系和我国外交战略

(11)围绕全面从严治党

(12)围绕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理论体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科学回答当代中国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鲜明提出新形势下党治国理政的一系列重要方略,特别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最新成果。

6.“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形成的背景?(15论述习大大)

首先,“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适应了我国发展的现实需要。

其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顺应了人民群众的愿望期盼。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为解决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

7.“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关系?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一个整体,它既包括战略目标,又包括战略举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战略举措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关键一步”;

(2)全面深化改革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动力源泉,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一招”;

(3)全面依法治国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法制保障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石;

(4)全面从严治党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和根本保证. 8.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主要内容?

《中国共产党章程》指明:“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1)“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而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从分析

这些事实中找出方针、政策、办法来。”

2)“理论联系实际”就是善于应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从对中国历史和现实的研究中,作出合乎中国需要的理论创造。毛泽东把这种“相联系”比喻成“有的放矢”。

3)“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就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判定认识或理论是否是真理,而不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

4)“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

9.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精髓?(为什么实事求是是精髓)

所谓精髓,对于某一理论而言,指的是能使这一理论得以形成和发展并贯穿其始终,同时又体现在这一理论体系各个基本观点中的世界观方法论的基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都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既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精髓。

1)实事求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

2)实事求是是体现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

3)实事求是是渗透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方法原则

10.如何理解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科学内涵

《中国共产党党章》指明:“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1)“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前提

(2)“理论联系实际”是根本途径和方法

(3)“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验证条件和目的

(4)“实事求是”适当的西乡路线的实质和核心

(b)11.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时间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b)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也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第四章

1.党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中取得了哪些重要的理论?

1)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

2)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3)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其他理论成果:1)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

2)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和步骤

3)关于经济建设方针

4)关于所有制结构的调整

5)关于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

6)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7)关于科学和教育

8)关于知识分子工作

2.如何认识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思考题2)17简答

1)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2)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3)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3.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有哪些经验教训?(思考题3)14,15,16简答

①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②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③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

④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治⑤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

⑥必须坚持对外开放,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要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建设社会主义

(b)4.关于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b)5.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毛泽东指出“在社会主义这回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第五章

1.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及其基本特征?(思考题1)15论述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

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前一层含义阐明的是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后一层含义则阐明了我国现实中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程度。两层基本含义既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只有将其有机地统一起来,构成一个科学概念,才能够深刻地理解和把握我国的基本国情。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

1)从现代化发展水平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

2)从产业结构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

3)从经济水平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

4)从教育程度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

5)从人民富裕程度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

6)从地区发展情况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

7)从体制改革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

8)从精神文明建设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

9)从国际比较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

2.十九大两个没有变,一个有变?

(1)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2)我国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3)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3.如何认识当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段性特征?(15简答)(科学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1)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

A,我国的经济增长仍主要依靠工业劳动,过于依赖物质资源的投入以及土地、劳动力等要素的低成本优势,

B,经济增长,仍主要依靠工业劳动和劳动的低成本

C,经济增长对投资的依赖程度高

D,农业基础薄弱,现代服务业正处于,培育发展过程中,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城乡区域发展差距较大,经济发展动力不足仍比较突出。

(2)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全面进步,同时发展面临新的重大结构性问题,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

(思考题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既要以四项基本原则保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又要通过改革开放赋予四项基本原则新的时代内涵,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党和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相互贯通、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必须全面坚持一以贯之。17简答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两个基本点的统一,必须旗帜鲜明的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资产阶级自由化即反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否定社会主义制度,主张全盘西化,是根本违背人民利益和历史潮流、为广大人民所坚决反对的。只有始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旗帜鲜明的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才能保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永不背离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并有一个稳定的政治局面和社会环境。

5.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理解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辩证统一?

主要内容:

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紧急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和完善对外开放,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保证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

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社会安定、政府廉洁高效、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睦、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以改善民生为重点,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⑤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就是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着力推进绿色产业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p.s.上述内容斜体的为绿字

辩证统一:

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最高纲领为最低纲领的制定指明前进方向;最低纲领为最高纲领的实现准备必要的条件。

或者

1)实现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最高纲领,同时在革命和建设的不同发展阶段,党也制定了最低纲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纲领,就是党在现阶段的最低纲领。

2)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辩证统一于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的全部历史过程。科学阐明和正确处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是中国共产党在理论上政治上清醒和成熟的重要标志。

3)最高纲领为最低纲领的制定指明前进方向;最低纲领为最高纲领的实现准备必要的条件。坚持最高纲领不是也不能离开现实空谈远大理想,实践最低纲领不是也不能只顾眼前而忘记远大理想。6.十九大奋斗目标: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A,实现奋斗目标的基本方略.

(1)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2)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3)坚持全面深化改革(4)坚持新发展理念

(5)坚持人民当家作主(6)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7)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8)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9)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10)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11)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12)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

(13)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4)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B.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1)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

(2)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3)成为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

(4)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

(5)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

(6)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第六章

1.怎样准确把握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16简答)

(1)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

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既包括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问题又包括了以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关系问题,是一个有机整体。

①突出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②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

③需要注意的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的体现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人们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也随着实践的推进逐步深入。我们必须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互相作用中,在根本任务与发展目标的辩证统一中全面准确的把握社会主义本质,更好的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3)社会主义本质的重要意义:

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

2)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社会主义根本任务是什么?

1)解放与发展生产力 2)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3)坚持科学发展

3.为什么说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合乎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体现了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实践的迫切要求。

1)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是实现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

2)解放生产力是为了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开辟道路。

3)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4.如何理解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的战略?(有十九大新增)

(1)1987年4月,邓小平提出了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构想。同年10月,党的十三大把邓小平“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构想确定下来,明确指出:

第一步,从1981 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两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

(2)1997年,我国在提前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和第二步战略目标之后,党的十五大把第三步战略目标进一步具体化,提出了三个阶段性目标:

21世纪第一个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再经过10年的努力,到建党100周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

到21世纪中叶建国100周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当最初提的“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

(3)“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具体化为切实可行的步骤。展现了美好的前景,统一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意志,成为全国人民为共同理想而努力奋斗的行动纲领。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两步走战略(十九大)※※※:

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6.党的十八大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哪些新要求?(15简答)

1)经济持续健康发展,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2)人民民主不断扩大,依法治国方略全面落实;

3)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全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

4)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

5)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7.如何理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习大大)

1)中国梦的提出:

习大大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2)中国梦的内涵: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其中最核心的内容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国家富强:是指我国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经济更加发达,科技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驱动力更加强劲,政治更加民主,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生态更加美好。

民族振兴:就是通过自身的不断发展与强大,继承并创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以及先进的文明成果,进而使中华民族再次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再次以高昂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人民幸福:就是人民权利保障更加充分、人人得享共同发展,生活在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

3)实现中国梦的路径:

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中国力量,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8.十三五(2016-2020)对全面小康的新要求(非重点)16简答

(1)经济保持高速增长

(2)创新驱动成效显著

(3)发展协调性明显

(4)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

(5)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

(6)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7)个房买卖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性

9.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什么?15简答

(1)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2)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3)坚持科学发展

第七章

1.为什么要改革开放?

答:有实际原因和理论原因两个方面。

实际原因:从国内情况看,文化大革命给党和人民以及社会主义事业带来了严重灾难。乱久思治,穷则思变。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彻底扭转当时的严重局势成为人心所向。从国际环境看,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的新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拉大。

理论原因:(1)判断一种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是否相适应,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主要看它是否适应当时当地生产力的要求,能否推动生产力发展。(2)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是统一的,他们要求必须把经济建设作为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通过改革不断解放和发

展生产力。(3)过去,只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没有讲还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这是不完全的。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中国改革开放的理论原因也是邓小平关于社会

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观点。)

2.如何理解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和目标任务?(思考题2)※15论述,16材料简答

重大意义:

(1)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没有改革开放也没有中国的明天,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2)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战略目标和任务,要求全面深化改革。

(3)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改善人民生活,要求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1)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

(3)国家治理能力则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

(4)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

(目标任务:

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两句话是一个整体,前一句规定了根本方向,后一句规定了实现路径。我们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个方向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

国家治理能力则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有机整体,相辅相成,有了好的国家治理体系才能提高治理能力,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国家治理体系的效能。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社会系统得以政党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也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

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经济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3.全面深化改革路线图?

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具体体现在六个围绕。

(1)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2)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3)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4)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

(5)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6)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4.为什么要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

方向问题至关重要。坚持什么样的改革方向,决定着改革的性质和最终成败。中国30多年改革之所以能够顺利推进并取得历史性成就,根本原因在于始终坚持了正确的改革方向和改革立场,既不封闭僵化也不改旗易帜。

5.怎样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

(1)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就是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个立国之本,最核心的是在改革中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2)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

(g)6.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

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胆子要大,步子要稳。要坚持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把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统一起来,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在保持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通过改革发展出尽社会稳定。

7.如何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思考题4)

(1)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要实施更为主动的开放战略。

(2)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要以开放促进发展。

(3)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既要借鉴其他文明,也要推动中国文明为世界文明发展作出更多的贡献。

(4)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要树立开放条件下的安全观,在扩大开放中维护国家安全。

8.如何正确处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

a.处理好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

整体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军队党的建设。重点突破经济改革

b.处理好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

全面深化改革要加强宏观思考和顶层设计,更要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

c.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发展是解决一切经济社会问题的关键,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要把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统一起来,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在保持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9.(1)实施互利共赢开放战略的概念?

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战略,是通过对外开放在促进中国自身发展的同时,兼顾各方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承担起相应的国际责任。维护中国发展并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完善有关方针政策和体制机制,使中国的发展为世界创造更多的机会,为全球其他国家带来更多的福利,与国际社会共同发展。

(2)实施互利共赢开放战略的原因?

1)总的国际环境: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符合世界各国同舟共济的客观要求。

2)互利共赢理念的文化基因:哲学(人性向善)处事伦理(换位思考)

3) 理念的国内经济基础:目前中国已经是世界上的经济大国

(3)实施互利共赢开放战略的目的?

建立更加公正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促进世界经济持续增长。

(4)实施互利共赢开放战略的举措?

中国提出建设“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是实施互利共赢开放战略的重大举措。("一带一路"建设旨在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推动沿线各国实现经济政策协调,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共建"一带一路"符合沿线各国的共同利益,是对国际合作以及全球发展新模式的积极探索。)

第八章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的形成有何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思考题1)

一是总布局的形成和发展,有几个关键点:①毛泽东时期:四个现代化。②邓小平时期:“两个文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三位一体。③江泽民时期: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④胡锦涛时期:“四位一体”到“五位一体”

二是“五位一体”总布局形成的意义,五位一体总布局的形成,适应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顺应了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标志着我们党对这会主义建成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高度,也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五位一体总布局的形成,使得我们推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方略更加成熟,发展目的更加明确,发展内涵更加丰富,发展道路更加宽广,为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总体遵循。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在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上实现了哪些重大的突破和创新?(思考题2)

改革开放以前,单一公有制结构。改革开放以后,所有制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公有制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出现了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格局。党的十五大在深刻总结所有制结构改革经验的基础上,第一次明确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这一制度的确立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一切反应社会化生产规律的要求,采取多样化的经营方式和资产组织形式,使国有经济在更大的范围里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

3.如何正确理解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如何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思考题3)

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2)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实践之中,决不能把它们分割开来或对立起来。

4.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思考题4)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5.怎样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和现实意义?(思考题5)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根本任务,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1,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把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的根本任务。2,发展教育和科学。教育和科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提升民族素质、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进步具有重要作用。

6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何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思考题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1)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2)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使社会建设成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具有同等地位的一个崭新层面。(3)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党执政理念的升华。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时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部署,有利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2)使社会更加和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切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有利于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切实维护和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3)促进社会和谐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有利于进一步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社会和谐是应对外部挑战的重要条件,保持国内安定和谐的社会政治局面,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抗风险能力,更好地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7如何正确理解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关系(思考题7)

(1)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是一个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其中经济建设是根本,政治建设是保证,文化建设是灵魂,社会建设是条件,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

(2)当前,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8.如何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第一,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首先,经济发展就是要提高资源尤其是稀缺资源的配置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投入生产尽可能多的产品、获得尽可能大的效益。其次,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和本质要求,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第二,政府在资源配置中不可或缺的作用。首先,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际来看,强调市场不是不要政府,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不是起全部作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要发挥市场作用,也要发挥政府作用。其次,政府的职能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

9.基本经济制度制定的主要依据和优越性?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格局

第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第二,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够发达,发展也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

B.优越性

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实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初级阶段的现实需要的有机统一,能够发挥多种所有制的优势,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巨大的优越性

1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收入分配领域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11.经济发展新常态概念及主要有几个特点?16论述

A.概念:新常态之新,意味着不同以往,新常态之常,意味着相对稳定

B.特点:

一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

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人民众。

三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12.经济发展新常态给中国带来的机遇?16上简答16下论述

第一,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增速虽然放缓,但经济规模决定的实际增量依然可观。第二,新常态下的

经济增长更趋平稳,增长动力更为多元。第三,在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发展前

景更加稳定。第四,在经济新常态下,政府积极推动职能转变,市场活力进一步释放,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充分结合,共同推动经济的持续发展。

13.如何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十九大)※※※16论述

(1)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

具体措施:

第一,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现金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点、形成新动能。

第二,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瞄准国际标准提高水平。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2)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第一,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

第二,加强应用基础研究,拓展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提供有力支撑

第三,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战略科技力量。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对中小型企业创新的支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第四,倡导创新文化,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第一,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第二,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制制度第三,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

第四,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

(4)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第一,强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深化改革加快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发挥优势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创新引领率先实现东部地区优化发展,建立更加有效地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

第二,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

第三,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导向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支持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发展。加快边疆发展,确保边疆巩固、边境安全。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

(5)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

第一,要完善各类国家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国有资本授权体制,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结构调整,战略性重组,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第二,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第三,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励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第四,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打破行政性垄断,防止市场垄断,加快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放宽服务业准入限制,完善市场监管体制

第五,深化税收制度改革,健全地方税体系

第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6)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第一,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第二,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凡是在我国境内注册的企业,都要一视同仁,平等能对待。

第三,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加大西部开放力度。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创新对外投资方式,促进国际产能合作,形成面向全球的贸易、投融资、生产、服务网络,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15.根本政治制度为什么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体现中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能够保证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和最高表现形式,也是党在国家政权中充分发扬民主、贯彻群众路线的最好表现形式,是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文明的重要制度载体。

(b)16.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政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基本政治制度;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17.依法治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要推动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就必须全面推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从法治上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制度化方案。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法治政府建设稳步推进,司法体制不断完善,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但是,有法不依的情况仍然比较严重,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情况比较突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还不够强,需要中国人民以更强的决心推进全面依法治国。

(3)全面依法治国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一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全面从严治党、保持长治久安,都必须在全面依法治国上作出总体部署。

18.全面依法治国总目标、原则、主要任务

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高效的政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制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制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原则:

第一,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第二,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第三,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第四,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第五,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主要任务:

(1)“制法”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2)“执法”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法治政府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正公开、廉洁高效、守法诚信)

(3)“司法”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完善司法管理体制和司法权力运行机制,规范司法行为,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

(4)“守法”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5)“保障”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提高法治工作队伍的四项政治素质、业务工作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准)

19.为什么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第一,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我们人民的团结,社会的安定,民主的发展,国家的统一,都要靠党的领导

第二,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

和归宿

第三,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不仅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而且也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党的执政地位

20.政治体制是一个国家政治制度得以运行和发挥功能的体制安排,涉及政治制度运行的组成体系,功能结构,工作机制和程序安排

21.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是?

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以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

治文明。

22.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及主要任务

基本原则:

(1)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

(2)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3)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不断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进程,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

(4)坚持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为党和国家长治久安提供政治和法律制度保障,更好地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

主要任务:

第一,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

第二,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第三,发展基层民主

23.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

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24.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

第一,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

第二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第三,发展基层民主,畅通民主渠道,健全基层选举,议事,公开,述职,问责等机制。开展形式多样的基层民主协商,推进基层协商制度化

25.什么是和谐社会?如何建设和谐社会?(P198)

第一,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美好社会状态的一种描述,是人们梦寐以求的社会理想,和谐社会就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

26.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的内容的相互关系

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凝练表达,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相互关系:社会质疑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础上提出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质疑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凝练,体现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

27.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十九大)※※

什么是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指这个国家具有强大的文化力量,这种力量既表现为具有高度文化素养的国民,也表现为发达的文化产业,还表现为强大的文化软实力。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第一,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第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三,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第四,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

第五,推动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

28.党的十八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社会建设的目标

第一,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第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

第三,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育水平明显提高,进入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

第四,就业更加充分

第五,收入分配差距缩小,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扶贫对象大幅减少

第六,社会保障全民覆盖,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煮饭饭保障体系基本形成,社会和谐稳定。

29.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举措、指导原则(十九大)※※16简答17简答17材料

举措:

第一,优化发展教育事业

第二,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

第三,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第四,坚持打赢脱贫攻坚战

第五,实施健康中国战略

第六,打造共建公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第七,有效维护国家安全

指导原则: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既尽力而行,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坚持人人尽责,人人享有,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领带预期,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促进社会公平公正,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使人民获得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30.如何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

(1)什么是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是指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主动保护自然,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健康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2)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有哪些?

提出到2020年,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在全社会得到推行,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

(3)如何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第一,要完善经济社会发展的考核评价体系

第二,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建立责任追究制度

第三,健全法律法规,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制度

(4)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

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中国将按照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进一步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而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生产生活环境。

第十一章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什么?(思考题1)

一、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为什么要一切为了人民)16简答

第一,一切为了人民是唯物史观的根本观点。

第二,一切为了人民是党的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

第三,一切为了人民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二、坚持共同富裕的目标

第一,共同富裕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价值诉求。

第二,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体现。

第三,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目标。

三、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

人民通过追求自己的目的创造自己的历史,通过满足自身需要而实现自身的发展,推动社会的进

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正是共产主义所实际内含的最高目的和终极价值。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始终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目标取向。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是相互促进、互为条件的。经济社会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和条件,没有经济社会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也就失去了基础和保障。人的全面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离开了人的全面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就失去了目标和动力。

(g)2.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正确理解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17简答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人阶级队伍发生了明显变化,一是队伍迅速壮大,二是内部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三是岗位流动加快。工人阶级仍然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主要建设者、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仍然是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领导阶级。工人阶级作为我国的领导阶级,其领导地位和主人翁地位,是由宪法规定的,工人阶级始终是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基本力量。党所领导的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部活动与整个进程,都必须全心全意地依靠工人阶级,这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

(g)3.为什么说新的社会阶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阶层,这些阶层归纳起来主要有: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从业人员,自由职业者等。新的社会阶层是在党和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允许下出现的,是在社会主义共有制和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主导国家政治经济生活的总的条件下存在和发展的,其经营活动都要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是从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干部队伍中分离出来的。

从总体上看,新的社会阶层中的广大人员,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守国家法律,热爱祖国。他们为我国的经济进步和社会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把新的社会阶层中的广大人员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是从实际出发、尊重实践、尊重群众得出的科学结论。

(g)4.为什么说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仍然是一个重要法宝?15简答

统一战线历来是为党的总路线、总任务服务的。统一战线工作就是争取人心、凝聚力量。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夺取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也是实现祖国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人民政协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党派、各民族、各阶层、各界人士大团结大联合的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团结各界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的重要实现形式。全民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党能否动员千千万万的人民群众,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地为之奋斗。新世纪新阶段,壮大爱国统一战线,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的和谐,对于增进团结、凝聚力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要大力发扬中华民族伟大的团结精神,认真做好统一战线工作,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使统一战线在推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和发展对外友好合作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十二章

(g)1.怎样理解党的领导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第一,坚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第二,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和谐稳定,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第三,正确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矛盾,把亿万人民团结凝聚起来,共同建设美好未来,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第四,应对复杂的国际环境的挑战,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在中国,要团结凝聚全国各族人民,通过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关键在党。党的领导、党的建设是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

(g)2.为什么说要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15简答

要坚持党的领导,必须不断改善党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和改善党的领导是辩证统一。如果说坚持党的领导所要解决的是社会主义事业要不要党的领导,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的问题,那么,

改善党的领导所要解决的则是进一步改善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更好的实现党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领导问题。当前改善党的领导,要着力解决一下三个方面的问题:首先,要正确处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其次,要改革完善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最后,要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

(g)3.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一、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三、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

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

(g)4.如何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所谓学习型政党,就是指能够形成重视学习、善于学习的理念、机制、方法,使学习成为内在需求,从而更好地处理和解决面临的问题,不断增强生机活力的政党。

所谓服务型政党,就是指在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过程中贯彻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把服务人民作为执政的首要价值和核心任务,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政党。

创新型政党,就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坚持一切从变化着的实际出发,把改革创新作为事业发展的推动力量,使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的政党。

学习、服务、创新,三者是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的。学习是基础。只有通过持续有效的学习,才能把全党的思想认识统一到服务人民、改革创新上来,坚定服务人民的立场,增强改革创新的意识,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创新能力。

4.全面从严治党的必要性16材料

(1)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我们党的一个重要经验

(2)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我们党应对国际国内风险考验,完成党的执政使命的客观需要(3)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

6.如何理解全面从严治党及其重大意义16材料

①全面从严治党的内容和地位

“全面从严治党”作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基本内容,对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所谓“全面”,就是治党要覆盖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反腐倡廉和制度建设等各个领域;所谓“从严”,就是用严格的标准管党治党,对党员的要求比对群众的要求更严格,党规党纪严于国家法律。从强调“从严治党”到提出“全面从严治党”,标志着党对自身建设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全面从严治党是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关键,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提供了根本政治保证

②全面从严治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党的一个重要经验;

(2)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党应对国际国内风险考验、完成党的执政使命的客观需要;

(3)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

7.全面从严治党的举措16简答16材料

(1)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结合

党的十八大以后,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建党相结合,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推进从严治党的重要指针和工作主线,是对党的建设理论的重大创新发展。

如何将坚持思想党建和制度建党相结合?

1)将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紧密结合,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显著特点和特有优势。

2)思想建党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原则。

3)制度治党是从严治党的根本之道。

(2)加强组织、纪律、作风建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