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1_物态变化_温度_教学设计

1-1_物态变化_温度_教学设计

1-1_物态变化_温度_教学设计
1-1_物态变化_温度_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物态变化温度》

海原二中

马应华

第一节《物态变化温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列举自然界和生活中不同状态的物质。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2.知道在一定条件下,物质存在的状态可以发生变化。

3.能举例说明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4.理解温度的概念。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5.知道常用温度计的制作原理以及温度计的构造。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大量物质按照固、液、气三种不同状态分类,体会对物质进行分类的方法。

2.通过观察冰的物态变化实验感受物质发生物态变化的条件。

3.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原理和构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冰化成水的实验反映出的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事实,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看待问题。

2.通过对环境温度的了解,养成爱护环境的意识。

3.在使用温度计的过程中,养成爱护仪器、实事求是的品格。

4.通过参与教学活动,产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重点难点]

重点

1.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2.通过观察水的物态变化实验,感受物质发生物态变化的条件。

3.摄氏温度的定义。

难点

1.物质处于不同状态的特征。

2.自制温度计.

[教材分析]

本节是初中物理的第一节课。从本节开始,学生们真正开始接触物理、了解物理、学习物理。因此要本着从简单入手、从现象入手的要求,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的趣味,研究的方法。本节的两个重点内容是“物态及其变化”和“温度及其测量”。本节内容安排上注意体现了《标准》中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在知识与技能上主要介绍了温度的概念与实验室温度计和体温计,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学理念。

[学情分析]

关于物质的三种存在状态,学生在小学科学课中已经学过,但学生对于不同状态物质的特征并不太理解。不过本节的教学要求不高,相信多数学生会很轻松地理解本节内容。

温度的概念是比较抽象的,但教材的要求不高,只要求学生认识到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就可以了。学生对此是比较容易接受的。至于温度的测量、实验室温度计和体温计的使用,虽然学生是第一次接触,但他们在生活中经常接触到温度的测量,掌握这部分内容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教学过程简述]

环节1:物质存在的状态

情境1:物体分类(学生活动)。

出示物体的图片,让学生对这些物体进行分类并回答分类的理由

观察分好类的三种物体,思考其不同点。

引出:固、液、气的不同特征,并填写“固、液、气特征表”。

固、液、气特征表

环节2:物态变化

情境2:让学生手里拿些雪块,过一段时间后。

问题:物质存在的状态总保持不变吗?

实验演示:化冰实验

问题:在什么条件下,冰块发生了状态的改变?

引出:在一定条件下,物质状态可以发生变化。“温度变化”就是一种很常见的条件。

环节3:温度的概念

引入:夏天天气很热,到了秋天天气就会变凉,而冬天会很冷,春天时天气较暖。“冷、热、凉、暖”都是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的。物体的冷热程度在物理学中用温度表示。

体验1:教师准备三杯水(冷水、热水、温水各一杯),请学生用手指触摸,并描述感觉。

步骤1:将左手食指浸入冷水杯,同时将右手食指浸入热水杯,说出左手的感觉和右手的感觉。

步骤2:将左右手食指同时浸入温水杯中,再说出此时的感觉。

引出:凭感觉判断温度是不可靠的。要准确地知道物体的温度,必须借助于测量工具来测量。

环节4:温度计

体验2:让学生拿着桌子上准备好的温度计进行测量桌面上一些物体的温度。体验3:利用桌面上已有的材料自制温度计,讨论总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体验4:比较自制温度计和真正温度计的差别,引导学生提出需要给自制温度计标上刻度.

环节5:摄氏温度的规定方法

讨论如何给自己制作的温度计标上刻度,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

环节6:小结.

[教学板书]

§1-1 物态变化温度

一、物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二、在一定条件下,物质存在的状态可以发生变化。

三、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称为物态变化。

四、温度。

五、温度计。

六、摄氏温度的规定方法。

物态变化温度教学设计

《第一节物态变化温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列举自然界和生活中不同状态的物质。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2.知道在一定条件下,物质存在的状态可以发生变化。 3.能举例说明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4.理解温度的概念。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5.知道常用温度计的制作原理以及温度计的构造和刻度。 6.知道摄氏温度和热力学温度,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7.会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大量物质按照固、液、气三种不同状态分类,体会对物质进行分类的方法。 2.通过观察水的物态变化实验感受物质发生物态变化的条件。 3.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 4.通过测量温度,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5.通过对物体温度的估测,提高估测温度的能力。 6.通过对体温计的观察,了解体温计在结构和使用方法上与一般液体温度计的差异。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冰化成水的实验反映出的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事实,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看待问题。 2.通过对环境温度的了解,养成爱护环境的意识。 3.在使用温度计的过程中,养成爱护仪器、实事的品格。 4.通过参与教学活动,产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重点难点] 重点 1.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2.通过观察水的物态变化实验,感受物质发生物态变化的条件。 3.摄氏温度的定义。 4.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难点 摄氏温度与热力学温度之间的关系。 [教材分析] 本节是初中物理的第一节课。从本节开始,学生们真正开始接触物理、了解物理、学习物理。因此要本着从简单入手、从现象入手的要求,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的趣味,研究的方法。本节的两个重点容是“物态及其变化”和“温度及其测量”。本节容安排上注意体现了《标准》中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在知识与技能上主要

归纳教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五章物态变化教案.doc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五章物态变化教 案 物态变化是什么意思?物态变化包括汽化和液化,八年级的同学需要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下面是由我整理的,希望对您有用。 第一部分 一.教学内容: 3 汽化和液化 4 物态变化与我们的世界 二. 重点、难点: 1. 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2. 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 3. 知道蒸发可以制冷。

4. 知道温度计的正确使用。 三. 知识点分析 三汽化和液化 1. 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是吸热过程,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沸腾现象: 探究水沸腾的特征: 1观察实验现象: 分为三个阶段:一是沸腾前;二是沸腾中;三是移去火源之后。 具体观察思考内容: ①首先开始给冷水加热时,在什么地方形成气泡并考虑气泡是怎样形成的? ②继续给水加热观察气泡上升的过程中体积发生了什么变化?同时注意观察温度计示数的变化情况。 ③当水沸腾时,观察气泡上升的过程中体积大小有什么变化?同

时注意观察温度计的示数,温度计的示数能说明什么? ④撤掉酒精灯,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这又说明了什么? 2沸腾的特点: ①定义: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汽化现象。②沸点:液体沸腾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 ③沸点与液面上方气体压强的关系:压强增大沸点升高,压强减小沸点降低。④液体沸腾条件:温度达到沸点,并能继续吸热。 蒸发现象: 1定义: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汽化现象。 2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控制变量法:增大减少液体的表面积,提高降低液体的温度,加快减慢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都可以影响液体的蒸发。 2. 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液化是放热过程,液化的两种方式: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任何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

1-5生活和技术中的物态变化教案

第五节生活和技术中的物态变化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通过对生活和生产技术中的物态变化的学习进一步认识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概念及其相互间的联系. ②通过对生活和生产技术中的物态变化的学习,辨别不同的物态变化形式. ③能够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一些水的循环现象,总结水的三态循环规律.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对生活和生产技术中的物态变化的学习,体会物理与社会和生活的密切关系. ②通过引导学生检索资料,调查研究,使学生学习文献探究和调查探究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通过自然界水三态的循环的学习了解我国水资源的紧张状况,认识水对于人类的重要意义,从而产生强烈的水环境保护意识和节水意识。 ②通过在教学活动中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使学生感受物理有用.从而使学生乐于探索一些自然现象的物理学道理.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 自然界中水循环的过程,高压锅电冰箱的工作过程. [难点] 自然界中水循环的过程,高压锅电冰箱的工作过程. 三、导入新课 高压锅是家庭厨房中常见的炊具,利用它可以将被蒸煮的食物加热到100℃以上,所以食物容易被煮熟. 电冰箱也是家庭厨房中必不可少的.那么它们的构造和工作原理是怎样的呢?学完本节后,相信你会得到答案. 四、教学过程: 1.自然界中的云、雨、雪、雾、霜等现象,都是水的物态变化形成的 露是在天气较热的时候,空气中的水蒸气于清晨前遇到温度较低的树叶、花草等,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它们的表面上.这是一种液化现象. 雾和云的情况相同,都是水蒸气在空气中遇冷液化成为小水珠.这些小水珠悬浮在空气中,在地面附近称为雾,在高空处则称为云.因此雾和云都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不是冰的升华现象. 霜和雪都是水蒸气的凝华现象而不是液体的凝固. 霜是地表面的水蒸气在摄氏零度以下的温度条件下直接凝华为固体. 雪是天气较冷的时候,空气中的温度低于零摄氏度,水蒸气在空中凝华成固态,为六角形的冰晶(或叫雪花),在飘降时相互结合形成雪片或雪团. 雹是冰球,它的形成较复杂,云中的水珠被上升气流带到气温低于0℃的高空,凝结为小冰珠,小冰珠在下落时,其外层受热熔化成水,并彼此相结合,使冰珠越来越大,如果上升气流很强就会再升入高空,在其表面凝结一层冰壳.经过多次上下翻腾,能结合成较大的冰珠,当上升气流托不住它时,冰珠就落到地面上,形成冰雹. 2.地球上水的循环

物态变化教案

学生讨论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理解温度的概念。 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 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2、 过程和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 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 中的物理规律。 重、难点: 1 设计测温度的仪器(温度计) 2、 正确使用温度计 教学器材: 电脑平台、杯、冷热水、温度计、体温计 教学课时:2时 教学过程: 一、 前提测评: 无 .... 前面无相关内容 二、 导学达标: 弓I 入课题:欣赏一段有春、夏、秋、冬的影片 问题:你知道物质有几种状态吗?这些状态如何转化? 受什么因素的影响? 学生猜想:〔 …… 〕 教师:刚才有同学说“温度” (热),下面我们就来学习 有关温度的知识 T 温度计 进行新课: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1)、试验:课本 70页试验:图4.4-1示 结论:人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温度往往不可 靠, 必须采取其他较好的办法。 (2)、探究:有什么方法可以较好的判断出这哪杯水的 温度比较高? 学生结论〔 …… 〕 (3)、教师引导:拿出自制的温度计(图 可否判断温度高低? 这仪器有什么缺点?如何改正? 物态变化教案 温度计 4.1-2 示),

(加刻度、缩小体积……得到准确的测温度的仪器) 2、温度计:测量温度的仪器 实物观察……各种温度计 结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分类: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 (实物、录像观察) 3、试验用温度计的使用: 探究:怎样使用?要注意些什么问题? 总结: (1)使用前观察量程……所测温度不能超过量程 *清分度值……每小格代表的数值 (2)使用时①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液体中,不 要碰到容器底或壁 ②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③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继续留在被 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让学生读数,把结果写出来)……单位 4、摄氏温度:字母C代表摄氏温度 C是摄氏温度的单位,读做摄氏度;它是 这样规定的: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零摄氏度,把 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摄氏度,分成100等份,每1份就是1C。低于0C用负数表示例:37 C读作 —45 C读做 0C读做 5、体温计: (1)结构、量程、分度值 (2)使用 3、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1、完成物理套餐中课堂未完成的内容。 2、课本后练习。 教学后记: 温度计的使用方面,按课本要求让学生进行探究,但一 定要把步骤总结并进行板书。 可以对几种温度计进行对比 熔化和凝固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理解气态、固态和液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 转化的。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 理含义。 2、过程和方法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了解有没有固定 的熔化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像是一种比较直观的

1-1_物态变化_温度_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物态变化温度》 海原二中 马应华

第一节《物态变化温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列举自然界和生活中不同状态的物质。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2.知道在一定条件下,物质存在的状态可以发生变化。 3.能举例说明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4.理解温度的概念。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5.知道常用温度计的制作原理以及温度计的构造。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大量物质按照固、液、气三种不同状态分类,体会对物质进行分类的方法。 2.通过观察冰的物态变化实验感受物质发生物态变化的条件。 3.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原理和构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冰化成水的实验反映出的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事实,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看待问题。 2.通过对环境温度的了解,养成爱护环境的意识。 3.在使用温度计的过程中,养成爱护仪器、实事求是的品格。 4.通过参与教学活动,产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重点难点] 重点 1.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2.通过观察水的物态变化实验,感受物质发生物态变化的条件。 3.摄氏温度的定义。 难点 1.物质处于不同状态的特征。 2.自制温度计. [教材分析] 本节是初中物理的第一节课。从本节开始,学生们真正开始接触物理、了解物理、学习物理。因此要本着从简单入手、从现象入手的要求,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的趣味,研究的方法。本节的两个重点内容是“物态及其变化”和“温度及其测量”。本节内容安排上注意体现了《标准》中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在知识与技能上主要介绍了温度的概念与实验室温度计和体温计,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学理念。 [学情分析] 关于物质的三种存在状态,学生在小学科学课中已经学过,但学生对于不同状态物质的特征并不太理解。不过本节的教学要求不高,相信多数学生会很轻松地理解本节内容。 温度的概念是比较抽象的,但教材的要求不高,只要求学生认识到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就可以了。学生对此是比较容易接受的。至于温度的测量、实验室温度计和体温计的使用,虽然学生是第一次接触,但他们在生活中经常接触到温度的测量,掌握这部分内容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物态变化》复习课 教案

《物态变化》章末复习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物质的六种物态变化:汽化和液化、熔化和凝固、升华和凝华,并能去解 释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 2.知道一些物质的熔点,并能区分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不同点; 3.知道沸腾的两个特点,并会对蒸发和沸腾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区别。 二、过程与方法: 1.在练习中尝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2.感知熔化和沸腾发生的条件,学习根据实验数据做出物理图像的方法; 3.回忆复习蒸发与沸腾的异同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尝试将生活中的现象与知识联系起来,与生产、生活实践相结合; 2.感悟物态变化在物质世界促进人类文明中起到的巨大作用。 【教学重点】 对物态变化整章的知识进行建构。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中做到讲练结合

一、六种物态变化 附题单:二、熔化与凝固 晶体:有熔点(凝固点) 非晶体:无熔点(凝固点)三、汽化与液化 (一)汽化: 蒸发和沸腾 (二)液化: 1.降低温度; 2.压缩体积。

《物态变化》章末复习 一、六种物态变化 二、熔化与凝固 晶体: 熔化(凝固)过程中,温度_________; 熔化(凝固)过程中,温度_________. 2. 晶体熔化的条件:①达到3. 三、汽化与液化 (一)汽化(吸热) 1.. 2.液体沸腾的条件:①达到沸点,②持续加热。 3.液体在的沸腾过程中,温度_________。气压减小,沸腾时的温度降低;气压增大,沸腾时的温度升高。 (二)液化(放热) 液化的两种方式:降低温度和_________。 练习题 1. 请将下列现象与对应的物态变化用线连接起来。 河水结冰 升华 露水的形成 凝华 冰化为水 凝固 冰冻的衣服被晾干 熔化 雪的形成 液化 放在阳台上的水逐渐变少 汽化

物态变化复习课_教案

《物态变化复习课》教学设计(2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物质的六种物态变化:汽化和液化、熔化和凝固、升华和凝华,并能去解 释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 2.知道一些物质的熔点,并能区分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不同点; 3.知道沸腾的两个特点,并会对蒸发和沸腾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区别。 二、过程与方法: 1.在练习中尝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2.感知熔化和沸腾发生的条件,学习根据实验数据做出物理图像的方法; 3.回忆复习蒸发与沸腾的异同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尝试将生活中的现象与知识联系起来,与生产、生活实践相结合; 2.感悟物态变化在物质世界促进人类文明中起到的巨大作用。 【教学重点】 对物态变化整章的知识进行建构。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中做到讲练结合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反思 导入部分 师:上节课我们完成了对第五 章《物态变化》的学习,今天这 堂课我们一起来对这章的知识做 一个总复习。物态变化与我们的 生活有十分紧密的联系,并且是 中考的一个重点部分。我们着重 从三个专题来复习。 对本章知识提起高度 的认识,大致浏览题单上 的主要内容,明确本节课 的学习目标。 开门见山的方 式导入,说明 本章的重要 性,可以有效 提高学生的认 识。 专题一:六种物态变化 1.知识建构 引导学生自主完成题单专题一 的“物态变化三角形”: 2.对应练习 学生完成对应练习题第1题, 教师来回走动,接收学生练习过 程中反馈的信息。 1.完成题单上的专题 一:“物态变化三角形” 中的六种物态变化以及 相应的能量转化关系,老 师予以指导和纠正。 2.完成对应练习第1题。 对六种物态变 化的讲解基本 到位,但是如 果在加些生活 中的例子辅 助,效果应该 会更好。 所花时间稍 多,可以让学 生分组做,使 课堂更加高 效。

2021北师大版物理八上第一章第一节《物态变化温度》word教案1

2021北师大版物理八上第一章第一节《物态变化温 度》word教案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明白温度概念,明白摄氏温度单位是如何规定的。 2、明白温度计的原理、构造,会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物态变化的学习,培养学生观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本章知识的概括,培养学生综合概括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固态、液态、气态三对之间紧密相关的互逆过程,认识到物质运动变化形式是多样的,任何一种运动变化都有规律、有意识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和研究自然科学时的审美意识。 教学重点 1、明白物态变化的定义; 2、把握温度计的使用。 教学难点 把握温度计的使用。 教学方法 归纳法、讲练结合法 教学过程 (一)物态变化 1、固态:有一定形状和体积; 2、液态:没有固定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 3、气态:既没有固定形状,也没有固定体积。 做课本p9做一做实验: 如图1-2所示,将冰块放入烧杯中,用酒精灯给烧杯缓慢加热,观看冰块的变化。 现象:冰块融解,连续加热后,水会沸腾并产生水蒸汽。 通过那个实验引导学生了解冰能够变成水,水能够变成水蒸汽,这说明,在一定条件下,物质存在的状态能够发生变化。 物态变化定义: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称为物态变化。 (二)温度 1、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单位: (1)国际单位制中采纳热力学温度(T)单位是“开尔文”,(K)。 (2)常用单位采纳摄氏温度(t)单位是摄氏度(℃)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 1摄氏度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 (3)换算关系T=t + 273K 3、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

物态变化 温度 教案设计

物态变化温度 温度与温度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温度的概念,能说出生活和自然环境中常见得温度值。能用温度术语描述生活中的“热”现象。 2.了解体温计的工作原理,熟悉使用温度计的过程,掌握它的使用方法,并学会摄氏温度的读法和写法。 3.知道温度的常用单位和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 过程与方法 养成使用仪器和探究其物理原理的好习惯,体验学会使用一种新仪器的愉悦心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2.体会对温度进行准确测量的必要性,养成采集准确数据的好习惯。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4.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温度计的使用。 2.难点:温度计的使用。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讲授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阅读法。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新课教学 一、温度与温度计 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在生活与生产中常用摄氏度(℃)作为温度的单位。 在科学研究中使用热力学温度,有关热力学的温度,请同学们阅读课文中“加油站”的内容。

2.单位: ①常用单位:摄氏度(℃)②SI单位:开尔文(K) 3.热力学温度(T)与摄氏温度(t)的换算关系:T=273+t 教师讲述:我们对于温度高低的判断往往用皮肤的感觉。现在请同学们来做个实验探究。三只烧杯中分别装有热水、温水和冷水,现请一位同学将左手食指伸入热水中,右手食指伸入冷水中,停留一段时间后,将两个食指同时放入温水中。 说明:一名同学上前面来操作,同学们认真观察,比较两手指的感觉,说明了什么? 教师讲述:凭感觉来判断物体的温度高低是不可靠的,要准确地判断就必须进行测量,要进行测量就要选择科学的测量工具—温度计。 二、测量工具──温度计 教师讲述: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使用温度计测量过温度。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一些温度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教师出示常用温度计(实验室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表)实物挂图让学生观察,并让用手捏住温度计使它升温,放手使之降温,引导同学们思考温度计的原理。 提问:温度计中液体上升和下降跟温度的变化有什么关系?为什么有这样的关系? 学生讨论、交流后并回答,老师给予适当的点评和引导。 学生意见统一后,教师予以概括总结并用板书。 1.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 提问:前面我们已经观察过温度计的实物和挂图,都知道温度计上都标有刻度,你们知道温度计是怎样刻度的吗? (引导学生找到温度计刻度的方法)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作适当的启发: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多少?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多少? 学生讨论后回答。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100℃。 讲述:摄氏温度就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 教师进一步提出问:1℃如何刻度呢? 学生思考,讨论,形成正确的观点后汇报,在0℃到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份就是1℃。 【板书设计】

【精品】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物态变化》复习课教案设计(含答案)

人教版物理精品资料 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复习课 【复习目标】 1.能区别固、液和气三种物态,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2.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测量温度。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3.通过实验探究物态变化过程,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和沸点联系起来。 4.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复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①液体温度计的原理及正确使用。 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和沸腾的温度不变特征。 ③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特点及影响。 难点:①晶体与非晶体熔化曲线的辨识。液体沸腾的温度曲线特点与辨识。 ②实际生活环境下水的物态变化现象的辨识。 【学具准备】 温度计、体温计、停表、铁架台(带铁夹)、搅棒、石棉网、酒精灯、烧杯、蜡、海波、水、碘的升华和凝华演示器等及多媒体课件。 【前置准备】利用多媒体展示本章思维导图

【复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复习 展示两幅美丽的图片: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两幅美丽的图片,你看到了什么? 生:大雪、雾凇。 设疑:你知道她们是怎样形成的吗? 从而引出复习的内容:《物态变化》(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现实生活中的雪和雾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并体现物理和生活的紧密联系;通过设疑,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 二、专题复习

【专题一】温度和温度计专题一知识点聚焦: 1 .温度:温度是表示物体程度的物理量。例如:人的正常体温是37℃, 火柴的温度约800℃,水的凝固点是0℃等。 2.温度单位:温度计上的字母“C”或“℃”表示的是摄氏温度,“℃”是摄氏 温度的单位。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 的温度是0 ℃,的温 度是100 ℃。在0 ℃和100 ℃之间平均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就是℃。例如:人的正常体温是“37 ℃”左右(口腔温度),读做,-6.8 ℃读做或。 3.温度计原理:温度计是专门测量的仪器,它是根据的原理制成的。 4.温度计的使用:(1)测量前:①估测被测物体的温度,选取合适的温度计;②观察温度计的和。 (2)测量时:①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中,不要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②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后再读数。 (3)测量后:①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②正确记录测量结果(包括数字和单位)。 5.体温计:体温计的量程是,分度值是,使用前要先甩一甩,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实验设计:利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实验1:学生用如图所示的体温计测量体温,这种体温计 是根据液体的规律制成的,下图中体温计的读数是℃。 实验2:使用温度计时,首先要观察它的和认清它的分度值。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的温度,分别进行了三次操作,如下图甲所示,其中正确的操作是________。如图乙所示是用温度计分别测得的冰和水的温度,那么冰的温度是______℃,水的温度是______℃。 探究结论:温度计的结构和读数方法的不同点(有无缩口,读数时能否离开被测物体)。 【典题探究】: 1、气象学里的日平均温度,是一天当中的2时、8时、14时、20时这四个时刻气温的平均值.如果某地某日这四个时刻的气温如下图所示,则该地的日平均气

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教案及学案 沪科版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教案及学 案沪科版 温度计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理解温度的概念。 ●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 ●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2、过程和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 ●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 探索自然现象中的物理规律。 重、难点: 1、设计测温度的仪器(温度计) 2、正确使用温度计 教学器材: 电脑平台、杯、冷热水、温度计、体温计 教学课时:2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无……前面无相关内容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欣赏一段有春、夏、秋、冬的影片 问题:你知道物质有几种状态吗?这些状态如何转化? 受什么因素的影响? 学生猜想:〔……〕 教师:刚才有同学说“温度”(热),下面我们就来学习 有关温度的知识→温度计

进行新课: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1)、试验: 结论:人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温度往往不可靠, 必须采取其他较好的办法。 (2)、探究:有什么方法可以较好的判断出这哪杯水的 温度比较高? 学生结论〔……〕 (3)、教师引导:拿出自制的温度计(图示), 可否判断温度高低? 学生讨论如何判断? 这仪器有什么缺点?如何改正? ↓ (加刻度、缩小体积……得到准确的测温度的仪器) 2、温度计:测量温度的仪器 实物观察……各种温度计 结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分类: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 (实物、录像观察) 3、试验用温度计的使用: 探究:怎样使用?要注意些什么问题? 总结: (1)使用前观察量程……所测温度不能超过量程 认清分度值……每小格代表的数值 (2)使用时①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液体中,不 要碰到容器底或壁 ②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③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继续留在被 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让学生读数,把结果写出来)……单位

物态变化,教学设计

课题物态变化课型复习课 教材分析本章教材主要涉及了温度的概念,固、液和气三种物态,以及三态之间的变化过程。通过本章的复习,使学生巩固温度的概念,会正确使用常用的温度计测量温度。知道熔化和凝固、气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等自然现象,及物态变化中伴随的吸放热等基本特点。并且会利用物态变化规律解释现象。 学情分析 由于本章知识贴近生活,知识体系简单,学生学习较好,理解起来比较容易,但有些物态变化只 能理解,不能直接感受,需要记忆的概念例子也比较多,容易混淆,因此,掌握还不够扎实。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区别固、液、气三种物态,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物征。 2.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了解常用温度计的原理,会测温度 3.知道物态变化的几种具体形式、产生的条件和吸、放热情况 4.能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解释生活和自然界的一些现象 过程与方法: 1.学会用列表、图像等方式分析、总结、概括和归纳知识

2.通过对各种现象的分析,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培养合作和竞争的意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生活中各种物态变化现象的分析形成仔细观察、勤于思考、乐于助人、善于合作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1.能用温度计测物体的温度。 2.物态变化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难点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和凝华概念的理解与应用教学方法列表、讨论、讲解、总结

教具投影仪、温度计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 知识体系投影出示知 识结构 教师巡视 学生自己复 习 巩固知识点 二、应用知识1.在使用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前应首先了解温度计的 ______、_______和_______. 思路分析:使用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首先要了解它的 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和分度值.如图是液态温度计的结构 示意图.(测量前要了解温度计!) 答: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分度值 2:在使用液体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时,下列要求中正确 的是( ) 引导学生回 顾测量工具 使用方法 生讨论交流 后全班交流 让学生会用 所学知识解 释问题做到 学以致用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教案

物态变化知识点与习题 一、温度 1、温度:表示物体冷热程度; 2、摄氏温度: (1)温度常用的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2)摄氏温度的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 ℃;然后把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3)摄氏温度的读法:如“5℃”读作“5摄氏度”;“-20℃”读作“零下20摄氏度”或“负20摄氏度” 二、温度计 1、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造的; 2、温度计的使用: (1)使用前: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每个小刻度表示多少温度),并估测液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否则会损坏温度计) (2)测量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入被测液体,不能接触容器壁或容器底;(3)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体。要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且视线要与温度计的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三、体温计 1、用途:专门用来测量人体体温的; 2、测量范围:35℃~42℃;分度值为℃; 3、体温计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 4、体温汁有特殊的设计,即在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有缩口。每次使用前都要将体温计甩几下。其他温度计不能甩。 四、物态变化 任何一种物质都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在一定温度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五、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1)、晶体: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的物质;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的物质;沥青,石蜡,松香,玻璃这四种是非晶体。(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2)、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区别是:晶体有熔点(熔化时温度不变,要继续吸热), 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时温度不断升高,要继续吸热); (3)、晶体熔化的条件: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教案

物态变化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温度概念,知道摄氏温度单位是如何规定的。 2.知道温度计的原理、构造,会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3.知道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 4.知道熔化现象和凝固现象,知道熔化过程吸热,凝固过程放热。 5.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6.知道汽化现象和液化现象,知道汽化现象的两种形式,蒸发和沸腾,知道汽化过程吸热、液化过程放热。 7.知道什么叫升华、什么叫凝华。能够解释常见的升华、凝华现象。知道升华过程吸热,凝华过程放热。 二、能力目标 1.通过物态变化的学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本章知识的概括,培养学生综合概括能力 三、德育目标 通过复习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三对紧密相关的互逆过程,认识到物质运动变化形式是多样的,任何一种运动变化都有规律、有意识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研究自然科学时的审美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六种物态变化,并知道它们与吸、放热的关系。 ●教学难点 根据物态变化的知识解释简单的热现象。 ●教学方法 归纳法、讲练结合法 ●教学用具 投影仪、投影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1.复习本章知识 学生思考,讨论问题(投影片),并回答: (1)什么是温度;摄氏温度单位是如何规定的? (2)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 (3)吸热的物态变化有哪些?放热的物态变化有哪些? (4)什么是熔化和凝固?晶体与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有哪些区别?又有哪些相同点? (5)什么叫熔点和凝固点? (6)什么是汽化和液化?汽化的两种方式及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常用的液化方法有哪些? (7)什么叫升华和凝华? 2.知识网络(板书设计)

物态变化教案

物态变化教案 物态变化教案 教学目标: 1、指导生活常见的物质的温度值。 2、能辨析常见的物态变化以及他们的吸放热情况。 3、掌握晶体和非晶体的相关知识。 教学重点、难点: 能分辨常见物质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 教学过程: 一、中考分析 本部分内容在中考中所占的分值有逐年增加的趋势,部分考点成为了中考必考的内容。尤其是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是中考的必考知识之一。利用图像辨别晶体和非晶体也频繁考查,常见的晶体和非晶体也是物理常识之一。 二、基础知识复习 (一)温度 多媒体出示有关于温度的常见知识,引领学生复习。 {温度计的使用时本考点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物理实验考试中常考,因此在复习温度计使用可以稍微提示一下} (二)熔化和凝固 引领学生复习关于熔化和凝固的相关知识。 点拨:1在此过程中要尤其注意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2 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的图像要引起注意,重点强调 3 常见的晶体和非晶体在课本已经罗列出来,飞学生2分钟时间进行背诵。 4 同种物质的凝固点不变。

5 列举生活中关于熔化和凝固现象 (三)汽化和液化 引领学生复习关于汽化和液化的相关知识 点拨:1、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2、蒸发和沸腾的区别 【此部分不必着重强调,点到为止】 3、说明压强越大沸点越高,并举例说明:高压锅和青藏高原沸点低的例子 4 列举生活常见的汽化和液化的现象,并进行解释 ①刚刚从冰箱拿出的矿泉水一会儿瓶壁上有水珠。 ②冬天人民呼出的白气 ③开水壶上方的白气 ④雾和露水的形成 ⑤洗完澡,风一吹,感觉身上比较冷。 ⑥夏天教师里面泼水后会感觉比较凉爽。 (三)升华和凝华 教师引领学生复习升华和凝华的相关知识 点拨: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1、冬天的雪 2、秋天的霜 3、冬天冻住的衣服可以变干 4、樟脑丸变小 5、冬天玻璃厂上的窗花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一节 物态变化与温度教案

第五章物态变化 第一节物态变化和温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水的不同状态,知道水能从一种状态转化为另一种状态。 2.酒精灯的使用和注意事项。 3.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知道生活中常见的温度值。 4.会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过程和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让学生知道水的三种状态,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认识物态变化及物态转化的条件。 2.通过实验让学生掌握温度的测量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主动探索、主动思考和亲生体验来获得水的物态变化及温度测量等知识,让学生学会研究问题的方法,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使学生乐于探究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把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在教材90—95页,具体教学内容为:水的物态变化和温度。 ?教学重点 1.实验探究水的三种状态的变化,物态变化的概念及物态转化的条件。 2.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摄氏温度的规定、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 温度的记法、读法以及温度的实际测量。 ?学情分析 在进行本节教学时,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感性认识,掌握了一些实验探究问题的方法。对于水的三种物态变化,仅停留在认识阶段,通过实验能够让学生理解水的不同状态间的转化,从而理解物态变化的含义并得到转化的条件。这些是容易理解和接受的。难点在于学生对温度的估计和实际测量上。 ?教法分析 本节课提倡采用探究式教学和教师讲授两种相结合的模式。 探究式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即学生用以获取知

识、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包括观察、测量、制作、提出假设、进行实验、提出模型和交流)进行学习,主动去获得知识,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形成科学概念、培养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积极态度的实践活动。在整个探究过程中,适时的讲解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从而达到更好的课堂效果。 本节课具体教法入下: 1.学生探究实验:创设问题情境——学生设计方案——学生自主实验探究——教师从旁协助——总结归纳。 2.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学法分析 现代教学观认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在教学只起一定的指导作用。有鉴于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指导学生做出实验设计。学生在学法上应采用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和亲生体验的学习方法。与此同时,在学生自主实验的过程中,注意指导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流程】 【主要教学过程】

九年级物理《物态变化》中考总复习教案

《物态变化》章节复习 一、学习目标: 1. 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2. 掌握物态变化的规律及特点。 3. 掌握熔化、凝固、蒸发、沸腾、液化、升华、凝华现象及它们的吸、放热问题。 4. 掌握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的应用。 二、重点、难点: 重点:梳理知识结构,形成知识框架;明确熔化、汽化与液化是中考物理中的高频考点; 难点: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1、 温 度 (1)温度的定义 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摄氏温度 ①单位 摄氏度 符号 ℃ ②规定 0 ℃是指 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100 ℃是指 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纯净的沸水的温度 2、 温 度 计 (2)实验室温度计 (3(4)水银温度计的优点 水银的比热容小,测量的精确度高 (5)酒精温度计的优点 凝固点低,适合寒冷地区使用 (1

3、熔化和凝固(1)定义:熔化由固态到液态;凝固由液态到固态 (2)固体的分类 (3)晶体 (4 )非晶体 晶体有固定的熔点,常见的晶体各种金属等 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常见的非晶体糖、沥青、蜡熔化条件达到熔点,继续吸热 熔化规律继续吸热,温度不变 凝固条件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凝固规律继续放热,温度不变 熔化规律熔化时,继续吸热,温度升高 凝固规律凝固时,继续放热,温度降低 4、汽化和液化 ①汽化是指由液态到气态,汽化要吸热 ②两种方式 (1)汽化 特点:发生在液体表面,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 影响因素温度、表面积、空气流动的快慢 液体蒸发时要吸热,具有致冷作用 特点: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 条件:达到沸点和继续吸热 蒸发 沸腾 ①液化是指由气态到液态,液化要放热 ②两种方法 (2)液化冷却 加压 (1 (2 5、升华和凝华 6、自然界的水①冰的形成凝固;②霜的形成凝华; ③露的形成液化;④雪的形成凝华; ⑤雾的形成液化;⑥雹的形成凝固; 基础型练习题:课件上边讲边练教学后记:

物态变化和温度教案

物理教学研究活动备课教案 课题:第五章.第1节物态变化和温度 备课:理综教研组初二年级组 主讲:敬文楷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水的三种物态;了解水的汽化和液化、熔化和凝固、升华和凝华。 理解温度的概念,知道常用的温度单位,学习使用温度计。 2.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中尝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通过观察图片或视频、实验探究,认识自然界形形色色的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知水的三种状态及其相互转化,欣赏大自然中水的物态变化 二、重点与难点 本节的重点是设计学生参与的水的三态变化的模拟情境。 本节的难点是水循环中的物态变化。 三、教学过程 ·通过自然界水的固(冰、雪、霜、雹)、液(水流、雨露)、气(水蒸气)态的变化现象引入新课 (一)物态变化 1.认识水的物态变化.(学生阅读课文本章序言,本节引言) 2.活动:制造云和雨 伴随实验观察进程,适时指明观察点和思考问题,如: ·为什么在大烧杯里铺一层饱含水分的湿沙? ·为什么在杯口盖着的盘子里放些冰块? ·为什么要给烧杯加热? ·给烧杯加热过程中,你在杯口盘子底面看到了什么? ·烧杯上方出现的朦胧“白雾”说明什么问题? 3.冰、水、水蒸气是水的三种状态。 4.学生阅读教材(91页最后一段) 5.结合教材物态三角图,认识水的各种物态变化 (1)根据教材中水的具体物态变化,在三角图上标明“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各种物态变化的名称) (2)教师板书(见板书) (二)测量温度 由物态与温度有关(举例)引入 1.温度的概念。 2.温度的单位:摄氏度(℃),“0”和“100”度的规定(学生阅读) 3.认识温度计 (1)结构,学生看图5-1-6 (2)原理:学生看图5-1-6说明 (3)使用方法(学生阅读教材,教师强调:不超量程,感温泡不碰容器不离液体,视线液面相平)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3教案 《物态变化中的能量交换》(2篇)

物态变化中的能量交换 目标导航 1.知道熔化和熔化热、汽化和汽化热的概念。 2.会用熔化热和汽化热处理有关问题。 3.体会能的转化与守恒在物态变化中的应用。 诱思导学 1.熔化热 (1)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而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2)熔化热:某种晶体熔化过程中所需的能量(Q)与其质量(m)之比叫做这种晶体的熔化热。 用λ表示晶体的熔化热,则λ=Q/m ,在国际单位中熔化热的单位是焦尔/千克(J/Kg)。 友情提示: ①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增大分子势能,破坏晶体结构,变为液态。所以熔化热与晶体的质量无关,只取决于晶体的种类。 ②一定质量的晶体,熔化时吸收的热量与凝固时放出的热量相等。 ③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变化,所以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化热。 2.汽化热 (1)汽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汽化;而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2)汽化热:某种液体汽化成同温度的气体时所需要的能量(Q)与其质量(m)之比叫这种物质在这一温度下的汽化热。用L表示汽化热,则L=Q/m ,在国际单位制中汽化热的单位是焦尔/千克(J/Kg)。 友情提示: ①液体的汽化热与液体的物质种类、液体的温度、外界压强均有关。 ②一定质量的物质,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强下,汽化时吸收的热量与液化时放出的热量相等。 典例探究 例1 如果已知铜制量热器小筒的质量是150克,里面装着100克16℃的水,放入9克0℃的冰,冰完全熔化后水的温度是9℃,利用这些数据求冰的熔化热是多少?[铜的比热C铜=3.9×102J/(Kg.K)]

解析:9克0℃的冰熔化为0℃的水,再升高到9℃,总共吸收的热量 Q吸=m冰λ+m冰c水(9℃-0℃) 量热器中的水和量热器小筒从16℃降到9℃放出的热量 Q放=m水c水(16℃-9℃)+m筒c铜(16℃-9℃) 因为Q吸=Q放,所以 m冰λ+m冰c水(9℃-0℃)=(m水c水+m 筒c铜)(16℃-9℃) 统一单位后,把数值代入上式,可得 λ= 3.3×105焦/千克 答案:3.3×105焦/千克 友情提示:冰的熔化热很大,1千克0℃的冰熔化成0℃的水吸收的热量,相当于把1千克0℃的水升高到80℃需要的热量。冰的这一特点对自然界有重要的意义,它使得初冬时,一个寒冷的夜晚不会把江河湖泊全部封冻起来,气温也不会骤然下降;初春时,一个阳光灿烂的晴天不会使冰雪全部熔化,造成江河泛滥,气温也不会骤然升高。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利用冰熔化热大的特点来冷藏食品、冰镇饮料等。 例2 某人在做测定水的汽化热实验时,得到的数据如下:铜制量热器小筒的 质量M 1=200g,通入水蒸气前筒内水的质量M 2 =350g,温度t 1 =14℃;通入t 2 =100℃ 的水蒸气后水的温度为t 3=36℃,水的质量变为M 3 =364g,他测得的水的汽化热L是 多少?[铜的比热C铜=3.9×102J/(Kg.K)] 解析:加入的水蒸气的质量为M 4= M 3 - M 2 =364-350=14g,水蒸气液化为水又降 温后放出的热量为 Q 1= M 4 L+ M 4 c水(t 2 - t 3 ) 量热器中的水和量热器小筒升温所吸收的热量为 Q 2= M 1 C铜(t 3 - t 1 )+ M 2 c水(t 3 - t 1 ) 根据能量守恒Q 1= Q 2 即M 4 L+ M 4 c水(t 2 - t 3 )= M 1 C铜(t 3 - t 1 )+ M 2 c水(t 3 - t 1 ) 统一单位后,把数值代入上式,可得 L= 2.2×106焦/千克. 因为在相同的热学状态下,汽化热等于凝结热, 所以此时水的汽化热为L= 2.2×106焦/千克. 答案:2.2×106焦/千克 友情提示:注意分析能量的转化情况,列出能量守恒的方程,准确求解即可。课后问题与练习点击 1.解析:晶体熔化时从外界吸收的热量用来破坏晶体的分子结构,增加分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