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陆致极和李传钟先生小记

陆致极和李传钟先生小记

陆致极和李传钟先生小记
陆致极和李传钟先生小记

三十四、我的同学(一)

陆致极和李传钟先生小记--- 澹然居士

https://www.doczj.com/doc/0311230865.html,/s/blog_49d801fd0100adf6.html

最近,一位四川成都研究占卜的年轻人在我的博客上发表评论,对我称赞了一番。我真的有点诚惶诚恐,我回复他:?先生对老夫的褒奖,真的不敢当。须知,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啊。我在这一行多年,深知五术界高手如云。。。。。。?

我承诺他,?以后在博客中会介绍几位我真实接触过的高手。?

这绝对不是所谓的?谦虚?。在这个行业多年,看到的,听到的?高手?的神奇事迹实在太多了。

我第一次算命时遇到的?周公?,是我遇到的第一位命理界的高人。

如果当时我遇见的是一个只有?半桶水?的,或甚至是一个?骗子?,也就不可能有我以后的经历。

当我成为职业命理师后,有机会接触到各个层面、形形式式的朋友,其中不乏到处打听、不断寻访?算命高手?的朋友,于是陆陆续续又听到了很多。有些听起来有点离谱,但有些事情听起来相当可信,因为不止一位朋友,而且是有相当层面的朋友接触过这些?大师?、?高人?,是他们向我介绍的,尽管我本人没有遇到。

如上海有一位赫赫有名的?莫大师?,其服务的对象已经不是一般的平民百姓,听说上海的一些局级以上领导与其有交往,也有说当时中央的某位重要领导遇有重要的事情会找他咨询。当然,这应该算是?道听途说?一类,毕竟我本人没有碰到过,权当备考吧,各位看过算数。

在上海滩平民百姓眼中,口碑甚盛?高手?当闸北的周茗扬(音)先生莫属,人称?周瞎子?,是位盲人。我自己没有去拜访过他,但在我的客户朋友中,去他那里算过的,至少有十多位。当我想去拜访他的时候,他已经因动迁搬家,不知所踪。如果他健在的话,应该是七、八十岁的人了。

据去算过的朋友们介绍,?周瞎子?和我认识的周公一样,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在上海滩上已经有名气了。他看不见东西,客户报出生辰八字后,稍加掐算,张口就能说,而且准确度相当高,十分了得。不像我要查阅《万年历》,排出八字、大运,判明格局、十神、神煞,翻阅一些书后,方能加以论断。

去?周瞎子?那里算命的人一般都带着录音机,听完后回家整理成文。这位周先生应该是得到真传的,他除了掌握四柱八字的一般规则外,一定还熟练掌握了?盲派?

的算命技术。

还有一位是嘉定的王姓老太太,据说有六十多岁。她测算的方法十分特别------?燃香?。即客户燃起一柱香,她通过观察香燃放的缕缕青烟,及落下的香灰形状,居然能够作出某些论断,回答客户的提问,准确性也相当高。

向我介绍这位?王老太?的朋友已经不止一个。最近又有一位女性朋友去过她那里,她向我介绍了去测算的经过,因此我相信确有其人。据她说,过去这位王老太太接待一位客户,一般是一柱香的时间。现在生意越来越好,有很多人在门外排队等候算命,于是时间自然?缩水?,只有半柱、甚至三分之一柱香的时间就打发客人,招呼下一位了。

我相信这位王老太是有特异功能的,?燃香?很可能只是一种?手段?。我在前面的博客中(二十八)介绍过一位江西的中年妇女,具有?千里眼?的功能。

但很遗憾的是,我只是听其名,未见其实,即没有见过他们?算命?的整体水平。只是去?周瞎子?、?王老太?那里算过命的人,有些又到我这里来算过,否则我也不会知道有这些?高人?和相关的事。

三十四、我的同学(二)

陆致极和李传钟先生小记

https://www.doczj.com/doc/0311230865.html,/s/blog_49d801fd0100adf9.html

在我的客户朋友中,有一位刘先生,是上海某区科委的领导。他在到我这里之前,曾在他的家乡浙江丽水找一位九十多岁的罗作亮老先生算过。

刘先生拿出罗老先生批的命书------《福书命课》,令我震憾。

我相信,这是命理界德高望重的老前辈化心血所批出的命书。

借这个机会,我将这份令我震憾的命书向各位略作介绍。

这是一本大约32开本的小册子,封面是红纸,内页是已经泛黄的宣纸,连封面、封底,一共36页。

封面是四个字:?福书命课?;扉页是是八个字:?荣华富贵,福禄寿喜?。

第三页写着:?流年长庚五星命课,全部?。

第四页是批命者:?福建汀州杭邑,罗作亮推?。

此后即是命书的具体内容。首先是四柱八字、大运表,后面是六张?圆盘星图?,第一张是?命盘变化?图,以下依次是:?天盘飞星过度之图?、?地盘胎息通化之图?、?人盘行藏变化之图?、?奇门遁甲变化之图?、?文王八卦变化之图?。

可以看出,罗老先生所批的命书,所依据的不仅仅是四柱八字,还运用了?星命?、?奇门?、?八卦?等理论,是多种预测法的综合运用。这批命法,至今为我所仅见。

后面的十四页命书,全部用工整的蝇头小楷书写。内容与我现在所批命书相似,从命格总评,到性格六亲、妻财子禄寿和健康状况,然后就是大运、流年,还批了重

点?流月?。

甚至还教有?解灾?的办法,如1999年己卯,罗先生在命书的这一页用更小的字作?眉批?:?此年正月二十六日,用大米三斤,食盐二斤,草鞋一双,到北方凉亭内掛在柱上施人领去,免之一患。?

刘先生是2007年丁亥初来找我的,罗老先生在当年的?眉批?中写道:?此年二月初二日,香一斤,茶油一斤,送到南方夫人庙内点谢,免之一灾?。他来问我?南方夫人庙?在什么地方。不知为不知,我老实回答他。

不仅能够批命,批出吉凶,而且还能为人?解灾?,是很利害的。

?息灾?是另外一个领域,属?术?的范围,我只是看过一些属于?秘抄?类的书。虽然这些办法看上去有点奇怪,但这毕竟是一种文化。就像台港澳地区造房子前,必定要举行一个祭拜的仪式。尽管谁也没有见过?土地公公?或者别的什么神仙,但做一下仪式,心里会踏实些。

据刘先生介绍,罗作亮老先生目前九十出头,孤身一人,祖上就是命理界的高人,家里有很多古书。他曾经借过一本,但看不懂。罗先生如此高龄,但没有带徒弟。我提出去拜访这位罗老先生,但后来因缘不到,没有去成。但我把这份命书复制下来,珍藏起来。

现在国家在正全力抢救文化遗产,如京剧唱腔、川剧变脸、甚至民间的某些濒临失传的手艺。我想,如果命理学的珍贵遗产能够进入文化部门大人门的眼中,实施抢救,如对浙江丽水的罗作亮老先生进行?文化抢救?,对中华民族而言,真是大幸的事了。当然,就目前而言这只能是奢望。对此,我是寄希望于民间的。

我确信大千世界有这样的?高人?存在,有特异功能的存在。这不是那几位?反伪斗士?在电视上言辞灼灼就能否定的。

时间能够检验一切,那位最高调的?斗士?今安在?好像已经不?反伪?了,我有一次看到他成了某档娱乐节目的嘉宾;也偶然听说,他现在去反?西方民主?了。于是在前一时期打?纸老虎?的全国性打假事件中,没有见到这位先生有所作为,使得?纸老虎?蒙骗了全中国人民相当长一段时间,此时,人们倒有点怀念他了。

三十四、我的同学(三)

陆致极和李传钟先生小记

https://www.doczj.com/doc/0311230865.html,/s/blog_49d801fd0100adfe.html~type=v5_one&label=rela_nextarticle

我在之前的博客中写过,中国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周易热?中,奋身投入其中,欲穷究竟的朋友何止十万、百万,但最后成功者,寥若晨星。

虽说是?寥?,但毕竟是?有?的。

道听途说,或自己没有亲身见过的,不足为凭。在这篇博客中,我要向各位介绍两位与我同时代的命理学研究者,及与他们的因缘------陆致极先生和李传钟先生。

这两位与我是同学关系。这个?同学?,一方面是指对学习研究命理学有着共同的爱好;另一方面,他们还真的与我有着某种同学关系呢!

昨天,?9。11?,是值得纪念的一天。新近出版的《中国命理学史论》的作者陆致极先生到我家来,给我送来了?签名本?。我们从上午10点开始,一直聊到下午2时,十分投缘。我和致极先生已经有三次这样的神聊了。

致极先生也是?老三届?,1949年生,属牛,当年就读于五十一中学,即现在的?位育中学?。我是上海中学的,能够认识他也是一种机缘。

2006年5月,我接到一个电话,是我上海中学时期的同学孙君打来的。与孙君的缘分也十分奇特,我将在以后的博客中向各位介绍。

他问我认不认识一位叫魏晓明的上中女同学。当时上海中学的学生中,高干子女不少,当时上海市府、市委及华东局的主要领导的小孩,很多就读于上海中学,魏小姐就是其中的一位。我虽然未见过其人,但她的名字我是知道的。

孙君告诉我,魏小姐的先生姓陆,和我一样,也是研究四柱命理学的。陆先生刚从美国回来,希望与我见面,探讨一下命理学方面的问题。

我与魏小姐、陆先生素昧平生,我研究命理学的情况,一定是孙君告诉他的。

对此,我求之不得。研究命理学那么多年以来,虽然不断有所进步,但一种?孤独感?也与日俱增,觉得自己如一叶小舟在茫茫大海上飘泊。做这一行,虽然朋友很多,甚至朋友多到可以说是?川流不息?。但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别人在听我说,而基本上没有遇到过能够与我在这个领域作探讨交流的朋友。

过了几天,致极先生如约来到我家,大概一米七五的个头,瘦瘦的,戴着眼镜,一副儒雅的学者模样。

认识了致极先生后,在命理学跋涉探索的道路上,我不再觉得?孤独?。

陆致极,1949年生于上海。1981年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硕士。1991年美国伊利诺大学语言学系博士。出版的著作有《计算语言学导论》、《计算语言学》、《汉语方言数量研究探索》、《八字命理新论》、《八字与中国智慧》(《八字命理新论》增订版)等,并在中外学术杂志发表语言学论文二十余篇。

中学虽然不同,但我们都曾经就读于复旦大学,当然就是同学了。他学的是中文,后又专攻语言学;我学的是马列主义基本理论,最后竟然都走上研究命理学的道路,几十年后又在茫茫人海中遇到,只能用缘分来解释。

和致极先生谈话很有味道,一旦他对某个话题感兴趣,他会完全沉浸在其中,而且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而这种观点的背后,往往有着深厚的历史事实的支持。令你不得不折服。

他也直言,我二十年的?实战?实践,对他所研究的理论,是一种十分必要的补充

和映证。因此,与我交谈,往往能够碰撞出火花。

三十四、我的同学(四)

陆致极和李传钟先生小记

https://www.doczj.com/doc/0311230865.html,/s/blog_49d801fd0100adfg.html

问起他是怎样走上这条道路的,居然和我一样,也是遇到了一位?高人?。那是1967年的一个春天,中国正处在令人窒息的?文革?之中。正在他感觉十分迷茫的时候,他在一位好友的母亲的引领下,找到了一位盲人算命先生,此时的致极先生只有18岁。他在《八字命理新论》这本著作的序言中,讲述了自己的这一段经历,现照录如下:

?那是上海旧式弄堂房子的前厅,在昏暗的灯光下,这位满头银发的老人掐着手指,为我算出了八字。当时谈了有半个多小时,具体的内容已经记不清楚了。但有两句话,却深深地印到了我的脑海中。他说(带着浓重的宁波口音):‘弟弟,好好读书,三十岁就好了。’‘你将来会出洋留学的。’

当时大陆的学校早已停课‘闹革命’,我高中的课程能否修完都成了问题,‘出洋留学’则是近乎天方夜谭了。

然而十年以后,‘文化大革命’结束了,重新又恢复了大学入学考试制度,第二年,又恢复了研究生入学考试,我,一个在学校里尚未读完中学课程的人,经过了研究生入学的初试和复试,以‘同等学历’,被录取为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的硕士研究生。当时我虚岁三十。无可争辩,这成了我个人命运轨迹上的一个转折点。而且五年以后,我真的‘出洋留学’了。这位老人的预测,竟然奇迹般的实现了。?致极先生就是在这位盲人命理师的引导下,激发了他研究四柱八字命理学的兴趣,并在以后因种种机缘,最后走上研究命理学的道路。

其中机缘之一,就是他结识了在四、五十年代上海十分有名的命理学家------陈宝良先生。陈老先生也是一位盲人,宁波人,开始学艺时师从一?盲派?命理学家,后来又拜了一位老师,是正宗的四柱八字命理学。陈老先生目前在美国纽约定居,已经八十多岁了。他十分认可致极先生,两人可以说是忘年之交。

命理行业,历来重实战,轻理论。

在中国大陆,研究命理学的人不计其数,能掐会算的人也很多,只是道行各有深浅,水平各有高低罢了。

致极先生在命理学领域的学术理论方面的成就,应该是前无古人,后难觅来者的。

因为,他确立了?命理学?的概念,并得到社会的认可。

上海人民出版社是十分严谨权威的出版社,他的《中国命理学史论》这本书能够得到上海人民出版社的认可并出版,这个意义非同小可。

在这之前,中国大陆曾经公开出版过两本十分有影响的著作,一是邵伟华先生的《四柱预测学》,一是洪丕模先生、姜玉珍女士的《中国古代算命术》。这两本书,都是从?术?的角度来介绍四柱八字。我们可以判断,邵先生和洪先生都不曾想象过,四柱八字能够?登堂入室?,进入?学?的殿堂,与?数学?、?化学?、?物理学?等等比肩并立。

而致极先生以一己之力,把人们普遍认为属?三教九流?的四柱八字算命,提升到?学?的高度,这是对抢救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命理?部分,做出的为现代人所景仰,为后世所铭记的贡献!

8月30日,致极先生在第一时间把《中国命理学史论》出版的消息用邮件告诉我:?拙作《中国命理学史论:一种历史文化现象的研究》,已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待我拿到赠书后, 将登门送上,敬请指教。现将书中序言文本和目录付上, 可供您学生所设的网站之用。?

我是在第二天看到这封邮件的,我当即回了如下内容:?致极兄:您好!祝贺大作在上海出版!可以肯定,这将是中国现代命理界的一件大事。您的著作,将对人们正确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四柱八字命理学,起到十分重要的引导作用。而对弘扬命理学这一‘中国智慧’的作用,不是一两句话所能讲清楚的。作为您的朋友、作为一个职业命理工作者,我只能先向你说一声:谢谢!并期待早日与您见面,早日拜读您的大作。?

现在,洋溢着书香的《中国命理学史论》摆在案头,对这本?里程碑?式的著作,我以后还有话要说。

他曾经应邀在美国加州大学,用英文讲述中国命理学,引起老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极大兴趣。在?跨文化?交流,把中国命理文化传播到海外方面,致极先生的成果也是开创性的。

在有限的篇幅里,我只想再介绍一下致极先生的为人。

?致极?,人如其名,他凡事要求自己做到?极致?。

为了写《中国命理学史论》这本书,2006年春天,他毅然放弃自己原来所从事的工作,自己打碎自己的?饭碗?,?一个人关在芝加哥西郊的小楼里?埋头写作。他说,是一种?使命感?支撑着他。

搜集史料,他致力求全,不使有遗漏。有关命理学的各类著作,主要是港台地区的,多少年来,他是见一本,买一本,据他介绍,至少已经搜集了六、七百本之多,码满了三个书橱。其他相关的史料书籍,更是不计其数。到过我家的朋友会看到,我收集的此类书已经不算少了,也多来自港台地区。但与致极先生相比,数量只及他的一半。

可以这样说,从古至今,没有一个人对命理学的源流、发展过程、理论基础等等,

作过如此系统的整理和研究。只有致极先生做到了,他从纷繁的史料中,抽丝剥茧,去伪存真,广证博引,严谨考证,厘清了命理学的发展史。尤其是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阴阳五行学说,如何成为命理学的理论支撑的过程,解析得一清二楚。令参与审阅文稿的上海古籍出版社的资深编辑也拍案叫好,认为这本书除了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文献价值外,对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这,完全是致极先生把命理学的理论研究工作,做到了?极致?的结果。

去年,我的学生做了一个命理网站。当时我邀请致极先生加盟,他欣然允诺。我相信,今后在命理学领域,和致极先生的合作将会继续。

三十四、我的同学(五)

陆致极和李传钟先生小记

https://www.doczj.com/doc/0311230865.html,/s/blog_49d801fd0100adfh.html

?小隐于山,大隐于市?。我的同学李传钟先生可以称得上是?大隐于市?的高手。

我在上海长宁区天山新村第二小学念书时,传钟先生是我的同班同学。他大我一些,1946年生,属狗。当时只觉得他为人沉静,平素话不多。眼睛时常眯成一条缝,仿佛总在思考什么。1960年小学毕业之后,大家各奔东西,基本没有什么联络。后来我在命理学方面的研究成果逐渐被周围的朋友知晓后,有同学告诉我,传钟先生在占卜学、相学方面有着很高的造诣,并讲了他一些神奇的事情。

当时有点半信半疑,我知道传钟先生是搞无线电的高级工程师,在一家与海军有关的通讯研究所工作。这样的身份与?算命?很难联系起来。尽管我知道当年为我算命的周公,也是一位高级工程师。但这样的事情发生在我的小学同学身上,还是觉得有点不可思议。

2006年的一天,小学同学聚会,我终于见到了分手40多年传钟先生。方才知道,他在小学同学中已经很有知名度。同学之间没有禁忌,当时好几位女同学围着他,请他测算。传钟先生拿着一小段钢卷尺,戴着老花眼镜,细心地丈量观察被测者的掌纹,然后一一说出被测者什么部位有病,什么时候发的病,说得被测者连连称是。

后来我知道,传钟先生身边经常带着这一小段钢尺,及用来占卦的三个古铜钱,乾隆通宝。

他还指着一位男同学的脸说,你28岁时得过一场大病。那位男同学啧啧称奇。问他是怎么看出来的,他说是双眉间的?印堂?部位有问题,而?印堂?部位标志人生的年龄段,正是28岁。

如果说,致极先生所学的文学、语言学,与传统文化还能挂上点钩的话,传钟先

生所学的无线电通讯,与传统文化实在是有点距离的。

在当时的上海仪表局系统,除了对传钟先生本职工作的优异成绩和杰出贡献十分认可之外,还流传着他的一些有关?预测?的?传奇故事?。篇幅关系,这里只介绍两件。

21次特快列车。

1990年,他代表上海地区去北京参与劳动部组织的技术等级标准的制定,由仪表局劳资处孙先生带队,一行四人前往。在北京待了十多天,完成任务之后,他们乘21次特快列车返回上海。

在火车上闲着无事,于是无事找事。孙先生知道传钟先生会预测,于是问他?火车的情况能不能预测??

传钟先生回答说:?八卦适用的范围是: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所以,天地万物都可预测?。

?那就预测一下,这趟火车到达上海的情况。?

经过起卦、阴阳五行、旺相囚死、生克比和等20分钟处理,传钟先生给出了四点预测结果:

?第一点,火车能平安地到达上海。?引起了旁边人的一片讪笑声。

?第二点,火车不能准时达上海,要晚点。?

对这点,大家有点发怔。旁边二位凑热闹两位东北汉子说:?哥们,你知道这乘的是什么车?是特快!整个途中,只换二次火车头,不上旅客,一直开到上海。我们经常坐这趟车,从没有晚点过。?

传钟先生不为所动地说:?我不大出门,不了解这趟车情况,是否晚点,也不用争,反正明天下午就知道结果了。?

孙先生急着问第三点。

?这趟车晚点,要晚90—130分钟之间。?

这个结论引起一片哗然:?现在可不是文化大革命大串联时期,没个准点车?,?若说晚10多分钟,还能让人有点信,会晚2小时??

传钟先生还是那句话:?不用争,反正明天下午就知道结果了。?接着又讲了结果的第四点:?火车到上海,上海在下雨。?

身旁有人说:?这点肯定错了,刚看了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后的天气预报,上海明天是阴转多云。?

传钟先生也不和他们争什么,他把写有整个预测过程及?四点结论?的一张纸放在靠窗的小桌上,等待明天下午的验证。

火车一路开到蚌埠,比正常时间快了10分钟。孙先生善意的提醒说:?仔细再看看,是否算错啦,现在的情况不是慢,而是快。?

传钟先生说:?当初,预测的是上海,不是蚌埠,到了上海后才能验证预测的准,

还是不准。?

火车一路确实平安无事,但到达上海站时,因种种其他原因,比正点时间足足晚了二个小时!车窗外,细雨霏霏。。。。。。。

大家都沉默了,流露出对传钟先生预测精准的钦佩之情。

三十四、我的同学(六)

陆致极和李传钟先生小记

https://www.doczj.com/doc/0311230865.html,/s/blog_49d801fd0100adfi.html

才子英年早逝

1993年10月,传钟先生调到美多通信设备厂,开始参与军品全波收信机的研制工作。当时设计所所长徐子才,1940年生,65届大学毕,是一位在国防军工事业上勤奋工作多年的技术带头人,人们都尊称他为?才子?。在技术上徐所长对传钟先生十分器重,对他的?预测术?也很感兴趣。

1994年5月,?才子?要去突尼斯完成一项任务。临行前几天,传钟先生应他所邀,为这次出国远行进行预测。

由徐本人摇卦。占卜下来是:主卦、互、变均为强用克弱体,失去的多,得到的少;凶多吉少。

传钟先生见此卦后建议,能否取消这次远行?但有关出国手续都已办妥,此行无法回避。徐先生将信将疑地将此?断言?放在贴身上衣的口袋里,并经常拿出来看看。

实际情况大都言中,整个过程尽管做了充分的准备,还是徐先生在突尼斯还是诸事不顺,麻烦多多。但令?才子?损失更大的也许是另一件事。

原来,时任国家主席的江泽民先生,在上海要家访一位对国防事业有贡献的技术人员,经过筛选,最后就选中了徐子才,连徐的居家周围的安全保护工作都已经作了布臵。但当时徐却在遥远的北非突尼斯,因事情实在无法脱身,与这个荣誉失之交臂。

1995年2月,徐因结痨成疾,住进了黄浦区中心医院。1995年2月20日,传钟先生与厂长秦孟钧前去探望。传钟先生即时为徐看了手相和面相:发现徐的?头脑线?嘎然被截断中止,是一种大凶征兆。

传钟先生当时不忍心说出本应说的实话。临别时,用随身带去的专用工具将徐的手纹清晰地拓下来。回到家里,拿出拓下来的手纹再次仔细观察,发现头脑线嘎然被截断,中止在56岁处;加上徐脸部法令线不清,而该部位的缺陷,也预示着在57虚岁有难,时年徐恰恰是57虚岁。传钟先生将此事与秦厂长作了汇报沟通。

虽经多方抢救,终因癌症晚期,回天无力。1995年4月3日,徐子才先生,一位对国防事业有贡献的技术才子,英年早逝。

上述两个案例,真人真事,在上海仪表系统的一定范围中,是传得神乎其神的。

充分展现出传钟先生过硬的?占卜?和?相术?的预测功夫。

后来他还告诉我,九十年代适逢?周易热?,在一次展览会上,他还应邀去做过预测展示表演,当时他所摆的?摊头?前排起了长龙。传钟先生?即时即断?的本事得到社会的认可。

三十四、我的同学(七)

陆致极和李传钟先生小记

https://www.doczj.com/doc/0311230865.html,/s/blog_49d801fd0100adfj.html

李传钟先生?本职工作?的辉煌经历,各位还是应该知道一些的:

他在文革中上山下乡,去了崇明红星农场种田。后来调至上海无线电三厂,从事无线电通讯研究工作。

1978年被评为上海市(劳模)先进工作者,当时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将他作为?自学成才?的典型。

1990年2月,近50万字的《录放磁头的原理与应用》一书由中国翻译出版公司出版,这是当时国内在这个领域唯一的一本实用技术参考书。他这本书也送给我一本。

1995年初,他领衔担任了军用?全波数字接收机研制?的主设计师,并获得成功,部队使用后反应良好,他因此获得了国防科学技术奖。

他通过整理大量的生产实践第一手资料,先后写出了《超动态、收音机及调试技巧》、《调幅已调波通过LC回路时的失真》、《RC桥T录放均衡网络放大器定量分析》、《录音机磁头的Q值及其在录放补偿电路中的应用》等30余篇100多万字的文章,在《电子技术》、《电声技术》、《无线电与电视》等专业期刊上发表了。这些文章在广大的爱好者中产生了影响,有人这样评价传钟先生,他是?影响了我国整整一代无线电爱好者?的老前辈。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在搜索引擎上输入?李传钟?的名字,就可以发现后学者对传钟先生这位前辈在无线电领域的造诣是何等的敬仰。

两种完全不同类型的文化,在传钟先生身上得到了完美的统一!

命理学和占卜学,都属预测学范畴,但所沿用的理论并不一样。命理学的理论基础是阴阳五行,占卜学的理论基础是周易八卦。两者虽然都具备预测功能,但各有所侧重。描述人生盛衰、起伏轨迹,是命理学所长;而对单独某件事情的判断,则是占卜学的优势。我一直认为,如果命理学能够与占卜学结合起来,将会极大地满足社会人群的需求。

自2006年与传钟先生重新取得联系之后,我们之间就开始有了合作。对有问一件事情的客户,常常会介绍到传钟先生那里去,在传钟先生那里,朋友们一般都会得到比较满意的答案。

我问过传钟先生,他为什么选择?占卜学?和?相学?来研究?

他的回答是:比起命理学,这个速度快,能够即时看出结果。

我问他:是否得到过?高人?或?明师?指点?

他说:没有,完全靠自学。

我相信他所说的。因为致极先生及我自己,也是基本靠自学的。

我曾经几次到他家中,看到他悉心收集?掌纹?的动作,有点像公安刑侦队破案的样子,用一种很专业的器材,拓下当事人的掌纹,然后用一种特殊的方法保存起来,供研究之用,积累的数量已经相当可观。

这种严谨的冶学态度,与他研究无线电技术应该是一样的。传钟先生能够在两个领域,同时取得颇为丰硕的研究成果,完全能够理解,这就是认真、坚持,再加上一点悟性和机遇。

传钟先生为人很低调,可能是因为搞技术的原因,也可能是因为得到过上海市劳动模范称号及国家级奖励的缘故,他把很多事情都看得很淡了。也有可能因为这个行业比较敏感等等,总之,我办命理网站的时候,也邀请过他,但他再三推辞。因此我说他是?大隐于市?。

但他对这个行业的信息却很关注。有一次,他发消息给我说,上海易经学会被取缔了。这个协会的一位负责人曾经来找过我,说他们早就关注我了,希望我加盟。我考虑再三,还是婉拒了。因为这个协会里的某些?大师?我曾经在某些场合与他们遇见过,他们的?功力?我是知道的。再加上这位负责人当时描述的一番?宏伟前景?,包括可能的巨额经济收入,我很不以为然。

我曾经把这个信息告诉过传钟先生,他就帮我留心着。。。。。。到底是老同学啊!

《我的同学》一文作者:澹然居士简介

https://www.doczj.com/doc/0311230865.html,/s/blog_49d801fd0100041i.html

何重建,字泉逸,号金水居士,又号澹然居士,职业命理师、风水师。

何老师是广东新会人,1947年生于上海,曾任中国《建筑时报》副总编辑。1989年经中国著名高僧悟道法师的高徙------上海知名命理师周剑明先生指点启蒙;1992年后,师从中国一代命理宗师梁湘润先生,并广泛吸收业界各名家专长,刻苦钻研,剔除糟粕,汲取精华,造诣颇深。他十分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近二十年来已经批阅命造逾3000例,其中有一些是香港、台湾的客户,还有美国、英国,法国、日本、意大利,新加坡、马来西业,越南,澳大利亚等海外客户,具有相当高的准确率;并为多家单位和个人勘察建筑、居住环境,作风水调理,客户有口皆碑。

2002年11月何老师应上海市政协所属?上海华夏文化经济促进会?之邀,参加?人与居住环境科学探索研讨会?,与中国著名的建筑风水理论专家------天津大学博士生导师王其亨教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周翰光教授同台讲课;并作了?用经济的眼光看风水?的主题演讲,受到与会的房地产企业、建筑设计师的广泛欢迎。

2004年6月,上海《艺术家》杂志对何老师进行采访,将他的照片和香港著名面相大师黄震宇先生,中国著名风水大师李计忠先生并列刊登;2005年7月号,该杂志又就风水问题对何老师进行采访,并刊登专访文章?居住的智慧?,其知名度在业内愈盛。

应邀服务过的知名企业有:长江证券有限公司、软银赛富投资顾问有限公司(上海)、上海新世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证大集团、上海房地(集团)公司、招商局地产控股有限公司(上海)、上海绿地集团、上海建筑装饰(集团)有限公司、香港金裕国际投资有限公司、台湾声宝集团、台湾宏洋臵业、澳大利亚墨尔本汤森地产集团、上海华东电器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兰生大酒店、古今通宝中国收藏品上海展示交易中心、江苏省电力公司、宁波彩虹企业、镇江碧榆园等。

以传承、宏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全心全意为客户服务,科学严谨,实事求是,平易近人,行事低调,淡泊名利。不论是达官显贵还是平民百姓,均一视同仁。他多次为有需求的困难客户服务,分文不取,在业内口碑极佳。

1999年,上海著名书法家钱茂生先生何老师题辞------?澹然自逸?;

2002年,上海静安寺主持曾戒华方丈与何老师亲切会面并合影;

2005年元旦,浙江新昌大佛寺柱持传实法师专门邀请何老师赴新昌共同探讨中国传统命理术;

2006年,杭州灵隐寺91岁的木鱼方丈将亲笔题诗的扇面赠予何老师------诗云:?深山老木已成舟,不向西湖作乐游。应自扬帆江海去,顶风遏浪砥中流。?

2007年初,孟子第七十三代孙、北京著名书法家孟庆利先生为何老师题写了条幅:?参悟命理玄机,把握人生前程?。

近年来,把中国传统文化传播到海外。

2007年6月,应美国规划协会邀请,何老师为该协会在沪成员作了《中国古代风水学说与城市规划》的讲演,受到好评。该协会秘书长杰弗先生当场邀请何老师在适当的时候访美,向美国的规划师作风水报告。

2007年7月应澳大利亚悉尼华人协会的邀请,赴澳洲讲学。当地六家华人报纸均发了消息,标题是:?上海著名风水师、命理师何重建到访悉尼?。讲学取得圆满成功,当地报纸以?何重建大师释命乾坤,悉尼爱好者踊跃参与?为标题作了整版的详细报道。

2007年10月,澳大利亚维多利亚省华人协会和墨尔本的一家知名地产集团----汤森地产集团,再度向何老师发出访澳讲学及作风水勘察的邀请。并于12月中旬成行。

为把中国优秀的命理风水文化发光大,从2007年10月起,何老师开始带十多位学生,免费进行授课。所采用教材,主要是梁湘润先生的著作,得到梁先生及夫人梁天兰女士的赞同和鼎力支持。

2008年初,中国环境领域的权威杂志----《国际新景观》开始连载何老师有关风水的论文----《用经济的眼光看风水》。

2009-1- 应邀赴美国作风水演讲

1月9日,很荣幸接到美国规划协会(APA)正式邀请函。如果签证及一切顺利,本人将于今年2月间赴美国华盛顿作风水演讲。这是一次难得的东西方文化交流活动。

相关网址:

https://www.doczj.com/doc/0311230865.html,/search?hl=zh-CN&lr=&newwindow=1&q=%E6%9D%8E%E4%BC%A0%E9 %92%9F%E6%97%A0%E7%BA%BF%E7%94%B5&start=30&sa=N

https://www.doczj.com/doc/0311230865.html,/redirect.php?fid=27&tid=1757876&goto=nextoldset

https://www.doczj.com/doc/0311230865.html,/tiandi/27/27.htm

https://www.doczj.com/doc/0311230865.html,/forum_read.asp?id=2241474&page=1&property=0&ClassID=5

https://www.doczj.com/doc/0311230865.html,/forum_read.asp?id=1546316

https://www.doczj.com/doc/0311230865.html,/s/blog_4a1a7d5b010089sa.html

《听雨 季羡林》阅读答案

《听雨季羡林》阅读答案 听雨 ①从一大早就下起雨来。下雨,本来不是什么稀罕事儿,但这是春雨,俗话说:“春雨贵似油。”而且又在罕见的大旱之中,其珍贵就可想而知了。 ②“润物细无声”,春雨本来是声音极小极小的。但是,我现在坐在隔成了一间小房子的阳台上,顶上有块大铁皮。楼上滴下来的檐溜就打在这铁皮上,打出声音来,于是就不“细无声”了。按常理说,我坐在那里,同文字拼命,本来应该需要极静极静的环境,才能安下心来,进入角色。这种雨敲铁皮的声音应该是极为讨厌的,是必欲去之而后快的。 ③然而,事实却正相反。我静静地坐在那里,听到头顶上的雨滴声,心里感到无量的喜悦。这声音时慢时急,时高时低,时响时沉,时断时续,有时如金声玉振,有时如黄钟大吕,有时如大珠小珠落玉盘。我浮想联翩,不能自已,心花怒放,风生笔底。文字仿佛活了起来,我也仿佛又溢满了青春活力。 ④在中国,听雨本来是雅人的事。我虽然自认还不是完全的俗人,但能否就算是雅人,却还很难说。我大是介乎雅俗之间的一种动物吧。中国古代中,关于听雨的作品是颇有一些的。最有名的一首听雨的词当然是宋代蒋捷的《虞美人》了: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⑤蒋捷听雨时的心情,是颇为复杂的。他是用听雨这一件事来括自己的`一生的,从少年、壮年一直到老年,达到了“悲欢离合总无情”的境界。但是,古今对老的念,有相当大的差别。他是“已星星也”,有一些白发,看来最老也不过五十岁左右。用今天的眼光看,他不过是介乎中老之间,用我自己比起来,我已经到了望九之年,边早已不是“星星也”,顶上已是“童山”了。要讲达到“悲欢离合总无情”的境界,我比他有资格。我已经能够“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了。 ⑥可我为什么今天听雨竟兴高采烈呢?这里面并没有多少雅味,我在这里完全是一个“俗人”。我想到的主要是麦子,是那辽阔原野上的青青的麦苗。我生在乡下,虽然六岁就离开,谈不上干什么农活,但是我过麦子,捡过豆子,割过青草,劈过高粱叶。我血管里流的是农民的血,一直到今天垂暮之年,毕生对农民和农村怀着深厚的感情。农民最高希望是多打粮食。天一旱,就威胁着庄稼的成长。即使我长期住在城里,下雨一少,我就望云霓,自谓焦急之情,决不下于农民。北方春天,十年九旱。今年似乎又旱得邪性。我天天听天

2015年高考上海市各区县二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六)文言文二——散文

2015年高考上海市各区县二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六) 文言文二 【浦东新区】(六)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题。(12分) 游焦山小记 李流芳 ①二十七日,雨初霁,与伯美约为焦山之游。孟阳、鲁生适自瓜州来会,亟呼小艇共载。到山,访湛公于松寥山房,不遇。步至山后,观海门二石,还登焦先岭,寻郭山人故居,小憩山椒亭子。寻由小径至别山、云声二庵,径路曲折,竹树交翳,阒然非复人境。有僧号见无,与之谈,亦不俗,相与啜茶而别。寻《瘗①鹤铭》于断崖乱石间,摩挲久之。还,饭于湛公房。孟阳、鲁生遂留宿山中。予以舟将渡江,孟阳、鲁生与山僧送余江边,徙倚柳下,舟行相望,良久而灭。落日注射,江山变幻,顷刻万状,与伯美拍舷叫绝不已。 ②因思焦山之胜,闲旷深秀,兼有诸美。焦先岭上,一树一石,皆可彷徨追赏。其风涛云物,荡胸极目之观,又当别论。且其地时有高人道流如湛公之徒,可与谈禅赋诗,逍遥物外。观其所居,结构精雅,庖湢②位置,都不乏致。竹色映人,江光入牖,是何欲界,有此净居?孟阳云:“吾尝信宿兹山,每于夕阳登岭眺望,落景尚烂于西浦,望舒已升于东溆;琥珀琉璃,和合成界,熠熠恍惚,不可名状。”嗟乎!苟有奇怀,闻此语已,那免飞动? ③予自丁酉来游,未遑穷讨。人事参商,忽忽数年,始一续至。又以羁绁俗缘,卒卒便去,如传舍然。不知此行定复何急?良可浩叹,自今以往,日月不居,一误难再。赋归之后,纵心独往,尚于兹山不能无情,当择春秋佳日,买小艇,襆被宿松寥阁上十日夕以偿夙负。滔滔江水,实闻此言。 【注】①瘗:埋葬。②庖湢:厨房和浴室。 22.第①段主要交待了焦山之游的 。(1分) 23.从句式的角度简析第①段划线句的表达效果。(3分) 24.第③段划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2分) A.又因为尘事而束缚,便突然离开,就如同前往客馆一样漂泊不定。 B.又因为被尘事束缚,便匆匆离开,就如同旅居客馆一样漂泊不定。 C.又因为束缚于尘事,便匆匆离开,就如同前往客馆一样漂泊不定。 D.又因为被尘事束缚,便突然离开,就如同旅居客馆一样漂泊不定。 25.概述焦山“诸美”的内容。(3分) (1)山石树木等风景之美;(2)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 26.联系全文,阐述“尚于兹山不能无情”中的“情”的含义。(3分) 【杨浦区】(六)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题(15分) ⑴广厦阔屋,连闼通房。人之所安也,鸟入之而忧;高山险阻,深林丛薄,虎豹之所乐也,人入之而畏;川谷通原,积水重泉,鼋鼍之所便也,人入之而死。《咸池》、《承云》、《九韶》、《六英》,人之所乐也,鸟兽闻之而惊;深溪峭岸,峻木寻枝,猿狖之所乐也,人上之而慄。形殊性诡,所以为乐者,乃所以为哀;所以为安者,乃所以为危也。乃至天地之所覆载,日月之照誋,使各便其性,安其居,处其宜,为其能。 ⑵故愚者有所脩,智者有所不足。柱不可以樀齿,筐不可以持屋,马不可以服重,牛不可以追速,铅不可以为刀,铜不可以为弩,铁不可以为舟,木不可以为釜,各用之于其所适,施之于其所宜,即万物一

《听雨》阅读题附答案

写下这个题目,便不自觉地在心里吟诵起那些熟悉的诗篇,而且大多是古人的句子。雨,大概是古典的。而且常常当人们进入一种诗化的境况,才会从喧嚣的市井声浪里逃出来,逃出来的耳朵才能听雨。听雨有三个条件:第一是心静而神动,心静者不为市井或朝野的得失荣辱而悲喜,心平如水,不起波澜;神动者,是心神与自然呼应,天地万象,胸中百感,互交互合。第二是独处一室,或书房与书为侣,或山中小亭坐对群峰。第三是有雨。说到这里,话题的主角就出来了,听雨者,与雨为友,其喜怒哀乐,无不是因雨而起。我赶走那些如雨脚一般敲击我心窗的诗句,它们虽美,但吟哦的是他人心曲。雨声已经伴千载百代的人,抒发自己的情怀。像永不退场的乐师,耐心地为一个又一个的登台者伴奏,他只是在人们不觉察之中,调动自己的琴弦。“疏雨漏梧桐,春水洗杏花,剑门斜雨,古城涤尘轻。……”这些都是人们久唱而常新的曲子,它们让我们只能相信,雨声是个能为每一个人伴奏的好乐师。这是六月,久旱无雨的京城,下起第一场透雨,雷声沉沉地滚过,把都市里嘈杂的市声驱走,然后是闪电,是风。好风啊,让窗外一排高高的杨树,起舞俯仰地欢迎,满世界都是叶子的笑声!然后急急敲下一排雨脚,如碎玉,如奔马,如瀑布狂泻——……我躺在床上,听雨声从窗外跳进屋里来,又沿着白石灰抹的老墙往上爬,爬出一道道渍印。这是我最早的记忆,好像是我们搬进那座南方老城一条叫斌升巷的窄街。那是一个旧公馆,房子是木结构为主的,木框里砌上砖抹上白灰。我们的房子背墙临街,墙的上部有两只小窗,用来通气透光的。小窗很高,又从不开,布一张挂满灰尘的蛛网,让人想到许多故事。故事是雨声送进来的,这是我对这个世界最早的印象:雨夜里两只高墙上的窗,窗上挂着一张蛛网,网不住的雨声和更声漏湿了童年。(前两年我调出这个城市,妻子说我不喜欢这个让雨水锈满青苔的老城。)……我有一段让大雨泡着的记忆,那是1966年秋。那年本是我参加高考升大学的日子,“文化大革命”一声炮响,升学成了泡影,父母又先后被“革命群众”揪了出来,我被派到川滇边界山区农村“搞社教”。正是屋漏偏遇连阴雨的时候,在山区待的几个月,也没有见到几回晴朗的天。心里下着雨,外面也是雨,风声雨声,让人心怵。山区搞运动,免不了天天晚上的会。山里人住得分散,一家守一个山头,我这个小工作队员,每天就戴一顶大斗笠,提一盏马灯,风中雨中满山地转悠。田坎又窄又滑,一下雨就变成了鳝鱼背,真不知一天摔多少跤。啊,这也许是我命运的象征:漫天风雨,长夜窄路,一盏孤灯,一张不知是雨水还是泪水洗了百遍的脸。(到现在说到“文化大革命”,我的耳边就响起一片暴雨在一只斗笠上踢踏的声浪。)……我对雨声的记忆不全是灰色的,有苦味的记忆,也有温馨的时候。那是在陕北,夏天终日在秃山峁劳作的我们,就像在火炉上烘着的红薯,每天都盼望着天上有块能下雨的云。高原的雨少,下一次就真叫恩赐。下雨可以不出工,可以凉凉地躺在炕上,听雨声让高原有了笑语,听苞谷拔节的脆响,让自己干涸的心,也有一个绿草般的梦。(庄稼人听雨能听出的快乐,这种快乐进城后就少了,至少不是那带着土味和草味的快乐了。)听雨,是听时间的脚步声,只是各人有各人的雨声,这是我刚刚想明白的。(有删改)14.文章为什么在开头一段就说“雨,大概是古典的”?请谈谈你的理解。(4分)答:①从文章结构上说,呼应题目,引出话题;②从文章主题上来说,暗示现代人已经难得有听雨的闲情逸致了。(4分)15.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1) 雨声是个能为每一个人伴奏的好乐师。答:①就像乐师是演唱的伴奏者一样,雨声也是人们抒发情怀的伴奏者;②人们喜爱雨声,因为雨声能很好地寄托不同的感受与情怀(2分) :(2) 在山区待的几个月,也没有见到几回晴朗的天。答:①正是连阴雨的时候,山区自然没有几天晴朗的日子;②由于个人与家庭的不幸遭遇,心里下着雨,自然也就感觉不到晴朗的天气了。(2分)16.文中三个段落末尾的内容为什么用括号作了标示? 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6分)答:①将过去的回忆与当下的情思区别开来;②直述其情其事,省去文字过渡;③扩充文章的思想内涵。(6分)17.“雨”给作者留下了哪些难忘的记忆?“听雨”让他明白了什么道理?请根据全文进行分析。(8分)

2015年高考上海市各区县二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6—文言文二

2015年高考上海市各区县二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6—文言文二 【浦东新区】 (六)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题。(12分) 游焦山小记 李流芳 ①二十七日,雨初霁,与伯美约为焦山之游。孟阳、鲁生适自瓜州来会,亟呼小艇共载。到山,访湛公于松寥山房,不遇。步至山后,观海门二石,还登焦先岭,寻郭山人故居,小憩山椒亭子。寻由小径至别山、云声二庵,径路曲折,竹树交翳,阒然非复人境。有僧号见无,与之谈,亦不俗,相与啜茶而别。寻《瘗①鹤铭》于断崖乱石间,摩挲久之。还,饭于湛公房。孟阳、鲁生遂留宿山中。予以舟将渡江,孟阳、鲁生与山僧送余江边,徙倚柳下,舟行相望,良久而灭。落日注射,江山变幻,顷刻万状,与伯美拍舷叫绝不已。 ②因思焦山之胜,闲旷深秀,兼有诸美。焦先岭上,一树一石,皆可彷徨追赏。其风涛云物,荡胸极目之观,又当别论。且其地时有高人道流如湛公之徒,可与谈禅赋诗,逍遥物外。观其所居,结构精雅,庖湢②位置,都不乏致。竹色映人,江光入牖,是何欲界,有此净居?孟阳云:“吾尝信宿兹山,每于夕阳登岭眺望,落景尚烂于西浦,望舒已升于东溆;琥珀琉璃,和合成界,熠熠恍惚,不可名状。”嗟乎!苟有奇怀,闻此语已,那免飞动? ③予自丁酉来游,未遑穷讨。人事参商,忽忽数年,始一续至。又以羁绁俗缘,卒卒便去,如传舍然。不知此行定复何急?良可浩叹,自今以往,日月不居,一误难再。赋归之后,纵心独往,尚于兹山不能无情,当择春秋佳日,买小艇,襆被宿松寥阁上十日夕以偿夙负。滔滔江水,实闻此言。 【注】①瘗:埋葬。②庖湢:厨房和浴室。 22.第①段主要交待了焦山之游的 。(1分) 23.从句式的角度简析第①段划线句的表达效果。(3分) 24.第③段划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2分)

任文《听雨》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听雨 任文 在故乡北山贫瘠的那些岁月里,没有电视可看,人们的日常生活非常单调。庄稼人日日耕作在田地里,唯有下雨的当儿可以清闲几天,坐在炕头上听雨,享受一下难得的轻松和温馨。 春雨到来,淅淅沥沥,庄稼人的眉头舒展了,心里乐开了花。“春雨贵似油”,难得的好雨。干枯的冬季过去了,小麦需要滋润,土壤需要疏松,小苗需要养分,空气需要湿润。这时节,蒙蒙细雨下起来,扛着锄头进村的农人,笑嘻嘻推开院门,边放锄头边念叨:“好雨,好雨!”随手取来毛巾擦干满脸的雨水,身心轻松起来。男人架起二耶腿坐在炕沿,“吧嗒吧嗒”地吸着烟瞅着窗外;女人则洗手和面,趁着这闲暇擀面条或包饺子,饺子馅有的是,年前就晒干的萝卜丝,这会儿正好用着。春雨蒙蒙,大人乐滋滋,小孩子更快乐,看不见大人脸上的愁眉不展,奔跑玩耍,自由 自在。听雨的日子,也给我们这些北山的孩子带来了福音。 春雨过后,小麦迅速成熟,玉米疯长起来,形成绿色阵势,铺排开来,占领着季节里的一道长河。 当人们还沉浸在绿色梦想中,夏雨突至,或连绵不断,或倾盆而下,听雨的日子渐渐浮现出丝丝忧愁。夏雨多变,经常下个十天半月,让人忧愁生厌,连绵的雨在檐下“滴滴沥沥”地响着,庄稼人只好在屋里转悠。男人只顾吸烟吐烟圈,看天听雨,烦了骂女人几声,女人不吭声,只顾干手中的活儿。山里女人总有干不完的活,扫地、做饭……做不完的繁琐事儿。可她知道男人心里烦呢,雨下个没完,地里的玉米倒下了,怎么不烦呢?女人理解男人,雨住了气就消了。雨下着下着,屋外的院子积满了水,流不出去,男人挽起裤腿,披着蓑衣拿着锄头在檐下挖开水沟,水流走了,男人身上湿透了,女人给他换,湿衣服在火炕头烤着,男人笑了,卷个纸烟吸着,很舒服!身旁的孩子试探着开口了:“肚子饿了,想吃饭呢。”女人去做饭,窗外的雨仍旧下着,孩子在檐下玩起柳条做的水轮转…… 白雨天(北山人把下暴雨叫“白雨”),雨倾天覆地而来,很快就会遮住眼前的一切,山上山下一片白花花的雨雾,伴随着雷鸣闪电,让人惊恐不安、兴奋异常。白雨到来时,北山庄稼人大多还在地里。一声闷雷响,一团黑云扯过头顶,眼前附近的村子看不见了,有人高喊:“白雨来了!”闻此呼声,地里的人慌忙逃跑。人们未来得及跑回村子,暴雨就到了,只好就近避雨,雨点打落在地上,地上泛起了土泡儿。避雨的人家热闹起来,屋里坐满了人,檐下站满了人,你挤着我,我挤着你,说笑打闹,无所顾忌。干渴的屋檐上已吊起了急落的水柱,地下顷刻积起了水洼。避雨的男女一边听雨一边说笑,谁家的女娃有出息,嫁到了山外,谁家的男娃长得好,把山外的女子引进了山。爱打扑克牌的年轻人就地铺排,玩得热火朝天。有的小伙子拿个脸盆放在檐下,听那“叮当叮当”响的乐声,和着风声、雨声、雷声一起,一片兴奋和喜悦。 白雨说下就下,说停就停。檐下的雨线止住了,屋里屋外的男女哗啦一下就走开了,主人好意留客吃饭,劝也劝不住,大家热闹着扛起农具匆忙回家。夏夜里,躺在炕上睡觉的北山人听着屋外涝池里传来“呱儿——呱儿——”的青蛙叫声,忘记了疲劳和困苦,香甜地酣睡…… 秋雨连绵的日子,庄稼已收获归仓,这时节,庄稼人难有静下心来听雨的闲心,那些玉米棒子要收拾架在楼上,大豆小豆需要通风晾晒。人们忙活起来,煤油灯下熬至深夜,拖着疲惫的身子躺下睡觉,男人呼噜,女人也呼噜,在风声、雨声、秋虫的伴奏声中睡一个踏实觉。 雨歇,风住,天晴。抬头看秋日的天空,格外地高远,湛蓝湛蓝的,无一丝纤尘。

游焦山小记阅读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题。(12分) 游焦山小记 李流芳 ①二十七日,雨初霁,与伯美约为焦山之游。孟阳、鲁生适自瓜州来会,亟呼小艇共载。到山,访湛公于松寥山房,不遇。步至山后,观海门二石,还登焦先岭,寻郭山人故居,小憩山椒亭子。寻由小径至别山、云声二庵,径路曲折,竹树交翳,阒然非复人境。有僧号见无,与之谈,亦不俗,相与啜茶而别。寻《瘗①鹤铭》于断崖乱石间,摩挲久之。还饭于湛公房。孟阳、鲁生遂留宿山中。予以舟将渡江,孟阳、鲁生与山僧送余江边,徙倚柳下,舟行相望,良久而灭。落日注射,江山变幻,顷刻万状,与伯美拍舷叫绝不已。 ②因思焦山之胜,闲旷深秀,兼有诸美。焦先岭上,一树一石,皆可彷徨追赏。其风涛云物,荡胸极目之观,又当别论。且其地时有高人道流如湛公之徒,可与谈禅赋诗,逍遥物外。观其所居,结构精雅,庖湢②位置,都不乏致。竹色映人,江光入牖,是何欲界,有此净居?孟阳云:吾尝信宿兹山,每于夕阳登岭眺望,落景尚烂于西浦,望舒已升于东溆;琥珀琉璃,和合成界,熠熠恍惚,不可名状。嗟乎!苟有奇怀,闻此语已,那免飞动? ③予自丁酉来游,未遑穷讨。人事参商,忽忽数年,始一续至。又以羁绁俗缘,卒卒便去,如传舍然。不知此行定复何急?良可浩叹,自今以往,日月不居,一误难再。赋归之后,纵心独往,尚于兹山不能无情,当择春秋佳日,买小艇,襆被宿松寥阁上十日夕以偿夙负。滔滔江水,实闻此言。 【注】①瘗:埋葬。②庖湢:厨房和浴室。 22.第①段主要交待了焦山之游的___________。(1分) 【答案】行踪

【考点】本题考查理解文句,概括大意的能力。 【解析】从地点的转换可知。 23.从句式的角度简析第①段划线句的表达效果。(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此句运用了整、散结合的手法,富有节奏感(参差灵动,读起来朗朗上口),凸显了夕阳照射下焦山和江水相互映衬、变幻莫测的神奇景象和作者的依依不舍之情。 【考点】本题考查赏析句式的表达效果。 【解析】注意题干要求句式角度。划线句是写景,要点明写出了怎样的景象以及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24.第③段划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2分) A.又因为尘事而束缚,便突然离开,就如同前往客馆一样漂泊不定。 B.又因为被尘事束缚,便匆匆离开,就如同旅居客馆一样漂泊不定。 C.又因为束缚于尘事,便匆匆离开,就如同前往客馆一样漂泊不定。

听雨堂记的阅读答案与翻译

听雨堂记的阅读答案与翻译 听雨堂记 乙未,中郎①令吴,念兄弟三人或仕或隐,散于四方,乃取子瞻怀子由②之意,扁其退居之堂曰“听雨”。十月,予往吴省之,见而叹曰:“吾观子瞻居宦途四十余年,即颠沛流离之际,室家妻子潇然不在念,而独不能一刻忘情于子由,夜床风雨之感无日无之,乃竟不得与子由相聚也。” 嗟乎!宋自仁宗以后,皆非治朝也。子瞻之肮脏③好尽,子由之狷介寡合,皆山林之骨,非希世取功名之人也。古之君子,有一人知之,则可以隐。夫孰有子瞻与子由两相知者?以两相知之兄弟,而偕隐于山林,讲究性命之理,弹琴乐道,而著书瑞草、何村之间,恐亦不大寂寞也;而乃违性乖质,以战于功名之途,卒为世所忌,几至于死。彼黄州之行已矣,元祜初,既得放归阳羡,当此时,富贵功名之味,亦既尝之矣;世路风波之苦,亦既历之矣;己之为人,足以招尤而取忌,亦大可见矣,肱已九折矣。或招子由至常,或移家至许,或相携而归,使不得遂其乐于中年者,庶几得遂于晚岁,亦奚不可。胡为乎招即来,麾即去,八年荣华,所得几何?而飘零桄榔之下,寂寞蜒岛之中,濒海相逢,遂不得与子由再见,此吾之所不晓于子瞻者也。夫人责自照。陶潜之可仕而不物,以其性刚耳。子瞻渡海以后,乃欲学陶,夫不学之于少,而学之于老,是贼去而弯弓也。 今吾兄弟三人,相爱不啻子瞻之于子由。子瞻无兄,子由无弟,其乐尚减于吾辈。然吾命薄,或可以免于功名。独吾观两兄道根深,

世缘浅,终亦非功名之品。而中郎内宽而外激,心和而迹孤,尤与山林相宜。今来令吴中,令简政清,了不见其繁,而其中常若有不自得之意。岂有鉴于子瞻之覆辙,彼所欲老而学之者,中郎欲少而学之乎?如是则听雨之乐,不待老而可遂也,请归以俟。 (选自明·袁中道《袁小修小品》) 【注释】①即袁宏道,为本文作者袁中道之兄。②苏辙在《并引》中写道:“辙幼从子瞻读书,未尝一日相舍。既壮,将游宦四方,读韦苏州诗,至‘安知风雨夜,复此对床眠’,恻然感之,乃相约早退,为闲居之乐。故子瞻始为凤翔幕府,留诗为别曰‘夜雨何时听萧瑟’。其后子瞻通守余杭,复移守胶西,而辙滞留于淮阳、济南,不见者七年。”③肮脏:亦作“抗脏”,高亢刚直。 9.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皆非治朝也治朝:治理朝政 B.子由之狷介寡合狷介:洁身自好 C.庶几得遂于晚岁庶几:或许,大概 D.相爱不啻子瞻之于子由不啻:无异于,不亚于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念兄弟三人或仕或隐或可以免于功名 B.而独不能一刻忘情于子由而乃违性乖质 C.乃竟不得与子由相聚也乃欲学陶 D.其乐尚减于吾辈岂有鉴于子瞻之覆辙 11.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最新整理游虎丘小记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游虎丘小记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原文: 虎丘,中秋游者尤盛。士女倾城而往,笙歌笑语,填山沸林,终夜不绝。遂使丘壑化为酒场,秽杂可恨。 予初十日到郡,连夜游虎丘。月色甚美,游人尚稀,风亭月榭间,以红粉(歌女)笙歌一两队点缀,亦复不恶。然终不若山空人静,独往会心。 尝秋夜与弱生坐钓月矶(位于虎丘山顶),昏黑无往来,时闻风铎(风铃)及佛灯隐现林杪(树枝末端)而已。 又今年春中,与无际舍侄偕访仲和于此。夜半月出无人,相与趺坐(两脚盘腿打坐)石台,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觉悠然欲与清景俱往也。 生平过(造访)虎丘才两度见虎丘本色耳。友人徐声远诗云:「独有岁寒好,偏宜夜半游。」真知言哉! 译文: 虎丘,在中秋之夜游人极多。全城的士绅学子、妇孺歌姬皆会前往。歌声乐声谈笑之声充斥于整个山林,如此竟夜不息。于是乎,那壮丽的自然丘壑竟化为酒场,鱼龙混杂,实在可恨。 我于初十便到了郡中,当晚就游览了虎丘。月色很美,游人也还不多,在风亭月榭之间,偶尔有一两队歌女吹笙点缀,并不扫兴。但还是不如山林空寂之时,一人前往要和我意。

我曾经和弱生在秋夜坐在虎丘山顶的钓月矶上,天色昏暗,无人往来,只有佛塔的风铃之声与佛灯在静夜之中若隐若现。 还有就是今年春天,和无际舍侄一起拜访仲和到此。半夜之时,月亮出来了,不见人影,我们盘膝坐于石台之上,既不饮酒,也不交谈,只静静地对坐着,便觉得悠然之心与周围之清景同在了。 我一生中造访虎丘,也就这两次见到了虎丘的`本色。我的朋友徐声远作诗云:「独有岁寒好,偏宜夜半游。」说的真对啊!【游虎丘小记文言文原文及翻译】相关文章: 1.《游虎丘小记》文言文翻译 2.游虎丘小记原文及翻译 3.《游焦山小记》的原文及翻译 4.《游虎丘小记》阅读答案 5.游虎丘小记的练习题 6.虎丘记原文及翻译 7.虎丘题壁原文翻译 8.虎丘记的原文及翻译

《游焦山小记》李流芳

游焦山小记 李流芳 ①二十七日,雨初霁,与伯美约为焦山之游。孟阳、鲁生适自瓜州来会,亟呼小艇共载。到山,访湛公于松寥山房,不遇。步至山后,观海门二石,还登焦先岭,寻郭山人故居,小憩山椒亭子。寻由小径至别山、云声二庵,径路曲折,竹树交翳,阒然非复人境。有僧号见无,与之谈,亦不俗,相与啜茶而别。寻《瘗①鹤铭》于断崖乱石间,摩挲久之。还饭于湛公房。孟阳、鲁生遂留宿山中。予以舟将渡江,孟阳、鲁生与山僧送余江边,徙倚柳下,舟行相望,良久而灭。落日注射,江山变幻,顷刻万状,与伯美拍舷叫绝不已。 ②因思焦山之胜,闲旷深秀,兼有诸美。焦先岭上,一树一石,皆可彷徨追赏。其风涛云物,荡胸极目之观,又当别论。且其地时有高人道流如湛公之徒,可与谈禅赋诗,逍遥物外。观其所居,结构精雅,庖湢②位置,都不乏致。竹色映人,江光入牖,是何欲界,有此净居?孟阳云:“吾尝信宿兹山,每于夕阳登岭眺望,落景尚烂于西浦,望舒已升于东溆;琥珀琉璃,和合成界,熠熠恍惚,不可名状。”嗟乎!苟有奇怀,闻此语已,那免飞动? ③予自丁酉来游,未遑穷讨。人事参商,忽忽数年,始一续至。又以羁绁俗缘,卒卒便去,如传舍然。不知此行定复何急?良可浩叹,自今以往,日月不居,一误难再。赋归之后,纵心独往,尚于兹山不能无情,当择春秋佳日,买小艇,襆被宿松寥阁上十日夕以偿夙负。滔滔江水,实闻此言。 【注】①瘗:埋葬。②庖湢:厨房和浴室。 22.第①段主要交待了焦山之游的___________。(1分) 23.从句式的角度简析第①段划线句的表达效果。(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24.第③段划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2分) 阅读答案__游焦山小记阅读答案__游焦山小记 A.又因为尘事而束缚,便突然离开,就如同前往客馆一样漂泊不定。 B.又因为被尘事束缚,便匆匆离开,就如同旅居客馆一样漂泊不定。 C.又因为束缚于尘事,便匆匆离开,就如同前往客馆一样漂泊不定。

现代文阅读《听雨》附答案详细解析

现代文阅读答案详细解析 听雨 叶延滨 写下这个题目,便不自觉地在心里吟诵起那些熟悉的诗篇,而且大多是古人的句子。雨,大概是古典的。而且常常当人们进入一种诗化的境况,才会从喧嚣的市井声浪里逃出来,逃出来的耳朵才能听雨。听雨有三个条件:第一是心静而神动,心静者不为市井或朝野的得失荣辱而悲喜,心平如水,不起波澜;神动者,是心神与自然呼应,天地万象,胸中百感,互交互合。第二是独处一室,或书房与书为侣,或山中小亭坐对群峰。第三是有雨。说到这里,话题的主角就出来了,听雨者,与雨为友,其喜怒哀乐,无不是因雨而起。 我赶走那些如雨脚一般敲击我心窗的诗句,它们虽美,但吟哦的是他人心曲。雨声已经伴千载百代的人,抒发自己的情怀。像永不退场的乐师,耐心地为一个又一个的登台者伴奏,他只是在人们不觉察之中,调动自己的琴弦。“疏雨漏梧桐,春水洗杏花,剑门斜雨细,古城涤尘轻。……”这些都是人们久唱而常新的曲子,它们让我们只能相信,雨声是个能为每一个人伴奏的好乐师。 这是六月,久旱无雨的京城,下起第一场透雨。雷声沉沉地滚过,把都市里嘈杂的市声驱走,然后是闪电,是风。好风啊,让窗外一排高高的杨树,起舞俯仰地欢迎,满世界都是叶子的笑声!然后急急敲下一排雨脚,如碎玉,如奔马,如瀑布狂泻—— …… 我躺在床上,听雨声从窗外跳进屋里来,又沿着白石灰抹的老墙往上爬,爬出一道道渍印。这是我最早的记忆,好像是我们搬进那座南方老城一条叫斌升巷的窄街。那是一个旧公馆,房子是木结构为主的,木框里砌上砖抹上白灰。我们的房子背墙临街,墙的上部有两只小窗,用来通气透光的。小窗很高,又从不开,布一张挂满灰尘的蛛网,让人想到许多故事。故事是雨声送进来的,这是我对这个世界最早的印象:雨夜里两只高墙上的窗,窗上挂着一张蛛网,网不住的雨声和更声漏湿了童年。(前两年我调出这个城市,妻子说我不喜欢这个让雨水锈满青苔的老城。) …… 我有一段让大雨泡着的记忆,那是1966年秋。那年本是我参加高考升大学的日子,“文化大革命”一声炮响,升学成了泡影,父母又先后被“革命群众”揪了出来,我被派到川滇边界山区农村“搞社教”。正是屋漏偏遇连阴雨的时候,在山区待的几个月,也没有见到几回晴朗的天。心里下着雨,外面也是雨,风声雨声,让人心怵。山区搞运动,免不了天天晚上的会。山里人住得分散,一家守一个山头,我这个小工作队员,每天就戴一顶大斗笠,提一盏马灯,风中雨中满山地转悠。田坎又窄又滑,一下雨就变成了鳝鱼背,真不知一天摔多少跤。啊,这也许是我命运的象征:漫天风雨,长夜窄路,一盏孤灯,一张不知是雨水还是泪水洗了百遍的

李流芳游焦山小记阅读练习及答案-作文

李流芳《游焦山小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第—题。 (分)游焦山小记李流芳①二十七日,雨初霁,与伯美约为焦山之游。 孟阳、鲁生适自瓜州来会,亟呼小艇共载。 到山,访湛公于松寥山房,不遇。 步至山后,观海门二石,还登焦先岭,寻郭山人故居,小憩山椒亭子。 寻由小径至别山、云声二庵,径路曲折,竹树交翳,阒然非复人境。 有僧号见无,与之谈,亦不俗,相与啜茶而别。 寻《瘗①鹤铭》于断崖乱石间,摩挲久之。 还饭于湛公房。 孟阳、鲁生遂留宿山中。 予以舟将渡江,孟阳、鲁生与山僧送余江边,徙倚柳下,舟行相望,良久而灭。 落日注射,江山变幻,顷刻万状,与伯美拍舷叫绝不已。 ②因思焦山之胜,闲旷深秀,兼有诸美。 焦先岭上,一树一石,皆可彷徨追赏。 其风涛云物,荡胸极目之观,又当别论。 且其地时有高人道流如湛公之徒,可与谈禅赋诗,逍遥物外。

观其所居,结构精雅,庖湢②位置,都不乏致。 竹色映人,江光入牖,是何欲界,有此净居?孟阳云:吾尝信宿兹山,每于夕阳登岭眺望,落景尚烂于西浦,望舒已升于东溆;琥珀琉璃,和合成界,熠熠恍惚,不可名状。 嗟乎!苟有奇怀,闻此语已,那免飞动?③予自丁酉来游,未遑穷讨。 人事参商,忽忽数年,始一续至。 又以羁绁俗缘,卒卒便去,如传舍然。 不知此行定复何急?良可浩叹,自今以往,日月不居,一误难再。 赋归之后,纵心独往,尚于兹山不能无情,当择春秋佳日,买小艇,襆被宿松寥阁上十日夕以偿夙负。 滔滔江水,实闻此言。 注①瘗:埋葬。 ②庖湢:厨房和浴室。 第①段主要交待了焦山之游的___________。 (分)答案行踪考点本题考查理解文句,概括大意的能力。 解析从地点的转换可知。 从句式的角度简析第①段划线句的表达效果。 (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答案此句运用了整、散结合的手法,富有节奏感(参差

关于听雨的初中作文

关于听雨的初中作文 听雨 雨声,在大自然悲伤的时候,你让人们聆听到了大自然倾诉的声音。我虽然没有录音机,把你的声音变作永恒。但是,我用一颗真挚的心,记录下你的声音。 ——题记 雨声,是什么?是大自然在向人类倾诉?还是大自然在向人间播洒希望之水? 雨声,是一首完美的交响乐,从微弱的音符开始,慢慢地,慢慢地,一直响到高潮, 奏出了最雄壮的声音,折服了世界上一切的杂音,好像全世界只有雨的声音。忽然,戛然 而止,像一根断了的弦,一切声音都在一刹那消失了。听雨,是一种享受。 春雨贵如油春雨的声音最动听,它是新生命的前奏,在淅淅沥沥的雨声中,人们突然 感到——春天来了。一个万物复苏的世界到来了。是春雨的声音告诉了人们。 夏天的雨,声音最雄壮,在炎热的天气里,给了大自然新的甘泉,给大自然注入了新 的活力,创造了一个百花竞相开放,鸟儿比翼双飞的世界。是夏雨最雄壮的声音给大自然 谱出一曲激昂的交响乐。 秋雨,哗啦哗啦,给人们带来了丰收的喜讯。耗尽最后一滴雨水,让庄稼结出最饱满 的果实,让人们脸上带上最灿烂的笑容。秋雨的声音宣告了一个生机勃勃的世界即将结束。 冬雨,以另一种身份出现——雪。在这个寒冷的季节,它不想打扰那些喜欢安静的人们,悄悄地落到树上,房屋上,马路上,人们的肩上,描绘出一幅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美丽 画面。 是雨的声音,教会了我倾听。 听雨小记 下雨了!我把耳凑到冷冰冰的玻璃上,听着这滴滴答答的天籁之音,心里不免舒畅了 许多。 虽然很小起我就和大多数人一样讨厌下雨天,但从心的最深出说,我还是喜欢春姑娘 哭泣的声音的。看外面,一片灰蒙蒙的,说亮不亮,说暗不暗;望门外,一阵水辘辘的说 湿不湿。整个儿被阴霾晾着,时不时抛几滴珠子、吹几阵冷风、撒几丝凉意,却又不是真 正下大雨、刮大风、起大寒。半真半假,半信半疑,半喜半忧。唉,雨天?! 我不知道是不是迷上雨天了――看着如针如沙如丝的春雨悄悄地飘下,听着如歌如琴 如鼓的雨声刷刷落下,心中的快乐便被冲没,骨子里的忧郁便被唤醒,令人自然而然联想 道李清照和李煜的词。哦,是雨给了他们灵感吧!

李流芳游焦山小记原文及翻译-作文

李流芳《游焦山小记》原文及翻译 原文①二十七日,雨初霁,与伯美约为焦山之游。 孟阳、鲁生适自瓜州来会,亟呼小艇共载。 到山,访湛公于松寥山房,不遇。 步至山后,观海门二石,还登焦先岭,寻郭山人故居,小憩山椒亭子。 寻由小径至别山、云声二庵,径路曲折,竹树交翳,阒然非复人境。 有僧号见无,与之谈,亦不俗,相与啜茶而别。 寻《瘗①鹤铭》于断崖乱石间,摩挲久之。 还饭于湛公房。 孟阳、鲁生遂留宿山中。 予以舟将渡江,孟阳、鲁生与山僧送余江边,徙倚柳下,舟行相望,良久而灭。 落日注射,江山变幻,顷刻万状,与伯美拍舷叫绝不已。 ②因思焦山之胜,闲旷深秀,兼有诸美。 焦先岭上,一树一石,皆可彷徨追赏。 其风涛云物,荡胸极目之观,又当别论。 且其地时有高人道流如湛公之徒,可与谈禅赋诗,逍遥物外。 观其所居,结构精雅,庖湢②位置,都不乏致。 竹色映人,江光入牖,是何欲界,有此净居?孟阳云:吾尝信宿兹

山,每于夕阳登岭眺望,落景尚烂于西浦,望舒已升于东溆;琥珀琉璃,和合成界,熠熠恍惚,不可名状。 嗟乎!苟有奇怀,闻此语已,那免飞动?③予自丁酉来游,未遑穷讨。 人事参商,忽忽数年,始一续至。 又以羁绁俗缘,卒卒便去,如传舍然。 不知此行定复何急?良可浩叹,自今以往,日月不居,一误难再。 赋归之后,纵心独往,尚于兹山不能无情,当择春秋佳日,买小艇,襆被宿松寥阁上十日夕以偿夙负。 滔滔江水,实闻此言。 注①瘗:埋葬。 ②庖湢:厨房和浴室。 译文①二十七日那天,雨后天刚放晴,我和伯美相约游一回焦山。 正赶上孟阳、鲁生从瓜洲前来相会,迅即叫了艘小船,载着我们一同前往。 到了焦山之后,先准备去松寥山房探访湛公,可惜没见到他。 然后我们步行来到山后,观赏了海门二石,接着又登上焦先岭,探寻郭山人的故居,在山椒亭作短暂休息。 不多久我们抄小路来到别山和云声两座庵堂,此间小径曲折有致,竹影树荫交错斑驳,寂静无声非同人间。 遇着一位法号叫见无的和尚,与他交谈,感觉也谈吐不俗,他请

小学语文阅读素养专项训练题及参考答案(完整版)

小学语文阅读素养专项训练(一) (1)另起一行 当搬运工搬完最后一把椅子,我环视了一下空空的屋子,关上了门,也结束了我熟悉的生活。 坐在北去的列车上,车上旅客很多,大都是些小商贩,浑身脏乎乎的,说话声音像吵架。我厌恶地把脸转向车窗外。如果说现在还有什么比没钱更不幸的话,那就是曾经有钱。 坐了一夜的车,没想到我居然顺顺当当地熬过来了。下了车,正要往外走,不知从哪儿冒出个人:你是王老师的孩子吧?我说我要去王家村的王文利家。他忙说:"我就是,我就是。" 大表哥推出一辆自行车,把我的包挂在车把上,一抬脚骑上车,等我坐好他就骑得飞快了。骑了将近一个小时,车子拐进一片散落的房子,他停下来说:到了。虽说才早晨5点多钟,可大嫂已经做好了饭。我进屋洗洗手,上了炕,学着他们的样子也盘腿坐在桌前,窗外不停地传来鸡叫声,我的乡村生活就这样开始了。 吃了饭,我换了条牛仔裤,跟着大哥去田里干活。走在乡村小路上,一身轻装,没有电话、传呼机,也没带钱,这些现代人的生命线在这里派不上用场。乡村的空气甜丝丝的,道边的小草挂着露珠。我抬头望望远处的山峦,碧绿的田野,深深地吸口气:这是一个真正的早晨!在城市已经享受不到早晨了,城市只有夜晚。带着满身的疲(bèi)和心痛的感觉来到这个偏远的乡村,好像到了世界的边缘。仿佛就在昨天,我还陶醉在自己的梦里,为自己就要登上成功的顶峰而兴奋不已。却不知一脚迈进了山谷。 我坐在田埂上,大表哥把鞋扔在一边,卷起裤子下到田里插秧苗。他

左手提一大把苗,右手一次拿几棵往田里一甩,那苗就稳稳地立在田里,没多一会儿就插到田那头。一行苗插完了,他又从头开始插第二行。田里的苗像用尺子量过似的,整整齐齐,高矮、距离均等。我为大表哥感到一丝悲(āi):生活的艰辛使他过早地苍老了。正在胡思乱想,大表哥不知什么时候已经插完了一片田,在我旁边坐下,拿起旱烟袋吧嗒吧嗒抽了几口,闷闷地说:"你的事老师在信上说了,你的那个什么公司倒了。想开点,人这辈子不如意的事多着呢,哪能都顺心?" 我看看大表哥,想说什么,可又想他一个乡下人能明白什么?就把到嘴边的话又咽下去。 "大道理我不懂,我只知道咱老百姓过日子,靠的是这整片田,不能指望哪一株、哪一行苗哇!可插的时候却要一株株、一行行仔细来插。这苗插的时候都一样,可越长越不一样。不是所有的苗都能活,所以隔几天就要修补,多余的拔掉,没活的补上。赶上虫灾什么的可能一行都不能活,就得丢掉它们,另起一行重插。你呀,就当遇到虫害了,你这么年轻,守着田还怕没饭吃?另起一行重新干!" 大表哥本来不善言谈,他一口气说出这么多话,就不再言语了。我开始心不在焉地听,可听着听着忽然觉得眼前一亮:"另起一行"--一句简单的话就像一串钥(shi),帮我打开了挡住我的那扇门。 我骑着大表哥的自行车,一路风行跑到县城给妈妈打电话,我在电话里冲着妈妈大喊:妈妈,谢谢你让我来这里,等我学会了插秧就回去! 1.注音或写汉字。 厌恶()疲bèi()悲āi()钥shi()2.“心不在焉”中“焉”字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部,再查_____画。下列

游虎丘小记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游虎丘小记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导读:原文: 虎丘,中秋游者尤盛。士女倾城而往,笙歌笑语,填山沸林,终夜不绝。遂使丘壑化为酒场,秽杂可恨。 予初十日到郡,连夜游虎丘。月色甚美,游人尚稀,风亭月榭间,以红粉(歌女)笙歌一两队点缀,亦复不恶。然终不若山空人静,独往会心。 尝秋夜与弱生坐钓月矶(位于虎丘山顶),昏黑无往来,时闻风铎(风铃)及佛灯隐现林杪(树枝末端)而已。 又今年春中,与无际舍侄偕访仲和于此。夜半月出无人,相与趺坐(两脚盘腿打坐)石台,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觉悠然欲与清景俱往也。 生平过(造访)虎丘才两度见虎丘本色耳。友人徐声远诗云:「独有岁寒好,偏宜夜半游。」真知言哉! 译文: 虎丘,在中秋之夜游人极多。全城的士绅学子、妇孺歌姬皆会前往。歌声乐声谈笑之声充斥于整个山林,如此竟夜不息。于是乎,那壮丽的自然丘壑竟化为酒场,鱼龙混杂,实在可恨。 我于初十便到了郡中,当晚就游览了虎丘。月色很美,游人也还不多,在风亭月榭之间,偶尔有一两队歌女吹笙点缀,并不扫兴。但还是不如山林空寂之时,一人前往要和我意。

我曾经和弱生在秋夜坐在虎丘山顶的钓月矶上,天色昏暗,无人往来,只有佛塔的风铃之声与佛灯在静夜之中若隐若现。 还有就是今年春天,和无际舍侄一起拜访仲和到此。半夜之时,月亮出来了,不见人影,我们盘膝坐于石台之上,既不饮酒,也不交谈,只静静地对坐着,便觉得悠然之心与周围之清景同在了。 我一生中造访虎丘,也就这两次见到了虎丘的`本色。我的朋友徐声远作诗云:「独有岁寒好,偏宜夜半游。」说的真对啊! 【游虎丘小记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1.《游虎丘小记》文言文翻译 2.游虎丘小记原文及翻译 3.《游焦山小记》的原文及翻译 4.《游虎丘小记》阅读答案 5.游虎丘小记的练习题 6.虎丘记原文及翻译 7.虎丘题壁原文翻译 8.虎丘记的原文及翻译 上文是关于游虎丘小记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感谢您的阅读,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

《听雨》阅读附答案

阅读。 听雨 (1)听雨是一种享受--心灵上的无与伦比的、愉悦的、平和的、自然美的享受。 (2)有雨的日子,我就听雨。 (3)听春雨的_______,听夏雨的_______,听秋雨的_______,听冬雨的_______;听雨的低语,听雨的轻诉,听雨的呜咽,听雨的微笑,听雨的吟唱,听雨的呐喊,听雨的怒吼。 (4)"天街小雨润如酥。"那是怎样的一种雨啊!一种甘润如酥,"润物细无声"的初春细雨。那又是怎样的一种雨声啊!一种无声似有声,有声更似无声地在心中奏成一曲优美的歌的是具有春之魅力的温柔雨声!仿佛是听那遥远的星星甜美的呢语,又似绿叶吻着花瓣的柔情。 (5)春雨是柔情,夏雨则是豪放而不拘一格。 (6)它有时心平气和,温情脉脉;它有时怒气冲冲,喊叫连天。于是便有了晴天小雨,于是又有了"黄梅时节家家雨",于是还有了倾盆大雨,于是更有了铺天盖地的暴雨。这就是夏雨--一种淋漓尽致无所畏惧的雨! (7)听着夏雨,才恍然惊觉生命是如此多姿多彩而又壮丽辉煌! (8)秋雨,原该是一种婉约的风韵,但在那已飘过的秋雨中,却染透了无穷的哀怨、孤寂与挥之不去的满笔愁绪。 (9)"哪堪细雨新秋夜,一点残灯伴夜长。"秋夜残灯明灭,细雨缠绵,该是一份何等凄婉的哀怨和忧寂啊!夜雨敲窗急,玉人伤心泣,这又是怎样一种无奈与哀怨啊!淅淅沥沥的秋雨声却是一分深深的感伤! (10)秋雨依旧,年代却已不再,我们心中一分秋雨声又是怎样的呢? (11)"质本洁来还洁去"伴雪而来,随风自去,不知是飘逸,还是深沉。哦,这就是冬雨么?或许是一年的思虑俱在寒冬堆积,于是冬雨也无语而沉思。听冬雨之声,是听远方一束花低语,一种思念,一句祝福,一分安慰,一缕温馨,在这飘雪的寒冬,为我易冻的心燃一堆圣火,于是便看见春天向我走来。 (12)哦,听雨,仿佛是读一首隽永的小诗,听一曲悠扬的古乐。听雨,原来是在一种美的意境中,寻求一份诗意。 (13)听雨,是一种享爱--享受自然与我! 1.文中写了一年四季的雨,写春雨的是第_____自然段;写夏雨是第_____自然段;写秋雨是第_____自然段;写冬雨是第_____自然段。 2.下面是形容不同季节雨的特点的词语,阅读第(3)段,选择恰当词语,将字母填在横线处。 A.豪放 B.婉约 C.温柔 D.深沉 3.作者为了确切、生动地描绘雨,有五处引用了诗句烘托意境。将所引用的诗句抄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首尾照应,突出中心,强调"听雨是一种享受"。是一种怎样的享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请摘出两句,并指出所用的修辞手法。

听雨小记阅读答案参考

听雨小记阅读答案参考 ①从一大早就下起雨来。下雨,本来不是什么稀罕事儿,但这是春雨,俗话说:“春雨贵似油。”而且又在罕见的大旱之中,其珍贵就可想而知了。 ②“润物细无声”,春雨本来是声音极小极小的,小到了“无”的程度。但是,我现在坐在隔成了一间小房子的阳台上,顶上有块大铁皮。楼上滴下来的檐溜就打在这铁皮上,打出声音来,于是就不“细无声”了。按常理说,我坐在那里,同一种死文字拼命,本来应该需要极静极静的环境,极静极静的心情,才能安下心来,进入角色,来解读这天书般的玩意儿。这种雨敲铁皮的声音应该是极为讨厌的,是必欲去之而后快的。 ③然而,事实却正相反。我静静地坐在那里,听到头顶上的雨滴声,此时有声胜无声,我心里感到无量的喜悦。这声音时慢时急,时高时低,时断时续。有时如弹素琴,有时如舞霹雳,有时如百鸟鸣……我浮想联翩,不能自已,心花怒放,风生笔底。死文字仿佛活了起来,我也仿佛又溢满了青春活力。我平生很少有这样的精神境界,更难为外人道也。 ④在中国,听雨本来是雅人的事。我虽然自认还不是完全的俗人,但能否就算是雅人,却还很难说。我大概是介乎雅俗之间的一种动物吧。中国古代诗词中,关于听雨的作品是颇有一些的。最有名的一首听雨的词当然是宋朝蒋捷的《虞美人》,词不长,我索性抄它一下: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⑤蒋捷听雨时的心情,是颇为复杂的。他是用听雨这一件事来概括自己的一生的,从少年、壮年一直到老年,达到了“悲欢离合总无情”的境界。而我已经到了望九之年,鬓边早已不是“星星也”,顶上已是“童山濯濯”了。要讲达到“悲欢离合总无情”的境界,我很有资格。我已经能够“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了。 ⑥可我为什么今天听雨竟也兴高采烈呢?这里面并没有多少雅味,我在这里完全是一个“俗人”。我想到的主要是麦子,是那辽阔原野上的青青的麦苗。我生在乡下,虽然6岁就离开,谈不上干什么农活,但是我拾过麦子,捡过豆子,割过青草,劈过高粱叶。我血管里流的是农民的血,一直到今天垂暮之年,毕生对农民和农村怀着深厚的感情。农民最高希望是多打粮食。天一旱,就威胁着庄稼的成长。即使我长期住在城里,下雨一少,我就望云霓,自谓焦急之情,绝不下于农民。北方春天,十年九旱。今年似乎又旱得邪行。我天天听天气预报,时时观察天上的云气。忧心如焚,徒唤奈何。在梦中也看到的是细雨蒙蒙。 ⑦今天早晨,我的梦竟实现了。我坐在这长宽不过几尺的阳台上,听到头顶上的雨声,不禁神驰千里,心旷神怡。在大大小小高高低低,有的方正有的歪斜的麦田里,每一个叶片都仿佛张开了小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