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联网)智慧浙江建设三行动计划(终稿)

(物联网)智慧浙江建设三行动计划(终稿)

(物联网)智慧浙江建设三行动计划(终稿)
(物联网)智慧浙江建设三行动计划(终稿)

(物联网)智慧浙江建设三行动计划(终稿)

“智慧浙江”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2-2014)

一、“智慧浙江”建设总体思路 (4)

(一)指导思想 (4)

(二)基本原则 (5)

二、“智慧浙江”建设主要目标 (6)

三、“智慧浙江”建设重点任务 (9)

(一)“3+X”智慧城市指导与服务模式试点推进计划 (9)

1.战略研究与标准体系建设工程 (9)

(二)经济发展智慧化提升计划 (10)

2.智慧能源工程 (10)

3.智慧物流工程 (11)

4.电子商务深化发展工程 (11)

5.智慧农村工程 (13)

(三)城市运行与社会管理提升计划 (13)

6.智慧交通工程 (13)

7.智慧电网工程 (14)

8.智慧安全工程 (15)

9.智慧水务工程 (16)

10.智慧城管工程 (17)

11.智慧环保工程 (18)

(四)公共民生幸福体验计划 (18)

12.智慧医疗工程 (18)

13.智慧安居工程 (19)

14.智慧文化工程 (20)

15.智慧教育工程 (20)

16.智慧旅游工程 (21)

(五)产业转型升级计划 (22)

17.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工程 (22)

18.智慧技术应用工程 (25)

19.产业集群“两化”融合试点工程 (27)

(六)电子政务优化计划 (28)

20.“电子政务云”建设工程 (28)

21.信息资源共享推进工程 (28)

(七)智慧基础设施改造提升计划 (29)

22.物理基础设施感知化改造工程 (29)

23.新一代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30)

24.信息安全基础设施提升工程 (31)

四、“智慧浙江”建设保障措施 (32)

(一)组织领导机制建设 (32)

(二)政策法规及标准体系建设 (32)

(三)资金保障机制建设 (33)

(四)智力保障机制建设 (34)

(五)评估考核机制建设 (34)

(六)交流合作机制建设 (35)

(七)氛围营造机制建设 (35)

附件1:2012年“智慧浙江”建设试点项目表 (36)

附件2:“智慧浙江”建设重点项目推进一览表 (37)

大力推进“智慧浙江”建设,是我省加快实现经济转型升级、改善城乡居民生活条件的重要手段,也是我省应对新一轮竞争、营造发展新优势的必然要求。随着国民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经过近年来“数字浙江”建设,我省信息化总体水平位居全国前列,信息化应用较为领先,信息技术研发具备了一定的优势,为“智慧浙江”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为深入推进“智慧浙江”建设,根据《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浙江省电子信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浙江省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年)》、《浙江省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浙江省电子商务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等“十二五”规划文件精神,结合浙江省政府、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共同推进浙江省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和“智慧城市”建设试点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的总体要求,制订本行动计划。

一、“智慧浙江”建设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我省实施“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大力推进“全面小康六大行动计划”的发展目标,以全省着力推进“三大国家战略”、“四大建设”和“五大统筹”为重要机遇,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以国家部委、省、市三级“3+X”试点推进

模式为重要抓手,以“一揽子”解决问题为宗旨,积极探索智慧城市建设管用的服务和商业模式,创新体制机制,循序渐进、上下联动,着力构建全国领先的智慧基础设施体系、智慧产业体系、智慧应用体系和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大力应用信息化创新社会管理,加快经济转型升级,促进发展方式转变,提高群众生活品质,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打响智慧浙江应用品牌,让全社会享受信息化建设成果。

(二)基本原则

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强化顶层设计、政策法规与标准规范建设,加强统筹协调与环境优化。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市场导向与企业主体作用,创新商业模式,构建政府、企业、社会等多方广泛参与的发展格局,增强建设智慧城市的整体合力,形成智慧城市建设的良好氛围。

突出重点,试点先行。围绕各地特色优势、公共服务、城市运行与社会管理等重点领域,一揽子框架先行,重点解决群众目前面临的主要难题,注重实效,找准突破口,优先推动智慧化应用,发挥辐射和示范带动作用。在试点先行基础上分阶段发展、逐步推进,实现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城市各领域深入应用,打造具有标杆式的智慧浙江应用模式。

夯实基础,抢抓机遇。强化部门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力度,加快智慧基础设施投入和建设步伐,把基础设施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为智慧城市发展提供安全可靠、适度超前的基础保障。抢抓新一代信息技

术创新应用的历史机遇,突破挑战,赢得智慧城市建设先发机遇,在城市化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应用为主,惠及百姓。加强智慧应用体系建设,探索智慧浙江应用新模式。切实把以人为本、服务至上作为“智慧浙江”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社会领域的重点应用,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城乡居民平等享受信息化基本公共服务,让群众感受、享受、支持“智慧浙江”建设。

资源共享,业务协同。坚持大合作、大集成、大网络、大协同,防止业务分割、信息孤岛、各自为政。推动资源大集成,实现一个方案设计、一体化建设、“一揽子”集成、一个系统运维、统分结合运作,共建共享,做到“一网通”。推动各方力量大协同,实现专群结合、平战结合、服务与监管结合、防范与应急相结合,做到“一起防”。推动智慧化业务和目标大集成,实现智慧化处理。

技术突破,产业引领。加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研发,率先实现技术突破,抢占先机、抢占战略制高点。把培育智慧产业体系作为“智慧浙江”建设的立足点,大力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化发展,积极培育云计算与物联网产业,着力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培育新兴产业中的作用。

二、“智慧浙江”建设主要目标

总体目标:通过三年“七大行动计划、二十四大工程”的试点推

进,到2014年底,完善“一揽子”解决问题思路建设,建立健全一个公司主体推进一个试点项目的责任机制,“3+X”智慧城市试点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基本建成“智慧浙江”应用体系主体框架,为实现智慧城市建设全国领先、智慧技术应用全国领先、智慧产业发展全国领先、基础设施建设全国领先、智慧技术研发优势显现、推动安全保障法制化等5-10年长远目标打下坚实基础,努力营造智慧浙江应用品牌效应。

智慧基础设施体系基本形成,建成“光网浙江”。智慧基础设施达到能级跃升,实现物理基础设施与信息基础设施的有机融合。率先实现全省重点物理设施感知化装备,提高智能化水平。实现光纤到户城市地区全覆盖,行政村全部实现通光缆,自然村全部实现通宽带,全面建成“光网浙江”。基本实现全省重点乡镇及以上区域公共场所无线局域网(WLAN)热点全覆盖,热点覆盖层次分明。实现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全覆盖,开展TD-LTE移动通信试验网建设。基本建成下一代广播电视网、下一代通信网和下一代互联网,“三网融合”取得突破性进展。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信息资源共享水平得到大幅提升。

智慧产业快速发展,打造智慧技术应用领军省份。到2014年底,基本形成智慧产业体系,建成一批智慧产业基地,物联网产业、云计算产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得到快速发展,成为“智慧浙江”建设的有力支撑和我省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新一代信息技术核心领域实现重大突破,力争达到国内领先、接近世界

先进水平,并广泛运用于农业、制造业、服务业等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领域,建成多个规模以上智慧产业园区、集聚区,运用智慧技术加快我省电子商务深化发展,推动“电子政务云”体系建设,把我省打造成国内智慧技术应用领军省份。

“3+X”智慧城市试点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智慧应用成效显现。2012年率先在杭州“智慧安全”、云计算服务创新基地、电动汽车充换电服务网络,宁波“智慧物流”、“智慧健康”、“无线城市”,嘉兴“智慧电网”,绍兴“智慧安居”,台州“智慧水务”,省经信委“智慧能源”、省交通厅千岛湖“智慧港航”、省交投集团“智慧高速公路”共12项首批智慧城市建设试点项目取得突破进展。2013年继续推进温州“智慧旅游”、“智慧环保”,湖州“智慧工业”,金华“智慧社区”或市民卡工程,衢州“智慧安全”,舟山“智慧普陀山”,丽水“智慧政府”,义乌“智慧商城”和诸暨“智慧安保”等领域试点建设。2014年继续扩大试点应用领域,并在前两年试点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基础上向全省推广。基本形成城乡发展均衡化、社会管理智能化、公共服务个性化、政府服务高效化和城市管理精细化的智慧应用新格局。

智慧保障体系日臻完善。建立健全智慧浙江建设保障机制,健全组织保障与工作推进机制,完善专家咨询评估机制;基本完善政策、法规、规划与标准体系,形成一批业务流程与信息技术融合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建立健全信息安全保障机制,实现信息安全保障可控、可信、可靠;建立健全由多方参与、稳定增长、市场化

运作的资金保障机制;积极培养、引进智慧城市高端紧缺人才,保障“智慧浙江”建设的智力支持;积极营造良好的“智慧浙江”建设环境氛围;建立国内外合作交流机制,形成“智慧浙江”品牌效应。

三、“智慧浙江”建设重点任务

(一)“3+X”智慧城市指导与服务模式试点推进计划

积极推动全省各地市落实《共同推进浙江省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和“智慧城市”建设试点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的要求,根据地方特色、自身基础条件等开展智慧城市“3+X”指导服务模式试点工作,确定试点项目和应用方案。整合国家部委、省、市资源开展战略研究和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政策法规制度和标准体系。加大对各地市智慧城市试点建设扶持和指导力度,将宁波建设成为智慧城市国家综合试点城市,其他有条件、有基础的城市优先开展涉及经济发展、城市运行、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的试点建设。力争到2014年,实现试点应用成效显著、试点建设模式逐步向全省全面推广的“智慧浙江”新局面。未来三年,需要率先完成“智慧浙江”战略研究与服务体系建设,同时推进各地市试点项目工程建设。

1.战略研究与标准体系建设工程

联合国家部委、省、市等各方力量,力争2012年率先完成“智慧浙江”建设战略研究部署。参与中国工程院《中国智能城市建设与推进战略研究》课题研究,主持国家科技部重点课题《浙江省智慧城

市建设研究》,由省科技厅、省经信委牵头组织《浙江省智慧城市研究课题》,各试点城市结合项目实施,具体负责专项研究,共同完成研究报告。充分引导高校、科研院所等开展智慧城市建设的前沿技术研究和社会管理创新研究。建立健全相关政策法规制度,落实工作措施,加大资金投入,建立我省智慧城市建设技术支撑和服务体系新机制,为下一步全面实施智慧浙江建设夯实基础。

探索建立国家、行业、地方标准化工作优势互补的协作机制,推动浙江省标准化研究院与国家标准化研究机构、信息技术研究机构合作开展“智慧浙江”标准体系研究和面向企业的标准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积极鼓励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参与标准体系建设。到2012年末基本形成一批国家、行业和地区标准,到2014年末实现建成完善的“智慧浙江”标准体系的战略目标。

(二)经济发展智慧化提升计划

加快推动信息化促进经济智慧化发展,率先在能源、物流、电子商务、农村等领域构筑智慧技术应用体系。未来三年,逐步推进智慧能源工程、智慧物流工程、电子商务深化发展工程和智慧农村工程等四大项目工程建设。

2.智慧能源工程

以省经信委为责任主体,加快推进智慧能源试点建设,着力打造低碳环保节约型“智慧浙江”。建立智慧能源管理系统,对全省能源

实施统一的智能化管理,强化企业和既有建筑能耗管理,降低工业能源损耗,提高能耗感知和数据采集分析能力,推动能源数据资源共享和储存备份,强化能耗分析、碳排放分析、节能诊断和用能控制,促进节能减排。大力培育发展新能源等战略新兴产业,推动我省产业转型升级。以杭州市为试点着力推动电动汽车充换电服务网络建设,加快电动汽车的规模普及应用,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3.智慧物流工程

加快构建综合运输体系,推进物流运输网络、物流合作平台和物流节点网络建设,推进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应用,实现对货物识别追溯、定位追踪、运输物品监控、在线调度与配送可视化,强化对整个供应链全程的监控管理。围绕“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建设,提高港口信息化水平和信息技术应用程度,完善港航智慧物流体系。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推进第四方物流,提高物流企业和物流配送中心的智能化水平。完善电子商务配套物流服务,推进电子商务与第三方物流互动发展,为网上交易提供快速高效的物流支撑。支持电子商务企业建设仓储、配送等物流设施,推动电子商务和物流配送融合发展,建立高效通畅的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体系。吸引电子商务服务商,开展面向农业生产、农村生活的网上贸易以及配送服务,推动面向全社会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

4.电子商务深化发展工程

推动我省电子商务深化发展,促进电子商务与专业市场、产业集群相融合,引导电子商务企业向物流、融资等其他环节延伸。搭建电

子商务云计算公共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良好的公共云服务。依托四大项目的重点实施,力争到2014年末,实现年交易额,在我省形成“全国电子商务应用城市圈”。一是建立大宗商品电子商务平台。支持生产资料经营企业和专业批发市场发展电子商务,推动和完善义乌中国小商品城、绍兴中国轻纺城、海宁中国皮革城、永康中国科技五金城、余姚中国塑料城等一批经营规模较大专业市场开展大宗商品网上交易。培育煤炭、钢铁、塑料等10个左右的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建立1-2家大宗商品交易所。二是开展电子商务示范工程建设。遴选一批具有创新型经营模式、具备一定社会影响力、符合全省产业布局的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企业优先开展示范工程建设。深入推进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示范建设,创新中小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应用模式。继续推动建设具有典型带动作用的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打造杭州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宁波、金华等全国电子商务中心,认定一批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县(市、区)。三是深化电子商务园区建设。出台扶持政策,优化提供包含电子商务基础设施、核心技术服务、人才实训、多元化电子商务模式创新、金融服务、软件开发、信息交互等为一体的支撑平台。提升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功能,形成完整的电子商务产业链与电子商务生态圈,建成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区。四是加快推进第三方电子支付建设。鼓励多种形式电子支付工具的运用,提高银行卡、市民卡、公交IC卡、社保卡等应用程度,推动手机支付、网络支付、数字电视支付等新型支付渠道的进一步完善,构建安全、高效的综合支付体系。鼓励一批有资质的非金融支付服务机构取得央

行第三方支付牌照。

5.智慧农村工程

选取具备一定信息化基础条件的新农村开展智慧农村的共建试点。把智慧农村规划和建设纳入“智慧浙江”建设和考核体系,鼓励IT制造业和互联网产业,手机等网络和通讯运营企业发展智慧农业平台,提供智慧农村服务。大力推进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全省统一的农村信息化云计算综合服务平台和农村信息化服务体系,创新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新模式,构建智慧化的农村公共信息服务体系。推动电子政务与农村基层行政(政务)服务中心紧密结合,不断丰富农村电子政务应用,打造智慧化的农村村务管理责任体系。开发培育“智慧菜篮子”、“智慧米袋子”工程,在全省范围内建立深入到家庭、社区、商场、超市、农舍,农贸市场、蔬菜直营店等智慧农业信息系统和应用平台。推动农产品开展网上交易,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和配套物流服务体系。

(三)城市运行与社会管理提升计划

围绕城市运行和社会管理的关键领域,以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为基础,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智慧化手段创新城市管理和社会管理新模式,逐步实现各环节的无缝衔接和网格化、精细化城市管理,提升政府监管水平和服务能力,提高城市运行与社会管理智能化水平。逐步推进智慧交通工程、智慧电网工程、智慧安全工程、智慧水务工程、智慧城管工程和智慧环保工程等六大项目工程。

6.智慧交通工程

运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省交投集团智慧高速公路试点、省交通厅千岛湖智慧港航试点和嘉兴市智慧交通试点建设为起点,通过四大项目建设,提高交通系统的信息化水平,完成交通基础设施感知化改造,完善我省以公共交通为核心的、其他交通形式为支撑的智慧交通框架体系建设。一是建立健全交通综合信息应用服务系统。完善交通状态指数参数采集发布系统,通过互联网、广播电视、移动通信、城市信息亭等多种渠道,为广大市民及时提供交通通行状况信息,引导市民选择合理的出行线路。全面推进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建设,推动建立具有动态更新发布停车位信息和电子付费等功能的智能停车场。二是智慧公交管理系统。建立健全公共交通流量采集网络系统和可视化公共交通监控与车辆调度系统,实时监控客流、车辆和道路信息,有效采集与智能分析多维度公共交通运行信息数据,定点发布公交站点车辆信息,实现对交通拥堵的主动预测和诱导方案的自动生成,提升公交车辆运营效率与交通救援效率,便利公共交通监控与合理调度。三是建立高速公路统一营运管理指挥平台。健全交通数据的采集、分析体系,对信息发布内容实行有效的控制,对交通营运状况进行监控、调度和预警控制。四是率先在千岛湖建立港航资源数据库和港航数据交换平台、港航智能管理系统、航道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实现港航业务智能化。在千岛湖智慧港航效果显著基础上向全省推广应用智慧港航先进理念。

7.智慧电网工程

优先推进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智能电表、智能变电站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电力基础设施感知化水平。加快新一代智慧技术在发电、输电、配电、供电、用电服务等环节广泛应用,实现电力系统全流程监测控制,促进电网整个系统运作的优化。推进以超高压电网为基础骨干网架的电网建设,建立智能电网调控系统,促进各级电网协调发展。建立电网管理智能辅助决策系统,采用科学模型对用电需求、电能流情况进行科学预测,为发电、输电、配电、用电各方及监管单位提供科学决策所需信息,实现按需求智能化供电。优先推动嘉兴市能源保障、电网管理、优质供电、通信信息、清洁能源利用与节能减排等5个方面的智能电网建设。支持绍兴市智慧电网试点,在进一步探索管理模式的基础上推动镜湖新区智能电网综合示范工程建设经验向全省推广应用。力争在未来三年期间,建设一批省智能电网示范应用基地,形成浙江省智能电网示范城市圈。

8.智慧安全工程

建立健全城市应急管理体系,推动生产和食品药品安全智能化管理。以省市各级应急指挥平台为核心,充分整合安监、公安、环保等部门的应急资源,建成城市运行信息监控网络与全省联动协同的应急指挥调度平台。完善灾患预警及突发事情监测系统,加大对地质灾害易发地点的常规与动态监测,运用云计算中心处理实时信息,做到实时监测、准确预报、及时预警,提高对重大气象灾害及其衍生的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建立智能消防体系,合理布局消防水源

与消防机械设备的分布,开展重点目标企业、公共服务场所的智能监控,实现智能化消防调度,并提高重点单位自动预警能力。

率先推动杭州市智慧安全试点建设,逐步开展衢州市智慧安全应用试点。利用传感网技术,建立安全生产环节感知与视频监控系统,实时收集关键的质量安全信息。建立健全全省安全生产综合监管服务平台和预警监控系统,重点建成全省安全生产应急保障机制和安全生产重大危险源管理系统,降低安全生产事故发生概率,提高监管的效率和业务水平,促进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水平不断提高。运用智慧技术,整合食品药品等相关部门资源建立食品药品监管与信息服务系统,实现食品药品监管信息的充分共享。建立基于RFID、二维条码等技术的传感网和食品药品追溯系统,实现对重点食品和药品的“正向可跟踪,逆向可追溯”目标,确保食品、药品生产与流通安全。

9.智慧水务工程

以台州市智慧水务建设为试点,充分发挥智慧技术在水务领域的作用,通过实施“一中心、三系统”工程,建成我省智慧水务标准规范与发展模式,并向全省有效推广。一是建立健全浙江省水利云数据中心,实现对水利资源数据的实时存储和智能分析,并与气象、环保、建设、交通、绿化等部门进行信息共享。二是建设覆盖城市主要河道、水库等水利设施的水利信息智能采集和监控系统,实时观测河道、水库的各种变化及涵闸的运行情况,实现全天候的远程监控和水文信息采集。三是建立水资源智能利用系统,有效开展水资源调度、水利工程、农业灌溉等领域工作,提高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现代化水平。

四是建立水利应急指挥系统,有效开展防汛减灾工作,提高雨量、河网水质、水源地和省市边界水量水质、地下水监控等涉水要素的测报能力,实现与省市应急指挥平台的无缝对接。通过智慧水务试点有效促进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

10.智慧城管工程

以杭州市智慧城管试点工作和诸暨市智慧安保试点工作为重点,深入运用智慧技术于城管领域,建设具有浙江特色的智慧城管体系。一是建立健全社会治安智能化应急处理系统。完善社会管理重点目标、场所和道路区域的城管移动视频监控系统建设,整合公安调度系统、卫星定位系统及110接处警系统资源,加快视频图像处理、物联网和射频等技术应用。形成以城管部门为中心,建设、公安、环保、国土等职能部门广泛参与、协同配合的城管体系,并与省市应急指挥中心平台对接,实现城市管理与应急指挥调度的联动,提高我省社会治安应急处理智能化水平。二是建立智慧城管云数据中心。充分整合全省地理数据资源、视频资源、政务信息资源等各种数据资源,实现城市管理各类业务信息的动态更新和有效共享。三是智慧城管智能分析决策系统。充分整合智慧城管云数据中心资源,以及其它城市管理信息系统运行数据,建立城市管理智能分析决策与预警系统,实现对城市管理热点难点问题、城市管理指标以及各类城市管理专题的智能分析、预警和决策。四是建立健全智慧城管公共服务系统。充分利用网络、手机等功能设施,有效发布行政审批、人行道违停、公厕等城市管理各领域信息,提高市民在城市管理中的参与度与责任心。

11.智慧环保工程

提高智慧技术在环保领域的应用水平,实现环境保护向自动化、智能化、网络化方向发展。一是建立环境保护立体网络,通过城市环保智能化云服务平台,实现高效便捷的污染源信息查询,提升省、市、县各环保系统信息互联和共享程度,保障环保执法力度,有效管理城市污染难题。二是建立重点污染源智能监测与预警系统,利用卫星遥感技术、传感技术、无线感应技术,加强对印染、造纸、皮革、化工、冶金、医药、建材等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定时定点监控,实现自动采集、自动处理数据,提高监控与应急反应能力,推动我省节能减排工作的顺利开展。三是加大温州智慧环保试点推进力度,建成污染源在线监测监控系统、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系统、污染源综合管理平台等,以高效的环保执法促进企业污染治理,以信息化手段控制环境污染总量排放,进一步改善我省生态环境。

(四)公共民生幸福体验计划

加快推动公共民生幸福体验行动计划,以惠及百姓、以人为本为根本出发点,2012年率先推进医疗、安居等民生保障试点工程建设,从2013年起在文化、教育、旅游等领域深入开展智慧城市试点建设,让全体市民享受“智慧浙江”建设成果,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未来三年,逐步推进智慧医疗工程、智慧安居工程、智慧文化工程、智慧教育工程、智慧旅游工程等试点项目工程。

12.智慧医疗工程

运用智慧技术,以宁波市智慧医疗建设为试点,加快我省健康医疗领域“一档案三平台”建设,实现我省医疗机构居民健康信息的共享使用,提高社会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提升医疗服务与应急水平。一是按照卫生部建设标准,建立涵盖个人基本信息和主要卫生服务记录的自动更新的居民健康档案。进一步完善我省社会保障“一卡通”建设,到2014年实现与市民卡对接。二是建立智能化临床决策云服务平台。根据临床病例信息,依托居民健康档案,提供医生医学观察、诊断、处治和愈后监理等全程决策参考。三是建立区域医疗卫生公共服务平台。有效整合专家信息、在线预约、远程挂号、远程医疗、医疗急救等服务,实现大医院与中小医院医疗信息共享,提高各区域医疗卫生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有效缓解“就医难”问题。四是建立省市各级医疗卫生事件应急指挥平台,实现与省市各级应急指挥平台对接,加强疾病控制、医疗救治、卫生监督“三大体系”的数据交互和信息共享,提高对突发医疗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13.智慧安居工程

通过“四大平台”建设,到2014年末,智慧安居建设取得显著效果,有效保障市民安居乐业。一是建立“住房云”信息服务平台。整合本省各地区住房信息,建立住房建设、营销、管理一体化的住房云信息服务平台,进一步规范保障房的管理,缓解住房难问题。二是建立社区生活服务信息化平台。大力开展智慧社区、家居、楼宇建设,建立统一的社区生活服务资源库,探索建立完善的社区生活服务配送系统,建设以老年人、残障人士等群体为重点服务对象的社区生活服

基于物联网智慧校园系统

基于物联网的智慧校园管理系统 刘仕乾张家铭 曲阜师范大学JSJ3团队 摘要: 开发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慧校园管理系统,包括信息采集、数据库管理和网站查询三个模块。信息采集部分采用具有强大内核和丰富外设资源的EasyARM1138开发板,利用串口通信技术将外接于开发板的各种传感设备采集的实时动态信息存储于数据库中。网站建设部分采用了“Apache+MySQL+PHP”的模式,充分体现了这一黄金组合的优势。系统管理员、教师和学生可以用不同的身份登陆网站进行查询与管理。系统不仅可以查询学校教室、设备等资源的使用状况,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还可以进行宿舍防火防盗监控,保证宿舍的安全。 关键词:物联网,智慧校园,教室管理系统,宿舍防火防盗系统 Abstract:The essay presented the management system of smart campus based on internet of things, which include three modules: information collection, database management and website for querying. The EasyARM1138 development board which includes strong kernel and many peripheral devices is used in information collection module. The real-time dynamic information is collected through various sensors which is connected with development board using serial communication. The information is stored in database. The website module uses the golden combination pattern of “Apache+MySQL+PHP”. The administrator, teachers and students can login the website by different user identity to query or manage the system. The using condition of classrooms and devices of campus can be queried by the system, thus resources' utilization ratio is improved. The dormitory fireproofing and security is implemented which can greatly improve the security of dormitories. Keywords: internet of things, smart campus, the management system of classroom, dormitory fireproofing and security system

智慧城市与物联网技术

智慧城市与物联网技术 一、什么是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是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知识社会下一代创新(创新2.0)环境下的城市形态。智慧城市基于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维基、社交网络、Fab Lab、Living Lab、综合集成法等工具和方法的应用,营造有利于创新涌现的生态,实现全面透彻的感知、宽带泛在的互联、智能融合的应用以及以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为特征的可持续创新。 二、 物联网产业与智慧城市建设的内涵关系 物联网是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全面互联的网络,其主要特征是通过信息传感设备等方式获取物理世界的各种信息,结合互联网、通信网等网络进行信息传送与交互,采用智能计算技术对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从而提高对物质世界的感知能力,实现智能化的决策和控制。 物联网主要由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组成,其中感知层包括传感器、二维码、RFID (射频识别)、多媒体设备等数据采集和自组织网络系统;网络层包括各种网关和接入网络以及异构网融合、云计算等承载网支撑系统;应用层包括信息管理、业务分析管理、服务管理、目录管理等物联网业务中间件和物联网应用子集系统。 物联网产业主要包括围绕整个产业链的硬件、软件、系统集成和运营服务四大领域。本规划所述的物联网产业由各类传感器、芯片、传感节点、操作系统、数据库软件、中间件、应用软件、系统集成、网络与内容服务、智能控制系统及设备等产业组成。

三、智慧城市的应用 所谓“智慧城市”,是信息化城市、数字城市、智能城市的高级发展阶段,即集成多种高新技术的应用,通过数字化、信息化、泛在互联、云计算、全面感知、智能分析等手段再现城市的各种资源分布状况及空间地理信息,促进城市不同部门、不同层次之间的信息共享、交流和整合,提高城市资源利用效率,增强城市的聚集、扩散与辐射功能,进而提高城市的规划、管理与发展水平,满足人们对城市各种信息的获取、转换、存储、检索、共享、处理、分析、显示和应用等一系列要求,便于人们最大限度地实现智能感知、资源共享及合理使用,是人们认识、改造和保护城市的一种新手段。建设“智慧城市”离不开物联网、互联网、无线网络、云计算、卫星定位等关键技术的支撑,其中物联网是建设“智慧城市”最为重要技术之一。 “智慧城市”的建设内容丰富,首先根据城市发展的实际,综合分析城市面临的内外部发展因素,确定城市适用的项目建设模式、建设内容和发展目标。在此基础上,依托物联网技术,通过对城市各种信息的透彻感知和度量、泛在接入和互联以及智能分析和共享,借助各应用系统的协同合作,实现“安全、便捷、健康、高效”的城市管理目标。构成城市运作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物流、制造、电网、交通、环保、市政、商业活动、医疗、水利、公共安全等,物联网在以上各个领域的应用,实现各领域的智慧化将有利促进智慧城市的建设。 在市政领域的应用,将实现城市市政建设的智慧化。即建立在线监测系统应用试点,对市政设施,包括桥梁、高架立交桥、隧道等基础设施的安全状态信息通过信息采集终端进行自动采集和实施监测,大大促进了城市市政管理的效率。 在物流领域应用。应用RFID、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等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物品快速标识、准确定位和实时跟踪。利用物流管理系统处理和控制物流信息,实现企业物流运输合理化、仓储自动化、包装标准化、装卸机械化加工配送一体化、信息管理网络化,可大大提高物流、供应链管理水平,降低物流成本,实现智慧物流的建设。 在制造领域的应用。主要是在生产过程中应用RFID、传感器和嵌入式智能技术进行各种参数的采集、传输、分析和控制,实现生产制造的高度自动化和智能化。这些技术已经在汽车制造、船舶制造、数控机床等制造领域大量使用,大大提高了生产设备的信息处理能力和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对机器装备故障、产品次品率、工件损耗等参数进行监控,大大提高产品可靠性和竞争力。物联网技术在制造领域的应用促使自动化制造向更高级的智慧化制造转型。 在交通领域的应用。即利用车载物联网设备实时监测车流量、车速、车型等交通信息,对道路交通信息进行实时发布,为公众提供出行参考,改善交通拥堵和阻塞,最大限度的提高路网的通行能力,实现城市交通的智慧化管理。 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应用。如在家庭医药领域,建立家庭远程医疗保健服务的新模式,通过物联网功能的便携式医疗设备的应用,使人们足不出户即可享受实时的健康监测、服药提醒、保健咨询和紧急呼救等服务。另外在医院建设方面,RFID技术在病患管理、用药安全、血液制品管理以及医疗废弃物处理等方面应用,实现医院日常管理的高度信息化和智能化,避免或减少医院在医疗安全、用药安全、医疗废弃物处理领域的安全事故的发生率。 综上,我们可以认为物联网与“智慧城市”建设即为同一事物的体与用的关系,物联网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技术基础,“智慧城市”是物联网发展的具体应用,技术与应用的结合,将充分发挥系统的精确预测、科学决策、统筹管理、资源共享等功能,而物联

智慧校园指的是以物联网为基础的智慧化的校园工作

一、什么是智慧校园 智慧校园指的是以物联网为基础的智慧化的校园工作、学习和生活一体化环境,这个一体化环境以各种应用服务系统为载体,将教学、科研、管理和校园生活进行充分融合。 二、主要核心是什么? 主要核心是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全面的智能感知环境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通过智能感知环境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学校与外部世界提供一个相互交流和相互感知的接口。 三、智慧校园的三个核心的特征: 1、是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全面的智能感知环境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提供基于角 色的个性化定制服务; 2、是将基于计算机网络的信息服务融入学校的各个应用于服务领域,实现互联和 协作; 3、是通过智能感知环境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学校与外部世界提供一个相互交 流和相互感知的接口。[ 而“智慧校园”的首要目标,也正是通过物联网技术,连接校园网中的各个物件。从技术上来说,智慧的地球涉及用RFID、二维码、视频监控等感知技术和设备。 未来教室 未来教室是智慧校园建设中的一个重要成果,它将彻底颠覆学生、家长对传统教室的想象。在这个教室里,最大的变化是没有黑板,也没有粉笔,更没有教科书,只有一个像超大屏幕的电子白板,老师的手轻轻一指,所有的教程就以图文并茂、声像结合的形式出现在学生的眼前。而学生也不再需要背着几公斤重的书包,只要随手拎一个“电子书包”即可轻松上课,电子书包里装满了生动有趣的互动教材,能在上面直接做好作业并提交,也能在上面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它就是一个专用的学习PAD。除了当场布置课堂作业,并迅速反馈学生答题情况外。只要有网络,学生在家里或者在别的地方,就可以和老师进行远程互动,向老师提交作业,老师也可以即时在线批阅。据了解,未来教室最大特色在于互动连结,除了课堂多媒体互动,还可以通过远程互动系统实现班级与班级、学校与学校之间的高清互动学习,学生就像坐在一个超大公共课堂,分享来自全球最好的老师讲座与教学资源。两岸学生共同学习书法、聆听国学,在这个未来教室里,真正实现“天涯若比邻”! 电子围篱 “以前家长最担心孩子的安全问题。”不过这个问题在智慧校园内将得到彻底改善,智能化的安全预警系统的引进,通过在校门口、楼道口等学生密集区安装传感器,可实现对各楼面楼道、校门口、游泳池池面等24个重点安全管理区域的监测与管理。 这样一来,学生只要出现在某些危险的地方或是校外某蓄意侵入者,报警器就可以通过传感器告知老师,进而让老师可以掌握主动权,进行事前干预,在学生发生事故前进行“阻止”,将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阶段。 讯息发布系统——校内时事广播报想知道这个学校成立了多少年吗?想知道这些年都发生了什么大事?来过那些大人物吗?想知道学校最近都发生了什么新闻吗?……那就多留意下校园内那40个数字公告牌吧。

物联网的智慧校园管理系统

物联网的智慧校园管理 系统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物联网的教室管理系统在学校,课堂教学环节是学生接受系统教育最重要的一环,做好教学互动环节,是掌握好教学环节的质量,提高教学水平的关键。现行的教学过程中,传统的签到环节、教室使用率均存在诸多问题。签到过程中,使用纸张签到,效率低且存在代签现象,结果不便于教师统计;随着高校的扩招,在校学生越来越多,而相应高校面积却没有扩建。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学生上课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可供学生选择的余地也越来越大,但是如今学生和自习座位现行的教学楼管理系统中存在着许多问题,目前国内大部分的教学楼管理内部还处于原始的人工管理阶段,无论对自习的学生还是对教学楼的管理者都造成了极大地困扰。尤其是在高峰期形成拥挤的现象,极大的耽误了时间。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应现代化教学的需要,基于物联网技术集智慧教学、人员考勤、视频监控及远程控制于一体的新型现代化智慧教室系统在逐步的推广运用。智慧教室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给教育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 目标: 1、教室课程安排。 学生可以通过手机、pad、电脑等设备对各教室使用情况进行查询,引导学生以最短的时间快速进入自己中意的教室,提高教学楼的使用率、提高学生满意度。 绿色:无课,座位使用率在50%以下。

蓝色:有课 黄色:无课,座位使用率在50%以上,70%以下 橙色:无课,座位使用率在70% 以上 学生可以通过手机、PAD、电脑等设备对每个教室本周的课程情况进行查询。 课程安排信息与教务处课程安排同步。需要教务处提供软件借口。 每个教室需要安装传感器进行监测教室中的人数。 如下图,是教室米高处的截面图。虚线位置为传感器安放位置,其中传感器安装在门框上,传感器安装在与传感器成30°角的位置。 (1)如果一个人先经过号传感器,然后接着接着经过了号传感器,则记录为教室进入一人; (2)如果一个人先经过号传感器,然后但是没有经过了号传感器,而是又经过了号传感器,则记录为教室未进入一人; (3)如果一个人先经过号传感器,然后接着经过了号传感器,则记录为教室出去一人;

智慧社区+物联网解决方案【新型智慧智能方案】

智慧社区+物联网解决方案 智慧城市概念的提出对于社区建设来说具有重大的意义,它推动了智慧社区建设的进程,并给予了建设工程提供基础。而同时在物联网的加持下,智慧社区的建设可谓是更“智能”。下面,我们就通过智慧社区+物联网解决方案,一起来探究一下吧! 一、行业背景 社区作为城市的基本单元,是政府服务具体体现的代表。可以说智慧地球由智慧城市组成,但智慧城市从智慧社区起步。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了57.35%,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深入,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抓手,并强调以推进城镇化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这充分显示了城镇化的重要地位。2014年5月4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智慧社区建设指南(试行)》的通知,主要内容包括智慧社区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评价指标体系、总体架构与支撑平台、基础设施与建筑环境、社区治理与公共服务、小区管理服务、便民服务、主题社区、建设运营模式、保障体系建设等。但在加快城镇化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挑战,如老龄化现象严重、社区公共服务能力不足、文化娱乐设施无法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需求等。而智慧社区建设能够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给我国的城镇化建设添砖加瓦,进一步提升城镇化的质量。 二、方案概述 “智慧社区”借助互联网、物联网,涉及到智能楼宇、智能家居、路网监控、家庭护理、个人健康与数字生活等诸多领域,把握新一轮科技创新革命和信息产业浪潮的重大机遇,充分发挥信息通信(ICT)产业发达、RFID相关技术领先、电信业务及信息化基础设施优良等优势,通过建设ICT基础设施、认证、安全等平台和示范工程,加快产业关键技术攻关,构建社区发展的智慧环境,形成基于海量信息和智能过滤处理的新的生活、产业发展、社会管理等模式,面向未来构建全新的社区形态,实现“以智慧政务提高办事效率,以智慧民生改善人民生活,以智慧家庭打造智能生活,以智慧小区提升社区品质”的目标。 三、方案架构 该“智慧社区”解决方案,充分借助物联网、传感网,网络通讯技术融入社区生活的各个环节当中,实现从家庭无线宽带覆盖、家居安防、家居智能、家庭娱乐、到小区智能化为一体的理想生活。以信息化为驱动,推动社区生态转型,旨在通过先进适用技术应用和开发建设模式创新,综合运用信息科学和技术、消费方式、决策和管理方法,挖掘社区范围内外资源潜力,建设生态高效、信息发达、经济繁荣新型现代化社区。 “智慧社区”要建设一个中心、构建三个体系、服务三个对象。一个中心:智慧社区综合信息服务中心;三个体系:智慧社区服务体系、智慧小区管理体系、智慧家庭安防体系;三个对象:政府、企业、居民。

智慧社区物联网解决方案【新型智慧

xx社区+物联网解决方案 智慧城市概念的提出对于社区建设来说具有重大的意义,它推动了智慧社区建设的进程,并给予了建设工程提供基础。而同时在物联网的加持下,智慧社区的建设可谓是更“智能”。 下面,我们就通过智慧社区+物联网解决方案,一起来探究一下吧! 一、行业背景 社区作为城市的基本单元,是政府服务具体体现的代表。可以说智慧地球由智慧城市组成,但智慧城市从智慧社区起步。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了 57.35%,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深入,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抓手,并强调以推进城镇化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这充分显示了城镇化的重要地位。2014年5月4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智慧社区建设指南(试行)》的通知,主要内容包括智慧社区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评价指标体系、总体架构与支撑平台、基础设施与建筑环境、社区治理与公共服务、小区管理服务、便民服务、主题社区、建设运营模式、保障体系建设等。但在加快城镇化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挑战,如老龄化现象严重、社区公共服务能力不足、文化娱乐设施无法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需求等。而智慧社区建设能够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给我国的城镇化建设添砖加瓦,进一步提升城镇化的质量。 二、方案概述 “智慧社区”借助互联网、物联网,涉及到智能楼宇、智能家居、路网监控、家庭护理、个人健康与数字生活等诸多领域,把握新一轮科技创新革命和信息产业浪潮的重大机遇,充分发挥信息通信(ICT)产业发达、RFID相关技术领先、电信业务及信息化基础设施优良等优势,通过建设ICT基础设施、认证、安全等平台和示范工程,加快产业关键技术攻关,构建社区发展的智慧环境,形成基于海量信息和智能过滤处理的新的生活、产业发展、社会管理等模式,面

智慧城市概念及国内智慧城市分类

智慧城市背景介绍 一、智慧城市概念 1、智慧城市的定义 智慧城市就是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其实质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进而为城市中的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促进城市的和谐、可持续成长。 智慧城市是以互联网、物联网、电信网、广电网、无线宽带网等网络组合为基础,以智慧技术高度集成、智慧产业高端发展、智慧服务高效便民为主要特征的城市发展新模式。智慧化是继工业化、电气化、信息化之后,世界科技革命又一次新的突破。利用智慧技术,建设智慧城市,是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趋势和特征。 “智慧城市”的理念就是把城市本身看成一个生态系统,城市中的市民、交通、能源、商业、通信、水资源构成了一个个的子系统。这些子系统形成一个普遍联系、相互促进、彼此影响的整体。在过去的城市发展过程中,由于科技力量的不足,这些子系统之间的关系无法为城市发展提供整合的信息支持。而在未来,借助新一代的物联网、云计算、决策分析优化等信息技术,通过感知化、物联化、智能化的方式,可以将城市中的物理基础设施、信息基础设施、社会基础设施和商业基础设施连接起来,成为新一代的智慧化基础设施,使城市中各领域、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

显现出来,就好像给城市装上网络神经系统,使之成为可以指挥决策、实时反应、协调运作的“系统之系统”。智慧的城市意味着在城市不同部门和系统之间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作业,更合理的利用资源、做出最好的城市发展和管理决策、及时预测和应对突发事件和灾害。 2、智慧城市总体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发挥城市智慧型产业优势,集成先进技术,推进信息网络综合化、宽带化、物联化、智能化,加快智慧型商务、文化教育、医药卫生、城市建设管理、城市交通、环境监控、公共服务、居家生活等领域建设,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城市管理水平和市民生活质量,努力改变传统落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经过若干年的努力,将城市建成为一个基础设施先进、信息网络通畅、科技应用普及、生产生活便捷、城市管理高效、公共服务完备、生态环境优美、惠及全体市民的智慧城市。 3、智慧城市特征 (1)全面感测:遍布各处的传感器和智能设备组成“物联网”,对城市运行的核心系统进行测量、监控和分析; (2)充分整合:“物联网”与互联网系统完全连接和融合,将数据整合为城市核心系统的运行全图,提供智慧的基础设施; (3)激励创新:鼓励政府、企业和个人在智慧基础设施之上进行科技和业务的创新应用,为城市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调查报告:高校基于物联网的智慧校园建设及发展调查报告

高校基于物联网的智慧校园建设及发展调查报告 1 背景介绍 物联网的兴起2009年8月,温家宝同志在视察中科院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所时提出“感知中国”的概念,由此,物联网受到全社会极大的关注。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也被称为Web of Things)指的是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射频识别(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气体感应器等各种装置与互联网结合起来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单从字面上不难理解,物联网是一个将“物与物”连接起来的巨大网络,它在互联网将“人与人”在虚拟的世界中连接起来的基础上,延伸至将“人与物”相连,甚至将“物与物”相连,将虚拟世界中的人与现实世界中的物结合,恰当地解决了互联网虚拟性的缺陷,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 物联网在智慧校园中的应用现状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各大高校的建设规模也在日益增长,传统的学校生活与教学方式已无法满足信息膨胀现状下学生的需求。充分运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建设智慧校园已经成了学校建设的必然要求。

各大高校都在积极探索,全面建设智慧校园,服务师生。本文以无锡市江南大学为例,进行应用现状介绍。 物联网在智慧校园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校园生活和教学管理这两大方面。 1)校园生活。在校园生活方面,江南大学对以下几个方面的智慧校园进行建设。 ①“校园一卡通”应用。基于RFID技术,学校将饭卡、浴室卡、打水卡、晨跑卡、借书卡、门禁卡等集合于一体,真正实现了一卡吃饭、洗浴、打水、出入宿舍等强大的功能,为学生生活提供“一卡走校园”的便利。 ②智慧节能校园应用。在利用物联网进行节能型校园建设方面,学校研发了智能化照明系统、水电监测系统、能耗额定管理、漏水监测、用气监测、预付费管理等节能应用系统,并投入使用,实现了“低碳校园”“绿色校园”的目标。 ③数字图书馆的应用。针对图书馆拥有繁杂信息量的特点,学校建设了数字图书馆网站。一方面,可以连接至CNKI等网站,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数字图书文献资源;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随时随地查找自己需要的书籍在图书馆的位置,便于寻找。 2)教学管理。在教学管理方面,主要通过对教务管理系统、网络教学平台等平

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摘要:通过分析物联网的概念及特点,总结了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核心应用。同时对城市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能电网、智慧物流、智慧水利、智慧旅游、智慧校园等方面的物联网应用进行了描述。 关键词:物联网;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医疗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302(2012)02-0070-03 application of iot in construction of smart city ma shi-ling (computer department of zhengzhou city university, xinmi 452370, china) abstract: by analyzing of the concept and characteristics of iot, the core application of the iot in smart city′s construction is summarized. while the urban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medical wisdom, smart power grid, smart logistics, smart water, smart travel, smart materials and other aspects are briefly described. keywords: iot; smart city; intelligent transport; intelligent medical

物联网的智慧校园管理系统

物联网的教室管理系统 在学校,课堂教学环节是学生接受系统教育最重要的一环,做好教学互动环节,是掌握好教学环节的质量,提高教学水平的关键。现行的教学过程中,传统的签到环节、教室使用率均存在诸多问题。签到过程中,使用纸张签到,效率低且存在代签现象,结果不便于教师统计;随着高校的扩招,在校学生越来越多,而相应高校面积却没有扩建。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学生上课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可供学生选择的余地也越来越大,但是如今学生和自习座位现行的教学楼管理系统中存在着许多问题,目前国内大部分的教学楼管理内部还处于原始的人工管理阶段,无论对自习的学生还是对教学楼的管理者都造成了极大地困扰。尤其是在高峰期形成拥挤的现象,极大的耽误了时间。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应现代化教学的需要,基于物联网技术集智慧教学、人员考勤、视频监控及远程控制于一体的新型现代化智慧教室系统在逐步的推广运用。智慧教室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给教育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 目标: 1、教室课程安排。 学生可以通过手机、pad、电脑等设备对各教室使用情况进行查询,引导学生以最短的时间快速进入自己中意的教室,提高教学楼的使用率、提高学生满意度。

绿色:无课,座位使用率在50%以下。 蓝色:有课 黄色:无课,座位使用率在50%以上,70%以下 橙色:无课,座位使用率在70% 以上 学生可以通过手机、PAD 、电脑等设备对每个教室本周的课程情况进行查询。 课程安排信息与教务处课程安排同步。需要教务处提供软件借口。 每个教室需要安装传感器进行监测教室中的人数。 如下图,是教室1.2米高处的截面图。虚线位置为传感器安放位置,其中传感器①安装在门框上,传感器②安装在与传感器①成30°角的位置。

物联网在智慧校园中的应用

物联网调研报告 题目:物联网在智慧校园的应用班级:13电子信息工程技术4班

目录 一、物联网的相关知识 (3) 1、物联网定义 (3) 2、物联网的分层 (3) 3、物联网的特点 (4) 4、物联网运行过程 (5) 5、物联网的关键技术 (5) 6、物联网的主要发展历程 (6) 二、智慧校园 (7) 1、智慧校园的提出背景 (7) 2、智慧校园的概念 (7) 3、智慧校园的核心特征 (7) 三、物联网在智慧校园的应用 (8) 1、校园安防 (8) 2、校园生活 (11) 3、校园教学 (13) 四、物联网发展问题 (14) 1、核心技术有待突破 (14) 2、标准规有待统一 (14) 3、急需网络平台 (14) 4、信息安全和保护隐私有待解决 (15) 五、结束语 (15) 参考文献 (15)

一、物联网的相关知识 1、物联网定义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信息化”时代的重要发展阶段。其英文名称是:“Internet of things(IoT)”。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其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其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也就是物物相连。物联网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等通信感知技术,广泛应用于网络的融合中,也因此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应用拓展,与其说物联网是网络,不如说物联网是业务和应用。因此,应用创新是物联网发展的核心,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创新2.0是物联网发展的灵魂。 总的来说,物联网是利用局部网络或互联网等通信技术把传感器、控制器、机器、人员和物等通过新的方式联在一起,形成人与物、物与物相联,实现信息化、远程管理控制和智能化的网络。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延伸,它包括互联网及互联网上所有的资源,兼容互联网所有的应用,但物联网中所有的元素(所有的设备、资源及通信等)都是个性化和私有化。 2、物联网的分层 物联网可分为三层: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图1为分层结构

物联网智慧社区解决方案综述

物联网智慧社区解决方案 目录 一、物联网智慧社区的核心竞争力 (1) 1、低成本投入,获取更大利润 (1) 2、提升楼盘高科技水平,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1) 3、制造最热点的媒体宣传基础,获取社会及行业最大的关注度,提升品牌形象 (1) 4、多方合作共赢,为楼盘及消费者争取更多的商业利益 (1) 二、目前国内外智能家居的现状 (1) 三、智能化小区对于房地产的意义 (2) 四、依据国内房产消费现状智能家居建设的切入点和实施原则 (2) 智能家居≠豪华家居 (2) 智能家居≠智能小区 (3) 五、物联网智能家居系统解决方案 (3) 系统设计 (4) 系统原理 (4) 智慧之家不一样的定位 (5) 智慧之家系统组成 (5) 智慧之家的主要功能 (6) 智能灯控 (6) 智能窗帘 (6) 智能家电 (6) 智能报警 (7) 智能联动 (7) 视频监控 (7) 定时自控 (7) 无线路由 (7) 智慧之家的主要优点 (7) 智慧之家可以达到的效果 (7)

营造舒适安心高智能化的家庭生活环境是大众的要求,物联网智能家居系统如同家庭必需品一般在不远的将来成为房产楼盘的标准配置,而在物联网概念火热的当下,是房地产开发商与智能家居生产企业合作的最佳时机也是大势所趋。一、物联网智慧社区的核心竞争力 1、低成本投入,获取更大利润 相对于时下最常见的楼盘促销手段(如赠送家具、电器、装修、汽车等),建设物联网智慧社区所需投入的成本较低,以一百平米面积的商品房为例,标准配置的物联网智能家居系统成本仅约为30元/平方米左右。通过物联网产品的引入,适当提高楼盘价格,获取更高利润。 2、提升楼盘高科技水平,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打造高科技、高智能的物联网智慧社区,将使得楼盘项目的档次得以提升。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借助物联网智慧社区的独特性及实用性特点,形成与其它同行差异化竞争的巨大优势。 3、制造最热点的媒体宣传基础,获取社会及行业最大的关注度,提升品牌形象 如何针对项目制订合理的营销策略是项目运营成功与否的关键,而拥有时下最热点的物联网概念,围绕物联网智慧社区项目方案进行定位与营销策划,借助媒体的力量,无疑将使物联网智慧社区项目获得全社会及行业的关注,轻易吸引消费者的目光及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 4、多方合作共赢,为楼盘及消费者争取更多的商业利益 建设物联网智慧社区项目可与政府、运营商等组织机构合作,既能争取到一定的优惠政策,又能从运营商处获得一些折扣利益。如打造物联网智慧社区示范工程项目争取政府支持;与运营商合作为业主获取运营商宽带、固话、移动业务资费折扣优惠等。 二、目前国内外智能家居的现状 在中国,智能家居产品发展到今天,历时尚短,之所以未能与房地产紧密的结合,未能获得房地产开发商的青睐,最主要的原因在于: 1、高额的产品成本,造成房地产开发商心有余而力不足,无法进行批量配置; 2、复杂的安装施工过程,布线方式对装修要求高,使得项目操作难度增大;

浅谈物联网技术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

兰州大学 本科毕业论文 题目:浅谈物联网技术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姓名:高建东 学号: 140962053010004 专业:行政管理 教学站点:平凉电大 入学时间: 2014年 指导教师:张莉 兰州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制

浅谈物联网技术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摘要:物联网是城市发展通向智慧化的桥梁,建立智慧城市将是城市信息化的终极目标和战略方向,以此作为城市发展瓶颈的突破口,将带给未来城市的全新面貌,推进城市和谐发展。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智慧城市,应用。 一、物联网的定义 通过各种感知设备和互联网,连接物体与物体的,全自动、智能化集、传输与处理信息的,实现随时随地和科学管理的一种网络。“网络化”、“物联化”、“互联化”、“自动化”、“感知化”、“智能化”是物联网的基本特征。 二、物联网智慧城市 1、智慧城市的概念 “智慧城市”指将城市信息化,通过建设宽带多媒体信息网络(无线或有线)、地理信息系统、电子身份系统(RFID)等基础设施平台,整合城市信息资源、建立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劳动社会保险等信息化社区,逐步实现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的信息化,使城市在信息化时代的发展中位于全国领先地位。 通过智能计算技术等应用,使得城市管理、教育、医疗、房地产、交通运输、公用事业和公众安全等城市组成的关键基础设施组件和服务更互联、高效和智能。从技术发展的视角,智慧城市是数字城市与物联网相结合的产物。 智慧城市是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知识社会下一代创新环境下的城市形态。智慧城市基于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维基、社交网络、Fab Lab、Living Lab、综合集成法等工具和方法的应用,营造有利于创新涌现的生态,实现全面透彻的感知、宽带泛在的互联、智能融合的应用以及以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为特征的可持续创新。 2、智慧城市的特征 一体化:要进一步实现信息系统的整合,进一步将虚拟世界与物理世界融为一体;进一步将信息化与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生态化融为一体。 协同化:要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服务等各功能单位之间,城市政府、企业、居民之间的互动,在互动中实现城市治理模式创新和城市创新发展。 最优化:城市资源配置利用最优,经济社会活动要做到成本更低、效益更好、

智慧物联网平台(完整版)

一、背景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物联网并不仅仅是一种网络,而是一个新的生态环境,它描述的本质是物品和网络连接在一起,并可使用单个或者多个的终端设备对它们进行各种控制和使用。 传统物联网项目开发存在的设备管理成本高昂、架构僵化、系统风险大、投入产出低、开发周期长、落地慢等痛点问题。 北京西岐网络认为,只有在物联网应用平台上,有深度的数据足够多时,才能提前预知物联设备实施运行况,以及潜在的风险,统计分析,提供更好的产品服务和深层次的应用。 二、系统优势

西岐智慧物联网平台发挥自身在物联网技术、设备、数据层面的强大连接能力,打通物联网产业链上下游能力,聚焦于一站式开发服务,提供设备接入开发能力,统一标准、统一协议,通过数据积累,打通各系统信息桎梏,最终在物联网应用和物联网设备之间搭建了高效、稳定、安全的应用平台。 统一设备管理 统一设备模型,设备数据管理。统一的设备操作API,屏蔽各个厂家不同协议不同设备的差异,支持跨服务,同步(RRpc),异步的设备消息收发。 多协议适配,打造标准化 集成了各种常见的网络协议(MQTT,HTTP,TCP,UDP,CoAP)等,不同设备使用不同协议接入,并对其进行封装,实现统一管理,监控,在线调试,在线启动,停止,更新等功能,降低网络编程的复杂度。 可视化配置仪表盘 动态配置图表,折线图,饼状图,地图等,生成大屏界面。 可视化规则引擎

可视化拖拽规则引擎设计器,灵活可拓展的多种规则节点支持。可通过规则引擎在线动态配置数据,业务处理逻辑。 三、功能模块介绍 统计分析 统计分析以图表的形式,统计了当前在线设备总数、今日设备消息量、CPU 使用率、JVM内存,实现了对设备数据的精准掌控和统计分析。 统计分析 系统设置 系统设置包含用户管理、权限管理、OpenApi客户端、机构管理、角色管理。

物联网在智慧校园起到什么作用

联网现如今应用非常广泛,物联网还可以应用于校园中,并且物联网卡在学校的作用的还挺大的,方便了学生在校园的生活,从而让学生的校园生活变得非富多彩。 那么,物联网在校园里有哪些应用作用呢,下面笔者来跟大家讲一下。 一、一卡通解决方案 借助物联网技术,可以建立一个集水电卡、借记卡、餐饮卡、考勤卡等刷卡业务应用功能于一体的刷卡系统,形成统一的智能卡。同时,智能卡还具有身份认证和银联功能,能够及时传递信息,实现资源共享,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信息。该卡系统可为教师日常活动提供极大的便利,提高校园整体管理质量。 二、教学管理 物联网技术在教学管理、图书馆管理等人事工作中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可以创造智能课堂、感性课堂,实现在线和离线教学,相互协作,将书本知识与现实社会相结合。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此外,利用物联网技术可以创建智能化图书馆,通过智能化管理和服务,图书、图书和人与人之间可以相互联系,为师生借书提供更多便利。此外,利用物联网技术可以制成包含RFID的校园卡,学生可以随时查看并自动统计出勤情况。

三、学生管理 利用物联网技术中的感知学习模型,可以构建一个真实的虚拟学习、个体学习和其他类型学习的学习框架。它可以为学生的日常学习和课外实践提供许多技术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分工协作,让他们从实践活动中学习更多的知识,增强沟通能力和创造力。新功能。同时,学生可以从物联网中获取最新信息,将传统的被动教学转变为主动探索性学习,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获得更多的技能和经验,进而提高网络应用、数据分析和科研解释能力。定额。此外,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还可以有效地管理学生的行为,如记录图书馆借阅、宿舍参观、班前自动识别和签到、进出口门识别等。 四、后勤服务 安全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师生的人身健康和财产安全。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可以创造更高层次的安全校园。通过物联网技术的合理应用,实现校园停车场的智能化管理、火灾自动报警、水电使用实时监测统计、智能照明系统的建立和各类设备的监测,并对异常情况进行检测。及时对校园各方面进行监督,使员工能够及时获取和反馈各种信息,确保校园、教师的安全。学生提供安全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此外,通过在教学楼、图书馆、宿舍、操场和实验室相对集中的地方安装视频监视器、烟雾传感器和温湿度传感器,可以随时监控校园的实时变化。一旦出现危险情况,员工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为师生创造一个健康的校园环境。此外,利用物联网技术创造智能照明,可以有效节约能

浅谈物联网技术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

浅谈物联网技术背景下的 智慧城市建设 The pony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

兰州大学 本科毕业论文 题目:浅谈物联网技术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 姓名:高建东 学号: 04 专业:行政管理 教学站点:平凉电大 入学时间: 2014年 指导教师:张莉 兰州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制 浅谈物联网技术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 摘要:物联网是城市发展通向智慧化的桥梁,建立智慧城市将是城市信息化的终极目标和战略方向,以此作为城市发展瓶颈的突破口,将带给未来城市的全新面貌,推进城市和谐发展。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智慧城市,应用。

一、物联网的定义 通过各种感知设备和互联网,连接物体与物体的,全自动、智能化集、传输与处理信息的,实现随时随地和科学管理的一种网络。“网络化”、“物联化”、“互联化”、“自动化”、“感知化”、“智能化”是物联网的基本特征。 二、物联网智慧城市 1、智慧城市的概念 “智慧城市”指将城市信息化,通过建设宽带多媒体信息网络(无线或有线)、地理信息系统、电子身份系统(RFID)等基础设施平台,整合城市信息资源、建立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劳动社会保险等信息化社区,逐步实现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的信息化,使城市在信息化时代的发展中位于全国领先地位。 通过智能计算技术等应用,使得城市管理、教育、医疗、房地产、交通运输、公用事业和公众安全等城市组成的关键基础设施组件和服务更互联、高效和智能。从技术发展的视角,智慧城市是数字城市与物联网相结合的产物。 智慧城市是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知识社会下一代创新环境下的城市形态。智慧城市基于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维基、社交网络、Fab Lab、Living Lab、综合集成法等工具和方法的应用,营造有利于创新涌现的生态,实现全面透彻的感知、宽带泛在的互联、智能融合的应用以及以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为特征的可持续创新。 2、智慧城市的特征 一体化:要进一步实现信息系统的整合,进一步将虚拟世界与物理世界融为一体;进一步将信息化与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生态化融为一体。 协同化:要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服务等各功能单位之间,城市政府、企业、居民之间的互动,在互动中实现城市治理模式创新和城市创新发展。

智慧校园的研究与设计开题报告

智慧校园的研究与设计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智慧校园的研究与设计 一、选题的背景、意义 21世纪是信息的时代,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给人类社会的前进带来了强大的推动力,无时无刻不在改变和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等等诸多领域。这其中,尤其以互联网的代表性最为突出。如今,到了互联网发展的巅峰的时候,也到了它的瓶颈阶段,下一代的网络的出现就变得异常需要,正可谓是呼之欲出。也正是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物联网的出现才得以实现。 如今的高校在日常的管理运行中,相比以前是有了很大的发展和进步。但在仍旧存在着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和不足。比如,学生的报到注册、日常管理是个相当复杂庞大的工程,需要的人力、物理、财力尤为巨大;学生在校园的生活安全问题也存在漏洞,我们时常会看到报道称某某校园出现性犯罪等等的刑事案件;学校日常的能源消耗也是异常庞大的数字,如何实现节能环保也是一个难点所在。这一切的问题都给学校的管理和运行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也是学校管理者极为头痛和亟待解决的重难课题。因此,给学生、教师、管理者提供一个安全、高效、便捷、环保节能的校园环境就显得尤为迫切。智慧校园的构想对这个问题给出了完美的答案。 智慧校园实际上是物联网技术实践运用到校园的一个实例范本。其中所涉及和运用到的都是物联网领域中最为先进和成熟的技术。智慧校园的发展目前还是只停留在初期验证实践阶段。对于它的了解,我们必须先从物联网的了解开始。 从国际上看,欧盟、美国、日韩等国都十分重视物联网的发展,并且已经作了大量研究开发和应用工作。如美国已经把它当成重振经济的法宝,所以非常重视物联网和互联网的发展,它的核心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ICT)来改变美国未来产业发

物联网和智慧城市建设的内涵关系

一、物联网产业与智慧城市建设的内涵关系 物联网是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全面互联的网络,其主要特征是通过信息传感设备等方式获取物理世界的各种信息,结合互联网、通信网等网络进行信息传送与交互,采用智能计算技术对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从而提高对物质世界的感知能力,实现智能化的决策和控制。 物联网主要由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组成,其中感知层包括传感器、二维码、RFID(射频识别)、多媒体设备等数据采集和自组织网络系统;网络层包括各种网关和接入网络以及异构网融合、云计算等承载网支撑系统;应用层包括信息管理、业务分析管理、服务管理、目录管理等物联网业务中间件和物联网应用子集系统。 物联网产业主要包括围绕整个产业链的硬件、软件、系统集成和运营服务四大领域。本规划所述的物联网产业由各类传感器、芯片、传感节点、操作系统、数据库软件、中间件、应用软件、系统集成、网络与内容服务、智能控制系统及设备等产业组成。 所谓“智慧城市”,是信息化城市、数字城市、智能城市的高级发展阶段,即集成多种高新技术的应用,通过数字化、信息化、泛在互联、云计算、全面感知、智能分析等手段再现城市的各种资源分布状况及空间地理信息,促进城市不同部门、不同层次之间的信息共享、交流和整合,提高城市资源利用效率,增强城市的聚集、扩散与辐射功能,进而提高城市的规划、管理与发展水平,满足人们对城市各种

信息的获取、转换、存储、检索、共享、处理、分析、显示和应用等一系列要求,便于人们最大限度地实现智能感知、资源共享及合理使用,是人们认识、改造和保护城市的一种新手段。建设“智慧城市”离不开物联网、互联网、无线网络、云计算、卫星定位等关键技术的支撑,其中物联网是建设“智慧城市”最为重要技术之一。 “智慧城市”的建设内容丰富,首先根据城市发展的实际,综合分析城市面临的内外部发展因素,确定城市适用的项目建设模式、建设内容和发展目标。在此基础上,依托物联网技术,通过对城市各种信息的透彻感知和度量、泛在接入和互联以及智能分析和共享,借助各应用系统的协同合作,实现“安全、便捷、健康、高效”的城市管理目标。构成城市运作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物流、制造、电网、交通、环保、市政、商业活动、医疗、水利、公共安全等,物联网在以上各个领域的应用,实现各领域的智慧化将有利促进智慧城市的建设。 在市政领域的应用,将实现城市市政建设的智慧化。即建立在线监测系统应用试点,对市政设施,包括桥梁、高架立交桥、隧道等基础设施的安全状态信息通过信息采集终端进行自动采集和实施监测,大大促进了城市市政管理的效率。 在物流领域应用。应用RFID、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等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物品快速标识、准确定位和实时跟踪。利用物流管理系统处理和控制物流信息,实现企业物流运输合理化、仓储自动化、包装标准化、装卸机械化加工配送一体化、信息管理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