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理咨询流派比较

心理咨询流派比较

心理咨询流派比较
心理咨询流派比较

心理咨询与治疗主要理论模式的比较现代咨询和治疗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迄今为止却已有一两百年种心理疗法,但它们所依据的理论模式集中在十余种。而且这十余种理论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实际上心理咨询和治疗所依据的理论模式主要就是:

【主要理论模式】

精神分析疗法行为疗法来访者中心疗法认知疗法

Psychoanalysis(behavior therapy(client-centered(cognitive therapy)

一基本原理

精神分析疗法(P):精神分析疗法工作的要旨是深化事人对自我的认知,但这个过程是漫长而艰苦的,需要治疗双方的意志和耐心。

1精神分析疗法研究的主要心理障碍是神经症,而神经症的根本原因就是无意识的心理冲突。精神分析疗法工作的要旨是:促使无意识过程向意识转化。让我们来做个概念转换:“意识”是人们能够觉察到自己的心理活动,即对自我心理活动的“认知”;“无意识”则是人们对自己的心理活动不能“认知”。那分析治疗工作的要旨实际就是深化当事人对自我的认知,即精神分析治疗特别强调的“领悟”。

2 将无意识转化为意识是极其困难的,会遇到“阻抗”和“移情”,克服这两种现象都是漫长而艰苦的过程,有反复和曲折,需要治疗双方共同来“修通”。这时当事人和治疗师都是意志和耐心的考验。

3所以我认为,在基本的心理现象中,心理分析疗法侧重于“认知”和“意志”,虽然它的本意可能不是这么认为,但不妨碍这样分析。

行为疗法(B):利用强化来使来访者模仿或消除某一特定行为,建立新的行为方式,它通过提供特定的学习环境促使来访者改变自我,摒弃不良行为。

1行为疗法名副其实,强调以“行为”为中心,一切心理障碍都要以“不适应的行为”来描述,把行为本身的改变作为治疗目标,不去找症状背后的原因,也不认为存在其他病因。

2它的整个治疗过程及所采取的治疗技术(放松练习、系统脱敏、厌恶疗法等)都是针对行为改变来的。

来访者中心疗法(CC):把恢复人的本性作为咨询和治疗的基本目标,实际上就是“以情感人”的方法改变来访者部分无益的或有害的认知,实现认知协调,从而消除障碍,发挥潜能。

1(前)来访者中心疗法认为人天生有一种“自我实现”的倾向,个体能发展出健康的“自我”,实际“自我”就是个体对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认识,即“认知”。而自我与经验发生异化就是个体的认知之间发生了矛盾,就是“认知失调”。接上

2 来访者中心疗法主张由来访者来主导治疗过程,让来访者“自悟”,但这并不意味着咨询师什么事情都不做,除了运用一些必要地咨询技巧(倾听、释义、情感反映、自我揭示等)之外,咨询师特别要全身心投入,去营造一种理想的咨访关系和气氛,主要目的是要让当事人能对自我心灵进行自由地探索,能体验并表达自己真实的情感和感受。不难看出,咨询师实际上主要用“以情感人”的方法来促使当事人作出逐步的,主动地改变,而最后来访者实现了认知协调,也离不开对自我情感感受的体验和探索。

3 所以,在基本的心理现象中,来访者中心疗法是侧重于“认知”和“情感”

认知疗法(CT):明确来访者歪曲的认知,并采用认知、情绪和行为的技术改变它们,发展理性及持久的对他人和自我的观点,过理性的生活。

认为引起个体情绪和行为问题的不是客观事件本身,而是当事人对事件的解释、评价和看法,它运用的一些积极、直接、用时较短的技术(质疑绝对化、情绪想象等)都是针对来访者的非理性信念或认知歪曲。所以认知疗法主张,对于个体不适应的行为和情绪要从其认知中探究原因。

二咨访关系

1 对咨访关系利用和重视程度的认识

来访者中心疗法(CC):

对咨访关系的重视和利用程度远远超过了其他各流派,不仅仅是充分利用和重视了咨访关系,而且把它作为一种治疗技术在操作使用。必须得五颗星发现咨访关系的重要性并予以特别强调的是开始于罗杰斯,(接)他干脆将

咨询定义为一种人际帮助关系。基于这种认识,他们在咨询过程中不是把注意力放在来访者有什么问题,这种问题因何而发生,应该用什么技术帮助他克服心理困难这些问题上,而是放在设法建立一种理想的咨访关系,营造一种特殊的交流气氛。由此看来(接)罗杰斯甚至认为,治疗关系对来访者人格的改变所产生的影响是远远大于治疗者所采用的治疗技术的作用的。

精神分析疗法(P):

咨访关系在精神分析治疗流派中所占据的位置实际上与他们的治疗技术同等重要,只不过是作为不可获缺的基础来发挥作用的,而不是作为一种治疗技术来使用。同样是五颗星

精神分析疗法十分重视对人的潜意识的探索,向前面所讲到的努力将潜意识里面的内容转化为意识的,这就要通过联想、释梦等方法来揭示潜意识的内容,而移情是此派咨询过程的核心和关键。显然在这里移情关系的产生,是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咨访关系作基础的。因此,在精神分析疗法过程中,十分强调咨询者应首先建立一个安全氛围,以使来访者能表达自己的思想。

行为疗法(B):

传统的行为疗法不太重视咨询和治疗过程中咨访关系的作用,但当代行为疗法已吸收了来自咨访关系研究的成果,强调在咨询的过程中要与来访者建立良好的关系,引导来访者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治疗。

尽管他们以已多少开始重视咨访关系因素的因素,并在治疗过程中趋向于让来访者参与设立目标,但总体来看,他们的工作重点并没有改变,始终放在改变行为这个目标上,而不是咨访关系和咨询中的“人”上,忽视来访者个体差异。

认知疗法(CT):

理性情绪疗法否认具有治疗功能的咨访关系的重要性,不同意那是咨询必备的条件,更否认那是足以使治疗产生效果的关键因素。只是把咨访关系当作支持、鼓励来访者自我探索和改变的辅助条件。

他们工作重心是放在来访者认知的改变上,而不是来访者本身,甚至不考虑来访者的情感变化。这点与行为主义学派一样,在治疗过程当中以问题为中心,而不是以关系为中心。代表人物艾利斯认为,既使来访者对咨询者反感,仍然能实现有效治疗。

贝克认知疗法则认为建立咨访关系是咨询成功的前提和关键。应该是

是一种“协同共建”的关系,通过咨询师和来访者的齐心协作来改变认知歪曲。

这点与精神分析流派的咨访关系理论有相似之处,比理性情绪疗法相比少了一些尖锐和咄咄逼人的姿态。

2 对于咨访关系模式的认识

来访者中心疗法(CC):朋友关系

重点集中在创造一种良好的关系氛围,使来访者能够自由地探索内在感受,来访者是处于主动地位,咨询者是处于被动地位,咨询者通过倾听、真诚、关切、尊重等来解决心理问题。

被咨询者被称为“来访者”而不是“病人”,总的精神就是强调平等、强调来访者的主体地位,咨询者甚至只作跟随者。其咨询关系是朋友关系。

精神分析疗法(P):医患关系

通过自由联想、释梦等方法挖掘来访者的病因,咨询者将病因呈现给病人,解析病因中的无意识成分,使病人正视自己的心理问题,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医生有绝对的权威,支配、指导患者,患者处于被动地位。

其咨访关系是医患关系。

行为疗法:改造者与被改造者之间的关系

设法动员来访者参与行为分析、方案设计和评价,通过行为评估、治疗和随访三个阶段使患者心理问题得以解决。其咨访过程是再教育的过程。

认知疗法:也不好说

理性情绪疗法:咨访之间并不是一种完全平等的关系,而是建立在“高度指导”的基础上。咨询过程是主动指导式的,咨询者必须以指导者的身份出现,与来访者建立“教育与被教育者”的关系。

艾利斯认为咨访之间的良好关系必须建立在理性观念之上,咨询师必须树立权威,占据指导地位,在这种关系上进行指导和说服。

贝克认知疗法:咨访关系是一种合作关系,咨询师和来访者齐心协力来改变歪曲的认知。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师主要起着一种引导的作用。

从第一次的会谈开始,咨询师就要和来访者建立必要的相互信任和情感协调,并表示对来访者的尊重和与来访者合作的意愿。在咨询过程当中,咨询师要注重倾听来访者的心声,始终保持开放的态度来面对来访者的反馈、建议和来访者关心的事情。

我的看法:主要可以分为三大类,即指导模式、诱导模式、非指导模式。其中认知疗法里面的理性情绪疗法和行为主义派是属于指导模式。都强调咨询员的主动调控操作的特点,倾向于主动影响来访者。区别在于理性情绪疗法注重咨询者帮助来访者内在认知结构的改善,行为疗法强调对来访者行为的矫正和塑造。

贝克认知疗法和精神分析疗法的咨访关系模式则是介于指导和非指导之间,倾向于一种诱导模式。咨询师与来访者所缔造的关系往往是一种合作式的联盟关系,并不是靠直接的、教导式的方式来影响来访者,习惯于以一种潜在的、不知觉的探讨和分析来诱导来访者发现问题。

来访者中心疗法则是一种典型的非指导模式。咨询师不以专家自居,而是一个有专业知识的伙伴或朋友,反对操纵和支配来访者。

治疗对象

行为疗法:较其他疗法具有广泛的适用性。能用于治疗各类神经症、不良行为、性障碍、性变态等。

认知疗法:适用范围也很广,对于抑郁症、焦虑症、恐怖症、情绪易激惹等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它的治疗关键是纠正其不合理的认知。精神分析疗法:歇斯底里、严重的强迫症、焦虑症和恐怖症,边缘性人格障碍等来访者。

来访者中心疗法:在适用范围上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只能对某些来访者或某些心理问题有效。这种方法的疗效主要体现在有正常的认知能力或文化水平相对较高的来访者身上。问题多为轻微的或不严重的心理问题,适合于发展性心理问题的辅导。

心理咨询5种流派

咨询的流派 1、精神分析 a)基本理论及其意义:无意识理论(分区观点)、结构观点(人格理论)、心里动力 观点(心理驱动)、发展观点(性欲学说)、适应观点(防御机制) З无意识理论:探讨来访者过往的经历;将这些经历和来访者目前的症状 建立心理意义 З人格理论:注意来访者的人格的三个构成进行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咨询的方案和目标(本我、自我、超我) З心里动力观点:里比多 З发展观点:口唇期--肛门期--生殖器期13-15(恋母情结/恋父情结)--潜伏期15-16--青春期 З防御机制:压抑(超我不能容忍,威胁性记忆念头禁锢于无意识中,选 择性遗忘);投射(把本我欲望加在另一个身上,断定是别人而非自己存 在这样的动机);置换(用一种精神宣泄替代另一种精神宣泄);合理化 (形成了一个动机不能被意识接受的行为或观念,于是找一个正当理由 解释);反向形成(反向表达观念);转化心理-身体 b)311: í探讨来访者的深层心理,识别潜意识的欲望和动机 í解释病理与症状的心理意义,协助来访者对本我的剖析 í解除自我过分防御,调节超我的适当管制 í善用来访者与治疗者的移情关系来改善来访者的人际关系 í目的是调整心理结构,消除内心症结,促进人格成熟,提高适应能力 c)异常心理原因说明 З合理度过“性心理”发展的每个阶段,是未来心理健康的充分必要条件(发展理论) З由于我们的“自我”必须随时随地的学习外部世界,以便理性地处理“本我”与“超我”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所以我们体验着焦虑(结构观点)З为防止、抵御和消除焦虑,我们必须克制,压抑非理性冲动。压不住, 产生心理和行为异常;压住,更深的意识不到的痛苦,以其他扭曲、伪 装的形式表达出来(无意识理论,心理动力学) d)本我占优势,以便产生缺乏自我控制的原始人,超我占优势便产生抑制自我的清

心理咨询流派比较

心理咨询与治疗主要理论模式的比较现代咨询和治疗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迄今为止却已有一两百年种心理疗法,但它们所依据的理论模式集中在十余种。而且这十余种理论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实际上心理咨询和治疗所依据的理论模式主要就是: 【主要理论模式】 精神分析疗法行为疗法来访者中心疗法认知疗法 Psychoanalysis(behavior therapy(client-centered(cognitive therapy) 一基本原理 精神分析疗法(P):精神分析疗法工作的要旨是深化事人对自我的认知,但这个过程是漫长而艰苦的,需要治疗双方的意志和耐心。 1精神分析疗法研究的主要心理障碍是神经症,而神经症的根本原因就是无意识的心理冲突。精神分析疗法工作的要旨是:促使无意识过程向意识转化。让我们来做个概念转换:“意识”是人们能够觉察到自己的心理活动,即对自我心理活动的“认知”;“无意识”则是人们对自己的心理活动不能“认知”。那分析治疗工作的要旨实际就是深化当事人对自我的认知,即精神分析治疗特别强调的“领悟”。 2 将无意识转化为意识是极其困难的,会遇到“阻抗”和“移情”,克服这两种现象都是漫长而艰苦的过程,有反复和曲折,需要治疗双方共同来“修通”。这时当事人和治疗师都是意志和耐心的考验。 3所以我认为,在基本的心理现象中,心理分析疗法侧重于“认知”和“意志”,虽然它的本意可能不是这么认为,但不妨碍这样分析。 行为疗法(B):利用强化来使来访者模仿或消除某一特定行为,建立新的行为方式,它通过提供特定的学习环境促使来访者改变自我,摒弃不良行为。 1行为疗法名副其实,强调以“行为”为中心,一切心理障碍都要以“不适应的行为”来描述,把行为本身的改变作为治疗目标,不去找症状背后的原因,也不认为存在其他病因。 2它的整个治疗过程及所采取的治疗技术(放松练习、系统脱敏、厌恶疗法等)都是针对行为改变来的。

(完整版)心理咨询的三大基础四大流派

三大基础、四大流派 1、心理咨询的三大理论基础:精神分析、行为主义、人本主义 一、精神分析 (一)理论基础 1、潜意识理论 (1)弗洛伊德把心理结构划分为——意识、前意识、潜意识(无意识) (2)潜意识是不被个体意识到、却又存在的东西,并在时时影响个体的心理。 (3)潜意识的两大内容: ①那些不被社会、个体接受的先天的本能,尤以性本能为主; ②那些不被社会、个体接受的与本能有关的欲望和后天的情感,主要以痛苦、耻辱、恐惧等情感为主 它们由于不被社会或自己接受,若存在于意识中,就会发生心理冲突或干扰心理生活,因此,心理防御机制产生作用,把它们压抑到潜意识中去。但它们并没有被消灭,在潜意识中产生影响,形成各种心理症状,可求助者并不清楚真实的原因。 (4)潜意识表现的形式: ①意识松懈:如做梦、自由联想②意识失误:如笔误、口误③意识丧失:如精神崩溃 心理咨询就是要寻找被压抑的潜意识,并使求助者领悟 2、人格结构理论 人格包括本我、自我、超我。本我代表生物本能和原始欲望;超我代表社会道德和规范,是理想自我;自我则起协调作用。 本我或超我过于强大,都会引起心理问题,人格健康者三者是协调、完整的 3、梦的理论 梦是被压抑欲望的变相满足,通过对梦的分析,可以找到潜意识 4、性的理论 (1)弗洛伊德所说的性包括了与生命延续和发展有关的广泛内容。个体在其生存与发展过程中,其性生活不仅趋向于身体快感的满足,而且在力比多的推动下个体趋向于有利于其生存的其他快感的满足 (2)人的这种性欲望生来就有,只是每个阶段有不同的心理行为表现,其对象也不尽相同 (3)儿时的性心理发展的障碍是导致日后心理疾病的根源,性的压抑是导致心理失常的重要原因 (二)分析治疗的关键点 精神分析治疗着重寻找症状背后的无意识动机,使之与意识相见。即通过分析治疗使病人自己意识到其无意识中的症结所在,产生意识层面的领悟,使无意识的心理过程转变为意识的,使病人真正了解症状的现实意义,从而使症状消失。 (三)分析治疗的方法 1、自由联想 2、释梦 3、阻抗 4、移情 5、钟友彬——认识领悟疗法(借用了心理分析的理论观点,从改变病人的认知入手,按照中国的文化背景、中国人的性 格特点创造了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具体实践办法) 二、行为主义 (一)基础理论 1、经典条件反射:一个刺激和另一个带有奖赏或惩罚的无条件刺激多次联结,可使个体学会在单独呈现该一刺激 时,也能引发类似无条件反应的条件反应(S—R理论) 2、操作性条件反射:如果一个操作发生后,接着给予一个强化刺激,那么其强度就增加(R—S理论) 3、模仿学习理论:学习的产生是通过模仿过程而获得的,即一个人通过观察另一个人的行为反应而学习了某种特 殊的反应方式 (二)行为疗法的关键点 1、关键点:利用通过各种实验而确立的有关学习的原理和范型去克服不适应的行为习惯 2、行为疗法的基本假设: (1)个体是通过学习获得了不适应的行为的 (2)个体可以通过学习消除那些习得的不良或不适应行为,也可以通过学习获得所缺少的适应性行为 (三)行为疗法的主要咨询方法

心理咨询流派的理论及方法

如有帮助,欢迎下载。 目录 精神分析疗法 (1) 行为疗法 (2) 来访者中心疗法 (3) 理性情绪疗法 (4) 贝克认知疗法 (5) 现实疗法 (6) 交互分析疗法 (6) 完形疗法 (7) 森田疗法 (8)

精神分析疗法 一、理论基础 其基本理论核心是:人的精神活动可分为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 1、潜意识理论,弗洛伊德把人的心理活动分为3个层次, 即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被压抑在潜意识里的各种心理冲突,虽然感知不到,但并未消失,而是潜伏在潜意识之中,在一定条件下可通过某种转换机制以病态的方式表现出来,形成各种心身症状或精神疾病。 2、人格结构理论,弗洛伊德假定人格是由3部分构成的,即本我、自我和超我。弗洛伊德认为,在一个健康的人格之中,本我、自我、超我三者的作用是平衡的。如果本我、自我、超我三种力量不能保持这种动态平衡,则将导致心理失常。 3、性欲论,弗洛伊德认为,人有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生本能要使生命得以延续和不断发展,而死本能要使生命回复到无机状态,两种本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生命就在它们的冲突和相互作用中表现出来。 4、神经症的精神病理学,弗洛伊德把焦虑视为理解神经症的关键所在,为防止焦虑的加剧,就要设法干预、抑制或消除本能的冲动。 二、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 古典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心理疾病患者的异常行为表现以及他们所意识到的内心体验仅仅是一个表面现象其真正原因在于来访者早年生活的心灵创伤以及由此遗留下来的被压入潜意识的矛盾冲突。也就是说,潜意识中未解决的心理冲突,是日后发病的根源。 三、心理治疗的原理 精神分析的工作,就是要把压抑在潜意识中的那些童年创伤和痛苦体验挖掘出来,成为意识的东西。治疗者启发来访者重新认识。这些经验,并加以分析、解释,使来访者获得一种情感体验的领悟。来访者一旦洞悉问题的根源,对自己的心理动态与病情有所领悟有所了解,特别是明了到潜抑的欲望、隐藏的动机,或不能解除的情节等,就有可能去正视冲突和焦虑,摆脱情感的羁绊,理智地对待他们,症状也会随即消失。 四、心理治疗的方法 1、梦的分析。发掘潜意识中心理资料的另一技术就是要求病人在会谈中也谈谈他作的梦,并把梦中不同内容自由地加以联想,以便治疗者能理解梦的外显内容(又称显梦,即梦的表面故事)和潜在内容(又称隐梦,即故事的象征意义)。 2、阻抗分析。阻抗是自由联想过程中病人在谈到某些关键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自由联想困难。其表现多种多样,如正在叙述过程中突然沉默,或转移话题等。阻抗的表现是意识的,但根源却是潜意识中本能地有阻止被压抑的心理冲突重新进入意识的倾向。当自由联想接近这种潜意识的心理症结时,潜意识的阻抗就自然发生作用,阻止其被真实地表述出来。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当病人出现阻抗时,往往正是病人心理症结所在。 3、梦的解析。弗洛伊德在他的著作《梦的解析》中,认为“梦乃是做梦者潜意识冲突欲望的象征,做梦的人为了避免被人家察觉,所以用象征性的方式以避免焦虑的产生”,“分析者对梦的内容加以分析,以期以发现这些象征的真谛”。所以发掘潜意识中心理资料的另一技术就是要求病人在会谈中也谈谈他作的梦,并把梦中不同内容自由地加以联想,以便治疗者能理解梦的外显内容(又称显梦,即梦的表面故事)和潜在内容(又称隐梦,即故事的象征意义)。 4、移情,移情是病人在沉入对往事的回忆中,将童年期对他人的情感转移到医生身上。移情有正移情(Positive transference)和负移情(negative transference),正移情是病人将积极的情感转移到医生身上,负移情是病人将消极的情感转移到医生身上。借助移情,把病人早年形成的病理情结加以重现,重新“经历”往日的情感,进而帮助他解决这些心理冲突。

心理咨询师考试不同流派观点汇总

心理学发展学派的纷争(基础心理学): 构造心理学:冯特、铁钦纳。主张心理学应该采用内省实验的方法, 分析意识的内容,并找出意识的组成部分以及它们如何联结成各种复杂心理过程的规律。也就是企图从意识经验的构造方面来说明整个人的心理,只问意识经验由什么元素构成,不问意识内容的来源、意义和作用。 机能主义心理学:杜威、安吉尔。背景:达尔文进化论和詹姆士实用主义思想。机能主义反对把意识分解为感觉、情感等元素,主张意识是一个连续的整体;反对把心理看作一种不起作用的副现象,强调心理的适应功能;反对把心理学只看做一门纯学科,重视心理学的实际应用。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心理在适应环境中的机能作用。 行为主义:华生。主张心理学要抛开意识,径直去研究行为。所谓的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于适应环境变化的各种身体反应的组合,这些反应不外是肌肉的收缩和腺体的分泌。华生认为,心理学研究行为的任务,就在于查明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由此就能根据刺激推知反应,根据反应推知刺激。只要确定了刺激和反应之间的关系,就可以预测行为,并通过控制环境去塑造人的心理和行为。因此,此学派是一种典型的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格式塔心理学:魏特海默、克勒、科夫卡。认为整体不等于部分的相加,意识、经验也不等于感觉和感情等元素的集合,行为也不等于反射弧的集合,因而反对把心理现象分解为组成它的元素,主张从整体上来研究心理现象,建立了完形心理学,或叫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即整体的意思,格式塔是德文“整体”的译音。 精神分析: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包含着两个主要的部分,即意识和无意识。意识是能够觉察得到的心理活动;无意识包含人的本能冲动以及出生以后被压抑的人的欲望。这种欲望因为社会行为规范不允许满足,而被压抑到内心深处,意识不能将其唤醒。它不同于觉察不到的通常意义上的无意识,为区别起见,后来经常将其叫做潜意识。后来,弗洛伊德又提出前意识的概念,认为前意识是介于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一种中间心理状态,是那些此时此刻虽然意识不到,但是在集中注意、认真回忆、不断搜索的情况下,可以回忆起来的经验。弗洛伊德还把人的心理结构分为三个层次:本我、自我和超我,认为三者发展平衡,就是一个健全的人格,否则就会导致精神疾病的发生。 当代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取向(基础心理学): 一、人本主义心理学:罗杰斯、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被称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人本主义认为,人有自我的纯主观意识,有自我实现的需要。所以,人本主义重视人自身的价值,提倡充分发挥人的潜能。

心理咨询师的三种境界

心理咨询师的三种境界 第一境界 处在第一种境界的心理咨询师,你会感觉他十分自信,性情张扬,很有锐气。他会非常乐意谈及他所获得的成就:职称,发表的文章或出版的书,以及经典的个案,在谈论中常会尖锐地发表对不同观点的批评。这个阶段的咨询师还有一个明显的外在行为特点,就是老是忍不住要去指出别人的心理和个性问题所在,涉及的范围包括亲人、朋友或同行。他们的意见大多数时候是有见地的,你能感觉得到他确实点出了问题所在,但不知为何,就是让人心里不舒服。也许,你直觉地了解到,他说这些并不是为了帮你,只是为了证明他自己的能力和优越感而已。常常地,此类行为影响了他的人际关系。这种类型的咨询师,在咨询过程中采用的常常是探究型和控制型的咨询方式,乐于使用各种“立竿见影”的简快方法,出现“野蛮分析”的时候比较多。好在,心理咨询师这一行,必须是不断进行自身学习的职业。这正是心理学的魅力所在——每一个全情投入于这一领域的人,最终自身也会获益良多。 第二境界 到了第二种境界,心理咨询师拥有了更多的心理能量,他们比一般人更健康,或者叫自我实现。他们肚子里面装了更多的知识和智慧,变得沉静下来。当你靠近他时,可感觉到他内在很自信,但这种自信已经不再给他人以压力。他不会主动谈及自己的成就,表现出低调和稳健。他神情内敛,对人和气,接近他就像靠近春天的太阳般温暖和舒适。他明白自己的职业角色和本人真实自我的界限,也了解自身的局限。他从来没有想要把自己描述成一个没有缺点的完人。他可以坦然地谈及自己的不足之处。明白自身的弱点,已不能让他感觉到是一种威胁。 他断不会陡然指出别人的所谓的心理问题,尽管他能清楚地感觉到周围每个人的个性特点。在某个适当的时候,也许,他会通过某些委婉的方式让你明白你可能还存在着需要解决的心理情结。然而他的方式是如此隐晦和温和,以至于你不可能受到任何伤害,更不会让你在很多人面前难堪。你会发现,他所说所做,是出于对他人真诚的关怀和

杨明磊谈心理咨询流派、心理咨询师的定位

杨明磊谈心理咨询流派、心理咨询师的定位 1.我有一个问题:对于初学者,是先深入的学习一种疗法好呢,还是先接触各种疗法,然后再选择,接触到什么程度。谢谢。 杨:心理咨询的流派比较多,但是有共通性。建议先接触一种疗法,再深入学习其他学派。 2、杨老师,我想问一下,做婚恋活动用什么比较好,用接触疗法方面的内容呢? 杨:看哪一个环节使用,接触疗法从头做到脚。最安全的碰触其实是背和手。从手和背开始。 3、作为一位新手咨询师,如何找到自己的定位呢? 杨:新手咨询师最简单的来讲,新是指不知道如何把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应该先能够把知识落实到咨询室的表达和具体的行为表现,想到的东西能落实,对于来访者的后续反应有事先的预测,下一步该如何做,而不能等对方反应再做出反应。应该事先设想到很多步骤,先学心到、手到、并且知道后来怎么做。建议把与来访者的对话录音,逐字搞。分析背后隐含的心情。自己当时的反应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更好的状态是有经验的人帮助新手咨询师分析来访者所说的话背后的隐含的意义。把自己的想法真正落实到语言的表达上。 4、心理咨询师必须需要个人成长吗? 杨:每个人都需要个人成长,成长的程度直接决定了来访者的成长程度。咨询师对自己的了解越深入。对来访者帮助的程度也越深。 5、杨老师,做心理咨询有没有必要读硕、读博,以便打下扎实基础、也经过一段训练。 杨:读硕、读博得看去哪个学校读,和哪个老师学。关键是去报考学校的老师能否提供实务工作的训练。

6、现在心理咨询的流派,大概有多少 杨:1985,美国统计大概有450个学派,25年前,将近600个学派。指的是有正式的机构、开班。 7、面对很多流派,建议如何学习呢? 杨:不管有多少流派,面对的总是人,人是有共性,从不同的角度提供成长,不同的学派有不同的擅长。有的流派擅长处理精神疾病。人的共性程度也是蛮重要的,如果在人的共性上有认识的,不同的学派就像一棵大树,学派是分支,但是总有树干是核心,从掌握核心开始。从跨学派的共性开始了解,再去看看哪个学派的专长,哪方面是你感兴趣的。举例,处理客体关系的学派,亲密关系。人本学派说的是如何在和别人互动中创造好的发展、关系。这是在和谐层面、在沟通层面,沟通分析注重在处理关系中如何沟通。 8、我是学认知行为为主的,其他流派的人说,认知行为解决不了来访者的根本问题,只能解决表面问题。请问杨老师,您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杨:先不用去管学派之间的批评。就像一个橘子嫌弃苹果不够黄。认知行为来看问题的话,所有人的问题都是从思想和行为之间的关系。认知行为就会认为精神分析总是在找根本,却还是没解决行为。其实学派之间正是因为不同,才有不同学派的区分。各自的观点和立场。每个学派都有他的价值。 9、杨老师:我是学教育的,以前对心理也没有深入的接触。因为对心理的兴趣,去年刚考了二级心理咨询师,今后我应该怎样发展、定位自己呢? 杨:如果想以心理咨询为事业的,先增加来访者。先增加咨询的实务经验。对于哪种来访者比较擅长。哪些问题知道比较困难、才能知道自己要学习哪些学派。熟能生巧,必须先熟,才能巧。实战经验两种途径:一种是和来访者互动,二是看别人如何做咨询。比如参加一些课程班。

5.《心理咨询方法(咨询流派》备考题

心理咨询方法(咨询流派)》应考训练题 一、单选题(第 1-100 小题,每题 0.5 分,共计 50 分。) 1.阳性强化法属于()。 A.现实疗法 B. 精神分析疗法 C. 完形疗法 D.行为疗法 2.在合理情绪疗法中,对“黄金规则”的正确理解应该是()。 A.别人必须喜欢我,接受我 B.我对别人怎样,别人必须对我怎样 C.像你希望别人如何对待你那样去对待别人 D.像别人希望的那样,去好好对待别人 3.完成 RET自助表实际上是求助者()。 A.自我完善 B.自己发现什么是合理信念 C.自学概念 D. 自己进行 ABCDE的工作 4.自我管理程序依据的原理是() A.投射技术 B.操作条件反射 C. 关注技术 D.经典条件反射 5.合理情绪疗法的完美目标是帮助求助者() A.学会现实合理的思维方式 B.完善自我分析 C.减少情绪困扰和不良行为 D.完善自我体验 6.撤销惩罚物的做法属于() A.正强化 B.负强化 C. 正惩罚 D.负惩罚 7.“不固定角色”是一种坦诚交流技术,它属于()。 A.行为治疗 B. 认知行为疗法 C. 完形治疗 D.人本主义疗法 8.孩子考试取得好成绩后父母给予物质奖励,这种方法是() A.正强化 B.负强化 C. 正惩罚 D. 负惩罚 9.孩子每次考试取得好成绩,父母就减少孩子做家务活的时间,这种做法属于 () A.正强化 B.负强化 C. 正惩罚 D. 负惩罚 10.对于喜欢撕毁书籍的孩子,父母给其提供大量废旧书籍,并命令其必须全部撕毁,孩子从最初的享受逐渐产生心理上的不适,最终放弃撕书的行为。父母的这种做法是()。 A.行为塑造 B. 正向强化 C. 行为渐隐 D. 饱和策略 11.行为塑造过程中,多采用()。 A.负强化法 B. 饱和策略 C. 正强化法 D. 代币管制法 12.合理情绪疗法中,心理咨询师的角色不包括() A.监督者 B. 指导者 C. 说服者 D. 辩论者 13.合理情绪疗法的 ABCDE理论中的 D 指的是() A.诱发事件 B.对不合理信念进行辩论 C.咨询的效果 D.情绪反应和行为结果 14.对行为塑造技术的描述,正确的是()。

心理咨询-三大流派的人性观相同与不同

心理咨询三大流派的人性观异同 华中科技大学许忻012005000923 在心理咨询的理论与实务课程中,我们接触到有关心理咨询的基础理论知识,如心理咨询的主要流派思想,以及经典的治疗方法。在精神分析流派,认知-行为流派,以人为中心的这三大流派中,均有自己完整的理论思想体系和特色。 心理咨询的难点之一,就是面对不同的当事人怎样确定最适合他们的咨询方式。每个当事人不同的知识结构和人格特点,使咨询师必须考虑怎样的咨询节奏、及以何种心理学视角与当事人一起工作会更有效率。不同的心理学流派以不同的视角理解和研究人的心理活动,也许差异的核心就在于人性观的不同。下面,我仅就我所学习的知识,谈谈这三个流派中对人性观的看法异同之处。 精神动力取向的心理咨询,即精神分析流派,认为人在根本上是消极的,是受力比多所控制的,人类同时具有生存和死亡的本能。以及人的行为受潜意识决定,人类行为主要的决定因素是性的内驱力和侵略性的冲动;成人的行为大部分受到其最初五年的非理性动力、潜意识动机、生物性的本能需要和内驱力以及个人的心理性欲发展经验所决定。这直接影响了该流派的治疗方法。由于强调潜意识的存在和作用,并且偏重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解释人格的产生和发展,使精神分析疗法的目标在于缓解症状和改变人格。例如精神分析流派中最重要也是最突出的疗法——梦的解析,就是利用这种潜意识的心理过程,帮助病人认识和解释移情,将无意识提升到有意识的层面。 与精神分析流派的人性观强调人的被动和生物因素不同,认知-行为流派则认为不重视人性观的抽象观点,却将焦点集中于可观察的、特别的行为上;人的行为是规律性的,是以前发生的事所引起的;行为是学习的结果,而人受外在影响的制约;人所学到的行为被正面或负面的增强所塑造。从以上人性观可看出,行为治疗学派的人性是决定论的,也就是说,人的每一行为完全决定于过去因素,这个观点是此学派看人格发展或人格改变的最基本态度。同时,它还相信人的行为是学习而来的,包括适应不良的表现,都是学习而来的。因此,行为治疗派别的基本方法都是通过消减当事人不良行为,强化当事人的正常行为,即透过消除性学习而导致有效行为出现来达到治疗目的的。 另外一个重要的流派是以人为中心。该流派认为人是理性的,是善良和值得信任的;人的取向是成长、健康、独立自主、自我认识和自我实现;人各具潜质,每个人都是有价值的,是独特的个体,有本身的尊严;人有能力产生自觉,认识和掌握自己的生命;人有自发性,可以自然地生长;人的行为往往被自己的自我形象所影响。基于上述人性观,当事人中心治疗理论一开始就肯定了人本身是具有能力去有效地解决个人的问题的。它的人性观是积极和乐观的,对人有极大信心,相信人是理性的,能对自己负责,有正面的人生取向,具有成长的冲动(growth impulse),把人安排到适当的环境中,就可以促进人努力,有可能达致“自我实现”的最高境界。 总的来说,这三大流派对待人性观的不同看法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特点。这些心理治疗派别的创始人所处时代和社会不同,受到的哲学思想和教育的影响以及社会经历都不一样,他们对心理现象和人类行为的理解和认识形成各具特色的思想体系,他们在实践中摸索出一系列矫正心理和行为的对策,建立了各具独特风格的心理治疗技术,其中,他们的人性观思想是构成他们心理治疗理论的关键因素之一。

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外逐渐形成了一种专业性质的心理健康活动,即专业人员对有心理困惑或心理失常的求助者运用心理学和精神科学的原理,通过心理商谈,就具体问题向求助者提供建议或辅导,使其对自己与环境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作出决策,以改变其态度和行为,进而对社会生活有良好的适应。其中,以遭遇心理疑难的平常人为对象的一种教育性的助人活动称为辅导,以遭遇心理困扰的平常人和心理异常者为对象,兼具辅导与心理治疗功能的活动称为咨询[1]。心理咨询与治疗是现代行为科学中较新的一门学科,它从西方引入我国成为一门心理学应用学科与服务工作,在中国的内地真正的发展只有十五年的历史,在香港只有二十五年的时间,在率先引进这项事业的台湾也不过是四十余年。近年来,心理咨询和治疗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和趋势,为此,郑日昌、常永才等国内学者都作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第一节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整合趋势 一、整合的倾向 在心理学发展短短百余年的历史中,学派林立,百家争鸣,对心理咨询和治疗的理论与方法的发展各有建树。从弗洛伊德创立心理分析学派至今,心理治疗的各种学派、体系不断涌现,交叠更替。在美国,1959年哈珀(R.A.Haper)认定有36种心理治疗的体系;到1976年,帕洛夫(RT.B.Parloff)发现共有130余种疗法;到了1986年,卡拉瑟(T.B.Karasu)则报告有多达400种以上的心理治疗学派[2]。其中影响较大的有精神分析学派、行为学派、人本主义学派等,每一种学派又衍生出多种治疗的理论和方法技术。在发展初期,各派互相排斥,门户甚深。但是由于心理问题的复杂性,在实践中学者们认识到,没有任何一种单一的理论和方法能在所有情境下解决所有人的所有心理问题[3],其效果或各有所长,或无显著差异。于是,人们逐渐抛弃门户之见,打破学派林立的局面,彼此借鉴,取长补短,不拘一格。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方法,或同时采用几种不同学派的方法,这样,心理咨询和治疗就朝向一种兼容和整合化方向迈进了。 从不同的学派来讲,每一学派都在致力于不断完善自己的理论,并在临床实践中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治疗周期。与此同时,他们也向外吸收一些于己有利的其他学派的理论观点和技术方法。相比之下,吸收外来的方法技术的倾向更为积极。心理分析学派的许多治疗和咨询者运用了行为学派的某些方法[4],而行为学派的治疗和咨询者们也在不断吸收和运用其他学派的方法充实自己[5]。 在美国, 持有该立场的临床心理学家已经于80年代成立了一个专业组织——整合心理治疗学会(The Society for the Exploration of Psychotherapy Inergration , SEPI)办了一种专业刊物——整合与兼容心理治疗杂志(Journal of Integrative and Ecletic Psychotherapy)[6]。Eclectic这里被译为“折中”,在60年代,折中主义还是一个不大受欢迎的字眼,而到了80年代却有越来越多的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者称自己奉行的是折中主义。有人对美国自1974年以来的十五年的临床心理学研究作了回顾总结,发现近50%的都是兼容取向[7]。还有人对临床心理学家、精神病学和社会工作等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员所作的调查发现,有68%的人认为自己属于兼容学派[8]。 方法上的兼容导致了理论上的整合(integrative),所谓整合是指将不同的理论作更高层次的统整和综合。从兼容到整合的过渡,是寻找各种理论与方法的共同要素(common factors)。兼容模式的代表人物是Lazarus和Beutle,整合模式的代表人物是Beitman和Patterson。虽然方法兼容目前已经相当普及,但是理论整合却并不十分成功。正如Lazarus [9]所言,对理论的统整并非今人的能力所及,而对共同因素的寻找已有所收获,几乎所有

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各理论流派之认知疗法

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各理论流派 认知疗法 一、认知心理学观点 ?认知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种潮流,并非学派。由于它通过实验证明, 认知领会对环境条件、刺激强度情绪发生、发展和行为方式起调节作用,所以在心理咨询中和治疗中,可以被用来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 ?S----C----R ?S----刺激 ?C---认知 ?R---反应 认知影响与健康随着人们对健康认识的加深,健康定义也发生了变化。在1988年国际心理卫生协会年会上,与会代表们又为健康补充了新的内容:“健康的定义还必须包括提高道德品质。因此,健康应是身体、心理、社会适应、道德品质的良好状态。后三者为心理卫生的任务。”正是这一健康的新定义,促使人们的健康观发生了变化,结束了“无病就是健康”的旧观念。理论的发展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在关心自己身体健康的同时,也逐步重视起了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 二、认知心理学与心理咨询 认知:一个人对某一事件的认识和看法,包括对过去事件的评价,对当前事件的解释,或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事件的预期。同情感、意志、动机和行为相联系的一种心理功能状态。认知理解对环境条件、刺 激强度、情绪发生、发展和行为方式起调节作用,在心理咨询和治 疗中,可被用来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 认知过程一般由三部分组成: (1)接受和评价信息的过程; (2)产生应付和处理问题方法的过程; (3)预测和估计结果的过程。 认知心理学观点与行为主义心理学观点的不同之处。 认知心理学观点和行为主义心理学观点不同,后者认为外部刺激进入大脑以后的内部加工过程是不重要的,是不可探索的“黑箱”;而认知心理学则认为,恰恰是“黑箱”中的信息加工过程才是最重要的。 认知疗法与精神分析比较 ?认知疗法乃是针对心理分析疗法的缺陷而发展起来的。因为在心理分析 治疗时,常着重于心理与行为的潜意识和情感症结,而这种潜意识的欲望或情感,往往只是施治者的分析推测,不容易向患者解释,也不容易被患者接受,更不易作为治疗的着眼点来操作。治疗把着眼点放在认知上,它不必管看不到、也抓不到的潜意识,只要更正这些可用语言描述的观念、想法、信念,处理好非功能的“认知”即可。既明显,又具体,易取得患者的理解与协作。

2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流派--学习辅导

第二章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流派――学习辅导 第一节精神分析理论 本节主要内容: 精神分析学派是西方现代最重要的学术思潮之一,因为该学派的创始人是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因此精神分析理论又叫弗洛伊德主义,它包括古典的弗洛伊德主义(或者叫弗洛伊德学说)和新弗洛伊德主义,代表人物是弗洛伊德和埃里克森。 一、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理论 弗洛伊德是奥地利的精神病医生和心理学家,从自己的临床经验出发,对儿童的人格结构和心理发展阶段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并逐步发展为精神分析理论。 (一)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由三个部分组成——本我、自我和超我。人在出生时,人格的全部就是本我。其主要功能就是最大限度地满足与生俱来的生物本能,当新生儿饿了或尿湿了的时候,他们就会不顾一切地哭闹,直到有人来满足他们的需要为止。 自我是人格中有意识的、理性的部分,反映了儿童日益发展起来的感知、学习、记忆和推理能力。自我的功能就是寻求更为实际的、被社会允许的方式来满足本能的需求。所以,当一个学步期儿童想要喝奶时,他会找到妈妈说:“牛奶”,而非哭闹。随着自我的不断成熟,儿童逐渐能更好地控制住毫无理性的本我,独立寻找到可行的方法来满足自己的需求。 然而,有些需要是不被人们接受的,如一个三岁的儿童在两餐之间去偷吃饼干,很快就会被妈妈发现并制止。在这个过程中,人格的第三个部分,超我,就会逐渐成熟。超我是人格结构中的“良心”成分——三至六岁的儿童逐渐将父母的道德标准与价值观内化而形成了对自己行为的评价标准。超我一旦形成,儿童就不再需要成人来指出他们表现的好坏了,他们已经能明了自己的好与不好,并会对自己所作所为感觉愧疚和羞耻。 (二)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阶段论 弗洛伊德认为性本能是最重要的生命本能,人在不同的年龄,性的能量——力比多投向

心理咨询流派的理论和方法

目录 精神分析疗法 (1) 行为疗法 (2) 来访者中心疗法 (3) 理性情绪疗法 (4) 贝克认知疗法 (5) 现实疗法 (6) 交互分析疗法 (6) 完形疗法 (7) 森田疗法 (8)

精神分析疗法 一、理论基础 其基本理论核心是:人的精神活动可分为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 1、潜意识理论,弗洛伊德把人的心理活动分为3个层次, 即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被压抑在潜意识里的各种心理冲突,虽然感知不到,但并未消失,而是潜伏在潜意识之中,在一定条件下可通过某种转换机制以病态的方式表现出来,形成各种心身症状或精神疾病。 2、人格结构理论,弗洛伊德假定人格是由3部分构成的,即本我、自我和超我。弗洛伊德认为,在一个健康的人格之中,本我、自我、超我三者的作用是平衡的。如果本我、自我、超我三种力量不能保持这种动态平衡,则将导致心理失常。 3、性欲论,弗洛伊德认为,人有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生本能要使生命得以延续和不断发展,而死本能要使生命回复到无机状态,两种本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生命就在它们的冲突和相互作用中表现出来。 4、神经症的精神病理学,弗洛伊德把焦虑视为理解神经症的关键所在,为防止焦虑的加剧,就要设法干预、抑制或消除本能的冲动。 二、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 古典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心理疾病患者的异常行为表现以及他们所意识到的内心体验仅仅是一个表面现象其真正原因在于来访者早年生活的心灵创伤以及由此遗留下来的被压入潜意识的矛盾冲突。也就是说,潜意识中未解决的心理冲突,是日后发病的根源。 三、心理治疗的原理 精神分析的工作,就是要把压抑在潜意识中的那些童年创伤和痛苦体验挖掘出来,成为意识的东西。治疗者启发来访者重新认识。这些经验,并加以分析、解释,使来访者获得一种情感体验的领悟。来访者一旦洞悉问题的根源,对自己的心理动态与病情有所领悟有所了解,特别是明了到潜抑的欲望、隐藏的动机,或不能解除的情节等,就有可能去正视冲突和焦虑,摆脱情感的羁绊,理智地对待他们,症状也会随即消失。 四、心理治疗的方法 1、梦的分析。发掘潜意识中心理资料的另一技术就是要求病人在会谈中也谈谈他作的梦,并把梦中不同内容自由地加以联想,以便治疗者能理解梦的外显内容(又称显梦,即梦的表面故事)和潜在内容(又称隐梦,即故事的象征意义)。 2、阻抗分析。阻抗是自由联想过程中病人在谈到某些关键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自由联想困难。其表现多种多样,如正在叙述过程中突然沉默,或转移话题等。阻抗的表现是意识的,但根源却是潜意识中本能地有阻止被压抑的心理冲突重新进入意识的倾向。当自由联想接近这种潜意识的心理症结时,潜意识的阻抗就自然发生作用,阻止其被真实地表述出来。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当病人出现阻抗时,往往正是病人心理症结所在。 3、梦的解析。弗洛伊德在他的著作《梦的解析》中,认为“梦乃是做梦者潜意识冲突欲望的象征,做梦的人为了避免被人家察觉,所以用象征性的方式以避免焦虑的产生”,“分析者对梦的内容加以分析,以期以发现这些象征的真谛”。所以发掘潜意识中心理资料的另一技术就是要求病人在会谈中也谈谈他作的梦,并把梦中不同内容自由地加以联想,以便治疗者能理解梦的外显内容(又称显梦,即梦的表面故事)和潜在内容(又称隐梦,即故事的象征意义)。 4、移情,移情是病人在沉入对往事的回忆中,将童年期对他人的情感转移到医生身上。移情有正移情(Positive transference)和负移情(negative transference),正移情是病人将积极的情感转移到医生身上,负移情是病人将消极的情感转移到医生身上。借助移情,把病人早年形成的病理情结加以重现,重新“经历”往日的情感,进而帮助他解决这些心理冲突。

心理咨询流派比较

心理咨询与治疗主要理论模式的比较 现代咨询和治疗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迄今为止却已有一两百年种心理疗法,但它们所依据的理论模式集中在十余种。而且这十余种理论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实际上心理咨询和治疗所依据的理论模式主要就是: 【主要理论模式】 精神分析疗法 行为疗法 来访者中心疗法 认知疗法 一 基本原理 精神分析疗法( ):精神分析疗法工作的要旨是深化事人对自我的认知,但这个过程是漫长而艰苦的,需要治疗双方的意志和耐心。 精神分析疗法研究的主要心理障碍是神经症,而神经症的根本原因就是无意识的心理冲突。精神分析疗法工作的要旨是 促使无意识过程向意识转化。让我们来做个概念转换:“意识”是人们能够觉察到自己的心理活动,即对自我心理活动的“认知”;“无意识”则是人们对自己的心理活动不能“认知”。那分析治疗工作的要旨实际就是深化当事人对自我的认知,即精神分析治疗特别强调的“领悟”。 将无意识转化为意识是极其困难的,会遇到“阻抗”和“移情”,克服这两种现象都是漫长而艰苦的过程,有反复和曲折,需要治疗双方共同来“修通 。这时当事人和治疗师都是意志和耐心的考验。 所以我认为,在基本的心理现象中,心理分析疗法侧重于“认知”和“意志”,

虽然它的本意可能不是这么认为,但不妨碍这样分析。 行为疗法 :利用强化来使来访者模仿或消除某一特定行为,建立新的行为方式,它通过提供特定的学习环境促使来访者改变自我,摒弃不良行为。 行为疗法名副其实,强调以“行为”为中心,一切心理障碍都要以“不适应的行为”来描述,把行为本身的改变作为治疗目标,不去找症状背后的原因,也不认为存在其他病因。 它的整个治疗过程及所采取的治疗技术(放松练习、系统脱敏、厌恶疗法等)都是针对行为改变来的。 来访者中心疗法 :把恢复人的本性作为咨询和治疗的基本目标,实际上就是“以情感人”的方法改变来访者部分无益的或有害的认知,实现认知协调,从而消除障碍,发挥潜能。 (前)来访者中心疗法认为人天生有一种“自我实现”的倾向,个体能发展出健康的“自我”,实际“自我”就是个体对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认识,即“认知”。而自我与经验发生异化就是个体的认知之间发生了矛盾,就是“认知失调”。接上 来访者中心疗法主张由来访者来主导治疗过程,让来访者“自悟”,但这并不意味着咨询师什么事情都不做,除了运用一些必要地咨询技巧(倾听、释义、情感反映、自我揭示等)之外,咨询师特别要全身心投入,去营造一种理想的咨访关系和气氛,主要目的是要让当事人能对自我心灵进行自由地探索,能体验并表达自己真实的情感和感受。不难看出,咨询师实际上主要用“以情感人”的方法来促使当事人作出逐步

心理咨询流派的简介

心理咨询流派的简介 心理咨询流派的简介 心理咨询与治疗行业中有着众多的流派,其中最常见的有“精神分析疗法”、“心理动力学疗法”、“来询者中心疗法”、“现实疗法”、“行为疗法”、“交互疗法”、“格式塔疗法”及“理性情绪疗法”等。据美国心理咨询协会的统计,现已记录在册的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疗法已有300种之多,而且还在不断增加。 美国心理学家朗敦(PerryLandon)认为,所有这些疗法可大抵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认知领悟”(insights)疗法,旨在通过改变提高人的认知方式来缓解其心理困惑和障碍。另一类是“行为矫正”(behavioralmodification)疗法,旨在以建立新的条件反射来矫正人的不良行为方式。 其实,在具体实践中,人们常常是两者兼用,互为补充的。 一.现实疗法 “现实疗法”,由格拉泽(WilliamGlasser,l925——)创立于60年代。其要点有:

1.人都有爱与被爱两种基本需求。如果它们不能得到满足,人就会产生焦虑、怨恨、自暴自弃等消极情绪反应,并可能产生逃避现实、不负责任的欲望。因此,心理咨询的目标在于减少来询者不负责任与自我毁灭的意向。 2.人都具有自主自立能力,也具成长动力。因此心理咨询的作用在于,使来询者在生活中区分“成功的认同”与“失败的认同”,增加对前者的体验,减少对后者的体验,这样才能充分满足个人爱与被爱的需求,感受到个人的价值。 3.“现实疗法”重视现在超过重视过去。它强调过去的事实无可改变,因而应将眼光放在现在与将来的发展之上。它主张咨询者在协助来询者面对个人的痛苦、失败经历时,要帮助他看到个人的潜能及以往的成功经历,从而认识到生活中还有许多美好的东西存在,可供自己选择和享用。 4.“现实疗法”十分注重承担责任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并将其当作心理咨询的核心,强调人只有积极面对现实,才能承担责任,获得“成功的认同”。在操作方法上,“现实疗法”十分强调面质(confrontation),制订具体计划,不接纳借口,不用惩罚等技巧。 二.格式塔疗法(完形疗法)

心理咨询流派的理论与方法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百度文库 目录 精神分析疗法 (1) 行为疗法 (2) 来访者中心疗法 (3) 理性情绪疗法 (4) 贝克认知疗法 (5) 现实疗法 (6) 交互分析疗法 (7) 完形疗法 (8) 森田疗法 (9)

精神分析疗法 一、理论基础 其基本理论核心是:人的精神活动可分为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 1、潜意识理论,弗洛伊德把人的心理活动分为3个层次, 即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被压抑在潜意识里的各种心理冲突,虽然感知不到,但并未消失,而是潜伏在潜意识之中,在一定条件下可通过某种转换机制以病态的方式表现出来,形成各种心身症状或精神疾病。 2、人格结构理论,弗洛伊德假定人格是由3部分构成的,即本我、自我和超我。弗洛伊德认为,在一个健康的人格之中,本我、自我、超我三者的作用是平衡的。如果本我、自我、超我三种力量不能保持这种动态平衡,则将导致心理失常。 3、性欲论,弗洛伊德认为,人有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生本能要使生命得以延续和不断发展,而死本能要使生命回复到无机状态,两种本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生命就在它们的冲突和相互作用中表现出来。 4、神经症的精神病理学,弗洛伊德把焦虑视为理解神经症的关键所在,为防止焦虑的加剧,就要设法干预、抑制或消除本能的冲动。 二、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 古典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心理疾病患者的异常行为表现以及他们所意识到的内心体验仅仅是一个表面现象其真正原因在于来访者早年生活的心灵创伤以及由此遗留下来的被压入潜意识的矛盾冲突。也就是说,潜意识中未解决的心理冲突,是日后发病的根源。 三、心理治疗的原理 精神分析的工作,就是要把压抑在潜意识中的那些童年创伤和痛苦体验挖掘出来,成为意识的东西。治疗者启发来访者重新认识。这些经验,并加以分析、解释,使来访者获得一种情感体验的领悟。来访者一旦洞悉问题的根源,对自己的心理动态与病情有所领悟有所了解,特别是明了到潜抑的欲望、隐藏的动机,或不能解除的情节等,就有可能去正视冲突和焦虑,摆脱情感的羁绊,理智地对待他们,症状也会随即消失。 四、心理治疗的方法 1、梦的分析。发掘潜意识中心理资料的另一技术就是要求病人在会谈中也谈谈他作的梦,并把梦中不同内容自由地加以联想,以便治疗者能理解梦的外显内容(又称显梦,即梦的表面故事)和潜在内容(又称隐梦,即故事的象征意义)。 2、阻抗分析。阻抗是自由联想过程中病人在谈到某些关键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自由联想困难。其表现多种多样,如正在叙述过程中突然沉默,或转移话题等。阻抗的表现是意识的,但根源却是潜意识中本能地有阻止被压抑的心理冲突重新进入意识的倾向。当自由联想接近这种潜意识的心理症结时,潜意识的阻抗就自然发生作用,阻止其被真实地表述出来。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当病人出现阻抗时,往往正是病人心理症结所在。 3、梦的解析。弗洛伊德在他的著作《梦的解析》中,认为“梦乃是做梦者潜意识冲突欲望的象征,做梦的人为了避免被人家察觉,所以用象征性的方式以避免焦虑的产生”,“分析者对梦的内容加以分析,以期以发现这些象征的真谛”。所以发掘潜意识中心理资料的另一技术就是要求病人在会谈中也谈谈他作的梦,并把梦中不同内容自由地加以联想,以便治疗者能理解梦的外显内容(又称显梦,即梦的表面故事)和潜在内容(又称隐梦,即故事的象征意义)。 4、移情,移情是病人在沉入对往事的回忆中,将童年期对他人的情感转移到医生身上。移情有正移情(Positive transference)和负移情(negative transference),正移情是病人将积极的情感转移到医生身上,负移情是病人将消极的情感转移到医生身上。借助移情,把病人早年形成的病理情结加以重现,重新“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