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统计学原理(第五版)》习题计算题答案详解

统计学原理(第五版)》习题计算题答案详解

统计学原理(第五版)》习题计算题答案详解
统计学原理(第五版)》习题计算题答案详解

《统计学原理(第五版)》习题计算题答案详解

第二章 统计调查与整理

1. 见教材P402 2. 见教材P402-403 3. 见教材P403-404

第三章 综合指标

1. 见教材P432

2. %86.12270

25

232018=+++=

产量计划完成相对数

3.

所以劳动生产率计划超额%完成。

4. %22.102%

90%

92(%)(%)(%)===

计划完成数实际完成数计划完成程度指标 一季度产品单位成本,未完成计划,还差%完成计划。

5.

%85.011100%8%

110%

1=?++==计划完成数实际完成数计划完成程度指标计划完成数;所以计划完成数实际完成数标因为,计划完成程度指%105%103=

= 1.94%%94.101%

103%

105,比去年增长解得:计划完成数==()得出答案)将数值带入公式即可以计算公式,

上的方程,给大家一个很多同学都不理解也可以得出答案,鉴于(根据第三章天)。

个月零天(也即是个月零(月)也就是大约)(上年同季(月)产量达标季(月)产量超出计划完成产量

达标期完成月数计划期月数超计划提前完成时间达标期提前完成时间完成计划的时间万吨。根据公式:提前多出万吨,比计划数万吨产量之和为:季度至第五年第二季度方法二:从第四年第三PPT PPT 6868825.8316-32070

-7354-60--3707320181718=+=+=+==+++()天完成任务。个月零

年第四季度为止提前(天),所以截止第五)(根据题意可设方程:万吨完成任务。天达到五年第二季度提前万吨。根据题意,设第万吨达到原计划,还差万吨产量之和为:季度至第五年第一季度方法一:从第四年第二6866891

-91*20)181718(1916707016918171816=++++=+++x x

x

6. 见教材P432 7. 见教材P433

)/(2502500

625000)/(2702500

675000亩千克亩千克乙

甲===

===

∑∑∑∑f xf X x m

m X

在相同的耕地自然条件下,乙村的单产均高于甲村,故乙村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做得好。但由于甲村的平原地所占比重大,山地所占比重小,乙村则相反,由于权数的作用,使得甲村的总平均单产高于乙村。

%.f

x X 9103=?

=∑∑平均计划完成程度

10. 见教材P433

11.

%74.94963.09222.09574.03=??=G X 或参照课本P99

12.

%

49.51X %49.105 08.107.105.104.102.1 X 1624632121=-=????=∑??????=G f

f n f f G n

X X X 平均年利率:平均本利率为:

%

50.5 16

2

%84%76%53%4%2X =?+?+?+?+=

=

∑∑f

Xf

)

亩/283.3( 8.25275 25

133

256

2

600

275 组为30027530026002f d m f 1m S 2

f

X e M L 千克中位数所在=+=?-+=-∴==∑?--∑+=??

?

?

?

??Θ

)

亩/(5.942 45.91275 25119)

-(13384)-(133275

d X M 84

1332

11

L 0千克=+=?++

=?+=-?+??

之间—在亩千克之间—在亩千克—众数所在组为325300Q )/(82.31282.12300 4504

60034f 3 251193894600

3300250225Q )/(03.24203.17225 1504

6004f 25691034600

225)

300275(3311∴=+==?=?-?+=∴=+===?-+=∑∑ΘΘΘQ Q

(2)

R=500-150=350(千克/亩)

(3) “

(4) 根据以上计算, 千克/亩>千克/亩>千克/亩,即M 0>Me>X ,故资料分布为左偏(即下偏)。

)/(55.52)(2亩千克=∑∑-=f f X X σ)

/(78.4160025068.. 亩千克==-=∑f f X X D A

。乙单位工人生产水平高人件人件乙甲乙

甲∴<===

===∑∑∑

∑ 8110018051200300X X )/(.x

m m X )/(.f xf X Θ

(2) 齐乙单位工人生产水平整,人)件人件乙甲乙乙乙甲甲甲乙甲∴>=?=?=

=?=?=

===

-====

-=∑∑∑∑ V V %3.33%1008.16.0%100x σV %7.44%10050.167.0%100x σV /0.60(0.36100

36

f

f

)x (x σ)/0.67(0.45200

90

f f

)x (x σ2

15. 见教材P435 16. 见教材P404

17.

%86.12270

25

232018=+++=

产量计划完成相对数

个月零)(提前完成计划时间万吨,则:

万吨多比计划数(万吨)

=为:五年第二季度产量之和从第四年第三季度至第68690

/)1620(3

54603707320181718=-+

-=+++

18.

%85.101%

108%

110%%(%)===计划为上年的实际为上年的计划完成程度指标 劳动生产率计划超额%完成

19. %22.102%

90%

92(%)(%)(%)===计划完成数实际完成数计划完成程度指标

一季度产品单位成本未完成计划,实际单位成本比计划规定数高%

20. %

105%

103% %%(%) 计划为上年的计划为上年的实际为上年的计划完成程度指标=∴=

Θ 1.94% %

94.101103%

105%

% 即计划规定比上年增长计划为上年的解得:== 21. 见教材P405 22. 见教材P405

)/(2502500625000)/(2702500

675000亩千克亩千克乙

甲======

∑∑∑f xf X x m

m X

在相同的耕地自然条件下,乙村的单产均高于甲村,故乙村的生产经营管理

工作做得好。但由于甲村的平原地所占比重大,山地所占比重小,乙村则相反,由于权数的作用,使得甲村的总平均单产高于乙村。 %.f

x X 9103=?=∑∑平均计划完成程度

25. 见教材P406

26. %74.94963.09222.09574.03=??=G X

)

亩/283.3( 8.25275 25

133

256

2

600

275 组为30027530026002f d m f 1m S 2

f

X e M L 千克中位数所在=+=?-+=-∴==∑?--∑+=??

?

?

?

??Θ

)

亩/(5.942 45.91275 25119)

-(13384)-(133275

d X M 84

1332

11

L 0千克=+=?++

=?+=-?+??

之间—在亩千克之间—在亩千克—众数所在组为325300Q )/(82.31282.12300 4504

60034f 3 251193894600

3300250225Q

)/(03.24203.17225 150

4

6004f 2569103

4600

225)

300275(3311∴=+==?=?-?+=∴=+===?-+=∑∑ΘΘ

ΘQ Q (2)

R=500-150=350(千克/亩)

)亩/41.84(600

25102.14

f

f x x A.D.千克==

∑∑-=

(3)

)

/(55.5225102.2250.1444-4.5642 252)600229(6002738.5d 2

f )f d A -x (f f 2)d A -x (σ)/278(287.525600229A d f )f d A

x (

x )亩/277.96(600166775

f xf x 亩千克亩千克或千克=?=?=?--=

???

??

?

?

??????∑∑-∑∑=

=+?-=+?∑∑-===∑

∑=

“标准差”不要求用组距数列的简捷法计算

(4) 根据以上计算,千克/亩>千克/亩>千克/亩,故资料分布为左偏(即下偏)。

。乙单位工人生产水平高人件人件乙甲乙

甲∴<======∑∑∑

∑ 8110018051200300X X )/(.x

m m X )/(.f xf X Θ

(2)

齐乙单位工人生产水平整,人)件人件乙甲乙乙乙甲甲甲乙甲∴>=?=?=

=?=?=

===

-====

-=∑∑∑∑ V V %3.33%1008

.16.0%100x σV %7.44%10050.167.0%100x σV /0.60(0.36100

36

f

f

)x (x σ)/0.67(0.45200

90

f f

)x (x σ2

29. 其分布态势为左偏分布元)

(550)7006003(2

1

)3(210=-??=-=M M X e 30.

(1)

%49.51X %

49.105 08.107.105.104.102.1 X 1624632121=-=????=∑??????=G f

f n f f G n

X X X 平均年利率:平均本利率为:

(2)

%

50.5 162%84%76%53%4%2X =?+?+?+?+==∑∑f

Xf

第四章 动态数列

1. 见教材P407

2. 见教材P407-408

3. 见教材P408

4. 见教材P409

5. (1) 见教材P409-410

(2) ① 增减速度=发展速度-1(或100%)

② 0

n 1i i a a

n 1i a a =∏

=- (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等于定基发展速度) ③ 100%1基期发展水平

的绝对值增长=

④ 增减速度

增减量

的绝对值增长=%1

⑤ 0n 1i i a a n

1

i )a (a -=∑=-- (逐期增减量之和等于累计增减量)

⑥ n x x ∏= (平均发展速度等于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开n 次方) ⑦ 平均增减速度=平均发展速度-1(或100%) 6. 见教材P410 7. 见教材P410-411 8. (1) 见教材P411

9.17t 2214.03y 9.17b 2214.038990b 824053066421 t

b t ty t

b N y

c 2

+=∴???==∴???==??????+=+=∑∑∑a a a a 代入方程组:

型。

(2) ???

??+==+=????????++=++=++=∑∑∑∑∑∑∑∑∑∑∑708c 6010095460b

727260c 914673 t

c t b t y t t c t b t ty t c t b N y 4322322

a a a a a 代入方程: 2

c 10.2t 121.2t 1562.5y 2

.102.1211562.5 ++=∴??

?

??===∴c b a (3)当t=5,即2004年基建投资额y c =+×5+×25=(万元)

当t=6,即2005年基建投资额y c =+×6+×36=(万元)

指数曲线型。 (2)代入方程组: t

(1.21)36.3c y 21.13.36 08192.0lg 55982.1lg 10B 0.81925A 7.7991 2t

B t A ty't

B NA y'?=∴???==???====∴???==??????∑+∑=∑∑+=∑b a b B a A 查反对数表得 (3)当t=3时,即该地区2004年底人口数为: lgy c =lga+tlgb=+3×= ∴y c =(万人)

11. 见教材P412-413

(2)当t=19,即2004年第一季度销售量估计值为: y c =+×19=(千件)

×(第一季度的季节比率)=(千件) 同样方法,得到2004年第二、三、四各季度的销售量估计值依次为:千件、千件、千件。

13.

(1) 2010年达到翻一番的目标,即人均绿化面积为:4平方米×2=8平方米,根据已知条件,得:

%18.1070718.124/8/101000201020=====n G a a X

即每年的平均发展速度=%。

(2) 若在2008年就达到翻一番目标,则每年的平均增长速度为:

%05.9%100%05.109%1002%1004/8%100/%1008800202008=-=-=-=-=-n G a a X 即每年的平均增长数度=%。

(3) 若2001年和2002年的平均发展速度都为110%,那么后8年的平均发展速度为:

2820012002201020102002G 200020012000

G a a a

a /a (1.10)(X )2a a a X 1.06483106.48%??=?======进一步整理得到:

即后8年每年的平均发展速度=%

(4) 假定2007年的人均绿化面积为人均6.6平方米,以2000年为基期,那么其平均年增长量是: )

(37143.07

6

.2746.6)

(4 )(6.62000200720002007平方米则平均年增长量平方米;平方米==-=-===n a a a a

第三季度销售值=24÷4×115%=(万元) 第四季度销售值=24÷4×95%=(万元)

(3)第三季度比第一季度销售值的变动比率为: %。

实际下降17.2%

83.973573

.42626

.4%8.914%3.1175∴==÷ (4) )20(2216y 2t 2003万元时,当年=?+==

即经季节性调整后的2003年第一季度的估计值=20÷4×90%=(万元) 15. 见教材P416

第五章 统计指数

1. (1)

%04.11315

.13

.1q q %76.1118.66.7p p

%83.9520.115.1q q %67.10682.192.1p p

%77.12346.452.5q q %91.1102.244.2p p %1040.52

.5q q %33.13330.040.0p p 0101010101010101====================水产品个体销售量指数水产品个体物价鲜蛋个体销售量指数鲜蛋个体物价猪肉个体销售量指数猪肉个体物价蔬菜个体销售量指数蔬菜个体物价 (2)

%

60.115292.21614.24k %28.112614.246368

.27k 0001q 1

011p ==∑∑===∑∑=

p q p q q p q p

(3)

)

(0228.3614.246368.2704

.13.1)8.66.7()(138.015.1)80.192.1()(3248.152.5)2.244.2()(52.02.5)30.040.0()(1

1

1101101101101元=-=-=?-=?-=?-=?-=?-=?-=?-=?-∑∑q

p q p q p p q p p q p p q p p

2.

)(02.5098.699750k 1

%15.107%

160.108120

%670.106330%270.107300120

330300 k 1k 11111

1

11

1

1

1

01

1p 万元=-=-=+

+++=

=?=

∑∑∑∑∑∑p q p q p

q p q p q

p p p q

3.

)

(8.66019488.2608q

kp %92.13319488.2608700848400700%140848%110400%174q kp k 000

000q 万元=-=-==++?+?+?==

∑∑∑∑q p q p

4. 列计算表如下:

万元

万元万元%%指数体系:(万元)产量指数(万元)(万元)

总产值由于价格变化而增加的7235107 %6.10990.10497.114 35

7157501

%

90.104715750

1

107

715822%97.114715

82272750822%6.109750

822

001100110

01

100111

011+=?==-=-===-=-===-==

∑∑∑∑∑∑∑∑∑∑q p q p K q p q p K q p q p q p q p q

p q p

5. 列表计算如下: )(7.125 2000 2400 250 5)(3.000 3000 2600 000 6)(55.314 2000 2100 629 41

1011110

000元元元===

======∑∑∑

∑∑∑f

f Q Q f f Q Q f Q n

元元指数体系:元-结构变动影响指数:元-固定构成指数:元198.15487.6685.75 108.56%119.41%129.63% )

(15.198%

56.10855.314 27

.125 2 )

(6.487%

41.1197.125 23

.000 3 )

(75.685%63.12955.314 23.000 30n 0n n 1n 10101+=?========-==Q Q Q Q Q Q Q Q Q Q Q Q

6.

%

56.111 %5%6.112%7%3.128%8%108%3%2.105 %3%98%10%7.109%16%4.116%48%63.109k %63.109 %14%1.108%13%3.102%48%08.117%25%100%

100%2%100%98%100%08.117 %7%103%5%6.98%21%2.140%38%7.122 %

4%7.101%17%7.96%2%100%6%1.106kw p =?+?+?+?+?+?+?+?==?+?+?+?==?+?==?+?+?+?+?+?+?+?==∑总指数食品类物价指数粮食类指数副食品指数 7. (1)参见教材P209-210的计算方法

(2)

%

24.10365

.067,368000

,380%

6.98000,10%

5.102000,40%

4.105000,30%

4.108000,50%

38.102000,30%

35.101000,10%

36.99000,15%

23.101000,35%

23.104000,20%

11.105000,50%

41.101000,90000

,10000,40000,30000,50000,30000,10000,15000,35000,20000,50000,90k 1k 1

111p ==

++++++++++++++++++++=

∑=

q p q p 总指数

8. 产量总指数

(万元)-加:

由于价格变化使产值增价格总指数万元产值:由于产量增加而增加的

75.01

%

29.10025

.261262

25.26115032801)(78.19%

19.10847

.24125

.261 %5.10826298.015000.13205.180111111

11100010

00

111110001===++=

=

=-==

÷++=

÷==∑

∑∑∑∑∑∑∑∑∑∑∑q p k q p q

p k q p K p q p q q p q p q p q p k p q p q K p

p

p q

9. 商品销售量指数

%65.11160

.8602

.9 %10329.189.989.90

11100110001==

÷-=÷==∑∑∑∑∑∑p q p q p q p q p q p q K q

由于销售量变动使商品销售额增加 亿元)

10. (1)销售量指数

%10335

%

103350001

000010=?=?==q p q q q p q p q p K q

(2)价格指数

%96.110%

1033540

1011=?=

=q p q p K p (3)销售量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

)(05.1)1%103(35)(010万元=-?=-q q p

11. 零售物价指数

%735.109 %25%118%35%5.108%29%104%11%110 )

(=?+?+?+?=?=∑∑

W W

k K p p

12.

(1) 以t 代表工人劳动生产率,q 代表工人人数

149.2

51.8200 ; 129.48%111.56%144.44% )(2.149714)640

450

714650(

)q t -(t %

130640450

714650t t )(8.51640

450

)640714()t q -(q %

56.111640714

q q )

(200450650q t q t %44.144450

650

q t q t 101010010100110011+=?=∴=?-==÷==?

-====-=-===

万元绝对值产值的影响:程度工人劳动生产率变动对万元绝对值度动对产值变动影响:程其中:生产工人人数变万元总产值指数 (2) 以m 代表产值,q 代表职工数,t 代表生产工人人数

)200(450-650)m -(m %44.144450650

m m 0101万元产值指数=====

其中:①职工人数变动影响:

)

22.4(t m

q t )q (q %105800

840q q 00000101的产值职工人数比重基期平均每个生产工人

基期生产工人占万元↓

↓=??-==

② 生产工人占职工人数比重变动影响: 值

基期每个生产工人的产万元 )29.4(640

450

)800640840714(840t m )q t q t (

q 106.25%800

640840714q t q t 00001110011↓=?-?=?-?=÷=÷ ③ 由于工人劳动生产率变动对总产值的影响: 149.94

29.422.4200 ; 130%106.25%105%144.44% 149.94)640

450

714650(840714840)t m t m (q t q 130%640450

714650t m t m 00111110011++=??=∴=-??=-??

=÷=÷

13.

)33.76(-3.65-97.3559.94 96.7699.65110.28106.33 )

(76.336.104084.1006p m q p m q %

76.966

.104084.1006p m q p m q

)

(65.325.10446.1040p m q p m q %

65.9925.10446.1040p m q p m q )

(35.979.94625.1044p m q p m q %

28.1109.94625.1044p m q p m q )

(94.599.94684.1006p m q p m q %

33.1069.94684.1006p m q p m q 0

1

1

1

1

1

1

1

1

1

1

00

1

1

1

1

1

1

00

1

1

1

1

1

1

1

1

元=%%%%=元绝对数:响:每吨原材料价格变动影元绝对数:动影响:每吨产品原材料消耗变元绝对数:产量变动影响:元绝对数:原材料费用总额指数??∴-=-=-==-=-=-===-=-===-=-===∑∑∑∑∑∑∑

∑∑∑∑

∑∑∑∑

14.

)(57.5673.43930.496f f

x f f x %

86.11273

.43930.496f f x f f x )(37.1393.48230.496f f x f f x %77.10293.48230.496f

f x f f x x x 1

101111

1

011

10

0011

10

0011

10

1元固定构成指数元=-=?-?

==??

=

=-=?-?==??

=∑∑∑∑∑∑∑∑∑∑∑∑∑∑∑∑

43.2

-56.5713.37 91.05%112.86%102.77% )(2.4393.48273.439f f x f f x %

05.9193.48273.439f f x f f x 0

0011

00

0011

0=?=∴-=-=?-?==??

=

∑∑∑∑∑∑∑∑元结构影响指数

15. 各期的原材料费用总额计算如下:

)(1.9899 15

19.046401.2461548.01204005.1120)

(9998 152.04640246155.0120401.1120)

(8470 15

2.04040240155.0100401.1100)

(48.11476 22

19.046451.2462248.01204505.11200

11

010

00

1

11

元元元元=??+??+??+??==??+??+??+??==??+??+??+??==??+??+??+??=∑∑∑∑P

M Q P M

Q P M

Q P M Q

%93.1151.989948.11476%

01.9999981.9899%04.1188470

9998%

50.1358470

48

.114760

11

111001

011

000010

00111======

===

==

=

∑∑∑∑∑∑∑P M Q P M Q P M Q P M Q P M Q P M Q P

M Q P M Q 价格总指数单耗总指数产品产量指数原材料费用总额指数因而,有

)

(9.9899981.989999.0)

(15288470999804.18)

(48.3006847048.114765.350

01

11

0000

010

00

1

11

元%,绝对额变动了

告期比基期降低了每吨产品材料消耗量报元%,绝对额增加了

了产量报告期比基期增长元%,绝对额增加了

期比基期多支出即原材料费用总额报告-=-=-=-=-=-=-∑∑∑∑∑∑P M

Q P M Q P M Q P M

Q P M

Q P M Q

38

.1577)9.98(152848.3006 )

1.989948.11476()99981.9899()84709998(847048.11476%

93.115%01.99%04.11850.135)

(38.15771.989948.1147693.150

11

1

11

+-+=-+-+-=-??==-=-∑∑绝对数:%相对数:数分析的指数体系为所以相对数和绝对数因元%,绝对额增加了

增长了材料价格报告期比基期P

M Q P M Q

第六章 抽样调查

1. (1)N=5000,000 n=500

统计学计算题例题

第四章 1. 某企业1982年12月工人工资的资料如下: 要求:(1)计算平均工资;(79元) (2)用简捷法计算平均工资。 2. 某企业劳动生产率1995年比1990年增长7%,超额完成计划2%,试确定劳动生产率计划增长数。7%-2%=5% 3. 某厂按计划规定,第一季度的单位产品成本比去年同期降低8%。实际 执行结果,单位产品成本较去年同期降低4%。问该厂第一季度产品单位成本计划的完成程度如何?104.35%( (1-4%)/(1-8%)*100%=96%/92%*100%=104.35%结果表明:超额完成4.35%( 104.35%-100%)) 4. 某公社农户年收入额的分组资料如下:

要求:试确定其中位数及众数。中位数为774.3(元)众数为755.9(元) 求中位数: 先求比例:(1500-720)/(1770-720)=0.74286 分割中位数组的组距:(800-700)*0.74286=74.286 加下限700+74.286=774.286 求众数: D1=1050-480=570 D2=1050-600=450 求比例:d1/(d1+d2)=570/(570+450)=0.55882 分割众数组的组距:0.55882*(800-700)=55.882 加下限:700+55.882=755.882 5.1996年某月份某企业按工人劳动生产率高底分组的生产班组数和产量资料如下: 64.43(件/人) (55*300+65*200+75*140+85*60)/(300+200+140+60) 6.某地区家庭按人均月收入水平分组资料如下:

根据表中资料计算中位数和众数。中位数为733.33(元) 众数为711.11(元) 求中位数: 先求比例:(50-20)/(65-20)=0.6667 分割中位数组的组距:(800-600)*0.6667=66.67 加下限:600+66.67=666.67 7.某企业产值计划完成103%,比去年增长5%。试问计划规定比去年增长 多少?1.94% (上年实际完成1.03/1.05=0.981 本年实际计划比上年增长 (1-0.981)/0.981=0.019/0.981=1.937%) 8.甲、乙两单位工人的生产资料如下: 试分析:(1)哪个单位工人的生产水平高? (2)哪个单位工人的生产水平整齐? % 3.33V %7.44V /8 .1x /5.1x ====乙甲乙甲人)(件人)(件9.在 计算平均数里,从每个标志变量中减去75个单位,然后将每个差数 缩小10倍,利用这个变形后的标志变量计算加权算术平均数,其中各个变量的权数扩大7倍,结果这个平均数等于0.4个单位。试计算这个平均标志变量的实际平均数,并说明理由。79 10.某地区1998~1999年国内生产总值资料如下表:(单位:亿元)

统计学原理计算题试题及答案(最新整理)

电大专科统计学原理计算题试题及答案 计算题 1某单位40名职工业务考核成绩分别为 68 89 8884 86 87 75 73 72 68 75 82 9758 81 54 79 76 95 76 71 60 9065 76 72 76 85 89 92 64 57 83 81 78 77 72 61 70 81 单位规定:60分以下为不及格,60 — 70分为及格,70 — 80分为中,80 — 90 分为良,90 — 100分为优。 要求: (1)将参加考试的职工按考核成绩分为不及格、及格、中、良、优五组并编制一张考核成绩次数分配表; (2)指出分组标志及类型及采用的分组方法; (3)分析本单位职工业务考核情况。 解:(1) (2)分组标志为”成绩",其类型为" 的开放组距式分组,组限表示方法是重叠组限; (3)本单位的职工考核成绩的分布呈两头小,中间大的”正态分布”的形态, 说明大多数职工对业务知识的掌握达到了该单位的要求。 2.2004年某月份甲、乙两农贸市场农产品价格和成交量、成交额资料如下 价格(元/斤) 甲市场成交额(万元) 乙市场成交量(万斤) 品种

试问哪一个市场农产品的平均价格较高?并说明原因 解:先分别计算两个市场的平均价格如下: 甲市场平均价格 X m 5.5 1.375 (元 /斤) m/x 4 乙市场平均价格 X xf 5.3 1.325 (元 / 斤) f 4 说明:两个市场销售单价是相同的,销售总量也是相同的,影响到两个市场 平均价格高低不同的原因就在于各种价格的农产品在两个市场的成交量不同 3. 某车间有甲、乙两个生产组,甲组平均每个工人的日产量为 36件, 标准差为9.6件;乙组工人日产量资料如下:

统计学计算题例题及计算分析

计算分析题解答参考 1.1.某厂三个车间一季度生产情况如下: 计算一季度三个车间产量平均计划完成百分比和平均单位产品成本。 解:平均计划完成百分比=实际产量/计划产量=733/(198/0.9+315/1.05+220/1.1) =101.81% 平均单位产量成本 X=∑xf/∑f=(15*198+10*315+8*220)/733 =10.75(元/件) 1.2.某企业产品的有关资料如下: 试分别计算该企业产品98年、99年的平均单位产品成本。 解:该企业98年平均单位产品成本 x=∑xf/∑f=(25*1500+28*1020+32*980)/3500 =27.83(元/件) 该企业99年平均单位产品成本x=∑xf /∑(m/x)=101060/(24500/25+28560/28+48000/32) =28.87(元/件) 年某月甲、乙两市场三种商品价格、销售量和销售额资料如下: 1.3.1999 解:三种商品在甲市场上的平均价格x=∑xf/∑f=(105*700+120*900+137*1100)/2700 =123.04(元/件) 三种商品在乙市场上的平均价格x=∑m/∑(m/x)=317900/(126000/105+96000/120+95900/137) =117.74(元/件) 2.1.某车间有甲、乙两个生产小组,甲组平均每个工人的日产量为22件,标准差为 3.5件;乙组工人日产量资料:

试比较甲、乙两生产小组中的哪个组的日产量更有代表性? 解:∵X 甲=22件 σ甲=3.5件 ∴V 甲=σ甲/ X 甲=3.5/22=15.91% 列表计算乙组的数据资料如下: ∵x 乙=∑xf/∑f=(11*10+14*20+17*30+20*40)/100 =17(件) σ乙= √[∑(x-x)2 f]/∑f =√900/100 =3(件) ∴V 乙=σ乙/ x 乙=3/17=17.65% 由于V 甲<V 乙,故甲生产小组的日产量更有代表性。 2.2.有甲、乙两个品种的粮食作物,经播种实验后得知甲品种的平均产量为998斤,标准差为162.7斤;乙品种实验的资料如下: 试研究两个品种的平均亩产量,确定哪一个品种具有较大稳定性,更有推广价值? 解:∵x 甲=998斤 σ甲=162.7斤 ∴V 甲=σ甲/ x 甲=162.7/998=16.30% 列表计算乙品种的数据资料如下:

统计学原理(第五版)》习题计算题答案详解

《统计学原理(第五版)》习题计算题答案详解 第二章 统计调查与整理 1. 见教材P402 2. 见教材P402-403 3. 见教材P403-404 第三章 综合指标 1. 见教材P432 2. %86.12270 25 232018=+++= 产量计划完成相对数 3. 所以劳动生产率计划超额%完成。 4. %22.102% 90% 92(%)(%)(%)=== 计划完成数实际完成数计划完成程度指标 一季度产品单位成本,未完成计划,还差%完成计划。 5. %85.011100%8% 110% 1=?++==计划完成数实际完成数计划完成程度指标计划完成数;所以计划完成数实际完成数标因为,计划完成程度指%105%103= = 1.94%%94.101% 103% 105,比去年增长解得:计划完成数==()得出答案)将数值带入公式即可以计算公式, 上的方程,给大家一个很多同学都不理解也可以得出答案,鉴于(根据第三章天)。 个月零天(也即是个月零(月)也就是大约)(上年同季(月)产量达标季(月)产量超出计划完成产量 达标期完成月数计划期月数超计划提前完成时间达标期提前完成时间完成计划的时间万吨。根据公式:提前多出万吨,比计划数万吨产量之和为:季度至第五年第二季度方法二:从第四年第三PPT PPT 6868825.8316-32070 -7354-60--3707320181718=+=+=+==+++()天完成任务。个月零 年第四季度为止提前(天),所以截止第五)(根据题意可设方程:万吨完成任务。天达到五年第二季度提前万吨。根据题意,设第万吨达到原计划,还差万吨产量之和为:季度至第五年第一季度方法一:从第四年第二6866891 -91*20)181718(1916707016918171816=++++=+++x x x

统计学分析计算题

1、某地区2013—2017年的水泥产量如表: 根据资料特征,试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合适的方程,并据以预测2018年的水泥平均产量。(答案:直线,469.5万吨) 2、某地区2013—2017年的小麦产量如表: 计算:(1)2016年的逐期增长量、累计增长量、环比发展速度、定基发展速度、环比增长速度、定基增长速度、增长1%的绝对值;(2)2014—2017年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答案:105.85%,5.85%) 3、某企业2018年上半年资料如下: 求:(1)该企业上半年的平均人数;111人(110.67人) (2)该企业上半年的月平均总产值;486万元 (3)该企业3月份的劳动生产率;4.33万元/人 (4)该企业上半年的月平均劳动生产率。4.39万元/人=486/110.67万元/人 4、某地区2017年生猪存栏头数资料如表: 要求:计算一季度(答案:15.75万头)、上半年(答案:16.38万头)、下半年(答案:20万头)及全年的生猪平均存栏头数(答案:18.19万头)。 5、某地区2013—2017年GDP的有关速度指标如表:

要求:(1)填空;(红字原来是空格,现为答案) (2)计算2013—2017年GDP年平均增长速度;(答案:7.99%) (3)若2012年GDP为110亿元,试按此平均增长速度推算2019年的国民生产总值。(答案:188.40亿元) 6、某市A商品零售量资料如下:(单位:万件) 要求:(1)用按季平均法计算A商品零售量的季节比率; 30.40%,45.87%,130.13%,193.60% (2)用趋势剔除法计算A商品零售量的季节比率; 33.00%,46.64%,129.32%,191.04% (3)若2018年A商品零售量若为240万件,分别用两种方法预测各个季度商品零售量分别为多少? 按季平均法 18.24,27.52,78.08,116.16 趋势剔除法 19.80, 27.98, 77.59, 114.63 7、某企业2018年6月份职工人数变动情况如下:6.1有职工2600人,其中非直接生产人员300人;6.13调离企业24人,其中企业管理人员8人;6.23招进生产工人20人。分别计算该企业非直接生产人员和全部职工的平均人数。(答案:非直接生产人员:(300*12+292*18)/30=295 全部职工的平均人数:(2600*12+2576*10+2596*8)/30=2591) 8、甲乙两位车手进行场地赛,个跑50圈。甲以230千米/小时的速度跑了15圈,以250千米/小时的速度跑了25圈,以270千米/小时的速度跑了10圈;乙以245千米/小时的速度跑了20圈,以250千米/小时的速度跑了20圈,以265千米/小时的速度跑了10圈。请问谁跑得更快? 答案:乙跑得更快。甲的平均速度为248千米/小时,乙的平均速度为251千米/

统计学练习题——计算题

统计学练习题——计算题 1、某企业工人按日产量分组如下: 单位:(件) 试计算7、8月份平均每人日产量,并简要说明8月份比7月份平均每人日产量变化的原因。 7月份平均每人日产量为:37360 13320 == = ∑∑f Xf X (件) 8月份平均每人日产量为:44360 15840 == = ∑∑ f Xf X (件) 根据计算结果得知8月份比7月份平均每人日产量多7件。其原因是不同组日产量水平的工人所占比重发生变化所致。7月份工人日产量在40件以上的工人只占全部工人数的40%,而8月份这部分工人所占比重则为66.67%。

2、某纺织厂生产某种棉布,经测定两年中各级产品的产量资料如下: 解: 2009年棉布的平均等级= 250 10 3 40 2 200 1? + ? + ? =1.24(级) 2010年棉布的平均等级= 300 6 3 24 2 270 1? + ? + ? =1.12(级) 可见该厂棉布产品质量2010年比2009年有所提高,其平均等级由1.24级上升为1.12级。质量提高的原因是棉布一级品由80%上升为90%,同时二级品和三级品分别由16%及4%下降为8%及2%。

试比较和分析哪个企业的单位成本高,为什么? 解: 甲企业的平均单位产品成本=1.0×10%+1.1×20%+1.2×70%=1.16(元) 乙企业的平均单位产品成本=1.2×30%+1.1×30%+1.0×40%=1.09(元) 可见甲企业的单位产品成本较高,其原因是甲企业生产的3批产品中,单位成本较高(1.2元)的产品数量占70%,而乙企业只占30%。

统计学计算题答案..

第 1 页/共 12 页 1、下表是某保险公司160名推销员月销售额的分组数据。书p26 按销售额分组(千元) 人数(人) 向上累计频数 向下累计频数 12以下 6 6 160 12—14 13 19 154 14—16 29 48 141 16—18 36 84 112 18—20 25 109 76 20—22 17 126 51 22—24 14 140 34 24—26 9 149 20 26—28 7 156 11 28以上 4 160 4 合计 160 —— —— (1) 计算并填写表格中各行对应的向上累计频数; (2) 计算并填写表格中各行对应的向下累计频数; (3)确定该公司月销售额的中位数。 按上限公式计算:Me=U- =18-0.22=17,78 2、某厂工人按年龄分组资料如下:p41 工人按年龄分组(岁) 工人数(人) 20以下 160 20—25 150 25—30 105 30—35 45 35—40 40 40—45 30 45以上 20 合 计 550 要求:采用简捷法计算标准差。《简捷法》 3、试根据表中的资料计算某旅游胜地2004年平均旅游人数。P50 表:某旅游胜地旅游人数 时间 2004年1月1日 4月1日 7月1日 10月1日 2005年1月1 日 旅游人数(人) 5200 5000 5200 5400 5600 4、某大学2004年在册学生人数资料如表3-6所示,试计算该大学2004年平均在册学生人数. 时间 1月1日 3月1日 7月1日 9月1日 12月31日 在册学生人数(人) 3408 3528 3250 3590 3575

医学统计学分析计算题_与解析

第二单元 计量资料的统计推断 分析计算题 2.1 某地随机抽样调查了部分健康成人的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结果见表4: 表4 某年某地健康成年人的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含量 指 标 性 别 例 数 均 数 标准差 标准值* 红细胞数/1012 ·L -1 男 360 4.66 0.58 4.84 女 255 4.18 0.29 4.33 血红蛋白/g ·L -1 男 360 134.5 7.1 140.2 女 255 117.6 10.2 124.7 请就上表资料: (1) 说明女性的红细胞数与血红蛋白的变异程度何者为大? (2) 分别计算男、女两项指标的抽样误差。 (3) 试估计该地健康成年男、女红细胞数的均数。 (4) 该地健康成年男、女血红蛋白含量有无差别? (5) 该地男、女两项血液指标是否均低于上表的标准值(若测定方法相同)? 2.1解: (1) 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含量的分布一般为正态分布,但二者的单位不一致,应采用变异系数(CV )比较二者的变异程度。 女性红细胞数的变异系数0.29 100%100% 6.94%4.18 S CV X = ?=?= 女性血红蛋白含量的变异系数10.2 100%100%8.67%117.6 S CV X =?=?= 由此可见,女性血红蛋白含量的变异程度较红细胞数的变异程度大。 (2) 抽样误差的大小用标准误X S 来表示,由表4计算各项指标的标准误。 男性红细胞数的标准误0.031 X S = ==(1210/L ) 男性血红蛋白含量的标准误0.374 X S = ==(g/L )

女性红细胞数的标准误0.018X S = ==(1210/L ) 女性血红蛋白含量的标准误0.639X S = ==(g/L ) (3) 本题采用区间估计法估计男、女红细胞数的均数。样本含量均超过100,可视为大样本。σ未知,但n 足够大 ,故总体均数的区间估计按 (/2/2X X X u S X u S αα-+ , )计算。 该地男性红细胞数总体均数的95%可信区间为: (4.66-1.96×0.031 , 4.66+1.96×0.031),即(4.60 , 4.72)1210/L 。 该地女性红细胞数总体均数的95%可信区间为: (4.18-1.96×0.018 , 4.18+1.96×0.018),即(4.14 , 4.22)1210/L 。 (4) 两成组大样本均数的比较,用u 检验。 1) 建立检验假设,确定检验水准 H 0:12μμ=,即该地健康成年男、女血红蛋白含量均数无差别 H 1:12μμ≠,即该地健康成年男、女血红蛋白含量均数有差别 0.05α= 2) 计算检验统计量 22.829X X u === 3) 确定P 值,作出统计推断 查t 界值表(ν=∞时)得P <0.001,按0.05α=水准,拒绝H 0,接受H 1,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认为该地健康成年男、女的血红蛋白含量均数不同,男性高于女性。 (5) 样本均数与已知总体均数的比较,因样本含量较大,均作近似u 检验。 1) 男性红细胞数与标准值的比较 ① 建立检验假设,确定检验水准 H 0:0μμ=,即该地男性红细胞数的均数等于标准值

统计学计算题(有答案)

1、甲乙两班同时参加《统计学原理》课程的测试,甲班平均成绩为81分,标准差为9.5分,乙 班的成绩分组资料如下: 按成绩分组学生人数(人) 60以下 4 60~70 10 70~80 25 80~90 14 90~100 2 计算乙班学生的平均成绩,并比较甲乙两班,哪个班的平均成绩更有代表性? 2、某车间有甲乙两个生产组,甲组平均每个人的日产量为36件,标准差为9.6件,乙组工人产 量资料如下: 日产量(件)工人数(人) 15 15 25 38 35 34 45 13 要求:(1)计算乙组平均每个工人的日产量和标准差 (2)比较甲乙两生产小组的日产量更有代表性 3 月份 1 2 3 4 5 6 8 11 12

库存额60 55 48 43 40 50 45 60 68 又知1月1日商品库存额为63万元,试计算上半年,下半年和全年的平均商品库存额。 4 品名单位销售额2002比2001销售量增长(%) 2001 2002 电视台5000 8880 23 自行车辆4500 4200 -7 合计9500 13080 (2)计算由于销售量变动消费者增加或减少的支出金额 5、某商店两种商品的销售额和销售价格的变化情况如下:(万元) 商品单位销售额1996比1995年销售价格提高(%) 1995 1996 甲米120 130 10 乙件40 36 12 要求:(1)计算两件商品销售价格总指标和由于价格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绝对值(2)计算销售量总指数,计算由于销售变动消费者增加或减少的支出金额

6、某企业上半年产品量和单位成本资料如下: 要求:(1)计算相关系数, 说明两个变量相关的密切程度 (2)配合回归方程,指出产量每增加1000件时,单位成本平均变动多少? 月份 产量(千克) 单位成本(元) 1 2 73 2 3 72 3 4 71 4 3 73 5 4 69 6 5 68

应用统计学练习题(含答案)

应用统计学练习题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题 1.统计工作与统计学的关系是__统计实践____和___统计理论__的关系。 2.总体是由许多具有_共同性质_的个别事物组成的整体;总体单位是__总体_的组成单位。 3.统计单体具有3个基本特征,即__同质性_、__变异性_、和__大量性__。 4.要了解一个企业的产品质量情况,总体是_企业全部产品__,个体是__每一件产品__。 5.样本是从__总体__中抽出来的,作为代表_这一总体_的部分单位组成的集合体。 6.标志是说明单体单位特征的名称,按表现形式不同分为__数量标志_和_品质标志_两种。 7. 8.统计指标按其数值表现形式不同可分为__总量指标__、__相对指标_和__平均指标__。 9.指标与标志的主要区别在于: (1)指标是说明__总体__特征的,而标志则是说明__总体单位__特征的。 (2)标志有不能用__数量__表示的_品质标志_与能用_数量_表示的_数量标志_,而指标都是能用_数量_表示的。 10.一个完整的统计工作过程可以划分为_统计设计_、_统计调查_、_统计整理_和__统计分析__4个阶段。 二、单项选择题 1.统计总体的同质性是指(A)。 A.总体各单位具有某一共同的品质标志或数量标志 B.总体各单位具有某一共同的品质标志属性或数量标志值 C.总体各单位具有若干互不相同的品质标志或数量标志 D.总体各单位具有若干互不相同的品质标志属性或数量标志值 2.设某地区有800家独立核算的工业企业,要研究这些企业的产品生产情况,总体是( D)。

A.全部工业企业 B.800家工业企业 C.每一件产品 D.800家工业企业的全部工业产品 3.有200家公司每位职工的工资资料,如果要调查这200家公司的工资水平情况,则统计总体为(A)。 A.200家公司的全部职工 B.200家公司 C.200家公司职工的全部工资 D.200家公司每个职工的工资 4.一个统计总体( D)。 A.只能有一个标志 B.可以有多个标志 C.只能有一个指标 D.可以有多个指标 5.以产品等级来反映某种产品的质量,则该产品等级是(C)。 A.数量标志 B.数量指标 C.品质标志 D.质量指标 6.某工人月工资为1550元,工资是( B )。 A.品质标志 B.数量标志 C.变量值 D.指标 7.某班4名学生金融考试成绩分别为70分、80分、86分和95分,这4个数字是( D)。 A.标志 B.指标值 C.指标 D.变量值 8.工业企业的职工人数、职工工资是(D)。 A.连续变量 B.离散变量 C.前者是连续变量,后者是离散变量 D.前者是离散变量,后者是连续变量 9.统计工作的成果是(C)。 A.统计学 B.统计工作 C.统计资料 D.统计分析和预测 10.统计学自身的发展,沿着两个不同的方向,形成(C)。 A.描述统计学与理论统计学 B.理论统计学与推断统计学 C.理论统计学与应用统计学 D.描述统计学与推断统计学

《统计学》计算题型与参考答案

《统计学》计算题型 (第二章)1.某车间40名工人完成生产计划百分数(%)资料如下:9065 100 102 100 104 112 120 124 98 110110 120 120 114 100 109 119 123 107 110 99 132 135 107 107 109 102 102 101 110 109 107 103 103 102 102 102 104 104 要求: (1)编制分配数列;(4分) (2)指出分组标志及其类型;(4分) (3)对该车间工人的生产情况进行分析。(2分) 解答: (1)

(2)分组标志:生产计划完成程度 类型:数量标志 (3)从分配数列可以看出,该计划未能完成计划的有4人,占10%,超额完成计划在10%以内的有22人,占55%,超额20%完成的有7人,占17.5%。反映该车间,该计划完成较好。 (第三章)2.2005年9份甲、乙两农贸市场某农产品价格和成交量、成交额资料如下: 试问哪一个农贸市场农产品的平均价格较高?(8分)并分析说明原因。(2分) 解答: (1)x 甲=∑∑m x m 1=24 8.41 6.36.314.24.21246.34.2?+?+?++=30/7=4.29(元) x 乙= ∑∑f xf = 1 241 8.426.344.2++?+?+?=21.6/7=3.09(元) (2)原因分析:甲市场在价格最高的C 品种成交量最高,而乙市场是在最低的价格A 品种成交量最高,根据权数越大其对应的变量值对平均数的作用越大的原理,可知甲市场平均价格趋近于C ,而乙市场平均价格却趋近于A ,所以甲市场平均价格高于乙市场平均价格。

统计学计算例题及答案

计算题例题及答案: 1、某校社会学专业同学统计课成绩如下表所示。 社会学专业同学统计课成绩表 学号成绩学号成绩学号成绩101023 76 101037 75 101052 70 101024 91 101038 70 101053 88 101025 87 101039 76 101054 93 101026 78 101040 90 101055 62 101027 85 101041 76 101056 95 101028 96 101042 86 101057 95 101029 87 101043 97 101058 66 101030 86 101044 93 101059 82 101031 90 101045 92 101060 79 101032 91 101046 82 101061 76 101033 80 101047 80 101062 76 101034 81 101048 90 101063 68 101035 80 101049 88 101064 94 101036 83 101050 77 101065 83 要求: (1)对考试成绩按由低到高进行排序,求出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

(2)对考试成绩进行适当分组,编制频数分布表,并计算累计频数和累计频率。答案: (1)考试成绩由低到高排序: 62,66,68,70,70,75,76,76,76,76,76,77,78,79, 80,80,80,81,82,82,83,83,85,86,86,87,87,88, 88,90,90,90,91,91,92,93,93,94,95,95,96,97, 众数:76 中位数:83 平均数: =(62+66+……+96+97)÷42 =3490÷42 =83.095 (2) 按成绩 分组频数频率(%) 向上累积向下累积 频数频率(%) 频数频率(%) 60-69 3 7.143 3 7.143 42 100.000 70-79 11 26.190 14 33.333 39 92.857 80-89 15 35.714 29 69.048 28 66.667

统计学计算题和标准答案

企业型号价格(元/台)甲专卖店销售额(万元)乙专卖店销售量(台) A 2500 50.0 340 B 3400 115.6 260 C 4100 106.6 200 合计—272.2 — 要求:分别计算两个专卖店空调的平均销售价格,并分析平均价格差异的原因。 答案: 2某企业甲、乙两个生产车间,甲车间平均每个工人日加工零件数为65件,标准差为11件;乙车间工人日加工零件数资料如下表。试计算乙车间工人加工零件的平均数和标准差,并比较甲、乙两个生产车间哪个车间的平均日加工零件数更有代表性? 日加工零件数(件)60以下60—70 70—80 80—90 90—100 工人数(人) 5 9 12 14 10 答案: 三、某地区2009—2014年GDP资料如下表,要求: 1、计算2009—2014年GDP的年平均增长量; 2、计算2009—2014年GDP的年平均发展水平; 3、计算2009—2014年GDP的年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

答案: x-== 年平均增长速度:100%100%22.9% 试用最小平方法配合销售额的直线趋势方程,并预测2016年的销售额将达到什么水平? 答案:2010年—2014年的数据有5项,是奇数,所以取中间为0,以1递增。设定x为-2、-1、0、1、2、 年份/销售额(y)x xy x2 2010 320 -2 -640 4 2011 332 -1 -332 1 2012 340 0 0 0 2013 356 1 356 1 2014 380 2 760 4 合计1728 0 144 10 b=∑xy/∑x2=144/10=14.4 a=∑y/n=1728/5=345.6 y=345.6+14.4x 预测2016年,按照设定的方法,到2016年应该是5 y=345.6+14.4*5=417.6元 五、某企业生产三种产品,2013年三种产品的总生产成本分别为20万元,45万元,35万元,2014年同2013年相比,三种产品的总生产成本分别增长8%,10%,6%,产量分别增长12%,6%,4%。试计算: 1、三种产品的总生产成本增长的百分比及增加的绝对额; 2、三种产品的总产量增长的百分比,及由于产量增长而增加的总生产成本; 3、利用指数体系推算单位产品成本增长的百分比。 试计算: 1、三种商品的销售额总指数; 2、三种商品的价格总指数和销售量总指数;

统计学计算题例题学习资料

统计学计算题例题

第四章 1. 某企业1982年12月工人工资的资料如下: 要求:(1)计算平均工资;(79元) (2)用简捷法计算平均工资。 2. 某企业劳动生产率1995年比1990年增长7%,超额完成计划2%,试确定劳动生产率计划增长数。 7%-2%=5% 3. 某厂按计划规定,第一季度的单位产品成本比去年同期降低8%。实际 执行结果,单位产品成本较去年同期降低4%。问该厂第一季度产品单位成本计划的完成程度如何?104.35%( (1-4%)/(1-8%)*100%=96%/92%*100%=104.35%结果表明:超额完成4.35%(104.35%-100%)) 4. 某公社农户年收入额的分组资料如下:

要求:试确定其中位数及众数。中位数为774.3(元)众数为755.9(元) 求中位数: 先求比例:(1500-720)/(1770-720)=0.74286 分割中位数组的组距:(800-700)*0.74286=74.286 加下限700+74.286=774.286 求众数: D1=1050-480=570 D2=1050-600=450 求比例:d1/(d1+d2)=570/(570+450)=0.55882 分割众数组的组距:0.55882*(800-700)=55.882 加下限:700+55.882=755.882 5.1996年某月份某企业按工人劳动生产率高底分组的生产班组数和产量资料如 下: 率。64.43(件/人)

(55*300+65*200+75*140+85*60)/(300+200+140+60) 6.某地区家庭按人均月收入水平分组资料如下: 根据表中资料计算中位数和众数。中位数为733.33(元) 众数为711.11(元) 求中位数: 先求比例:(50-20)/(65-20)=0.6667 分割中位数组的组距:(800-600)*0.6667=66.67 加下限:600+66.67=666.67 7.某企业产值计划完成 103%,比去年增长5%。试问计划规定比去年增长 多少?1.94% (上年实际完成1.03/1.05=0.981 本年实际计划比上年增长 (1-0.981)/0.981=0.019/0.981=1.937%) 8.甲、乙两单位工人的生产资料如下:

统计学练习题及答案

2014统计学练习题及答案 一判断题 1、某企业全部职工的劳动生产率计划在去年的基础上提高8%,计划执行结果仅提高4%,则劳动生产率的任务仅实现一半。(错) 2、在统计调查中,调查标志的承担者是调查单位。( 错) 3、制定调查方案的首要问题是确定调查对象。( 错) 4、正相关指的就是因素标志和结果标志的数量变动方向都是上升的。( 错) 5、现象之间的函数关系可以用一个数学表达式反映出来。(对) 6.上升或下降趋势的时间序列,季节比率大于1,表明在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时,由于季.的影响使实际值高于趋势值,(对) 7.特点是“先对比,后综合。”(错 8.隔相等的时点数列计算平均发展水平时,应用首尾折半的方法。( 错) 9.均数指数的计算特点是:先计算所研究对象各个项目的个体指数;然后将个体指数进行加权平均求得总指数。( 错) 10.和样本指标均为随机变量。( 错) 11.距数列中,组数等于数量标志所包含的变量值的个数。(对) 12.中值是各组上限和下限之中点数值,故在任何情况下它都能代表各组的一般水平。( 错) 13.标志和数量标志都可以用数值表示,所以两者反映的内容是相同的。(错) 14.变异度指标越大,均衡性也越好。( 对) 15.于资料的限制,使综合指数的计算产生困难,就需要采用综合指数的变形公式平均数指数。( 错) 16.计量是随机变量。(对) 17.数虽然未知,但却具有唯一性。(错) 18.标和数量标志都可以用数值表示,所以两者反映的内容是相同的(错) 19.以经常进行,所以它属于经常性调查(错) 20.样本均值来估计总体均值,最主要的原因是样本均值是可知的。()答案未 21.工业普查中,全国工业企业数是统计总体,每个工业企业是个体。(错) 22.标志的承担者,标志是依附于个体的。(对) 23.志表明个体属性方面的特征,其标志表现只能用文字来表现,所以品质标志不能转化为统计指标。(错) 24.标和数量标志都可以用数值表示,所以两者反映的内容是相同的。(错) 25.计指标都是用数值表示的,所以数量标志就是统计指标。(错) 26.标及其数值可以作为总体。(错) 27.润这一标志可以用定比尺度来测定。(错) 28.统计学考试成绩分别为55分,78分,82分,96分,这4个数字是数量指标。(错) 29.术学派注重对事物性质的解释,而国势学派注重数量分析。(错) 30.是统计研究现象总体数量的前提。(对) 31.析中,平均发展速度的计算方法分水平法和方程两种。(错) 32.数值越大,说明相关程度越高:同理,相关系数的数值越小,说明相关程度越低(对 33.志是总体同质性特征的条件,而不变标志是总体差异性特征的条件。(错) 34.度具有另外三种尺度的功能。(对) 35.民旅游意向的问卷中,“你最主要的休闲方式是什么?”,这一问题应归属于事实性问题

统计学(计算题部分)

统计学原理期末复习(计算题) 1某单位40名职工业务考核成绩分别为 68898884868775737268 75829758815479769576 71609065767276858992 6457838178777261708 1 单位规定:60分以下为不及格,60 —70分为及格,70 —80分为中,80 —90分为良,90 —100 分为优。 要求: (1) 将参加考试的职工按考核成绩分组并编制一张考核成绩次数分配表; (2) 指出分组标志及类型及采用的分组方法; (3) 根据整理表计算职工业务考核平均成绩; (4) 分析本单位职工业务考核情况。 解:(1) (2) 分组标志为"成绩",其类型为”数量标志”;分组方法为:变量分组中的开放组距式分组,组限表示方法是重叠组限; (3) 平均成绩: -Zxf 3080 “ x 77 7 f 40(分) (4) 本单位的职工考核成绩的分布呈两头小,中间大的”正态分布”的形态,平均成绩为 77分,说明大多数职工对业务知识的掌握达到了该单位的要求。 2 ?某车间有甲、乙两个生产组,甲组平均每个工人的日产量为36件, 标准差为9.6件;乙组工人日产量资料如下:

要求:⑴计算乙组平均每个工人的日产量和标准差; ⑵比较甲、乙两生产小组哪个组的日产量更有代表性解: ( 1)

Z f [Nf.986(件)100 29.50 (件丿 (2)利用标准差系数进行判断 V 甲96二0.267 X 36 cr 8.986 V 乙0.305 X 29.5 因为0.305 >0.267 故甲组工人的平均日产量更有代表 3?采用简单随机重复抽样的方法,在2000件产品中抽查200件,其中合格品 要求:(1)计算合格品率及其抽样平均误差 (2) 以95.45%的概率保证程度(t=2 )对合格品率和合格品数量进行区间估计。 (3) 如果极限误差为2.31%,则其概率保证程度是多少? 解:(1)样本合格率 p = n1 / n = 190 / 200 = 95% 抽样平均误差: —Pd-P) V n= 1.54% (2)抽样极限误差△ p= t ?卩p = 2 X 1.54% = 3.08% 下限:X - △ p=95%-3.08% = 91.92% 上限:x △ p=95%+3.08% = 98.08% 贝V:总体合格品率区间:(91.92% 98.08% ) 总体合格品数量区间(91.92% X 2000=1838 件98.08% X 2000=1962 件) ⑶当极限误差为2.31%时,则概率保证程度为86.64% (t= △ /卩) 4 ?某单位按简单随机重复抽样方式抽取40名职工,对其业务情况进行考核, 平均分数77分,标准差为10。54分,以95.45%的概率保证程度推断全体职工业务考试成间范围。 解: 计算抽样平均误差: u ▽10.54 ' \ 1.67 In 彳40 计算抽样极限误差: x -八x =2 1.67 =3.34 全体职工考试成绩区间范围是:190 件. 考核成绩 绩的区 下限=乂- : x=77 -3.34 =73.66 (分)

统计学计算习题

第四章 六、计算题 月工资(元) 甲单位人数(人) 乙单位人数比重(%) 400以下 400~600 600~800 800~1000 1000以上 4 25 84 126 28 2 8 30 42 18 合 计 267 100 工资更具有代表性。 1、(1) 430025500267 x f x f ?+?+ == = ∑∑甲工资总额 总人数 3002%5008%7003%f x x f =? =?+?+?+ ∑∑乙 (2) 计算变异系数比较 ()2 x x f f σ-=∑∑甲甲 甲甲 () 2 x x f f σ-∑∑乙乙 乙乙 V x σσ= 甲 甲 甲 V x σσ= 乙乙乙 根据V σ甲 、V σ乙 大小判断,数值越大,代表性越小。 甲品种 乙品种 田块面积(亩) 产量(公斤) 田块面积(亩) 产量(公斤) 1.2 0.8 1.5 1.3 600 405 725 700 1.0 1.3 0.7 1.5 500 675 375 700 4.8 2430 4.5 2250 假定生产条件相同,试研究这两个品种的收获率,确定那一个品种具有稳定性和推广价值。 2、(1) 收获率(平均亩产) 2430 528.254.8 x = ==甲总产量总面积 2250 5004.5 x = =乙 (2) 稳定性推广价值(求变异指标) 2 2 2 2 600405725700506 1.25060.8506 1.5506 1.31.20.8 1.5 1.34.8 σ???????? -?+-?+-?+-? ? ? ? ?? ???????=甲

2 2 2 2 500675375700500 1.0500 1.35000.7500 1.51.0 1.30.7 1.54.5 σ???????? -?+-?+-?+-? ? ? ? ?? ???????=乙 求V σ甲 、V σ乙 ,据此判断。 8.某地20个商店,1994年第四季度的统计资料如下表4-6。 表4-6 按商品销售计划完成情 况分组(%) 商店 数目 实际商品销售额 (万元) 流通费用率 (%) 80-90 90-100 100-110 110-120 3 4 8 5 45.9 68.4 34.4 94.3 14.8 13.2 12.0 11.0 试计算 (1)该地20个商店平均完成销售计划指标 (2)该地20个商店总的流通费用率 (提示:流通费用率=流通费用/实际销售额) 8、(1) () 101%1 % f f x = = =?∑∑ 20实际销售额计划销售额 实际销售额 计划完成 (2) 据提示计算:2012.7%x = 品 种 价格 (元/公斤) 销售额(万元) 甲市场 乙市场 甲 乙 丙 0.30 0.32 0.36 75.0 40.0 45.0 37.5 80.0 45.0 13、提示:= 销售额 平均价格销售量 企业序号 计划产量(件) 计划完成程度(%) 实际一级品率 (%) 1 2 3 4 5 350 500 450 400 470 102 105 110 97 100 98 96 90 85 91

(完整版)统计学复习题答案

一、主要术语 描述统计 ....:研究数据收集、处理和描述的统计学分支。 推断统计 ....:研究如何利用样本数据来推断总体特征的统计学分支。 观测数据 ....:在没有对事物进行人为控制的条件下,通过调查或观测而收集到的数据。 实验数据 ....:在实验中控制实验对象而收集到的数据。 异众比率 ....:非众数组的频数占总频数的比率。 四分位差 ....:也称为内距或四分间距,上四分位数与下四分位数之差. 。 显著性水平 .....:假设检验中发生第Ⅰ类错误的概率,记为 P-.值.:也称观察到的显著性水平或实测显著性水平,是根据样本观测值计算出来的概率。 拟合优度检验 ......:根据样本观测结果与原假设为真条件下期望结果的吻合程度,来检验总体是否服从某种分布。一般地,可以用于任何假设的概率分布。 独立性检验 .....:检验两个分类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 多个总体比例差异检验 ..........:检验多个总体比例是否都相等。 消费者物价指数 .......:又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反映一定时期内城乡居民所购买的生活消费品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的变动程度的一种相对数。 生产者价格指数 .......:反映企业产品出厂价格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的一种相对数。 股票价格指数 ......:是反映某一股票市场上多种股票价格变动趋势的一种相对 二.简答和计算P41—P42: 2.2比较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的特点。举例说明什么情况下适合采用概率抽样,什么情况下适合采用非概率抽样。 概率抽样的特点: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等距抽样)、分层抽样(类型抽样)和整群抽样。非概率抽样的特点:方便抽样、定额抽样、立意抽样、滚雪球抽样和空间抽样。 2.6你认为应当如何控制调查中的回答误差? 回答误差是指被调查者接受调查时给出的答案与实际不符。导致回答误差的原因有多种,主要有理解误差、记忆误差及意识误差。 调查一方在调查时可协助被调查者一方共同完成调查,被调查方不了解的调查方可帮助解释、阐明,这样可减少误差。 2.7怎样减少无回答?请通过一个例子,说明你所考虑到的减少无回答的具体措施。 可通过优选与培训采访人员、加强调查队伍管理、准确定位调查对象、保证问卷的送达率等加以预防,采取物质奖励、消除疑虑、提前告知和事中提醒等加以控制,采用多次访问、替换被调查单位、随机化回答技术等方法来降低无回答率。 2.8如何设计调查方案? 第一步:确定调查目的 第二步: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 第三步:确定调查项目和调查表 第四步:调查表格和问卷的设计 第五步:确定调查时间和调查方法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