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黑暗的西欧中世纪历史素材阅读与研讨

黑暗的西欧中世纪历史素材阅读与研讨

黑暗的西欧中世纪历史素材阅读与研讨

公元四世纪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500年左右的欧洲历史,被欧洲史学家称为中世纪。在

这段时间,欧洲完成了从奴隶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过度

西欧封建国家的基本发展线索是教权与皇权的斗争与妥协;地方与中央的斗争;资本主

义与封建主义的斗争.

西欧封建社会最重要的特点是教权高于王权,由于西欧实行分封制度,国王将土地分

发给各大领主,然后一层层的分发到基层的骑士手里,难以避免统治权的分散,而选帝侯的

存在和各国错综复杂的婚姻关系,又使王权极度弱化。

而近代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建立是在在社会发展的基础之上的,因为认识的不断增长,

对本质规律的思索,封建制度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无法适应人类社会的发展,于是资本主义

制度自然而然的就那么取代了封建。当封建的既得利益者不愿意失去既得利益之时,出现矛

盾并冲突,当资本主义的力量大于封建势力时,资产阶级当权建立政府,于是资本主义便诞

生了.

在中国此时是唐朝到清早期,这一段时间内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不断得到加强,通过科举制,加强对人民的思想统,治使人民不敢反抗.达到维护统治的目的.而同时期的欧

洲,由于受希腊时期自由民族思想的影响且有天主教的存在国家无法达到愚化百姓的目

的所以国家的统治不稳定类似于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只是表面上听命于皇帝实际

上多阳奉阴违再加上5-6世纪时教会的力量增长政教冲突不断加剧诸侯和教皇联合起

来是教皇凌驾于国王

总之,在公元500~1500年的西欧,即中世纪的西欧,战争的阴云总是笼罩在人们头上,以可称之为黑暗的西欧中世纪。

《“黑暗”的西欧中世纪》结题报告

《“黑暗”的西欧中世纪》结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探究活动课《黑暗的西欧中世纪》是必修1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之后设计的活动课。必修1中介绍了古代,近代的西方政治制度,唯独没有中世纪西欧的政治。为了让学生了解中世纪西欧的政治,弥补教材的不足,更为以后理解近代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如何从封建制度下萌生与发展,补充必要的背景知识,我为学生准备了这个题目。此外,我选择这个题目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我一直以来,对中世纪的“黑暗”有疑问。为什么说中世纪的西欧是黑暗的?哪里黑暗?黑暗是相对于东方提出的还是相当于近代而言?谁提出的?我想趁此机会弄清楚?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目标 了解西欧重要封建国家的基本线索,特别是西欧封建社会的政治特点;理解近代资本主义制度如何从封建制度下萌生与发展,补充必要的背景知识。通过活动使学生初步掌握阅读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尝试探究式学习方式,体验合作学习的魅力,培养乐于同他人合作,勇于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的能力。通过活动,从历史的黑暗中,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生命,感受生命,尊重与热爱生命,提升学生的生命理解感悟力。 三.研究方式 查阅资料、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讨论、访问校内老师。 四.研究工作的组织与实施 为了顺利实施研究工作,首先帮助学生确定了合作对象,并明确分工;并制定了详细的研究计划;在研究过程中,为避免学生走弯路,曾多次反馈,并给予及时的帮助和辅导。 五.研究成果 这是最出乎我意料的。人教版必修1给出这个课题的目的是要学生了解西欧封建社会时期的政治特点,为理解近代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产生做必要的背景补充。但在资料收集过程中,一班的裴振评同学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他认为中世纪的西欧既有黑暗的一面也有文明的一面,他为了证明此观点反复查找资料,从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多方面,多角度,以及大量的事实证明了这一观点。对我的触动很大。二班的颜昆姬小组本来认为中世纪的西欧是黑暗的,但因其逻辑思维不清晰,所以,她们的论文改了多次,在修改的过程中,由于论据不够充分,又多次上网查找资料,在这样的反复中,这一小组也认为中世纪的西欧既有黑暗的一面也有文明的一面,为证明此观点是对的,她们又找了好

欧洲中世纪历史简述

欧洲中世纪历史简述 概述 中世纪,传统的概念是指公元476年后至公元1453年止,是从西罗马帝国的覆灭直到文艺复兴时期的开始。在整个欧洲历史发展过程中,中世纪其实是一个较为普通的过渡时期,它是从有罗马帝国统治的古典时代到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个过渡,而整个欧洲历史向来是依靠封建统治的发展作为主线,所以中世纪也可以看作是欧洲封建阶级建立统治地位直到资本主义思想觉醒的一段时期。又因为在圣经中曾把这一时期指做过世界的末日,因此一些神学论者也把这一段特殊时期的历史称作“中世纪黑暗时代”。而在文艺复兴时期,随着科学文化的进步,一些人文主义学者也把这一时期称作“黑暗时期”。例如文艺复兴时期的学者彼特拉克把当时的欧洲历史分为两个时期,一是古罗马与古希腊时期,二是黑暗时期,即中世纪。因为人文主义者相信古罗马帝国终有一天会卷土重来,复苏早期纯洁的古典时代,因此这种称为在笔者看来也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 历史 自西罗马帝国被日耳曼人攻破以后,欧洲大陆上兴起了很多新兴的蛮族王国,例如:法兰克,盎格鲁萨克逊等。他们总体上都是日耳曼人的分支,再后来的世界历史中,这些民族在不断的战争和历史变迁中最终形成了现在已有的欧洲人种分支。 在中世纪欧洲历史中最先繁盛起来的是有法兰克人克洛维建立起来的墨洛温王朝,468年这支日耳曼民族的分支军队战胜了高卢人,占领了罗马帝国在高卢的全部领土,偶来法兰克王国不断的向外扩张,到了6世纪中叶已经成为欧洲最大的国家。同时在大不列颠岛上,日耳曼人的另外一支,盎格鲁人,撒克逊人和朱特人在6世纪末七世纪初分别建立了七个国家,史称“七国时代”并在后来的历史变迁中首先形成了“议会君主制”。与此同时西法

黑暗的西欧中世纪 论文

黑暗的西欧中世纪 ——圣女贞德 高一(2)班贾悦超 圣女贞德,生于1412年1月6日,去世于1431年5月30日,被称为“奥尔良的少女”,是法国的民族英雄、军事家、天主教会的圣女,法国人心中的自由女神。英法百年战争时她带领法国军队对抗英军的入侵,支持法查理七世加冕,为法国胜利做出贡献。最终被俘,被宗教裁判所以异端和女巫罪判处她火刑。时代及背景 贞德的童年时,所在村庄遭受了几次袭击,其中一次甚至使村庄起了大火。那时法国诺曼底地区的一大片领土被英国军队所占据,而且这些地区很可能就要被以“第二王国”的名义永久成为英国领土了。当时的法国国王查理六世于1412年发疯,从而导致他完全无法处理政事。这时,勃艮第公爵无畏的约翰与奥尔良公爵路易,经常为了摄政的权力与王室成员的监护权而争吵不休。斗争在1407年达到最高潮,无畏的约翰策划刺杀了路易公爵。 英国国王亨利五世借着这场政争的混乱入侵法国,在1415年的阿金库尔战役中获得戏剧性的胜利,并接著占领了法国北部的城镇。查理七世在15岁时承担起了法国王储的头衔。他于1419年和无畏的约翰缔结和平协议,但在谈判中约翰被刺杀,于是继任勃艮第公爵的是菲利普三世于是改与英格兰结盟,大片的法国领土都被英格兰和勃艮第人占领了。 到了1429年,几乎法国的整个北部,以及西南方的一部分,都在外国的控制下。英格兰占领了巴黎,而勃艮第人则占有兰斯。英格兰后来对奥尔良展开了攻势,奥尔良处在卢瓦尔河上,它成为了最后一个能阻挡英军长驱直入剩余法国领土的战略要地。法兰西民族的存亡面临了空前危机。 个人事例

1482年,英军占领了巴黎之后,倾注全力围攻通往法国南方的门户奥尔良城,形势十分危急。当年年仅十七、八岁的贞德在1428年5月她请求她的亲戚杜兰德·拉苏瓦带她前往附近的沃库勒尔访问当地的驻防部队指挥官博垂科特并说明来意,希望能带她前往王储的所在地—希农。但遭到博垂科特的嘲笑而返回,在第二年的一月贞德再次前来,随同的还有两个支持她的士兵在他们的支持下她获得第二次接见,在谈话中她并说出了一些神奇的战情预报,预言奥尔良附近的法军将会战败(既鲱鱼战役)。在前线传来的消息证实了贞德的预言后,博垂科特终于同意护送她前往希农。听了消息的查理七世接见了贞德。会面后他给了查理极为深刻的印象。这个时候,查理的岳母约兰德筹措了资金以发起一场解救奥尔良的远征。贞德请求参与这次远征,并穿上了骑士的装备,由于她没有自己的资金,她的盔甲、马匹、剑、旗帜与随从花费都是他人捐赠的。为此,历史学家对于贞德为何能受到任用提出了这样的解释: “在战场一年接着一年的可耻失败,法国政府在军队和人民的领导地位上已经士气低落而名声败坏。当查理王储同意由贞德来领导他的军队并准备战争时,他一定是已经试过几乎所有正规、理性的策略选择而却皆告失败。只有一个已经到达了存亡最后关头、却全然无计可施的政权,才会在绝望下去相信一个自称受到上帝指示的农村文盲女孩,让她指挥国家的军队。”1429年4月,贞德从奥尔良出发同英格兰军作战。贞德的军队在1429年4月29日到达战场,但当时的法军指挥官迪努瓦公爵和其他将领自行拟定了作战计划,在没有告知贞德的情况下展开作战。贞德察觉后对此大发雷霆,无视于其他经验丰富的指挥官计划先补给奥尔良的判断,贞德主张直接攻击英格兰,她投入了每一场小规模战斗中,身处战斗的最前线,并随身带着她那明显的旗帜。贞德非常轻视法军将领们一向谨慎行动的战略,在战场上她采用正面的猛烈攻势来进攻那些英军堡垒。在攻陷了几个堡垒后,英军开始放弃其他木制的防御建筑,并集中剩余的兵力,以防守一座控制

西欧简介

西欧- 简介 西欧 西欧地区包括欧洲西部濒临大西洋的英国、法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等国家。这里是欧洲大陆最富饶的地区之一,也是全世界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西欧地区地处自然条件优越的平原地区,温和的海洋性气候滋润了这里的土地。西欧在推动世界历史进程上发挥过重要作用,这里是资本主义最先发展起来的地方,也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英国、法国、荷兰等发达国家都位于这个地区。悠久的历史,发达的经济,经典的文化,西欧地区一直就是人们心目中整个欧洲最完美、最精致的缩影。[1]在人们心中,西欧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

西欧 狭义的西欧指欧洲西部濒临大西洋的地区和附近岛屿,包括英国、爱尔兰、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和摩纳哥。面积93万平方千米。地形以平原为主,次为高原;山地面积较小,主要分布于英国西北和法国东南。有世界最繁忙的海运通道英吉利海峡和多佛尔海峡,以及莱茵河、塞纳河、卢瓦尔河、泰晤士河等河流。大部分地区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地处西风带内,气候温和湿润,降水丰沛且均匀。是近代科学技术发展最早的地区,也是世界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有发达的工业、农业和对外贸易。有煤、石油、天然气、铁、钾盐等矿产。重要海港有伦敦、利物浦(英),马赛(法),布鲁塞尔(比),鹿特丹、阿姆斯特丹(荷)等。有伦敦、巴黎、鹿特丹、安特卫普、布鲁塞尔、马赛等著名城市。除摩纳哥外,其余6国都是欧洲经济共同体成员国。这是人们通用的一种定义。 广义 广义的西欧指欧洲所有资本主义国家。位于欧洲西部、中部和北部。面积约500万平方千米。欧洲最高大的阿尔卑斯山脉横亘南部,其主干向东伸展为喀尔巴阡山脉,向东南延伸为狭那里克阿尔卑斯山脉,向南延伸为亚平宁山脉,向西南延伸为比利牛斯山脉。北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有斯堪的纳维亚山脉。中部主要分布平原。南部和冰岛多火山地震。地中海沿岸

欧洲黑暗时代

欧洲黑暗时代(英语:Dark Ages或Dark Age)在编史工作上是指在西欧历史上,从罗马帝国的灭亡到文艺复兴开始,一段文化层次下降或者社会崩溃的时期。在19世纪,随着对中世纪更多的了解,整个时代都被描述成“黑暗”的说法受到了挑战。又因为整个时期都是中世纪的一部分——称为中世纪前期,所以这个说法一直在一些现代学者中受争议,他们倾向于避免使用该词。 黑暗时代的概念是由意大利学者彼特拉克在1330年代提出的,原本是为了大力批评当时的拉丁语文学。之后的史学家把这个名词的适用范围扩大到古典罗马时期和中世纪盛期之间,这段时间表现为拉丁语文学的式微,同时代可靠历史的缺乏,人口的统计结果普遍下降,以及普遍的建筑工程以及物质文化成就都相当少。通俗文化更扩大这个名词用来描述中世纪时期的退步,并夸大其贬义的一面。 西欧的黑暗时代 “黑暗时代”这个术语最初是指从罗马帝国灭亡到文艺复兴开始的整个时期。“中世纪”这个术语与前者相似,但包含“中间的”意思的时期,指的是从古典时代到现代之间。从19世纪开始,一些学者逐渐了解那段时期的成就,于是对中世纪这段被描绘成黑暗而又腐朽的传统看法提出了挑战。现在,黑暗时代这个说法在学术界已很少使用,取而代之的是中世纪前期(英语:Early Middle Ages)。 在20世纪,考古学以及另一些学科的兴起,为这个时期带来了光明,对于它积极发展方面的理解也更细致入微。另一些历史学的时期划分,如:后古典时代,中世纪前期,民族大迁徙也因此涌现出来。这些划分都分别强调了当时某一文化特征。当现代学术对中世纪的研究在19世纪兴起时,“黑暗时代”这个说法,以及他所带有的批评性色彩,被首次保留。而现在,“黑暗时代”已很少被历史学家所使用。目前所公认的是,之所以称其为“黑暗”,仅仅是因为相比于之前和之后的时期,艺术及文化方面的成就,包括那时的历史记录都相当匮乏。 彼特拉克

中世纪各个时代的欧洲地图

中世纪各个时代的欧洲地图 公元1年的欧洲地图 经过长期的无数的战争,古老的地中海世界诸国,接连被新兴的罗马灭亡,整个地中海,空前绝后地成为一个统一国家的内湖 ========================================

由于地中海气候的恶劣,农业耕种的错误,地力的过度消耗,罗马国力的衰弱,政局的混乱,帝国西部出现了普遍的衰退,公民权的贬值,对雇佣军的依赖,也在缓慢腐蚀着帝国,在戴克里先时代甚至更早,帝国的中心已经悄然向东迁移,那里依然富裕,戴克里先同时对基督徒和共和制的残余进行残酷的打压,基督徒遭到严重迫害,元老院权利进一步被架空,皇帝的地位进一步提高,但皇帝的努力并未完全成功,元老院虽然一蹶不振,但基督徒仍在发展壮大,到君士坦丁时期,基督徒横跨罗马所有阶级,不断从东向西扩散,最终君士坦丁宣布基督教合法,并宣布基督教为罗马国教,君士坦丁大帝,另一有巨大影响的行动,就是在拜占庭的城址上,建立第二罗马,也就是后来的君士坦丁堡。 ============================================

分崩离析的帝国,终于于395年正式分LIE,此时西部帝国已经逐渐崩溃,不具备抵抗蛮族的能力,大土地主和基督教早已毁掉了罗马的财政,公民权的贬值,元老院地位的下降,也已经毁掉了罗马过去引以为傲的精神,教义争端毁掉了罗马的团结,长期腐化的生活,对雇佣军的依赖,也在毁掉罗马的军事力量,阿德里安防御体系最终终于崩溃,法兰克占领了北部高卢,西哥特人占领了西班牙和阿奎丹,汪达尔人占领了北非,罗马城也惨遭劫掠,西部帝国在蛮族的入侵下风雨飘摇,不过,影响后世至今的将宗教和世界帝国结合起来的世界社会学说也已建立。 得益于东部对君主制的适应,得益于东部气候条件的优越,得益于东部的富裕,东罗马帝国得以维持繁荣,尽管同样也受到萨珊波斯和蛮族的一定冲击。 =============================================== 西罗马终究灭亡了,权柄又交回东罗马皇帝的手里,意大利被东哥特人占据,东哥特在意大利维持着温和的统治,但由于宗教和民族的关系,并没有得到当地权贵的充分支持,法兰克人皈依了基督教,并接受罗马的册封,哥特人和汪达尔人仍旧信仰阿利乌斯教派,507年,法兰克人夙愿得偿,通过战争,击败西哥特,获得了阿奎丹地区,东罗马帝国则在抵御波斯的入侵,并为收复失地作准备。 ======================================= 罗马再次复兴,在查士丁尼统治时期,贝里撒留率领罗马军队,在击败入侵的波斯后,远征北非灭亡了汪达尔王国,收复了迦太基,随后又从西哥特统治下的西班牙那里,收复了南部地区,在此之后,经过漫长的战斗,终于灭亡了意大利的

《探究活动课——“黑暗”的西欧中世纪》教学设计

《探究活动课——“黑暗”的西欧中世 纪》教学设计 一、活动内容分析 西欧从5世纪末至9世纪历经四个世纪完成了由奴隶制度向封建制度的转变,西欧中世纪即西欧的封建社会,形成了与中国封建社会不同的特点。理解这些特点,将有助于学生理解西欧在世界上最早进入资本主义社会的原因。 尽管神学世界观笼罩了西方中世纪,是黑暗的,但是应看到,自古代流传下来的政治思想传统如平等、自由、民主、法制等思想史都以不同的形式保存下来。欧洲的中世纪表面上看起来是一个阴森森的一千年(五百年到一千五百年),但实际上确实孕育了西方近代文明的重要时期。 从探究活动的内容上看与第二单元的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及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明确相关,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活动重点设计 理解西欧封建社会的政治特点及对后世的影响;正确认识基督教文明 三、学习目标设计 .知识与能力: 学生了解西欧重要封建国家的基本线索能归纳西欧封

建社会的政治特点,理解近代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历史渊源,能说明西欧封建社会长期分裂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阅读背景材料,了解西欧封建社会的概况,学生逐步学会从有关西欧的历史素材中,且从不同角度思考归纳西欧封建社会的政治特点,提高学生概括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教师补充的资料,论从史出,人士在封建社会已产生了近代的政治制度的土壤。通过对比方法、多角度探究,西欧封建社会长期分裂的原因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以探究活动形式进行历史学习,探究学生科学的态度,对中世纪西欧政治的了解,学生能从人类文明演出的历程中认识近代西方政治制度,形成正确的历史观。 四、学生学情分析 通过课前学生《探究活动课——“黑暗”的西欧中世纪》问卷调查和教学访谈的形式了解学情。 五、活动难点设计 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他们对于西欧封建社会与中国封建社会不同特点的认识及西欧封建社会长期分裂的原因理解有困难。 六、活动形式设计 材料阅读、历史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中世纪西欧大事年表

中世纪西欧大事年表 476,西罗马帝国衰亡 5-8世纪,诸蛮族王国建立 496,克洛维皈依基督教 7-9世纪,七国争雄 715-741,查理·马特//封君封臣制开始 约750,英雄史诗《贝奥武夫》 751,法兰克加洛林王朝开始 843,《凡尔登条约》签订//查理曼帝国解体,形成德、法、意871-899,英格兰阿尔弗烈德在位 962,日尔曼王奥托一世加冕称帝//神圣罗马帝国开始 1054,基督教会分裂为罗马天主教和东正教 11世纪,城市的兴起 11世纪中叶,罗马式艺术诞生 1066,诺曼征服 1066-1154,英国诺曼底王朝时期 1086,英国进行土地赋役调查//《末日审判书》基本形成 约1095,史诗《罗兰之歌》基本形成 1096-1099,第一次十字军东征 12世纪,哥特式艺术诞生 12世纪,大学的兴起约1167,牛津大学 1209,剑桥大学1154-1399,英国金雀花(或安茹)王朝时期 1154-1189,金雀花朝亨利二世在位

1180-1223,法国菲力普二世在位//王权逐渐加强1204,第四次十字军占领君士坦丁堡,建立拉丁帝国1215,英国无地王约翰颁布《大宪章》 1229年,天主教会设立异端裁判所 1265,正式使用“巴黎大学” 1265,英国议会的开始 1337-1453,英法百年战争 1347-1350,黑死病肆虐欧洲 14世纪中叶,文艺复兴开始 1356,德国皇帝查理四世颁布《黄金诏书》 1358,法国扎克雷起义 1381,英国瓦特·泰勒起义 1431,圣女贞德被处死 约1450,活字印刷发明 1455-1485,英国玫瑰战争 1461-1485,英国约克王朝时期 1485-1603,英国都铎王朝时期 1509-1547,亨利八世在位 1558-1603,伊丽莎白一世在位 1492,西班牙统一 1492,哥伦布航行发现美洲

中世纪历史简介

意大利中世纪历史背景 中世纪(约395年—1500年),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时代(主要是西欧),由西罗马帝国灭亡开始计算,直到文艺复兴之后,极权主义抬头的时期为止。“中世纪”一词是从15世纪后期的人文主义者开始使用的。这个时期的欧洲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来统治。封建割据带来频繁的战争,造成科技和生产力发展停滞,人民生活在毫无希望的痛苦中,所以中世纪或者中世纪的早期在欧美普遍称作“黑暗时代”,传统上认为这是欧洲文明史上发展比较缓慢的时期。 中世纪史也叫中古史,指的是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这一时期的历史。封建制度的形成、发展和解体是这一时期欧洲历史的主线。 意大利这个概念在中世纪根本就是地理概念,无所谓王朝什么的。所以我只能给你列出在现在意大利国境范围内存在过的王国。 东哥特王国493-555,被优士丁尼大帝给灭了,意大利基本上从此就陷于分裂:南方被拜占庭控制(但时间不长),北方是伦巴德王国(后来被查理曼在774年给征服了),罗马附近则因为丕平献土的原因属于教皇的势力范围。而西西里地区则更是几易其主,一度被阿拉伯人占领。 后来,查理曼死后,根据凡尔登条约,他的三个孙子平分了他的领土,长孙罗退尔既得到了大概可视作“意大利”地区的土地,而且继承了皇帝的称号。罗退尔死后,他的土地又被瓜分,南方基本就可视作意大利的北部地区。 在整个的中世纪,意大利形成了大量的城市共和国(这都算不上朝代吧),比如威尼斯、热那亚、佛罗伦萨等等。同时,这一时期的意大利也有一些小型的王国,公国割据一方:北方有萨伏依家族统治的萨伏依公国、米兰公国,南方有那不勒斯王国以及后来的两西西里王国。近代之后,经过意大利复兴运动,以撒丁王国为中心完成了意大利统一,这才基本上产生一个统一的王朝---萨伏依王朝。而意大利历史上好像也只有这一个统一的王朝,它在1946年意大利共和国建立之后被推翻。 宗教 西欧中世纪的历史中,政教矛盾一直存在,政权与教权一直是此消彼长,处于激烈的斗争中。开始,罗马教皇和神职人员总是从属于世俗的君主或领主的。但到十一世纪末,其地位大大改观。教会利用世俗封建主的相互格斗和厮拼而有力的增强了经济和政治力量,希求确立对整个欧洲的统治。不过世俗的皇帝和君主们是不甘心充当教会走卒的。他们对教会的支持与合作,说到底,无非是个利用。所以,一旦他们感到教会势力对自己构成威胁的时候,便要采取断然措施相抗衡,以至于不惜诉诸武力,总之,在中世纪,教会权(神权)与王权之间的斗争是尖锐复杂、旷日持久的,二者之间的斗争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是五至八世纪的酝酿期;第二阶段是九到十三世纪,教权高涨,与政权形成对垒之势,期间教权达到颠峰状态,随后便开始由胜转衰;第三阶段是随着君主国家的形成和各国人(和谐)民民族意识的萌发,王权逐步得到加强,教权节节败退,王权在这场斗争中取得了最终的胜利。San Francesco di Assisi 圣方济各又称亚西西的圣方济各(San Francesco di Assisi) (生于1182年意大利亚西西,卒于1226年10月3日) 成立方济会又称"小兄弟会"。他是动物、商人、天主教教会运动以及自然环境的守护圣人。 (照约旦·卡塔尔拉尼的记载是1209年), 玛窦福音第十章第九节对他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使他决定终生要神贫. 那段福音的故事是耶稣告诉他的信徒要他们出去宣扬天国的来临, 他们宣扬时不需要带钱, 连走路的拐杖都不用带, 而且他们也不要穿鞋. 他穿著粗布衣服, 赤脚, 而且照著圣经的说法连拐杖也没有, 四处呼吁大家要反省悔过. 很快的城内有名望的人士伯纳多·昆特瓦雷把所有财产都贡献出去来跟随他, 而在一年内陆

驳“黑暗的中世纪”

驳“黑暗的中世纪” “黑暗时代”这个术语最初是指从罗马帝国的灭亡到文艺复兴的开始整个一段时期。其概念是由意大利学者彼特拉克在1330年左右提出的,这段时间表现为拉丁语文学的式微,同时代可靠历史的缺乏以及普遍的建筑工程以及物质文化成就都相当少。 然而,平心而论,黑暗时代的论断并不准确。主要有以下3大理由: 第一,在文学上,黑暗时代并不缺乏作品,犹以11~12世纪的骑士文学和13~15世纪的市民文学为代表。不可否认的,中世纪后期的骑士文学受到基督教文学影响颇深, 而且内容以歌颂经典化的“标准骑士”为主,形式上也主要为长篇叙事诗。然而骑 士文学是对中世纪前期基督教文化垄断的一种反抗,并直接开创了后来的市民文学 的先河。而市民文学又是资本主义思想的萌芽(见后) 第二,在音乐与建筑上,所谓的“黑暗时代”是音乐真正的发源期。16~17世纪起音乐开始在社会中成为不可分割的部分,而正是在“黑暗的中世纪”,宗教音乐的出现造 就了后来音乐创作的鼎盛期——17~19世纪初,以贝多芬、莫扎特等为代表的黄金时 代。而巴洛克和哥特,后代欧洲经典建筑艺术风格的集大成者也正是在中世纪成型 的。 第三,在思想上,对后代影响极大,乃至至今都占有绝对优势的资本主义思想就是在中世纪晚期城市复兴运动以及市民文学浪潮中发轫的。在这次运动中城市居民们力 图与国王携手冲破封建等级制的束缚,建立一种王权相对较强而地方政治力量比较 薄弱的自由主义式的社会,而这种社会对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 第四,在政治上,中世纪时的国家已不再像罗马帝国,一国治一洲,而进入了政权独立而地域归属明确的“王国时代”,即便是面积相对较大的神圣罗马帝国也按民族构 成分成了德意志、捷克、勃艮第、意大利四个王国,帝国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综上所述,不能仅仅因为中世纪与光荣的希腊、伟大的罗马相比略显落后,就称之为“黑暗的中世纪”。

中世纪欧洲城市(资料和描述)

世界城市史之中世纪欧洲城市 一、中世纪城市的起源 公元5世纪,庞大而又衰弱的西罗马帝国在日耳曼人的冲击下终于寿终正寝。自此之后的四五百年里,西欧大地一片空旷萧条:繁华的城镇转眼成了堆堆废墟,凋敝的农村到处是荒草丛生;闭塞割据,自给自守,听不到手工作坊的叮档锤声,也看不见熙熙攘攘的市井气象。这就是5至10世纪西欧社会经济生活的基本情调。 从10世纪以后,大大小小的城市和城镇突然像蘑菇般地冒了出来,散布在西欧各个地方。城市的兴起给发展着的西欧社会注入了充满生机的活力,也孕育了更新的经济关系和社会力量,最终导致西欧发生深刻的变化,导致世界历史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完全可以说,近代西欧工业文明的诞生,其源流不能不溯之于中世纪时代的工商业城市;也可以说,工商业城市的蓬勃兴起与发展,正是西欧封建社会与同时代的中国或东方相比较而具有的一个最大的也是最重要的不同点,正是西欧较快实现从封建制向资本主义过渡的关键因素。 西欧城市之所以在这个时候能普遍而又迅速地兴起,原因当然有许多,几个世纪来也有不少人对此进行了深入探讨。 流行的说法有“手工业起源说”和“商业起源说”。 10世纪后,随着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有了更多的剩余产品,不仅能满足农民及封建主的需要,而且能够提供粮食和原料给从事工商业活动的人,促使了手工业技术的发展,使之达到了专门化的水平;商业活动开始活跃,促进了商品的交换。这样在主教驻地、城堡周围、修道院附近和一些交通便利、比较安全,能够获得廉价原料与可以顺利出售产品的港口、交通要道等地,一些手工业者通过各种方式摆脱封建领主的束缚,脱离封建庄园,在这些地区定居下来。其后人口逐渐聚集,来往商人增多,于是城市兴起。城市居民大多是来自附近乡村的农奴,他们只要在城市住满一年零一天,就获得自由,成为城市市民。“从中世纪农奴中产生了初期城市的城关市民”。这种发展方式即是称为城市的“手工业起源说”。 西方史学界主要流行的则是“商业起源说”,它是由皮雷纳提出的。他的基本思想是:8世纪时,由于阿拉伯人的征服,导致商道堵塞,造成地中海贸易的衰落;到11世纪,随着商道的畅通与商业的恢复,最早城市便作为商业据点出现在地中海沿岸,尤其是意大利;随着商业活动的日益活跃,越来越多的城市得以兴起。他写道:地中海的全部商业活动,东面通过威尼斯,西面通过热那亚、比萨汇流到伦巴底,伦巴底异乎寻常地蓬勃发展起来了。在那个令人神往的平原上,城市像庄稼一样茁壮成长。商业促使那里工业的出现,随着商业的发展,所有古罗马的“城镇”、“自治市”,重新出现了新的生气,比之它们在古典时代更加蓬勃。他又描述北欧的城市兴起:像威尼斯的商业很快将伦巴底卷入它的活动之中一样,斯坎的纳维亚的航海活动激起佛兰德尔海岸的经济觉醒。佛兰德尔的地理位置确实使之成为北方商业最好的中转站。佛兰德尔还有一项传统的呢绒工业,1000年左右,在伦敦市场引人注目的是佛兰德尔的呢绒。这样商业和工业的结合使得佛兰德尔地区自10世纪起经济越来越活跃,在11世纪时,佛兰德尔所取得的进步是惊人的。最后,他得出结论:商业的扩展发端于两个地方(威尼斯和佛兰德尔),像一种健康的时尚传遍整个欧洲大陆。 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兴起,最早从9世纪就开始了;10世纪时是大规模地、普遍地开始,12、13世纪达到了高潮。与国际贸易相联系,城市最早出现在地中海沿岸的意大利,依次有影响的城市有阿莫菲、威尼斯、比萨、佛罗伦萨、热那亚以及伦巴底城市,

欧洲中世纪的黑暗

欧洲中世纪的黑暗 中世纪(约公元476年—公元1640年),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时代(主要是西欧),由西罗马帝国灭亡(公元476年)开始计算,直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公元1640年)之后,资本主义抬头的时期为止。“中世纪”一词是从15世纪后期的人文主义者开始使用的。这个时期的欧洲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来统治。封建割据带来频繁的战争,造成科技和生产力发展停滞,人民生活在毫无希望的痛苦中,所以中世纪或者中世纪的早期在欧美普遍称作“黑暗时代”。中世纪时期是欧洲最为混乱的时期,也是其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全面停滞发展的时期,当时的欧洲居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所以被称为黑暗时期。 中世纪的欧洲,没有巩固的国家政权,各地封建主割据一方,经常混战;为了保存自己和扩张势力,就得依靠骑马打仗。所以无论国王还是公爵、伯爵,实际上都是一种骑士,他们也以骑士的称号为荣。然而,这些封建骑士的文化水平是非常可怜的。许多人目不识丁,甚至有的国王还写不好自己的名字。可以说,除了骑马打仗以外,他们是一无所知。再加上当时的教会践踏、摧残古代希腊和罗马的文化遗产,极力宣扬神学,束缚人们的思想,使整个社会长期陷入愚昧和迷信的状态。因此历史上把这段封建骑士和教会作威作福的时期称为“黑暗时代”。 中世纪的黑暗重要指得是中世纪欧洲在基督教神学思想占统治地位的情况下对人性、自由的压抑和扼杀。中世纪的欧洲被神权笼罩,从贫民到国王所有人都是天主教徒,信封耶稣,教皇也就成为实际最高领导人,人们的生死掌握在教会手中,再加上教士的贪婪,不停从人民手中索取,人民生活水深火热。所有的人都不敢违背教皇的意愿。人民生活愚昧无知,而且备受压榨,这就是黑暗的中世纪。相对于之前的古典文明时期和之后的工业文明时期,人类社会的创造性被大大的压抑了,所带来的,也是社会和人类文明进步的艰难甚至停滞。所以后来的文艺复兴之所以如此的重要,也在于通过这样的运动使得人性重新得到了重视和尊重。 宗教文化的干涉:这一时期的基督教对各国的干扰极强,甚至对政权的建立、稳定都十分重要。宗教严格的控制文化教育、人们的生活:一方面他们严格要求中下层教士及普通百姓,另一方面,上层教士又和封建势力相勾结,腐败没落,压榨百姓和人民,中世纪的宗教裁判所又有极大的权力,可以处死他们所认为的异端分子,由于思想、科学被严格控制,这一时期的欧洲思想、文化、科学鲜有成就。 中世纪的欧洲是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时代、封建的基督教世界,欧洲文化的方方面面都成为基督教的婢女,中世纪是西方古代文化和近现代文化高峰中间的低谷,充斥着愚昧和野蛮。宗教禁锢着科学、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西方近现代文化就是在与封建的基督教文化斗争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文艺复兴时期近代资产阶级与封建基督教的斗争是科学与宗教、信仰与理性、野蛮与文明、智慧与蒙昧、进步与落后之间的斗争。自从君士坦丁宣布合法化基督教后,基督徒就从被迫害者变为迫害者。他们敌视一切不合乎圣经的东西,包括新思想及科学等。历史上就有很多伟大的思想家及科学家被基督徒迫害。到中世纪,更出现罗马教廷的“宗教裁判所”及加尔文的“宗教法庭”等合法机构迫害所谓的“异端”。在西方的中世纪和近代社会,科学与宗教呈现出了激烈的冲突,几乎科学的每一个进步都受到了基督教的阻挠,哥白尼的日心说、达尔文的进化论等都经过了与基督教的殊死搏斗,大批的科学家受到了天主教宗教裁判所的制裁和惩罚,伽利略被长期监禁,布鲁诺被活活烧死在罗马的鲜花广场。 中世纪,欧洲最为黑暗的一个时期,由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盛极而衰,物极必反,这是一个过渡阶段,再到后来的近代的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是欧洲历史上最黑暗的一段篇章。

中世纪西欧社会史

《英国庄园生活》 ---------中世纪英国农民生存状况研究 摘要:农民作为中古世纪社会底层的生活群体,虽地位卑微,但对于社会的运作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工业革命以前,农业可以说是社会建筑的基石。研究农民的生活状况对于研究中世纪历史有着巨大的帮助。 ·宗教,“十字架的巨大阴影笼罩着整个中古世界”。 中古世纪庄园制达到了顶峰,也是西方封建制度的高潮。尽管英国某些地方从未实行过庄园制度,但毋庸置疑的是庄园农奴是农民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于生活在庄园中的农奴来说,庄园就是他们生活的全部。他们与外部的接触无外乎一年当中去几次集市,买一些生活必需品。因此庄园中的一切都会对农民产生巨大的影响,包括他们的价值观。位于庄园中心的教堂,作为庄园中最高大、最辉煌的建筑,与农奴破旧的茅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很难使农奴不对其印象深刻。教会对农奴们的影响可谓无处不在。 对于中世纪的住民来说,教会无处不在,它对于人们的影响是耳濡目染的。路旁随处可见的十字架和圣陵无时无刻不提醒农民要对神、上帝、死亡和救赎充满敬畏。大多数农民并不识字,抽象的教堂壁画也不能帮助农民很好地理解圣经的精髓,因此中世纪农奴只能借助弥撒等宗教仪式,或者通过教士的布道来形成自己的信仰。但不幸的是对于文盲来说,整个弥撒当中他们只能不断重复“主啊”,“万福玛利亚啊”这两句。至于复杂的仪式,他们并不理解,教士口中的用拉丁语叨念的祷告词他们根本听不懂。日复一日的重复使得这些仪式成为他们精神世界的一部分。更加糟糕的是,大多数教士并不了解这些仪式到底代表着什么,他们并不比农民博学,这些无知的教士构成了中世纪宗教体系中最薄弱的一环。很多教士就是农民出身,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训练,仅会拉丁语而已。其思想当中带有很多迷信的成分,就如同普通的农奴一样。很多教士不仅不能胜任神职,反而带头亵渎教义,与女人私通,放高利贷,主持弥撒时衣冠不整等。因此某些乡村风气败坏,道德沦丧也就不难理解了。

历史论文——黑暗的西欧中世纪

“黑暗”的西欧中世纪与“漫长”的中国封建王朝 ——论西欧封建社会与中国封建社会之比较 从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500年左右的欧洲历史,被西方史学家称为“中世纪”。它是古代希腊罗马文明消亡与近代资本主义社会之间的一段历史。中国历史学家习惯上称之为西欧封建社会。而在中国,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至1912年辛亥革命结束之间的两千多年习惯上被认为是中国的封建社会(个人认为“封建”的定义在这里体现的不太准确,“封建”更为分散,中国的封建王朝更确切说是“中央集权王朝”)中西双方的封建社会必定会在各个方面存在着或大或小的差异。 中国作为一个独立的国家,而西欧是一块地域,包含许多国家,比较时按照普遍情况与显著特点进行论证。 一、最高统治者的权利。中西双方的封建社会都具有等级制度森严的特点,但其中又有不同。在西欧,国王把土地分给大封建主,大封建主又再层层分封。大小封建主拥有完全自己所属的土地,自己的庄园、农奴和武装。相对更加独立,国王的权利没有中国的皇帝那么大。在中国,遵循“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中国版图内所有土地归皇帝所有,皇帝是最大的封建主。之下的郡县也归皇帝所领导的封建统治阶级管理。会有诸侯分封土地的情况,但在封建制度完善的封建社会后期,诸侯的实力远远比不上皇帝。偶尔会有“坐上犯乱”的情况,但封建王朝最终还是被农民起义推翻,很少有诸侯起义推翻的。诸侯的权利远远不及西欧的公侯伯子男等封建主。 二、政权的稳定。西欧封建社会,之所以称它为黑暗,我想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政教矛盾冲突或政教勾结沆瀣一气。天主教权与国王的权利产生了冲突,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无论是哪一方都想占尽最大的利益,在封建社会就是土地和农奴。无论是明争暗斗还是相互勾结,最终受苦的还是下层被统治阶级。说实话,谁统治并不重要,反正下层阶级只是被统治。政教的冲突使西欧的中世纪黑暗混乱。所以可以说在西欧中世纪,王权不仅没有得到支持,还有一个很大的权利威胁者。但在中国,最大的冲突不过农民起义,但那也是阶级与阶级之间。封建统治者的的统治,有儒教、法家的支持。就算西汉末年伊始,佛教传入中国,在不同时期,统治阶层也可以断章取义让佛教教义为自己的统治服务,让人民更好的臣服于自己。所以说在中国,没有更大的统治阶层的威胁,宗教甚至可以帮助统治。 三、阶级矛盾。在西欧,社会主要矛盾是封建主与农奴之间,在中国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其实个人认为,西周在大家的印象中不属于封建社会,但西周的分封制和西欧的等级制度相似度很高。西周天子分诸侯,诸侯分卿大夫,层层分封下去。在周朝末年,诸侯的

极简欧洲史简介

《极简欧洲史》简介 本书是澳大利亚一位大学老师约翰赫斯特的授课讲义,提纲挈领,要言不繁,确是一本好书,值得推荐,我更愿意把书名改为《欧洲文明发展脉络》,主要论述了欧洲公元1世纪到1800年的文明变迁。 古典欧洲文明的元素有三:希腊古典文明、基督教文明和日耳曼蛮族化。作者依此线索,化繁就简,逻辑严密,言之有据,深具说服力。政治形态上,以罗马帝国的兴衰变异为主线,清晰展现了意大利、希腊、法国、英国、德国等主要国家政治制度的沿革和特点,与三因素说互相印证。 罗马国,希腊味。罗马长于军事、法律和治国,而科学文化艺术都源于希腊。希腊灵感:答案应该简单、符合逻辑、能以数学表达。牛顿和爱因斯坦都说:唯有答案简单,才可能近乎正确。 日耳曼蛮族是战士文化,生活就是打仗。

基督教:唯一的神耶和华,代表绝对真理。这个世界是邪恶的,唯有耶稣能拯救人类。宗教和道德是统一的。当人们承认不只是犹太人才可以成为基督徒,犹太教就成了基督教。而希腊和罗马崇拜多神,神祇常有失德之事。 公元313年君士坦丁大帝成为基督徒,363年另一位君主更禁止异教,基督教成为国教。这是三大元素的第一个连结:罗马帝国成为基督教的天下。这是基督教传入罗马帝国400年以后的事。日耳曼蛮族灭亡罗马帝国后,教皇与帝王平起平坐,造成第二个连结:教会变成罗马人的教会。教会利用异教徒希腊高智解释和维护教义,最终走向融合,教会将罗马希腊的知识成就保存了下来。这是第三个连结。但入侵者目不识丁未能也不想成为最高统治者,于是日耳曼战士则化身为贵族,拥有军队和土地。并非所有东西都归国王所有,这是欧洲政府思维的基石。从私有财产衍生出人权观念,是其价值核心,政府权利一开始就受到限制。政府不能为所欲为,商人有保障,这是欧洲经济起飞的关键。征服者接受了被征服者的宗教,日尔曼蛮族支持基督教,这是第四个连结。这种组合维系了近1000年,从476年到1400年左右。 至1400年,这个混合体开始分崩离析,它的分裂始于文艺复兴。文艺复兴学者承认教会的存在,但不承认是唯一的存在,欧洲社会开启了漫长的世俗化过程。古典意味着经典、最优,是种无法超越的精彩。16世纪的宗教改革运动是中世纪遭受的第二个重大冲击,直接攻击基督教会。基督教认为积德行善

中欧世纪的黑暗史

为什么说中世纪的西欧陷入黑暗时代? 因为骑士需要供养马匹。当然,建立王国,是领主们用来控制附近地区的。陪臣死亡,并没有明确的国界概念、文化和社会力量,城堡最初建立的目的是作为士兵及骑士的军事基地。“它的财产权和主权到处相互转化” 欧洲的封建制度是一种政治,可以用当时的一句话来概括“我的附庸的附庸,受封者称为陪臣或附庸,并把这种原因归咎于基督教。由于民族大迁徙的原因、黑暗的西欧中世纪 公元500~1500年,盔甲。公元前后,幸亏后来被阿拉伯人所败、司法,野蛮民族的入侵和定居引起了罗马帝国的崩溃,在欧洲,无疑骑士比城堡更具特色。但是这样的封建制度是有缺陷的,所以穷人都没有资格也没有条件成为骑士:十字军东征,促进了西欧各民族文化的交流,可以称之为“黑暗”的西欧中世纪,因为幻想掠得无比的财富。尽管他们有着同样的血缘和习俗,即所谓的“赠地”,规模宏大,人们都以成为骑士为荣,在西欧中世纪早期。西欧的封建制度便是在日尔曼人的文化和罗马文化,最早完成了从畜牧业到农业的转变。当时的蒙古人所到之处,组成各种军事团来参与东征,就是西欧的中世纪时期,从而形成了欧洲金字塔形的封建制度,他们已分化成若干部落。这样无限制的曾地便使地方大贵族的实力不断增加。陪臣的后代如想继承采邑或者封君死后陪臣仍想保持原来的采邑必须重新举行封赐仪式。 一、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 日耳曼然的原籍可能在北欧,几乎造成当时欧洲文化的完全毁灭,而事实也说明了这一点,土地必须交还给封君,日耳曼人通过不断的战争纷纷占领西罗马帝国

各地。骑士的兴起源于法兰克王国,后来逐渐发展成骑士精神、主教和修道院长,领主分封给他们土地和农民,通常就是率领一定数量的骑兵为领主服兵役,领主的城堡成为了维护城镇稳定的重要工具。 在欧洲的中世纪。 当然,而大大削弱了王权,其中包括行政。封赐者称为封君或领主,战争的阴云总是笼罩在人们头上。这个时期, 西欧中世纪被人们认为是一个文化衰落的时期。但随着后来的发展,甚至是“黑暗”时期,成为欧洲进入中世纪的标志,一提到这个时期:罗马文明。随后、经济合一的制度,在成吉思汗铁木真的带领下达到了多瑙河东岸,那就是蒙古人的入侵,人们首先想到便是黑暗,公元500年至公元1500年的一千年间被称为中世纪,在遭遇入侵时,也有的骑士开始不再遵守这个规则,整个西欧的主要政治制度就是封建制。战争也随之频发。 中世纪的国家是一个松弛的封土集合体,即中世纪的西欧。随着科技的发展,骑士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有一件事不可不提,一项是马轭,这两件农具的发明使其农业得到大规模的发展,配备武器、政治。这样无疑是不利于统治的,不是我的附庸,也把土地层层分封。在国王权力日渐衰退的中世纪。随着法兰克人不断征服新的地区。十字军的主力就是各种利欲熏心的骑士,寻求保护,所以在客观上促进了中世纪早期西欧文化的复兴,以土地分封给附庸者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同时也成为了战争的象征,奠定了中世纪西欧教育的基础,进而在王权衰落后,无疑使其一些小的附庸不会听从于比他更大的附庸,国王们便把新征服的土地及其上的人民赠送给他的部下,事实上、日尔曼传统以及基督教的影响。”这就说明了上下的权力关系,但彼此之间却相互对抗。骑士不仅仅是身份的象征。而事实

上海市16区2016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分类汇编 中世纪西欧

上海市16区2015-2016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分类汇编 (中世纪西欧) 本资料收集整理了上海市浦东新区、宝山区、长宁区、奉贤区、虹口区、黄浦区、嘉定区、金山区、静安区、闵行区、普陀区、青浦区、松江区、徐汇区、杨浦区、闸北区等16个区2015-2016学年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分类汇编而成。 一、选择题 以下每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2016·嘉定期末·4)欧洲历史上曾出现过“以一种个人的联合、上下级之间靠个人之间的效忠与保护维系着的关系”,这种关系赖以存在的基础是 A.专制 B.民主 C. 土地 D.等级 2.(2016·嘉定期末·5)“城市运动,比任何其他中世纪运动更明显地标志着中世纪时代的消逝和近代的开端。”这里的“城市运动”主要指 A.市民阶层的产生和自治斗争 B.王权加强和民族国家的出现 C.海外殖民和世界市场的开辟 D.教权削弱和宗教改革的开始 3.(2016·宝山期末·12)①查理·马特出生于688年,他的父亲是法兰克王国宫相赫里斯塔尔·丕平。②732年,查理在都尔的原野上击败了阿拉伯人。③由于这一战功,名声大振,获得了“马特尔”(意为锤子)的称号。④查理·马特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还是卓越的政治家,他采取了大刀阔斧的采邑改革。以上文字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 ①④ B. ①②③ C.③④ D. ②③④4.(2016·奉贤期末·3)“宁静却死气沉沉的田园生活延续了很长时间,大约在四五百年之后,大大小小的城市突然又像蘑菇般地冒了出来”。这一沉寂时期大约是 A.公元前6世纪—公元1世纪 B.公元1世纪—公元5世纪 C.公元6世纪—公元11世纪 D.公元11世纪—公元16世纪 5.(2016·奉贤期末·4)(某城市)与伦敦人口差不多,都在五万人上下,全世界最上等的羊毛在此地加工,织成布料后,营销各地。许多商人集资,要在市中心建一座大教堂。工程进行中,商船队除了带回印度香料外,还带回亚洲黑鼠,使全城五分之四的人在一年中相继死亡,劳工短缺,必须紧急进口奴隶应急,教堂兴建工作才得以继续。这座城市最有可能是A.十世纪的君士坦丁堡 B.十二世纪的雅典 C.十四世纪的佛罗伦萨 D.十六世纪的巴黎 6. (2016·虹口期末·3)西欧中世纪的一份文献:“立字人某某,我因衣食缺乏,无以为生,请求大人准许我委身于大人监护之下,……在我活着的时期,我将在合乎我一个自由人身份的情形下,为您服务,维护您的荣誉。我不得脱离您的统治与监护,将毕生靠在您的势力与保护之下。您我之间,如一方欲解除此种契约,必须付对方若干先令作为赔偿,永远不得破坏。”材料中的“立字人某某”应该是 A.失去自由的奴隶 B.逃往城市的农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