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昆虫生理

昆虫生理

昆虫生理
昆虫生理

物理色是由于昆虫体壁上有极薄的蜡层、刻点、沟缝或鳞片等细微结构,使光波发生散射、衍射或干射而产生的各种颜色

合成色:这是一种普遍具有的色彩,它是由色素色和物理色混合而成

表皮是昆虫与环境之间的一个通透性屏障,外源性化学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穿透体壁

体腔:体壁与消化道之间的空隙

血腔:由于昆虫的背血管是开放式的,血液在循环过程中要流经体腔,再回到心脏,所以昆虫的体腔又叫做血腔血窦:昆虫的血腔由肌纤维和结缔组织构成的膈膜在纵向分隔成两三个小血腔,称为血窦

消化系统:纵贯于中央(即围脏窦)的一根管道即消化道,它的前端开口于头部的口前腔,后端开口称肛门循环系统:在消化道的背面,有一根前端开口的细管,称背血管,它是推动血液循环的主要器官

神经系统:在消化道的腹面,有纵贯于腹血窦的腹神经索,它与脑组成昆虫的中枢神经系统

呼吸系统:用以呼吸的气管系统以主气管和支气管网分布在围脏窦内消化道的两侧、背面和腹面的内脏器官之间,再以微气管伸入各器官和组织中

肌肉系统:肌肉系统则附着于体壁内脊、低膜下面、附肢和翅基关节以及内脏器官的表面,使昆虫表现出各种行为内分泌系统:主要的内分泌腺体,如心侧体、咽侧体和前胸腺等,位于头部、前胸内咽喉及气门气管附近激素是由内分泌器官分泌、在昆虫体内起调控作用的微量化学物质。

排泄循环:通过端段以水溶液的形式从血液中吸收代谢废物,不断转入后肠;基段和直肠细胞将水分和无机盐选择性再吸收,并移除代谢废物贮存排泄是指血液中的的部分代谢产物被某些器官或组织吸收并贮藏起来,而不马上排出体外的特殊排泄方式

昆虫生理学:是研究昆虫体内各组织、器官、系统的结构、机能及其调节机制,控制昆虫生命活动与行为的一门科学

色素色:又称化学色。是由于虫体一定部位有某些化合物的存在而造成的,这些物质吸收某种长光波,而反射其它

光波形成。

消化系数:食物经消化作用后,可消化吸收的部分与消耗食物的比值,称为消化系数

肠外消化:昆虫在取食前先将唾液或消化液注入寄主组织内,当寄主组织溶解后,在吸回肠内的过程,称为肠外消化。常见于刺吸式口器和肉食性的昆虫中

外激素:是由一种昆虫个体的特殊腺体分泌到体外,能影响同种其它个体的行为、发育和生殖等的化学物质血细胞指悬浮在血浆中的游离细胞,约占血液的2.5%

血细胞可分为6类:①原血细胞:原血细胞无吞噬功能,但具有活跃的分裂增生能力,并能转化为浆血细胞,主要功能是通过分裂来补充血细胞②浆血细胞:主要功能是吞噬异物,同时也参与包被和成瘤作用,因此是重要的防卫细胞③粒血细胞:主要功能是贮存代谢,此外还参与防卫作用④珠血细胞:珠血细胞由粒血细胞发育而来,具有贮存和分泌作用⑤类绛色细胞:主要参与物质代谢和分泌作用⑥凝血细胞:凝血细胞由粒血细胞发育而来,主要功能是凝血和防卫。另外,浆血细胞还常常发育成足血细胞和蠕血细胞血浆:是指体腔内浸浴着所有组织和器官的稍带粘滞性

的循环液体,是胚胎时就充满体腔内的一种组织液,约占血液总量97.5%,比重在1.012~1.070之间。主要含有水分、无机盐、氨基酸、蛋白质、脂肪和糖类等物质,另外还有少许的气体、有机酸和激素

血液的功能:止血作用、免疫作用、吞噬作用、成瘤作用、包被作用、溶菌作用、阻止天敌捕食、贮存营养和运输作用、机械作用

昆虫内分泌器官有两类:一类为神经内分泌器官。如脑分泌细胞;另一类为腺体内分泌器官,是典型的无导管腺体构造,如咽侧体

排泄系统的组成:①昆虫的排泄系统的主体是位于中后肠交界处的马氏管。②辅以体壁、气管系统、消化道、脂肪体及围心细胞等排泄器官和组织所形成的系统

排泄系统的机能:①自血液中吸收并排弃代谢废物和有毒物质。②维持昆虫体内盐类和水分平衡、保持体内正常生理环境。

常见的呼吸方式①体壁呼吸:如弹尾目。②气管鳃呼吸:如蜉蝣气管鳃、蜻蜓直肠鳃。③气泡和气膜呼吸:如龙虱。

④气门和气管呼吸:大多数陆栖昆虫。⑤寄生性昆虫的呼吸如小蜂、寄生蝇

气管系统由外向内主要由由气门、气管、微气管等组成

神经系统的分类①中枢神经系统:感觉、联系和运动协调中心②交感神经系统:控制取食、呼吸、生殖及内脏器官活动③周缘神经系统:收集感觉器的刺激至中枢神经、传递中枢神经的讯号至反应器

中枢神经系统组成:脑+咽喉下神经节+腹神经索

蜕皮激素和保幼激素是怎样调节昆虫的蜕皮的

参与调节昆虫变态的激素有促前胸腺激素、蜕皮激素和保幼激素. 由脑神经分泌细胞分泌促前胸腺激素PTTH储存于心侧体中,积累,然后释放,刺激前胸腺产生蜕皮激素。咽侧体分泌保幼激素。高浓度的保幼激素和蜕皮激素一起促使幼虫到幼虫状态的转变,低浓度的保幼激素和蜕皮激素仪器使幼虫到蛹或到成虫的转变。

试述在各虫态时的滞育的激素控制

(1)以卵滞育的昆虫是否产滞育卵决定于成虫,成虫的咽下神经节试分泌卵滞育激素的,而咽下神经节的分泌活动又受脑分泌细胞所控制(2) 以幼虫或蛹滞育的昆虫,则是由于脑分泌细胞停止活动,不产生活化的前胸腺的脑激素,是

前胸腺的分泌活动受到抑制而不分泌蜕皮激素,而引起滞育(3)以成虫期滞育的昆虫,主要是成虫缺少咽侧体分泌的保幼激素

昆虫体壁的构造与害虫防治有何关系

脂溶性的有机杀虫剂便于侵入和穿透表皮;摩擦损伤,破坏其蜡层,使其失水死亡

昆虫产卵器的构造是怎样的?了解昆虫产卵器构造有何意义

背产卵瓣、腹产卵瓣和内产卵瓣;有专门的产卵器的昆虫把卵产到植物组织中或土壤中,无产卵器的昆虫产到物体的表面或缝隙中,有助于识别昆虫,有助于推断产卵部位试述前肠与后肠的组织区别

前肠组织由外到内分六层:内膜,肠壁细胞层,底膜,纵肌,环肌,及围膜;后肠也分六层,由内到外:围食膜,肠壁细胞层,底膜,环肌,纵肌 ,围膜

昆虫体壁的基本构造是怎样的?体壁的功能有哪些

由内向外分为底膜、皮细胞层、表皮层。功能:着生肌肉、防治微生物侵入,防治水分蒸发,维持昆虫体型,具有

一定的生理功能等。

幼虫期的生命活动特点是:取食、增大体积,蜕皮等

简要叙述蝗虫消化道的结构及其功能

前肠、中肠和后肠,前肠又包括口腔、咽喉、食道、嗉囊和前胃,食物经口腔、咽喉、食道到达嗉囊,在嗉囊作暂时的停留后,在前胃得到磨碎,;中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部位;后肠把消化后的食物残杂及马氏管的排泄废物形成粪便排除体外,同时,后肠还有回收水分和无机盐的功能昆虫是怎样进行呼吸的

通过气管系统,直接将氧气组织、器官或细胞,再通过呼吸作用,将体内储存的化学能以特定的形式释放,为生命活动提供所需死亡能量

昆虫的呼吸过程包括外呼吸和内呼吸2个不可分割的过程。外呼吸是指昆虫通过呼吸器官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内呼吸是指利用吸入的氧气,氧化分解体内的能源物质,产生高能化合物——ATP的过程

昆虫血液组成、功能及昆虫免疫的关系

A昆虫血液组成:昆虫的血液主要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

B血液的功能包括:储藏水分、输送作用、中间代谢和贮藏营养、吞噬及免疫作用、机械作用、防御作用等。C昆虫血液与昆虫免疫的关系:

昆虫免疫主要包括:a.吞噬作用b.成瘤作用c.包被作用d.抗菌肽的杀菌作用。

昆虫外激素种类及其应用

外激素包括性抑制外激素、性外激素、集结外激素和告警外激素等。

外激素应用:释放昆虫性信息素或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可干扰昆虫寻找配偶,减少交配几率,以达到减少虫口的目的。通过使用性外激素或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可诱杀昆虫进行害虫测报和害虫防治

杀虫剂怎样对昆虫神经系统影响

有机磷杀虫剂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沙蚕毒素类杀虫剂抑制轴突神经冲动的传导高等动物/昆虫组成成分:50-60%血浆(血清,水,球蛋白,纤维蛋白)97.5%血浆(血清,水,球蛋白)/40-50%血细胞(红血球,白血球,血小板)2.5%血细胞(白血球,血小板)酸碱度PH=7.5/PH=6.0—7.5比重

1.05-1.06/1.02-1.06渗透压稳定不稳定/变化大。

多气门式:全气门周气门半气门②寡气门式:两端前后③无气门式

第二篇昆虫的内部解剖结构

第二篇昆虫的内部解剖和生理 重点与难点: 本篇主要阐明昆虫内部器官的位置与形态结构,各系统的主要生理机能,及在个体生存、种族繁衍的作用,在害虫防治中的应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从昆虫个内部器官系统的基本构造入手。 昆虫生理学是研究昆虫体被各组织、器官、系统的结构、机能及其调节机制,控制昆虫生命活动与行为的一门学科。了解并掌握昆虫的内部解剖知识,是学好昆虫生理学的前提。 第一章昆虫内部器官的位置 重点与难点: 昆虫的内部器官系统、体腔和血窦。内部器官系统的名称和位置。体腔、血腔、血窦、隔膜等。 昆虫与其他节肢动物一样,其体躯的外面为一层含有几丁质的躯壳,即体壁。躯壳内部充塞着各种组织和器官等。 昆虫的体壁是一个纵贯的通腔,又叫血腔,昆虫所有内部器官都位于血腔内,直接浸浴在血液中。血腔有肌纤维和结缔组织构成的隔膜在纵向分隔成两三个小血腔,称为血窦。位于腹部背面、背血管下面的一层是背膈,它将血腔分隔成背血窦和围脏血窦。有些昆虫中,腹部腹板两侧之间还有一层腹膈纵隔其间,腹膈下面的血窦称腹血窦。 第二章体壁 重点与难点: 体壁对维持昆虫正常生命活动的作用;体壁的构造(底膜、皮细胞层、皮层);表皮的化学成分(几丁质、蛋白质、脂类、多元酚及其氧化酶、色素);脱皮(脱皮过程、脱皮的激素调控、鞣化作用的激素调控);昆虫体壁的色彩(色素色、结构色、结合色);体壁的衍生物,表皮的通透性(水分、气体、杀虫剂等)。 昆虫的体壁是体躯的最外层组织,有单一的细胞层及其分泌物组成,是昆

虫内部器官和外界环境之间的保护性屏障,既能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又能防止外来物质的侵袭。表皮硬化成外骨骼,可保持昆虫的体形,内陷部分用以附着肌肉。 第一节体壁的构造 昆虫的体壁来源于外胚层,有里向外可分为底膜、皮细胞层和表皮层,表皮层是皮细胞分泌的产物,底膜由血细胞分泌而成。 1. 膜 底膜由皮细胞基膜下方的双层结缔组织,由含糖蛋白的胶原纤维构成,具有选择通透性,能使血液中的部分化学物质和激素进入皮细胞。 2. 皮细胞层 皮细胞层为一层单细胞层,细胞排列整体。细胞近表皮的一侧的质膜形成微绒毛,与溶离、吸收旧表皮和分泌、沉淀新表皮活动有关。皮细胞在发育过程中可特化成腺体、绛色细胞、毛原细胞及感受细胞等。 3. 皮层 表皮层是由皮细胞分泌的一种异质的非细胞层,分为内表皮、外表皮和上表皮3层。内表皮由皮细胞向外分泌形成,是表皮层中最厚的一层。主要含几丁质和蛋白质的复合体,或粘多糖蛋白质,呈多层薄片状。外表皮是经过鞣化反应形成的含骨蛋白层。蜕皮时,外表皮全部退去。上表皮分为护蜡层、蜡层和表皮质层。 第二节表皮的化学成分 表皮的主要组分是几丁质和蛋白质,此外还有脂类、色素和无机盐类。 1. 几丁质 是昆虫表皮的主要成分之一,占表皮干重的25%-40%。几丁质为无色无定型固体,不溶于水、稀酸、稀碱、酒精、乙醚等有机溶剂。在脱皮期间,表皮中的几丁质受几丁质酶和几丁二糖酶的作用而降解。 2. 蛋白质 是昆虫表皮各层的主要成分,约占表皮干重的一半以上。蛋白质成分随昆虫的发育阶段而变化。 3. 脂类 主要以蜡的形式存在于上表皮中,含有醇、碳氢化合物、脂肪酸、酯类等。 此外还含有多元酚及其氧化酶、色素等。 第三节脱皮 昆虫的体壁由于外表皮的硬化,形成外骨骼,阻碍了昆虫的生长,幼虫只

昆虫生理

物理色是由于昆虫体壁上有极薄的蜡层、刻点、沟缝或鳞片等细微结构,使光波发生散射、衍射或干射而产生的各种颜色 合成色:这是一种普遍具有的色彩,它是由色素色和物理色混合而成 表皮是昆虫与环境之间的一个通透性屏障,外源性化学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穿透体壁 体腔:体壁与消化道之间的空隙 血腔:由于昆虫的背血管是开放式的,血液在循环过程中要流经体腔,再回到心脏,所以昆虫的体腔又叫做血腔血窦:昆虫的血腔由肌纤维和结缔组织构成的膈膜在纵向分隔成两三个小血腔,称为血窦 消化系统:纵贯于中央(即围脏窦)的一根管道即消化道,它的前端开口于头部的口前腔,后端开口称肛门循环系统:在消化道的背面,有一根前端开口的细管,称背血管,它是推动血液循环的主要器官 神经系统:在消化道的腹面,有纵贯于腹血窦的腹神经索,它与脑组成昆虫的中枢神经系统

呼吸系统:用以呼吸的气管系统以主气管和支气管网分布在围脏窦内消化道的两侧、背面和腹面的内脏器官之间,再以微气管伸入各器官和组织中 肌肉系统:肌肉系统则附着于体壁内脊、低膜下面、附肢和翅基关节以及内脏器官的表面,使昆虫表现出各种行为内分泌系统:主要的内分泌腺体,如心侧体、咽侧体和前胸腺等,位于头部、前胸内咽喉及气门气管附近激素是由内分泌器官分泌、在昆虫体内起调控作用的微量化学物质。 排泄循环:通过端段以水溶液的形式从血液中吸收代谢废物,不断转入后肠;基段和直肠细胞将水分和无机盐选择性再吸收,并移除代谢废物贮存排泄是指血液中的的部分代谢产物被某些器官或组织吸收并贮藏起来,而不马上排出体外的特殊排泄方式 昆虫生理学:是研究昆虫体内各组织、器官、系统的结构、机能及其调节机制,控制昆虫生命活动与行为的一门科学 色素色:又称化学色。是由于虫体一定部位有某些化合物的存在而造成的,这些物质吸收某种长光波,而反射其它

昆虫生理学 sy

1 昆虫血淋巴中氨基酸含量明显高于高等动物,这有什么重要生理学意义? 答:昆虫生物化学重要的特征之一是血淋巴中含有其他动物类群无法与之相比的高浓度游离氨基酸,昆虫血淋巴中游离氨基酸具有重要的生理生化功能和生理学意义。它是昆虫体内蛋白质合成的原料,如家蚕丝蛋白的合成由血淋巴供给氨基酸;它可以通过改变自身浓度来调节渗透压;它可以解除代谢废物例如游离态氨的毒性;游离态氨基酸可以与某些杀虫剂如六六六,2,4-二甲基马尿酸结合,起到一定的解毒作用;它还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脱氨基进入TCA 循环彻底氧化,作为昆虫能量的来源,如脯氨酸。另外,游离态氨基酸还参与许多形态发生和繁殖过程,例如酪氨酸是表皮鞣化剂的前体物。此外,由于昆虫血淋巴游离氨基酸含量极高,易于检测,所以在昆虫营养生理方面,它可以作为昆虫营养状况及昆虫人工饲料配方改良的生理指标。在昆虫毒理学中,血液中游离氨基酸的变化也是昆虫中毒诊断的一个重要指标。 2 钠在动物生理过程中重要性如何? 答:钠在动物体内主要以Na+形式存在,它在动物生理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作用有:1、调节机体和细胞的渗透压。体液与血液中,钠盐通过形成晶体渗透压,来调节体液和血液渗透压,这是生物机体正常代谢以及细胞生活在正常环境中的保障。2、调节体液的酸碱平衡。体液中通过例如NaHCO3/H2CO3,Na2HPO4/NaH2PO4等缓冲对来调节血液pH值,以维持体液酸碱平衡。3、参与体内蛋白质和糖类的代谢。在动物体逆浓度梯度吸收葡萄糖和氨基酸,以及肾脏中尿的重吸收葡萄糖和氨基酸都需要一种Na+依赖式转运体蛋白。4、维持正常的神经兴奋性和心肌运动。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会导致细胞膜透性发生变化,一些Na+通道会开放和关闭,使Na+内流或外流,从而影响静息电位和产生动作电位,从而维持正常的神经兴奋性和心肌运动。此外,钠还参与酶的合成等活动,作用和意义重大。 3缺水是生物从水生进化到陆生过程中必须克服的,昆虫获取了哪些结构和生理生化特性来克服? 答:从水生进化到陆生,保持体内水分是昆虫生存中非常重要的问题。昆虫失水的主要途径有,体表蒸发失水,呼吸失水和排出代谢物时失水。昆虫之所以能够保持水分较少散失,是因为他的体表、呼吸系统、排泄系统具有特殊的机构和生理功能。 1、减少体表失水。昆虫体壁从内到外是由内表皮,外表皮和上表皮组成,主要负责保持水分的是上表皮。上表皮从外到内由粘胶层,蜡层,外上表皮层和内上表皮层组成,蜡层排列紧密,导致水分不能从它们中间通过从而减少水分流失。 2、减少呼吸失水。大多数昆虫具有开放式气管系统,它除了增加氧气和二氧化碳交换面积之外,还可以增加水分的损失面积。但气管并不是所有时间都是开放的,开放的频率能够根据动物的氧气需要加以调节。代谢旺盛时(飞行时)身体不断排除二氧化碳,气门持续开放。代谢作用缓慢时(静止不动时),二氧化碳积存,定期排放,称为二氧化碳那的爆发式释放。由于气门开启时间短而间隙的时间又长,身体水分损失大大减少。 3、减少排泄失水。昆虫在中肠及后肠的交接处生长着数量不等的马氏管,它可以排除重提内的非气体代谢终产物。马氏管和直肠对排泄物和粪便中的水分重新吸收,进一步减少了水分通过排泄和排便的散失。 4真核生物在进化过程中获得何种结构使其既能利用氧气充分氧化有机物以得到能量,同时又避免氧自由基对细胞结构的破坏? 答:真核生物利用线粒体,叶绿体等细胞器充分氧化有机物得到能量。线粒体。

蝗虫的外形和内部解剖

实验八蝗虫的外形和内部解剖(节肢动物门)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了解蝗虫的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掌握昆虫纲的一般特征。 二.实验用具与药品 解剖镜、蜡盘、镊子、剪刀、大头针、解剖针。 三.实验材料 蝗虫浸制标本。 四.操作与观察 (一)外部形态观察:取1头放于蜡盘中。身体分头、胸、腹3部分,体表有几丁质外骨骼。 1.头部: (1)复眼:1对,由许多小眼组成。 (2)单眼:3个,位于两复眼之间,倒三角形排列。 (3)触角:1对,丝状,由若干节组成。 (4)口器:咀嚼式。仔细识别上唇、上颚、下颚、下唇,下颚须、下唇须。

2.胸部:分前、中、后胸三节。 (1)前胸:有1对前足,背板发达,马鞍型。 (2)中胸:着生1对中足, 1对前翅。 (3)后胸:着生1对后足,1对后翅。 每只足由6部分组成:基节、转节、腿节、胫节、跗节、前跗节(爪)。3.腹部:11节,1-8节的背板两侧各有1气门。第1对气门后有1对听器。 雌性:腹末腹面不上跷;雄性:腹末腹面上跷。 (二)内部解剖和观察:用剪刀先剪去翅和附肢,再沿体侧的气门上方,由后端向前剪至头部,另一侧也同样剪开,然后用镊子将背部的外骨骼由前向后端揭开(保持背面的完整性)。 (三)用大头针将两侧体壁固定于蜡盘中,加水淹没虫体,观察内部构造。 1.呼吸系统:剪取一段气管,置于低倍镜下,可见气管内壁有几丁质螺旋状细环。 2.消化系统:分前、中、后肠三部分。 (1)前肠:口腔、咽、食道、嗉囊、前胃。 (2)中肠:又称胃。在胃与前胃交界处有6条指状突起的胃盲囊。 (3)后肠:回肠(胃后一端较粗的肠管)、结肠(较细)、直肠(结肠后一端粗

2009昆虫生理学期末试卷

昆虫生理学期末考试卷 专业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__ 一、中英互译,并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Insect physiology: 2. 滴度: 3. Integument: 4. 几丁质: 5. Pheromone Binding Protein: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16分) 1. 触角是昆虫主要的味觉感受器() 2. Molting hormones和Juvenile hormones都是神经激素() 3. 昆虫的前肠、中肠和后肠都是由外胚层发育而来的() 4. 昆虫表皮的硬化就是因为表皮中含有大量的几丁质() 5. 昆虫心脏的功能是抽吸背血窦内的血液,向前压入动脉() 6. 昆虫没有合成甾醇类物质的能力,所以在其饲料中常加入胆甾醇( ) 7. 激素在昆虫体内起作用,信息素在体外起作用() 8. 在血淋巴中运转时,昆虫的蜕皮激素和保幼激素需要与运转蛋白结合,而肽类和生物胺类激素不需要() 三、填空题(每题3分,共24分) 1. 中肠组织由内向外分为6层:。 2. 昆虫能量代谢的来源物质是:。 3. 离子通道可以分为:。 4. 和组成的昆虫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 5. 神经传导递质主要有:。 6. 从生理功能上,对应于哺乳动物心、肝、肾、胃、鼻子机能的昆虫器官是: 。 7. 昆虫的信息素密码由构成。 8. 昆虫的化学感觉器官分为:。 四、简答题(每题9分,共45分) 1. 简述昆虫体壁的功能及由哪些层次构成?

2. 内分泌器官分为哪几类?每类有哪些主要器官? 3. 试述昆虫发育过程中内外因子的调节作用? 4. 简述动作电位是如何产生和传导的?

昆虫生理学课程作业

昆虫生理学课程作业资环学院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专业 郭钰学号:2010222017 1 简述昆虫消化系统的结构及其结构的功能 昆虫的消化系统包括一根自口到肛门,纵贯于血腔中央的消化道,以及与消化有关的唾腺。(1)昆虫的消化道,主要是摄取、运送、消化食物及吸收营养物质,此外,还具有控制水分平衡和排泌作用的特殊功能。(2)昆虫的唾腺开口于食道,咽及口腔内所有腺体的总称。由皮细胞内陷而成,根据开口的位子,分别称上颚腺,下颚腺,下唇腺,主要是分泌唾液,有的特化为丝腺和毒腺。一般开口于口器部分的一对腺体为唾腺。如沙漠蝗的唾腺:由唾管和腺体组成;刺吸式口器昆虫腺体分为主腺和附腺,主腺细胞在剌入寄主组织时形成口针鞘。功能主要是分泌消化酶;润滑口器和溶解食物;分泌蜡丝;分泌抗凝素;分泌性引诱物质。根据消化道发生的来源和功能的不同,其结构可分为: (1)前肠:由咽喉,食道,嗉囊和前胃组成。 (2)中肠:前端与前肠相连,后端以马氏管的着生处与后肠分界。一般由前后粗细相似的管状构成。 (3)后肠:由回肠,结肠和直肠组成,以马氏管为界,还有突入肠腔内的幽门瓣和直肠垫。功能: (1)前肠:起源于外胚层。具有摄食、磨碎、暂时贮藏和初步消化食物的功能。 (2)中肠:起源于内胚层。又叫“胃”,是分泌各种消化酶,消化食物及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部位。 (3)后肠:排除食物残渣和代谢废物,吸回水分和无机盐,调节血液渗透压和离子平衡的功能。 另外,在前、中肠之间有喷门瓣,用以调节食物进入中肠的量;在中、后肠之间有幽门瓣,控制食物残渣排入后肠。 2 中肠细胞的组成及各类细胞的功能 从超微结构看,中肠的细胞由4类组成:柱状细胞、杯状细胞、再生细胞、内分泌细胞。功能: (1)柱状细胞:具有分泌消化酶和吸收消化产物的功能,是肠壁细胞中最基本的一类,它的顶膜特化成微绒毛,基膜形成深深的内褶,内含线粒体。质膜的特化增加了细胞的表面积,提高了对消化产物的吸收能力。

昆虫的血液循环

昆虫血液循环主要靠心脏和辅搏器的搏动以及膈膜和肌肉的运动来完成。 1 心脏搏动就是心室相随地收缩和舒张而产生的节律性搏动。昆虫心脏的搏动周期可分为收缩期(phase of systole)、舒张期(phase of diastole)和休止期(phase of diastasis)3个阶段。昆虫心脏搏动的速率因昆虫的种类、性别、发育阶段、代谢强弱、环境因子和化学毒物的影响而有变化。此外,昆虫血浆中Na+、K+离子浓度也影响着心脏搏动的速率。当血浆中Na+较高时,能提高心脏的搏动率,减小搏动的幅度;但若在无K+的情况下,一小时以后,心脏即停止搏动。 2 血液循环当心脏舒张时,背血窦中的血液经心门进入心脏;当心室收缩时,由于瓣膜作用,阻止血液倒流入血腔,把血液推向前方,心脏内的血液经动脉压向头部,在虫体的前端形成一个较高的压力,使血液一部分在血腔内向后端流动,另一部分即分别在翅和触角基部辅搏动器的协助下,迫使血液分别从翅的前缘和触角的腹面吸入,再分别从翅的后缘和触角的背面抽出,回到背血管内,形成翅和触角内的血液循环;在血腔内由头端向后流动的那股血流,一部分经围脏窦和腹窦内的组织器官后流回心脏,形成围脏窦内的血液循环;另一部分在足基部辅搏动器的协助下,经足的腹面流入,从足的背面流出,回到围脏窦,再进入背血管循环,形成足内的血液循环。 昆虫血液的流动速率主要取决心脏和辅搏动器。一般来说,在背血管内血液流动速率较快,在腹血窦内比较缓慢,且可能时流时停,在一些附肢内甚至有时完全停止。杀虫剂能影响昆虫血

液的循环速率,如除虫菊和烟碱能使心脏搏动减慢,乙酰胆碱和肾上腺素可使心脏搏动加快,1605可使心脏搏动节律紊乱。

昆虫生理生化

《昆虫生理生化》 第一章体壁 引言 昆虫体壁(integument)又称外骨骼,它具有高等动物皮肤和骨骼的双重功能,使虫体具有坚强的支撑,并为肌肉提供了着生点,但在体壁的某些区域,仍然有柔软的性质,关键部位有许多关节,保证虫体能行动自如。 体壁也是一个复杂的代谢库,这些过程都受到激素的调节和控制。体壁又是虫体与环境之间的界面,是抵御外界异物和阻止杀虫剂渗透的屏障,特别对保持水分有很大的作用。 第一节体壁的组成 昆虫体壁包括皮细胞、表皮和基底膜三部分,表皮是皮细胞分泌的产物,但基底膜则是由血细胞分泌的。 一皮细胞 1.昆虫的皮细胞主要分布在虫体外围,局部区域已在胚胎发育时随着外胚层的内陷成为前肠、后肠、气管或生殖道的管壁细胞;另一部分特化成腺细胞、毛原细胞和膜原细胞。皮细胞的生理特点是具有周期性吸收、合成和分泌能力。 2.在极大多数昆虫中,皮细胞都是以单层形式排列的,细胞的纵切面大多呈柱状,也有不规则的。 3.皮细胞的大小与密度因虫种和发育阶段不同而异,并且与生长期间是否进行有丝分裂有关。 (一) 形态结构 1.昆虫皮细胞的形态结构是随变态和脱皮周期而不断变化的,皮细胞在脱皮期间分泌作用较弱,顶膜与底膜平直,侧膜不明显,细胞核不清晰。 2.沉积新表皮开始时期顶膜弯曲,常有原生质丝突入表皮层内,侧膜出现,胞核明显。 3.在溶离旧表皮与沉积新表皮期间,细胞的合成、分泌和吸收都很旺盛,顶膜微绒毛发达,基膜褶深陷,底膜也常随基膜一起内陷,并有血淋巴进入到内褶中,增加了基膜与血淋巴接触机会和吸收面积。 (二) 胞间联系 1.皮细胞能够识别自身所处的位置,并与周围细胞进行联系和协调,按程序分泌和沉积特定的表皮。 2.皮细胞之间复杂的横向通讯联络,主要通过侧膜联接来实现。大量平行排列的皮细胞间,在侧膜的上半部形成隔壁联结与间隙联结,皮细胞之间也借此进行信息交流,甚至结成合胞体。 3.皮细胞之间有离子偶联和由浓度梯度产生的信息交流,还能调节细胞生长和影响形态发生。 4.皮细胞有时也会象变形虫那样移动位置,这种位移出现在修补伤口的时候。 (三)皮细胞的特化 1.皮细胞会发生多种特化,并形成相应的外长物,如鳞片、刚毛和距等。 2.皮细胞不但普遍具有腺细胞的分泌功能,能分泌蜕皮液如表皮物质,而且有一些细胞还专门特化成大型的分泌细胞,即皮细胞腺。 二底膜 底膜是皮细胞基膜下方的双层结缔组织,由含糖蛋白的胶原纤维构成,内层为无定型的

昆虫学习题集

第一部分绪论 一.名词解释: 1.普通昆虫学2.昆虫形态学3.昆虫生理学4.昆虫生物学 二.填空: 1.昆虫总类占动物界总量的大约()。 2.动物界按照进化顺序从低级到高级分为()、()、()、()、()、()、()、()、()门。 3.昆虫的体腔就是(),消化道位于体腔的(),循环系统位于(),神经系统位于()。 4.有些昆虫食性以生物尸体或粪便为食,这类为()昆虫,如()。5.蜘蛛、蝎子属于()纲。 6.蜈蚣、钱串子属于()纲。 7.马陆属于()纲。 8.虾、蟹属于()纲。 9.昆虫属于()门、()纲。 10.昆虫的()胸、()胸各着生一对翅,称为具翅胸节。 11.昆虫的头部具一对(),一对复眼,3对口器附肢,分别为()、()、(),所以头部成为()中心。 三.问答题: 1.昆虫成为地球上最繁荣类群的原因是什么? 2.简述昆虫纲的基本特征。 3.简述节肢动物门的特征。 四.不定项选择题: 1.以下属于昆虫的是() A 蝎子 B 蜈蚣 C 金龟子 D 蜻蜓 2.以下哪些昆虫对人类有益( ) A 传粉昆虫 B 工业原料昆虫 C 药用昆虫 D 天敌昆虫 3.以下节肢动物具有一对触角的有() A 蜘蛛 B 蜈蚣 C 蜜蜂 D 马陆 4.以下有3对行动足节肢动物的是() - 1 -

A 蝎子 B 鼠妇 C 蚂蚁 D 虾5.以下哪种节肢动物无触角() A 蝎子 B 蜘蛛 C 蜻蜓 D 金龟甲五.论述题: 试述昆虫与人类的关系。 - 2 -

第一部分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普通昆虫学:又称基础昆虫学,所涉及的内容偏重于对昆虫本身生命形式及生命规律的探索。 2.昆虫形态学:涉及昆虫的结构、功能、起源及演化,又有比较形态学、功能形态学、发育形态学、超微形态学、精子学等分支。 3.昆虫生理学:探讨昆虫组织、器官的机能和代谢规律等,包括昆虫组织学、昆虫生物化学、昆虫电生理学、昆虫分子生物学等。 4.昆虫生物学:研究昆虫的发育、变态、习性、行为的模式和机理;昆虫胚胎学、社会昆虫生物学、昆虫行为学等都属于广泛的昆虫生物学范围。 二.填空题: 1.2/3 2.海绵动物门腔肠动物门扁形动物门圆形动物门环节动物门软体动物门节肢动物门棘皮动物门脊索动物门 3.血腔中央体背腹面 4.腐食性昆虫蝇蛆蜣螂 5.蛛形纲 6.唇足纲 7.重足纲 8.甲壳纲 9.节肢动物门昆虫纲 10.中胸后胸 11.触角上颚下颚下唇感觉和取食 三.问答题: 1.昆虫成为地球上最繁荣类群的原因: (1)昆虫是无脊椎动物界中唯一有翅的类群。翅的获得对它的分布、觅食、求偶、避敌都有利。 (2)昆虫的身体相对的小,需要的食物就相对的少,很少会由于事物的缺乏导致灭绝。(3)昆虫的口器类型变化多,这样的就扩大了取食的范围,改善了它与寄主的关系。(4)昆虫有惊人的繁殖能力,可以以很少量的个体来繁殖大量的后代。 2.昆虫纲的主要特征: (1)体躯分头、胸、腹三个体段。 (2)头部有触角1对,复眼1对,单眼1~3个,口器附肢3对(上、下颚、下唇)是 - 3 -

普通昆虫学(一)复习思考题

普通昆虫学复习思考题 第一篇昆虫的外部形态 1.简述昆虫纲的特征。 2.昆虫的体躯由哪三个体段组成? 3.昆虫头部的三对口器附肢是什么? 4.昆虫体躯的分节方式有哪两种?其主要区别特点是什么? 5.昆虫胚胎期的头部分节标准是什么? 6.头部六节说指的是哪6节?4节说指的哪4节? 7.头部的五沟一缝四区指的是什么? 8.昆虫的头壳有哪些内骨骼? 9.昆虫有哪三种不同头式?试举出其代表的昆虫名称? 10.触角由哪三节构成?其主要功能是什么? 11.常见的触角类型有哪些?试举出各触角类型的昆虫名称。 12.复眼由什么组成?有何功能? 13.单眼有何功能?哪些昆虫具有背单眼?哪些昆虫具有侧单眼? 14.咀嚼式口器的构造由哪几部分组成?其主要特点是什么? 15.简述咀嚼式口器附肢的同源关系。 16.嚼吸式口器的构造主要特点是什么? 17.刺吸式口器的结构主要特点是什么? 18.锉吸式口器的构造主要特点是什么? 19.虹吸式口器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0.舐吸式口器的主要构造特点是什么? 21.学习昆虫口器类型有何理论和实践意义? 22.什么是蜕裂线? 23.什么是鳃叶状触角?丝状触角?各举一昆虫为例。 24.什么是跳跃足?什么为开掘足?各举一昆虫为例。 25.试从昆虫头部的内外构造说明头部是由若干个体节组成的。 26.具翅胸节的背板上有哪几条沟?它由几块骨片组成? 27.具翅胸节的腹板上有哪几条沟?它由几块骨片组成? 28.成虫的三对胸足是什么? 29.成虫的胸足由哪6节构成? 30.什么是步行足?捕捉足?携粉足?各举一昆虫为例。 31.什么是游泳足?什么叫开掘足? 32.什么是球杆状触角? 33.试述翅的基本构造。 34.什么叫脉序?

昆虫生理模拟题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本科课程考试试卷 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昆虫生理学》课程A 卷 专业年级: 命题教师: 审题教师: 考生姓名: 学 号: 考试成绩: 一、 下图示蜜蜂部分内部器官相对位置,请标出图中线条所指处的内部器官名称。(每空1分,共15 分) 1. 脑 2.动脉 3.食道 4. 嗉囊(密胃) 5. 前胃(贲门瓣) 6. 背膈 7. 马氏管 8.心脏 9 前后肠(回肠或结肠)10 直肠 11 肛门 12 腹膈 13 中肠 14 腹神经索(体神经节) 15 唾液腺(唾腺导管) 二、选择题(单选或多选,从下列各题备选答案中选出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处。答案错选或未选者,该题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0分。) 陆生昆虫主要含氮代谢物是( A ) (A )尿酸;(B )尿囊酸;(C )尿素;(D )脲;(E )氨 2.(A B D )感受器是机械感受器。 (A )听觉器; (B )毛状感受器; (C )味觉器;(D )感触器;(E ) 感光器。 3. 蜕皮时最后分泌的层次是( E )。 (A ) 蜡层; (B ) 护蜡层; (C ) 角质精层;(D )外表皮; (E) 内表皮。 4.下面哪些说法是不正确的( A B C D ) (A )昆虫血液循环系统是开放式的,血量大,血压高; (B )昆虫仅通过两性生殖就可满足种族繁衍的要求; (D )昆虫通过扩散作用进行呼吸就可满足自身需氧的需求; (C )蚜虫有两条马氏管。

5.下列哪些昆虫没有围食膜(C D 或C、D其中之一) (A)所有昆虫;(B)取食固体食物的昆虫; (C)取食液体食物的昆虫;(D)取食植物汁液和动物血液的昆虫。 6.神经分泌细胞位于(A) (A)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节内;(B)咽侧体内;(C)心侧体内; (D)前胸腺内。 7.中肠肠壁细胞分泌消化酶以( A B C )形式分泌 (A)局部分泌;(B)顶端分泌;(C)全浆分泌;(D)胞饮。 8.参与昆虫免疫的血细胞是( B C D) (A)原血细胞;(B)浆血细胞;(C)凝血细胞;(D)粒血细胞。 9. 由外胚层发育来的组织、器官有( A B ) (A)体壁;(B)神经;(C)血液;(D)肌肉;(E)马氏管。 10. 突触传导的特点是( A B C ) (A)单向性;(B)存在突触延搁;(C)敏感性; (D)相对不疲劳性;(E)不衰减。 三、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 1. 小眼:复眼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由角膜、晶锥、感杆束和色素细胞组成。 2. 动作电位: 细胞受刺激而兴奋时,在膜两侧所产生的快速的、可逆的、可扩布性的电位变化。由原来的外正内负状态变为外负内正状态。 3. 气膜呼吸:部分水生昆虫利用其体壁上着生的一层极密的疏水的微毛空隙中的气体进行呼吸,这种昆虫可终生生活于水下。

普通昆虫学课程简介

普通昆虫学课程简介 课程号 课程名称:普通昆虫学General Entomology 周学时:90 学分:5 先修课程:普通动物学,无脊椎动物学 内容简介: 普通昆虫学是研究昆虫生命活动最基本的规律和基本理论学科。通过对昆虫外部形态、生物学、内部解剖、昆虫分类及个体种群生态等方面的系统介绍,了解昆虫体躯的一般构造,头、胸、腹各部分的构造及其功能;掌握昆虫生命活动的特征,学会昆虫分类的基本知识、了解昆虫纲的系统发育和分目系统,掌握农业重要目和科的特征,为进一步学习农业昆虫学、城市昆虫学、资源昆虫学、害虫综合防治和害虫生物防治等后续专业课程奠定基础。 推荐教材或参考书目: 中文教材:《普通昆虫学》(彩万志等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出版); 英文教材:《The insects:An Outline of Entomology 》(2th edition,P. J. Gullan & P. S. Cranston,1999) 实验指导书为:《普通昆虫学实验指导》(自编)。 主要参考书目: 《昆虫学通论》北京农业大学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 《昆虫学》南开大学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The insects:An Outline of Entomology 》(2th edition,P. J. Gullan & P. S. Cranston,1999 《A Textbook of Entomology》Ross HH,Ross CA,Ross JRP,John Wiley & Sons,Inc. 《Entomology》Gillott C. New York:Plenum Press 《The Science of Entomology》Romoser WS and Stoffolano JG,WCB/McGraw-Hill

第三节 昆虫的体壁和内部器官

第三节 昆虫的体壁和内部器官 一、昆虫的体壁 昆虫等节肢动物的外骨骼长在身体的外面,而肌肉着生在骨骼内侧,因此,昆虫的骨骼系统称为外骨骼,也称体壁。体壁的功能是:构成昆虫的躯壳,着生肌肉,保护内脏,防止水分蒸发,以及微生物和其他有害物质的入侵,起保护性屏障作用。同时还是营养物质的贮存库,色彩和斑纹的载体。此外,体壁可特化成各种感觉器官和腺体等,参与昆虫的生理活动。 (一)体壁的构造: 由外向里可分为:表皮层、皮细胞层和底膜(图1-19) 1.表皮层:构造最复杂的一层,自外向内可区分为上表皮、外表皮和内表皮三层,其中贯穿许多孔道。 (1)上表皮:由护蜡层、 蜡层和角质精层组成,有 的昆虫在蜡层和角质精层 中间还有一个多元酚层。 此层具有不透性。 (2)外表皮:主要成分是 几丁质鞣化蛋白(骨蛋白) 及脂类化合物,决定昆虫 体壁具有坚韧性。 (3)内表皮:无色柔软, 含有几丁质—蛋白质复合体,还有弹性蛋白,决定昆虫体壁具有曲折延展性。 2.皮细胞层:活细胞层,也称真皮层,是连续的单细胞层。主要功能是控制昆虫的脱皮作用;分泌表皮层;组成昆虫体躯的外骨骼以及外长物;分泌脱皮液,在脱皮过程中消化旧的内表皮,并吸收其产物、合成新表皮物质;修补伤口;分泌绛色细胞等。 3.底膜:或称基膜,皮细胞层下的一层薄膜,是体壁最内的一层。 昆虫的体壁,特别是表皮层的结构和性能与害虫防治有着密切的关系。在防治害虫时,我们使用的接触性杀虫剂,必须能够穿透它,才能发挥作用。低龄幼虫,体壁较薄,农药容易穿透,易于触杀;高龄幼虫,体壁硬化,抗药性增强,防治困难,所以使用接触性杀虫剂防治害虫时要“治早治小”。表皮层的蜡层和护腊层是疏水性的,使用乳油型的杀虫剂容易渗透进入虫体,杀虫效果往往要比 可湿性粉剂好,如在杀虫剂中加入脂溶性的化学物质,杀虫效果也会大大提高。

20昆虫的循环系统

昆虫的循环系统 circulatory system 主要功能是运送营养物质及内分泌物质到身体的各组织及器官;同时将代谢的废物运送到排泄器官或其他组织,维持正常生理所需的血压、渗透压和离子平衡;同时对外物侵入产生免疫反应,移除解离的组织碎片、死细胞和较大的固体颗粒和修补伤口等

循环系统的基本构造 ?循环器官:推动血液在血腔内流动和循环的器官 ●背血管 ●背膈、腹膈和辅搏动器 ●造血器官:补充血细胞

?最主要的循环器官-背血管 背血管 ?背血管位于背中线体壁下方,纵贯于 背血窦内的一条管状构造 ?背血管由大动脉和心脏两部分组成, 心脏两侧着生有成对的翼肌,把背血 管固定在膈膜上 循环系统背面观

背血管 ?大动脉:背血管前段一条简单的直 管,引导血液向前流动 ?心脏:背血管后段呈连续膨大部分, 每个膨大部分为一个心室。心室节 律地搏动,抽吸背血窦内的血液, 压入前方的大动脉 循环系统背面观

背膈和腹膈 ?背膈和腹膈与血液循环密切相关,它 们紧贴于心脏下方和腹神经索上方; 背膈和腹膈两侧形成许多窗状细孔, 使各血窦间的血液相通 ?背膈和腹膈的作用是保护和支持内脏 器官并分隔血液,通过自身的搏动, 使血液向后方和背方流动,促进血液 在体腔内的循环 循环系统侧面观 循环系统的基本构造

辅搏动器 辅搏动器是心脏外的一类具有搏动性 能的结构,在昆虫的足、翅、触角中都 存在这种结构,其功能是辅助心脏、促 进血液在部分血腔、附肢及其它远离心 脏的附属器官内循环,保持血腔中各部 位的血压平衡,称为触角、足或翅的足的辅搏动器触角的辅搏动器 “心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