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值仿真与Matlab》实验指导书-实验一+实验二

《数值仿真与Matlab》实验指导书-实验一+实验二

《数值仿真与Matlab》实验指导书-实验一+实验二
《数值仿真与Matlab》实验指导书-实验一+实验二

实验指导书

Matlab实验指导书 河北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2004年1月

目录 MATLAB实验教学计划 (2) 实验一MATLAB基本操作 (3) 实验二MATLAB图形系统......................................................... . (5) 实验三 MATLAB程序设计 (6) 实验四 MATLAB基本应用领域 (7) 实验五设计性综合实验1---数字信道编译码 (14) 实验六设计性综合实验2---fir滤波器设计................................. . (16) 2

MATLAB实验教学计划 指导教师:郑晓昆薛文玲王竹毅学时数:12学时周4学时2次实验,共3周6次实验,第7—9教学周,每次实验2学时 所用仪器设备:MATLAB7.0实验软件系统 实验指导书:Matlab实验指导书 自编 实验参考书:, 楼顺天等编著, 西安电子科大出版社,06年5月第二版 实验项目: A, MATLAB基本操作 内容:矩阵操作,基本数学函数,逻辑函数操作等; 要求:循序渐进完成P83练习题1—10 B, MATLAB图形系统 内容:图形绘制,图形标注,对数和极坐标,坐标轴控制,颜色控制等要求:循序渐进完成P146练习题1—10 C, MATLAB程序设计 内容:脚本script和函数function认识,流程控制,参数交互输入,基本程序设计技巧练习,程序调试DEBUG等 要求:循序渐进完成P184练习题1—10 D, MATLAB基本应用领域 内容:线性代数,多项式与内插,曲线拟合,数据分析与统计,泛函基础等 要求:循序渐进完成P146练习题1—4,6—19 E, 设计性综合实验----数字信道编译码 内容:1数字通信系统信道编码AMI编译码 2数字通信系统信道编码HDB3编译码 F,设计性综合实验----fir滤波器设计 内容:设计一个有限冲击相应数字滤波器FIR是该滤波器能够滤出规定频率以上的信号,而该频率以下的信号不受影响。 3

实验指导书 实验二_SolidWorks建模1

实验二 SolidWorks 草绘特征和放置特征操作(一) 一、 实验目的 1. 掌握基本零件建模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2. 掌握SolidWorks 草绘特征:拉伸凸台、拉伸切除、旋转凸台、旋转切除、扫描、 放样的操作方法。 3. 掌握放置(应用)特征:钻孔特征、倒角特征、圆角特征、抽壳特征、拔模斜度特 征、筋的操作方法 二、 实验内容 完成下列下列零件造型 三、 实验步骤 1. 连接件设计 完成如图 1 (1) (2) 2 所示。 图 1连接件 图 2草图 (3) 单击【拉伸凸台/ 框内选择【两侧对称】选项,在【深度】文本框内输入“54mm ”,单击【确定】按钮,如图 3所示。 图 3 “拉伸”特征 (4) 120°”,然后 在第二参考中选择图形的一条下边线。单击【确定】按钮,建立新基准面,如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所示。 (5) 1,选择“反转法线” 1,单选择 4所示。 图4草图 图4建立基准面 底面边线

(6) 单击【拉伸凸台/ 列表框内选择【给定深度】选项,在【深度】文本框内输入“12mm”,单击【确定】按钮,如图5所示。 图5“拉伸”特征 (7)选取基体上表面,单击【草图绘制】进入草图绘制,使用中心线工具在 上表面的中心位置绘制直线,注意不要捕捉到表面边线,如图6所示。 图 6 中心线 (8) 内输入“8mm”,在图形区域选择中心线,在属性管理器中选中【添加尺寸】、【选择链】、【双向】和【顶端加盖】复选框,选中【圆弧】单选按钮,单击【确定】按钮,标注尺寸,完成草图,如图7所示。 运用“等距实体”绘制草图 (8) -拉伸】属性管理器,在【终止条件】下拉 列表框内选择【完全贯穿】选项,单击【确定】按钮,如图8所示。

控制工程基础实验指导书(答案) 2..

实验二二阶系统的瞬态响应分析 一、实验目的 1、熟悉二阶模拟系统的组成。 2、研究二阶系统分别工作在ξ=1,0<ξ<1,和ξ> 1三种状态下的单 位阶跃响应。 3、分析增益K对二阶系统单位阶跃响应的超调量σP、峰值时间tp和调 整时间ts。 4、研究系统在不同K值时对斜坡输入的稳态跟踪误差。 5、学会使用Matlab软件来仿真二阶系统,并观察结果。 二、实验仪器 1、控制理论电子模拟实验箱一台; 2、超低频慢扫描数字存储示波器一台; 3、数字万用表一只; 4、各种长度联接导线。 三、实验原理 图2-1为二阶系统的原理方框图,图2-2为其模拟电路图,它是由惯性环节、积分环节和反号器组成,图中K=R2/R1,T1=R2C1,T2=R3C2。 图2-1 二阶系统原理框图

图2-1 二阶系统的模拟电路 由图2-2求得二阶系统的闭环传递函 12 22 122112 /() (1)()/O i K TT U S K U S TT S T S K S T S K TT ==++++ :而二阶系统标准传递函数为 (1)(2), 对比式和式得 n ωξ== 12 T 0.2 , T 0.5 , n S S ωξ====若令则。调节开环增益K 值,不仅能改变系统无阻尼自然振荡频率ωn 和ξ的值,可以得到过阻尼(ξ>1)、 临界阻尼(ξ=1)和欠阻尼(ξ<1)三种情况下的阶跃响应曲线。 (1)当K >0.625, 0 < ξ < 1,系统处在欠阻尼状态,它的单位阶跃响应表达式为: 图2-3 0 < ξ < 1时的阶跃响应曲线 (2)当K =0.625时,ξ=1,系统处在临界阻尼状态,它的单位阶跃响应表达式为: 如图2-4为二阶系统工作临界阻尼时的单位响应曲线。 (2) +2+=222n n n S S )S (G ωξω ω1 ()1sin( ) (3) 2-3n t o d d u t t tg ξωωωω--=+=式中图为二阶系统在欠阻尼状态下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 e t n o n t t u ωω-+-=)1(1)(

实验指导书

混凝土基本理论及钢桁架静力测试试验指导书

试验一、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破坏试验 一、试验目的 1.了解受弯构件正截面的承载力大小、挠度变化及裂缝出现和发展过程; 2.观察了解受弯构件受力和变形过程的三个工作阶段及适筋梁的破坏特征; 3.测定受弯构件正截面的开裂荷载和极限承载力,验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方法。 二、试件、试验仪器设备 1.试件特征 (1). 根据试验要求,试验梁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纵向受力钢筋强度等级I级。 (2). 试件尺寸及配筋如图1所示,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净保护层厚度为15mm 。 (3). 梁的中间500mm 区段内无腹筋,其余区域配有 6@60的箍筋,以保证不发生斜 截面破坏。 (4). 梁的受压区配有两根架立筋,通过箍筋与受力筋绑扎在一起,形成骨架,保证受力钢筋处在正确的位置。 2.试验仪器设备 (1). 静力试验台座、反力架、支座及支墩 (2). 20T 手动式液压千斤顶 (3). 读数显微镜及放大镜 (4). 位移计(百分表)及磁性表座 三、试验装置及测点布置 1.试验装置见图2 (1). 在加荷架中,用千斤顶通过分配梁进行两点对称加载,使简支梁跨中形成长 500mm 的纯弯曲段(忽略梁的自重)。 (2). 构件两端支座构造应保证试件端部转动及其中一端水平位移不受约束,基本符 合铰支承的要求。 2.测点布置 梁的跨中及两个对称加载点各布置一位移计f 3~f 5,量测梁的整体变形,考虑在加载的过程中,两个支座受力下沉,支座上部分别布置位移测点f 1和f 2,以消除由于支座下沉对挠度测试结果的影响。 图1 试件尺寸及配筋图

[整理]15数字逻辑实验指导书1

------------- 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实验指导书 青岛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实验中心巨春民 2015年3月

------------- 实验报告要求 本课程实验报告要求用电子版。每位同学用自己的学号+班级+姓名建一个文件夹(如2014xxxxxxx计算机X班张三),再在其中以“实验x”作为子文件夹,子文件夹中包括WORD 文档实验报告(名称为“实验x实验报告”,格式为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实验内容中的电路图用Multisim中电路图复制粘贴)和实验中完成的各Multisim文件、VerilogHDL源文件、电路图和波形图(以其实验内容命名)。

实验一电子电路仿真方法与门电路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熟悉电路仿真软件Multisim的安装与使用方法。 2.验证常用集成逻辑门电路的逻辑功能。 3.掌握各种门电路的逻辑符号。 4.了解集成电路的外引线排列及其使用方法。 5. 学会用Multisim设计子电路。 二、实验内容 1.用逻辑门电路库中的集成逻辑门电路分别验证二输入与门、或非门、异或门和反相器的逻辑功能,将验证结果填入表1.1中。 注:与门型号7408,或门7432,与非门7400,或非门7402,异或门7486,反相器7404. 2.用 L=ABCDEFGH,写出逻辑表达式,给出逻辑电路图,并验证逻辑功能填入表1.2中。 ()' 三、实验总结 四、心得与体会

实验二门电路基础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CMOS反相器、与非门、或非门的构成与工作原理。 2. 熟悉CMOS传输门的使用方法。 3. 了解漏极开路的门电路使用方法。 二、实验内容 1. 用一个NMOS和一个PMOS构成一个CMOS反相器,实现Y=A’。给出电路图,分析其工作原理,测试其逻辑功能填入表2-1。 表2-1 CMOS反相器逻辑功能表 2. 用2个NMOS和2个PMOS构成一个CMOS与非门,实现Y=(AB)’。给出电路图,分析其工作原理,测试其逻辑功能填入表2-2。 3. 用2个NMOS和2个PMOS构成一个CMOS或非门,实现Y=(A+B)’。给出电路图,分析其工作原理,测试其逻辑功能填入表2-3。 表2-3 CMOS或非门逻辑功能表 4. 用CMOS传输门和反相器构成异或门,实现Y=A B 。给出电路图,测试其逻辑功能填入表2-4。

R语言实验指导书(二)

R语言实验指导书(二) 2016年10月27日

实验三创建和使用R语言数据集 一、实验目的: 1.了解R语言中的数据结构。 2.熟练掌握他们的创建方法,和函数中一些参数的使用。 3.对创建的数据结构进行,排序、查找、删除等简单的操作。 二、实验内容: 1.向量的创建及因子的创建和查看 有一份来自澳大利亚所有州和行政区的20个税务会计师的信息样本 1 以及他们各自所在地的州名。州名为:tas, sa, qld, nsw, nsw, nt, wa, wa, qld, vic, nsw, vic, qld, qld, sa, tas, sa, nt, wa, vic。 1)将这些州名以字符串的形式保存在state当中。 2)创建一个为这个向量创建一个因子statef。 3)使用levels函数查看因子的水平。 2.矩阵与数组。

i.创建一个4*5的数组如图,创建一个索引矩阵如图,用这个索引矩 阵访问数组,观察结果。 3.将之前的state,数组,矩阵合在一起创建一个长度为3的列表。

4.创建一个数据框如图。 5.将这个数据框按照mpg列进行排序。 6.访问数据框中drat列值为3.90的数据。

三、实验要求 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向量、矩阵、数据框、列表、因子的创建和使用。

实验四数据的导入导出 一、实验目的 1.熟练掌握从一些包中读取数据。 2.熟练掌握csv文件的导入。 3.创建一个数据框,并导出为csv格式。 二、实验内容 1.创建一个csv文件(内容自定),并用readtable函数导入该文件。 2.查看R语言自带的数据集airquality(纽约1973年5-9月每日空气质 量)。 3.列出airquality的前十列,并将这前十列保存到air中。 4.查看airquality中列的对象类型。 5.查看airquality数据集中各成分的名称 6.将air这个数据框导出为csv格式文件。(write.table (x, file ="", sep ="", https://www.doczj.com/doc/0a15346076.html,s =TRUE, https://www.doczj.com/doc/0a15346076.html,s =TRUE, quote =TRUE)) 三、实验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从包中读取数据,导入csv文件的数据,并学会将文件导出。

土工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

土工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编写毕守一 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 二OO九年五月

目录 实验一试样制备 实验二含水率试验 实验三密度试验 实验四液限和塑限试验 实验五颗粒分析试验 实验六固结试验 实验七直接剪切试验 实验八击实试验 土工试验复习题

实验一试样制备 一、概述 试样的制备是获得正确的试验成果的前提,为保证试验成果的可靠性以及试验数据的可比性,应具备一个统一的试样制备方法和程序。 试样的制备可分为原状土的试样制备和扰动土的试样制备。对于原状土的试样制备主要包括土样的开启、描述、切取等程序;而扰动土的制备程序则主要包括风干、碾散、过筛、分样和贮存等预备程序以及击实等制备程序,这些程序步骤的正确与否,都会直接影响到试验成果的可靠性,因此,试样的制备是土工试验工作的首要质量要素。 二、仪器设备 试样制备所需的主要仪器设备,包括: (1)孔径0.5mm、2mm和5mm的细筛; (2)孔径0.075mm的洗筛; (3)称量10kg、最小分度值5g的台秤; (4)称量5000g、最小分度值1g和称量200g、最小分度值0.01g的天平;

(5)不锈钢环刀(内径61.8mm、高20mm;内径79.8mm、高20mm或内径61.8mm、高40mm); (6)击样器:包括活塞、导筒和环刀; (7)其他:切土刀、钢丝锯、碎土工具、烘箱、保湿器、喷水设备、凡士林等。 三、试样制备 (一)原状土试样的制备步骤 1、将土样筒按标明的上下方向放置,剥去蜡封和胶带,开启土样筒取土样。 2、检查土样结构,若土样已扰动,则不应作为制备力学性质试验的试样。 3、根据试验要求确定环刀尺寸,并在环刀内壁涂一薄层凡士林,然后刃口向下放在土样上,将环刀垂直下压,同时用切土刀沿环刀外侧切削土样,边压边削直至土样高出环刀,制样时不得扰动土样。 4、采用钢丝锯或切土刀平整环刀两端土样,然后擦净环刀外壁,称环刀和土的总质量。 5、切削试样时,应对土样的层次、气味、颜色、夹杂物、裂缝和均匀性进行描述。 6、从切削的余土中取代表性试样,供测定含水率以及颗粒分析、界限含水率等试验之用。

实验指导书实验二_SolidWorks建模1

实验二SolidWorks草绘特征和放置特征操作(一)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基本零件建模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2.掌握SolidWorks草绘特征:拉伸凸台、拉伸切除、旋转凸台、旋转切除、扫描、放样的操 作方法。 3.掌握放置(应用)特征:钻孔特征、倒角特征、圆角特征、抽壳特征、拔模斜度特征、筋的 操作方法 二、实验内容 完成下列下列零件造型 三、实验步骤 1. 连接件设计 完成如图1所示模型。 (1)单击【新建】按钮一1,新建一个零件文件。 (2)选取前视基准面,单击【草图绘制】按钮一I,进入草图绘制,绘制草图,如图2 所示。 图1连接件图2草图 ⑶ 单击【拉伸凸台/基体】按钮,出现【拉伸】属性管理器,在【方向】下拉列表 框内选择【两侧对称】选项,在【深度】文本框内输入" 54mm ”,单击【确定】 按钮,如图3所示。 (4)单击【基准面】按钮一1,出现【基准面】属性管理器,其中第一参考选择图形下底面, 然后单击【两面夹角】按钮日,在【角度】文本框内输入"120°,然后在第二参考中选择 图形的一条下边线。单击【确定】按钮¥,,建立新基准面,如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所示。 图4建立基准面 (5) 在设计树中右击基准面 1选择“反转法线” 卜,然后再单击基准 面 1单选择 【草图绘制】按钮 ,进入草图绘制,单击【正视于】按钮 ,绘制草图,如图 4所示。 边线 底面 图4草图

(6) 单击【拉伸凸台/基体】按钮 ,出现【拉伸】属性管理 器,在【终止条件】下拉 列表框内选择【给定深度】选项,在【深度】文本框内输入“ 12mm ”,单击【确 定】按钮1 如图5所示。 (7) 选取基体上表面,单击【草图绘制】 按钮_1,进入草图绘制,使用中心线工具 上表面的中心位置绘制直线,注意不要捕捉到表面边线,如图 6所示。 图6中心线 (8) 单击【等距实体】按钮丄,出现【等距实体】属性管理器,在【等距距离】文本框 内输入 “8mm ”,在图形区域选择中心线, 在属性管理器中选中 【添加尺寸】、【选 择链】、【双向】和【顶端加盖】复选框,选中【圆弧】单选按钮,单击【确定】 按钮 ,标注尺寸,完成草图,如图 7所示。 律黑 __________________ 严 玄[B 总 -召 厂[.砲 r 韦歼左眛編◎也 17比自口 R an (A ) 广 Efetfi- 图_7运用“等距实体”绘制草图 (8)单击【拉伸切除】按钮 □,出现【切除-拉伸】属性管理器,在【终止条件】下拉 列表框内选择【完全贯穿】选项,单击【确定】按钮 ,如图8所示。 图5 “拉伸”特征

数字逻辑实验指导书(1)

实验一 实验箱及小规模集成电路的使用 一 实验目的 1 掌握实验箱的功能及使用方法 2 学会测试芯片的逻辑功能 二 实验仪器及芯片 1 实验箱 2 芯片:74LS00 二输入端四与非门 1片 74LS86 二输入端四异或门 1片 74LS04 六非门 1片 三 实验内容 1 测试芯片74LS00和74LS86的逻辑功能并完成下列表格。 (1) 74LS00的14脚接+5V 电源,7脚接地;1、2、4、5、9、10、12、13脚接逻辑开关,3、6、8、11接发光二极管。(可以将1、4、9、12接到一个逻辑开关上,2、5、10、13接到一个逻辑开关上。)改变输入的状态,观察发光二极管。74LS86的接法74LS00基本一样。 表 74LS00的功能测试 表 74LS86的功能测试 (2)分析74LS00和74LS86的四个门是否都是完好的。 2 用74LS00和74LS04组成异或门,要求画出逻辑图,列出异或关系的真值表。 (3)利用74LS00和74LS04设计一个异或门。画出设计电路图。

实验二译码器和数据选择器 一实验目的 1继续熟悉实验箱的功能及使用方法 2掌握译码器和数据选择器的逻辑功能 二实验仪器及芯片 1 实验箱 2 芯片:74LS138 3线-8线译码器 1片 74LS151 八选一数据选择器 1片 74LS20 四输入与非门 1片 三实验内容 1 译码器功能测试(74LS138) 芯片管脚图如图所示,按照表连接电路,并完成表格。其中16脚接+5V,8脚接地,1~6脚都接逻辑开关,7、9、10、11、12、13、14、15接发光二极管。 表 2 数据选择器的测试(74LS151) 按照表连接电路,并完成表格。其中16脚接+5V,8脚接地;9、10、11,为地址输入端,接逻辑开关;4、3、2、1、12、13、14、15为8个数据输入端,接逻辑开关;G为选通输入端,Y为输出端,接发光二极管。

实验指导书第2章

上机实验二 SPSS基本运行程序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次实验,要求掌握SPSS的基本运行程序,熟悉基本的编码方法、了解如何录入数据和建立数据文件,掌握基本的数据文件编辑与修改方法。 二、实验性质 必修,基础层次 三、主要仪器及试材 计算机及SPSS软件 四、实验内容 1.问卷编码 2.录入数据 3.保存数据文件 4.编辑数据文件 五、实验学时 2学时 六、实验方法与步骤 1.开机 2.找到SPSS的快捷按纽或在程序中找到SPSS,打开SPSS 3.认识SPSS数据编辑窗口 4.对一份给出的问卷进行编码和变量定义 5.按要求录入数据 6.练习基本的数据修改编辑方法 7.保存数据文件 8.关闭SPSS,关机。 七、实验注意事项

1.实验中不轻易改动SPSS 的参数设置,以免引起系统运行问题。 2.遇到各种难以处理的问题,请询问指导老师。 3.为保证计算机的安全,上机过程中非经指导老师和实验室管理人员同意,禁止使用软盘与移动硬盘。 4.每次上机,个人应按规定要求使用同一计算机,如因故障需更换,应报指导老师或实验室管理人员同意。 5.上机时间,禁止使用计算机从事与课程无关的工作。 八、上机作业 (一)试对以下问卷进行编码,并录入所选择的答案(加下划线为所选的答案 农户基本经营状况调查 1 家庭户性质:①本地户 ②外来户 (迁入年份:_1988_) 2.就业类型:①纯农户 ②非农户 ③农兼非 ④非兼农 ⑤未就业 离开农业已有__________年 4.兼业者从事非农产业情况 家里有 1 人参加非农劳动,是否壮劳力?① 是 ②否 业务范围:①工业 ②建筑业 ③运输 ④仓储 ⑤餐饮业 ⑥社会服务业 ⑦其他 工作年数 5 年,(按整数算,超过半年算一年) 投入时间大约占全年工作时间的% 70% 收入大约占全年总收入的%_______90%______

实验指导书

《数控机床》 实 验 指 导 书 (简本) 蚌埠学院机电系李大胜2008年9月修订

实验一数控车床操作模拟(计算机仿真)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数控加工在制造业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数控机床是一种高效的自动化设备,它可以按照预先编制好的零件数控加工程序自动地对工件进行加工。宇航数控加工仿真系统可以在计算机屏幕上仿真完成数控加工程序的输入输出、数控机床操作、工件加工、虚拟测量等数控加工全过程,而且在数控加工仿真系统中,机床操作面板和操作步骤与相应的实际数控机床完全相同,学生在这种虚拟工业环境中可以学习掌握典型数控车床的加工操作方法,通过数控加工仿真系统可以使培训得到实物操作训练的目的,本次实验主要要求学生了解宇航仿真软件的使用和熟悉配备主流数控系统的数控车床的操作及对刀方法。 二、实验内容 1、了解数控车床的基本运动、加工对象及其用途; 2、了解数控车床操作面板各按键(CNC界面)的功用; 3、掌握数控车床的调整及加工前的准备工作、尤其要熟练掌握FANUC0i系统的多种对刀方法; 三、实验仪器 软件要求:宇航数控仿真系统30节点 硬件要求:微机30台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YHCNC仿真系统及虚拟机床操作(FANUC 0i) 1、机床操作面板 机床操作面板位于窗口的右下侧,如下图所示,主要用于控制机床运行状态,由模式选择按钮、运行控制开关等多个部分组成,每一部分的详细说明如下: FANUC 0i面板 AUTO:自动加工模式。EDIT:编辑模式。MDI:手动数据输入。 INC:增量进给。 HND:手轮模式移动机床。 JOG:手动模式,手动连续移动机床。 REF:回参考点。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实验指导书(实验二)

实验二类与对象㈡——对象初始化、对象数据与指针 一、实验目的 1.理解构造函数、析构函数的意义及作用,掌握构造函数、析构函数的定义及调用时间,熟悉构造函数的种类; 2.理解this指针及使用方法,熟悉对象数组、对象指针、对象引用的定义及使用方法,熟悉对象作为函数参数的使用方法; 3.熟悉类与对象的应用及编程。 二、实验学时 课内实验:2课时课外练习:2课时 三本实验涉及的新知识 ㈠构造函数与析构函数 在C++中,提供了两个特殊的成员函数,即构造函数和析构函数。 构造函数用于对象的初始化,即在定义一个类对象时,计算机在给对象分配相应的存储单元的同时,为对象的数据成员赋初值。 析构执行的是与构造函数相反的操作,用于撤销对象的同时释放对象所占用的内存空间。 1.构造函数 ⑴构造函数的定义 格式: 类名(形参表) { 构造函数体} ⑵构造函数的调用 构造函数的调用是在定义对象时调用的。 格式:类名对象名(实参表); 类名对象名=构造函数名(实参表); ⑶说明 ①构造函数必须与类同名。 ②构造函数没有返回值,但不能在构造函数前加void类型符(其他没有返回值的成员函数必须加类型符void)。 ③在实际应用中,在定义类时通常应定义一至多个构造函数(重载),以对各数据成员进行初始化;如果不给出构造函数,系统将自定义一个构造函数。 ④构造函数可以可以带参数,也可不带任何参数(称无参构选函数),还可以使用缺省参数。 ⑤不能象普通成员函数一样单独调用。 2.析构函数 ⑴析构函数的定义 格式: ~类名(void) { 析构函数体} ⑵析构函数的调用 析构函数是在撤销对象时自动调用的。 ⑶说明

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材料硬度测定(综合性) 一、实验内容 1.金属布氏硬度实验。 2.金属洛氏硬度实验。 二、实验目的及要求 该实验的目的是使学生熟悉金属布氏、洛氏、维氏硬度计的使用方法,巩固硬度试验方法的理论知识,掌握各种硬度计的结构原理、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要求学生具有踏实的理论知识,同时也具有严谨、一丝不苟的作风。 三、实验条件及要求 (一)实验条件 1.布氏硬度计、洛氏硬度计和显维硬度计,读数放大镜,标准硬度块。 2.推荐试样用材:灰铸铁、经调质处理的45钢、淬火低温回火的T10钢。 (二)要求 制备试样过程中不得使试样因冷、热加工影响试验面原来的硬度。试验面应为光滑的平面,不应有氧化皮及污物,测布氏硬度、洛氏硬度时试验面的粗糙度Ra≤0.8μm。 试验时,应保证试验力垂直作用于试验面上,保证试验面不产生变形、挠曲和振动。试验应在10~35℃温度范围内进行。 不同硬度试验对试样及试验操作尚有具体要求。 四、实验相关知识点 1.硬度试验原理。 2.对试样的要求。 3.硬度试验方法的选择。 4.各种硬度计的结构原理、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5.试验数据的获得。 6.不同硬度试验方法的关系。 五、实验实施步骤 (一)金属布氏硬度试验 金属布氏硬度值是单位压痕表面积所承受的外力。

1.试验规范的选择 布氏硬度试验时应根据测试材料的硬度和试样厚度选择试验规范,即压头材料与直径、F/D2值、试验力F及试验力保持时间t。 (1)压头材料与直径的选择压头为硬质合金球。 球体直径D的选择按GB/T231.1-2009《金属布氏硬度试验方法》有五种,即10mm、5mm、2.5mm、2mm和1mm。压头直径可根据试样厚度选择,见压头直径、压痕平均直径与试样最小厚度关系表。选择压头直径时,在试样厚度允许的条件下尽量选用10mm球体作压头,以便得到较大的压痕,使所测的硬度值具有代表性和重复性,从而更充分地反映出金属的平均硬度。 (2)F/D2、试验力F及试验力的选择 F/D2比值有七种:30、15、10、5、2.5、1.25和1,其值主要根据试验材料的种类及其硬度范围来选择。 球体直径D和F/D2比值确定后,试验力F也就确定了。 试验须保证压痕直径d在(0.24~0.6)D范围内,试样厚度为压痕深度的10倍以上。 (3)试验力保持时间t的选择试验力保持时间t主要根据试样材料的硬度来选择。黑色金属:t=10~15s;有色金属:t=(30±2)s;<35HBW的材料:t=(60±2)s。 2.布氏硬度试验过程 (1)试验前,应使用与试样硬度相近的二等标准布氏硬度块对硬度计进行校对,即在硬度块上不同部位测试五个点的硬度,取其平均值,其值不超过标准硬度块硬度值的±3%方可进行试验,否则应对硬度计进行调整、修理。 (2)接通电源,打开电源开关。将试样安放在试验机工作台上,转动手轮使工作台慢慢上升,使试样与压头紧密接触,直至手轮与螺母产生相对滑动。同时应保证试验过程中试验力作用方向与试验面垂直,试样不发生倾斜、移动、振动。 启动按钮开关,在施力指示灯亮的同时迅速拧紧压紧螺钉,使圆盘随曲柄一起回转,直至自动反向转动为止,施力指示灯熄灭。从施力指示灯亮到熄灭的时间为试验力保持时间,转动手轮取下试样。 (3)用读数显微镜在两个互相垂直的方向测量出试样表面的压痕直径d1 。

实验指导书模板2

请大家按照以下要求更改自己负责的实验(实训)指导书 一、最大标题1 宋体二号加粗居中单倍行距两个空格 二、最大标题2 宋体三号加粗居中 1.5倍行距两个空格 三、一级标题宋体小四加粗两端对齐首行缩进2个字符 1.5倍行距顶格 四、正文宋体小四常规两端对齐首行缩进2个字符 1.5倍行距 五、正文页边距左、右、上2.5cm。下2.1cm 六、注意事项: 1.最重要的是内容不能出错,前后语句要连贯,意思表达完成。 2.标点符号要使用准确。 3.每个结束句子后面要有句号。 4.所有标题号手动输入,不能自动生成。 5.标题级别:一、(一)1.(1)① 七、请大家在群里原文件更改,更改后的文件写上姓名+负责课程(王旭霞+人体解剖学) 八、附件一、附件二模板。

实验指导书模板二: 第二部分内科护理学(最大标题1) 实训一胸腔穿刺术(最大标题2) 一、实训目的(一级标题) (一)胸腔积液性质不明者,抽取积液检查,协助病因诊断。(二级标题) (二)胸腔内大量积液或积气者,抽取积液或积气,以缓解压迫症状,避免胸膜粘连增厚。 (三)脓胸抽脓灌洗治疗,或恶性胸腔积液需胸腔内注人药物者。 二、实训仪器 (一)胸腔穿刺包:内含弯盘2个、尾部连接乳胶管的16号和18号胸腔穿刺针各1根、中弯止血钳4把孔巾1块、巾钳2把、棉球10个纱布2块、小消毒杯2个、标本留置小瓶5个。 (二)消毒用品:2.5%碘酊和75%酒精,或0.5%碘伏。 (三)麻醉药物:2%利多卡因5ml。 三、实训内容 (一)患者体位抽液时,协助患者反坐于靠背椅上,双手放椅背上或取坐位,使用床旁桌支托;亦可仰卧于床上,举起上臂;完全暴露胸部或背部。如患者不能坐直,还可来用侧卧位,床头抬高30°抽气时,协助患者取半卧位。 (二)穿刺部位一般胸腔积液的穿刺点在肩胛线或腋后线第7-8肋间隙或腋前线第5肋间隙。气胸者取患侧锁骨中线第2肋间隙或腋前线第4-5肋间隙进针。 (三)穿刺方法常规消毒皮肤,局部麻醉。术者左手食指和拇指固定穿刺部位的皮肤,右手将穿刺针在局部麻醉处沿下位肋骨上缘缓慢刺人胸壁直达胸膜。连接注射器,在助手协助下抽取胸腔积液或气体,穿刺过程中应避免损伤脏层胸膜,并注意保持密闭,防止发生气胸。术毕拔出穿刺针,再次消毒穿刺点后,覆盖无菌敷料,稍用力压迫容刺部位片刻。 四、注意事项 (一)术前护理 1.心理准备向患者及家属解释穿刺目的操作步骤及术中注意事项,协助患者做好

ArcGIS实验二指导书

实验二GIS应用系统简例的建立 一、实验目的 1.利用ArcCatalog管理地理空间数据,掌握ArcCatalog的基本功能。 2.掌握在ArcMap中编辑空间数据的基本操作。 3.通过建立一个简单的GIS应用系统,初步了解GIS应用概念。 二、实验准备 预备知识: (1)ArcCatalog 简介 ArcGIS桌面系统主要由ArcCatalog、ArcMap、ArcToolbox三部分组成。ArcMap是ArcGIS 桌面系统的核心,提供空间数据编辑、查询、显示、分析、报表和制图等功能。ArcToolBox 包含了ArcGIS地理处理的大部分分析工具和数据管理工具。 ArcCatalog类似于Windows中“资源管理器”,用于组织和管理所有GIS数据。它包含一组工具用于浏览和查找地理数据、记录和浏览元数据、快速显示数据集及为地理数据定义数据结构。ArcCatalog应用模块帮助你组织和管理你所有的GIS信息,比如地图,数据集,模型,元数据,服务等。它包括了下面的工具: ●浏览和查找地理信息 ●记录、查看和管理元数据 ●创建、编辑图层和数据库 ●导入和导出Geodatabase结构和设计 ●管理ArcGIS Server (2)图形输入 图形的输入是将各种地图信息数据进行数字化或转换,以获得ArcGIS的基本图形数据。随数据源的不同可用手扶跟踪数字化仪、扫描矢量化输入或其它标准数据格式转入,如AutoCAD的(.DXF和.DWG)、MapInfo的(.TAB)、Intergraph的(.DGN)数据等。 在ArcMap中,可利用绘图工具条进行图形输入与编辑,要点为: ●正确设置地图的投影方式、地图单位 ●设置控制点坐标 ●图形的输入与编辑 本实验主要练习图形的输入与编辑,投影方式、控制点的设置在实验三中学习。 (3)Editor工具条 ArcMap提供的绘图工具条,如图2-1所示。 对图层进行编辑,首先要从“Editor”按钮的下拉菜单中选择“Start Editing”,然后设置“Target”为要编辑的图层。编辑完成时,要选择“Save Edits”并“Stop Editing”。

实验一__实验指导书

实验指导书 实验项目名称:加密解密设计 实验项目性质:综合 所属课程名称:电子商务安全 实验计划学时:4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要求学生掌握网络通信中常用的加密方式,理解分组加密与高级加密标准,理解公钥加密体制,了解复合型加密体制PGP并掌握应用该软件。 二、实验内容和要求 1、在网络上搜索加密技术的论文5篇,阅读并写小结。 2、安装软件PGP 3、使用PGP软件进行文件的加密解密、签名验证和对电子邮 件加密解密、签名验证等功能的实现,撰写实验报告。 三、实验主要仪器设备和材料 Internet、Internet Explorer、实验指导书 四、实验方法、步骤及结构测试 1、安装。PGP 8.0的安装十分简单,按照系统提示进行即可。但是,在两个地方需要特别注意。首先,在第一次使用PGP时,在对话框中要选择“NO,I’m a New User”选项; 第二,当系统提示您

选择安装组件时,由于我们只使用邮件加密功能,所以可以取消“PGPnet Personal Firewall/IDS/VPN”复选项,并根据使用的邮件客户端选择安装相应的PGP插件(如图1所示)。一般说来,安装Microsoft Outlook和Outlook Express的PGP插件即可。PGP也提供针对ICQ的插件选项,如果您通过ICQ来传递一些比较敏感的信息,不妨也选中此选项。 2、创建密钥对 这是首次使用PGP加密所必须的工作。因为要采用这种方式加密邮件,首先就要拥有自己的密钥对,即一对配套的公钥和私钥。在PGP安装完成后,重新启动计算机,系统即会提示您创建密钥对,您也可以直接选择“开始”*“程序”*“PGPkeys”,然后点击工具栏最左边的“金色钥匙”图标进行创建。具体步骤如下。 a.跳过欢迎界面,在下一对话框中的“Full Name”项目中输入您的名字,不必输入真实姓名,可以输入常用的网名等; 然后在“Email

单片机应用实验指导书-实验2

实验二指示灯循环控制基础实验 实验名称:指示灯循环控制基础实验学时安排:2学时 实验类别:综合性实验要求:必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实验目的和任务 1、掌握80C51单片机程序的调试与下载方法。 2、掌握80C51单片机并口的特性及程序控制方法。 二、实验原理简介 80C51单片机包括P0~P3共4个并口,除可作为普通I/O口使用外,P0口还可用作8位数据总线口和低8位地址口,P2可用作高8位地址口,P3.6、P3.7可用作外部RAM或I/O接口的读、写控制引脚,P3.0~P3.5可用作串口、外部中断、计数器的功能引脚。 ZSC-1实验箱包括4个单片机,其中1#单片机(MCU1)和2#单片机(MCU2)的型号都是STC12C5A60S2,只是封装不同。STC12C5A60S2采用80C51内核,片内资源和性能较标准80C51单片机增强了许多。本课程的全部实验只用到MCU1,其P0口用作普通I/O口,为提高I/O口的利用率,除驱动8个发光二极管外,P0口还连接有数码管、点阵管、字符液晶、行列键盘等设备。 图2-1为P0口控制8个发光管的电路结构,P0口某口线输出低电平时,相应的发光管点亮,口线输出高电平时发光管熄灭。在做发光管相关实验时,应将实验箱上LED101~LED108发光管右上侧的拨码开关JUMP2拨到ON一侧,使发光管限流电阻公共端连接到MCU1电源正极(即Vcc端)。

三、实验设备 1、PC机一台; 2、ZSC-1单片机实验箱一台。 四、实验内容和步骤 1、编写一段程序,用P0口作为控制端口,使发光管LED101~LED108轮流点亮。 ①在Keil中编写源程序。汇编语言参考程序如下: ORG 0000H LJMP MAIN ORG 0100H MAIN: MOV A,#0FEH ;准备点亮第一只发光管 NEXT: MOV P0,A ACALL DELAY ;软件延时 RL A ;准备点亮下一只发光管 SJMP NEXT ; 延时子程序DELAY DELAY: MOV R2,#5 DELAY2: MOV R3,#100 DELAY3: MOV R4,#100 DJNZ R4,$ DJNZ R3,DELAY3 DJNZ R2,DELAY2 RET END ②在Keil中创建工程,加入源程序文件,设置选项,进行汇编/编译、连接、转换处 理,生成HEX格式的单片机程序文件。 ③用串行电缆连接实验箱和PC机的RS232串口,运行PC机上的STC_ISP_V483.exe,进 行程序下载。具体步骤: a.在STC_ISP_V483主界面选择MCU型号为STC12C5A60S2,打开②中生成的HEX格式程 序文件,选择COM1串口,设置最高波特率为38400bps; b.将实验箱电源电路中的总电源开关拨到左侧位置,使主电源接通,将MCU1电源开 关拨到下方位置,使1#单片机断电; C.点击STC_ISP_V483主界面中的下载按钮,约等待5s,待系统提示“请给MCU上电” 时再将MCU1电源开关拨到上方位置,使1#单片机通电,开始下载程序,数秒后下 载结束,写入单片机Flash存储器中的程序自动开始运行。 ④观察LED显示效果,若与要求的效果不同,或者想试验其它效果,就需要修改源程 序,重新进行汇编/编译、连接、转换处理,生成最新HEX文件,再按③中介绍的步

最新实验二指导书

实验二指导书

实验二电磁型时间继电器和中间继电器实 验 【实验名称】 电磁型时间继电器和中间继电器实验 【实验目的】 1.熟悉时间继电器和中间继电器的实际结构、工作原理和基本特 性; 2.掌握时间继电器和中间继电器的的测试和调整方法。 【预习要点】 1.复习电磁型时间、中间继电器相关知识。 2.影响起动电压、返回电压的因素是什么? 【实验仪器设备】 【实验原理】

DS-20系列时间继电器为带有延时机构的吸入式电磁继电器。继电器具有一付瞬时转换触点,一付滑动延时动合主触点和一付终止延时动合主触点。 当电压加在继电器线圈两端时,唧子(铁芯)被吸入,瞬时动合触点闭合,瞬时动断触点断开,同时延时机构开始起动。在延时机构拉力弹簧作用下,经过整定时间后,滑动触点闭合。再经过一定时间后,终止触点闭合。从电压加到线圈的瞬间起,到延时动合触点闭合止的这一段时间,可借移动静触点的位置以调整之,并由指针直接在继电器的标度盘上指明。当线圈断电时,唧子和延时机构在塔形反力弹簧的作用下,瞬时返回到原来的位置。 DS-20系列时间继电器用于各种继电保护和自动控制线路中,使被控制元件按时限控制进行动作。 中间继电器,用于继电保护与自动控制系统中传递中间信号,以增加触点的数量及容量。 【实验内容】 1.时间继电器的动作电流和返回电流测试 实验接线见图2-1,选用EPL-05挂箱的DS-21型继电器,整定范围(0.25-1.25s)。 Rp采用EPL-14的900 电阻盘(分压器接法),注意图2-1中Rp的引出端(A3、A2、A1)接线方式,不要接错,并把电阻盘调节旋钮逆时针调到底。 开关S采用EPL-14的按钮开关SB1,处于弹出位置,即断开状态。直流电压表位于EPL-19。

建环实验指导书1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实验指导书 (上册) 华北电力大学动力工程系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教研室

前言 本教材为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实验教材(上册)。根据课程的要求,本册结合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实验室新建实验台,编写了七个教学实验项目。对实验的目的、实验系统、实验原理及实验过程、实验结果整理等都作了较详尽的叙述,同时重点介绍了几种仪表的使用方法。 本实验教材配合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本科三年级及四年级实验教学使用。本试验指导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从开机、运行调整、实验数据读取、停机到实验数据整理整个实验过程,全部由学生自己动手完成。 本教材由华北电力大学动力工程系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教研室荆有印、杨先亮、魏兵、高月芬、梁秀俊编写。 由于时间仓促,编者水平有限,难免有不当之处,敬请使用本教材的教师及同学批评指正,并提出建议,以期再版时进行修订。

学生实验守则 为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使学生掌握基本实验方法和科学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保证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特制定学生实验守则如下: 1.上实验课前必须进行充分预习实验指导书中有关内容方可进行实验操作。 2.不准迟到、早退、旷课、因故缺课必须履行请假手续,并应按指定时间及 时补做,旷课不准补做,本次实验成绩按零分记。 3.注意维护实验室整洁,实验室内严禁吸烟、吃东西和乱扔废纸等。 4.遵从教师指导,严守课堂纪律。实验室内不准大声喧哗,注意保持肃静。 严禁在实验室进行与实验无关的活动。 5.爱护仪器设备,未经教师允许不准擅自动用仪器设备。在使用仪器前,应 了解其性能及操作方法,遵守操作规则,注意安全。 6.发现所用仪器设备等有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指导教师处理,学生不得调 换或动用非本组实验仪器设备,发现仪器设备损坏或丢失,要报告指导教 师并进行登记。凡违纪造成损失需按规定赔偿。 7.必须实事求是地作出记录,实验记录必须经指导教师审查签字,并将仪器 设备按原样整理完毕,清扫实验室并得到教师许可后方可离开实验室。 8.课后必须认真完成实验报告,在规定时间内将实验报告交给指导教师批 阅。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教研室

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

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结构设计原理》试验指导书/ 及试验报告' 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 淮阴工学院建筑工程系结构试验室 二00五年九月

试验一矩形截面受弯构件正截面强度试验

、试验目的 1、了解受弯构件正截面的承载力大小、挠度变化及裂缝出现和发展过程; 2、观察了解受弯构件受力和变形过程的三个工作阶段及适筋梁的破坏特征; 3、测定受弯构件正截面的开裂荷载和极限承载力,验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方法。 、试件、试验仪器设备 1、试件特征 (1) 根据试验要求,试验梁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纵向受力钢筋为HRB335。 (2) 试件尺寸及配筋如图1所示,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净保护层厚度为20mm。 / 500 \ / I ------------------ 1 U_J 试件尺寸及配筋图 \ (3) 梁的中间500mm区段内无腹筋,在支座到加载点区段配有足够的箍筋,以保证梁不发生斜截面破坏。 (4) 梁的受压区配有两根架立筋,通过箍筋与受力筋绑扎在一起,形成骨架,保证受力钢筋处在 正确的位置。 2、试验仪器设备 (1) 静力试验台座、反力架、支座 (2) 30T手动式液压千斤顶 (3) 30T荷载传感器 (4) 静态电阻应变仪 (5) 位移计(百分表)及磁性表座 (9)电阻应变片、导线等 三、试验装置及测点布置 1、试验装置见图2 (支座到加载点的距离根据实际情况标出) (1) 在加荷架中,用千斤顶通过梁进行两点对称加载,使简支梁跨中形成长500mm的纯弯曲段 (忽略梁的自重); (2) 构件两端支座构造应保证试件端部转动及其中一端水平位移不受约束,基本符合铰支承的要 求。 2、测点布置 (1) 在纵向受力钢筋中部预埋电阻应变片,用导线引出,并做好防水处理,设1、2为跨中受 拉主筋应变测点; (2) 纯弯区段内选一控制截面,侧面沿截面高度布置四个应变测点,用来测量控制截面的应变分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