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目标设置理论研究综述

目标设置理论研究综述

目标设置理论研究综述
目标设置理论研究综述

目标设置理论研究文献综述

陈桂芳 2111640085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目标设置理论的起源、基本内容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并结合已有相关研究提出目标设置理论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目标设置理论;目标设置;教育心理学

1引言

目标设置理论作为重要的激励理论之一,自1967 年目标设置理论被提出以来,大量学者进一步研究,使目标设置理论的内容日趋丰富,并广泛用于管理学和心理学等领域。目标设置理论作为近年来研究最多、影响最大的一种激励理论之一,也被我国学者引入到教育领域用来激发学生动机和指导学生的学习。

2目标设置理论的基本内容

2.1目标设置理论的起源

目标设置理论的产生可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那时,诸多心理学领域的学者开始对目标与行为绩效的关系进行研究。1923年,Tolman提出目的行为主义理论,该理论的核心概念就是目标。[1]他认为人的行为以目标为导向,周围环境中的刺激物都是达到目标的手段。

1935年英国学者Mace验证了不同目标对任务绩效的影响,但他的研究被大多数人所忽略,在此后的工业心理学教科书(Ryna&smtih)中引用了他的研究。

1958年,Atkinson提出通过任务难度来测量任务成功完成的概率,并且任务难度与绩效呈负相关。[2]

1967年美国马里兰大学的著名的管理学兼心理学教授E. A. Locke正式提出目标设置理论。[3]Locke认为“目标本身就具有激励作用,目标能把人的需要转变为动机,使人们的行为朝着一定的方向努力,并将自己的行为结果与既定的目标相对照,及时进行调整和修正,从而能实现目标”。目标设置最初在工业和组织心理学领域,而且目标设置的有效性己经得到大量的研究支持。[4]

2.2目标设置的分类

根据目标实现时间的长短,可划分为“长期目标”、“中期目标”和“短期目标”。[5]

根据是否能实现,分为可实现目标和不可实现目标。可实现目标(realisticgoal)是指通过努力奋斗可达到的目标。不可实现目标(unrealisticgoal)指不论通过多少努力奋斗也绝不可能实现的目标。[6]

根据目标的“明确度”这一属性来划分可分为“具体的目标”和“模糊的目标”。[7]

2.3目标设置的原则

目标,它有两个最为基本的属性,即“明确度”与“难度”。[8]也就是目标的精确度与达成目标的困难程度。

1992年,Mento等人的研究发现,“请你竭尽所能完成这项工作”不利于人们针对需要达到的目标来判断自己的行为,更不利于人们了解自己是否已经算是努力。这种模糊的目标,会因人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理解,即没有一个能够衡量的标准。[9]

Locke在研究中发现,外来刺激都是通过目标影响动机的,而且目标设置是激励动机的方法之一。目标能引导活动指向与目标有关的行为,让人们根据难易程度来调节努力的程度,并影响行为的持久性。目标还可以把人的需要转化为动机,并将自己的行为结果与既定的目标对照,使人的行为向着一定的方向努力,及时进行调整从而实现目标。[10]

2.4目标设置的作用

研究表明[11]目标设置能帮助改进竞赛表现,目标设置能帮助改进训练质量,目标设置能分清不同的期望,目标设置使训练更具挑战性,以消除厌烦情绪,目标设置可以强化实现目标的内部动机,目标设置可以提高自豪感,满足感和自信心。目标设置理论被广泛用于企业管理、运动项目教学管理等领域。

目标设置理论认为目标通过4种机制影响绩效:①目标具有指引功能;②目标具有动力功能;③目标影响坚持性;④目标通过与任务相关的知识和策略间接影响行动,当人们承诺要达到某目标时,目标和成绩的关系最为密切;为了

使目标有效,人们需要简明的反馈以了解自己的进步状况;任务复杂性也会影响目标与成绩之间的关系。[12]

3国外研究发展

1967年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心理学家Locke提出“目标设置理论”指出该理论可以引导人的活动,激发人的潜力,集中人的力量,并引起大量学者的研究。

B. S. Lerner和E. A. Locke[13]关于目标设置、自我效能、竞争性和人格对完成仰卧起坐成绩影响的研究验证:个人目标的难易程度会受到指定控制目标的影响,并用个人目标比指定目标与成绩的相关更高;自我效能不仅与个人目标、承诺和成绩相关,并且与个人目标一起调节指定目标和人格;目标承诺对成绩不产生影响,且在对抗性竞赛环境中不能提高承诺和指定目标水平;在非竞争的环境中,参与者自己会产生竞争感;个人目标和自我效能共同调节人格对成绩产生影响;竞争未影响成绩、个人目标、承诺或自我效能。

B. J. Zimmerman和.A. Kitsant[14]关于目标设置和自我控制对成绩的影响表明:目标设置对标枪投掷技术的影响大于自我报告;自我报告影响自我效能感、积极的自我反馈及技能的获得;女学生关于标枪投掷结果的自我信息反馈与其内在兴趣有高度相关。

G. Jones和S. Hanto[15]关于游泳运动员设置结果、表现、过程目标对认知和躯体焦虑影响的研究表明:在3个目标的设置中,2个目标成功期望组的认知与躯体焦虑的强度无差异;在3个组别中,有着积极目标成功期待组的运动员都把认知与躯体焦虑看作是积极因素,而消极或不确定目标期待组的运动员则把认知与躯体焦虑视为消极因素。

Weinberg[16]等人在为3分钟仰卧起坐设定检验目标的研究中发现:短期目标组、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相结合组、长期目标组、尽力做好组之间的成绩无显著性差异,归结原因为被试者自己设置了单独的目标。

Bandura[17]等人在为提高算数正确率和加快减肥效果的研究中发现:短期目标的效果比长期目标显著。

Y. Theodorakis[18]关于目标设置、目标承诺、自我效能、特质效能、能力和自我满意感对网球成绩影响的研究证明:能力、自我效能、目标设置和目标承诺在实验各个阶段都能较好的预测成绩;个人的目标设置被能力水平、知觉到的自我

效能和满意度所影响;自我效能和目标承诺度是决定成绩的直接与间接因素。

Latham[19]等人总结了管理学与实验室中众多关于目标设置的研究,得出如下结论:第1,明确、困难的目标比含混、容易的目标能产生更好的绩效;第2,困难或有挑战性的目标比中等程度或容易的目标能产生更好的绩效;第3,短期目标可以帮助长期目标的实现;第4,目标通过影响努力、坚持、注意力指向、激发策略发展来影响绩效;第5,信息的及时反馈对于目标设置是必要的;第6,只有被接受的目标才能更好地影响绩效。在管理学中,使目标设置被接受和承诺有6个基本程序,即直接需要、支持、参与、训练、选择和奖赏;第7,制定行动计划和策略有助于完成目标。

由上述文献可见,国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目标设置的难度、具体明确性与成绩、努力程度、自我效能等之间的关系,运用的比较广泛。

4国内研究发展

目标设置理论在国内的运用和研究在体育教学中较为常见,目前已经取得一系列的成果。

Rob Ksrkby、季浏在论文《运动中目标设置研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20]指出目标设置的维度、完成目标的有效方法、设置目标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为今后的体育工作者提供了研究的方向。

贾燕在她的论文《体育教学中的目标设置》[21]中指出了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行为目标和结果目标、个人目标和团队目标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提出了合理有效的目标是教育工作的前提,只有在既定的目标下教育工作才能顺利进行,才能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

许平肖、朱新民、苑勇宽在论文《不同目标设置对体育系武术普修课程“初级长拳”套路教学影响的实验研究》[22]中通过实验证明短期目标、长期目标、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相结合对初级长拳套路教学影响研究中指出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对提高初级长拳的学习效果不是很明显,而是将两者相结合对提高初级长拳的学习效果明显,建议教学中应运用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相结合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白素丽、崔邯鹰在论文《不同目标设置对武术教学中学生状态焦虑的研究》[23]中通过实验证明只有短期目标组和结合目标组提高了技术学习成绩,可以降低

学生的焦虑状态,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建议教学中应多运用短期目标和结合目标。

陈光辉在论文《目标设置在排球垫球中的应用》[24]中通过实验证明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各自的作用。证明了有效目标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垫球技术。目标设置还能培养学生的积极性。

李云鹏、王伟伟在论文《高校太极拳教学中运用目标设置的实验研究》[25]中指出目标设置可以提高学习太极拳的兴趣,增加学习太极拳的努力程度,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学习态度,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肖进在论文《浅谈中学体育教学目标设置》[26]指出“学生要想到达成功的彼岸,首先要设置合理的学习目标,它可以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当前重要的活动任务上,有助于动员能量,增加中学体育学习中的努力程度,并主动寻求克服困难的途径与方法,对提高运动成绩可产生积极的影响。”

于晶、崔野在论文《体育运动中的目标设置理论研究述评》[27]指出目标设置理论的渊源、目标设置的现状,特别是对运动领域中的目标设置对学习和提高运动成绩有良好的作用。同时也提出了目标设置应该注意的问题。

刘微娜、周成林在论文《目标设置对乒乓运动员接发球准确率及自我监控能力的影响》[28]指出运用目标设置的运动员比对照组的运动员有效地提高运动员接发球的准确性,而适宜难度目标设置训练对提高运动员接发球准确性更佳;运动员接发球准确性提高的进程是符合运动技能形成的基本规律的。可有效地提高运动员自我控制的准备性、意识性和执行性,而对计划性、方法性、反馈性、补救性和总结性的控制效果更加明显;目标设置训练能较好地促进乒乓球运动员自我监控能力的提高。

陆素文、王小红在论文《目标设置法在高校排球教学中的运用实践研究》[29]指出在排球选修课中运用“目标设置”的实验研究表明:实验班的学生在技术、战术、体能、心理、智能方面的提高幅度上均优于对照班的学生,可见在高校大学生排球选修课教学中实施“目标设置”是可行的、有效的。

周秀军在论文《不同目标设置对男大学生篮球个人技术和心境状态的影响》[30]指出合理的目标设置可以提高男大学生练球个人的技术,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相结合对心境状态影响较大,因此进行体育教学时设置合理的目标是很重要的。

沈文丽在文章《目标定向及目标设置理论在乒乓球教学中的应用》[31]进一步分析目标定向和目标设置在乒乓球教学中的应用。

沈阳在文章《目标设置理论在青少年乒乓球训练中的应用》[32]研究中指出目标设置理论在青少年乒乓球训练中的应用,在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发球成功率的提升,反手推挡、正手对攻、左推右攻等单项技术的掌握以及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自我监控能力的提升等方面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贾超在文章《目标设置理论对激发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启示》[33]中将目标设置理论引入大学生日常教育,试图探究目标设置理论对于激发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启示。

由上述文献中可知,目标设置自从被我国学者从国外引入进行理论研究,到实际应用主要用于体育教学训练中。两者相比,国外目标设置的研究涉及的领域广阔,研究更加深入。

5小结

通过以上综述,在目标设置理论的实证研究方面,国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目标设置的难度、具体明确性与成绩、努力程度、自我效能等之间的关系,运用的比较广泛。国内研究相对较少,虽然在运动心理学的相关研究对目标设置效应有所涉及,但在一个研究中对于目标难度、目标具体性和目标可接受性验证研究不多见。

总的来说,国内的目标设定研究表现出以下特点:研究的主题集中在教育心理学领域,体育运动心理学和管理心理学中也有一定比例,但相当一部分研究是重复研究,而且研究方法过于单调,管理心理学领域的实验研究很少,这与国外工业与组织心理学和企业界的高度重视很不相称。值得欣慰的是近来国内心理学的研究者已开始谨慎地涉人这一领域,如袁登华等[34]采用情景模拟实验的形式进行的目标激励对创业行动效能的影响的研究。

结合前面的讨论以及国内外研究的现状,未来对目标设定理论的研究必然会更广泛地结合社会心理学以及整个心理学对人的认识来拓宽自己的研究领域,把自我效能纳人到目标设置理论中去本身也反映了这种趋势。而目标设定和目标管理之间也存在着天然的联系,这对于系统化考察目标理论是很有意义的。当然,对于国内的研究,尤其是管理心理学来说,尽管任一本管理心理学的著作都会提及目标设定理论,并强调目标的激励作用,但国内的实证研究却明显匿乏,这必然极大

地影响国内学界对企业界的影响力,仅仅局限于介绍国外研究成果的局面应该有所改观了,毕竟国内的企业与国外的企业是有很大差异的。

参考文献

[1]Tolman, E..A behavioristic account of the emotions [J].Psychological Review, 1923,

30:217-227.

[2]Bassett GA.A Study of the effects of task goal and schedule choice on work

performance[J].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Performance. 1979, 24(2):202-227.

[3]Locke E. A. . Toward a theory of task motivation and incentives [J].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Performance, 1968, 3, 157-189 .

[4]Locke E.A. .Motivation through conscious goal setting[J].Applied&Preventive

Psychology,1996, 5, 117-124.

[5]陈圣平、高永三、陈作松《体育运动心理学原理与应用》[M].厦门:厦门大学

出版社,2011(8):12.

[6]朱澄.《实验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7]马启伟.《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1) : 168.

[8]Locke F.A chan D O,Harrison D S, Lustgarten N Separating The Effects Of Goal

Specificity Form Goal Level Organization at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1989,43: 270-287.

[9]Mento A J, Locke EKlein,Hj Relationship of goal level to valence and

instrumentality.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1992,77:395-405.

[10]Locke, E.A.&Latham, G. P. (1990). A theory of goal setting and task

performance.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11]王华,王光荣. 目标设置理论对学生学习动机激发的启示[J]. 沈阳教育学院学

报,2005,01:40-42.

[12]陈武,邹显春,刘葭. 基于目标设置理论的个性化网络学习模式研究[J]. 西南师

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04:165-169.

[13]BartSLerner.The effects of goal-setting and imagery training programs on the

free-throw performance of female collegiate basketball players[J].The Sport Psychologist,1996,10:282-298.

[14] Barry J. Zimmerman, Anastasia Kitsantas. Self-regulated learning of a motoric

skill: The role of goal setting and self-motionoring[J].Journal of Applied Sport Psychology,1996,8:60-75.

[15]BlaineKyllol,DanielMLanders.Goa1 Setting in Sport and Ex-ercise:AResearch

Synthesis to Resolve the Controversy[C].1995,17:117-137.

[16] RobertWeinberg.《The Effects of goal proximity and goal speci-ficity on

endurance perfor-mance》[J].Journal of Sport Psychology,1985,7:296-305. [17] BanduraA,simon K M. 《The role of proximal intentions in self-regulation of

refractory behavior,Congnitive Therapy and Research》[J],1997:177-193. [18]杨树东.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教学中运用"目标设置"发展四项力量素质的研究

[J].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1999,11(4).

[19]曾庆国.不同目标设置对路拳道教学影响的实验研究。文教资料,2006 6.

[20] Rob Ksrkby,季浏.《运动中目标设置研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J].山东体育学

院学报,1994:1-6.

[21]贾燕、董新军.《体育教学中的目标设置》[J].山东体育科技,2006 (8) : 78-79.

[22]许平肖、朱新民、苑勇宽.《不同目标设置对体育系武术普修课程初级长拳套

路教学影响的实验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1): 100-101.

[23]白素丽、崔邯鹰.《不同目标设置对武术教学中学生状态焦虑的研究》[J].邢台

学院学报,2006 (6):56-57.

[24]陈光辉.《目标设置在排球垫球教学中的运用》[J].体育科技,2010:92-94.

[25]李云鹏、土伟伟.《高校太极拳教学中运用目标设置的实验研究》[J].科技信息,

2007(9):13-14.

[26]肖进.《浅谈中学体育教学目标设置》[J].赤峰学院学报,2010(1) : 219-220.

[27]于晶、崔野.《体育运动中的目标设置理论研究述评》[J].体育学刊,2005 (7) :

47-49.

[28]刘微娜、周成林.《目标设置对乒乓运动员接发球准确率及白我监控能力的影

响》[J].体育科学,2007: 57-63.

[29]陆素文、土小红.《目标设置法在高校排球教学中的运用实践研究》[J].体育科

技文献通报,2010(8):79-83.

[30]周秀军.《不同目标设置对男大学生篮球个人技术和心境状态的影响》[J].首都

体育学院,2009 (5):308-310.

[31]沈文丽. 目标定向及目标设置理论在乒乓球教学中的应用[J]. 河南教育学院

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03:87-89.

[32]沈阳. 目标设置理论在青少年乒乓球训练中的应用研究[J]. 文体用品与科

技,2016,20:56-58.

[33]贾超. 目标设置理论对激发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启示[J]. 价值工

程,2016,28:153-154.

[34]袁登华,王重鸣.目标激励对创业行动效能影响的情景模拟实验[J].心理学

报,2006(06).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研究综述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研 究综述 FXXXXXXXX XXXX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综述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在21世纪这个企业间拥有激烈竞争的时期,拥有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因此,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最重要保证。面对瞬息万变的社会环境,企业如何根据不同的企业战略而进行不同的人力资源规划,就成为人力资源管理领域所需要研究解决的课题。 关键字: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六大版块 一、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 人力资源管理这一概念,是在德鲁克1954年提出人力资源的概念后出现的。1958年,怀特·巴克(Wright Bakke) 出版了《人力资源职能》一书,首次将人力资源管理作为管理的普通职能来加以论述。此后,随着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发展,国内外产生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各种流派他们从不同侧面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进行了阐述,综合起来,可以讲这些概念归纳为五类: 1.从人力资源管理的目的出发来解释它的含义,认为他是借助对人力资源 的管理来实现对组织的目标。 1)人力资源管理就是通过各种技术与方法,有效地运用人力资源来达成组 织目标的活动(Mondy and Noe,1996)。 2)人力资源管理就是通过各种管理功能,促使人力资源的有效运用,已达 成组织目标(Schuler,1997)。 3)人力资源管理是利用人力资源实现组织的目标。 2.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或承担的职能出发来进行解释,把人力资源管理 看成是一个活动过程。 1)人力资源管理是负责组织人员的招聘、甄选、训练及报酬等功能的活动, 以达成个人与组织的目标(Sherman,1992)。 2)人力资源管理是指对全社会一个企业的各阶层、各类型的从业人员招工、 录取、培训、使用、升迁、调动,直至退休的全过程管理。 3)人力资源管理就是用来提供和协调组织中的人力资源活动。 3.主要揭示人力资源管理的实体,认为他就是与人有关的制度、政策等。 1)人力资源管理是对人力资源进行有效的开发、合理配置、充分利用和科 学管理的制度、法令、程序和方法的总和。 2)人力资源管理,包括一切对组织中的员工构成直接影响的管理决策和实 践活动。 3)人力资源管理包括要影响到公司和员工之间关系的性质的所有管理决策 和行为(Beer Specktor,1984)。 4)人力资源管理是指影响员工的行为、态度以及绩效的各种政策、管理实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文献综述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文献综述 财务管理目标是财务学的核心问题之一。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理财活动所希望实现的结果,是评价企业理财活动是否合理的基本标准。它是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导向器,它决定着财务管理主体的行为模式。确立合理的财务管理目标、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对财务管理目标的研究,一直是国外财务学者关注的焦点内容之一,近些年我国财务学者也尽力探讨,力求找到既能符合财务活动的内在要求,又能衔接国家财务管理目标,并能满足企业各经济当事人经济利益的要求,实现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对此,回顾财务管理目标的发展,以指出财务管理目标的发展趋势。 一、财务管理目标发展述评 根据现有资料,对于财务管理目标的表述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利润最大化。这一目标是从19世纪初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渊源是亚当?斯密的企业利润最大化理论。有学者明确提出“用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理财总目标是一种客观的选择”(何清波、邢建平,1998),“国有企业管理目标的完整表述应该是:在履行足够的社会责任的基础上追求利润最大化”。以利润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有其合理性。一方面,利润是企业积累的源泉,利润最大化使企业经营资本有了可靠的来源;另一方面,利润最大化在满足业主增加私人财富的同时,也使社会财富达到最大化。然而,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企业的组织形式和经营管理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业主经营逐渐被职工经理经营代替,企业利益主体呈现多元化,在这种情况下,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就不合适了。这不仅因为利润最大化概念含糊不清,没有反映出利润与投入资本的比例关系,还因为即使实现了利润最大化,如果未考虑到各种利益主体的合理利益,会影响未来企业经营资本的来源。 (二)净现值最大化。20世纪40年代末,西方财务界开始关注资本在企业内部的有效分配,以及企业在资本市场中的作用。随着1951年乔尔?迪安(Joel Dean)的《资本预算》的出版,财务界开始讨论如何在各类资产间分配财物资源,以提高现金流动的净现值。如果一个企业所有各投资项目的净现值最大,企业的净收益就会最大。资本才能真正得以最大化增值。因此现值最大化被视为当时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这一目标考虑了时间价值对资本增值效果的影响,显然优于利润最大化目标,但并为从根本上克服利润最大化目标的缺陷。 (三)每股收益最大化。20世纪60年代,随着资本市场的逐渐完善,股份制企业的不断发展,每股收益最大化逐渐成为西方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这以目标在科学上更进了一步,因为这里的“收益额”有时间概念,且“每股”又有投入资本概念,它是一定时间内单位投入资本(每股,不是每元)所获收益额,充分体现了资本投入与资本增值之间的比例关系,但这一目标一是未能体现资本投入所面临的风险;二是没有考虑企业股利方针对股票市价的影响。如果企业的目标只是为了每股收益最大,企业就决不会支付股利。

第三章 SLP公司目标成本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26

?第三章SLP公司目标成本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26-40 ? 3.1 SLP公司简介26 ? 3.2 SLP公司成本核算模式26-32 ? 3.2.1 成本中心26-28 ? 3.2.2 SLP公司的成本核算模式28-31 ? 3.2.3 SLP公司的成本计算模型31-32 ? 3.3 SLP公司的成本管控模式32-37 ? 3.3.1 数字化平台推动精细化管理——产能成本分析系统33-35 ? 3.3.2 预算及目标成本的持续跟踪35-36 ? 3.3.3 预算及目标成本的绩效考核36-37 ? 3.4 SLP公司精细化成本管理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37-39 ? 3.4.1 SLP公司精细化成本管理取得的成绩37-38 ? 3.4.2 SLP公司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38-39 ? 3.5 本章小结39-40 ?第四章SLP公司引入阿米巴经营的可行性分析40-44 ? 4.1 SLP公司需要引入阿米巴经营的原因40-41 ? 4.2 SLP公司引入阿米巴经营具备的条件41-43 ? 4.2.1 精细化的成本管理体系41-42 ? 4.2.2 先进的数字化平台42-43 ? 4.3 本章小结43-44 ?第五章SLP公司如何构建阿米巴经营模式44-58 ? 5.1 阿米巴组织划分44-45 ? 5.2 内部交易体系45-48 ? 5.2.1 内部交易的定义45-46 ? 5.2.2 内部交易的确认46-47 ? 5.2.3 内部交易的定价47-48 ? 5.3 建立独立核算管理会计制度48-53 ? 5.3.1 构建内部交易报表48-50 ? 5.3.2 内部交易核算50-52 ? 5.3.3 成本归集及分摊原则52-53 ? 5.4 SLP公司阿米巴经营模拟53-55 ? 5.5 SLP公司实行阿米巴经营的效益分析55-57 ? 5.5.1 阿米巴经营对SLP公司的影响55-56 ? 5.5.2 SLP公司引入阿米巴经营产生的经济效益56-57

沉浸理论研究综述

沉浸理论研究综述 摘要:自沉浸理论提出以来被广泛地应用于许多领域。网络学习也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介绍了沉浸感的提出与完善及其产生条件,分析了网络学习的概念和本质,指出了网络学习存在的问题,并阐述了沉浸感对网络学习的启示。 关键词:沉浸感;网络学习;虚拟现实技术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学习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但是网络学习在其实践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力不够集中,导致网络学习效率不高。而虚拟现实技术中的沉浸感可以很好地解决这种问题。沉浸感从提出到完善,已经应用于许多科学领域,对网络上的学科教学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1沉浸感概述 1.1沉浸理论 沉浸理论(flow theory)于1975年由Csikszentmihalyi首次提出,解释当人们在进行某些日常活动时为何会完全投入情境当中,集中注意力,并且过滤掉所有不相关的知觉,进入一种沉浸的状态。之后陆续有学者进行相关的沉浸行为研究并修正其定义以期更能符合沉浸状态的描述。 随计算机科技的发展,沉浸理论延伸至人机互动上的讨论,Webster等人视这种互动具游戏( playful )和探索( exploratory )的特质( Webster,Trevino&Ryan,1993 )。Ghani和Deshpande( 1994 ),以人机互动对工作的影响进行研究,提出两个沉浸的主要特征:在活动中完全专注( concentration )和活动中被引导出来的心理享受( enjoyment )。Novak、Hoffman和Yung 等人从1996年开始,即对网络沉浸进行一系列的研究与模式发展,有别于原始的沉浸模型,在人机互动中的沉浸主前提( primary antecedents ),除挑战与技巧在一定程度上之外,还必须加上专注(focused attention)。之后Novak等人针对其模式做修正及更仔细的研究(Hoffman&Novak,1996; Hoffman,Novak&,Yung,1998,2000),并针对不同的网络行为做沉浸模式的检验,研究发现,网络使用行为中,信息寻求最容易进入沉浸,其次为阅读与书写。不同的网络活动型式,如在线游戏、在线购物、E-mail 等,也会带来沉浸经验的差异。 1.2沉浸体验条件 沉浸理论从提出到现在一直备受重视,在我国香港、台湾等地也

当代大学生志愿活动的现状及发展问题调查Word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社 会实践调研报告 当代大学生志愿活动的现状及发展问题调查——以 中央民族大学为例

当代大学生志愿活动的现状及发展问题调查 ——以中央民族大学为例 摘要:本次调研通过分析大学生志愿服务现状,探讨了当前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并在科学发展观的视角下,对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建设提出了一些建议,从而使大学生志愿服务能够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志愿活动;现状;科学发展;价值观。 一、前言 (一)调研背景: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我国志愿服务队伍迅速壮大。社区志愿 者和青年志愿者成为我国最大的两支志愿者队伍,而大学生志愿者又成为这两支队伍的中坚力量。大学生志愿服务近年来形成了品牌,对推动社会发展、促进时代进步、建设和谐社会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毋庸讳言,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参与率、服务面、服务质量等方面还不尽如人意。如,对日常、琐碎的志愿服务关注不够;长期坚持志愿服务的大学生少,将志愿服务当作生活、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的大学生更少;对志愿服务缺乏理性的、有深度的认识等。作为一个崛起中的大国,时代期待着中国能尽快迈入国际志愿者时代,我们应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积极探索如何完善大学生志愿者管理机制,确保大学生志愿服务要能够长期稳定的发展。 (二)调研目的:了解当代大学生志愿活动的现状,总结志愿服务管理机构的发展问题,推动大学生志愿服务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 二、方法 (一)调研地点:中央民族大学 (二)调研时间:2014年10月 (三)调研对象:中央民族大学在校大学生 (四)调研对象的选择:随机抽样 (五)样本数量:200

企业财务风险及其应对文献综述

企业财务风险及应对探讨文献综述 重庆工商大学会计专业200X级X班XX 指导老师XXX 目录 摘要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财务风险基础理论研究在理论界,财务风险已经成为现在财务理论的核心内容,得到了学者的广泛关注和重视。财务风险与企业资金的筹措、运用、管理以及安全密切相关,它是从价值方面反映企业在理财活动里边以及处理财务关系中所遇到的风险。.......................... 错误!未定义书签。 1、财务风险的概念研究........................................................................................ 错误!未定义书签。James C. Van Horn, John M. Wachowicz Jr(2001)在《Fundamental of Financial Management》里面更宽泛地说明了财务风险包括可能丧失偿债能力的风险,以及由于使用财务杠杆而导致的每股收益变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财务风险的类型研究........................................................................................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财务风险产生因素研究..........................................................................................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财务风险管理策略研究.......................................................................................... 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关于中小型企的业财务管理研究的文献综述

目录 1 研究背景 (1) 2 国内外相关研究概述 (2) 2.1 国内相关研究概述 (2) 2.2 国外相关研究概述 (4) 总结 (5) 参考文献 (6)

1 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及国家鼓励自主创业的一系列政策的实施,中小企业如雨后春笋一般,纷纷涌现。然后中小企业数量的增多,市场份额的增加,增加了其管理成本。包括企业自身管理成本及社会监督成本。一谈财务管理模式的重要性和对企业管理的支撑作用,大家就有很多的共识,因为目前大企业较注重财务管理,中小企业人员较少,业务相对简单,应研究更适合其发展运用的管理模式,用低成本来达到较高效益。 在这种形势下,中小型企业的财务管理问题俨然要成为我们关注的重点。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国内相关研究概述 马长英(2011)提出:从投资、融资和营运资金管理三个方面,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直接关注中小型企业的“行为过程”,通过描述性统计方法,得出中小型企业财务行为特点,以及若干公司财务理论在中小型企业财务行为中的应用情况,并与刘力等人“公司财务理论与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行为”的问卷调查结果进行了对比,为更加全面地进行财务理论研究和财务管理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1] 陈秀玉(2013)认为:中小企业型企业由于自身资金的不足,导致在财务管理信息化这块上,不管是在技术还是人力方面的运用少之又少。虽然近年来对于加强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还是存在着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的。基于此,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并结合多年在中小企业工作的经验及所在地区中小型企业关于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实际进行分析,发现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为优化当前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提供一定的参考及借鉴。[2]傅泉惠(2010)研究发现:我国大多数中小型企业受到企业家个人意志影响,在财务管理上表现为缺乏财务战略意识、财务治理目标不明确、工作流程不规范以及现金管理意识不强等现象。所有权和经营权高度一体化,曾经作为中小型企业灵活经营

国内外对目标成本管理研究文献分析

国内外对目标成本管理研究文献分析 满意回答 1成本会计目标会计目标是建立和完善会计理论体系的基石,确立成本会计目标是建立和发展成本会计理论结构的首要问题。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1938年的一份研究报告认为,会计的目标是“有助于企业的运行,以达到其既定的目的”, ... 2. 浅谈成本会计理论的基本问题 裘卫红文献来自:科技咨询导报2007年第23期 浅谈成本会计理论的基本问题@裘卫红$辽宁省阜新市中心医院财务科成本会计在旧中国只是粗具雏形,在新中国才有巨大发展。由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我国培育了数代成本管理人才,且其中不乏者,但许多富有创造性的实践并不曾在 ... 3. 管理理论与方法对成本会计的影响 李金琛文献来自:商业会计2007年第18期 理论研究应针对我国成本会计实际问题将理论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在此基础上,建立成本会计理论研究成果的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充分发挥成本理论研究对成本会计实践的指导作用。(二)成本会计工作者应更新观念,树立成本效 ... 4. 关于成本会计理论的若干理解 李冬梅文献来自:今日科苑2007年第16期 本文首先对成本会计的基本理论进行了分析,最后又对成本会计理论的相关问题作了说明。成本会计;;理论;;认识 ... 5. 浅论资本成本会计的理论基础及其影响 郭艺侠文献来自:中国科技信息2007年第19期 资本成本会计的普遍运用仍需一定时日,但其有利的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应当引起我们的关注。浅论资本成本会计的理论基础及其影响@郭艺侠$西安经发经贸实业有限责任公司财务部资本成本会计是以现代金融市场和企业制度为依托,以企业 ... 6. 成本会计几个理论问题的探讨 袁秀霞文献来自:农业与技术2005年第02期 成本会计目标是成本会计理论的最高层次,对成本会计假设、成本会计原则等具有方向性、根本性的影响。3关于成本会计的假设与原则问题3 ... 成本会计几个理论问题的探讨@袁秀霞$沈阳职业技术学院机械电子学院!110000成本会计 ... 7. 环境成本会计理论与实务研究被引次数:2次 林光侨文献来自:煤炭经济研究2004年第06期 环境成本会计理论与实务研究@林光侨$神华国际贸易有限责任公司 ... 8. 关于会计主体概念及资本成本会计理论的思考(二)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文献综述

关于商业片植入式广告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研究——受众心理的关注及营销策略、传播方式的使用 文献综述 姓名:王丹 20090257 曾艳 20090261 杨斯琦 20090259 唐梦佳 20090256 余颂庆 20090260 张文 20090262 吴霜 20090258 班级:市场营销03班 指导老师:杨代福 时间:2012-03-10

【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行业竞争加剧等原因,商业片植入式广告异军突起,事实上,这种广告模式由来已久,也并非中国特色。植入式广告源于欧美,发展较为成熟,我国的植入式尚处萌芽阶段,负面问题频发,饱受舆论质疑。但不可否认的是,植入式广告不但比传统硬广告更有优势,而且也是快速收回投资成本、降低商业风险急加速媒介产业循环的好方法,作为产业链上重要一环,其存在不仅具有合理性,而且具良好的发展前景。那么,如何使商业片的植入式广告快速的进入其下一个发展阶段成为现阶段的重大问题。因此,对于影响植入式广告效果的重要因素(营销手段、传播方式以及受众心理),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思考我们。 【正文】 一、植入式广告的文献研究现状 植入式广告于上世纪20年代至20年代末开始萌芽、2000年以后才真正进入蓬勃发展期,虽然相对于传统传播形式的广告,植入式广告的发展历史并不长,但是以商业片植入式广告为代表的植入式广告已经成为广告发展的一股不可抵挡的趋势,而国内外专家、学者对植入式广告发展的方方面面也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呈现出一定深度和广度的理论学说及典型案例,对于植入式广告产业发展发挥了作用。从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看,对于植入式广告的研究成果可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1.对于植入式广告的理论体系依据研究 关于植入式广告所依据的理论体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传播学理论的体现与运用;张金海在《20世纪广告传播理论研究》一书中指出,植入式广告在现代广告业的发展中越来越引人注目,体现了现代广告逐渐将目光放在广告传播的社会文化关注,而巧妙地利用传播学中的归因理论和“说服性传播”的效果理论,则可以将这种关注的社会化效果扩大;而吕善锟在其论文《电影中植入式广告的理论依据》中则明确提出,植入式广告之所以比传统的商业广告有更好的说服效果,正在于其运用了传播学中的归因理论、两级传播理论、“说服性传播”的效果研究、经典条件反射理论以及模仿理论等。

社会融合文献综述

社会融合文献综述 一、如何理解社会融合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社会融合”概念逐渐取代“平等”概念成为社会政策实践和研究中的核心概念之一。社会融合理论可以划分为一个基础和三个层次。一个基础,即社会融合的基础理论,包括脆弱群体理论、社会分化理论、社会距离理论和社会排斥理论。“社会融合”是一个动态的、渐进式的、多维度的、互动的概念( 杨菊华,2009),是“一个综合而有挑战性的概念,而不仅仅具有一个维度或意义”( 张文宏、雷开春, 2008) 。社会融合是迁入人口在迁入地逐步接受与适应迁入地的社会文化,并以此构建良性的互动交往,最终形成相互认可,相互“渗透、交融、互惠、互补”(周皓,2012)。 二、社会融合相关的国内外理论 许多研究在归纳总结“社会融合”理论渊源时认为,在众多流派中,“融合论”( Assimilation) ( 也称“同化论”) 、“多元文化论”( Pluralism or Multiculturalism) 和“区隔融合论”( Segmented Assimilation) 是最为重要的三个理论( 张文宏、雷开春,2008; 杨菊华,2009) 。西方关于社会融合的理论主要分为“同化论”、“多元论”和“区隔融合论”三种。 “同化论”的代表人物有克雷夫科尔、特纳、帕克以及戈登(黄匡时,2010;Park,1924;马戎,2004)。①它是在特定历史背景下针对特定对象提出来的。这是一个族群内部传统文化逐渐消失,外部主流文化不断侵入的过程(Simons,1901;Leonard & Kitsuse,1955;Spiro,1955)。②但事实上,无论是在美国还是在其它地方,真正意义上的同化始终没有出现。“多元论”是相对于“同化论”提出的。它主张各群体内部应该保留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认同,保存原有的种族和族群文化(Berbrier,2004)。③经验研究中,多元融合原本以种族移民为研究对象,之后扩展到妇女、同性恋、残疾人等弱势群体(Berbrier,2002)。④其最初是一种政治主张,目的是对抗具有明显种族歧视的同化论。它强调当移入地文化具有更大的包容性时,新移民会倾向于维持原有的文化价值,从而形成多元化的社会和经济秩序(Portes,1980)。⑤“区隔融合论”主要是针对移民二代的融合而提出。它认为,移民的人力资本(教育、技术、文化)及他们在流入地最早遭受的待遇与社会融合模式之间存在互动(Portes,1995)。 三、社会融合的相关测量维度

领导力研究综述

企业组织中领导力研究综述 面对当今全球化的市场竞争和多变的外部环境,全球范围内对领导力的需求日益高涨。领导力是领导者如何激励他人自愿地在组织中做出卓越成就的能力。它是一种实践,是一种人际关系,是每个人的事。有效领导力能够在社会和组织中创造共同的信念、价值及期望,并能够修正追随者对目标的理解和看法。据统计,在对组织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后发现,领导过程大约占到整个组织工作的 45%,领导力对组织目标实现的程度有着重要影响,同时,领导力的研究使组织系统评估和领导力特质培养成为可能,展现了其对组织的积极影响。 大量的学术专著和杂志对领导力相关课题进行了讨论,在过去的几年中,各种出版社出版并销售的关于领导学和领导力的书,种类达几百种,各种组织都在期盼有效的领导力,期望能够引导组织走出困境。企业组织领导力作为管理学和组织行为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在 20 世纪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到目前为止,对领导力理论的研究尚未形成统一的看法和认识。本文从领导力的范畴和概念、领导力理论的应用研究、信息化时代领导力研究现状等方面进行了梳理和归纳,并提出了信息化时代领导力研究未来的发展趋势。 1. 领导力的范畴和概念 领导力(leadership)是20 世纪管理学和组织行为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对领导力的研究最早开始于对领导特质(leader’s traits/virtues)的研究(Ali, 2001)。国外关于领导力(leadership)研究的文献很多,截至2002 年发表的论文总数已经超过10000 篇(Yukl, 2002),并以每年不低于2000 的数量增加(Alex,2005);国内对这个问题的广泛兴趣起始于2000 年,并成为MBA 和培训机构的热门课程。然而迄今为止,对领导力的研究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和相对固定的实践模式,甚至对领导力这一概念的界定也莫衷一是。 对于领导力的范畴和概念,各领域的学者们纷纷提出独特的看法,以至于目前为止领导力的概念尚未达成一个统一的共识。Bennis 和Nanus(1985)从20 世纪人们的研究成果中找到了关于领导力的350 多个概念。下面对一些代表性的定义进行一下列举。 表1-1 对领导力(leadership)的不同定义

财务战略管理研究文献综述

云南财经大学研究生课程论文《财务战略管理研究文献综述》 专业:会计学 课程名称:财务管理理论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 任课教师:刘静 开课时间:2014年9月 云南财经大学研究生部

财务战略管理研究文献综述 摘要:财务战略是整个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为维持企业经营的正常运转以及提高资金运转效率的主要动力,在企业各个发展周期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特别是随着企业面临的内外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财务战略的制定,选择以及其与企业盈利之间的关系等一系列问题都引起了相关人士的关注。如何发挥企业财务战略在其整个企业经营中的作用,为企业的长远以及可持续发展发挥作用是企业财务战略在多年研究发展中面临的重大挑战。借以对企业财务战略相关研究的梳理,进一步不断的深入财务战略在企业各个层面的作用,不断突破财务战略对现有企业发展的影响力,促进企业全面,健康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字:企业发展财务战略环境 一.财务战略研究的发展历程 关于企业财务战略的发展渊源是随着企业战略发展而来,基于对企业战略的不断重视以及企业战略中财务分析的重要作用,财务战略才得以作为企业战略管理的一部分被不断的细化和研究。 美国学者Ansoff 教授(1976)首次提出了“企业战略管理”之后,企业战略在企业大局发展中的作用不断的被研究界关注,在之后的14年,Tom Copeland (1990)学者再次指出,公司财务和战略伴随公司管理的不断发展已经在思维和行为上不断的得以融合和发展。[1]在此之后,西方学术界开始了对企业战略中财务战略的研究,财务战略在企业战略中发挥的作用不断的被提到了新的研究层面,关于财务战略的定义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的完善。E.F.Harrison 与C.H.John (1985)等在《组织战略管理》一书中将财务战略定义为“企业为配合其发展与竞争战略的实施而须提供的资本结构与资金的计划”[2],。J.A.Pearce和R.B.Robinson(1988)在其《战略管理学》一书中提出了“财务策略”的概念,并指出企业财务策略包括资金筹集、资金分配(投资)与分红、营运资金管理三大方面[3]。我国学者杨学义, 武笑坷(2009)指出,广义的财务战略包括资金的筹集战略和所筹资金的管理战略, 狭义的财务战略仅指筹资战略, 包括资本结构、筹资来源和股利分配等政策。[4]之后随着对财务战略定义的越来越广泛

最新财务竞争力文献综述讲解学习

1、郭晓明(2004) 定义:企业财务竞争力是企业财务系统进行财务战略的选择结果。提出了识别财务核心竞争能力的方法,并指出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应该是以财务竞争力最大化为目标的战略财务管理。 方法:根据己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 采用线性加权的综合评价方法对财务核心能力进行评价。先通过专家对所选出的指标体系建立序关系, 根据重要性原则排序, 然后通过相邻的两个指标作出相对重要程度比较, 确立权重系数。最后通过线性综合的模型进行评价。 郭晓明(2004)引入企业能力理论,创新提出企业财务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其研究认为财务核心竞争力具有价值性、异质性、独特性、协同性的特征[31]。王艳辉、郭晓明(2005)指出企业财务竞争力是企业财务系统进行财务战略的选择结果。财务战略一旦选定,就意味着与企业的财务竞争能力连接起来,现代公司理财应实行战略财务管理,通过培育企业的财务核心竞争能力来实现企业财务竞争力最大化[32]。 出处:郭晓明.财务核心竞争力最大化—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新论.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4(19):26-27 王艳辉,郭晓明.企业财务竞争力与企业财务核心竞争能力.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5(4):10-12 2、郝成林(2005,2006) 定义:财务竞争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价值链或供应链企业群的资本投入与收益活动及其所产生的财务关系为对象,以市场竞争为动力,围绕获取企业竞争优势,努力为顾客创造价值的能力。财务竞争力也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构成要素:财务战略、理财能力、财务资源、财务执行力,各要素又可细分为若干个子要素,这些子要素共同发挥作用,就能对企业财务竞争力产生影响。 逻辑关系:财务竞争力=(财务战略+理财能力+财务资源)*执行 出处:郝成林,项志芬.财务竞争力及其构成要素解析.财会月刊(理论),2006(3):61一62 欧谨豪(2006) 定义:从企业并购的视角,认为企业财务竞争力可以定义为:企业在动态管理过程中形成的,以财务资源和财务能力为基础的有利于实现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整合性能力。一组分散的资源、能力等财务要素都不能称其为财务竞争力,只有将他们整合为有机的整体才能充分发挥作用,才能形成有比较优势的竞争力。 出处:欧谨豪,刘雪辉.财务新视角下的企业财务竞争力研究.金融经济,2006(12):178一179 欧谨豪,基于并购的企业财务竞争力研究[D].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5月:11 3、程燕(2009)朱晓(2007) 定义:企业正常运转的根本前提是企业财务竞争力,同时也是企业有效竞争力形成的必要条件。所谓财务竞争力是指一种以知识、创新为基本内核的, 公司理财专有的、优异的、扎根于企业财务能力体系中的、有利于实现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整合性能力, 是企业各项财务能力高效整合后作用于企业财务可控资源的竞争力, 包括财务生存力、财务发展力和财务潜力等层次。 特征:一是财务竞争力是战略性的财务能力。财务竞争力战略主要为差异化战略和协同性战略; 二是财务竞争力具有竞争意识。在竞争主体多元化、竞争对象不断变化的市场经济环境下, 企业财务竞争力必须培育竞争意识和树立核心竞争力的观念; 三是财务竞争力的目的是

参考:300个管理学论文题目选题

参考:300个管理学论文题目选题 1. 以KPI(关键业绩指标)为核心的绩效考核系统研究 2. 组织变革与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3. 基于价值的企业薪酬体系研究 4. 企业战略实施过程中的绩效评估系统研究 5. 中国民营企业的绩效考核管理研究 6. 企业薪酬管理研究 7. 企业招聘中的人员测评管理研究 8. 跨文化管理研究 9. 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研究 10.企业的人力资本管理研究 11.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 1关于规避审计风险的几点思考 2试析我国独立审计市场失灵的原因 3探析政府审计成本特征分析及控制 4论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独立审计质量 5浅析审计独立性保证 6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探讨 7防范企业会计信息舞弊的综合对策 8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9国有企业会计监督机制研究 10上市公司内部会计监督研究 11企业内部控制失效的表现成因与对策 12上市公司内部成本信息及其应用探析 13 浅析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发展中的相关问题 14 CPA职业道德及其规范研究 15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及其规范研究 16企业并购中的若干财务问题研究 17企业财务报表分析方法探讨 18浅析我国上市公司中国有资本的管理

19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实施效果分析 20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对上市公司利润的影响分析21新所得税法对企业利润的影响分析 22关联交易对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 23对资产减值会计相关问题的思考 24对中小企业融资中会计问题的探讨 25网络时代会计的发展趋势与策略选择 26股权分置改革的若干会计(财务)问题探讨27上市公司送、转股短期财富效应分析 28中国上市公司债券筹资现状及其前景分析 29人力资源会计计量问题探讨 30公允价值计量问题研究 1.论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与对策 2.论企业财务风险及其管理 3.企业获利能力评价体系 4.企业信用管理问题探讨 5.上市公司会计报表粉饰的动机分析 6.企业财务目标探讨 7.企业融资方式及特点的比较研究 8.资本成本影响因素的探讨 1、现代企业职业经理人的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 2、论企业员工的培训与开发 3、论企业员工的薪酬方案与激励机制 4、员工招聘与配置研究 5、企业员工的绩效考评方法与机制研究 6、经济危机下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创新 7、招聘面试技术及其运用 8、某公司(单位)薪酬方案设计研究 9、某公司(单位)员工激励机制研究 10、某公司(单位)员工培训方案设计研究 11、国际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财务会计确认理论文献综述

财务会计确认理论文献综述 摘要:会计确认是会计基本程序的首要环节,没有会计确认,会计其他流程的工作就无法展开。会计确认基础理论决定了会计核算主体何时将本单位具体的经济业务记录为何种要素,从而准确、及时、有效的将信息提供给信息使用者这一基本目标。本文通过对会计确认的定义、财务会计的确认基础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的比较及其局限性的分析,提出对我国现行财务会计确认基础的改进。 关键词: 会计确认基础;权责发生制;收付实现制; 一、会计确认的概念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首次对会计确认做出权威性定义,在其1984年发表的第5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企业财务报表的确认和计量》中认为,“确认是将某一项目, 作为一项资产、负债、营业收入、费用等等之类正式地记入或列入某一个财务报表的过程,它包括同时用文字和数字描述某一项目,其金额包括在报表总计之中。对于一笔资产或负债,确认不仅要记录该项目的取得或发生,还要记录其后发生的变动,包括从财务报表中予以消除的变动。”同时提出了会计确认的四个标准,即可定义性、可计量性、相关性、可靠性。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在1989年发布的文告《关于编制和提供财务报表的框架》中也对会计确认进行了定义,认为“确认是指将符合要素定义和确认标准的某一项目列入资产负债表或收益表的过程,它涉及到以文字和金额表示一个项目并将该金额计入资产负债表或收益表的总额。”一个符合定义的项目应满足:(1)与该项目有关的任何未来经济利益极有可能流入或流出该企业;(2)该项目的成本或价值能够可靠的被计量。 我国对会计确认的研究始于20世纪 80年代,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葛家澍教授所提出的观点。他认为“所谓会计确认,是指通过一定的标准,辨认应予输人会计信息系统的经济数据,确定这些数据应加以记录的会计对象的要素,进一步还要确定已记录和加工的信息是否全部列人会计报表和如何列人会计报表”。同时还指出,“会计确认实际上要进行两次,第一次解决会计的记录问题,第二次

财务管理的文献综述

财务管理的文献综述 篇一:论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的问题及其对策——文献综述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的研究文献综述 一、企业财务管理的研究 西方财务管理的产生、发展是与股份公司的产生发展相伴随的。17、18世纪,随着资本的原始积累,金融业的兴起,生产规模的扩大,股份公司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典型的企业组织形态。尤其是19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欧美国家产业革命的完成,制造业迅速崛起,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企业生产经营发展所需要的资金越来越多。股份公司得到了迅速发展,专业化的财务管理便应运而生。 企业则务管理是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以及企业经营要求,遵循资本营运规律,对企业财务活动进行组织、预测、决策、计划、控制、分析和监督等一系列管理工作的总称。其基本特征是价值管理,管理的客体是企业的财务活动,管理的核心是企业财务活动所体现的各种财务关系。因此,企业财务管理是利用价值形式对企业财务活动及其体现的财务关系进行综合性管理工作。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决定着企业生产经营规模和市场竞争能力,财务管理应当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因此,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强化企业财务管理在整个企业管理过程中的中心地位,让财务管理的方法和精神贯穿并

服务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对改善企业的生存条件,提高企业的经济实力,推动企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 二、国外学者对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的相关研究 第一个关于中小企业研究的学术性刊物是1952年在德国创刊的杂志Internationales Gewerbearchiv.Zeitschrift fur Klein und Mittlunternemen代表了中小企业研究工作的开端。之后英国,美国,加拿大,法国和意大利等欧美国家陆续创刊了一系列专门登载中小企业研究文章的刊物。此后出现比较有影响的国际学术会议如美国的Bobson 会议,瑞士的小企业周和国际小企业世界年会理事会等。实证方面的研究有Atherton 和Garson等完成关于零售业中小企业的研究,Taber 和Marberg 等分别以刀具和黄铜制品中小企业为对象的研究,Soltow在1965年对英格兰小规模金属制造企业和机械制造企业研究,最早解释了为什么有的小企业能够成长,这是一项在学术界有主要影响的工作,Vatter1970年研究了大企业和小企业之间的关系及其演进后得出:大企业形成美国工业的垄断核心,而“工业的剩余部分则散布在中小企业部门”的结论。 这些研究,被学术界认为是对中小企业的早期研究工作的一个部分。国外在面向中小企业的社会服务体系和相关立法工作方面比较完善,如美国的《小企业法》和《小企业技术创新法》,韩国,日本的《中小企业基本法》等。融资渠

目标成本管理在我国企业的应用及存在问题研究

目标成本管理在我国企业的应用及存在 问题研究 摘要 随着目标成本管理在国内外企业应用中取得的良好效果,受到越来越多的企业关注和重视。本文着重从目标成本管理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在我国应用中存在问题的分析,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以规范企业成本管理,以期能够为即将实施目标成本管理的企业提供参考价值。 关键词目标成本管理;传统成本管理;价值链

TARGET COST MANAGEMENT IN OUR COUNTRY ENTERPRISE APPLIC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RESEARCH ABSTRACT With the goal of cost management in domestic and foreign enterprise application and achieved good results by more and more enterprises concerned. This article emphatically from the target costs facing challenges, and applied in our country in the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the Suggestions to solve the problem, in order to standardize enterprise cost management in order to contribute to the upcoming target cost management of enterprise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 value. KEY WORDS target cost management; traditional cost management;value chain

信息物理融合系统研究综述

第37卷第10期自动化学报Vol.37,No.10 2011年10月ACTA AUTOMATICA SINICA October,2011 信息物理融合系统研究综述 王中杰1谢璐璐1 摘要信息物理融合系统(Cyber-physical systems,CPS)是多维异构的计算单元和物理对象在网络环境中高度集成交互的新型智能复杂系统,具有实时、鲁棒、自治、高效和高性能等特点.本文首先介绍了CPS的概念和特征,综述了CPS的当前发展状况与应用前景;其次,对CPS的系统构成进行了简要分析,讨论了CPS与相关技术的区别与联系;最后,对CPS技术发展所面临的主要挑战及可能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关键词信息物理融合系统,实时,高性能,嵌入式系统,网络控制 DOI10.3724/SP.J.1004.2011.01157 Cyber-physical Systems:A Survey WANG Zhong-Jie1XIE Lu-Lu1 Abstract Being a real-time and robust autonomous system with high performances,cyber-physical systems(CPS)are a kind of novel intelligent complex systems with di?erent scales of computation and physical components tightly integrated and interacted under the future networks.The notion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PS as well as the development of this technology are?rst presented.Then,the technology framework of CPS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other related systems and technologies are discussed.Finally,challenges to be dealt with for CPS are pointed out,and the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are discussed. Key words Cyber-physical systems(CPS),real-time,high performance,embedded system,networked control 嵌入式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为人类的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但随着硬件产品性能和数据处理能力的不断提升,网络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系统的信息化与智能化,人们对于各种工程系统和计算设备的需求已不仅仅局限于系统功能的扩充,而是更关注系统资源的合理有效分配和系统性能效能的优化,以及服务个性化与用户满意度的提升.在这种需求的引导下,信息物理融合系统(Cyber-physical systems,CPS)作为一种新型智能系统应运而生,并引起了各国政府、学术界和商业界的高度重视. CPS可以理解为基于嵌入式设备的高效能网络化智能信息系统,它通过一系列计算单元和物理对象在网络环境下的高度集成与交互来提高系统在信息处理、实时通信、远程精准控制以及组件自主协调等方面的能力,是时空多维异构的混杂自治 收稿日期2010-04-14录用日期2011-05-17 Manuscript received April14,2010;accepted May17,2011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2011AA0405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1071116),上海市基础研究重点项目(10JC1415300)资助Supported by National High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gram of China(863Program)(2011AA040502),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71071116),and Shanghai Key Project of Basic Research(10JC1415300) 1.同济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上海201804 1.College of Electronics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Tongji University,Shanghai201804系统[1?2].CPS在功能上主要考虑性能优化,是集计算、通信与控制3C(Computation,communica-tion,control)技术[3]于一体的智能技术,具有实时、安全、可靠、高性能等特点.相较于现有的实时嵌入式系统和网络控制系统,CPS关注资源的合理整合利用与调度优化,能实现对大规模复杂系统和广域环境的实时感知与动态监控,并提供相应的网络信息服务,且更为灵活、智能、高效. CPS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是涵盖了小到纳米级生物机器人,大到全球能源协调与管理系统等涉及人类基础设施建设的复杂大系统. CPS的典型应用包括智能交通领域的自主导航汽车、无人飞行机;生物医疗领域的远程精准手术系统、自主计算与感控的植入式生命设备;以及智能电网、家庭机器人、智能建筑等,是构建人类未来智慧城市的基础. 本文对信息物理融合系统这一新兴技术进行了概述.首先,介绍了CPS的概念和特点,综述了CPS的发展现状和应用前景;其次,对CPS的系统构成和理论基础进行了说明,分析了现有的CPS架构,讨论了CPS与计算机系统、嵌入式系统、网络控制系统和物联网等技术的区别与联系;最后,分析了CPS研究所面临的挑战,并对CPS的技术发展和应用实现进行了展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