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

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

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

目录

第一章发展的基础和环境

第一节“十五”取得显著成就

第二节发展形势和环境

第二章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第三节指导思想

第四节战略目标

第五节发展战略与实施步骤

第六节五年发展目标

第三章强力发展循环经济

第七节构建循环型发展新模式

第八节建设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体系

第九节创新循环经济促进机制

第四章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

第十节优化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结构

第十一节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第十二节发展都市农业和海洋产业

第十三节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和民营经济

第十四节优化市域产业布局

第五章加快发展四大支柱产业

第十五节推进高新技术产业高级化

第十六节巩固发展现代金融业

第十七节提高物流业的国际化水平

第十八节加快发展文化产业

第六章大力推进自主创新

第十九节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

第二十节完善科技创新环境

第二十一节健全多层次的创新体系

第二十二节实施人才强市战略

第七章优先发展社会事业

第二十三节加强人口调控和管理

第二十四节继续优先发展教育

第二十五节大力繁荣文化事业

第二十六节加快发展卫生体育事业

第二十七节完善公共服务优先发展政策第八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二十八节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

第二十九节加强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建设第三十节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

第九章统筹特区内外协调发展

第三十一节增强辐射带动功能

第三十二节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第三十三节推进全市一体化发展

第三十四节提高城市管理和信息化水平第十章建设滨海生态城市

第三十五节实行土地生态功能区划

第三十六节完善土地供应调控机制

第三十七节切实治理环境污染

第三十八节加强生态建设和保护

第十一章提高开放和区域合作水平

第三十九节积极融入区域发展与合作

第四十节加强深港合作

第四十一节推进和扩大对外开放

第十二章加快体制机制创新

第四十二节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第四十三节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第四十四节深化社会事业和管理体制改革

第十三章健全规划实施机制

《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总体规划》(以下简称《总体发展规划》)根据《中共深圳市委关于制定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总体发展规划》是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性、纲领性和综合性规划,是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和总体安排,是编制和实施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专项规划、区级总体发展规划、年度计划以及制定政策的重要依据。《总体发展规划》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市委的总体部署,统筹制定规划期内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努力履行政府职责,实现新的发展。

第一章发展的基础和环境

第一节“十五”取得显著成就

“十五”期间,市委、市政府坚持和贯彻科学发展观,抢抓机遇,开拓进取,在国家和广东省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保持了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圆满完成“十五”计划确定的预期目标。

经济总量连上新台阶。“十五”期间的五年,是深圳发展历程不平凡的五年,是实现经济实力历史性跨越的五年。五年中,本市生产总值连续突破3000亿和4000亿元大关,2005年达到4927亿元,当年的GDP总量相当于“九五”期间五年的生产总值总和,全部实现的GDP总额相当于前四个五年计划时期的1.5倍左右,每增长1%的GDP增加额由2000年的20亿元提高到50亿元。五年中,全市工业增加值和外贸进出口总额分别突破2000亿元和1000亿美元,达到2430亿元和1829亿美元,年均增长20.7%和23.4%;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均突破1000亿元,分别达到1176亿元和1438亿元,年均增长13.7%和

14.4%;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和贷款余额分别达到8478亿元和6168亿元,五年净增额分别超过5000亿元和3000亿元。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经济总量位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

增长速度和效益实现新提升。经济增长率由2001年的14.3%提高到2003年的19.2%,五年GDP年均增长16.3%,高于“十五”计划12%预期增长目标4.3个百分点,奠定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的基础。在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同时,初步形成低能耗、高产出、高效益、高财税收入“一低三高”的发展新模式,创造了每平方公里产出2.52亿元GDP和7000万元税收的效益水平,分别比2000年提高125%和85%。2005年,全市万元GDP耗水量33.8立方米,比2000年下降40%;万元工业增加值用电量和用水量分别为994千瓦时和22.8立方米,分别比2000年下降6%和25%。

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实施产业第一的方针,积极推进产业适度重型化,培育发展文化产业,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取得阶段性进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金融业、现代物流业“三大支柱产业”的集中度(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0%左右。开创了产业发展战略合作的新机制,与南方航空、招商局、中海油、中远等企业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一批优化产业结构的基础性产业项目相继启动和建设。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达946亿元,年均增长18%,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2000年的22.7%提高到2005年的29%。银行业总资产首次突破1万亿元,深圳证券交易所获准设立中小企业板块,创业投资机构和资本规模占全国的1/3,金融业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居全国前列。与南昌、成都等城市开展海铁联运,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五年净增1200万标准箱,2005年达到1620万标准箱,民航旅客吞吐量达到1574万人次,深圳港和国际机场跃升为世界第四大集装箱港和全国第四大航空港。

基础设施建设进入新阶段。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超过4500亿元,实施400多个重大建设项目,轨道交通一期工程建成通车,二期工程建设规划获得批准实施,1号和4号延长线、3号线工程建设全面展开。京广深客运专线广深段正式开工,杭福深客运专线厦深段、新深圳客运站、平湖集装箱中心站建设进展顺利。盐坝高速公路、坪西一级公路、龙大高速公路和南坪快速路一期建成通车,盐排高速、南光高速、深港西部通道和深盐第二通道等重要内外交通干道相继开工建设,初步形成“一横八纵”的干线路网。东部供水水源工程、供水网络干线工程全线贯通,龙茜供水工程建成通水,东部供水水源工程二期、大鹏半岛支线供水工程、北线引水工程相继进入建设阶段。岭澳核电1号和2号机组、西部电厂扩建等电力项目建成并投入运行,LNG接收站和输气干线项目一期工程、东部电厂一期工程进展顺利,新增110千伏以上变电容量近2000万千瓦,新增输电线路总长约1500公里。

城市建设和管理取得新突破。全面启动和完成宝安龙岗两区的城市化和城市化转地工作,成为全国首个没有村镇建制的大城市。实施加强和完善人口管理的“1+5”文件,推进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强化出租屋管理和人口管理。相继实施“净畅宁工程”、“梳理行动”和“清无行动”,全面开展清理违法建筑、违法用地和城中村改造行动,共拆除各类违法建筑185万平方米,达到了从体制上解决违法建筑和违法用地问题的预期目标。开展食品药品、安全生产、城市交通和社会治安综合整治,清理整治18万多家无证无照非法经营户。全面启动和实施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实施“治污保洁工程”,开展珠江(深圳)水环境综合整治和机动车尾气污染治理,全市污水集中处理率由2000年的35%提高到45%,成为全国首个实现工业污染源污染物排放全面达标的城市,城市面貌发生明显变化。

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达到新水平。推进教育现代化和文化立市取得新进展,成功举办首届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制定和实施《深圳市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及配套改革措施和经济政策,全社会教育支出占GDP比重达到3.15%,成为全省首个教育强市。有效抗击“非典”和禽流感疫情,推进公共卫生设施和社区健康中心建设,启动新建和扩建一批医疗重大建设项目,宝安龙岗两区城市化人员全部纳入社保体系,开展劳务工合作医疗试点,参加合作医疗劳务工突破100万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5万元,年均增长7.5%,登记失业率保持在2.5%左右。

改革创新和对外开放推向新领域。全面部署和实施新形势下的改革创新工作,先后进行了两次行政机构改革和两次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施“责任风暴”和“治庸计划”,推进政府执行力建设。创新行政监督机制,量化行政监督制度,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的体系和机制,行政效率大幅度提高。建立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国有企业和国有经济布局调整取得重大突破,5家大型国有企业成功实行国际招标,公用事业管理体制改革不断向前推进。深入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引入香港资本建设轨道交通,成功实施机场集合贷款,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事业体制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创新社区管理体制,在全国率先实行“居站分设”的新型社区管理模式,特区内全面设立社区工作站。务实推进深港合作和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签订深港“1+8”合作协议,制定和实施融入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实施方案,积极参与西部开发和东北振兴,对口扶持取得明显效果。

依法治市和精神文明建设达到新高度。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协调发展,民主法治建设深入推进,社会保持稳定。全面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和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依法行政工作成效显著。地方立法工作走在全国前列,率先制定和实施《深圳市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条例》等一批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保障社会稳定的地方法规,完成五年立法计划和五年普法计划。民主决策机制进一步完善,基层民主进一步扩大,社区民主管理扎实开展,社区居委会直接选举率达到47%。深入实施固本强基工程,基层组织建设水平明显提高。积极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思想道德文化建设成效显著。扎实开展文明城市建设活动,荣获首批“全国文明城市”称号。

第二节发展形势和环境

发展的外部环境。世界科技革命方兴未艾,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快发展,我国与世界的经贸关系进一步加强,有利于深圳继续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优化升级产业结构,在优势领域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我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居民消费结构快速升级,城镇化进程加快,市场潜力巨大,国内消费需求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为深圳经济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国家加大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的调控力度,实施东部率先、中部崛起、西部开发、东北振兴的区域发展政策,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机制的启动和深化,为深圳融入区域发展与合作提供新的机遇。深港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口岸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合作机制日益健全,有利于加强两地的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与此同时,国内城市间产业、资源、技术、人才的合作与竞争日益加强,国际经济贸易环境日趋复杂,经济发展面临油价高企、汇率利率变动和新贸易保护主义等不确定因素。

发展的有利条件。25年改革开放和建设的经验、成就与创业精神,为深圳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经济实力较强,发展持续向好,各项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位居国内大中城市前列,有利于深圳继续推进新的跨越。市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消费潜力进一步增强,有利于带动工业结构调整和现代服务业发展。产业结构实现阶段性调整和优化,适度重型化迈出坚实步伐,经济发展后劲得到加强,有利于推动深圳进入较长的增长周期。基础设施日趋完善,能源资源开发建设规划和实施力度明显加快,有利于化解深圳发展的瓶颈性制约。市场化、国际化改革深入推进,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各项改革成效显著,体制机制优势持续得到发挥,有利于形成经济社会发展的持久动力。

面临的主要矛盾和问题。高增长和紧约束是深圳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的主要问题。一是经济增长方式仍具有粗放型特征,经济社会持续较快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人口规模迅速扩大及其消费需求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保持经济持续较快发展面临土地空间限制、能源和水资源短缺、人口膨胀压力、环境承载力“四个难以为继”的瓶颈性制约。二是产业结构相对单一,结构性风险加大,现代服务业发展乏力,二、三产业相互促进和联动发展的动力和后劲不足。三是自主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关键核心技术对外依赖度较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品牌较少,高级人才总量后续供给能力明显不足,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升级不相适应,产业核心竞争能力有待增强。四是特区内外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城市规

划、建设和管理水平与现代化国际化城市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基层基础工作比较薄弱。五是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发展相对滞后,长期积累的社会问题逐渐进入高发期,建设和谐社会的任务比较繁重。六是体制机制创新任务艰巨,改革、发展、稳定的统筹难度加大,改革的成本和风险增加,局部改革创新的成效难以迅速扩大,部分领域的改革进展缓慢。总体判断,深圳进入了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和协调发展新的历史阶段,进入了发展模式转型和改革攻坚新的关键时期。

第二章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第三节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建设和谐深圳效益深圳和现代化国际化城市为总目标,以实施自主创新主导战略为核心,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抓好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坚持紧约束条件下新的资源观,强力发展循环经济,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保护生态环境,推动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确保在2010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第四节战略目标

战略目标。“十一五”期间及到2020年,深圳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建设亚太地区有重要影响的国际高科技城市、国际物流枢纽城市、国际金融贸易和会展中心、国际文化信息交流中心和国际旅游城市,用15年左右的时间,在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础上,把深圳建设成为重要的区域性国际化城市。

到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9000亿元,五年平均增长13%左右,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2万美元左右。预期到2015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1.5万亿元,五年平均增长10%左右,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5万美元左右;到2020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2万亿元,五年平均增长8%左右,争取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万美元左右。

第五节发展战略与实施步骤

实施自主创新主导战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决定》,全面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按照特别能改革、特别能创新、特别能开放的要求,以特别之为立特区之位,以提升科技自主创新为主线,全面推动思想观念创新、发展模式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对外开放创新、企业管理创新和城市管理创新,使自主创新贯穿于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和领域,使自主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全社会的普遍行为,努力把深圳建设成区域性自主创新中心城市,成为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城市,成为在某些关键技术、核心领域和战略产业上具有领先优势的城市。

——建设创新型政府。全面推进综合配套改革,总体部署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围绕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事业和社会管理体制改革三个重点领域,集中力量改革攻坚。实施改革创新促进条例,按照经济体制改革“十一五”规划的总体要求,在理顺市区街道三级事权和财权关系、投融资领域改革和促进公共服务发展三个方面取得新进展。

——促进创新型发展。推进发展模式创新,促进经济增长由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加快形成经济发展的自主内在动力。坚持紧约束条件下新的资源观,更加合理、有效、节约地利用各种自然有形资源,充分发挥制度、管理、文化、环境、人力、地缘等无形资源优势。坚持紧约束条件下的集约发展,更加注

重速度与质量效益的有机统一,向自主创新要资源、要空间,实现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提升创新型产业。研究制定科学技术进步中长期发展规划,实施加强和鼓励科技自主创新的政策措施,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加强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教育和科技投资,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构建科技创新平台,集中优势资源推动科技创新水平再上新台阶。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人才为核心,产业化为目标,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知识创新体系和技术创新体系。加快产业调整升级,提高产品的高技术含量、自主知识产权比重和国际竞争力,推动整体产业从“深圳加工”向“深圳制造”和“深圳创造”转变。

——完善创新型环境。坚持创新环境的以人为本,把创新环境建设作为一项系统性、全局性任务来抓。推进创新制度化,加快自主创新立法,完善创新激励机制,健全收入分配制度和创业鼓励机制,充分发挥就业和创业推动创新的作用。大力培育创新文化,弘扬及引导移民文化和包容文化,倡导崇尚成功、宽容失败的人文精神。完善人才培养、使用和流动机制,发展人才和人力资源市场,促进人才竞争。

实施步骤。未来15年,实施近期、中期和远期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近期到2010年,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调整的五年,以建设和谐深圳效益深圳为发展目标,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实施产业、人口、布局的联动调整,推动发展模式和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初步形成国家创新型城市的示范效应,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中期到2015年,为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创新提升的五年,在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以经济贸易国际化、服务功能国际化、运行机制国际化为重点,国际化城市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形成重要区域性国际化城市的基本框架。

——远期到2020年及以后,进入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创新完善时期,区域性国际化城市功能比较完善,服务区域、服务全国发展的辐射力和带动力显著增强,形成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长效机制,国际化城市在更高的目标上不断完善和发展。

第六节五年发展目标

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保持经济持续较快协调健康发展,巩固和提升较强的综合经济实力。五年中,本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左右,2010年本市生产总值达到90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2万美元左右。实施产业强市战略,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取得新进展,第三产业加快发展,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到50%。

宏观效益明显提高。坚持效益深圳的发展目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培育总部经济和民营经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效益型发展模式取得明显成效,实现速度与质量的同步提升。2010年,万元GDP能耗、万元GDP水耗分别比2005年下降10%和20%以上,万元GDP建设用地比2005年下降40%以上。五年全市新增土地供应控制在45平方公里左右。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实施生态立市战略,坚持城市管理“科学严格精细高效”八字方针,环境污染恶化趋势得到遏制,主要河流水质和海域环境明显改善,空气质量保持稳定,敏感生态区域得到严格保护,形成比较健全的清洁生产和绿色消费机制,基本建成国家生态市。2010年,河流水质达标率提高到60%,全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75%,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8%以上。

创新动力明显加强。实施自主创新主导战略,以创新文化和创新制度为支撑,以科技投入和人才聚集为保障,在加强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的基础上,原始创新、集成创新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区域创新体系,推动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资金和物质要素带动向主要依靠人力资本和科技进步转变。2010年,研究与开发支出占GDP比重达到3.6%,自主知识产权高新技术产品产值比重提高到65%,大专以上受教育人口比重达到1500人/万人。

社会和谐明显进步。坚持和谐深圳的发展目标,立足人的全面发展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优先发展社会事业,保持社会与经济的全面协调发展,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市民,建设环境更加和谐、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民主更加健全、人民更加富裕的现代文明社会。“十一五”期间,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下。2010年,社会保险综合参保率达到95%,劳务工医疗保险覆盖率达到80%。五年中,万人医生数提高35%,亿元GDP安全事故死亡率下降45%,万人刑事案件立案数下降6%。

建设和谐深圳效益深圳“十一五”规划调控指标体系

注:①所有指标均为全市统计口径;除特别标注外,人口均以市统计部门常住人口为统计口径;②、③因国内社会保障的特点及统计口径,登记失业率、社会保险综合参保率按户籍人口统计。④万人刑事案件立案数为市公安部门统计口径。⑤亿元GDP安全事故死亡率为市安全监督部门统计口径,安全事故包括工矿商贸企业安全事故、道路交通安全事故和火灾事故。

第三章强力发展循环经济

全面确立循环经济作为经济发展的新模式,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发展理念、法制环境、政策手段、体制机制、产业发展和文化价值的创新,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七节构建循环型发展新模式

实行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以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作为发展循环经济的核心环节,明确发展目标和实施步骤,全面构建循环经济体系。以《深圳市落实科学发展观经济社会调控指标体系》为目标,以改革创新和科技进步为动力,全面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到2010年,率先建立比较完善的科学发展和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估机制,实施循环经济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分阶段推进计划,形成比较完善的循环经济政策法规体系、技术创新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初步建立循环型国民经济体系,初步建成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全面推行循环型生产模式。构建节约型产业结构和增长方式,开展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产业园区的循环经济试点,发挥节约型生产方式的示范作用。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大力发展资源综合利用产业、节能产业和环保型产业,从源头减少废物排放。严格控制高耗能、高耗材、高耗水产业发展,坚决淘汰严重耗

费资源和污染环境的落后生产力。促进资源循环式利用,鼓励企业循环式生产,推动产业循环式组合。大力发展环保节能型城市交通,建设绿色交通系统。积极发展电气化公共交通,加快推进清洁燃油、天然气、混合动力和纯电力公共汽车,推行营运汽车、公务车和私家车使用清洁能源。加大政府对节约资源和发展循环经济重大项目的支持力度,扶持一批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的技术开发和改造项目,培育一批清洁生产企业、资源节约型园区。

建设生态化循环型产业体系。大力实施技术创新,逐步建立与循环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技术创新机制和支撑体系,增强科技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能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向低消耗、低污染、高产出的转变,提高技术进步对发展循环经济的贡献率。研究制定产业生态化发展行动纲要,促进三次产业之间和三次产业内部产业链的不断完善。加快循环型经济示范工程推广,重点推进电子通讯、能源、建筑、电镀和纺织印染等重点行业实现生态化转型。推进产业园区生态化协调发展,实现九大产业集聚基地的生态化改造和功能调整,建立集中治污和废弃物资源化的综合型生态工业园区。“十一五”期间,万元工业增加值电耗和水耗分别下降7%和5%。

发展循环经济示范工程

●示范企业:清洁生产示范企业、节能示范企业、节水示范企业。

●生态工业示范园区:老工业区生态化改造、绿色制造业示范基地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建设。

●生态农业示范园区:两明(光明、公明)生态农业示范区、科普特大鹏高新技术生态农业园、碧岭生态科技园、七娘山现代滨海生态农业园。

●示范社区和城区:特区内1个街道办和1个居委会建成循环经济示范社区,特区外1个街道办建成循环经济示范社区,龙岗区建成循环经济示范城区。

●重点技术示范项目:节能技术、节水技术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技术。

●绿色建筑示范项目:绿色公共建筑、大型住宅小区、绿色办公场所。

●废弃物回收处理示范基地:清水河环境园、再生资源回收基地、废旧电子电器回收中心。

●绿色交通示范工程:液化天然气汽车示范工程、混合动力公交车示范工程。

倡导和引导循环型消费模式。倡导社会循环式消费和资源节约活动,使节能、节水、节材、节粮、垃圾分类回收、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逐步形成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节约型消费模式。开展建设节约型社会宣传教育活动,在全社会树立节约意识,建设节约文化,倡导节约文明,形成“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社会风尚,创建节约型城市、节约型政府、节约型企业和节约型社区。倡导合理消费、适度消费、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鼓励使用绿色产品,推行能效标识产品、节能节水认证产品和环境标志产品,运用经济和法规手段控制过度包装和一次性用品等浪费资源行为。“十一五”期间,人均生活用水量下降25%,建成国家级节水型城市。

发展循环经济实施计划

●两个环节:围绕生产和消费两个环节,全面贯彻循环经济理念,实施产品生产周期全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最大限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减少环境污染。

●六项内容:(1)节能降耗。在生产、建设、流通和消费各领域节约资源,明确节能降耗指标,鼓励节能降耗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2)推行清洁生产。实施国家《清洁生产促进法》,在企业内部大力开展清洁生产,实现由末端治理向污染预防和生产全过程控制转变。(3)废弃物分类回收与资源综合利用。大力回收和循环利用各种废旧资源,建立垃圾分类收集和处理系统,探索建立废旧电子电器回收系统。(4)产业生态化。引导三次产业的生态化发展,实现内部工艺之间的物料循环和资源节约,延长产业链,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和排放,建立不同类型的工业生态园区。(5)示范工程。推进循环型企业示范工程、生态型工业区示范工程和循环型社区与城区示范工程建设,选择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和重点技术开展示范工程试点。(6)营造环境。建立健全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法规体系,大力宣传循环经济理念,营造绿色消费和绿色人居环境。

●十大行业:以电子通讯、能源、建筑、生物医药、电镀、纺织印染、精细化工、交通、物流、餐饮为重点行业,率先发展循环经济。

●八个方面:(1)建设城市水循环系统,创建节水型城市。(2)实施节能降耗,推广清洁能源。(3)构建生态化产业体系。(4)完善再生资源的综合利用体系。(5)加快绿色交通体系建设。(6)大力推进绿色消费。(7)创建循环型社区和城区。(8)完善生态系统,建设绿色家园。

第八节建设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体系

积极开发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充分利用自然条件优势,积极开发利用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研究利用风力发电和潮汐发电。大力发展太阳能产业,建立公共研发技术平台,在市政道路照明、公园绿地照明、城市景观照明等公共服务领域,以政府采购、招投标等形式扶持太阳能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完善管理体制和投融资体制,积极鼓励和支持固体废弃物及生活垃圾发电。2010年,能源结构优化率达到40%,建立2个以上太阳能产业基地,完成300多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的太阳能光热、光伏与建筑一体化应用示范工程建设。

建立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规范和完善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管理,鼓励发展规模化、产业化的资源再利用产业发展。加强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关键技术攻关,大力开发和推广节约资源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积极推进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纸、废塑料、废旧轮胎、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废旧纺织品、废旧机电产品、包装废弃物等资源的回收利用。加快城市生活污水再生利用设施建设,建立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分选系统,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加工和利用体系。推动不同行业通过产业链的延伸,实现废弃物的循环利用。2010年,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达到98%,生活垃圾资源化率达到45%,城市污水处理回用率达到20%。

大力开展节约降耗和循环利用。推进节约用水和中水、污水回用,开发利用海水资源。根据节水型城市标准,全面启动创建节水型城市和社会行动方案,到2010年,工业用水回用率达到75%以上。开发非常规水资源潜力,积极推进海水淡化、污水回用、海水和雨洪资源利用,以示范项目试点带动海水淡化技术发展。推进能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制定和实施节能中长期规划。促进高耗能产业和企业开展节能技术改造,建立完善的企业内部节能管理制度,促进企业实行合同能源管理。推进能源产业清洁生产,提高二次能源加工转换效率和水循环利用率,推行冷热电联供模式。推进建筑节能,新建建筑严格执行节能标准,鼓励商场、写字楼、工厂等现有商业建筑开展节能改造,政府办公楼、医院、学校等公营机构要制定和实施节能措施。加强节能产品、绿色环保产品的认证和认定,鼓励企业及居民使用节能产品和绿色环保产品。

全方位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实施“绿色行政、绿色采购”,发挥政府在发展循环经济中的表率作用。加强政府部门和工作人员的环保意识,规范节约降耗和环境保护行为。制定政府部门节约降耗的制度和措

施,并纳入行政考核内容。开展政府建筑物节能改造,实施公务车节能措施。推行绿色采购,政府带头使用可回收、可再生办公用品。建立政府部门环境管理体系,开展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试点。开展循环型社区试点,强化循环式生活方式的宣传教育,完善社区污水排放和中水利用设施以及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系统,建设一批循环型社区。继续开展“绿色单位”创建活动,建设一大批绿色学校、绿色医院、绿色商场和绿色家庭。

第九节创新循环经济促进机制

建立循环经济的体制和机制。加强循环经济立法,实施《深圳经济特区循环经济促进条例》,完善资源节约、清洁生产、资源利用、消费引导以及社区建设等方面的配套法规建设,形成符合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制体系。实施循环经济发展规划,转变政府职能,发挥市场机制和经济杠杆的双重作用,综合运用产业、价格、财税和投资手段,促进资源的节约和有效利用,建立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行政管理体制。建立循环经济标准体系,完善和制定电子、电力、印染、建筑、生物医药、精细化工等重点行业技术标准,健全重点耗能产品和新建建筑的市场准入制度,建立新上建设项目的资源评价体系。理顺资源性产品价格,探索建立反映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形成机制。

完善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体系。建立发展循环经济专项资金,重点扶持关键技术研发、清洁生产、各类示范工程等循环经济发展项目。研究制定节能节水产品、低能耗及低排量汽车、节能建筑、废旧物资回收利用的财税优惠政策,扶持相关产业做大做强。建立高耗能、高耗材、高耗水的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强制淘汰制度,实行高耗能、高耗材、高污染产品的限制政策。制定鼓励循环经济的产业政策和产品目录,加快实施政府绿色采购和社会绿色消费政策,编制绿色产品目录、政府绿色采购目录,引导社会生产和生活领域实现循环式发展。研究制定符合循环经济要求的生态工业网络经济政策,支持企业建立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企业组织结构。鼓励企业使用高新技术,延长产品使用周期促进企业间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

强化节约降耗的监督管理。建立落实科学发展观调控指标体系的统计监测制度和评估考核制度,研究建立节能监察中心,抓好重点用能单位节能降耗,为企业和市民节约资源提供良好服务,引导商业经营和市民生活的节能降耗。加大资源保护和节约的执法力度,严肃查处各种破坏和浪费资源的违法违规行为。加强电力协调调度,强化需求侧管理,鼓励节约用电和提高用电效率,确保用电安全。建立资源和环境信息公开发布制度,结合循环经济信息化平台建设,及时公布资源供应与消耗、环境污染与治理的相关信息。建立循环经济社会监督制度,支持开展自我监督、同业监督、非政府组织监督、媒体监督、市场监督和公众监督。

第四章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

实施产业强市战略,按照“产业第一”和“优势优先、新兴培育”的原则,落实“南软北硬,南高北重,东西两翼港口旅游”的总体布局,以提升结构、创造品牌和优化布局为任务,形成分工清晰、互补配套的集约发展模式,促进产业、人口、布局的联动调整。

第十节优化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结构

推进建设三大产业集群。实施“整合链接提升”的产业发展策略,抓住产业调整升级这一发展的中心环节,调整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结构,推动加工贸易和“三来一补”企业的优化升级,提高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加快形成电子通讯、数字化装备、家庭消费品三大制造业集群产业。

“整合链接提升”的产业发展策略

●整合:优化和集中资源配置,大力发展自主创新型高新技术产业。

●链接:延伸产业链条,发挥电子信息产业优势,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促进二、三产业的联动发展和产业内部结构优化。

●提升:推动加工工业的集约化和规模化,增强市场竞争力,降低经营成本和资源消耗。

推进制造业适度重型化。降低产业的结构性风险,加快形成健全的产业链和产业群,提高产业结构的重型化水平和自主创新水平。大力发展技术密集、资本密集的高精尖装备制造业和基础工业,做大做强交通设备、医疗器械、仪器仪表、物流设备、环保设备、模具、精密机床等优势领域的先进制造业。把握国际汽车产业转移新趋势,以环保节能和电子化为重点,力争在汽车及关键零部件、汽车电子、电动和混合动力汽车等领域取得新突破。积极培育高技术水平、高附加值、低污染的精细化工和化工中间产品制造业,重点发展LNG化工、新材料和精细化工三大领域,加快建设生态型精细化工园区。

推进优势传统产业集群化。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依托,以研发平台为支撑,以集群化、品牌化为方向,全面提升优势传统产业竞争力。按照布局集中、产业集聚、土地集约的原则,加快建设生态型集约化的产业园区,推进加工工业向管理规范化、产业链条化的现代工业园区集中,促进产业的集群化和品牌化。发展传统产业簇群,加快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建设优势传统产业集聚基地,形成产业发展的集群优势。五年中,产业集聚基地投资预计400亿元,全部建成后形成1000亿元的产值规模,使入驻集聚基地的行业在全市该行业的聚集度达到50%左右。

第十一节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强化两大战略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金融业、现代物流业两大战略服务业,推进区域性金融中心和物流中心建设,使之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现代金融业的发展以香港国际金融中心为依托,以货币市场、证券市场和保险市场为主体,以金融产品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为重点,建设创新型区域金融中心。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以现代综合交通运输和网络信息为平台,以海空“两港”运输、物流配送和电子商务为主体,以国际物流、区域物流、城市物流为支撑,鼓励国内外大企业在深圳发展采购中心、物流配送中心、批发代理市场和连锁商业,形成国际化现代综合物流体系。

壮大五大主导服务业。发展壮大商贸流通业、旅游业、文化产业、餐饮酒店业、房地产业五大主导服务业,使之成为现代服务业持续较快发展的重要支撑。推进商贸流通业的现代化和信息化,大力发展新型业态,加快规划和建设地铁商贸圈,推进老商业区改造升级,建设区域性消费经济中心和购物中心。到201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期达到2500亿元。实施旅游业发展规划,有效开发旅游资源和旅游商品,提高旅游业服务质量和消费水平。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协调发展餐饮酒店业,优化旅游景点、旅游线路布局。加强与泛珠三角和港澳地区的旅游区域合作,推进深港旅游业的联动发展,建设国际旅游城市和亚太地区重要的游客集散地及核心旅游目的地。继续调控和引导房地产业发展,保持房地产价格的平稳运行。

服务业重点项目

●现代金融业:深化地方金融体系创新,加快发展银行保险业,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完善外汇和黄金市场,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和金融安全区。推进罗湖金融中心区改造和大工业区金融会展中心、深圳证券交易所营运中心建设。

●现代物流业:建设和推进华南国际物流中心、前海湾物流园区西部第三方物流基地、大工业区交通运输中心、盐田港保税区北区、机场物流园区、空港联动保税物流园区、笋岗物流园区市政及环境综合改造、沃尔玛物流配送中心、华南国际工业原料城(二期)、国际花卉物流中心、龙岗综合农产品批发市场等项目。

●商贸会展业:建设和推进华润中心二期、大中华CEPA广场、海岸商业广场、华强北大商圈改造、中心区商业区、中航苑改造、人民南片区环境改造、南山商业文化中心区、宝安新城商业区、龙岗龙城商业中心等。

●旅游业:建设华侨城主题文化旅游基地、东部华侨城盐田旅游项目、深圳欢乐海岸、东山珍珠文化岛,合理布局建设福田中心区(CBD)五星级酒店群、大梅沙游客集散基地、观澜高尔夫旅游胜地和西冲国际会议中心等旅游景区和星级酒店。

培育五大新兴服务业。加快培育发展会展业、商务服务业(专业服务业)、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和社区服务业五大新兴服务业,形成现代服务业新的增长点。加快发展会展业,继续办好高交会,打造中国科技第一展品牌,发展各类专业展览。大力培育商务服务业和信息服务业,规范和鼓励发展律师、会计、评估、设计等中介服务。加快发展科技服务业,积极吸引世界及香港专业服务公司在深设立基地,扶持信息内容产业、动漫产业发展。开发社区消费潜力,加强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统筹建设和完善社区服务体系。

第十二节发展都市农业和海洋产业

发展生态型都市农业。保护基本农田,稳定都市农业生产,充分发挥绿色农业的环境生态功能和食品安全保障功能。依靠科技进步提升农业的层次和水平,扶持以企业为主体的农业科研和开发,大力推广农业科研成果应用。建设各具特色的生态农业园区,规划建设永久性大型花卉生产、科研和交易基地。利用园区集聚资金、人才、技术和管理资源优势,大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集约化水平,到2010年建成各类生态型农业园区20个以上。加强农业生产环境、农产品标准化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的管理,建设安全农产品生产基地。2010年,全市消费的蔬菜、生猪、水产品等主要农产品60%以上来自规模化无公害生产基地。大力发展农业观光旅游业,高标准规划建设两明(光明、公明)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大鹏高新技术农业园、东部海洋生物高新技术示范区、碧岭生态科技园和市农业科普城市公园等园区。

大力发展海洋产业。构建新型的海洋—城市关系,发展海洋循环经济。巩固提升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海洋渔业、临港工业等海洋产业,合理开发海洋生态资源,促进海洋产业从以运输业为主向多行业共同发展转变。重点发展海洋生物工程技术、海洋精细化工、海洋信息等新兴产业,提高海洋产业的附加值,形成海洋经济新的增长点。积极发展海水淡化与直接利用产业化,开展潮汐发电的前期研究。“十一五”期间,全市海洋产业产值争取实现年均增长17%,建设海洋经济强市。

第十三节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和民营经济

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制定总部经济发展促进办法,实施促进和培育本土企业做大做强的扶持政策。鼓励和支持具有市场发展潜力、产业规模优势和现代企业制度的本土大企业集团扎根深圳,通过国际合作、跨国并购、海外上市等方式,加快企业国际化进程。扶持有实力的企业拓展海外市场,开展跨国经营,形成一批有实力的跨国公司和著名品牌。力争到2010年,一批企业进入世界500强,一批企业进入专业领域世界500强,一批企业进入全国500强。完善总部经济服务体系,整合总部经济发展资源,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和人文环境,鼓励和支持国内外大企业集团在深设立总部或区域总部。

发展壮大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建立健全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发展环境,重点实施中小企业及民营企业发展“三六三”实施计划。积极引导中小企业及民营企业从事专业化生产和特色化经营,支持与大企业建立协作关系,推动中小企业及民营企业做大做强。科学安排中小企业及民营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建立政府采购扶持中小企业及民营企业发展的长效机制,促进全市小、中、大型企业形成阶梯式发展格局和协作成长机制。统筹协调全市中小企业及民营企业自主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建立和完善适应中小企业及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共性关键技术服务体系、人才培育体系、融资服务体系和市场开拓服务体系。力争到2010年,全市民营经济主要指标比2005年翻一番。

中小企业及民营企业“三六三”实施计划

●完善中小企业及民营经济发展、创业发展和服务体系建设“三大”政策环境。

●搭建中小企业及民营企业技术创新、融资担保、信息咨询、培训交流、产业协作、创业辅导“六大”服务平台。

●实施“成长型”中小企业计划、中小企业及民营企业名牌战略和50强民营企业与总部经济“三大”计划。

第十四节优化市域产业布局

积极应对经济一体化和产业转移调整趋势,促进产业结构和布局联动调整,加快建设和完善“一带四区六园九基地”的产业功能布局。

建设一条产业发展带。与《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协调发展规划》的“东部都市区”南发展带相衔接,规划和建设横贯东西市域的高新技术和先进制造业产业发展带。高起点建设市高新园区、留仙洞园区、大学园区(大学城、深圳大学、深职院)、石岩园区、沙井松岗园区、光明园区、龙(华)观(澜)坂(田)园区、宝龙碧岭园区、大工业区(出口加工区)、坝光园区等十个产业园区,以市高新园区为核心区,其他规模化园区为组团产业区,形成定位明确、分工协作、互补配套的规模化园区经济。

建设四个产业主体功能区。贯彻落实“南软北硬,南高北重,东西两翼港口旅游”的总体布局,全市建设四个产业主体功能区。一是以特区内为主体的现代服务业主体功能区,二是以光明产业园区为主体的西部高新技术产业主体功能区,三是以大工业区(出口加工区)和宝龙工业区为主体的东部先进制造业主体功能区,四是以东部滨海地区为主体的生态休闲度假主体功能区。通过主体功能区的建设,加快形成“南软”、“西高”、“东重”的市域产业布局。

建设六个商贸物流园。结合城市更新改造和旧产业园区功能置换,依托港口、机场、铁路、地铁、高速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条件,按区域物流功能区分,加快建设笋岗清水河商贸物流园、盐田港区保税物流园、前海湾现代物流园、空港保税物流园、平湖现代物流园、龙华现代物流园等六大商贸物流园。探索多元合作的物流园区开发管理模式。

提升中心区现代服务业。强化特区内现代服务业主体功能区的综合服务功能和持续发展能力,以知识型服务业为重点,消费性服务业为基础,生产性服务业为支撑,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特区中心区服务全市发展的辐射和带动功能。到2010年,特区内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达到80%左右。

——拓展生产性服务业。重点发展企业地区及市域总部、高等教育及科研业、港口物流业、金融保险业、会议展览业、设计及动漫软件业等现代生产服务业。发挥罗湖金融业的先发优势和南山高新技术产业的关联带动效应,依托福田中心区的行政、文化、商务和会展中心地位,高起点提升和建设罗湖、福田和南山三个现代服务中心,完善福田中央商务区功能。强化以市高新区、深圳大学、大学城为中心的科技创新和研发功能,逐步规划调整和置换罗湖、福田、南山、盐田四区的制造业功能,加快形成比较发达的特区中心区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

——充实消费性服务业。重点发展商贸零售业、黄金饰品销售业、文化娱乐业、新闻出版业、网络信息服务业等消费和居民服务产业。改造建设华强北、中心区、人民南等成熟商业旺区,打造知名特色商圈,继续保持和壮大罗湖、福田商贸业在区域发展中的竞争优势。依托深港西部通道和华侨城旅游基地、沙头角口岸和中英街,强化南山区、盐田区的商贸流通功能,严格统一规划、适度开发东部山海休闲度假旅游业。加强地铁场站的商贸配套设施建设,加快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地铁商贸圈。

建设和提升特区外制造业基地。依托光明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龙岗大工业区,调整整合公明、沙井、石岩、观澜、宝龙、沙坣—碧岭、新生—高桥、金沙—沙田等工业区,理顺管理体制,统筹资源配置,明确产业分工,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为支柱的产业发展带规模效应。宝安区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环保产业等“趋高产业”;龙岗区重点发展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汽车及关键零部件制造业、精细化工制造业、生物医药等“趋重产业”。

在保护中科学开发东部滨海地区。东部滨海地区从三洲田到大鹏半岛山海一线,纳入东部生态休闲度假主体功能区。坚持保护为主适度开发的基本原则,重点发展以商务度假、生态休闲、滨海娱乐为主的山海旅游度假胜地。三洲田、大小梅沙、马峦山和溪涌以自然风光为特色,发展公众型山海旅游度假业;南澳绿色半岛作为旅游资源储备区,以国际商务会议、国际海滨度假、地质公园和山地探险为特色,中远期建设世界级旅游度假胜地。东部滨海地区实施特殊的财政转移和产业政策,建立有效的资源保护补偿机制,同时严格控制建成区扩大和房地产业发展,统一规划海洋生物及海洋养殖业发展,使东部滨海地区成为开发、保护、发展三者和谐共进的示范区和全体市民的“后花园”。

建设九大产业集聚基地。按照突出转变发展模式、突出自主创新、突出质量和品牌、突出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突出经济效益、突出配套服务的要求,依托传统制造业的发展基础,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重点建设家具、钟表、模具、服装、内衣、黄金珠宝、汽车电子、现代家电和新型自行车九大产业集聚基地。

第五章加快发展四大支柱产业

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导,适度重型化制造业为重点,现代服务业为支撑,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金融业、现代物流业和现代文化产业四大支柱产业。

第十五节推进高新技术产业高级化

强化高新技术优势产业。以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为契机,大力推进科技自主创新。继续巩固高新技术主导产业的竞争优势,进一步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加快高新技术资本平台、智力平台、知识平台、中介平台和科技条件平台建设,力争在科技创新上取得新突破。进一步做大做强高新技术优势产业群,强化高新技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增强计算机及外部设备、数字视听、通信设备、微电子及基础元器件、软件、机电一体化机械设备及仪器仪表、医疗器械等优势产业的区域集群优势。强化高新技术产业的研发和设计,推动向上游延伸产业发展链条,增强产业发展后劲。2010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5%。

发展高新技术新兴产业。紧紧把握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和科技发展趋势,大力培育新兴高新技术产业,创新高新技术产品市场,扩大高新技术产业群。大力发展生物技术和新材料新能源两大新兴高新技术战略产业,鼓励发展汽车电子、平板显示器件、集成电路制造、化合物半导体、现代医药、环保产业、高科技农业和海洋产业等新兴产业,力争实现高新技术产业新的跨越式发展。鼓励企业进入军工领域,促进高技术军工产业的规模化,扶持一批高成长性的创新型高新技术中小企业,培育新的产业持续增长点。

高新技术产业重点发展领域

●通信设备:发展固定网络设备制造、无线网络设备制造及数据通信设备制造。重点开发下一代网络(NGN)设备、第三代移动通讯设备、无线综合接入网设备、通讯终端和光网络设备等产品。

●数字视听:发展数字电视及其相关产品、数字电视内容及相关应用软件、数字音频广播系统设备和数字家电。

●软件:发展信息安全产品、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建设国家软件出口基地、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

●新材料和新能源:发展单晶多晶硅材料、高性能电池、电子专用材料、氮化镓发光材料和元器件,开发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

●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发展医疗器械产业、以生物制药和转基因动物植物新品种等为重点的生物技术产业、海洋生物产业、现代中药产业,选择性发展化学制药产业。推进深圳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建设。

●化合物半导体:鼓励外延片、芯片、衬底材料及高功率封装等关键生产技术的引进和产业化生产,形成比较完整的化合物半导体产业链。建设深圳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产业化基地。

●平板显示:发展高端平板显示器件,包括液晶显示器件(TFT-LCD)、等离子显示器件(PDP)等;鼓励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表面传导电子发射(SED)等新型平板显示器件的研发和产业化。

●集成电路设计、制造与封装:建设高层次IC设计、测试平台,重点引进8英寸以上的晶元生产线。建设国家集成电路设计深圳产业化基地。

●计算机及外部设备:发展便携式计算机、嵌入式计算机、多媒体计算机、个人数字助理产品、高档微型计算机、工作站和服务器,鼓励开发网络计算机、新型存储设备、新型显示终端、智能化电源、打印机、光盘驱动器和网络信息处理设备等产品。

培育高新技术产业知名品牌。以企业为主体,按照市场认可、政府推动、中介辅导的品牌培育原则,建立共担投入、共享利益、协调运作的产业区域品牌培育市场化运作机制,营造高新技术品牌的良好发展环境,提高企业发展的配套服务水平。支持高新技术企业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的现代企业制度改造,按照合理化、集约化、集团化和国际化的战略步骤,梯次推进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做优做强,努力培育世界级高技术产业跨国公司。鼓励和支持企业走品牌经营道路,以自主品牌开拓国际国内市场,着力创建国际品牌,培育一批知名品牌和一批龙头企业。到2010年,形成3~5个在全国乃至全球具有竞争力的产业区域品牌。

第十六节巩固发展现代金融业

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积极配合国家金融体制改革,深化地方金融体系创新,推动金融产品创新和市场发展。开展深港金融业发展合作,促进深港金融业优势互补,吸引港资金融机构来深设立分支机构,鼓励扩大在深后台业务领域。提高全社会的金融服务水平,促进银行、证券、保险业持续均衡协调发展。认真落实扶持金融业发展政策,加快建设一个能有力支持深圳经济发展、能有机配套深圳产业结构优化、能有效防范化解风险的金融体系,努力把深圳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区域性产业金融中心、金融创新中心、金融信息中心和金融配套服务中心。2010年,深圳金融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5%以上,金融业资产规模达到1.8万亿元。

加快发展银行保险业。加强货币市场与其他各类市场之间的联系和融通,积极发展票据市场和信贷资产二级市场,创造条件组建深圳票据交易所。扶持发展离岸金融业务,鼓励香港银行将业务延伸到在深港资企业。推进资产证券化业务,鼓励商业银行设立货币基金公司,鼓励信托公司扩大理财业务和中间代理业务。争取到2010年,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和贷款规模分别年均增长10%和12%,直接融资占融资总量的比重提高到15%以上。发展和规范保险市场,扩大保险市场规模,引进中外保险总部和地区总部,创新保险品种。争取到2010年,保险法人机构超过15家,保费收入超过200亿元。

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配合国家证券市场的发展和改革,进一步发展和壮大深圳证券交易所在区域资本市场中的主导作用,推动深圳证券交易所完善功能和定位。加大上市资源培育力度,支持本地优质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加快发展,继续做优做强主板市场,发展壮大中小企业板。提升上市公司数量和质量,加快完成深圳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充分利用深圳证券交易所的交易平台,建立权证、资产证券化、股

指期权期货等衍生品市场,建立公司债券交易平台和公司债券发行、流通市场。吸引境内外资本市场中介服务机构和机构投资者落户深圳,选择性引入境内外战略合作者和投资者。

完善外汇和黄金市场。完善经常项目下人民币可兑换,稳步推进资本项目下人民币可兑换,为跨国公司内部资金运营和外汇资金的集中付汇提供便利。支持保险机构、社保基金进行境外证券投资,允许国内企业境外上市募集资金经批准后存放境外或进行保值运作。大力发展金融衍生产品,创新外汇市场避险工具。完善黄金备份交易中心功能,探索允许黄金交易所会员成为香港金银贸易场会员和香港汇丰银行黄金交易客户,积极争取在深圳地区率先开办黄金进出口业务和其他黄金交易业务,推动黄金衍生品交易。巩固和促进黄金珠宝产业发展,推动黄金珠宝业由加工生产向研发设计和展示展销延伸,切实解决产业发展中的用地、治污等实际问题,把深圳建设成亚洲最大的贵金属造币基地。

着力建设金融安全区。发挥自我约束、市场约束、审慎监管、政府协调、央行最后贷款人的多重功能,建立以金融企业监管指标体系、风险检测考评体系为主要内容的金融系统风险预警机制,健全以资本充足性、资产质量和风险度为主要内容的监管运作机制。加强对金融业资产质量的监测分析,加大不良资产盘活力度。完善银行机构公司治理和内控机制,推动金融机构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和风险防范体系。健全征信系统,加强信用体制建设。建立完善的跨境资金流动监测体系,防范对外金融风险。强化金融法律环境,把金融业发展纳入快速、有序的发展轨道,努力建设金融运行的安全区。到2010年,银行业机构资本充足率保持在8%以上,不良贷款率控制在4%以下。

第十七节提高物流业的国际化水平

培育大型物流企业和物流服务体系。支持现代物流企业拓展服务网络体系,发展骨干型物流企业,形成以第三方、第四方物流企业及供应链服务企业为主体的物流产业群。大力开拓国内外物流市场,引进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扶持一批骨干型第三方物流企业,提高物流产业竞争力。推动物流企业设立区域营业网点,带动物流业向上游下游产业延伸,形成总部设在深圳、网点遍布全国的“物流总部”模式。鼓励发展仓储分拨、零担快运、特定客户、综合物流、专业物流和供应链管理等物流业务,完善综合性物流园区的配套服务,提升集散枢纽型物流园区功能。支持建设规模化的保税仓库原材料市场,建立全球化的原材料采购网络。鼓励传统运输业开展专业物流服务,发展物流服务外包,支持连锁经营、社会化专业化配送、大型批发采购分销网络等现代商业组织。推动现代物流企业联合发展,提高物流服务的附加值,形成华南地区重要的供应链服务基地和亚太地区有重要影响的物流枢纽城市。到2010年,建立起快捷、高效、安全、方便并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争取全市物流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2%。

大力发展两港物流业。加快海港和空港“两港”配套能力建设,开拓国际航运市场,增辟新航线,吸引更多的国际班轮停靠,形成干支结合的航线网络。建设华南集装箱多式联运中心,完善港口道路集疏运系统和安全支持保障系统,优化港口通航环境。大力发展航空货运和航空快递业务,拓展航空货运代理功能和空港保税功能,积极开展承运、分拣、派送、快件处理等综合业务。鼓励国内外航空公司开辟深圳航线、建立基地和货运分支机构,形成与国际惯例相衔接的现代机场运营管理模式。加强与泛珠三角的物流业发展合作,开拓海铁联运业务,延伸海港和空港物流业发展腹地。推动深圳和香港物流业共同发展,提高通关效率和口岸物流效率。到2010年,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500万标准箱,机场货运量达到120万吨。

完善物流综合信息平台。加大政府对物流综合信息平台建设的投资和引导,加快建设南方电子口岸数据中心,建立口岸查验单位监管和商品检疫、地面服务一体化的货物出入境处理网络平台。逐步整合物流信息系统,提高物流信息的搜集、处理和服务能力,构筑现代化全程物流网络。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完善

电子交易基础设施,拓展网上交易,推进传统贸易方式向电子商务转型。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品牌、统一认证、地区唯一性的原则,加强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推动物流信息系统的整体技术进步。

第十八节加快发展文化产业

实施文化立市战略。加快培育以创新和活力为核心的城市主旨文化,形成具有鲜明现代化国际化特色的城市文化精神。落实全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纲要,坚持先进文化方向,大力弘扬和引导家园文化、包容文化、创新文化和法治文化。在加快文化事业发展的同时,将文化产业发展成为支柱产业,逐步实现城市文化、城市规划和城市产业的充分和谐,把深圳建设成为华南文化产业发展中心城市。到2010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以上,文化立市的框架基本形成,高品位文化城市建设初具规模,使深圳逐步成为文化特色鲜明的国际知名城市。

加快发展文化产业。优化文化产业布局和发展文化产业相结合,加快发展壮大特色文化产业。完善音乐厅、中心书城等中心区文化设施,发展以高雅艺术展演为特色的商务中心区高雅文化系列。依托东门、中信城市广场、华强北、金光华、万象城商业广场等商贸圈,形成文化与商业高度融合的商业文化系列。精心办好“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完善大芬油画村等文化产品交易商圈,形成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出口贸易的展示、交易和信息基地。依托深圳体育场、游泳跳水馆、国际自行车赛场、高尔夫球场、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国际航海俱乐部等场馆设施,形成特色鲜明的体育产业系列。依托信息产业、软件开发的优势地位,培育发展网络内容、网络游戏、数字教育、电信增值和动漫技术等数字内容产业,形成充满活力的创意产业。

文化产业重点项目

建设深圳影视制作基地和怡景动漫游戏产业基地、市文化产业集聚基地、大芬油画产业基地、保利文化广场、深圳古玩城、深圳创意产业园、华侨城LOFT创意园区、南山动漫产业园、东部华侨城文化公园、福田新世纪工艺品文化广场。拟建文博大厦、宝安书城、龙华印务中心、科技工业园动漫及网络游戏产业基地。

优化文化产业结构。立足现有基础,发挥比较优势,构建多元化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优化和巩固发展现代印刷、文化旅游、工艺美术等强势行业,提升壮大传媒出版、书刊发行、影视制作、动漫游戏、演艺娱乐等优势行业,培育发展创意设计、数字影视、艺术培训等新兴产业。完善文化产业链,推进文化产业行业融合,形成优势文化产业群体。充分发挥政府、企业和市场的作用,盘活存量,引导增量,促进文化产业企业组织结构和产品结构优化。利用“文博会”和区域合作平台,推动文化产品走向世界。“十一五”期间,在产业发展带规划建设1~2个文化用品产业园区。

第六章大力推进自主创新

按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学技术发展指导方针,大力实施自主创新主导战略,加强科技创新立法保障,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完善开放型的区域创新体系,努力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使深圳成为全国重要的高新技术研究开发基地和成果转化基地。

第十九节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

鼓励企业建设研发机构。加强和引导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及公共技术攻关,支持大中型企业建立研发中心和研究开发院。鼓励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推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组建产学研联合体和开

深圳市城市更新工作流程

深圳市城市更新工作流程 1,以注册资金为人民币一个亿以上的、有房地产开发资质的、在深圳市有开发成功一个以上房地产项目的公司向区政府重建局(旧改办)申请城市更新项目(占地面积小于一万平方米的项目原则上不批;占地面积超过十万平方米的项目需先取得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支持、并得到市城市更新办的认可之后方能向区重建局申请)。2、建设区域城市更新或城中村改造高标准规划设计方案。3、向己成立的股份公司或小区管理处、业委会沟通,做好建设单元群众思想工作(每个需更新的片区内、只要有三分之二的业主同意改造,同时达到有三分之二的旧房面积同意改造即可)。4. 向区政府重建局(旧改办)、市政府城市更新办公室申请纳入城市更新或城中村改造年度计划。5、向建设单元或改造居民递送城市更新通知(信)。6、制订拆赔方案。7、制订确权调查单位。8、制订建筑查丈调查单位。9、制订建筑评估调查单位。10、申请改造专项规划报批。11、申报改造项目前期立项。12、建设区域、改造项目环评报批。13、编制改造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14、编制建设区域城市更新仿真数字化模型、图文制作(信息化数据库管理)数字化模型。15、与建设单元或改造村民洽谈(工作周期、1~3年)。16、拆迁赔偿评估座谈。17、房屋拆迁安置赔偿合同(内部讨论稿定稿)。18、组织个案户分析会议。 19、公布赔偿标准。20、完成被拆迁人赔偿测算表。21、用地合宗。

22、组织有关人士考察优秀城市更新或城中村改造项目。23、向区政府、区重建局报告考察城市更新或城中村改造情况。24、召开确认合作开发会议。25、向区政府再次请示和督报合作开发项目。26、股份公司或小区业主和申请建设、开发机构签订合作开发协议。27、申请建设、开发机构与村民﹙业主﹚签订房屋拆迁赔偿协议。28、用地方案申请。29、加强项目公司及城市更新办公室建设。30、申请协议用地确认。31、用地审核(地改)。32、原址地下综合管线勘察。33、核准被拆迁人房屋及附着物现状并公布签字。34、按协议核查落实拆迁安置补充费到位情况。35、制作宗地图和桩界放点(测绘)。36、准备并申办拆迁许可证文件。37、测算地价。38、共管帐户协议(讨论稿、定稿)。39、公布拆迁,安置,回迁实施方案。 40、签订《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书》申办土地证。41、按协议向区政府城中村改造领导小组区重建局、提交建筑设计方案。42、向股份公司﹙业主﹚村民展示建设方案。43、拟定新建筑名称报地名办核批。 44、核实资金到位情况,进入共管帐户。45、申报《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46、核实拆迁赔偿资金到户情况。47、实施村界点边缘各类地下管线被复动迁工程。48、向﹙业主﹚村民发布房屋拆迁(除)公告。49、确认专业拆迁公司50、设计方案分别报规划、人防审查,核发设计方案审查意见书。51.核实开发机构按协议n亿元资金到位情况。52.房屋拆除动工。53.地质勘探。54.确认工程监理公司。55.小区或村内绿化树木动迁工程,至此、工程全部进入三通一平熟地待施工阶段。54、项目扩初设计。55.项目扩初设计邀请有关人员(专

建设工程合同结算以审计为准的裁判规则及应对建议

建设工程合同结算以审计为准的裁判规则及应对建议 建纬深圳律所建纬律师 2001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建设工程承包合同案件中双方当事人已确认的工程决算价款与审计部门审计的工程决算价款不一致时如何适用法律问题的电话答复意见》就已经明确:“审计是国家对建设单位的一种行政监督,不影响建设单位与承建单位的合同效力。建设工程承包合同案件应以当事人的约定作为法院判决的依据。只有在合同明确约定以审计结论作为结算依据或者合同约定不明确、合同约定无效的情况下,才能将审计结论作为判决的依据”。根据该答复意见,工程结算价款需以政府审计结论为准的,应该在工程合同中明确约定,否则,根据意思自治原则,应该以合同约定方式确定的结算价款为准。但是,司法实践中关于以政府审定价为结算依据的合同争议仍时有发生,本文拟结合具体案例对相关争议产生的原因进行剖析,以期为各工程参建单位防范相应法律风险提供借鉴。 关联法条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建设工程承包合同案件中双方当事人已确认的工程决算价款与审计部门审计的工程决算价款不一致时如何适

用法律问题的电话答复意见》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你院“关于建设工程承包合同案件中双方当事人已确认的工程决算价款与审计部门审计的工程决算价款不一致时如何适用法律问题的请示”收悉。经研究认为,审计是国家对建设单位的一种行政监督,不影响建设单位与承建单位的合同效力。建设工程承包合同案件应以当事人的约定作为法院判决的依据。只有在合同明确约定以审计结论作为结算依据或者合同约定不明确、合同约定无效的情况下,才能将审计结论作为判决的依据 《2015年全国民事审判工作会议纪要》 第49条:“依法有效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双方当事人均应依约履行。除合同另有约定,当事人请求以审计机关作出的审计报告、财政评审机构作出的评审结论作为工程价款结算依据的,一般不予支持。合同约定以审计机关出具的审计意见作为工程价款结算依据的,应当遵循当事人缔约本意,将合同约定的工程价款结算依据确定为真实有效的审计结论。承包人提供证据证明审计机关的审计意见具有不真实、不客观情形,人民法院可以准许当事人补充鉴定、重新质证或者补充质证等方法纠正审计意见存在的缺陷。上述方法不能解决的,应当准许当事人申请对工程造价进行鉴定。” 精选案例

深圳市城市更新办法实施细则解读

深圳市城市更新办法实施细则解读 1 2020年4月19日

《深圳市城市更新办法实施细则》解读 一、出台背景 ● 8月,广东省“三旧”改造政策出台,实现“三旧”改造用地出让、完善历史用地手续等六大突破。 ● 12月1日,《深圳市城市更新办法》正式施行,成为国内首部系统规范城市更新工作的政府规章,形成我市城市更新政策体系的核心。 ●明确了“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规划统筹、节约集约、保障权益、公众参与”的原则,并确立了综合整治、功能改变和拆除重建三种更新模式。 ● 至今,市政府、市规划国土委相继出台一系列配套文件,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城市更新政策体系,确立了“大力推进城中村和旧工业区改造、积极推进旧商业区改造、稳步推进旧住宅区改造”的策略,规范了相关运作流程。 ●《关于深入推进城市更新工作的意见》 ●《深圳市城市更新提速专项行动计划》 ●《深圳市城市更新单元规划制定计划申报指引》 2 2020年4月19日

●《城市更新单元规划审批操作规则》 ●《市规划国土委城市更新项目用地审查操作规程》 ●《深圳市城市更新项目保障性住房配建比例暂行规定》 ●《拆除重建类城市更新项目房地产证注销操作规则》 ●《深圳市宝安区、龙岗区、光明新区及坪山新区拆除重建类城市更新单元旧屋村范围认定办法》 ●…… ●当前,城市更新工作依然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的一项战略性工作。许勤市长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以城市更新释放发展空间,推动城市发展由依赖增量土地向存量土地二次开发转变”,对城市更新工作寄予重望。●今年1月21日,市政府以 1号文的形式正式发布了《深圳市城市更新办法实施细则》。 二、主要原则及创新 ●原则一:与国务院《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广东省“三旧”改造政策、市政府《深圳市城市更新办法》及《关于深入推进城市更新工作的意见》等相关文件保持衔接。 3 2020年4月19日

深圳2030城市发展策略

关键词 日期: 2005-12-07 一、关键词----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先锋城市 《深圳2030城市发展策略》提出深圳发展目标是“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先锋城市”,“先锋”城市是指在某一项或多项领域具有其他城市不可比拟的优势地位,并在这些领域引导城市发展的趋势,它强调的是城市发展的过程,而不是仅仅强调最终结果。过去25年里,深圳承担了中国城市经济转型探路者的历史使命,未来深圳还将在技术创新、体制创新、环境创新方面继续发挥带头示范作用。正如《深圳2030城市发展策略》里面阐述的:深圳未来将是改革开发与制度创新的先行者;自主创新和产业转型的排头兵;深港交流和区域合作的推动者;中国参与全球竞争的领跑者。 中国城市规划院副院长李迅认为:从以下四点考虑提出深圳的长远发展目标:第一个就是站在世界的角度、用世界的眼光来看深圳,作为我们出发点,而不仅仅以深圳的眼光来看深圳,就广东看深圳。另外一个是国家的目标和国家的要求,体现了国家对深圳的要求。第三个是历史的眼光看深圳,深圳很年轻,

现在才25年,还要走更长远的路。第四点,要保持深圳固有的核心竞争力,就是深圳的精神,深圳的精神是蓬勃向上的朝气,敢创敢干的勇气。 按照国家中长期发展计划,到203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之一。这就要求未来中国要有世界级的城市,深圳拥有的发展优势,使其理所当然要承担这个艰巨的任务。市规划局局长王芃强调,深圳作为经济特区,要敢闯敢试,勇当排头兵,当好示范窗口,从城市责任和自身发展的角度和定位,深圳都应该主动认识、承担这个任务。深圳城市发展的功能定位,不仅取决于自身的发展愿望,同时还取决于在区域发展中深圳所起的作用。从世界层面来讲,深圳应通过与香港合作,共同发展成为国际都会,从国家层面来讲,深圳定位为国家级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自主创新的示范城市;从区域层面来讲,深圳应发展成为区域性的物流中心城市。 二、关键词---- 与香港共建国际都会 《深圳2030城市发展策略》提出未来深圳将强调深港合作,共同发展成为世界级城市。在功能定位中将深圳定位为“与香港共同发展的国际都会”,在区域发展策略中提出“与香港形成同城化发展态势”。加强与香港在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以及其它领域的合作,形成“同城化”发展态势。依托深圳与内地的联系优势和香港的对外联系优势,坚持不懈地走向国际市场,不断提升深圳的国际影响力。 专家分析,在经济发展上,深港联合发展是一种趋势。深圳的角色历来是学习香港、服务香港、维护香港的繁荣和稳定,这不仅是国家是国家赋予深圳的特殊任务,也是深圳自身发展的要求。从区域职能上看,深圳与香港这两个城市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合则双赢。目前,深圳与香港都处在一个调整时期,双方更应进行优势互补,携手谋求共同发展。长期以来深圳跟香港的合作是有目共睹的,特别是在产业协调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今后将加强与香港在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以及其它领域的合作。 市规划局副局长许重光表示,在《深圳2030城市发展策略》中,深港城市关系是其中一个重要的部分,也是影响深圳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深圳有毗邻香港的优势,而香港是一个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城市,因此,从全球定位来讲,深

《深圳市城市更新办法》

深圳市人民政府令 第211号 《深圳市城市更新办法》已经市政府四届一四六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9年12月1日起施行。 代市长王荣 二○○九年十月二十二日 深圳市城市更新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本市城市更新活动,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优化产业结构,改善人居环境,推进土地、能源、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范围内的城市更新活动。 本办法所称城市更新,是指由符合本办法规定的主体对特定城市建成区(包括旧工业区、旧商业区、旧住宅区、城中村及旧屋村等)内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区域,根据城市规划和本办法规定程序进行综合整治、功能改变或者拆除重建的活动:

(一)城市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亟需完善; (二)环境恶劣或者存在重大安全隐患; (三)现有土地用途、建筑物使用功能或者资源、能源利用明显不符合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影响城市规划实施; (四)依法或者经市政府批准应当进行城市更新的其他情形。 第三条城市更新应当遵循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规划统筹、节约集约、保障权益、公众参与的原则,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 第四条城市更新应当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服从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更新实行城市更新单元规划和年度计划管理制度。 城市更新单元规划是管理城市更新活动的基本依据。 城市更新年度计划应当纳入近期建设规划年度实施计划及土地利用年度计划。 第五条城市更新可以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及本办法的规定分别由市、区政府、土地使用权人或者其他符合规定的主体实施。 第六条市、区政府应当保障开展组织实施城市更新的工作经费,对城市更新项目提供适当的资金扶持。

中国建筑装饰企业百强排名

中国建筑装饰协会 2010年9月22日 2010年度中国建筑装饰行业百强企业入围名单 1苏州金螳螂建筑装饰股份有限公司 2浙江亚厦装饰股份有限公司 3深圳广田装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4深圳市深装总装饰工程工业有限公司 4中国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5深圳市洪涛装饰股份有限公司 6深圳市科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7北京港源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7深圳市建筑装饰(集团)有限公司 8深圳瑞和建筑装饰股份有限公司 8深圳长城家俱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9深圳市晶宫设计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9深圳市美术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10深圳市美芝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10深圳海外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11上海新丽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12深圳市维业装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3深圳市建艺装饰集团有限公司 13深圳市文业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14神州长城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15中建三局装饰有限公司 16浙江中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16深圳市南利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17建峰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8深圳市中建南方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19深圳市奇信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19中国装饰股份有限公司 20深圳市宝鹰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1深圳市中装设计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22深圳市安星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23北京丽贝亚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24深圳市博大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24青岛德才装饰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25深圳市华南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26深圳市卓艺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26北京远洋中广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27深圳远鹏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28北京弘高建筑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29广东爱得威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9山东富达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30深圳市特艺达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31上海市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32深圳城市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33浙江正华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33中建三局东方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34青岛东亚建筑装饰有限公司 35中建一局集团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35苏州美瑞德建筑装饰有限公司 36深圳市中航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37浙江圣大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37北京市建筑工程装饰有限公司 38山东鑫泽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39苏州柯利达装饰股份有限公司 39深圳市建装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40上海康业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41深圳市华剑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42深圳市嘉信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42北京清尚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43青岛海尔家居集成股份有限公司 44山东德泰装饰有限公司 45中艺建筑装饰有限公司 46浙江飞耀装饰股份有限公司 47国都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47山东万得福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48北京北方天宇建筑装饰有限责任公司49北京侨信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50南京柏森实业有限责任公司 51山东省永隆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52苏州苏明装饰有限公司 53苏州国贸嘉和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53浙江名邦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54山东省装饰集团总公司 55上海中建八局装饰有限责任公司 55武林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快速城市化下的城市更新策略研究-以深圳市为例

快速城市化下的城市更新策略研究-以深圳市为例 摘要:深圳在不到30年的时间里,经历了若干次大移民、大起伏、大转折和大发展,由一个边陲小镇逐渐成为社会经济繁荣、具有较强综合实力的现代化特大城市,实现了城市建设的巨大飞跃。深圳作为快速城市化的典范,其城市发展具有独特性,当前深圳既处于经济快速发展期,同时也处于城市问题的高发期。有人说,深圳用10年时间建成了一座崭新的城市,又用5年时间将其建成一个难以改造的旧城。这个说法虽则偏激,却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目前深圳在城市更新中面临的任务之艰巨。 关键词:快速城市化城市更新策略 1 深圳城市发展的趋势与选择 1.1外部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 随着全国改革开放的全面深化,经济特区的政策优势逐渐普惠化。深圳应如何巩固和进一步拓展新的发展优势面临新的挑战。从国家区域发展布局战略来看,继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地区三大增长极相继诞生后,成渝经济区、长株潭城市群、武汉城市圈、北部湾经济区等多个经济区正迅速崛起,区域间、城市间的竞争愈演愈烈,严峻的外部环境也迫使深圳应尽快提高自身的综合实力,加强与香港之间合作互补关系,发挥更大的辐射和带动功能。 去年底,国家出台了《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下文简称《纲要》),明确提出深圳作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全国经济中心城市”、“国家创新型城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示范市”和“国际化城市”的战略定位,这既是对深圳以往城市建设的充分肯定,也对未来城市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望。深圳的城市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1.2城市发展模式亟待转型 在快速城市化和工业化背景下,深圳早期粗放式的发展模式引发了一系列的城市问题:经济的快速增长,但产业结构层次依然较低;城市功能不尽完善,特区内外二元结构明显;人口总量过大,以低素质人口为主的外来人口带来了一系列的住房、治安、就业等问题;同时,土地和空间、资源、环境都极为有限,不断增长的发展潜能和需求与资源有限供给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使我们清醒认识到:以粗放外延式土地换取资本和发展的模式已难以为继,深圳要实现新的发展跨越,必须改变以“成本洼地”、生产要素的不断大量投入为基础的发展,转向以“战略性资源集中”,整合现有资源,提高利用效率为基础的发展模式。这不仅是深圳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同时也是发展观与资源观的转变,如何在基础性资源紧约束的条件下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城市转型的核心问题。 1.3城市更新是解决城市问题实现城市发展目标的重要途径

深圳经济特区发展成果的分析

关于深圳经济特区发展成果的分析 深圳经济特区是中国改革开放浪潮的排头兵。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1980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这标志着深圳、珠海和厦门等经济特区的正式诞生。 深圳经济特区位于深圳市南部,东起大鹏湾,西至珠江口,北靠梧桐山,南邻香港,以深圳河为界,总面积327.5平方公里,实际可开发面积110平方公里。特区前身为原宝安县的县城,1978年全县工业总产值仅有6000万元。是什么使昔日的贫瘠之地转变成今朝生产总值过万亿的经济热土?我们可以从不同时期的发展经验和成果中管中窥豹。 一、特区初创和奠基时期(1978-1985) 这一时期主要是局部改革、单项突破,以开放促改革。这些改革冲破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为特区对外开放和建设扫除了一定障碍。具体我们可以看到一是开始城市基础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1979年率先建设蛇口工业区,1980年开始大规模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开发罗湖和上步城区,建设蛇口、赤湾、东角头、妈湾等港口;开发建设一批工业区,引进一批外资和先进技术,工业开始起步;建设深圳大学、图书馆等八大文化设施,文化事业开始起步;制定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改善特区管理体制,制订有关配套法规。二是以基本建设管理体制和价格体制改革为突破口,在全国率先在工资制度劳动用工制度、价格体制、企业体制、劳动保险制度、以及政府机构等方面进行改革。三是在对外开放方面,创办蛇口工业区,先后开放沙头角、文锦渡、蛇口码头、梅沙、沙头角、赤湾、大亚湾等口岸;同时开放金融业,引进了一批境外银行。四是提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等理念,创造三天建成一层楼的“深圳速度”。 二、改革开放全面推进时期(1986-1992) 从1986年开始,深圳特区进入一个发展外向型工业经济和全面推进市场取向经济改革的新阶段。在对外开放方面,一是利用外资兴建赤湾港、蛇口港、东角头码头、蛇口油库、市话工程、华侨城、大亚湾核电站和广深高速等一批基础设施。二是利用境外资本和技术积极发展“三资”企业。三是积极开展同内地跨地区、跨行业、多层次、多形式的横向联合,建立一大批内联企业,弥补资金、技术、人才的不足。四是与中国科学院合作,创建科技工业园,开始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五是创建沙头角、福田两个保税工业区,促进外向经济发展。六是组建一批外贸骨干企业,积极发展转口贸易和远洋贸易。通过一系列开放措施,迅速形成以工业为主、工贸结合的外向型经济。1987年,出口贸易大于进口贸易,扭转逆差局面。1988年,出口总额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二。1992年开始,进出口贸易总额一直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一。第二,全面推进市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为加快特区发展和外资引进,特区改革从局部改革转向全面改革,从单项改革转向系统改革。具体来说,一是率先进行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创新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实现企业承包制、股份制,推行产权转让和破产等。二是改革金融体制,建立多层次、开放型的金融市场。包括又引进一批外资银行,创办招商、深发展等区域性股份制银行;成立全国第一家外汇调节中心;建立有色金属期货市场;公开发行股票,建立证券交易所。三是突破国有土地传统管理体制,首次进行土地公开拍卖。四是改革住房制度,逐步实现住房商品化。五是深化劳动工资制度

建筑装饰百强企业排名

1 苏州金螳螂建筑装饰股份有限公司 2 浙江亚厦装饰股份有限公司 3 深圳市洪涛装饰股份有限公司 4 深圳广田装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4 中国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5 深圳市深装总装饰工程工业有限公司 6 深圳市科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7 北京港源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8 深圳市建筑装饰(集团)有限公司 9 深圳长城家俱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9 深圳瑞和建筑装饰股份有限公司 10 深圳市晶宫设计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11 浙江中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12 深圳市维业装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3 上海新丽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13 深圳市美术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14 深圳市美芝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15 深圳市建艺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16 深圳市文业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17 深圳市南利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18 建峰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9 深圳市中建南方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19 神州长城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20 中国装饰股份有限公司 21 中建三局装饰有限公司 22 上海市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23 深圳市中装设计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24 深圳市安星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25 深圳市宝鹰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6 北京丽贝亚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27 浙江圣大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27 深圳市卓艺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28 深圳市博大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29 青岛德才装饰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30 深圳城市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31 中建一局集团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32 深圳市奇信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33 青岛东亚建筑装饰有限公司 34 浙江正华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35 中建三局东方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36 深圳远鹏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37 北京弘高建筑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38 深圳市华南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武汉与深圳经济发展比较

武汉与深圳经济发展比较 1979年国务院成立深圳市,1981年升格为副省级,1988年批准为计划单列。深圳作为一个新兴城市,1988年多数经济指标不足武汉的一半,在全国19个副省级及以上城市中排18位左右。经过近30年的建设和发展,2009年深圳的生产总值在19城市中排4位,武汉排9位。 一、武汉与深圳主要指标比较 2009年,武汉多数指标落后深圳。 武汉土地面积8494.41平方公里,大于深圳的1952.84平方公里,但建成区面积475平方公里,小于深圳的788平方公里。 武汉常住人口910万人,比深圳的891.23万人多18.77万人。武汉的户籍人口835.55万人,深圳241.45万人,是深圳的3.5倍。武汉的流动人口74.45万人,深圳652.78万人,只有深圳的九分之一。 武汉地区生产总值4620.18亿元,深圳8201.23亿元,不足深圳的五分之三。1980年,武汉地区生产总值53.44亿元,深圳仅2.70亿元。1990年,武汉176.83亿元,深圳171.67亿元,多深圳5.16亿元。2000年,武汉1206.84亿元,深圳2187.45亿元,少深圳980.61亿元。 武汉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032.18亿元,深圳15484.08亿元,不足深圳的三分之一。1980年,武汉101亿元,深圳仅1.06亿元。1992年,深圳超过武汉,武汉396.74亿元,深圳434.70亿元,多武汉37.96亿元。 武汉第三产业增加值2328.98亿元,深圳4363.12亿元,为深圳的二分之一多。第三产业比重50.4%,深圳为53.2%,低深圳2.8个百分点。 武汉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001.10亿元,深圳1709.15亿元,多深圳1291.95亿元,这是近几年武汉加大投资力度的结果。1984年以后,深圳的固定资产投资一直高于武汉。到2006年武汉固定资产投资才超过深圳,当年武汉1325.29亿元,深圳1272.26亿元,多深圳53.03亿元。 武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64.09亿元,深圳2598.68亿元,少深圳434.59亿元。2005年深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首超武汉,当年武汉1128.64亿元,深圳1437.67亿元,多武汉309.03亿元。

深圳十大装饰设计公司室内设计公司排名

深圳十大装饰设计公司/室内设计公司排名 1 深圳居众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领导品牌) 2、深圳名雕装饰集团公司(领导品牌) 3、深圳城语设计顾问有限公司(领导品牌) 4、深圳市浩天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领导品牌) 5、深圳市汉唐居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领导品牌) 6、深圳市艺源居装饰工程有限公司(知名品牌) 7、深圳三川装饰公司(知名品牌) 8、深圳市德宏装饰工程有限公司(知名品牌) 9、深圳市雅圣装饰工程有限公司(知名品牌) 10、深圳市鹏洋装饰工程有限公司(知名品牌) 2011年度中国建筑装饰百强企业评价入围企业名单 1. 苏州金螳螂建筑装饰股份有限公司 2. 浙江亚厦装饰集团有限公司 3. 深圳市深装总装饰工程工业有限公司 4. 中国建筑装饰工程公司 5. 深圳市洪涛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6. 深圳瑞和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7. 深圳市科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8. 深圳广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9. 北京港源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10. 深圳市美术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11. 深圳长城家俱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12. 浙江中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13. 深圳市建筑装饰(集团)有限公司 14. 深圳远鹏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15. 深圳市晶宫设计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16. 深圳市建艺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17. 浙江省一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18. 深圳市维业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19. 深圳城市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20. 上海新丽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21. 广东爱得威建筑装饰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22. 深圳市文业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23. 深圳市中建南方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24. 上海康业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25. 中建三局东方装饰设计工程公司 26. 深圳市奇信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27. 上海市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28. 深圳市华剑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29. 中建三局深圳装饰设计工程公司

深圳经济特区发展

深圳经济特区发展 【背景链接】 2010年9月6日,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庆祝大会上强调,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经济特区不仅应该继续办下去,而且应该办得更好。中央将一如既往支持经济特区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发挥作用。经济特区要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按照国家发展新要求、顺应人民新期待,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努力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排头兵,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取得新进展、实现新突破、迈上新台阶。 2010年8月23日,中国政府网公布了国务院关于《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的批复。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表示未来十年城市性质定位将表示,深圳由华南地区中心城市转为全国经济中心城市,并将成为继北京、上海之后,第三个国际化城市。 【标准表述】 我们要胜利实现既定战略目标,必须坚定不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继续奋勇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 ———胡锦涛 [意义] 兴办经济特区是党和国家为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进行的一个伟大创举。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在邓小平同志亲自关怀下,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随后又兴办海南经济特区,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发挥它们对全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窗口和示范带动作用。 [重要性] 发展经济特区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把发展经济特区贯穿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经济特区的地位和作用不能削弱,更不能消失。 [措施] 在改革方面先行先试,是中央赋予深圳等经济特区光荣而神圣的使命,这一使命不仅远没有结束,而且要求更高、任务更重、责任更大。深圳等经济特区要进一步把改革创新作为立身之本,全面推进综合配套改革,努力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取得经验,为全国重大体制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探索经验。 第一,继续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为推动科学发展探索新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经济特区要带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决打好这场硬仗。要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提升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要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扩大消费特别是居民消费,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高点,发展先进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把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结合起来,发挥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发展现代农业,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要坚定不移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宏大的创新

11深圳市城市更新项目实操系列

深圳市城市更新项目实操系列——地价补缴—— 一、现行深圳拆除重建类城市更新项目地价补缴政策解读 (一)城中村用地 根据《深圳市城市更新办法》第三十六条规定,拆除重建类城市更新项目中城中村部分,建筑容积率在2.5及以下部分,不再补缴地价;建筑容积率在2.5至4.5之间的部分,按照公告基准地价标准的20%补缴地价;建筑容积率超过4.5的部分,按照公告基准地价标准补缴地价。 (二)旧屋村用地 根据《深圳市城市更新办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市政府《关于发布深圳市宝安龙岗区规划国土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实施前已经形成的旧屋村拆除重建的,现状占地面积1.5倍的建筑面积不再补缴地价,超出部分按照公告基准地价标准补缴地价。 (三)工改工项目 改造后项目自用:根据《深圳市城市更新办法》第三十八条第一款规定,原有合法建筑面积以内部分不再补缴地价,增加的建筑面积按照公告基准地价标准的50%缴纳地价。

改造后项目整体转让:根据《市规划国土委关于明确城市更新项目地价测算有关事项的通知》第七条第(三)款规定,旧工业区升级改造为工业用途或者市政府鼓励发展产业的拆除重建类城市更新项目,改造后形成的工业楼宇及配套设施约定整体转让的,按照公告基准地价补缴地价。 改造后项目分割转让:根据《市规划国土委关于明确城市更新项目地价测算有关事项的通知》第七条第(四)款规定,旧工业区升级改造为工业用途或者市政府鼓励发展产业的拆除重建类城市更新项目,改造后形成的工业楼宇约定部分分割转让的,其对应的建筑面积按照工业和办公公告基准地价的平均值与其所在整体(不含已批准分割转让并缴足地价的建筑面积)已缴交的平均楼面地价的剩余期限地价之差作为单价测算并补缴地价;配套设施约定部分分割转让的,其对应的建筑面积按照市场评估地价补缴地价。 (四)工业改商业、住宅、办公项目根据《深圳市城市更新办法》第三十八条第二款规定,原有合法建筑面积以内部分,按照其改造后的功能和土地使用权使用期限以公告基准地价标准计算应缴纳的地价,扣减原土地用途及剩余期限以公按照其改造后的功增加建筑面积部分,告基准地价标准计算的地价; 能和土地使用权使用期限以市场评估地价标准计算应缴纳的地价。(70个旧城旧村改造项目除外)

深圳市城市更新实施细则修订精编版

深圳市城市更新实施细 则修订精编版 MQS system office room 【MQS16H-TTMS2A-MQSS8Q8-MQSH16898】

为实施《深圳市城市更新办法》,规范城市更新活动,建立规范、有序的城市更新长效机制,制定《深圳市城市更新办法实施细则》。该《实施细则》于2012年1月21日经深圳市政府同意并予以印发,自发布之日起正式施行。 深圳市城市更新办法实施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实施《深圳市城市更新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规范本市城市更新活动,建立规范、有序的城市更新长效机制,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市查违和城市更新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市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全市城市更新工作,对全市城市更新工作涉及的重大事项进行决策。 市规划国土部门是全市城市更新工作的主管部门(以下简称主管部门),负责具体组织、协调、监督全市城市更新工作。 主管部门的派出机构依据《办法》及本细则在辖区范围内履行城市更新管理相关职责。 第三条市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区政府(含新区管委会,下同)及其相关职能部门,应当根据《办法》及本细则规定履行城市更新管理相关职责。 第四条主管部门、市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区政府应当积极开展城市更新政策的宣传,加强引导。 街道办事处、社区工作站、居委会等基层组织应当积极维护城市更新活动的正常秩序。 第五条城市更新项目免收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 第六条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改善金融服务,通过构建融资平台、提供贷款、建立担保机制等方式对城市更新项目予以支持。 第七条城市更新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应当按照集约用地、绿色节能、低碳环保的原则,推广使用经国家、省、市相关部门认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优先使用建筑废弃物绿色再生产品。 鼓励城市更新项目按照绿色建筑的标准进行规划、建设和运营管理。 第八条主管部门和区政府应当建立城市更新工作投诉处理,对受理的投诉及时进行调查和处理。 第九条市、区规划土地监察工作机构应当加大工作力度,严厉查处城市更新单元范围内新出现的违法建设行为。农村城市化历史遗留违法建筑处理部门应当加快开展城市更新单元范围内历史遗留违法建筑的处理工作。 第二章城市更新规划与计划

全国装饰公司100强排名

全国装饰公司100 强排名 1 业之峰装饰公司(领导品牌) 2 北京龙发装饰公司(领导品牌) 3 东易日盛装饰公司(领导品牌) 4 中国装饰有限公司(领导品牌) 5 北京轻舟装饰公司(知名品牌) 6 深圳市建筑装饰(集团)有限公司 7 星艺装饰公司(知名品牌) 8 亚光亚装饰公司(知名品牌) 9 鸿扬家装公司(知名品牌) 10 成都新空间家装公司(知名品牌)2006 年度中国建筑装饰百强企业评价入围企业名单 . 苏州金螳螂建筑装饰股份有限公司 2. 浙江亚厦装饰集团有限公司 3. 深圳市深装总装饰工程工业有限公司 4. 中国建筑装饰工程公司 5. 深圳市洪涛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6. 深圳瑞和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7. 深圳市科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8. 深圳广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9. 北京港源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深圳市美术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广东世纪达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深圳长城家俱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浙江中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深圳市建筑装饰 (集团 )有限公司 深圳远鹏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深圳市晶宫设计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深圳市建艺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浙江省一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深圳市维业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深圳城市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上海新丽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广东爱得威建筑装饰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深圳市文业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深圳市中建南方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上海康业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中建三局东方装饰设计工程公司 深圳市奇信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市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深圳市华剑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中建三局深圳装饰设计工程公司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深圳城市更新情况调研报告

关于深圳城市更新情况调研报告 中煤南方能源有限公司王有华 一、深圳城市更新概况 深圳的城市更新最早始于2004年,当时叫旧村改造,2009年后称为城市更新,其实质就是土地资源的再利用,通过综合整治、改变功能、拆除重建等措施,达到改善环境、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消除安全隐患之目的,深圳城市发展已进入到以城市更新为主的发展阶段。 (一)城市更新的必然性 1.土地资源稀缺 据2011年相关统计资料显示,深圳市国土面积为1993平方千米,除去农用地面积906平方千米外,建设用地面积已达934平方千米,占全部国土面积的47%,接近城市规划要求建设用地总规模不能突破50%的红线。预计到2020年,深圳可新增建设用地仅为42平方千米,既无外扩的空间,也无大幅度增加建设用地的可能,唯有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2.人口密度大 深圳建市之初,规划人口为600万,据深圳市出租屋综管办统计,截止2011年10月底,深圳登记在册的非户籍人口1280万人,户籍人口274 万人,全市实际居住人口已超过1500万,是中国人口密度最大的城市,城市配套滞后,迫切需要通过城市更新,拓展空间,完善相关基础设施,提升城市质量。 3.产业升级快 深圳过去许多单纯的工业用地或厂房,基本上都是为配套早期的“三来一补”加工制造业的,经过产业转型和升级,已不适应当前以金融、高科技、服务业为主导的新兴产业的发展。通过参与城市更新改造,转变经营发展模式,发挥产业聚集效应,释放土地最大价值。 4.历史遗留问题多 1992年之后,深圳经济进入高速发展的轨道,随着大量移民及务工人员的涌入,深圳的房屋租赁需求急剧攀升。村级股份公司及村民违规加建、抢建房屋现象屡禁不止,虽然经过1992年、2004年两次农村城市化改造,全市农村集体土地均已转为国有土地,但城中村

2020年(发展战略)深圳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纲要深圳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

(发展战略)深圳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纲要深圳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

深圳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纲要 (2007-2020) 前言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文化产业于全球范围的迅速崛起,是文化于人类发展历史进程中战略地位日益上升的突出表现。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不断改变生产方式、提高生产力水平,推动产业发展历经工业经济时代、信息经济时代,目前正进入文化经济时代。文化产业从本质上讲,是人类于满足基本物质需求的条件下,向满足精神需求迈进的产物。文化产业既体现了产业演进的自然规律,更体现了人类从攫取自然资源满足物质需求走向发挥文化创造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和自然和谐共存的伟大文明进程。 文化经济时代的到来,引发全球生产方式的深刻变革,且极大地影响了各国各地区的产业结构、布局和发展趋向。科技进步导致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大批量流水线生产方式开始向模块化、网络化生产方式转变;产业类型由制造业为主导向服务业为主导转变;产业进步也开始由技术创新为先导向文化创意为先导转变。文化正于逐步超越土地、劳动和资本,成为新的重要生产要素。创造新思想和新表达形式的能力,正成为决定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区域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文化产业日益成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正处于工业经济时代、信息经济时代和文化经济时代交织而成的复杂历史时空之中。1978年以来,由于历史的机遇,深圳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充当了引领中国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排头兵”。改革开放20多年后的今天,随着城市营商成本的不断攀升,深圳日益面临诸如四个“难以为继”和四个“严峻挑战”的发展困境。于科学发展观的指引

深圳市旧区改造更新策略研究

深圳市城市更新与旧区改造策略研究 暨工业区升级改造总体规划纲要 申报院优秀项目汇报
城市发展研究所 2008.10

一、 项目概况 二、 项目特点 三、 创新内容 四、 成果影响

项目概况
?
1
项目背景
在不到30年的发展中,深圳由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大都市,可以说是在城市发 展史上创造了奇迹,城市建设在各个方面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也逐渐面临发 展空间日趋紧张、城市功能亟待调整、人口环境压力增大等瓶颈问题。而城市 更新则是解决城市转型期面临诸多问题的重要途径和抓手。另外,在城市总体 规划修编之际,围绕城市用地规模、潜力等深入研究,“增改用地”则成为这 次总规修编必须明晰的核心问题,因此,该项目作为总规修编的支撑性专题显 得尤为重要。
?
工业区改造是解决深圳当前城市转型期发展空间不足的重要突破口,为了有计 划、有步骤地推进工业区改造,迫切需要在对全市旧工业区进行全面调查的基 础上,结合城市功能结构调整的需要制定工业区改造的纲领性文件,以期合理 安排工业区改造的空间时序、有序引导工业区试点改造项目的推进,并为规划 管理和专项规划的编制提供依据。
?
鉴于这两个项目具有一定共性和联系,将两个成果有机结合来申报院优项目。

项目概况
2
研究目的
? 《深圳市城市更新与旧区改造策略研究》从区域控制、环境完善、城 市长远发展及全市整体利益出发,重点突出对更新目标、规模、时序 的总体部署;并作为各区更新改造规划编制、规划管理和具体项目规 划的依据,切实指导和统筹各区和各部门城市更新工作。 ? 《深圳市工业区升级改造总体规划纲要》则是明确全市工业区升级改 造的总体规模和空间安排,为工业区试点改造项目的确定、相关专项 规划编制和管理提供依据、营造坚实的规划保障,并为城市的二次开 发和招商引资提供空间指引。

关于颁发2016~2017年度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获奖名单

关于颁发2016~2017年度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获奖名单

附件: 2016~2017年度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获奖名单 (排名不分先后) 序号工程名称承建单位参建单位 1 北京雁栖湖国际会展 中心 北京建工集团有限责任 公司 北京建工土木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市设备安装工程集团有 限公司 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 江河创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市奇信建设集团股份有 限公司 北京蓝海华业工程技术有限 公司 2 亦庄云计算中心项目中建一局集团建设发展 有限公司 北京中建华昊装饰工程有限 公司 秦皇岛渤海铝幕墙装饰工程 有限公司 北京市华盾消防安全工程有 限责任公司 3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 司技术中心试验楼改 扩建工程 中建二局第三建筑工程 有限公司 中建不二幕墙装饰有限公司 4 宜兴市文化中心工程北京建工集团有限责任 公司 北京市设备安装工程集团有 限公司 江苏沪宁钢机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市中孚泰文化建筑建设 股份有限公司 苏州金螳螂建筑装饰股份有 限公司 江苏东保装饰集团有限公司 江苏大美天第文化产业有限 公司 5 南开大学新校区(津南天津住宅集团建设工程天津市亚盛建筑装饰工程有

校区)图书馆总承包有限公司限公司 序号工程名称承建单位参建单位 天津住总机电设备安装有限 公司 6 天津大学新校区公共 中心区工程(主楼、图 书馆、体育馆) 天津天一建设集团有限 公司 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 限公司 天津市华腾瑞丰建筑工程有 限公司 天津盛达安全科技有限责任 公司 中建三局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和兴玻璃铝业(上海)有限 公司 天津市南洋装饰工程公司 中建环球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中锦建设集团股份有限 公司 7 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 限公司客户服务中心 (天津)项目 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 限公司 天津中发机电工程有限公司 天津华惠安信装饰工程有限 公司 沈阳远大铝业工程有限公司 8 滨海直属(欣嘉园)中 学(天津市实验中学滨 海学校) 天津市建工工程总承包 有限公司 天津三建建筑工程有限 公司 天津中发机电工程有限公司 天津卓容建设工程集团有限 公司 9 渤海银行业务综合楼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 限公司 中建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苏州苏明装饰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市建筑装饰工程集团有 限公司 长沙广大建筑装饰有限公司 天津市中环系统工程有限责 任公司 10 河北大学图书馆河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河北建设集团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11 石家庄西北地表水厂 工程 河北省第二建筑工程有 限公司 河北省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