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长株潭城市群构建过程中的行政区划调整

长株潭城市群构建过程中的行政区划调整

文章编号:1009-6000(2012)08-0059-06

中图分类号:F293 文献标识码:B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071109)和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NO.10SSXT101)资助。

作者简介:孙平军,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城市与区域规划,区域经济开发;

修春亮,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研究方向为城市与区域规划,经济地理;

林俊钦,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学士,研究方向为应用经济学;

李一曼,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硕士,研究方向为城乡规划与设计。

长春市空间扩展非协调性及其行为主体博弈机理研究

Study on the Discordance of Spatial Expansion and its Behavior Subject Game Mechanism in Changchun

孙平军 修春亮 林俊钦 李一曼

SUN Ping-jun XIU Chun-liang LIN Jun-qin LI Yi-man

摘要:

城镇建设用地空间扩展研究是可持续发展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当前国内外城市空间扩展相对缺乏协调性及其行为主体博弈机理的研究,文中以1993~2010年的长春市为例,运用弹性系数,从人口、经济和固定资产投资与城市建设用地间增长速度视角分析其城市空间扩展的非协调性,从地方政府与农民的征地博弈、开发商的区位选择博弈、绩效考核体制与分税制下的中央(或上级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博弈、“产权区域”视角的区际政府博弈、“条块管理体制下”的中央部门与地方政府博弈以及城市公众的需求博弈等方面分析各行为主体对城市空间无序、非协调性扩展的原因机理所在。结果表明:三者的弹性系数都大于1,城市空间无序、低效扩展态势非常明显;其中“用地—固定资产投资弹性系数”与“用地—经济弹性系数”几乎相差4倍,进一步印证了城市建设用地的低效投入,而“用地—人口弹性系数”与“用地—经济弹性系数”的比较表明地方政府更多注重经济效率,而相对忽视“人”的发展,严重抑制了人口城镇化进程;行为主体间的博弈更多反应出来的是一种制度安排不合理,制度安排是其价值扭曲的根源所在。据此最后从制度设计层面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

空间扩展;非协调性;行为主体;博弈机理;长春市

Abstract:Research on spatial expansion of urban construction land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oncerning about the current research that lacks coordination and the game mechanism of behavior subject, this article takes ChangChun as a case, using elasticity coeffici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speed between population, economy, fixed assets investment and urban construction land input to analyze it’s disco-ordination of urban spatial expansionAccording to the game of land expropriation between local government and farmers, the game of choosing location among developers, the game between central government (or upper government) and local government under the system of performance assessment, tax distribution, the game among interregional governments under the condition of "property right area", and the game between the central authorities and local government under the condition of “administration by piece combination”, and the game of demand among city public, to analysis the mechanism of urban space disorder and urban sprawl disco-ordination.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three elasticity coefficients are greater than 1, and urban spatial disorder and the low efficiency of expansion is

5

2012.08现代城市研究

1 前言城市空间扩展是指城市(地域)在内外力作用下向农村(地域)推进(或移动)的动态过程,它包括城市地域范围的扩大,也包括城市内部结构的优化调整[1]。随着全球人口增长、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大,如何控制城市“摊大饼”无序蔓延、提高城镇建设用地使用效率(集约、节约用地)成为学术界广为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和热点问题[2~5]。学者们纷纷从城市空间扩展结构与形态[6~7]、扩展动力与影响因素[8~9]、扩展规律与模式[10~11]、扩展效应(效益)以及扩展方法(途径)[12~13]等方面展开理论与实证分析。并相继提出了“新都市主义”、“可持续发展”、“精明增长”、“紧凑城市”等理论治理思想。而国内对此研究起步较晚,基本始于20世纪90年代的土地有偿使用之后,且主要集中于城市空间拓展形态与模式、拓展机制、空间拓展动态模拟、空间拓展环境效应等方面[6~14],正如郭月婷等所说,国内研究相对缺乏对城市空间扩展的合理性评价[14]。其次,国内外城市空间扩展多从客体因素:自然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发展及政府城市规划等方面来分析其扩展的成因、影响因素,抑或扩展机理与动力机制

[6~14]

,而较少从主体因素——各行为

主体之间的“博弈”中去挖掘深层次原因,从而导致提出的对策措施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15]。

我国是一个人多地小、位处城镇化、工业化加速阶段的发展中国家,如何合理、有序推进城市空间扩展是当前可持续发展研究中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大城市所经历的社会变革(经济体制改革、户籍制度改革、住房制度改革等)和面临的严重的城市问题(交通堵塞、环境污染、住房紧缺等)是城市空间扩展研究对象的最佳选择(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为此,基于上文对城市空间扩展研究的综述以及我国位处加速城镇化发展的现实诉求,文中选取1993~2010年的长春市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城市空间扩展的协调性及其行为主体之间的博弈机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调控对策。

2 研究对象与数据来源2.1 研究对象

长春市地处中国东北松辽平原腹地,吉林省中北部,位于东经124°18′~127°02′和北纬43°05′~45°15′之间,地形以台地、平原为主,地势东高西低、南高北低。市区面积4789k m 2,下辖朝阳、宽城、南关、二道、绿园、双阳6个城区,并设有2个国家级开发区和6个省级开发区。截至2010年底全市总人口已达到756.5万人,其中非农人口占44.1%,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01.3亿元。1990年代以来,随着人口增长、经济发展、振兴东北老工业战略实施等,长春建设用地呈现出明显的低效、

快速增长趋势:1993~2010年期间非农建设用地共增加了200.91k m 2,年均增幅为8.87%,相当于同期人口增长速度的1.6倍。对城市边缘区生态环境影响较大。

2.2 数据来源

本文所使用的数据包括2个时期(1994和2010年)的Landsat TM 影像、长春市(1981年)的1∶5万的地形图、长春市行政区划图以及长春统计年鉴(2010)等社会经济资料。首先利用ERDAS9.2将TM 的单波段影像进行融合及增强,同时将长春市1∶5万地形图作为几何控制点(G C P)对1993年图像进行几何配准,再以1994年的图像为准,对2010年的图像进行几何纠正。最后利用Arcgis 9.2的空间分

析和统计功能在2个时期的遥感影像上进行人工目视解译,提取建成区及周围乡镇边界线,并进行空间图像叠加和面积统计(如表1)。对于相关社会经济指标(G D P、固定资产投资等),为了消除通货膨胀的干扰而进行“指数平减法”(以1978年为基准)处理,而人口数文中采用市区人口①。

3 空间扩展的非协调性评价3.1 非协调性的概念与指标选取

本文认为城市空间扩展非协调性是指作为载体的城镇建设用地投入与被承载体的社会经济活动投入产出规模的不协调——较之前期投入效率要低的一种现象,即建设用地投入速率

very apparent. Among them the “elasticity coefficient of land—fixed assets investment” and the "elasticity coefficient of land—economy" are almost differ from four times, which verify the low efficiency of urban construction land investment further; however, the comparison of “elasticity coefficient of land—population” and "elasticity coefficient of land—economy" indicates that the local government attaches more importance to economic benefits, and ignores human development, which greatly inhibits the urbanization of population. The game among behavior subjects more reflects the unreasonable arrangement institution, which is the source of value distortion. Because of this, at last, from institutional aspects, we put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Key words: spatial expansion; discordant; behavior subject; game mechanism; Changchun

规划与设计

PLANNING AND DESIGN

60现代城市研究 2012.08

与社会经济要素投入产出速率的不协调。

通常采用“用地增长弹性系数”来表征。即:I i=[(P i t-P i0)/ P i0]/ (Yit-Yi0)/ Yi0]。Ii为增长弹性系数,i代表社会经济活动指标,Yit、Yi0为期末、期初社会经济活动指标的总量值,Pit、Pi0代表期末、期初的建设用地总量。当I i>1则说明城市空间扩展不协调,且数值越大城市空间扩展的非协调性就越明显;而当弹性系数≤

1时,是一种合理、集约有序的城市空间扩展态势[15~16],即城市空间是协调的。

从经济学的视角来说,建设用地是一种生产性要素,和资金、劳动力一起构成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3个基本元素,但更多体现的是一种承载性资源要素,即通过单位面积上承载的人口数、经济产出水平及固定资产投资额等来体现效率、效益。其中人口数和固定资产投资额是建设用地投入效率的指标,而经济总量是表征产出水平的指标。为此,文中选取人口、经济和固定资产投资与建设用地的增长弹性系数来表征其扩展的协调程度。

3.2 评价结果与分析

基于上述评价指标数据的处理与弹性系数的计算,得出长春市1993~2010年期间建设用地投入的“用地—人口弹性系数”为2.4359、“用地—固定资产投资弹性系数”为3.8258、“用地—经济弹性系数”为1.0376(具体见表1),3个弹性系数都大于1。评价结果表明:(1)长春市空间扩展是一种低效、无序的扩展

态势,土地资源浪费严重;(2)比较“用

地—固定资产投资弹性系数”与“用

地—经济弹性系数”,二者几乎相差4

倍,侧面说明地方政府建设用地投入

的粗放性,直接以“生地”、“半生地”

形式把土地资源推向市场,导致产出

效率的低下;(3)“用地—人口弹性系

数”明显大于我国常规理性的“用地—

人口弹性系数”≤1.12的标准,明确

地说是其2倍有余,而“用地—经济

弹性系数”约等于1,说明长春市空

间扩展更多注重经济效率,而相对忽

视“人”的发展,严重抑制了人口城

镇化进程。

4 行为主体的博弈机理分析

前文长春市空间扩展的协调性

评价表明其建设用地投入是一种粗

放、低效、重效率轻效益(阻碍人口

城镇化进程,忽视人的全面发展)的

扩展模式,土地资源浪费严重,严重

制约着长春市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协

调可持续发展。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导

致的?黄晓军等将其归结为经济发展、

人口增长、开发区建设、机动化与交

通指向、住宅扩散与郊区房地产开发、

城市规划宏观调控等6个因素[17]。然

而前文的分析表明,除经济增长有较

大影响外,人口增长并不是其空间扩

展无序的主要原因,至于其余4个因

素也只是外在表征,缺乏内在机理的

深层次分析,笔者认为体制机制才是

问题的本质,而行为主体之间的“利

益博弈”则为认识机制机理提供了一

个合理的途径。据此,文中以此为契

机分析其空间扩展非协调性的深层次

原因所在。

在我国,建设用地既是一个由农

用地转化为非农用地逐年累加的结果

(地域范围的扩大),也是一个先后

在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作用下产业结

构、空间结构优化升级的外在表征(内

部结构的优化调整),更是一个制度安

排下行为主体“利益博弈”的反馈机

制(机制机理)。其中地域范围扩大涉

及到地方政府从农民手上征地的博弈

行为;内部结构优化调整涉及到不同

产业开发商在“级差地租理论”的作

用下进行的区位选择博弈行为;而制

度安排主要涉及到政府绩效考核体制

及分税制下中央政府(上级政府)与

地方政府之间的博弈,涉及“产权区

域”视角下区际地方政府间对招商引

资的博弈,涉及地方财政可支配收入

最大化下地方政府与开发商之间的博

弈,涉及“条块管理体制下”地方政

府与中央部门(这里主要针对国有企

业)之间的博弈等。到底哪些行为主

体之间的博弈导致长春市空间扩展非

协调性,文中将针对以上几对博弈行

为进行具体分析。

4.1 地方政府与农民的征地博弈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

法》可知,我国土地所有权归国家(城

市市区的土地)和农民集体所有(农

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

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但《宪法》有

条文明确规定,当国家(或地方)有

公共事务建设需要时,地方政府有权表1 指标原始数据与弹性系数

年份 建成区面积 市区人口 固定资产 地区生产 用地-人口 用地-投资 用地-经济(km2) 数(万人) 投资额(元) 总值(亿元) 弹性系数 弹性系数 弹性系数1993 125.7 218.77 687673 238.5 2.4359 3.8258 1.0376

2010 326.61 362.32 23002699 2848.6

61

2012.08现代城市研究

利依法“有偿”从农民手中征用农用地。而在征地补偿的过程中,地方政府与农民的博弈行为就此展开。地方政府与农民作为两个独立的利益机构与个体,为了实现各自“利益最大化”,互相讨价还价,但是地方政府拥有法律赋予的征地权力,制定的征地补偿标准非常富有“弹性”——《土地管理法》规定的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的总和原则上不得超过土地被征用前3年平均年产值的30倍,单项的耕地补偿费在6~10倍浮动,安置补助费在4~15倍浮动。从而为地方政府的“寻租行为”的产生提供了成长土壤,地方政府通过压低征地补偿标准来获取“利益最大化”,而农民只能被动地接受;其次,农用地与建设用地存在明显的效率差异,单位面积的建设用地给地方政府带来的收益远远高于农用地,收益差异更一步激励地方政府征地行为。因此可以说,地方政府天然合法的征地权力和用地类型效率差异的刺激增长了地方政府的征地欲望,导致建设用地的低效、粗放投入,土地资源浪费严重,农民利益受损。由于长春市缺乏具体的征地统计数据,文中以吉林省的数据做一个大概说明:“十五”期间年均征地面积为16.452km2,而“十一五”期间年均征地面积为45.06k m2,是前者的2.74倍②,表明地方政府征地的“寻租”行为越发激励了建设用地的无序投入。长春市的情况与此类似。

4.2 开发商的区位选择博弈

城市发展理论表明,在城市化发展的初、中期,工业化是其主导推动力,后期以第三产业为主要推动力,而且大体经历轻工业—重工业—服务业发展的基本路径。这就意味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产业结构及其空间结构也需要不断优化升

级,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腾笼换鸟”、

“退二进三”。形成犹如级差地租理论

所描述的商用地—居住用地—工业用

地—农用地的圈层结构。在此过程就

存在开发商之间的区位选择博弈。占

地多、产出效率低下的工业行为主

体,都不得不在级差地租的作用下而

逐步搬迁至城市近郊区(或郊区),而

单位面积产出效率高的商业、金融等

行为主体选择落地于城市中心,在此

过程就会导致城市空间地域范围的不

断扩展。其次是开发商区位选择中与

地方政府及农民的博弈,以房地产业

最具典型性和代表性,为此文中以房

地产来说明此作用机理。自1990年

《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

行条例》出台以来,房地产业以产业

上下游、前后向关联度广、经济增长

贡献率高、市场前景好而深受地方政

府的溺爱。为了降低投入成本,房地

产开发商纷纷把目光集中于城市边缘

区,通过地方政府的征地行为来获取

廉价的土地使用权。纵观长春市房地

产发展轨迹,发现2000年之前房地产

开发多集中于城市三环线以内,而现

在各个开发项目基本都布局于四环附

近,市区房地产投资额占固定资产投

资总额更是从1993年的11.2%升到

2010年的24.3%,人均住房面积也呈

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种种迹象说明

房地产开发商的区位选择的博弈行为

是导致长春市地域范围扩展的主要力

量之一。

4.3 绩效考核体制与分税制下的中央(上

级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博弈

在我国,地方政府官员的升迁基

本取决于中央(或上级政府)依据绩

效考核指标进行评判,其中G D P的增

速、上交的财政税收额以及城镇居民

的福利水平等是最为主要的3个考核

指标,而3个考核指标的提升也离不

开地方政府财政的支撑(地方政府施

政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地方财政

的自给率),为此可以说,政府绩效

和地方可支配收入最大化是地方政府

行为的“最大效用函数”[18]。地方政

府为了迎接中央(或上级政府)的考

核,一方面需要大力发展经济,进而

获取足够的财政税收,另一方面需要

极力改善城镇居民的福利水平[17]。但

自从1994年开始,中央和地方实行“分

灶吃饭”,分税制改革导致地方政府财

权和事权不对称,陷于严重的财政困

境;其次,土地对于促进G D P增长效

应比较显著(通过对长春市G D P与建

设用地面的线性回归,y=94+0.008x

,R=0.927,P=0.0001,二者存在明

显的正相关)。财政的困窘与土地对经

济增长的贡献诱发出“以地生财”的

动机,通过低成本的征地行为来获取

“所谓”的经济高速增长(是一种粗

放、低效增长模式),进而导致城市

地域范围的扩大。为了提高城镇居民

的福利水平,一是加大财政投入,二

是减少城镇居民数量,而相对紧缺的

地方财政堵死了财政投入的增加,也

就意味着要抑制城镇人口数量的增加,

即抑制人口城市化进程。城市地域范

围的扩大,而城市人口相对保持不变

(抑或增加有限),从而导致用地—人

口弹性系数的加大,即城市空间扩展

的不协调。

4.4 “产权区域”视角的区际政府博弈

“行政区经济”、“诸侯经济”是

对我国区域(地方)经济的最本质写

照——产权区域非常明确,各级地方

政府纷纷以“经济理性人”的身份参

与到区际利益的博弈当中。如上所说,

绩效与可支配收入最大化是地方政府

规划与设计

PLANNING AND DESIGN 62现代城市研究2012.08

行为的“效用函数”,也就是说地方政府区际利益博弈其目的也不外乎追求绩效与实现自身可支配收入的最大化。所以文中可以从“效用函数”来理解区际政府之间的博弈。为了发展经济,地方政府需要招商引资,而资本具有逐利性——总是往成本低、效益高地区流动,为此为了截住资金,在地方财政有限的情况下,各级地方政府纷纷以协议等形式出让土地用以降低成本,吸引资金,抑或“筑巢引凤”——将“生地”改造成“半生地”,即设立通常所说的“七平一通,或五平一通”开发区。长春市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围绕主城区先后设立了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净月经济开发区和汽车产业开发区4个大规模的开发区。据统计,2010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93亿元,同比增长33%,基础设施投资4.98亿元,新建道路14条,长达17446m,而铺装面积为25.7万m2,新建换热站10座,敷设供热管网6900m,续建二次变电所一座;开发区征用土地1.84k m2,农转用、征用面积183.9023h m2。③1993~2010年开发区面积总扩展量达到77.93k m2,占城市建成区总扩展量的38.79%。特别是净月经济开发区依托净月国家森林公园建设城市生态旅游区、高教区和一类住区三位

一体区域,建设用地迅猛增长,从其

1995年成立到2010年为止,建设用

地面积扩展了近30k m2。开发区地域

空间扩张主要集中在城市外围,在促

进城市空间结构重组的同时,也成为

城市空间扩张的主要动力,在此过程

中存在的盲目圈地、违规建设、占而

不建的现象,进一步加剧了城市空间

的无序扩张与蔓延。其次,通过产业

结构重复建设、地方保护主义等恶性

竞争手段来吸引外资、保护本地企业

不受市场的冲击、阻止各种要素流(人

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技术流等)

的正常流动。这个过程同样离不开土

地政策税收方面的优惠。因此,可以

说,区际地方政府之间的博弈同样也

是长春市空间无序扩张的主要原因之

一。

4.5 “条块管理体制下”的中央部门与地

方政府博弈

长春市是东北工业基地的重要组

成部分,其内在的国有企业(这里特

指央企)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据

统计,2010年底,全市工业增加值为

1157亿元,而国有控股企业达726.3

亿元,比去年增长12.2%。依据丁四

保教授对老工业基地城市的界定:建

国以前的工业城市、1950年代苏联援

建的156个项目所在城市,以及1960

年代国家“大三线”建设的城市统称

为老工业基地城市,以作者的实践调

研,发现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的布局

基本是在无土地集约高效利用、无城

市有序扩展指导原则下形成的,但统

包统筹的思想非常到位——融企业与

居住、基础设施、教育、医疗等于一体,

即所谓的“单位制”。所以普遍呈现出

企业空间布局占用面积大且低效。面

对市场经济体制的冲击纷纷倒闭(抑

或频临破产),“条块管理体制”的制

约——归属中央部门,是地方政府无

权也无力进行国有企业的整合与调整,

通常是绕开国有企业所占用范围,“另

起灶炉”发展城市,双方博弈的结果

是城市无序扩展、土地资源的低效投

入。

4.6 城市公众的需求博弈

随着城市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得到提高,人们

的生活需求也在发生急剧的变化:富

裕阶层趋于追求田园式的乡村生活,极

力摆脱大城市环境污染、道路拥挤、犯

罪率高的弊病(不良影响),即我们通

常所说的“逆城市化”过程;普通工人

阶段趋于追求住房面积的扩大,据统

计,长春市在1993年人均住房面积不

足13m2,而到2009年人均住房面积几

乎将近30m2(具体如图1所示)④,增

加了2倍有余。其次,随着“家庭组

团细胞单元”趋小化——基本以2~3

人为一个小家庭,以及城市价值观念

的日趋扭曲——房地产不仅是一个精

神寄托乐园,更是一个身份象征,一

个增值投资项目(手段或工具、途径),

都导致了城市住房面积需求的增加。

而住房面积的增加就会刺激到房地产

开发商的“谋利”行为,进而催发地

方政府的征地、批地行为,从而导致

图1 1993~2009年长春人均住房面积变化

63

2012.08现代城市研究

城镇建设用地的增加,城市地域空间的不断扩展。所以说,城市公众的需求博弈也会导致城市空间的无序扩展。

5 建议与展望

如前所述,城市空间扩展协调性研究是可持续发展研究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关系到社会的长治久安,更是涉及到全世界人们的“粮食安全”问题及子孙后代发展问题,为此可以说其影响深远。文中通过对长春市空间扩展协调性及其行为主体博弈机理的归纳总结,认为长春市空间扩展的非协调性(甚至可以说全国大部分、乃至全部城市)最终根源在于制度安排的不合理:征地制度、政府绩效考核体制、财政分税制以及以往计划经济体制遗留是促使城市建设用地投入低效、无序、粗放的关键所在。而所有的这一切都是围绕地方政府“效用函数”——绩效和地方可支配收入最大化进行的,为此,如何规范地方政府行为,是今后制度设计中急需研究的关键问题,也是解决城市空间扩展不协调的根本出路。

规范地方政府行为,一方面需要依据地方政府的“效用函数”调整内容,其中“绩效”子函数不仅关注GDP的增速,还要关注单位GDP的物耗(这里主要指建设用地投入)、单位面积人口承载水平(纠正先前抑制人口城镇化的负面效应)、单位面积固定资产投入(以防止低效、粗放投入)以及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可支配收入最大化”子函数需要调整中央和地方之间的财税分配比例,现存的分税制造成地方政府财权和事权极其不对称,地方没有一个稳定、税基大的税源使其陷入严重的财政困境中。为此设立一个长期稳定的、税基比较巨大的税源是其关键所在——如土地物

产管理税,全部归地方所有。另一方

面需要强有效的引导机制的支撑,在

征地、转用制度上,转变地方政府职

能——充当中间监督人,让开发商与

农民(农民集体)直接进行对话,杜

绝其征地愿望的产生根源;在“产权

区域”、“行政区经济”方面需要加大

中央(或上级政府)的引导,向区域

治理方向迈进。

总之,制度安排是解决我国城市

地域空间低效、粗放、无序扩展的关

键所在,而如何合理设计制度是一项

系统工程,文中只是抛砖引玉,后面

还有许多具体的问题需要研究,这也

是作者今后有待深入研究的课题。

注释:

①双阳于1995年合并于长春市,为此文中将

1993年的双阳数据加总于长春市数据。

②数据间接来源于2001~2010年《中国统

计年鉴》。

③2010年《长春统计年鉴》。

④资料来源于1994~2010年《中国城市统

计年鉴》。

参考文献:

[1] 修春亮.城市功能地域的形态及其演变规

律研究[D].吉林长春:东北师范大学,1996.

[2] 孙平军,丁四保.人口—经济—空间视

角的东北城市化空间分异研究[J].经济地

理,2011,31(7):1094-1100.

[3] 孙平军,丁四保,修春亮,等.湖

北“人口-经济-空间”城市化及其

层级结构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

境,2011,20(10):1172-1179.

[4] Karen C Seto. Modeling the drivers of

urban land use change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China: Integrating remote sensing with socio-

economic data[J]. Land Economics, 2003,

79(1):106-121.

[5] Jun Luo, Dennis Wei YH. Modeling spatial

variations of urban growth patterns in Chinese

cities: The case of Nanjing[J].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2009, 91:51-64.

[6] DAI Junliang,WANG Kaiyong,GAO Xiaolu.

Spatial Structure and Land Use Control in

Extended Metropolitan Region of Zhujiang River

Delta[J].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2010,

20(4):402-409.

[7] 韩茂莉,张暐伟.20世纪上半叶西辽河流

域巴林左旗聚落空间演变特征分析[J].地理

科学,2009,29(1): 71-77.

[8] 匡文慧,张树文,张养贞,等.1900年以

来长春市土地利用空间扩张机理分析[J].地

理学报,2005,60(5):841-850.

[9] 王介勇,刘彦随,陈玉福.黄淮海平原农

区典型村庄用地扩展及其动力机制[J].地理

研究,2010,29(10): 1833-1840.

[10] CHU Jinlong, XU Jiangang, GAO Shu.

Spatio-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of Residential

Land Growth in Hefei of Anhui Province[J].

C h i n e s e G e o g r a p h i c a l S c i e n c e,2007,

17(2):135-142.

[11] 杨山,陈升,张振杰.基于城乡能量对

比的城市空间扩展规律研究——以无锡市为

例[J].人文地理,2009, (6):44-49.

[12] 韦亮英.南宁城市空间扩展及其

生态环境效应研究[J].规划师,2008,

24(12):31-34.

[13] 刘纪远,王新生,庄大方,等.凸壳

原理用于城市用地空间类型识别[J].地理学

报,2003,58(6):885-892.

[14] 郭月婷,廖和平,彭征.中国城

市空间拓展研究动态[J].地理科学进

展,2009,28(3):370-375.

[15] 孙平军,修春亮,王颖.“流”视角的

长春市蔓延特征与作用机理分析[J].城市发

展研究,2012,(3):16-21.

[16] 孙平军,丁四保.城镇建设用地投

入非协调性及其规划思考[J].现代城市研

究,2012,(3):70-74.

[17] 黄晓军,李诚固,黄馨.长春城市

蔓延机理与调控路径研究[J].地理科学进

展,2009,28(1):76-84.

[18] 孙平军,丁四保.垂直型经济协调

发展的区域外部性及其内化研究[J].软科

学,2011,25(5):85-90.

规划与设计

PLANNING AND DESIGN 64现代城市研究2012.08

长株潭城市群构建过程中的行政区划调整

作者:杨牡丹, 何丹, 杨传开, YANG Mu-dan, HE Dan, YANG Chuan-kai

作者单位:杨牡丹,杨传开,YANG Mu-dan,YANG Chuan-kai(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 何丹,HE Dan(华东师范大学)

刊名:

现代城市研究

英文刊名:Modern Urban Research

年,卷(期):2012(8)

参考文献(14条)

1.姚士谋;陈振光中国城市群 2006

2.戴均良行政区划与地名管理 2009

3.中国人民共和国民政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2010) 2010

4.曾万涛长株潭城市群研究综述[期刊论文]-城市 2008(10)

5.刘君德;冯春萍中外行政区划比较研究 2002

6.民政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1949-19997 1998

7.刘君德;靳润成中国政区地理 1999

8.汪宇明;王玉芹近十年来中国城市行政区划格局的变动与影响[期刊论文]-经济地理 2008(02)

9.查看详情

10.戴均良中国市制 2000

11.浦善新中国行政区划改革研究 2006

12.孙红玲城镇化到都市化的战略提升--基于长株潭城市群建设与发展 2007(05)

13.曾万涛中国城市群联市制研究-以长株潭为例 2010

14.汪宇明中国的城市化与城市地区的行政区划体制创新[期刊论文]-城市规划 2002(06)

本文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0513003699.html,/Periodical_xdcsyj201208011.aspx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