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昙华林简介

昙华林简介

昙华林简介
昙华林简介

昙华林简介

昙华林:各流派建筑于此,中西文化交汇,风雨不变百年古街,令人叹为观止。

一、昙华林地址:武昌区首义南路198号

二、历史建筑概况

50多处百年以上的近代历史建筑。老教堂、老医院、老学校、老民居、老城墙……

街长1200米、宽3米

三、老建筑:

仁济医院简介:西式教会医院,是最早为英国基督教伦敦会慈善机构杨格非和中华基督教会创建的医院,也是近代西方医院传入武汉后保存完好的医院。

仁济医院原名英国伦敦教会医院。这所医院与一位英国传教士杨格非的名字联在一起——1861年,该教士在与昙华林临近的戈甲营建礼拜堂,尔后开设诊所和义塾为教众和附近的居民服务;7年后,传教士将诊所和义塾迁至昙华林并加以扩建成;1883年正式改名仁济医院。医院的建筑是中西合璧式样的砖木结构,既有文艺复兴风格的廊柱,又有中国式样的下沉回廊,附楼石拱门的浮雕图案也很别致。

昙华林32号:共进会领导人刘公,在这幢老房子里,领导赵师梅等湖北工业中学堂的三位青年学生,设计制作出了,辛亥革命军旗——“九角十八星旗”

武汉市第十四中学:校园宽阔、气派,小巷里最显活泼明朗的地方。“三厅”旧址、郭沫若像——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成立于1938年4月,选址湖北省立第一中学

花园山:花园山严格的说是一个小山包,山上树林茂密,东、南面都有小路上去。因为附近有中医学院,所以不时会看见一些坐在草坪、树下和石阶边勤奋的读书郎。

加诺撒仁爱修女会礼拜堂:花园山上的加诺撒仁爱修女会礼拜堂是一幢保存完好的建筑。

原建筑分为礼拜堂和修女居所两部分,现在能看到的只是礼拜堂。这个修女会1806

年在意大利创建,总部设在罗马。1868年该修女会应湖北教区主教明位笃邀请,派遣人员来汉。在花园山置地创建分院,开办教理班、工艺所、育婴堂等公益性事业。

育婴堂:曾是一个很有争议的项目——所谓育婴堂就是收养一些被抛弃的婴儿和小孩,之所以有人至今严加抨击,主要就是指开办期间育婴堂不时有些婴儿因身体羸弱或者生病死亡,死后被随意埋在山边;还有那些小孩长大一点后,按修女的要求要做一些体力劳动,似乎有些劳动超出了儿童承受力什么的。大概也由于这些原因,修女会在1948年就终止了在武汉的活动。到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因为育婴堂问题这里还一度设置了“帝国主义欺压旧中国儿童”的教育点。

翁守谦故居1912年:翁守谦,福建人。曾是北洋水师官员。甲午战争中兄弟多人战死。作为幸存的翁公,后来弃官隐居于此,潜心修佛,大概是为了寻求心灵的一份长久的安宁

瑞典教区旧址1890

一个拱门口,里弄内的房子可以看到房屋旧时轮廓。这些建筑是2层和4层的砖木结构。当时基督教瑞典行道会创立瑞典教区,在武汉成立湖北总会,驻地就选在此。

此后行道会在武汉先后建教堂、主任牧师楼、真理中学等,当时瑞典教区的武汉信徒之众。抗战期间,汪精卫在武汉成立伪政府,瑞典驻华领事便一度将领事馆迁到这里,不仅处理本国外事,居然还代理英美等西方国家与汪伪政府的事务。

孙茂森花园、昙华林34号、昙华林81号、教士公寓楼。。。。

四、昙华林规划史:

1、1946年以前,昙华林的街名仅指戈甲营(在武昌区正南,当年设有负责提高兵器并以戈甲命名的营盘。后戈甲营成名,地名沿用至今。)出口相连以东的地段。

2、1946年,地方当局将戈甲营出口以西的正卫街和游家巷并入,统称为昙华林,并沿袭至今。

3、现今所说的昙华林一带,具体指东起中山路,西至得胜桥,包括昙华林、戈甲营、太平武馆、马道门、三义村及花园山和螃蟹岬的两山在内,全长约1.2公里的狭长地带。

五、昙华林,带着你穿越时空文化:1861年,汉口开埠后,昙华林一带医院、学校、公寓、花园、教堂,比邻而居

教育:

1.文华书院:湖北省最早的教会学校

2.中华大学:中国最早的私立大学

医学:唐宋民间医术实力不菲,明清名医辈出

宗教:佛寺、道观、哥特大教堂

昙华林历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日知会:武昌早期先进革命团体

2、陈独秀、李大钊于此讲学,董必武、陈潭秋于此,创立了武汉第一个中共组织

六、“昙华林”街名来历:

“昙华”二字:

传乃印度梵文译音,“林”即“居士林”简称。郭沫若先生曾在其著作中提过这一街名可能与佛教有关。

林海音简介

简介 林海音,1918年出生于日本大阪绢笠町回生医院,父林焕文,台湾苗栗头份人,祖籍广东蕉岭;母林黄爱珍,台湾板桥人。 1921年随着父母迁居北京,林海音的童年欢乐时光皆在古城北京度过,这里的一物一景深深的络印在她的心上,成为她台湾之外的另一个精神上的故乡。著名代表作《城南旧事》正是林海音以其温婉的文笔所书写出属于她北京童年的似水年华。 林海音的成长岁月与大半五○年代作家相同,都经过旧时代的交替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熏陶。16岁考入北平新闻专科学校,在学期间一边读书一边当实习记者,19岁毕业即任“世界日报”记者、编辑,主跑妇女新闻。而林海音也因为工作之顾,认识了一生的伴侣夏承楹先生。两人于1939年5月13日在北平协和医院礼堂结婚,为当时北平文化界盛事。婚后住进夏家永光寺街的大家庭。 1948年三十岁回到台湾,并开始发表文学创作。1953年受聘于《联合报》副刊,她担任“联副”主编时(1953-1963)时期,以敏锐的文学触感发掘相当多的人才,且重视台湾本土的作家,如林怀民、黄春明、郑清文、钟理和等。除外,并且鼓励日据时代停笔的老作家,例如杨逵、钟肇政、文心、陈火泉、施翠峰等再出发,是推动台湾文学的重要推手。 林海音本人的创作丰收期,在五○年代后期,总共写了四部长篇小说:《晓云》《城南旧事》《春风》《孟珠的旅程》,和三本短篇小说集:《绿藻与咸蛋》《婚姻的故事》《烛芯》,产量十分可观。回顾自己的创作生涯林海音说到:“很难说那时候开始写作的。我十八岁时在北平的世界日报实习社会新闻的采访,便随时提笔写随记,从没想到写做出一番如何轰烈的事业来。”

林海音所钦佩的前辈女作家为凌叔华,并以凌的写作理念来自我期勉:“这样的她当年和英国女作家维吉尼亚,吴尔芙用英文通信时,维吉尼亚一直鼓励她用英文写作,要写自己切身熟悉的事物,并且告诉凌叔华说:‘继续写下去,自由的去写。不要顾虑英文里的中国味儿。事实上,我建议你在形式和意蕴上写得很贴近中国。生活、房子、家具,凡你喜欢的,写得愈细愈好,只当是给中国读者的。’我在她们通信四十年后的今日读到这几句话时,心中惊喜的想,它怎么跟我一向对小说写作的把握,是这么接近呢!” 1963年因故离开主编十年的联副,但这样的挫折并未打击到她,1968年她和几位朋友合办了一份文学杂志《纯文学月刊》。编这份杂志时,她曾亲笔发出了一百多封信,向编报时所拥有的基本作者邀稿,她的热情和真诚感动了好多人。她说:“许多文坛的好朋友支持我,热心地帮我拉订户,写稿子。”于是,《纯文学月刊》得到好评,产生了不少佳作即使再赶急和忙碌,这份杂志总不会脱期,而对读者做到了如期出刊的信诺。而她所创立的纯文学出版社(1968-1995)堪称我国第一个文学专业出版社,曾出版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好书,如彭歌译的《改变历史的书》,子敏的散文集《小太阳》《和谐人生》,长篇小说《蓝与黑》《滚滚辽河》等都历久不衰。林海音夫婿何凡撰写《玻璃垫上》专栏超过三十年(1953-1984),彷佛是一部台湾社会发展史,纯文学特将这些珍贵的资料出版《何凡文集》,这套书并荣获图书主编金鼎奖。 由于天性活泼好客,林海音家的客厅几乎可说是“半个台湾文坛”,热爱朋友的她,常邀文友来家里吃饭、喝茶、聊天。她家的客厅是人人称道的文艺沙龙,许多文学的梦想就在这里碰撞、实现。1990年,林海音回到阔别了四十一年半的北京,并成为两岸文学交流的重要桥梁。她寄出全套的纯文学丛书和纯文学月刊给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还号召台湾出版界大量捐书以充实台湾文库;她又担任《当代台湾著名作家代表作大系》顾问,完整介绍台湾作家作品。林海音的文学成就也获得中国大陆文学界的重视,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曾于1997年以及2000年举办“林海音作品研讨会”。 她一身为台湾文坛牺牲奉献,1994年荣获“世界华文作家协会”及“亚华作家文艺基金会”颁赠“向资深华文作家致敬奖”;1998年获“世界华文作家大会”颁“终身成就奖”;1999年获颁第二届五四奖“文学贡献奖”。晚年糖尿病缠身,2001年12月1日病逝台北振兴医院,享年83岁。 作品 出版书籍 1995年《冬青树》,台北:重光文艺。 1957年《绿藻与咸蛋》,台北:文华。 1960年《城南旧事》,台北:光启社。《晓云》,台北:红蓝。

故居保护情况调查报告

故居保护情况调查报告 篇一:有关历史和文化古迹保护的调查报告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报告(论文) 题目_关于历史和文化古迹保护的调查活动 学院_____ 班级___ __ 姓名____ _ ___ _ 学号____ ___ _ _ 联系电话_ _ 成绩_____ ___ _ _ 评阅教师签名_____ ___ _ _ 日期:年月日 关于历史和文化古迹保护的调查活动 ——以慈溪市龙山镇虞氏旧宅为例 摘要:现代社会飞速发展,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精神层面的追求。而历史文物一方面能为人们展示了那个时代的生活,有其独特的意义,另一方面,也能促进人们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提升文化品位。因此,以名人故居为主的历史文化古迹成为大众热衷的景点已不足为奇。然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报道显示,历史文化古迹成为景点的同时也不断遭受着破坏。本次调查以慈溪市龙山镇虞氏旧宅(虞洽卿故居)为例,结合实践中对景区的观察,通过与景区工作人员的交流、访谈和问卷调查等形式,多角

度地探究有关历史和文化古迹保护的问题,制定出可行的解决方案,从个人、景区和社会等方面来有效地达到保护历史和文化古迹的目的。 关键字:历史文化古迹;破坏;保护;解决方案 一、调查的背景和目的 (一)调查的背景 中国向来是个崇古的国家,所以历史和文化古迹对于中国人来说,是有特殊的感情的。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与此同时,人们也更加追求精神层次的富足。逐渐地,遍布全国的名胜古迹也就成了人们在外出旅行时的不二选择。而随着文化古迹所处景区客流量的增加,历史遗产遭到破坏的程度也在不断增加。近期,有关历史文化古迹遭到破坏及游客恶意行为的消息,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纷纷关注。面对这样的情况,除了痛心和深思以外,对历史遗产、文化古迹的破坏与保护进行深入的调查与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调查的目的 在本次暑期实践的调查活动中,我小组以浙江省慈溪市龙山镇虞氏旧宅为例,以历史和文化古迹的破坏因素为主要出发点,通过调查与研究,了解群众心目中对于景区现状的看法,景区所属单位的态度,在原有的保护措施上增加新

昙华林简介

昙华林简介 昙华林:各流派建筑于此,中西文化交汇,风雨不变百年古街,令人叹为观止。 一、昙华林地址:武昌区首义南路198号 二、历史建筑概况 50多处百年以上的近代历史建筑。老教堂、老医院、老学校、老民居、老城墙…… 街长1200米、宽3米 三、老建筑: 仁济医院简介:西式教会医院,是最早为英国基督教伦敦会慈善机构杨格非和中华基督教会创建的医院,也是近代西方医院传入武汉后保存完好的医院。 仁济医院原名英国伦敦教会医院。这所医院与一位英国传教士杨格非的名字联在一起——1861年,该教士在与昙华林临近的戈甲营建礼拜堂,尔后开设诊所和义塾为教众和附近的居民服务;7年后,传教士将诊所和义塾迁至昙华林并加以扩建成;1883年正式改名仁济医院。医院的建筑是中西合璧式样的砖木结构,既有文艺复兴风格的廊柱,又有中国式样的下沉回廊,附楼石拱门的浮雕图案也很别致。 昙华林32号:共进会领导人刘公,在这幢老房子里,领导赵师梅等湖北工业中学堂的三位青年学生,设计制作出了,辛亥革命军旗——“九角十八星旗” 武汉市第十四中学:校园宽阔、气派,小巷里最显活泼明朗的地方。“三厅”旧址、郭沫若像——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成立于1938年4月,选址湖北省立第一中学 花园山:花园山严格的说是一个小山包,山上树林茂密,东、南面都有小路上去。因为附近有中医学院,所以不时会看见一些坐在草坪、树下和石阶边勤奋的读书郎。 加诺撒仁爱修女会礼拜堂:花园山上的加诺撒仁爱修女会礼拜堂是一幢保存完好的建筑。 原建筑分为礼拜堂和修女居所两部分,现在能看到的只是礼拜堂。这个修女会1806 年在意大利创建,总部设在罗马。1868年该修女会应湖北教区主教明位笃邀请,派遣人员来汉。在花园山置地创建分院,开办教理班、工艺所、育婴堂等公益性事业。 育婴堂:曾是一个很有争议的项目——所谓育婴堂就是收养一些被抛弃的婴儿和小孩,之所以有人至今严加抨击,主要就是指开办期间育婴堂不时有些婴儿因身体羸弱或者生病死亡,死后被随意埋在山边;还有那些小孩长大一点后,按修女的要求要做一些体力劳动,似乎有些劳动超出了儿童承受力什么的。大概也由于这些原因,修女会在1948年就终止了在武汉的活动。到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因为育婴堂问题这里还一度设置了“帝国主义欺压旧中国儿童”的教育点。 翁守谦故居1912年:翁守谦,福建人。曾是北洋水师官员。甲午战争中兄弟多人战死。作为幸存的翁公,后来弃官隐居于此,潜心修佛,大概是为了寻求心灵的一份长久的安宁 瑞典教区旧址1890 一个拱门口,里弄内的房子可以看到房屋旧时轮廓。这些建筑是2层和4层的砖木结构。当时基督教瑞典行道会创立瑞典教区,在武汉成立湖北总会,驻地就选在此。 此后行道会在武汉先后建教堂、主任牧师楼、真理中学等,当时瑞典教区的武汉信徒之众。抗战期间,汪精卫在武汉成立伪政府,瑞典驻华领事便一度将领事馆迁到这里,不仅处理本国外事,居然还代理英美等西方国家与汪伪政府的事务。 孙茂森花园、昙华林34号、昙华林81号、教士公寓楼。。。。 四、昙华林规划史:

城南旧事简介

城南旧事简介 城南旧事简介(一) 内容简介 《城南旧事》是着名女作家林海音于1960年出版的以其七岁到十三岁的生活为背景的一部自传体短篇小说集,也可视作她的代表作。它描写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北京城南一座四合院里,住着英子温暖和乐的一家。它透过主角英子童稚的双眼,向世人展现了大人世界的悲欢离合,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天真,却道尽人世复杂的情感。 《城南旧事》曾被评选为亚洲周刊“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八十年代还被搬上银幕,还获得了“中国电影金鸡奖”等多项大奖,感动了一代人。它满含着怀旧的基调,将其自身包含的多层次的情绪色彩,以一种自然的、不着痕迹的手段精细地表现出来。书中的一切都是那样有条不紊,缓缓的流水、缓缓的驼队、缓缓而过的人群、缓缓而逝的岁月……景、物、人、事、情完美结合,似一首淡雅而含蓄的诗。 半个多世纪前,小女孩林英子跟随着爸爸妈妈从台湾飘洋过海来到北京,住在城南的一条胡同里。京华古都的城垛颓垣、残阳驼铃、闹市僻巷……这一切都让英子感到新奇,为之着迷。会馆门前的疯女子、遍体鞭痕的小伙伴妞儿、出没在荒草丛中的小偷、朝夕相伴的乳母宋妈、沉疴染身而终眠地下的慈父……

他们都曾和英子玩过、谈笑过、一同生活过,他们的音容笑貌犹在,却又都一一悄然离去。为何人世这般凄苦?不谙事理的英子深深思索却又不得其解。 50多年过去,如今远离北京的游子,对这一切依然情意缱绻。那一缕淡淡的哀愁,那一抹沉沉的相思,深深地印在她童稚的记忆里,永不消退。 读《城南旧事》,心头会漾起一丝丝的温暖,因为已经很少看见这样精致的东西,因为她不刻意表达什么,只一幅场景一幅场景地从容描绘一个孩子眼中的老北京,就像生活在说它自己。那样地不疾不徐,温厚淳和,那样地纯净淡泊,弥久恒馨,那样地满是人间烟火味,却无半点追名逐利心。 城南旧事简介(二) 故事简介 二十年代末,六岁的小姑娘林英子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条小胡同里。()经常痴立在胡同口寻找女儿的“疯”女人秀贞,是英子结交的第一个朋友。秀贞曾与一个大学生暗中相爱,后大学生被警察抓走,秀贞生下的女儿小桂子又被家人扔到城根下,生死不明。英子对她非常同情。英子得知小伙伴妞儿的身世很像小桂子,又发现她脖颈后的青记,急忙带她去找秀贞。秀贞与离散六年的女儿相认后,立刻带妞儿去找寻爸爸,结果母女俩惨死在火车轮下。后英子一家迁居新帘子胡同。英子又在附近的荒园中认识了一个厚嘴唇的年轻人。他为了供给弟弟上学,不得不去偷东西。英子觉得他很善良,但又分不清他是

房屋建筑学调查报告

房屋建筑学 调研报告 题目:步行街实地调研姓名:何淼 学号:1306090142 专业班级:土建1303班所在院系:土建学院

目录 背景 (1) 建筑总体规划,单体构造对比 (1) 1. 建筑总体规划 (1) 2. 建筑单体构造对比 (2) 1) 门窗 (2) 2) 楼梯 (3) 3) 变形缝 (3) 交通规划 (4) 1. 机动车行驶 (4) 2. 停车场 (5) 结束语 (5)

正文 背景:武汉具有代表性的建筑主要分布在江汉路,汉街,光谷步行街,昙华林等地,现就其中的两个进行调研,主要从: 1.步行街的总体规划布局,建筑单体风格,结构分析。 2.步行街周围交通规划。 两个方向横向对比分析两个步行街的异同,从中了解建筑特色,整体规划布局,建筑的使用功能,建筑各个单元之间的组织形式,建筑群区的交通流线组织形式怎样才能做到合理,经济,符合美学特性,整体上了解步行街周围基础设施是怎样与步行街交相辉映,实地环境又是怎样的。步行街可以从整体上让我们了解到建筑平面的各组成成分特征及其相互关系,以及流线组成。只有实地考擦,实地调研才能有所收获。 调查时间:2015年5月1日 调查地点:江汉路步行街汉街 调查对象:步行街交通规划整体布局规划房屋细部构造 调查方法:观察法调研法查阅资料法 调查人:何淼 建筑总体规划,建筑单体构造对比 1.建筑总体规划 江汉路步行可以说是武汉的街头博物馆,拉丁风格, 罗马风格, 拜占庭风格, 文艺复兴风格, 古典主义风格, 现代风格等风格各异的建筑、美丽的亮化工程、耐人欣赏的“汉味小品”、中、西餐饮的大比拼、繁华的商业文化同台竞演,这为步行街营造了良好的休闲观光的浓浓氛围 江汉路步行街全长1210m,而汉街全长近2000m。路面两者的宽度大概都是10-12m,路面和公路不一样,步行街的路面是用水泥抹面而且做了防滑纹路的面层。两边整齐地分布着路灯,这些都是两步行街的相同之处。在江汉路步行街道路空间设计上以线性为主,但是都有收敛,几乎每隔几百米都精心布置了几个休闲广场用于休息和周到完备的街道家具,并请

昙华林游记

昙华林游记---安静的旅行 每次的独自旅行都是自我放逐的过程。 随便用手机查一查路线,就搭上公车,踏上旅程。摆脱了熟识的环境,离开了熟悉的人,却没有更多的不安。因为在决定旅行的那刻,就已经放下了对于环境的认可的界限,一心只去感受,接纳;同时,也隔绝了与他人的直接联系,只当他们是和环境一样的存在。所以去旅行,其他的旅行者也是一道风景。在昙华林时,遇到了三位四十岁左右的阿姨,各自一部单反,穿着利落,休闲而又搭配个性。在一家精品店中,时而拿起店家摆卖的面具,时而戴上文革时候的帽子,做出那些十几岁的小姑娘的活泼动作,拍来拍去。岁月是无情刻刀,会在脸上留下痕迹,会让人变得苍老。苍老的是容貌,内心却可以只是汲取生活中的经验,没有人说经验多了变老了,内心依然可以年轻,有文艺的情调,所以某某我的祝福是真诚的。 昙华林有一家很有特色的店铺,店铺的宽度两米左右,是一个纵深的结构,走进去两侧是精致的礼品,相框、面具、信纸、彩盒、首饰、植物等等,连摆放也看的出是店家精心设计的。店主就坐在最里面的几级台阶上,抱着一把吉他,自顾自的弹着,我们走进去,他也不会抬起头来。我就沉浸在这一片安静里,由于昏暗的灯线,更让人沉静下来。不知是谁小声的问起物品的价格,店家渐渐地收敛吉他的声音,有一番转轴拨弦的感觉。店家的声音响起,却是打破了这宁静,有些刺耳的嗓音,或许这也是他为什么之弹奏不伴唱的原因。也许真的不存在什么完美,太完美的总让人觉得是假象,正因为店家音色不能融入沉静之中,才使这样的氛围更加令人记忆深刻。 Dream city奶茶店的饮品配有优雅的名字,走进这间奶茶店可以随意欣赏店家的收藏,都是些有意思的装饰品,包括店家自己在纸杯上做的画,培养的植物。栽培植物的容器很是新奇,甚至有废弃的灯泡。我问店家这些东西是否可以出售,店家说可以,有标价的可以,但是基本上都没有标签。问这个问题,其实也只不过是好奇而已。奶茶店里弥漫着香气,再加上像修女红茶、海洋之心、大隐隐于市这样的名字,真的很想把每一样饮品都尝一尝。 这条街上还有一座教堂,我去的时候里面正在讲授圣经,有兴趣的旅客就蹑手蹑脚的走进去,觉得无趣的就小声的退出来,看得出来很小心,如果不是我坐在门口的椅子上,不会察觉,一个坐在教堂中间的年轻人却可以在每次有人走出的时候准确的瞪上一两眼,真难相信他在听讲,更像是进退维谷了。 在这条街上,我自己不愿意发出任何的声音,也不会再走路时弄出大的声音,我知道是在保护我的一片宁静,让我沉浸其中。

林海音的故事林海音的故事林海音简介

林海音的故事-林海音的故事林海音 简介 爸爸的花儿落了分析 课文研讨 一、整体把握 本文节选自林海音的小说《城南旧事》的最后一部分,原题为“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从本文题目就可以看出,这一部分实际上写主人公经历了那么多人生世事,在爸爸去世之时,终于体会到自己已经长大了,不再是小孩子了。 这篇文章是随着主人公起伏的思潮而记叙下来的,所以文章采用插叙手法,时而写眼前的事,时而又回忆往事,

使文章显得波澜起伏,跌宕有致。当然,作者每次忆述往事,都是由眼前的事引发的。文章开篇用衣襟上的粉红色夹竹桃,引出前一天去医院探望爸爸时的情形;通过忆述探病时爸爸说的一番话,特别是嘱咐她不要迟到,引出六年前因赖床不起受爸爸惩罚以及自己以后上学从不迟到的情形;这时,礼堂的钟声响了,想到爸爸不会来了,她思潮起伏,想到爸爸的病和因病而不能料理花儿,于是又忆起爸爸爱花的情形;还没有想完,韩主任已经讲话了,我们也唱起了骊歌,由此想到很多人盼望自己长大,进而回忆起爸爸要她闯练,让她到东交民巷正金银行汇款给在日本的陈叔叔的经过;最后写毕业典礼回来,看着满院零落的花儿,听到老高的话,她清醒地意识到爸爸的花儿落了,自己已经长大了。这里有现实,有回忆,用现实引出回忆,其中很多回忆又与爸爸的话语有直接联系,内容丰富而不拖沓,事件交错而不零乱。

本文重点写爸爸对自己的深情和盼望自己长大、懂事的情感,写得深沉,含而不露。爸爸严厉但不失爱心,这就是文中重点写到的赖床迟到事件。有一天,下大雨,她因赖床不起而受到爸爸惩罚。爸爸狠狠地打了她一顿,仍然坚持要她上学,不过拿了五大枚铜板,破例让她坐洋车去上学。她上学时忘了穿上花夹袄,爸爸拿着送到学校去,还给了她两个铜板。事情不大,却充分表现出爸爸是十分爱她的,这在她幼小的心灵中激起了阵阵涟漪,使她在以后的生活学习中能够处处严格要求自己。爸爸时时盼望着孩子长大,鼓励女儿: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文章以“爸爸的花儿落了”为题,一方面实指夹竹桃的败落,一方面象征天性爱花的爸爸离开人世。与题目相映,文章多处写到花,如开头由衣襟上的夹竹桃引出爸爸生病住院,结尾用“垂落的夹竹桃”回应前文,点出爸爸已不在人

博物馆建筑调研报告1

博物馆建筑调研报告1 姓名: 班级: 学号: 指导老师: 【调研对象】:湖北省艺术馆,武汉美术馆 【摘要】:博物馆就是征集、典藏、陈列与研究代表自然与人类文化遗产得实物得场所,并对有科学性、历史性或者艺术价值得物品进行分类,为公 众提供知识、教育与欣赏。本文通过调研湖北省艺术馆,湖北省美术 馆,对建筑与城市得关系,博物馆展览空间,休息空间,表现空间特点 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对泥塑艺术历史,与怎样创造出符合泥塑艺术特 性得展览空间做了思考。 【关键词】:陈列空间,表现空间,采光,人流引导,泥塑艺术 【正文】 一.实地调研 (一)、湖北省艺术馆 1、入口与城市: 湖北省艺术馆位于武汉市武昌东湖之滨,环境优美,交通便利,与湖北省博物馆 相毗邻。艺术馆占地面积15318平方米,主体建筑地上4层,地下1层,建筑面 积25000平方米。

1、1文化性:博物馆就是人类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得宝库,博物馆作为对公众进 行 文化普及教育得场所,一般选在城市文化区。艺术馆与省博物馆相毗邻, 湖北省美术学院,昙华林等艺术文化场所也在周围。共同组成武汉市文 化区。 1、2大众性:艺术馆就是为公众文化需求服务得公共建筑,每天要接待大量得观 众,具有大众性,参观艺术馆人群分两类,一类以老年人群为主,艺术馆 对于她们就是日常生活得一部分。晨练散步进入艺术馆周边环境,在艺 术馆广场上活动,然后进入展厅参观,或者直接离开。另一种人群乘坐 交通工具专门瞧展览,然后乘坐交通工具离开。 针对两种不同活动人群艺术馆退离城市主干道较远距离,形成一个疏散人流得广场,同时为第一种人群提供晨练散步场所,讲艺术馆与 城市交通绿化有机结合。针对第二种人流,艺术馆附近有公交车站,广 场上围绕环形入口增设停车位,并用绿化带与交通主干道隔开,形成机 动车与自行车出入口,交通便利。 1、3入口:为连接广场与内部空间,艺术馆用两排柱廊围合出一个过渡空间作为 建筑主入口。约十米高得柱廊,与古希腊古典柱式有异曲同工之妙,富有节奏感与韵律感,同时形成一种庄严肃穆得气氛。玻璃顶与结构在阳光照射下形成奇妙得光影效果,充满流动感得空间与巨大雕像,给人庄严宁静得心理感受,将外部嘈杂空间与艺术馆内部宁静空间成功过渡,与周围环境融合。 人们通过入口空间内心平静下来,只有在宁静下才能欣赏艺术品得真味。这也就是艺术馆内特殊得表现空间。这样得空间没有实际功能,其本身形态却能给人一种特殊体验,达到心灵得震撼,从而激发人们对内心对艺术得探寻。作为博物馆,这样得空间就是博物馆打动人与极具魅力得必要空间。 除主入口外,艺术馆还有贵宾入口,次入口,办公区入口,电影院入口,展品入口,等疏散不同人流,管理不同功能得次入口。它们都位于次干道临近处。

建筑艺术赏析

苏州园林 摘要:苏州园林吸收了江南园林建筑艺术的精华,是中国优秀的文化遗产,理所当然被联合国列为人类与自然文化遗产。苏州园林善于把有限空间巧妙地组成变幻多端的景致,结构上以小巧玲珑取胜。网师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统称“苏州四大名园”,素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之誉。苏州园林代表了中国私家园林的风格和艺术水平,是不可多得的旅游圣地。 关键词:苏州园林艺术 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就称为园林。 苏州园林是中国江苏苏州山水园林建筑的统称,又称“苏州古典园林”以私家园林为主,起始于春秋时期吴国建都姑苏时(吴王阖闾时期,公元前514年),形成于五代,成熟于宋代,兴旺鼎盛于明清,到清末苏州已有各色园林一百七十多处,现保存完整的有六十多处,对外开放的园林有十九处。1997年,苏州古典园林作为中国园林的代表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被胜誉为“咫尺之内再造乾坤”,是中华园林文化的翘楚和骄傲。苏州园林主要有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网师园、怡园等。 苏州是中国著名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有“人间天堂,园林之城”的美誉。这里素来以山水秀丽,园林典雅而闻名天下,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称。苏州古典园林“不出城郭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有灵泉之致”。1985年,苏州园林即被评为中国十大美景之一。作为举世瞩目的历史文化名城,苏州沉淀了二千五百余年“吴”文化底韵。约在公元前十一世纪,当地部族自号“勾吴”,苏州称“吴”。公元前514年吴王阖闾建都于此,其规模位置迄今未变,在世界上也少有。 既有湖光山色、烟波浩淼的气势,又有江南水乡小桥流水的诗韵——素有“江南鱼米之乡”之称的苏州富饶美丽,是中国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苏州自古以来就是江南的经济文化中心,城市格局保持完整,山明水秀,自然景观独具特色,是著名的旅游胜地,这里风景优美。闻名遐迩的苏州园林采用缩景的手法,给人以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为苏州赢得“园林之城”的美誉。 苏州古典园林的历史可上溯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时吴王的园囿,

历史街区保护的调研报告

历史街区保护的调研报告 保护历史街区是人们痛定思痛的选择。历史地段保护的概念是20世纪60年代形成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的经济恢复发展,城市中开始了大规模的住宅建设,当时普遍的做法是拆掉老城区,盖起新楼房。但是这样做的结果是改善了建筑,却破坏了历史环境。城镇历史联系被割断,特色在消失。人们开始意识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割断历史,而文物古迹、历史地段等正是这些历史文化发展的实物例证。所以,除了保护文物建筑之外,还应保存一些成片的历史街区,保有历史的记忆,保存城镇历史的连续性。中国正式提出历史街区的保护是在1986年,国务院在公布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文件中指出:“对文物古迹比较集中,或能完整地体现出某一历史时期传统风貌和民族地方特色的街区、建筑群、小镇村落等也

应予以保护,可根据它们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公布为当地各级历史文化保护区”。这是保护历史遗产的重要举措,从此形成了保护文物古迹、保护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分层次的保护体系。2011年开始实施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 一,武汉历史街区保护现状 1,保护历史街区,政府做了大量的工作。 武汉市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武汉的优秀历史建筑融西方建筑的古典浪漫和民族建筑含蓄典雅为一身,汇金融、商业、居住、宗教、外交、工业建筑为一体,集中体现了不同的地域文化、建筑艺术和武汉市近代经济发展和社会历史的演变,是不可多得的历史和艺术瑰宝。 武汉近代历史建筑的发展始于晚清,盛于民国,衰于沦陷。主要是两部分:1861年汉口开埠至1945年抗战胜利期间的近代历史建筑;上世纪50年代的

现代风貌建筑。 1861年汉口开埠,英、俄、法、德、日五国,在租界相继建立了西洋风格的领事馆、工部局,兴办洋行、银行和工厂;传教士在汉兴办教堂、学堂、医院。荟萃了古典式、文艺复兴式、巴洛克式、洛可可式、哥特式等主要建筑风格。随着洋务运动的兴起,建立了大批近代工厂、火车站、学堂等,这些建筑有的纯西式,有的中西合璧。清末和民国时代,民间人士构建了近代工厂厂房、里份住宅、私人洋房和别墅。这些建筑成为武汉城市由传统走向近代的表征。1938年,武汉沦陷,日本的侵华战争给武汉的建筑带来毁灭性的破坏。上世纪50年代,苏联援建了武汉钢铁公司、武汉重型机床厂等重工业项目,兴建了中苏友好宫、武汉剧院等文化设施,留下了大批时代特征鲜明的风貌建筑。 XX年4月1日,实施了《武汉市旧城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管理办法》,确定了优秀历史建筑保护的基本原

昙华林城市记忆展示馆——任务书(最终)

建筑设计2任务书——“城市记忆”展示馆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研究或个人体验撷取城市、历史社区的公众记忆或文化遗存 2、熟悉展示馆建筑空间与功能的组织关系; 3、设计创造适宜的光环境及相关的结构、构造,探讨建筑展示空间中的光 环境 二、任务概述: 在武汉昙华林历史街区范围内拟建一座面积约为1500~2000平方米的展示馆,主要用来展示与储藏和昙华林历史城市记忆有关的物品或资料,兼具部分宣传教育或会议功能。设计需要探讨展示类公共建筑的设计方法与原理,充分考虑光环境在建筑展示空间中的应用,思考当代建筑设计如何应对城市历史街区的建设与发展需求。 三、设计要求: (一)总建筑面积1500~2000平方米 (二)具体建筑面积分配如下: 1、展览用房900~1300 m2 展室800~1200 m2; 藏品仓库100 m2 2、多功能厅 100~200 m2 兼具展示、会议等功能 3、行政办公用房100m2 包括研究工作室与办公室 4、服务用房200 m2 包括休息茶座、商店等 5、其它约200 m2 (三)说明: 1、以上建筑功能与具体面积分配作为参考,可根据调查与设计构思进 行适度调整 2、停车场(考虑小汽车以及自行车停放) 四、成果要求: (一)图纸内容: 1、现场调研报告: 场地的特点和问题;建筑设计策略 2、设计用地分析: SWOT分析(包括场地功能、形态、活动、社会、文化等);图式语言 表达 3、经济技术指标: 详细经济技术指标(总用地面积、建筑面积、容积率、建筑密度、 绿化率;各主要功能用房面积、附属部分面积等) 4、设计生成过程分析: 主要包括空间与功能两类系统的生成(包括空间活动、尺度以及光

武昌旧城昙华林前世今生历史调研

神秘的武昌旧城:昙华林的前世今生 一、昙华林的区域范围 昙华林,位于老武昌的东北角,地处城墙内的花园山北麓与螃蟹岬(亦名城山)南麓之间,随两山并行呈东西走向,是明洪武四年(1371年)武昌城扩建定型后逐渐形成的一条老街。历史上的昙华林是指与戈甲营出口相连的以东地段。 1946年,武昌地方当局将戈甲营出口以西的正卫街和游家巷并入统称为昙华林后,其街名一直沿袭至今。 现今所说的昙华林一带,具体指东起中山路,西至得胜桥,包括昙华林、戈甲营、太平试馆、马道门、三义村及花园山和螃蟹岬的两山在内,全长约1.2公里的狭长地带。昙华林街区内各条街巷的历史地名,蕴含着丰厚的文化植被,具有官府衙门地名多、老街旧巷地名多、文化古迹地名多的特点。

二、昙华林名字的由来及周边街巷的考证 “昙华林”作为地名见诸文字记载,始于清末光绪年间(1883年)绘制的《湖北省城内外街道总图》。而究其称谓由来,至今有三说: 其一是附会而来。传说此处多小型庭院,居者多善植昙花,因古时“花”与“华” 通假,故而街名被人们附会而成“昙华林”。 其二是音讹而来。传说此处古街人家,多喜植花,花盛之时置坛于庭外,于是一年四季一坛一花,坛坛花花,蔚然成林。“昙”与“坛”字音相近,由此谬讹而来。 其三是佛语衍化而来。“昙华”意出佛经《妙法莲华》中的如来语:“优昙钵花,时以现耳”。当年老武汉佛教四大丛林(归元禅寺、宝通禅寺、正觉律寺、莲溪寺)之一的正觉律寺,就曾位于其境内南麓。关于“昙华林”一名由印度梵文衍化而来的说法,曾客居于此的郭沫若在其相关文稿中有所提及,遗憾的是后续并未进一步考证。 1、戈甲营:戈甲营是武昌区一个纯居民社区,社区历史悠久,民风纯朴,因明 末清初时一崇姓藩王在此建王府及兵器库并存放大量兵戈战甲而得名戈甲营。现在社区内仍有很多清代、民国时期的楼阁、牌匾,有辛亥革命时的“日知会”,天主教会圣约瑟学堂及北伐时在此建立的革命军军部等。 2、螃蟹岬:位于昙华林与中山路之间,山体东西长1.8公里,东抵中山路、沙 湖路段,西至得胜桥,隔路与右紫金山相望,面积十万平米,海拔57米。因为山体东端呈蟹钳状,故名。武昌古城垣曾沿此山脊而筑,所以也叫城山,现如今部分地区仍有城墙遗迹。 3、凤凰山:凤凰山位于解放路北段东侧,东至得胜桥,西接解放路,南邻武昌 实验中学,北挨中山路,面积2万平米,海拔44.9米。三国吴黄龙初年,夏口言凤

拓展阅读:和林海音一起回忆童年

和林海音一起回忆童年 上世纪20年代,小女孩林英子跟随着爸妈从故乡飘洋过海来到北京,住在城南的一条胡同里。京华古都的城垛頽垣、残阳驼铃、闹市僻巷……这一切都让英子感到新奇,为之着迷。 多少年过去了,如今原理北京的游子,对这一切依然情意缱绻。那一缕淡淡的哀愁,那一抹深沉的相思,深深地印在她童稚的记忆里,永不消退。 接下来,我么将和台湾女作家林海音及作品《城南旧事》一起,会议童年的点点滴滴。 淡淡的哀愁浓浓的相思 ——城南旧事内容简介 20世纪20年代,小女孩林英子随着爸爸妈妈漂洋过海来到北京城,住在北京城南惠安会馆附近的一个小院子里。爸爸是大学教授,家里还有一个小弟弟和乳母,英子的童年就在这种无忧无虑的氛围中度过。 英子在胡同玩耍时,认识了“疯女人”秀贞和卖唱的小姑娘妞儿。 在一个大雨倾盆的夜晚,妞儿挨了打,跑到了英子家,向她诉说了自己的身世。英子意外地发现,妞儿的耳后有一个痣。原来小伙伴妞儿就是小桂子!英子立刻把妞儿拉到秀贞家,让她们母女团聚。就在这个晚上,秀贞带着妞儿去寻找小桂子的生父了,她们的身影消失在雨夜中…… 在送走秀贞母女的那个夜晚,英子病倒了。病好了之后,英子家搬家了。她也到了上学的年纪。在课堂上,她跟着老师念“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在离英子家不远的一个荒草丛生的破院子里,英子又结识了一个新朋友,他总是在草丛里掩藏着什么。他们常常在一起聊天,英子得知他还有个学习非常好的弟弟。 谁知,那人竟是一个小偷,不久,就被警察抓走了。可是,英子并不认为他是个坏人,因为他曾说过自己是为了“窝窝头和供弟弟上学,不得已才走了这一步”的。这个朋友也“走”了。 英子家的乳母宋妈抛下自己的儿女、家庭,到林家当佣人,辛辛苦苦地赚钱养活在乡下的男人和孩子。她的男人有时也来看看她。英子的弟弟就是吮着宋妈的奶水长大的,宋妈勤快、诚实,她很喜欢小英子和她的弟弟。 一天,英子放学归来,看见宋妈呆呆地坐在廊檐下。原来她的儿子小栓子淹死了,她的

名园赏析

苏州四大名园——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狮子林。 1、苏州“拙政园”的见解、布局、特点、手法。475 全园包括三部分:西部的补园、中部的拙政园紧邻于各自的邸宅之后,成前宅后院的格局,东部重加修建为新园,是一座大型的宅院。 中部是拙政园的精华所在。中部布局以水池为中心,池中推山,池南建厅堂轩馆。主景在远香堂后两面,即前面是嶙峋崔嵬的奇峭山水,后面是平岗水坂的平原山水,奇峭有赖于用石,前山是用湖石叠成,有洞壑峰恋,但制作粗劣,且黄石与湖石混用。平远则需舒展,故在池中堆土成二岛,岛上竹树茂密,各建一亭,形成东西展开相互映衬的画面,具有浩淼的水面和土山茂林,富于江南情趣。后期所增加的南轩、荷风四面亭、小飞虹等建筑物都非常得当,成为很好的观景点,又是山水中的优美点景物。在远香堂的东西两翼,则有两组院落或景点:一组在东,有枇杷园、听雨轩和海棠春坞三个庭院组成,形成富于变化的空间组合,再加上绣绮亭作为远香堂的对景,使东翼景观十分充实。另一组在西,有小沧浪水院、小飞红和香州石舫组成,以水院与水景为特色,使西翼也颇丰满。这两翼都以空间层次多、构图美而加强了远香堂作为主厅的地位,且东翼以院、西翼以水,其意趣各有不同。至于偏于一隅的见山楼,因体量较高大,处于偏远处是恰当的,也可补香州与南轩以北缺少对景的不足。 总体看来,拙政园中部的布局疏密相同,旷远与深邃兼备,尚保留一些宋、明以来的平淡简远的遗风。建筑物不少,却又不过于人工化,水面开阔,而又不失水层次的丰富。 西部原补园部分,以三十六鸳鸯馆前的山水为主景。此后经改建后较为拥塞,由澳邃而却开郎,山石堆砌过多,人工气息过重,只有倒影楼和宜两亭一线对景及水上波形长廊较有创意,是此处最佳景物。 其他值得一提的布局手法:原来的园门是邸宅备弄的巷门,经长长的夹道而进入腰门,迎面一座小型黄石假山犹如屏障,免得园景一览无余。山后小池一泓,渡桥过池或循廊绕池便转入豁然开朗的主景区,这就是造园的大小空间转换、开合对比手法运用之一例;中部的建筑布局以次景区的密来反衬主景区的疏,既保证了后者的苑若天成的大自然情调,又解决了因园林建筑过多而带来的矛盾。中部是典型的多景区、多空间复合的大型宅院,园林空间丰富多变、大小各异。有山水为主体的开敞空间,有山水与建筑相间的半开敞空间,也有由建筑围合的封闭空间。这些空间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分隔,形成一系列的序列组合,并突出表现了大园以动观为主,静观为辅的组景韵律感。

林海音的迟到阅读标准答案

林海音的迟到阅读答案 【篇一:五年级语文《迟到》的教案】 教者:灵宝市城关镇涧东小学陈菲菲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父亲,懂得要正确对待错误,改正错误。学习小“金钥匙”。 2、体会作者如何通过“我”的心理变化写出我改正错误的过程,又是怎样通过对人物动作、语言的描写来刻画父亲形象的。 3、培养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坚持自检与反思,并能正确对待错误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 抓住描写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的词句来感受父亲既严厉又深沉的爱及“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面对错误”这一主题单元,说到错误,大家阶段最常犯的错就是迟到,谁愿意与大家交流一下自己迟到的经历?你当时是如何面对自己的错的?........ 今天让我们要跟随台湾著名作家林海音走进她小时候的一段迟到经历.板书【迟到】 一、检测预习 1、认读词语

管教恐惧催促赖床挪动狼狈遮盖懒惰 不禁征求瞪眼夹袄掸子混合红肿礼貌 鼻子罚站哭号撩起转头玉簪烤白薯 2.初读感知: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本篇课文记叙了我在父 亲的严格要求和教育下改掉坏习惯的事。) 二、出示学习目标 1、理解作者体会到了父亲“严”和“疼”中含着的爱,改掉迟到这一习 惯的过程,感受父亲那份既严厉又深沉的爱,及作者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2、学习通过抓住人物语言、神态、动作等方面的描写来表现人物 情感的写作手法。 三、自学导航 (一)速读2—5自然段,思考小海音迟到的原因,抓住文中的关 键词句概括,并用“——”画出小海音心情的词句。 1、每天早晨醒来,看到阳光照到玻璃窗上了,我的心里就有一阵愁。心想,已经这么晚了,等起来,洗脸,扎辫子,换制服,再走到学校去,准又是一进教室就被罚站在门边,同学们的眼光,会一个个向你投过来。我虽然很懒惰,可是也知道害羞呀!所以又愁又怕,每天都是怀着恐惧的心情,奔向学校去。 我听着不停的大雨,心里愁的不得了。我上学不但要迟到了,而且 在这夏天的时候,还要被妈妈打扮得穿上肥大的夹袄,拖着不合脚的大 油鞋,举着一把大油纸伞,一路走向学校去!(心理描写) 2、我的父亲很疼我,但是他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出示)挨 打图 (二):体会父亲的“严”

社会实践报告——社会认知实习

社会实践报告——社会认知实习武汉科技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自动化1201余义这个暑假是我大学以来第一个暑假,两个月的假期,我想做些不一样的事,从7月30号8点半离开学校的那一刻,我就知道,接下来两个月的日子,注定会在我的生命中画下浓墨重彩的一笔。首先,要在武汉这座城市生活下去,显然,你必须谋得一份兼职工作,然后你才能了解本地的风土人情和社会风貌,不用谈挣多少钱,只是为了生存,所以我就开始了我的求职生涯。校园里公告栏贴了许多兼职招聘信息,但主要无非这几种,家教、发传单、保安,卖场促销、服务员、文秘、话务员、物流分批,工厂流水线加工等。说实在的,刚开始,我并不看好这些,倒不是因为这些工作不好,只是觉得这样一来,我的时间够我自己分配的就少了,所以我决定自己出去找,我把这个月没用完的200块钱取出来,带着行李,背上书包,大有出去大干一场的架势。最后事实证明,只是带着些许苍凉与悲壮,壮士,风萧萧兮而已武科大的御用公交---34路,等车的时候,人很多,提着大包小包行李一大堆,我知道,这回,挤是没用的了,在武汉这个连地铁都要狂挤的城市里,于是我也便仁义道德了一回。车来了,是双层的,我想,这估计也不够装吧,很快,入群开始向车门涌动,身体素质的展现开始了,只有身经百战的全能选手,才能在这场角逐中取胜。无论是胜利者还是失败者都会颇为得意,因为至少老子上车了,这种场面,大家都懂的。我就在傍边看着,有的人刚进门,身后背的包,就被紧接着挤上来的人,挤得挂在外面了,前一个人就会扭过头来,埋

怨后面的那一个,挤什么挤,没看到后面有包啊!紧接着要上去的人就会喊道,吵什么吵,快点走,耽误大家时间!!!这样双方就会停止了争吵,而司机这个时候就会洋洋的抽起一支烟,眼睛只盯着投币器,大有在我之后,管它洪水滔天的韵味。其实有实战经验的人都知道,只要你在人群中,无关乎你走不走,你都会被人群,推搡着往车门口涌,这一点在车门口体现尤为强烈。正在他们挤得差不多的当口,又来了一辆34路,这回我可没犹豫,一个箭步,拾级而上,捷足先登了一回,找了个对着空调口的位置坐定之后,一看傍边,写着老弱病残专座,于是就换了一个靠后的位置,之后又上了几个人之后车就出发啦,车开始驶入市中心,全程在道路畅通的情况下,45分钟,考虑到今天正值放假高峰,路况肯定很堵,于是我索性睡了过去。等我醒来时车快到了中山路小东门,嘿嘿,正好,下一站就是螃蟹岬,下车之后本打算去搭地铁去江汉路那里,走进地铁看着地铁分布图,一个熟悉的地名映入眼帘----对,就是昙华林,以前从电视上看过,说昙华林是武汉至今保存最完好的古建筑群,各流派建筑于此,中西文化交汇,风雨不变百年古街,令人叹为观止,早就慕名想前去看一看了,只是不知道具体位置,哈哈,如今偶然得之,着实让我窃喜了好一阵子,不必多说,找工作的事全然抛在脑后了,昙华林,我来啦。按照标识,我顺利找到了昙华林老街,你真的很难想象,在高楼林立的武汉市中心,居然能让这种小街存在,这都得益于武昌政府多年来的保护和前瞻性的决心。和想象中的青石板路,小桥流水不同,昙华林老街街面上铺的是大的灰黑色的

昙华林游

说是昙华林,其实是把整个老武昌蛇山北片一并说了。昙华林是指武昌花园山以北、凤凰山以南,西至得胜桥、东至中山路的街区。 上次写了个昙华林全攻略,但还是有遗漏,也有的地方写得不太详细;昨天天气不错,又陪人走了一遭,因此就又对路线进行了优化,基本上形成了一个五小时走遍老武昌蛇山以北地区的方案;可以说,这个方案,把武昌老城区旅游一网打尽。本来就那么点儿东西;武昌是个有历史的地方,但千百年来社会变迁,基本上毁坏殆尽。遗留下一些,基本上也就是些门脸儿了。如果只是走走,整个行程两个小时可以完成;但如果加上俺的解说,或到某个店里流连,四五个小时怕还是不足够呢。 写攻略的人们,都各有所爱,因此就各有所偏。俺写的这个东西,偏重历史遗存,如果想小资一把,要去某某店,怕是要失望的。 言归正传。仍是自东向西开始。 (一)到小东门或螃蟹岬下车。沿中山路进湖北美术学院正门,进去走到底,有榆园、朴园,是原华中大学(今华中师范大学前身)的两处老房子,朴园是【钱基博先生故居】,知道钱先生的人估计不多,知道他儿子的人可能多些,他儿子叫钱钟书。 (二)绕到两所老房子后面,出湖美西小门,那条路叫云架桥;传说此处有水流过,水上架小桥行走,且云雾缭绕,故名。右走左转,绕过那个居民小区——本来有老建筑的,建个小区拆了——则到棋盘街;该街正对蛇山,传说山上有神仙奕棋,故名。右手就是鼓架坡(看到鼓架坡69号,对面有个中国梧桐,即右转);传说朱元璋攻打武昌城,于此擂鼓,故名——以上地名,传说而已,不可尽信——则有【鼓架坡59、60、61号】,也是原华中大学教授居所。然后沿鼓架坡北行,也就是跟着涂鸦墙走,看到鼓架坡34号左转下来,路右有【半园】,在鼓架坡27号,就是门楣上写着“向阳院好”那家,传统中国居院,被几家居民分割,且搭建很多临时建筑,旧貌不在,老屋檐已坏朽不堪。 (三)向下走,到底是涵三宫,右走,路左有【武汉中学旧址】。 (四)再向西走,到马家巷——其实拆了一半,已不存在了——往北看,会有涂鸦墙,走过去,见到天源制药就左拐,到双柏后街,也就是见路向右走,这个地方原来叫双柏庙的,有来历,不多说,直走进湖北中医药大学南门,到主干道向右走,也就是花园山中段山脊,这里是原文华大学/华中大学旧址,1950年代老华师搬走,后来给了中医了。现存有【文学院】【神学院】【圣诞堂】以及下面操场处的【翟雅各健身房】。 (五)出中医正门,那条路就是昙华林了,向左走,也就是向西走,右侧有十四中,里头有【国民政府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旧址】,老板娘不错,你说进去参观下,不买东西也可以。十四中这里原来是前清丰备仓遗址,现已不存。由十四中可上凤凰山。 (六)出来沿着昙华林继续向西走,路右有巷子进去,有大铁门,进去,有【徐源泉别墅】、【夏斗寅旧居】,其后整个凤凰山南坡都是老房子,但已被封闭了起来。出来前行,旁边有条路可上凤凰山,那一片叫福利村,可到山顶。小路半途有个厕所,到上面俯瞰那片老房子。山顶除民居外,一片平坦处,是高炮阵地;由山顶可越过凤凰山到山北边的中山路,到积玉桥。 (七)从山上向西下来,可到【原瑞典教区古建筑群】,要仔细找,现存约有四栋。站在花园山向北看,可以看到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