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汉语疑难解析一

现代汉语疑难解析一

现代汉语疑难解析一
现代汉语疑难解析一

《现代汉语》疑难解析一

一、颁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有什么重要意义?

第一,促进语言文字工作的发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关于语言文字的专项法律,确立和规定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律地位,它的制定与颁行,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行有了法律上的依据,这必将促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进一步发展。

第二,有利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规定了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范围,有利于语言文字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促进现代经济、科技和社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地区间、民族间的交往交流,有利于普及文化教育,发展科学技术,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

第三,有利于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通过语言文字法进一步推广通用语言文字,对于增强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具有非常特殊的作用,这对于促进祖国统一、增强民族的团结、社会的进步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颁行对于推广普通话有什么作用?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颁行对于普通话的推广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首先,以法的形式明确提出普通话是国家通用语言,普通话的进一步推行就有了法律依据。其次,把普通话由过去的指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确立为指国家通用语言,提升了普通话的地位,扩展了普通话的使用范围,更有利于普通话推广工作的开展。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公布实施以前,提到普通话主要是指它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但《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已经于2001年正式实施,该法第二条明确提出国家通用语言是普通话,因此,在各个场合明确普通话是国家通用语言,这样表述更为恰当,更加符合实际情况,更加符合国家的语文政策。

三、推广普通话的方针是什么?

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方针政策,是随着时代的变化和推普工作的实际情况适时进行调整的。我国在上个世纪50年代确定了“大力提倡、重点推行、逐步普及”的工作方针,经过几十年的推行,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普通话已经深入人心。于是在改革开放后,国家根据推广普通话形势发展的需要,国家语委和国家教委在1992年9月21日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做好中等师范学校普及普通话工作的通知》中将推广普通话的方针调整为“大力推行、积极普及、逐步提高”,把推广普通话的工作重心由提倡和推行转移到普及和提高上来,推广普通话的工作可以说上了一个新台阶。

四、我国语言文字工作任务是什么?

新中国建立半个多世纪以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与时俱进,为国家的文化建设和现代化

建设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期间,国家语言文字工作任务也在与时俱进,根据时代变化而不断调整。关于国家语言文字工作任务,历史上有三次重要表述:

周恩来总理在50年代指出:“当前文字改革的任务,就是:简化汉字,推广普通话,制定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这三大任务,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国家的语言文字工作任务。

20世纪80年代,我国社会发展进入新时期。1986年1月6日,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召开。根据社会发展和形势变化,国家的语言文字工作任务调整为五大项:1.做好现代汉语规范化工作,大力推广和积极普及普通话;2.研究和整理现行汉字,制订各种有关标准;3.进一步推行《汉语拼音方案》,研究并解决实际使用中的有关问题;4.研究汉语、汉字信息处理问题,参与鉴定有关成果;5.加强语言文字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做好社会调查和社会咨询、服务工作。

1997年12月23日,又一次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召开。此次会议将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任务明确为四条:1.坚持普通话的法定地位,大力推广普通话;2.坚持汉字简化方向,努力推进全社会用字规范化;3.加大中文信息处理的宏观管理力度,逐步实现中文信息技术产品的优化统一;4.继续推行《汉语拼音方案》,扩大使用范围。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任务的这三次重要表述,有两点值得注意:

第一,推广普通话,整理现行汉字,推行《汉语拼音方案》,是半个多世纪以来贯穿始终的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的任务,尽管这三个方面的任务,不同时期的表述有差别,内涵有变化,侧重点有不同。为方便起见,可以把这三个方面的任务称为语言文字工作的“传统任务”,特别是推广普通话,是我国当前语文规范化、标准化的核心工作。

第二,从新时期开始,语言信息处理被列为国家的语言文字工作任务。

把语言纳入信息处理的轨道,这是为适应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需求而制定的。从目前情况看,网络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已经进入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学习、工作、购物、交际等,特别是网络目前已经发展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大传播媒体,网络交际已经成为一种新的交际方式,我国的网民人数截至到2008年12月31日,已经到达了创纪录的2.53亿,超过美国位跃居世界第一。网络交际特殊环境中,一种网民阶层使用的社会方言――网络语言出现了,和现实传统语言相比,网络语言有很多特点,特别是新、奇、乱。例如用hand(手)代替“have a nice day(祝过得愉快)”,用PMP代替“拍马屁”,用7456代替“气死我了”,创造新式符号如“:-D”、“:- (”表示体态语等,这些语言非网民根本看不懂,而且已经对现实语言带来了负面影响,特别是冲击了中小学语文教育。目前对于网络语言还没有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网络语言规范还是一片空白,急需有关部门制定政策加以管理、规范,使之向健康的方向发展。我们电大学生以网络作为学习交流的重要工具,用词用语要特别注意使用规范词语,提高使用规范语言的自觉性,不要盲目跟从和随意使用网络词语。

五、什么是三大语文运动?取得了哪些成就?

三大语文运动是指我国发生在20世纪的切音字运动、国语运动、白话文运动。这三大

运动各有自己的目标,又互相关联互相影响,形成了声势浩大的群众性运动。

切音字运动指清末20年间发端于民间的创造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的运动。切音就是拼音,也叫合声,切音字就是泛指在这一运动中产生的各种各样的汉语拼音方案。这些汉字拼音方案的推行和修订的过程中,逐渐体现出两大潮流,一是拼音字母以汉字笔画式为主,二是拼写对象以拼写官话为主,尤其是拼写官话,在切音字运动的后期形成了共识,成为拼音的主流。后来由国语读音统一会推出的注音字母,就是在切音字方案基础上制定的,注音字母从1918年正式公布后,在我国大陆一直使用到1958年汉语拼音方案公布前,而在我国台湾省,至今还在使用注音字母给汉字注音。而且注音字母关于以何种语音标准作为拼写对象的思考与讨论,引起了人们对统一的语音标准的认识与思考,从而引发了国语运动。

国语运动是指清末到新中国成立之前这段时间推行把以北京话作为汉民族共同语的运动。国语即我们今天所说的普通话,明清时期称为官话,由于汉语方言复杂,客观上要求有一种通用的交际语,由于北方话从历史发展看,影响最大,所以人们就采用北方话作为共同语,而最需要共同语的在当时主要还是官吏阶层,所以就把这种共同语称为官话。在清朝末年,国家意识抬头了,于是提出以国语取代官话。

国语运动50年,成绩斐然,最直接的成果我们认为有两项值得一书:一是议定并推行了国语注音字母。二是使以北京语音作为标准的国语深入人心。国语运动的经验告诉我们,第一,民族共同语必须有明确规范的标准,这样才便于使用;第二,民族共同语必须选择一种活的、自然的语言作为自身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离开了这两个方面,任何人为建立的语音标准,都难以在实践中应用,都注定是要失败的。确立北京语音作为统一全国语言的标准音,可以说是国语运动最大的历史功绩,它为新中国建立以后进行的汉语规范化工作及推广普通话的工作打下了基础。我们今天推广普通话,使用国家通用语言,可以说是国语运动在新的历史时期在一个新的高度上的继续。当然,由于历史局限性,国语运动和我们今天的推普运动是不能同日而语的。

白话文运动是指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从北京推向全国的旨在以白话文取代传统的文言文的运动,是一场书面语的变革。白话文运动实际上与国语运动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国语运动树立起了“言文一致”和“国语统一”两面大旗,其中的“言文一致”就是指在书面上以现代白话取代古代的文言,使口头语与书面语高度一致,即学者所宣称的“我手写我口”、“是什么时代的人,说什么时代话”。白话文运动应和着国语运动,掀起了书面语变革的热潮,促进了我国文体的改革,在汉语书面语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白话文运动提倡以同口语接近的白话文取代文言文,着眼于书面语的变革,统一了文学语言,同时对国语运动也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白话文运动彻底动摇了文言的统治地位,使白话逐渐取得了文学语言的地位并为最终彻底取代文言奠定了基础,促进了书面语和口语的结合,改变了数千年来言文不一致的不合理状况,实现了书面语由文言文向白话文的转变,在文学语言上宣告了历时两千多年的文言文时代结束,一个崭新的白话文时代的开始!而统一的文学语言的形成,又是民族共同语形成的一个重要标志。

六、怎样认识普通话的语法标准中的“典范”?

普通话的语法标准是“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作为语法规范”。作为语法规范的书面

语著作必须是典范的。并不是所有白话文著作都可以作为语法规范的标准,“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中的“典范”可以作如下理解:

①具有广泛性,具有代表性,长期为人传诵,能够成为使用语言的楷模;

②它是以现代口语为基础的,使用的是现代汉民族的文学语言,吸收了人民群众的语言实践的精华,对现代汉语的健康发展具有引导作用;

③使用的语言精密、完整、正确,其中的一般用例是规范的,是典范的,不是著作中的全部用例,更不包括其中的特殊用例,因为即使是典范的著作,毕竟是个人的作品,个人使用语言的反映,其中难免有不规范的词句,所谓典范,是就其著作的整体说的,不是就某一个具体的句子而言的;

④下面这些著作,可以作为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毛泽东同志的著作、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著作、党和国家的重要文献、鲁迅、郭沫若、矛盾、巴金、老舍、曹禺的著作等等,这些作品是属于时代的,属于人民大众的,这些现代白话文著作都是应用书面语的典范,是人民大众进行语言实践的典型代表,其丰富的书面语材料形成了普通话的语法规范。

以上四个标准,是综合起来考察的,尤其是对典范的著作的理解,不能失之偏颇,不能抓住一点不顾其余,主要是看其规范的主流,而不是看其局部的语言疵点,即使是新文化运动之初的一些新白话文,由于受长期使用的文言的影响,其中也夹杂了一些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具有时代的烙印。

七、什么是方言,方言的差别是怎样形成的?

一种语言中的方言,都是这种语言的变体、支流,是一种语言的具体存在形式。方言包括社会方言的地域方言。我们这里的方言,主要是指地域方言。

方言差异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社会政治经济方面的分化往往会造成语言分化,形成方言(严重的进而还会最后形成亲属语言),任何一个社会,其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发展都不会是均衡的,有的先进一些,有的落后一些,反映在语言上,就出现了发展速度发展方向不一致的情况,结果就形成了方言。方言可以说是语言发展不平衡性特点最突出的反映。

人群的迁徙也会带来语言的分化,例如客家方言、赣方言的形成,都与历史上因战乱而引起的人口大迁徙有着直接的密切关系,比如我国历史上在西晋末年的永嘉之乱、唐朝中叶的安史之乱、北宋末年的靖康之难,都引起了我国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从而形成了我国南部地区诸方言。

语言的内部演变引起语言的分化,语言的外部接触造成不同语言系统的成分由此及彼、叠置并存的相对差异,例如我国东北地区,受满语影响,有些地名还留有这种痕迹,例如哈尔滨、齐齐哈尔;我国香港受英语影响很大,所以方言中有很多英语的痕迹,例如把“球”叫“波”,而且口语中常常会出现英语夹杂的情况。

地理上的屏障也是造成方言分歧的原因,高山大河的阻隔,影响人们的交际往来,影响

语言的沟通,在这样相对封闭的环境中,语言就向不同的方向发展,逐渐产生差异,形成方言。当然,地理环境有阻隔的一面,也有沟通的一面,比如大江大河,一方面会阻隔交际,一方面会沟通交际,因为它为水上运输的发达创造了条件,从而增强异地的联系,增强沟通,抵消了地域差异造成语言分化的可能。

方言形成的原因虽然很多,但是根本原因还是在于社会对语言的影响。

语言是社会的产物,语言的音义结合是任意的、偶然的,而不是必然的、本质的,这就决定了语言具有发展变化的可能性,语言就是在社会的作用下,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随社会的变化而变化的,语言学的音义关系任意性理论,可以说是解释语言发展变化的理论基础。方言是语言在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产物,是语言发展不平衡性特点的现实反映。同样一种语言,其发展情况在各个地方并非都一样,都齐头并进,那样就没有方言的产生了。实际情况是,同样的语言现象,在不同的地域,其发展速度和发展方向可能都不一样,在有的地区发生变化,在有的地区不发生变化;在有的地区这样变化,在有的地区那样变化。于是就产生了地域方言,产生了方言与方言之间这样或那样的区别,而这种差异又是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联的。

八、方言的差异体现在哪些方面?

方言与方言的差别,体现在语音、语汇、语法方方面面,但是,尤以语音差别最为突出。

结合历史考察,纵观汉语各个方言的情况,我们会发现这样一个事实:凡是经济发达、社会开放、沟通便利的地区,由于交流多,与外界联系频繁,语言发展速度就要快一些;相反,凡是经济欠发达、社会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沟通不方便的地区,由于交流少,与外界联系少,语言发展速度就要慢一些,保留古代汉语语言成分就要多一些。例如古代汉语音系中的塞音韵尾-p、-t、-k,今天在最南端的粤方言、客家方言音系中至今完整保留这些塞音韵尾;稍往北一些,闽方言中以厦门话为代表的闽南方言,仍然保留了这三个塞音韵尾;再往北,以福州话为代表的闽北方言,塞音韵尾则完全脱落,变成了喉塞音韵尾[],与闽北方言平行的赣方言,虽然保留有-t、-k塞韵尾,但闭塞程度较轻,二者还有混同趋势,而且都把这两个塞音韵尾念成近似于喉塞音[],属于塞韵尾与喉塞音韵尾的过渡阶段;在吴方言中,这一变化更加明显,塞音韵尾彻底消失,变成了喉塞音韵尾。塞音韵尾从南部到中部,再到北部,逐级脱落,北方方言中基本上消失,这反映了汉语各个方言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方向的确是有差异的,是语言发展不平衡性的典型反映。比较各个方言,无论是声母、韵母还是声调,差别都非常大,汉语各个方言语音上的巨大差别可以说是给我们最直观的印象。

语音如此,语汇和语法也是如此。我国地域辽阔,各地气候、地理环境等方面的差异,必然造成物产方面的差异,比如长江以南出产橘子,再往南,属于亚热带地区还出产菠萝、椰子,这些产品是北方所没有的,而北方的人参、乌拉草之类,又是南方没有的,所以语汇产生差别也是非常自然的。即使是南北都有的事物,由于观察角度不同,认识上的差异,仍然有不同的名称,例如向日葵在我国不同地方有“向阳花、朝阳花、葵花、望日莲、盘头瓜子”的称呼,“玉米”有“包谷、苞谷、苞米、苞粟、棒子、珍珠米、玉蜀黍、珍珠粟、苞罗粟”等称呼,即使像“太阳”这样人人熟知的事物,在我国各地方言中居然也有“日头、热头、爷、老爷儿、阳婆”等等称呼!至于音节方面的差异、构词成分方面的差异,那就更多了。

在现代汉语各个方言中,语法的差异最小,但仍然还是有差异的。现代汉语普通话比较句是把比较的成分放在主语后面,例如“我比他高”、“我比他跑得快”,古代汉语中是把比较的成分放在句子后面,例如“季氏富于周公”、“苛政猛于虎”、“子贡贤于仲尼”,这些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季氏比周公富有”、“苛政比老虎凶猛”、“子贡比仲尼贤能”。古代汉语的这种句式,普通话口语一般不用,只是在书面语中使用,如《长征组歌》中的“革命理想高于天”,又如但在今天的粤方言中却保留了这一句式,例如“猫比狗小”,在粤方言中是“猫细过狗”。

九、为什么汉语各个方言不能看作是亲属语言?

现代汉语有七大方言,各个方言之间差别很大,每种方言内部又有很大差异,可以继续划分次方言,即使是次方言之间,差别也非常大,例如闽方言中的闽南话与闽北话、湘方言中的岳阳话与长沙话,就有不少差异。

如果我们单纯考察汉语方言的差异情况,现代汉语各个方言无疑都是独立的语言,实际上汉语方言之间的差异已经到了互相不能通话的地步,比起西方一些独立的语言之间的差别要大得多。比如上海人说上海话:“鞋子没坏,鞋带先坏;裤子没坏,裤角先坏。”其读音是[A ts mo uA,A dA i uA;ku ti mo uA,ku tio i uA]。外地人听起来很像说外语一般,简直是不知所云。正因为如此,所以西方一些学者便将汉语方言划分为不同的语言,而把汉语看作是一个语系。例如英国学者哈特曼和斯托克编著的《语言与语言学词典》(商务印书馆1981年)附录中,就把汉语看作是一个语族,下面分为汉语普通话、吴语、粤语、闽语、湖南话、客家话六种语言。单纯从语言差异角度看,这种划分有一定道理,但是却不合理,不合理就在于作者忽略了汉语所处的社会和汉民族都是高度统一的,有共同的心理认同感、有共同的书面语言,即使历史上有其它民族在政治上占据统治地位时,仍然没有对汉语的统一造成影响。

所以我们说,汉语各个方言,仍然是方言,而不是独立的语言,虽然互相之间差别很大,但汉语各方言处在政治上高度统一的社会,使用者又是高度统一的汉民族,有着公认的标准音、统一的书面语和潜在的转换关系,仍然属于同一种语言的地域变体,而不是不同的语言。能不能对应转换是判断语言和方言的最直接深刻的判断标准,比能否通话更有效。例如四川话和普通话语音声调的对应大致是这样的:阴平相同,阳平念半上,上声念51,去声念214调。例如:

当天飞:普通话阴平;四川话阴平,调值是55。

儿童团:普通话阳平;四川话阳平,调值是半上,念21。

展览馆:普通话上声;四川话上声,调值是51,相当于普通话的去声调值。

造电视:普通话去声;四川话去声,调值是214,相当于普通话的上声调值。

当然,这只是对应的主要方面,此外还有种种复杂的情况,尤其是古入声字,在四川话

和普通话的声调对应很少规律,必须单独死记,不能类推,这种情况在其他方言中也一样。

十、什么是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有哪些共同点?

方言是语言的变体,根据性质,方言可分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地域方言是语言因地域方面的差别而形成的变体,是全民语言在不同地域上的分支,是语言发展不平衡性而在地域上的反映。社会方言是同一地域的社会成员因为在职业、阶层、年龄、性别、文化教养等方面的社会差异而形成不同的社会变体。

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的相同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察。

第一,都是语言分化的结果,是语言发展不平衡性的体现;第二,都没有全民性特点,社会方言通行于某个阶层,地域方言通行于某个地域,当然,就地域而言,地域方言在一定的范围内是有一定的全民性的;第三,都要使用全民语言的材料构成。

社会方言的形成与社会环境直接相关,比如医生、教师、矿工、演员、测绘工等,都有自己不同特点的语汇。网络在当前已经发展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成为人们的一种全新的获取信息的工具,网络交际也发展成为一种新的交际方式,人们学习、写信、购物、交友、游戏等,都通过网络进行,由于网络交际环境的特殊性,于是就逐步分化出了一种网络语言,这也是社会方言,这种方言中很多词只有网友之间能领会,别人看不懂,例如“板猪”指网络论坛管理人员、“MM”指美女,“菌男霉女”指“丑男丑女”,“3344”指生生世世。同时,社会方言的发展要服从地域方言的发展。一般所说的方言,主要是指地域方言,目前对地域方言的研究也最充分,社会方言研究还比较薄弱。本课程的方言也主要是指地域方言。

十一、为什么说普通话是特殊方言?

普通话是在北方方言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也是属于语言变体,与其他方言之间是兄弟关系,是一种并列的关系,而不是父子关系,也不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但是普通话作为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作为全国推广使用的通用语言,自有它的特殊性,所以普通话是一种特殊的方言。这种特殊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

普通话是在方言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但又不同于方言,它要对基础方言的成分进行选择吸收,不是全盘吸收,所以普通话是非常规范的民族标准语。别的不说,就语音而言,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作为标准音,但是这只是从语音系统上说,实际上普通话并不等同于北京话,北京话语音普通话并没有全盘吸收,而且北京话本身也是一种方言,城区和郊区仍然有较大差别,所以我们一般所说的以北京话语音作为标准音,实际上只是局限于城区语音,而且北京音中轻声、儿化现象特别突出,普通话只是有选择地吸收。

普通话还要从其它方言中吸收有用成分来丰富自己。普通话吸收方言词的原则是普遍性、需要性、明确性,因此方言中生动独特、表现力强的词都有可能吸收使用,例如的“尴尬”、“瘪三”、“龙眼”、“荔枝”、“垃圾”、“龌龊”等。由于普通话是面向整个汉语社会使用的,具有超地域、超方言性质,它要适应社会现实的实际需要,就必须从各个方言中吸收鲜活的成分来充实完善自己,以适应需要。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我们在表述某个方言特有的事

物,其名称普通话里面没有对应词语,就必须使用方言词,例如“洋桃、山竹、剑麻、荔枝、椰子”等,所以普通话的语汇比任何方言都要丰富完善。

在使用范围上,方言的使用通行区域、使用人口和使用场合要受限制,而普通话经过数十年的推广已经渗透覆盖各个方言区,使用范围几乎没有限制。普通话作为具有全民通用性和权威性的特殊方言,对方言起着示范作用,规定了方言的发展方向,方言的发展要从属于普通话的发展,逐渐向普通话集中靠拢。

十二、普通话对方言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普通话对于方言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普通话对方言的强大影响主要体现在扩大影响、逐步渗透和全面覆盖这样几个方面。

所谓扩大影响,是就普通话的地位而言,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普通话对方言的影响越来越大。首先,从国家语文政策看,新中国建立以来,推广普通话一直是我们的基本语文政策,目前推广普通话的方针是“大力推行,积极普及,逐步提高”,由此可见,推广普通话的力度还要进一步加强,对方言的影响将进一步扩大。其次,普通话是民族文化的载体,可以说是最强势的媒介语言,广播电视、报刊杂志,新兴的网络,无不以普通话作为媒介语,在信息时代,普通话借助这些现代化的传媒工具,传播速度更快,影响也更大。

所谓逐步渗透就是普通话语言成分直接进入方言,在方言区形成新派和老派不同的层次;而新派代表着新生的,年轻的力量,对老派产生很大影响,这是共同语对方言影响,方言发展逐渐向共同语靠近的直接体现。这种情况在今后方言发展过程中还将得到进一步强化,一方面,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受教育程度的提高,普通话更加深入人心,为有知识的人接受,而这样的队伍是越来越壮大;另一方面,现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日益发达,人们已经突破了过去固守当地的意识,而且当前社会发展已经彻底突破了我国过去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模式,异地交往已经成为一种非常自然的生活,人们到各地工作、学习、参观、旅游,与方言区以外的人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多,这也使得普通话的使用成为非常自然的,成为一种生活需要。

所谓全面覆盖,就是普通话进入方言区,与方言并存并用,形成双语区,普通话与方言以双语方式在同一地区并用,二者在使用范围和使用场合上有所分工,不过普通话逐渐挤占方言原有的使用领域。方言与共同语并存并用,也是属于双语现象,在上个学期语言学概论课程中我们接触了双语现象这一概念,那是指两种不同语言的并存并用,方言和共同语并存并用,也是一种双语现象,只是这种双语现象的最后结局不像两种语言的融合那样,以共同语取代方言,而是共存,各有所用。人们在交际中可以根据交际对象的不同选择使用方言或普通话来会话。

而随着普通话的影响的进一步扩大,在一个地区因为工作、学习、生活方方面面确立了其权威地位,对方言产生越来越多的影响,那么方言就将向普通话集中靠拢。因为普通话是汉民族共同语,是国家推广的通用语言,具有规范化特点,具有全民通用性和权威性,又具有统一的书面语,作为标准语,普通话来自方言又高于方言,对方言起示范作用,规定方言的发展方向,必然对方言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因此方言则要从属于普通话,向普通话集中、靠拢。

当然我们也应看到,方言有着上千年的厚重的文化积淀,有着深厚的文化根基,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还有相当大的影响,不可能完全为共同语替代。我们今天大力推广普通话,提倡讲普通话,其目的也在于推行全民共通的交际工具,而不是消灭方言,用普通话取代方言,方言作为地方文化的集中反映,还将继续存在下去。

十三、什么是基础方言?为什么普通话要以北方方言基础方言?

基础方言就是用作民族共同语的构成基础的方言。民族共同语不是凭空创造出来的,一定是在某一个方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样的方言就是基础方言。能用作民族共同语的构成基础的方言,往往是全民族中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影响比较大的,例如我国北方方言成为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的基础方言,就具有这些方面的优势条件,同时,它的使用人口最多,通行地域最广,也是比较重要的条件。

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是北方方言。北方方言因其分布地域广、使用人口多,以及历史文化传统等,在各个方言中最具有优势,所以自古以来就是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第一,北方方言在政治、经济方面的影响很大。北方话区域,是汉民族兴起、发展之地,历来就是我国政治和经济文化中心;第二,北方话具有雄厚的文化基础。北方话在文化方面的影响也非常突出,我国现在使用的书面语――白话,就是唐宋时期在北方口语基础上形成的;第三,北方话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使用北方话的人口比起其它方言来也要多得多,约占整个汉民族人口的70%,按我国现有人口计算,属于北方话区域的人口至少在八亿以上;第四,北方话通行地域广阔。北方话所属地域也是非常广阔的,几乎遍及全国,从东北的哈尔滨到西南的昆明,直线距离约3200公里,从西北的酒泉到东南的南京,直线距离约2000公里,这样大范围的区域,数百万平方公里,人们通话基本上没有什么困难,这种高度的一致性就是在世界上的语言中也是很难找到第二个。同其它方言比较,北方话更具有交际上的共通性。从上述几个方面的分析看,北方方言的优势地位的确是非常突出的,是其他方言无法望其项背的。选择北方方言作为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可以说是汉语历史发展的必然结局。

十四、什么是方言岛?

方言岛:方言岛指大方言区内零星分布的通行另一种方言的区域,该方言区域就像汪洋大海中的一个孤岛。例如海南岛的军话就是被闽方言包围的一个源于官话的方言岛现象。

我们教材所指的方言岛是比较狭义的,即一定是一种方言完全在另一种方言的包围之中,这种狭小的方言岛,如同一块飞地,兀突地生长在另一种方言环境中。例如客家方言,主要分布在广东东部、福建西部、江西南部这一片地区,但是客家方言在其他地方有很多方言岛,例如台湾省属于闽方言区,其中有客家方言,四川省属于北方方言区,其中零星分布着客家方言。方言岛现象,比较形象地说明了人口迁徙与方言产生的密切关系,虽然方言岛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但归结起来,根本上还是因为人口迁移的结果。比如,四川省境内的客家方言,就是历史上从湖南、两广迁移来的居民带来的。在四川民间一直流行着张献中血洗四川的说法,四川因此人口锐减,于是当时的政府便从外省迁移了很多居民进入四川开发,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湖广填四川”。于是在四川话中,便出现了很多客家方言的飞地――客家方言岛,如广安、达县、巴中地区都有客家方言存在,四面处于北方方言的次方言西南

官话的包围之中。

方言岛是一个比喻说法,一种方言真正处于一个海岛上,这种情况不能称之为方言岛,例如我国台湾岛、海南岛上都通行闽方言,整个是属于闽方言区,不能说海南岛是方言岛。一种方言处于两种以上方言包围中形成的区域不算方言岛,同时,方言岛与岛外的方言应该不是一个方言系统的,差别应该比较大,在同一个方言中的次方言,处于另一个次方言的包围之中,因为二者同属于一个大方言区,这种情况也不能叫做方言岛。方言岛虽然是孤零零的,但其分布也有多种情况,有的是属于孤岛情况,周围没有其他任何与之相同的方言。有的可能有好几个相同的方言岛聚集在一起,但是各个方言岛并没有连成片,仍然被其他方言分隔开了,比如四川话中的客家方言岛,在广安县就是孤立的方言岛,而在川西则聚集成群,比如几个相邻的县――什邡、广汉、彭县、新都、金堂等,形成一片,在川南河江、泸县、富顺、隆昌,又形成一片,这些方言片中,各自仍然处于西南官话的包围之中,从方言地图上看,它们就像是一个个方言岛的聚集,可以说是方言群岛。

方言岛对于研究、对比语言的发展,对于历史文化的考察、对于人口的迁移研究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十五、汉语拼音方案中的字母表有什么作用?

字母表不是汉语拼音方案中可有可无的内容,它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第一,明确了该方案的构成材料是拉丁字母,而不是其它什么字母。

第二,明确了每个字母的名称读音,字母表规定了每个拉丁字母的读音。

第四,明确了字母体式,汉语拼音方案的字母体式分为印刷体、手写体、大写、小写四种体式,字母表中只列出了印刷体的大写和小写体式。同时,字母表的字母体式说明汉语拼音方案采用的是罗马体,而不是哥特体,这样与手写体接近,便于应用。例如拉丁字母第一个字母和第七个字母哥特体分别写作a和g,而罗马体分别写作ɑ和ɡ,手写比较方便。

第五,明确规定了每一个字母的先后顺序,这是用拼音字母作索引的基本依据。汉语拼音字母的排列顺序完全采用了拉丁字母的排列顺序,这是国际通用的排列顺序。这对于编码和制定索引等方面的应用都非常方便,便于国际交流。这一方面也是汉语拼音的一个突破,因为以往的国语罗马字和拉丁化新文字都没有采用拉丁字母的字母顺序惯例。

十六、汉语拼音方案有哪些拼写规则?

值的规则。

同样,方案规定声母zh、ch、sh可以简写为,但是方案推行几十年的实践表明,这一规定没有得到社会认同,因而没有在实践中运用。而有些拼写规则没有明文规定,但在注音实践中人们又认同了,甚至不约而同采纳了这一规则,例如i作韵腹时,声调符号要标写在上

面,为了避免叠床架屋,i上一点要省略,这一做法目前已经普遍运用开来,《方案》似应该补上这一规则,使之更加明确。归纳起来,汉语拼音方案的使用规则主要有字母变换、字母变形、省写附加符号、省写韵腹、大写、连写几个方面,涉及到声母、韵母、声调符号、隔音符号等方方面面,了解这些规则,熟练掌握这些规则,对于用好汉语拼音方案是非常有意义的。

十七、韵母iou uei uen在实际运用中要使用哪些变化规则?

iou uei uen这三个韵母的拼写形式在实际运用中永远不会出现,因为在给汉字注音拼写出音节时,这三个韵母无论以何种身份出现,根据汉语拼音方案的拼写规则,都要发生变化,而不是直接使用。第一,它们同辅音声母相拼时,为了使拼式简短,要省略韵腹,韵腹省略后,声调符号的位置要作相应的调整,例如diū(丢)、zhuī(追)、gún(滚)。第二,它们自成音节时,不同辅音声母相拼,因为是以i、u开头的音节,所以根据前面介绍的y和w 的使用,这里也要作相应变化,写作you、wei、wen。

这三个韵母在实际运用中涉及到四条使用规则。

第一,iou、uei、uen这三个韵母在和辅音声母相拼时,为了缩短拼音形式,要分别省略韵腹o和e,写作iu、ui、un,例如jiu、gui、zhun。了解这一点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一方面我们给汉字注音可以正确使用汉语拼音,另一方面利用汉语拼音汉字转换法在计算机上输入汉字,也必须使用这一规则,例如使用拼音在计算机中输入“滚、轮、最、秋”这几个汉字,无论用全拼输入法、微软输入法、紫光输入法还是万全新拼音输入法,只有拼写为省略韵腹的gun、lun、zui、qiu才能输入汉字,拼写为全拼guen、luen、zuei、qiou,反而无法输入汉字,只有智能ABC输入法两种拼写都可输入汉字。

第二,这三个韵母省略韵腹后,声调符号的位置发生变化,iou和uei省略韵腹后,声调符号要标写在后一个字母上面,例如lióushuěi(流水)变成了liúshuǐ,uen省略为un因为只有一个元音,所以声调符号直接标写在元音u上面,例如gǔnlún(滚轮)。

第三,uei省写后,声调符号标写在i上面,同时i上的一点按照约定俗成的使用规则要省略上面的一点,例如“归队”拼写为guīduì,i上面的一点省略了。

以上三条,可以合并起来理解,即都是这三个韵母和辅音声母相拼时的变化规则,其中最主要的是省略韵腹,后面两条规则是因为韵腹省略后连带的。

第四,不和声母拼,成零声母音节时,按照i行韵母和u行韵母拼写规则要求,这三个韵母要分别写作you、wei、wen,即iou要将i换成y,uei和uen要将u换成w,这里与y 和w的使用规则保持一致。

十八、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的核心是什么?

汉语拼音方案的使用规则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音节的拼写规则,一个是正词法规则。音节拼写规则在中小学和专科阶段的现代汉语课程都学习过,前面介绍的都是音节拼写规则问题。正词法规则大家则比较陌生,学习中需要注意了解基本规则,正确使用。汉语拼音正

词法就是应用《汉语拼音方案》拼写现代汉语的规则,它的内容包括分词连写法、成语拼写法、外来词语拼写法、人名地名拼写法、标调法、移行规则等。

《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1982年开始草拟,1984年由原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批准发表《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试用稿)》。在多次征求意见、讨论和修订的基础上,1988年7月1日,国家教育委员会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联合公布了《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要求“今后用汉语拼音方案拼写现代汉语,即以《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为规范”。1996年1月22日,国家技术监督局批准并发布了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的《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并于当年7月1日正式实施。

正词法基本规则是运用汉语拼音方案的高层次要求,涉及到语言的许多具体问题,如词汇问题、语法问题,而不单单是语音问题。尤其是正词法的基本原则是以词为单位注音,而汉语词的划分技术性相当强,所以学习时可能规则本身并不难理解,但具体操作起来是有难度的。例如“饭桶”是词还是词组?“红花”是词还是词组?这些不但要看结构,还要看词义,甚至还要结合语境才能给出准确的答案。关于词的辨认问题,在词汇和语法部分要具体展开讲授,因此学习这一部分,要注意前后知识结合起来,同时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这是用好汉语拼音方案的一个重要方面。

正词法基本规则的核心是“拼写普通话基本上以词为单位”。但是正词法规定的也不完全是词,例如“着、了、过”本身是词,但规定在动词后面要附加在动词上,不单独写;动词和形容词是单音节形式,其补语如果也是单音节形式,那么就不分开写而要连写,例如“搞坏、熟透、打死”等;而有些在我们的认识中明明是词,可是却要分开写,例如“黑龙江、洞庭湖、泰山”等。可见,这些规则还有讨论的必要。关键是如何给汉语拼音定位,目前这种使用,使方案本身已经超出了作为注音工具这一范围。欢迎大家在本课程网上论坛中发表自己的看法。关于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全文,可以参考中央电大编辑部发行的《汉语专题(1)综合学习指导》附录二。

第一章的内容看起来简单,实际上涉及到国家语言文字规范的很多问题,有很多背景性的东西需要深入理解,以便进一步提高认识,欢迎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到课程论坛发表你对本章学习的体会。

《现代汉语》Ⅰ作业(1)答案

广西师范大学 现代汉语作业1[《现代汉语》第一章现代汉语及其书写符号] 年级专业班级姓名学号 一、名词解释 1.共同语共同语也叫民族共同语,是一个民族全体成员通用的语言。共同语是在一种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 2.方言:方言是局部地区的人们使用的语言。这种具有变异的地域性语言,是民族语言的地域分支。 3.双语现象:双语现象就是双重语言制,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在正式场合同时使用两种语言的现象。双语现象是语言同化的先导或过渡阶段。 4.现行汉字:现行汉字指现在通用的汉字,就是《现代汉语通用字表》收录的7000个字(其中常用字2500个、次常用字1000个)构成的、用来记写现代汉语的书写符号体系。 5.隶书:隶书是产生于秦代、通行于汉代的一种汉字形体。隶书改造了篆书的偏旁,打破了篆书的形体结构,笔画进一步简化,变婉曲、圆转的线条为平直、方折的笔画。隶书开始向现行汉字形体的过渡,并为现行汉字的形体奠定了基础。 6.构字部件: 二、判断说明题 1普通话也就是北方话。 这个观点是错误的。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北方话只不过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在广大的北方地区和西南地区的地域变体,它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普通话以北方方言的代表话北京话的语音系统作为语音系统,普通话的语汇也主要来自北方方言,典范的现代白话文也是由主要在北方方言区流行的近代白话文发展而来的,但我们终究不能把作为基础方言的北方话和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混为一谈。 2北京官话和江淮官话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声母方面。 3.“桃”和“沐”中的部件“木”表意相同,“肚”和“明”中的部件“月”表意相同。 “桃”和“沐”都包含部件“木”,而且两者都是形声字,但是,“桃”中的“木”是表意的形旁,而“沐”中的“木”是表音的声旁。所以,说“桃”和“沐”中的部件“木”表意相同是错误的。“肚”和“明”都包含部件“月”,而且“月”都是表意的,但“肚”中的“月”实际上是“肉”,跟肌肉有关,“明”中的“月”才是“月”字旁,跟月亮有关,所以说“肚”和“明”中的部件“月”表意相同也是错误的。 4.由于古今字音字意的演变,有的形声字的声旁不表音了,有的形声字的形旁也失去了表意作用。 三、简述题 1.如何理解共同语和方言之间的关系? 共同语是一个民族全体成员通用的语言。方言是局部地区的人们使用的语言,是民族语言的地域分支。 共同语对方言来说是一种高级形式,它从语音、语汇、语法等方面给方言的发展以积极的影响;方言在共同语形成之前可以是共同语形成的基础,在共同语形成之后是共同语的分支或变体,它的作用随着民族共同语的推广和影响的扩大而缩小。 2.为什么说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随着口语的发展,从两汉时期开始出现言文不一致的现象,汉魏以后差异越来越大,一致延续到20世纪初叶。在这个漫长的时间里,人们口头讲的是发展中的汉语,笔头上写的却是文言文。这种言文不一致,很不适应社会和语言的发展。 (一)白话文的兴起、推广和新的书面语的产生。到了晚唐五代,一种同口语直接联系的书面语“白话”逐渐兴起,成为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书面形式的主要来源,开始了一步步发展到现代白话文的历史进程。唐代的变文、宋代的语录、宋元的话本以及宋金元的诸宫调和元曲、明清的章回小说如《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儒林外史》等,这些重要的白话文文学著作是用北方方言或以北方方言为基础写成的。这些作品不仅在北方方言区流行,而且在非北方方言区也产生重大影响,因而加速了北方方言的推广。 (二)北京话的传播和新的口语的产生。与此同时,北方方言的代表话北京话也逐步传播开来,逐步取得了在各方言区之间作为交际工具的地位。这种形成中的共同语,明清时代称为“官话”,到了清末,“官话”正名为“国语”。 (三)白话文运动和国语运动促成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 到了本世纪初特别是“五四”运动以后,掀起了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的“白话文运动”。文言文的地位终于被以北方方言为基础的白话文所取代,白话文在文学作品和一般学术著作的范围内取得了合法的地位。20世纪30年代开展的大众语运动正是五四以来的白话文运动的延续和发展,它促使现代白话文走向成熟。 从1913年起,中国政府开始系统地审订“国音”,在全国推行“国语”,开展了“国语运动”。“国语运动”和“注音字母”、“国语罗马字”、“拉丁化新文字”这些拼音方案的推广,又在口语方面增强了北京话的代表性,促使北京语音成为汉民族共同语的标准音。这样,北方方言的代表话北京话在全国范围内广为传播,逐渐发展为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口语形式。 “白话文运动”和“国语运动”促使现代汉语的书面语和口头语不断靠拢,最终达成一致。新中国成立后,从语音、语汇、语法三个方面确定了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标准,正式确定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3.《现代汉语》教材上说:“隶书的出现是汉字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你对这句话是怎样了解的? 隶书产生于秦,在战国时代秦国文字的简俗字的基础上形成。秦代的隶书称秦隶,笔画少波势,尚存篆意,是当时民间日常使用的形体。到了汉代,字形有了发展,称汉隶,成为汉代通行的汉字形体。 隶书与篆书相比,主要有以下特点:改造了篆书的偏旁,打破了篆书的形体结构;字形转为扁平,笔画进一步简化;变婉曲、圆转的线条为平直、方折的笔画,并显出波势,后期的隶书还运用挑法。 汉字的演变从此进人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开始了向现行汉字形体的过渡,并为现行汉字的形体奠定了基础。因此,隶书的出现是汉字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4.从构造上看,汉字有没有它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举例说明你对汉字结构的认识。 (一)汉字从结构上看有它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 所谓表层结构,就是指每一个汉字外部的构造方式。汉字都是由简单的笔画构成部件,单个部件或部件组合可以构成汉字,部件组合成汉字时可以是左右结构、上下结构或内外结构等结合方式。由于这些都是可以通过汉字的外部结构特征的分析得到的,所以叫做汉字的表层结构。 1

现代汉语课后作业一

课后作业一 1. 下列词中全是单纯词的是()组。 A. 徘徊雷达扑通好歹 B. 姐姐麦克风东西第一 C?玫瑰茫茫奥林匹克轰隆隆 D.缩小人人玻璃司令 2. 下列各组词中全部是联绵词的是。 A崎岖、吩咐、阑干、苗条、囫囵 B悄悄、蟋蟀、批把、卢布、拮据 C犹豫、乌托邦、详细、伶俐、朦胧 D叮当、叮咛、摩托、喽啰、吩咐 3. “玻、泼、摸、佛”应该拼写成 A. buo、puo、muo fuo B. be 、pe、me fe C. bo、po、mo fo D. bu 、pu、mu fu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娟、全、选”应该拼写成。 A. ju m qu m xu m B. j u m q u iax u n C. ji an qi m xi c n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司马相如”的正确拼音是。 A. s 1 m a xi a n g r u B. S i Ma Xi a n g r t-x C.d Sn g im a D. S i m a Xi a n g r u 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中的“一”应读。 A.阴平 B.阳平 C.轻声 D.去声 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定”中的“一”应读。 A.阴平 B.阳平 C.上声 D.去声 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群”中的“一”应读。 A.阴平 B.阳平 C.上声 D.去声 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唱一唱”中的“一”应读。 A.阴平 B.阳平 C.去声 D.轻声 10. “不好”中的“不”应读__________________ 。 A.轻声 B.阴平 C.阳平 D.去声 11. “不去”中的“不”应读__________________ 。 A.轻声 B.阴平 C.阳平 D.去声 12 “花儿”的正确拼音应写成____________________ 。 A. hu a B. hu a r C. hu a er D. hu e r— 13. “他从什么地方来啊?”中的“啊”应读____________________ 。 A. y a呀 B. w a 哇 C. n a哪 D. n g 啊 14. “这是多好的同志啊!”这的“啊”应读____________________ 。 A. a 啊 B. r a 啊 C.z a啊 D. y a呀 15. “小孩儿”的实际发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 下列各字跟“删”的声母相同的是()。 ①嫂②僧③耍④嗽 17. 跟“濒”的声母发音方法完全相同的是()。

网络语言论文关于现代汉语的论文:网络语言与现代汉语规范化

网络语言论文关于现代汉语的论文: 网络语言与现代汉语规范化 摘要:网络语言特征鲜明:广泛运用数字符号、缩略语,通俗简明,等义词现象普遍。网络语言对现代汉语规范化的负面影响日趋明显,乱造、滥用汉字,滥用外来词、字母词、数字词、方言词,随意遣词造句,以及表现出的色情、暴力倾向等,有碍现代汉语的健康、规范化发展。因此,我们应积极采取措施,对网络语言加以引导和规范,倡导正确的语言观,提高规范意识,加强学校语文素质教育。 关键词:网络语言现代汉语规范化发展 网络语言是指人们在互联网交流中所使用的语言形式。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在我国的日益普及,网络语言开始融入现代汉语,成为汉语普通话的有机组成部分。一方面,网络语言丰富了现代汉语词汇,增强了现代汉语的表现力,给人新奇的感觉;另一方面,网络语言对现代汉语规范化的负面影响日益突显,在网络交流中,“词不达意”、“言者无心,听者有意”的情景时常发生。当前,对网络、网络语言的研究渐成学术界的热点,本文拟对网络语言及其对现代汉语规范化的负面影响进行分析,并力图找出一些规范网络语言的途径、方法,以促进现代汉语在网络普及的背景下朝着规范、健康的方向发展。 一、网络语言的特征 网络语言是以传播媒介网络来命名的,正如其他语言样式并不仅仅决定于呈现方式一样,其特征不仅体现于独特的载体,更决定于它独特的语言特点。网络平台赋予的虚拟即时交流性、开放性、自由性,决定了网络语言不同于其他领域使用的语言。网上交流具有快捷性、视觉性强、时效性强的特色,与此相适应的网络语言在文字、词汇、语法方面就形成了既不同于口语,也不同于书面语的特点。 1.符号数字化。在网络交流中,人们常常使用一些“面部表情”来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这些“面部表情”是一个个常用字符组成的画,看似一张脸。这是一套眉目传情的文化,而且国际通用。如:—D(表示非常高兴地张嘴大笑)、:C(表示生气)、@:—)(表示一头卷发)、o—o(表示戴眼镜)等。这些符号组成的脸谱,有的含义在一种以上,有的含义还截然相反,这正是比汉字更形象生动、简约丰富的网络符号语言的魅力。 数字网络语在聊天室以及OICQ中最常见,以简洁的数字来表示发言者的思想感情。如:555(呜呜呜,表示哭)、9494(就是就是)、526886(我饿了拜拜了)等。这些数字谐音语言让初涉网络者很难弄清其所代表的真正含义。还有些数字网络语特别另类,如:—7(夫妻)、286(反应迟钝的人或落后被淘汰的事物)等。 2.广泛运用缩略语。网友们为了加快交流速度,往往把一些常用的、较为固定的语言单位,取其汉语拼音词语的首个字母合成缩略代码,如:GG(哥哥)、JJ(姐姐)、MM(美眉,即漂亮妹妹)、GXGX(恭喜恭喜)等。 在网络交流中,网友们使用英语字母的缩略语也广泛存在,如:LOL(放声大笑,Langhing out loud)、HTH(希望能帮上忙,hope that helps)、TIA(先谢了,thanks in advance)、FTF(面对面,face to face)等。这些词最明显的特点是英语单词首字母构成的常规缩写,其中,有的是名词词组的缩写,具有名词的语法功能,如DOS、BF;有的是动词性词组的缩写,可作谓语,如DIY。 3.通俗简明化。网友们为了节约时间或求新求异,常常在交流时创造一些通俗而言简意赅的新词新语,如:把E-mail叫做“伊妹儿”,把Java戏称为“娇娃”,把Cookie称为“甜饼”,把丑女称为“恐龙”。网络酷爱者被称为“网虫”,初涉网络者被称为“爬虫”,网络高手被称为“大虫”,男性网民被称为“网蜂”,女性网民被称为“网蝶”。这些通俗简明的网络称谓是网络语言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大纲

南京师范大学编(高纲号0350) (一)课程内容与考试要求 第一章语法单位 一、考核知识点 (一)语素的概念、语素的特点及其与汉字的关系 (二)确定词的方法 (三)词组的结构类型的功能类型 (四)句子的结构类型和功能类型 二、考核要求 (一)语素的概念、语素的特点及其与汉字的关系 1、识记:(1)语素;(2)自由语素;(3)粘着语素;(4)定位语素;(5)不定位语素。 2、领会:(1)现代汉语语素的特点及其与汉字的关系。 (二)确定词的方法 1、识记:(1)词;(2)单纯词;(3)合成词;(4)成语语素;(5)不成词语素。 2、领会:(1)词与语素的关系;(2)确定词的主要方法及其存在的问题。 (三)词组的结构类型的功能类型 1、识记:(1)词组。 2、领会:(1)词组的结构类型;(2)偏正结构中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意义上的联系;(3)述宾结构中宾语的意义类型;(4)连谓结构中动词之间的关系;(5)词组构成的层级性。 3、运用:(1)能把词组从结构和功能两个方面进行分类;(2)能运用层次分析法分析词组的结构层次。 (四)句子的结构类型和功能类型 1、识记:(1)句子;(2)主谓句;(3)非主谓句;(4)复句 2、领会:(1)句子的特点;(2)句子和词、词组的区别;(3)句子的结构分类;(4)句子的功能分类。

第二章词的构造 一、考核知识点 (一)句法和词法的区别 (二)合成词的构造方式 (三)复杂的合成词的构词方式和构造层次 二、考核要求 (一)句法和词法的区别 1、识记:(1)句法研究;(2)词法研究;(3)合成词的构造方式。 (二)合成词的构造方式 1、识记:(1)研究重叠式合成词应该注意的问题;(2)附加;(3)词缀;(4)词根;(5)前缀;(6)后缀;(7)复合;(8)复合词; 2、领会:(1)重叠式合成词和叠音词的区别;(2)词缀和非词缀的区分;(3)常用前缀和后缀的意义和作用;(4)区分复合词和句法结构的方法。 3、运用:(1)能具体分析重叠式合成词的结构类型和语音特征、基式和重叠式的语法功能的异同、重叠式的语法意义;(2)能够辨别复合词的结构关系; (三)复杂的合成词的构词方式和构造层次 1、领会:(1)复杂合成词的层次;(2)并立式复合词和联合结构的区别。 第三章词类 一、考核知识点 (一)划分词类的根据 (二)词类的共性和个性 (三)词的兼类问题 (四)实词和虚词的区别 (五)体词和谓词 二、考核要求 (一)划分词类的根据 1、识记:(1)语法功能;(2)词类; 2、领会:(1)划分词类的依据。 (二)词类的共性和个性

《现代汉语1》作业 (3)

现代汉语(1)形成性考核册 专业:汉语言文学 学号: 姓名: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学院 (请按照顺序打印,并左侧装订) 现代汉语作业3

一、例解释下列名词(20分,每小题2分) 1、音素:是语音中的最小的单位,依据音节里的发音动作来分析,一个动作构成一个音素。音素分为元音、辅音两大类。 2、熟语:是语音中长期习用而形成的固定短语,是语汇中的特殊成员。 3、定位语素:是固定的语素叫定位语素。 4、词:是由两个以上的语素按一定方式组合而成的词。 3、基本词:是全民广泛使用,日常交际必不可少,意义最为明确的那部分词。 二、填空(20分,每空1分) 1、汇规范的原则是(普遍性原则)、(需要性原则)、(明确性原则)。 2、语音看,现代汉语语素以(单)音节为主要形式,在书面上用一个(汉字)记录。 3、语素可以从不同角度分类,例如“个”,从语音看是(单音节)语素,从(位置)看是非定位语素,从功能看是(成词)语素。 4、不能独立成词,只级用作构词材料的语素通常又叫做(非成语语素)。 5、从结构看,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叫做(单纯词),包括(单音词)、(联绵词) (译音词)等类别。 6、、根据语素的特点,合成词可分两大类,例如“美化”是(附加式),“喜欢”是(组合 式)。 7、附加式全盛词根据定位语素的位置分两类,例如“老乡”是(附加式),“棍子”是(后 附式)。 8、简称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以双音节为主,二是大多为(事物名称)的简化。 9、基本词的(普遍性)特点是说基本词全民都使用,没有地域阶层的区别。 10、(译音词)是从其他民族语言中吸收进来的词,例如“沙发”、“咖啡”等等。 三、判断正误(20分,每小题2分) 1、语素的主要功能是充当句子成分。(×) “充当句子成分”应为“构成词” 2、词和语素的本质区别在于词的语音形式不同于语素。(×) “词的语音形式不同于语素”应为“不同层级语言单位” 3、并不是所有基本词都具有能产性特点。(√) 4、“电”和“灯”都是词,所以“电灯”不是词。(×) “电灯”是词。 5、多音节词不一定就是合成词。(√) 6、一般而言,一个汉语语素就是一个音节,所以音节和语素是对应的。 (X ) “语素”和“音节”不一定对应。 7、单音节词就是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 “语素”应为“音节” 8、合成词就是由两个以上音节构成的词。(×) “音节”应为“语素”

现代汉语语法知识精讲知识讲解

现代汉语语法知识精 讲

【现代汉语语法知识系列讲座】 语法词性 词分虚词、实词两类。 实词有: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虚词有: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名词 一、名词的意义: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叫名词。 二、名词的分类: (一)表示人:老师、学生、作家、工人、鲁迅(二)具体事物:天、地、花、草、天空、海洋(三)抽象概念:方法、科学、法律、事业

(四)处所:北京、青岛、黄河、长江、三味书屋 (五)方位:东、西、南、北、上、下、前、后、左、右、里、外、内、中、间、旁、以前、以南、之下、之后、东边、西面、里头。 (六)时间:早晨、正午、晚上、半夜、上午、白天、夏天、立秋、今天、星期二 动词 一、动词的定义: 表示人或者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叫动词。 二、动词的分类: 1. 动作行为:穿、跳、走、纪念、朗诵。 2. 存在变化:有、增加、缩小、扩大、发生。

3. 心理活动:想、懊悔、喜欢、担心。 4. 可能意愿:应该、应当、能够、愿意、必须、敢、肯、会、能、要、可以。 5. 趋向:上、下、来、去、上去、下去、进来、进去、起来、上来。 6. 判断:是、就是、正是 7. 使令:使、让、派、请、叫、要求、命令、推举、允许、鼓动、鼓励。 形容词 一、形容词的定义: 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或状态的词叫形容词。 二、形容词的分类: 1. 形状:大、小、高、圆、长、短、高大、肥胖。

2. 性质:好、坏、镇定、勇敢、乐观、伟大、优秀 3. 状态:愉快、慌张、急躁、迅速、朦胧、桔红 数词 一、数词的意义:表示数目的词叫数词。 二、数词的分类: 1. 基数(确数)一、二、千、万、亿 2. 序数:第一、三叔、三年级、六楼、初五、老三。 3. 分数:三分之一、九成 4. 倍数:三倍、十倍、翻一番 5. 概数:十几概数、十余人、三十多岁、两三个、成千上万、很多人

现代汉语课后习题答案全

第一章绪论”习题答案 “绪论"思考和练习一 一、什么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它是怎样形成的? 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在北方话基础上形成的。在形成的过程中,北京话占有特殊的地位。早在唐代,北京已是北方军事要镇.北京是辽、金、元、明、清各代的都城。近千年来,北京一直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北京话的影响越来越大。一方面,它作为官府的通用语言传播到了全国各地,发展成为“官话",另一方面,白话文学作品更多地接受了北京话的影响。 本世纪初,特别是“五四”运动以后,掀起了“白话文运动”,动摇了文言文的统治地位;另一方面,“国语运动"的开展促使北京语音成为全民族共同语的标准音。两个运动互相推动和影响,这就使得书面语和口语接近起来,形成了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二、共同语和方言的关系是怎样的? 方言是一种民族语言的地方分支或变体,是局部地区的人们所使用的语言。一民族语言的共同语,则是通用于这个民族全体成员的语言。对于各地方言来说,规范化的共同语是民族语言的高级形式,它比任何方言都富有表现力.共同语形成后,对于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都有一定的影响。它的词语经常传播到各方言中去.规范化的共同语,往往促使地域方言向它靠拢,对方言的发展起一种制约的作用。与此同时,共同语也要从方言中吸收种种语言成分,以丰富和发展自己。但是,地域方言间差异的缩小,以至于消失,则须经过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 “第二章语音"习题答案 “语音”思考和练习一 四、语音具有物理属性、生理属性、社会属性. “语音”思考和练习二 二、普通话声母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各包括哪几种?请画成一个总表把声母填上。 普通话声母的发音部位包括双唇、唇齿、舌尖前、舌尖中、舌尖后、舌面、舌根七种。发音方法,从阻碍的方式看,包括塞音、擦音、塞擦音、鼻音、边音五种;从声带是否颤动看,包括清音、浊音两种;从气流的强弱看,包括送气音、不送气音两种.声母总表(略)。 三、根据所提供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在下面横杠上填上相应的声母. 1.双唇送气清塞音是p。

现代汉语与语言学概论 (132)

语言学概论第三次作业 第四章语法 一、概念解释(10分,每小题2分) 1.词类 词类是根据词的语法功能划分出来的词的类别。 2.语法形式 语法形式是语法意义在语言中的外部表现,是语法意义的外部标志,表现语法意义的形式就是语法形式。 4.复合词 复合词就是完全由词根语素与词根语素结合构成的词。 5.语法范畴 语法范畴是通过词的变化形式表现出来的语法意义概括出来的类别。 二、填空(25分,每空1分) 1.(语法规则)是大家说话的时候必须遵守的习惯,不是语言学家规定的。 2.语法的(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构成一种语言的语法规则。 3.句子按其语气可以分为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等不同的类型,例如“什么书他都喜欢看”是(陈述句)。 4.从意义和作用看,词可以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注意:有些同学解题答案是单纯词、合成词,这两个概念是从结构角度划分出来的单位。 5.语法研究通常以词为界,词以上的规则叫(句法),词以下的规则叫(词法)。 6.根据在词中的不同作用,一般把语素分成(词根)、(词缀)、(词尾)三类,例如“学习”中的两个语素是(词根),“being”中的ing是(词尾),“reader”中的er是(词缀)。 7.(词尾)的主要作用是改变一个词的形式,但不能构成新词。 8.根据语素在词中的不同作用,把词根和词缀叫作(构词语素)语素,把词尾叫作(变词)语素。 9.由词根语素按一定的规则组合起来构成的词,称为(复合词)。由词根语素和词缀组合起来构成的词称为(派生词),其构词规则又叫作(派生构词法),或叫(附加法)。 10.(主谓结构)、(述宾结构)、(述补结构)、(偏正结构)、(联合结构)是语言里最基本的结构格式。 11.直接组合起来构成一个更大的语法单位的两个组成成分叫做(直接成分)。 12.从语法结构角度分类,一般把世界上的语言分为(孤立语)、(屈折语)、(粘着语)、(复综语)四种类型,汉语属于(孤立语)。 13.孤立语的主要特点是缺乏(词形变化);屈折语的主要特点是有丰富的(形态变化)。 三、单项选择(20分,每小题1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语法的组合规则是潜在的 B.语法的聚合规则是潜在的 C.语法的组合规则存在于书面语言中 D.语法的聚合规则存在于书面语言中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硕士)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 讲授提纲 第一讲结构分析法 第二讲变换分析法 第三讲语义特征分析法第四讲配价分析法 第五讲语义指向分析法第六讲句法空位与成分提取第七讲篇章语用与语法研究第八讲认知语法分析法

第一讲结构分析法 一、基本理论方法: 1.工作程序: (1)用国际音标如实记录语言资料; (2)从上述资料中切分出语言的各级单位; (3)列出单位清单,并考察其分布; (4)根据分布,对每层单位进行分类。 2.基本思路: 切分→语言单位同一性的认定→分类 3.主要方法: 替换、对比、分布和直接成分分析。 二、替换: 1.语素的确定: 蜡烛:a.花烛、香烛、火烛;b.蜡人、蜡纸、蜡笔。 (1)必须同时替换:蝴蝶:粉蝶、彩蝶、蝶泳。 (2)意义基本一致:马虎:a.老虎、猛虎、幼虎;b.马车、马尾、马匹。 (3)剩余语素:不能替换,但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如:菠菜、荞麦、牦牛;槐树、柏树、苋菜;渤海、泰山、渭河;卡车、啤酒、尼姑(Buddhist nun)。 2.形容词的确定: (1)很+;(2)*很++宾语 想、爱、怕、关心、同意、怀疑……:动词 三、扩展: 1.扩展的条件: (1)扩展式的长度超过原式:买房子→买木头房子。 (2)扩展式与原式分布相同:买房子不容易→买木头房子不容易;买房子的人→买木头房子的人。 (2)原式中被替换的项目在扩展式的相应替代部分中为核心:小丽喜欢干净→*小丽喜欢干净的房子。 2.扩展的类型: (1)替换性扩展:干家务→干完家务;我去→我去韩国;马上说→马上说清楚。 (2)组合性扩展:去→他去/去韩国;吃饱→吃饱肚子、吃饭→*吃饭肚子。 (3)插入性扩展:洗干净→洗得/不干净、洗得干净洗不干净(可能补语)、洗得干净不干净(状态补语)。 四、分布: 1.分布的含义: (1)能作什么成分、不能作什么成分:副词(只能作状语)、区别词(只能作定语)。 (2)能出现在什么位置、不能出现在什么位置:连词(句首、主语后)、篇章连接成分。 (3)能与什么样的词结合、不能与什么样的词结合:很~、不~、~了、~着、~过。 2.分布的作用: (1)作为分类的依据:如词类划分。 自主动词:别~、别~了;非自主动词:*别~、别~了。 (2)作为确定语言单位同一性的根据:

《现代汉语》Ⅰ作业(4)答案 (1)

广西师范大学 现代汉语作业4[《现代汉语》第三章现代汉语词汇] 参考答案 年级专业班级姓名学号 一、名词解释 1.合成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按着一定的结构关系构成的词,就是合成词。合成词包括派生词和复合词两类。 2.词义:词义就是词的意义,是词的语音形式所负载的全部语义信息内容。词义可以分为概念意义和附加意义两类。 3.义位:义位也就是义项,是由特定的词形表示的、能独立运用的、概括的、固定的语义单位。 4.义素:义素是构成义位的语义成分,是从一组相关的词中抽象出来的语义特征,包括区别性语义特征和共同语义特征两类。 5.语义场:具有共同义素的词语组成的集合,叫做语义场。同一个语义场里的词语,通过共同义素联系在一起,也通过区别性义素互相区别开来。 6.上下义词:两个词在概念意义上存在包含被包含关系,这两个词就是上下义词。两个词是不是上下义词,可以通过“下义词是上义词”这个判别式进行判定。 二、判断说明题 1.“星星”和“猩猩”都是合成词,“姥姥”和“妈妈”都是叠音词。 这个观点是错误的。“猩猩”和“姥姥”这两个词前后两个音节读音相同,而且都不能单说,拆开了也没有任何意思,因此它们是单纯词、叠音词。“星星”和“妈妈”这两个词前后两个音节读音相同,而且都可以单说,构成词语的每一个音节的意思和构成懂得词语意思完全相同,所以,它们都是合成词、重叠词。 2.非基本语汇和语法的发展变化比较缓慢,是语言中比较稳固的部分,它们共同构成了一种语言的基础。 这个观点是错误的。构成语言基础的两个要素是基本语汇和语法,它们都是语言构成要素中比较稳定的要素。非基本语汇是所有语言要素中发展速度最快的要素,也是最不稳定的要素,它不可能成为语言的基础。 3.“悲剧、喜剧”和“教师、学生”都是正反反义词。 这个观点是错误的。“悲剧、喜剧”所在的语义场还有“正剧(悲喜剧)”这个成员,所以表示正反反义词,而是两级反义词。“教师、学生”构成一个二元关系义场,根本不存在反义关系,所以它们也不是正反反义词。 4.“北京大学”和“中文系”是上下义词,也是一组类义词。 这个观点是错误的。上下义词是概念上具有包含被包含关系的一组词。北京大学包含中文系,中文系是北京大学的组成部分之一。但是,它们只是组成关系的包含关系,而且不能说“中文系是北京大学”,所以不是上下义关系,也不存在类义关系。 三、简述题 1.汉语吸外来词有哪几种方式?汉语倾向于哪一种方式? (1)直接全部或部分采用外文标记字母大致可以分为两种情况:①完全采用外文字母。 1

高中现代汉语语法基础知识讲解 实词

现代汉语语法常识复习 第一讲词语 汉语词语分类: 实词:实词能充任句子成分,具有实在的词汇意义, 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数词、量词 虚词:一般不能充任句子成分,主要表达各种语法意义或语气、感情。 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 实词 一、名词 表示人或事物(包括空间、方位和时间)名称的词。 名词可以分为 普通名词:老师、学生、作家、工人、天、地、花、草、天空、海洋 专有名词:云南、上海、李白、白居易、鲁迅、联合国、太阳、地球 抽象名词:方法、科学、法律、事业、理想 方位词:东、西、南、北、上、下、前、后、左、右、里、外、内、中、间、旁、以前、以南、之下、之后、东边、西面、里头 处所词:北京、青岛、黄河、长江、三味书屋 时间词:早晨、正午、晚上、半夜、上午、白天、夏天、立秋、今天、星期二 练习:请把下列句子中的名词找出来。 1、北京是我们的首都。 2、明天是劳动节。 3、满树浅黄色的小花,并不出众。 4、那壮丽的柱廊,淡雅的色调,以及四周层次繁多的建筑立面,组成了一幅庄严绚丽的画图。 5、一张简陋的大竹床铺着厚厚的稻草。 二、动词 表示动作、行为、存在、心理活动或发展变化的词。 动词可以分为: 一般动词:走、看、说、进行、开始 心理动词:想、爱、恨、喜欢、担心 能愿动词:能、会、可以、愿意、应该 趋向动词:来、去、上、进、出、回过、上来、起来 特殊动词:有、无、没、没有、是(判断动词) 练习:请把下列句子中的动词找出来 1、现在人们叫它故宫。

2、我给她一本书。 3、他走出去了。 4、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5、可我,总还是怀念那长在野地里的荠菜,就像怀念那些与自己共过患难的老朋友一样。 6、老远就看见镶嵌在正门顶上的国徽的闪闪金光。 7、李四光这一生中还从来没有过一次这样舒畅和快乐的谈话。 三、形容词 表示性质或状态、能够受程度副词修饰、不能带宾语的词。 形容词的分类: 形状:大、小、高、圆、长、短、高大、肥胖。 性质:好、坏、镇定、勇敢、乐观、伟大、优秀 状态:愉快、慌张、急躁、迅速、朦胧、桔红 例:整洁、宽阔、干净、漂亮、聪明、伶俐、老实、泼辣、共同、慢性、万能、大型、新式、初级、高速、天然 练习:请把下列句子中的形容词找出来 1、人人都过幸福生活是我们美好的心愿。 2、他们是一切伟大人民的优秀之花。 3、我们的祖国给科学开辟了广阔的前途。 4、这支部队的先头连就匆匆占领了汽车路边一个很低的光光的小山冈。 5、徐悲鸿以愤激的感情,用两年的时间,创作了巨幅油画《奚我后》。 6、他的魁梧的身形,温和的脸,明净的额,慈祥的目光时时出现在会场上,课堂上,杨家岭山下的大道边。 四、代词 具有指称、代替作用的词。 根据其意义和功能,可分三类: 1、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的名称) 大家、人家、你、我、他们、我们、自己 2、疑问代词(用来提出问题) 谁、什么、怎样、哪、哪里 3、指示代词(用来区别人或事物) 这、那、这里、那里、这么、那么、每、各 五、数词 表示数目或次序先后的词。 分类: 基数(确数)一、二、千、万、亿 序数:第一、三叔、三年级、六楼、初五、老三。

现代汉语课后习题答案(全)

第一章绪论”习题答案 “绪论”思考和练习一 一、什么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它是怎样形成的? 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在北方话基础上形成的。在形成的过程中,北京话占有特殊的地位。早在唐代,北京已是北方军事要镇。北京是辽、金、元、明、清各代的都城。近千年来,北京一直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北京话的影响越来越大。一方面,它作为官府的通用语言传播到了全国各地,发展成为“官话”,另一方面,白话文学作品更多地接受了北京话的影响。 本世纪初,特别是“五四”运动以后,掀起了“白话文运动”,动摇了文言文的统治地位;另一方面,“国语运动”的开展促使北京语音成为全民族共同语的标准音。两个运动互相推动和影响,这就使得书面语和口语接近起来,形成了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二、共同语和方言的关系是怎样的? 方言是一种民族语言的地方分支或变体,是局部地区的人们所使用的语言。一民族语言的共同语,则是通用于这个民族全体成员的语言。对于各地方言来说,规范化的共同语是民族语言的高级形式,它比任何方言都富有表现力。共同语形成后,对于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都有一定的影响。它的词语经常传播到各方言中去。规范化的共同语,往往促使地域方言向它靠拢,对方言的发展起一种制约的作用。与此同时,共同语也要从方言中吸收种种语言成分,以丰富和发展自己。但是,地域方言间差异的缩小,以至于消失,则须经过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 “第二章语音”习题答案 “语音”思考和练习一 四、语音具有物理属性、生理属性、社会属性。 “语音”思考和练习二 二、普通话声母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各包括哪几种?请画成一个总表把声母填上。 普通话声母的发音部位包括双唇、唇齿、舌尖前、舌尖中、舌尖后、舌面、舌根七种。发音方法,从阻碍的方式看,包括塞音、擦音、塞擦音、鼻音、边音五种;从声带是否颤动看,包括清音、浊音两种;从气流的强弱看,包括送气音、不送气音两种。声母总表(略)。 三、根据所提供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在下面横杠上填上相应的声母。 1.双唇送气清塞音是p。

《现代汉语1》作业(3)

成绩: 现代汉语(1) 形成性考核册 专业:汉语言文学 学号: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学院 (请按照顺序打印,并左侧装订)

现代汉语作业3 一、例解释下列名词(20分,每小题2分) 1音素:是语音中的最小的单位,依据音节里的发音动作来分析,一个动作构成一个音素音素分为元音、辅音两大类。 2、熟语:是语音中长期习用而形成的固定短语,是语汇中的特殊成员。 3、定位语素:是固定的语素叫定位语素。 4、词:是由两个以上的语素按一定方式组合而成的词。 3、基本词:是全民广泛使用,日常交际必不可少,意义最为明确的那部分词。 、填空(20分,每空1 分) 1 汇规范的原则是(普遍性原则)、(需要性原则)、(明确性原则)。 2、语音看,现代汉语语素以(单)音节为主要形式,在书面上用一个(汉字)记录。 3、语素可以从不同角度分类,例如“个”,从语音看是(单音节)语素,从(位置)看是非定位语素,从功能看是(成词)语素。 4、不能独立成词,只级用作构词材料的语素通常又叫做(非成语语素)。 5、从结构看,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叫做(单纯词),包括(单音词)、(联绵词)(译音词)等类别。 6、、根据语素的特点,合成词可分两大类,例如“美化”是(附加式),“喜欢”是(组合 式)。 7、附加式全盛词根据定位语素的位置分两类,例如“老乡”是(附加式),“棍子”是(后 附式)。 8 简称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以双音节为主,二是大多为(事物名称)的简化。 9、基本词的(普遍性)特点是说基本词全民都使用,没有地域阶层的区别。 10、(译音词)是从其他民族语言中吸收进来的词,例如“沙发”、“咖啡”等等。 三、判断正误(20分,每小题2分) 1、语素的主要功能是充当句子成分。(X ) “充当句子成分”应为“构成词” 2、词和语素的本质区别在于词的语音形式不同于语素。(X ) “词的语音形式不同于语素”应为“不同层级语言单位” 3、并不是所有基本词都具有能产性特点。(V ) 4、“电”和“灯”都是词,所以“电灯”不是词。(X ) “电灯”是词。 5、多音节词不一定就是合成词。(V ) 6、一般而言,一个汉语语素就是一个音节,所以音节和语素是对应的。(X ) “语素”和“音节”不一定对应。 7、单音节词就是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X ) “语素”应为“音节”

最新现代汉语-语法部分习题及答案

语法部分1 一、填空 1.从语气角度看,句子可分为四类,例如“我爱我的红领巾。”是,“这部小说真好看!”是,“你快去帮忙吧!”是,“他为什么不来通知我呢?”是。 2.单句可分、两大类,例如“1949年春天的一个早晨”是句,“我马上就去办”是句。 3.主谓句的下位句型包括、和三类。例如“鲁迅是一个作家”是句,“鲁迅非常伟大”是句,“鲁迅绍兴人”是句。 4.动词性谓语句包括四种下位句型,例如“这部电影我去年就看过了”是句,“他什么情况都不清楚”是句,“你把房间打扫干净了吗”是句,“我去帮他推一下”是句。 5.从语义关系看,宾语可分、和三类,例如“来了一个人”,“讨论问题”,“是张同志”分别是、、宾语。 6.主谓句的成份包括、、和四种。如“据报道,你救助过的那个学生今年考上大学了”,这个句子的主语是,谓语是,独立语是。 7.复句是由按一定的构成的。复句的基本类型 有、、、、、、、八种。例如“如果不是医生及时抢救,他恐怕早就没命了”是,“他不但爱唱歌,而且还很爱跳舞”是,“即使你取得了成绩,也没有什么可骄傲的”是,“虽然飘着雪花,但是一点也不冷”是。二、辨别正误 1.“狼也不怕的狗”这个短语有歧义。 2.“那是一只狼也不怕的狗”这个句子有歧义。 3.“两个朋友送的花瓶”有歧义,“朋友送的花瓶”没有歧义。 4.分析“世界上所有的人都热爱自己的祖国”这个短语,可以得到“所有的人都热爱自己的祖国”这个成份。 5.“削那个苹果的刀”和“削那个苹果的皮”的结构层次是不相同的。 6.句子和短语的区别是,句子一定比短语长,短语比句子短。 7.“连我都不理”和“连我都不做”中的“我”是主语,是施事。 8.词和短语肯定不和现实发生联系,句子肯定和现实发生联系。 9.句子的意义是确定的,而且不只是有意义,还有具体的内容。 10.句子和短语的区别在于句子是主语和谓语齐全的结构。 11.在一定的场合,陈述句也能表达祈使句的内容。 12.名词充当谓语,一定要加一个“是”。 13.“他买了这本书”可以变成“他把这本书买了”,“他买了一本书”不能变成“他把一本书买了”。 14.及物动词都可以构成被字句,如“剥削阶级被劳动人民仇恨”。15.一个句子如果改变了语气,就变成了不同结构的句子。 16.语气类别相同的句子,结构类别不一定相同。 17.独立语就是用标点符号和其他句子成份隔开的成份。 18.“我知道他明天来”和“我希望他明天来”是同一句型。 19.“我要求他明天来”和“我盼望他明天来”是同一句型。 20.“学校领导提出了解决培训班计算机不足的方案”这个句子没有语病。21.“经过努力奋斗,他今年还欠款八千。”这个句子表达方面没有毛病。 22.“因为他的倔脾气,没有人搭理他”是因果复句。23.“因为他的脾气倔,没有人搭理他”是因果复句。 24.“虽然你取得了成绩,但是

浅析现代汉语与其他语言的不同点

浅析现代汉语与印欧系语言的不同点 摘要:各民族的语言都有自己的特点。这种特点是各族人民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形成与发展起来的,并通过与其他语言的比较得以显现出来。对比现代汉语与印欧系语言的不同点,有利于加深我们对现代汉语本质的认识和对语言理论的学习与研究。 关键词:现代汉语印欧系语言不同点声调形态 汉语属于汉藏语系,是这个语系最主要的语言。英语属印欧语系,是使用范围最广泛的语言。同印欧语系的语言(本文以英语为代表)相对比,现代汉语与之的不同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汉语是声调型语言,而印欧语绝大多数是没有声调的语言。 (二)现代汉语缺少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语序和虚词是其主要的语法手段。(三)现代汉语是以单音节为基本单位的语言。音节、语素、汉字三位一体。 英语的基本语音感知单位是音位,汉语则是音节。 (四)现代汉语的构词法和造句法是一致的,而印欧语构词法和造句法有很大不同,分为词法和句法。 (五)现代汉语短语的语序比较固定,语素、短语、句群三级单位结构稳定。(六)现代汉语语素单音节化、双音节词占绝对优势。而印欧语绝大部分是三个音节以上的词。 本文主要讨论现代汉语与印欧系语言的前两点不同。 第一,汉语是一种声调语言,印欧语系中的英语、法语等则为无声调语言。 声调即声音的高低升降的变化,又称字调,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根据声调的有无可以把世界上的语言分为两类——声调语言和非声调语言。非声调语言只能起到改变语气的作用而不能区别意义。 声调是现代汉语音节结构中不可或缺的成分。普通话音节有四大调类,即阴平、阳平、上声、去声。现代汉语中每一个音节都有一定的声调。声调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声母韵母相同的音节,往往靠不同的声调来表示不同的意义。如yuān(冤,冤枉)、yuán(园,种植花草树木的地方)、yuǎn (远,空间或事件的距离长)、yuàn(愿,愿望)。

陆俭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摘要编排版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 (第三版) 陆俭明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年,北京

目录 绪论 0.1 关于语言 0.2 关于汉语 0.3 语法到底是指什么? 0.4 语法和语音、语义 0.5 关于语法单位 0.6 三组重要的概念 0.7句法结构中的两种结构关系 第一章词类研究 第一节汉语词类研究 1.1 汉语词类问题一直被认为是个老大难问题 1.2 关于划分词类的依据 1.3 怎样依据词的语法功能来给汉语词分类? 1.4 各家词类数目多少简析 1.5 关于词的兼类问题 1.6 汉语词类划分中难处理的问题 第二章汉语句法分析 第二节层次分析法 2.1 句子成分分析法及其局限 2.2 句法构造的层次性 2.3 关于层次分析法 2.4 运用层次分析法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2.5 层次分析法的作用 2.6 层次分析法的局限 第三节变换分析法 3.1 层次分析法的局限和变换分析的产生 3.2 关于“变换”这个概念 3.3 变换分析的客观依据 3.4 变换分析的基本精神和所遵守的原则 3.5 变换分析的作用 3.6 变换分析的局限 第四节语义特征分析法 4.1 变换分析的局限与语义特征分析的产生 4.2 关于语义特征 4.3 关于“名词[主语]+动词+名词1+给+名词2”句式4.4 关于“动词+了+时量+了”句法格式 4.5 关于“v有……”格式 4.6 关于“形容词+ (一)点儿!”祈使句式

4.7 关于“名词语+了”句法格式 4.8 关于语义特征分析 第五节配价分析法 5.1 语法研究中的“配价”思想及配价语法分析 5.2 “喝啤酒助学生”和“喝啤酒的方式”在语法上有区别吗? 5.3 “VP+的”这种“的”字结构的指称和歧义问题 5.4 “放了一只鸽子”和“飞了一只鸽子”在语法上有区别吗? 5.5 形容词都能受“对……”这一介词结构修饰吗? 5.6 介词结构“对……”能作什么样的名词的定语? 5.7 为什么可以说“他是王刚的老师”却不能说“※他是王刚的教师”? 第六节语义指向分析 6.1 为什么“只吃了一个面包”里的“一”有时能省略,有时不能省略?6.2 语义指向和语义指向分析 6.3 是不是每个句法成分都有语义指向的问题? 6.4 对于句法成分的语义指向需考虑哪些问题? 6.5 对被指向的成分是否会有某些特殊的要求? 6.6 “究竞”在句中为什么有时能移位,有时不能移位? 6.7 “吃了他三个苹果”到底该看作单宾结构还是双宾结构? 6.8 语义指向分析的作用 第三章范畴研究 第七节汉语语义范畴研究 7.1 汉语句法研究中所要关注的语义问题 7.2 汉语中的数量短语和数量范畴 7.3 数量范畴对汉语句法的制约作用 7.4 领属范畴对汉语句法的制约作用 7.5 自主范畴对汉语句法的制约作用 第四章汉语虚词研究 第八节汉语虚词研究 8.1 关于虚词用法的研究 8.2 关于虚词意义的研究 8.3 研究虚词意义的基本方法——比较分析 8.4 虚词研究中的语义背景分析 第五章形式学派与功能学派 第九节形式学派的研究思路 9.1 形式学派内的主要派别 9.2 美国结构主义形式学派的语言研究 9.3 关于切分、语言单位同一性的认定、分类 9.4 再说层次分折 9.5 两种描写模型 9.6 乔姆斯基形式学派的研究思路 9.7 乔姆斯基的思想观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