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绘制电路图的一般步骤

绘制电路图的一般步骤

绘制电路图的一般步骤
绘制电路图的一般步骤

绘制电路图的一般步骤:1、新建一个工程项目。方法:启动Protel99SE软件,然后通过菜单命令File/New 新建一个工程项目,工程项目最好以自己的名字或学号命名,选择保存路径。2、新建原理图编辑器和印制电路板编辑器。方法:进入文档管理器里面新建一个原理图编辑器和印制电路板编辑器),然后进入原理编辑器设置图纸的大小。3、放置元件并画线。方法:按照给定的电路图在原理图库里面选择元器件并把它们放置到原理图编辑器里面,接着对元器件进行布局,最后进行画线并保存。4、注意:画导线的时候要用画导线的命令(Wire命令,);画总线时要用画总线的命令();标网络标号时要用网络标号命令()。5、更新器件流水号。方法:通过Tools下拉菜单/Annotate命令更新器件流水号。()6、执行ERC对画好的电路原理图进行检测。方法:通过Tools下拉菜单ERC命令来进行ERC检测。7、对元件进行封装。方法:封装前先打开(在步骤2中)所建立的印制电路板编辑器,在元件库中寻找对应的封装。常用的元件封装:电阻(AXIAL0.4)、无极性电容(RAD0.2)、极性电容(RB.2/.4)、二极管(DIODE0.4)、三极管(TO-92A)、双列直插式元件的封装是以DIP为前缀,接口器件的封装是以SIP为前缀。8、生成网络表。方法:通过Design下拉菜单Create Netlist命令来创建网络表或者单击鼠标右键选择Create Netlist命令也可以创建。9、将网络表导入印制电路板。方法:进入印制电路板编辑器,通过Design下拉菜单Load Nets命令来导入网络表。注意:在网络更新到印制电路板前一定看是否有错,有错就修改,直至没错才能更新到印制电路板。

10、规划印制电路板的大小。方法:是在KeepOutLayer画一个封闭的矩形框。矩形框的长宽比最好为3:2或4:3 11、元件的布局。手工布局的方法。12、自动布线。方法:在进行自动布线之前,先设置自动布线的参数(通过Design 下拉菜单Rules命令来进行设置,,然后再通过Auto Route下拉菜单All命令来进行全局布线。()13、手工调整布线。该步骤主要是加宽电源/接地线。14、文件保存及输出。

PCB的设计流程分为网表输入、规则设置、元器件布局、布线、检查、复查、输出六个步骤.

2.1 网表输入网表输入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使用PowerLogic的OLE PowerPCB Connection功能,选择Send Netlist,应用OLE功能,可以随时保持原理图和PCB图的一致,尽量减少出错的可能. 另一种方法是直接在PowerPCB中装载网表,选择File->Import,将原理图生成的网表输入进来.

2.2 规则设置如果在原理图设计阶段就已经把PCB的设计规则设置好的话,就不用再进行设置这些规则了,因为输入网表时,设计规则已随网表输入进PowerPCB了.如果修改了设计规则,必须同步原理图,保证原理图和PCB的一致.除了设计规则和层定义外,还有一些规则需要设置,比如Pad Stacks,需要修改标准过孔的大小.如果设计者新建了一个焊盘或过孔,一定要加上Layer 25. 注意: PCB设计规则、层定义、过孔设置、CAM输出设置已经作成缺省启动文件,名称为Default.stp,网表输入进来以后,按照设计的实际情况,把电源网络和地分配给电源层和地层,并设置其它高级规则.在所有的规则都设置好以后,在PowerLogic中,使用OLE PowerPCB Connection的Rules From PCB功能,更新原理图中的规则设置,保证原理图和PCB 图的规则一致.

2.3 元器件布局

网表输入以后,所有的元器件都会放在工作区的零点,重叠在一起,下一步的工作就是把这些元器件分开,按照一些规则摆放整齐,即元器件布局.PowerPCB提供了两种方法,手工布局和自动布局.2.3.1 手工布局

1. 工具印制板的结构尺寸画出板边(Board Outline).

2. 将元器件分散(Disperse Components),元器件会排列在板边的周围.

3. 把元器件一个一个地移动、旋转,放到板边以内,按照一定的规则摆放整齐.

2.3.2 自动布局PowerPCB提供了自动布局和自动的局部簇布局,但对大多数的设计来说,效果并不理想, 不推荐使用.

2.3.3 注意事项

a. 布局的首要原则是保证布线的布通率,移动器件时注意飞线的连接,把有连线关系的器件放在一起

b. 数字器件和模拟器件要分开,尽量远离

c. 去耦电容尽量靠近器件的VCC

d. 放置器件时要考虑以后的焊接,不要太密集

e. 多使用软件提供的Array和Union功能,提高布局的效率

2.4 布线布线的方式也有两种,手工布线和自动布线.PowerPCB提供的手工布线功能十分强大,包括自动推挤、在线设计规则检查(DRC),自动布线由Specctra的布线引擎进行,通常这两种方法配合使用,常用的步骤是手工—自动—手工.

2.4.1 手工布线1. 自动布线前,先用手工布一些重要的网络,比如高频时钟、主电源等,这些网络往往对走线距离、线宽、线间距、屏蔽等有特殊的要求;另外一些特殊封装,如BGA,自动布线很难布得有规则,也要用手工布线.

2. 自动布线以后,还要用手工布线对PCB的走线进行调整.

2.4.2 自动布线手工布线结束以后,剩下的网络就交给自动布线器来自布.选择Tools->SPECCTRA,启动Specctra布线器的接口,设置好DO文件,按Continue就启动了Specctra布线器自动布线,结束后如果布通率为100,那么就可以进行手工调整布线了;如果不到100,说明布局或手工布线有问题,需要调整布局或手工布线,直至全部布通为止.

2.4.3 注意事项

a. 电源线和地线尽量加粗

b. 去耦电容尽量与VCC直接连接

c. 设置Specctra的DO文件时,首先添加Protect all wires命令,保护手工布的线不被自动布线器重布

d. 如果有混合电源层,应该将该层定义为Split/mixed Plane,在布线之前将其分割,布完线之后,使用Pour Manager的Plane Connect进行覆铜

e. 将所有的器件管脚设置为热焊盘方式,做法是将Filter设为Pins,选中所有的管脚,修改属性,在Thermal选项前打勾

f. 手动布线时把DRC选项打开,使用动态布线(Dynamic Route)

2.4.4:布完线后绘制平面层也就是地层和电源层的设置。

2.5 检查检查的项目有间距(Clearance)、连接性(Connectivity)、高速规则(High Speed) 和电源层(Plane),这些项目可以选择Tools->Verify Design进行.如果设置了高速规则,必须检查,否则可以跳过这一项.检查出错误,必须修改布局和布线. 注意: 有些错误可以忽略,例如有些接插件的Outline的一部分放在了板框外,检查间距时会出错;另外每次修改过走线和过孔之后,都要重新覆铜一次.

2.6 复查复查根据“PCB检查表”,内容包括设计规则,层定义、线宽、间距、焊盘、过孔设置; 还要重点复查器件布局的合理性,电源、地线网络的走线,高速时钟网络的走线与屏蔽,去耦电容的摆放和连接等.复查不合格,设计者要修改布局和布线,合格之后,复查者和设计者分别签字.

2.7 设计输出PCB设计可以输出到打印机或输出光绘文件.打印机可以把PCB分层打印,便于设计者和复查者检查;光绘文件交给制板厂家,生产印制板.光绘文件的输出十分重要,关系到这次设计的成败,下面将着重说明输出光绘文件的注意事项.

a. 需要输出的层有布线层(包括顶层、底层、中间布线层)、电源层(包括VCC层和GND 层)、丝印层(包括顶层丝印、底层丝印)、阻焊层(包括顶层阻焊和底层阻焊),另外还要生成钻孔文件(NC Drill)

b. 如果电源层设置为Split/Mixed,那么在Add Document窗口的Document项选择Routing, 并且每次输出光绘文件之前,都要对PCB图使用Pour Manager的Plane Connect进行覆铜;如果设置为CAM Plane,则选择Plane,在设置Layer项的时候,要把Layer25加上,在Layer25 层中选择Pads和Vias

c. 在设备设置窗口(按Device Setup),将Aperture的值改为199

d. 在设置每层的Layer时,将Board Outline选上

e. 设置丝印层的Layer时,不要选择Part Type,选择顶层(底层)和丝印层的Outline、Text、Line

f. 设置阻焊层的Layer时,选择过孔表示过孔上不加阻焊,不选过孔表示家阻焊,视具体情况确定

g. 生成钻孔文件时,使用PowerPCB的缺省设置,不要作任何改动

h. 所有光绘文件输出以后,用CAM350打开并打印,由设计者和复查者根据“PCB检查表”检查

过孔(via)是多层PCB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钻孔的费用通常占PCB制板费用的30到

电气原理图的分析方法

一.运用电各气设备图形符号绘制电气系统图应注意以下几点:1.符号尺寸大小、线条粗细根据国家标准可以放大与缩小,但在同一张图样中,同一符号的尺寸应保持一致,各符号间及符号本身比例应保持不变。 2.标准中示出的符号方位在不改变符号含义的前提下,可根据图面布置的需要旋转或成镜像位置放置,但文字和指示方向不得倒置。 3.大多数符号可以加上补充说明标记。 4.部分具体器件的图形符号可以由设计者根据国家标准的符号要素、一般符号和限定符号组合而成。 5.国家标准未规定的图形符号可根据实际需要,按突出特征、结构简单、便于识别的原则进行设计,但需要报国家标准局备案。当采用其他来源的符号或代号时,必须在图解和文件上说明其含义。 二.机床电气原理图分析方法 在仔细阅读设备说明书,了解机床电气控制系统的总体结构、电机的分布状况及控制要求等内容之后,便可以对其电气原理图进行阅读分析。 1.主电路分析。先分析执行元件的线路。一般先从电机着手,即从主电路看有哪些控制原件的主触头和附加元件,根据其组合规律大致可知该电动机的工作情况(是否有特殊的启动、制动要求、要不要正反转,是否要求调速等)。 这样分析控制电路时就可以有的放矢。 2.控制电路分析。在控制电路中,由主电路的控制元件、主触头文字符号找到有关的控制环节以及环节间的联系,将控制线路“化整为零”,按功能不同划分成若干单元控制线路进行分析。通常按展开顺序表、结合元件表、元件动作位置图表进行阅读。 . 从按动操作按钮(应记住各信号元件、控制元件或执行元件的原始状态)开始查询线路。观察元件的触头信号时如何控制其他元件动作的,查看受驱动的执行元件有何运动;再继续追查执行元件带动机械运动时,会使哪些信号元件状态发生变化。在识图过程中,特别要注意相互联系和制约关系,直至将线路全部看懂为止。 3.辅助电路分析。辅助电路包括执行元件的工作状态、电源显示、参数测定、照明和故障报警等单元电路。实际应用时,辅助电路中很多部分由控制电路中元件进行控制,所以常将辅助电路和控制电路一起分析,不再将辅助电路单独列出分析。 4.联锁与保护环节分析。生产机械对于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均有很高的要求,实现这些要求,除了合理的选择拖动、控制方案外,在控制线路中还设置了一系列电气保护和必要的电气联锁。在电气原理图的分析过程中,电气联锁与电气保护环节是一个重要的内容,不能遗漏。 5.特殊控制环节分析。在某些控制线路中,还设置了一些主电路、控制电路关系不密切,相对独立的控制环节,如产品计数器装置、自动检测系统、晶闸管触发电路、自动调温装置等。这些部分往往自成一个小系统,其识图分析方法可以参照上述分析过程,并灵活运用电子技术、自控系统等知识逐一分析。 6.整体检查。经过“化整为零”,逐步分析各单元电路工作原理及各部分控制关

PCB原理图绘制步骤

原理图的绘制 A、新建工作空间和原理图 项目是每项电子产品设计的基础,在一个项目文件中包括设计中生成的一切文件,比如原理图文件、PCB图文件、以及原理库文件和PCB库文件。在项目文件中可以执行对文件的各种操作,如新建、打开、关闭、复制与删除等。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项目文件只是起到管理的作用,在保存文件时项目中的各个文件是以单个文件的形式存在的。所以每完成一个库就保存一次。 新建工作区间 1、在菜单栏中选择File-New-Project-PCB Project. 2、形成一个PCB-Project1.PriPCB面板然后重命名最后分别添加scematic sheet形成Sheet.SchDoc文件保存后面一次添加形成PCB.PcbDoc、Pcblib.Pcblib、schlib.schlib文件分别进行保存。 3、在schlib.schlib文件里面添加你需要的库文件进行保存这时候要区分引脚与网口标号,特别是引脚一定要放置正确按照所发的书上进行标号,创建一个库就保存一次直到你需要的几个模块的器件你都画好了。 4、然后找到库文件将你画好的东西放置到Sheet.SchDoc原理图上面这时候再来放置网口标号用线将该连接的地方连接起来画好了看看自己的和书上的区别检查是否有错误的地方,最后将文件进行保存。点击Libraries面板,点左上角Libraries按钮,

如果你想在所有工程里都用就在Imstalled里点Install添加,如果只想在当前工程里使用就在Projiect里面点Add Library。 5、画封装图。 根据我们焊电路板的板子来测量距离将需要的器件进行封装,封装的过程中那一页会出现一个十字号将焊盘放置在十字号上确保第一个焊盘的x、y值都为零然后按照自己测量的数据一次拍好焊盘在一个在Top Layer这一层上放置,防止完成后切换到Top Overlay上面进行划线封装。对于LED灯要表明它的正极同样的道理没画好一个库进行一次保存直到最终完成了。最终形成了一个PCB Project文件库。 6、所有元器件编号的方法 你可以双击元件来改变,Visual属性为True。还可以让所有元件自动编号。 7、形成PCB图 在原理图里面双击你要添加的那一个模块添加PCB封装图浏览一下然后查看引脚映射是否一一对应如果对应就是没有出现错误最后点设计然后点击形成PCB图就可以了这个过程中也有一个地方查错的只要对了就会有一个对勾。这也是我自己一个一个添加的原因防止哪里出现了错误难以发现、最终画好了是出现的虚实线连接。 8、布线绘制图 这里面可以选择自动布线也可以进行手动添加布线,布线的时候

湘源控规主要绘图步骤

湘源控规主要绘图步骤 1、绘制道路系统规划图步骤 1) 设置绘图参数。使用“绘图参数设置”命令,设置绘图比例及字体高度。 2) 绘道路中心线。使用“PLINE”、“LINE”或“ARC”等命令,通过输入坐标值,绘制好道路中心线。建议最好用“PLINE多段线”命令绘制。 3) 生成道路。使用“单线转路”命令,选择道路块板形式及宽度参数,按“确定”,然后,在图中选择第2)步所绘的道路中心线,生成道路,重复此步操作,把所有道路中心线全部转为道路。 4) 设置交叉口处理的弯道参数。使用“弯道参数设置”命令。 5) 道路交叉口处理。使用“交叉处理”或“单交叉口”命令。 6) 人工修改交叉口。自动交叉口处理后,可能存在某些交叉口处理不完善情况,用户可以通过人工方法,用“VV圆角”命令修改。 7) 喇叭口拓宽处理。如果道路交叉口需要进行喇叭口处理的,可进行该步操作,否则跳过。 8) 生成坐标。使用“道路标注”-〉“所有坐标”命令。 9) 生成道路宽度标注。使用“道路标注”-〉“所有宽度”命令。 10) 生成弯道半径标注。使用“道路标注”-〉“所有半径”命令。

11) 标道路交叉口标高。使用“道路标注”-〉“单个标高”命令,逐次把所有道路交叉口的标高标注完。 12) 生成道路坡度、长度及箭头。使用“道路标注”-〉“所有坡度”命令。 13)标注道路断面符号。使用“断面符号”命令。 14)生成道路横断面图。使用“横断面图”或“单横断面”命令。 15) 插入图框、图签、会签等。使用“插入图框”命令 16) 生成坐标网。使用“生成坐标图”命令 17) 生成图例。使用“生成图例”命令。 18) 存盘。例如存“道路图.DWG”。 2、绘制控制指标规划图步骤 1)打开用地图另存为指标图。例如打开“用地图.DWG”另存为“指标图.DWG”。 2)设置默认控制指标的各指标值。使用“指标设置SETDEF”命令。 3)生成控制指标。使用“输入指标”或“生成指标”命令,生成全部的控制指标块。 4)如果用“生成指标”命令生成全部的指标块,则还需计算总用地面积及绿地面积。使用“算总面积”和“绿地面积”命令。 5)对不符合要求的指标块进行修改。使用“指标修改”命令。

电路原理图设计说明

电路原理图设计 原理图设计是电路设计的基础,只有在设计好原理图的基础上才可以进行印刷电路板的设计和电路仿真等。本章详细介绍了如何设计电路原理图、编辑修改原理图。通过本章 的学习,掌握原理图设计的过程和技巧。 3.1 电路原理图设计流程 原理图的设计流程如图3-1 所示 . 。 图3-1 原理图设计流程 原理图具体设计步骤: (1 )新建原理图文件。在进人SCH 设计系统之前,首先要构思好原理图,即必须知道所设计的项目需要哪些电路来完成,然后用Protel DXP 来画出电路原理图。

(2 )设置工作环境。根据实际电路的复杂程度来设置图纸的大小。在电路设计的整个过程中,图纸的大小都可以不断地调整,设置合适的图纸大小是完成原理图设计的第一步。 (3 )放置元件。从元件库中选取元件,布置到图纸的合适位置,并对元件的名称、封装进行定义和设定,根据元件之间的走线等联系对元件在工作平面上的位置进行调整和修改使得原理图美观而且易懂。 (4 )原理图的布线。根据实际电路的需要,利用SCH 提供的各种工具、指令进行布线,将工作平面上的器件用具有电气意义的导线、符号连接起来,构成一幅完整的电路原理图。 (5 )建立网络表。完成上面的步骤以后,可以看到一张完整的电路原理图了,但是要完成电路板的设计,就需要生成一个网络表文件。网络表是电路板和电路原理图之间的重要纽带。 (6 )原理图的电气检查。当完成原理图布线后,需要设置项目选项来编译当前项目,利用Protel DXP 提供的错误检查报告修改原理图。 (7 )编译和调整。如果原理图已通过电气检查,那么原理图的设计就完成了。这是对于一般电路设计而言,尤其是较大的项目,通常需要对电路的多次修改才能够通过电气检查。 (8 )存盘和报表输出:Protel DXP 提供了利用各种报表工具生成的报表(如网络表、元件清单等),同时可以对设计好的原理图和各种报表进行存盘和输出打印,为印刷板电路的设计做好准备。 3.2 原理图的设计方法和步骤 为了更直观地说明电路原理图的设计方法和步骤,下面就以图3 -2 所示的简单555 定时器电路图为例,介绍电路原理图的设计方法和步骤。

绘制电路图的一般步骤

绘制电路图的一般步骤:1、新建一个工程项目。方法:启动Protel99SE软件,然后通过菜单命令File/New 新建一个工程项目,工程项目最好以自己的名字或学号命名,选择保存路径。2、新建原理图编辑器和印制电路板编辑器。方法:进入文档管理器里面新建一个原理图编辑器和印制电路板编辑器),然后进入原理编辑器设置图纸的大小。3、放置元件并画线。方法:按照给定的电路图在原理图库里面选择元器件并把它们放置到原理图编辑器里面,接着对元器件进行布局,最后进行画线并保存。4、注意:画导线的时候要用画导线的命令(Wire命令,);画总线时要用画总线的命令();标网络标号时要用网络标号命令()。5、更新器件流水号。方法:通过Tools下拉菜单/Annotate命令更新器件流水号。()6、执行ERC对画好的电路原理图进行检测。方法:通过Tools下拉菜单ERC命令来进行ERC检测。7、对元件进行封装。方法:封装前先打开(在步骤2中)所建立的印制电路板编辑器,在元件库中寻找对应的封装。常用的元件封装:电阻(AXIAL0.4)、无极性电容(RAD0.2)、极性电容(RB.2/.4)、二极管(DIODE0.4)、三极管(TO-92A)、双列直插式元件的封装是以DIP为前缀,接口器件的封装是以SIP为前缀。8、生成网络表。方法:通过Design下拉菜单Create Netlist命令来创建网络表或者单击鼠标右键选择Create Netlist命令也可以创建。9、将网络表导入印制电路板。方法:进入印制电路板编辑器,通过Design下拉菜单Load Nets命令来导入网络表。注意:在网络更新到印制电路板前一定看是否有错,有错就修改,直至没错才能更新到印制电路板。 10、规划印制电路板的大小。方法:是在KeepOutLayer画一个封闭的矩形框。矩形框的长宽比最好为3:2或4:3 11、元件的布局。手工布局的方法。12、自动布线。方法:在进行自动布线之前,先设置自动布线的参数(通过Design 下拉菜单Rules命令来进行设置,,然后再通过Auto Route下拉菜单All命令来进行全局布线。()13、手工调整布线。该步骤主要是加宽电源/接地线。14、文件保存及输出。 PCB的设计流程分为网表输入、规则设置、元器件布局、布线、检查、复查、输出六个步骤. 2.1 网表输入网表输入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使用PowerLogic的OLE PowerPCB Connection功能,选择Send Netlist,应用OLE功能,可以随时保持原理图和PCB图的一致,尽量减少出错的可能. 另一种方法是直接在PowerPCB中装载网表,选择File->Import,将原理图生成的网表输入进来. 2.2 规则设置如果在原理图设计阶段就已经把PCB的设计规则设置好的话,就不用再进行设置这些规则了,因为输入网表时,设计规则已随网表输入进PowerPCB了.如果修改了设计规则,必须同步原理图,保证原理图和PCB的一致.除了设计规则和层定义外,还有一些规则需要设置,比如Pad Stacks,需要修改标准过孔的大小.如果设计者新建了一个焊盘或过孔,一定要加上Layer 25. 注意: PCB设计规则、层定义、过孔设置、CAM输出设置已经作成缺省启动文件,名称为Default.stp,网表输入进来以后,按照设计的实际情况,把电源网络和地分配给电源层和地层,并设置其它高级规则.在所有的规则都设置好以后,在PowerLogic中,使用OLE PowerPCB Connection的Rules From PCB功能,更新原理图中的规则设置,保证原理图和PCB 图的规则一致. 2.3 元器件布局

物理电路图分析方法

1、物理电路图分析方法 首先,看到电路图判断是串联还是并联电路一定要记住两种电路各自的电流电压的特点可以将已知的条件标注在图上还有,多做有关这方面的典型习题,尤其是老师的举例,多问同学和老师同一个电路图可能有不同看法或分析方法的,但结果是一样的物理不能只靠死记硬背,要多观察,善于思考电路图不会刻意和老师多沟通画电路图的方法:先辨别是串联还是并联,若是并联,再找开关控制哪条干路和支路。 首先牢记电器符号的代表意义,弄清每个元件在电路中的作用,结合生活中常遇电路,多看、多画、多联系实际。遇到电路图时,按:电源+——开关——用电器——电源- 的顺序看,注意串联、并联器件在电路中的作用(分压、分流、限流等)。这个还是要多加练习的。 最基本的,先找到电源正极,电流就从电源正极出发,沿着导线流。遇到分叉路的时候这样看:如果分叉路中有一条是没有任何电器的,只是一条导线,或者只有电流表,(初中阶段电流表是可以看做没有电阻的,所以也相当于一根导线),那么所有的电流肯定只会走这个叉路,不会走别的地方。如果分叉路中有一条是有电压表的(初中阶段电压表看做电阻无限大,也就相当于断路),那么电流肯定不会走这条路。 除了上述两种特殊情况外,电流到了分叉路口就会往各个支路流去,每个支路电流的大小可以用欧姆定律计算。 上面对初中物理电路图分析方法的知识讲解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上面的电路图分析方法给同学们的学习很好的帮助。 2、电路图其实就是看看串联还是并联。 第1步:所有电压表以及它左右两边直至节点的导线遮去不看。 第2步:寻找有没有其他节点,如果有再看两两节点之间的东西,比如电流表测什么电流(与之串联)之类的。(电源到节点的电阻或者电流表是在干路上的,这点要明白,先用铅笔描干路) 第3步:复查,重新走一遍电路,还是电压表遮掉。

protel 99se绘制原理图的主要步骤

protel 99se绘制原理图的主要步骤 通常,硬件电路设计师在设计电路时,都需要遵循一定的步骤。要知道,严格按照步 骤进行工作是设计出完美电路的必要前提。对一般的电路设计而言,其过程主要分为 以下3步: 1.设计电路原理图 在设计电路之初,必须先确定整个电路的功能及电气连接图。用户可以使用Protel99 提供的所有工具绘制一张满意的原理图,为后面的几个工作步骤提供可靠的依据和保证。 2.生成网络表 要想将设计好的原理图转变成可以制作成电路板的PCB图,就必须通过网络表这一桥梁。在设计完原理图之后,通过原理图内给出的元件电气连接关系可以生成一个网络 表文件。用户在PCB设计系统下引用该网络表,就可以此为依据绘制电路板。 3.设计印刷电路板 在设计印刷电路板之前,需要先从网络表中获得电气连接以及封装形式,并通过这些 封装形式及网络表内记载的元件电气连接特性,将元件的管脚用信号线连接起来,然 后再使用手动或自动布线,完成PCB板的制作。 原理图的设计步骤: 一般来讲,进入SCH设计环境之后,需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才算完成原理图的设计:1.设置好原理图所用的图纸大小。最好在设计之处就确定好要用多大的图纸。虽然在 设计过程中可以更改图纸的大小和属性,但养成良好的习惯会在将来的设计过程中受益。 2.制作元件库中没有的原理图符号。因为很多元件在Protel99中并没有收录,这时就 需要用户自己绘制这些元件的原理图符号,并最终将其应用于电路原理图的绘制过程 之中。 3.对电路图的元件进行构思。在放置元件之前,需要先大致地估计一下元件的位置和 分布,如果忽略了这一步,有时会给后面的工作造成意想不到的困难! 4.元件布局。这是绘制原理图最关键的一步。虽然在简单的电路图中,即使并没有太 在意元件布局,最终也可以成功地进行自动或手动布线,但是在设计较为复杂的电路 图时,元件布局的合理与否将直接影响原理图的绘制效率以及所绘制出的原理图外观。

AltiumDesigner中的电路仿真

今天看了下Altium Designer的电路仿真功能,发现它还是蛮强大的,按着help里面的文档《TU0106 Defining & running Circuit Simulation 》跑了一下,觉得还行,所以就把这个文档翻译下。。。。。 其中包含了仿真功能的介绍,元件仿真模型的添加与修改,仿真环境的设置,等等。本人对SPICE仿真了解的不多,里面涉及到SPICE的文件如果有什么错误,欢迎提出! 一、电路仿真功能介绍 Altium Designer的混合电路信号仿真工具,在电路原理图设计阶段实现对数模混合信号电路的功能设计仿真,配合简单易用的参数配置窗口,完成基于时序、离散度、信噪比等多种数据的分析。Altium Designer 可以在原理图中提供完善的混合信号电路仿真功能 ,除了对XSPICE 标准的支持之外,还支持对Pspice模型和电路的仿真。 Altium Designer中的电路仿真是真正的混合模式仿真器,可以用于对模拟和数字器件的电路分析。仿真器采用由乔治亚技术研究所(GTRI)开发的增强版事件驱动型XSPICE仿真模型,该模型是基于伯克里SPICE3代码,并于且SPICE3f5完全兼容。 SPICE3f5模拟器件模型:包括电阻、电容、电感、电压/电流源、传输线和开关。五类主要的通用半导体器件模型,如diodes、BJTs、JFETs、MESFETs和MOSFETs。 XSPICE模拟器件模型是针对一些可能会影响到仿真效率的冗长的无需开发局部电路,而设计的复杂的、非线性器件特性模型代码。包括特殊功能函数,诸如增益、磁滞效应、限电压及限电流、s域传输函数精确度等。局部电路模型是指更复杂的器件,如用局部电路语法描述的操作运放、时钟、晶体等。每个局部电路都下在*.ckt文件中,并在模型名称的前面加上大写的X。 数字器件模型是用数字SimCode语言编写的,这是一种由事件驱动型XSPICE模型扩展而来专门用于仿真数字器件的特殊的描述语言,是一种类C语言,实现对数字器件的行为及特征的描述,参数可以包括传输时延、负载特征等信息;行为可以通过真值表、数学函数和条件控制参数等。它来源于标准的XSPICE代码模型。在SimCode中,仿真文件采

电路原理图设计规范

xxxx交通技术有限公司——原理图设计规范 目录 一、概述...........................................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原理图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 1、器件选型:..................................错误!未定义书签。(1)、功能适合性:.........................错误!未定义书签。(2)、开发延续性:.........................错误!未定义书签。(3)、焊接可靠性:.........................错误!未定义书签。(4)、布线方便性:.........................错误!未定义书签。(5)、器件通用性:.........................错误!未定义书签。(6)、采购便捷性:.........................错误!未定义书签。(7)、性价比的考虑.........................错误!未定义书签。 2、原理图封装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1)、管脚指定:...........................错误!未定义书签。(2)、管脚命名:...........................错误!未定义书签。(3)、封装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4)、PCB封装:............................错误!未定义书签。(5)、器件属性:...........................错误!未定义书签。 3、原理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1)、功能模块的划分:.....................错误!未定义书签。

电路图识图方法:10大原则与7大步骤

电路图识图方法:10大原则与7大步骤 01、电路简化的基本原则 初中物理电学中的复杂电路可以通过如下原则进行简化: 第一:不计导线电阻,认定R线≈0。有电流流过的导线两端电压为零,断开时开关两端可以测得电压(电路中没有其他断点)。 第二:开关闭合时等效于一根导线;开关断开时等效于断路,可从电路两节点间去掉。开关闭合有电流流过时,开关两端电压为零,断开时开关两端可以测得电压(电路中没有其他断点)。 第三:电流表内阻很小,在分析电路的连接方式时,有电流表的地方可看作一根导线。 第四:电压表内阻很大,在分析电路的连接方式时,有电压表的地方可视作断路,从电路两节点间去掉. 第五:用电器(电阻)短路:用电器(电阻)和导线(开关、电流表)并联时,用电器中无电流通过(如下图示),可以把用电器从电路的两节点间拆除(去掉)。

第六:滑动变阻器Pa段被导线(金属杆)短接不工作,去掉Pa段后,下图a变为图b。 第七:根据串、并联电路电流和电压规律“串联分压、并联分流”分析总电流、总电压和分电流、分电压的关系。 第八:电流表和哪个用电器串联就测哪个用电器的电流,电压表和哪个用电器并联就测哪个用电器的电压。判断电压表所测量的电压可用滑移法和去源法。 第九:电压表原则上要求并联在电路中,单独测量电源电压时,可直接在电源两端。 一般情况下,如果电压表串联在电路中,测得的电压是电源两端电压(具体情况见笔记)。电流表直接接在电源两端会被烧坏,且让电源短路,烧坏电源。 第十:如果导线上(节点之间)没有用电器(开关,电流表除外),那么导线上的各点可以看做是一个点,可以任意合并、

分开、增减。(此法又称节点法)例如: 02、电路简化步骤 第一步:按照题目要求将断开的开关去掉,将闭合的开关变成导线。 第二步:将电流表变成导线(视具体情况也可保留)。 第三步:去掉电压表。 第四步:合并(或者换位)导线上的节点。(此步骤在电路中用电器比较多,且相互纠结时,采用)。 第五步:画出等效电路图,判断各用电器是串联还是并联。 第六步:在原电路中利用原则七、八判断电流表和电压表各测量哪个用电器的电流和电压。 第七步:将电压表和电流表添加到等效电路图中,分析各电流表和电压表示数之间的关系。(利用原则七) 03、经典例题选讲 例1:在如下电路图中,开关S闭合后,电压表V1的示数是2.5V,V2的示数是1V,如果A2的示数是0.2A,那么A1的示数是多少?试求两只灯泡两端的电压。

初中物理画电路图方法与技巧

看电路图连接实物图,或画电路图时有什么方法和技巧。 其实挺简单的分清正负极电源开关和各个元件间的关系 画电路图首先克服怕难思想,然后要掌握方法。 画电路图题型大约可分为以下几种: 1、看实物画出电路图。 2、看图连元件作图。 3、根据要求设计电路。 4、识别错误电路,并画出正确的图。一般考试就以上四种作图,下面就它们的作图方法详细说明。 (一)看实物画电路图,关键是在看图,图看不明白,就无法作好图,中考有个内部规定,混联作图是不要求的,那么你心里应该明白实物图实际上只有两种电路,一种串联,另一种是并联,串联电路非常容易识别,先找电源正极,用铅笔尖沿电流方向顺序前进直到电源负极为止。明确每个元件的位置,然后作图。顺序是:先画电池组,按元件排列顺序规范作图,横平竖直,转弯处不得有元件若有电压表要准确判断它测的是哪能一段电路的电压,在检查电路无误的情况下,将电压表并在被测电路两端。对并联电路,判断方法如下,从电源正极出发,沿电流方向找到分叉点,并标出中文“分”字,(遇到电压表不理它,当断开没有处理)用两支铅笔从分点开始沿电流方向前进,直至两支笔尖汇合,这个点就是汇合点。并标出中文“合”字。首先要清楚有几条支路,每条支路中有几个元件,分别是什么。特别要注意分点到电源正极之间为干路,分点到电源负极之间也是干路,看一看干路中分别有哪些元件,在都明确的基础上开始作电路图,具体步骤如下:先画电池组,分别画出两段干路,干路中有什么画什么。在分点和合点之间分别画支路,有几条画几条(多数情况下只有两条支路),并准确将每条支路中的元件按顺序画规范,作图要求横平竖直,铅笔作图检查无误后,将电压表画到被测电路的两端。 (二)看电路图连元件作图 方法:先看图识电路:混联不让考,只有串,并联两种,串联容易识别重点是并联。若是并联电路,在电路较长上找出分点和合点并标出。并明确每个元件所处位置。(首先弄清楚干路中有无开并和电流表)连实物图,先连好电池组,找出电源正极,从正极出发,连干路元件,找到分点后,分支路连线,千万不能乱画,顺序作图。直到合点,然后再画另一条支路[注意导线不得交叉,导线必须画到接线柱上(开关,电流表,电压表等)接电流表,电压表的要注意正负接线柱]遇到滑动变阻器,必须一上,一下作图,检查电路无误后,最后将电压表接在被测电路两端。 (三)设计电路方法如下:

电路原理图设计步骤

电路原理图设计步骤 1.新建一张图纸,进行系统参数和图纸参数设置; 2.调用所需的元件库; 3.放置元件,设置元件属性; 4.电气连线; 5.放置文字注释; 6.电气规则检查; 7.产生网络表及元件清单; 8.图纸输出. 模块子电路图设计步骤 1.创建主图。新建一张图纸,改名,文件名后缀为“prj”。 2.绘制主图。图中以子图符号表示子图内容,设置子图符号属性。 3.在主图上从子图符号生成子图图纸。每个子图符号对应一张子图图纸。 4.绘制子图。 5.子图也可以包含下一级子图。各级子图的文件名后缀均是“sch”。 6.设置各张图纸的图号。 元件符号设计步骤 1.新建一个元件库,改名,设置参数; 2.新建一个库元件,改名; 3.绘制元件外形轮廓; 4.放置管脚,编辑管脚属性; 5.添加同元件的其他部件; 6.也可以复制其他元件的符号,经编辑修改形成新的元件; 7.设置元件属性; 8.元件规则检查; 9.产生元件报告及库报告; 元件封装设计步骤 1.新建一个元件封装库,改名; 2.设置库编辑器的参数; 3.新建一个库元件,改名; 4.第一种方法,对相似元件的封装,可利用现有的元件封装,经修改编辑形成; 5.第二种方法,对形状规则的元件封装,可利用元件封装设计向导自动形成; 6.第三种方法,手工设计元件封装: ①根据实物测量或厂家资料确定外形尺寸; ②在丝印层绘制元件的外形轮廓; ③在导电层放置焊盘; ④指定元件封装的参考点 PCB布局原则 1.元件放置在PCB的元件面,尽量不放在焊接面; 2.元件分布均匀,间隔一致,排列整齐,不允许重叠,便于装拆; 3.属同一电路功能块的元件尽量放在一起;

入门电路原理图分析

入门电路原理图分析 一、电子电路的意义电路图是人们为了研究和工程的需要,用约定的符号绘制的一种表示电路结构的图形。通过电路图可以知道实际电路的情况。这样,我们在分析电路时,就不必把实物翻来覆去地琢磨,而只要拿着一张图纸就可以了。在设计电路时,也可以从容地纸上或电脑上进行,确认完善后再进行实际安装,通过调试、改进,直至成功。我们更可以应用先进的计算机软件来进行电路的辅助设计,甚至进行虚拟的电路实验,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二、电子电路图的分类常遇到的电子电路图有原理图、方框图、装配图和印版图等。1、原理图 原理图就是用来体现电子电路的工作原理的一种电路图,又被叫做“电原理图”。这种图由于它直接体现了电子电路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所以一般用在设计、分析电路中。分析电路时,通过识别图纸上所画的各种电路元件符号以及它们之间的连接方式,就可以了解电路的实际工作情况。下图所示就是一个收音机电路的原理图。2、方框图(框图) 方框图是一种用方框和连线来表示电路工作原理和构成概 况的电路图。从根本上说,这也是一种原理图。不过在这种图纸中,除了方框和连线几乎没有别的符号了。它和上面的原理图主要的区别就在于原理图上详细地绘制了电路的全

部的元器件和它们连接方式,而方框图只是简单地将电路安装功能划分为几个部分,将每一个部分描绘成一个方框,在方框中加上简单的文字说明,在方框间用连线(有时用带箭头的连线)说明各个方框之间的关系。所以方框图只能用来体现电路的大致工作原理,而原理图除了详细地表明电路的工作原理外,还可以用来作为采集元件、制作电路的依据。下图所示的就是上述收音机电路的方框图。(三)装配图它是为了进行电路装配而采用的一种图纸,图上的符号往往是电路元件的实物的外形图。我们只要照着图上画的样子,依样画葫芦地把一些电路元器件连接起来就能够完成电路的装配。这种电路图一般是供初学者使用的。装配图根据装配模板的不同而各不一样,大多数作为电子产品的场合,用的都是下面要介绍的印刷线路板,所以印板图是装配图的主要形式。在初学电子知识时,为了能早一点接触电子技术,我们选用了螺孔板作为基本的安装模板,因此安装图也就变成另一种模式。如下图:(四)印板图印板图的全名是“印刷电路板图”或“印刷线路板图”,它和装配图其实属于同一类的电路图,都是供装配实际电路使用的。印刷电路板是在一块绝缘板上先覆上一层金属箔,再将电路不需要的金属箔腐蚀掉,剩下的部分金属箔作为电路元器件之间的连接线,然后将电路中的元器件安装在这块绝缘板上,利用板上剩余的金属箔作为元器件之间导电的连线,完成电路的连接。由于这种电路板的一面

电子电路设计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电子电路设计的一般方法与步骤 一、总体方案的设计与选择 1.方案原理的构想 (1)提出原理方案 一个复杂的系统需要进行原理方案的构思,也就是用什么原理来实现系统要求。因此,应对课题的任务、要求和条件进行仔细的分析与研究,找出其关键问题是什么,然后根据此关键问题提出实现的原理与方法,并画出其原理框图(即提出原理方案)。提出原理方案关系到设计全局,应广泛收集与查阅有关资料,广开思路,开动脑筋,利用已有的各种理论知识,提出尽可能多的方案,以便作出更合理的选择。所提方案必须对关键部分的可行性进行讨论,一般应通过试验加以确认。 (2)原理方案的比较选择 原理方案提出后,必须对所提出的几种方案进行分析比较。在详细的总体方案尚未完成之前,只能就原理方案的简单与复杂,方案实现的难易程度进行分析比较,并作出初步的选择。如果有两种方案难以敲定,那么可对两种方案都进行后续阶段设计,直到得出两种方案的总体电路图,然后就性能、成本、体积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才能最后确定下来。 2.总体方案的确定 原理方案选定以后,便可着手进行总体方案的确定,原理方案只着眼于方案的原理,不涉及方案的许多细节,因此,原理方案框图中的每个框图也只是原理性的、粗略的,它可能由一个单元电路构成,亦可能由许多单元电路构成。为了把总体方案确定下来,必须把每一个框图进一步分解成若干个小框,每个小框为一个较简单的单元电路。当然,每个框图不宜分得太细,亦不能分得太粗,太细对选择不同的单元电路或器件带来不利,并使单元电路之间的相互连接复杂化;但太粗将使单元电路本身功能过于复杂,不好进行设计或选择。总之,

应从单元电路和单元之间连接的设计与选择出发,恰当地分解框图。 二、单元电路的设计与选择 1.单元电路结构形式的选择与设计 按已确定的总体方案框图,对各功能框分别设计或选择出满足其要求的单元电路。因此,必须根据系统要求,明确功能框对单元电路的技术要求,必要时应详细拟定出单元电路的性能指标,然后进行单元电路结构形式的选择或设计。 满足功能框要求的单元电路可能不止一个,因此必须进行分析比较,择优选择。 2.元器件的选择 (1)元器件选择的一般原则 元器件的品种规格十分繁多,性能、价格和体积各异,而且新品种不断涌现,这就需要我们经常关心元器件信息和新动向,多查阅器件手册和有关的科技资料,尤其要熟悉一些常用的元器件型号、性能和价格,这对单元电路和总体电路设计极为有利。选择什么样的元器件最合适,需要进行分析比较。首先应考虑满足单元电路对元器件性能指标的要求,其次是考虑价格、货源和元器件体积等方面的要求。 (2)集成电路与分立元件电路的选择问题 随着微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集成电路大量涌现,集成电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今天,一块集成电路常常就是具有一定功能的单元电路,它的性能、体积、成本、安装调试和维修等方面一般都优于由分立元件构成的单元电路。 优先选用集成电路不等于什么场合都一定要用集成电路。在某些特殊情况,如:在高频、宽频带、高电压、大电流等场合,集成电路往往还不能适应,有时仍需采用分立元件。另外,对一些功能十分简单的电路,往往只需一只三极管或一只二极管就能解决问题,就不必选用集成电路。

专题:五种基本作图的详细作图过程

尺规作图的基本步骤和作图语言 一、作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已知:线段a 求作:线段AB ,使AB =a 作法:1、作射线AC 2、在射线AC 上截取AB =a ,则线段AB 就是所要求作的线段 二、作角等于已知角 已知:∠AOB 求作:∠A ′O ′B ′,使∠A ′O ′B ′=∠AOB. 作法: (1)作射线O ′A ′. (2)以点O 为圆心,以任意长为半径画弧,交OA 于点C,交OB 于点D. (3)以点O ′为圆心,以OC 长为半径画弧,交O ′A ′于点C ′. (4)以点C ′为圆心,以CD 长为半径画弧,交前面的弧于点D ′. (5)过点D ′作射线O ′B ′.∠A ′O ′B 三、作角的平分线 已知:∠AOB, 求作:∠AOB 内部射线OC,使:∠AOC=∠BOC, 作法:(1)在OA 和OB 上,分别截取OD 、OE ,使OD=OE . (2)分别以D 、E 为圆心,大于的 DE 2 1 长为半径作弧,在∠AOB 内,两弧交于点C . (3)作射线OC .OC 就是所求作的射线. 四、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中垂线)或中点 已知:线段AB 求作: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 作法: (1)分别以A 、B 为圆心,以大于AB 的一半为半 径在AB 两侧画弧,分别相交于E 、F 两点 (2)经过E 、F ,作直线EF (作直线EF 交AB 于 点O )直线EF 就是所求作的垂直平分线 (点O 就是所求作的中点) A O

五、过直线外一点作直线的垂线. (1)已知点在直线外 已知:直线a 、及直线a 外一点A.(画出直线a 、点A) 求作:直线a 的垂线直线b ,使得直线b 经过点A. 作法: (1)以点A 为圆心,以适当长为半径画弧,交直线a 于点 C 、D. (2)以点C 为圆心,以AD 长为半径在直线另一侧画弧.(3)以点D 为圆心,以AD 长为半径在直线另一侧画弧,交前一条弧于点B. (4)经过点A 、B 作直线AB. 直线AB 就是所画的垂线b.(如图) (2)已知点在直线上 已知:直线a 、及直线a 上一点A. 求作:直线a 的垂线直线b ,使得直线b 经过点作法: (1) 以A 为圆心,任一线段的长为半径画弧, 交a 于C 、B 两点 (2) 点C 为圆心,以大于CB (3) 以点B 为圆心,以同样的长为半径画弧, 两弧的交点分别记为M (4) 经过A 、M ,作直线AM 直线AM 常用的作图语言: (1)过点×、×作线段或射线、直线; (2)连结两点××; (3)在线段××或射线××上截取××=××; (4)以点×为圆心,以××的长为半径作圆(或画弧),交××于点×; (5)分别以点×,点×为圆心,以××,××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点×; (6)延长××到点×,使××=××。 二:作图题说明 在作图中,有属于基本作图的地方,写作法时,不必重复作图的详细过程,只用一句话概括叙述就可以了。 (1)作线段××=××; (2)作∠×××=∠×××; (3)作××(射线)平分∠×××; (4)过点×作××⊥××,垂足为点×; (5)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电子电路原理图的分析方法

电子电路原理图的分析方法,建议多看看! 电器修理、电路设计都是要通过分析电路原理图,了解电器的功能和工作原理,才能得心应手开展工作的。首先要有过硬的基本功,要能对有技术参数的电路原理图进行总体了解,能进行划分功能模块,找出信号流向,确定元件作用。若不知电路的作用,可先分析电路的输入和输出信号之间的关系。如信号变化规律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相位问题是同相位,或反相位。电路和组成形式,是放大电路,振荡电路,脉冲电路,还是解调电路。要学会维修电器设备和设计电路,就必须熟练掌握各单元电路的原理。会划分功能块,能按照不同的功能把整机电路的元件进行分组,让每个功能块形成一个具体功能的元件组合,如基本放大电路,开关电路,波形变换电路等。要掌握分析常用电路的几种方法,熟悉每种方法适合的电路类型和分析步骤。1.交流等效电路分析法首先画出交流等效电路,再分析电路的交流状态,即:电路有信号输入时,电路中各环节的电压和电流是否按输入信号的规律变化、是放大、振荡,还是限幅削波、整形、鉴相等。2.直流等效电路分析法画出直流等效电路图,分析电路的直流系统参数,搞清晶体管静态工作点和偏置性质,级间耦合方式等。分析有关元器件在电路中所处状态及起的作用。例如:三极管的工作状态,如饱和、放大、截止区,二极管处于导通或截止等。3.频率特性分析法主要看电路本身所具有的频率是否与它所处理信号的频谱相适应。粗略估算一下它的中心频率,上、下限频率和频带宽度等,例如:各种滤波、陷波、谐振、选频等电路。4.时间常数分析法主要分析由R、L、C及二极管组成的电路、性质。时间常数是反映储能元件上能量积累和消耗快慢的一个参数。若时间常数不同,尽管它的形式和接法相似,但所起的作用还是不同,常见的有耦合电路、微分电路、积分电路、退耦电路、峰值检波电路等。最后,将实际电路与基本原理对照,根据元件在电路中的作用,按以上的方法一步步分析,就不难看懂。当然要真正融会贯通还需要坚持不懈地学习。

画简单电路图的方法

电子知识 电路图(5509) 画简单电路图的方法: (1)电流分路法 此方法的要点是:从电源的正极出发,顺着电流的方向找,直到电源的负极为止。不管电路如何弯曲,只要是电流不分路,即电流从一个用电器流向另一个用电器,一直流下去,那么用电器就是串联接法,组成的就是串联电路。如果电路在某点出现分路,表明这个电路中既有干路,又有支路,那么电流通过支路上的用电器后将在另一点汇合,在回到电源的负极。当干路上没有用电器,而每条支路上只要一个用电器时,这些用电器就组成并联电路。 (2)节点法 对于具有串.并联电路初步知识的同学来说,从规范的电路中看出用电器的接法是很容易的。但当面对的是一个不规范的电路,特别是电路中的导线在多处交叉相连时,初学者往往会感到困惑。 识别这种电路可采用“节点法”。所谓节点指的是电路中那些“导线交叉相连”的点,包括分流点和汇流点。 利用节点法识别电路的具体步骤是: a.先找出电路中的所有节点,并分别用字母(或数字)表示。 b.将所有用一根导线直接相连(不经过用电器)的节点视为同一节点。并改用同一字母(或数字)表示。 经过以上两步的处理,从图06-2中不难看出,灯L1、L2、L3的两端,都是一端接在电路的A点上,另一端接在电路的D (B)点上,因而灯L1、L2、L3是并联的。 连接电路

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是同学们应该具备的一种电学的实验技能。连接电路通常采用以下三种方法。 (1)电流流向法 从电源的正极开始,沿着电流的流向依次连接实物,直到电源的负极。连接串联电路时采用这种方法既快捷又准确。 (2)先支路后干路法 顾名思义,这是连接并联电路常采用的一种方法。其过程是:先从电路图中找出电路的分流点和汇流点,视它们为各个支路的“头”和“尾”;把各个支路上的元件按电流流入方向连好,电流流入端是支路的“头”,电流流出端是支路的“尾”,并将各个支路的“头头”相接,“尾尾”相连;再把干路上的元件按电路图中的顺序接在分流点和汇流点之间;最后把各个支路的“头”和“尾”分别与分流点和汇流点相连。 (3)先通后补法 从电源的正极开始,沿着电流的流向,将干路中的元件和某一支路的元件用导线接通,先形成一条电流的路径,找出分流点和汇流点的位置;然后将其他各个支路中的元件连好,补接在分流点和汇流点之间,再形成所有电流的路径。 维修人员常遇到无图纸的电子产品,需要根据实物画出电路原理图。这也是初学者必须掌握的基本功,以下介绍有关方法与技巧。1.选择体积大、引脚多并在电路中起主要作用的元器件如集成电路、变压器、晶体管等作画图基准件,然后从选择的基准件各引脚开始画图,可减少出错。 2.若印制板上标有元件序号(如VD870、R330、C466等),由于这些序号有特定的规则,英文字母后首位阿拉伯数字相同的元件属同一功能单元,因此画图时应巧加利用。正确区分同一功能单元的元器件,是画图布局的基础。

仿真分析步骤

例2:以P214例3.2.1说明仿真过程。 仿真分析步骤(P214例3.2.1) 1、选择菜单:放置(Place)\元件(Component)… 数据库(Database):主数据库(Master Database)组(Group):电源(Sources) 系列(Family):电源(POWER_SOURCES) 元件(Component):直流电压源(DC_POWER),单击OK按钮。 Ctrl+M设置属性后放置(或放置后,双击该元件设置属性): 在参数(value)属性页中V oltage(V)选2V,单击OK(确定)按钮。 同法放置接地:GROUND, 同法放置直流电压源:DC_POWER为4V。 在value属性页中V oltage(RMS)选4V。 同法放置直流电流源:系列(Family):电源(SIGNAL_CURRENT_SOURCES) 元件(Component):DC_CURRENT为3A。 双击该元件,在参数(value)属性页中Current(A)选2V,单击OK(确定)按钮。 同法放置直流电流源:DC_CURRENT为2A。 2、选择菜单:放置(Place)\元件(Component)… 数据库(Database):主数据库(Master Database)组(Group):Basic 系列(Family):RESISTOR 元件(Component):1Ω,单击OK按钮。 Ctrl+M设置属性后放置(或放置后,双击该元件设置属性): 在参数(value)属性页中Resistance选2Ω(Ohm),单击OK(确定)按钮。 按Ctrl+R旋转900。 同法放置其余电阻。 3、选择菜单:放置(Place)\导线(Wire) 连线如图所示,在需要的地方放置节点:放置(Place)\节点(Join)。 4、选择菜单“仿真(Simulate)/分析(Analyses)/ 直流工作点分析(DC Operation Point Analysis)”,弹出图3.2.5 所示分析参数设置对话框,“输出(Output variables)”用于选择所 要分析的结点、电源和电感支路。“电路变量(Variables in circuit)”栏中列出了电路中可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