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6年版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李时珍医药创新奖

2016年版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李时珍医药创新奖

2016年版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李时珍医药创新奖
2016年版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李时珍医药创新奖

2016年度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李时珍医药创新奖

参评项目目录

001 ZY-01 中药唾液药动学研究方法的建立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李秋红鞠爱霞冯宇飞李纯张丹丹刘杰丁国华崔明宇

002 LC-01 栀早颗粒对真性性早熟女童瘦素及生长素促泌素水平的干预机制研究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杨丽珍郑南高丽娟郑杨王琳陈德欣刘莉王琰华侯冠楠

003 LC-02 电针促进中风后上肢运动功能重建的量效、时效关系及中枢机制研究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王东岩孙忠人李岩董旭王斌邢继杰冯丽媛卫哲杜志江王岩004 LC-03 失眠中医辨证论治与神经递质的相关研究

福建省中医药研究院

黄俊山曾雪爱张娅张一帆李星王秀峰刘芳黄兆迁

005 ZY-02 基于代谢组学的黄芩苦寒药性科学内涵及黄芩“逐水”功效研究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齐齐哈尔医学院

刘树民陈平平汪娜卢芳陈大忠于纯淼张娜柳长凤周琦于栋华006 LC-04 以“引阳入阴”理论指导头面部诸穴按摩辅助治疗失眠的实践研究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张雅丽蔡俊萍汪小冬黄凤庄丽陆俊

007 JC-01 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中药新药研制与开发

辽宁中医药大学

范颖马骥乔铁张林李杨刘丽张秋华卢健马进

008 LC-05 胰岛素抵抗主要相关疾病的中医药基础与临床研究

北京医院

李怡王凌李晔闫小光王宝黄飞乔琳琳李秋贵李文瑞

009 JC-02 基于肺络构效失衡理论的特发性肺纤维化病、机、证、效体系构建

辽宁中医药大学

吕晓东庞立健吕静刘创王琳琳吕凌朱凌云焦蕊臧凝子杨丽010 LC-06 基于病证结合的代谢综合征基础创新研究与临床应用

辽宁中医药大学

石岩杨宇峰刘小溪徐娜滕飞刘亮曹彬田晓君郜贺张世超

杨晓阳田列吕悦王莉田辉

011 LC-07 益气养阴活血利水法对视网膜脱离术后患者视功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

辽宁中医药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彭清华李建超彭俊朱志容刘娉姚小磊李伟力范艳华谭涵宇龙达

曾红艳吴权龙徐剑陈向东

012 LC-08 中医五行体感音乐对脑瘫肌张力与认知影响的研究

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南海妇产儿童医院/佛山市南海区妇幼保健院

刘振寰钱旭光赵勇李志林李玉秀张丽红林青梅王欣

013 JC-03 清热利湿法在慢性胃炎治疗中的临床观察及机理研究

湖南中医药大学

王小娟郭璇徐寅郭建生胡淑娟谭华梁罗燕肖麟

014 JC-04 李德新学术思想继承与创新研究

辽宁中医药大学

于睿李可大刘晓亭吴景东王彩霞张杰鞠庆波海英李思琦崔家鹏李建学张欢倪菲徐志宏张颖

015 JC-05 益气活血利水法治疗心力衰竭水潴留机制的实验研究

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

刘淑荣张晓华邸琳孙颖钱锋于清华翟颖周淑平孙光伟

016 JC-06 不同电针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不同脑区代谢组学影响的实验研究

北京中医药大学

李志刚莫雨平姚海江宋洪涛唐银杉邓晓丰许安萍王鑫孙迎春

017 LC-09 中医辨证规范的方法研究与应用示范

辽宁中医药大学

张哲关雪峰张会永贾连群刘悦陈智慧孔德昭齐文诚吕美君王洋杜莹裴宇鹏马原刘丽星李爽

019 ZY-03 治疗小儿多动障碍注意力缺陷的中药新药研究及产业化

重庆思科药物研究所有限公司重庆希尔安药业有限公司

陈犁吕姗珊谯志文张毅张太君唐桂英周年华陈晓雪杨超陈云020 ZY-04 益智康脑丸的研制开发

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药研究院广西强寿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李浪辉饶伟源兰保强黎海珍邱宏聪梁潇李茂覃良李伟芳周军陈小刚韦宝伟陈爱民农兴旭

021 LC-11 血脉通颗粒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临床及机理研究

常州市中医医院

张琪钱高潮智瑜王紫逸丁志祥张斌霞张奕民曹震

022 ZY-05 具有“益气养阴、活血化痰”作用的冠心平新药开发与治疗冠心病的机理研究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李七一方祝元严士海刘志辉朱萱萱韩旭王令谆王道成朱波刘福明李莲静

023 ZY-06 胃动颗粒治疗胃排空障碍性疾病的机制研究

大连长川中医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白长川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

天津药物研究院有限公司大连理工大学大连医科大学

白长川李吉彦阎超马超曹魏李翌萌闫若庸李楠韩国柱侯文彬024 LC-12 朱良春益肾蠲痹法治疗风湿病的基础研究及临床推广应用

南通良春中医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南通市良春中医药研究所广东省中医院南通市中医院江苏省中医院江苏正大清江制药有限公司

朱婉华吕爱平朱剑萍何羿婷蒋熙蒋恬顾冬梅张弛潘峰吴坚张侠福何峰钱先韩才峰

025 KP-01 天地精丸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及实验研究

武汉市中医医院

李智杰黄金元金海涛张义生徐惠芳赵荣周黎胡利周芳鲁焱026 ZY-07 益贞颗粒的研制及其在治疗围绝经期综合症中的应用

三峡大学中医临床医学院(宜昌市中医医院) 三峡大学生物与制药学院

周继刚贺海波汪鋆植周创陈茂华田祚鲜穆怡罗涛颜军温涛易蓉谈发明

027 ZY-08 中药口服固体制剂体内过程动力学特征研究关键技术

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药物研究院有限公司

何新刘昌孝肖学凤李自强冯果许妍妍李亚卓王丽峰

028 JC-07 电针内关对心肌缺血大鼠心肌保护的作用及机制

湖北中医药大学

王华吴松李佳梁凤霞陈泽斌刘建民洪亚群尤行宏唐宏图黄伟郝青

029 LC-13 隔物温和灸治疗不同证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武汉市中医医院

李建武冯彦斌马志毅熊源胤陈丽川李勇阮崇洁段波宁媛

030 LC-14 柔筋健步丸配合埋线、刺络疗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研究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田元生薛爱荣王新义王雷生田晨辉张向阳徐鹏

031 LC-15 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疏风宣肺、化痰利咽法治疗方案及临床应用

江苏省中医院安徽省中医院江西省中医院苏州市中医院无锡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史锁芳万丽玲孙钢陈宝华张业清蔡敏王跃李磊

032 JC-08 PPAR-γ在大鼠溃疡性结肠炎中的动态表达及疏肝健脾法的干预作用研究甘肃中医药大学

朱向东王燕段永强贾育新安耀荣王庆胜舍雅莉成映霞

033 JC-09 《伤寒论》阳明腑实证系列动物模型研究

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人民医院

张喜奎朱为坤王旭丽李灵辉周媛陈颖

034 JC-10 基于“卒中后认知障碍病理特点”的益气、活血方剂的治疗机制

华北理工大学

赵雅宁李淑杏窦娜李建民陈长香郭霞马素慧饶颖臻

035 LC-16 青岛地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医辨证分型的临床研究

山东青岛中西医结合医院

辛善栋李爱民许宁高萍周向东

036 LC-17 武威汉代医简所载治法、方药治疗风湿病的相关研究

甘肃省中医院

田雪梅王海东王智明王爱华吴燕李伟青张延昌

037 ZY-13 岭南道地药材化橘红的综合研究与资源开发利用

中山大学

苏薇薇李沛波王永刚彭维杨翠平聂怡初刘孟华罗钰龙邹威柳颖王声陈妍苏畅方思琪刘宏

038 LC-18 小儿脑性瘫痪的中医综合康复技术规范建立及疗效机制研究

辽宁中医药大学

王雪峰胡晓丽张秀英吴振起魏巍张程贾广良王加亮李楠初丹040 LC-19 消癥汤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

徐慧军张华冷梅薛辉孙迎春刘英刘啸风刘泳

041 JC-11 心经心包经与心脏相对特异性联系及其神经生物学机制研究

安徽中医药大学

周美启周逸平胡玲吴生兵吴子建曹健蔡荣林汪克明何璐高纺

042 LC-20 补肾生髓法治疗肿瘤化疗骨髓抑制的实践与研究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上海市胸科医院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

徐振晔王立芳王中奇金长娟张铭王爽鞠艳芳吴秋霞周卫东俞雷

043 LC-21 皮肤再生医疗技术在创面修复中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

右江民族医学院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

北京美宝烧伤创疡研究所有限公司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

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药研究院

唐乾利李杰辉贺全勇王洪生黄许森王克净莫小强黄衍强吴标良狄钾骐

王露瑶王丽

044 ZY-10 新疆中药民族药资源信息管理分析系统的研发与应用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药民族药研究所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中测国检(北京)测绘仪器检测中心李晓瑾孙成忠贾晓光齐维君樊丛照陈国岭王果平朱军闫素雅赵亚琴

宋海龙石明辉

045 LC-22 循证性中医临床诊疗指南编制技术方法

南京中医药大学

汪受传赵霞虞舜韩新民戴启刚徐珊陈争光王雷

046 ZY-11 代表性经典方剂类方衍化关系与功效物质研究技术体系创建及其应用

南京中医药大学济川药业集团有限公司仲景宛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

段金廒曹龙祥范欣生郭立玮宿树兰孙锋王佩娟刘培尹莲唐于平

董自波高松陈彦尚尔鑫钱大玮

047 ZY-31 基于“干细胞循环”理论探讨活血化瘀法的细胞生物学基础及应用

河南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河南中医药科技交流中心

王张金生赵海滨胡超群何庆勇王剑锋苏国良赵云张阳阳

048 ZY-12 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药物腰痹通胶囊的研制及产业化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孙树椿萧伟张军凌娅毕宇安吴云李娜常秀娟李艳静景娇

周一飞赵宾江张新庄徐振秋罗雪磊

049 LC-24 国家级名老中医韩明向“扶正祛瘀”学术思想在内科慢性疾病的临床应用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省立医院

张念志韩辉韩明向陈炜吴丽敏王艳昕各廷秋丁小娟李中南胡蝶

050 LC-25 肝郁患者中医生存质量研究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张玮王俐琼姚培芬朱丽萍王灵台王妍陈云飞孙学华刘一博李莹

051 LC-26 袁长津教授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总结

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药导报杂志社

蔡铁如袁梦石易钊旭朱民徐琦颜学桔

052 LC-27 香苏和胃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研究

天长市中医院

何镔施琴高明友潘军曹正龙张贵荣王鹤林

053 LC-28 去势大鼠肌骨线粒体活性变化及中药干预的实验研究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黄宏兴黄红万雷李颖柴生颋魏国强刘庆浩王高峰王广伟

054 LC-29 岩舒对头颈部鳞癌放化疗疗效及外周血中cyclinB2、wnt5a、Cdc6的影响唐山市人民医院

王建功王晓红胡万宁李义慧黄晓智陈淑媛刘卫东杨俊泉

055 LC-30 利胆合剂治疗巨细胞病毒感染胆汁淤积性肝病的临床研究

武汉市儿童医院

鄢素琪吴燕祥邓玉萍汤建桥熊小丽江治霞李红陈春红张丽萍周俪姗056 LC-31 心肺脾三脏同调理论指导下的湿疹防治研究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马绍尧李咏梅宋瑜李燕娜顾敏婕高尚璞冯国强李晓睿

057 LC-32 基于“三早”模式的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前期及血管保护研究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方朝晖吴寅盛炎炎赵进东罗琦吴云川倪海祥汪四虎管玉香

058 LC-33 基于辨证施治的HIV/AIDS病证诊疗体系构建、评价与应用

河南中医学院中国中医科学院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云南省中医中药研究院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湖北省中医院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徐立然王健李发枝郭会军王怡冰李秀慧蒋士卿邓鑫杨小平谭行华谢世平马建萍和丽生杨毅刘志斌

059 JC-12 常见脉象脉图参数的标准化研究

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大学

陆小左王学民赵静张海芳傅琳洁郭世珍姜智浩于志峰叶志华陆程060 JC-13 “肺与大肠相表里”之神经肽联络机制的实证研究

北京中医药大学

李宇航钟相根郑丰杰孙燕王玥琦苏惠萍刘金民许红贾旭高誉珊张淑静王谦张前高思华

061 ZY-14 对川贝母新基原太白贝母列入《中国药典》的研究与应用

广州白云山潘高寿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药科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中药提取分离过程现代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广州医药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魏大华胡燕李萍卢其福刘菊妍宋经元李会军应军季晖

陈世斌杨威朱爱梅刘晶

062 JC-14 中医肝阳化风证本质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梁清华熊新贵陈疆曾年菊区建刚程田力萧梅芳

063 LC-33 中医药消除运动性疲劳的应用研究

四川省骨科医院

张世明马建刘波虞亚明罗小兵涂禾

064 LC-34 头清胶囊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甘肃省中医院

孙其斌张参军王天宝尤从新唐致霞李彦龙

065 LC-35 “从肾论治”在针药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应用及相关机制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上海市光华中西医结合医院

陈云飞朱俊何东仪薛鸾周殷何天峰李连波陈潇毅张春雁王丹

066 ZY-15 山东道地药材北沙参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

山东省中医药研究院

隋在云刘瑾王爱洁张希林宋卫国李晓晶

067 LC-36 基于枢经学说的亚健康干预技术研究与开发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庞军唐宏亮黄贵华王力宁伦轼芳雷龙鸣黄锦军郭珉周宾宾周海丰

何育风刘振威甘炜王开龙林静

068 ZY-16 针对炎症免疫网络的中药新药发现方法及技术平台建立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朱晓新李玉洁杨岚陈颖杨庆翁小刚王娅杰张东李琦蔡维艳

郭琰

069 LC-37 化瘀克塞胶囊对脑梗死的作用及作用机理的研究

山东省千佛山医院

李长生杨晓妮李凤玲程振倩陈超程广清

070 JC-15 督脉电针配合康复训练对脊髓横断损伤大鼠BDNF及其受体TrkB影响的影响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李丽周霞马丽虹杨军邱振刚

071 ZY-17 中药饮片质量分级及注册管理模式的建立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湖北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山东省中医药研究院

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西中医药大学武汉市中医医院广东药学院福建中医药大学

亳州市沪谯药业有限公司

肖永庆李丽许腊英吴纯洁刘颖孙立立丁安伟龚千锋梁生旺张义生

陈红刘艳菊王英姿黄勤挽顾振荣

072 LC-38 石斛合剂序贯法防治糖尿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福建中医药大学三明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惠安县医院福鼎市医院

施红余文珍张捷平王晓宁黄浩林心君李长征林雅郑燕芳高尤亮073 LC-39 基于慢性肾衰竭中医优化诊疗方案的临床路径构建及推广应用研究

广东省中医院

刘旭生杨霓芝张蕾卢富华赵代鑫彭钰邹川林启展毛炜王立新

包崑吴一帆黎创高燕翔

074 LC-40 基于中风预防的清热泻火法干预颈动脉粥样硬化火热证的临床研究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丁元庆郝媌吴建林路玉良宋婷唐赛雪马向梅李史清

075 LC-41 基于多源证据的参麦注射液临床安全性评价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

正大青春宝药业有限公司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王连心马融冼绍祥姜俊杰杨薇沈培强易丹辉廖星王志飞庄严

黎元元张寅刘峘

076 ZY-18 治疗帕金森病的复方天麻钩藤口腔速崩片研究

山西中医学院

郭蕾李钦青柴金苗王玉璧张俊龙王玉秀闫川慧李东明赵琼

077 ZY-19 基于斑马鱼模型的中药心血管活性评价技术与应用

山东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山东大学

山东沃华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沈阳药科大学

刘可春韩利文何秋霞彭维兵李晓莉陈锡强臧恒昌曾英姿杨永平宋少江周万辉张云韩建王荣春孙晨

078 LC-42 益气养阴活血消癥通络法对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的干预及机制探讨

河北省中医院

陈志强张芬芳张江华王月华李黎莉郭倩白璐徐晶方敬

079 ZY-20 “靶-效”关联多向药理学方法研究中药治疗难治性疾病的整合效应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北京大学

卢传坚林娜赵瑞芝朱伟韩凌徐筱杰黄闰月卢传礼陈少丹袁小红吴钉红刘春芳孔祥英危建安余靖宏

080 JC-16 声波经络共振现象与黄帝内经五音治疗体系的探索与应用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6医院中日友好医院北京市延庆区中医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

许继宗张波张喆李洁王雪茜李月明张涛静杨建宇李杨郭雁冰郑晓鹏彭鑫

081 LC-43 刮痧技术分类标准与操作规范研究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陕西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河北省垂成职业培训学校

杨金生王莹莹王敬赵美丽杨莉闫平慧陈枫张颖王兴泽孔垂成刘朝田宇瑛徐东升张豪斌

082 ZY-21 黄芪皂苷甲改善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机制研究

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 复旦大学

彭文张雪梅王云满王浩王利殷佩浩刘育军汤庆丰池杨峰

083 ZY-22 《中药在供应链管理中的编码与表示》国家标准的研究与制定

深圳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中国物品编码中心

深圳市中医药企业标准联盟深圳市中医院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中药公司

康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澳门科技大学深圳市机场股份有限公司

廖利平吴培凯黎志文孙勇张敖黄曼雪翁思妹徐美渠杨莹曦吕亦华兰青山赵霁飞许冬瑾任继伟邓雪枝

084 JC-17 紫朱软膏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前及临床应用研究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柳国斌李西林韩强奚九一王丽翔张磊杨晓闫少庆陆姿赢李文惠杨婷

085 LC-44 从湿瘀论治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

广西中医药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

李卫红李莉李卫民刘丹卓张亚萍覃洁梅陈夏叶勇玲黄婵娟

086 LC-45 陈全新学术思想、针法体系及其临床应用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佛山市南海区妇幼保健院

陈秀华陈全新李颖艾宙奎瑜王聪张圣浩谭毅甄宏鹏方芳黄彬城李艳周俊亮冼耀东李健敏

087 JC-18 泄浊解毒方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免疫机制及炎细胞因子的影响

河北省中医院

刘建平刘彦岭杨倩陈建权郎晓猛荣英蕊。

088 ZY-23 复方苦参注射液标准化体系建设及产业化应用

山西振东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李安平王智民林洪生董迷柱关扎根王瑞珍李建伟王旭文张思巨王金华

李文龙海丽娜高慧敏刘晓谦秦文杰

089 LC-47 中医特色疗法诊疗体系构建与临床应用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北京军区总医院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山东中医药大学

房敏王文远王健马玉侠沈国权程英武孙武权朱清广李建华蒋诗超

090 KP-03 《你最想要的养生书——中医的生命科学与养生秘诀》

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何天有赵中亭

091 ZY-25 内蒙古产道地药材黄芪规范化生产与资源利用

中国医学科学药用植物研究所呼和浩特市通瑞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医科大学

成都中医药大学

黄林芳刘德旺蔡敏付娟瞿燕冯学明杨庆珍郑司浩段宝忠曾锐

谷彩梅于娟

092 ZY-26 益肾通络法治疗痹症的新型外用制剂研究

山东省中医药研究院

王平师彬刘善新陆永辉韩莉刘青赵渤年李克明

093 ZY-27 中药材大品种综合开发关键技术与产业化应用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昆明圣火药业集团有限公司黑龙江珍宝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中发实业集团业锐药业有限公司文山苗乡三七股份有限公司文山学院文山三七研究院

昆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孙晓波孙桂波徐惠波董方言杨崇仁张颖君兰锋余育启陈中坚方同华

杨兆祥王东赵东明方松王炳艳

094 LC-46 胃癌前病变的中医辨证规律及基础研究

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

刘华一王秀娟王蓉江海涛李桂珍杨柳杨阔侯荣慧张滨李明

095 ZY-27 符合国际规范的中医药临床研究共性平台建设及临床评价关键技术研究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唐旭东高蕊陆芳訾明杰李博李睿赵迎盼李庆娜赵阳曹唯仪翁维良096 JC-19 明睛颗粒对骨髓来源细胞参与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的干预作用研究

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

唐由之梁丽娜周尚昆江伟詹文捷王慧娟李骄侯乐陆丽珠孟宁

097 LC-58普连膏治疗血热型银屑病的疗效评价及其方法学探讨

中日友好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方医院

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总医院

北京中医药大学循证医学中心

白彦萍周冬梅李元文张云璧刘瓦利史飞刘建平张广中李锘宋佩华

张立新杨顶权邢建民

098 JC-20 基于二陈汤的爱罗咳喘宁方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痰湿阻肺)的作用及机制

河南中医学院

谢文英尚立芝张良芝薛红莉卢长青丁虹卢旻陈四清徐里包海燕

何磊张紫娟李亮常学辉程凯

099 LC-48 手法复位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临床研究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

周英杰郑怀亮周旭赵刚周晓峰赵鹏飞王少纯

100 LC-49 精确评价方法在中医药国际化中的应用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上海中医老年医学研究所

潘卫东刘特吕桦张慧敏秦保锋王明哲孙燕朱旭莹王骏姜文斐101 LC-50 化痰通络法联合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与基础研究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张玉莲周震郭家奎张琳琳刘爽韩文文宋宛珊王立存

102 JC-21 王绵之治疗痛经临床经验应用与评价研究

北京中医药大学

白晶杨勇张林吴晓丹刘迪谦张晔陈艳王燕霞刘畅鑫许文忠103 LC-51 “肾藏精”与“从肾论治肾精亏虚型慢性病”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辽宁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

上海中医药大学康复医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

王拥军沈自尹张玉莲郑洪新吴志奎施杞孟静岩张岩唐德志黄建华卞琴舒冰褚立希赵宗江顾耘

104 LC-52 慢性肝病的中医诊疗规范研究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施维群倪伟章亮杨育林茹清静林胜文何创孟庆宇程贤文

105 KP-04 《家用食疗补养大全》

深圳市龙岗区中医院

陈国姿田锦鹰黄桃园胡世平梁鼎天周玉蒙。

106 ZY-29 太空丹参优良品种选育及资源质量特性研究

湖南中医药大学

刘塔斯曾晓艳杨先国龚力民林丽美肖岚刘应蛟何云飞徐贝舒柯潘清平喻亚飞

107 JC-22 南方红豆杉抑制人A549肺癌及对EGFR等靶点的干预作用

浙江省中医院

舒琦瑾叶平王彬彬谢长生张晶陈群伟陈赐慧郦安琪

108 JC-23 针刺调制边缘叶-旁边缘叶-新皮层脑网络的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针灸研究所

方继良荣培晶王小玲洪洋王寅刘军朱兵孔健刘志顺景向红汪卫东

109 LC-53 慢性肾脏病中医临床证治优化方案的示范研究

杭州市中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江苏省中医院

王永钧何立群孙伟鲁盈王小琴张佩青魏连波曹式丽杨霓芝马红珍高菁李平陶筱娟袁发焕

110 LC-54 IgA肾病虚、瘀、风湿证的辨证、证本质及病机演变的研究

杭州市中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陈洪宇朱彩凤程晓霞朱晓玲周柳沙李靖于健宁

112 LC-55 云母及其复方颗粒对胃肠粘膜损伤的保护研究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浙江省中医院)

钦丹萍周亨德任永葆邵国民韩建新钟继红包海标刘越洋许志良杨莹莹

陈琳

113 JC-24 基于名老中医临床诊疗数据的知识发现方法学及应用示范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北京交通大学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王映辉张润顺刘保延周雪忠薛燕星周霞继张小平吴洁薛伯寿姚乃礼宋观礼郭玉峰田琳李文泉

114 KP-06 《从一到十谈养生》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

张雪亮

115 KP-07 《食物是天然的药物》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

王国玮周滔

116 LC-56 脂汰清抗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与机制

深圳市宝安区中医院

叶世龙刘爱芹郭培秀周莉娟彭智勇许文东

117 JC-25 开壅刺血法治疗喉源性咳嗽的疗效评价及操作技术规范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王玉明刘宝义卢秋霞韩秀丽牟晓青张梅潘德军刘敏

118 ZY-30 沪产番红花引种栽培种植技术优化研究与规模化生产

上海华宇药业有限公司

许振光吴树华宋嬿张雪裴卫忠朱俊杰黄丽娅

119 ZY-31 假鹰爪新骨架活性先导物及其衍生物优化合成和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6医院

吴久鸿李国雄韦林毅郭宏举宋明玉向卓史宁周晓磊张学辉张捷梁海厉恩振王杰松潘敏翔胡春梅舒彦松马天翔陈乾郑凯音

120 LC-57 新血府逐瘀软胶囊对冠心病血瘀征象及血管新生的影响

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

吉中强纪文岩王莉周景想卢英红陈卫星李杰王慧

121 KP-08 《大道至简——有尊严地活过一百岁》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林超岱

中医药工作总结

中医药工作总结 中医药工作总结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药学发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认识生命、维护健康、防治疾病的思想和方法体系,是中医药服务的内在精神和思想基础。中医医院是中医药文化继承和创新、展示和传播的重要场所。我院高度重视中医药文化建设。现将一年来我院中医药文化建设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明确了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我院中医药文化建设以中医药文化为主体,以大力培育和倡导中医药文化的价值观念为核心,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发展,在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环境形象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医药文化特色,进一步增强我院中医药文化底蕴,彰显中医药文化氛围。从我院实际出发,制定了《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实施方案,成立了中医药文化建设的领导组织,以中医药文化建设促进科室建设、技术服务、学术研究、人才培育等各项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通过中医药文化建设,使人民群众从诊疗环境、就诊方式、服务态度等方面切实感受到我院独具的中医药特色优势服务。 二、开展医院文化建设 (一)价值观念体系深入挖掘中医药文化中医乃仁术、大医精诚等价值观念,在思想理念、价值取向、培育方针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医药文化。 1、发展战略坚持以中医为主的办院方向、保持中医药特色优势。确定了科技兴院,树立品牌,患者之上,关爱生命发展战略,

不断强化技术含量,引进现代化的诊疗设备,营造专科特点,打造专科优势,为每一位患者提供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人性化、充分体现中医特色的医疗服务。 2、确立了文明行医、亲情服务、廉洁自律、人诚勤和的服务理念,把维护患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做到尊重人、关心人、感动人,通过开展以一张笑脸、一声问候、一次详细的入院介绍、一张舒适的病床、一壶热水、一个整洁的环境的活动,为病人提供温馨、细心的服务。 3、医院宗旨坚持真诚关爱、信守承诺、规范服务、科学管理的宗旨,推动医院文化建设,行风建设,不断提高医院管理水平。 4、医院精神弘扬医院团结勤奋、敬业严谨、创新立业、博爱济世精神,提高中医药服务质量,扩大社会影响,实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管理文明的有机统一。 5、院歌:集中集体智慧,编写了院歌,中医药文化底蕴深厚,源远流长。中医人肩负着传承和弘扬中医优秀文化的历史使命和人民群众健康的希望,要团结自强,拼搏向上,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用爱心点燃生命的太阳。 (二)行为规范体系在完善医院行为规范体系中充分体现中医药文化。我们将中医药文化融入各种规章制度、工作规范以及《员工守则》的制订和实施过程中,建立并不断完善行为规范体系,使其言行、举止、思维、诊疗工作无不体现中医药文化的内涵,鼓励各科室建设富有自身特色的个性化科室文化。形成富含中医药文化特色的服务文化和管理文化,促进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的提升。

中华中医药学会工作总结精选

中华中医药学会工作总结 20××年度,我会在中国科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民政部等上级单位的关怀、指导下,在学会常务理事会的带领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学会工作全局,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大和××全会及中国科协×大会议精神,围绕中医药行业中心工作,结合学会实际,突出工作重点,紧密团结依靠广大会员,树立以 人为本的科学工作作风,坚持正确的办会方向,以促进学术发展为己任,以提高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为目标,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使得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一、综合情况 20××年,共举办全国性学术活动83次,交流论文8000余篇;开展继续教育项目66项,培训人员6000余人次;举办科普讲座及科普展览56次,受众达8万余人;表彰先进集体163个,奖励中医药科技人员979名;总会直接发展会员835名;20××年筹措经费724万元。 二、主要工作 (一)学科建设 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科建设和发展,学会从分会管理建设入手,认真执行《中华中医药学会分会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严格约束、管理分会的行为。

根据中医药学科发展和社会需求,逐步调整分会设置,加强分会管理,强化分会职能,突出了中医药的特色优势,使各分会的建设与发展更好地发挥促进中医药 事业不断发展的需求。 20××年组织实施了中医内科分会、中药炮制分会等9个分会的换届选举工作,并根据学科发展的需要,在20××年度,先后组织筹备成立了中医血栓病 分会、中医继续教育分会和中医肾病分会,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学术交流 ⒈重要学术活动 学会进一步明确学术交流的创新导向,先后组织了"纪念'衡阳会议'××周年暨中医药发展战略研究峰会"、"中医药现代化与科技创新论坛"等重要的会议,扩大了中医药的影响力,树立了学会的形象,为加强国内外中医药交流与合作, 发挥了重要作用。 ⒉国内学术会议 20××年学会在国内举办了"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八次中医药防治感染病学术 交流大会"、"全国第二届中医中西医结合肾脏病临床进展学术研讨会"、"中华中医药学会外治分会第五次学术年会暨外治特色技术演示大会"等60次学术会议。为广大中医药工作者提供了良好的学术交流平台,极大地促进了中医药学科发展和不同学科间的的交叉与融合。

福建省基层老中医药专家师承带徒工作实施方案(参考模板)

附件1 福建省基层老中医药专家 师承带徒工作实施方案 为认真落实《福建省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闽卫中〔2013〕59号)和《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闽政〔2010〕13号),计划在全省遴选200名中医药临床经验丰富、医德医风良好的中医药专家或骨干为指导老师,为每位指导老师遴选配备2-3名有志扎根基层,要求学习提高的在职、在岗县级及以下医疗机构中医药人员作为继承人,在3年时间内,采取师承方式培养造就500名有志扎根基层的中医药临床人才。 一、培养目标 通过3年的跟师学习和临床实践,使继承人能够掌握、继承老中医药专家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和技术专长,培养造就一批热爱中医药事业、扎根基层、医德高尚、理论功底扎实、实践能力较强的中医药临床人才。 二、工作周期 工作周期为连续3年。 三、遴选条件 (一)指导老师条件 1. 从事中医药专业技术工作累计满25年(时间截止到

2013年12月31日,下同)以上; 2. 县级及县级以下医疗机构取得主治医师及以上、省市级医疗机构副主任医师及以上任职资格的中医药(含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专家或骨干; 3. 具有扎实的中医药理论基础、丰富独到的临床经验或技术专长,得到同行公认; 4. 医德高尚,身体健康,能够坚持临床实践,能够完成继承带教任务; 5. 日中医药门诊量在25人次以上。 已完成全国、省级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的学员、已经出师的全国、省级老中医药专家继承人、省级以上中医重点学科、专科(含建设单位)学术带头人可优先遴选。设区市级及以上名中医、省级及以上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有提出申请的直接予以确认。 (二)继承人条件 1. 热爱中医药事业,医德医风良好,有志扎根基层; 2. 具有执业医师资格,在县级及以下医疗机构中从事中医临床工作; 3. 年龄在45周岁以下。 四、指导老师和继承人遴选程序 按照先遴选确定指导老师,再遴选继承人的顺序进行。

中医药年度工作计划

中医药年度工作计划 中医知识培训计划及措施 为了加强我乡中医药知识的培训学习工作,充分发挥中医药技术在农村预防、保健、医疗中的作用,特别是对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康复优势,进一步探索建立农村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的有效途径和机制,不断提高全乡中医药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需求,根据县卫生局医政科具体部署和要求,结合我乡工作实际制定中医药知识培训学习计划。 一、工作目标 通过中医药知识培训学习达到: 1、带动中医科室引进、开展中医药新技术,培养中医药技术骨干,有利于发挥中医药新技术防治常见病多发病的优势。 2、全乡90%以上的村卫生室能为农民提供安全、有效、便捷、经济、适用的中医药技术服务。 3、提高乡村医生防病治病的能力。 二、培训内容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发的《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内容制定讲义稿。 三、培训步骤

1、选派中医药骨干人员参加市、县各级组织的中医药知识培训, 学习、引进先进的中医药知识和经验。 2、组织举办全乡中医药知识培训讲座,推荐中医药技术。 3、组织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领导小组深入村卫生室,下村督查,巡回指导。 4、组织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领导小组对全乡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情况进行检查、评估、总结。 四、培训内容及教材 1、《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 2、《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第二册 第二分册 《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第二册 第一分册 《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第一册 3、未培训到的部分相关人员自学。 五、中医适宜技术培训、技术指导小组 组长:康荣禄 成员:张树峰、代三强、郭效琪、 六、考核: 每隔半年对所培训的内容进行一次考试

中医药工作推进工作总结

中医药专项推进工作汇报 根据广饶县卫计局《广饶县综合医院和妇幼保健机构中医药工作专项推进行动实施方案》(广卫计字〔2014〕60号)要求,结合我院实际,认真做好中医药工作专项推进。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成立中医药工作领导小组 医院成立了以分管院长为组长的中医药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我院中医院专项工作计划,将中医药工作纳入2015年重要工作议程,研究解决我院中医药工作的实际问题,研究制定中医药参与全院会诊、病例讨论、卫生应急等医院管理制度,为拓展中医药服务领域提供制度保障。 二、加强中医药服务管理 (一)制定中医医疗质量控制措施与方法,严格执行中医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和中医药技术标准规范,建立中医医疗质量考核制度,并与绩效挂钩。 (二)医院职能科室及药剂科加强中药质量的控制与监测,规范中成药、中药饮片的质量管理,严格采购、验收、储存、调剂、煎煮等环节的质量控制。建立中药临床使用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 三、加强中医药队伍建设,提高人才素质 1.制定中医药人才配置、梯队建设方案及人才培养计划。在职称晋升、进修学习和学术交流等方面,做到中医药人员与西医药人员

同等待遇。 2.开展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强化中医药基本功、提升中医药临床技能,加强对西医及现代科学技术的学习,不断提高业务素质,积极开展中西医交流与协作。 3.医院积极派出各科临床医师积极参加省、市举办的各种中医药培训班及学术活动。组织开展西医人员和中医临床科室护理人员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工作,指导非中医人员合理应用中成药,积极推广应用中医适宜技术。 四、加强中西医临床协作 1.中医科与其他临床科室之间建立协作机制,将中医药服务拓展到医院各临床科室。中西医共同参与病例讨论、中西医共同参与卫生应急、中西医相互学习交流等制度;针对中医药治疗有优势的病种或优势环节,明确中医药参与治疗的方案。开展临床协作,整合中西医各自优势形成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解决治疗难点,提高临床疗效。 2.针对临床上单纯的中医或西医治疗效果都不明显的疑难病、急危重症等疾病,中医科与其他临床科室之间进行联合攻关,开展中西医结合防治方法和技术的研究以及中药的研发等。 五、加强中医药科学研究 结合临床需求,积极开展多学科参与的中西医结合科学研究,积极投入研究经费,以保证开展中医药服务所需设施、设备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投入,改善中医药服务条件,保证中医药科室与其他科室同步发展。

2017年中医院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协议书

2017年 某某中医院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教学协议书

2017年某某中医院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 传承工作室教学协议书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 (2016-2030年)》和《中医药人才发展“十三五” 规划》,传承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探索基层 名老中医药专家经验传承和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的有 效方法及培养模式,国家中医药局组织开展了《2017 年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某某中医院经过积极申报,成为项目建设单位(详见《关于公布2017年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 作室建设项目专家名单的通知》粤中医办函〔2017〕 207号)。现经上级主管部门审核批准,同意双方自愿

建立学术传承教学关系。为保证完成传承教学任务,根据《2017年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双方签订传承教学协议如下: 一、传承教学时间 自2017 年某某月某某日至2020 年某某月某某日止。 二、传承学习的基本目标和任务 (一)采取临床跟师带教、指导典籍研读和理论学习等方式,较好地掌握老中医专家的临床经验,提高疗效。 (二)每名继承人每月跟师时间累计不少于4个工作日、撰写2篇跟师笔记、1篇为老中医专家临床经验相关的医案或临床经验运用心得。 (三)老中医专家对继承人的跟师笔记、临床心得等相关学习资料进行认真批阅和点评。 (四)围绕老中医专家临床经验,广宁县中医院每季度组织开展1次学习、交流、讨论等人才培养相关活动,每年举办学习交流活动不少于4次。 (五)开展巡诊带教活动。定期到乡镇卫生院开展诊疗、带教工作,重点指导乡镇卫生院中医人员、乡村医生解决临床实际问题。每年巡诊活动次数不少于6次,每次活动时间不少于1个工作日,每次活动参加

中医药工作计划范文

篇一:中医药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中医药健康教育工作是卫生服务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为了更好的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相关工作要求,进一步完善我镇辖区内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体系,在镇辖区内普及中医药健康知识,提高居民健康水平,特制定了我镇2016年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内容如下: 一、主要工作任务 依照中医药健康教育工作规范要求,做好中医药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各项工作任务。围绕中医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结合各种卫生日主题开展宣传活动。继续做好针对老年人、婴幼儿及进城务工人员的中医药健康教育。加强中医药健康教育网络信息建设,促进中医药健康教育网络信息规范化。加强中医药健康教育档案规范化管理。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健全组织机构,完善中医药健康教育工作网络 完善的中医药健康教育网络是开展中医药健康教育工作的组织保证和有效措施,2016年我们将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调整充实健康教育队伍,加强健康教育培训;积极参加上级部门组织和本单位自己组织的各类培训,提高中医药健康教育工作者的自身健康教育能力和理论水平;将中医药健康教育工作列入我院工作计划,把中医药健康教育工作真正落实到实处。 (二)、加大经费投入 加大经费投入保障健康教育工作顺利开展。 (三)、计划开展的健康教育活动 1、举办健康教育讲座 健康教育讲座≥12次/年。每个季度开展中医药知识健康教育讲座,全年不少于6次。依据居民需求、季节多发病安排讲座内容,按照季节变化增加流行性染病的内容。选择临床经验相对丰富、表达能力较强的医生作为主讲人。每次讲座前认真组织、安排、通知,在讲

座后接受咨询、发放相关中医药健康教育材料,尽可能将健康知识传递给更多的居民。 2、对医务人员举行中医药知识继续教育培训活动 开展健康教育咨询活动≥9次/年。每个季度开展中医药知识健康咨询活动,全年不少于4次。依据医务人员工作需求、中医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和季节多发病等安排讲座内容,按照季节变化增加中医防治流行性染病的相关内容。 3、办好中医药健康教育宣传栏 按季度定期对健康教育宣传栏更换内容。将季节多发病、常见病及居民感兴趣的健康常识列入其中,丰富多彩的宣传健康知识。 篇二:中医工作要点方案 20xx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积极深化医改中医药工作,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引进,全面提升医疗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促进中医药事业繁荣健康发展,为十三五良好开局打下坚实基础。 一、积极深化医改中医药工作 (一)推进中医药参与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积极推进区中医院与我院建立医疗联合体。推进中医诊疗模式创新试点,探索形成中医综合诊疗模式。 (二)鼓励举办只提供传统中医药服务的中医门诊部。 二、全面提升医疗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 (一)推进中医药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区就诊环境和提高医院服务能力。 (二)加强医院内涵建设。继续实施“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改善就诊环境,提升服务质量,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开展中医药特色优势考核监测工作。加强医疗文书管理,开展医疗文件书写专项检查。 (三)加强中药处方质量管理。依据《重庆市中药饮片处方专项点评指南》,督促开展中药处方专项点评工作。规范中药合理使用,严控中药占比,各级医疗机构总药占比控制在50%内(西药药占比另行下达)。

中医药工作总结

中医药工作总结 目录 第一篇:中医药工作总结 第二篇:中医药工作总结 第三篇:中医药工作总结 第四篇:乡镇中医药工作总结 第五篇:中医药工作总结 正文 第一篇:中医药工作总结 中医药工作总结 为了继承和发扬中医药事业,我院在市卫生局的领导下,利用有限的卫生资源积极开展了中医药工作,现将我院中医药工作总结如下: 一、中医药工作基本情况 (一)科室设置及人员配备、诊疗情况 1、中医科门诊:中医医师2人。 2、进一步完善了中医门诊工作。 3、设有专门中医科,并有专门的门诊登记。 (二)中药房建设 加强了中药房工作,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把好药品质量关,提高中药调剂水平,设立并进一步规范了中药及成药库房。常用中药饮

片品种达300种以上,中成药达到100种,并根据需求,不断扩大中药品种。 (三)人员培训 1.每季度派出1名中医药人员到市中医院或者是太原市中医院进修学习,不断提高了中医药理论及临床技能。 2、开展了中医特色治疗和康复。 3.对村卫生所的乡医每月培训一次中医药技术,并制定相应的机制,对来学习的学员免费食宿,并且对培训内容进行了考试,经过考试,80%以上的乡医可以掌握基本的中医 1 知识,可以为辖区的居民提供简单的中医药服务。 二、对中医药工作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我院对中医药工高度重视,成立了中医药工作领导小组。 (二)采取了派送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到上级医院进行进修学习,进一步提高了我院中西医结合科目水平。 (三)在中药饮片的管理工作方面,科学拟定购药计划、严格从正规渠道购入中药饮片、在药品入库时严把质量关、加强库存中药饮片的管理,确保向患者销售合格的、无霉变、质量上乘的中药饮片,保障用药安全。 四、经验与体会

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自查报告

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自查报告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中医院 2015年中医药项目 “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 资金执行情况自查报告 为传承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临床经验,探索基层名老中医经验传承和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2015年我院开展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现将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概况 工作室基本情况 名老中医111简介,副主任医师,从医38年。擅长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中医治疗中医杂症、疑难病,对脾胃疾病的治疗经验丰富。妇科杂症方面主张以肾为本,肝肾同治佐以祛痰化瘀通络之法。治疗月经不调、不孕不育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工作室负责人222简介,主治医师,从医25年。擅长治疗:内科系统疾病,中医治疗中医杂病、疑难病。 工作室继承人基本信息 333(中医师) (一)自查工作开展情况。医院成立自查领导小组,组长:赵孟记(副院长),副组长:555(院长助理);666(财务科长),成员:777(财务科副科长);77;77。在自查小组组长牵头下对医院“111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

业务开展情况、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自查。累计检查项目支出项,合计金额元。 (二)项目基本情况。 1.经费总体情况,包括中央财政拨款、省级财政拨款及其他资金的落实情况。 2.截止到2016年8月“111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示诊室及示教室按文件要求基本达标,巡诊活动按要求逐步开展,跟师笔记大部分已经按进度完成但部分人员笔记内容空泛有待进一步改进。名医医案以总结详实实用性强,但未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院内制剂正在研究中,须进一步提高进度。 二、项目执行情况 (一)项目进展及执行过程中工作内容、计划调整情况。 1、名老中医工作室功能区域建设和条件改善 (1)在门诊楼二楼设立111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在病房楼一层小会议室改建111老中医专家临床经验示教室。(已完成) (2)名老中医示教观察室由信息科配备同步传送接收系统,能容纳25-30人进行实时观摩病历(已完成)。 (3)名老中医资料室由工作室负责人及信息科组织实施完成。用于老中医专着、学术、论文等资料的收藏、整理和临床研究原始资料,档案的保存。资料室初步建成,但111的建室

2020年中医药工作计划(最新版)

编号:YB-JH-0131 ( 工作计划)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2020年中医药工作计划(最新 版) Frequently formulating work plans can make people’s life, work and study more regular, and develop good habits, which is a habit necessary for success in doing things

2020年中医药工作计划(最新版) 摘要:经常制订工作计划,可以使人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比较有规律性,养成良好的习惯,因为习惯了制订 工作计划,于是让人变得不拖拉、不懒惰、不推诿、不依赖,养成一种做事成功必须具备的习惯。本内容可 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使用。 【第一篇】 为全面贯彻执行国家《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规范》、《老年人中医健康管理技术规范》和《0-6儿童中医健康管理技术规范》,全方位开展我镇0-6岁儿童和65岁以上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工作,确保20xx年我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全面丰收,现结合我镇具体情况,制定中医药健康服务工作计划如下: 一、加强领导,健全班子。 为加强对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工作的领导,医院成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和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工作领导小组,由医院分管负责同志任组长,相关职能科室负责人为小组成员,分别负责对全镇上述两项工作的宣传、组织、管理、检查和指导,确保服务项目的顺利实施。同时,组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工作技术指导小组,由中医科科长任组长、公共卫生科科长任副组长。公共卫生

中医药学会工作总结及16年计划

###县中医药学会2015年工作总结及2016年工作计划 2015年工作总结 2015年###县中医药学会在县科协的领导、关心和支持下,充分发挥各成员单位和学会委员的积极性,不断加强各成员单位之间的联系和沟通。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中医药活动。贯彻学习十八大和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在“三服务一加强”的指导下,充分发挥群众社团组织的特点和优势,在组织建设、学术交流活动、科学普及、服务会员和单位会员、完成上级有关部门下达的工作和社会委托的各项工作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影响力和凝聚力不断提高,圆满完成了工作任务,现总结如下: 一、加强学会组织建设,增强学会发展的活力 1、按学会《章程》的规定和要求,发展新会员,为学会补充新鲜的血液,同时发展单位会员,全年发展新的会员4名,单位会员1家。现有会员80名,单位会员10家。按规定收缴了会员单位的会费,为新会员办理了会员证书,理事会成员颁发了聘书。 2、顺利通过县科协对学会的“目标管理考核”工作。常务理事会专门研究加强学会自身组织建设的各项务实工作,使学会的各项工作做到了“组织落实”,明确我会的发展方向。 3、搭建起举荐人才的平台,大力选拔推荐各专业专家至各中医药学术组织任职。 2015年先后推荐了3名专家省市相关的专业学术组织担任委员;推荐2位专家到市中医药学会专家库担任评审专家;推荐骆家富同志参加省中医药管理局的地方名老中医评选活动,并顺利通过。推荐高加齐、张茂根两名青年中医药人员参加省中医学会举办的中医传承师带徒活动。配合完成了###县首届名中

医评选活动,通过单位推荐,群众评议等程序后,中医院洪侠副主任中医师当选,年度内共召开常务理事会和常务副会长主持的办公会4次。完成省中医局下达的“中医中药中国行科普巡讲活动”;成功推荐吕义贵、张坤两位青年医师为省中医学会肛肠病委员会首届委员。 4、学会组织理事会成员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积极参加挂靠单位——###县中医院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基层党组织建设等各项政治活动,不断善自身修养、提高政治素质、树立全局意识和红线意识。 二、发挥科技社团的优势,努力推动县域中医药事业 1、继续承接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下达的每年一次“###县住院中医师规范化培训”考试的组织实施工作。 2、完成了省中医局下达的###县第三批“师带徒”继承工作的每月一次的“专家专题讲座”工作,今年共安排了10次,(自3月份开始)。 3、顺利按时完成了2015年度省市级中医药继续医学教育项目5项,吸引了全县中医药人员参加,极大地提高了中医药科技人员的业务水平。 4、积极申报市级继教项目“农村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中医妇科常见病研究进展”“中药膏方的研究推广与应用进展”等。 各中医类学科学术讲座和学术报告会的举办,主要涉及各学科的中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以普及兼顾提高为主,已经做到常态化、经常化,有受邀派专家下基层讲座,受到业内会员的欢迎和热捧。 丰富多彩的学术交流活动的举办,大大增强了学会的学术影响力、吸引力和凝聚力,提高了临床各级中医师们的诊疗水平,涌现出许多年轻的中医药人才,繁荣了###县的中医药学术。 四、主动开展中医药科普活动,提高群众养生保健意识

王琦《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

王琦《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 &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 编者按:中华中医药学会2009年4月9日,《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正式发布,该标准是我国第一部指导和规范中医体质研究及应用的文件,旨在为体质辨识及与中医体质相关疾病的防治、养生保健、健康管理提供依据,使体质分类科学化、规范化。 该标准将体质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九个类型,应用了流行病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数理统计学等多学科交叉的方法,经中医临床专家、流行病学专家、体质专家多次论证而建立的体质辨识的标准化工具,并在国家973计划“基于因人制宜思想的中医体质理论基础研究”课题中得到进一步完善。 通过21948例流行病学调查,该标准具有指导性、普遍性及可参照性,适用于从事中医体质研究的中医临床医生、科研人员及相关管理人员,并可作为临床实践、判定规范及质量评定的重要参考依据。该标准曾在多家“治未病”中心及中医药科研单位以及26个省、市、自治区(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等)试用。 平和质(A型)

总体特征:阴阳气血调和,以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等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体形匀称健壮。 常见表现:面色、肤色润泽,头发稠密有光泽,目光有神,鼻色明润,嗅觉通利,唇色红润,不易疲劳,精力充沛,耐受寒热,睡眠良好,胃纳佳,二便正常,舌色淡红,苔薄白,脉和缓有力。 心理特征:性格随和开朗。 发病倾向:平素患病较少。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适应能力较强。 气虚质(B型) 总体特征:元气不足,以疲乏、气短、自汗等气虚表现为主要特征。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 常见表现:平素语音低弱,气短懒言,容易疲乏,精神不振,易出汗,舌淡红,舌边有齿痕,脉弱。 心理特征:性格内向,不喜冒险。 发病倾向:易患感冒、内脏下垂等病;病后康复缓慢。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不耐受风、寒、暑、湿邪。 阳虚质(C型) 总体特征:阳气不足,以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等虚寒表现为主要特征。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 常见表现:平素畏冷,手足不温,喜热饮食,精神不振,舌淡胖嫩,

“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自查报告

中医院 2015年中医药项目 “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 资金执行情况自查报告 为传承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临床经验,探索基层名老中医经验传承和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2015年我院开展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现将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概况 工作室基本情况 名老中医111简介,副主任医师,从医38年。擅长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中医治疗中医杂症、疑难病,对脾胃疾病的治疗经验丰富。妇科杂症方面主张以肾为本,肝肾同治佐以祛痰化瘀通络之法。治疗月经不调、不孕不育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工作室负责人222简介,主治医师,从医25年。擅长治疗:内科系统疾病,中医治疗中医杂病、疑难病。 工作室继承人基本信息 333(中医师) (一)自查工作开展情况。医院成立自查领导小组,组长:赵孟记(副院长),副组长:555(院长助理);666(财务科长),成员:777(财务科副科长);77;77。在自查小组组长牵头下对医院“111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业务开展情况、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自查。累

计检查项目支出?项,合计金额?元。 (二)项目基本情况。 1.经费总体情况,包括中央财政拨款、省级财政拨款及其他资金的落实情况。 2.截止到2016年8月“111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示诊室及示教室按文件要求基本达标,巡诊活动按要求逐步开展,跟师笔记大部分已经按进度完成但部分人员笔记内容空泛有待进一步改进。名医医案以总结详实实用性强,但未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院内制剂正在研究中,须进一步提高进度。 二、项目执行情况 (一)项目进展及执行过程中工作内容、计划调整情况。 1、名老中医工作室功能区域建设和条件改善 (1)在门诊楼二楼设立111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在病房楼一层小会议室改建111老中医专家临床经验示教室。(已完成) (2)名老中医示教观察室由信息科配备同步传送接收系统,能容纳25-30人进行实时观摩病历(已完成)。 (3)名老中医资料室由工作室负责人及信息科组织实施完成。用于老中医专著、学术、论文等资料的收藏、整理和临床研究原始资料,档案的保存。资料室初步建成,但111的建室前论文资料由于本人退休十余年已全部丢失,故能搜集到。 2、信息网络系统建设:信息科要将名老中医药专家有关研究资料实现信息化管理建立工作室网站,实现名老中医典型医案、影像资料,

中华中医药学会团体标准

中华中医药学会团体标准中医真实世界研究数据采集操作规范 编制说明 提出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 归口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 规范起草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中国中医科学院、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要执笔人:王斌、忻凌、周洪伟、汪涛、史华新、曹馨宇、余海滨、郭玉峰、陆丽明、张妮楠 二〇一八年十一月

目录 一、工作简况 (1) (一)任务来源 (1) (二)目的意义 (1) (三)制作单位 (1) (四)主要工作过程 (1) (五)主要起草人员 (2) 二、确定团体标准主要技术内容的论据 (2) (一)主要编制依据 (2) (二)编制原则 (2) (三)主要技术内容 (3) 三、主要编制过程 (4) (一)组建标准起草组 (4) (二)系统收集相关材料 (5) (三)编制技术规范 (6) 、与相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关系 (6) 五、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 (7) 六、贯彻团体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 (7) 七、其他应予说明的事项 (7) 附件一:中华中医药学会团体标准立项批文 (8) 附件二:专家意见汇总及处理情况 (9)

一、工作简况 (一)任务来源 本规范由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多源异构中医科学数据汇交系统的研发”(2017YFC1703505)课题和“多维多层多态中医药知识图谱及时空演化模型研究”(2017YFB1002302)课题资助。《中医真实世界研究数据采集操作规范》于2018年1月获得中华中医药学会批准作为团体标准立项。 (二)目的意义 编制《中医真实世界研究数据采集操作规范》,规范的数据采集是形成可靠临床证据的关键步骤,直接影响研究方案的实施效果及后期临床数据的分析质量。 (三)制作单位 《中医真实世界研究数据采集操作规范》由中国中医科学院提出,同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单位合作编制。 (四)主要工作过程 本技术规范的编制,按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团体标准管理办法》进行,研究技术路线图如下: 本技术规范的编制过程主要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主要阶段时间进度工作安排及内容 项目申报2017.12 项目申报立项 项目启动2018.1 召开项目启动会,成立标准起草组 撰写规范草案2018.1-2018.6 讨论规范编制内容框架 检索、收集文献等,形成规范草案

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自查报告

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自查报告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中医院 2015年中医药项目 “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 资金执行情况自查报告 为传承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临床经验,探索基层名老中医经验传承和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2015年我院开展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现将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概况 工作室基本情况 名老中医111简介,副主任医师,从医38年。擅长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中医治疗中医杂症、疑难病,对脾胃疾病的治疗经验丰富。妇科杂症方面主张以肾为本,肝肾同治佐以祛痰化瘀通络之法。治疗月经不调、不孕不育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工作室负责人222简介,主治医师,从医25年。擅长治疗:内科系统疾病,中医治疗中医杂病、疑难病。 工作室继承人基本信息 333(中医师) (一)自查工作开展情况。医院成立自查领导小组,组长:赵孟记(副院长),副组长:555(院长助理);666(财务科长),成员:777(财务科副科长);77;77。在自查小组组长牵头下对医院“111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业务开展情况、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自查。累计检查项目支出项,合计金额元。 (二)项目基本情况。

1.经费总体情况,包括中央财政拨款、省级财政拨款及其他资金的落实情况。 2.截止到2016年8月“111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示诊室及示教室按文件要求基本达标,巡诊活动按要求逐步开展,跟师笔记大部分已经按进度完成但部分人员笔记内容空泛有待进一步改进。名医医案以总结详实实用性强,但未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院内制剂正在研究中,须进一步提高进度。 二、项目执行情况 (一)项目进展及执行过程中工作内容、计划调整情况。 1、名老中医工作室功能区域建设和条件改善 (1)在门诊楼二楼设立111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在病房楼一层小会议室改建111老中医专家临床经验示教室。(已完成) (2)名老中医示教观察室由信息科配备同步传送接收系统,能容纳25-30人进行实时观摩病历(已完成)。 (3)名老中医资料室由工作室负责人及信息科组织实施完成。用于老中医专着、学术、论文等资料的收藏、整理和临床研究原始资料,档案的保存。资料室初步建成,但111的建室前论文资料由于本人退休十余年已全部丢失,故能搜集到。 2、信息网络系统建设:信息科要将名老中医药专家有关研究资料实现信息化管理建立工作室网站,实现名老中医典型医案、影像资料,名老中医专家继承工作成果及资源共享。(进行中) 3、名老中医药传承工作室人才培养 (1)对名老中医临床资料,重点是回顾性临床资料进行挖掘整理研究,提炼形成临床思想,出版论文、专着等。(进行中)

2020年中医医院工作计划(完整版)

计划编号:YT-FS-7563-37 2020年中医医院工作计 划(完整版)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Through Scientific Prediction, Weighing The Objective Needs And Subjective Possibilities, The Goal To Be Achieved In A Certain Period In The Future Is Put Forward 深思远虑目营心匠 Think Far And See, Work Hard At Heart

2020年中医医院工作计划(完整版) 备注:该计划书文本主要根据实际情况,通过科学地预测,权衡客观的需要和主观的可能,提出 在未来一定时期内所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必要途径。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篇一】 为全面贯彻执行国家《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老年人中医健康管理技术规范》和《0-6儿童中医 健康管理技术规范》,全方位开展我镇0-6岁儿童和 65岁以上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工作,确保20xx年 我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全面丰收,现结合我镇 具体情况,制定中医药健康服务工作计划如下: 一、加强领导,健全班子。 为加强对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工作的领导,医院 成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和中医药健康管 理服务工作领导小组,由医院分管负责同志任组长, 相关职能科室负责人为小组成员,分别负责对全镇上 述两项工作的宣传、组织、管理、检查和指导,确保

服务项目的顺利实施。同时,组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工作技术指导小组,由中医科科长任组长、公共卫生科科长任副组长。公共卫生科儿童保健医师和老年保健医师为工作责任人,医院服务团队成员和乡村医生直接参与各村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工作。通过完善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制度,明确各个环节在健康管理服务工作中的职责,使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的技术规范在我镇得到有效执行,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工作的乃至整个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社会效益得到发挥。 二、注重培训,提升能力。 医院将针对0-6岁儿童中医药保健指导、65岁以上老年人中医体质辨识、穴位等五种调摄方法的运用等实用技术进行再学习和再培 训,做到医院服务团队成员、全体乡村医生和全体公共卫生服务人员人人参加培训、人人考试过关、人人能够独立开展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使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成为低成本、易实施、疗效好、受欢迎的优势项目和特色项目。20xx年,我镇中医药健康管理

中医药工作总结

中医药工作总结 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兴国县城岗乡中心卫生院2017年中医药工作总结 按照市中医药管理局《关于撰写2017年中医药工作总结的通知》的统一安排及市、县卫生局的批示。现将我院2017年开展各项中医药工作情况汇报入下: 一、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 在市、县行政领导机构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我院紧抓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之机遇,加强医院管理,改善诊疗环境,优化就诊流程,强化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不断拓展业务范围,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 1、中医科室建设及人员配置:医院按照相关规定并结合实际,合理设置了特色中医服务区;同时设置了中药房,中药种类齐全。医院不断引进医、药、护等方面的中医药人员,优化了医院卫生技术人员结构。现我们医院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含执业助理医师)3名,中医主治医师1名,中医执业医师1名,中医助理医师1名,先后到赣州市中医医院、兴国县中医院进修学习中医药诊疗技术。 2、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与实施:我院中医服务区设有3张治疗床,配有中频治疗仪,颈、腰椎牵引床,TDP神灯、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仪、电针仪等设备,可开展针灸、拔罐、艾灸、手法推拿、电针、刮痧、拔罐、牵引、药熨等治疗技术。对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关节炎、肩周炎等疾病的治疗有不错的效果。中医药服务能力得到较大提升。2017年门诊处方相比2016同期增幅达%;中药饮片处方总数相比2016同期增幅

达%;;中医非药物疗法处方总数相比2016同期增幅达%。为广大农村颈肩腰腿痛的患者提供了高效、及时、便捷的中医药治疗。 3、目前存在的不足:(1)中医诊疗技术医保可报项目相对较少,总体诊疗技术水平有提升空间,治疗床位不足。(2)科室空间不足。(3)专业人员水平有待提高,对部分疾病的诊治经验不足。 城岗乡中心卫生院 2017年11月

金广辉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跟师带教制度

金广辉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 跟师带教制度 为更好的完成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规范传承名老中医药专家的带教工作,在继承人按质按量及时完成学习任务基础上,依据《2015年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实施方案》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1、名老中医药传承专家为工作室项目建设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建设任务的落实和建设目标的实现,合理分配、统筹使用项目经费。 2、名老中医药传承专家要坚持中医临证,发扬中医药特色和优势,以临床带教、典籍教读、理论培训交流等方式做好传承指导工作。 3、名老中医药传承专家要认真审核继承人学习资格,签字同意继承人《学习承诺书》,双方签订《协议书》后方可开展带教工作。 4、名老中医药传承专家有义务收集整理临床工作多年之医案、处方、学习笔记、读书临证心得、论文及所学孤本中医原著、专家老师所赠其学习手抄原本资料,帮助工作室设立专家资料库。 5、合理安排继承人临床跟诊时间,提供跟诊学习方便条件,并督促继承人按时保质完成书写病案、学习笔记、心得等任务。名老中医药专家对继承人的跟师笔记、临床心得等相关学习资料进行认真批阅和点评。 6、专家老师定期开展临床经验、经典学习体会等培训授课活动,要求每季度组织1次,每年不少于4次,每次做好活动记录和学习资料保存。 7、名老中医药传承专家指导继承人整理其临床资料,研究总结擅治常见病、疑难病的诊疗经验和学术思想,形成系统的诊疗方案,发表论文或出版专著,并推广运用于临床。 8、名老中医药传承专家要配合开展巡诊带教活动,定期到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开展诊疗、带教工作,指导乡镇卫生院中医人员及乡村医生解决临床实际问题。每年巡诊活动次数不少于6次,每次活动时间不少于1个工作日。 9、名老中医药传承专家负责进行平时继承人考核,主要考核平时学习及资料整理完成情况,带教单位负责督促检查,并建立阶段考核档案。 2015年12月25日

中医药工作计划

中医药工作计划 篇一:XX年中医药健康管理工作计划 黄桥镇XX年中医药健康管理工作计划 为全面贯彻执行国家《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规范》、《老年人中医健康管理技术规范》和《0-6儿童中医健康管理技术规范》,全方位开展我镇0-6岁儿童和65岁以上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工作,确保XX年我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全面丰收,现结合我镇具体情况,制定中医药健康服务工作计划如下: 一、加强领导,健全班子。 为加强对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工作的领导,医院成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和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工作领导小组,由医院分管负责同志任组长,相关职能科室负责人为小组成员,分别负责对全镇上述两项工作的宣传、组织、管理、检查和指导,确保服务项目的顺利实施。同时,组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工作技术指导小组,由中医科科长任组长、公共卫生科科长任副组长。公共卫生科儿童保健医师和老年保健医师为工作责任人,医院服务团队成员和乡村医生直接参与各村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工作。通过完善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制度,明确各个环节在健康管理服务工作中的职责,使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的技术规范在我镇得到有效执行,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工作的乃至整个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

目的社会效益得到最大发挥。 二、注重培训,提升能力。 医院将针对0-6岁儿童中医药保健指导、65岁以上老年人中医体质辨识、穴位等五种调摄方法的运用等实用技术进行再学习和再培 训,做到医院服务团队成员、全体乡村医生和全体公共卫生服务人员人人参加培训、人人考试过关、人人能够独立开展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使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成为低成本、易实施、疗效好、受欢迎的优势项目和特色项目。XX年,我镇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专题培训不少于4次,每次均按照有通知、有签到、有课件、有影像、有考试、有小结的要求进行,重在解决问题,决不流于形式。同时,通过阅读专业书刊、参加上级培训和到村现场指导等方式方法,努力提升全员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 三、形式多样,开展健教。 协调老年保健、儿童保健和健康教育等诸多环节,充分利用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的现有平台和有效手段,将0-6岁儿童和65岁以上老年人中医保健知识列入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内容。计划通过健康讲座、健康咨询、健康知识入户等多种形式,让中医保健知识进学校、进商场、进机关、进家庭,积极营造了解中医、拥护中医、积极参与和自觉接受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的良好氛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