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荷塘旧事》教学设计论文

《荷塘旧事》教学设计论文

《荷塘旧事》教学设计论文
《荷塘旧事》教学设计论文

《荷塘旧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流利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并积累“浮光跃金”、“攫住”、“憨直”等词语。

2、通过反复朗读,仔细品味作者笔下荷塘美景,并学习其景物描写方法、比喻的修辞手法,达到学以致用。

教学重点:学习作者描写荷塘的方法,以及比喻的修辞手法,做到学以致用。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课探疑

1、播放课件,欣赏荷塘美景。

2、说说观后之感。

3、揭题质疑:

荷塘叶绿花娇,恰似人间仙境,今天让我们陪同作者一起欣赏荷塘的美景,一同回忆荷塘那让人难以忘怀的往事吧。(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荷塘在什么地方,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大声地朗读课文。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作文

记忆中的童年是美好的。无知幼稚的我满足于五颜六色的糖果。沉浸在虚拟的幻想中。还记得那 时的我,和小伙伴们一起奔跑在软软的草地上,累了,便背靠背地坐着,那时的风是温暖的,那时的 笑容也是甜的。渐渐地,我开始羡慕那些背着书包上学的大哥哥大姐姐们,幻想有一天也能背上漂亮 的书包,去学各种各样的知识。 终于,我来到了梦寐以求的学校。但面前的一切让我傻了眼。复杂的人际关系使单纯的我手足无 措;那看似永远做不完的作业,把我吓得目瞪口呆。繁重的学习,使我有时的幻想破灭了。第一次感 受到,原来现实与梦想之间的距离是那么得遥不可及。 在爸爸严厉的训斥下和妈妈温柔的呵护下,在不断与年龄一起增加的题海中,我艰难地游到了十四岁的小岛上。“你长大了,是一个大人了”妈妈这样说道。我这才发现,原来周围的人已经不再把我 当成小孩了,我已经长大了。 我天真地以为,长大了,应该可以获得的自由。不过,我发现,我想错了。现在——所谓人生最美丽的青春期,我拥有的仅仅是的考试,更严厉的教导,大大小小的习题更是蜂拥而至,我如同被压 在了无形的大山下,过着“暗无天日”的生活。 为了那些做也做不完的功课与考试,把自己摆在了成绩的方格中,宛若禁锢在象牙塔之中。激烈 的竞争压抑着我的奇怪感,为此我已经失去了太多东西。幼时的那份快乐无邪早已荡然无存。 在我长大的同时,挫折也在成长,“再努力吧,再长大一些获许就能获得自由了罢”我这样鼓励着自己。也许前方满是荆棘,但老师说得对,“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我将会得到的回报。 第一单元作文:成长的烦恼(2) 时光的流逝带着我的童年一起消失了,伴随而来的则是我的成长以及无穷的烦恼…… 于是,我每天夜晚都要望着星星,希望能把我的烦恼寄给它,让它替我分担,我想:哪怕是分担 一点儿,也就足够了。 小时候,在哥哥、姐姐中我是被宠爱的对象,虽然是那么的任性,但他们还是会让着我,但是现 在我长大了,相继而来的是的弟弟、妹妹,我则变成了姐姐,该轮到我去宠爱他们了。我是多么想要 再任性一次,拿怕是一次我也会感到无比的满足。 我长大了,学习压力也大了,伴我成长的不再是玩具娃娃,而是辅导书和繁重的作业,当我看电 视、玩电脑听到的只有一句话“快去写作业!”,而是的我是那么的轻松,想玩儿就玩儿,想睡就睡, 可是现在再也没有机会了,只要给我一天自由,我就很快乐了。 看看衣柜,那些小小的衣服都是我自己选的,小时候,和爸爸、妈妈买衣服,喜欢哪件,我就会 不顾一切的得到它,于是使出我的绝招“撒娇”就可以穿上我想要的衣服。现在呢?我完全没有发挥意 见的时候,当我非要这件物品,家人则会说我的眼光差,他们那的我就必须穿,而且口中都要唠叨一 句话:听我的准没错。 那些童年的照片里,哪张中的我不是妈妈打扮的,但是如今再也没有时间了;小时候,妈妈总会 为我洗头,那种舒服的感觉我我至今也不能忘怀,现在,当我让妈妈洗头,她总会说:“人都长那么大了,洗个头都不会吗?”我是多想让妈妈在帮我洗一次头呀;那时,爸爸、妈妈总会陪在我身边教 我学习,但现在他们总是为工作而忙碌…… 是呀!我长大了,烦恼也随之而来,但终究还是要面对。

《荷塘旧事》教学设计说明

《荷塘旧事》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荷塘旧事》是北师大教材六年级上册“往事”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是一篇回忆性的写景叙事散文。文章中多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渲染了荷塘的美丽景色。其中,还叙述了发生在荷塘里让作者深深铭记在心的一件事。通过美景旧事,抒发作者赞美自然,赞美人类淳朴的爱的思想感情。 设计理念: 这节课的教学结合具体的教学容,让学生先感知全文,掌握主要容。在此基础上突出文章的重点和难点,把握“自然之美”和“人性之美”的和谐统一。然后在这条主线上采取了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探究并在教师的引导下,更好地领悟文章的情感涵。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训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分析力和感悟能力。 3、体会作者赞美自然、赞美人类淳朴的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读中感悟大自然的美好、人类的淳朴。 教学难点: 1、初步理解小伙伴们的性格,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新课: 童年就是快乐,童年就是欢笑,童年就是记忆深处那些难忘的人和事。今天我们就要走进作者的童年,走进这片美丽的荷塘与作者一同回味珍藏在他心底的这段童年旧事。 品读感悟: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找整篇文章都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生:交流) 2、“大自然和谐的美”表现在什么地方?“人类淳朴的爱”又表现在什么地方? 生:交流(教师随机板书:美景趣事) 3﹑“和谐”是什么意思? (配合得恰当) (一) 品读美景部分: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写荷塘景色的段落。思考:你在哪儿感受到了大 自然和谐的美。用“——”勾画下来,并读给你的同桌听听。 生:默读课文并勾画句子,同桌互读。 ①师:哪位同学先来交流你勾画的句子 生:“来到塘边……新月嵌在田野上。”(课件出示相应文段) 师:你觉得这句话里哪个词语最能体现夜晚荷塘的美? 生:交流 师:“浮光跃金”是一种怎样的景象? 生:交流 师:月光下的塘面如繁星闪烁,月牙泡就像新月嵌在田野上这是景色的和谐(板书:嵌) 师:你能通过你的朗读把夜晚荷塘的宁静展现出来吗?

荷塘旧事教案

《荷塘旧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字词积累。 2、景物描写的方法和作用。 3、体会作者赞美自然、赞美人类淳朴的爱的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分析能力和感悟能力。 情感目标:感知自然美和人性美的和谐统一。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纯朴善良的高尚品质。 重点景物描写的方法和作用。 难点对小伙伴们性格的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引导——点拨 学习方式质疑——研讨——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以“童年往事”为话题导入新课。 二、检查预习状况,解决字词障碍。 (一)生字注音 点缀(zhuì)颤动(chàn)清澈(chè)恬静(tián)骇(haì)炫耀(xuàn)攫住(jué)呕(ǒu)憨直(hān) (二)生词解释 浮光跃金:只月光照耀下的水面闪着金光。这里比喻月光照耀下

的水面。 不可名状:不能够用语言形容。 攫住:抓住。 憨直:憨实直爽。 三、初读感知 1、指名学生朗读文章,初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 四、品读赏析仔细阅读课文1---5自然段,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找出文中描写荷塘景色的句子。 明确: (1)“来到塘边……繁星闪烁。” (2)“整个月牙泡泛着金光……恰似蓝天上一弯晶莹的新月。” (3)“白天……在微风中荡着绿浪” (4)“又点缀着许多……像披着青纱跳舞的少女。” 引发学生阅读和探究的兴趣。积累词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使学生快速进入文章,体会角色。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检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掌握情况。让学生掌握景物描写的方法及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2、这些句子都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比喻的修辞手法。作用是描写荷塘景色的美好。“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为下文作者赞美大自然和谐的美和表现农村少年天真、善良、淳朴美好的心灵作铺垫。注:以上两个问题要发挥学生的自主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一单元写作教案

写作教案 写出人物的精神 1.通过本次习作指导,教会学生“表现人物的精神世界”的方法。 2.体会细节描写对于塑造人物的特殊表达效果。 3.培养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善于积累的习惯,并鼓励学生将观察到的信息有创意地表达出来。 1.教会学生“抓住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 2.有创意地表达,通过恰当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反映人物个性。 导入写作?文题展示?写作指导?思路点拨?佳作示范 1课时 大千世界,人海茫茫。走在大街上,人们步履匆匆,擦肩而过,一张张鲜活的面孔如花瓣一般,在我们的面前闪过。那么如何将一张张表情各异的面孔定格,化作永恒的一瞬呢?画家可以用颜料去画,摄影师可以用相机去拍,而我们所能做的,就是用手中的笔去描绘。俗语说:“画龙画虎难画骨。”意思是说,无论画人还是画虎,要画出虎和人的外形是比较容易的,但要画出虎和人的内在精神却不太容易。那么,如何才能将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呢? [设计意图]写出人物的精神,激发学生的兴趣,知道观察人物要抓住特征,导入新课。 以“我的好朋友”为题,写一篇以记人为主的文章,不少于200字。 一、抓住典型细节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的描写之中。细节,指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富有特色的细枝末节。它是记叙文情节的基本构成单位。细节描写中,主要抓住肖像、心理、动作、语言、神态细节进行描述。 1.肖像细节描写。 照片激趣:你觉得照片上的老人的身份是什么?你为什么认为是这样的? 〔明确〕肖像描写的作用不止在于画出这个人的外部面貌,更是为了以形传神,通过人物的外部特征揭示性格特点(表现人物的身份、性格和生活际遇)。 课文范例:(作家笔下人物猜测) (1)外貌描写 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的胡须;左手捏着一支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 〔明确〕鲁迅身体瘦弱、精神矍铄、意志顽强。 (2)她微笑的时候,那黑得像黑樱桃的眼珠儿睁得圆圆的,闪出一种难以形容的愉快的光芒,在笑容里,快活地露出坚固的雪白的牙齿。虽然黑黑的,两颊有许多皱纹,但整个面孔仍然显得年轻,明朗。 〔明确〕外祖母开朗的性格,年轻、明朗的心态。 〔明确〕成功的肖像描写是理解人物性格的一把钥匙。

小学写作课教案

小学写作课教案 【篇一:小学作文教学设计】 作文教学设计:发现 教学目标: 1.能从身边去发现丰富而精彩的素材。 2.懂得作文是写自己最想写的,写别人最想知道的。 教学重点、难点: 1.学生材料选择空间的拓展。 2.写法的指导。 教学过程: 一.指导“写什么” 1.从动物身上发现。 1)出现图片:小猫上树(画面取名:小猫的勇气) a你发现了什么? (估计学生有:小猫很有勇气,小猫敢爬树等) b等爬完树,你会发现小猫的肉垫、爪子、毛等等都有了变化,这时,你又发现了什么? 2)出现不起名组图:小猫斗大猫小猫洗爪子猫睡觉大猫妈妈的母爱a现在你又从猫的身上发现了什么? 由学生任意挑选说自己的发现,并简单地进行叙述。 1)导入身边动物。 a猫的身上的发现是这样的多,其实狗的身上的发现更多,我们同学家里养过狗吗?你亲戚家里有人养过狗吗?你曾经发现过狗的什么?(估计学生有:狗会摇尾巴;狗会看门等) b还有别的动物吗? 2.从身边发现。 1)出现图片:一个躲在门里的小女孩 a这个人是谁啊?会不会是你?你发现了什么? (估计学生有:向来以为自己胆子大,却发现自己胆小如鼠;看见老鼠害怕了等) 2)出现图片:妈妈和爸爸在地里割稻(起名:我发现变了)你发现什么变了? (估计学生有:妈妈的手变粗糙了;爸爸的脸更黑了;我变得更爱妈妈了等)

3)导入生活。 啊,像这样的事情太多太多了,(出现游泳三阶段:不会、会、熟 练的图片),你瞧,就算是一个事情我们就有三个发现,你们看, 发现什么?(估计学生有:我发现游泳真难啊;我发现我也会游泳;我发现游泳很简单) 4)小结:发现无处不在,尤其是在我们这个充满浓郁乡村气息的地方,啊,抬头就有发现,低头也有发现,回到家里,妈妈的眼神, 爸爸的问候都是发现,发现太多了,把你所能发现的填在纸上: 我发现我发现 我发现我发现 我发现我发现 3.交流发现的材料。 1)把你的发现与小组的同学分享。 2)挑你最能说的一个告诉同桌。 二.指导“怎么写” 1.提问指导法。 1)学生上讲台回答同学提问。 谁愿意到讲台前来跟大伙交流交流吗?(请2位) a(第一位)朗读题目后学生提问,讲台上的学生回答。 引导:你觉得他回答得不够清楚,你可以要求他说得更清楚。 b(第二位)朗读题目后,猜同学会提问些什么,并把自己猜的问题回答。 (这个猜问题不难,一般都能猜到,特别鼓励猜问题的学生) 2.范文指导法。 同学们有很多发现,这里也有四位同学有自己的发现: 出现范文题目:《我发现“牛皮癣”的来历》《我发现当家的权力变了》《我发现妹妹咬人的秘密》《我发现路是这样走出来的》 按学生自己的喜好选择自己爱看的作文来看。 1)向范文提问。 选择范文后,教师要求,你想知道什么?(学生提问,教师注意提 问质量) 引导:如果你们想知道问题,作者能在作文总告诉你们,那么作者 的作文就是好作文。 2)朗读范文,并让提问的学生回答,自己的问题作者有没有告诉你。 3)猜范文的内容。

新人教版语文七下第一单元写作:写出人物精神 教案

新人教版语文七下第一单元写作:写出人物精 神教案 第一单元写作写出人物的精神 教学目标 1.学习并运用写出人物鲜明个性的方法。 2.人物描写的方法及运用。 3.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学方法 讨论法和演练法;写作--修改--点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先请学生做个小游戏。猜猜他是谁?有这样一个人,个子不高不矮,有一双乌溜溜的大眼睛。头上戴了一顶青色帽子,走起路来摇摇晃晃。(不知)又有这样一个人,黑脸短毛,长嘴大耳,圆身肥肚,提一柄九齿钉耙。(猪八戒)为什么? --有代表性,写出了他最典型的特征:大耳,圆身肥肚,提一柄九齿钉耙。 二、写作指导 如何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

1.写好肖像,以形传神:写肖像,一定要学会刻画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这个窗户,可以窥视人物内心的种种变化,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画眼睛,就是要把人物的眼睛中最传神的特点表现出来,使人物形神兼备,栩栩如生。 2.写好心理,倾诉心声:人物思想性格的塑造离不开内心世界的描写。可以直接写人物的内心活动,写人物怎么想,怎么感觉;也可以间接地借助人物的外部表现,如语言、动作、肖像,来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 3.写好行动,扣住细节,形神兼备:一个人的所作所为,是他思想性格的具体表现。行动描写生动,能达到形神兼备的佳境。写人物切忌空洞地叙说,要让人物自己的言行来表现自己的性格特点。 4.写好环境,以景写人:因为人物的言谈举止、神情心态只有在特定的环境中,才具有表现个性的意义。 作文一:我的好朋友 写作提示: 1.要写出人物的性格和精神气质。当然,也不排斥对他进行外貌、动作、语言等的描写,这些方法运用得好,也可以有效突显人物的精神气质。 2.可以叙述你和他相处的时光、共同经历的事情,在描写和叙述中展现他的性格品质。

六年级语文上册 荷塘旧事 3教案 北师大版

荷塘旧事 教材分析 《荷塘旧事》是一篇回忆性的写景叙事散文。本文作者回忆了童年时在外祖母家过暑假,在荷塘边度过的一段美好生活。文章中,作者多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恰当地使用了描绘颜色的词语,渲染了荷塘的美丽景色。同时,还叙述了发生在荷塘里让作者深深铭记在心的往事,塑造了一群淳朴可爱的农村孩子的形象。通过美景旧事,表现了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留恋之情,抒发了作者赞美自然,赞美人类纯朴的爱的思想感情。 设计理念 本单元以“往事”为主题,到此为止,所学的三篇课文都是写了作者回忆儿时的事情,但这篇课文又与前面的两篇课文有很大的差异。文章中,作者既描绘了月牙泡的美好的自然之景,也叙述了自己和小伙伴之间的趣事,并在最后一段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本文的教学重点就是景物描写的学习,既要讲明什么是景物描写,又要交代景物描写的作用,使学生们学以致用。本文的教学难点是小伙伴们的性格。 因此,在教学设计上,我认为首先应该让学生从课题明确本文是一篇写事的文章,然后感知全文,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突出文章的重点和难点。把握住“自然之美”和“人性之美”的和谐统一,然后在这条主线上让学生进行合理恰当的拓展和迁移,使文章的主题得以升华,引发学生对生活的深深思索,使之受到良好的熏陶和教育。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会生字新词。 2.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和作用。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分析能力和感悟能力。 过程与方法: 质疑——研讨——探究 情感与价值观: 感知自然美和人性美的和谐统一,体会作者赞美自然、赞美人类淳朴的爱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教学重点: 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和作用。 教学难点: 对小伙伴们性格的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一堂小学作文课的教学设计

一堂小学作文课的教学设计

教学流程:口语交际(包括词语积累等,对景物的了解),习作(学生自己写景物)交 流学习收获(单元学习总结) 板块一:基础知识 1.词语。积累“涓涓细流、郁郁苍苍、鸟语花香、山清水秀”等词语,尽量在自己的 口语交际和习作中运用。 2.句子。学习本单元有哪些印象深刻的句子,可以是描写动态静态的,也可以是描写 声音样子的。 板块二:口语交际设计 1.交流景物特点。 学习本组课文,哪一处景物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2.讲自己喜欢的一处景物。 可以讲课内的,也可以讲课外的。在学生有准备的基础上进行。 3.相互评价。 ⑴这些景物为什么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⑵他或她讲得生动、具体、形象吗?怎样才能做到生动、具体、形象?

板块三:习作设计 ⑴交流经验。 已经进行了近3年的习作,你在写景方面有哪些经验? ⑵确定景物特点。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怎样写。 根据你的经验和交流后的收获,你想写什么?为什么? ⑶动笔。 根据以往的经验,有意识运用学过的词语和句式,把想写的景物写出来。 ⑷自我评价。 你觉得与以往的写景习作相比,这次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⑸相互评价。 互相交流习作,进行评价,教师引导,注意与整组课文的联系。 板块四:交流收获。 1.学习本组课文有什么收获?(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经验) 2.朗读四副写景的对联,注意节奏美,对称美,意境美。并熟读背诵。 3.你建议同学们去参观哪处景物?为什么? 4.办一期以“神奇的大自然”为主题的习作展览。 TOP 【作文要求】 围绕自己游览过或了解到的一处自然景观,写一篇习作。可以写著名的旅游景点,也可以写身边的景物。通过你的习作,要让读者能够想象出画面,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 【习作指导】 同学们,大自然真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用他的鬼斧神工,在世界上留下了那么多

《荷塘旧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荷塘旧事》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流利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并积累“浮光跃金”、“攫住”、“憨直”等词语。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脉络。 2、通过反复朗读,仔细品味作者笔下荷塘美景,并学习其景物描写方法、比喻的修辞手法,达到学以致用。 3、朗读、品味文中优美的句子感受“大自然和谐的美”。 教学重点:掌握整字词,感受“大自然和谐的美”。 教学难点: 品味作者笔下荷塘美景,并学习其景物描写方法、比喻的修辞手法,达到学以致用。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师引导 课前准备: 学生: 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讲好词好句积累在本子上。 2、思考问题: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文章可分为三部分,怎样分? 3、画出文中的比喻句, 教师:课件 教学流程 总体设计:字词教学——整体感知——品读赏析——仿照写景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课件,欣赏荷塘美景。 2、说说观后之感。 3、导入:荷塘叶绿花娇,恰似人间仙境,今天让我们陪同作者一起欣赏荷塘的美景,一同回忆荷塘那让人难以忘怀的往事吧。(板书课题) 二、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自学字词情况。 字:读音、字形、组词 点缀(zhuì)颤动(chàn)清澈(cha)恬静(tián) 骇(haì)炫耀(xuàn)攫住(ju?)呕(ǒu)憨直(hān)词:读、释义、造句。 浮光跃金:指月光照耀下的水面闪着金光。这里比喻月光照耀下的水面。不可名状:不能够用语言形容。 攫住:抓住。憨直:憨实直爽。

2、交流:课文主要讲一件什么事?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 板书: 大自然和谐的美人类淳朴的爱 3、交流:文章可分为三部分,怎样分? 4、交流你画的比喻句, 三、细读“荷塘”,品味美景 1、文中哪些段落体现了大自然和谐的美? 生:课文的2-4自然段 师:这些段主要写什么?(生:荷塘美景) 2、请大家听教师配乐朗读,闭目想像荷塘的美。 3、你从哪儿感受到它的和谐美? 生:读比喻句。 4、出示两个片断:⑴课文2-4自然段⑵将课文2-4自然段缩写,去掉比喻部分。 5、对比朗读,说说哪个片断好?好在哪儿? [体会运用比喻及抓住颜色来表现出这荷塘的美] 6、小结:作者除了比喻还抓住颜色来表现出这荷塘的美,这是绿与红的和谐,是一片绿叶与粉红的荷花的美景和谐。是的,荷塘处处彰显和谐的美。 7、同一个地方,因时间的不同,它所呈现的魅力也不同。你喜欢月色下的荷塘还是白天的荷塘?选择你喜欢的一段读一读,比一比谁读得好。 8、分别齐声读2或3自然段。 四、作业超市: 1、背一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2、积累自己喜欢的词语。 3、仔细观察一处让自己心动的景色,试着写写。 板书设计: 月下 大自然荷塘和谐的美 白天 人类旧事淳朴的爱

写作课教学设计

一堂英语小组合作型写作课的教学活动设计 武安市第九中学李海苏 按照语言生成规律,英语写作的次序应是:词---句---篇。“词”是基础,“句”是过渡或桥梁,“篇”是目的。整个训练应遵循“低起点,小步子”的原则,在步与步之间铺设台阶,构建一个个小的教学层次,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最后达成目标。在这过程中,小组合作式的写作能帮助各个层面的学生获得进步。下面我来说一说我的小组合作型写作课的上课模式。 一.小组合作写作的设计 三、四个学生被分为一组,在这种教学过程中,写作不是一个线性的过程,而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教师通过多样化的写作活动,在写作的不同阶段指导学生练习写作,让他们在反复的写作与修改中开拓思路、完善文章内容。 1、围绕某一写作主题,学生小组讨论献技献策(Brainstorming). 2、写初稿(Writing the first draft) 3、小组讨论内容(Peer conferencing) 4、写二稿(Writing the second draft) 5、小组讨论语法、拼写(Peer editing) 6、写三稿(Writing the third draft) 7、教师反馈(Teacher’s feedback) 8、改写三稿并最后定稿,小组讨论(Finishing) ( 本节课设计了四次小组活动) 二.目的是: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起草和重写,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思维能力。学生根据教师和学生的意见修改或重写,有助于他们发现自己写作中存在的问题。且学生之间相互修改通常比教师以书面形式对作文写下评语给学生留下的印象更深。这样犯重复错误的概率就小。 三.第一次时间短(5分)第二、三次时间长些(10分)第四次(5分) 四.具体内容如下: 1.写前活动 写前活动包括小组讨论和写提纲。小组讨论通常围绕一个特定的话题进行。如:写一篇My school trip,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根据这一话题,

七下册语文第一单元作文教学评一致性教案设计

写出人物的精神教学评一致性教学设计 一、课标标准: 写作评价要根据各学段的目标,综合考察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状况,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 写作1.重视对写作材料准备过程的评价。 2.不同学段学生的写作都需要占有真实、丰富的材料,评价要重视写作材料的准备过程。不仅要具体考察学生占有什么材料,更要考察他们占有各种材料的方法。要用积极的评价,引导和促使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思考等多种途径,运用各种方法搜集生活中的材料。 3.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 要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内容和方法。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4.采用多种评价方式。 提倡为学生建立写作档案。写作档案除了课内外作文外,还应记录写作态度、主要优缺点以及典型案例分析等内容,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写作实际情况和发展过程。 二、教材及学情分析 1.教材分析本单元的主题是讲述名人的故事,引导学生感受名人的风采。同时要突出读写结合,把阅读教学与“写出人物的精神”的写作教学结合起来,围绕任务描写,读中有写,写中有读。 2.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学生,这一阶段的学生思维能力发展较快,自我意识增强,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表现欲。在知识积累方面,他们已经掌握了圈点勾画、朗读、默读等阅读训练方法,也已学习过从修辞角度赏析文章语言,学生欠缺的是设身处地体会人物情感,在对环境描写的理解中体会人物心理的能力。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最重要的目的是通过写作提高学生自我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在整个初中语文教学体系中,写作教学占据着很大的比例。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写作教学一直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做好写作教学该项工作对提升初中生综合语文能力有着很大的帮助,对初中生今后发展将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运用对比、描写、用议论或抒情句点睛等方法来写出人物的外在特点和内在精神。并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 2.读写结合,从课文中学习写出人物精神的方法并运用到作文实践中。 3.引导学生用心了解和理解身边的每一个人,捕捉美好的有趣的、有意义的瞬间,记录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四、评价任务:赏析例文导入新课,点引学生兴趣,做好铺垫;出示目标,

《荷塘旧事》教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荷塘旧事》教案设计曹村中心小学沈文娟 教材内容分析: 《荷塘旧事》是一篇回忆性的写景叙事散文。文章中多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渲染了荷塘的美丽景色。其中,还叙述了发生在荷塘里让作者深深铭记在心的一件往事。通过美景旧事,抒发了作者赞美自然,赞美人类纯朴的爱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憨直”、“浮光跃金”、“不可名状”、“憨直”等词语的意思。 2、景物描写的方法和作用。 3、体会作者赞美自然、赞美人类淳朴的爱的思想感情。 4、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分析能力和感悟能力。 教学重难点分析: 1、景物描写的方法和作用。 2、对小伙伴们性格的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课题质疑 1、今天我们来学习《往事》这一单元的一篇新课文《荷塘旧事》。板书课题。 2、解题,课题质疑。“旧”是什么意思?“旧事”呢?“荷塘旧事”呢? 师问: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 1、师配乐范读。 2、昨天已经布置预习了,我们先来检查一下生字词语。(出示生字、词语课件) 3、指名分段读课文,及时纠正。 4、说一说本文主要讲了什么? (板书:美景、趣事)能不能用文章中一句话概括全文?(我怀念那荷塘,在那里我认识了大自然和谐的美和人类纯朴的爱。) (出示课件)读了这句话,你想知道什么?(生答)(板书:和谐的美纯朴的爱) 5、生自由读课文.提问:你仿佛看到一个怎样的荷塘?(生答)说了这么多的词语,最能表达这荷塘的是(美丽)。那么,作者是怎样描写这荷塘的美的,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三、课堂练习 1、找出文中的比喻句,看看把什么比作什么。 2、摘抄文中你喜欢的好词佳句。 四、作业布置 1、抄写生字词。 2、形近字组词。 缀( ) 颤( ) 恬( ) 辍( ) 檀( ) 活( )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本文主要讲了什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荷塘的美。 二、精读课文 1、(预设:生找第三段)读第三段,谈体会。作者用什么方法体现了荷塘的美?(比喻)把什么比做什么?(出示课件) 2、作者用生动的词语和形象的比喻把荷塘写的这么美,谁想读一读?(指名读) 3、如果把(出示课件)改为“……”可以吗?(生答,谈原因)师结:因为有了这一围黑绿,所以映衬出泛着金光的月牙泡,这是一种怎样的美?(和谐)增一分则嫌多,减一分则嫌少,美的恰到好处,美的那么和谐,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和谐的美。(出示课件)(板书夜晚) 4、刚才我们抓住了重点词句来体会月色下的荷塘的美,用同样的方法看白天的荷塘又是怎样一番景象? 5、(出示课件)生读,谈体会。作者怎样比喻的?(生答)还抓住了什么体现荷塘的美?(颜色) 6、师结:对!作者除了运用比喻还抓住了颜色来表现这荷塘的美,一片绿与粉红是颜色的和谐,绿叶与粉红的荷花是景色的和谐,在这荷塘处处彰现和谐的美。指名读。 7、想不想来看看这美丽的荷塘?(出示课件:荷塘的图片、配乐)看到此情此景,你能不能用一个成语来形容这荷塘的美? 8、同一地点,不同的时间,不同的魅力,你喜欢月色下的荷塘还是白天的荷塘,选择你喜欢的一段读一读,一会我们来比一比。 9、如果说荷塘的美景是静态描写,那么荷塘的趣事就是(动态描写)(板书:静态动态) 三、学习趣事 1、浏览课文,看看作者写了几件事?分别给这几件事加一个适当的小标题。(生答) 2、(板书:狗刨比赛打水仗溺水被救) 3、你对哪个故事最感兴趣?读一读,在你感兴趣的地方,做好批注。

荷塘旧事

荷塘旧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字词积累。 2、景物描写的方法和作用。 3、体会作者赞美自然、赞美人类淳朴的爱的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分析能力和感悟能力。 情感目标:感知自然美和人性美的和谐统一。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纯朴善良的高尚品质。 重点景物描写的方法和作用景物描写的方法和作用。。 难点对小伙伴们性格的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引导——点拨 学习方式质疑——研讨——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以“童年往事”为话题导入新课。 二、检查预习状况,解决字词障碍。 (一)生字注音

点缀(zhuì)颤动(chàn)清澈(chè)恬静(tián)骇(haì)炫耀(xuàn)攫住(jué)呕(ǒu)憨直(hān) (二)生词解释 浮光跃金:只月光照耀下的水面闪着金光。这里比喻月光照耀下的水面。 不可名状:不能够用语言形容。 攫住:抓住。 憨直:憨实直爽。 三、初读感知 1、指名学生朗读文章,初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 四、品读赏析仔细阅读课文1---5自然段,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找出文中描写荷塘景色的句子。 明确: (1)“来到塘边……繁星闪烁。” (2)“整个月牙泡泛着金光……恰似蓝天上一弯晶莹的新月。” (3)“白天……在微风中荡着绿浪” (4)“又点缀着许多……像披着青纱跳舞的少女。” 引发学生阅读和探究的兴趣。积累词语培养学生的朗读

能力,使学生快速进入文章,体会角色。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检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掌握情况。让学生掌握景物描写的方法及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2、这些句子都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比喻的修辞手法。作用是描写荷塘景色的美好。“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为下文作者赞美大自然和谐的美和表现农村少年天真、善良、淳朴美好的心灵作铺垫。注:以上两个问题要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交流讨论后回答。教师注意引导。 五、学生对本课进行小结。 六、作业: 1、掌握本课所学生字词。 2、景物描写训练。 要求:(1)要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2)200字左右。 《荷塘旧事》教学设计 来源:语文网作者:匿名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北师大版第十一册《荷塘旧事》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语文网>收集, 请记住本站网址:https://www.doczj.com/doc/0b17682021.html,.以便下次访问!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北师大版第十一册《荷塘旧事》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写作:写出人物精神》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写作:写出人物精神》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题是讲述名人的故事,引导学生感受名人的风采。同时要突出读写结合,把阅读教学与“写出人物的精神”的写作教学结合起来,围绕人物描写,读中有写,写中有读。 【学情分析】 写人记事文章是初一学生学习写作的重点,在七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写作中,我们学习了“写人要抓住特点”,本课将在此基础上继续学习,如何深入到写出人物精神。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运用对比、描写、用议论或抒情句点睛等方法来写出人物的外在特点和内在精神。并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 2.读写结合,从课文中学习写出人物精神的方法并运用到作文实践中。 3.引导学生用心了解和理解身边的每一个人,捕捉美好的有趣的、有意义的瞬间,记录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运用对比、描写、用议论或抒情句点睛等方法来写出人物的外在特点和内在精神。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把握人物外在特点和人物内在精神的关系。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1. 回顾七年级上学期学习过的内容《写人要抓住特点》:写人有一些常见的方法,如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等,记录下来写在笔记本上,作为自己的知识储备。 2、回忆本单元前几课的内容,尝试自己归纳总结一下写人的方法,比如《邓稼先》一文中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作对比的手法。为本单元的写作做好准备。 一、导入 交流学生们的课前准备中的知识储备,说一说大家认为该如何写出一个有特点的人。 ——运用各种人物描写的方法,从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各个角度进行详细的描写。除了外在特点,还需要写出人物的内在精神,也就是人的思想、气质、品格、个性等等。 设计意图:和七年级上学期的写作练习衔接,为下文《写出人物精神》的教学做准备。 二、读写结合。 (一)在第一单元的语文课上,我们一起领略了几篇经典的写人美文,还体会到了要各种手法把握人物特征,表达人物感情。那么,在写作中,我们可不可以加以借鉴呢?

2018-2019年北师大版第十一册《荷塘旧事(第二课时 》word版教案

荷塘旧事(第二课时) 执教者:陈依苑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3、整体感知课文,读中感悟大自然的美好,人类的淳朴。 感受小伙伴淳朴、聪明、勇敢的性格和小伙伴对作者发自内心的爱。 4、体会作者赞美自然、赞美人类淳朴的爱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读中感悟大自然的美好,人类的淳朴。感受小伙伴淳朴、聪明、勇敢的性格和小伙伴对作者发自内心的爱。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赞美自然、赞美人类淳朴的爱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准备: 一、导入新课。

1、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前面几个自然段,这节课继续来学习课文,如果说荷塘的美景是静态描写,那么荷塘的趣事就是(动态描写)。 二、初读课文 1、浏览课文,看看作者写了几件事?分别给这几件事加一个适当的小标题。 2、学生概括,教师板书。 三、精读课文 1、你对哪个故事最感兴趣?读一读,在你感兴趣的地方,做好批注。 2、学习“打水仗”部分。(出示课件)读课文,谈感受。 3、我们都打过水仗,你们是怎么打的?情景怎样(热闹……)我们打水仗是两个人打,你看作者和小伙伴们是多少人打?(两队)那情景更是(闹的慌)。 4、师读“急速的水线……”这是写什么的热闹?(水线)读一读下面几句话看分别是写了什么的热闹?(鸟、声音、动作) 5、作者要写打水仗,写我们的动作怎样热闹就可以,为什么还要写水线、声音、鸟啊? 6、师结:对!以水线、声音、鸟来反衬打水仗的热闹,这就是“侧面烘托”我们在写作中也要运用这种方法。(谁想来读一读,体会这热闹的场面。)

7、还对哪一个故事感兴趣?为什么对狗刨比赛感兴趣?带着快乐的心情读一读吧 8、还剩下一个“溺水被救”谁想起来说一说,当时的情况如何?(危险,生读句子)体会“攫”,当恐惧感紧紧抓住你,你会怎样?(非常害怕)再读一读体会作者当时心里的害怕。 9、小伙伴是怎样做的?(……手拉手,救上来……铁链般)从这句话中你能体会到什么?(小伙伴们聪明机智,镇定自若、友谊的牢固……) 10、我被救上来小伙伴们却哈哈大笑,你觉得此时小伙伴们在想什么?(以后要注意安全………可把你救上来了……) 11、师结:是啊这是救人后的轻松的笑,这是善意的笑,这也是憨直纯朴的笑!所以,作者说,我至今怀念那笑声! 12、完成板书。边小结:是啊,正是因为有了这美丽的荷塘所以我认识了大自然和谐的美,正是因为这童年的趣事,让我认识了人类纯朴的爱,这美丽的荷塘承载了我儿时的欢乐,承载了我儿时的快乐。这就是我的荷塘旧事。 13、课文学到这里应该结束了,很完整,但文章最后又出现了一段(出示课件:我怀念那荷塘,在那里我认识了大自然和谐的美和人类纯朴的爱)。你觉得有必要吗?对,这段是全文思想感情的升华,是全文的总结,深化了中心。所以我们在日常的写作中也要运用这种方法。

作文讲评课一件难忘的事教学设计

作文讲评课一件难忘的 事教学设计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作文讲评课《一件难忘的事》教学设计 课前谈话交流: 1、同学们,很高兴今天各位老师能和大家一起上这节作文评改课。有的老师今天是第一次来到咱们班,第一次见到可爱的你们,你们应该怎么做呢? 2、相信今天一定会给我们和在场的老师们留下一段难忘的美好的回忆。 一、说一说那件难忘的事: 1、导入:从中心词出发,记一件事,所记的事,不是一般的事而是难忘的事。 2、启发诱导学生自愿讲出自己难忘的事情。 师:你一定有一些总也忘不了的事。这些事可能是你自己做过的、经历过的、亲眼见过的、也可能是你听说过的;这些事或者使你高兴、或者使你伤心、或者使你震惊、或者使你害怕、或者使你着迷、或者使你厌恶、或者使你感到后悔、或者使你感到庆幸、或者使你受到启发、或者使你受到教育……总之让你非常难忘。课前曾让同学们好好想想这些事,现在谁能把你难忘的事说给同学们听听? 生:…… 师:你能说说这些事为什么使你难忘吗? 生:…… 师:你能再把这件事说一遍,让听到的人都觉得这事确实令人难忘吗? 生:……(师相应的板书) 2、教师提供一些素材: (1)、评上优秀学生,受到表彰。(2)没听家长的劝告,把钱弄丢了。。。。。。。。。 师:照刚才的样子,把你难忘的事说给自己同桌的同学听听。。注意:在听别人说的时候,如果你觉得他的话有不合适的或需要改进的地方,听完后再耐心地给他指出来。 生:…。。 (3)大家交流一下你的素材。从素材中选择难忘的。 三.指导方法: 1、回忆一下写事的习作的要求。

部编七年级语文作文教案

这 让我__________ 这 教学目标: 1、借鉴第一单元的描写人物的精神的方法,训练人物描写。 2、努力学会选择有意义的主题作为文章思想。 教学重点: 学习第一单元的选材、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你能回忆下在本单元中从文章的结构、选材、写作方法等角度都有哪些技巧呢?(指答) 二、合作明确: 形式上:小标题、空行、过渡句(段)。 选材:典型的事情——大或小表现人物的内在的精神(平凡或伟 大)。 方法:细节描写(语言、肖像、动作)(《邓稼先》) 直接和间接描写(《孙权劝学》) 环境描写表现人物的精神(《吊古战场》) 三、作文步骤: 1、把题目补充完整;注意后横线填上的词语揭示是文章的主题,必须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3、选择自己熟悉的人或事; 4、借鉴上述的作文技巧; 这件事真让我惭愧 每当我想起这件事,脸马上就红到脖子根。 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滴水成冰,大地都冻得硬硬的。 该上操了,我真不想去,可是有什么办法呢?我缩着脖子琢磨起来。忽然,我想起前几天老师同意肚子疼的王军不上操,便装起病来。我右手抵住肚子,左手放在桌子上,脑袋垂得低低的,嘴里不停哼哼叽叽。

这时正好班主任老师在收课本,见我这副模样,便关切地问:“牛捷怎么啦?不舒服吗?”还用手摸摸我的额头。我装作痛苦的样子点点头。老师亲切地说:“你别上操了,在教室里好好休息一下。”我的心落了地,好容易躲过去了。我隔着窗子看见同学们迎着大风做操,心想,这鬼天气真够冷的。可是不知为什么心里总有点不自在。 下了操,同学们围着我问这问那,有的问:“你肚子还疼吗?”有的说:“你揉揉就不疼了。””我见此情景,忙把头枕在一只膀臂上,眉头紧紧的皱着;另一只手不停地摸抚着胃部,一会儿揉揉裤腰,一会儿牙关咬紧用手抵着胃部。见到同学们围聚到身边,我越发装得伤心了,两眼颤颤得发愣,嘴张开连续地抽泣着,就像一只小喇叭翘挂在脸上,鼻翼一吸一吸的,似乎眼泪与鼻涕都要淌下来。一位同学着急说:“要不,送上医院吧!我哭嚷着只摇头:“不要紧的,不要紧的。”整个课间,同学们都出去玩了,我怕露馅,忍住了发痒的脚,没敢离开自己的座位。 上第四节语文课时,老师讲得非常生动,我是个爱发言的人,竟忘了“生病”忍不住举起手来。当我答对了老师的问题时,老师不仅表扬了我的答案正确,还说:“你们看牛捷同学,有病了,还这么积极回答问题,你们要向牛捷同学学习。”听了老师的话,我心里真不是滋味,似乎醋瓶在心中反倒了,酸酸的、胀胀的。 放学了,该我们组值日劳动。老师对我说:“今天,你就别值日了。”“老师,我……”还没等我说完,老师忙说:“别过意不去,你不是有病吗?回家休息去吧!”老师的关心使我心理像打翻了五味瓶,真不是滋味。我背起书包,拖着沉重的步子走出了教室。 这件事,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每当想起这件事,我就惭愧得脸红到了脖子根。我想:“下次,可不能再干这种事了。”

《荷塘旧事》教学设计_荷塘旧事是谁写的

《荷塘旧事》教学设计_荷塘旧事是谁写的 《荷塘旧事》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荷塘旧事》是一篇回忆性的写景叙事散文。文章中多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渲染了荷塘的美丽景色。其中,还叙述了发生在荷塘里让作者深深铭记在心的一件往事。通过美景旧事,抒发了作者赞美自然,赞美人类纯朴的爱的思想感情。 在教学设计上,我认为首先应该让学生感知全文,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突出文章的重点和难点。把握住“自然之美”和“人性之美”的和谐统一,然后在这条主线上让学生进行合理恰当的拓展和迁移,使文章的主题得以升华,引发学生对生活的深深思索,使之受到良好的熏陶和教育。 教学目标: 1、能流利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并积累“浮光跃金”、“攫住”、“憨直”等词语。 2、通过反复朗读,仔细品味作者笔下荷塘美景,并学习其景物描写方法、比喻的修辞手法,达到学以致用。 3、朗读、品味文中优美的句子体会“人类淳朴的爱”,欣赏大自然那和谐的美。 教学重点:学习作者描写荷塘的方法,以及比喻的修辞手法,做到学以致用。 教学难点:由反复探究,体会小伙伴们善良、淳朴、勇敢、机智的品格。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一、导课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前面几个自然段,这节课继续来学习课文,如果说荷塘的美景是静态描写,那么荷塘的趣事就是(动态描写)(板书:静态动态)二、初读课文1、浏览课文,看看作者写了几件事分别给这几件事加一个适当的小标题。(生答)2、可以确定的是“狗刨比赛”和“打水仗”(板书:狗刨比赛打水仗)看来同学们已经掌握加小标题的方法了,就应该这样,抓住文章中的关键词来概括,但第三件事怎么办不需要说清楚“谁干什么事”,只要说明白“什么事结果”就可以,(学生概括)(板书:溺水被救)三、精读课文 1、你对哪个故事最感兴趣读一读,在你感兴趣的地方,做好批注。 2、预设:生找“打水仗”。读课文,谈感受。 3、我们都打过水仗,你们是怎么打的(生说)情景怎样(热闹……)我们打水仗是两个人打,你看作者和小伙伴们是多少人打(两队)那情景更是(闹的慌)。 4、师读“急速的水线……”这是写什么的热闹(水线)读一读下面几句话看分别是写了什么的热闹(鸟、声音、动作)作者要写打水仗,写我们的动作怎样热闹就可以,为什么还要写水线、声音、鸟啊(预设:生答:……映衬……)师结:对!以水线、声音、鸟来反衬打水仗的热闹,这就是“侧面烘托”我们在写作中也要运用这种方法。 谁想来读一读,体会这热闹的场面。 7、还对哪一个故事感兴趣(预设:生答“狗刨比赛”)为什么对狗刨比赛感兴趣(生答:很快乐、悠然自得……)带着快乐的心情读一读吧(生读)。 8、还剩下一个“溺水被救”谁想起来说一说,当时的情况如何(危险,生读句子)体会“攫”,当恐惧感紧紧抓住你,你会怎样(非常害怕)再读一读体会作者当时心里的害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