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新闻传播史笔记整理汇编

中国新闻传播史笔记整理汇编

中国新闻传播史笔记整理汇编
中国新闻传播史笔记整理汇编

中国新闻传播史笔记(一)

第一章中国古代新闻传播事业

第一节中国古代报纸产生前的新闻传播活动

一.传播渊源

二.早期的传播手段和传播载体

1.非文字形式:口头传播,烽烟和旗鼓、木铎(大铃)

2.文字:利益(西周)甲骨文、金器、刻石

3.竹、露布

第二节古代报纸的诞生和唐代进奏院状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手抄新闻——开元杂报

一.唐代的进奏院和进奏院状

1.古代报纸起源的几种说法。周朝说、汉朝说、东晋说

二.孙樵和开元杂报

三.敦煌的进奏院状

第三节宋代的邸报和小报

一.邸报的出现和有关邸报的制度。

宋太宗设都进奏院正式发行邸报。快件:急脚递,摆铺“定本”制度:经过官方审定的邸报。二.民间小报的诞生与发展

意义:1.“新闻”一词最早出现2.冲破封建王朝对新闻体制的专制。

第四节:元明两代的新闻事业。

一.元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二.明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1.明代邸报的发行日刊,小册

传播环节:通政司——六科——提塘

2.民间报房和抄报行的诞生与发展

3.万历邸钞,天变邸钞,急选报

急选报:中国最早的印刷报纸(现存)

4.起义农民的新闻传播活动

竹筹、揭帖、旗报、排报

第五节清代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

一. 清代官方新闻转播制度

1.发行渠道:通政使司——六科——提塘

(收受)(发抄)(抄传发行)

2.清代提塘分京塘和省塘

3.官报的内容:官门抄:朝廷的动态消息。

上谕:臣僚章奏:

4.提塘报房:雍正

5.小报(小抄):非法报纸(被禁)清何遇恩、邵南山

二. 清代的民间报房与京报。

民间报房出现在乾隆中叶以后的事,以“公慎堂”为最早,聚兴,公兴两家开业最早,创于咸丰年间。

三. 地方新闻传播活动和辕门抄

四. 古代报纸没落的原因

主观:统治阶级为维护统治而采取压制政策。

客观:满足不了人民对报纸内容和形式的需求。需要新的突破。

*总结:中国古代报纸发展的基本特点

17.封建官报占据封建报纸的主导地位。

27.

第二章近代新闻事业的传入

第一节中国近代报业的开端

一.背景

二.《察世俗每月统计传》1815.8.5 马六甲

米怜,马礼逊

内容:宗教、伦理道德、科学文化知识和各国概况。

宣传手法:1向中国读者较早宣传科学文化知识,介绍各国概况。

2重视研究读者对象心理,用儒学

3为中国报纸文体成长提供了有利条件。简短、通俗、生动

4提出要照顾各种类型读者的主张。《特选撮要每月纪传》

三.《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及其他宗教性中文报刊

1《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1833.8.1郭士立广州

办报宗旨报刊内容业务文体

四.《蜜蜂华报》等外文报刊的出现。1822.9巴波沙

《依经杂说》被中国查禁的第一个近代报刊

《孖剌报》1857~1941 中国最早的日报。

1863《晚邮报》《香港航运报》中国境内最早的晚报。《香港天主教记录报》

(2)《澳门报》(《澳门钞报》)《帝国澳门人》《真爱国者》《澳门政府公报》等葡文报刊。(4)《澳门杂文编》在澳门创办的第一份英文报刊。创办人:马礼逊1828年。

2.广州的外文报刊:(1)《广州记录报》(1827.11.8出版)中国第一份英文报纸。创办人:马地臣主编:伍德(美)1833年,出版副刊《广州行情周报》(2)其他的外文周刊:《广州杂志》《广州周报》《中国差报》与《广州钞报》等。

一. 英文报刊的率先发展

1.《香港公报》香港第一份报刊,第一份英文报刊。1841.5.1马儒翰

2.其他著名的英文报刊

《中国之友》(1842)《德臣报》(1845~1974)中国领土上出版时间最长的英国报纸。

《孖剌报》(1857~1941)中国最早的日报。

3.第二次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之间香港出版的外文报刊。

《晚邮报》和《香港航运报》(1863)中国境内最早的晚报

《香港天主教记录报》天主教在中国出版的第一份月刊。

《士蔑西报》以敢言著称。

二. 中文报刊的产生

1.《遐迩其玲》创刊于1853.8 麦都恩

1855年,出版副刊《布告篇》开创我国中文报刊广告收费之先河。

2.《香港船头货价纸》(《孖剌报》中文版)第一份中文商业报纸

3.《香港新闻》1861.8.10德臣报馆《中外新闻七月报》

《中国新闻事业史》串讲笔记

《中国新闻事业史》串讲笔记,希望对大家有用。

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一、新闻传播活动的产生:

1、具有新闻意义的信息传播是在语言形成后出现的。

2、新石器时代,新闻传播的范围进一步扩大,青海民和县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出土了一个陶制的喇叭筒,是我国最早的面向大众的传播工具。

二、文字传播的出现和初期发展

1、从周代到春秋战国,新闻传播仍然主要靠口头,不过峰火报警在传递军事信息上发挥了特殊作用。

2、把文字作为面向群众的新闻传播是从秦代开始的。

秦代向全国发布新闻的传媒是皇帝的诏书。

3、汉代继承了秦的传统,朝廷也是以诏书形式向地方发布官方新闻,还有更加明显的宣传目的。

4、“新闻”一词最早见于初唐,一位名叫孙处玄的官员。(第一个用新闻一词的人)

5、为什么新兴传媒产生于唐代:因为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中一个空前繁荣的朝代

新兴的传播媒介即最早的手写新闻------封建官报便应运而生。唐代产生我国最早的封建官报。

封建官报中最重要的一种是”朝报”

唐人孙樵《经纬集?读开元杂报》中说在襄樊得到的简明朝政公报,并称”开元杂报”,是我国最早的封建官报。

6、朝报:是唐代朝廷发布的公告,它是当时中央政府直接公开发布宫廷新闻的最重要的形式。

7、进奏院状:是唐代新兴传播媒介。进奏院是地方行政机构的驻京办事处,进奏官除呈递和承转文书、查询有关地方政务外,还向他们所在道的军政长官提供京都信息,其中有朝报的内容,也有他们自行采访的特别是与本地有关的新闻,甚至还有朝廷绝密消息。这种报告是进奏官只上呈给地方最高军政长官阅读的半官方情报,带有”新闻信”性质,人称”进奏院状”。

8、除了朝报和进奏院状外,唐代官方的新闻传媒还有诏书、露布、观察使牒等。

9、宋代邸报:宋太宗把诸道进奏院合并成一个总的都进奏院,后来直接称为进奏院,进奏官便成了国家的工作人员。中央政府直接控制了进奏院和官方新闻的发布权,所有公开发布的政府文告都要经过进奏院。进奏官抄报的内容只是朝政简报,明发上谕和大臣奏章,而没有进奏官自行采写的消息。这种官文书的手抄件便是邸报,因为抄录的都是进奏院公开发布的官文书,所以又称它为进奏院状或进奏院报状。

10、邸报审稿制度:”定本”制度:北宋(公元999年),皇帝下诏要进奏院将准备抄发的内容每五天向中央最高军事机关枢密院抄报一次,由枢密院审查批准,产生诏报的样本,进奏官们遗必须根据这一样本进行发报。到了南宋,邸报由门下后省编定,由该省的给事中”判报”后的”定本”才发给进奏院报行天下,这就是”定本”制度:我国最早的新闻检查制度。这也是为中央集权服务的,由中央政府直接编辑和发行是宋代官报最大的特点。

11、朝报成了面向社会广大受众的商品。因为朝报是面向市民公开发售。(在宋代)

12、小报:小报产生于北宋,流行于南宋,屡禁不止。是进奏官在编发合法官报的同时,又把”命令未行,差除未定”的材料另外抄录,编写非法新闻对外传播,到了南宋,人们开

始把这类非法新闻称为”小报”。

13、小报还有一批专门的采访人员,人们暗中把小报称做新闻,这是将报纸和新闻联系起来的最早记录。

14、元代取消了进奏院,也没有中央级的封建官报,邸报制度到此中断,元代官方新闻的发布也倒退到汉唐时代的诏书和一般官文书的形式,只是传递上更加迅速。

《中国新闻事业史》串讲笔记

《中国新闻事业史》串讲笔记,希望对大家有用。

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一、新闻传播活动的产生:

1、具有新闻意义的信息传播是在语言形成后出现的。

2、新石器时代,新闻传播的范围进一步扩大,青海民和县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出土了一个陶制的喇叭筒,是我国最早的面向大众的传播工具。

二、文字传播的出现和初期发展

1、从周代到春秋战国,新闻传播仍然主要靠口头,不过峰火报警在传递军事信息上发挥了特殊作用。

2、把文字作为面向群众的新闻传播是从秦代开始的。

秦代向全国发布新闻的传媒是皇帝的诏书。

3、汉代继承了秦的传统,朝廷也是以诏书形式向地方发布官方新闻,还有更加明显的宣传目的。

4、“新闻”一词最早见于初唐,一位名叫孙处玄的官员。(第一个用新闻一词的人)

5、为什么新兴传媒产生于唐代:因为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中一个空前繁荣的朝代

新兴的传播媒介即最早的手写新闻------封建官报便应运而生。唐代产生我国最早的封建官报。

封建官报中最重要的一种是”朝报”

唐人孙樵《经纬集?读开元杂报》中说在襄樊得到的简明朝政公报,并称”开元杂报”,是我国最早的封建官报。

6、朝报:是唐代朝廷发布的公告,它是当时中央政府直接公开发布宫廷新闻的最重要的形式。

7、进奏院状:是唐代新兴传播媒介。进奏院是地方行政机构的驻京办事处,进奏官除呈递和承转文书、查询有关地方政务外,还向他们所在道的军政长官提供京都信息,其中有朝报的内容,也有他们自行采访的特别是与本地有关的新闻,甚至还有朝廷绝密消息。这种报告是进奏官只上呈给地方最高军政长官阅读的半官方情报,带有”新闻信”性质,人称”进奏院状”。

8、除了朝报和进奏院状外,唐代官方的新闻传媒还有诏书、露布、观察使牒等。

9、宋代邸报:宋太宗把诸道进奏院合并成一个总的都进奏院,后来直接称为进奏院,进奏官便成了国家的工作人员。中央政府直接控制了进奏院和官方新闻的发布权,所有公开发布的政府文告都要经过进奏院。进奏官抄报的内容只是朝政简报,明发上谕和大臣奏章,而没有进奏官自行采写的消息。这种官文书的手抄件便是邸报,因为抄录的都是进奏院公开发布的官文书,所以又称它为进奏院状或进奏院报状。

10、邸报审稿制度:”定本”制度:北宋(公元999年),皇帝下诏要进奏院将准备抄发的内容每五天向中央最高军事机关枢密院抄报一次,由枢密院审查批准,产生诏报的样本,进

奏官们遗必须根据这一样本进行发报。到了南宋,邸报由门下后省编定,由该省的给事中”判报”后的”定本”才发给进奏院报行天下,这就是”定本”制度:我国最早的新闻检查制度。这也是为中央集权服务的,由中央政府直接编辑和发行是宋代官报最大的特点。

11、朝报成了面向社会广大受众的商品。因为朝报是面向市民公开发售。(在宋代)

12、小报:小报产生于北宋,流行于南宋,屡禁不止。是进奏官在编发合法官报的同时,又把”命令未行,差除未定”的材料另外抄录,编写非法新闻对外传播,到了南宋,人们开始把这类非法新闻称为”小报”。

13、小报还有一批专门的采访人员,人们暗中把小报称做新闻,这是将报纸和新闻联系起来的最早记录。

14、元代取消了进奏院,也没有中央级的封建官报,邸报制度到此中断,元代官方新闻的发布也倒退到汉唐时代的诏书和一般官文书的形式,只是传递上更加迅速。

15、明王朝建立后,恢复了宋代诏令章奏传报和官报制度,这使具有中央政府公报性质原始形态的报纸——邸报在元代一度中断后得以恢复。

15、批红:明朝设有通政司,通政司接到朝廷内外文武官员和政府各部门的章奏后,挑选特别重要的请皇帝审批。审批往往用朱笔,称为”批红”,批红后的章奏再交还内阁,内阁把它们交给皇帝的秘书机构六科。由六科抄发给有关单位,经审批编辑就成了邸报。

16、明代对官文书控制的不太严。

17、明代邸报的特点:明代邸报的主要内容还有诏书、章奏之类的宫廷动态,但在形式上有了重大的发展。

①开始采用活字印刷;

②仍以手抄为主;

③由于需要抄的邸报数量较多,京城有人专门以抄报为业,称”抄报行”。

④16世纪中叶,明朝政府允许民间自设报房,翻印邸报稿件,公开出售,人称京报。

18、报房京报:随着士大夫和市民们新闻需求的增加,这种明未出现的无官报之名而有官报之实的报房京报,就获得了发展机遇。早在清初,北京就有官府中的文书小吏以刊刻抄发邸报作为自己的副业,也有人靠此营生,他们的办报活动是民间办报的先声(产生于明未,发展于清代)。乾隆中期后,朝廷解禁,允许抄印邸报内容的京报在民间出售。

19、自办民间报房,民间报房出的京报的内容基本上是宫门抄、上谕和章奏等

20、民办报纸除京报外,各省省会和重要府城还有自己的私营报纸辕门抄

21、京报作用:京报虽参与了近代报刊的发展与变化,但始终没能成为它的有机组成部分,京报不仅随着清王朝的灭亡而灭亡,同时也随着近代报刊的发展而消失,近代报刊取代了封建的邸报和民间报房发行的京报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

香港报业:

8、香港出现最早的报纸是《香港钞报》。

9、1842—1860年间是香港报纸在发展的阶段,其中最有影响的英文报纸有四家,即《中国之友》、《香港纪录报》、《德臣报》、《孖剌报》。

10、《香港纪录报》曾将《三国演义》译为英文在报上连载。

11、《德臣报》:初为周刊、后为日报,创办人是肖锐德和德臣,自1845年2月在香港创刊到1858年都是香港政府的官方出版机构。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创立兴中会时,该报主笔黎德曾参加起草对外英文宣言。第一次广州起义时,该报曾发表文章支持革命活动。1974年8月停刊,历时129年。是香港历史最长、影响最大的英文报纸。

12、《孖剌报》是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张英文日报。1857年10月在香港创刊。创办人是英商莫罗。莫罗和《中国之友》的台仁特一样,敢于揭露英政府的弊端和官员的腐败行为,该报也是香港历史悠久影响很大的一家英文报纸。1941年停刊。从时间和影响上看,《德臣报》和《孖剌报》都超过了香港其他的英文报纸。

13、《遐迩贯珍》:是在香港出版的第一份中文报刊,1853年9月3日创刊,由伦敦布道会对华文教机关英华书院和马礼逊教育会出版,英国传教士麦都思主编。以后的主编是奚礼尔和理雅各。1856年5月1日停刊。

《遐迩贯珍》是最早使用铅字印刷的中文报刊,刊有中英文对照的目录,这是中文报刊的创举。

《遐迩贯珍》总体上都是站在英国殖民主义者立场,但在报道中国内部消息时,还是能比较客观地反映事物的真实面貌。1855年起,《遐迩贯珍》还增出附刊《布告篇》,刊登各类广告并开始收费,这是在我国出现的中文报刊首次出现的收费广告。

14、第一份中文商业报刊是1858年1月由《孖剌报》创办的《香港船头货价纸》,主要刊登商情、船期和广告,1864年该报改名为《香港中外新报》。

上海报业的崛起:

50年代上海就逐渐成为中国重要的外贸城市。

15、《北华捷报》:是上海第一家报刊。1850年8月3日由英商奚安门创办并主编的英文周刊,英国商行字林洋行负责发行。主要刊登广告、行情、船期等商业信息,言论反映在华英商利益。1856年增出《每日航运新闻》,被视为“英国官报”。

16、1864年7月1日,《每日航运新闻》扩为日报独立出版,定为《字林西报》。(由来)《字林西报》重视新闻,曾一度获得独享路透社电讯的特权。1951年3月31日停刊,出版时间长达101年,它是旧中国出版时间最长、发行量最大、最有影响的外文报纸。

17、19世纪60年代以前,上海外报发展程度是赶不上香港的,而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上海则后来居上,报业的这种变化,实际上是上海取代香港而成为全国最大的外贸中心的反映。到了90年代,上海英文报纸形成了《字林西报》、《华洋通讯》、《文汇报》三足鼎立的局面。

18、外报中比较有影响的是法国人在上海出版的中文报刊《益闻录》、《圣心报》。

上海早期的教会报刊:

19、上海最早的教会报刊是1857年1月创刊的《六合丛谈》,由伟烈亚力主编,是上海第一家中文月刊。

除宗教内容外,还有自然科学、商业行情、中外新闻。

20、《万国公报》:影响最大的要数《万国公报》。《万国公报》的前身是1868年9月5日出版的《教会新报》,由美国传教士林乐知创办和主编,1874年9月改名《万国公报》。它全录《京报》并报道各国新闻,此外还介绍西方政治模式和西方科技知识。维新变法开始后,《万国公报》曾用大量篇幅刊登了维新派的《强学会序》,对维新变法起了推动作用。该报还反对中国资产阶级革命。在介绍西学。报道时事、宣传维新变法等方面,客观上还是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的。1883年7月停刊,1889年2月复刊,成了基督教在华的最大的出版机构广学会的机关报,月刊出到1907年12月最终停刊,前后发行34年。

21、1861年11月由字林洋行创办、由美国传教士伍德主编的《上海新报》,是上海第一份

中文近代化报纸。

22、《申报》:是1872年4月30日由英商美查等人创办的,它是以赢利为主要目的的商业报纸。在外国人办的报刊中,由中国人主持笔政的,《申报》是第一家。

UID26509 精华0 积分504 贡献值0 存款0 金元宝0 两阅读权限40 查看详细资料引用使用道具报告回复TOP

转载自共享天下考研论坛原始地址: https://www.doczj.com/doc/0b18986792.html,/viewthread.php?tid=32056&fromuid=1973223

申报对新闻业务进行改革:

一是发表政论文章。创刊时头版就刊载“论说”。

二是改革新闻报道。重视新闻的真实性。日本侵略台湾,美查还派人去台湾采访,发表了具体生动的《台湾军事实录》等战地通讯,这是上海中文报纸中军事通讯的开端。连续报道“杨乃武冤案”,这是当时中文报刊中最早最长的连续报道。

三是重视发表副刊性的文字。

四善于经营副业:一是创办文艺期刊《瀛寰琐记》,1875年后又先后出版《四溟琐记》和《环宇琐记》,这些都是我国近代早期著名的文艺期刊。二是出版白话新闻报。1876年3月,《申报》创办了通俗易懂的白话小说《民报》,这是我国最早的白话报刊。三是编印画报。《瀛寰画报》实为中国画报之祖。1884年5月又出版了《点石斋画报》。四是印书

23、《字林沪报》连载长篇小说《野叟曝言》,还于1897年11月24日创办了我国第一个副刊《消闲报》。

24、19世纪90年代上海报坛已形成“申、新、沪、”三报鼎立的格局,在报业发展上上海后来居上,取代了香港、广州而成为全国新兴的报兴中心。

外报在华的扩展和影响:

25、《中外新闻七日录》创刊于1865年2月,是广州最早的中文报刊。

26、1871年外国传教士组织了“在华实用知识传播会”,1872年该会机关刊物《中西闻见录》在北京创刊,由丁韪良主编。外国人的办报活动就突破了中国清王朝的最后一个禁区。

27、《时报》1886年8月在天津创刊。重视北方新闻和言论。1890年英国传教士李堤摩太任主笔后,发表了一系列变法主张,该报成为政论性报纸。这时天津的《时报》和上海的《万国公报》是外国人在华办的最有影响的两大中文报刊。

28外报的影响:在华外报的出现及其由东南沿海向北伸展和向中国内地步步深入是和西方殖民主义势力的入侵和扩张同步进行的,鸦片战争前,使用精神鸦片和物质鸦片同时输入中国的方法,实际上都是侵略,赤裸裸地鼓吹对中国进行武装侵略。在鸦片战争中,外报及主编积极为武装侵略服务。鸦片战争后,这些外报又为帝国主义新的侵略扩张行为制造舆论。也有个国报刊对中国持友好态度,如英商台仁特主持的英文《中国之友》报。

尽管外报本身就是西方殖民主义者侵略的一种表现,但客观上也对我们产生过重要影响,如:一、带来了近代报刊,体现了民主观念。它由私人或团体主办,有独立的撰稿人,记者、编辑可以自行采写新闻、发表评论。

二、介绍西方文化,开拓读者视野。

6、近代国人最早进行办报活动的:林则徐。将重要的信息和言论译成中文,提供给两广总督、广东巡抚、海关监督和军方,同时抄报朝廷,作为制定对外政策的参考。这种翻译材料后来汇集成册,称为《澳门新闻纸》,是我国最早的译报。相当于现在的《参考消息》。但不公开发行。

7、1873年8月8日,艾小梅在汉口创办了《昭文新报》,是中国人创办的最早的中文报纸。

8、1874年6月容闳出版了上海第一家中文日报《汇报》。容闳是中国最早的留美学生之一。

9、1884年4月,《述报》在广州创刊,这是中国人在广州创办的第一家中文日报,是我国较早的石印报纸之一。

10、《循环日报》:在国人早期自办的报纸中,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是1874年在香港由王韬创办并主编的《循环日报》。是我国近代第一家鼓吹变法自强的报纸,以“强中以攘外,诹远以师长,变法以自强”为宗旨。1959年最后停刊。是一张以政论为灵魂的报纸,“立言”强调变法自强为其思想内容的特色。

11、王韬:1857年参加了上海第一家中文报刊《六合丛谈》的编辑工作,是他报刊活动的开始。1874年2月4日创办了著名的《循环日报》。是我国新闻史上第一位报刊政治家,他的政论反帝爱国,昌言变法,短小精悍,深入浅出,富于感情,后来被发展成一种新的报章文体,以当时的文坛和以后的维新派报人影响极大。他的部分政论文章被收编为《弢园文录外编》,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报刊政论文集。

12、从1895年到1898年间,全国出版的报刊达120种,80%以上是中国人办的,它们遍及全国许多城市,形成了我国第一次报刊出版高潮。(是在维新变法时期)

13、维新派办的第一份报刊是《万国公报》,1895年8月17日在北京创刊,由康有为独资创办,梁启超、麦孟华分别负责编辑和出版发行,职能:宣传富国强兵之道,宣传必须维新变法。京师强学会成立以后,1895年12月16日将《万国公报》改名为《中外纪闻》并作为强学会的机关报,由梁启超、汪大燮任主编,这是中国资产阶级政党报刊的萌芽。从内容到形式,《中外纪闻》都是《万国公报》的发展。1896年初,在李鸿章的策动下,被迫停刊。

DSP汇编指令学习笔记

Knowledge 问题 谁在DSP的汇编语言中加入了NOP指令? NOP指令加入的条件是什么? About DSP 1.DSP是实时数字信号处理的核心和标志。 2.DSP分为专用和通用两种类型。专用DSP一般采用定点数据结构(一般不支持小数), 数据结构简单,处理速度快;通用DSP灵活性好,但是处理速度有所降低。 3.DSP采用取指、译码、执行三个阶段的流水线(Pipeline)技术,缩短了执行时间,提高了 运行速率。DSP具有8个Functional unit,如果并行处理的话,以600MHz的时钟计算,如果执行的指令是single cycle指令,则可以4800MIPS(指令每秒)。 4.DSP的8个functional Unit,具有独特的功能,对滤波、矩阵运算、FFT(傅里叶变换) 具有 哈弗结构 把指令空间与数据空间隔离的存储方式。 这样实现是为了实现指令的连续读取,而实现pipeline流水线结构。 传统哈弗结构:两个独立的存储空间,还使用独立总线。让取指与执行存储独立,加快执行速度。 改进型哈弗结构:指令与数据的存储空间还是独立的。但是使用公共的总线(地址总线与数据总线)。这样实现的原因是因为出现了CACHE,数据的存储动作大部分被内部的CACHE 总线承接了,所以总线冲突的情况会大大减少。同时让总线的结构与控制变得简单,CACHE 存储的速度也明显快于外设存储器。 冯诺依曼结构:是指令空间与数据空间共享的存放方式。它不能实现pipeline的执行过程。 Pipeline(流水线)技术 是把指令的取指-译码和指令的执行独立开来的技术。虽然每条指令的过程还是要经过取指-译码-执行三个阶段最少3个CPU Cycle。但是多个指令同时并行先后进行,保证总体的指

最新-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期末考试必考知识点重点总结 精品

单片机概述 单片机是微单片微型计算机的简称,微型计算机的一种。 它把中央处理器(CPU),随机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定时器\计数器以及I\O 接口,串并通信等接口电路的功能集成与一块电路芯片的微型计算机。 字长:在计算机中有一组二进制编码表示一个信息,这组编码称为计算机的字,组成字的位数称为“字长”,字长标志着精度,MCS-51是8位的微型计算机。 89c51 是8位(字长)单片机(51系列为8位) 单片机硬件系统仍然依照体系结构:包括CPU(进行运算、控制)、RAM(数据存储器)、ROM(程序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内部总线等。 由于一块尺寸有限的电路芯片实现多种功能,所以制作上要求单片机的高性能,结构简单,工作可靠稳定。 单片机软件系统包括监控程序,中断、控制、初始化等用户程序。 一般编程语言有汇编语言和C语言,都是通过编译以后得到机器语言(二进制代码)。 1.1单片机的半导体工艺 一种是HMOS工艺,高密度短沟道MOS工艺具有高速度、高密度的特点; 另一种是CHMOS工艺,互补金属氧化物的HMOS工艺,它兼有HMOS工艺的特点还具有CMOS的低功耗的特点。例如:8181的功耗是630mW,80C51的功耗只有110mW左右。1.2开发步5骤: 1.设计单片机系统的电路 2.利用软件开发工具(如:Keil c51)编辑程序,通过编译得到.hex的机器语言。 3.利用单片机仿真系统(例如:Protus)对单片机最小系统以及设计的外围电路,进行模拟的硬软件联合调试。 4.借助单片机开发工具软件(如:STC_ISP下载软件)读写设备将仿真中调试好的.hex程序拷到单片机的程序存储器里面。 5.根据设计实物搭建单片机系统。 2.1MCS-51单片机的组成:(有两个定时器) CPU(进行运算、控制)、RAM(数据存储器)、ROM(程序存储器)、I/O口(串口、并口)、内部总线和中断系统等。 工作过程框图如下:

32位80x86汇编语言ptr指令学习笔记

阅读反汇编后的汇编程序挺麻烦,尤其是在c语言程序的子函数参数中有数组参数,同时当子函数里有循环操作时,反汇编后的代码中频繁出现ptr指令操作。该指令的用法十分灵活,有时候读入(或写入)的是某内存地址,有时候读入(写入)的是某内存地址中存储的值,初学时总感觉很迷惑,分不清什么时候读内存地址,什么时候读内存地址中值,参考相关文献和书籍后作如下总结。 例如一段简单的C语言程序: int mywork(int a[9], int b[9], int c[9]) { int i; for ( i=0; i<9; i++) c[i] =a[i] +b[i]; } 这段代码debug版反汇编后代码很简单,但是里面有许多小细节值得推敲。 int mywork(int a[9], int b[9], int c[9]) ;原c代码 … … ;这里为开始调用函数时当前寄存器数据保存 for ( i = 0 ; i < 9 ; i ++) mov dword ptr [i], 0;这里为i初始化,值为0 jmp mywork+xx1h ;进入循环体内部 mov eax, dword ptr [i]; add eax, 1 mov dword ptr [i], eax mywork+xx1h:cmp dword ptr [i], 9 jge mywork+xx2h ;如果i等于或大于9,跳出循环 c[i] =a[i] +b[i]; mov eax, dowrd ptr [i] ;读入参数i mov ecx, dword ptr [a] ;这里是读入参数数组a的首地址 mov edx, dword ptr [b] ;这里是读入参数数组b的首地址 mov eax, dword ptr [ecx + eax*4] ;读入a add eax, dword ptr [edx +eax*4] ; eax = a[i]+b[i] mov edi, dword ptr [c] ;这里是读入参数数组c的首地址 mov dword ptr [edi+ eax*4], eax ;这里保存计算结果,c[i]= a[i]+b[i] inc eax jmp mywork+xx1h mywork+xx2h: … … ;一些数据恢复操作,主要是出栈等 ret 文中用红色标记处两处涉及ptr指令的地方。 第一处为mov eax, dword ptr [i] 本条mov指令的结果是将变量i的值读入到eax寄存器中,至于从i变量存储地址处读取几个字节,由dword修饰符指定(4个字节)。 第二处为mov ecx, dword ptr [a] 这里表示将参数数组a的首地址读入到ecx寄存器中。 同样两个mov 寄存器, dword ptr [变量]操作,为何第一个寄存器eax读入数值,而第二个ecx寄存器读入的为地址呢?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知识点 V3.0

第一章 1、什么是汇编语言? 2、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过程:编辑源程序,编译(汇编),连接,运行调试 3、汇编语言特点?与机器语言一一对应,直接操作硬件,高效率(空间和时间,运行速度快,目标代码短,占用存储空间少) 4、数制转换 第2章8086计算机组织结构 1、计算机硬件系统组成:CPU、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 2、CPU组成:运算器、控制器、寄存器,运算器和控制器由芯片设计时设计好,不可做任何改动,程序设计员仅能在程序里使用寄存器,寄存器都有相应的名字,如AX,能在程序里直接使用寄存器是汇编语言区别于高级语言的最重要特点,这样就可以直接控制硬件系统。 3、总线结构:数据总线、地址总线、控制总线。数据总线分8位、16位、32位和64位等,多少位机就是以数据总线来划分,比如8位机、32位机。8086机是16位机,但地址总线是20位,地址总线数量决定了内存寻址空间的大小,如8086有20位地址线,那么寻址空间是:220=210*1K=1M,8086最大寻址空间为1MB,即地址范围:00000H~FFFFFH。控制总线主要传送控制信息,如读写操作,读写操作的主体是CPU,读操作是指CPU从内存或外设读取数据,写操作是指CPU把数据写到内存或外设中。 4、存储器:存储器的最小单元是字节(Byte,由8个位组成),字节的多少就是存储器的容量。每一个字节单元都有一个唯一的编号,这个编号就是字节单元的地址,此地址就是物理地址,对于8086而言,编号的形式为:XXXXXH,如85421H。如果要读写存储器,必须知道某一个字节单元的地址。多个字节单元可以组合成更大的单元(数),比如2个字节单元组合成一个字(Word),4个字节单元组合成一个双字(Double Word)等,规定:这个组合后的大单元是以最小字节单元地址为自己的地址。如85421H字节单元内容为12H,85422H 字节单元内容为34H,那么以85421H地址的字单元的内容就是3412H。 地址取最小字节单元的地址为大单元的地址。 内容排序按照“高高低低”原则:高字节放在高地址里,低字节放在低地址里。 详细请参看2.3节(P30页) 5、8086CPU寄存器 (1)通用类:AX(AH,AL)、BX(BH,BL)、CX(CH,CL)、DX(DH,DL) (2)段寄存器类:CS、DS、ES、SS (3)与偏移地址相关类:SI、DI、SP、BP (4)特殊类:IP、FLAGS 所有寄存器都是16位大小,通用类的16位又可看成2个8位的寄存器组成,区分为高8位(High)和低8位(Low),因此取名为AH和AL,其他类似。 CS:存放代码段段地址,DS:存放数据段段地址,SS:存放堆栈段段地址,ES:存放数据附加段段地址,一般作为DS的辅助使用,比如在一段程序里需要用到2个不同数据段的数据时,其中一个数据段段地址存放在DS中,另一个存放在ES中。 SI、DI:一般用于变址寻址方式,如[BX+SI]、[BX+DI], SP:堆栈段中堆栈栈顶的偏移地址,不可修改,由SS:SP逻辑地址始终指向堆栈的栈顶。 详细参看2.3.2,P32页 BP:一般也用于堆栈,可以作为SP的备份,通常也是用SS:BP逻辑地址表示,BP可以随意修改,因此通过SS:BP可以访问堆栈的任何地方。此外,BP还与BX一样,可以作为基地址

《中国新闻传播史》(方汉奇)课后习题

中国新闻传播史课后习题 第一章人类新闻传播活动出现的社会历史条件是什么? 原始人群在群居互助的过程中必然发生信息的交流,他们逐渐形成氏族社会,于是他们之间的信息交流便由手势语言进步到不完善的语言语真正具有新闻意义的信息传播是在语言形成后出现的,新闻传播是语言产生后较高层次的大众传播活动,是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报纸产生前我国出现了哪些新闻传播形式?口头传播;烽烟;旗鼓 唐代官报是怎样产生的?它的内容、形式和传播情况如何? 1)唐朝的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社会安定,并有国际交往。百官要了解朝政,对外也需作宣传介绍,这种形势必然促进政治、经济信息的公开传播。2)传播工具如:笔、墨、帛、纸等都已具备。于是,新兴的传播媒介即最早的手写新闻——封建官报便应运而生了。 宋代邸报的改革情况如何? 1)加强了中央集权。宋太宗把诸道进奏院合并成一个总的都进奏院,后来直接称为进奏院。 2)内容上:抄报内容只是朝政简报,明发上谕和大臣奏章,而没有进奏官自行采写的消息。这种官文书的手抄件便是邸报,又称进奏院状或进奏院报状。中央发布更具有权威性,传播速度也快。3)管理上:在宋代还形成了一套相当完整的邸报审稿制度。“定本”制度,是我国最早的新闻检查制度,也是为中央集权服务的,由中央政府直接编辑和发行是宋代官报最大的特点。 小报产生的情况及其特点如何? 是中国新闻史上最先出现的民间报纸,产生于北宋,流行于南宋。人们暗中把小报称做新闻,这是将报纸和新闻联系起来的最早记录。小报的发行人是使臣和在政府机关中工作的中下级官员及书店主人。小报报道内容主要是皇帝的诏令,臣僚的议疏章奏等,但由于触犯了统治者的议论朝廷之禁和新闻泄露之禁,所有就受到了统治者的查禁。到了南宋,人们开始把这类非法新闻称为”小报”。 第二章近代报刊在中国出现和发展的历史背景如何?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开始走向国外扩 张的道路,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对他们具有强烈的吸引力。但当时的中国大门紧闭,在尚不能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的情况下,英国采取了鸦片和宗教同时渗透的对话政策。 《察世俗每月统计传》是怎样创办的?它的宗旨和特点是什么? 1813 年应马礼逊请求英国传教士米怜来华协助工作,经考察他带上刻字工人梁发来到马六甲,于1815 年1 月15 日创办了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察》。该刊为免费赠送宗教月刊,大部分内容是阐述基督教教义,其次是宣讲伦理道德,再次是介绍天文学等科学知识。语言风格生动平易,通俗易懂,创造了“孔孟加耶稣”的对华宣传模式。 鸦片战争后,外报在香港发展情况如何?重要的外文、中文报刊各有哪些? 1842-1860 年是香港报纸大发展的阶段,其中最有影响的英文报纸有四家:《中国之友》(1842 对港英政府持反对态度对太平天国持同情态度);《香港纪录报》(1827 将<三国演义>译为英文连载);《德臣报》(1845 历史129 年);《孑子剌报》(1857 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张英文日报)。1861 年发展逐步落后于上海,退居全国第二位。 出现最早的报纸是《香港钞报》(1841);在香港出版的第一份中文报刊是《遐迩贯珍》(1853 最早使用铅字印刷刊有中英文对照目录首次出现收费广告);第一份中文商业报刊《香港船头货价纸》(1858)。 鸦片战争后,外报在上海发展情况如何?重要的外文、中文报刊各有哪些? 19 世纪50 年代上海就逐渐成为中国重要的外贸城市,随着经济的发展,报业迅速崛起,外国人办的外文报刊、宗教报刊、商业报刊称霸上海报坛。60-70 年代教会报刊有近10 种,影响最大的是《万国公报》(1868 美-林乐知)。90 年代上海英文报纸形成《字林西报》(1864

嵌入式简单汇编程序实例

ARM实验报告 姓名:郭健傧学号:L2101898 1.实验目的 (1)了解ADS1.2集成开发环境及ARMulator软件仿真; (2)熟悉ARM的乘法指令和逻辑指令; (3)结合ARM处理器硬件特性,比较处理函数的特性; 2.实验设备 硬件:pc机一台; 软件:Windowsxp系统,ADS1.2集成开发环境; 3.实验内容 (1)建立一个新的工程; (2)建立一个汇编文件,并添加到工程; (3)根据所给的两个C语言函数编写相应的汇编程序,并比较一下代码中fact1和fact2两个函数的特性; 4.实验步骤 (1)启动ADS1.2IDE集成开发环境,使用ARM Executable Image 工程模块建立一个工程heiye。 (2)建立汇编源文件test.s,编写程序实验,并添加到工程heiye中。 (3)设置工程连接地址Ro Base为0x40000000,RWBase为0x40003000。设置调试入口地址Image entry point为0x40000000。 (4)编译链接工程,并启动AXD进行软件仿真调试。 5.编写程序如下: C程序源代码: int fact1(int limit) { int fact=1; for(i=1;i

ARM汇编指令集学习笔记

ARM汇编指令集: 指令:汇编指令是CPU机器指令的助记符,经过编译后会得到一串1、0组成的机器码,可以由CPU读取执行 伪指令:在编译过程中间起作用,用来指导编译过程,经过编译后不会生成机器码 ***ARM汇编特点1:LDR/STR架构:在RISC架构中,cpu读写内存需要通过CPU内部的寄存器(CISC的CPU可以直接和内存通信) ***ARM汇编特点2:8中寻址方式 #寄存器寻址mov r1,r2 把r2里面的内容送到r1里面去(寄存器靠名字找的) #立即寻址(立即数)mov r0,#0xFF00 加#表示数字 #寄存器移位寻址mov r0, r1, lsl #3 lsl左移指令,把r1的值左移三位,然后把左移后生成的那个数赋值给r0 #寄存器间接寻址ldr r1, [r2] [r2]表明内存地址存在r2中,然后把内存地址里面存储的那个值赋给r1 基址变址寻址ldr r1, [r2, #4] [r2,#4]中存储的地址为r2中的地址+4构成的地址,r2里面存储的地址称为基地址,后面的数字就是需要的变址数这条指令的意思:把r2存储的内存地址加4的地址的值赋值给r1 #多寄存器寻址ldmia r1!, {r2-r7, r12} 一次访问多个寄存器//////r1放的内存地址,把r1理解为数组,r2-r7,r12表示7个寄存器,这句指令的意思就是:r1当中存储的内存地址为基地址,然后把从这个地址开始的连续七个地址当中存储的值,依次放在后面对应的寄存器中 #堆栈寻址stmfd sp!, {r2-r7, lr} #相对寻址beq flag flag:标号 ***ARM汇编特点3:指令后缀 同一指令经常附带不同后缀,变成不同的指令。经常使用的后缀有: B(byte)功能不变,操作长度变为8位 H(half word)功能不变,长度变为16位 S(signed)功能不变,操作数变为有符号 如ldr ldrb ldrh ldrsb ldrsh S(S标志)功能不变,影响CPSR标志位一般用在数据传输指令 如mov和movs movs r0, #0 ***ARM汇编特点4:条件执行后缀 mov r0,r1 @相当于C语言的r0 = r1 moveq r0,r1 @如果eq后缀成立,则执行本句指令,反之,则不执行 条件后缀执行注意两点: 1.条件后缀是否成立,不是取决于本句代码,而是取决于这句代码之前的代码运行后的结果 2.条件后缀决定了本句代码是否会执行,而不会影响上一句或下一句代码是否会执行 ***ARM汇编特点5:多级指令流水线 pc指向正在被取指的指令,而非正在执行的指令

中国新闻传播史

中国新闻传播史 第一编关于中国新闻传播史的逻辑元点与研究范式 一、逻辑元点 1、“新闻”:中国新闻史 新闻的定义: (1)1943年陆定一在《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中提出,“新闻的定义,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2)1961年范长江在《记者工作随想》中则称,“新闻是广大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重要的事实。”这里的“新闻”,不仅指一种文体,而是包容新闻体制、新闻思想、新闻媒体、新闻人员、传播内容、新闻事业、传媒产业等在内的泛称。 1、“传播”:中国传播史 传播:信息的交流与分享。 2、“新闻事业”:中国新闻事业史 新闻事业:传播新闻信息为主的舆论机构及其活动的总称。专业人员和专门机构的出现是新闻事业产生的最主要的标志。 3、“新闻传播”:中国新闻传播史 新闻传播:指的是人际间,团体内直接或通过大众传播媒介进行的,对于新近事实的信息及意见的相互传受过程。简言之,新闻传播就是传递与接受新闻信息的行为与过程。 二、研究范式 1、本体范式 (1)特点从新闻事业自身特点出发,描述新闻事业发展演变的过程,揭示新闻事业发展演变的规律。 (2)历程 A、源起——戈公振《中国报学史》(1927年商务印书馆)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是中国新闻事业史研究的第一个标志性成果。这本著作在学术上的崇高地位,不仅在于该书汇集、考证了大量的史料,为中国新闻事业史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史料基础,还在于它全面、系统地梳理与描述了中国新闻事业的历史发展脉络,并据此作出了明确的历史分期:官报独占时期——外报始创时期——民报勃兴时期——报纸经营时期。这种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在解放以后中断,被后来的研究者有意无意地摒弃。惜乎! B、回归——黄瑚《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2002年复旦大学出版社)作者试图探索中国新闻事业自身发展的历史规律,使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的历史分期能够建立在中国新闻事业自身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作者提出自己的中国新闻事业史的历史分期:近代报业开创时期(1815—1845年)——外报垄断时期(1845—1895年)——民族报业勃兴时期(1895—1911年)——新闻事业职业化与多元化时期(1911—1927年)——新闻事业两极对峙时期(1927—1949年)。 2、革命范式 (1)特点以评述中国新闻事业在社会发展和革命斗争中的历史作用作为主脉络,对有关史实进行整理、分析和解释。换言之,这中历史分期法缺乏被研究对象自身的特点。 (2)历程 A、源起——《中国报刊史教学大纲》(1955年中共中央马列学院新闻班编写)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共中央号召知识分子和文化学术工作者要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学术研究工作。自20世纪50年代起,一批初步树立了马克思主

汇编语言学习笔记之通用寄存器

汇编语言学习笔记之通用寄存器 从昨天开始,正式拉开了学习汇编语言的序幕,对于汇编语言的一些特点以及数据的表示及类型做了一番了解,由于这些东西每一种语言里都要介绍,而且一时半会也真弄不太明白它们的具体使用,也就粗略的看了一下,留待在今后的学习中结合实例加以体会吧。 而通用寄存器应该说是CPU内部重要的数据存储资源,学习汇编语言必须要掌握清它们的功能。因此汇编语言学习的第一篇学习笔记就从通用寄存器开始了。以下内容摘自汇编教程中。 寄存器是CPU内部重要的数据存储资源,是汇编程序员能直接使用的硬件资源之一。由于寄存器的存取速度比内存快,所以,在用汇编语言编写程序时,要尽可能充分利用寄存器的存储功能。 寄存器一般用来保存程序的中间结果,为随后的指令快速提供操作数,从而避免把中间结果存入内存,再读取内存的操作。在高级语言(如:C/C++语言)中,也有定义变量为寄存器类型的,这就是提高寄存器利用率的一种可行的方法。 另外,由于寄存器的个数和容量都有限,不可能把所有中间结果都存储在寄存器中,所以,要对寄存器进行适当的调度。根据指令的要求,如何安排适当的寄存器,避免操作数过多的传送操作是一项细致而又周密的工作。有关“寄存器的分配策略”在后续课程《编译原理》中会有详细的介绍。 由于16位/32位CPU是微机CPU的两个重要代表,所以,在此只介绍它们内部寄存器的名称及其主要功能。 1、16位寄存器组 16位CPU所含有的寄存器有: 4个数据寄存器(AX、BX、CX和DX), 2个变址和指针寄存器(SI和DI), 2个指针寄存器(SP和BP) 4个段寄存器(ES、CS、SS和DS), 1个指令指针寄存器(IP), 1个标志寄存器(Flags) 2、32位寄存器组 32位CPU除了包含了先前CPU的所有寄存器,并把通用寄存器、指令指针和标志寄存器从16位扩充成32位之外,还增加了2个16位的段寄存器:FS 和GS。 32位CPU所含有的寄存器有: 4个数据寄存器(EAX、EBX、ECX和EDX), 2个变址和指针寄存器(ESI和EDI), 2个指针寄存器(ESP和EBP) 6个段寄存器(ES、CS、SS、DS、FS和GS),

中国新闻传播史名词解释

中国新闻传播史名词解释. 第二章:近代报刊的传入 1、《察世俗每月统计传》: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份近代化报刊,中文月刊,由英国传教士威廉?米怜于1815年8月5日在马六甲正式创办。米怜任主编,另一位英国传教士麦都思为主要撰稿人,中国刻工梁发是米怜的只要助手。作为一份宗教宣传性质的期刊,《察世俗每月统计传》以阐发基督教义为根本要务。在宣传策略上,处处附会儒学,将基督教义与孔孟之道相比附。1812年12月,报纸因米怜病重无力主持编务而停刊。 2、《蜜蜂华报》: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外文报纸,葡萄牙文,1822年9月12日在澳门创刊、出版。该报是当时的葡萄牙执政党在澳门创办的政府机关报,一年后因为执政党被推翻而被查封。 3、《广州纪录报》:中国第一份英文报纸,1827年11月8日在广州创刊。该报由英国鸦片商马地臣出资创办,美国商人伍德为第一任编辑,撰稿人有马礼逊、施赖德。是一张商业性报纸,但也广泛刊登时事新闻和平论,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关心中国新闻,曾竭力为鸦片贸易辩护,主张英国政府对中国持强硬政策。 4、《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中文报刊。1883年8月1日在广州创刊,创办人和主编是普鲁士传教士郭士立。是一份宗教性质报刊,但刊载内容以时事政治为主,宗教居次。该报大量介绍西方、东南亚情况,旨在打破中国人闭关自守的观念,美化英国殖民统治。在宣传策略上,注意附会儒学,尽可能与中国传统文化吻合。 5、《香港公报》:即《香港钞报》,第一份在香港出版的英文报刊,1841年5月1日创刊。 6、《德臣报》:香港史上时间最长、影响最大德报纸,1845-1974,历史129年。创办人兼主笔是英国出版商肖德锐,英商德臣也参与创办事宜,后独家拥有该报产权。该报持亲政府态度,曾获得刊印香港政府公报德合同,成为官方出版机构。 7、《孖剌报》:香港最早德英文日报,1857年创刊,创办人和首任主编是美国人赖登。该报在政治上对港英政府基本上持批评态度,1941年因日本侵占香港后停刊。 8、《遐尔贯珍》:香港最早出版的中文刊物,也是最早使用铅印的中文报刊。1853年创刊,英国传教士麦都思为创办人和首任主编。内容上以时事新闻为重点,政治上代表英国殖民主义立场。 9、《香港船头货价纸》: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份中文商业报纸,最早的经济类报纸和最早的以单页形式两面印刷的中文报纸。1857年在香港创刊,由孖剌报馆创办,实为英文《孖剌报》的中文版。该报早期的主要编辑是广东人黄胜。 10、《字林西报》:近代中国历史最长、影响最大的英文报纸。1864年由北华捷报馆(字林洋行)的《每日航运与商业新闻》改组而立。内容上大量刊载航务、商业登方面文字,但开

汇编语言符号汇总

汇编语言符号和教材符号汇总 (8088/8086 IBM PC计算机) --学习笔记" "∶教材符号 +、-、*、/∶算术运算符。 &∶宏处理操作符。宏扩展时不识别符号和字符串中的形式参数,如果在形式参数前面加上一个& 记号,宏汇编程序就能够用实在参数代替这个形式参数了。 $∶地址计数器的值——记录正在被汇编程序翻译的语句地址。每个段均分配一个计数器,段内定义的所有标号和变量的偏移地址就是当前汇编地址计数器的值。 ?∶操作数。在数据定义语句中,操作数用?,其作用是分配并保留存储空间,但不存入确定的数据。 =∶等号伪指令——符号定义。对符号进行定义和赋值,功能与EQU相似,但允许(重复)再定义。 :∶修改属性运算符(操作符)——段操作符。用来临时给变量、标号或地址表达式指定一个段属性(不用缺省的段寄存器),自动生成一个“跨段前缀字节”。注意,段寄存器CS和ES不能被跨越,堆栈操作时也不能跨越SS。 ;∶注释符号。 %∶特殊宏操作符,用来将其后的表达式(通常是符号常数,不能是变量名和寄存器名)转换成它所代表的数值,并将此数值的ASCII码嵌入到宏扩展中。 ( )∶1.运算符——用来改变运算符的优先级别。2.教材符号,表示括号内存储单元(或寄存器)的内容。 < >∶宏调用时用来将带间隔符(如空格,逗号等)的字符串(作为实参)括起来。 ∶运算符。方括号括起来的数是数组变量的下标或地址表达式。带方括号的地址表[ ] 1. ② 达式必须遵循下列原则,①只有BX、BP、SI、DI这四个寄存器可在方括号内出现;BX 或BP可单独出现在各方括号中,也可以与常数、SI或DI一起出现在方括号内,但不 ③和DI可以单独出现在各方括号内,也可允许BX和BP出现在同一个方括号内;SI 以与常数、BP或BX一起出现在方括号内,但不允许SI和DI出现在同一个方括号内; ④一个方括号内包含多个寄存器时,它们只能作加法运算;⑤若方括号内包含基址指针BP,则隐含使用堆栈段寄存器SS提供段基址,否则均隐含使用数据段寄存器DS提供段基址。2.教材符号,表示其中的内容可省略。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知识点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知识点 第一章基础知识 (1)正负数的补码表示, 掌握计算机中数和字符的表示; 1、假设机器字长为8位,[+3]补 =00000011B,[-3]补= FD H 。 2、十六进制数0F8H表示的十进制正数为 248 ,表示的十进制负数为 -8。 3、8位二进制数被看成是带符号补码整数时,其最小值是 -128,最大值是 127 。 4、计算机处理问题中会碰到大量的字符、符号,对此必须采用统一的二进制编码。目前,微机中普遍采用的是ASCII 码,称为美国信息交换标准码。 第二章80x86计算机组织 (1)中央处理机CPU的组成和80x86寄存器组,重点:专用寄存器,段寄存器 1、IP寄存器中保存的是?下一条指令的首地址 2、FLAGS标志寄存器中共有几位条件状态位?6位 3、有几位控制状态位?3位 4、标志寄存器分为哪2类?条件码,控制 5、哪个标志位用来控制可屏蔽中断请求是否被CPU响应?IF 6、键盘I/O、显示I/O和打印I/O分别对应16、10和17号中断。 (2)存储单元的地址和内容,存储器地址的分段,实模式下逻辑地址、物理地址的表示。 1、如果SS=6000H,说明堆栈段起始物理地址是60000H。 2、已知字节(00018H)=14H,字节(00017H)=20H,则字(00017H)为1420H 。 3、如果数据段中一个内存单元对应的物理地址为3F756H,(DS)=3F00H,那么使用DS段寄存器指明该单元的段基值时,需要使用哪一个偏移量才能正确访问该单元756H。 4.如果(SI)=0088H,(DS)=5570H,对于物理地址为55788H的内存字单元,其内容为0235H,对于物理地址为5578AH的内存字单元,其内容为0E60H,那么执行指令LDS SI,[SI]以后,(SI)= 0235H ,(DS)= 0E60H . 第三章80x86的指令系统和寻址方式 (1)与数据有关的寻址方式(立即寻址方式,寄存器寻址方式,直接寻址方式,寄存器间接寻址方式,寄存器相对寻址方式,基址变址寻址方式,相对基址变址寻址方式)和与转移地址有关的寻址方式(段内直接寻址,段内间接寻址,段间直接寻址,段间间接寻址).数据传送指令(通用数据传送指令、累加器专用传送指令、输入输出指令)、算术指令(加法指令、减法指令(*加减指令对4个标志位的影响[of,cf,sf,zf])、乘法指令(*乘法指令的要求:目的操作数必须是累加器)、除法指令(*被除数在累加器中,除法指令执行完以后,商和余数在?))、逻辑指令(逻辑运算指令(*XOR,AND,OR,TEST指令及指令执行后对标志位的影响)、移位指令)、串处理指令(与REP相配合工作的MOVS、STOS、LODS指令,与REPE/REPZ和REPNE/REPNZ

方汉奇《中国新闻传播史》(第3版)-第四章 清末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圣才出品】

第四章 清末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 4.1 结构脉络图

4.2 本章要点详解 一、资产阶级各政治派系在海外、港澳的报刊活动 1.19世纪下半叶的海外华文报刊 (1)海外华文报刊的创办自1815年由传教士开始之后,发展十分缓慢。 最早的华文报刊出现于东南亚,19世纪50年代开始华文报刊开始在美洲出现。这一批报刊主要有三种: ①已知最早的《金山日新录》于1854年4月22日在华工比较集中的旧金山创刊,周刊由美国基督教会主办,发行人为威廉·霍华德。该报内容有新闻、中西商业广告、国内外船期和货物行情等,具有浓重的新闻性和商业色彩。仅出了几个月即告停刊。 ②《东涯新录》于1855年1月4日在旧金山创刊,由基督教长老会牧师威廉·斯卑尔创办,中国留美学生李根担任华文编辑。李氏被称为“美国第一位华人编辑”。《东涯新录》初为双日刊,每星期出版三次,前两次用中文,后一次中英文合刊,几个月后改为中英文

合刊的周报,出至1856年末停刊。 ③1856年12月创刊的《沙架免度新录》,由旅美华侨、广东四邑人司徒源创办并任主编,是第一份旅美华侨自己创办的华文报纸。初为日报,不久后改为周刊,以刊登与华人社会有关的新闻为主,于1858年停刊。由于它是第一份中国人在海外创办的华文报纸,也可能是世界上出版的第一份华文日报,因此在中国新闻事业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 (2)19世纪70年代以后,海外华文报刊再度兴起。 这一时期出版的华文报刊,绝大多数诞生在美国和南洋地区。19世纪60年代后,清政府被迫取消禁止华工出国的法令,除华工外,还有一批商人和知识分子远涉重洋,他们成为日后华人社会的中坚力量。 ①在美国创办的刊物主要有:《旧金山唐人新闻纸》、《唐番公报》、《文兴报》、《华人记录》、《金山新报》、《华英经报》、《华美新报》、《檀山新报》、《华夏报》等。 ②南洋一带的主要报刊有:《日升报》、《叻报》、《星报》、《日新报》、《中兴日报》、《晨报》、《华报》、《岷报》、《槟城新报》、《益友新报》、《飞龙报篇》等。 2.资产阶级维新派在海外、港澳的报刊宣传活动 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士逃亡海外。保皇派在海外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积极创办报纸,进行保皇立宪的宣传。 (1)《清议报》是戊戌政变后康、梁等人在海外创办的第一个宣传他们的政治主张的机关报,旬刊,1898年12月23日在日本横滨创刊,栏目丰富,门类清楚。所刊文字主要是尊皇攘后和君主立宪的宣传。为了适应时代潮流,梁启超、欧榘甲在《清议报》上发表了一些谈民权、谈自由、谈破坏、谈革命的文章,赢得了不少读者。1901年12月21日,一场大火焚毁了报馆,报纸因此而停刊。 (2)1902年2月8日《新民丛报》在横滨复刊。该报是梁启超按照西方大型综合性

汇编语言例子

实验三: 1)题目:在内存中从ARRAY开始的连续三个字节单元存放着30H,40H,50H。编制程序将这三个连续的数据传送到内存TABLE开始的单元。 DATA SEGMENT ARRAY DB 30H,40H,50H 定义数据段 TABLE DB 3 DUP (?) DATA ENDS CODE SEGMENT ASSUME CS:CODE,DS:DATA START: MOV AX,DATA MOV DS,AX MOV ES,AX LEA SI,ARRAY LEA DI,TABLE MOV CX,3 REP MOVSB JMP $ CODE ENDS END START (2)题目:把内存2000H和3000H字单元的内容相加,结果存入4000H单元。(不考虑溢出) DATA SEGMENT ORG 2000H DW 1234H ORG 3000H DW 5678H ORG 4000H DW ? DATA ENDS CODE SEGMENT ASSUME CS:CODE,DS:DATA START: MOV AX,DATA MOV DS,AX MOV AX,[2000H] ADD AX,[3000H] MOV [4000H],AX JMP $ CODE ENDS END START 实验四 1、数据传送指令和算术运算指令完成NUM1和NUM2相加,结果放入SUM中。

DATA SEGMENT NUM1 DW 0012H,0030H,0FC21H ; 数1 NUM2 DW 3E81H,44E9H,6D70H ; 数2 SUM D W 3 DUP(?) ; 结果单元 DATA ENDS CODE SEGMENT ASSUME CS: CODE, DS: DATA START: MOV AX, DATA MOV DS, AX MOV CX,3 LEA SI,NUM1 LEA DI,NUM2 LEA AX,SUM HE: MOV BX,[SI] ADD BX,[DI] MOV [AX],BX INC SI INC DI INC AX LOOP HE MOV AH, 4CH ; 返回DOS INT 21H CODE ENDS END START 2、内存中自TABLE开始的七个单元连续存放着自然数0至6的立方值(称作立方表)。;任给一数X(0≤X≤6)在XX单元,查表求X的立方值,并把结果存入YY单元中。;提示用XLAT指令 DATA SEGMENT TABLE DB 0H,1H,2H,3H,4H,5H,6H XX DB 1 DATA ENDS CODE SEGMENT ASSUME CS:CODE,DS:DATA START: MOV AX,DATA MOV DS,AX LEA BX,TABLE MOV AL,[XX] XLAT MOV DL,AL MOV AH,02H INT 21H JMP $

师德师风学习笔记汇编

师德师风学习笔记 1、5月13日学习笔记: 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师风,即教师的行为作风师德师风对一个教师特别的重要,因为,教师是学生行动的标杆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自古就是“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对于师德师风问题,不少教育家及国家领导人曾有过精辟的论述,江泽民同志说过:“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育人”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有新的内容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我清楚地意识到:正确认识自身的职业价值,倡导爱岗敬业,强化责任意识,是社会对职业道德教育的必然要求。 2、5月18日学习笔记: 爱岗敬业、尽职尽责 教师的职业有苦也有乐,平凡中见伟大我们要热爱教育事业,要对教育事业尽心尽力既然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积极进取,努力创新尽心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任务。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受到老师的影响而努力学习,不断进取。人们把教师比喻成“蜡烛”,是啊,教师、就是照亮别人,充实自己。在教学活动中,老师辛勤的劳动,促进了同学们的全面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文明,这是很大的成就,作为一个老师,我很骄傲,很自豪,我是人类灵魂工程师中的一员。这种成就感、幸福感,激励着千千万万的教师不辞辛劳地为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光和热。

3、5月20日学习笔记: 热爱学生、尊重学生 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理解和尊重在教育教学当中,要热爱学生,了解学生,尊重学生,不歧视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师德的核心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伟大的,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我们应当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班上有个学生,经常违纪,影响教育教学。但该生有两个明显的优点:篮球打得好;爱帮助人。我就与他交流,分散他上课捣乱的注意力,帮助老师、班上做一些事情。现在,他比较有集体主义感,很少在课堂上捣乱。 我深深地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三心”,即“爱心、耐心、细心,”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都要关爱学生。 4、5月23日学习笔记: 终生学习、努力进取 在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知识和技术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每个人都会面临落伍的危险在科学和技术发展速度如此之快的背景下,如果不经常处于学习状态,没有终身学习的意识,我们的知识结构很快就会落后于实践的要求作为传道授业的老师,只有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地完善自己,才能教育好学生要提高我们的自身素质,这要求我们要多学习,不断地给自己充电,年轻教师要多听取学生和老教师的各种意见,虚心学习,不断创新,开辟新的教学方法所以,时代要求教师必须转变学习观念,确立“边学边干、边干边学、终身学习”的观念,紧跟当代知识和技术的发展步伐,做符合社会发展的合格教育工作者

大学计算机基础 重点笔记

大学计算机基础 重点笔记 工商管理一班 郑沛琪 1. 现代计算机发展历程: ①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1946 EMIAC ,标志着现代计算机的诞生), ②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 ③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 ④第四代(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1981年IBM 推出PC ) 2. 计算机系统: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部分。 硬件: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或:CPU 、存储器、I/O 设备) 软件 3. 存储器:包括主存(内存)和辅存(外存)两种。 内存:①特点:相对快、小、带电储存(易失性) ②举例:CPU 内存元件、内存条、高速缓存 外存:①特点:相对慢、大、不带电储存 ②举例:硬盘、光盘、MP3(4,5)、U 盘、磁盘等 4. ROM (只读存储器)与RAM (可读写存储器) 5. (1)键盘键区分布 (2)正确的打字方法 (3)一些键的描述: 例如:组合键 Ctrl ,Alt ; 上档键 Shift ; 奇偶键 Num Lock ,Caps Lock, Insert (插入/替换) 6. 显示器 7. 打印机 击打式打印机 例如:点阵式,高速宽行 非击打式打印机 例如:喷墨,激光 8. 总线:各种公共信号线的集合。 AB :地址总线—传递地址功能 DB :控制总线—传送控制信号和时序信号 CB :数据总线—传递数据信息 9. 软件系统 (1)系统软件:OS (操作系统),DVMS (数据库管理系统) (2)应用软件 10. 计算机病毒 (1)计算机病毒的特点(性征):破坏性、传染性、潜伏性、隐蔽性 (2)计算机病毒的分类:根据其对计算机和用户使用的危害/干扰程度分为良性病毒、恶性病毒两种。 11. 计算机的数字和单位 系 统 总 线 C P U AB DB CB RAM ROM I/O 接口 外设

中国新闻传播史模拟试题

中国新闻传播史模拟试题(一) 一、名词解释: 1. 《中兴日报》(98 名) 2. 《民报》 3. 国新社”(01 新名) 4. 《新民丛报》 5. 《中央日报》 6. 《湘江评论》 7.开元杂报 8. 一报三禁”报禁(04 传名) 9. 《遐尔贯珍》(99 新名) 10.牌报 二、简答: 1.从同盟会成立至武昌起义前资产阶级革命派在上海创办哪些报刊?对其五种简介。(93,01 论涉及) 2.简述瞿秋白的报刊活动 3.简述九一八”事变后的《申报》的进步与改革。 4.简述华通讯社的转移及其军事报道 三、论述: 1.试述国人第一次办报高潮及特色。 2.试述大革命时期中共报刊的发展和办报思想。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中兴日报》(98 名) 答:同盟会加坡分会机关报。1907 年创刊,由[陈楚楠]、[张永福]等创办,[胡汉民]、[汪精卫]等担任该报主笔。尽管困难重重,该报当地保皇派报刊仍进行了论战,推动了革命力量的发展。 2. 《民报》 答:中国[同盟会]机关报。1905 年11 月创刊于东京,是一份[综合性月刊]。孙中山指导了创办和前期编撰。[三民主义”]是该报主要的宣传内容,并对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作了很报道。为了扫除革命发展的思想障碍,该报主动向《民丛报》发起论战。虽然该报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带有[狭隘民族主义]色彩等缺点,但它总体把握了人民要求革命的时代脉搏,成为进步舆论的中心。 3. 国新社”(01 新名) 答:1938 年9 月,在周恩来的指导下,[范长江]以[ 青记”]骨干为基础,在汉口筹办合作社性质的通讯社——[国际新闻社],即国社。 4. 《新民丛报》 答:康梁保皇会最主要的言论阵地。1902 年创刊于日本横滨,梁启超为实际主编,撰稿人。该报宗旨在于[ 开民智”],[造新民”],政治倾向总体上是[保皇立宪]。虽曾一度倾向于民主共和,但最终回到改良老路,攻击民主革命,为当时青年所厌弃。该报虽未站在时代前列,但该报对西方政治学说的介绍和提高民族素质的倡导,客观上起到了一定作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