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对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理解

我对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理解

我对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理解
我对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理解

材料科学与工程毕业论文

材料科学与工程毕业论文 材料科学与工程毕业论文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

掺杂Tb3+的ZnO-Ga2O3-SiO2玻璃陶瓷的制备及其发光性能 摘要 本文简述了发光材料相关理论:简述发光材料的发光过程和发光机理,介绍了稀土离子的光谱理论,概括了稀土发光材料的常用制备方法的进展和面临的问题。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掺杂Tb3+的ZnO-Ga2O3-SiO2(ZGS)玻璃陶瓷和共掺杂Tb3+,Eu3+的ZGS玻璃陶瓷发光材料,利用热分析(DTA-TG)、X射线衍射(XRD)和荧光光谱(PL)等测试手段,分析各组成含量对其中的纳米晶体组成和对料的发光性能的影响,通过不同工艺参数和组成对比,获得最佳的制备工艺和组成含量。 对掺杂Tb3+的ZGS玻璃陶瓷的相组成和发光性能进行了检测。XRD结果表明:从700℃开始有纳米晶体形成,900℃烧结为最佳。当组成中n(Zn)/n(Ga)=0.58时样品获得只有ZnGa2O4晶体分布在无定型SiO2玻璃基体的玻璃陶瓷。Tb3+位于ZnGa2O4晶体与玻璃相的交界处。激发光谱分析表明,掺杂Tb3+的ZGS玻璃陶瓷为Tb3+特征激发,最强激发峰为255nm,是Tb3+的4f-5d跃迁,次强激发峰为377nm,是Tb3+的4f-4f跃迁。发射光谱分析表明Tb3+的ZGS玻璃陶瓷呈现Tb3+的特征绿光发射,为Tb3+的5D4→7F J (J=6,5,4,3)跃迁发射,最强发射峰位于545nm,属于Tb3+的5D4→7F5磁偶级跃迁。 掺杂Tb3+,Eu3+的ZGS玻璃陶瓷只表现出Eu3+的发光性能,为Eu3+的D0→7F J (J=0,1,2,3,4)特征跃迁,最强发射峰为615nm,是红光发射,为5D0→7F2电偶极跃迁。可能的原因是少量的Tb3+没有掺入晶体中。 关键词:溶胶-凝胶法,Tb3+掺杂,镓酸锌,玻璃陶瓷,发光性能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介绍信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介绍信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介绍信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跟书信打过交道吧,书信一般包括称呼、问候语、正文、祝语、署名、日期六个部分。书信要怎么写才能发它的作用呢?以下是收集整理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介绍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尊敬的领导: 您好! 我是xx大学信息学院电子工程系xx届的一名学生,即将面临毕业。 四年来,在师友的严格教育及个人的努力下,我具备了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系统地掌握了电路、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无线电通信以及电子测量等有关理论;同时也拥有一定的分析和设计能力;熟悉涉外工作常用礼仪;具备较好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等能力;能够进行软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能熟练地用c、c++、vb和vc++进行一些软件的开发。同时,我利用课余时间广泛地涉猎了大量书籍,不但充实了自己,也培养了自己多方面的技能。更重要的’是,严谨的学风和端正的学习态度塑造了我朴实、稳重、创新的性格特点。 在大学的四年里、我除了在学好本专业的知识外,我对计算机知

识进行了比较系统地学习和熟练地应用,取得了99年全国fortran 二级、99年4月份全国计算机水平考试三级证书和99年9月份全国计算机四级证书。 此外,我还积极参加校内的各种活动以及校外的各种社会活动,抓住每一个机会,使我在竞争中获益;向实际困难挑战,让我在挫折中成长,借以去磨练自己,培养自己战胜各种困难的信心。我热爱贵单位所从事的事业,殷切地期望能够在您的领导下,为贵公司添砖加瓦;同时也在您的领导下发挥出我的实力与才能,在实践中不断学习、进步,在能力和素质方面进一步完善自我,为贵公司做出更大的贡献。 历史不曾为谁停留,而历史又记录了千千万万个走过者的故事,我想一切向往美好、积极进取的追求者终将被历史所肯定。纵观当今,社会充满了竞争,无论您是否选择我,我都祝愿贵公司的事业蒸蒸日上!

第二章 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四个基本要素(2020年九月整理).doc

第二章 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四个基本要素 MSE 四要素; – 使用性能,材料的性质,结构与成分,合成与加工 两个重要内容; – 仪器与设备,分析与建模 §2.1 性质与使用性能 1. 基础概念 2. 性质与性能的区别与关系 3. 材料的失效分析 4. 材料(产品)使用性能的设计 5. 材料性能数据库 6. 其它问题 2.1.1基础内容 材料性质: 是功能特性和效用的描述符,是材料对电.磁.光.热.机械载荷的应。 材料性质描述 ? 力学性质;强度,硬度,刚度,塑性,韧性 物理性质;电学性质,磁学性质,光学性质,热学性质 化学性质;催化性质,防化性质 结构材料性质的表征----材料力学性质 强度:材料抵抗外应力的能力。 塑性:外力作用下,材料发生不可逆的永久性变形而不破坏的能 力。 硬度:材料在表面上的小体积内抵抗变形或破裂的能力。 刚度:外应力作用下材料抵抗弹性变形能力。 疲劳强度:材料抵抗交变应力作用下断裂破坏的能力。 抗蠕变性:材料在恒定应力(或恒定载荷)作用下抵抗变形的能 力。 韧性:材料从塑性变形到断裂全过程中吸收能量的能力。 6 强度范畴 刚度范畴 塑性范畴 韧性范畴 应 力 应 变 2.1.1基础内容

7 材料的物理性质 磁学性质 光学性质 电学性质 · 导电性 · 绝缘性 · 介电性 · 抗磁性 · 顺磁性 · 铁磁性 · 光反射 · 光折射 · 光学损耗 · 光透性 热学性质 · 导热性 · 热膨胀 · 热容 · 熔化 注:上面只列出了材料的主要物理性质 2.1.1基础内容 物理性质的交互性----材料应用的关键点 现代功能材料不仅仅表现出单一的物理性质,更重要的是具备了特 殊的物理交互性。例如: 电学----机械 电致伸缩 机械----电学 压电特性 磁学----机械 磁致伸缩 电学----磁学 巨磁阻效应 电学----光学 电致发光 性能定义 在某种环境或条件作用下,为描述材料的行为或结果,按照特定的 规范所获得的表征参量。 材料力学性能 1. 强度表征: 弹性极限,屈服强度,比例极限…… 2. 塑性表征:延伸率δ,断面收缩率φ,冲杯深度 h 3. 硬度表征:布氏硬度,洛氏硬度,维氏硬度…… 4. 刚度表征:弹性模量,杨氏模量,剪切模量…… 5. 疲劳强度表征:疲劳极限,疲劳寿命…… 6. 抗蠕变性表征:蠕变极限,持久强度…… 7. 韧性表征:断裂韧性 K IC ,断裂韧性 J IC 材料物理性能 1. 电学性能表征:导电率,电阻率,介电常数…… 2. 磁学性能表征:磁导率,矫顽力,磁化率…… 3. 光学性能表征:光反射率,光折射率,光损耗率…… 4. 热学性能表征:热导率,热膨胀系数,熔点,比热…… 2.1.2性质与性能的区别与关系 性质与使用性能的区别与关系

写给即将毕业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女生

写给即将毕业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女生 在这里,我没有言传身教的意思。只是想根据自己和身边同学的一些就业经历,写点小建议,希望给这个专业的师妹们一点启发。 一、继续深造 VS 找工作。 在就业竞争异常激烈的今天,也许大家大三起就开始忧心自己毕业后该何去何从了。摆在大家面前最为清晰的,是两条路:继续深造(考研/留学)和找工作。 现在研究生扩招给大家提供了很好的深造的机会。但是一定要清楚自己为什么要考研。千万不要只是为了逃避就业的压力。 如果你不是热爱学习的好学生,读研究生所学到的东西并不见得比在工作中学到的要多;如果你对学习充满热诚,并有信心有毅力坚持攻克技术难点,那么,留下来继续深造一定不会错。 在社会上,研究生和本科生的最大区别在什么地方呢?很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更看中的是综合能力而不是文凭。而大的企业,特别是外企,会将这个分的很明白,一般研究生的工资比本科生要高一点点。 我的建议是:如果你想在大企业中混到高层,考研一定不会错!如果你想放手自己博一博,就不必毕业就读研。 考研前好好想清楚,分析下自己的性格,如果你野心很大、不太安分、很有想法、愿意闯出一片自己的天空,有鲜明的个性,毕业就考研似乎不太合适。可以先投身社会,在工作的积累和摸索中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和长项后,再业余补充专业知识。否则,读完研究生后才发现专业和自己的理想有分歧,会影响了挖掘自己潜力的最好时机。同时还会因为自己在专业上付出太多,不舍得为理想放弃专业知识,从而束缚了自身的发展。 如果你对现在所学的专业很有兴趣,或者你希望自己以后在某个领域有稳定的发展,你很塌实、安分、稳重、好学,就可以毫不犹豫的考研。 其实要明明白白的想清楚,并作出取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对某些事情做出抉择的时候,首先把他们放在同一高度上面。人不可能同时追两只兔子,懂得取舍和放弃的人才是聪明的。 二、找工作前的准备工作 当你决定开始找工作的时候,一定要知道:第一份工作很重要!它会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你今后的发展。我和我的同学们,在毕业几年后的今天,渐渐从同一起跑线上拉开了差距,这个差距,就是由第一份工作的工种之差导致的。 也许你上了不少的就业辅导课,看了不少的就业指导书,咨询过爸爸妈妈、老师、师兄师姐。大家都会从各个角度给你意见。我总结了一句话:“把握主动权,眼光放长远。” 什么叫“把握主动权”呢? 很多人会把找工作当作一个艰涩的任务,认为只要能找到和专业相关的一份工作就谢天谢地了。其实,找工作和考试是一回事,要找到方法、抓住重点。我觉得首先要把握主动权,不要被用人单位牵着鼻子走。 我有很多同学,毕业的时候找工作挺顺利的,但是一工作就开始叫苦不迭,频频跳槽,从而蜻蜓点水般,混了几年,什么都不透不专,白白浪费光阴。 大家不妨按我说的方法试试看: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培养计划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培养计划 Undergraduate Program for Specialty in Microelectronic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一、培养目标 Ⅰ.Program Objectives 本专业培养掌握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必需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实验技能,能够从事该领域的各种微电子材料、器件、封装、测试、集成电路设计与系统的科研、教学、科技开发、工程技术、生产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This program trains advanced talents with basic knowledge, theory and experimental skills necessary for Microelectronic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These talents can be engaged in various works in microelectronic materials, devices, packaging, testing, integrated circuit design and system as well as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education, technique development, engineering technology, production management. 二、基本规格要求 Ⅱ.Learning Outcomes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外语能力; 2、掌握本专业领域较宽的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固体物理、半导体物理、微电子材料、微电子器件、集成电路设计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在本专业领域内具备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3、受到良好的工程实践训练,掌握各种微电子器件与集成电路的分析、设计与制造方法,具有独立进行微电子材料及器件性能分析、集成电路设计、微电子工艺流程的基本能力;具备一定的工程开发和组织管理能力; 4、了解本专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和发展前景,了解微电子产业的发展状况。 The program requires that the learners have the knowledge and abilities listed as follows: 1. Have solid foundation in natural science, basic fine knowledge in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与工程中的应用的结课论文

《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与工程中的应用》的结 课论文 做为一个21世纪的大学生,计算机就显得尤为重要,而我们的本专业是21世纪的新型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那么学好二者就更为重要,在大三我们学校给我们开一门“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与工程中的应用”课,让我们更加重视这门课,经过几个月对计算机在材料中的应用的学习,和在老师的教导下对着门课有了一定的了解,也让我们的专业与主流接轨,计算机作为一种现代在材料科学与工程中的应用一越来越广泛,从而极大的促进和推动了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的深入和发展。 计算机作为一种现代工具,在当今世界的各个邻域日益发挥巨大的作用,他已经渗透到各门学科领域以及日常生活中成为现代化的标志。在材料科学与工程邻域,计算机也正在逐渐成为极其重要的工具,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与工程中应用正是材料研究和开发飞速发展的找你要原因之一。目前,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与工程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用于新材料和新合金的设计 2.用于材料科学研究中的模拟 3.用于材料工艺过程的优化及自动控制 4.用于材料组成和微观结构的表征 5.用于数据和图像处理及其他

这门课我们主要学习的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中的数据的计算机处理,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中获得的大量的原始数据需要经过处理才能得到所需要的结果并加以保存,计算机的飞速发展使得不但可以利用计算机大量保存并方便快捷查找实验数据,而且可以对数据进行进一步的后续处理,在计算机中我们主要运用的是Origin这个软件,这个软件可以对科学数据进行一般处理和绘图。其主要功能和用途为:对实验数据进行常规处理和一般的统计分析,用数据作图,用多种函数拟合曲线等。 下面我就介绍Origin8在数据处理中的一些应用实例和一般的使用方法: 1: A,B两人分别在甲乙两地,二人之后像另一个地方走去,那二人在某人时间点距离甲地的距离如下图

电子信息工程简介.doc

电子信息工程是一门应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进行电子信息控制和信息处理的学科,主要研究信息的获取与处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现在,电子信息工程已经涵盖了社会的诸多方面,像电话交换局里怎么处理各种电话信号,手机是怎样传递我们的声音甚至图像的,我们周围的网络怎样传递数据,甚至信息化时代军队的信息传递中如何保密等都要涉及电子信息工程的应用技术。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基础知识的学习认识这些东西,并能够应用更先进的技术进行新产品的研究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集现代电子技术、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于一体的专业。 本专业培养掌握现代电子技术理论、通晓电子系统设计原理与设计方法,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外语和相应工程技术应用能力,面向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和智能控制、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等电子、信息、通信领域的宽口径、高素质、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开发。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主要是学习基本电路知识,并掌握用计算机等处理信息的方法。首先要有扎实的数学知识,对物理学的要求也很高,并且主要是电学方面;要学习许多电路知识、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计算机控制原理、通信原理等基本课程。学习电子信息工程自己还要动手设计、连接一些电路并结合计算机进行实验,对动手操作和使用工具的要求也是比较高的。譬如自己连接传感器的电路,用计算机设置小的通信系统,还会参观一些大公司的电子和信息处理设备,理解手机信号、有线电视是如何传输的等,并能有机会在老师指导下参与大的工程设计。学习电子信息工程,要喜欢钻研思考,善于开动脑筋发现问题。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深入,各行业大都需要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而且薪金很高。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设计、应用开发以及技术管理等。比如,做电子工程师,设计开发一些电子、通信器件;做软件工程师,设计开发与硬件相关的各种软件;做项目主管,策划一些大的系统,这对经验、知识要求很高;还可以继续进修成为教师,从事科研工作等。注:不同院校的课程设置可能不同。 [编辑本段] 基本介绍 学科:工学 门类:电气信息类 专业名称:电子信息工程 相近专业:通信工程 [编辑本段] 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是一个电子和信息工程方面的专业。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信号的获取与处理、电厂设备信息系统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受到电子与信息工程实践的基本训练,具备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能力。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发展历程和趋势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发展历程和趋势 摘要:本文结合国内几所高校材料学科的具体实例,综述了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国内外发展的历史进程,讨论了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发展趋势,同时展望了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在未来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材料科学与工程,发展历程,趋势 Abstract In this paper,on the basis of practice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discipline in several domestic universities,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t home and abroad were reviewed, 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is discipline were discussed. Meanwhile, the prospect of this subject in the future were prospected. Keywords: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development process,trend 1 引言 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人们把信息、材料和能源作为社会文明的支柱。80年代又把新材料、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并列为新技术革命的重要标志。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新技术、新产品及新工艺对新材料的要求越来越强烈,也促进了当代材料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在,材料学科及教育的重要性已被人们认识,国内外许多工科院校及综合性大学都相继成立了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系)。 2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发展历程 “材料科学”这个名词在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学者首先提出。1957年,苏联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之后,美国政府及科技界为之震惊,并认识到先进材料对于高技术发展的重要性,于是一些大学相继成立了十余个材料科学研究中心,从此,“材料科学”这一名词开始被人们广泛使用。 材料学科的发展过程遵循了现代科学发展的普遍规律,也是从细分走向综合。各门材料学科通过相互交叉、渗透、移植,由细分最终走向具有共同理论和技术基础的全材料科学[1]。20世纪40年代以前,基础科学和工程之间的联系并不十分紧密。在20世纪20年代固体物理和材料工程两学科是分离的,到40年代两学科才有交叉。从60年代初开始出现了材料科学,到了70年代,材料科学和材料工程的学科内涵大部分重叠,材料科学兼备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的属性,故“材料科学与工程”(MSE)作为一个大学科逐步为科技界和教育界所接受[2]。 2.1 国外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发展历程 美国西北大学M.E.Fine教授等人首先于20世纪60年代初提出了材料科学与 工程(MSE)这一概念。在上20世纪60年代以前,国内外高校均没有明确完整的MSE教育。此时,材料科学与技术人才的培养分属冶金、化工或机械等专业。从60年代初起,欧美等国家高校中冶金、机械或化工等与材料有关的系或相关的专业及学科开始改设“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材料科学系”、“材料工学系”。至80年代中后期,欧美等国大部分高校已完成此项工作。这种教育符合材料科学技术发展趋势。近年来,美国与欧洲在材料教育方面的最显著特点就是把材料科学与工程看作是一门学科。在大学不再需要专门的材料主题。这些材料不再是冶金、陶瓷或电子材料学,而统称为材料,材料教育涉及的范围包括金属、陶瓷、高分子、

电子科学与技术就业前景

电子科学与技术就业前景 阅读精选(1):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就业前景之市场需求 本专业重视厚基础、宽口径培养,学生创新潜力较强,曾获得国际数模大赛金奖,在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电子设计竞赛等国内重大比赛中均取得了较本专业就业状况良好,一次性签约率到达100%。每年保送免试硕士研究生超过10%,考取硕士研究生40%以上。本专业的毕业生具有深厚的基础知识和很强的工作适应潜力,既可在科研、生产单位和高校从事电子科学与技术领域的设计、研究、开发和管理工作,也可从事电子类其它专业的相应工作。本专业毕业生可继续在光学工程、物理电子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材料学、材料物理与化学等硕士点或博士点进行深造。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就业前景之就业方向 电子公司、通信公司都欢迎本专业的毕业生。攻读研究生进一步深造,会为将来的发展带给更雄厚的知识资本。另外,本专业的毕业生能够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医学仪器以及其他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产业等部门从事研究、开发、教学及管理工作,还能够自主创业,从事计算机、IT行业工作。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就业前景之课程介绍 本专业主要课程:信号与系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路与系统设计、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微机原理与系统设计、量子力学、固体物理、半导体物理、物理光学与应用光学、近代电子材料、固态电子器件、光电子技术等,以及激光原理与技术、光纤通信、红外技术、红外物理、电介质物理、物理化学、敏感材料与传感器、薄厚膜混合集成电路等专业课程。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就业前景之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海外、港澳台地区社会发展需要和内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备光电子学和物理电子学领域、微电子和集成电路设计领域内宽厚理论基础、实验潜力和专业知识,能在该领域内从事各种光电子材料、光器件和光电子系统的设计、制造,或从事集成电路设计和集成系统的研究、开发和应用,以及相应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开发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毕业生能适应现代通信、信息科学和光电子等行业需要,学生毕业后可在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技术公司等部门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生产设计、应用开发和专业技术管理工作。 阅读精选(2):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介绍 专业概述21世纪,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历史即将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信息时代。 其鲜明的时代特征是,支撑这个时代的诸如能源、交通、材料和信息等基础产业均将得到高度发展,并能充分满足社会发展及人民生活的多方面需求。 信息科学的基础是微电子技术和光电子技术,它们同属于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中的一级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 该专业以电子器件及其系统应用为核心,重视器件与系统的交叉与融合,面向微电子、光电子、光通信、高清晰度显示产业等国民经济发展需求,培养在通信、电子系统、计算机、自动控制、电子材料与器件等领域具有宽广的适应潜力、扎实的理论基础、系统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实践潜力、具备创新意识的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并掌握必须的人文社会科学及经济管理方面的基础知识,能从事这些领域的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及技术开发等方面工作。 课程设置学院在加强通识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专业口径,课程体系注意理工管结合、文理渗透和学科交叉,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潜力强、素质高、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实施细则 五、毕业设计(论文)的工作量要求 1、工程设计类 学生需独立完成不少于3张零号图纸的结构设计图、装配图和零件图,其中应包含一张以上用计算机绘制的具有中等难度的1号图纸,同时至少有折合1号图幅以上的图纸用手工绘制,查阅到15篇以上与课题相关的文献,按要求格式独立撰写不少于12000字的设计说明书。 2、论文类 学生需查阅到20篇以上与课题相关的文献,按要求格式独立撰写不少于10000字的论文,文中图表用计算机绘制。 六、毕业设计(论文)的撰写 1、内容与要求 毕业设计(论文)的内容一般依次由以下部分组成:封面、任务书、中文摘要、英文摘要、目录、(符号说明)、前言、正文、结论、参考文献、致谢、(附录)、外文资料译文、外文原文。 毕业设计(论文)应采用汉语(外语专业用外语)撰写。要求内容层次分明、文理通顺、数据可靠、文字简练、说明透彻、立论正确、推理严谨。 2、毕业设计(论文)的格式及规范 毕业设计(论文)的格式、图纸绘制、实验数据、各种标准的运用和引用都要符合各学科、各专业国家标准的规定。毕业设计(论文)一律使用计算机编辑,用A4规格纸输出,页面设置上、下页边距2.54厘米,左、右页边距2.5厘米,装订线1厘米,文档网格设为小四号宋体,指定行网格和字符网格,每行33个字符,每页31行,栏数为1。外文资料译文页面设置、格式规范及字体同正文要求一样,装订时外文资料译文在前,外文原文在后。除封面、任务书、外文资料译文、外文原文外,毕业设计(论文)其余部分均设置页眉,页眉为“河南科技大学毕业设计(论文)”五号宋体居中。毕业设计(论文)正文页码用“1、2、3……”小五号宋体居中设置,封面、任务书、外文原文及外文资料译文不设页码,目录及中、英文摘要的页码用“Ⅰ、Ⅱ、Ⅲ……”小五号宋体居中设置。 各部分的具体要求如下: (1) 封面:由学校统一印制;封面填写课题名称,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姓名,院系专业等内容;题目不得超过36个汉字。学院统一填写全称: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填写全称,专业方向统一规范,如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铸造)。 (2) 毕业设计任务书 (3) 中英文摘要

浙江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介绍

电气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第一部分专业历史沿革 浙江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隶属于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的应用电子学系,是应用电子学系唯一的本科专业。电子信息工程由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发展来,它是全国最早的电力电子技术学科专业,在国内享有盛誉,在国外也极具影响力。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既有资深博学的知名教授,如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汪槱生教授,也有朝气蓬勃的中青年学术骨干。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始终与时俱进,不断创造新的辉煌。 1.1 专业的发展历史 浙江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其前身是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它是全国最早的属电力电子技术学科专业。 在1953年,浙江大学电机系创办了“电机与电器”专业,共分为电机制造和电器制造两个学科,本专业前身的专业名称为“电机与电器专业电器专门化”。 在1970年,在世界电力电子期间快速发展的前提下,“电机与电器专业电器专门化”专业联合电机系其他教研室进行了可控硅元件制造和可控硅中频电源研制,生产的100A/800V可控硅在当时国内有一定声誉,研制的100kW/1kHz并联逆变中频电源为国内首创,专业名称更改为“工业电子装置”专业。进行可控硅新技术应用,在1973年春开办了可控硅中频电源训练班,为工厂培养了一批(约40人)中频电源制造骨干。从1973年秋开始又以“工业电子技术”专业为名连续四年招收了四届工农兵学员,专业方向扩展为可控硅应用技术和数字控制技术。 在1977年时,专业由“工业电子装置”专业改名为“工业电子技术”专业。1977年起开始招收本科生,1978年起招收硕士研究生,1981年被国家批准为我国第一个电力电子技术硕士和博士授权点。 1985年根据原教育部颁发的专业目录要求,改名为“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专业所对应的二级学科为电力电子技术学科,在1988年被列为首批国家重点学科。1989年至今先后建立了国内唯一的国家电力电子技术专业实验室和国内高校唯一的国家电力电子应用技术工程研究中心(1996年),被列为国家“211”工程浙江大学重点建设学科群。 在1999年时,根据教育部颁布的新的专业目录,由原来的“应用电子技术”改名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属于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应用电子学系。同年,浙江大学信息与电子工程学系与杭州大学电子工程系合并组建新的浙江大学信息与电子工程学系,设立了电子信息工程(信电)专业。此后,浙江大学同时存在2个电子信息工程和专业,分属于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的信息与电子工程学系以及电气工程学院的应用电子学系。 2000年成立浙江大学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研究所,国内知名集成电路专家严晓浪教授担任所长。 2002年,根据集成电路人才培养的需要,新成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招收本科生。 2003年,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并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统一招收本科生。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前景及职业发展情况分析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前景及职业发展情况分析 电子信息业是一项新兴的高科技产业,根据信息产业部的分析,电子信息业这一朝阳产业正处于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预计电子信息业在近几年内将以高于经济增长速度两倍左右的速度快速发展,因此其前景是相当可观的。众所周知,电子产品制造业、集成电路等产业是现在和将来重点发展的领域。从小的方面来看,数据通信、多媒体、互联网、电话信息服务和手机短信等众多新兴通信业务正在迅速扩展,这些领域中都需要大量的信息技术人才作为行业支持。根据近几年人事部发布的热门专业需求情况来看,电子信息业的专业人才需求排在了第三位,将来必巨大的发展潜力,学生就业前途一片光明。 自我国改革开放尤其是近几年来,电子生产行业以突飞猛进的速度迅崛起,我国的电子产品的生产、销售都在逐年快速增加,电子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大量新技术、新工艺不断应用于生产实际,大量高、新、精产品层出不穷,电子行业的发展也带动着相关行业的快速发展,拉动了我国国民经济的迅猛增长。电子产品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电子产品不断地改善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电子技术,“电子产品无处不在,电子技术无所不用,我们生活在电子时代”。行业的发展、市场的扩大,必然形成人才短缺的局面,产业的大发展、技术的大进步必将带来人才的大需求,学校需要源源不断地培养人才、输出人才,以满足社会的需求,已成为大势所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人才需求量缺口较大,企业大量需求综合素质高、实践技能

强、会产品设计开发、会检测维修、懂营销、会管理,能在各条战线生产的高级实用型技术人才。因此,大力培养这方面的高级技术人才,是企业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根据人才网调查,行业对人才比例分别为:博士5%,硕士17%,本科38%,专科40%。目前,我国电子信息人才的缺口很大,特别是单片机、信息采集与集散控制系统、PLC设备操作、使用和维修等与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及自动化设备相关的人才缺口更大。据中国人才网的不完全统计,2008年,上述人才仅我国每年需求量就在20万左右。可见需求量之大。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培养方向是能在企事业单位从事分析和设计各种电子 线路、处理各类电子信号,进行各种电子系统的分析、开发和设计等工作的应用性和科研性人才。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开设的主要课程有:电路分析基础、信号与系统、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高频电子线路、数字信号处理、微机接口技术、自动控 制原理、可编程控制、通信原理等。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近几年的就业形势十分看好。由于近阶段国家大力发展电子产业以及通信公司的不断发展,决定了国家和社会以及电子公司急需电子方面的人才,尤其国内各大型电子企业(如:海尔、TCL、厦华等)急需大批的电子专业人才,根据近几年的就业形势情况显示,电子方面的人才需求一直排在前列。《北京消息报》统计,今年北京需要电子专业人才量是十大行业中排第二位,而能提供的人才量却排在第十位。随着大西部的开发,中西部地区电子和通信产业 也将发展起来,就业形势将越来越好。

电子科学与技术微电子技术方向专业培养方案

电子科学与技术(微电子技术方向)专业 培养方案 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基本的科学素养,系统掌握电子科学与技术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掌握微电子技术基础知识与方法,可以在电子系统、集成电路、电子器件的设计与制造开发中承担任务,拥有较好的实践动手能力、系统分析与开发能力,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专门人才。毕业后,可在电子科学技术及微电子技术相关学科领域从事应用研究、技术开发或经营管理等工作,并有在工作中继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毕业后经过5年左右的实践锻炼,能够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具有良好的沟通交流、组织协调和团队合作能力;胜任工作岗位要求,具有独立承担本专业或相关领域技术开发和管理工作的能力;预期发展为高级工程技术人员,成为本领域的专业技术骨干或管理骨干。 二、专业毕业要求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数学、自然科学及工程基础知识,较好地掌握电子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以及微电子技术基本技能与方法,针对电子科学与技术及微电子技术相关领域中的复杂工程问题具有问题分析、研究、解决方案的设计、以及项目管理的能力,并且能够理解和评价复杂工程问题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此外,毕业生还应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和精神。 毕业要求 具体地说,对于本专业的学生,毕业要求包括如下12项基本要求: (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电子科学与技术及微电子技术知识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和开发满足特定需求的电子器件、集成电路和电子系统,并能够在设计与开发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序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复杂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

材料科学与工程前沿中期论文

稀土材料 姓名:牛刚学号:S2******* 稀土被称为工业“味精”,在材料的结构与功能改性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稀土元素的4f轨道电子数目是稀土元素之间最明显的差异,正是4f轨道电子数目的差异引发了稀土材料之间的性能差异。纳米材料由于具有表面效应、小尺寸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具有与其他材料完全不同的许多优良性能。 我国稀土产品主要应用于冶金机械、石油化工和玻璃陶瓷等传统领域,但功能材料在高新技术产业中的应用近年来备受关注,稀土在磁性材料、储氢材料、发光材料、催化材料等领域的应用增长迅速,其应用份额从1990年的13%增长到了2002年的30%。稀土功能材料在高新技术中的应用从70年代开始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应用和产业化开发的速度愈来愈快,一般以5年左右的周期出现一个震动世界的新成果,并迅速形成了高新技术产业。 1稀土磁性材料 1.1稀土永磁材料稀土永磁材料经历了3个阶段的发展,20世纪60年代发明了RECo5型第一代稀土永磁材料;70年代出现了RE2Co17型第二代稀土永磁材料,其磁能积有了较大提高,特别是温度稳定性好,但由于主要原料是Sm和Co,成本高,一般用于军工等特殊领域;第三代稀土永磁REFeB发明于80年代,是当今磁能积最高的永磁材料。近年来全世界NdFeB产量年均增长率达到25%,2003年我国NdFeB磁体的产量达到15000t左右,位居世界第一。但我国稀土永磁制备技术和磁体性能方面与国外比较还有不少差距,多数厂家的产品因磁体性能较低、一致性难以满足高档用户的要求,因此价格仅为国际市场的1/3~1/2,经济效益不尽人意。随着烧结NdFeB磁体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对其性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近几年来,国内外掀起了一股研发高性能烧结NdFeB磁体的热潮。西方国家大部分采用快冷厚带工艺制备高性能烧结NdFeB磁体。用该工艺生产的磁体磁能积高,性能稳定。国内许多单位都在加速开发此新工艺,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稀土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在国家科技部十五科技攻关项目的支持下,已经开发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快冷厚带制备工艺,并与设备厂家合作设计制造了一台300kg甩带炉,试运行效果良好,产品已基本达到国外用户要求,近年内将实现规模化生产。近年来,稀土永磁材料的研发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制备工艺和设备的改进; (2)通过掺杂Co,Al和稀土Tb等提高矫顽力和改善温度稳定性;(3)通过纳米双相耦合技术提高永磁材料的性能;(4)稀土永磁薄膜材料和新型稀土永磁材料的开发。 据全国稀土永磁材料协作网预测,“十五”期间我国烧结NdFeB磁体总产量将达到50,000t,销售总额达到150亿元。到2010年中国烧结NdFeB磁体产量将达到7万吨,占全球75%,销售额将达到260亿元。在未来10年内,我国将成为世界稀土永磁材料的制造中心。 1.2磁致伸缩材料磁致伸缩材料是在偏磁场和交变磁场同时作用下,发生同频率的机械形变的一种材料。与压电陶瓷(PZT)和传统的磁致伸缩材料Ni,Co相比,稀土超磁致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主要课程简介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主要课程简介 1G10125 电路分析学分:4.0 Circuit Analysis 预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 内容简介:本课程的任务主要是讨论线性、集中参数、非时变电路的基本理论与一般分析方法,使学生掌握电路分析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提高分析电路的思维能力与计算能力,以便为学习后续课程奠定必要的基础。 推荐教材:《电路分析》,胡翔骏、黄金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主要参考书:《电路》(第四版),邱关源,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九五”重点教材 1G10447 信号与系统学分:4.0 Signal & System 预修课程:电路分析、工程数学 内容简介:信号与系统是通信和电子信息类专业的核心基础课,其中的概念和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通信、自动控制、信号与信息处理、电路与系统等领域。本课程中通过信号分解、连续系统时域分析、频域分析、复频域分析和离散系统时域分析、变换域分析方法的学习,培养思维能力,为后续课程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推荐教材:《信号与系统教程》,燕庆明,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主要参考书:《信号与系统》,郑君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1G10295模拟电子技术学分:4.0 Analog Electronic Technology

预修课程:高等数学、电路分析 内容简介:模拟电子技术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最主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主要讲授晶体二极管、晶体三极管和场效应管的基本原理和工作特性,重点分析放大器的工作原理,使学生能充分理解基本放大器、多级放大器、负反馈放大器和低频功率放大器的交流和直流特性及其简单应用,并在其基础上了解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结构,着重掌握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各种应用。对于直流稳压电源主要了解其组成和各部分功能及典型电路。模拟集成电路应用主要讲解常用模拟集成电路,如NE555的各种应用。 推荐教材:《模拟电子技术》,邬国扬等编,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年主要参考书:《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第四版),康华光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1G10335数字电子技术学分:3.0 Digital Electronic Technology 预修课程:高等数学、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 内容简介:数字电子技术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最主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首先讲授逻辑代数和门电路,使学生掌握基本逻辑代数的运算和基本门电路组成结构。在此基础上讲解组合电路和时序电路,使学生掌握基本组合电路和时序电路的特点和工作原理,并结合逻辑代数、状态表和状态图设计简单组合电路和时序电路。了解脉冲信号的产生以及对脉冲信号的整形、半导体存储器RAM和ROM的结构以及数/模转换器(DAC)和模/数转换器(ADC)的工作原理。 推荐教材:《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部分》(第四版),康华光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我对材料科学与工程的认识和了解

专业介绍与概论 作业 题目:我对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了解和认识班级: 学号: 姓名:

我对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认识和了解 在上大学之前,我无意中就了解到当今世界的三的经济支柱是材料,信息,能源。又发现材料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并且在高中通过对物理化学的不断学习,才使我在高三毕业后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材料科学工程专业,相信我的选择没有错。 上大学后,我对本专业有了更多的了解。在咱们学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分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建筑材料工程,表面工程三个方向。下面是我分别对这三个方向的了解。 1.金属材料及热处理: 金属材料这好理解,就是金属做的材料,一般以铁为主,钢一类,使用很广。热处理可以简单的分为组织结构控制和表面处理。组织控制就是:淬火、正火、回火、退火,通过控制钢铁的加温温度,将金属原本的缺陷得以弥补,也可以将原来比较软的钢变硬,原来很脆的便的柔韧,这要看具体的工件的工作要求。在当今社会生产中,金属材料的应用是十分广泛的,尤其是钢铁材料,在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建筑以及国防等各方面都离不开他。随着现代化工农业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金属材料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为满足这一点,一般可以采取两种方法:研制新材料和对金属材料进行热处理。后者是最广泛,最常用的方法。热处理是一种综合工艺。热处理工艺学就是研究这种综合工艺的原理及规律的一门学科。

业务培养目标:培养从事金属材料的设计、使用、质量控制 和检验,热处理,研究发展新材料、新工艺以及管理的高级工程 技术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材料科学的基础理论, 掌握金属材料的成份、组织结构、生产工艺、环境与性能之间关 系的基本规律,研究钢铁材料、有色金属合金、功能材料及特殊 性能合金,通过合金设计和工艺设计,提高材料的性能和质量, 并开发新材料、新工艺。 毕业生应获掌握物理化学、金用学、金属材料学等材料科学的理论;掌握金属材料的冶炼、铸造、冷热加工和热处理等生产 工艺的基本知识和技术经济管理知识;具有材料的基本检测技术和计算机应用等基本技能;具有正确选择、合理使用金民材料。质量控制与实验分析以及合金设计的初步能力;具有制定合理的热处理工艺,分析热处理质量问题以及正确选用热处理设备的能力;具有研究开发新材料、热处理新工艺和新设备的初步能力。 主要实践环节:金工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专业实验、计算机应用及上机实践、热处理车间设计、毕业论文(设计)。毕业生可从事材料科学与工程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可在机械、电子、冶金、石化、交通、轻纺等工厂的理化检验部门,从事材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导论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201408104 课程中文名称: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导论 课程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on Microelectronic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程 开课专业: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开课学期:1,3 总学时:16 总学分:1 二、课程目的和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什么是微电子学,微电子学的目的任务,微电子专业将要学习的课程和需要掌握的相关知识和软件,微电子学的历史和典型微电子器件,微电子学的发展和规律,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对微电子学有一个总体的、全面的了解,培养学生对微电子学的兴趣,了解微电子学的最新发展趋势,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就业和深造情况。相关知识包括固体物理及量子力学初步知识,握半导体物理及微电子器件知识,微电子工艺技术,集成电路设计,MEMS(微机电系统)相关知识,还将讲解学生关心的最新的数码、电脑硬件及微处理器的原理、结构以及选购知识。通过学习使微电子专业的学生对微电子学的基本知识有一个比较系统、全面的认识。激发学生对本专业的兴趣,为学生下一步学习微电子学各门专业课准备好必要条件。 三、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发展历史、内涵、涉及领域、发展概况; (2)理解专业的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知识领域、课程设置的原则及其相互关系; (3)了解课程的基本内容及应用,课程的先后承接关系及选课注意事项; (4)微电子学研究的内容,领域,研究方向和学习的课程及相关软件,微电子学的就业和深造情况。 (5)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包括固体物理及量子力学初步,半导体的基本电学性质,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