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税费”改革后的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保障机制

“税费”改革后的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保障机制

“税费”改革后的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保障机制
“税费”改革后的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保障机制

“税费”改革后的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保障机制一、农村税费改革与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教育财政是国家财政体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良好的财政收支状况是实现高水平的政府教育投入的前提条件。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是与我国农村经济和农村财政的发展息息相关的。2000年农村税费改革的本意在于:通过改革,减轻农民负担,规范国家、集体与个人之间的收入分配关系,使农民负担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保持稳定,以获取自身存在的合理性与合法性。然而,在现行的财政体制下,由于过分强调中央政府的需求,使得政策的实施效果却是中央政府财政收入的不断增加而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比重的下降。据统计,目前我国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已显著提高,大约占50%左右,再加上省级的财政收入,所占比重超过60%;而县乡政府财政收入比重现在一般仅为20%左右。县、乡二级财政出现了财权与事权的严重不平衡,下级政府财政压力极大,这一点直接反映在公共教育的支出上。1985年,国家实施“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实施“重心下移”的教育发展战略,义务教育经费主要由乡镇一级财政来承担。改革本意是扩展教育经费的筹资渠道,而实际结果是中央政府的公共教育支出减少,地方政府教育支出的压力骤然增大。“支出重心下移”与“收入重心上移”的矛盾顿时激化,使得“义务教育农民买单,县级财政不堪重负”的现象极为普遍。义务教育投入严重不足,教师工资被拖欠,校舍与教育设施建设落后,政府负债运行等等。笔者2002年8月,在富庶的广东省实地考察时,就亲身体悟到这一点。因此,始自2000年的农村税费改革,虽然裁撤了“三提五统”、“屠宰税”、“教育集资”等各种税费,客观上确实减轻了农民的税负,但另一方面却约束了地方政府的财政能力,各种公共支出迅速减少,特别是义务教育支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短缺是中国农村“税费”改革的直接后果。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严重短缺使得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保障机制面临巨大的挑战。谁来填补这个空缺,在理论上是完全可以定论的。依据有关公共产品的理论,教育因一定程度的非竞争性与非排他性而在国际上被普遍地认定为准公共产品,并随教育级别的变动而有所变化,级别越低,公共产品的特性也就越强。义务教育作为教育的基础,具有很强的外部性,必须由政府来提供。但这种简单地将某一产品或服务贴上公共产品的标鉴,并不能向我们说明究竟应当由哪些公共部门来提供。在我国,农村义务教育,从受益与负担的情与理来看,教育成果的外溢性极强,很多在农村接受教育的孩子,目的就是摆脱农村贫困落后的环境背景,进入发达省市就业生活。而这一阶段恰恰是地方财政(主要是乡镇)承担的义务教育阶段。地方政府培养了人才,承担了义务教育的成本却无法得到教育的收益,造成“人才辈出,山河依旧”的局面,办教育的积极性自然大为降低。尤其是2000年农村“税费”改革,切断了下级政府教育经费的筹资渠道,财政压力剧增,使得本已脆弱的义务教育支出更是难以为继。因此,中央和省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负有极大的责任,加强上级政府(中央和省)对乡镇一级财政的支持已成为当务之急。但是,要具体解决这一问题,就要设计合理的保障机制。因此,我们还须进一步考察地方与中央或省政府在保障机制中的行为选择。[!--empirenews.page--] 二、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保障机制中的政府间博弈政府组织一旦形成,就会作为与民众相对的独立实体而存在,有着自身的利益。一个人格化了的政府组织会在各种政策的制定实施过程中寻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导致各级政府之间的博弈行为。以下,我们将以保障机制中的经费分担为例,通过一个简明而不失本质的两级政府间义务教育资金投入的博弈模型来分析各级政府的行为选择:(一)博弈模型为了政府上的清晰和彻底性,我们有必要作以下若干假定:(1)在政府间的博弈过程中,上级政府与下级政府都是寻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局中人,分别用下标c与b表示。(2)在投入保障制度设计中,由上级政府决定下级政府在投入保障机制中所应承担的比例K;而下级政府拥有真实的学生数量信息而对学生数量的上报数额N享有绝对的控制权。因此,投入保障制度设计后的行为结果是由上级政府确立的K和下级政府决定的N共同决定,也即Ub=Ub(K,N),Uc=Uc(K,N)。作这样的假定,其依据就在于:上级政府在我国严格的层级管理体

制下,通常拥有行政指令的绝对控制权;而下级政府则在事实上更接近于信息源,能够左右信息提供的多寡与真实程度;上级政府所需要的信息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下级政府的提供以及上级政府所能观察到的下级政府的行为本身。因此,由于这种信息的不对称性,导致了下级政府的机会主义行为,利用信息优势谋取自身的利益,发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3)上级政府和下级政府在投入保障制度的设计中均获得了来自资助学生的社会收益,同时也各自分担了财政投入保障的成本。因而,上级政府的收益函数可设定为:Uc=Rc(N)-C(N,K) 其中,Rc(N)=λ×N[,α],O<α<1,λ>O且满足R′c(N)>0,R″c(N)<0,即认为上级政府的社会收益是资助学生数/V的凹形单调增函数,满足边际收益递减,λ为一任意常数系数;C(N,K)=C×(1-K)×N,C代表学生人均教育经费,由上级和下级政府共同承担;同时,下级政府也有类似的收益函数,但对下级政府而言,存在N=N′-β×K这一数量关系,β代表下级政府对上级政府制定的K的反映系数或敏感度,N′代表真实的学生数量,N与K之间存在着负相关关系,其经济含义可理解为:下级政府和为相对独立的利益主体,为了减轻自身的压力,其所分担的财政投入保障金额比例K越高,所愿上报的学生数量N就越少。于是,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函数关系式:U[,c]=λ×N[α]-CXN×(1-K)U[,b]=λ×N[α]-C×N×KN=N′-β×K 我们将此博弈过程看成一个三步的动态博弈:第一步,由上级政府确定下级政府在投入保障机制中应承担的比例;第二步,下级政府接受、并进而决定上报的学生数量;第三步,决策行为的结果产生。其中,上级政府获得的收益:U[,c]=λ×N[α]-C×N×(1-K) 下级政府获得的收益:U[,b]=λ×N[α]-C×N×K 博弈过程结束。求解过程采用动态博弈的反向归纳法,我们可以推知:(1)第三步冲,下级政府为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对于上级政府确立的分担比例决定一个合理的上报学生数量,使得:[!--empirenews.page--] 附图(2)上级政府在知道下级政府会依据其制定的比率K 而决定上报学生数N[*]时,则必将在第一步就决定一个合理的支付比率K[*],以满足:附图如果上级政府与下级政府能够按上述结果制定各自的比率K和N,则双方可以在博弈过程中产生各自利益的最大化,实现纳什均衡。通过上述的子博弈完美解,我们可以认识到:博弈的最终结果完全取决于下级政府对于K的敏感系数β。如果我们将β视为下级政府财政收入T以及其它可知和不可知因素e的一个函数,通过经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运用线性回归分析,就可寻找到这样一个β值,以合理地(相对合理地)确定均衡的K[*]与N[*]值。(二)理论结论附图表明:降低下降政府C×K所承担的义务教育投入比例K,减轻下级政府的财政压力,可以直接增加下级政府资助的学生人数N[*]。(2)由上述博弈解可知,合理的比率K[*]及N[*]完全取决于系数的大小,即下级政府对于K的敏感度。如果如前所说,β被视为下级政府财政收入T以及其它可知和不可知因素e的一个函数,在存在β与T的负相关关系时,加大下级政府的财政收入能力T,可以有效地减小β值,从而增加下级政府愿意资助的学生数N[*],因而在更大范围内解决贫困问题。数学分析如下:附图(3)在下级政府财政税收能力受地方经济环境的限制而不能获得充裕的财政收入或财政收入不稳定时,上级政府应给予地方政府更多的税收返还或留存比例,增加政府间的转移支付,稳定、充裕下级政府的财政收入。(4)作为权力中心的上级政府,在担当了制度供给者的角色后,应有效地安排制度供给,设计良好的税收体系,确保下级政府财政来源的稳定,设立专项的税收来源,以用于教育资助。附图时,由于上级政府与下级政府作为相对独立的利益主体而导致的博弈均衡解小于真实的应当给予资助的学生数量N′,所以,在正视现实的前提下,必须采取多渠道的筹资策略,鼓励社会捐资助贫,彻底解决农村义务教育问题。三、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机制设计原则与模式建议在对我国农村“税费”改革与农村义务教育和政府行为模式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笔者将基于上述分析提出有关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保障机制的一点设想与读者共同思考:在前述的博弈模型分析中我们得出了几个基本的结论:(1)合理确定上级政府(中央政府或省政府)与下级政府所分

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比例K[*];(2)加大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转移支付或提高地方政府的税收留存比例,从而提高地方政府的财政支付能力;(3)设计良好的税收体系,开征专项教育税,稳定教育经费来源;(4)进一步扩展多渠道教育筹资体制。依据以上四个结论,遵循两项原则,结合现实背景,笔者提出以下政策建议:(一)从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分担比例K[*]考虑(1)重新确立中央或省政府与地方政府在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中的合法地位,突出中央政府和省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法定责任;重新规定中央政府和省、县、乡地方政府法定的负担结构,加大中央和省特别是中央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目前,我国的义务教育投入,乡镇财政负担了近78%,县级财政负担了约9%,省地财政负担了11%,中央财政负担了2%。中央和省级政府的教育事业费大部分用于高等教育和对偏远、贫困与少数民族地区的义务教育补助。从国际经验看,中央政府一般都是基础教育投入的重要支持力量。在日本、澳大利亚、法国、墨西哥、西班牙、英国等国,中央政府投入占整个基础教育投入的比重大致为20%~80%;在新西兰、爱尔兰、意大利、荷兰、韩国等国,基础教育投入中超过80%的资金来源于中央政府,有的甚至完全依赖中央政府。即使是在美国、德国、加拿大、瑞土等国,中央投入中基础教育也占有一定比重,大约是5%~10%;因此,加大中央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不仅是农村财政现状的客观要求,也符合当前义务教育财政发展模式的国际潮流。[!--empirenews.page--] (2)总体上加大中央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在现阶段过渡期内,考虑到国家发展目标和财政状况,不要求中央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工作,而是“有所为,有所不为”,充分考虑区域之间的差异,发挥宏观调控能力,缓解地方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所导致的教育资源配置不公与机会不均等。对经济发达地区(东部沿海地区),中央政府可以继续现行的基础教育办学体制,给予较少或不给予投入,完全由地方政府财力解决;对于欠发达地区(中部地区)应强化省级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重点扶持省级贫困县,中央只负责国家级贫困县的义务教育投入;对西部不发达地区,中央和省政府全面介入,力保贫困与非贫困县义务教育投入达到全国学生人均经费水平、在上述两类资助地区,投入标准依据财政标准支出与标准收入的差额和激励系数决定;激励系数的制定不实行全国统一标准,实行省内规范确定、运用这种方式的理由在于:第一,依据我国教育经济学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教育资源分配不公的省内差异远高于省际差异。因此,采取省内差异因素而非全国标准制定标准收入与支出会更有利于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第二,对发达地区给予较少或不予资助的做法实际上是实行变相的教育成本补偿机制。发达地区吸纳的高素质人才,其义务教育的培养成本来自于欠发达和落后地区因此,根据“谁受益,谁投资”的教育成本分担原则,将本应给予发达地区的义务教育投入转向非发达地区也是合理的。(二)从变β值入手在已知β值是下级政府财政收入能力T的一个减函数后,如何通过增加下级政府的财政收入能力以降低β值,进而实现扩大学生资助数量的目的,是我们建立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保障机制的一个切入点。建立和规范稳定的国家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充裕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正是我们所寻找的这个切入点。我国现行的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主要包括:中央政府的“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专款、“义务教育危房改造工程”专款等,转移支付总额约占义务教育总支出的1%左右。省、地两级政府的义务教育专项拨款全国各地不尽相同,但总量均不大。因此,建议单独设立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一般性转移支付和贫困落后地区的专项转移支付制度,加大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纵向转移支付的力度;突破原有的财政分配结构,改变原体制下照顾地方利益格局的不利模式,取消对发达地区的义务教育转移支付,并尽快建立省与省、地区与地区之间以教育成本补偿为目的的政府间横向转移支付制度。在实施步骤上,采取逐步推行一般性转移支付制度,重点建设贫困落后地区的专项转移支付制度;稳固和充实纵向转移支付制度,大力推广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的横向转移支付制度,充分实现教育机会均等的公平性原则。同时,为确保上述制度的有效实行,必

须切实贯彻《教育法》所要求的“各级人民政府的教育经费支出,按照事权和财权相统一的原则,在财政预算中单独列项”,实现教育经费预算单列。[!--empirenews.page--] (三)开征新的教育税,以税收制度保障义务教育,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以我国农村原有的教育附加费和教育集资等税费资助教育,不仅经费来源不稳定、数额有限,而且无法做到专款专用,对庞大的农村义务教育而言,可谓“杯水车薪”。也正是如此,2000年的农村税费改革裁撤了这些低效率税费项目,但同时也加剧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短缺。所以,在新的形势下,政府有必要开征新的教育税来资助农村义务教育。新税种的设计一定要注意合理性,将征税的对象更多地转向农业人口中的非农产业人口,扩大对城镇经济的征税力度以补贴农村义务教育。在税种选择上,不宜开征新的税种,加重城市和农村的经济负担,而应在保证现有的税制结构和税收总量的情况下,明确一项或若干项税种为义务教育专项税,宏观调控义务教育。这方面可以借鉴美国的做法。在美国,教育经费主要来源于各州的财产税。采用这种征税办法,税基稳定丰富,税收来源不会因为经济的波动而有较大的起伏,保证了教育经费的稳定和充裕。(四)发行教育彩票,进一步拓展农村义务教育多渠道的筹资体制在保证现行的多渠道筹资体制下,建议发行教育彩票,为教育发展服务。这既是博彩业品种的创新,又是在国家教育投入不足而财政压力较大的背景下,拓宽教育投入渠道,满足教育事业发展的一条重要思路。据不完全统计,在英国,每周的彩票发行量为1亿英镑;美国的德克萨斯州每年彩票的发售总额是32亿美元;我国香港每年仅六合彩一个品种年销售额就达5亿美元。再以亚洲和中东地区为例,1998年的销售总额为149.78亿美元,人均购彩额9.3美元。1998年全世界彩票销售总额为1268亿美元,人均25美元,而我国1998年彩票的总销售额为11.03亿美元,人均销售不足l美元。因此,有关专家撰文,即使是最保守的测算,我国彩票市场至少有三分之二未得到开发利用,彩票发行总额不足世界彩票发行的百分之一。至于教育彩票,美国的许多州都以发行教育彩票获得教育经费。由于教育是一种公益性事业,能得到社会民众的广泛支持,发展态势极好。因此,充分发掘我国彩票市场的潜力,发行教育彩票是完全可能的。(五)鼓励民间资本投入基础教育,明文立法确保教育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给予学校举办者合理回报我国《教育法》第25条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该条款的立法基础在于,教育是一种准公共产品,级别越低,公共产品的属性也越强。义务教育作为教育之基础,存在较强的正外溢性。因此,义务教育应当由政府举办,税收支持。笔者认为,这里存在一个逻辑误区:既然义务教育存在正的外溢性,而义务教育的举办者又独自承担了教育的成本,为什么不能给予教育组织者合理的回报呢?此外,担心私立学校举办者以营利为目的而过分压低教育成本、影响教育质量的想法,于情可以理解。但是,教育作为一种服务,与市场中提供的其它服务并无实质区别,教育服务同样可以在市场竞争中以“低价高质”的方式提供。引进市场机制,降低教育成本,原本就是我们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目的。

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问答

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问答 1、实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答:全面实施义务教育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深化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意义十分重大。这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执政为民宗旨的重要举措;是强化政府公共服务,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的必然要求;是科学配置义务教育资源,完善“以县为主”管理体制,加快义务教育事业发展的有效手段;是促进教育公平,推进和谐安徽建设的有力保证,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影响深远的大事。 2、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原则是什么? 答:按照“明确各级责任、中央地方共担、加大财政投入、提高保障水平、分步组织实施”的基本原则,逐步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建立中央、省、市、县(区)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3、2010年,我省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 答:第一,继续免除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国家课程教科书,并补助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第二,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的生均公用经费基本标准。第三,完善城市免杂费和公用经费补助资金分担办法。第四,建立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 4、建立新机制的实质集中体现在哪里? 答:明确各级责任、中央地方分担、经费省级统筹、管理以县为主。 5、“经费省级统筹”的涵义是什么? 答:实行在国务院领导下,经费统筹以省为主。省级政府负责统筹省级以下各级政府的资金分担比例;统筹安排中央转移支付资金;统筹制定辖区内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各项具体政策措施。

6、“管理以县为主”的涵义是什么? 答:县级政府作为义务教育经费的直接管理者和使用者,要按照改革的要求,认真履行职责,将中小学各项经费全额纳入预算,科学合理分配资金;建立健全科学规范、高效快捷的资金拨付制度,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建立健全中小学财务管理制度,加强监督检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确保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顺利实施。 7、“两免一补”的涵义是什么? 答:就目前我省而言,“两免”指的是:免除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和免费向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国家课程教科书,“一补”指的是:补助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含城市低保家庭学生)生活费。 8、我省享受义务教育保障改革政策的对象包括哪些? 答: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就读的学生,包括特殊教育学校和职业初中的在校学生;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沿用往年做法,本着“强化政府义务、减轻群众负担”的原则,由各地研究制定具体政策予以妥善解决。 9、我省企事业单位所属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如何实施义务教育保障机制改革?答:企事业单位所属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与所在地区同步实施。按教育事业统计口径,统计为“农村”、“县镇”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按属地管理原则,执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改革政策,所需经费中央和省按统计学生数补助各地,由所在地政府落实到学校;统计为“城市”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执行城市义务教育经费改革政策,所需经费按“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予以保障。 10、我省对城市学校实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是如何规定的? 答: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就读的学生按省定“一费制”标准免除学杂费,补助资金下达到学生学籍所在学校。 11、我省实施新机制对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是如何规定的?

中学关于迎接市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督查的自查报告示范文本

中学关于迎接市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督查的自查报告示范文本 After completing the work or task, record the overall process and results, including the overall situation, progress and achievements, and summarize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future corresponding strategies.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中学关于迎接市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督查的自查报告示范文本 使用指引:此报告资料应用在完成工作或任务后,对整体过程以及结果进行记录,内容包含整体情况,进度和所取得的的成果,并总结存在的问题,未来的对应策略与解决方案。,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市督查组: 本学期,在《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 机制改革的通知》和《xx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义务教育经 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精神的大力指引下,在市、 县财政和教育部门的直接领导和管理下,我校紧抓改革机 遇,认真把握义务教育经费机制改革的精神实质,进一步 深化学校教育经费改革,全面规范地做好教育经费的收支 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有关情况进行自查,汇报 如下: 一、切实加强经费预算,严格规范收支管理 1、按上级标准做好学校经费预算

根据经费机制改革精神,学校义务教育经费主要有两部分组成。一是生均经费,标准是小学37.25元/生/学期,初中47.25元/生/学期;二是免学杂费补助经费,标准是农村小学85元/生/学期,初中105元/生/学期。本学期,我校实有人数为六年级887人,初二初三共计1564人,学校经费预算共计为346554.75元。 2、进一步严格经费支出手续 学校根据县财政、教育局的相关文件精神,制定了公用经费内部管理办法,细化支出范围与标准,加强实物消耗核算,建立了规范的经费、实物等管理程序,厉行节约,提高经费使用效益。努力确保教学业务与管理、实验实习、文体活动、水电、交通差旅、邮电、仪器设备及图书资历料等购置、房屋(建筑物)及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等方面资金的落实到位。教师培训费按照学校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安排,由县局统筹。

企业应急救援投入保障制度

企业应急救援投入保障制度 一、目的和适用范围 1、为了预防和控制潜在的事故或紧张情况发生时,做出应急准备和响应,最大限度地减轻可能产生的事故后果,特制定本制度。 2、本程序适用于我矿生产经营中潜在事故(灾害)等紧张情况的预防和处理。 二、应急管理原则 1、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 2、以人为本,安全第一 把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作为首要任务。切实加强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 3、预防为主,强化基础,快速反应。 4、科学实用 5、分级响应 三、应急管理机构领导机构 总指挥:矿长 副总指挥:各分管领导 成员:安全环保科、生产科、通风科、机电科、调度监控科及各科室及矿各中队负责人。 四、应急保障 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和相关预案做好突发事故的应对工作,同时根据总体预案切实做好应对突发事故的人力、物力、财力、运输、医疗卫生及通信保障等工作,保证应急救援工作的需要。

1、安全培训部门(安全环保科)要做好应急救援队伍的业务培训和应急演练,建立联动协调机制,动员全员有组织的参与应急救援工作。 2、XXX公司财务科要保证所需突发事故应急准备和救援工作资金。 3、XXX供应科要建立健全应急物资监测网络、预警体系和应急物资生产、储备、调拨及紧张配送体系,完善应急工作程序,确保应急所需物资和生活用品的及时供应,并加强对物资储备的监督管理,及时予以补充和更新。 4、医疗卫生保障,一旦发生紧张情况第一时间出动矿应急医疗组,同时立刻与签订应急救援预案的医院取得联系,请求救援。 5、交通运输保障,要保证紧张情况下应急交通工具的优先安排、优先调度,确保运输安全通畅;要建立紧张情况交通运输工具的调用程序,确保抢险救灾物资和人员能够及时、安全送达。 6、人员防护要指定或建立与人员相适应的应急避险场所,完善紧张疏散管理办法,明确各级责任人,确保在紧张情况下员工安全、有序的疏散。要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严格按照程序开展应急救援工作,确保作业人员和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 五、监督管理 1、预案演练 各部门要结合实际,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对相关预案的演练。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并作好演练过程的原始记录。 2、培训教育 由培训中心牵头,安全环保科负责协助组织有关部门,进行应急法律法规和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常识的培训,增强员工的忧患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对应急救援和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应急专业技能。保持培训记录。 3、责任与奖惩

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一、什么是“两免一补” “两免一补”是指免杂费,免书本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提出,争取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能享受到“两免一补”,努力做到不让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须知 (1)主要内容 1.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 2.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公用经费保障水平。 3.建立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 4.巩固和完善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保障机制。 (2)公用经费 1.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是指保证农村中小学正常运转,在教学活动和后勤服务等方面的开支费用。中小学公用经费是学校经费综合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纳入学校总体预算,实现收支平衡。 2.公用经费开支范围包括:教学业务与管理,教师培训,实验实习,文体活动,水电,取暖,交通差旅,邮电,仪器设备及图书资料等购置,房屋,建筑物及仪器设备的日常维

护维修等。不得用于人员经费,基本建设投资,偿还债务等方面的开支。 3.农村中小学校购置仪器设备,教学办公用品及图书资料等。符合政府采购条件的要实现政府采购,由各学校根据公用经费年度预算额度,向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提出需求计划。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编制采购计划后,经县级财政部门批准,由县级有关部门组织政府采购。 4.学校要定期对农村中小学的公用经费使用情况向校外公布,接受师生和群众的监督。 (3)农村中小学贫困寄宿学生生活费补助发放对象及用途发放对象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寄宿制学生,此资金直接拨付到学校,专项用于贫困寄宿生伙食补助,不发给个人。 (4)农村义务教育保障经费标准(新标准) 1.免课本费:所需资金由中央全部承担。 2.公用经费补助:我省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生均补助标准从2012年的小学500元、初中700元提高到小学560元、初中760元。 3.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从今年春季学期开始,云南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寄宿学生生活费补助标准由原来的小学150元、初中250元提高到小学250元、初中350元。生活费补助范围扩大到农村学校义务教育阶段贫困

建立健全经费保障机制

建立健全经费保障制度机制 为切实搞好教师培训工作,解决教师培训中经费问题,我校加强了教师培训经费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 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直接关系到我校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实现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为进一步做好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我校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确保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落实。 2.保证经费投入 第一条教师培训专项资金按照“方案明确、支出规范、注重绩效”的原则进行管理。 第二条学校培训部门根据教师培训规划和上级下达的培训任务,制定年度培训计划,报财务处备案。财务处将所需经费列入年度财务预算。 第三条教师培训专项资金由学校财务处设立专账,实行统一管理,单独核算,专款专用。年末结余资金转下一年度按规定继续使用,不得挪作他用。 第四条依据《市中小学校长教师培训“十二五”规划》要求,将教师培训经费纳入我校财政经常性预算支出,按照相当于中小学教师年工资总额%的比例列支,专款专用。我校将加大经费投入,设立专项资金,确保骨干、名师培训效果。 加快推进教育综合改革。深化教师人事制度改革,依法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加强编制管理,坚决清退不合格和超编教职工,切实提高师资水平和管理水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快课程改革,严格控制教科书种类、数量和价格,逐步建立教科书循环使用制度。建立以素质教育为宗旨的义务教育评价体系,促进教育公平。 3、强化监督检查。实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后,不减少对义务教育应承担的经费投入,不挪用公用经费、校舍维修资金发放教师津补贴,不准乱收费加重

学生负担。在安排义务教育经费时要切实做到公开透明,要把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责任与投入情况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及监察、财政、教育、物价、审计等部门对义务教育经费安排使用、收费等情况的监督检查。 4、加大宣传力度。要高度重视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宣传工作,广泛利用各种宣传媒介,采取多种形式,向全社会进行深入宣传,使党和政府的这项惠民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营造良好的改革环境,确保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顺利进行。 今后,我校还将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财力增长等因素,适时调整教育经费标准,同时,根据我校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人数、校舍生均面积、使用年限、单位造价及财力等情况,加大对学校建设的投入。

基础教育阶段中小学经费保障及支出管理办法

**新区 基础教育阶段中小学经费保障及支出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新区中小学教育经费管理,规范经费支出行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保证学校正常运转和校舍安全,确保教育平稳发展。根据国家、省、市有关规定,结合**新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新区内的公办普通高中、普通初中、职业初中、完全中学、九年一贯制学校、普通小学和特殊教育学校等。 第二章教育经费的保障内容 第三条根据《陕西省基础教育阶段中小学财务管理暂行办法》规定,教育经费的保障内容主要包括: (一)工资福利支出; (二)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 (三)商品和服务支出; (四)其他资本性支出。 第三章教育经费的保障方式 第四条工资福利支出的保障。

工资福利支出,指在职职工和临时聘用人员的各类劳动报酬,以及为上述人员缴纳的各项社会保险费等。包括基本工资、津贴补贴、奖金、社会保障缴费、伙食补助费和其他工资福利支出等。**新区实行预算代编、工资统发制度,工资福利支出由区级财政全额承担。教育局、人事局和财政局共同完成学校工资福利支出预算的编订、执行。程序如下: (一)各学校根据教师管理体制要求、国家薪酬政策变化和教师个体情况变化等实际,就教师身份、职级变更等情况向**新区教育局提出申请; (二)教育局情况确认后,报人事局备案; (三)人事局审核无误后,结合教师数量、工资水平编订年度预算并向财政局申报。 (四)财政部门执行,年底进行决算汇总。 第五条对个人和家庭补助的保障。 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指学校用于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主要包括离退休费、退职费、抚恤金、生活补助、医疗费、助学金、住房公积金、其他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新区由区级财政全额承担。除住房公积金部分项目外,**新区对其余项目实行“校预算、区审核、校执行”制度。程序如下:

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 义务教育经费由谁保障

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义务教育经费由谁保障 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校长应知应会卡1、国家给学校的钱有哪些?主要有四大项:一是按照教师人头核发的教师工资,二是按学生人数和定额标准核拨的公用经费,三是按项目核给的校舍建设和维修改造经费,四是按学生人数核定的免费教科书资金河岸困难学生人数核定的寄宿生生活补助。2、学校应如何要钱?编预算。学校日常运转和事业发展所需的钱都要纳入预算,向当地教育、财政等政府部门要。3、学校应如何花钱?按批准的预算花。一是专款专用,公用经费不能用于发放教师津补贴,不能用于偿还学校债务,用于学生的钱不能用于教师。二是调整预算要报批,不能自己随便改。三是花了钱要公示,要经得起审计和检查。4、公用经费可以用来干什么?一是“过日子”,如水、电、暖、交通、邮电等。二是教育教学,如仪器设备、图书资料、教学业务与管理、文体活动等。三是教师培训,按学校公用经费总额的5%安排,用于教师培训的差旅费、伙食补助费、资料费和住宿费等。四是房屋建筑物及仪器设备日常维修维护等。5、学校应如何发放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费(“一补”)?一是落实国家标准。小学每人每天2元,初中每人每天3元,每年按250天计算。二是补助的发放要及时、公平、公正,不许挤占、挪用、截留。三是享受“一补”的学生名单要及时进行公示,不许弄虚作假。6、目前学校还能收哪些费?只能收作业本费(已免地区除外)和住宿生住宿费,除此之外,不能再收其他任何费用。7、如违反国家规定,校长应负什么责任?违反《会计法》,伪造、毁坏会计凭证、会计帐簿等会计资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有关部门给予相应行政处分,直至开除。以虚假、冒领等手段骗取财政资金,截留、挪用财政资金,违反规定扩大开支范围,提高开支标准的,应对学校给予警告或者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校领导及相关人员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记过、降级、撤职、开除等处分。违反有关规定乱收费

应急救援经费保障措施

盘县保庆煤矿 应急救援经费保障措施 编制: 财务科长: 总工程师: 二零一四年二月

盘县保庆煤矿 应急救援经费保障措施 应急救援经费是保障煤矿发生灾变事故时迅速投入开展应急救援工作的前提保障,没有可靠的资金渠道和充足的应急救援经费,就无法保证有效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和维护应急管理体系正常运转,因此特制定应急救援经费保障措施 ㈠建立应急经费保障机制 可考虑着眼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救援任务的能力需要,按照战时应战、平时应急的思路,将现有应急管理体系中的抢险救灾领导机构和各应急救援专业小组有机结合起来,平时领导抢险救灾和做好动员准备,战时指挥动员实施职能。应急救援财力保障专业小组要把抢险救灾经费、物资装备经费等项目进行整合和统一管理。 主要职责是:平时做好动员准备、开展动员演练的经费保障,以及防灾抗灾经费管理的基础工作,负责对包括应急投入和应急专项资金在内的所有保障基金的管理和运营;制定应对各种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经费保障的应急经费保障预案、紧急状态下的财经执行法规和制度;与包括抢险救援、医疗救护、通信信息、交通运输、后勤服务在内的各有关职能小组建立紧急状况下的经费协调关系。一旦发生自然灾害或突发紧急事件,经费保障统管机构即成为应急救援经费管理指挥中心,负责召集上述相关单位进行灾情分析和项目论证、救灾资金的紧急动员、各单位资金需求统计和协调、救灾物资的采购和统一支付以及阶段性资金投入使用。

(二)建立有机统一的协调机制 首先,要明确经费保障的协调主体及其职责。总体上可考虑依托矿应急救援领导组建应急救援资金协调管理小组,由矿应急办公室统一管理调度,发生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时积极响应防灾救灾经费保障统管部门组织工作。在组织抗灾救援工作时,矿财务资金及时划拨应急保障,充分保证应急资金用于应急救援经费保障。其次,要进一步理顺矿内部需求上报渠道。经费保障跟着需求走,矿内部需求提不出来,经费申请和下达就缺乏相应依据。矿进行抗灾救灾活动要逐渐形成统计上报制度,并保证矿内部各系统之间信息渠道的顺畅。各救援队可指定专人负责将所需经费保障数额上报至企业抗灾救灾指挥机构,经由抗灾救灾指挥机构专人汇总后及时报送矿应急救援资金协调管理小组审核。 (三)建立可靠的资金保障体系 1、是要建立—定规模的应急资金。煤矿每年在制定安全生产投入计划时要预留部分应急资金,并把这部分应急资金列入企业预算。 2、是要建立灾害保险资金体系。应对突发事件,除依靠通过政府财政投入外,也应考虑采取运用保险市场融资的方式,建立资金保险基金,由政府和企业分摊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弥补资金支付不足。 3、是要进一步完善常态的企业资金动员机制。通过管理机构认证,固定和规范企业救援基金组织和救助团体职能,面向各投资企业积极开展资金募集活动,加大救灾基金储备力度。

中学关于迎接市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督查的自查报告

市督查组 本学期,在《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和《xx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精神的大力指引下,在市、县财政和教育部门的直接领导和管理下,我校紧抓改革机遇,认真把握义务教育经费机制改革的精神实质,进一步深化学校教育经费改革,全面规范地做好教育经费的收支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有关情况进行自查,汇报如下 一、切实加强经费预算,严格规范收支管理 按上级标准做好学校经费预算 根据经费机制改革精神,学校义务教育经费主要有两部分组成。一是生均经费,标准是小学.元/生/学期,初中.元/生/学期;二是免学杂费补助经费,标准是农村小学元/生/学期,初中/生/学期。本学期,我校实有人数为六年级,初二初三共计人,学校经费预算共计为.元。 进一步严格经费支出手续 学校根据县财政、教育局的相关文件精神,制定了公用经费内部管理办法,细化支出范围与标准,加强实物消耗核算,建立了规范的经费、实物等管理程序,厉行节约,提高经费使用效益。努力确保教学业务与管理、实验实习、文体活动、水电、交通差旅、邮电、仪器设备及图书资历料等购置、房屋(建筑物)及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等方面资金的落实到位。教师培训费按照学校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安排,由县局统筹。 二、资金预拔迅速及时 本学期一开学,县财政局就根据学校人数按小学生元/人,初中生元/人的标准预拔了我校xx年年春季免收学杂费资金共计人民币00元,为学校开学的各项工作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三、严格规范收费行为,努力做好“义保”宣传 学校全面贯彻国家有关义务教育阶段免收学杂费的精神,严格执行于教发[xx年]文件规定的收费项目和标准进行收费。即六年级./生,初二年级/生,初三年级/生,没有另立项目收费。为使收费公开化,透明化,学校在校内建有收费公示栏,在圩上显眼处张贴了收费项目和标准,进行收费公示。 四、经费改革实施顺畅,学校运转良好有序 由于经费收支规范透明,资金保障有力,预拔及时,目前,我校教育教学全面步入正轨,从未出现任何乱收费的人和事。各项工作蒸蒸日上,朝着良好的态势向前发展。

高校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基于吉林省内高校的调查

高校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 ———基于吉林省内高校的调查分析 [摘要]随着高校的扩招、学校的扩建,各地方高等院校的教育经费凸显不足,因此,高校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吉林省内高校教育经费情况为例,分析了教育经费投入的现状及投入不足的原因,并给出了改善地方高校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的对策。[关键词]地方高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78X (2012)10-0113-03 王敏辉 (长春师范学院计划财务处,吉林长春 130032) 第31卷第10期Vol.31No.10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Changchun Normal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2012年10月 Oct.2012 [收稿日期]2012-04-11 [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厅“十一五”社科项目(吉教科文合字[2010]第185号)。 [作者简介]王敏辉(1973-),女,吉林长春人,长春师范学院计划财务处高级会计师,从事财务管理研究。 2010年,吉林省全年招收普通本科、专科(高职)学生15.29万人,在校生54.44万人,比上年末增 加1.34万人,全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5%[1]。近几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迅猛发展,但教学经费投入与招生扩大存在矛盾。“经费投入是衡量各级领导重视教学工作的‘试金石’,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高等 学校的领导是否重视教学工作,就要看教学经费投入落实得怎么样。 ”[2]为此,教育部应把增加教学经费投入放在首位,保障教学的正常运行,提高教学质量。 一、高等教育经费投入现状 20世纪80年代以前,高等教育招收学生数量有限,因此培养经费全部由国家承担。但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逐年扩大,国家财政投入远远不够,导致了高等教育经费紧张的状况。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拨款逐年增加,但是增加的速度远不及高等教育扩招的速度。财政投入不足和规模扩大的双重压力,导致了众多高等院校的科研经费短缺、实验仪器数量不足、教学资源陈旧等,从多方渠道获得的教育投入十分有限,远不能填补资金的缺口。 表1吉林省近2年普通高等学校生均教育经费支出统计 元 数据来源:《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2008、2009》 表2 吉林省近2年普通高等学校教育经费收入统计 元数据来源:《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2008、2009》 从表1、2可见,政府对教育经费的投入是逐年增加的,但是2008年吉林省招收普通本科、专科(高 年份教育经费支出事业性经费支出 个人部分公用部分基础建设支出 2009年13914.3613498.216507.186991.03416.152008年 6594.52 6496.43 3901.34 2595.09 98.09 年份 国家财政经费预算内教育经费教育事业拨款基本建设拨款科研拨款其他拨款政府用于教育税费教育附加费2009年56759855613354429272315760047636568667548314483142008年 4239295 4197987 3474669 57040 283378 372900 35513 35513 113 ··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从2006年春季学期开始至今,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已经进入关键的第二年,其覆盖范围已经从西部扩大到中部和东部的全部农村地区。下面是求学网范文网小编提供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快来看看吧。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义务教育 经费保障机制的通知 国发〔2017〕6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推动义务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国务院决定,自2017年起进一步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重要意义 义务教育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重要作用。自2006年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以来,义务教育逐步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稳定增长的经费保障机制基本建立,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普及,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但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和户籍制度改革不断推进,学生流动性加大,现行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已不能很好适应新形势要求。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有关政策不统一、经费可携带性不强、资源配置不够均衡、综合改革有待深化等问题,都需要进一步采取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在整合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和城市义务教育奖补政策的基础上,建立城乡统一、重在农村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是教育领域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的重大举

措。这有利于推动省级政府统筹教育改革,优化教育布局,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在更高层次的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有利于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推动实现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促进劳动力合理流动,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有利于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二、总体要求 (一)坚持完善机制,城乡一体。适应新型城镇化和户籍制度改革新形势,按照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新要求,统筹设计城乡一体化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增强政策的统一性、协调性和前瞻性。 (二)坚持加大投入,突出重点。继续加大义务教育投入,优化整合资金,盘活存量,用好增量,重点向农村义务教育倾斜,向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倾斜,统筹解决城市义务教育相关问题,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三)坚持创新管理,推进改革。大力推进教育管理信息化,创新义务教育转移支付与学生流动相适应的管理机制,实现相关教育经费可携带,增强学生就读学校的可选择性。 (四)坚持分步实施,有序推进。区分东中西部、农村和城镇学校的实际情况,合理确定实施步骤,通过两年时间逐步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根据相关情况变化适时进行调整完善。 三、主要内容 整合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和城市义务教育奖补政策,建立统一的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一)统一城乡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对城乡义务教育学生免除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对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补助生活费(统称两免一补)。民办学校学生免除学杂费标准按照中央确定的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执行。免费教科书资

应急投入及资源保障制度

应急投入及资源保障制度 一、目的和适用范围 1、为了预防和控制潜在的事故或紧急情况发生时,做出应急准备和响应,最大限度地减轻可能产生的事故后果,特制定本制度。 2、本程序适用于我矿生产经营中潜在事故(灾害)等紧急情况的预防和处理。 二、应急管理原则 1、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 2、以人为本,安全第一。把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作为首要任务。切实加强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 3、预防为主,强化基础,快速反应。 4、科学实用。 5、分级响应。 三、应急管理机构领导机构 总指挥:王宏伟 副总指挥:高外信、宋建平、张建华、张永飞 成员:郝振良、张龙、郭强、刘胤、各科室等。 四、应急保障 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和相关预案做好突发事故的应对工作,同时根据总体预案切实做好应对突发事故的人力、物力、财力、运输、医疗卫生及通信保障等工作,保证应急救援工作的需要。

1、安全部要做好应急救援队伍的业务培训和应急演练,建立联动协调机制,动员全员有组织的参与应急救援工作。 2、财务部要保证所需突发事故应急准备和救援工作资金。 3、供应部要建立健全应急物资预警体系和应急物资生产、储备、调拨及紧急配送体系,完善应急工作程序,确保应急所需物资和生活用品的及时供应,并加强对物资储备的监督管理,及时予以补充和更新。 4、医疗卫生保障,一旦发生紧急情况第一时间出动矿应急医疗组,同时立刻与签订应急救援预案的医院取得联系,请求救援。 5、交通运输保障,要保证紧急情况下应急交通工具的优先安排、优先调度,确保运输安全畅通;要建立紧急情况交通运输工具的调用程序,确保抢险救灾物资和人员能够及时、安全送达。 6、人员防护要指定或建立与人员相适应的应急避险场所,完善紧急疏散管理办法,明确各级责任人,确保在紧急情况下员工安全、有序的疏散。要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严格按照程序开展应急救援工作,确保作业人员和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 五、监督管理 1、预案演练 各部门要结合实际,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对相关预案的演练。每年至少进行一次。 2、培训教育 由安检科牵头,调度室负责协助组织有关部门,进行应急法律

普通高中学校财政保障机制调研报告

普通高中学校财政保障机制调研报告 高中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处于一个十分特殊的位置,它是义务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衔接口,在整个教育结构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高中阶段的教育经费问题,一直是深刻影响高中教育发展的一个关键性问题,高中教育是继义务教育后进入高等教育的桥梁,是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教育的需求和关注越来越高,义务教育得到全国上下各方的高度重视,其教育经费的保障体系也得到很好的完善。但是,高中教育却因为缺少法律依据和政策支持,其教育经费不能得到有效保障。通过调查发现,目前高中教育经费在收入来源和使用分配等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包括财政性教育经费不足,人员经费不足,公用经费保障缺失。新的保障机制的建立,涉及到政策、制度的完善和调整,政府首先应该建立提高对高中教育经费投入的意识,然后再进行相应的体制改革和政策制度的完善。通过分项保障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建立均衡性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加强薄弱学校建设、完善助学政策、强化监督检查制度、建立有效的债务化解制度等措施解决经费保障不足的问题。另外,针对教育经费筹资渠道单一的问题,要拓宽高中教育经费的筹资渠道。为了加强高中学校建设,促进我县普通高中教育的发展,我们对我县两所高中现状进行了调查,并提出公办普通高中办学存在的突出问题及经费保障机制建议。 一、两校学校基本情况 (一)二中 二中地处县城所在地,是一所“省级示范性高中”。xx年成功创

建“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十年以来,学校规模由24个教学班扩大到70个教学班,学生人数由1806人增加到4801人,教职工人数由126人增加到265人(另借用教师7人、临聘人员15人)。按照物价部门规定的收费标准,二中学生收取920元/生.年,学校每年的收入只能基本维持学校运转,没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学校的硬件建设。随着学校规模迅速扩大,学校“创示”的债务利息包袱严重制约了学校的快速发展。(财务收支情况表附后) (二)中学 中学地处镇(原县城所在地),是一所农村完中。现有学生3010人,其中高中学生1950人,初中学生1060人。教职工180人,正式在编人员163人,特岗教师7人,临时工10人。高中教师107人,初中教师63人。中学高中生收取学费560元/生.年,已经低于初中生生均公用经费800元/生.年。由于中学有高中、也有初中,收支一起核算,因为有初中的生均公用经费保障,中学才能基本运行,根本没有能力改善办学条件,稍微大型一点的维修维护都要靠财政拨款。(财务收支情况表附后) 二、学校发展面临的困难 (一)二中 1、学校“硬件”严重不足 二中的“硬件”设备设施,主要是xx年“创示”时按当时学校规模建设配备,“创示”后,学校经费主要用于保运转、偿还债务和支付利息,对硬件投入严重不足。学校硬件设备设施对照“省二级示

教师培训经费保障措施

2012年教师培训经费保障措施 为提高教学质量,突出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实现学校总体发展规划和人才培养目标,保证教学经费及时、足额投入到教学工作中,特制定本措施。 一、核心教学经费的保障措施,要能够满足课程资源开发、教学设施配备、教学资料、教师培训、外出学习交流活动等经费需要。 二、教学经费统筹安排,保证重点。在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前提下, 每年在安排经费预算时,优先安排教学经费,将全年经费预算的40%用于核心教学经费支出,使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在经费预算中得以体现。 三、课程资源开发 学校对凡是确定了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予以支持和经费保障。 四、教学设备购买 1、如需要购买比较大的教学设备,在年初预算时安排在项目资金预算中。 2、小型教学设备的购买,由需要部门提出,经学校校务委员会通过,在当月安排购买。 3、如需要购买的教学设备,学校无力解决,要及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 4、及时更换或维修不能保障教学工作正常运转的设备。

五、教学资料购置 1、每学期开学初,各任课教师把所需教学资料上报教务处,由教务处进行统计并上报学校财务领导小组,经研究后根据需要购买。 2、根据教学需要,学校订购一定数量的教学光盘。 3、遇有教师需要的教学资料时学校在最快时间内予以安排。 六、教师培训 1、学校每年要做出学校教师培训所需资金安排。 2、根据工作需要,学校认真安排好校本培训工作。 3、按时参加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安排的培训。 4、学校定期给教师、班主任、教学管理人员配购培训资料,做好教师继续教育教材的征订工作。 七、教学研究、外出交流规定 1、学校鼓励教师进行教学研究,学校为组长以上教学管理人员订阅一份本学科、专业报刊杂志。 2、学校每年优先安排一定数量的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班主任、管理人员外出学习。 3、设立教改课题专项使用经费。国家级、省级课题资助、及奖励费。项目和课题经费原则上专款专用,不得挪用或挤占,按照学校制度办理相关报销手续。

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

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 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 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 校长 应知应会卡 1、国家给学校 的钱有哪些? 主要有四大项:一是按照教师人头核发的教师工资,二是按学生人数和定额标准核拨的公用经费,三是按项目核给的校舍建设和维修改造经费,四是按学生人数核定的免费教科书资金河岸困难学生人数核定的寄宿生生活补助。 2、学校应如何要钱? 编预算。学校日常运转和事业发展所需的钱都要纳入预算,向当地教育、财政等政府部门要。 3、学校应如何花钱? 按批准的预算花。一是专款专用,公用经费不能用于发放教师津补贴,不能用于偿还学校债务,用于学生的钱不能用于教师。二是调整预算要报批,不能自己随便改。三是花了钱要公示,要经得起审计和检查。 4、公用经费可以用来干什么? 一是“过日子”,如水、电、暖、交通、邮电等。二是教育教学 ,如仪器设备、图书资料、教学业务与管理、文体活动等。三是教师培训

,按学校公用经费总额的5%安排,用于教师培训的差旅费、伙食补助费、资料费和住宿费等。四是房屋建筑物及仪器设备日常维修维护等。 5、学校应如何发放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费(“一补”)? 一是落实国家标准。小学每人每天2元,初中每人每天3元,每年按250天计算。二是补助的发放要及时、公平、公正,不许挤占、挪用、截留。三是享受“一补”的学生名单要及时进行公示,不许弄虚作假。 6、目前学校还能收哪些费? 只能收作业本费(已免地区除外)和住宿生住宿费,除此之外,不能再收其他任何费用。 7、如违反国家规定,校长应负什么责任? 违反《会计法》,伪造、毁坏会计凭证、会计帐簿等会计资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有关部门给予相应行政处分,直至开除。 以虚假、冒领等手段骗取财政资金,截留、挪用财政资金,违反规定扩大开支范围,提高开支标准的,应对学校给予警告或者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校领导及相关人员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记过、降级、撤职、开除等处分。 违反有关规定乱收费的,责令退还所收费用,并对直接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直至开除。

应急经费保障措施17835

应急救援经费保障方案 xxxx煤矿

应急救援经费保障方案 应急救援经费是保障煤矿发生灾变事故时迅速投入开展应急救援工作的前提保障,没有可靠的资金渠道和充足的应急救援经费,就无法保证有效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和维护应急管理体系正常运转,因此特制定应急救援经费保障方案 一、建立应急经费保障机制 可考虑着眼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救援任务的能力需要,按照战时应战、平时应急的思路,将现有应急管理体系中的抢险救灾领导机构和各应急救援专业小组有机结合起来,平时领导抢险救灾和做好动员准备,战时指挥动员实施职能。应急救援财力保障专业小组要把抢险救灾经费、物资装备经费等项目进行整合和统一管理。 主要职责是:平时做好动员准备、开展动员演练的经费保障,以及防灾抗灾经费管理的基础工作,负责对包括应急投入和应急专项资金在内的所有保障基金的管理和运营;制定应对各种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经费保障的应急经费保障预案、紧急状态下的财经执行法规和制度;与包括抢险救援、医疗救护、通信信息、交通运输、后勤服务在内的各有关职能小组建立紧急状况下的经费协调关系。一旦发生自然灾害或突发紧急事件,经费保障统管机构即成为应急救援经费管理指挥中心,负责召集上述相关部门进行灾情分析和项目论证、救灾资金的紧急动员、各部门资金需求统计和协调、救灾物资的采购和统一支付以及阶段性资金投入使用。

(二)建立有机统一的协调机制 首先,要明确经费保障的协调主体及其职责。总体上可考虑依托企业应急救援领导组建应急救援资金协调管理小组,由企业应急办公室统一管理调度,发生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时积极响应防灾救灾经费保障统管部门组织工作。由企业组织抗灾救援工作时,总后勤部应急救援资金协调管理小组对口协调企业防灾救灾经费保障统管部门,申请企业财务资金及时划拨应急保障;由集团公司组织进行抗灾救援工作时,各煤矿企业应急救援资金协调管理小组对口协调本矿的防灾救灾经费统管部门,充分保证财政资金用于应急救援经费保障。其次,要进一步理顺企业内部需求上报渠道。经费保障跟着需求走,企业内部需求提不出来,经费申请和下达就缺乏相应依据。企业进行抗灾救灾活动要逐渐形成统计上报制度,并保证企业内部各系统之间信息渠道的顺畅。各救援部队可指定专人负责将所需经费保障数额上报至企业抗灾救灾指挥机构,经由抗灾救灾指挥机构专人汇总后及时报送企业应急救援资金协调管理小组审核。 (三)建立可靠的资金保障体系 一是要建立—定规模的应急资金。煤矿企业每年在制定安全生产投入计划时要预留部分应急资金,并把这部分应急资金列入企业预算。二是要建立灾害保险资金体系。应对突发事件,除依靠通过政府财政投入外,也应考虑采取运用保险市场融资的方式,建立资金保险基金,由政府和企业分摊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弥补财

教学经费保障制度

1、保障制度是学校为安全工作提供必要的经费和物质保障,确保安全工作各项措施贯彻落实的安全管理制度。 2、各班在年终做好下年安全经费预算并报学校安全办公室,学校安全办公室根据各班情况在年初做好全年安全经费预算,并保障安全改造经费的落实。 3、如整年学校未发生安全责任事故,同时未发生大的安全事故,学校将根据财力拿出一定的经费作为学校安全工作奖,安全工作奖分集体奖和专项奖两部分。 4、安全工作集体奖按责任的大小发放,其系数比为:教职工:班主任:安全监督员:安全分管校长:学校安全校长。按一的比例进行奖励。 5、年度安全工作集体奖分配中,出现安全事故的责任人或拒不完成学校布置安全任务的教职工,不得分配安全工作集体奖,未按时完成学校布置安全工作任务或完成情况不好的将扣除部分奖金。 6、学校对年度安全工作中成绩突出的个人,给予一定的安全工作专项奖。

我校为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强化对义务教育的保障责任,按照“全额保障教师人员经费,全额保障学校正常运转,切实保障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原则,切实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完善了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促进义务教育水平的巩固和提高。 1、加强组织领导。我校领导充分认识到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实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进一步增加对义务教育发展的经费投入的重要意义,加强对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的领导,成立了以校长主要领导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各班班主任为成员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领导小组。负责我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的协调和部署,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顺利实施。 2、强化预算管理。学校健全完善了预算编制制度;建立完善以生均师均为主、公开透明的经费分配使用制度;健全预算资金支付管理制度,严格按预算办理各项支出;建立财务公开制度,确保资金分配使用规范、安全和有效。 3、坚决制止乱收费。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制度后,学校只能按规定收取课本费、作业本费和寄宿学生住宿费,学校代学生购买课本、作业本,应据实结算。严格按照国家、省有关规定,规范学校收费行为。严禁搞收费办班、收费补课,不得举办或参与举办各种向学生收费的提高班、补习班、特长班、竞赛班、兴趣班等,所有规定的教学内容必须纳入正常课堂教学。 4、加快推进教育综合改革。深化教师人事制度改革,依法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加强编

关于教育经费投入使用管理工作调研报告

关于教育经费投入使用管理工作调研报告 来 关于教育经费投入使用管理工作调研报告 财务处紧扣“筹好钱、用好钱、管好钱”工作职能,围绕如何进一步加强我省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提高各级教育经费使用效益、促进我省教育事业改革发展进行了深入调研。调研采取收集资料、征求意见、座谈论证等方式进行。调研成果以形成调研报告及出台政策文件的形式展示。现将调研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近年来我省教育经费投入使用管理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特别是十八大以来,我省认真贯彻国家和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强化省级统筹,坚持改革创新,努力构建稳定增长的教育投入长效机制,逐步完善提高绩效的教育经费管理体制,切实打好教育经费投入使用管理的“组合拳”,努力为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做好财力保障支撑。 (一)教育经费投入水平大幅提高。XX年,全省教育经费总投入达x亿元,其中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x亿元。2012-XX年五年间,全省教育经费总投入和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年均增长分别达x%和x%,成为改革开放以来教育经费增长最快、增加最多

的时期,也是我省教育事业发展最好、服务经济社会能力最强的时期。XX年,全省各级各类教育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创历史新高,比2012年增幅处于x%之间,在全国和中部省份中排名不断提前,教育经费投入保障的硬实力得到了不断增强。 (二)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日臻完善。着眼于长效机制建立,推动实现了各级各类教育生均财政拨款和经费保障机制全覆盖。义务教育建立完善了城乡统一、重在农村的经费保障机制,省以上资金强力保障。每年各级财政落实义务教育保障经费稳定60亿元以上。学前教育和普通高中分别建立了生均公用经费财政拨款制度,目前公办幼儿园年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水平不低于500元,公办普通高中年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水平省辖市本级不低于1000元、县(市、区)不低于800元。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分别建立了生均财政拨款制度,目前中职(含技工学校)年生均拨款水平为x元,高职(含技师学院)和本科高校年生均拨款水平为12000元。各级各类教育生均财政拨款和经费保障机制均建立了动态调整机制。 (三)教育经费支出结构不断优化。近年来,我省财政性教育经费安排始终坚持以义务教育为重点,落实好保基本;在此基础上着眼于补短板、促公平,在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快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