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九年级语文下册 7 变色龙学案 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 7 变色龙学案 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 7 变色龙学案 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 7 变色龙学案 新人教版

7 变色龙

自然界中有一种动物,它的名字叫蜥蜴。蜥蜴俗称变色龙,它逃避天敌的绝招是——保护色。变色龙能够随着环境的颜色和温度的改变而不断地改变自身皮肤的颜色。俄国短篇小说大师契诃夫1884年创作了一篇短篇讽刺小说,名字也叫“变色龙”。《变色龙》的主要人物名叫奥楚蔑洛夫,他和动物变色龙一样也有善变的技能。但是,唯一不同的是,奥楚蔑洛夫在万变当中却有不变。他有哪些“变’?这些“变”中哪个是不变的?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同走进契诃夫的小说——《变色龙》

1.了解契诃夫的小说创作特色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2.把握奥楚蔑洛夫这个人物形象及小说主题。

3.理解小说的情节线索。

4.品味语言描写、细节描写等在小说中的作用,体会小说的讽刺艺术。

5.认识沙皇专制统治的腐朽黑暗,培养做人正直、表里如一的品质。

第一课时梳理情节析形象

一、新课导入

在文学人物长廊里,奥楚蔑洛夫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成为了某一类人物的代名词。巴尔扎克小说《欧也妮·葛朗台》中的守财奴葛朗台,莫里哀喜剧《悭吝人》中的阿巴公,吴敬梓长篇小说《儒林外史》中的范进等,都是这一类的人物。《变色龙》讲述了一个怎样有趣的故事?奥楚蔑洛夫有哪些令人瞠目结舌的表现?这篇小说在给我们带来笑声的同时也令我们深思:现实生活中有这类人的影子吗?(板书课题)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阅读课文,圈点课文中的生字词。

魁梧(wú) 奥楚蔑(miè)洛夫筛(shāi)子醋栗(cù lì)

咳嗽(sou) 下贱胚(pēi)子

2.理解课文的重点词语。

魁梧:(身体)强壮高大。

洋溢:(情绪、气氛等)充分流露。

伶俐:聪明、灵活。

恐吓:以要挟的话或手段威胁人;吓唬。

径自:自顾自,任意地。

无缘无故:没有原因。

异想天开:指想法很不切实际,非常离奇。

荒谬:有荒唐错误、非常不近情理之意。

3.作者链接

契诃夫(1860—1904),十九世纪末具有世界声誉的俄国短篇小说大师,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戏剧革新家。他一生创作了七八百篇短篇小说,还写了一些中篇小说和剧本。作品大多数取材于中等阶层的“小人物”的平凡生活,揭露了反动统治阶级的残暴,抨击了沙皇的专制制度。代表作有短篇小说《变色龙》《凡卡》《装在套子里的人》《小公务员之死》等。

4.背景链接

《变色龙》写于1884年,作品发表前,正是俄国民主党人刺杀亚历山大二世(1881)之

后,亚历山大三世一上台,在竭力强化警察统治的同时,也搞了一些掩人耳目的法令,给残暴的专制主义蒙上一层面纱。1880年成立的治安最高委员会头目洛雷斯·麦里可夫后来当上了内务大臣,这是一个典型的两面派,人民称他为“狼嘴狐尾”。这时的警察再不是果戈理时代随意用拳头揍人的警棍了,而是打着遵守法令的官腔,干着献媚邀功的勾当。契诃夫刻画的警官奥楚蔑洛夫正是沙皇专制警察统治的化身。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变色龙”到底指小说中的哪一位呢?

【交流点拨】奥楚蔑洛夫。

2.选取日常生活的片断进行艺术概括,以此来反映尖锐重大的社会问题,是契诃夫小说创作的特色。那么,本文写了怎样一件事?主要人物是谁?

【交流点拨】小说描写了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手指”这一案件的经过。主要人物是奥楚蔑洛夫。

3.跳读课文,讨论作者的思路,在此基础上划分课文的段落,了解小说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交流点拨】第一部分(1—5段)写警官奥楚蔑洛夫碰上一个“案子”——狗咬人事件。这是故事的开端。

第二部分(6—27段)写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案件”的经过。这是故事的发展和高潮,也是全文的重点。

第三部分(全文的最后两段),写奥楚蔑洛夫审理“案子”结束,小狗被带走,赫留金受到讪笑和恐吓。这是故事的结局。

4.根据对小说内容的初步理解,给课文另拟一个题目。

【交流点拨】生甲:一个见风使舵的人。

生乙:一个变化多端的人。

生丙:两面人。

生丁:势利眼的警官。

(二)文本探究

1.默读课文,将表格中的内容圈点在书上(对狗的称呼用“”、对赫留金的态度用“”),填写下面的表格。

【交流点拨】

2.这五次变化是围绕什么而变的?其中有什么是不变的?

【交流点拨】奥楚蔑洛夫的五次变化都是围绕小狗的主人的身份变化而变化的;五次变色中,奥楚蔑洛夫媚上欺下、见风使舵的本性始终不变。

(三)人物赏析

1.分角色朗读课文,

(1)角色分配:一人扮演奥楚蔑洛夫,一人扮演巡警叶尔德林,一人扮演赫留金,一人担任其他角色及旁白。

(2)朗读要求:尽量读出人物说话的语气、语调,尤其注意省略号处的停顿。

(3)分组试读。

(4)教师指定学生分角色朗读。师生共同点评朗读效果。

2.从奥楚蔑洛夫与众人的对话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交流点拨】生甲:是一个翻手云覆手雨,恬不知耻的走狗。一听巡警说:“拿得准”狗不是将军家的,他马上就摇身一变,舌头一转,改变了说法:“你呢,赫留金,受了害,我们绝不能不管。得好好教训他们一下!是时候了。”提及将军家的狗,他的话是“将军家里都是些名贵的、纯种的狗”,夸赞不已,媚态可掬。

生乙:是一个讨好卖乖,巴结逢迎,奴相十足的人。当他断定无疑这条狗是将军家的以后,他又是摇身一变,态度大改,当即吩咐巡警:“你把这条狗带到将军家里去,……就说这狗是我找着,派人送上的。”一副向主子买好邀功的嘴脸,其态可鄙。

生丙:显示了他阿谀谄媚、讨好逢迎的奴才本性。“既然普洛河尔说这是野狗,那它就是野狗。弄死它算了”,在将军家的厨师面前,他显得是多么的恭顺服帖,应和不二。

生丁:奥楚蔑洛夫这个人物思想性格的本质特点包含两个方面:他是沙俄统治的爪牙,在上层权势面前奴颜婢膝,俯首帖耳;他是沙俄统治的代表,在广大群众面前专横凶狠,作威作福。

四、板书设计

是将军家的狗 2.小狗 4.名贵 6.伶俐

穿过广场径自走了

1.疯狗 3.下贱胚子 5.野狗

不是将军家的狗

五、拓展延伸

“变色龙”比喻善于变化和伪装的人,你知道下面这些与动物有关的绰号比喻什么人吗?

铁公鸡、地头蛇、应声虫、寄生虫、笑面虎、纸老虎、千里马、老黄牛、初生之犊、井底蛙

【交流点拨】

铁公鸡:吝啬小气的人;地头蛇:当地恃势称霸的人;应声虫:随声附和的人;寄生虫:不劳而获的人;笑面虎:外表和善而内心凶狠的人;纸老虎:貌似强大凶狠、实则软弱无力的人;千里马:才华特别出众的人;老黄牛:勤恳工作、任劳任怨的人;初生犊:血气方刚、富有朝气的年轻人;井底蛙:见识短浅的人。

第二课时 品味语言悟写法

一、新课导入

奥楚蔑洛夫之所以几次变色,是因为他不敢得罪权贵,哪怕仅仅是权贵家的一条狗。这样的一个小官僚,面对一般群众的时候,他往往会装腔作调、作威作福。像奥楚蔑洛夫这样的小官僚,为了生存,不得不用丧失人格和尊严来换取生存空间。这样的人物可怜而不可恨。奥

蔑洛

那么,可恨的是什么?今天这一节课我们共同来探究这个问题。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分析小说中的细节描写,根据课文内容归纳填空。

(1)对“狗咬人”的案子有六次判定;主人公有五次变色。

(2)奥楚蔑洛夫是穿着大衣出场的,文中有四次写到军大衣。

(3)断案子当然要用到法律,文中有三次提到法律。

(4)狗咬人了,就必有人围观,文中二次写到围观群众。

2.分析小说的人物,完成下面的填空。

变色龙,是蜥蜴的一种,现在多比喻政治上善于变化和伪装的人,含贬义。在俄语中,这个词的含义是“反复无常的小人”、“见风使舵的小人”。小说用它来讽喻那种狡猾善变、出尔反尔的人。用变色龙作标题,不仅揭示了要鞭挞的对象,富有讽刺意义,而且形象生动,非常恰当。现在“变色龙”成了世界文学宝库中不可多得的人物形象,这一名词已成为见风使舵的小人的代名词。

3.整理小说的情节,完成下面的填空。

涉案地点:木柴厂门口。

涉案案由:狗咬伤了人的一个手指头,人打瘸了狗的一条腿。

涉案双方:原告:首饰匠赫留金;

(一)文本探究

1.奥楚蔑洛夫的“新的军大衣”在小说中出现了四次,各有什么作用?

【交流点拨】第一次:小说开头。新的军大衣是奥楚蔑洛夫身份和地位的标志。第二次:听说“这好像是将军家的狗”,借口天气热,脱大衣,以“脱大衣”掩饰自己的狼狈。第三次:听到人群中有人肯定是将军家的狗,奥楚蔑洛夫为自己的言语的冒犯而恐惧不已,吓得浑身发抖,因而又要巡警给他穿上大衣。第四次:小说结尾,“裹紧大衣”。奥楚蔑洛夫担心丢掉官职,因此他不寒而栗,情不自禁地要“裹紧大衣”。军大衣这一细节描写,将奥楚蔑洛夫变色过程中的丑态以及卑劣的心理活动刻画得淋漓尽致。

2.断案的根据是法律,小说三次提到法律有什么作用?

【交流点拨】第一次在第7段,赫留金提出法律根据,反映了底层人民机敏的一面,是作者讽喻沙皇的“法律”对人民的压迫。第二次在第12段,赫留金引用法律为自己辩护,接着抬出“当宪兵”的兄弟,通过人物语言揭露沙皇法律的实质是:宪兵就是法律,这是对沙皇法律的又一次尖锐讽刺。第三次在第17段,从侧面揭露法律在统治阶级眼里,不过是一纸空文,说明法律的虚伪。总之,三提法律,不仅交代了时代背景,而且深化了主题,使小说的主题不仅仅停留在对一个小警官的揭露上,把矛头直指沙皇的专制统治。

3.从围观的群众和当时的环境,可以看出俄国社会的哪些弊病?

【交流点拨】对围观群众的描写深刻地揭示了小市民阶层的麻木、庸俗、愚昧,也揭示了当时俄国社会的病苦。社会环境的冷清、萧条,这正是军警宪兵当道的沙皇统治下的俄国社会的写照,交代了“案子”发生的社会背景。

4.小说结尾写道:“普洛诃尔喊一声那条狗的名字,带着它从木柴厂走了。那群人就对着赫留金哈哈大笑。”那群人笑什么呢?为什么笑?

【交流点拨】生甲:笑赫留金事与愿违,他本来想得到赔偿,结果却是一场空。

生乙:笑赫留金偏偏遇上了奥楚蔑洛夫这样一个警官。他见风使舵,媚上欺下,一副统治者奴才的嘴脸;笑赫留金偏偏遇上了这样一条狗。如果这狗的主人不是将军的哥哥,结果就不一定这样了。

生丙:笑这个社会里,一人得势,鸡犬升天;笑当时穷人不如富人家的一条狗。

(二)写法探究

1.作者塑造奥楚蔑洛夫这一人物形象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法?

【交流点拨】生甲:运用对比手法进行讽刺:奥楚蔑洛夫面对狗主人身份的变化,不停地改变着自己的态度,时而威风凛凛,时而奴颜婢膝,一会儿痛骂小狗是“疯狗”“下贱胚子”,一会儿又夸小狗“名贵”“伶俐”,前后矛盾,对比鲜明,自己打自己的嘴巴,使小说的喜剧效果更加突出。

生乙:运用夸张手法进行讽刺。讽刺小说往往离不开夸张,本文也是如此。在短短的时间里,随着狗的主人身份的不断变化,奥楚蔑洛夫的态度也发生了五次变化。变化之快,跨度之大,令人瞠目。夸张手法的巧妙运用,使人物性格鲜明突出,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四下里一片沉静。广场上一个人也没有。商店和饭馆的门无精打采地敞着……门口连一个乞丐也没有。”这一处的环境描写给人的感受怎样?作者描写这样的环境有何作用?

【交流点拨】这一处的环境描写给人的感受是压抑。压抑的社会环境是军警宪兵当道的沙皇统治下的俄罗斯社会的写照,这里的社会环境描写交代了“案子”发生的社会背景,“一片沉静”、“一个人也没有”,写社会环境的冷清、凄凉。“门无精打采地敞着”,用拟人手法暗示市场的不景气;把商店、饭馆的门比喻成“饥饿的嘴巴”,形象写出了无顾客上门,门可罗雀的萧条景象。“上帝创造的这个世界”语意双关,明指人类是上帝创造的,暗指沙皇的统治,语含讽刺意味。

3.文中有一个细节描写——手指头,找出相关语句并分析其作用。

【交流点拨】相关语句:“就连那手指头也像是一面胜利的旗帜”和“你这混蛋……伸出来”。这一细节描写,反映了赫留金的遭遇,一开始它是赫留金用来要挟狗主人的资本,要求赔偿的本钱;但当有人说狗是将军家的时,手指头又成了冒犯名种狗的罪证。总之,这两处的细节描写,前后形成鲜明的对比,使主人公见风使舵、媚上欺下的本性跃然纸上。

(三)语言品味

这篇小说的语言是个性化的,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在个性化的语言中得到充分展现。请揣摩下列语句的表达效果。

1.我要揭你的皮,坏蛋!

【交流点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小市民赫留金要借狗咬手指头捞一把赔偿金的心态。

2.就连那手指头也像是一面胜利的旗帜。

【交流点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小市民赫留金把被咬的手指头当作物证向人炫耀,以图捞一把赔偿金。

3.这个案子的“罪犯”呢,坐在人群中央的地上,前腿劈开,浑身发抖——原来是一只白毛的小猎狗。脸尖尖的,背上有些黄斑。它那含泪的眼睛流露出悲苦和恐怖的神情。

【交流点拨】用拟人手法写小狗,把它作为具有“狗性”的人的辉映。

4.他老人家是明白人,看得出来到底谁胡说,谁像当着上帝的面一样凭良心说话。

【交流点拨】用比喻的手法,写赫留金在警官面前的逢迎拍马,表现他既是一个庸俗的小市民,又是一个有所恳求的“小人物”。

5.你呢,赫留金,受了害,我们绝不能不管。

【交流点拨】双重否定的句式,写奥楚蔑洛夫在未知狗的主人时,摆出一副“扶弱抑强”的架式,与后面得知狗主人可能是将军时的态度变化形成强烈对比,造成绝妙的讽刺效果。

(四)主旨探究

自然界中的变色龙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色,是出于生存的本能。而奥楚蔑洛夫几次变色又是为了什么?作者通过他的言行揭示了一种怎样的社会现象?

【交流点拨】奥楚蔑洛夫之所以几次变色,是因为他不敢得罪权贵,哪怕仅仅是权贵家的一条狗。这样的一个小官僚,面对一般群众的时候,他往往会摆出一副官架子,在众人面前装腔作调、作威作福。而面对权贵,却是一副奴颜婢膝的样子。这样的人物是当时社会的必然产物。像奥楚蔑洛夫这样的小官僚,为了生存,不得不用丧失人格和尊严行为来换取生存空间。这样的人物虽然可恨,但作者批判的锋芒其实更多的是指向当时腐朽专制的社会。指向孕育这种奴性人格的土壤。透过这条变色龙,使我们看到了俄国社会中媚上欺下,看风使舵的腐败风气,看到了俄国社会的黑暗与腐朽,也看到了作者对这类社会现象的深恶痛绝和辛辣的讽刺。

四、板书设计

穿—→不寒而栗

军大衣

脱—→狼狈不堪

手指头

小市民阶层的麻木庸俗愚昧

社会的萧条冷落

沙皇制度的反动虚伪

五、拓展延伸

文章最后写到奥楚蔑洛夫“裹紧大衣,接着穿过市场的广场径自走了”,请设想一下奥楚蔑洛夫离开广场后去了哪里?要求设计的情节符合人物的性格特征。

【交流】生甲:继续去别的地方搜刮民脂民膏。

生乙:又遇见了一起类似狗咬人的案件,又做出了相同的处理,或者处理得更圆滑了。

生丙:去找普洛诃尔套近乎。

生丁:去将军家邀功请赏,在此之前到首饰店索要一些金银珠宝,一并送给将军。

生戊:“买”一只小狗送给将军的哥哥。

生己:去赫留金工作的首饰店寻点儿麻烦。

生庚:去纠集一批地痞流氓准备殴打赫留金。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中国新诗中朦胧诗的特点。 2.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体会诗中蕴涵的深沉而真挚的情感。 3.培养学生解读诗歌的能力,激发爱国、为国献身的精神。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诗。 2.把握诗中富有特征的意象。 【教学难点】 1.朦胧诗的特点。 2.诗中“我”的形象。 3.诗中对祖国的感情抒发。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来听一首歌,殷秀梅的《祖国,我永远热爱您》。(目的:将同学们带入意境)。每一位有血有肉的中国人,都有一颗拳拳的赤子之心,这颗心与祖国的荣辱紧密相连。无数文人墨客,用饱蘸深情的墨笔,写下了一首首令人荡气回肠的诗,舒婷就是一位代表诗人,今天,我们共同走进她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板书课题和作者) 二、简介作者及背景 舒婷,当代女诗人,福建省泉州市人,1952年出生在厦门,由于家庭的破裂使她过早体味到社会的动荡,人世的沧桑。70年代末,她的诗就受到人们的关注,作为朦胧诗的代表人物一举闻名。代表作有诗集《双桅船》《舒婷顾城抒情诗选》《会唱歌的鸢尾花》等。 三、分析诗歌 1.听读配乐诗朗诵《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整体感知诗的意境,并注意字的读音。 2.学生自由朗读,注意节拍、重音和感情。 3.研析诗的内容。全诗共分四节。方法:(1)反复诵读,概括出每一节诗的内容。(2)

在读中体会句式特点和作者的感情。 第一节:诗人排列了一系列具体的意象:水车、矿灯、稻穗、路基、驳船。在这些意象的前面分别加了“破旧、熏黑、干瘪、失修”等修饰词,显示出祖国的贫瘠与破败,以第一人称的形式深情地向祖国诉说着“我”与祖国生死相依患难与共的情感。 第二节:运用“贫穷、悲哀、希望”等抽象的词语,宗教中传说的“飞天”神,写出人们在痛苦的境遇中饱含着“希望”。 第三节:“簇新的理想、古莲的胚芽”等,写出祖国正孕育着新生。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憧憬。 第四节:写出“我”与祖国再次融为一体,个体上,“我”是祖国的“十亿分之一”,使命上,“我”要承担祖国振兴的责任。祖国含辛茹苦养育了“我”,“我要用我的血肉之躯去取得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四、难点解析 1.什么是朦胧诗。“朦胧诗”是采用虚写手法,变具体为抽象,追求的是诗内在旋律,运用象征和隐喻的写法,使人读起来有一种朦胧的美感。(学生再次朗读)。 2.对诗中“我”的形象理解:诗中“我是……我是你……”的句式反复出现,表明“我”与祖国有着共同命运,一同经历沧桑风雨,生死相依,血肉相连。“我”的形象融入到祖国的形象中。 3.通过对诗中各种形象的理解,体会作者抒发的感情。在诗中,诗人抒发了与祖国血肉相连、荣辱与共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这种情感表现在一些具体意象的描绘上,如“老水车、矿灯、路基”等象征着祖国饱经忧患依然具有顽强活力的特点。 五、拓展练习 诗中所描绘的对象,有的有下一句,有的没有,试着给下面的几句后面分别添加一句诗,尽量准确描绘出具体意象的特点。 1.我是干瘪的稻穗, 2.我是失修的路基, 3.我是新刷出的起跑线, 六、再听一遍配乐诗朗诵,然后饱含深情地诵读这首诗。 七、全诗总结。 八、达标训练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学案及答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学案 教师寄语:童年原是一生最美妙的阶段,那时的孩子是一朵花,也是一颗果子,是一片懵懵懂懂的聪明,一种永远不息的活动,一股强烈的 欲望。——巴尔扎克 学习目标: ⑴学习本文写景善于抓住景物特征,层次井然、融情入景的写法。 ⑵品味作者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特色,增强语感。 ⑶体味鲁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乐趣,尝试表达自己的生活经历和 体验。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话题 如果说,人生是一首诗,那么童年是其中最耐人咀嚼的一节;如果说,人生是一幅画,那么童年是其中最写意的一笔;如果说,人生是一首歌,那么童年是其中最动人的音符;如果说人生可以重新来过,那么童年是人们的首选时光。鲁迅先生用充满童真童趣的语调,回忆似水流年,获得些许温馨,我们共同学习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二、自主探究、整体感知 1、放声朗读课文,把自己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感受用“……的百草园”“……的三味书屋”说出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刚才为什么认为百草园是“美丽的”(或其他),三味书屋是“单调的”(或其他)。并从文中找出依据来。

3、作者写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这两部分,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思想情感?这对作者的成长有什么影响? 三、研读与赏析“百草园” 4、第一段重点写了什么?作用是什么? 5、你认为描写的最精彩的部分在哪里?有什么特点?https://www.doczj.com/doc/0c10534965.html, 6、美女蛇的故事和冬天捕鸟的情节,你更喜欢哪一个?为什么呢? 7、如何理解“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中的“似乎”和“确凿”? 8、百草园中的景物很多,但看起来又井然有序,作者写景有哪些高妙之处? 9、百草园是乐园,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10、课文为什么要写“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 四、研读与赏析“三味书屋” 11、课文两部分内容是怎样衔接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部编人教版最新九年级语文下册《变色龙》教案

6变色龙 教学目标: 1.学习概括情节,把握文本内容。 2.分析奥楚蔑洛夫这一人物形象,通过该形象把握“变色龙”的含义,感受其社会意义。 3.学习本文所运用的对比、夸张手法,体会文本运用此类手法达到的讽刺效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变色龙是什么吗?(展示变色龙图片) 变色龙是一种生活在热带森林中的爬行动物,样子十分奇特,它最大的特征是能根据所处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自身的颜色,从而达到保护自身的目的。不过,今天我们的任务可不是认识这种动物,而是认识一种像变色龙一样的人。大家也许会问,难道人也会变色吗?就让我们走进课文,一起看看吧。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认识作者,了解作品背景 作者简介:契诃夫(1860-1904),19世纪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与法国的莫泊桑、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他的短篇小说,采取批判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以犀利的笔锋直刺罪恶的社会,揭露小市民的庸俗和丑恶,抨击

反动统治,批判黑暗的现实。 作品背景:《变色龙》作于1884年,作品发表前,正是在俄国民意党人刺杀亚历山大二世(1881)之后,亚历山大三世一上台,在竭力强化警察统治的同时,也搞了一些掩人耳目的法令,给残暴的专制主义蒙上一层面纱。在这个时代,警察再不是果戈理时代随意用拳头揍人的警棍了,而是打着遵守法令的官腔,干着献媚邀功的勾当。契诃夫刻画的警官奥楚蔑洛夫正是沙皇专制警察统治的化身。 目标导学二:阅读全文,梳理故事情节 1.阅读全文,说说本文故事是围绕什么展开的。 明确:故事围绕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案件,探究狗的主人是谁展开的。 2.小说中,随着“狗的主人是谁”的猜测不断改变,奥楚蔑洛夫的态度和裁断也左右摇摆,请你结合课文思考探究第一题,梳理本文故事情节。 不知是谁家的狗——错在狗——弄死狗,惩罚主人 将军家的狗——错在人 不是将军家的狗——错在狗——教训狗及其主人 也许是将军家的狗——错在人 不是将军的狗——错在狗——弄死狗 是将军哥哥的狗——错在人——恐吓赫留金 目标导学三:分析文章,初步把握人物形象

九年级语文下册《变色龙》教案人教版

7 变色龙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契诃夫及其作品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2.了解小说的故事情节。(重难点) 3.分析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分析人物形象。(重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人民网莫斯科2015年5月19日消息,根据世界级短篇小说巨匠、俄国19世纪末最后一位批判现实主义大师、著名作家契诃夫同名小说《世人看不见的眼泪》改编的电影即将拍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文章《变色龙》就是该作家的又一力作,让我们带着对这位大师、巨匠的无限崇敬,走近他、走进他的作品吧! 二、预习展示 1.了解作者与写作背景。 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是19世纪末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与莫泊桑、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同时又是一位喜剧革新家,作品有《装在套子里的人》《小公务员之死》《变色龙》等。 《变色龙》写于1884年,是契诃夫早期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当时的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三世,为了强化反动统治,豢养了一批欺下媚上的走狗,为其镇压人民服务。他也制定了一些掩人耳目的法令,给残暴的专制主义蒙上了一层面纱。沙皇专制警察往往打着遵守法令的官腔,干的却是趋炎附势、欺下媚上的勾当。《变色龙》中的警官奥楚蔑洛夫正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沙皇专制警察统治的化身。 2.识记字音字形,理解重点词语。 盛.满(chéng)胚.子(pēi)咳.嗽(ké) 恐吓.(hè) 赔偿.(cháng) 中.看(zhōng) 戳.(chuō) 戮.(lù) 筛.(shāi)子 恐吓:以要挟的话或手段威胁人;吓唬。 异想天开:指想法很不切实际,非常离奇。 无缘无故:没有原因。 荒谬:有荒唐错误、非常不近情理之意。 3.奥楚蔑洛夫在处理狗咬人事件上反复(变化)判了几次?都是怎样判的? 明确:奥楚蔑洛夫处理了六次:不是将军家的狗时,狗是疯狗、下贱胚子、野狗;是将军家的狗时,狗是那么小、名贵的、怪伶俐的。 4.奥楚蔑洛夫不断变化的依据是什么? 明确:狗的主人是谁。 三、合作探究 (一)理清故事情节 梳理本文的故事情节。 明确:首饰匠赫留金被一只狗咬伤了,奥楚蔑洛夫警官在处理这件事。一开始,警官答应要处死这只狗,严惩狗的主人。但当人群中有人说这是将军家的狗时,警官立刻换了脸色,

人教版2018年九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1 诗两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熟读并背诵,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 2. 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过程与方法 1.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体会诗歌中优美的意境,感受涌动着的激情。 3.把握诗歌的主题。提高阅读和鉴赏诗歌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味诗歌抒发的恋土深情和思乡愁绪,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难点 1.诵读。理解诗歌意象,体会诗人真挚的情感。 2.感受诗歌中涌动着的激情,把握诗歌主题。 教学方法 1.诵读法通过感情诵读,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认真体味诗歌蕴含的深沉情感。 2.探究欣赏法如对诗歌意象和主题的解读。 3.比较阅读法如将余光中与席慕蓉同类题材(抒写乡愁)诗歌进行比较。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录音机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我爱这土地 一、导语设计 谁不爱自己的母亲.谁不爱自己的祖国?穿越时空,只有一种感情能将民族的心联系起来,那就是对祖国深深的爱恋。早在1938年,著名诗人艾青就眼含热泪对祖国母亲唱了一首深情的赞歌——《我爱这土地》。今天,我们——起去感受诗人澎湃着的灵魂。 二、资料助读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笔名莪伽、克阿、林壁等,浙江金华人。他生长在农村,自幼为贫苦农妇哺养,对我们民族的主体——农民有着儿子般的深情。长大后的曲折经历、坎坷遭遇,使他很快成长为—个革命者。1929年赴法国留学,并开始诗歌创作。1932年回国,在狱中写成诗作《大

堰河一一我的保姆》,奠定了在诗坛的地位。他的早期诗作多诅咒黑暗,风格浑厚质朴,调子沉重忧郁,但对生活充满希望与憧憬。他的抗战时期的诗作,为觉醒了的民族而歌唱,格调高昂。作品有《大 堰河》《北方》《向太阳》《黎明的通知》等。主要诗作还有抒情长诗《光的赞歌》《古罗马的大斗 技场》等。 《我爱这土地》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当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 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 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 慨激昂的诗。 三、朗读指导 1.学生小声试读,体会诗作的意境和感情。并尝试划分诗的节奏和重音 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3.指定学生诵读全诗,教师作简要点评。 四、精彩研读 (1)诗人为何不用“珠圆玉润”之类的词而用“嘶哑”形容鸟儿唱的歌喉?从中你可体会到什么? 诗人选用?嘶哑?一词,就把杜鹃啼血般的奉献者形象赋予了悲愤的爱国者,它充满着因沉重的 苦难和忧郁的负荷而生发的焦灼与浩叹,传递着与时代同步的忧患涛情,所以用?嘶哑?一词十分传神。如果换用?珠圆玉润??动听?等别的字眼,就不能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对祖国、对土地、对人民执著的爱。 (2)鸟儿歌唱的内容中,“土地”“河流”“风”“黎明”有哪些深刻的含义。结合时代特征, 说说它们有哪些象征意蕴? 上述一系列意象表达了歌唱的丰富内涵:暴风雨打击着的土地,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温柔的 黎明——隐喻了祖国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土地?可以看作繁 衍生长了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的象征,?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可以看作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 反抗精神的象征,?温柔的黎明?预示着人民为之奋斗献身的独立自由的曙光,必将降临于这片土地。 (3)诗句“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有何深意? 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将自身融进大地,隐含了一种敢于牺牲自我之意。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学案含答案(1)

目录 第一单元 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1) 2 爸爸的花儿落了 (4) 3 丑小鸭 (7) 4 诗两首 (9) 5 伤仲永 (11) 写作训练:成长的烦恼 (13) 单元自我过关检测(一) (16) 第二单元 6 黄河颂 (21) 7 最后一课 (23) 8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26) 9 土地的誓言 (28) 10 木兰诗 (30) 写作训练:黄河,母亲河 (32) 单元自我过关检测(二) (35) 第三单元 11 邓稼先 (40) 12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43) 13 音乐巨人贝多芬 (46) 14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50) 15 孙权劝学 (52) 写作训练:我也追“星” (55) 单元自我过关检测(三) (58) 第四单元 16 社戏 (63) 17 安塞腰鼓 (66) 18 竹影 (69) 19 观舞记 (71) 20 口技 (73) 写作训练:戏曲大舞台 (76) 单元自我过关检测(四) (78) 第五单元 21 伟大的悲剧 (83) 22 荒岛余生 (86) 23 登上地球之巅 (90) 24 真正的英雄 (93) 25 短文两篇 (95) 写作训练:漫话探险 (98) 单元自我过关检测(五) (100) 第六单元 26 猫 (104) 27 斑羚飞渡 (106)

28 华南虎 (109) 29 马 (111) 30 狼 (112) 写作训练:马的世界 (115) 单元自我过关检测(六) (117) 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学习目标】 1.品味学习文章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丰富自己的语汇,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2.把握本文叙事写景井然有序的特点。 【学习重点】 1.品味学习文章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丰富自己的语汇,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习难点】 把握本文叙事写景井然有序的特点。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前自学 (一)了解作者及作品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作品有小说集《彷徨》、《呐喊》,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本文选自《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 (二)题解 《朝花夕拾》是一部散文集,共收集了十篇文章,大部分都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写这些文章时鲁迅先生已经40多岁了,这本散文集题名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优美散文。课题用“从……到……”两个介词点明了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地点范围。 (三)熟读课文,完成下列题目。 1.填空。 本文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体裁),选自。作者鲁迅,原名,是我国现代伟大的、、,他写的小说集有、,散文集有。 2.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确凿()菜畦()宿儒()倜傥()()敛() 脑髓()桑葚()斑蟊()攒在一起()秕谷() 拗()盔甲()锡箔()()人声鼎沸() 二、课堂导学 (一)明确学习目标 (二)检查预习情况 (三)研习课文 1.整体感知 (1)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你从这个题目得到了哪些信息? (2)快速阅读课文,分别找出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语句以及中间过渡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集

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1 诗两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熟读并背诵,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 2. 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过程与方法 1.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体会诗歌中优美的意境,感受涌动着的激情。 3.把握诗歌的主题。提高阅读和鉴赏诗歌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味诗歌抒发的恋土深情和思乡愁绪,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难点 1.诵读。理解诗歌意象,体会诗人真挚的情感。 2.感受诗歌中涌动着的激情,把握诗歌主题。 教学方法 1.诵读法通过感情诵读,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认真体味诗歌蕴含的深沉情感。 2.探究欣赏法如对诗歌意象和主题的解读。 3.比较阅读法如将余光中与席慕蓉同类题材(抒写乡愁)诗歌进行比较。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录音机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我爱这土地 一、导语设计 谁不爱自己的母亲.谁不爱自己的祖国?穿越时空,只有一种感情能将民族的心联系起来,那就是对祖国深深的爱恋。早在1938年,著名诗人艾青就眼含热泪对祖国母亲唱了一首深情的赞歌——《我爱这土地》。今天,我们——起去感受诗人澎湃着的灵魂。 二、资料助读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笔名莪伽、克阿、林壁等,浙江金华人。他生长在农村,自幼为贫苦农妇哺养,对我们民族的主体——农民有着儿子般的深情。长大后的曲折经历、坎坷遭遇,使他很快成长为—个革命者。1929年赴法国留学,并开始诗歌创作。1932年回国,在狱中写成诗作《大堰河一一我的保姆》,奠定了在诗坛的地位。他的早期诗作多诅咒黑暗,风格浑厚质朴,调子沉重忧郁,但对生活充满希望与憧憬。他的抗战时期的诗作,为觉醒了的民族而歌唱,格调高昂。作品有《大堰河》《北方》《向太阳》《黎明的通知》等。主要诗作还有抒情长诗《光的赞歌》《古罗马的大斗技场》等。 《我爱这土地》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当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三、朗读指导 1.学生小声试读,体会诗作的意境和感情。并尝试划分诗的节奏和重音 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下册目录完整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下 册目录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1沁园春雪2雨说3星星变奏曲4外国诗两首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雨的诉说第二单元5敬业与乐业6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7傅雷家书两则8致女儿的信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演讲:微笑着面对生活第三单元9故乡10孤独之旅11我的叔叔于勒12心声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青春随想第四单元13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15短文两篇16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好读书读好书第五单元17智取生辰纲18杨修之死19范进中举20香菱学诗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金钱,共同面对的话题第六单元21陈涉世家22唐雎不辱使命23隆中对24出师表25词五首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话说千古风流人物课外古诗词背诵名着导读附录第269页:后记

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说明1诗两首2我用残损的手掌3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4外国诗两首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脚踏一方土第二单元说明5孔乙己6蒲柳人家(节选)7变色龙8热爱生命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走进小说天地第三单元9谈生命10那树11地下森林断想12人生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关注我们的社区第四单元

13威尼斯商人14变脸15枣儿16音乐之声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乘着音乐的翅膀第五单元17公输18《孟子》两章19鱼我所欲也20《庄子》故事两则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第六单元21曹刿论战22邹忌讽齐王纳谏23愚公移山24《诗经》两首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岁月如歌——我的初中生活课外古诗词背诵从军行 月下独酌 羌村三首(之三) 登楼

最新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学案 全册精品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一、课前自学 (一)读一读,尽量记住下列字词的读音、写法和意义。 攒(cuán):凑在一块儿拗(ǎo): 这里是用力弯曲的意思 确凿(quèzáo):确实菜畦(càiqí):菜地桑葚(sāng shèn):桑树果实轻捷(qīngjié):轻快便捷蟋蟀(xīshuài):一种昆虫,俗称蛐蛐 臃肿(yōngzhǒng):这里形容何首乌根的粗大脑髓(nǒosuǐ):脑浆 相宜(xiāngyí):适合 书塾(shūshú):就是私塾。旧时家庭、宗教或教师自己设立的教学场所 方正(fāngzhèng):正派博学(bóxué):学问广博 蝉蜕(chántuì):蝉的幼虫变成成虫时脱下的壳 人迹罕至(rénjìhǎnzhì):形容少有人来 人声鼎沸(rénshēngdǐngfèi):形容人声喧闹。鼎,古代的一种铜铸的锅,一般是三足两耳。沸,水开。鼎沸,本意是锅里的水烧开了,发出声响。 (二)知识积累 1、百草园:是浙江绍兴新台门周家的一个菜园子,南宽北狭,占地近2000平方米,原来是新台门周家的智、仁两大房族所共有。西边一半归智房,东边一半属仁房。各个家族在这个园里都种有一些瓜菜,有的地块秋后还被用来做晒场,但因园子大而显得有些荒凉。这个荒芜的园子,不仅瓦砾成堆,杂草丛生,而且有树木、蔓藤和飞鸟虫兽,是孩子们游玩的好地方。鲁迅儿时和他的小伙伴们就经常来此玩耍嬉戏,随着新台门周家的败落,百草园东首仁房的园地早于1915年就卖给东邻朱阆仙,西首智房部分也于1918年和新台门房产一起售给了朱家。解放后,国家花钱向后来的章姓业主收回,作为鲁迅纪念馆的组成部分对外开放,供广大观众游览和休息。 2、三味书屋:是清末绍兴城里著名私塾,是鲁迅先生幼年读书的地方。他于12岁那年到这里上学。第二年秋后,因祖父下狱,少年鲁迅离家去绍兴农村──皇甫庄、小皋埠避难,学业中断。1894年夏间回家,仍返三味书屋。这样一直到大约1898年十七岁时往南京水师学堂学习前半年才离开,首尾长达六年。三味书屋,是三长间的小花厅,本是寿家的书房。寿镜吾老先生在此坐馆教书长达六十年。那么,为何叫“三味书屋”呢?原来,“三味”取自“读经味如稻、梁,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音希海,即醋和肉酱)”的古语。其大意是:读四书五经之类味如吃米面,是食之本;读史记味如喝美酒吃佳肴;读诸子百家之类的书,味如醯醢(好比烹调中的佐料一样)。“三味书屋”的横匾是清代乾嘉年间的著名书法家梁同舒书写的。当时,匾的两旁还悬挂着这样一副木刻的对联:“至乐无声唯孝悌,太羹有味是读书。” 3、《朝花夕拾》: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散文集,创作从1926年2月开始,到11 月结束。共十篇作品,包括:对猫的厌恶和仇恨的《狗·猫·鼠》;怀念长妈妈的《阿长与<山海经>》;批判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的《二十四孝图》;表现封建家长制阴影的《五猖会》;描绘迷信传说中的勾魂使者《无常》;写童年之事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揭露庸医误人的《父亲的病》;描写一个心术不正,令人憎恶的衍太太形象的《琐记》;最使鲁迅感激的日本老师《藤野先生》;潦倒一生的同乡好友《范爱农》。最初以《旧事重提》为总题,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 1927年7月,鲁迅在广州重新加以编订,并添写《小引》和《后记》,1928年9月结集时改名为《朝花夕拾》。本书里面的每一篇文章都展现当时的世态人情、民俗文化,流露了鲁迅先生对社会的深刻观察和对家人师友的真挚感情。叙述亲切感人,又有机地糅进了大量的描写、抒情和议论,文笔优美清新,堪称现代文学史上最高水平的回忆散文。

九年级语文下册 7《变色龙》主题分析 新人教版

《变色龙》主题分析 文学作品的主题是作品的灵魂,它是作家在作品中通过描绘现实生活所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具有鲜明的阶级和时代的特征。我们只有明确地认识到了作品的中心思想即主题,才算是把握了作品的精神实质所在。 《变色龙》自选入中学教材以来,评介教学设计>文章发表了不少。这些有关评论教学设计>文章,各自从不同的角度对这篇作品做了深入的解剖,但对主题的认识却不一致。仅就作品的讽刺锋芒所指而言,就有好几种说法,有的说是对“变节分子”(俄国民意党人)的批判,有的说是“风派”“两面派”的活写真;有的说是对小市民习气的讥讽。对作品的主题的认识,也不统一。1979年《知识》第一期刊登的《讽刺文学的明珠》一文说:“作家就是用了这种善变皮色的动物来作小说的主题并作了题目。”有的教学设计>文章单就作品的主人公进行分析,不看全篇,不分析人物之间的矛盾关系,甚至只就主人公奥楚蔑洛夫的语言逻辑(部分对话)进行分析,认定主人公性格特征是奴性第一,并由此归纳作品的主题是“狗仗人势”(《谈〈变色龙〉的逻辑》,见《语文学习》1980年第3期)。这个归纳显然带有片面性,只概括了作品的部分内容,反映了人物性格的一个侧面,因此,它只揭示了问题的一半。从作品的全部内容看,奥楚蔑洛夫的五次变色只是整个故事的一部分,他的奴性只是人物形象性格的一面,另一面是十足的官气。奴性和官气在他身上是对立统一的。对将军而言,是奴性第一;对赫留金来说,则是官气十足。也就是说媚上欺下,相对存在,媚上是为了欺下,欺下必定媚上。事实上,他同赫留金的矛盾贯穿作品的始终。作品不仅对他们的矛盾关系做了直接的描写,而且点出矛盾性质是针锋相对的。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文中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契诃夫的《变色龙》正是这样,把人物放在具体的矛盾关系中去表现,才达到了典型环境与典型性格的统一,从而使作品人物具有典型性,作品具有了典型意义。同时,我们分析这篇作品,既要分析奥楚蔑洛夫和将军之间的从属关系,同时还要分析他同赫留金的矛盾关系,即欺压与被欺压的关系。欺压人对于奥楚蔑洛夫来说,同样是具有本质意义的,是他的职业所规定了的。他是上层统治者的工具,走狗,“它遇见所有的富人都驯良,遇见所有的穷人都狂吠”。这才是他的本质特征所在,这才算反映了作品的全貌,才算揭示出作品所存在的主要矛盾关系,才算剖析出“这一个”奥楚蔑洛夫的性格本质,也才算说明了一个问题,即“狗仗人势,欺压百姓”。 然而,如果用“狗仗人势,欺压百姓”来概括主题,还只是表述了作品所具有的现象内容,还不是作品的真正实质所在。让我们进一步看看奥楚蔑洛夫和赫留金的矛盾关系:赫留金把法当作一根救命绳,叫喊:“法律上说得明白,现在大家都平等啦!”而奥楚蔑洛夫却把法当儿戏,一会儿装成一个敢于执法的英雄,说什么“那些老爷既然不愿意遵守法令,现在就得管管他们”。一会儿又说什么“那儿(指彼得堡或者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学期第二单元变色龙 教案(完美版)

2021年春季2021年春季第二学期人教部编版(统编)语文 变色龙教案 [教材分析]: 《变色龙》是契诃夫早期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作者主要通过精彩的对 话刻画了一个溜须拍马、欺下媚上、见风使舵、趋炎附势的奥楚蔑洛夫的形象。 选取社会生活片断,表现尖锐重大社会问题,也即以小见大,是契诃夫短篇独特 之处。 教读本文,应抓住奥楚蔑洛夫这一形象,理解小说深刻的社会意义。抓 住“变”这个文眼,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完成课堂教学。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 体作用,锻炼思维的概括性和发散性,对人物分析有一个更感性、更全面的认识。 小说主要通过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来展开情节和表现人物性格,教学中引 导学生采取表演或分角色朗读的形式,灵活开展。以编演课本剧的活动形式,为 学生深透理解文意并进行个性化创作提供平台。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沉静、无精打采、异想天开、径自”等词语。 2.了解契诃夫的小说创作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3.把握奥楚蔑洛夫这个人物形象及小说主题。 能力目标 1.理解小说的故事情节。 2.体会语言描写、细节描写等在小说中的作用。 3.领会小说的讽刺艺术。 德育目标 认识沙皇专制统治的腐朽黑暗,培养学生做人正直、表里如一的意识。 [教学重点]:小说用个性化人物语言刻画奥楚蔑洛夫欺下媚上、见风使舵的性格 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奥楚蔑洛夫这一人物形象的深刻社会意义。 [教学方法]: 1.诵读法契河夫的短篇小说以对话取胜,语言有显著的特色。课文 运用人物自己的语言来突显人物性格。教学中引导学生以活泼的分角色朗读形 式,体会人物心理,把握人物形象。 2.激疑探究法抓住文眼“变”,引导学生主动质疑问难,理解课文 思想内容。同时本文是一篇讽刺小说,人物形象具有类型化的特点,分析人物性 格时要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教具准备]:多媒体CAI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基础知识复习资料汇编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基础知识复习资料汇编 九年级(下)第1课诗两首 一、重点字词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sīyǎ) 嘶哑 (hóu lóng) 喉咙 (xiōng yóng) 汹涌 2、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1)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2)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3)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2.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三、段背记知识清单 1.默写《我爱这土地》第一节。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2.默写《乡愁》第四节。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我爱这土地》作者艾青,是诗人(称谓)。 2.《乡愁》作者余光中,台湾诗人。 第2课我用残损的手掌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锦幛.zhàng荇.xìng藻.zǎo蘸.zhàn (qiáo cuì) 憔悴 (lóu yǐ) 蝼蚁 2.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1)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2) 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 (3) 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这一角已变成灰烬,那一角只是血和泥。 2.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阴暗。 三、段背记知识清单 默写“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永恒的中国!”一段诗。 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贴在上面,寄与爱和一切希望,/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那里,永恒的中国! 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我用残损的手掌》作者是戴望舒,诗人(称谓)。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变色龙》教案 (1)

2020年春季部编版 变色龙 学习目标: 1、默读课文,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理解文章主题。 2、学习本文通过多种描写手法塑造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通过多种描写手法塑造人物形象。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在自然界中有很多动物能利用自身的特性保护自己,变色龙就是其中的一种,它可以随着环境颜色的改变而改变皮肤的颜色,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曾经有一篇小说就借用变色龙这种动物来描写一位堂堂的警官,今天这节课让我们跟随契诃夫一同走进他的这篇讽刺小说《变色龙》,去认识他笔下的这位警官。 二、介绍学习目标。 三、检查预习:先找学生读屏幕上的生字,之后齐读2遍加以巩固。 醋栗咳嗽胚子崽子伶俐魁梧 四、简介作者: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有关作者的资料,之后教师归纳总结,屏幕展示,学生朗读。(大屏幕出示) 作者:契诃夫是十九世纪末具有世界声誉的俄国短篇小说巨匠,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与莫泊桑、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大师,他一生创作了七、八百篇短篇小说,其中名篇有《变色龙》、《小公务员之死》、《装在套子里的人》等。 五、整体感知:请学生帮助老师断案: 一个首饰匠拿着烟头去戳一条小猎狗,结果被狗咬了一口,一个手指头被咬伤,现在狗被抓住,只是此时还不知道狗的主人是谁,假如你是一位警察,你怎样处理这桩案件呢?(学生活动)这时你旁边突然有人说这条狗的主人是一位将军,你又将做何处理?(学生活动)其实这个案件不不难处理,但就是这样一桩简单的案件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的俄国却让一位警官丑态百出,让人啼笑皆非,故事到底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学生读课文,同时在书上圈点勾画相关信息,教师巡视,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教师根据情况加以适时的引导)(屏幕出示问题) 1、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语言加以概括。 明确: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手指”这一案件的全过程。 2、警官奥楚蔑洛夫在审案的过程中有几次变化?是怎样变化的?为什么会变?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学生活动,教师选择板书如下) 是将军家的狗 奥 2、小狗 4、名贵 6、伶俐 楚 蔑——————————————————————————→ 洛 夫 1、疯狗 3、下贱胚子 5、野狗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围绕着引导初中学生利用各种媒体,广开语文资源,在实践中丰富人文素养,提高语文能力的这个中心目标,将教学内容、知识技能编排如下: 一、内容及重难点 第一单元:编排了《我爱这土地》《乡愁》《我用残损的手掌》《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祖国》《黑人谈河流》等六首新诗,这六首中国新诗和外国诗按“土地情思”的主题编排,其内涵是爱国思乡。从情感态度价值观来看,这个单元的重点是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加深对祖国和家乡的感情。 第二单元:本单元围绕“人物画廊”这一主题,选编了《孔乙己》《薄柳人家》《变色龙》《热爱生命》等四篇中外小说,它们风格各异,在人物刻画方面各有特色。学习重点是欣赏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的性格,难点在于引导学生了解小说多样化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 第三单元:本单元以“生命”为主题,选编了《谈生命》《那树》《地下森林断想》《人生》四篇描写大自然和人类的生命现象、探究生命的规律和本质的抒情性散文、议论性散文。难点在于发掘课文的认识价值和教育意义,还要重视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 第四单元:本单元旨在引导学生学习戏剧和影视剧本,了解戏剧文学和影视文学的一些特点,所以编排了戏剧史上的经典作品,即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还有我国新时期文学中的一部优秀的戏曲作品《变脸》,一个话剧小品《枣儿》,电影史上一部经典的音乐故事片《音乐之声》。重点在于了解戏剧文学和影视文学的特点,难点在于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第五单元:本单元进行的文言文教学。所选文章是先秦诸子散文中长期被尊为文章典范的议论性散文。有选自《墨子》中的《公输》,选自《孟子》中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和《鱼我所欲也》,有选自《庄子》中的《惠子相梁》和《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学习本单元,重点是强调朗读与背诵,积累文言字词和句式,还要了解先秦诸子散文善于运用寓言或故事来发议论、讲道理及都喜欢采用对话或问答的方式等艺术特点。 第六单元:本单元仍是文言文教学。所选的五篇诗文是历代传诵的名篇,记叙性的文章有:《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愚公移山〉,诗歌有选自〈诗经〉中的〈关雎〉、〈蒹葭〉。重点在于在整体把握作品内容、基本理解词义和句式的基础上记诵课文。难点是运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从中汲取民族智慧。 二、知识技能目标 第一单元:引导学生关注诗中饱含着诗人思想感情的具体形象,反复朗读课文,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欣赏凝炼的诗歌语言;指导学生掌握通过分析意象来体会诗人思想感情的诗歌阅读方法。 综合性学习“脚踏一方土”旨在使学生从各个层面对我们脚踏的这一方土地有个全面的认识,认识到土地对人类的重要性,还要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培养搜集、整理、运用资料等操作能力 第二单元:指导学生在把握情节的前提下,着重欣赏人物的形象,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了解刻画人物性格的多种艺术手法。帮助学生巩固小说的阅读方法,即从小说的三要素入手,把握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再理解环境与人物命运的关系,学习、巩固人物的描写方法。 综合性学习“走进小说天地”旨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视野,学会阅读、欣赏小说,培养复述小说情节、尝试小创作的能力。 第三单元:学生通过阅读散文,可以开阔视野,培养审美趣味和对语言文字的感悟、理解能力。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掌握散文的阅读方法,让他们反复朗读,认真品味其中的情思和意蕴,背诵或摘抄其中精美的篇章、段落或句子,养成积累好词好句的习惯。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导学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初稿(NO.1) 第一课邓稼先(第一课时) 主备人:审核人: 一、自主学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邓稼.先( ) 元勋.( ) 无垠.( ) 选聘.( ) 至死不懈.( ) 筹. 划( ) 宰.割( ) 彷.徨( ) 仰.慕( ) 鲜.为人知( ) 开拓.( ) 难堪.( ) 鞠躬尽瘁.( ) 风悲日曛.( ) 兽铤.亡群( ) 二:了解作者以及写作背景、文体特点。 三:自主阅读,认真思考。 1.文章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在写邓稼先以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年来的历史? 3.文章既然是写邓稼先,为什么还要写奥本海默? 4.标示出你认为最感人的并能揭示邓稼先精神和人格的句子,用“我们看到了一 个的邓稼先”的句式说话。 二、人物探究 1.课文写了哪些事例?通过这些事例,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精神品质?【组内讨论交 流完成。】 2.分析人物的描写方法,找出哪些属于正面描写,哪些属于侧面描写。 3.从文中找出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圈出其中的关键词语。【浏览课文,找语句,圈出词语。在此基础上全班讨论交流找出的语句。】 三、质疑探究 1.全文六个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 2.为什么作者对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巨大贡献没有作详细介绍?

七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初稿(NO.2) 第一课邓稼先(第二课时) 主备人:审核人: 一、前情回顾 一篇回忆性人物传记,作者将邓稼先的生平、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描写、评价,突出了人物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和对民族的伟大贡献,高度颂扬了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献身国防科学的崇高情怀。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邓稼先的内心世界,去了解他的爱国情怀。 三、精读探究 1.文章的语言很有特色,句式多变。有时句式十分整齐,有时长句与短句交错使用,句式的运用完全服从于表达感情的需要。你能举出几个例子来加以说明吗? 2.以第三部分为范例,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好处: 找出第三部分第九、第十两段中的关键词语,说明这些词语各自概括了这一部分的哪些内容,说一说这样表达思想感情有什么好处。 3.深刻体会作者深沉的爱国主义感情。 四、写作手法探究 五、精段研读 阅读第五部分,思考如下问题: 1.本部分主要写什么? 2.文章引用《吊古战场文》有什么作用? 3.文章写1982年的例子有什么作用? 4.引用五四时期的一首歌的歌词有什么作用?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鲜.为人知(xiān)开拓.者(tuò)元勋.(xūn) B.鞠躬尽瘁.(cuì)难堪.(kān)选聘.(pìn) C.热泪盈眶.(kuàng)说.服(shuì)无垠.(yín) D.彷徨.(huáng)挚.友(chì)殷.红(yān) 2.下面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租借宰割悲惨鲜为人知 B.奠基拔尖难堪妇儒皆知 C.忠厚选聘震荡真诚坦白 D.摄制彷徨挚友层出不穷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佩服他、仰慕 ..他的人很多,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少。(仰慕:敬仰思慕。) B.“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力量。) C.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 ..”。(元勋:最高领导人。)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变色龙》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变色龙》教案 教学目标 课后评价知识目标把握故事主要情节,概括人物性格特点。能力目标体会对话、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情感态度与价值 观通过本文的学习提高学生阅读小说的兴趣。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及步骤一、课前三分钟演讲 二、导入新课 由小说《变》导入新课《变色龙》。通过图片介绍变色龙。 变色龙,蜥蜴的一种,皮肤的颜色随着四周物体颜色的不同而改变。我们用它来比喻在政治上善于变化和伪装的人。 三、整体感知 1、快速阅读课文并欣赏课本剧,要求思考: 这篇小说写了一个什么故事?小说的主人公是谁?他给你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哪一点? 明确:小说描写了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指”案件的经过。主要人物是奥楚蔑洛夫。他给我们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善变, 见风使舵,趋炎附势,媚上欺下,为自己争取最大的利益。 2、学生小组讨论: 奥楚蔑洛夫处理案件的根据是什么? 他是怎样判决这个案件的? (从他对狗、对赫留金的语言以及动作描写上分析)

在处理案件的过程中,奥楚蔑洛夫表面上一直变来变去,实际上有一样东西一直没变,是什么? ⑴学生代表回答小组讨论结果。教师小结并板书。 ⑵师生讨论奥楚蔑洛夫的“变”与“不变”。 在这来回的变化之中,他媚上欺下、见风使舵的性格特征始终不变,不知羞耻的沙皇的忠实的走狗的本质特征不变。 四、拓展研究 课堂小练笔:《狗眼看人》 请你以小说中的小猎狗为第一人称,以小猎狗的感受为出发点,叙说这个案件的处理过程。 五、作业设计 1、完成同步练习册。 2、小说续写。 假若张乡绅拜会范进时,突然报喜人上门说“这个范进并没有中举”,请你联系范进中举前后胡屠户的态度变化,想象一下此时胡屠户会有怎样的表现? 六、教学后记 【创意说明】 两个板块: 了解常识──读品结合。 研读探究。小说还借助一个特殊的道具──军大衣来表现人物善变的心理。研读探讨小说文本的现实意义,应该怎样为人处世。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七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答案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攒、拗、确凿、轻捷、相宜、方正”等词的读音、字形及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作家作品,理清文章层次。 “,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一生的写照。 三味书屋》选自《》。 2.扫除文字障碍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注上字音,解释“人迹罕至”) 缠络豁觅食渊博确凿菜畦油蛉桑椹 珊瑚攒斑蝥秕谷书塾蝉蜕盔甲蟋蟀 收敛拗脑髓倜傥锡箔宿儒竹筛臃肿 金叵罗人迹罕至 3.指定学生朗读课文。 4.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文章的题目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请同学考虑文章从第几段到第几段写的是“百草园”的生活?第几段到第几段写的是“三味书屋”的生活? 5.布置作业 ①生字生词在作业本上抄写三遍。 ②熟读全文三遍,并反复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 课堂展示: 1、课文朗读。 2、听写生字词。 课后反思: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写景善于抓住景物特征,层次井然、融情入景的写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2、品味作者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特色,增强语感。 合作探究 1、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你从这个题目得到了哪些信息? 2、“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确实我的乐园。”一句,“似乎”“确凿”语意是否矛盾?为什么? 3、朗读第2自然段,从下列角度思考,作者写了什么? (1)从句式上看: (2)从描写的范围来看: (3)从描写的对象来看: (4)从观察的角度来看: (5)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看: 4写了百草园的景物后,为什么要写美女蛇的故事? 5、作者先写百草园冬天的“无味”,然后写下雪带来的乐趣,这是什么写法?起什么作用? 6,找出表示捕鸟动作的词,说说这些词的作用。 课堂检测 阅读第二自然段,完成后面的习题。 1.指出下列句子的表达方式。 (1)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2)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3)那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的趣味是多么令人心动啊!()2.本文运用多种感觉写景,请根据要求从语段中摘录例句(一句即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