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地理会考复习提纲(中图版)

高中地理会考复习提纲(中图版)

高中地理会考复习提纲(中图版)
高中地理会考复习提纲(中图版)

高中地理?必修1、2、3 (中图版)复习提纲

必修1 第一章地球在宇宙中

★课标: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1、(1)宇宙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星云

(2)天体系统的级别丁总星银河系—太阳系T 地月系

\ 河外星系(人类已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半径约为200亿光年)

(3)太阳系八大行星的由里向外的顺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类地行星)、、木星、土星(巨行星)、天王星和海王星(远日行星);其中小行星带是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绕日公转共同特征: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4)地球是太阳系中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其特殊性在于是目前已知的宇宙中唯一存在着高智慧生物的天体。

存在生命原因是:①外部条件:稳定安全的宇宙环境

②自身条件:适宜的温度、液体水、可供呼吸的大气。

★课标:阐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2、(1)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

能量来源:太阳中心的核聚变反应(太阳主要成分是氢和氦,4个氢原子核聚变成氦原子核,并放岀大量能量)特点: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太阳辐射能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太阳辐射能丰富区:青藏高原区,西北内陆,典型城市拉萨。太阳辐射能贫乏区:四川盆地,典型城市成都。_

意义:维持地表温度,地球上大气运动、水循环和生命活动等运动的主要动力,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主要能源。

(2)太阳活动主要标志:「黑子一一光球层一一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L 耀斑一一色球层一一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伴随发生,周期11年)(3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有

①对地球气候的影响:黑子影响降水量;② 耀斑扰乱地球电离层,无线电短波通信受阻;

③干扰地球磁场,发生磁暴;④高纬度地区产生极光。

★课标: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3、

方向周期角速度线速度

自转

自西向东北逆南

丿顺

一个恒星日

(23时56分4

秒)

除两极点外,都是

15 ° /小时

规律: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公转

自西向东北逆南

顺一个恒星年

规律:近日点(1月初)较快,

远日点(7月初)较,慢

(2)晨昏线:昼夜半球的分界线。顺地球自转方向,由黑夜进入白天的是晨线,白天入黑夜的是混线此线上太阳高度是0度。

在太阳直射点上正午太阳高度是90度。

(3 )时间计算:东加西减。(加减)

地方时:经度每相差1度,时间相差4min。(东加西减)

时区:为了统一标准,国际上把经度每隔15°划分为一个时区,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

区时:各时区的都以本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使用的时刻,相邻时区相差1小时。(东加西减)

北京时间:是东八区的区时,1200E的地方时。伦敦所在时区:0时区(中时区):

(4)地转偏向力的规律:南半球左偏,北半球右偏。.

(5)黄赤交角为23° 26',导致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6)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原因:黄赤交角的存在,地球的公转和自转(自转或公转)运动。

23° 26' N

冬至12月22日

23° 26' S

节气时间(前后)直射点位置移动方向

春分3月21日赤道向北

夏至6月22日北回归线向南

秋分9月23日赤道向南

冬至12月22日南回归线向北

夏至日冬至日春分或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的

分布规律

: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北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南

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赤

道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

全年最大值

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

达到全年最大值;南半球正午太阳

高度达到全年最小值

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

达到全年最大值;北半球正午太阳

高度达到全年最小值

昼夜长短

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

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

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

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

全球昼夜等长岀现极昼范围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全球昼夜等长(8)天文四季的划分依据: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角季节变化,

时间太阳直射点方向

昼夜长短的变化趋势

北半球南半球12月22日至次年

6月22日

向北移动

昼渐长,夜渐短,6月22日

北半球各地昼最长,夜最短

昼渐短,夜渐长,6月22日

南半球各地昼最短,夜最长6月22日至

12月22日

向南移动

昼渐短,夜渐长,12月22日

南半球各地昼最短,夜最长

昼渐长,夜渐短,12月22日北半球各

地昼最长,夜最短3月21日

9月23日X全球昼夜平分

r外部圈层:位于地表以上,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地球圈层结构

内部圈层:位于地表以下,包括地壳、地幔、地核

岩石圈I结构:地壳全部、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

★课标: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

如右图2所示,①冷却凝固②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③变质作用④重融再生

岩浆岩:由于岩浆活动岩浆喷出地表或停留在地壳中冷凝成岩浆岩。(内力作用)

沉积岩:露岀地表的岩石经过外力作用(风化、侵蚀使其成碎屑,搬运到较低区域沉积压

实,固结成岩)形成沉积岩。(外力作用)

变质岩:岩石在地下高温高压经变质作用成变质岩。(内力作用)

夏至6月22日

★课标: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见图3)

"力作用.凤、盍水等■)

水平运动

n^4 向糾

引起地表形态发生改变的力量包括来自地球内部的内力和来自太阳的外力,我们统称为地质作用。内力和外力是一对矛盾,内力形成高生低谷,而外力削低高山填平低谷,二者总是同时作用。

褶皱:形成的地貌是高山、谷地地堑:地貌常呈狭长的凹陷地带

地垒:地貌形成块状山地女口:

风力和流水的侵蚀、沉积形成的主要地貌形态:

风力侵蚀:风蚀蘑菇、风蚀洼地、风蚀沟谷、戈壁、裸岩荒漠

风力沉积:沙丘、沙垄、黄土高原的黄土堆积

流水侵蚀: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流水使沟谷加宽加深、瀑布、峡谷、科斯特地貌流水沉积:山前冲积扇、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

1、(1)太阳辐射是地球大气的最重要的能量来源,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最主要、直接的热源。

2)与大气的保温作用有关的现象

吸收作用:臭氧和氧原子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

(4)热力环流:由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

垂直方向规律:受热的地方垂直(运动),高空(近地面或高空)形成高压,受冷的地方水平(运动),近地面(近地面或高空)形成高压。

水平方向规律:在同一水平面上,总是由高压流向低压。_

(5)风形成的直接原因:大气的水平运动。

「高空风向:是地转偏向力和水平气压剃度力的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最终与等压线平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近地面风向:是摩擦力、地转偏向力和水平气压剃度力的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最终与等压线斜交。风向北J ----------- --------------------- ----------------------------- ----------------------------------------------------------------------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气环流:使高低纬度之间海路分布之间的水分和热量得到交换,调整了全球的水热分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圈环流所对应的地面气压带风带:(注:风向指南北半球的风向)

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也做周期性季节移动。

就北半球来说,大致是夏季(7月)北移,冬季(1月)南移。

(3)夏季,大陆增温比海洋快,大陆上形成热低压,切割副热带高气压

带冬季,大陆降温比海洋快,大陆上形成冷高压,切割副极地低气压带

分别写岀名称:7月份亚欧大陆上形成亚洲低压;太平洋上形成夏威夷高压;

1月份亚欧大陆上形成亚洲高压;太平洋上形成阿留申低压。

(4)季风环流

东亚季风:范围:我国东部,朝鲜半岛和日本等地区。风向:冬季西北风,夏季东南风。

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南亚季风:范围:印度地区,我国的西南地区。

风向:冬季东北风,夏季西南风。

成因: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②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绝大部分山脉是褶皱山脉;

女口:渭河平原、东非大裂谷

华山、庐山

11

Q a a

r厂冷却怪7 ?

A

(5)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

★课标:运用简易大气图,简要分析峰面、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等大气系统的特点。

3、(1)锋面

若河水的来源主要是天气降水,则河流的流量与降水量相关:降水多少,影响流量大小;降水的季节分布不均, 影响流量的季节变化。如:地中海气候区的河流,冬季流量大;我国东部季风区的河流,夏季流量大。

概念图示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实例

冷锋冷气团主动向

暖气团进攻

单一暖气团

控制,温暖晴

暖气团被冷气团

抬升,常出现阴

天、下

冷气团替代了原

来暖气团的位

置,气压升高、

气温骤降、天气

转晴。

我国大多数降水天气,

北方夏季的暴雨,

冬春季节的大风、沙暴、寒潮

雨、刮风、降

温天气。

暖锋暖气团主动向冷气

团进攻

单一冷气团

控制,低温晴

连续性降雨,

降水在锋前

(前、后)

气压下降、气温

上升、天气转

晴。

一场春雨一场暖

准静

止峰

冷暖气团实力相当

单一气团控

制,天气晴朗

降水强度小,

持续时间长,

阴雨连绵

单一气团控制,

天气晴朗

江淮地区的梅雨季节;冬半年贵阳多阴

雨冷湿天气

中心气压垂直方向水平运动方向天气状况

气旋低气压上升北逆南丿顺多阴雨天气

反气旋高气压下降北顺南逆天气晴朗

★课标: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4、

(1)认识水循环的各个环节的名称。

组成内陆循环的各环节蒸发、植物蒸腾、凝结、降水(4个)

组成海陆间循环的各环节蒸发、凝结、水气输送、降水、下渗、径流(地表、地下)(6个)

组成海上内循环的是蒸发、凝结。降水(3个)

台风登陆属水气输送环节,江河入海属径流环节,它们都属于海陆间循环。塔里木河只参与内陆循环。

(2)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联系各圈层,进行水分的联系,同时进行物质迁徙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过程延续。使人类赖以生存的淡水资源不断得到更新,并能持续利用。水循环还能塑造地表形态。

★课标: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四大渔场的成因。

北海渔场位于北大西洋暖流和东格陵兰寒流交汇处

.北海道渔场位于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交汇处

纽芬兰渔场位于拉布拉多寒流和墨西哥湾暖流交汇处

'秘鲁渔场形成的原因:秘鲁海区冷海水上泛。

★课标: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1.不同的气候特点,影响地表形态的主要作用不同,进而形成不同地表形态:干旱半干旱气候区:流水作用弱,而虬

力作用(风力侵蚀、搬运、沉积作用)强。地表形态:蘑菇岩、风蚀城堡、沙丘、戈壁等湿润地区:流水作用(流

若河水的来源主要是融水,则河流的流量与气温相关。

★课标:举例说明目然地理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地理环境要素包括: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土壤。

2 ?在任何地理地域五种自然要素都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制约,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在某地域环境特征的形成中,地形、气候往往起主导作用。

坠馳带性的地域分异规律各巨然帝聯產变化的方向有规健曲更替,雄变化为基缶高鹿

(期异]毀地帝崔的收分异规律各自觀蛰雒变化st丽规律的更替,

受水分务件的訓九也受」掘藪糧I鳳中

地跌飄律{展翌圜m毎陶舒1垂宜珊

i垂直邯

域牙异彳

、刼:地表景痂誰发生有规律的廖替,聽世出山悴越

L畐目然匏丰富,如乞力场虞山

★课标: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1 ?聚落包括:乡村和城市

2 .世界城市多分布在水热条件好适宜的平原地区、热带的高原地区、山区的谷地。

城市建设最好的地貌条件是大片地形平坦,地势稍高的区域;因为其利于建筑减少投资;周围平坦的地区农耕活动的农产品满足城市居民的需求。因此,平原是建城的理想地形。

热带地区:聚落往往分布在高原上(因为低地过热,不宜居住)

山区河谷:聚落发展空间常受到地形条件的制约,形态往往成为狭长形地带

3 ?平坦地区利于铁路公路等交通线的建设;地表形态影响交通线的走向、密度、建设投资、技术难度。★课标:根据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 .气候变化的表现:冷暖干湿交替。

2 ?近代(近一、二百年)气候变化的整体趋势:变暖—(但幅度大小不同,有些的方可能降低)。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大量温室气体的排放,植被的破坏

3 .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农业:高纬度收益(升温幅度加大,生长期延长,产量增加);中纬度受损(水分亏缺);病虫害爆发受害范围扩大;

农作物分布范围扩大;粮食生产总体下降。

工业:高纬度供暖耗能减少、低纬度制冷耗能加大,影响能源工业;产生温室气体的工业压力大,节水节能、耐寒耐热的培育技术市场广阔。

人类健康:对人类健康的威胁会增加,疾病发病率和传播范围加大。

海平面和海岸带:导致海平面的上升;部分沿海地区被淹;地下水位抬高、土壤盐渍化,影响农业;港口设备和建筑物受损影响航运;影响水产养殖等。

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受影响大,某些渔场消失或扩大;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土地荒漠化。

水侵蚀、搬运、沉积作用)强。地表形态: “ V'型谷、河谷、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等。

2.气候影响河流的流量及其季节变化:

必修2 第一章

人口增长、迁移和合理容量

1

1770年之前增长缓慢:工业化之前

1770 — 1950年快速增长:西方国家开始工业化 1950 — 1999年更快增长:发展中国家开始工业化

1999年至今开始减速:发达国家开始进入负增长,一些发展中国家进入增长下降阶段 L 人

口自然增长:即出生率一死亡率 -人口机械增长:即人口迁移

2、人口数量的变化 1.2人口的迁移

1、 人口迁移:人们出于某种目的,移动到一定距离之外,改变其定居地的行为。

人口迁移的判断方法:a 空间位移:有迁入地到迁出地

b 居住地变更:跨越行政区域界限

c 时间限度:具有永久性或长期性

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可分为 国内人口迁移和国际人口 迁移

2、 国际人口迁移

a 新大陆发现前人们的迁移活动集中在旧大陆

b 发现新大陆至二战前的迁移主流

方向:旧大陆(亚、欧、非)

新大陆(北美洲、拉丁美洲、大洋洲)

原因:为缓解旧大陆的人口压力,开发新领地,带着发财梦的移民自愿迁移,被贩卖的奴隶被迫迁移

c.二战后至今的迁移主流:方向:欠发达地区(亚、非、拉)

发达地区(欧、北美洲、大洋洲)

原因:欠发达地区人口压力大,发达地区经济条件好,机会多。

注:欧洲由人口迁出区变为人口净迁入区;拉丁美洲由人口净迁入区变为净迁出区

;北美和大洋洲仍

是最大的移民迁入地区

模式

特点

分布

原因

问题

对策

高高低 (工业化前) 岀生率、死亡率 为35%左右 原始群落

自然灾害、战争、疾

病;生产力水平低下, 营养不足,医疗卫生 条件落后

基本生存、生活得

不到保障 发展生产力

过渡模式 高增长阶段 (工业化前期) 首先是死亡率 快速下降,岀生 率仍很高 一些发展中国家 (埃塞俄比亚、坦 桑尼亚、肯尼亚)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食品供应与营养水平 的提高,医疗卫生条 件的改善

人口增长快,人口 压力大,自然资源

供应紧张 计划生育, 开源节流, 可持续发展

过渡模式 增长下降阶段 (工业化后期) 岀生率快速下 降,

死亡率下降 缓慢 一些发展中国家 (如土尔其、阿根 廷、印度、中国、 韩国、新加坡) 家庭愿意抚养更少的 孩子,社会保险和福

利事业的发展

“三低”模式 工业化后 目前多数发达国 家(特别是西欧 负增长,死亡率略 有上

升);

除了增长下降阶段的 社会原因外,与社会 文化

生活日益丰富, 青年人推迟结婚、减 少生育有关

人口增长过慢,人 口老龄化,劳动力 短

缺,国防兵员不 足。社会负担重, 老年人生活困难、 孤独

鼓励生育, 鼓励移民,

3、人口增长模式

3、推拉理论及实例 迁出地的推力、迁入地的拉力以及地域联系的方式促成了迁移。具体分为:

a. 经济原因一一主要原因

如发展中国家的优秀人才外流、农村人口涌向城市、三峡移民、西部大开发引起的移民

b. 政治原因(包括战争、国家政策、政治迫害)

如1972年乌干达亚裔被独裁者驱赶迁往英国、我国历史上的移民戌边、巴勒斯坦战争难民

社会文化原因(包括宗教、民族、种族

、求学问题)

如越来越多的学生去海外留学, 1947年印巴分治1500万穆斯林从印度迁往巴基斯坦

d. 生态原因(包括自然环境差异、环境破坏、自然灾害)

如美国老年人向南部“阳光地带”的迁移,旱涝灾害引起的迁移

e.

其它原因(包括家庭和婚姻、投亲靠友、年龄)

如落叶归根、男性比女性更富有迁移动力

4、特别提醒:

几百年由移民建立起来最大的国家:美国 发展中国家普遍的人口迁移空间形式:

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

中东地区外籍工人较集中的原因是: 20世纪70年代以来,伊朗、沙特等产油国因石油收入

大增,经济发展很快,吸引了大批外籍工人 1.3环境承载力与合理人口容量 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

特点 计算依据 影响因素

最大值 自然资源条件

合理人口数量

最佳值

最重要的因素是淡水,其次是土地。

相对性 特别提醒 我国最大人口容量 中国人口合理容量 世界人口合理容量

自然资源条件、社会条件 开放程度、自然环境、科技水平、 消费水平、

不断变动,但在一定历史阶段,是可以相对确定一个取值范围的 16亿人左右 8— 9亿人 100亿人左右 60亿人左右

2.1城市的空间结构

1、城市功能区:同一类型土地利用方式的需求往往是相同的,从而导致它们在空间上的集聚。功能

2.2城市化

b 社会因素:社会地位、宗教信仰、生活方式,(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的分化,英国伦敦的

唐人街,北京牛街回民小区)

c.行政因素:政府政策、城市规划

d经济原因一一主要原因(交通运输的通达度和距城市中心的远近)决定土地利用价值(地租),具有相应付租能力的功能区就会进驻该地

付租能力: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付租能力的衰减速度: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

4. 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城市规模与城市地域分化:一般用人口规模来表示城市规模。

(1 )一般来说,城市规模越大,其地域结构的分化越明显:

小城镇:各用地功能混杂,没有明显的地域分化。

- 中等城市:外围形成居住区,市中心往往形成工商混合区

. 大城市:功能区种类多,分化明显

(2 )城市划分为四个等级:

超大城市一人口400万以上;特大城市一人口100-400万以上;大城市一人口50万-100万;中

等城市一人口20万-50万;小城市一人口20万以下

(3)城市中心地理论:

a. 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在空间上相互重叠、交错,形成层层嵌套的城市体系。

b. 同等级中心的服务区是彼此既不重叠、没有空白的六边形

c. 一般情况下,城市的规模越大,等级越高、服务功能越强(等级高、种类多),服务范围越大,相互之间

距离越远。但并不等于说,城市的规模大小与城市服务功能的大小或强弱成正比,

因为有些小城市可能有自己的特色服务功能较强。

特别提醒:市中心地租最高,沿交通线往外地租逐渐下降,在道路交汇处又有所上升,形成地租次高中心,随后往外又继续下降。

1、城市化的内涵及标志

a. 经济结构:由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

b. 人口:向城市集中。

c. 地域:农业用地发展成城市用地。

2、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

a、城市化进程快

b、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不同

c、特大城市迅速发展。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集中于特大城市的现象更加明显。发展中国家特大城市数量多于发达国家

d、出现了巨大的城市带

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带(纽约)北美五大湖城市带

(芝加哥)日本东海岸城市带(东京)英国南部城市带

(伦敦)欧洲西部城市带(巴黎)长江三角洲城市带(上

海)

问题二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城市是人类对环境影响最深刻、最集中的区域,也是环境污染最严重的地区。环境问题Y交通问题

社会问题I住宅问题.

建立卫星城或新城

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

护和治理城市环境

特别提醒:

城市化的标志:城市人口总量占总人口的比重

城市化的本质:第二、第三产业的建立和集聚

2.3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

问题一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1、概念

地域文化:是人类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经过长期的生产生活所创造的

人类活动的产物。包括物质方面和非物质方面。是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综合作用的

结果。具有地域性、综合性和相对稳定性。

2、对城市的影响

a. 对城市空间布局的影响

功能区面积区位特点功能区特点

中心商务区小位于城市中心或次中心建筑物高大密集、经济活动频繁、交通便捷、通信发达,早晚人口流动量较大,人口昼夜差异大

商业区小

呈点状或条带状分布于市中心、交通

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处

对交通条件要求最高

住宅区最大最普遍

地价适中,环境洁净

出现高级与低级住宅区的分化,且背向分布

工业区大

向市区外缘扩展和迁移,沿主要交通

干线分布专业化程度高,积聚性强,形成片状工业

区,因减低成本和环境要求而远离城市中心

地理位置------适宜人类居住的中纬度

自然条件------平原地带

空间分布特点--- 多呈带状延伸

政治经济因素——各地的政治经济中心

废气、废水、废渣、噪声

堵塞、汽车尾气

就业、治安、贫困

发展中国家问题突出、拥挤、棚区;发达中国家内城衰落

问题

区内以某种功能为主,可能兼有其它功能。功能区之间不一定有明显界限。

城市空间结构(地域结构):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有规律地结合,并随各种原因在不断变化。

2、特点

3、原因a历史因素:早期功能的延续(北京的故宫,早期中国政治中心区,现在则是文化旅游区

对策

城市建筑

美阖城市市"心多是薦层的摩天大搂.离开小心区,姥筑物高度急剧下降*然肓又缓缓地向郊区递减

建氛布局艾国境展厉虫短.虽然泌期移民大応來门歐洲?但美圉人接受了欧洲居民门由的特神传统,在后来的发展中形成了有别于欧洲的现代文化特征

b.对城

欧洲

城市

市中心有市民築会的广场*大教

堂以及工商纽合的事务所?有

许爹著名的厉史建筑,高层经

筑大鄱建住城市小心IU外的地

仪:

欧洲发展肪史悠久*城附中參

罟名建筑*人们不感意让现代

化建筑夺丈H历史建篁的凤采

市建筑结构的影响需驚黑負亠

表现茁益iAJ ?肾:「-肓飞

城市建筑原因

農筑鈣构建筑结-构一国中国

建筑

美国

建筑

围墙是主要景观,j城有城墙,

尼墙,宅有宅墙,庙有庙墙;园

甕含蓄,显而不露,引而不发,

门曲一忌宽求窄称,査率敞

;园林强调整齐划一

….—................. 在差

林讲斎问曲封中国地域文化具忌直吏化

C很强的内向性、羅寸闭性

—绝少

中对幣蹩率敞廨t和盘托出屈

匹、飞檢」拱「言廷屮

,均衡

d.水源一一灌溉如:河西走廊和宁夏平原(塞上江南)的粮棉,南疆的棉花2、社会经济因素(变化较

快,现在越来越成为主导因素)

a.市场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如:城市郊区的农副产品基地(乳牛、花卉、蔬菜)。

改革开放后,我国亚热带沿海地区农业经历了水稻田-甘蔗地-鱼塘-花卉棚”的变迁

b.交通运费占成本比例较高的产品,或者易腐的产品

女口:园艺、乳畜业等要求有方便快捷的交通运输条件。注:现代交通工具和冷藏保险技术,使易腐食

品接近市场的必然性降低。一般运输距离越远、远量越大,则单位运费越低,使集约化程度较高的农业类型

可以远离市场。

b.政策一一政府采用补贴等形式

c.科技一一能够改造不利的自然因素,扩大农业区位的范围

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从而使成本降低,意味着农民支付运费的能力提高,使产品与市场的距离

对农业选址的影响降低。

问题二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1、原始农业

游牧业、迁移农业、初步定住农业迁移农业

注:迁移农业不使用畜力,少使用工具,生产技术极为简单,也无固定的农田。

2、传统农业

稻作农业、传统旱作谷物农业、传统混很农业、地中海式农业注: a地中海农业临近欧洲市场,蔬菜、水果、

园艺的生产受到极大推动,因此,许多地区传统的多样化农业已被专业化的商品性农业(水果、蔬菜、园

艺)所替代。

b传统旱作谷物农业和迁移农业的不同在于,其耕地是持续耕种下去的。

3、现代农业

种植园农业、现代旱作谷物农业、现代混合农业、乳畜业、市场园艺业、大牧场畜牧业注:澳大利亚小麦绵

阳带的分布图(P54)问题三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土壤盐渍化(由于大水漫灌,排水不畅,使地下水水位上升,蒸发作用把水中的矿物质留在土壤表层,尤

其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很明显,如华北平原)

2、荒漠化(由于植被破坏,农业用水过渡,湿地破坏,过度垦植,过度放牧)

3、水污染、土壤污染、生态系统被破坏(农药)

3.2工业区位

问题一主要的工业区位因素

1、原料指向型

原因:原料不便于长途运输或运输原料的费用较高举例:水产品加工、水果罐头、制糖厂

2、市场指向型

原因:产品不便于长途运输或运输产品的成本较高举例:啤酒厂、汽水厂、印刷厂、家具厂、石化加工厂、

棉布厂、汽车制造厂、面粉厂等。

3、动力指向型

原因:需要消耗大量能源举例:有色冶金(炼铝),化学工业

4、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原因: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

举例:服装、包装、制伞、制鞋、电子装配

5、技术指向型

西方文化—放

著称

:建筑寰岀整权

原因............

巨现岀教童占优

东方古彳

巾耀

, .Hl 1 h r

国宫殿式建筑的红墙漬瓦、飞檐、羽理- 拱,宫

廷地的楼、簷同殿、阁是其代

(;. 对城市建筑风格的影响^ .監、阁叮西力*卢;

城市建筑建報J肚整表现廷小的喷泉.馴塑尊明掘不

同;中国民居“的合院"

东方古代建筑突出皇

封建等级制度;四合

建筑风格建

西

表建筑风格;中国四合院”是传统民

居建筑的代表

豪华的皇宫、高大的教堂、开阔的广场、喷

泉、花园、雕塑是欧洲典型建筑景观;花

园、洋房、绿篱、草地是典型美国城市住宅

建筑代表

3.1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

问题一农业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变化较慢,相对稳定)

a.气候一一最重要。包括光照、热量、降水影响如:古巴的甘蔗、珠江三角洲的三季稻、松嫩平原的甜菜

b.地形一一平地适于发展种植业,坡地适于发展林木、畜牧如:山地的垂直(立体)农业

c.土壤一一包括肥力,酸碱性的影响

如:江南丘陵的茶树、黑龙江的大豆、山东的花生

权重要地位和院民居蕴涵中国传统文化和建筑礼制

欧洲城市建筑表现出宗教影响占优

势地位;现代住宅建筑反映不同收

入阶层的生活环境

原因:技术要求高

举例:飞机、卫星、集成电路、精密仪表、生物技术问题二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r原料、燃料对工业区位的影响逐渐减弱,市场对工业区位的影响逐渐加强;

交通运输条件对工业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信息通信网络的通达性作为工业区位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

.工业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逐渐增强。

如钢铁厂选址的三次变化:选择靠近煤炭20世纪初期,技术改进,需煤量减少,选择靠近铁矿二战后,技术改进,运输成本降低,选择靠近海港。

问题二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

1、概念

一些工厂往往在空间上近距离集中称为工业集聚。工业集聚而形成的地域称为工业地域

2、工业地域的形成原因一一工业联系

共用基础设施(交通、劳动力、资源、能源);产品上下游关系或零部件组装关系。

4、工业地域的发展

低.

高1■

工业地区:若干工业城市连成一片。如沪宁杭、辽中南、京津唐、珠江三角工业区并非所有工业点都能发展成工业枢纽或工业地区。像钢铁工业、石油化工、机械制造等, 化匸厂————炼油厂

水此厂--------

想造厂--------

发电厂

钥铁厂——

]J礙陛充JWLG撰杲小风頻

的上凤地附或与常年盛打凤

向垂吃的郊外

「工业点:少数几个工厂,规模最小。工业区:城市内部较大的工业聚集区。如中关村。

工业枢纽:重要的工业城市。如:北京、沈阳、上海、天津、广州、武汉、西安

工业区条件;工业部门发展特点

欧洲西部工业区煤、石油等资源丰

富,交通发达,工业基础好,市场广大,科技水平高,钢铁、机械、石油

化工等重工业;电

子、宇航等咼新科

技产业

工业化早,高度发达

北美工业区咼度发达,微电子占有率咼俄罗斯一乌克兰工业区重工业为主

中国一日本工业区进口原料和燃料,出口产品

传统工业区咼新技术新兴工业区

代表区

德国鲁尔区,英国中部工业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

中国辽中南工业区

硅谷,中关村

工业部门纺织、钢铁、机械、煤炭、化工r电子、航空、生物技术发展基础煤矿和铁矿科研单位和高校

区位条件煤铁资源、水资源丰富,交通便捷,市场广阔环境优美,气候适宜,人才充足,交

通便捷,市场广阔

生产规模大型工业企业为核心,工业分布高度集中r规模较小

发展趋势

面临资源消耗大、运量大、污染重等问题。2 0世纪5

0年代,尤其是7 0年代以后开始衰落,并经历长期的

改造历程。

增长速度很快,产品更新换代快,研

发经费在销售额中所占的比例较咼,

产品面向世界市场

污聲空

再衣操放口近离

水源地及河流上

3.3地域联系

问题一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及其特点

方式

特点

优点缺点

跌路运输李葩大.速度较快、

连第性奸

建设桜竇大*

公路运输机动免括庶卸方便运量小

航寺运输运■小,运聲高

木路运输

捉呈夭「投贵如成本

連摩慢、受H然

条件影■大

怯道运输线路和运具合二为一,投贵大,灵恬性苣

如果是大运量,首选水运和铁路

如果是近距离,首选公路如果是

很紧急,首选航空

如果是石油和天然气,首选管道

如果是临河(海),首选水运

由于生产过程复杂,需要与众多与之配套的工业、服务业,往往能发展成为较高等级的工业地域。所以有“钢铁城”,而没有“糖果城”

问题三世界主要工业区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中纬度沿海,交通便利

问题四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註吒■污舉水東水睨

印集厂

电博厂

再集严逐工业的区位选择

当前地域联系的各种方式都向着网络化、快速化、专业化发展

1、交通运输(多、快、好、省)

1= ■■■— "V -

2018年高中地理会考题及答案

2018年高中地理会考 题及答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2019年高中地理会考题及答案 2019年最新的高中地理会考题,能带你什么样的启发呢?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今天所分享的2019年高中地理会考题及答案,答案仅供参考。2019年高中地理会考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 (共50分) 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要求的。请将所选答案前的字母,按规定要求填涂在答题卡第1~50题的相应位置上。(每小题1分,选对一项得1分,多选则该小题不得分。) 北京时间2019年11月18日14点07分,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安全着陆,航天员景海鹏、陈冬状态良好,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阅读材料,完成1~4题。 1. “神舟十一号”返回舱着陆时,中时区处于 A.凌晨 B.早上 C.中午 D.下午 2. “天宫二号”所处的天体系统中,级别最低的是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总星系 3.地球存在生命的根本原因在于 ①具有适宜生命生存的温度和水②与太阳距离适中 ③具有适宜生命生存的大气④体积和质量适中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4.下列有关太阳活动对空间站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活动对空间站的影响可以忽略 B.空间站在地面实验过程中不会受到太阳活动的影响 C.太阳黑子比耀斑对空间站的影响大 D.太阳活动会影响空间站的安全及地空联系(通信) 将一盏灯放在桌子上代表太阳,在电灯旁放置一个地球仪代表地球,拨动地球仪模拟地球运动。读图1,回答第5、6题。 5.该实验能够演示的地理现象是 A.水平运动物体偏向 B.四季的更替 C. 昼夜的更替 D.极夜范围变化 6.在演示该实验的过程中,需要注意 ①使灯泡中心与地球仪球心在同一水平面上②保持地轴的空间指向不变 ③面向地球仪,从右向左拨动地球仪④拨动地球仪的同时转动灯泡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7.关于地球各圈层的主要特点,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内部可分为四大圈层 B.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

高中地理会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1. 在天体系统的层次划分中,太阳系属于:() A. 最高一级天体系统 B. 最低一级天体系统 C. 仅次于银河系的天体系统 D. 高于河外星系的天体系统 2. 当地球运行到九月二十三日时:() A. 夜弧和昼弧不等长 B. 北极圈内产生极夜 C. 晨昏线于北极圈相切 D. 南半球为春季 3. 人们总是在夜间看到北斗七星绕着北极星在运动:() A. 西升东落 B. 东升西落 C. 顺时针方向 D. 逆时针方向 4. 不属于地球外部圈层的是:() A. 岩石圈 B. 大气圈 C. 水圈 D. 生物圈 5.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并指向高压 B. 在没有摩擦力的情况下,水平气压梯度力与风向平行 C. 水平气压梯度力愈大,风速就愈大 D. 摩擦力和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相反,大小相等 6. 与大气逆辐射有关的现象是:() A. 雨后天空格外蓝 B. 城市上空多雾 C. 夏至日漠河市几乎是不夜城 D. 深秋阴天的夜晚无霜冻 7. 关于海洋表面盐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盐度最低的海区纬度最高 B. 同纬度海区, 暖流比寒流盐度偏高 C. 有大量河水汇集的海区, 盐度较 D. 盐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8. 河流径流季节的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 河床的渗流 B. 气候反常 C. 农田灌溉用水 D. 水源补给的变化

9. 承压水与潜水的根本区别是: () A. 补给方式不同 B. 地质条件不同 C. 排泄条件不同 D. 水位深浅不同 10. 目前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 ) A. 岩浆的比重不同 B. 各层的厚度不同 C. 地震波传播速度的突然变化 D. 岩浆组成物质的不同 11. 关于地球六大板块划分的正确叙述是: ( ) A. 把整个地球分为六大板块 B. 把地壳分为六大板块 C. 把陆地分为六大板块 D. 把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 12. 在野外识别地层先后顺序的正确方法是:() A. 观察地质构造 B. 鉴别地层中的化石 C. 根据地层上下排列顺序 D. 鉴别组成岩层的物质性质 13. 城市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区别是: ( ) A. 没有无机环境、生产者和消费者之分 B. 城市环境不是生态系统 C. 工业发达,生产者充足 D. 分解者不足,无法自净 14. 在温带森林食物网中,有“果实→鼠→鼬→狼”食物链,为避免鼠灾,应采取的最好措施是:() A. 人工围捕 B.对生产者进行保护而建立正常的能量流动 C. 对次级消费者进行适当保护而建立正常的生态平衡 D. 对三级消费者进行适当保护而建立正常的生态金字塔 15. 赤道地区水资源比副热带地区水资源丰富,说明了自然资源:() A. 分布的规律性和不均衡性 B. 自然资源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C. 数量是有限的 D. 生产潜力可不断扩大和提高 16. 关于我国矿产资源分布的正确叙述是:()

最全高中地理知识点汇总

最全高中地理知识点汇总 下面是学习啦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 最全高中地理知识点汇总 1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过程天圆地方说、地圆说、地心说、日心说、大爆炸宇宙学说。 2 宇宙的基本特点由各种形态的物质构成,在不断运动和发展变化。 3 天体的分类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 4 天体系统的成因天体之间因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5 天体系统的级别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 6 日地平均距离 1.496亿千米。 7 太阳系八大行星的位置水金地火(小)、木土天海。 8 八大行星按结构特征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9 地球上生物出现和进化的原因光照条件、稳定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温度、液态水。 10 太阳的主要成分氢和氦 11 太阳辐射能量的来源核聚变反应 12 太阳辐射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维持地表温度,水循环、大气运动等的动力,人类的主要能源。 13 太阳活动黑子(标志)、耀斑(最激烈)。 14 我国太阳能的分布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 15 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 16 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 11年。 17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①影响气候②影响短波通讯③产生磁暴现象 18 月相新月、蛾眉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残月 19 月相变化规律上上西西(上弦月),下下东东(下弦月) 20 星期的由来朔望两弦四相。 21 空间探索阶段的开始 1957年10月,原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 22 空间开发阶段的开始 1981年第一架航天飞机试航成功。

2020年高中地理会考复习资料

2020年高中地理会考复习资料 知识分类复习打破传统按章节或会考条目复习的方法,是将11章44节必修内容中的229个会考知识条目分为地理基本概念、地理事物演变、地理基本规律和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等四部分,并将能力融于其中进行复习,具体作法如下: 地理基本概念 地理基本概念主要包括地理数据、地理名称和地理名词。按会考考试要求,它可分为记忆和理解两个层次。不同层次的地理概念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复习。 (1)重要比例数据用归类法。 要求学生将所学的地物: ①可见光区能量占太阳辐射总能量比例 ②地壳中氧元素的含量 ③中东石油储量占世界的比例 ④我国平地占全国总面积的比例 ⑤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占世界人均的比例 ⑥东北林区林木蓄积量占全国的比例 ⑦山西煤炭储量占全国的比例 ⑧乡镇企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例 ⑨地壳中硅的含量 (10)我国宜林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比例 (11)西南林区林木蓄积量占全国的比例

(12)我国浅海渔场面积占世界浅海渔场面积的比例等,填入图下方相应方框内进行归类 (3)相对和绝对的地理名词用图解法。如下经纬网图中:E点位 于高纬度、C点位于低纬度,这是绝对概念,而A点比C点的纬度 高是相对概念,这是指AC两地纬度相比较而言,所以高纬度与纬度 高是相对概念和绝对概念的关系。从A点到B点是沿纬线方向或是 沿经度方向,指的是东西相对方向,从C到E是沿经线方向或是沿 纬度方向,指的是南北绝对方向。再如气温高与高气温、高气压与 气压高,寒流与暖流等相对和绝对地理名词都要用图解法,帮助学 生加以理解。 (4)相似地理名词用比较法。如下表比较天气和气候的异同: 不同点相同点天气影响因素是气团、锋面 大气物理状况长期变化理状况的变化 再如恒星与星云,寒流与寒潮,矿物与矿产,水能与水资源,土地与国土,国土与国土资源,国土整治与国土规划等都可一一效法。 一、地理基本原理 地理基本原理主要包括地理事物的特点、成因和规律。它们虽有着密切关联,但按会考考试要求则有所侧重。 1、地理事物的特点用归纳比较法许多同类地理事物的特点既有 共性又有差异,用归纳比较法区分它们的异同。如冷锋与暖锋天气 特点,归纳比较可抓出其异同点。 2、事物的成因用知识结构图表以果导因法地理事物的形成必有 其因,有一因一果,一因多果,也有多因一果。如下四季更替的因 果关系知识结构图: 3、地理基本规律用投影演示法地理事物的规律往往在普遍性中,又包含着局部性。如昼夜长短变化投影(①—⑤曲线代表太阳直射点 回归运动轨迹):演示太阳直射点由①—③曲线,揭示北半球昼渐短 夜渐长的普遍规律,包含着由①到②北半球昼长于夜,南半球昼短

人教版高一地理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一地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 2.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3.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地月系(课本P3图1.2) 太阳系 银河系其他行星系总星系 总星系其他恒星世界 河外星系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课本P4图1.4) 1.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八大行星分类(课本P5图1.5)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课本P6) 一、为地球提供能量 1.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8图1.7) ⑴提供光热资源;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⑶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⑷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 ★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11) ⑴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和黑子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课本P11活动);

⑵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⑶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⑷两极地区产生极光;⑸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二、太阳直射点移动23°26′N ★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如图示 0° ★2..地球公转过程中两分两至点的判断23°26′S 依据:看日地球心连线和赤道的位置关系——连线在赤道以北说明太阳直射23°26′N,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夏至点;连线在赤道以南说明太阳直射23°26′S,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冬至点 3..地球公转过程中速度变化的判断 依据:1月初,地球运行至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7月初,地球运行至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 二、昼夜交替和时差 ★㈠昼夜交替 1.⑴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地球不透明、不发光;⑵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是——地球自转。 2.晨昏线的判读:在晨昏线上任找一点,自西向东越过该线进入昼半球,说明该线是晨线,反之是昏线。3.晨昏线与赤道的关系:相交且平分,因此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 4.晨昏线与太阳光线的关系:垂直且相切,因此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度。 5.晨昏线与地轴的夹角变化范围:0°~ 23°26′ 6.太阳高度的分布:昼半球上>0°,夜半球上<0°,晨昏线上=0°。 7.昼夜交替的周期:一个太阳日=24小时 ★㈡地方时的计算 1.地方时计算原理: ①地方时东早西晚(同为东经,经度越大越偏东;同为西经,经度越小越偏东;一东一西,东经偏东时间早) ②同一条经线上地方时相同 ③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既1°=4分钟)

高中地理会考模拟测试题

高中地理会考模拟测试题 第Ⅰ卷(共60分) 单项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不选或选错均不得分。 1. 在天体系统的层次划分中,太阳系属于: A. 最高一级天体系统 B. 最低一级天体系统 C. 仅次于银河系的天体系统 D. 高于河外星系的天体系统 2.当地球运行到九月二十三日时 夜弧和昼弧不等长 B. 北极圈内产生极夜 C. 晨昏线于北极圈相切 D. 南半球为春季 3. 人们总是在夜间看到北斗七星绕着北极星在运动 西升东落 B. 东升西落C. 顺时针方向 D. 逆时针方向 4. 不属于地球外部圈层的是 A. 岩石圈B. 大气圈C. 水圈 D. 生物圈 5.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并指向高压B. 在没有摩擦力的情况下,水平气压梯度力与风向平行C. 水平气压梯度力愈大,风速就愈大 D. 摩擦力和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相反,大小相等 与大气逆辐射有关的现象是 A. 雨后天空格外蓝B. 城市上空多雾 C. 夏至日漠河市几乎是不夜城D. 深秋阴天的夜晚无霜冻 关于海洋表面盐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盐度最低的海区纬度最高 B. 同纬度海区, 暖流比寒流盐度偏高 C. 有大量河水汇集的海区, 盐度较 D. 盐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8. 河流径流季节的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 河床的渗流 B. 气候反常 C. 农田灌溉用水 D. 水源补给的变化 9. 承压水与潜水的根本区别是: () A. 补给方式不同 B. 地质条件不同 C. 排泄条件不同 D. 水位深浅不同10. 目前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 ) A. 岩浆的比重不同 B. 各层的厚度不同 C. 地震波传播速度的突然变化 D. 岩浆组成物质的不同 11. 关于地球六大板块划分的正确叙述是: ( ) A. 把整个地球分为六大板块 B. 把地壳分为六大板块 C. 把陆地分为六大板块 D. 把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 12. 在野外识别地层先后顺序的正确方法是:() A. 观察地质构造 B. 鉴别地层中的化石 C. 根据地层上下排列顺序 D. 鉴别组成岩层的物质性质 13. 城市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区别是: ( ) A. 没有无机环境、生产者和消费者之分 B. 城市环境不是生态 系统 C. 工业发达,生产者充足 D. 分解者不足,无法自净 14. 在温带森林食物网中,有“果实→鼠→鼬→狼”食物链,为避 免鼠灾,应采取的最好措施是:() A. 人工围捕 B.对生产者进行保护而建立正常的 能量流动 C. 对次级消费者进行适当保护而建立正常的生态平衡 D. 对三级消费者进行适当保护而建立正常的生态金字塔 15. 赤道地区水资源比副热带地区水资源丰富,说明了自然资源: () A. 分布的规律性和不均衡性 B. 自然资源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 约的关系 C. 数量是有限的 D. 生产潜力可不断扩大和提高 16. 关于我国矿产资源分布的正确叙述是:() A.磷矿主要集中在湖南、云南、四川、贵州、湖北等省 B.铁矿主要集中于辽宁、冀东和西北 C. 煤主要分布于华北、东北和华中地区 D.石油集中在东北、华北和西南地 区 17. 图中阴影处所代表的能源,可能 是:() A.沼气 B.核电 C.水电 D.煤气 18. 秸秆、柴草的燃烧过程是:() A.化学能转化为光能 B. 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C.机械能转化为光能 D. 太阳能转化为热能 19.下列地区农业生产与影响其发展的主要条件正确叙述的是: () A.西亚两河流域的小麦、棉花取决于土壤条件 B.大庆油田附近的农副食品生产取决于市场条件 C.太湖流域的淡水渔业取决于气候条件 D.新疆的瓜果、长绒棉取决于灌溉条件 20. 拉丁美洲地区粮食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土壤沙漠化太快 B. 城市化速度太快 C.工矿业发展过快 D. 人口增长过快 21. 有关发展中国家之间农业生产差异的正确叙述是:() A.阿根廷和巴西等新垦区农畜产品出口较多 B.东亚和东南亚稻米产区劳动生产率较高 C.热带地区一些国家经济作物进口率较高 D.北极地区渔产品的商品率较高 22. 第二次工业技术革命,世界上形成的两大工业地带是: () A. 西欧和美国 B. 日本和美国 C. 英国和美国 D. 澳大利亚和巴西 23. 下列工业部门受自然条件制约最明显的是: () A. 航天工业 B. 食品工业 C. 水能发电 D. 石油化工 24. 关于我国工业地区和工业地带的叙述, 正确的是: () A. 沪宁杭工业基地是我国最大的工业基地 B. 辽中南重工业基地的能源、水源供应充足 C. 沿海工业地带矿产资源丰富 D. 陇海、兰新工业地带以钢铁工业为最重要 25. 下列关于世界人口增长情况叙述正确的是:() A.许多发达国家人口增长迅速 B. 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都与经济发展相适应 C.有些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呈现负增长 D.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人口迅猛增长 26. 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高中地理会考试题

高中地理会考试题(一) 地理试卷 考 生 须 知 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本试卷共8页,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选择题,50个小题(共50分);第二部分非选择题,5个小题(共50分)。 3.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作图时可用2B铅笔。 4.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按要求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0分,每题1分) 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要求的。请将所选答案前的字母,按规定要求填涂在答题卡第1~50题的相应位置上。(每小题1分,选对一项得1分,多选则该小题不得分。) 地球是我们的家园,月球围绕地球旋转,地球在离太阳很近的第三条轨道上运行。据此完成1~2题。 1.资料中涉及到的天体系统层次有 A.一个 B.两个 C.三个? D.四个 2.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特殊的行星,主要体现在其 A.是八大行星中体积最大的行星B.是八大行星中质量最小的行星 C.既有自转运动,又有公转运动 D.是太阳系中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 3.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大气、水、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是? A.重力? B.核裂变 C.太阳辐射 D.风能 4.太阳活动剧烈时,可能会造成 A.指南针失灵? B.大幅降温 C.阴雨连绵D.强烈地震 5.图1中热我力环流的正确画法是 A.①? B.② C.③ D.④ 据中央气象台2009年11月8日预报:受东移冷空气影响,未来三天东北、华北地区将有5~6级大风,气温将下降8~10℃,伴有降雪。据此完成6~8题。 6. “未来三天”影响东北地区的天气系统是?? A.低气压B.暖锋 C.冷锋D.高气压 7.该天气系统过境后,北京的天气状况是 A.气温低、天气晴好???B. 气温低、阴雨天气 C. 气温高、天气晴好?? D. 气温高、阴雨天气 8.该天气系统过境给北京带来的影响有? ①低温造成冻害②暴雨摧毁房屋③降雪阻塞交通④大风净化空气 A. ①②③? B. ②③④??C. ①③④?D.①②④ 读图2,完成9~12题。 9.图中各圈层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体现了自然环境的 A.差异性 B.复杂性 C.区域性 D.整体性 10. 图中M表示的水循环环节是 A.降水 B.地表径流 C.蒸发D.水汽输送 11.主要由M形成的地表形态是 岩浆 喷出 型岩 浆岩 ①② ③ ④ 沉积岩 M 图2 变质岩 侵入 型岩 浆岩 图1 ①②③④

广西高中毕业会考地理模拟试卷(1-3套)

高中毕业会考模拟试卷·地理·2007年版(一) 班级: 姓名: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l .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 ) A .比邻星 B .太阳 C .月球 D .北极星 2.太阳黑子有的年份多,有的年份少,其变化周期大约为( ) A .5.5年 B .9年 C .10年 D .11年 3.11月,广西的小李对太阳直射点移动进行观测,他观测到此时太阳直射点( ) A .位于北半球,并向北移动 B .位于北半球,并向南移动 C .位于南半球,并向北移动 D .位于南半球,并向南移动 4.图1是形成北半球近地面风的各种力的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图中a 是使空气水平运动的水平气压梯度力 ②图中b 是使风力偏转的地面摩擦力 ③图中c 是使风向发生变化的水平气压梯度力 ④图中c 是使风向向右偏转的地转偏向力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③④ 阅读下面一段材料,回答第5~6题。 《齐民要术》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凡五果,花盛时遭霜,则无子。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夜必霜。 此时放火作煴,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 [煴:无烟的微火] 5.“天雨新晴,北风寒彻”造成“是夜必霜”,其原因是( ) A .雨后的夜晚气温必定很低 B .受冷气团影响,加之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较弱 C .晴朗的夜晚,地面辐射减弱 D .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加强 6.“放火作煴,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的原因是( ) ①“烟气”使得大气逆辐射增强,使地面温度不至于降得过低 ②“烟气”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对地面有明显的保温作用 ③“放火作煴”,将地面直接烤暖 ④“放火作煴”,将大气直接熏暖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7.澳大利亚大陆属于( ) A .亚欧板块 B .印度洋板块 C .非洲板块 D .太平洋板块 8.有关矿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组成矿物的成分是天然化合物 B .石英、钢铁都是天然矿物 C .岩石由矿物组成 D .是矿物必定是矿产 9.由赤道向两极产生地域分异的基础条件是( ) A .热量 B .水分 C .地形 D .海陆差异 10.下列不是气候资源不同于其他自然资源的特点的是( ) A .普遍存在性 B .数值特征 C .一种变化中的资源 D .可再生 图1

人教版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与归纳

高考地理备考:十类综合题答题模式 一、生态问题- 1水土流失问题- 我国典型地区:- 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地区- 产生的原因:- (1 )自然原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地表植被稀少;黄土土质疏松黄土高原)。- (2)人为原因: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 治理的措施:- 压缩农业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植树造林;小流域综合治理。- 治理的意义:- 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 当地经济- 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建立良性生态系统;建立生- 态农业模式,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2、荒漠化问题- 我国典型的地区:- 西北地区(新疆、青海、内蒙等地)-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全球变暖,蒸发旺盛;处于内陆地区,降水少;鼠害;蝗害。- (2 )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交通线等工程建设保护不当。- 治理措施:- 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控制载畜量;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牧;- 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禁止采伐发菜等- 治理意义:- 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 当地经济- 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保护土地资源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有利于促进生- 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3、干旱缺水问题- 我国典型地区:-

华北地区、西北、长江中下游地区- 华北地区:- 产生原因:(1)自然原因:温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降水变率大;春季蒸发旺盛。- (2)人为原因: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水污染严重;浪费多,利用率低;春季春种用水量大。- 治理措施:南水北调;修建水库;控制人口数量,提高素质;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利用率;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发展节水农业;采用滴灌、喷灌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利用率;实行水价调节,树立节水意识;海水淡化等。- (思考:我国东北地区为何没有形成春旱?)- 4、土壤次生盐碱化- 我国典型地区:- 黄淮海平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等- 产生原因:(1)自然原因:频繁的旱涝气候(黄淮海平原);地形低洼;大气降水少,以灌 溉水源为主。(2)人为原因:不合理的灌溉;不合理的水利工程建设(渭河平原)- 治理措施:引淡淋盐;井排井灌;生物措施;农田覆盖;合理的灌溉,不能只灌不排;采取喷灌、滴灌技术等- 5、地面下沉、沿海地区盐泽化- 我国典型地区:- 北方广大地区和南方城市- 产生的原因:- 过度抽取地下水- 治理措施:- 控制抽取地下水;实行雨季回灌- 6、赤潮- 我国典型地区:- 珠江口、杭州湾、渤海等-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气温高;静水;静风;海域相对封闭。- (2 )人为原因:沿岸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排入海洋的工业和生活污水多;农业生 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由于海洋开发程度高和养殖业规模的扩大,严重的污染了养 殖水域。- 二、自然灾害(既有天灾,又有人祸)- 1、洪涝灾害- 我国典型地区:- 东北;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淮河流域;珠江流域等- 产生的原因:-

高中地理会考必过

一.农业的两个特点 1. 地域性:因地制宜2:季节性和周期性 二.农业投入中必须投入自然条件和动植物 三.在发达国家的新增产值中,科技投入占了很大的比例 四.农业的分类 五.区位的含义 1. 指该事物的位置 2. 该事物与其他事物在空间上的联系 六.农业中主要的区位因素 地形。气候。土壤(自然条件。必须投入) 七.我国东南丘陵广泛分布着酸性的红壤,适宜种植茶树 八.市场的需求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九.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 塑料大棚(改造温度) 梯田:在缓坡上修筑梯田,不仅可以扩大种植面积,而且有助于保持水土,但是陡坡上不适合种植梯田。十.对农业影响的因素 市场的区位及需求量的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最为突出 交通运输条件的发展和农产品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使得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大。十一 A小麦,因为小麦所需土地面积大,对运输的要求不迫切,可离城市远一些;B乳牛,因为产品易变质,需方便快捷的运输;C花卉,因为花卉不宜远距离运输,且需接近水源。 十二.水稻种植业 1. 水稻种植业的分类 A.按劳动对象:种植业 B.按产品用途:商品农业 C.按投入多少:密集农业 2. 水稻种植业的分布 A.东亚,东南亚,南亚的季风气候区 B.东南亚的热带雨林气候区 3. 水稻种植业的条件 A.自然条件 1)。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2)。雨热同期 3). 灌溉水源充足 B.社会条件 1).劳动密集型农业,劳动强度大,需要大量劳动力去精耕细作 2).单位面积产量大,因为人均耕地少,从而缓解了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和人口对粮食的需求 3).水稻种植业有着悠久的种植史,并且当地居民喜好吃稻米 4水稻种植业的特点 一大:水利工程量大 一小:小农经营 一高:单位面积产量高 三低:商品率低,科技水平低,机械化程度低 4. 美国采用大规模的旱地直播技术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区域的含义 ⑴概念: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 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⑵特征: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其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层次性;差异性;整体性) 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总体影响: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特点、区域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 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异同 同:都是平原地区,并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 异: ⑴地理环境的差异: ①地理位置差异:位于北纬30度附近,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松嫩平原大致位于北纬43-48度,在我国 东北地区的中部 ②气候条件差异:长三角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松嫩平原在温带季风气候区,大陆性稍强,降水较 少,温暖季节短,生长期较短,水热条件的组合不如长三角。 ③土地条件差异:长三角以水稻土为主,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松嫩平原黑土分布广 泛,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④矿产资源条件差异:长三角矿产资源贫乏,松嫩平原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⑵地理环境对农业和商业的影响 ①对农业:长三角在良好的水热条件基础上,发展水田耕作业,主要种植水稻等,一年二熟至三熟;松嫩平原受水热条件的限 制,发展旱地耕作业,主要种植小麦等,一年一熟。 长三角河湖水面较广,水产业较为发达;松嫩平原西部降水较少,草原分布较广,适宜发展畜牧业。 ②对工商业:长三角位于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长江入海的门户,对内外联系方便,商业贸易发达;依托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发展轻工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成为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松嫩平原利用当地丰富的煤铁石油等资源发展工业, 成为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 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1.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 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1.地理信息技术 ⑴概念: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 ⑵类型: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 ⑶应用领域: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导航等。 2.遥感(RS)

北京市2017夏季普通高中会考地理试题

北京市2017夏季普通高中会考地理试题

————————————————————————————————作者: ————————————————————————————————日期:

北京市普通高中会考 2017年夏季试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 (共50分) 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要求的。 北京时间2017年3月30日19时左右,一场特殊天象“火星合月”美丽上演。据此完 成1~3题。 1.下列天体系统中,同时包含火星和月球且级别最低的是 ?A.河外星系?? B.银河系?C.太阳系?? D.地月系 2.出现此次“火星合月”天象时,英国伦敦 A.旭日东升??B.日近中天?C.夕阳西下? D.夜幕深沉 3.火星和地球具有相同的 ?A.自转周期 B.大气成分?C.表面温度 D.公转方向《汉书·五行志》中记载:“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据此完成4~5题。 4.文中记载的现象是 A.黑子 B.日食 C.日珥 D.耀斑 5.该现象增多时,对地球的影响是 A.提供光热资源B.干扰有线电短波通信 ?C.产生极光现象 D.增强了水循环的动力 2017年2月,印度尼西亚的锡纳朋火山持续喷发,炽热岩浆倾泻而出,火山灰遮天蔽 日。读图1“地球表面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6~8题。 6.锡纳朋火山喷发的岩浆来自 A.地壳?B.岩石圈? C.软流层D.地核 7.火山灰弥漫空中,会导致该地区的 ?A.①增加?B.②减少 ?C.③增加 D.④减少 8.印度尼西亚火山活动频繁,是因为其位于 A.板块交界处 B.板块内部 C.海陆交界处?D.海洋内部 图1 读图2“局部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完成9~11题。 9.图中甲气压带是 A.赤道低气压带B.副热带高气压带 C.极地高气压带D.副极地低气压带 10.常年受乙风带控制地区的气候特征是 A.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和湿润

高中地理会考练习题

高中地理会考模拟题 第Ⅰ卷选择题(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同40小题,第1—30小题,每题1分,第31—40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不选、错选、多选均不得分) 1.下列有关天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星光闪烁的恒星B.拖着长尾的流星 C.一闪即逝的彗星D.圆缺多变的行星 2.人类对宇宙空间的认识,由探索阶段进入开发利用阶段的是: A.原苏联发射的7个“火星”号探测器B.美国的“阿波罗”登月计划实施 C.世界第一架航天飞机试航成功D.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3.地球公转的周期是: A.1恒星年B.365日5时48分46秒C.1太阳日D.23时56分4秒4.下列有关昼夜长短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9月23日赤道昼大于夜B.12月22日南半球昼小于夜 C.6月22日北半球昼大于夜D.3月21日有北极圈上出现极昼现象 5.下列有关四季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春季始于春分,至于夏至B.一般把1、2、3三个月划分为春季 C.夏季是一年内白昼最长,太阳最高的季节D.四季的形成是地球自转的结果 6.城市中多雾的原因是: A.尘埃多B.水汽多C.温度高D.二氧化碳多 7.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主要是: A.长波辐射B.紫外线C.可见光D.红外线 8.如果黄赤交角不存在,下列哪种现象将不会产生: A.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不变B.大气运动方向永远不变 C.没有热带和寒带D.气压带和风带和季节移动 9.关于反气旋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中心为高气压B.中心为上升气流C.中心为低气压D.气流向中心辐合10.“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是哪种气候类型的特点: A.热带季风气候B.亚热带季风气候C.温带季风气候D.温带海洋性气候11.形成酸雨的主要有害气体是: A.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B.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 C.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碳D.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 12.海洋是大气主要的: A.物质和氧气的主要来源B.热量和水分的主要来源 C.氮气和水分的主要来源D.热量和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 13.关于波罗的海盐度低的原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A.蒸发量小B.降水量较大C.陆地水汇入较多D.受暖流影响

2020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

2020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 忽忽数十个世纪,人类一直在感受着造物的神奇,并通过人与自然的往来交流中,学不断被出新的意义与内涵。今天在这给大家了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接下来随着一起来看看吧! 1、气温:大气距离地面1.5处的温度。 2、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数据:低纬地区12度,中纬地区8-9度,高纬地区3-4度。 3、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气温月平均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统计学数据:赤道1度,中纬地区20度,高纬地区30度。 4、气温垂直递减率:递减率为每100米0.6度,干热递减率为每100米1度。 5、大气稳定度:大气静力稳定度取决于大气温度垂直分布,垂直递减率越大大气越不稳定 6、大气湿度:最高值在日出前,最低值在午后。

7、地形雨:一般来讲湿空气迎风坡多降水。但背风坡会出现比迎风坡降水多的情况。原因是罗斯贝波和重力波影响在背风坡形成气旋状结构。 8、气压:单位面积上从观测高度到大气上界垂直空气柱的重量。 9、两个影响巨大的气压系统:暖性高压(副高)冷性低压(副极地低压)均为深厚系统 10、地转偏向力:2Vx(物体速度)xW(自转角速度)xSINφ(地理纬度). 11、近地面:地面以上1.5-2千米高度 12、海风:最大风速5-6米每秒,最大厚度700米。深入陆地在热带最大,100千米。最强14-15点 13、陆风:最大风速2-3米每秒,最大厚度300米,深入海洋最远30千米。最强2-3点 14、谷风:最大风速10米每秒,最大厚度1000米。

15、山风:最大风速4米每秒,最大厚度300米。 16、焚风:每100米1度 17、狭管:风速可增大3倍左右 18、冷盆:比迎风坡降温快近乎2倍 19、喇叭:最大降雨效应结构 20、大湖:降水概率增加6倍 21、冷锋:第一型冷锋在槽中,第二型冷锋在高压前端。(第二型冷锋为急性冷锋) 22、暖锋:东北·华北·江淮地区多见 23、锢囚锋:东北多冷式,华北多暖式 24、等压线:以每2.5HPA为间距绘制 25、气旋:中心极端低值887

高中地理会考模拟试卷(精选.)

高中地理会考模拟试卷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太阳系中与地球公转轨道相邻的大行星是 A、水星、火星 B、金星、火星 C、土星、金星 D、水星、金星 2、关于地球公转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公转方向自西向东B.1月初公转速度较慢 C.绕地轴公转D.公转轨道为一正圆 3、9月23日至次年3月21日,下列区域范围正午物体的影子始终朝北的是 A.赤道以南地区B.赤道以北地区 C.南北回归线之间地区D.南回归线以南地区 4、下列地点与“坐地日行八万里”最吻合的是 A、116°E、40°N B、1°w、30°S C、20°W、1°N D、180° E、60°S 5、太阳大气层从外到内依次是 A、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B.色球层、日冕层、光球层 C.日冕层、色球层、光球层D.日冕层、光球层、色球层6、“北京时间”采用的是 A.东8区区时B.西8区区时C.北京地方时D.零时区区时 7.下图表示热力环流正确的是 8、从气候因素考虑,城市建设中合理的做法是 A、街道与子午线成60°~90°夹角B.居住区应在主导风的下风向 C.街道一律呈东西方向D.大气污染严重的工厂应在主导风的下风向9、世界大洋的平均盐度约为 A.3.5%B.4.1%C.1.0%D.35% 10.澳门100多年来土地面积扩大了1倍,其原因是 A.海水侵蚀B.填海造陆C.地壳上升D.海平面下降11.可能造成海洋石油污染的主要来源是 A.水产养殖B.海洋运输C.围海造田D.海水晒盐 12、海洋空间与利用连线正确的是 A、通信电力输送空间——海底隧道 B、生产空间——海港码头

高中地理会考试题

高中地理会考试题(一) 地理试卷 考 生 须 知 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本试卷共8页,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选择题,50个小题(共50分);第二部分非选择题,5个小题(共50分)。 3.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作图时可用2B铅笔。 4.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按要求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0分,每题1分) 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要求的。请将所选答案前的字母,按规定要求填涂在答题卡第1~50题的相应位置上。(每小题1分,选对一项得1分,多选则该小题不得分。) 地球是我们的家园,月球围绕地球旋转,地球在离太阳很近的第三条轨道上运行。据此完成1~2题。 1.资料中涉及到的天体系统层次有 A.一个 B.两个 C.三个 D.四个 2.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特殊的行星,主要体现在其 A.是八大行星中体积最大的行星B.是八大行星中质量最小的行星 C.既有自转运动,又有公转运动D.是太阳系中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 3.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大气、水、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是 A.重力 B.核裂变 C.太阳辐射?D.风能 4.太阳活动剧烈时,可能会造成 A.指南针失灵? B.大幅降温? C.阴雨连绵 D.强烈地震 5.图1中热我力环流的正确画法是 A.①? B.② C.③??D.④ 据中央气象台2009年11月8日预报:受东移冷空气影响,未来三天东北、华北地区将有5~6级大风,气温将下降8~10℃,伴有降雪。据此完成6~8题。 6. “未来三天”影响东北地区的天气系统是? A.低气压 B.暖锋 C.冷锋 D.高气压 7. 该天气系统过境后,北京的天气状况是 A.气温低、天气晴好????B. 气温低、阴雨天气 C. 气温高、天气晴好??? D. 气温高、阴雨天气 8.该天气系统过境给北京带来的影响有? ①低温造成冻害②暴雨摧毁房屋③降雪阻塞交通④大风净化空气 A.①②③? B. 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读图2,完成9~12题。 9.图中各圈层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体现了自然环境的 A.差异性 B.复杂性 C.区域性 D.整体性 10. 图中M表示的水循环环节是 A.降水 B.地表径流 C.蒸发 D.水汽输送 11.主要由M形成的地表形态是 A.喜马拉雅山 B.长江三角洲??C.东非大裂谷 岩浆 喷出 型岩 浆岩 ①② ③ ④ 沉积岩 M 图2 变质岩 侵入 型岩 浆岩 图1 ①②③④

福建省高中地理会考模拟试题【一】

福建省高中地理会考模拟试题【一】 一.选择题【50分】 1.下列属于天体的是①银河系②太阳③朝霞④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⑤陨石⑥流星体[ ]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②④⑥ D.①③④ 2.关于黄赤交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夹角 B.夹角度数永远不变 C.随公转有规律的增大或减小 D.赤道面和公转轨道面的夹角 读下图《某洞穴剖面景观示意图》,完成3-4题。 3.图中所表示的地形景观是在[ ] A.石灰岩分布地区 B.花岗岩分布地区 C.玄武岩分布地区 D.片麻岩分布地区 4.该地形景观在我国四大高原中有广泛分布的是[ ] A.云贵高原 B.黄土高原 C.青藏高原 D.内蒙古高原 5.下图中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6.目前人类较易利用的淡水资源有:[ ] ①冰川②河流水③湖泊水④浅层地下水⑤淡水湖泊水⑥地下水⑦海洋水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②⑤⑥

D.③⑥⑦ 7.下列行为可能导致海洋环境污染的是( ) ①核电站排出的冷却水排入海洋 ②沿海地区农民喷洒杀虫剂农药 ③大面积围海造田 ④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8.图中的海水等温线图中,箭头表示洋流,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A是暖流,位于南半球 B.B是暖流,位于北半球 C.AB均向北流动 D.A位于大陆东岸,B位于大陆西岸 9.关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错误的是:[ ] A.对高、低纬度间热量的输送和交换有重要意义 B.著名渔场跟寒、暖流交汇有关,单一性质洋流不能形成著名渔场 C.洋流的运动使海洋污染范围扩大,加快净化 D.对大陆东西岸的气候有一定影响 地理环境中各事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若某事象发生变化就会给其他事象带来影响,甚至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读图回答第10题: 10.图中所示的中心事象“甲”最有可能是( ) A.人口数量增多B.气候变化C.森林破坏D.围湖造田 11.地理信息系统的英文简称叫( ) A.GPS B.GPRS C.RS D.GIS 12.研究表明,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甘肃黄土高原的苹果开花期提前了14天左右,致使苹果的坐果率及品质有所下降。为此,在苹果生产中可行的做法是A.移植到山丘的阳坡B.提高栽培地的海拔 C.增加土壤的有机肥D.移植到较低纬度区 13.当今世界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和成灾强度不断提高,这主要是由于[ ] ①人口快速增长 ②风化作用强烈 ③地壳运动越来越强烈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 考点搜索 〖中国的地形〗 地形的总体特征。各类地形的特征和分布。地形对中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中国地震带和火山的分布。 〖中国的气候〗 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季风活动对降水的影响。季风区和非季风区。气候的主要特征。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中国的河流、湖泊和海洋〗 外流区和内流区。主要河流及其水文特征。湖泊的分布。主要湖泊。 长江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 黄河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 珠江的水系组成和水文特征。红水河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 京杭运河概况。 知识要点 第一节中国的地形 在学习中国主要地形时,应结合中国空白政区图,先将山脉画到图上,并写上名称,然后再填写出其两侧相应的地形区名称。 ⒈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 阶梯界线主要地形海拔 一昆、祁、横高原、盆地4000米以上 二↓三大高原、三大盆地1000-2000米 三雪、巫、太、大三大平原、三大丘陵500米以下 第三级阶梯向东,是我国大陆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是属于我国的近海大陆架,它包括渤海、黄海的全部,东海的大部分和南海的一部分。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石油、天然气)、海洋生物资源和化学资源等。 ⒉地势意义:――水汽输入、水运沟通、水能丰富(即“三水”) 地势决定河流流向,有利于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东西交通,方便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同时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但不利航运。 [补充]位于我国一级阶梯和二级阶梯交界线上的水电站主要有:黄河的龙羊峡、刘家峡、李家峡等,长江及其支流上的龚嘴、二滩等;位于我国二、三级阶梯上的水电站有:黄河的小浪底等,长江上的三峡、葛洲坝等,西江上游的天生桥、龙滩、岩滩等。 ⒊地形特点:――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五种基本类型都有,但以山地33%为多,高原26%,盆地19%,平原12%,丘陵10%,山区即包括山地、丘陵、崎岖高原部分占三分之二。 意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