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森林资源复习资料

森林资源复习资料

森林资源复习资料
森林资源复习资料

1 名词解释:森林资源管理:对森林资源进行区划、调查、分析、评价、决策、信息管理等一系列工作的总称。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森林可持续经营:永续利用:在一定经营范围内能不间断地产色很能够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所需要的木材和林副产品,持续地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在提高森林生产力的鸡翅上,扩大森林的利用量。

2 试述林业的特点及其与森林资源管理工作的关系(论述p2,p3)答:(1)林业特点如下:森林功能和林业经营目标的多样性;林业生产周期的长期性;林业生产的地域辽阔性;森林资源的有限再生性;森林成熟的不明确性;林业的社会公益性。(2)森林资源管理工作包括:森林区划调查、森林资源的分析和评价(森林资源管理模式、森林资源价值计算、森林成熟期的确定、森林资源结构调整)、森林经营决策和编制森林经营方案、森林资源的信息管理。(3)林业的特点决定了森林资源管理工作的内容。林业生产地狱辽阔,信息量较大,且生产周期长,我们必须对森林进行经营决策管理,编制长期的森林经营方案,同时建立信息数据库管理森林资源。森林功能和林业经营目标多种多样,森林成熟也是很不明确的,只有对森林进行分析和评价,才能选择合理的森林资源管理模式,确定适合的森林资源价值计算方法,从而更明确地认识到森林何时成熟,并及时对森林资源结构进行调整。

3 简述森林资源管理的目的和任务答:(1)森林资源管理经营的目的是:对现实森林进行合理经营、科学管理,使之最大限度地发挥森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

社会效益,实现森林的永续利用和可持续经营。(2)森林资源管理的任务是进行森林区划和调查,森林资源的分析和评价(森林资源的管理模式、森林资源价值计算、森林成熟期的确定、森林资源的结构调整),森林经营决策,编制森林经营方案,森林资源的信息管理。 4 简述可持续发展及其基本内涵答:可持续发展是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森林可持续经营是既满足森林可持续经营应当在没有不可接受的损害情况下长期保持森林的生产力,可再生性和森林生态系统的物种和生态多样性。基本内涵有:可持续发展能够鼓励经济增长;可持续发展的标志是自愿的永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 5 简述森林可持续经营指标体系的内容答:国际间森林可持续经营评价:热带木材组织进程、蒙特利尔进程。国家级森林可持续指标体系:生物多样性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生产力维护;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活力;水土资源的保护;森林对全球碳循环的利用;满足社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森林和持续经营的法规政策和经济体制。森林经营单位水品的评价体系: 6 试述森林永续利用的意义及其基本内涵答:永续利用的意义在于:永续利用的基本内涵:保持木材的均衡收获;保持林地生产力的永续;保持林木蓄积量的永续;永续利用是扩大再生产模式,即在不断提高森林数量和质量的前提下,逐步增加木材利用量;永续利用包括森林生态系统多种效益的持续发挥。

7 试述森林永续利用的条件。(论述p17~p19)答:森林永续利用的条件分为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内部条件有指森林资源条件:林地条

件,包括林地数量和林地质量。林木条件,主要包括树种结构、年龄结构、蓄积量和生长量。外部条件主要指经济发展水平(以营林为基础,集约经营)好的外部经济条件有利于实施森林永续利用;健全的政策法规;良好的经营管理水平;森林文化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社会对森林的重视程度。 8 简述森林永续利用与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关系(p19,p20) 答:森林可持续经营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类经营管理森林历史上的一种新思想和发展观,它继承和发展了森林永续利用的思想,它在森林经营利用中所继承的是“连续”或“继续”的合理内涵,而发展的是森林对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以及实现森林经营利用中“连续”或者“继续”的途径和标准。第二章森林资源 1 名词解释:森林资源:林地和林地内的所有野生动植物资源自然保护区:将典型的或者特殊的自然生态系统、野生生物栖息地和自然遗迹地域划分出的保护地域总称。用材林:以生产木材和木纤维为主要目的的森林。防护林:以发挥防护效能为主要目的的森林。薪炭林:以生产燃料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或林木经济林:以生产果品、饮料、食用油料、饲料、药材、工业原料、调料等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或林木。特种用途林:以科学实验、风景、旅游、国防、保护环境等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或林木 2 森林资源的概念?森林资源在我国经济作用和效益?(p24~p27) 答:森林资源是指林地和林地内的所有野生动物和植物资源的综合。森林资源在我国的经济作用和效益有:提供木材及林副产品;提供经济林产品;具有重要的生态保护价值;是最中高的可再生的生物能源;具有旅游和文化价值;是生物

多样性的资源库;森林是最大的生物量的生产地落实主要的碳储户,维护大气平衡。 3 森林资源的现状和分布特点?(p28~p32)(选择、判断)答:我国于1973 年进行第一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1976 年结束。1994 年进行第五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简称五五清查)。最新数据表明,我国的森林面积达17490 万亩,蓄积量达136.2 亿立方米,覆盖率达18.21%。我国的森林资源,由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和历史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形成了分布不均匀的格局。人口稠密地区森林较少,偏远地区和山区森林较多。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几个大林区中(国有林区九省) 4 林地资源有哪些构成?其划分标准?(填空、判断)p32~p33 答:林地资源由有林地(郁闭度)=0.2)、疏林地(郁闭度<0.1)、未成林造林地(造林后,保存株树大于等于造林设计株树的80%,尚未郁闭的新造林地)、灌木林地(灌木覆盖率)30%)、苗圃地(固定苗圃地)、无林地(宜林荒山荒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宜林沙皇) 5 试述我国森林资源的特点?答:1 资源类型多:主要指森林类型、树种种类,珍贵树种多;2 资源总量多、人均少; 3 分布不均:东北、西南和东南多,华北、中原和西北少;4 森林结构不合理:年龄结构不合理(中、幼龄较多,近成熟树林资源不足/低龄化),林种结构不合(用材林比重偏大,防护林比重偏小);5 林地生产力低:用材林单位蓄积量偏低,蓄积生长量低。林业用地利用率中有林地比重少;6 人工林多,质量不高: 人工面积0.47 亿hm,占世界第一,占有林地的30.4%。人工林蓄积量低,仅占10%,平均每公顷35 立方米。造林树种单一,纯林多,林分质量不高。第三

章森林区划 1 名词解释:林班:在林场的范围内,为便于森林资源统计和经营管理,将林地划分为许多个面积大小比较一致的基本单位。小班:为了便于调查规划和因地制宜地开展各种经营活动,就必须根据经营要求和林学特征,在林班内划出不同的地段,这样的地段称为小班。经营类型:在同一林种区内,由一些在地域上不相连的,但经营目的相同,需要采取相同的经营方式和相同的林学技术计算方法的许多小班组合起来的一种经营单位。森林区划:森林区划是针对林业生产的特点,根据自然地理条件,森林资源以及社会经济条件不同,对整个林区进行地域上的划分,将林区区划为若干个不同的单位。 2 简述区划的概念及种类(填空)答:区划是对地域差异性和相同性的综合分类,它是揭示某种光现象在区域内的共同性和区域之间差异性的手段。区划的种类有行政区划、自然区划、经济区划三大类。 3 简述区划系统的几种类型(选择,填空P47~48)答:行政区划:为了便于行政管理而分级划分的区域。自然区划:自然区划是按照自然因子的差异性划分若干的自然区域,按多种各因子划分的叫综合自然区划。按单项自然因子划分的叫部门区划,如气候、地貌、土壤、植被、水分等区划。自然区划是大自然各因子划分的自然区域,是纯自然、客观的因素。凡经划分清楚以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是不会发生变化的。经济区划是根据客观存在,各具特色的经济现象所划分的区域。经济区划有综合经济区划和部门经济区划两类。综合经济区划类似国民经济区划,包括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等全面的区划。部门经济区划,如工业区划、综合区划等。例题:

以下属于经济区划的有(C) A 省—市—县 B 工业区划C 综合经济区划D 自然综合区划 E 部门区划 4 林班区划的方法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填空、简答)答:林班区划的方法有人工区划法、自然区划法、综合区划法。人工区划法:是以方形或矩形进行的人工区划。优点在于设计简单,林班面积大小基本一致,容易辨认方向,林班线可作为道路和防火线。缺点在于林班伐开工作量大,适用于平坦地区。自然区划法:是以林场的自然界限为永久性标志,如河流、山脊、河谷、道路等。作为林班线划分林班的方法,常用“两山夹一谷”的方法形成区划林班。优点在于林班伐开线和自然界线是一致的,可保持自然景观,林班线不用伐开。缺点在于林班面积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综合区划法:此法是上述两种方法的综合,适用于平地和山区。林班面积在100~200ha, 林班编号自西北角向东南角,从上到下顺序编号。 5 简述区划小班的条件和方法(论述、填空、p57~62)答:(1)小班区划的条件具体有权属、土里类别、林种、优势树种或优势树种组、龄级或龄组、郁闭度、出材率、林型或立地条件类型、地位级或地位指数级、林分起源、坡度级等。例题:权属分为集体和国有。土地类型分为林地、荒地、农地、难利用地和其他土地。林地包括:森林、疏林地、灌木林地、无立木地和苗圃地。森林包括针叶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竹林无立木林地包括采伐迹地、火烧迹地、未成林造林地、天然更新林地、预备造林地。荒地包括乔木生长范围以内的皇帝和乔木生长范围以外的荒地其他土地包括交通、城镇、城乡居民点、工矿用地、内陆水域。林种:用材林、经

济林、防护林、薪炭林、特种用途林林分起源:人工林、天然林、飞播造林优势树种:龄级分为:幼龄、中龄、近成熟龄、成熟龄、过熟龄。有时分为幼龄、壮龄、成熟龄三个龄组。郁闭度分为:疏、中、密坡度级分为6 级:平坡、缓坡、斜坡、陡坡、急坡、险坡。坡向分为: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无坡向。坡位分为:分脊、上、中、下、平、谷地(2)区划小班的方法有利用地形图现地对坡进行勾绘;利用航空片、卫星影像进行区划;罗盘仪实测小班进行区划。 6 简述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和划分(p67~68)答:自然保护区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核心区是保护区的核心,是最重要的地段,主要是各种原生性生态系统类型保存最好的地方,主要任务是保护,以保持其物种多样性,使之不受人为的干扰,能够自然生长和发展下去,称为该区域一个遗传基因库,并可用作生态系统基本规律研究和作为对照区检测环境的场所。缓冲区一般应于核心区周围,可以包括一部分原生性生态系统类型和由演替类型所占据的半开发的地段。缓冲区的一方面可以防止核心区收到外界的影响和破坏,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另一方面,可用于某些实验性或生产新的科学实验研究,但不破坏其群落环境。实验区是缓冲区的周围最好还要划出相当面积的保护区,可包括荒山荒地在内,最好也能包括部分原生或次生生态系统类型,主要用作发展本地特有的生物资源,此外,还可根据实际需要经营部分短期能有收益的农林牧业生产,建立人们所需要的人工生态系统,为当地所属自然景观带的制备恢复和建立新的人工生态系统起示范推广作用。 7 组织经营类型的依据是什么?

(p73~p74)答:组织经营类型的依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树种的不同:林分或有林地小班之间,最显著的差异是树种不同。当优势树种是主要树种时,应按照优势树种的不同组织经营类型。当次要树种占据优势时,可以组织临时经营类型,以便通过合理经营使其转变为以林区主要树种占据优势的经营类型。还可将性质相似的几个主要树种合并在一起,组织成一个经营类型。2 立地质量不同:立地质量高的事宜培育大径材,立地质量低的只能培育中、小径材或薪炭材。

3 森林起源不同,森林起源一般分为实生或者萌生林,有时也指天然林或者人工林,对应实生静音类型或者萌生经营类型。

4 经营目的不同。用材林林区中可组织特用林经济林经营类型。

5 对有林地小班应根据上述条件来组织经营类型,对无林地小班,则应按照其立地条件和经营目的的差异,分别归到相应的经营类型当中去。第四章森林调查 1 名词解释:一类调查:以全国(大区或省)为对象的森林调查,目的是为了掌握森林资源的宏观状况,为制定林业方针、政策低通依据,称为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二类调查:以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企事业单位和行政县、乡或相当于县、乡镇的单位为对象的森林调查,目的是为了开展林业县级无话,编制森林区域方案,为政策提供依据,称为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三类调查:主要为企业生产作业设计而进行的调查,如伐区调查,林分抚育,改造调查。森林经理期:样地:标准地: 2 简述森林资源调查的种类和特点答:森林资源调查分为一类调查,二类调查和三类调查三大类。一类调查:以全国(大区或省)为对象的森林调查,目的是为了掌握森林资源的

宏观状况,为制定林业方针、政策提供依据,称为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二类调查:以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企事业单位和行政县、乡或相当于县、乡镇的单位为对象的森林调查,目的是为了开展林业县级区划,编制森林区域方案,为政策提供依据,称为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三类调查:主要为企业生产作业设计而进行的调查,如伐区调查,林分抚育,改造调查。 3 简述二类调查的主要内容(p84)答:森林经理调查是森林经理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它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 林业生产条件调查,主要包括自然条件、社会条件、经济条件,林业在当地社会中的地位作用,过去和现在的森林经理状况,生产经营状况和评价的内各方面的调查 2 小班调查,主要内容包括各小班地块的林况和地况调查,小班调查方法和步骤的确定,调查本的编制,资源档案的建立与修正等3 专业调查,包括长量调查。更新调查、土壤调查、森林病虫害调查、出材量调查、制表调查和立地条件等。4 多资源调查:包括林区内除林木资源及相关条件调查以外的资源调查,主要包括水资源、景观资源、野生动物、经济植物、放牧资源、农业资源、渔业资源等。 4 小班调查的方法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p91)答:小班调查方法有样地调查法、标准地调查法、目测调查法、角规调查法。1 样地调查法:在调查地域范围内,使用随机抽样,机械抽样或者其他抽样方式,进行小班调查的方法。样地的数量根据可靠性、观测值变动系数、误差要求等因子确定 2 标准地调查法:在调查的地域范围内,用标准地调查的结果推算总体值的方法。标准地的状况必须要偶调查总体的平均水平,另外,标准地

面积必须保证一定的数量。3 目测调查法:在森林状况比较简单,且调查人员通过目测调查考核的情况下可采用此种方法。4 角规调查法:工作效率高,适用于小班透视条件好,调查人员有相关的经验。

5 回归目测法: 5 二类调查的主要成果有哪些?答:表簿材料:森林调查簿(以林班为单位进行的记录,包含各小班卡片,分为封面、封里和封底)、森林资源统计表。图面资料:基本图(包括各级区划界线、道路、河流、居民点等,以乡、林场为单位划分,比例尺为1/5 万,1/2 万5)、林相图(主要内容有各小班地类、优势树种、龄组等,用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小班地类和优势树种,用颜色深浅表示龄组。比例尺1/5 万,1/2.5 万)、森林分布图(是以林相图为基础编制而成的,一般以县、林场为编制单位,比例尺1/5 万,1/10 万)、专题图。文字材料:森林组员调查报告、专业调查报告、质量检查报告。例题:二类调查的主要成果分为表格资料、图面资料、文字材料三种。表格资料包括森林调查簿、森林资源统计表。图片资料包括:基本图、林相图、森林分布图、专题图。文字材料包括:森林组员调查报告、专业调查报告、质量检查报告。

6 简述二类调查的精度要求。(p101~103) 答:小班调查的精度要求:小班蓄积量合计应与总体抽样调查蓄积量对比。如果累计偏差在+-倍允许误差范围内则认为符合精度要求;如果累计偏差在+-1 倍~+-2 倍时,应检查引起误差的原因并进行修正,直到达到精度要求为止;凡累计偏差>+-2 倍允许误差时,应重新进行调查。第五章森林评价 1 什么是单利,复利,前价,后价,贴现率?写出计算公式。单利:以本金计算利

息,对所获得的利息不再计息。 V n =V 0 (1+np) 复利:不仅以本金计息,而且先前周期的利息在后继的周期中也要计算利息 V n =V 0 (1+p) n 前价:一定期间后能获得本利和的本金。 V 0 =V n /(1+p) n 后价:资本在一定期间生利后的本利和Vn 的本金Vo。 V n =V 0 (1+p) n 贴现率:单位时间的利息与原来资本(本金)的比值,通常用百分数表示。 2 p113~p123 答:林地的主要评价方法有林地市价法和林地费用价法,林地期望价法。林木评价法有林木市价、林木费用价,林木期望价三种方法。 3 简述森林环境价值评价内容答:森林环境价值经济评价的方法有利用替代引用市场和影子价格的方法,森林环境价值经济评价是根据支付意愿确定,如森林景观价值评价。例如北京市森林资源环境评价:森林涵养水源价值:森林拦蓄水的价值、森林净化水质的价值。森林保育土壤的价值,包括森林减少土壤肥力损失的价值和森林减少泥沙淤积。森林固碳和释氧的价值,包括造林成本法和工业制氧折算。森林净化环境价值,农田防护林的价值,森林旅游价值,森林多样性保护价值。 4 名词解释森林评价:以森林的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作为资产进行货币价值计算的科学。林地市价:按照现实行情来确定价格,以类似性质的其他林地实际的买卖价格为标准来评定。林木市价:林木市价又叫林木买卖价或林木卖价,它是通过选定与评价的林木性质相似的林木买卖价格作为标准所评定的林木价格林地费用价:取得林地的费用和将林地维持现在的状态所需要的费用之和,在评价时用本利和表示。林木费用价:根据林木培育所需费用的后价合计而计算的林木价格。林地期望价:

林地的作业永续进行,并能取得期望的纯收益的前价合计。林木期望价:对要评论的林木、预计在一定伐期内采伐,从现在到预计采伐年为止期望收获的前价合计减去这个期间所需要的费用的前价合计,也叫做林木收益价。第六章森林经营管理的模式 1 名词解释分类经营公益林:以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主要经营目的的森林商品林:以生产木材和林产品并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为主要经营目的的森林法正林:能够严格实现永续利用的森林 2 简述我国林业内涵及其变化答:时间建国初期 70 年代末~90 年代初 21 世纪以后战略阶段大规模利用森林资源初步进入恢复与发展由木材生产为主转向生态建设为主的时期林业内涵林业是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基础产业林业既是一个基础产业,又是一个技术产业,又是一个社会公益事业。林业是以经营森林生态系统为主的,具有产业属性的社会公益事业备注两大体系:比较完整的林业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 3 简述公益林、商品林划分原则答:首先,两者的概念不同:公益林是以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主要经营目的的森林。商品林是以生产木材和林产品并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为主要经营目的的森林。 4 简述回归自然内涵及其技术要点答:回归自然内涵:近自然认为,人力与自然相比是极其微小的,人不可以随心所欲地创造生态平衡,生态平衡是自然力的和谐,森林经营要遵循自然规律,充分利用自然力调控森林的生长和法语,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干扰,使森林经营逐步回归自然。技术要点:实施生态采伐,严格禁止增伐;采取天然更新和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恢复森林;

维持或者营造异龄混交林;适地适树,以乡土树种造林;以目标树标记为特征,按照单株抚育管理和利用。 5 试述法正林条件及其优缺点(P159)答:(1)法正林条件有法正龄级分配、法正林分排列、法正生长量、法正林蓄积量。法正龄级分配是指具备 1 年生到轮发期(n)年生的林分,并且各龄级面积相等。法正林分排列要求林分的排列要有利于森林的更新、保护和采伐作业。法正生长量是指各林分应有与年龄相应的正常生长量,即一个经营单位内各个林分都有相应年龄的充分生长量,法正生长量等于各种龄级生长量之和,也等于最老的林分蓄积量。法正林蓄积量即各龄级林分蓄积量之和。(2)法正林的优点有法正林的基本原理仍有指导意义;利用法正林的 4 个基本条件去检查、衡量现实林距永续利用或理想状态有多远、差距有多大,具有现实意义;法正林排列是单纯从有利于天然更新及采运、保护等条件出发,对于生态环境建设、国土保护有积极意义。法正林的缺点有法正林的要求过于苛刻,在现实林中很少见到,也是不容易在短期内实现的一种理想森林结构;法正林是一种简单再生产方式;法正林没有考虑到社会经济条件的可持续发展。 6 试述我国林业指导思想出现了哪些变化答:新时期我国林业知道思想出现了五个重大的改变:一、从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转变。二。从粗放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变,例如由毁林开荒向退耕还林转变。三、天然林采伐向人工林采伐转变。四、行业办林业向社会办林业转变。五、森林的无偿使用向森林的有偿使用转变。第七章森林成熟与经营周期 1 名词解释森林成熟:森林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最符合经营目标

时的状态,称为森林成熟。防护成熟:当林木或林分的防护效能出现最大值后,开始明显下降时成为防护成熟。自然成熟:当林分或树木生长到开始枯萎阶段时的状态称为自然成熟,也称生理成熟。经济成熟:森林生长发育过程中,货币收入达到最多时的状态称为经济成熟。轮伐期:林分的培育、采伐、更新全过程所用的时间。择伐周期:又叫回归年,在异龄林经营中,采伐部分到达成熟的林木,使其余的保留木继续生长,到林分恢复前的状态时,所用的时间称为择伐周期。 2 什么是数量成熟?数量成熟的特点是什么?(p169~171)答:林分或树木的材积平均生长量达到最大值时,称为林分或树木的数量成熟。数量成熟的特点:以数量成熟林为作物采伐的依据:木材收获量最大;平均生长量曲线达到最大值以后,一般能持续一段时间(1~2 个龄级),一般在数量成熟之后 1~2 个龄级进行采伐;一般作为主伐年龄的最低限;只考虑了木材收获的数量,没有考虑质量因素。 3 什么是工艺成熟?(P172~176 理解)答:林木生长过程中,目的材种的材积平均生长量达到最大值时称为工艺成熟。工艺成熟的确定方法有生长过程结合材积出才法和标准地法。 4 简述净现值成熟林的特点和确定方法。(P185~186) 答:(1)净现值缩写为 PNW,它是现在被世界各国广泛采用的一种评价投资效果的方法。它的特点是考虑了货币的时间价值,将森林经营期间各时间段的货币按贴现率换算为欠佳,再计算(或评价)经营的盈利与亏损。(2)PNW》0,说明继续经营还能盈利。 PNW<0,继续经营则亏损(经营初期除外)PNW=0,是盈利与亏损的临界,一般将它作为经济成熟的标准,但它

常常不是单位面积林地年均经济收益最多的。当有年份(0社会平均利率时,则经营盈利当林分的IRR 最大值<社会平均利率时,则经营亏损当林分的IRR 最大值=社会平均利率时,则经营不亏不损第八章森林收获调整 1 森林的年伐量由哪几个部分组成?计算年伐量和合理年伐量有何区别?答:年伐量按照采伐性质,由主伐量、间伐量、补充主伐量三个组成部分组成。 2 简述确定森林年伐量的主要原则。答:有利于改善经营单位的幼龄级结构;在成、过熟林分占据优势的经营单位,既要及时利用,又要使采伐相对稳定,避免剧烈波动;主伐对象只能是达到成熟的林分;充分利用疏林、散生木和间伐量。 3 写出面积控制法及其公式,简述其特点。答:一、面积控制法: 1 按面积轮伐计算年伐量:年伐面积=经营单位总面积/轮伐期年伐蓄积=年伐面积*成、过熟林平均每公顷蓄积量特点:适用于成、过熟林的优势的经营条件。 2 按成熟度计算的年伐量:年伐面积=成、过熟林面积面积/一个龄级期的年数年伐蓄积=成、过熟林蓄积/一个龄级期的年数特点:适用于龄级结构比较均匀的经营单位 3 按林龄公式计算年伐量年伐面积=成、过熟林面积+近熟林面积/2 个龄级期的年数年伐蓄积=年伐面积*成、过熟平均每公顷蓄积量特点:目的在于使两个龄级期的采伐量相对稳定,逐步调整龄级结构4 按林况计算年伐量:年伐面积=按林况需要采伐的小班面积之和/采伐期限年伐蓄积=按林况需要采伐的小班蓄积之和/采伐期限二、材积控制法(一)法正蓄积法:较差法:E w =Z w +( V w -V n )/a 其中:E w 年伐蓄积,V w 现实林蓄积,Z w 现实林连年生长量,V n

法正蓄积量,a 调整区年伐面积=年伐蓄积/成、过熟林平均每公顷蓄积量法正利用率=E n /V n , E w =V w *(E n /V n ) (二)生长量法 1 平均生长量法:年蓄积量=Z 1 +Z 2 +…+Z n =m 1 /a 1 +m 2 /a 2 +…+m n /a n Z 1 ,Z 2 …Z n 为各龄级平均生长量 m 1 ,m 2 ,m n 为各龄级蓄积量 a 1 ,a 2 ,a n 为各龄级平均值 2 检查法:检查法通过调查确定林分蓄积量作为采伐量的一句 Z=M 2 -M 1 +C。 M 2 :第二次调查的蓄积量 M 1 :第一次调查的蓄积量 C :调查期间的利用率第九章森林经营方案 1 简述林业经营的主要内容 2 ( ) p247~250 答:(1)木材生产的主要内容有:计算和确定合理年伐量(采伐量和消耗量),确定主伐年龄或者轮伐期,确定采伐方式(皆伐、渐伐、择伐)、安排伐区,更新方式等等。(2)更新造林设计的主要内容有:森林更新方式的确定(天然更新、人工更新、人工促进天然更新),主要树种的选择(适地适树、速生优质),更新树种的主要技术措施,速生丰产林的设计,种苗设计,更新期和更新顺序的安排。更新造林的主要技术措施主要指人工造林方式,包括造林树种、混交比例及其方式、整地方式、造林密度和种植点配置、造林方法。造林抚育和管理措施,计算经理期内更新造林的总任务用工量和所需的种苗量。 3 简述森林经营方案与总体设计、作业设计的关系。答:(1)总体设计与森林经营方案大同小异,它主要偏重于森工基建部分。总体设计和森林经营方案的关系是对象一致、目标一致、内容大同小异,只是总体设计偏重林区开发利用。基本建设,多是一次性的设计,而森林经营涉及基本相同。总体设计业可以说是森

林经理的特殊形式。(2)作业设计是在初步设计和技术设计的基础上再进行更细致的施工设计,也称单项设计。森林经营方案、总体设计的执行和实施通常都要经过作业设计(施工设计)列入年度计划后执行. 第十章和第十一章 1 名词解释“数据:数据是用来记录客观事物数量、性质、特征的抽象符号。信息:信息是一种已经被加工的特定形式的概括、是一种对接受者有用的数据形式,对决策者具有实际的价值。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信息系统是由人、计算机及管理规则组的能够进行管理信息的收集、传送、存储、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 2 简述决策概念及决策问题的基本要素。答:决策是人们为了实现既定目标,根据其偏好或者效用,对多个方案进行理性选择的过程。决策的基本要求有:状态、状态概率、方案、益损矩阵、决策准则。决策是指决策问题面临的几种自然状态或情况叫自然状态,又叫客观条件。状态概率是指几种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方案是指可控因素。益损矩阵是根据决策者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对每一个方案在不同状态下的效益值进行估计,形成益损矩阵。 3 线性规划可以解决哪6 个问题?写出其标准式。答:(1) (2)线性规划的标准式:决策变量 X 1 ,X 2 ,……Xn 目标函数:max(min)Z=C 1 X 1 +C 2 X 2 +……+C N X N 约束条件:A 11 X 1 +A 12 X 2 +……+A 1N X N <=(>=)B 1 A 11 X 1 +A 12 X 2 +……+A 1N X N <=(>=)B 2 . . . X 1 ,X 2 …….X N >=0 4 简述森林资源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P291)答:森林资源管理信息是现代企业的重要资源,管理的功能之一是通过信息流来规划和调节物流的数量、质量、方向、目标和速

度,使之按照一定的目标和规则运动。森林资源管理信息是林业企业计划决策的依据,计划决策是确定经营活动的目标及为实现目标所采取的措施。管理信息是对生产过程进行有效控制的工具,由于管理信息的调控作用,才保证了去也各项目标的实现。管理信息是保证企业各部门有秩序活动的纽带。因此,进行森林资源信息化管理是很必要的。 5 简述信息系统的概念及主要功能。答:(1)计算机信息系统是由人、计算机和管理规则组的能够进行管理信息的收集、传送、存储、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2)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有信息的采集(信息采集是将分布在各个信息源的信息收集起来,记录下有关的数据,并将其转换成信息系统的内部数据形式)、信息的处理(信息处理是指对进入信息系统的数据进行加工该处理,如排序,分类,统计、预测、模拟等)、信息的存储(信息存储是指对系统内,经过加工、处理的数据、信息进行存储、保管,包括物理存储和逻辑组织两个方面)、信息的管理(信息管理的主要内容有确定应采集数据的种类,名称、内容等。确定数绝的传输方式。保存时间等)、信息的检索(信息检索是指信息系统为用户提供方便的查询方式)、信息的传输(信息传输包括从信息地采集的数据传输到处理中心,经过加工处理的信息传送到用户)、 6 简述信息类型及各自的特点。答:数据处理系统(DPS),主要功能是对信息进行采集、存贮、统计、计算、检索、分类、排序等。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DBMIS),在数据处理系统的基础上,增强了数据库的管理、维护、数据通讯等功能,能够进行数据自动更新、定义数据功能,能不同程度地进行森林资源分析,

能输出较为完整的信息。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种专门用于管理地理空间分布数据的 MIS,是采集、存贮、编辑、应用空间信息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也称 DSS.决策支持系统,也称 DSS,是通过综合应用数据和模型,以解决半结构和非结构化决策问题为主,通过人际交互为决策者提供辅助决策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专家系统,也称E,是一个程序化的决策制定信息系统,它手机并重视一个专业决策制定者的知识和经验,然后模拟专家进行“思考”决策。办公自动化系统,也称 OAC,是一种办公室计算机处理系统,是由办公室人员和技术设备共同构成的服务于日常办公事务的人机信息处理系统。

2016《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复习题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复习题 一、解释下列名词术语 1.小班 2.森林永续利用 3.森林成熟 4.信息 5.法正林 6.森林 7.林种区 8.森林调整 9.林班 10.森林档案 11.森林区划 12.全龄林 13.轮伐期 14.择伐期 15.采伐限额 16.标准年伐量 17.法证蓄积量

18.数量成熟 19.森林资源管理信息 20.郁闭度 二、单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有四个可供选择的答案,请选择正确的答案号码,直 接填写到每题的括号内。 1.实现森林永续利用的内部条件包括林地条件和林木条件,其中林木条件含有林木树种结构、()、径级结构、蓄积结构和生长量条件。 ⑴交通条件⑵社会条件⑶年龄结构⑷林木蓄积量和生长量 2.()在1826年提出了法正林理论。 ⑴⑵⑶Endres ⑷ 3.处于法正状态的某云杉林经营类型,最老龄级的蓄积量为12万m 3,轮伐期为100年,则其法正生长量为()。 ⑴1200万m 3⑵24万m 3⑶12万m 3⑷120万m 3 4.森林的主伐方式分为()。 ⑴皆伐、间伐、择伐和渐伐⑵乔林、矮林、中林和预备伐 ⑶皆伐、择伐、下种伐和间伐⑷皆伐、择伐和渐伐 5.从1994年开始,我国进行了7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到2008年全部完成调查任务。我国目前的森林覆盖率是()。 ⑴%⑵%⑶%⑷% 6.国有林场森林区划的系统是()。 ⑴林场—营林区—林班⑵林场—营林区—小班 ⑶林场—经营区—林班—小班⑷林场—营林区—小班 7.法正蓄积量的计算表达式是()。 ⑴2u Z V u n ?=⑵Z u V u n ?=⑶2 2Z u Z V u u n - ?=⑷22Z u Z V u u n +?= 8.在设计对象技术复杂而又缺乏设计经验、技术力量跟不上或设计对象资料缺少时 使用()。 (1)一阶段设计(2)两阶段设计(3)三阶段设计(4)作业设计 9.某经营单位马尾松大径材经营类型,主伐年龄为55年,要求当年采伐当年更新,则其轮伐期为()。 ⑴54年⑵55年⑶56年⑷59年 10.按照森林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通常把森林划分为()五大林种。 ⑴用材林、公益林、兼用林、特种用途林和水源涵养林

森林生态学复习资料.

森林生态学 一、名词解释 *1、生态学: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2、森林:森林是由其组成部分——生物(包括了乔木、灌木、草本植物以及动物、微生物 等)与周围环境(光、水、土壤等)相互作用形成的生态系统。 *3、森林生态学:简单地说是研究以树木和其它木本植物为主体的森林群落与环境之间相互 关系的科学。 * 4森林生态系统学:把森林作为森林生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作用的统一体来研究,研究 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演变,研究系统中物质循环与能量转化过程,系统输入和输出的动态平衡。 *5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个体或生物群体周围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生物体或生 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6生境(habitat):是指植物或群落生长的具体地段的环境因子的综合。 7环境因子:环境中所有可分解的组成要素。 *8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等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 的环境要素。 *9春化作用:低温促使植物开花的作用。 10火因子:林火行为(火强度、火焰高度、蔓延速度等)特性对森林生物所产生的各种影 响。 *11林火燃烧三要素:可燃物、助燃物、火源。 *12光周期现象:植物和动物对昼夜长短日变化和年变化的反应。 *13光合有效辐射:太阳辐射中能被绿色植物利用进行光合作用的那部分能量。 *14温周期:植物对温度昼夜变化和季节变化的反应称。 *15生理干旱:指植物因水分生理方面的原因不能吸收土壤中水分而造成的干旱。 16光补偿点:在微弱的光照条件下植物的光合作用较弱,当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刚好与 呼吸作用的消耗相等时的光照强度的称为光补偿点。 17光饱和点:在光补偿点以上,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光合作用强度逐渐提高,并超过呼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试题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试题 一、解释下列名词术语(本题 15 分,每小题 3 分) 1. 小班 2. 工艺成熟 3. 森林生态系统经营 4. 择伐周期 5. 小班经营法 二、单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有四个可供选择的答案,请选择正确的答案号码,直接 填写到每题的括号内(不抄题)。(本题15分,每小题1分) 1. 实现森林永续利用的内部条件包括林地条件和林木条件,其中林木条件含有林木树 种结构、()、径级结构、蓄积结构和生长量条件。 ⑴交通条件⑵社会条件⑶年龄结构⑷林木蓄积量和生长量 2.()在 1826 年提出了法正林理论。 ⑴⑵ . Hartig ⑶ Endres ⑷ . Hundeshagen 3. 处于法正状态的某云杉林经营类型,最老龄级的蓄积量为 12 万 m 3 ,轮伐期为 100 年,则其法正生长量为()。 ⑴ 1200 万 m 3 ⑵ 24 万 m 3 ⑶ 12 万 m 3 ⑷ 120 万 m 3 4. 森林的主伐方式分为()。 ⑴皆伐、间伐、择伐和渐伐⑵乔林、矮林、中林和预备伐 ⑶皆伐、择伐、下种伐和间伐⑷皆伐、择伐和渐伐 5. 从 1994 年开始,我国进行第 5 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简称五五清查),到 1998 年 全部完成调查任务。我国目前的森林覆盖率是()。 ⑴ % ⑵ % ⑶ % ⑷ % 6. 近自然林业起源于()。 1898 年()第一个提出了接近自然林业的理论,其经营 的目标为()。 ⑴英国, ANW ,同龄林⑵德国, Gayer ,混交林—异龄林—复层林 ⑶日本,冈奇文彬,混交林—异龄林—复层林⑷美国, Gayer ,异龄林—复层林 7.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各国对森林多种功能的研究日趋成熟,主要目的是如何 认识和协调森林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正确理解森林既是公益事业又是产业关系和布局,从理论上大体将森林分类经营分为()四派。 ⑴经济派、政治派、协同派和专业化派⑵经济派、生态派、协同派和专业化派 ⑶利用派、生态派、协同派和专业化派⑷经济派、无公害派、协同派和专业化派

森林培育学整理复习1

名词解释: 森林培育:是从林木种子、苗木、造林更新到林木成林、成熟的整个培育过程中按既定培育目标和客观自然规律所进行的综合活动。 森林培育学:是研究森林培育的理论和实践的学科,是林学的主要二级学科。 生境:林木和其他活体生物生存和相互作用的空间场所。 立地质量:指某一立地上既定森林或其他植被类型的生产能力。 立地条件:指在造林地上与森林生长发育有关的所有自然环境因子的综合。 立地质量评价:对立地的宜林性或潜在的生产能力进行判断或预测。 立地指数:也称地位指数,是进行立地质量评价的常用指标之一,通常用某树种在一定基准年龄时的优势木平均高或几株最高树木的平均高来表示。 立地分类:把生态学上相近的立地进行组合,组合成的单位称为立地条件类型,简称立地类型。 林型:反映林分的立地条件和生产能力指标,具有相同的立地条件、相同的起源、相似的林木组成,具有共同的森林学和生物学特性的林分总体。 立地质量直接评价法:指直接利用林分的收获量和生长量的数据来评定立地质量,如地位指数法、树种间地位指数比较法。 立地质量间接评价法:指根据构成立地质量的因子特征或相关植被类型的生长潜力来评定立地质量的方法,如测树学方法、指示植物法。 森林立地类型:把立地条件相近、具有相同生产能力而不相邻的地段组合起来划为一类。适地适树:就是使造林树种的特性,主要是生态学特性,和造林地的地理条件相适应,以充分发挥生产潜力,达到该立地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可能取得的高产水平。 人工林:凡由人工造林或人工更新形成的森林。 林种:依据造林的目的及人工林的效益不同划分成不同种类。 林分密度:是指单位面积林地上林木的数量。 森林树种组成:是指构成森林的树种成分及其所占的比例。 同龄林:林分中全部林木的年龄处于一个龄级范围内 异龄林:林分中不同树种的年龄大于一个龄级范围 纯林:由一种树种组成的林分。 混交林: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树种组成的林分。 林分组成:指该林分中树种组成的成分及其所占的比例,通常指某一树种株数占全林分株数百分比表示。 林木个体生长:是指树木个体体积和重量的增长变化,林木由种子萌发,经过幼苗时期,长成枝叶茂盛、根系发达的林木。 林木个体发育:林木个体构造和技能从简单到复杂的变化过程。 林木生长的周期性:在自然条件下,林木或器官的生长速率随着昼夜或季节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极性:林木体或其离体部分的形态学两端具有不同生理特性的现象。 再生:林木个体的离体部分具有恢复林木其他部分的能力。 林木个体生长的相关性:林木各个器官分工不同,具有特殊的生理功能,但他们的关系密切,不能独立存在,任何一个器官的生长都会受到其他器官生长的影响。 森林的潜在生产能力:在一定气候条件下森林植物群落通过光合作用所能够达到的最高生产力。 现实生产力:指现存的森林植被所具备的实际生产力,它往往低于气候—立地生产力。 造林规划:是对造林工作的宏观安排,包括它的发展方向、林种比例、局部、规模、进度、

北京林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森林生态学复习资料

名解 1、生态学: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2、森林:森林是由其组成部分——生物(包括了乔木、灌木、草本植物以及动物、微生物等)与周围环 境(光、水、土壤等)相互作用形成的生态系统 3、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指森林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形成及维持的人类赖 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与效用 4、森林生态学:简单地说是研究以树木和其它木本植物为主体的森林群落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6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个体或生物群体周围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7生境(habitat):是指植物或群落生长的具体地段的环境因子的综合 8环境因子:环境中所有可分解的组成要素 9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等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10生存因子:生态因子中生物生存所不可缺少的环境要素 11火因子:林火行为(火强度、火焰高度、蔓延速度等)特性对森林生物所产生的各种影响 12主导因子:组成生境所有的生态因子,都为植物直接或间接所必需,但在一定条件下必然有一个或两个起主导作用,这种起主要作用的因子 13限制因子:在诸多的生态因子中,任何接近或超过某种生物的耐受性极限,而限制其生存、生长、发育、繁殖或扩散的因子 14谢尔福德耐受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超过了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时,就会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 14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植物的生长取决于那些处于最少量状态的营养成分。 17适应:指生物在环境中,经过生存竞争而形成的一种适合环境条件的特性与形状的现象,它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19适应组合:生物对一组特定环境条件的适应表现出彼此之间的相互关联性,这一整套协同的适应特性。20趋同适应(生活型)不同种类的生物由于长期生活在相同或相似的环境条件下,表现出相似的适应性特征的现象 21生活型:按趋同作用的结果,对生物进行划分得到的类型 22趋异适应:亲缘关系相近的同种生物长期生活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表现出不同的适应特征,而形成多种多样的生态类型。 23生态型:经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而分化形成的生态、形态和生理特性不同的可以遗传的类群 24生态幅是指物种对生态环境适应范围的大小 25光补偿点:当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刚好与呼吸作用的消耗相等时的光照强度的称为光补偿点。 26光饱和点:在光补偿点以上,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光合作用强度逐渐提高,并超过呼吸强度,于是植物体内开始积累干物质,但当光照强度达到一定水平后,光合产物不再增加或增加很少时的光照强度。 34光周期现象:生物这种队昼夜周期变化发生各种生理生态反应的现象称为光周期现象。 35临界夜长:引起植物繁殖(花芽形成)的最小或最大黑暗长度 35黄花现象:弱光下植物色素不能形成,细胞纵向伸长,糖类含量低,植株为黄色软弱状,发生黄化现象。36光能利用率:植物光合作用所积累的有机物所含能量占单位面积上的日光能量的比率 27阳性植物:是在强光下才能生长发育良好,而在荫蔽和弱光下生长发育不良的植物 28阴性植物:需要在较弱的光照条件下生长,不能忍耐高强度光照的植物。 29(中性植物)耐荫植物:对光照具有较广的适应能力,对光的需要介于两类植物之间的植物。既可以在强光下良好生长,又能忍受不同程度的遮荫。 30树种的耐荫性:指树种在林冠庇荫下(或弱光条件下)能否完成更新和正常生长的能力。简单地说就是树种忍耐庇荫的能力。 31阳性树种(喜光树种/先锋树种)只能在全光照条件下才能正常生长发良,不能忍耐庇荫,林冠下幼苗不能生长,不能完成更新过程。 32耐荫树种:能忍耐庇荫,林冠下可以正常更新,一些强耐荫树种只有在林冠下才能完成更新过程。

森林资源学复习题答案(纯手打)

森林资源学复习题答案 名词解释: 第一章: 森林资源学:研究森林资源的发生发展,森林的结构和功能,合理开发利用,保护和更新的学科。 森林资源:是林地及其所生长的森林有机体的总称。 森林:是以乔木树种为主体,包括乔木,灌木,草本植物及其他生物在内(森林动物,微生物等)占有相当的空间,密集生长,并能显著影响周围坏境的生物地理群落。 生态公益林:以发挥生态社会效益为主要功能的森林。 商品林(经济林):生产木材,薪炭,干鲜果品和其他工业原料为主的森林和灌木林。 第二章: 森林生态系统:是森林生物群落与其环境在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过程中形成的功能系统,是以乔木树种为主题的生态系统。 森林线(林线):通常是指随着海拔增高或向极地分布到一定限度,森林就不能生长,这个限度就成为森林线或森林界限,简称林线。 森林组成结构: 第三章: 森林资源分类:是根据森林在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和本身的特性所作的类别划分。 五大林种:《中国森林法》将森林划分为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特种用途林五大林钟。 第四章: 森林资源管理:对森林资源保护,培育,更新,利用,等任务所进行的的调查,组织规划,控制调节,检查监督等方面做出的具有决策性和有组织的活动。 森林永续利用:在一定经营范围内永远,持续地生产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所需要的木材和林副产品。持续地发挥森林的三大效益,并在提高森林生产力的基础上,扩大森林利用量。森林分类经营: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根据社会对生态和经济的需求,按照森林多种功能主导利用的方向不同,将森林五大林种相应划分为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两大类,分别按照各自的特点,和规律运营的一种新型的林业经营管理体制和发展模式。 林业区划:是根据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森林复原和林业生产特点,对林业进行地理分区。确定总体和分区的林业发展方向,战略目标和重点林业方针和关键性措施。 森林区划:是针对林业生产的特点,根据自然地理条件,森林资源以及社会经济条件不同,对整个林区进行地域上的划分,将林区区划为若干个不同的单位。 可持续林业:是对森林生态系统在确保其生产力和可更新能力以及森林生态系统的物种和多样性不受损害前提下的林业实践活动。 森林可持续经营:是通过现实和潜在森林生态系统的科学管理,合理经营,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和活力,维护生物多样性及其生成过程。以此来满足社会发展过程中,对森林产品及其环境服务功能的需求,保障和促进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 第五章: 森林资源开发利用:人类通过一系列的技术措施,把森林资源转变为可利用的林木及其产品,

森林培育学复习资料

一、人工造林的重要意义 1.人工造林:是在无林或原来不属于林业用的土地上造林。 2.人工更新:在原来生长森林的迹地(采伐、火烧)上造林。 3.人工造林的发展方向:可持续发展的方向/高效林业发展方向/林种多样性发展方向/短周期方向发展方向/定向培育发 展方向/向无性系林业方向发展/城市林业发展新方向。 4.林种:根据森林的效益、功能和用途不同而划分的森林种类。 人工林的林种的类型: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特种林。 1)防护林:以防护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丛,包括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农田、牧场防护林,护岸林,护路林。2)用材林:以生产木材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包括以生产竹材为主要目的的竹林。3)经济林:以生产果品,食用油料、饮料、调料,工业原料和药材等为主要目的地森林。4)薪炭林:以生产燃料为主要目的的森林。5)特种用途林:以国防、环境保护、科学实验等为主要目的地森林和林木,包括国防林、实验林、母树林、环境保护林、风景林,名胜古迹和革命纪念地的林木,自然保护区的森林。 5.生态公益林:以发挥生态、社会效益为主导功能的森林。商品林:以生产木材、薪炭、干鲜果品及其他工业 原料等为主的森林和灌木林。 6.分类经营:指将《森林法》中划分的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防护林、特种用途林五大林种按其发挥的主要功能 进行重新划分。将防护林、特种林划分为生态公益林,将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划为商品林。 7.林木个体生长:由于原生质的增加而引起的重量和体积不可逆的增加,以及新器官的形成和分化。 8.林木生长过程的描述:1)林木生长曲线。2)林木生长速率。3)林木生长量。按调查因子分:树高、直径、根系、 断面积、材积、重量、形数生长量。按照部位:林木、树干、枝条生长量。按照时间:总生长量、定期生长量、连年生长量等。 9.林木的发育:指林木个体构造和机能从简单到复杂的变化过程,即林木器官、组织或细胞在质上的变化。 全期生长型春季生长型 10.林木个体生长的相关性:1)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相关性。2)主茎和侧枝的相关性。3)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 相关性。4)极性和再生。 11.林木群体的生长发育:1)幼林阶段:种子形成幼苗到1-3龄前,或造林后1-3年。维持苗木体内水分平衡,保证 个体成活至关重要。2)幼树阶段:指幼苗成活后到郁闭前阶段,或称郁闭前阶段。是扎根和根系大量发生的重要时期。应及时采取抚育措施。3)幼林龄阶段:林分郁闭后的5-10年或更长时间,为森林的形成期,属于结实幼年期。4)中龄林阶段:森林的外貌和结构大体定型,林木先后由树高和直径的速生期转入到树干材积的速生期,群体生物量中,干材生物量的比例迅速提高而叶生物量的比例相对减少。5)成熟林阶段:树木个体增大到一定程度,高生长开始减缓甚至停滞,树冠有较大幅度的扩展,直径生长在相当长时期内还维持较大生长,材积生长量和生物量增长趋于高峰,维持一段时间后下落。种子产量高、质量好。可采伐利用。6)过熟林(衰老)阶段:林木生长趋缓、健康程度降低,病虫、气象、火灾的作用增强。种子产量降低、质量下降。 12.影响林木生长发育的条件:1)内部因素:营养物质、代谢机能、激素水平、遗传特征 2)环境条件:温度、光照、水分和养分。 13. 林木群体生长量林分平均高、平均胸径、林分断面积、材积、重量。 14. 影响林分生长发育的因素:立地质量、树种选择、林分群体结构、密度、抚育措施等。 15. 林木产量形成的生理基础:1)光合速率。提高林木的光合速率是提高人工林产量的基本途径。(1)树种遗传品质。 (2)个体特性。(3)生长环境:受光强、温度、湿度、CO2、水分制约。可通过施肥、灌溉等林学措施和林木群体结构的再调节分配作用创造需有利的环境条件。2)叶面积。调节林木最佳的叶面积状态(最适叶面积、枝叶伸展角度):树种搭配、造林密度及密度调节。3)生长期。树种选择、环境条件、林分结构。4)老化过程。叶高光效阶段、生长高峰。 16.光合产量(净第一性生产)=粗第一性生产-呼吸消耗 生态系统净生产量=净第一性生产-净第一性生产 生物量:单位面积上所有生物有机体的干重。经济产量:单位面积的出材量。

森林生态学复习提纲

森林生态学复习提纲 填空题(10分,共10题) 名词解释(20分,共4题) 简答题(30分,共6题) 论述题(40分,共2题) 一、绪论 1、生态学的定义(黑克尔):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与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环境包括:物理环境(温度、可利用水、风速、土壤等);生物环境(其它生物对于有机体施加的任何影响,包括竞争、捕食、寄生和合作)。 2、论述生态学的几种定义,并以此说明生态学的发展过程 (1)英国生态学家埃尔顿(Elton ,1927 )把生态学定义为"科学的自然历史" (2)前苏联生态学家克什卡洛夫(1945 )扩展了这个定义,认为生态学研究应该包括生物的形态、生理和行为上的适应性,即达尔文的生存斗争学说中所指的各种适应性。 (3)澳大利亚生态学家安德列沃斯(Andrewartha,1954)认为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的分布和多度的科学。 (4)纳乌莫夫(1955,1963 )认为生态学的定义是:动物生态学研究动物的生活方式与生存条件之间的联系,以及动物生存条件对繁殖、存活、数量以及分布的影响。 (5)加拿大学者克雷布斯(Krebs ,1972)的定义是:生态学是研究决定有机体的分布与多度的相互作用的科学 (6)澳大利亚生态学家安德列沃斯:研究有机体的分布和多度的科学。 (7)美国生态学家奥德姆(0dum,1953 ,1959 ,1971 ,1983 )提出的定义:生态学是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科学。 (8)中国著名生态学家马世骏对生态学的定义:生态学是研究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相互关系的科学。 生态学定义归纳起来可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研究重点是自然历史;英国生态学家埃尔顿、克什卡洛夫; 第二类:研究重点是动物种群生态学和植物群落生态学;澳大利亚生态学家安德列沃斯、纳乌莫夫、加拿大学者克雷布斯; 第三类:研究重点是生态系统生态学;奥德姆、马世骏。 自然历史→种群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 3、种群、生态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的定义 种群:种群是栖息在同一地域中同种个体组成的复合体。 生态群落:生物群落是栖息在同一地域中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复合体。群落特征包括群落的结构、演替、多样性、稳定性等。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指同一地域中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的复合体 生物圈: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和一切适合于生物栖息的场所,它包括岩石圈的上层、全部水层和大气圈的下层。 4、生态学按照研究对象的组织层次划分,生态学应该包括哪几个分支学科。 生态学研究的重点在于生态系统和生物圈中各组成成分之间,尤其是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间的相互作用 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 其他组织水平,分子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全球生态学。 概括各分支学科的主要研究内容

森林培育学重点

绪论 1、森林培育是从林木种子、苗木、造林到林木成林、成熟的整个过程中,按既定培育目标和客观自然规律所进行的综合培育活动。 ●是一种生产过程:通过树木和森林利用太阳能和其它物质进行生物转化,生产人类所需 的植物性有机物、工业原料和生物能源的生产过程,同时也是通过树木和森林的存在,创造并保护人类和生物生存所需环境的生产过程。 ●是一项建设事业:用科学手段营造或更新森林并加以抚育保护的一项建设性事业。 ●森林培育学是研讨营造和培育森林的理论和技术的学科。 英语silviculture源于拉丁语,silva意为森林,culture为栽培和培育的意思。 ●造林简史:新中国成立后(4个发展阶段) ①恢复及发展阶段(1949~1957)→开展森林资源清查,实行封山育林,只在重点地区开展人工造林,以群众造林为主。技术措施机械地采用前苏联的办法(如大密度造林,机械的林带走向等),强调造林质量少,造林成效低。 ②打基础并调整巩固阶段(1958~1966)→群众造林和国营造林同时发展,开展沙漠绿化、水土保持、防护林建设,造林工作取得了很大发展。但同时森林的破坏十分严重(以粮为纲,大炼钢铁),造林成效虚报、浮夸严重。造林技术上,在总结前一阶段经验的基础上,许多措施更切合国情,同时着手于造林基础工件的研究,如立地条件类型划分、树种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等。 ③停滞阶段(1966~1978)→文化大革命,全国形势不稳,造林工作进展缓慢,毁林现象日益严重,森林面积日益减少。学校停止招生,科研单位停止研究工作,所有技术工作基本停顿。 ④稳步提高阶段(1978年以后)→1978年11月25日国务院批准国家林业总局关于西北、华北、东北风沙危害、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建设防护林体系(三北防护林体系) →1979年2月23日第五次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根据国务院决议,决定3月12日为我国植树节 →1981年12月13日通过了《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 →1984年9月20日第六次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植树节3月12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84提出,1998修正) 6、1998年长江洪灾后提出“六大林业重点工程” ①天然林保护工程 ②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③三北和长江中下游等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④环北京地区防沙治沙工程 ⑤重点地区以速生丰产用材林为主的林业产业基地建设工程 ⑥野生动植物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 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03年6月25日在《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9号文件)中明确提出“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应该赋予林业重要的地位;在生态建设中,应该赋予林业首要的地位。” 7、中国林业发展战略:三生态 生态建设——确立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 生态安全——建立以森林植被为主体的国土生态安全体系 生态文明——建设山川秀美的生态文明社会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复习题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复习题 名词解释: 1.法正林:是具备发证状态的森林,即具备能够实现严格永久平衡利用状态的森林,这种森林称严正的保续作业,也就是每一年有均等数量的木材收获,平衡的、固定的收获量。 2.完全调整林:是森林通过若干次调整后,形成理想的森林结构,建立起既符合自然规律又符合永续利用结构空间秩序的标准林。根据年龄划分为同龄林和异龄林。 3.近自然林业:在确保森林结构关系自我保存能力的前提下,遵循自然条件的林业活动,它是兼容林业生产和森林生态保护的一种经营模式。 4.全龄林:从一年生到择伐林各个龄级的林分都有,并且各林分都有一定的数量。 6.同龄林:指树木年龄相同或大致相同的林分。年龄完全相同的叫“绝对同龄林”,年龄相差不超过一个龄级的叫“相对同龄林”。 8.森林成熟:将森林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最符合经营目标时的状态,成为森林成熟。 9.森林:森林,是一个高密度树木的区域。这些植物群落覆盖着全球大面积并且对二氧化碳下降、动物群落、水文湍流调节和巩固土壤起着重要作用,是构成地球生物圈当中的一个最重要方面。森林包括乔木林和竹林。森林是由树木为主体所组成的地表生物群落。它具有丰富的物种,复杂的结构,多种多样的功能。 10.经济成熟:在森林生长发育过程中,货币收入达到最多时的状态称为经济成熟。 11.防护成熟:当林木或林分的防护效能出现最大值后,开始明显下降时成为防护成熟 12.自然成熟:林分或单株林木在正常生长发育情况下,都要经历从小到大、衰老、然后逐渐枯萎死亡的过程。当林分或树木生长到开始枯萎阶段时的状态称为自然成熟,也成生理成熟。 13.林种区:是在土地地域上相互连接,其内部经营强度相一致,有相同的经营目的,并采取同一经营制度和利用制度的所有林分或地段的经营单位。 14.采伐限额:依照法定的程序和方法,对本行政区内的森林、林木色生长量进行调查与预测,依次控制计算与论证的年伐量,保经国家批准的,在一定行政区域的经营单位内,各单位每年以各种采伐方式,对森林资源采伐消耗的立木蓄积量最大。 15.合理(标准)采伐量:根据森林经营单位森林资源特点和林业生产条件,选用几种不同公式计算森林的年伐量,在此基础上,对这些不同的采伐量数值进行分析、比较和论证,最后确定一个合理的采伐量。16.林班:是在林场的范围内,为便于森林资源统计和经营管理,经林地划分为许多个面积大小比较一致的基本单位。 17.小班:是为了清查森林资源,统计计算森林资源,便于展开森林经理活动,在林班内划分为若干个生物学特性和经营特征一致,而且与其它相邻地段在经营措施上有差异的地域或小区地段叫小班。 19.组织经营类型:在同一林种区内,由一些在地域上不一定相连,但经营目的相同,需要采取相同的经营措施和相同的林学技术计算方法的许多小班组合起来的一种经营单位。 20.永续利用: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基于扩大再生产的原则,林木培育(森林更新与抚育)和森林利用(木材、材产品和其他多种有益效益)在数量与质量,时间与空间上的永续。 21. 森林经营方案:森林经营方案是森林经营主体为了科学、合理、有序地经营森林,充分发挥森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林业法律法规政策、森林资源状况及其社会、经济、自然条件编制的森林资源培育、保护和利用的中长期规划,以及对生产顺序和经营利用措施的规划设计。 22.经济林成熟:目的产品平均年产量达到最高时的森林状态,称为经济林成熟。 知识点 1.经济成熟的方法包括哪些净现值、内部收益率、增值指数、土地纯收益最高成熟龄、指率式 2.森林的采伐量包括森林主伐量、间伐量和补充主伐量。森林主伐方式为皆伐、渐伐和择伐。 3.森林资源调查(一类、二类、三类)的调查对象、落实单位、间隔时间 一类调查(连续森林资源清查、全国森林资源调查):调查对象是设立在调查区域内的固定样地,有时也增设一些临时样地;落实单位为县和立业局;间隔时间为5年。 二类调查(森林经理调查,规划设计调查):调查对象是以经营管理森林资源的企业、事业或行政区划单

森林培育学复习资料全

一、、概念 1、森林培育是通过树木和森林利用太阳能和其它物质进行生物转化,生产人类所需的食物、工业原料、生物能源等的一种生产过程,同时创造并保护人类和生物生存所需环境的生产过程。 2、森林培育学是研究营造和培育森林的理论和技术的科学。 二、简述题 1、森林培育学的内容 良种生产,苗木培育,森林营造,森林抚育,森林主伐更新 2.、森林培育的对象 人工林和天然林 3、森林的三大效益 经济效益:既森林生产木材和林副产品所产生的效益 生态效益:主要是指森林在改善环境方面所带来的效益 社会效益:森林对社会产生的效益。包括提供就业机会,对人类精神产生的效益 三、论述未来森林培育工作发展的趋势。 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全球的普及,林业也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1)注重森林的可持续经营 以木材生产和森林多功能发挥相协调的森林经营模式将普遍的被探讨,为此,森林培育将更注重森林的多目标(木材和非林产品的生产、生物多样性和野生动物保护、生态系统可持续能力、保持水土的能力、森林服务功能、更新的影响等)。

一些可持续经营模式将被提出,如森林的生态系统经营模式、新林业模式、接近自然的林业、生态林业等。 另外在具体经营技术上一些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的技术也将逐渐的被替代,如化肥、农药、除草剂等。 2)森林培育将更加集约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木材等林产品的需求将不断增加,森林培育技术也将向集约化方向发展。目前在发达的国家短轮伐期工业人工林培育技术已经基本建立,如桉树(轮伐期3-10年,年生长量可达60-90m3/hm2)等。新的培育体系主要注重遗传控制(无性系造林)、立地控制、密度控制、地力维持等技术,在短期内可收获大量木材。我国目前也在进行该方面的研究。 3)森林培育出现定向化趋势 为了发挥森林的更大效益,在森林培育上将实行分类经营和定向培育。对一个区域来讲,森林被划分成商品林和公益林。对于商品林又分成纸浆林、建筑用材林、单板用材林等。 第一章森林的生长发育与调空 一、概念 1、林木个体生长(growth):是指林木个体在重量和体积上的不可逆增加。通常描述林木生长的指标有:生长过程曲线,生长速率和生长量。 2、林木个体发育(development):是指林木个体构造和机能从简单到复杂发生质变的过程。 3、林木生长的周期性:在自然条件下,林木个体或器官的生长速率随着昼夜或季节发生有规律的变化,这种现象称为林木生长的周期性。

森林培育学

森林培育学 一、森林培育学概念及发展历史 (一)森林培育学的相关概念 森林培育是森林经营活动的基础和主要组成部分。它涉及林木种子、苗木、造林到林木成林、成熟的整个培育过程。。 森林培育学/造林学(Silviculture)是关于森林营造和培育理论与技术的科学,是林学的主要二级学科。其对象是人工林和天然林。森林培育学原名造林学,是中国引用的日本从德文翻译出的词语,后改为森林培育学。 森林培育学研究的主要范畴在两个方面:一是涉及培育全过程的理论问题,如森林立地和树种选择、森林结构及其培育、森林生长发育及其调控等基本理论问题;二是全培育过程各个工序的技术问题,如林木种子生产和经营、苗木培育、森林营造、森林抚育及改造、森林主伐更新等。由于不同林种的培育目标不同,技术体系也应与培育目标相适应。而关于一些特定林种的培育科技问题,由于事业发展需要和培育特点明显,已陆续独立为单独的课程,如经济林学、防护林学等,它们统属于森林培育学科群,成为其三级学科。 (二)我国森林培育学/造林学的发展历史 以林木培育为代表的中国古代林业科学技术有着光辉的历史,在相当长一个时期走在世界的前列。从秦汉时期南方的古越人创造的“萌条杉”、插条杉等繁殖技术到西汉的《汜胜之书》和东汉的《四民月令》中提出一套完整的植树技术再到北魏的《齐民要术》,首次提出农林间作和林木轮伐法。我国古代有关林木培育的知识和经验尽管对推动林业生产的进步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由于处于零散无系统的状态,没能形成一门学科。 近代森林经营思想和理论,一直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其发源地始终在德国。我国由于近代科学技术的落后和社会生产事业发展的滞后,包括森林培育学在内的整个林学的形成发展都比较晚,直到20世纪20年代以后才陆续由一批从欧、美、日归国的留学生对林学各个学科做了系统介绍。最后,在引进国外先进知识的基础上,许多先辈努力探索与国内实际结合,逐步形成了我国的森林培育理论和技术体系。 二、森林立地 (一)森林立地的基本概念 森林立地的立地环境条件是指在造林地上凡是与森林生长发育有关的自然环境因子的综合。立地质量是指某一立地上既定森林或其他植被类型的生产潜力,其高低与具体树种相关联。一个既定的立地,对于不同的树种来说,可能会得到不同的立地质量评价结果。在一定程度上立地质量和立地条件是可以通用的。 (二)森林立地的分类 森林立地可以按一定原则对影响林木生长的自然综合体的划分与归并,狭义上讲,将生态学上相近的立地进行组合,称为立地分类,组合成的单位,称为立地条件类型,简称立地类型(或称植物条件类型)。广义上说,立地类型划分包括对立地分类系统中各级单位进行的区划和划分。一般意义上的立地类型划分多指狭义分类。 我国森林立地分类系统主要由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张万儒、蒋有绪等人建立。该系统把全国共划分成3个立地区域、16个立地带、65个立地区、162个立地亚区,由包括0级在内的5个级别和若干辅助级别组成。其中,1、2级为森林立地分类系统的区域分类单元,3、4级为森林立地分类系统的基层分类单元。

森林资源复习资料

1 名词解释:森林资源管理:对森林资源进行区划、调查、分析、评价、决策、信息管理等一系列工作的总称。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森林可持续经营:永续利用:在一定经营范围内能不间断地产色很能够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所需要的木材和林副产品,持续地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在提高森林生产力的鸡翅上,扩大森林的利用量。 2 试述林业的特点及其与森林资源管理工作的关系(论述p2,p3)答:(1)林业特点如下:森林功能和林业经营目标的多样性;林业生产周期的长期性;林业生产的地域辽阔性;森林资源的有限再生性;森林成熟的不明确性;林业的社会公益性。(2)森林资源管理工作包括:森林区划调查、森林资源的分析和评价(森林资源管理模式、森林资源价值计算、森林成熟期的确定、森林资源结构调整)、森林经营决策和编制森林经营方案、森林资源的信息管理。(3)林业的特点决定了森林资源管理工作的内容。林业生产地狱辽阔,信息量较大,且生产周期长,我们必须对森林进行经营决策管理,编制长期的森林经营方案,同时建立信息数据库管理森林资源。森林功能和林业经营目标多种多样,森林成熟也是很不明确的,只有对森林进行分析和评价,才能选择合理的森林资源管理模式,确定适合的森林资源价值计算方法,从而更明确地认识到森林何时成熟,并及时对森林资源结构进行调整。 3 简述森林资源管理的目的和任务答:(1)森林资源管理经营的目的是:对现实森林进行合理经营、科学管理,使之最大限度地发挥森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

社会效益,实现森林的永续利用和可持续经营。(2)森林资源管理的任务是进行森林区划和调查,森林资源的分析和评价(森林资源的管理模式、森林资源价值计算、森林成熟期的确定、森林资源的结构调整),森林经营决策,编制森林经营方案,森林资源的信息管理。 4 简述可持续发展及其基本内涵答:可持续发展是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森林可持续经营是既满足森林可持续经营应当在没有不可接受的损害情况下长期保持森林的生产力,可再生性和森林生态系统的物种和生态多样性。基本内涵有:可持续发展能够鼓励经济增长;可持续发展的标志是自愿的永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 5 简述森林可持续经营指标体系的内容答:国际间森林可持续经营评价:热带木材组织进程、蒙特利尔进程。国家级森林可持续指标体系:生物多样性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生产力维护;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活力;水土资源的保护;森林对全球碳循环的利用;满足社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森林和持续经营的法规政策和经济体制。森林经营单位水品的评价体系: 6 试述森林永续利用的意义及其基本内涵答:永续利用的意义在于:永续利用的基本内涵:保持木材的均衡收获;保持林地生产力的永续;保持林木蓄积量的永续;永续利用是扩大再生产模式,即在不断提高森林数量和质量的前提下,逐步增加木材利用量;永续利用包括森林生态系统多种效益的持续发挥。 7 试述森林永续利用的条件。(论述p17~p19)答:森林永续利用的条件分为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内部条件有指森林资源条件:林地条

森林生态学复习题

《森林生态学》复习题A(专升本) 一、填空题 1、根据生态因子的性质可将其分为、、、、人为因子和火。 2、国槐与银杏相比为对策种,而与鸡爪槭相比则为对策种。 3、群落的垂直结构,主要指群落现象;而水平方向上的不均匀配置,使小群落交互排列在一起就构成了群落的水平结构或群落的。 4、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和。 二、选择题 1、非生物因素不包括下面的()。 A.阳光 B.大气 C.水 D.树木 2、下列太阳辐射光谱中,属于生理无效辐射的是()。 A.红光 B.紫外线 C.绿光 D.红外线 3、下列因子中,()是竹子北移的限制因子。 A.日照时数 B.降水 C.温度 D.湿度 4、生态学中,具体的生物个体和群体生活地段上的生态环境被称为()。 A.环境 B.生境 C.内环境 D.地球环境 5、在某森林群落更新调查中,共调查了30个样方,其中18个样方出现麻栎幼苗,则麻栎在该群落中更新的频度为( )。 A.0.6 B.0.4 C.60% D.40% 6、与其他3种植物相比,均属于r对策种的植物是()。 A.蒲公英 B.红松 C.杨树 D.柳树 7、下列种群特征中,()属于种间关系? A. 密度效应 B. 等级制 C.利他行为 D.捕食作用 8、群落中的“偶见种”可能是()。 A.优势种 B. 伴生种 C.残遗种 D. 亚优势种 9、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大约有( )。 A.1% B.2% C.5% D.10% 10、下列情况中,生物数量金字塔倒置的是()。

A.几平方米的草地上生活着几只蝗虫 B.几十平方公里范围内生活着一只老虎 C.几十平方公里的草原上生活着十只田鼠 D.一株玉米上生活着几十只粘虫 三、判断题 1、生态学提到的环境因子和生态因子具有完全相同的含义。() 2、苗圃地温度越高,苗木生长量越大。() 3、多样性指数的大小与种的数目和种的均匀度无关。() 4、森林植物种群的年龄结构中,幼年的数量比例高,则该种群数量一定是越来越多的。() 5、自然状态下,生态系统的发育是逐渐趋于平衡的。() 四、名词解释 1、生态学: 2、主导因子: 3、种群调节: 4、次生演替: 5、生态位 五、简答题 1、森林植物对水分过少的形态和生理适应特征 2、简述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类型及其特点 3、为什群落层次结构越复杂,生物生产力越高? 4、简答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影响因素。 六、论述题 试以你所熟知的一个森林生态系统为例,论述其组成成分的地位与作用,以及其生态系统的功能与基本特征。 《森林生态学》复习题B(专升本) 一、填空题 1、生态学是研究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2、生态因子作用特征包括作用、作用、作用、作用和生活因子的不可代替性与可补偿性。

2016《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复习题

2016《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复习题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复习题 一、解释下列名词术语 1.小班 2.森林永续利用 3.森林成熟 4.信息 5.法正林 6.森林 7.林种区 8. 森林调整 9.林班 10.森林档案 11.森林区划 12.全龄林 13.轮伐期 14.择伐期 15.采伐限额

16. 标准年伐量 17.法证蓄积量 18.数量成熟 19.森林资源管理信息 20.郁闭度 二、单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有四个可供选择 的答案,请选择正确的答案号码,直接填 写到每题的括号内。 1.实现森林永续利用的内部条件包括林地条件 和林木条件,其中林木条件含有林木树种结构、()、径级结构、蓄积结构和生长量条件。 ⑴交通条件⑵社会条件⑶年 龄结构⑷林木蓄积量和生长量 2.()在1826年提出了法正林理论。 ⑴J.C.K. Gayer ⑵G.L. Hartig ⑶Endres ⑷ J.C. Hundeshagen 3.处于法正状态的某云杉林经营类型,最老龄级 的蓄积量为12万m3,轮伐期为100年,则其法正生长量为()。 ⑴1200万m3⑵24万m3⑶12万m3⑷ 120万m3 4.森林的主伐方式分为()。 ⑴皆伐、间伐、择伐和渐伐⑵乔林、矮林、中林和预备伐 ⑶皆伐、择伐、下种伐和间伐⑷皆伐、择伐和渐伐 5.从1994年开始,我国进行了7次全国森林资 源清查,到2008年全部完成调查任务。我国

目前的森林覆盖率是( )。 ⑴12.1% ⑵20.36% ⑶16.55% ⑷37.5% 6. 国有林场森林区划的系统是( )。 ⑴ 林场—营林区—林班 ⑵ 林场—营林区—小班 ⑶ 林场—经营区—林班—小班 ⑷ 林场—营林区—小班 7. 法正蓄积量的计算表达式是( )。 ⑴ 2u Z V u n ?= ⑵Z u V u n ?= ⑶ 22Z u Z V u u n -?= ⑷2 2Z u Z V u u n +?= 8. 在设计对象技术复杂而又缺乏设计经验、技术力量跟不上或设计对象资料缺少时使用( )。 (1)一阶段设计 (2)两阶段设计 (3) 三阶段设计 (4)作业设计 9.某经营单位马尾松大径材经营类型,主伐年龄为55年,要求当年采伐当年更新,则其轮伐期为( )。 ⑴54年 ⑵55年 ⑶56年 ⑷59年 10.按照森林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通常把森林划分为( )五大林种。 ⑴用材林、公益林、兼用林、特种用途林和水源涵养林 ⑵防护林、商品林、公益林、薪炭林和竹林 ⑶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和特种用途林 ⑷公益林、商品林、自然保护区、经济林和竹林 11.某小班为慈竹林,经实测郁闭度为0.17,该小班应划分为( )小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