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松苗叶枯病的真相

松苗叶枯病的真相

松苗叶枯病的真相
松苗叶枯病的真相

松苗叶枯病防治有方

松苗叶枯病最先在日本发现,以后在朝鲜,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斯里兰卡和非洲的一些国家都有报道,在中国,长江流域以南各省,东起台湾西至湖南,南起香港北至河南南部多有分布。

松苗叶枯病在中国的主要寄主有马尾松,台湾松,日本黑松,油松,加勒比松等。湿地松和火炬松很少发病。当年播种苗和1-2年生苗受害最重,严重时发病率常达100%,可造成50%以上的死苗率。因而使苗圃遭受毁灭性损失,若用病苗造林,也使栽植成活率大为降低。

病原:松苗叶枯病是由半知菌亚门的赤松隔尾孢霉菌引起的。

病害类型:真菌

主要危害部位:叶片

危害症状:松苗叶枯病先侵染下部针叶,逐渐向上部针叶蔓延,受害针叶从叶端开始出现一段一段的褐色黄斑,以后逐渐变成深褐色至灰褐色,病叶干枯后下垂,但不脱落。当病害蔓延到全部针叶后,病苗即干枯死亡。

发生规律:病菌以菌丝体在感病针叶内越冬,如果病针叶埋入土中,病菌的存活率随着

埋藏深度增加而减少。次年夏季当环境条件适宜时即产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随风传播,遇到松苗即能侵入针叶为害。松苗叶枯病一般在当年7月中、下旬开始发病,8—10月为盛发期,11月以后逐渐停止。在发病期间雨水较多的年份,病害最易流行。

病害的发生与环境条件有密切的关系,夏季高温、高湿有利于病菌的侵染,苗圃地耕地过浅,苗木根系不发达,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差,苗木生长纤弱,易发病;在感病苗圃,连育松苗时,如末清除病苗、深耕和土壤消毒处理,常发病重;育苗时播种量过多,苗木生长过密,通风透气性差,病害容易蔓延;土壤缺肥,管理不善的苗圃发病重。

防治方法:

(1)选好圃地:苗圃地要选在没有叶枯病发生、土壤疏松、肥沃、以及利于排灌的地方。在发生松苗叶枯病的苗圃,应与抗病树种实行轮作,或在冬季进行深耕,将病苗深埋土

中,促使腐烂,减少病原。

(2)加强管理:在苗木生长期要及时间苗、施肥、浇水、中耕除草,保障苗木生长健壮,增强其抗病能力。发病期间及时检查,对少数发病早的植株可摘除感病针叶或拔除病苗集中烧毁,防止苗地形成发病中心,引起病害蔓延。

(3)选好苗木:造林时要选择生长良好的苗木,严禁用带病苗木造林。

(4)药剂防治:发病期,每隔7天喷一次浓度为500倍稀释液的“好贵田-绿盾2号”,需喷2—3次,可以有效防治松苗叶枯病。

松苗叶枯病的真相

松苗叶枯病防治有方 松苗叶枯病最先在日本发现,以后在朝鲜,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斯里兰卡和非洲的一些国家都有报道,在中国,长江流域以南各省,东起台湾西至湖南,南起香港北至河南南部多有分布。 松苗叶枯病在中国的主要寄主有马尾松,台湾松,日本黑松,油松,加勒比松等。湿地松和火炬松很少发病。当年播种苗和1-2年生苗受害最重,严重时发病率常达100%,可造成50%以上的死苗率。因而使苗圃遭受毁灭性损失,若用病苗造林,也使栽植成活率大为降低。 病原:松苗叶枯病是由半知菌亚门的赤松隔尾孢霉菌引起的。 病害类型:真菌 主要危害部位:叶片 危害症状:松苗叶枯病先侵染下部针叶,逐渐向上部针叶蔓延,受害针叶从叶端开始出现一段一段的褐色黄斑,以后逐渐变成深褐色至灰褐色,病叶干枯后下垂,但不脱落。当病害蔓延到全部针叶后,病苗即干枯死亡。 发生规律:病菌以菌丝体在感病针叶内越冬,如果病针叶埋入土中,病菌的存活率随着

埋藏深度增加而减少。次年夏季当环境条件适宜时即产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随风传播,遇到松苗即能侵入针叶为害。松苗叶枯病一般在当年7月中、下旬开始发病,8—10月为盛发期,11月以后逐渐停止。在发病期间雨水较多的年份,病害最易流行。 病害的发生与环境条件有密切的关系,夏季高温、高湿有利于病菌的侵染,苗圃地耕地过浅,苗木根系不发达,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差,苗木生长纤弱,易发病;在感病苗圃,连育松苗时,如末清除病苗、深耕和土壤消毒处理,常发病重;育苗时播种量过多,苗木生长过密,通风透气性差,病害容易蔓延;土壤缺肥,管理不善的苗圃发病重。 防治方法: (1)选好圃地:苗圃地要选在没有叶枯病发生、土壤疏松、肥沃、以及利于排灌的地方。在发生松苗叶枯病的苗圃,应与抗病树种实行轮作,或在冬季进行深耕,将病苗深埋土

华山松苗木培育指标分析

森林培育学实习报告 指导教师:李莲芳、朱存福 基质类型与KMnO4和GA3浸种对华山松发芽及苗木生长的影响1 ——株存活率、根干重 1.试验目的和意义 华山松(Pinus armandii)松科(Pinaceae)松属,针叶乔木。幼树树皮灰绿色或淡绿色,平滑,老则灰色,裂成方形或长方形厚块固着于树干上。球果圆锥状长卵形,翌年9~10月成熟,种子无翅或两侧及顶端具棱脊。 华山松产于华北、西北、西南及湖北西部,生于海拔1000~3300m,形成纯林或混交林。喜光、喜温凉湿润气候,分布区年均温5~15o C,年降水量600~1500mm,宜深厚疏松、湿润、排水良好的微酸性森林棕壤,在钙质土上也能生长,不耐水涝和盐碱;浅根性,侧根发达,可作为产区低山至中山地带的造林树种。边材淡黄色,心材淡红褐色,纹理直,结构略粗,质轻软,易加工,供建筑、板料、家具、木模、胶合板等用:木材纤维含量高,为优良造纸和纤维加工原料,种子可实用。 本试验采用播种育苗法培育华山松苗木,学习掌握林木苗木培育的基本方法,了解多因素对华山松种子发芽率及种苗生长的影响。 2.试验设计 2.1试验的因素水平 试验因素包括基质类型、高锰酸钾(KMnO4)和赤霉素(GA3)浸种共3因素,因素包括3个水平(表1)。同时,为了进一步了解不同浓度高锰酸钾浸种对发芽的影响,增加一个不同浓度高锰酸钾浸种的单因素试验,共含6个水平(表2)。 表1 试验的因素水平表 因素水平设施A-基质类型(V:V) B-KMnO4浸种浓 度(%) C-GA3浸种浓度(g/L) 1 全光照苗圃土0.050 2 温棚内苗圃土∶炭渣=70%:30% 0.250.015 3 ---苗圃土∶炭渣=50%:50% 0.50.030 注:KMnO 4和GA 3 浸种时间分别0.5h,首先用KMnO 4 浸种后清水洗净晾干后再用GA 3 浸种。 1森林培育学实习报告.第一小班林学12级.陈月圩20120455003

云南松菌根土育苗技术

云南松菌根土育苗技术 发布日期:2008年03月16日作者:点击:[ 27] 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是西南地区分布较广的针叶树种,它以适应性强,耐干旱瘠薄而成为省内主要消荒树种。在造林方法上,以往采用的人工播种造林,由于受气候等因素的制约,不仅成活 率低,而且苗木生长缓慢,林相参差不齐,不利于形成速生丰产优质林分。这解决这一造林技术上的难题,红河州林科所根据菌根在增强植物吸收利用功能,调剂生理代谢机制,颉颃高温、干旱和病原侵袭等方面和重要作用,开展了松树菌根化育苗造林试验。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总结出用森林内天然菌根土培育松树苗木,使红河州内一些造林困难地区的云南松成活率,由以往的不足20%提高到85%以上,苗木茁壮,长势喜人。)是西南地区分布较广的针叶树种,它以适应性强,耐干旱瘠薄而成为省内主要消荒树种。在造林方法上,以往采用的人工播种造林,由于受气候等因素的制约,不仅成活率低,而且苗木生长缓慢,林相参差不齐,不利于形成速生丰产优质林分。这解决这一造林技术上的难题,红河州林科所根据菌根在增强植物吸收利用功能,调剂生理代谢机制,颉颃高温、干旱和病原侵袭等方面和重要作用,开展了松树菌根化育苗造林试验。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总结出用森林内天然菌根土培育松树苗木,使红河州内一些造林困难地区的云南松成活率,由以往的不足20%提高到85%以上,苗木茁壮,长势喜人。 菌根是土壤中真菌与植物营养根所组成的共生体,它生活在一种高度平衡的联合体中。菌根真菌从寄主植物处获得碳水化合物和一些必要的物质,而寄主植物则通过菌根真菌扩大其根系的吸收面,有效地帮助植物吸收水分、养料,并把不溶性磷和某些复杂的无机物和有机物转变成可吸收状态,特别是菌根真菌所产生的生产激素和抗生素,对调节植物营养物质的运输功能,促进根的生长分化,印制幼苗根部病害,增强寄生植物对高温干旱和不适酸碱度的适应能力等方面均有重要作用。 1、育苗 1.1育苗基质的配制 基质按菌根土、黄心土85%,火土10%钙镁磷或普通过磷酸钙5%的比例配制。使用这种基质作填料的容器苗,两三个月后,即可发现苗木侧根长有棒状或珊瑚状的菌根,其生长势、苗高、侧根数和单株全苗重与对照苗木相比均有显著差异。 挖取菌根土时,由有经验的人员在林内挖一30cm深的剖面,先观察菌根、菌索的含量与分布,然后决定是否选用。菌根真菌在土壤表层分布较多,为防止取土时带走更多的杂草种子和有害病菌,应在表层的枯枝落叶和杂草除去后,挖取土层10~20cm处的菌根土作容器基质。黄心土可在菌根土下层就近挖取,或在没有种过农作物的林地上就近挖取,但要十分注意黄心土的结构和质地,凡结构和质地差的,一律不能用作育苗基质。 1. 2苗木培育 1.2.1 育苗节令 松树容器苗的培育时间太短,不能保证定植的成活率;培育时间过长,又会延长幼苗管护期,增加造林成本。根据红河州林科所的试验,一般1月下旬至2月上旬是较好的育苗季节;在一些低海拔地区,

常见病害

苗圃中常见苗木病害及防治 苗圃中苗木能感染的病害很多,有许多树种同时可能感染一种病害,也有某种病害仅使一两个树种的幼苗产生病害。不同地区出现的病害种类也有不同。下面介绍几种苗圃中经常见到的几种带有普遍性的病害及其防治方法。 一、碎倒病(立枯病) 1.危害 幼苗碎倒病又称立枯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普遍发生于苗圃中,以针叶树苗木受害最重,尤其是松、杉、落叶松属树种,仅柏类是抗病的。阔叶树种中,锻树、香椿、臭椿、木荷、刺槐、枫杨、榆、银杏、擦木、石楠等幼苗感此病。此外,许多农作物和蔬菜的幼苗也常得拌倒病。 2.症状 拌倒病一般发生在1年生以内的苗木上,而以从出土后1个月之内的幼苗受害最重。病害的症状因发病的时期不同而有不同的表现 (1)种芽腐烂型播种后至幼苗出土前,病菌侵染种子或幼芽,使种子或芽的组织腐烂,通常成堆发生。 (2))稗倒型初出土的幼苗组织柔嫩,如幼茎或幼根受到侵染而腐烂,整株幼苗迅即倒伏,而幼叶尚保持绿色,故称为碎倒病。这是最常见的症状表现。 (3)茎叶腐烂型多发生在出土2个月后至2一3年生长过密的苗木中。高温多雨季节易出现这种症状。表现为初时茎、叶上有极细的菌丝,交织如蛛网,以后茎、叶迅速腐烂呈暗绿色,继而变褐,被蛛网状菌丝体缠绕在茎上,茎皮也腐烂。但因此时苗木多已木质化,故死苗直立不倒。 (4)根腐立枯型病菌自根部侵人,被害苗地上部初表现为萎蔫状态,继而针叶枯黄。这种病苗较易于拔起,检视根部可见主根皮层和须根组织腐烂,死苗不倒,故此病又称 立枯病。 3.病原 拌倒病主要是由真菌中的立枯丝核菌(Rhi二tania-sviani kiih二)、镰刀菌(蜘saru二spp.)和腐霉菌(Fyt从-um spp.)等引起。在有些情况下,某种非侵染性因素也可以引起这种病害。如圃地积水、覆土过厚、表土板结、土表高温等都可以导致种芽腐烂、苗木碎倒或立枯。 在我国,碎倒病最主要的病原菌是立枯丝核菌,特别是北方地区,立枯丝核菌的危害更为严重。但在南方某些地区或在不同的环境、苗龄、季节等条件下,镰刀菌和腐霉菌有 时也成为主要的病原。 4.发生规律

大花萱草的栽植方法和病虫害防治

大花萱草,又称金针花、忘忧草,属百合科萱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植株矮、花期长等特点。叶绿色、狭长。花大且有芳香。济南地区多用于花坛、马路隔离带、河岸绿地的点缀及小区的绿化等。观叶与观花于一体,是优良的园林绿地花卉。 栽植方法 大花萱草对土壤要求不严。经实地观察,盐碱地、砂石地等上都能够正常生长。但以腐殖质含量高、土层深厚、灌溉条件优越、排水良好的通透性土壤最好。整地时施入一定量的有机肥,然后整平、耙细、整畦,畦宽2-3米,便于管理。开沟或挖穴栽植,栽植不宜过深或过浅,株行距保持30-40厘米为宜,栽植后覆土压实,浇透水。 肥水管理 大花萱草除种植时施足基肥外,花前及花期需补充追肥2-3次,可喷施0.2%的磷酸二氢钾,促使花朵肥大,并可达到延长花期的效果。 大花萱草抗旱能力较强,营养生长期需水量小,但在大花萱草的花蕾期,需水量偏大,要保持土壤湿润。雨季时还要注意排水防涝,入冬前浇一遍防冻水,以保证翌年春苗子的发芽率。中耕除草 大花萱草定植后,为了保证苗木的正常生长,应及时中耕除草。除草一般分两种方法,一是用除草剂清除地里的杂草,二是机械或手工松土清除地里的杂草。 病虫害防治: 大花萱草容易发生病害主要是锈病和叶枯病。 锈病是由锈菌目中的锈菌侵染引起的花卉病害总称,为真菌病害。一般在大花萱草中后期发生,5月上旬发生,6-7月发生严重,主要危害大花萱草的叶片和花苔,锈孢子飞散后,叶片、花苔枯死。喷洒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每隔20天喷一次,三次后防治效果可达90%以上。叶枯病由刺盘孢属病原真菌引起,是继叶斑病后发生的苗期病害。一般5月上旬开始发病,6月上中旬发生严重,主要危害叶片和花苔,严重时全株枯死。用7 0%百菌清500---600倍液或65%代森锌500倍液每10-12天喷一次。 大花萱草容易发生虫害主要是红蜘蛛和蚜虫。 红蜘蛛的防治主要是应用40%三氯杀螨醇乳油1000~1500倍液或20%螨死净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等进行喷施,均可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蚜虫的防治主要是选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2.5%蚜虱立克乳油3000倍液等喷雾防治。

苗木根部病害的发生与防治

苗木根部病害的发生与防 治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几种常见根部病害症状 1、根腐病。危害苗木的根腐病有两种类型:即细菌性根腐病和圆斑根腐病。 细菌性根腐病为细菌性病害。根部被害形成大如核桃,小如豆粒状的肿瘤,受害苗木植株矮小,叶片黄化、脱落。 圆斑根腐病由真菌危害所致,主要由镰刀菌侵染所致,这种病菌潜伏在土壤中,当环境适宜时,产生菌丝,使林木根部接触后被侵染,受害苗木地上部分症状表现有萎蔫型、青干型、叶缘焦枯型、枝枯型等。造成枝条干枯,皮层坏死易剥离,最后全株枯萎死亡。 2、白绢病。病原为半知菌门小核菌属真菌侵染所致。根部感染后病部呈黄褐色至红褐色湿腐、多汁液,后期皮层组织腐烂成泥状,有酸味,地上部分枯死。 3、根白腐病。该病为真菌性病害。主要通过病根与健康根部接触而传染,病害发生后不断向四周蔓延,而使其他苗木染病。感病部位表现为淡紫色,接着出现黑色斑块,斑块逐渐转成白色,松类苗木根部还有流脂现象。病苗地上部分表现为针叶转黄色或淡黄色,叶形短小、早落、枯萎。

4、根朽病。该病由担子类真菌侵染引起,针、阔叶树种及其幼林,成熟林都会被侵染。主要症状是感病后苗木地上部分枝叶变黄、早落或叶形变小,枝叶稀疏,枝条枯萎死亡等;针叶树种在根茎部位发生流脂现象。在苗木受害的病根皮层内,病根表面及土壤内,有黑褐色的根状菌索。在苗床表土延伸,接触到其他苗木根部时,沿根部表面扩展,使主根及侧根染病,使苗木枯萎死亡。 5、白纹羽病。该病是一种真菌侵染所致的病害,先侵入苗木根部的须根,然后扩展到侧根、主根。病根表面有白色或灰白色网状菌丝,在腐朽苗木的根部产生圆形黑色菌核。它主要危害果树及针、阔叶树种。 一、根部病害概念及症状识别 根部病害是指发生在根部及其从根部侵染的植物病害。 1.根部病害的特点 (1)早期诊断难:根部病变初期不易察觉,地上部表现不明显;一旦地上部分出现明显症状时,如叶片变黄、变小、发叶迟缓、提早落叶等,病害已经非常严重了。

华山松二元立木材积表(DB52/T 768-2012)

附件6 ICS79.040 B 68 DB52 贵州省地方标准 DB 52/T 768—2012 华山松二元立木材积表 The binary standing tree volume table of pinus armandi 2012-09-21发布2012-10-21实施

目次 前言................................................................................II 1 范围 (1) 2 术语和定义 (1) 3 华山松二元立木材积模型及表 (1) 3.1 华山松二元立木材积模型 (2) 3.2 华山松二元立木材积表 (2) 4 使用方法 (2) 4.1 径阶划分 (2) 4.2 树高阶划分 (2) 4.3 单株立木材积计算 (2)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贵州省林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贵州省森林资源管理站。 本标准起草人:朱松、夏忠胜、罗洪章、尹晓阳、姚祖岩、向琼、颜伟、唐玉萍。

华山松二元立木材积表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贵州省华山松二元立木材积模型及表、使用方法,适用于贵州省海拔1200米以上区域的华山松。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胸径 diameter at breast height 从根颈起向上1.3米处树干的带皮直径。 2.2 径阶 diameter class 林木胸径的整化,即把一定范围内的胸径用该范围的中间值来表示。 2.3 树高 tree height 从根颈起向上到树梢的树干全部高度。 2.4 树高阶 tree height class 林木树高的整化,即把一定范围内的树高用该范围的中间值来表示。 2.5 材积 volume 指不包括枝丫的全树干体积。 2.6 二元立木材积表 binary standing tree volume table 指依据立木材积与胸径、树高两个因子间的关系而编制的立木材积计量数表。 3 华山松二元立木材积模型及表

五针松一般很少会发生病虫害

五针松一般很少会发生病虫害。但若养护不好、生长不良也易受病虫害的侵入。 ①赤枯病。发病时局部针叶出现黄斑,色由浅变深并不断扩大,最后死亡。②紫纹羽病。系病菌危害,主要危害根部,出现紫黑色羽状物,最后植株枯萎死亡。以上病害如不及早防治,将有毁灭性的危害。防治方法:每年春季3~4月份需连续喷10%硫酸亚铁1~2次。结合翻盆换土,用福尔马林消毒容器和盆土。发现赤枯病要及时清除病叶,连续喷500~1000倍甲基托布津溶液。发现虫害,可用菊酯类杀虫剂喷杀。 稻瘟病、水稻二化螟、稻粒黑粉病、稻飞虱、稻蓟马、纹枯病是杂交制种水稻的主要病虫害。其中:稻瘟病、二化螟、稻粒黑粉病危害重,防治难度大,防治技术性强。若防治上稍有闪失,损失十分严重。 一、实施浸种技术,减轻秧田病害发生 用25%使百克2000倍液浸种24小时,可有效预防或减轻稻瘟病、恶苗病、立枯病等病害的发生。 二、秧田期病虫防治方法秧田期主要防治烂秧,稻蓟马、一代化螟、稻瘟病等病虫。 1、防治烂秧死苗的方法。在发病初期或寒潮到来前用95%绿亨1号5克加万佳丰8毫升,兑水15公斤喷雾,防治效果好。 2、稻蓟马防治方法。当秧苗叶尖初卷时,用20%百福灵4克,兑水12公斤喷雾。 3、一代螟虫防治方法。在5月20日-25日,用30%植求40毫升,兑水15公斤手动喷雾。 4、秧田期叶瘟防治方法。在4月下旬或发病初期,用40%特瘟杀40毫升兑水10公斤手动喷雾,在秧苗移栽前3天,用75%瘟福20克,兑水15公斤手动喷雾。 三、本田期病虫防治方法1、稻瘟病防治方法。在叶瘟发生初期,亩用40%特瘟杀85毫升加75%瘟福20克,在破口初期和齐穗期,亩用40%特瘟杀85毫升加75%瘟福20克,兑水40-45公斤手动喷雾,或兑水10公斤机动喷雾。 2、水稻螟虫防治方法。在5月25日至6月5日或移栽后5天,亩用80%锐劲特2克加30%植求50毫升,兑水30公斤手动喷雾。在水稻破口初期,亩用30%植求100毫升,兑水40—45公斤手动喷雾。 3、纹枯病防治方法。在7月上、中旬或破口初期,亩用20%井岗霉素粉45克,兑水40-45公斤手动喷雾,或兑水10公斤机动喷雾。 4、稻飞虱防治方法。在7月上、中旬或水稻破口期,亩用20%百福灵12克兑水45公斤手动喷雾,或兑水10公斤机动喷雾。 四、稻田杂草防除方法在秧苗移栽大田后5-7天,亩用53%抛秧星30克加苄磺隆15克,拌细土15公斤撒施,施药后保持浅水层3-5天。

菌根真菌及病原菌的抗药性实验

2003年林业科技管理增刊由表4可见,打孔注射40%氧化乐果乳油、5096甲胺磷乳油5ml/株杀虫率达87.o%以上,而且对于同一药剂,同一剂量而言,打孔方向为东南、东北杀虫效果均好于打孔方向为西南、东北,可能与天牛在树干上不同方位分布量有关。 3结语 1)利用50%杀螟松乳油、50%西维因乳油、2.5%敌杀死1:100倍液及50%辛硫磷乳油+80%DDVPI:l:100"~200倍,喷雾防治成虫效果达97.2%以上。2)利用粘虫胶+2.5%敌杀死1:20倍液涂环,并放雌虫活体引诱,诱虫效果达88.9%。3)利用40%氧化乐果乳油、20%灭蛀磷乳油1:100倍液及40%氧化乐果乳油+80%DDVPI:l:100倍液,树干喷雾防治初孵幼虫,杀虫率达93.1%。4)利用40%氧化乐果乳油、50%甲胺磷乳油5毫升/株干基打孔注射.每株打2个孔,打孔方向为东北、东南,防治木质部幼虫,杀虫率达87.0%以上。 菌根真菌及病原菌的抗药性实验+ 赵平娟唐明刘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杨凌712100) 摘要采用菌根组织分离法从油松根系分离到7种外生菌根真菌(SclerodermapolyrhizumPers.,LepiotaproceraS.EGray.,CortinariusgentilisFr.,Cortinariussp.,Suillusbovinus(L.Fr)Kuntze,SuillusluteusL:FL 和BoletusedulisBull.:Fr)。研究了菌根真菌与油松2种病原菌(Fusariumsp.、Rhizoctoniasp.)之间的拮抗 性,及菌根真菌与病原菌对7种杀菌剂(多菌灵、根病灵、猝例立克、土菌狂杀、土菌一次净、五氯硝基 苯、敌克松)的抗药性。结果表明,Suillusluteus对2种病原菌都有较强的拮抗性,其次依次为Boletusedulis、 Suillusbovinus.和Lepiotaprocera;Sclerodermapolyrhizum的生长几乎不受各种杀菌剂的抑制,其余菌种生 长受猝倒立克的抑制较显著,猝倒立克对2种病原菌的生长也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根病灵对Fusariumsp. 和多菌灵对Rhizoctoniasp.有较显著的抑制作用。依据菌根真菌、病原菌及杀菌剂3者之间的平衡关系, Suillusluteus和Sclerodermapolyrhizum混合使用对油松猝倒病的防治有显著作用。 关键词菌根真菌病原菌抗药性 猝倒病是油松苗期的主要病害,严重影响油松幼苗的成活和质量。以往采用多种化学方法防治曾取得过良好的效果,但由于农药残留污染土壤、病原菌产生抗药性,用药量增大,对苗木造成有害影响等多种原因,郭秀珍、雷增普、赵志鹏等人研究外生菌根真菌对油松猝倒病的作用。证实菌根真菌不但可以促进植物生长,而且可以防治植物的根部病害。但是,在目前以药物防治为主的情况下,我们不但要考虑菌根真菌对病原菌的拮抗性,而且要考虑菌根真菌和病原菌对杀菌剂的抗药性。因此,本次实验选用与油松共生的7种菌根真菌和引起油松猝倒病的2种病原菌对7种常用于防治猝倒病的杀菌剂进行抗药性研究,寻找既能抗病原菌又具有抗药性的外生菌根真菌,为菌根真菌在油松育苗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国家“十五”攻关子课题(2001BA50981203)和橱凌示范区专项基金(99KG22)资助项目

小麦病害

小麦雪霉叶枯病 小麦雪霉叶枯病又称小麦雪腐叶枯病、红色雪腐病,发病时期会出现严重的腐烂,造成小麦减产所以农民朋友们应该要了解小麦雪霉叶枯病。 为害症状 从小麦发芽期至成熟前均可发病。产生芽腐、苗枯、鞘腐、叶枯、穗腐等症状,其中叶枯和鞘腐最重要。芽腐和苗枯种子萌发后,胚根、胚根鞘、胚芽鞘等腐烂变色,胚根少,根短。胚芽鞘上生条形至长圆形黑褐色斑,严重的烂腐,表生白色菌丝。病菌基部的叶鞘变褐坏死,且向叶片基部发展,致整叶变褐或变黄枯死。病苗生长衰弱,根系不发达或短,苗矮,第一、二叶短缩,发病重时整株呈水浸状变褐腐烂或死亡,死苗倒伏,表面生白色菌丝。基腐和鞘腐拔节后抽穗前发病部位上移,病株基部1~2节的叶鞘褐变腐烂,叶鞘枯死后由深褐色变浅至枯黄色,与叶鞘相连的叶片也染病或迅速变褐枯死。鞘腐多从上部叶鞘与叶片相连处始发,后向叶片基部及叶鞘中下部发展,病叶鞘变为枯黄色或黄褐色,变色部无明显边缘,湿度大时,上生稀疏的红色霉状物。上部叶鞘染病后可致旗叶和下一叶枯死。叶枯成株叶片染病初呈水浸状,后扩展为椭圆形至后圆形大斑。发生在叶缘的多呈半圆形,大小1~4cm,我为2~3cm,边缘灰发色,叶间污褐色,呈浸润性地向四周扩展,形成不大明显的轮纹数层,病斑上可见砖红色霉状物。湿度大时病斑边缘现白色菌丝层,有时病部现微细的黑色粒点,即病菌子囊壳。后期多数病叶枯死。穗腐个别小穗或少数小穗发病,颖壳上产生水浸状黑褐色斑块,上现红色霉,小穗轴变褐腐烂,个别穗颈腐烂褐色,严重时全穗或局部变黄枯死,病粒易皱缩褐变,表生污白色菌丝。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蓖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种子、土壤和病残体上越冬后侵染叶鞘,后向其他部位扩展,进行多次重复侵染,使病害扩展蔓延。病菌生长温限-2~30℃,19~21℃最适。西北地区4~5月降雨多的年份,低温湿度大,有利该病发生。青藏高原麦区,7~8月多雨,气温偏低,除为害叶片外,还可引致穗腐。潮湿多雨和比较冷凉的阴湿山区和平原灌区易发病。小麦抽穗后20多天,降雨量以上位叶发病影响较大。小麦拔节孕穗期间受冻害,抗病性降低。品种间抗病性差异明显。 在春小麦栽培区,小麦灌浆至乳熟期是该病流行盛期。在栽培管理措施中,水肥管理、播期、密度等与发病关系密切。春灌过量、浇水次数过多、生育后期大水漫灌或土粘重、地下水位高、田间湿度大的田块、施用氮肥过量、施用时期过晚易发病。播种过早,播量过大田间郁闭发病重。 防治方法 (1)适时播种,合理密植。对分蘖性强的矮秆品种尤其要注意控制播种量。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充分腐熟有机肥,避免偏施、过施氮肥,适当控制追肥。冬季灌饱,春季尽量不灌或少灌。早春耙耱保墒,严禁连续灌水和大水漫灌。(2)对低湿、高肥、密植有可能发病田块或历年秋苗发病重的地区或田块,于越冬前和返青后喷洒80%多菌灵超微粉剂1000倍液,每667m2用量50g超低量或常规喷雾。也可选用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5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25%三唑酮乳油2000倍液。 小麦褐斑病 小麦褐斑病为害下部叶片。初生圆形至椭圆形褪绿病斑,后变紫褐色,无轮纹,后期病部产生黑色小粒点,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该病西北麦区发生较多。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大蒜叶枯病的发生与防治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0014921710.html, 大蒜叶枯病的发生与防治 作者:赵玉花 来源:《农业知识·瓜果菜》2017年第04期 大蒜为百合科、葱属草本植物,原产中亚,栽培历史悠久。大蒜营养丰富,是人们喜爱的传统调制品,经深加工成系列产品后,可大量出口创汇。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大蒜贸易的发展,大蒜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但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大蒜叶枯病也逐年加重,一般病田减产20%~30%,重病田减产50%以上,严重制约着大蒜生产的进一步发展。为了有效控制其危害,现将大蒜叶枯病的发生及防治技术介绍如下。 一、发病症状 大蒜叶枯病主要危害叶片和蒜薹,多从下部老叶尖端开始发病。发病初期病斑呈水渍状,叶色逐渐减退,叶面出现灰白色稍凹陷的圆形斑点。病斑扩大后变为灰黄色至灰褐色,空气湿度大时为紫黑色,病斑表面密生黑褐色霉状物,即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最后散生小黑点,即子囊壳。病斑形状不整齐,有梭形和椭圆形。病斑大小不一,小的直径仅5~6毫米,大的可扩展到整个叶片。发病部位由下部叶片向上部叶片扩展蔓延。蒜薹一抽出就可染病,病斑和叶片上的一样。发病严重时,地上部提早枯死,花薹不易抽出甚至枯黄,使蒜头和蒜薹产量降低。蒜头因未充分成熟,不耐贮藏。染病蒜薹不但外观品质大大降低,而且在冷藏期间病部失水凹陷或腐烂断条。 二、发病条件 大蒜叶枯病的发生与田间温湿度呈正相关,一般温度越高,湿度越大,发病越重。当旬平均气温在20℃左右,高湿时利于病害发生和流行。大蒜田管理粗放,整地质量差,田间坷垃大、高低不平,发病重。与葱、韭菜混作,重茬连作地发病重。肥水管理不当,氮肥施用过多,底肥不足,发病重。种植密度大,田间通风不良,发病重。畦作地膜覆盖栽培,发病轻。大蒜叶枯病的发生与其品种的抗病性密切相关,目前抗叶枯病大蒜品种较少,一般大红皮蒜(改良蒜)、苍山大蒜较抗病。 三、防治方法 (一)农业防治 1.清洁田园。大蒜收获后清除田间残株落叶,严禁将残株落叶随意遗弃在田边及沟渠中,应集中烧毁或妥善处理,以减少菌源积累。 2.轮作倒茬。合理轮作倒茬,能破坏病原菌的生存环境,减少菌源积累。避免选葱、韭菜、洋葱茬口种植,宜与小麦、玉米、瓜类、豆类等作物轮作。

浅谈平顶山雪松叶枯病的综合防治

市政园林 224 2015年15期 浅谈平顶山雪松叶枯病的综合防治 肖升光苏华李芳 河南省平顶山市园林绿化管理处,河南平顶山 467000 摘要:结合河南平顶山市园林处绿化管理处的日常园林养护,根据病害三角的相互关系,研究分析总结有关雪松叶枯病的防治方法与措施,并结合科学的养护管理,提出综合防治理论,为园林养护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平顶山;生物环境;雪松;叶枯病;病原生物;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79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659(2015)15-0224-02 平顶山市位于河南省中南部,北纬33°08?~34°20?,东经112°14?~113°45?之间,处在伏牛山、外方山东部余脉与黄淮平原交接地带。地势西高东低,呈梯形展布。地貌类型多,山脉、丘陵、平源、河谷、盆地齐全。 平顶山市为大陆性季风气候,地处暖温带,春暖、夏热、秋凉、冬寒,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据1957~1986年的气象资料统计,中心市区年平均日照2061小时,太阳辐射总量为每平方厘米113.77千卡,年平均气温15.0℃。7月份气温最高,平均为27.6℃;1月份气温最低,平均为1.2℃。无霜期为228天。年最大降水量1323.6毫米,最小降水量3739毫米,年平均降水量745.8毫米,一年内各季降水 分布为春季占20~23%,夏季占45~50%,秋季占24~29%,冬季占4~5%。风向以偏南、西北、东北风最多,春夏盛刮偏南风,秋冬盛刮偏北风,常有来自西伯利亚的冷空气入侵。 平顶山市土壤类型多,分黄棕、棕、褐、潮、砂礓、黑等10米、24个亚类、41个土属、72个土种。由于地理环境复杂多样,气候适宜,植物资源丰富。境内盛产小麦、玉米,又是全国著名的烟叶产区。有各种植物248科、1014属、2368种。有党参、杜仲、天麻等名贵药材和猕猴桃、板栗、油桐、 辛夷等经济林木。雪松是平顶山市园林应用十大乔木类基调树种之一。 经本人在平顶山市园林绿化日常养护工作日扎记载,发现在雪松树冠下及根茎周围不断有枯松针落下,雪松针叶枯黄凋落,部分树梢枯死,且伴有树干流胶。危害雪松有20棵,树龄30年左右,胸径30~35厘米,干高18米以上。经过两个多月的观察、镜检、考证,确认为雪松叶枯病所致。现将有关雪松叶枯病的综合防治进行总结如下。 1 寄主:雪松[Cedrus deodara(Roxb)G.Don] 雪松松科,常绿乔木,为世界三大著名的观赏树种之一。其主干下部的大枝自近地面处平展,长年不枯,能形成繁茂雄伟的树冠。 (1)形态特征:常绿乔木,高达75m,胸径达3m;枝轮生,有长、短之分,冬芽小,卵形;叶针状,常为三棱形,坚硬,灰绿色,长2.5~5cm,宽与厚相等,各面有数条气孔线,在短枝顶端聚生20~60枚;雌雄异株,雌雄球花异株,雄球花椭圆状卵形,长2~3cm,雌球花卵圆形,长约0.8cm;球果椭圆状卵形,长7~12cm,径5~9cm,顶端圆钝,熟时红褐色;种鳞阔扇状倒三角,背面密被锈色短绒毛,种子三角形,种翅宽大;花期10~11月,球果翌年9~10月成熟。 (2)生态习性:雪松原产于喜马拉雅山西部自阿富汗 至印度洋海拔1300~3300m之间,阳性树种,喜温凉气候,有一定的耐寒能力,成苗能耐短期﹣25℃低温;耐旱力较强,喜土层深厚而排水良好的土壤,也能生于瘠薄和粘重土壤,但忌积水。浅根性,侧根系大体在土壤40-60cm深处为多。生长速度较快,属速生树种,平均每年高生长达50-80cm,而需视生境和管理条件而异。抗风力不强,抗烟尘能力很弱,幼叶对二氧化硫极为敏感,受害后迅速枯萎脱落,严重时可导致树木死亡。 2 雪松叶枯病症状 症状因树种不同而略有差别,感病雪松的针叶尖端失绿变黄,先有浅黄小斑点,后变为黄色段斑块,渐扩大成深红褐色段斑,并向基部延伸,导致针叶整体泛黄落叶,表面生出黑色小粒点,为病菌子囊座。用放大镜观察,可见座中有椭圆形或纺锤形及棍棒形子囊孢子。生于寄主表皮下,有孔口、短柄。 患病老龄树的树梢和林冠下幼树到5~6月针叶出现一片黄叶,6~7月开始落叶,8~9月落叶至树冠干枯发黄,严重者导致整株死亡。 3 雪松叶枯病病原物:枯叶格孢腔菌(P.herbarum) (1)枯叶格孢腔菌是格孢腔菌属,该属归于腔菌纲子囊菌亚门的真菌门。真菌(Eumycota)具有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真菌没有分化的根、茎、叶,不具有维管束,细胞内不含叶绿素或其它能营光合作用的色素,不能综合自身所需的营养物,而是以吸收方式吸取养分,因此是一类异样生物,而不是自养的植物界。 (2)子囊菌(Ascomycotina):是有性态产生子囊及子囊孢子的一类真菌。有2700多个属,28000多种,全部是陆生的,寄生的类群不同发育阶段----强弱有别,无性态寄生性较强,有性态大多行腐生生活。主要引起局部性侵染病害,它的菌丝体在寄主体内的扩展局限于侵染点附近,受害部位有明显的边缘,形成一定形状的病斑,有的引起疮痂、溃疡、皱缩等局部畸形,也有的引起器官腐烂和植株萎蔫。在生长期后期常在发病部位形成不同颜色的小粒点,即病菌的子实体,是诊断这类病害的重要依据。 (3)腔菌纲(Lcouloascomycetes)):是子囊菌亚门6个分纲中的一员。是子囊菌中一类很重要的病原真菌,寄生或腐生在高等植物上,引起各种植物叶斑病、根腐病、果腐病及干癌病等。它们的有性态多为腐生,发生于枯枝、落叶、落果及树干的溃疡斑中,作为病菌的越冬休眠器官;无性态多寄生,在生长季中由于无性孢子的不断繁殖和传播,引起多次重复侵染。 (4)格孢腔菌目(Pleosporales):包括许多植物病原菌,各类乔本科植物上的多种叶斑病,是由旋孢腔菌属、核腔菌属、及刚毛座腔菌属真菌引起的,经常见到的是它们的无性态平脐蠕孢菌属、内脐蠕孢菌属和凸脐蠕孢菌属。其它像黑星菌属、小球腔菌属、格饱腔菌属都是重要的植物病原菌。 (5)枯叶格饱腔菌(P.herbarum):子囊座埋于寄主表皮下,球形或扁球形,有孔口,直径180—250微米。子囊棍棒形或长椭圆形,有短柄,100—150毫米320—25毫米,内含8个子囊孢子,成双列或不规则排列。子囊孢子椭圆形或纺锤形,3—7个横膈膜,0—7个纵膈膜,隔膜处缢缩,25—45毫米310—15毫米。无性态为匐柄霉(Stemphylium botryosum)。寄生性弱,主要为害生长势衰弱的植株。病菌以子囊座随病组织在土壤内越冬。 4 雪松叶枯病侵染及发病规律 病菌以子囊座随病组织在土壤、病落叶上越冬,有部分是在寄主病叶上越冬。翌年3~4月开始形成子囊座,4~5月子囊孢子陆续成熟。在下雨或潮湿天气下,子囊座吸水膨胀张开后,露出无色或黄褐色的子囊孢子,借助气流、雨水、风力传播,可持续2~3个月左右的时间,才出现明显的症状。因此,在平顶山地区7~8月份为该病的盛期,有时可延伸到9月底。

华山松松梢螟发生危害及防控技术.

华山松松梢螟发生危害及防控技术 华山松( Pinus arm andi)是越西县的主要造林树种,面积近1.33万h㎡ ,占新造林面积的60%以上。 近几年来,在我县的退耕还林工程区内的华山林分,松梢螟(D iory tria splendidella)发生面积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影响华山松林的生长。梢螟又名微红梢斑螟,属鳞翅目,螟蛾科。该虫在我国分布很广,除西南、西北少数省份外,其他省份均有发生[ 1 ] 。该害虫危害马尾松、黑松、油松、湿地松、雪松等多种松类[ 2 ] 。为掌握华山松松梢螟发生危害规律,提出其灾害控制技术,于2007年~2008开展了华山松松梢螟危害调查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灾害防控技术。 1 发生危害现状 松梢螟在越西县的普雄镇、依洛乡、竹阿觉乡、德吉乡、古尔乡、拉白乡、五里箐乡、书姑乡、西山乡、保安乡、新乡乡、瓦普木等乡镇华山松林均有发生危害。有虫株率为50%~90% ,虫口密度18头·株- 1 ~50头·株- 1 ,危害面积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见图1) ,到2008年危害面积达2 193 h㎡。 林分受害后嫩梢失去养分水分供应,萎蔫下垂成倒挂状,时间一久,顶梢折断,高生长受损,严重影响树木的健康生长,若是危害幼林,可造成整株死亡。危害表现为纯林重于混交林;阳坡重于阴坡; 10a以下的林分受害严重。 2 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 成虫雌性体长10 mm~16 mm;雄性略小,灰褐色。触角丝状,雄虫触角有细毛,基部有鳞片状突起。前翅灰褐色,后翅灰白色,足黑褐色。卵椭圆形,长约0.8 mm,一端尖,黄白色,有光泽,将孵化时变成樱红色。老熟幼虫体长平均20.6 mm,体淡褐色,少数淡绿色。头、前胸背板褐色,中、后胸及腹部各节有4对褐色毛片,上生短刚毛,中胸及第八腹节背面的褐色毛片中部透明。 该虫在本地区1 a发生2代, 有世代重叠现象,以第2代幼虫越冬,越冬于翌年4月份开始活动取食, 6月中旬至8月上旬羽化产,第1代9月上旬至10 月中旬羽化产卵,羽化率约90%。初孵化的幼虫迅速爬行到附近被害枯的旧蛀道内隐蔽,取食旧蛀道内的碎屑、粪便等,经3 d~4 d,脱皮1次,从旧蛀道爬出, 吐丝下垂,随风飘荡到另一枝上危害。通常幼虫爬到主梢或侧梢危害,少数幼虫危害球。危害时先啃咬嫩皮,形成约指头大小的疤痕,被害处有松凝聚,以后逐渐蛀入髓心。枝梢被蛀后呈钩状弯曲,流出松脂,被害严重枝梢逐渐枯死。幼虫达 3龄后因食量增大,会出现多次迁移现象。幼虫共5龄,老熟幼虫于被害梢蛀道

华山松

华山松 别名:白松(河南)、五须松(四川)、吃松、果松(云南)、马袋松、葫芦松(陕西) 学名:Pinus armandi Franch. 科名:松科(Pinaceae) 华山松是我国西部地区的重要用材树种。分布范围较广,更新繁殖容易,生长比较迅速,产材性质优良,种子可供食用,经济价值较高。华山松不但是现有天然林的主要组成树种之一,成为不少地区的采伐利用对象,同时也是大面积荒山造林的主要树种。我国栽培华山松有悠久的历史,在十一世纪时已有记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斗争中积累了不少经验。解放后,华山松造林无论在规模上,还是在技术上都有了较大发展,建成了许多万亩以上集中连片的华山松人工林基地,产生了一些材积平均年生长量达每公顷14-16立方米的速生丰产典型。在总结提高现有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和发展华山松速生用材林基地,将对我国社会主义林业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形态特征 常绿乔木,高达35米,胸径1米,幼树皮平滑而薄,灰绿色,老树皮则开裂成方块状,不剥落。小枝绿色,无毛。针叶五针一束,长8-18厘米,树脂管3,背面两个边生,腹面一个中生。球果圆锥状长卵形,长10-22厘米,成熟时种鳞张开,黄褐色,种鳞无毛,鳞脐小。种子扁卵形,淡褐色至黑色,有纵脊,长

1-1.5厘米,无翅,或两侧及顶端具棱脊(图6)。 分布 华山松的水平分布较广,约在北纬23°30′---35°30″,东经88°50′-113°之间。在这个范围内大多分布在海拔较高地段。其垂直分布范围有向西南方向逐渐增高的趋势。华山松的主要分布地区及其垂直分布范围如下:晋南中条山(最北到太岳山的沁源),海拔1200-1800米,陇东与陕西的关山地区及宁夏南部的六盘山地区,甘南白龙江流域、洮河流域、大夏河流域及青海东部局部地区,海拔1300-2700米;陕南秦岭、巴山,豫西嵩山、伏牛山,梅拔1500-2300米;鄂西、湘西及川东,海拔1,000-2,000米;川北松潘一带,川西大渡河流域及西南安宁河、雅砻江流域,海拔1600-3300米;贵州省中部及西部,海拔1000-2500米,云南省中部、北部、西北部(文山、蒙自、普洱、镇远一线以北)海拔1400-3300米,其中以1800-2800米地带分布比较集中,生长也较好。西藏的雅鲁藏布江流域东部也有分布。 华山松在共自然分布区之外,已有不少地区引种成功,如北京市八达岭(海拔800米以上),山东省泰山(海拔700米以上),陕西省渭北黄土高原的耀县、白水、旬邑等地(海拔1,000米左右),江西省庐山(海拔1000米以上)等。此外,辽宁省东部山区及华东、华中一些高山地区也正在试验引种。 生物学特性 (一)较喜光树种。幼苗耐一定庇荫,能在林冠下更新,在气

华山松大树移栽要点

华山松大树移栽要点 邢付吉 (曲靖市国营海寨林场云南曲靖655003) 摘要:华山松高大挺拔,针叶苍翠,冠形优美,生长迅速,是优良的庭院绿化树种。近年来,在云南滇中地区的城市园林绿化中,移植了一些华山松大树。本文结合云南滇中地区的气候、土壤、生物等客观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实际对当地的华山松大树移植的技术要点进行了综述,希望有利于充分发挥云南省“植物王国”的优势和更好地配合生态园林城市的建设。 关键词:华山松;大树;移栽 华山松为松科松属高大乔木,分布于我国大部,树冠广圆锥形。华山松高大挺拔,针叶苍翠,冠形优美,生长迅速,是优良的庭院绿化树种。在园林中可用作园景树、庭荫树、行道树及林带树、亦可用于丛植、群植,系高山风景区之优良风景林树种。近年来在云南省滇中各大中城市园林绿化中经常移栽一些华山松大树,现将其技术要点介绍如下,以供同仁参考。 1、华山松大树的移栽季节 华山松为常绿针叶乔木,浅根性,侧根发达,地上部分光合、呼吸和蒸腾作用的活动性较强。严格说来,如果掘起的大树带有较大的土球,根系损伤轻微,在移栽过程中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移植后又注意保养,那么,在任何时间都可以移栽。“种树无时,毋使树知”,树木感觉麻痹之时,就是树木移植的最佳时机。在实际中,结合滇中地区(昆明、曲靖、

玉溪、楚雄)的具体情况,自然最佳移植的时间是秋后10 天的两个月内,因为这时树液流动缓慢或树木处于休眠期,其生理活动处于缓慢甚至于停滞状态, 此时,树木地上部分虽生长滞缓,但根系仍处于活跃状态,正处于侧根和须根的形成发展期,此时移植树木有利于树木根系的恢复,为来年的生长做好准备;其他时间如“梅雨季节”,水分充足,空气湿度大,利于树木的恢复,也可进行移栽。 在其他时间内,确有必要需移植时,应在移植前后采取一些相应的对策;就滇中地区而言,一般情况下,大树移植最好避开2-5月,因为此时的风大物燥,空气湿度极低,是成活率最低的时候。 2、华山松移植树的选择、挖掘和运输 2.1华山松移植树的选择 移栽的大树绿化装饰效果和栽植后的生长发育状况,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树的选择是否恰当。一般应符合以下条件: 2.1.1能适应栽植地点的环境条件,原生长条件应和定植地的立地条件相适应,如土壤性质、温度、光照等条件,做到适地适树;另外,立地条件的好坏也与树木移植成活率有关。 2.1.2形态特征合乎景观要求:做到树冠丰满,树姿优美,观赏价值高。用途不同,所应该考虑的树体形态标准不同;

枯死松木清楚技术要点

枯死松木清楚技术要点 为切实做好我省枯死松木的清除工作,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松材线虫病预防除治工作的通知》(国办发明电[2002]5号)、《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松材线虫病预防检测工作的通知》(湘政办明电[2000]69号)的有关规定和《国家林业局制定的《松材线虫病疫区和疫木管理办法》,制定本技术要点。 一、适用范围 全省松树枯死木的清除和管理工作,均适用本技术要点。 二、枯死木的概念 枯死木是指除火烧、人为等因素以外的不明原因引起死亡的枯死松科植物。包括马尾松、湿地松、火炬松、粤松、黄山松等松树枯死木。 三、枯死木的清除的方法和采伐方式 枯死松木清除的方法,必须由当地林业部门组织专业队,采取由从枯死木发生区外围向内推进的方式进行。 枯死松木的采伐方式,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分别采取皆伐和择伐两种。 (一)皆伐:枯死松木数量较大、且相对集中成片(块)的,实施皆伐的办法清除枯死松树。

1、采伐:实施皆伐时,对枯死松木及其周围100米范围内的其他松树进行强度采伐,形成隔离带。伐桩不高于5厘米。 2、除害处理: (1)树干处理:11月至次年3月底采伐下来的树干(木材)48小时内送本地造纸厂粉碎处理。 (2)树桩处理:用较厚(0.8mm)的塑料薄膜罩上树桩,然后覆盖泥土;或将磷化铝(1—2粒)放在树桩上,覆盖泥土熏蒸除害处理;或可将树桩挖出,送造纸厂处理或就地烧毁。或在采伐后进行炼山处理。 (3)树枝处理:直径大于1厘米的枯死松枝就地集中后及时烧毁。 (二)择伐:枯死松树数量较少、且分散的,实施择伐,清除枯死松树。 1、采伐:对枯死松树实施择伐,伐状不高于5厘米。 2、除害处理:对林边、路边、村庄旁的枯死松树,采伐后按皆伐木除害办理。对林中或较偏远的枯死松树,伐倒后就地装入熏蒸袋,用药物熏蒸除害处理。 (1)制作熏蒸袋:用较厚(0.8mm)的塑料薄膜,做成长1.5-2.5米,口径0.6-1米的熏蒸袋(可向厂家订做)。 (2)装袋熏蒸:将伐倒枯死木和枝条(大于1厘米)截成小段,装入熏蒸袋,每立方米木材投放20克磷化铝,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