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设施建设

永康市前仓镇厚吴村

永康市规划建筑设计院

编制人员名单

法人代表:吴崇友

项目负责:吴崇友

审定:施俊杰(高级工程师、院长)审核:程万里(高级工程师)

校对:潘丽微(注册咨询工程师)编写:吴崇波(高级工程师)

目录

第一章总论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背景和必要性

第三章项目场地及建设条件

第四章项目建设规模及建设内容

第五章环境影响

第六章资金估算及资金来源

第七章建设进度初步设想

第八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初步估算第九章结论和建议

附件

第一章总论

一、概述

1、项目名称: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设施建设

2、建设单位:永康市前仓镇厚吴村

3、法人代表:吴崇友

3、项目负责人:吴崇友

4、项目概况:

4.1项目范围

项目范围为厚吴历史文化名村重点保护区范围内,为西至外田塘西侧,东至澄一公祠东侧,北至吴氏宗祠北侧,南至井家塘南侧,面积9.17公顷;传统风貌协调区范围为东至南溪水域厚吴大桥西桥头,南至环村路百米的农田,西以环村主路为界,北至现厚吴小学东侧农田,面积24.23公顷,项目总投资约2847.2万元。

4.2保护设施建设:

1)、保持道路的历史格局和空间尺度基础上,采用青石板和卵石进行整修。

2)、对街巷的电力、电信、有线电视等线路进行埋地敷设,消防设施、环卫设施建设。

3)内部交通及停车场、广场建设。

4)水系整治、水埠、驳岸整治

5、资金来源:各级政府补助50%,村自筹资金50%

6、编制单位:永康市规划建筑设计院

二、项目编制依据

1、《永康市厚吴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

《关于申报国家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设施建设规划2012年投资

2、

计划建议的通知》

《关于申报国家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设施建设规划2012年投资

3、

计划的通知》

4、《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永康市厚吴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的批复》

浙政函【2011】262号

5、《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7)

6、《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列》(2008)

7、《浙江省文物保护管理条例》(2006)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背景和必要性

一、项目提出的背景

厚吴古村隶属浙江省永康市前仓镇,前仓镇位于永康市西南端,北

靠石柱镇,东临舟山,西有新店,南与缙云县新碧镇交界。距永康市

区13.5公里,330国道通贯南北,金丽温高速公路、金温铁路分别在

村落的西部、东部通过,交通便利,是与温州、丽水等县交往的主要

窗口,素有永康“南大门”之称,村西2公里是著名的历山风景区。

至今厚吴已有780年的历史,860户,常住人口2910人。厚吴古村落南北长约500米,东西长约450米,保护规划面积为33.4公顷。

厚吴是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浓厚,历史建筑集中成片,具有较完整古村落格局和风貌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省级历史文化名镇。1998年10月,厚吴村的吴氏宗祠被永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市文物主管部门又在该村公布了文物保护点12处。2004年初,市文物主管部门主持了厚吴村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的申报工作,2004年8月,厚吴村古建筑群已被列入浙江省申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厚吴村经宋、元、明、清的历代建设,村落发育较为成熟,古村落形态保存较为完整,房派分区及原有村落边界清晰,村内水系、街巷格局保存完好,保留有众多的宗祠、住宅、商业店铺、古墓、人工水渠、桥梁、庙宇及宝童塔等。其中相当一部分建筑质量较高,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厚吴古村内现风貌保存较好的建筑大多与古水塘共生,文物保护单位共有13处,多数保存完好。其余传统建筑均有不同程度的结构破坏和艺术构件缺失,但大多未危及建筑的整体安全,极少量建筑由于各种原因被拆除和改造。主要街道厚吴大街地面原为石板和卵石地面,现已被改造为水泥路面。

二、项目提出的必要性

为保护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使它世世代代惠及后人,以保护古村落整体、古建筑个体以及一定范围内有乡土特色的自然和人文

环境为目标;并促进对村落的学术研究,使厚吴古村落的保护和新区的发展相协调。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要认真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坚持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优先的原则,维护厚吴历史文化名村的整体风貌和文化特色,改善居住环境,实现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要依据《保护规划》,按照保护历史真实性、风貌完整性、维持生活延续性的原则保持厚吴历史文化名村原有的水系和街巷格局、空间尺度、建筑形式、整体色彩、落实好具体的保护与整治措施,加强相关规划与《保护规划》的衔接,并按照《保护规划》的要求进一步完善道路交通、给排水、电力、电信、环卫、消防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按照厚吴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近期整治(2009-2012)的主要内容对恢复各街巷的路面,水系整治、同时配套电力电信等市政设施、建设改造村庄东侧粮库广场及停车场的必要性、紧迫性显得越来越突出,主要表现在:

2.1古村内街巷道路面破坏

1991年以前古村内街道道路面已有不同程度的破损,坑洼不平。1991年在村党支部、村委会的率领下,耗资十万余元,将全村主要街巷全部铺成水泥地面,原卵石、石板路面大多不存在,只有一些很偏僻的小巷内还有一些痕迹,改变了乡村传统的建筑材料和建筑色彩,改变了古村真实的历史面貌。

古村内部的道路系统是整个古村历史风貌的有机组成部分,古村内道路的铺砌方式和宽度与两旁建筑所营造的空间环境是整个古村保

护的一部分,因此针对不同的街道相应有不同的整治模式。

2.2内部交通及停车场、广场建设方面

由于是古村,道路用地比较偏低,整个古村现状无上规模的广场和机动车停车场,以沿路停车为主。

原村落传统风貌肌理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机动交通的破坏。住宅与道路界面不清,缺乏停车场地,道路绿化少,不成体系。巷道的肌理尚存,但不完整,部分已经被新民居独户独院的完整空间所取代。

2.3水系现状

厚吴属于靠山面水的古村布局,内部纵横密布水塘、水井、明暗沟渠连接而成的水系。现状规划保护范围内水域面积较多,但随着村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近几年村民购买摩托车、小轿车的人不断增加,为方便行路将村内街巷拓宽,拓宽的路面大部分占用水塘空间,而在水塘周边建新房的村民也不断的挤占水面,致使水塘面积越来越少。古村以前市政设施有上水,无下水,污水处理能力较差,基本上无处理直接向村内水系排污,加上水塘用于洗衣、洗菜,导致古村生活污水污染严重。

厚吴古村地形东南高,西北低、村落水塘从东南向西北,有明沟或暗沟逐一相通,使全村水系上下贯通。近几年,新房建造不注意水道的贯通,有些水沟已淤堵,直接影响到水塘水的质量,不少水塘已成臭水坑,即破坏了村落水系,污染了村落环境,也破坏了村落的历史面貌。

2.4 市政公共设施方面

目前古村上空四面八方架设的各类电线很多而且很乱,缺少统一规划部署,一方面乱拉电线造成村落景观的混乱,破坏了村落的整体形象,另一方面大多电线钉在建筑的木结构上,严重破坏了建筑结构和构件,并易引发火灾。

2.5村内公共卫生设施、公共环境质量较差

现古村内老房仍有部分家庭使用马桶,污水没有排入污水管道;古村内公共厕所很少,厕所主要结合公建和宗祠设置,分布不合理,且使用率高,主要服务于无卫生设施的老式民居的住户。住宅院落内杂物堆放多且杂乱,木料乱堆,火灾隐患大。住宅周边和院落内杂物堆放,家禽、家畜饲养缺乏合理的管理。猪鸡横卧,成为蚊蝇的滋生地。现在的村落垃圾四处皆是,许多地方垃圾成堆,水塘飘满污物,整体卫生环境恶劣。古村内散布着垃圾收集池等环卫服务设施,但服务半径过大,未能满足使用要求,管理不善,质量较差。

第三章项目场地及建设条件

3.1项目选址

项目范围为厚吴历史文化名村重点保护区范围内,为西至外田塘西侧,东至澄一公祠东侧,北至吴氏宗祠北侧,南至井家塘南侧,面积9.17公顷;传统风貌协调区范围为东至南溪水域厚吴大桥西桥头,南至环村路百米的农田,西以环村主路为界,北至现厚吴小学东侧农田,面积24.23公顷。

3.2自然条件

3.2.1、厚吴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

充沛。年平均气温为17.5度,最冷1月份平均气温5.1度,极端最低气

温-11.8℃;最热7月份)平均温度29.5℃。极端最高气温41.7℃,比周围

邻县都略高。年平均无霜期240天。年平均降雨量1328.9毫米,梅雨期

全年降雨量较集中和降雨期较长的季节。主导风向夏季以东南风、冬季

以西北风为主。夏秋之间有台风、暴雨、冰雹,少数年份出现晴热少雨

或高温干旱,为该区的主灾害性天气。

3.2.2. 地震

根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和《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

使用规定》,市区地震的特点是强度弱、震级小、属于地震基本烈度小

于VI度区,根据国家标准《中国地震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及

浙江省厅发布[2001]167号文规定,本区不必进行建筑抗震设防。

3.3基础设施条件

3.3.1. 交通

古村的现状机动车交通组织较为清晰,以外围环状道路绕村一圈为村庄主干道,向东通往前仓镇镇区;向北通往永康市区;向西南为荆吴线;向西为下前线。整个环状车行路组织起全村的主要道路。北侧有通往市区的公共交通线路,与镇区和永康市区联系都较为方便。

3.3.2.给排水

古村自来水、污水管网配套工程基本完成,建有供水及污水管网。

给水:建设时供水管道经总表计量后直接接入用户各用水点,总管

直接供水。

排水:雨水、生活废水、污水:村庄内部的排放系统采用雨污分流制,

雨水沿各明暗沟渠排放;污水通过铺设污水管网收集,将生活污水就

近排放至污水处理池统一处理,远期纳入前仓镇污水处理系统统一处

理。

3.3.3. 供电

古村内设有变电箱,室内变电所,供电至居民家中

3.4社会经济条件

厚吴村所在的前仓镇经济较薄弱,工业以学校用品、体育用品为

特色的文化用品为主,大多为小型的前店合作坊的家庭工业,06年工

业总产值2亿多元。农业的蔬菜、水果生产以形成一定规模,提子、

毛芋等产品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厚吴村经济总体还是以农业为主

导,村内有部分来料加工业和村级五金加工企业。

第四章项目建设规模及建设内容

4.1传统街巷保护及步行区恢复

路面传统风貌保存完整的街巷以修缮为主,维持街巷尺度和两旁建筑的高度。

对路面原有传统铺砌已经不存在的街巷,若尺度和格局尚保存较好的,可根据当地的传统做法予以适当的修复和改善整治,恢复青石板、卵石的铺地方式。

古村内主要以步行交通为主,厚吴大街、各街巷均以步行为主。

古村内部的传统街巷保持原有的尺度、比例和格局,街坊之间的主要

步行道,作为旅游和居民出行通道,禁止机动车辆进入。

规划主要道路建设控制一览表

4.2内部交通及停车场、广场建设

古村外侧由车行外环线分段引入机动车道至村庄内环周边,主要服务重点保护区外侧的新建住宅区域,尽头设绿化停车场,解决古村周边居民的机动车交通问题,且对离保护建筑和文保单位较近的停车场设置绿化带并植树。利用内环线外围两侧现有空地开敞空间设置几处小型停车场,解决内部居民停车问题。

在古村东侧入口建设一个大型停车场和广场,拆除原粮站及部分民宅。用地面积约3600平方米。该广场主要内容为旅游停车、服务入口景观区域,材质尽量以当地的软质界面为主,停车场以带草皮的生态停车场模式修建,

同时通过停车场周边草木花卉的搭配,营造出此地亲切宜人的景观气氛。通过雕塑小品群的设置(列与厚吴古村有关的各代历史名人及事迹)来反映古村深厚的文化底蕴,并修建公厕。

4.3水系整治、水埠、驳岸整治

梳理恢复古村内明、暗沟排水体系,疏通沟渠,恢复循环流动的水环境。在古村内部结合水域设计滨水景观开放空间,沿水面设置步行景观路和各类景观节点,提供休憩驻足的空间场地。水体应严格维护水质洁净,严禁向水面上倾倒垃圾及其它废弃物。结合水库引水工程村内水系统进行清淤泥活水处理。以恢复建设的明、暗沟渠对村内水塘进行串联,构成水渠、水塘、水井、石板路、卵石路与古建山墙一体的传统街巷体系景观。

殿南溪、来龙溪、内部各水塘、古井与古村的其他明暗沟渠构成整个古村的水网络局。对水塘等大面积水域通过清淤、活水进行整治保护,对古村内部局部残损和填埋掉的排水沟渠进行疏通和恢复,努力恢复原有水系格局。

将村内水塘、水渠沿线分布有零星废弃的古石阶和石砌驳岸。

4.4电力、电信、有线电视工程

4.4.1电力工程

根据古村及建筑的布置情况,在规划范围内设置开闭所(共4座),将原有户联形式改成电缆形式,根据当地供电所提供负荷情况,低压电缆采用铜芯电缆,主电缆采用四芯电缆,穿¢100玻璃钢管敷设,小分支采用二芯电缆,穿¢50玻璃钢管敷设,为方便以后改造,电缆管道全程多预埋1孔¢50玻璃钢管,电源原有户联线或原有电缆分接箱或原低压架空线接

入,各分接箱之间采用串联方式,电缆穿管敷设,埋深要求不小于0.5米。

4.4.2电信、邮政工程

1)配置标准:按每户一部话机计算程控机的门数,其他各服务配套场所按需配置。

2)局所规划:根据容量及周边电信设施情况,电信用户所需的用户线由厚吴大桥的市政电信局网直接引入。根据用户分布情况,在相应地块设电话分线箱,各自负担附近区域的用户通讯功能。

3)在古村的道路绿化带及地下管沟敷设电信管网,取消架空电缆,使管线敷设达到历史古村景观要求,原则上沿道路的东侧或北侧布置,敷设的管道应尽量连通,并需预留足够数量的过路管。电信管网采用UPVC管,管径选择110,以满足古村宽带网及小区内住户通讯的需要。管子埋地敷设,埋深大于0.7米,穿过机动车道时改镀锌钢管保护,过路管网及预留管道设置标志桩。

4)在古村内的公共活动场地等人流集中地带或附属建筑设置一定数量的邮政服务网点,即设置适当数量的公共信件投寄箱。

4.5 数字电视工程

对古村内的有线电视线路进行改造,信号源由厚吴大桥端接入。在村内分设电视前端控制箱,电视信号经由村内的分配-分支网络覆盖整个古村内的用户。

另根据信号传输的需要,在本区域内部部分楼内设置放大器箱及分支分配器箱。

电视管线原则沿道路的东侧或北侧布置,与村内的电信管网同向敷设。

材料采用UPVC管,管径选择110。

4.6 环保、环卫设施

成立环境卫生管理机构,建立健全管理制度,统一布局垃圾站,加强环境管理。定点设置一定规模的封闭式垃圾收集点,在游人或居民集中活动的公共场所设置垃圾箱,其间距30-50M设一处。

在游人或居民集中活动和频繁往来的公共场所,设置公共厕所,其间距为300-500米,用绿化遮挡,建筑形式与周围环境协调,同时改造原有的公共厕所,在改善卫生条件的同时整饬其风貌,共设公厕9处。

第五章环境影响

5.1环境保护

5.1.1环境保护标准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1999中二级标准;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中的2类(居住、商业、工

业混杂区)标准,昼夜60Db,夜间50Db;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一级标准;

5.1.2 环境影响及保护

本项目污染源主要是生活废弃物、生活污废水、施工阶段和运营

阶段噪音及废气等。

雨水、生活废水、污水:村庄内部的排放系统采用雨污分流制,

雨水沿各明暗沟渠排放;污水通过铺设污水管网收集,将生活污水就

近排放至污水处理池统一处理,远期纳入前仓镇污水处理系统统一处

理。

通过改造房屋内部结构,使用现代卫生设备实现居民生活污水全部通过排水沟渠、管道排放。村庄外围主要街道雨水排放可采用暗渠排放,古村内部在狭窄的巷道和有完整排水沟渠的巷道内采用明沟雨水排放。

生活固体废弃物:实行袋装制,由保洁员收集到垃圾暂存处,然后由保洁员逐日清运。对废旧电池严格实施专箱收集,另行处理。

施工期的大气影响:施工过程中开挖、拆迁、砂石料装卸过程产生的粉尘引起的二次扬尘,以燃油为动力的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在施工工地及附近排放一定量的废气。本部分污染将按照当地城建检测部门的要求严格控制。

不断改善生态环境,加强绿化建设,保障古村周边青山绿水、空气清新、环境优雅,未来的各项建设与整体保护与生态保护相统一。

减少噪声的影响,基本实行人车分离,汽车集中停放,防止噪声对居民生活的影响;商业配套沿街面布置,动静分区明确,确保居住区内部空间的安静;餐饮业、修理业及娱乐业等服务设施布置在住宅底层的,尽量避免烟、气、噪声对居民的干扰。加速居民生活用燃料结构的转换,生活用燃料逐步以液化气、沼气为主。古村内禁鸣喇叭,各项建设工程要严格管理,改善工艺,降低噪声。

建议本建设建设单位委托编制环境影响评估报告,并报环境保护局审批。

5.2安全防火

古村内部部分建筑毁于火灾,木结构古建筑较多,消防状况较为

严峻。古村内现状除划分出防火责任队外,仍然还保持着旧有的灭火措施,巷道内配置有防火水缸,防火取水水塘、水井密集等。

村内现状没有消火栓,未按国家标准设置,消防器材仅部分祠堂公建处有少量灭火措施,部分巷道较窄,给消防带来了困难。在场区内的防火宜采取以下措施:

(1)古村内设置社区消防组织,并配备小型、适用的消防设施和装备。在不能满足消防通道要求及给水管径(DN100MM)的街巷内,设置水池、水缸、沙池、灭火器及消防栓等小型、简易消防设施及设备。

(2)古村内没有消防站,按照消防责任面积测算,由前仓镇消防队统一管理,设消防队负责本区域的消防安全任务。

(3)考虑到历史文化名村及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根据规范和实际情况设置,消火栓按100米间距布置,重点地段考虑缩小间距。

(4)消防水源以村庄供水管网为主,并结合水塘、水井建设消防取水口和消防补充水源,村内消防水量按同一时间火灾次数二次计算。

(5)建立和完善该区的消防通信指挥系统,形成有线、无线相结合,具备图像传输和计算机处理功能的现代化消防通信系统。

第六章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

一、编制依据

(1)本项目投资估算编制,依据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建设部颁发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以及《浙江省建筑工程预算定额》为依据进行估算;土建工程安装成本指标参照省内及本地类似工程的技术经济指标估算,并考虑物价水平、永康市市政基础设

施条件对本工程造价的影响等因素而编制。

(2)材料预算价格,根据金华市《建材造价信息》中有关材料预算价格综合取定。其中不足部分参照正在施工工程的材料单价;

(3)其他费用根据《浙江省建设工程其他费用定额》编制;

二、编制说明

(1).项目投资估算,按照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永康市厚吴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的批复及工程建设方案以及有关的工程量估算,包括土建、设备及安装工程。本项目的工程投资各分项工程的土建和安装以及配套的场地、供电、供水、通信等公用工程。项目的其他费用包括项目的各种前期费用、人员培训费用等。

(2)、建设单位管理费按1.5%估算。

(3)、基本预备费按5%估算。

三、建设投资估算

本项目建设投资估算为2847.2万元,其中建筑安装工程费用为513.9万元,市政工程费为2070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为127.8万元,预备费为135.5万元。

四、资金筹措

各级政府补助50%,村自筹资金50%

第七章建设进度初步设想

根据项目的规模及资金供应的阶段性,同时结合设计及施工、设备采购等因素,项目进度安排如下:

2011.11-2012.1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环境评估、项目审查审批

工作、工程方案设计完成。

2012.2~2012.4 规划及初步设计方案审查、报批。

工程施工图设计、工程招投标工作,施工许可办

理。

2012.5~2012.9 广场、停车场三通一平,电力、电视、电信改造

完成、公厕土建完成、水塘清理、驳岸完成2012.9~2012.12 绿化、广场、停车场完成、青石板、卵石路路面

完成、水系整治完成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编制要求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编制要求 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编制要求 (试行)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编制基本要求 第三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 第四章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编制 第五章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编制 第六章成果要求 第七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提高规划的科学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要求。 第二条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适用本要求。 第三条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规划的规划范围与城市、镇总体规划的范围一致,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与村庄规划的范围一致。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规划应单独编制。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规划与村庄规划同时编制。 凡涉及文物保护单位的,应考虑与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相衔接。 第四条编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应同时包括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 第五条编制保护规划,应当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及其历史环境,保护和延续传统格局和风貌,继承和弘扬民族与地方优秀传统文化。 第六条编制保护规划,应当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保护遗产本体及环境的真实性、完整性和保护利用的可持续性的原则,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改善人居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第七条编制保护规划,应当坚持保护为主、合理利用、改善环境、有效管理的指导思想。

第八条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的编制应遵守本要求规定,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规定,采用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基础资料。 第九条编制保护规划,应当进行科学论证,并广泛征求有关部门、专家和公众的意见。 第二章编制基本要求 第十条保护规划的主要任务是:提出保护目标,明确保护内容,确定保护重点,划定保护和控制范围,制定保护与利用的规划措施。 第十一条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内容,一般包括: (一)保护和延续古城、镇、村的传统格局、历史风貌及与其相互依存的自然景观和环境; (二)历史文化街区和其他有传统风貌的历史街巷; (三)文物保护单位、已登记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 (四)历史建筑,包括优秀近现代建筑; (五)传统风貌建筑; (六)历史环境要素,包括反映历史风貌的古井、围墙、石阶、铺地、驳岸、古树名木等; (七)保护特色鲜明与空间相互依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第十二条编制保护规划,应当对自然与人文资源的价值、特色、现状、保护情况等进行调研与评估,一般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历史沿革:建制沿革、聚落变迁、重大历史事件等。

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措施

规划十一路燃气工程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措施编制: 审核 审批 北京建工路桥工程建设有限责任公 日18月5年2016. 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措施 1. 施工作业现场环境保护措施 (1)施工项目部大院内明显处应设置工程概况牌、管理人员名单及监督电话牌、安全生产牌、消防保卫牌、文明施工牌和施工现场平面图等五牌一图,有条件的可增设安全宣传栏、读报栏、黑板报等。

盖密闭容器,宿舍间通道应采取硬化铺装,有良好排水系统,严禁乱泼乱倒垃圾、污水。 (4)宿舍内应具备良好的照明。如果灯具距地面低于2.4m或者采用上下铺人员易接气线路和灯具的,照明电源必须采用36V电压,按规范要求架设。严禁私拉乱接用电器、利用电线晾挂衣物。宿舍严禁使用明火、电炉和电褥子取暖。 2,每间2m宿舍应具备良好的通风条件,宿舍内每人占地面积不得小于)5(. 住宿不得超15人。可采用定型的上下床,留有行走通道。严禁睡通铺、或利用地下室、在建工程做宿舍。 (6)施工现场必须设置符合卫生要求的饮水设备,淋浴、洗手、消毒设施,有健全的生活和预防食物中毒管理制度。有适当的就餐场所,严禁利用现场围挡搭设临建设施。 (7)在施工现场外设置生活区的,应实行封闭管理,建立各项管理制度,有条

必须连续作业的应当经所在地区、县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5)在建筑物或构筑物内清理垃圾、渣土及易产生扬尘的废弃物,必须采用容器卸地,严禁抛洒。施工现场内集中堆放的渣土、砂石堆放必须采取底脚砌筑不低于500mm高度的围挡,表面遮盖等防尘措施。 (6)在规定区域内应采用商品混凝土和成品灰。严禁现场搅拌混凝土和灰土、露天堆放水泥。. (7)施工现场内不得焚烧垃圾等有毒有害物质。 (8)拆除工程应当采取围挡、喷淋、遮蔽等防尘措施,工程废土应及时清运。(9)工程垃圾和工程渣土及产生扬尘的废弃物装载过程中,应采取喷淋压尘等措施。运输时必须采取封盖严密的工程车辆。严禁沿路泄漏污染市容。 (10)施工现场应采取控制施工扬尘的措施。施工现场内的地坪应当平整、硬化、裸露地面应用绿色防尘网遮盖,做到黄土不见天,并经常保持洒水,清扫降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编制要求》(试行)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编制要求 (试行)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编制基本要求 第三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 第四章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编制 第五章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编制 第六章成果要求 第七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提高规划的科学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要求。 第二条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适用本要求。 第三条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规划的规划范围与城市、镇总体规划的范围一致,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与村庄规划的范围一致。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规划应单独编制。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规划与村庄规划同时编制。 凡涉及文物保护单位的,应考虑与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相衔接。 第四条编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应同时包括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 第五条编制保护规划,应当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及其历史环境,保护和延续传统格局和风貌,继承和弘扬民族与地方优秀传统文化。 第六条编制保护规划,应当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保护遗产本体及环境的真实性、完整性和保护利用的可持续性的原则,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改善人居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第七条编制保护规划,应当坚持保护为主、合理利用、改善环

境、有效管理的指导思想。 第八条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的编制应遵守本要求规定,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规定,采用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基础资料。 第九条编制保护规划,应当进行科学论证,并广泛征求有关部门、专家和公众的意见。 第二章编制基本要求 第十条保护规划的主要任务是:提出保护目标,明确保护内容,确定保护重点,划定保护和控制范围,制定保护与利用的规划措施。 第十一条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内容,一般包括:(一)保护和延续古城、镇、村的传统格局、历史风貌及与其相互依存的自然景观和环境; (二)历史文化街区和其他有传统风貌的历史街巷; (三)文物保护单位、已登记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 (四)历史建筑,包括优秀近现代建筑; (五)传统风貌建筑; (六)历史环境要素,包括反映历史风貌的古井、围墙、石阶、铺地、驳岸、古树名木等; (七)保护特色鲜明与空间相互依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第十二条编制保护规划,应当对自然与人文资源的价值、特

主要工程施工方案环境保护措施

主要工程施工方案环境保护措施 (1)施工准备 ①、施工场地、弃渣场尽量占用荒山、荒地,不占、少占良田。 ②、禁止砍伐施工界限外的植被,确有必要时应取得所有者的许可。明确保护目标和范围,最大程度的避免对周围植被和土地的破坏。 ③、对影响范围内所有珍稀植物提出有保护性的保护措施,并做好记录。 ④、为保护周围农田、林地、地表植被,对施工范围进行划定,禁止机械车辆随意穿行。 ⑤、环保宣传的内容包括生物多样性的科普知识、相关法律法规。 (2)总体施工方案环保措施 ①、现场施工临时用地规划、布置应充分考虑环保的要求,合理规划先向本项目环境监理等各级部门申报方案,以取得本项目环保环境监理等单位的审批。 ②、合理选择弃渣场,弃渣场的专项环保方案先向环境监理申报审批,审批后严格按照批准的方案进行施工,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弃渣。 ③、做好施工便道和施工场地的环保防护工作,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 ④、加强施工管理,尽最大努力不破坏红线外的地表植被和沿线生态环境。 (3)环保质量标准 ①、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 ②、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 ③、污水排放标准(GB8978) ④、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标准限值(GB12523)

⑤、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 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单位:mg/m3) 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单位:mg/L) 表:污水排放标准(GB8978)单位:mg/L 表: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标准限值(GB12523)单位:dB(A)

对于前期路基施工清表、开挖产生的土方要集中堆放,防止水土流失及养分流失,为以后的绿化土做好储备。 (5)桥梁工程环保措施 1)、噪音及扬尘的控制措施 对工程机械和运输车辆加强保养并安装消声器,降低噪音;机械车辆途径居住场所时减速慢行,不鸣喇叭;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尽量降低夜间车辆出入频率,夜间不安排噪音很大的机械施工,减小噪音污染。材料运输及施工引起的扬尘对当地居民干扰大,须配备洒水车辆并安排专人负责洒水以减少扬尘,运输水泥、砂石料等用篷布将材料覆盖严密,并装量适中,不得超限运输。有效减少扬尘对沿线周围环境的污染。 2)、水污染控制措施 ①.当靠近生活水源施工时,设置同生活水源隔离措施,避免污染生活水源。 ②.施工废水、生活废水按有关要求进行处理,避免直接排入农田、河流和渠道。 ③.施工机械的废油废水,采用隔油池等有效措施加以处理,避免超标和随意排放。 3)、生态环境保护控制措施 ①.保护植被,对施工界外的植被、树木等尽量维持原状。如因施工需要砍除树木和其它经济作物时,事先征得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部门、所有者和业主的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设施建设 可 行 性 研 究 报 告 永康市前仓镇厚吴村 永康市规划建筑设计院

编制人员名单 法人代表:吴崇友 项目负责:吴崇友 审定:施俊杰(高级工程师、院长)审核:程万里(高级工程师) 校对:潘丽微(注册咨询工程师)编写:吴崇波(高级工程师)

目录 第一章总论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背景和必要性 第三章项目场地及建设条件 第四章项目建设规模及建设内容 第五章环境影响 第六章资金估算及资金来源 第七章建设进度初步设想 第八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初步估算第九章结论和建议 附件

第一章总论 一、概述 1、项目名称: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设施建设 2、建设单位:永康市前仓镇厚吴村 3、法人代表:吴崇友 3、项目负责人:吴崇友 4、项目概况: 4.1项目范围 项目范围为厚吴历史文化名村重点保护区范围内,为西至外田塘西侧,东至澄一公祠东侧,北至吴氏宗祠北侧,南至井家塘南侧,面积9.17公顷;传统风貌协调区范围为东至南溪水域厚吴大桥西桥头,南至环村路百米的农田,西以环村主路为界,北至现厚吴小学东侧农田,面积24.23公顷,项目总投资约2847.2万元。 4.2保护设施建设: 1)、保持道路的历史格局和空间尺度基础上,采用青石板和卵石进行整修。 2)、对街巷的电力、电信、有线电视等线路进行埋地敷设,消防设施、环卫设施建设。 3)内部交通及停车场、广场建设。 4)水系整治、水埠、驳岸整治

5、资金来源:各级政府补助50%,村自筹资金50% 6、编制单位:永康市规划建筑设计院 二、项目编制依据 1、《永康市厚吴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 《关于申报国家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设施建设规划2012年投资 2、 计划建议的通知》 《关于申报国家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设施建设规划2012年投资 3、 计划的通知》 4、《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永康市厚吴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的批复》 浙政函【2011】262号 5、《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7) 6、《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列》(2008) 7、《浙江省文物保护管理条例》(2006)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背景和必要性 一、项目提出的背景 厚吴古村隶属浙江省永康市前仓镇,前仓镇位于永康市西南端,北 靠石柱镇,东临舟山,西有新店,南与缙云县新碧镇交界。距永康市 区13.5公里,330国道通贯南北,金丽温高速公路、金温铁路分别在 村落的西部、东部通过,交通便利,是与温州、丽水等县交往的主要 窗口,素有永康“南大门”之称,村西2公里是著名的历山风景区。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技术要求模板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 技术要求 关于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 监测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文件 环发[ ]38 号 各有关部、委,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局: 根据国务院《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 现就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管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以下筒称”验收监 测” )由负责验收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环境监测站负责组织实施。 二、在规定的试生产期, 承担验收监测任务的环境监测站在接受建设单位的书面委托后, 按《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技术要求》开展监测工作。 三、负责组织实施验收监测的环境监测站受建设单位委托提交验收监测报告(表) , 并对提供的验收监测数据和验收监测报告 (表) 结论负责。 四、对应编制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报告的建设项目, 应先编制验收监测方案, 验收监测方案应经负责该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后实施。 五、编制《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报告》的项目, 应在完成现场监测后30 个工作日内完成; 编制《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侧表》的项目, 应在进行现场监测后20 个工作日内完成。 六、工业生产型建设项目, 建设单位应保证的验收监测工况条件为: 试生产阶段工况稳定、生产负荷达75%以上(国家、地方排放标准对生产负荷有规定的按标准执行)、环境保护设施运行正常。对在规定的试生产期, 生产负荷无法在短期内调整达到75%以上的, 应分阶段开展验收检查或监测。分期建设、分期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建设项目, 建设单位应分期委托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环境

海南省三亚市保平村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

海南省三亚市保平村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 第一章总则 规划范围 本保护规划的规划研究范围为保平村的村域范围,共计约10平方公里;其中重点规划区老村,面积37.91公顷。在规划范围内进行保护、整治及其它各种建设活动,均应执行本规划。 规划期限 本保护规划期限与崖城镇总体规划一致,为2009~2020年。规划近期为2009~2015年。 指导思想 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传承发展。 规划原则 (1)历史真实性原则; (2)完整性原则; (3)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保护原则; (4)区域系统保护原则; (5)合理利用、永续利用原则; (6)居民参与原则。 规划目标 通过保护规划和村庄建设相关规划,要使保平村同时满足申报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成为: “历史风貌完整、生态环境优美、革命传统悠久、以遗产保护为核心、兼顾旅游发展的热带传统明清古村落”。 规划总体策略 (1)重点保护、修复保平村内具有历史价值和历史风貌的历史建筑、遗存,保持保平的历史真实性。 (2)保护保平内各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使其成为海南古村传统文化及红色文化的集中展示区。 (3)保护保平的历史风貌、传统肌理以及整体山水格局,使其成为中国海南传统古村落的活化石。 (4)整治保平居住环境,完善配套基础设施,使其成为居住环境优美、生活条件舒适的村庄聚落。 (5)合理利用保平历史文化遗产和生态环境资源,发展特色明显的文化旅游产业,形成三亚传统文化旅游的新亮点。

第二章价值特色评价 村落特色 保平古村历史悠久、遗存众多、风貌完整、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其特色可概括为:(1)明清海南传统民居群的活标本 (2)中国最南古城的州治海门 (3)山水倚望、防灾避害的选址典范 (4)尊礼重教的文明古村 (5)三亚红色革命的策源地 历史价值 保平古村山水格局典型,村内建筑遗产、历史文化遗迹分布集中、颇具规模、风貌较好,周边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古村是古代保平港的要塞村镇、南海崖州大疍港的重要门户;儒学礼教、宗族文化底蕴深厚,流传至今;更是海南地区近代红色文化的摇篮。保平村保留了古村落选址、聚落结构、建筑形制以及古代海防等方面大量的历史信息,对研究古代琼南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等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艺术价值 古村落选址于河岸北部,形成临水望山景观格局,极具特色;村内院落布局因地制宜、统一而富有变化,院子布局正房与照壁为核心;建筑外形独具特色,是崖州古建筑最有代表性、又最集中的古代民居建筑群;建筑风格是民族融合和中西合璧的体现,屋顶为“一剪三坡三檐”的接檐风格,其结构多为插梁式构架;民居建筑又不乏装饰,木雕、彩画、灰塑等工艺纯熟、内涵深刻,体现出极高的艺术水平,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科学价值 古毕兰村受洪水灾害侵袭,北迁至宁远河北岸高地,是古代堪舆学中聚落选址“龟背”理论的极佳诠释,这对研究古代村落选址原则中趋利避害的原则与方法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同时,从毕兰村到保平村的发展过程是一部移民建村史,为研究海南地区宗族文化的变迁、民族融合和中西文化交融提供了历史佐证,对文化人类学与历史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 文化内涵 保平村自古以来文教昌盛,保平书院是古崖州重要的书院,历史上曾有保平多贡生的美誉,村中传承着较为浓郁的儒学文化与宗族文化,是琼州文化的重要传承地;保平村是一个具有八十多年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革命老区村,是革命烈士的故乡、重要的革命与战争纪念地,是三亚红色革命的策源地,具有极为深刻的红色文化内涵。同时,保平村还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崖州民歌最重要的传承地。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2017修正)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2017修正) 【法规类别】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发布部门】国务院 【发布日期】2017.10.07 【实施日期】2017.10.07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行政法规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 (2008年4月22日国务院令第524号发布根据2017年10月7日国务院令第687号《国务院关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修正)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与管理,继承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遗产,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申报、批准、规划、保护,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应当遵循科学规划、严格保护的原则,保持和延续其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维护历史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 第四条国家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安排保护资金,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国家鼓励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参与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 第五条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文物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和监督管理工作。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和监督管理工作。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在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申报与批准 第七条具备下列条件的城市、镇、村庄,可以申报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一)保存文物特别丰富; (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 (三)保留着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 (四)历史上曾经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或者军事要地,或者发生过重要历史事件,或者其传统产业、历史上建设的重大工程对本地区的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或者能够集中反映本地区建筑的文化特色、民族特色。 申报历史文化名城的,在所申报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范围内还应当有2个以上的历史文化街区。 第八条申报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应当提交所申报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下列材料:

工程施工环境保护措施方案

南京地质调查中心 对地光谱探测重点实验室 施 工 环 境 保 护 措 施 方 案 江苏苏兴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二零一七年十二月七日

施工环境保护措施方案 一、施工现场总体规划 1、施工现场总体规划必须满足施工生产和环保需求,考虑对周围相关方的影响及消防安全的需要,并满足南京市的规定,以及考虑成本方面的要求。 2、项目部按施工、办公等功能将施工现场划分为施工区、办公区。地面进行硬化处理,以保证交通畅通现场文明卫生。 二、土方作业环保措施 (一)施工机械使用时的环保措施 使用推土机、装载机、挖掘机、压路机、打夯机等施工机械时,应注意其粉尘、尾气的排放,以免污染大气。 应注意机械油箱是否是否有跑、冒、滴、漏油现象,以免流入土壤,造成土壤污染。 3. 机械噪音量应控制在范围之内,以免对社区造成噪音污染。 4. 机械用油应节约使用,节约能源。 5. 机械冲洗时应节约用水,节约水资源。 6. 带油机械冲洗水应合理排放,以免污染市政管道。 7. 带油棉纱、手套应做处理后弃置垃圾堆,以免污染土壤

(二)土方运输、渣土堆放、消纳时的环保措施 1. 渣土应分类,有利于垃圾处置,渣土沉坑深层填埋,以节约土地资源。 2. 渣土中有用固体废弃物应回收利用,以节约资源,减少污染。 3. 有害渣土应处理排放,以免污染土壤及社区。 4. 清运渣土应注意粉尘排放问题,以免污染大气。 5. 土方运输车在从土源出场时将松土拍实、整形,并加以覆盖;现场存土点用绿色密目网覆盖。 土方外运时应注意避免遗撒及粉尘污染路面及大气。施工道路每天安排洒水车进行洒水降尘。注意运输土料、渣土过程中的遗撒问题,避免影响污染市容。 (三)施工机械作业时的环保措施 1.为避免重型机械对周围居民的影响,防止周边建筑物被震裂,在采用较大几吨位压实机械静压的同时,在路基与居民区及建筑物间挖防震沟。 2.依据《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工作人员应轮流操作筑路机械,减少接触高噪声的时间,或穿插安排高噪声和低噪声的工作。对距噪声源较近的施工人员,除采取戴防护耳塞或头盔等劳保措施外,还应适当缩短其劳动时间。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编制要求试行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编制要求(试行) 2013-10-10 13:13:52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编制要求 (试行)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编制基本要求 第三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 第四章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编制 第五章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编制 第六章成果要求 第七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提高规划的科学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要求。 第二条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适用本要求。 第三条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规划的规划范围与城市、镇总体规划的范围一致,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与村庄规划的范围一致。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规划应单独编制。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规划与村庄规划同时编制。凡涉及文物保护单位的,应考虑与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相衔接。 第四条编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应同时包括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 第五条编制保护规划,应当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及其历史环境,保护和延续传统格局和风貌,继承和弘扬民族与地方优秀传统文化。 第六条编制保护规划,应当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保护遗产本体及环境的真实性、完整性和保护利用的可持续性的原则,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改善人居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第七条编制保护规划,应当坚持保护为主、合理利用、改善环境、有效管理的指导思想。第八条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的编制应遵守本要求规定,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规定,采用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基础资料。 第九条编制保护规划,应当进行科学论证,并广泛征求有关部门、专家和公众的意见。 第二章编制基本要求 第十条保护规划的主要任务是:提出保护目标,明确保护内容,确定保护重点,划定保护和控制范围,制定保护与利用的规划措施。 第十一条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内容,一般包括: (一)保护和延续古城、镇、村的传统格局、历史风貌及与其相互依存的自然景观和环境;(二)历史文化街区和其他有传统风貌的历史街巷; (三)文物保护单位、已登记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 (四)历史建筑,包括优秀近现代建筑; (五)传统风貌建筑; (六)历史环境要素,包括反映历史风貌的古井、围墙、石阶、铺地、驳岸、古树名木等;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及《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等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环境保护设计必须遵循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合理开发和充分利用各种自然资源,严格控制环境污染,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第三条本规定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工业、交通、水利、农林、商业、卫生、文教、科研、旅游、市政、机场等对环境有影响的新建、扩建、改建和技术改造项目,包括区域开发建设项目以及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外商独资的引进项目等一切建设项目(以下统称建设项目) 第四条本规定由建设项目的设计单位、建设单位负责执行。 第二章各设计阶段的环境保护要求 第五条环境保护设计必须按国家规定的设计程序进行,执行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编审制度、执行防治污染及其他公害的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三同时”制度。 第六条项目建议书阶段,项目建议书中应根据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建设地区的环境现状等有关资料,对建设项目建成投产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简要说明,其主要内容如下: 一、所在地区的环境现状; 二、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分析; 三、当地环保部门的意见和要求; 四、存在的问题。 第七条可行性研究(设计任务书)阶段:按《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的规定,需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或填报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建设项目,必须按该管理办法附件一或附件二的要求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或填报环境影响报告表。 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书中,应有环境保护的专门论述,其主要内容如下: 一、建设地区的环境现状; 二、主要污染源和主要污染物; 三、资源开发可能引起的生态变化;

四、设计采用的环境保护标准; 五、控制污染和生态变化的初步方案; 六、环境保护投资估算; 七、环境影响评价的结论或环境影响分析; 八、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第八条初步设计阶段:建设项目的初步设计必须有环境保护篇(章),具体落实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及其应审批意见所确定的各项环境保护措施。环境保护篇(章)包含以下主要内容: 一、环境保护设计依据; 二、主要污染源和主要污染物的种类、名称、数量、浓度、或强度及排放方式; 三、规划采用的环境保护标准; 四、环境保护工程设施及其简要处理工艺流程、预期效果; 五、对建设项目引起的生态变化所采取的防范措施; 六、绿化设计; 七、环境管理机构及定员; 八、环境监测机构; 九、环境保护投资概算; 十、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第九条施工图设计阶段: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的施工图设计,必须按已批准的初步设计文件及其环境保护篇(章)所确定的各种措施和要求进行。 第三章选址与总图布置 第十条建设项目的选址或选线,必须全面考虑建设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对选址或选线地区的地理、地形、地质、水文、气象、名胜古迹、城乡规划、土地利用、工农业布局、自然保护区现状及其发展规划等因素进行调查研究,并在收集建设地区的大气、水体、土壤等基本环境要素背景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论证,制定最佳规划设计方案。 第十一条凡排放有毒有害废水、废气、废渣(液)、恶臭、噪声、放射性元素等物质或因素的建设项目,严禁在城市规划确定的生活居住区、文教区,水源保护区、名胜古迹、风景游览

(完整版)确保文明现场施工及环境保护措施

确保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措施 一、文明施工的技术组织措施 随着全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环境保护工作越来越被人们重视,不管是政府部门还是企业主管部门都相应的成立环境保护组织机构,国家把环境保护工作也列为一项“基本国策”,出台了一些环境的方针、政策、法令、法规,并设立专业 市文明安全工地标准》。 二、现场文明施工管理原则 1、进行动态管理 现场管理根据施工组织设计中施工总平面布置图布置、当地政府及主要管理部门对场容的有关规定及依据,进行动态管理。

2、建立岗位责任制 按专业工种实行现场管理岗位责任制,对现场管理的目标进行层层分解,落实到有关专业和工种,这是实施文明工地岗位责任制的基本任务。为明确责任,可通 过施工任务单或承包合同落实到责任人。 3、勤于检查、及时整改 (1 (2) (3 (4 (5)成立现场环境保护与文明施工班组,协助施工班组进行现场清理工作,及时回收边角料及杂物,并做好产品保护实施和检查工作。 (6)大力提倡文明礼貌,杜绝打架斗殴现象,一经发生将当事人立即清出现场。(7)施工现场内设置适当的卫生器具,严禁随地便溺,一经发现除给予经济罚款 外,立即清出现场。

(8)施工设备应定期维修保养,现场排列整齐美观。 (9)洞口、临边等危险区宜张挂警示标志,以示提醒。 (10)工地施工人员进入现场一定遵守工地的有关规章制度,不说脏话粗话,言行检点,不在工地发生任何打架事件。 (1 (2 (3 以减少扬尘。 (4)运输车辆不得超量运载。 (5)施工现场应设专人管理车辆物料运输,防止遗撒现象发生。 2、建筑施工现场防止水污染措施 (1)施工现场产生的污水,禁止随地排放,作业时严格控制污水流向。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建设要求(标准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建设要 求(标准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建设要求(标准版) 1、建设项目需要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2、建设项目的初步设计,应当按照环境保护设计规范的要求,编制环境保护篇章,并依据经批准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或者环境影响报告表,在环境保护篇章中落实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措施以及环境保护设施投资概算。 3、建设项目的主体工程完工后,需要进行试生产的,其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投入试运行。 4、建设项目试生产期间,建设单位应当对环境保护设施运行情况和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进行监测。 5、建设项目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当向审批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该建设项目需要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

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应当与主体工程竣工验收同时进行。需要进行试生产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自建设项目投入试生产之日起3个月内,向审批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该建设项目需要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 6、分期建设、分期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建设项目,其相应的环境保护设施应当分期验收。 7、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申请之日起30日内,完成验收。 8、建设项目需要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经验收合格,该建设项目方可正式投入生产或者使用。 云博创意设计 MzYunBo Creative Design Co., Ltd.

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环境保护措施 (1)地形环境保护措施 ①对合同规定的施工界限内、外的植物、树木等尽力维持原状;砍除树木和其它经济植物时,应事先征得所有者和业主的同意,严禁超范围砍伐。 ②临时用地范围内的耕地施工后采取措施恢复。其它裸露地表植草或种树进行绿化。 ③营造良好的环境。在施工现场和生活区设置足够的临时卫生设施,经常进行卫生清理,同时在生活区周围种植花草、树木,美化生活环境。 ④及早施做防护工程、排水工程和裸露地表的植被覆盖,防止水土流失。 ⑤工程完工后,及时对现场进行彻底清理,并按设计要求采用植被覆盖或其他处理措施。 ⑥对有害物质(如燃料、废料、垃圾等)要通过焚烧或其他措施处理后运至专门地点进行掩埋,防止对动、植物造成损害。 (2)水环境保护措施 ①施工废水、生活污水按有关要求进行处理,不得直接排入农田、河流和渠道。 ②清洗骨料的水和其他施工废水,采取过滤、沉淀处理后方可排放,以免污染周围环境。

③施工机械的废油废水,采取隔油池等有效措施加以处理,不得超标排放。 (3)大气环境及粉尘的防治措施 ①施工场地和运输道路经常洒水,尽可能减少灰尘对生产人员和其它人员造成危害及对家作物的污染。 ②对运输易飞扬的物料用蓬布覆盖严密,并装量适中,不得超限运输。 ③在设备选型时选择污染小,并安装空气净化系统,确保达标排放。 ④对汽油等易挥发品的存放要采取严密可靠的措施。 (4)固体废弃物的处理 ①施工营地和施工现场院的生活垃圾,应集中堆放。 ②施工和生活中的废弃物也可经当地环保部门同意后,运至指定地点,此外,工地设置能冲洗的厕所,派专门的人员清理打扫,并定期对周围喷药消毒,以防蚊蝇滋生,病毒传播。 ③报废材料或施工中返工的挖除材料立即运出现场并进行掩埋等处理。对于施工中废弃的零碎配件,边角料、水泥袋、包装箱等及时收集清理并搞好现场卫生,以保护自然环境与景观不受破坏。 (5)降低振动、噪音控制措施 由于振动、噪音是干扰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危害人体健康、影响面较为广泛的一种公害,因此,本工程中应将施工振动、噪音作为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来处理。施工中的噪音源主要来自各种运输车辆、砼搅拌机、振捣器、柴油发电机以及泵类机械等。本工程中控制噪音

2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的回顾和展望

特集 SPECIAL COLLECTION 历史城镇保护与发展?理论与研究 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的回顾和展望 赵勇1 唐渭荣2 龙丽民3 王兆芳3 作者单位:1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北京,100835) 2 河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石家庄,050021) 3 河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石家庄,050024)收稿日期:2012-05-03 摘要/回顾1982年以来30年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发展历程,初步分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兴起、历史文化街区深入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全面保护3个阶段,从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评选评价、保护体系、保护规划等方面探讨了一些概念和方法问题,并对我国今后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提出了工作和研究建议。 关键词/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 保护体系 保护规划ABSTRACT/ The domestic conservation of historic and cultural city, town and village has got fruitful achievements under the concern of the government and society since 1982. Bu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aspects of improving conservation system, ascertaining resources, launching salvage conservation, reinforcing management, multidisciplinary participation and reasonable utilization etc. In addition, this paper proposes suggestions about the conservation and relevant research. KEY WORDS/ historic and cultural city,town and village, conservation system, conservation planning 从1982年我国公布第一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以来,至今已有30年的时间。2003年建设部(2008年更名为住建部)和国家文物局陆续公布了5批350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已经成为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受到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但纵观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发展,目前仍然存在不少实践问题和认识误区,一些保护概念和保护方法还需要梳理和辨析。1 保护工作回顾 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研究和实践的30年,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1.1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兴起 1982~1994年左右。1982年是重要的一年,国家颁布第一部《文物保护法》,正式建立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制度,公布了第一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第二批62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在文革以后迎来崭新的开始。之后,国务院先后于1986、1994年公布了第二、三批历史文化名城;1988年又公布了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颁布《城市规划法》,强调城市规划应保护历史文化遗产。随着城镇化速度不断加快,城镇建设改造大规模展开,一批学者针对当时保护与发展出现的矛盾问题,分别就我国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建设、规划结构与旧城更新、传统特点和风貌保护、特色要素和保护范围、保护概念和保护对策[1-4]等问题展开探讨,奠定了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研究基础。1.2 历史文化街区深入保护 1995~2002年左右。随着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发展,越来越认识到历史文化街区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重要层次。1996年在黄山召开的历史街区保护研讨会和1997年建设部转发的《黄山市屯溪老街区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历史文化街区的重要地位和保护原则方法;1997年国家又设立历史文化名城专项保护基金,对16个历史文化街区进行资助。2002年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正式建立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制度,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逐步走向成熟与完善,江苏、浙江、广州、昆明等地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法规也相继出台。同时,历史文化名城数量增至101座,平遥、丽江两座历史文化名城于1997年、皖南古村落(宏村、西递)于2000年先后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1996~2001年,国务院公布第四、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总数增至1276处。历史文化村镇保护工作在地方政府率先展开,周庄、同里、乌镇等一批古镇被列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这一时期,不少学者开展了对历史文化街区概念方法、保护规划、建筑保护更新以及历史文化名城类型特点和保护实践[5-8]的研究,有关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的研究则集中在聚落景观、价值特色以及保护规划[9-11]等方面。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建设要求(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建设要求(正式)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5640-88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建设要求(正 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管理机制、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 理机构进行设置固定的规范,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1、建设项目需要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2、建设项目的初步设计,应当按照环境保护设计规范的要求,编制环境保护篇章,并依据经批准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或者环境影响报告表,在环境保护篇章中落实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措施以及环境保护设施投资概算。 3、建设项目的主体工程完工后,需要进行试生产的,其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投入试运行。 4、建设项目试生产期间,建设单位应当对环境保护设施运行情况和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进行监测。 5、建设项目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当向审批该建设

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该建设项目需要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 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应当与主体工程竣工验收同时进行。需要进行试生产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自建设项目投入试生产之日起3个月内,向审批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该建设项目需要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 6、分期建设、分期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建设项目,其相应的环境保护设施应当分期验收。 7、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申请之日起30日内,完成验收。 8、建设项目需要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经验收合格,该建设项目方可正式投入生产或者使用。 请在这里输入公司或组织的名字 Enter The Name Of The Company Or Organization Here

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保护措施

郴州北湖碧桂园.南平府项目 施 工 现 场 环 境 保 护 方 案 编制人: 审核人: 审批人: 2018年3月12日

目录 一、粉尘控制措施 (3) 二、废水处理措施 (4) 三、施工噪音控制措施 (5) 四、施工现场卫生管理 (6) 五、环境保护措施 (7) 1、防止对大气污染 (7) 2、防止对水污染 (8) 3、防止施工噪音污染 (8) 4、限制光污染措施 (9) 5、材料设备的管理 (10) 6、环保节能型材料设备的选择 (10) 7、环境保证措施 (10)

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保护 一、粉尘控制措施 (1)、施工现场应对施工区域实行封闭或隔离,封闭高度应高于施工作业面2.4米以上,同时采取有效防尘措施。 (2)、建(构)筑物应采取封闭或隔离施工,其封闭高度应高于建筑物1.2米,封闭材料必须选用防尘密目网,并湿法作业减少扬尘污染。 (3)、严禁高空抛撒建筑垃圾,防止尘土飞扬,清扫场地必须采用湿法作业。建筑垃圾及时清运,适当洒水减少扬尘,并在指定的垃圾处理场处理;不能及时清运的,应在建设工地设置临时密闭性垃圾堆放场地或垃圾箱进行存放。本次工程在施工道路入口处办公区、砂浆搅拌站右侧、木工房和钢筋加工房处各设垃圾堆放场的一处,并将垃圾袋装,以备外运。 (4)、施工运输车辆、挖掘土方设备驶出工地前必须在出入口做除泥除尘处理,严禁将泥土、尘土带出工地。车辆冲洗场地见施工平面布置图。 (5)、运输沙、石、水泥、土方、垃圾等易产生扬尘污染的车辆,必须封闭,严禁撒漏。除对车辆冲洗外,对场地应进行洒水降尘等措施,并设专人负责。 (6)、散水泥和其它易飞扬的细颗粒散体材料应尽量安排库内存放,如需露天存放应采取砌墙围挡,其上表面用竹席覆盖,防止刮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