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教育有了很大发展,但受制于理念、体制和条件等因素,当前农村教育仍面临相当多的问题。与城市教育相比,农村教育在某些方面的问题尤为突出。

首先,投入严重不足,城乡教育差距越拉越大。

长期以来,中国的教育投入呈现出两个明显特征,一是人均投入居于世界后列,二是教育投入极不公平,重城市轻农村,重重点校轻非重点校,重高等教育轻基础教育。就受教育的人数来说,农村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大头,但农村教育从教育投入这块蛋糕上切得的份额实在太少,导致农村教育长期贫血。

农村教育投入不足,造成农村教师待遇普遍偏低。特别是西部农村的教师工资实在太低了,如工作一二十年的教师月薪只有一千元左右,月薪几百元的教师也为数不少,部分民办教师、临聘教师工资更是低得可怜。而且农村教师除了工资,一般没有课时津贴和其他收入来源,班主任津贴也多数实行的80年代的旧标准,如四川农村初中是每月12元,小学是每月10元。可想而知,在现在的物价形势下,在农村教师仍要负担住房、医疗、生活、养老、供子女上学的情况下,这点微薄的工资及少得可怜的班主任津贴,怎不让农村教师过得紧巴巴的?当然,随着教师绩效工资的落实,农村教师待遇偏低的境况可能会有所改善,但随着所有事业单位职工绩效工资的发放,农村教师的收入在全国职工的收入格局中也不会处于让人羡慕的地位。

农村教育投入不足,造成农村办学条件难以望城市项背。农村学校普遍缺乏开展素质教育的软件和硬件,很多学

校没有优质的师资,没有足够的教室,没有健全的实验室、图书室、艺体类专用教室和其它功能教室,没有标准化操场、食堂和宿舍。尤其是一些村校的条件相当简陋。由此造成小班化教学无从进行,很多课程无法上,很多活动无法开展,严重影响了农村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农村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

农村教育投入不足,给学校日常运转和管理带来极大压力。农村学校经费普遍紧张,有限的办公经费,还要应付各类繁杂的检查、考核和迎来送往,以至保运转都相当困难,也就难以腾出钱来改善教师福利,或者设臵奖金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很多教育教学活动囿于经费也根本无法开展。

其次,师资结构老化,优秀教师稳不住。

农村学校普遍师资老化,优秀师资严重不足,特别缺乏艺术课、信息课等专业课教师。然而,很多师范生和优秀教师却不愿到农村任教,就是在农村任教的教师,也要想方设法调到条件更好的城市学校去。农村学校人才进不来、流失大、结构老化,除了编制限制外,根本原因是:

农村教师待遇和工作条件差。除了收入低,在评职晋级方面的机会也比城市教师少得多。另外,很多农村学校位于小镇或偏远乡村,交通条件差,生活出行非常不便。农村教师一般负担很重,尤其是村校,多数是教师包班教学,甚至一名教师教多个年级的课程。

农村教师培训提高难。农村教师培训长期存在“一少两多”现象,即平常培训少,考级培训多,考级收费多。农村学校受制于经济、交通条件,无法安排更多教师外出参加教学教研培训,只能组织少数教师培训后回来转训,这样的培训效果显然易打折扣。同时,各级各类教学技能培训与考级

名目繁多,但这类培训考级多数都要收费,少则几十元,多则上百元。名目繁多的培训考级收费项目,对收入微薄的农村教师来说,无疑是一笔沉重负担。

农村留守学生教育难。农村留守学生的家庭教育主要落在留守老人肩上,很多老人既无精力也无能力过问小孩的思想及行为。为此,农村教师在思想、学习、物质和精神上要花费很多精力来帮助留守学生。留守学生的安全更让农村教师神经紧绷,稍有不慎,学生的安全问题就会让教师背上沉重的精神甚至物质负担。

其三,优生难以稳定,差生辍学严重。

农村学校生源极不稳定,变动频繁且流失严重,同一地区的农村学校生源巩固率远低于城市,流失率远高于城市。究其原因,一方面,农民携子女外出打工,造成学生来来去去。另一方面,由于难以享受城市学生同等的教育资源,许多农村家长千方百计把子女弄到城市学校就读。再一方面,农村中小学不同程度存在辍学现象,未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为数不少,有的学校从初一到初三要流失学生至少三分之一,多的甚至超过了一半,所谓“普九”,很多地方不过是体现在纸上而已。

农村学生辍学严重,既与农村教育条件差、素质教育不到位、校园活动缺失、学生对学习丧失兴趣有关,也与近年来的就业难有关。鉴于很多大学毕业生也就业无门,不少农民对子女受教育的前景不再乐观,“读书无用论”已在某种程度呈泛起之势,加上经济状况的不济,就更不愿冒险投资供孩子读书了。

其四,教育质量堪忧,服务农村特色不够。

近年来,农村教育的整体质量与城市相比仍有相当大的

差距。除了教育体制、考试制度、评价体系等的约束外,也与投入不足、硬件条件差、师资薄弱、优生流失大、生源不稳定等因素密切相关。与城市相比,农村更没有条件开展素质教育,即便搞应试教育,农村也很难搞过城市。由于信息闭塞,加上师资和办学条件等的限制,很多农村学校不能及时了解把握现代教育理念和方法,也不能或很少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教学往往流于粗放,造成教学质量与城市学校有不小的差距。

同时,农村教育在体现农村特色上也做得不够。大部分农村学校与城市学校一样,使用人教版的统一教材,在教材内容上体现不出乡土特色,体现不出为农村和农民服务的特色。而且,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很多学校把主要精力用在了抓考试和升学上,忽视了乡土课程的构建,忽视了实践活动的开展,忽视了对农村生产生活技能的培养,这对于农村学生的现实生活和未来发展是不利的。毕竟考上大学跳出农门的是少数,多数学生要回到农村,农村的开发也需要大量有文化懂技术的新型农民。

其五,办学格局调整难,山区孩子上学难。

随着城镇化的加快,农村人口日益减少,于是越来越强调办学集中化,高中不断向城市集中,初中小学不断向场镇集中,以至如今农村的高中学校相当少了,主要是初中小学和幼儿园。同时,分布在各村的校点也很少了,大部分学校都集中在了场镇。这样做当然有利于集中办学资源,突显集聚效应。但也有一些弊端,让村校硬件资源闲臵、场镇硬件资源吃紧不说,主要是造成了偏远地区的学生上学难,尤其是年纪偏小的学生上学极不方便,也不安全。虽然部分场镇学校搞了寄宿制,但没搞寄宿制或食宿条件难以满足学生需

求的场镇学校仍然不少。一些乡镇结合部的学生,因为村校撤了,到任何一个场镇学校上学都很远,加上又不能住校,于是干脆辍学了。另外,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过早脱离家庭过集体生活,不仅在生活上难以自理,在心智发育上也可能因长期疏离亲人造成些问题。

有鉴于此,很多农村乡镇在进行办学格局调整时,顾虑重重左右为难。不集中办学吧,一些村校一二十个学生,条件简陋,教学设施奇缺,教师又不愿到村校任教;集中办学吧,小孩们到镇上上学很麻烦,在生活开支上增加了家长的负担,在安全上家长也有诸多不放心。

针对上述问题,应采取一些什么样的对策呢?笔者认为:

首先,全力抓好经济和就业工作,增强农民教育消费的信心和能力。

国家要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大力发展经济尤其是农村经济,提高对农民的补贴,不断完善全民社保体系,让萧条的农村重现生机,让失业农民工尽快找到合适的工作。同时,要加强就业指导,不断创造就业岗位,全力降低大中专毕业生的失业率。只有这样,才能让农民的教育消费信心和能力提高起来,让“读书无用论”丧失市场,让农民子女能坚持在学校多读一点书。

其次,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广开社会投资渠道。

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最重要是加大农村教育投入。必须认识到作为全国教育大头和基础的农村教育,在投入上已经多年欠帐,因此以后的投入必须大手笔,否则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要力争在较短时间内,大幅度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大幅度提高农村教师收入水平,这是促进农村教育迎头赶上的

根本之道。

一是必须保障国家财政投入。全国人大可制定一部《农村教育促进法》,把农村教育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规划,在政策和资金上予以优先保障。在确保教育经费尽快达到GDP的4%并不断增长的同时,要大幅提高农村教育经费在总教育经费中的比例。教育经费必须专款专用,各级财政必须每年公布教育投入的详细情况,接受公众监督。同时,党政官员的政绩考核,要加大对社会发展特别是教育发展政绩的考核。二是广纳社会资金,鼓励捐资办学和投资办学。对捐资和投资办学者,要在税收、用地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其目的就是为了促进教育发展,更好的满足社会的受教育需求。如果这方面的政策到位,极大的调动了人们捐资、投资办学的积极性,则公益的民办教育和营利的民办教育都会发展起来,中国就会如发达国家一样,渐次进入一个公民办教育协调发展的新时代。三可考虑成立农村教育发展基金,试行教育彩票,将接受捐赠和发行彩票募集的社会资金充实到农村教育发展基金中,这笔钱可用于每年对农村学校的补助,或者设立各类农村教育奖项,或者用于偏远农村或薄弱学校的建设。要强调的是,上述三种渠道的投入是并行不悖的,尤其不能因为有了后两者而削弱国家财政的教育投入,因为在任何情况下,国家财政投入都是教育投入的主体,都只能增长不能降低。

其三,不断提高农村教师待遇,构建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教师人事机制。

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必须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形势,力图构建起两个机制。一是构建起教师愿意来、留得住的用人机制,二是构建起教师进得来、出得去的的流动机制。

在用人机制建设上,主要做到三点。一是为农村教师创造尽可能好的经济待遇,让他们尽快过上较为体面的生活,在全社会拥有较高的经济地位。为此,要确保农村教师工资优先增长,尽快达到与本地区城市教师待遇相当或者更高的水平。要在促进经济社会均衡发展、地区和行业差别逐渐缩小的同时,早日实现全国所有地区相同类别和级别的公办学校教师同工同酬,避免差别过大。绩效工资也要尽快不折不扣的到位,不要干打雷不下雨。另外,可建立农村教育津贴和偏远山区教育津贴,以鼓励教师到农村特别是偏远山区学校任教。二是加强农村学校内部民主化管理,提高教师主人翁地位。三是为农村教师的专业成长和继续教育提供更好的条件。教育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可联合出台政策,提供部分资金支持,对农村教师的进修提高给予适当补助奖励,对他们的培训考级给予费用减免。同时不断完善校本培训的软硬件条件,通过设立专项资金,帮助所有农村学校完善电脑网络设施,在学校图书馆建设、教育类报章杂志订阅上给予补助,让农村教师足不出校,就能了解和学习到外面的教育信息,不断提升他们的专业素质和能力。

在流动机制建设上,要加大教师人才资源的市场化分配改革,逐渐改变目前教育主管部门包办教师人事,教师进来容易出去难,或者只能往高处走、不能往低处流的格局,实现学校教师的良性新陈代谢。要逐渐把更多的办学自主权包括人事权让渡给学校,通过强化镇村(社区)监督和学校内部约束的方式,保证学校在师资配备上的公平性、开放性、自主性和灵活性。要实行农村和城市教师的定期交流,并规定教师一定年限内必须在不同学校流动,以减轻教师的职业倦怠。要通过不太长的时间,让主要靠关系和潜规则的教师

资源配臵方式逐渐淡出,最终建立起公平的统一的教师人才市场,让学校与教师凭契约约定各自的权力和义务。只有这样,农村学校才能最终实现教师的来去自入,才能及时更换新鲜血液,凭待遇、事业和感情吸纳到需要的优秀师资,才能避免优秀者和有关系者逐渐走光,剩下的就是没有关系、职业倦怠程度高、怨气大的一帮子“老人”教师。

其四、大力提高教育质量,提升留守学生教育水平。

为减少学生流失,增强农村教育公信力,必须改进和加强农村学校的内部管理,提升教育的生动性和实效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当前条件下,要让农村教育尽快改变面貌,一个重要措施是通过遴选或招聘,为每个农村学校配备一名好的校长,让有先进理念、现代知识和开拓精神的领头人来带动学校的发展。同时,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帮助农村教师尽快成长提高。一方面通过网上自学、讨论交流、外出参训等多种方式,让教师尽可能多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另一方面借助教育主管部门的协调组织,构建起城市和农村学校结队帮扶和相互交流的机制,让城市教师能定期不定期到农村学校上示范课,帮助农村教师析课备课,同时让农村教师能有机会多到城市学校学习取经。另外,要加强校本课程建设,适当增加一些有农村特色的教学内容,尽量多开展一些为农村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通过多方面的努力,构建起富有个性特色的素质教育体系和学校文化体系,从而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让每个学生乐学好学,最大限度的降低学生流失率。

留守学生的教育是中国农村教育一大特色和一大难题。各农村学校应在实践中探索留守学生教育和管理的规律,不断增进教育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有关教育科研部门也应

加强这方面的研究,为农村学校推荐更系统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同时,留守学生教育仅靠学校和教师是不行的,镇村(社区)有关部门、干部和群众,也要协同学校加强此项工作。有必要成立一个由相关部门干部、学校周边贤达、家长代表、学校领导教师参与的协调教育机制,共同加强对留守学生的教育和管理。

其五、从学生需要出发,优化校点布局和办学格局。

校点布局和办学格局,应从农村教育的整体效益出发,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进行前瞻性的规划和适时调整。为确保农村所有适龄儿童少年接受到适合的教育,在校点布局上,应以场镇集中办学为主,初中班主要办在场镇上,同时保留适当的村校教学点,主要用于小学低年级教育。各教学点应设臵在离场镇相对较远的村,特别是几个乡镇的结合部应保留适当的校点,这样才方便年纪小的学生就近入学。场镇集中办学点,应加强学生食宿设施的建设,尽可能满足学生的住校学习需求。

鼓励支持民间人士捐资投资办学,特别是支持他们利用可用的原村校房舍或新建校舍办学,以满足偏远山区孩子上学的需要,以此构建起幼儿教育和中小学教育为主体、公民办教育互补的农村办学格局,构建起场镇学校为主、村级学校为辅的合理的农村校点布局。

总之,解决当前农村教育面临的问题,必须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政府与民间互动,加大投入,锐意改革,以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来解决农村教育多年的欠帐和积弊。唯有如此,才能帮助农村教育尽快赶上城市教育,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毕业论文 农村义务教育政策落实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农村义务教育政策” 行政管理专业专科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农村义务教育政策落实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专业 年级 学校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诚信承诺书 本人慎重承诺和声明:所撰写的《农村义务教育政策落实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是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自主完成,文中所有引文或引用数据、图表均已注解说明来源,本人愿意为由此引起的后果承担责任。 本毕业设计(论文)的研究成果归学校所有。 学生(签名): 年月日

目录 【内容摘要】 (1) 【关键词】 (1) 引言 (1) 一、农村义务教育政策落实的现状 (1) (一)农村义务教育程度普及程度高 (1) (二)建立了相应的教师培养体制 (2) (三)形成了完善的农村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2) (四)加强了农村师资队伍建设 (2) 二、农村义务教育政策落实的问题 (3) (一)财政投入仍然不足 (3) (二)农村义务教育目标错位 (3) (三)教师引入渠道狭窄,师资结构不合理 (3) (四)社会、家庭和其他因素的影响 (4) 1、应试教育的缺陷,加大了学生的厌学心理 (4) 2、教学内容脱离实际,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 3、经济压力大,促使学生辍学 (4) 三、农村义务教育政策落实的对策 (5) (一)加大农村义务教育投资力度 (5) (二)正确引导义务教育发展方向 (5) (三)健全教师培养机制,完善师资结构 (5) (四)改变观念,提高对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5) 总结: (6) 参考文献: (6)

农村义务教育政策落实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内容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推行与不断深入,计划经济逐步向市场经济转变,我国教育事业也进入一个新的改革和发展时期,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要以发达的教育事业为前提。中国社会主义发展新阶段,国家加强对农村义务教育的重视,并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制定相应的义务教育发展机制,大力支持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本文立足于国家目前农村义务教育政策落实的现状,剖析相关政策在落实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农村义务教育;教育经费体制;师资队伍;教育发展机制 引言: 我国是拥有9亿农村人口的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数的百分之八十以上,对农村人口的基础教育关系到整个国家的未来,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以往的实行义务教育都不是真正完全免费的全民义务教育。根据国务院的部署全国农村义务教育将实现免收学杂费,这一项举措被人们誉为政府的最大政绩。但这项工作在实施中肯定会出现许多问题,一些问题需要及时调整政策。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正确认识和研究农村义务教育政策落实的现状和问题,探索农村未来教育的发展前景,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无疑是一项重要和紧迫的任务。 一、农村义务教育政策落实的现状 自1986年国家出台义务教育法以来,中国农村的教育状况得到了极大的改善;2006年国家重新修订了《义务教育法》,增加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从根本上扭转了农村教育落后的情况。 (一)农村义务教育程度普及程度高

农村义务教育政策落实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农村义务教育政策落实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内容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教 育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绩,但同时也应当清醒地看到,在农村和农业的发展过程中,农村教育还存在着许多不适应的地方,面对着许多问题和困难,农村教育仍是我国教育中最薄弱的一个环节。 关键词:农村义务教育问题对策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数的百分之八十以上,农村义务教育肩负着对亿万农村孩子实施基础教育的重任,直接影响着农村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更是直接关系到我国义务教育的总体质量,决定着农村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教育事业,不能忽视农村教育的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下称纲要)强调了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农村教育要发展,义务教育是重点;义务教育要进步,素质教育是关键。然而,我国广大农村义务教育中的政策落实现状却不容乐观,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这直接说明了国家关于义务教育的政策落实是不够深入的,因此这种不够深入的政策落实不到位而产生一系列严重复杂的教育问题。本来就我国农村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其出路作一简略探讨。 —,农村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 众所周知,中国的社会主义发展还处在像工业化过渡的阶段,有的地区甚至还是以原始的手工农业生产为主,农民占人口的绝大多数,农村问题关系到中国的基本国情,而且大多数农村人口继续快速

的增长,经济有非常落后,贫穷和由此产生不平等越来越严重,城市和农村的差距愈来愈大。总之,人口压力大,文盲率高,卫生条件差,交通等基本设施缺乏,是我国大部分农村的普遍情形。农村教育尤其面临严峻的困境,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农村义务教育落后 由于农业经济发展缓慢,农村财政紧张,各种经费特别是义务教育经费严重不足,从而导致农村学校的持续发展难以实现。农村学校的环境相当艰难。从硬件来看,农村学校教学和办公环境、教学仪器、试验设备、图书资料和城市相比差距明显,有些学校根本就没有看见过电脑,也没有图书室,有也只是聊胜于无。有些学校危改资金缺乏,潜在的安全危险仍然没有消除。以前分级办学,以村为单位负责,区县为辅;改革后农村以区县为主,上面的资金不能到位,农村的危房改造出现真空。 1,城乡之间的经济发展存在差异 自从我国实行市场经济以来,经济取得了迅速的发展,但城乡之间的经济差异仍然比较大。可以说,城市的发展在某个程度是以牺牲农村经济为代价的。由于城市的经济发达,稍有能力的农民都去城市打工,留下的基本都是一些老弱病残。虽然打工者可以挣钱回农村来补贴生活,但是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并没有多大的促进。由于经济不发达,农民的社会地位不高,农村的义务教育自然不能很好的发展。最近,我国已对“三农问题”给予了必要的重视。 2,制度改革带来的问题

农村教育现状调研报告

农村教育现状调研报告 农村教育,作为造就人才和提高国民素质的奠基工程,下面是为大家收集了关于农村教育现状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 农村教育现状调研报告范文(一) 一、调研背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均GDP的增长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然而,随着人均GDP的增长,城乡收入差距也在急剧加大。2005年全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1049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255元,两者的收入比为3.22:1。随着我国社会发展的加速和不同地区之间、社会阶层之间的差距拉大,教育公平问题进一步凸显,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命题。和谐社会的基础是公平、公正,而教育公平则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和核心,没.教育的公平公正,就不可能实现真正的社会和谐。教育作为推动社会变革与发展的重要力量,既可以影响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效率目标,又可以影响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公平目标。社会的教育在社会流动、社会分化中具.“筛选器”的功能,又具.稳定器、平衡器的功能,被视为实现社会平等“最伟大的工具”。按照现阶段提出的新要求,我们应该以和谐理念来引领教育发展,通过推进教育的公平、公正,来促进社会的公平、公正,通过构建和谐教育,来推动构建和谐社会的步伐。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只.农村得以发展,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农村发展的基础是搞好农村的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是地方事业,担负着为地方培养人才的重要任务。基础教育办得好坏,直接关系到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然而,农村基础教育现状却不容乐观。 二、调研对象 此次我调查的对象就是针对农村的基础教育现状展开的。基础教育,就是人们在成长中为了获取更多学问而在先期要掌握的知识。基础教育,作为造就人才和提高国民素质的奠基工程,在世界各国面向21世纪的教育改革中占.重要地位。的基础教育包括幼儿教育、小学教育、普通中等教育。本报告的研究范围主要是.关我国农村地区基础教育的现状 三、调研目的 1、通过进行实地调查和上搜集资料,活的农村基础教育现状的信息 2、分析农村基础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并找出出现问题的原因 3、通过分析具体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现状的案例,切实掌握农村基础教育问题出现的原因和解决的途径 4、对本地区的农村基础教育问题进行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管理暂行办法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管理暂行办法 1、为确保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顺利实施,规范和加强我校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管理,提高效益,保证教师待遇、学校正常运转和校舍安全,并确保教育平稳发展,特制定本办法。 2、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包括中央、省、市、县通过财政预算用于农村义务教育的资金,含人员经费和用于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杂费、信息技术费、提高学校公用经费保障水平及校舍维修改造等资金。 3、巩固和完善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保障机制。 4、从2007年起,我校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公办中小学在校学生学杂费。 5、免杂费补助资金是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部用于学校公用经费开支,不得用于平衡财政预算。学校公用经费安排和使用情况,要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6、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是指保证农村中小学正常运转,在教学活动和后勤服务等方面开支的费用。公用经费开支范围包括:教学业务与管理、教师培训、实验实习、文体活动、水电、取暖、交通差旅、邮电、仪器设备及图书资料等购置,房屋、建筑物、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及校方责任险等用于教学管理方面的开支。 7、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包括免学杂费补助资金和按照生均公用经费定额标准安排的财政预算内公用经费。 8、依据在校学生人数分配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不得用于人员

经费、基本建设投资、偿还债务等方面。 9、教师培训费在学校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中按不低于5%的比例安排,用于教师按照学校年度培训计划参加培训所需的差旅费、伙食补助费、资料费和住宿费等开支。 10、农村中小学的公用经费(除符合政府采购条件实行政府采购的外)一律在本校开支,有关部门和单位不得统筹,或以其它形式统一代购、代办等。农村中小学校购置仪器设备、办公用品及图书资料等,符合政府采购条件的,原则上实行政府采购,并编制政府采购预算。按照《政府采购法》的规定,由县级财政部门、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学校申报的采购计划组织政府采购。县级教育部门要将批准的公用经费物品采购计划书面通知到各有关学校;向学校提供物品时,须同时向学校提供物品清单,包括物品的种类、数量、型号、单价、供货单位等内容。 11、农村中小学校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制定本校公用经费内部管理办法,细化支出范围与标准,加强实物消耗核算,建立规范的经费、实物等管理制度,厉行节约,提高经费使用效益。并将公用经费使用情况定期在校内外公布,接受师生和群众的监督。 12、每年校舍维修改造所需资金,根据当地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人数和生均校舍面积、使用年限、单位造价等因素,按有关规定进行确定。 13、学校资金的使用必须公正公开,每季度都要面向全体教职工公示。

浅谈新时期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及对策(同名17548)

浅谈新时期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及对策(同名17548)

浅谈新时期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绥江县石龙中心小学:黄仕前 农村小学教育是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作用。在农村小学教育取得巨大成就的今天,我们也应该清醒的看到,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存在诸多问题.这已成为制约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保证农村教育可持续发展,科学规划未来教师队伍建设,必须建设一支数量适宜、学科配套、业务精良、相对稳定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 一、教师整体素质不高。 由于我们对教师专业发展培训教育流于形式,督查、指导不到位,没有取得实质性效果。再加上学校重视不够,学习氛围不浓。造成农村小学教师整体素质不高。主要表现在:一方面,教师学历层次不高。农村小学学大部分教师是中师毕业到小学学任教后通过自修或函授等形式获得专科文凭,其“含金量”可想而知。另一方面,继续教育提高困难,由于农村教育信息闭塞,无法及时、有效获取新课改的各种信息、资料,加之学校专项培训经费少,教师外出学习交流机会少,因此教育观念陈旧,教学方法单一,教育教学质量难以提高。 二、教师资源流失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的飞速发展,对教育的投入也进一步加大。因此,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地位与待遇均有所改善,特别是农村小学教师的工资实施绩效工资后,看似让人高兴,但实际上广大农村教师并不能高兴起来。究其原因,主要是农村小学教师除了那点工资就是那点工资。其它各项福利、待遇和津贴与其他行业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由于农村学校大多地处偏远地区,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都较差,许多农村教师的工作量比较大。近些年随着社会形势急剧变化,工作和生活的压力无疑影响了农村小学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长期处于强工作压力下的教师,工资待遇低下,难免抱有消极的情绪,致使农村薄弱学校教师的流动更加明显,骨干教师纷纷通过考试被招聘到城里或城附近的小学,流失十分严重。 三、学校管理滞后,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 一方面,由于学校管理制度不够规范、合理和科学,再加上执行力度不够,致使激励程度不强,很多学校任然存在吃大锅饭的现象,从而使部分教师满足于现状,不注重自身专业发展,教学实践不到位,追求高质量教育目标的动力不足。另一方面,在教师管理中人文关怀不够,教师工作积极性没有被很好地激发出来。有些学校在实施目标计划过程中过分强调对教师的控制和监督,忽视了对教师必要的尊重和起码的关怀,只是一味地实施施压政策,这种管理不但不能

当前农村义务教育现状及对策

当前农村义务教育现状及对策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是XX最新发布的《当前农村义务教育现状及对策》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为了方便大家的阅读。 摘要:农村的义务教育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和长治久安。本文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对农村中小学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途径提出了一系列的观点和看法。 关键词:农村义务教育教育经费教育质量教育改革 作为具有9亿人口的农村,基础教育关系到整个国家的未来,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以往的义务教育都不是真正完全免费的全民义务教育。2005年苏州市和北京市都宣布:从2008年开始,将

实行真正意义上的全免费义务教育。这似乎昭示着,全国在“十一五”期间全部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已经拉开序幕,农村的义务教育即将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正确认识和研究农村义务教育政策落实的现状和问题,探索农村未来教育的发展前景,对于教育者来说无疑是一项重要和紧迫的任务。 一、当前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和问题 自1986年国家义务教育法出台以来,农村教育状况得到了很大改善,最全面的范文参考写作网站但存在的问题依然很严峻。2004年,中央党校组织的“中国农村九年义务教育调查课题组”先后奔赴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进行调查。发现我国农村地区中小学生的辍学率出现了较大反弹,并不是2002年统计所说的小学和中学入学率分别达到了%和90%,辍学率远远高于普九所规定的3%,在很多地方达到了6%以上,一些

农村学校不惜采取造假的办法来完成“普九”任务,目前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 (一)由于农村经济发展落后,农村义务教育环境与城市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 由于农业经济发展缓慢,农村财政紧张,各种经费特别是义务教育经费严重不足,从而导致农村学校的持续发展难以实现。农村学校的环境相当艰难。从硬件来看,农村学校教学和办公环境、教学仪器、试验设备、图书资料和城市相比有天壤之别,有些学校根本就没有看见过电脑,也没有图书室,有也只是聊胜于无。有些学校危改资金缺乏,潜在的安全危险仍然没有消除。以前分级办学,以村为单位负责,区县为辅;改革后农村以区县为主,上面的资金不能到位,农村的危房改造出现真空。比如说武汉市新洲区2004年11所学校有危房,撤掉了8所,按照规定,应该把撤了的还建,8所学校危房全部还建至少需要

关于农村小学教育现状调查报告范文

关于农村小学教育现状调查报告范文 > 2、第一阶段计分办法:胜一场得三分,负一场得一分,弃权得零分,对方积3分。小组赛中积分多者名次列前。 五、比赛规则 1、比赛采用三局两胜制,前二局每局25分,第三局15分。 2、每场比赛开始前15分钟,各队领队必须把首发的6名队员名单和替补队员名单提交本场的记录员。赛前不申报6名替补运动员名单,则在比赛中不得换人,双方在每局中有权申请暂停两次,每场比赛可换六人次,每局中间休息3 分钟。比赛前由裁判执行掷硬币,决定第一局的发球及场区,掷硬币由双方队长参加。 3、第一、二局中,如出现双方比分到25平时,比赛继续进行,直到一方领先2分,比赛结束;第三局比赛哪一方先到15分,且至少领先对方2分即为获胜,否则继续比赛直到产生两分差距为止,第三局在一方先得到8分时交换场地。 4、发球和接球: 比赛时,每队上场六人,三男三女。 各方场上的六人须轮流发球,不得有人多发或少发,发球区域在底线后。参赛队员只得用手进行发球。 发球时,裁判哨声吹响后队员必须在8秒内将球发出,过时失败,对方得分,发球时抛起必须击球,否则失败对方得分,发球不得踩线或进入球场内,前排三人,可以在三米线前起跑扣球或拦网。 在发球人击球之前出现错位或越位现象时,对方直接得分。

每队触球三次必须过网,但前排拦网不计在三次触球之内。后排队员在3m 线前不得起跳击球,队员接球可以用身体任一部位。 一人不可连击两次,如犯规对方直接得分。 在球未落地、分出胜负前,队员在任何情况下,不得触网,不得脚过中线,不得进入对方场内。 各局的先发球员在一局中只能退场一次,再进场一次,而且必须回到原先位置。替补球员在该局中只能进场一次替补先发球员,而且只能由被其替补退场的先发球员来替补他。 比赛得一分情况:1、球成功地落在对方得比赛场区;2、对方犯规;3、对方受到处罚。 5、比赛弃权: ①代表队无故不参加规定的比赛即为弃权,对方获胜积3分。 ②以赛程表比赛时间为准,凡运动员不齐,推迟比赛15分钟该队伍以弃权论处,判对方获胜积3分。 ③运动队不服从裁判员的裁决,中断比赛超过5分钟。即为罢赛,判决对方获胜,积3分。 6、服装不做要求。 六、赛场职责 1、赛前器材组:做好比赛场地、器材及比赛用球等准备工作,并负责保管这些器材。 具体器材:一个记分牌,2个比赛用球,如当天同一时间有两场比赛则器材加倍。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应 知应会 一、什么是“两免一补” “两免一补”是指免杂费,免书本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提出,到2007年,争取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能享受到“两免一补”,努力做到不让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须知 (1)主要内容 1.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 2.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公用经费保障水平。 3.建立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 4.巩固和完善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保障机制。 (2)公用经费 1.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是指保证农村中小学正常运转,在教学活动和后勤服务等方面的开支费用。中小学公用经费是学校经费综合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纳入学校总体预算,实现收支平衡。 2.公用经费开支范围包括:教学业务与管理,教师培训,实验实习,文体活动,水电,取暖,交通差旅,邮电,仪器设备及图书资料等购置,房屋,建筑物及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维修等。

不得用于人员经费,基本建设投资,偿还债务等方面的开支。 3.农村中小学校购置仪器设备,教学办公用品及图书资料等。符合政府采购条件的要实现政府采购,由各学校根据公用经费年度预算额度,向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提出需求计划。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编制采购计划后,经县级财政部门批准,由县级有关部门组织政府采购。 4.学校要定期对农村中小学的公用经费使用情况向校外公布,接受师生和群众的监督。 (3)农村中小学贫困寄宿学生生活费补助发放对象及用途发放对象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寄宿制学生,此资金直接拨付到学校,专项用于贫困寄宿生伙食补助,不发给个人。(4)农村义务教育保障经费标准(新标准) 1.免课本费:所需资金由中央全部承担 2.公用经费补助:2008年农村小学225元/人年,县镇小学240元/人/年,县镇初中390元/人/年,2009年小学300元/人年,初中500元/人/年按8:2和7:3的比例由中央和自治区、地县市分担 3.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小学500元/人/年,初中750元/人/年,按5:5和7:3的比例由中央和自治区、地县市分担,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提高标准(保障机制),小学200元/人/年,初中200元/人/年,按5:5和7:3的比例由中央和自治区、地县市分担,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提高标准(自治区照顾塔县提高

当前农村小学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当前农村小学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Revised final draft November 26, 2020

当前农村中小学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困难及我校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情况汇报 铜梁县白羊镇浙商爱心小学高荣梁古伟[内容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目前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然而在西部农村地区,农村中小学义务教育的整体性薄弱状况从根本上还未得到扭转,在办学方向、教育经费、评价机制和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等方面还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我们必须正视这些问题,寻求破解策略,以确保农村小学义务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义务教育留守儿童管理与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克服人口众多、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的不利条件,发展壮大了中小学教育,取得了一系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但是,我国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教育依然面临着很多问题,严重的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这就需要我们去进一步的认识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善西部地区农村中小教育现状。 一、农村中小学义务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困难 (一)校长办学理念难于融入办学实际 学校教育解决的是学校培养什么人的根本问题,在此下,每位校长都有自己的办学理念,办学理念是校长对办学实践的理性思考和理想追求,是校长办学信念的集中体现,是需要一位校长花很多年甚至要靠一所学校几代校长来共同实现。 然而受当前社会浮躁的心态和急功近利的思想,以及落后的人才观、质量观的影响,使我们的学校校长根本就不能静下心来思考真如何培养人、思考学校教育应培养什么样的人,更没有精力思考学校较为长远的发展规划。这也是现在中小学校长不能成长为“教育家”,而只能成为“教书匠”的原因。于是学生的思想素质和身体素质差,个性特长受压抑,缺乏社会实践能力和开拓创新精神,更无学农爱农做农的思想意识。

寒假农村人口受教育状况调查的调查报告范本

寒假农村人口受教育状况调查 的调查报告 Record the situati on and less ons lear ned, find out the exist ing p roblems and form future coun termeasures. 姓名: 单位: 时间:

编号:FS-DY-20225 寒假农村人口受教育状况调查的调查报告 i说明:本报告资料适用于记录基本情况、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发现存在的问题 I I i以及形成今后的应对措施。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I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农村建设的根本教育 .实践参加者:默澜,xxx。 .实践主题:农村人口受教育状况。 .时间:20xx年02月18日。 四.地点:xx省xx市王家村。 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活动内容: (一)基于社会发展需要,以走访询问的方式对农村人口 的受教育情况进行调查。 (二)主要方面涉及:各年龄层的教育情况,农村孩子受教 育条件,以及人们(尤其是贫困家庭)对孩子教育的看法。 ?调查资料: (一)人员成分:1.现村民中有许多是外来的打工者2.因村庄有一定年代,所以老龄者较多,多数年轻人因各

自条件一部分仍与老人一起住在村里,其他已不在村中常住。 (二)1.接受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教育的人口增长最" 但人数依然很少; 2.中等教育人口中高中文化程度也有所增加;初中及以 上人口大幅度增加;同时,由于九年义务教育普及,小学教育程度人口明显下降,现主要人群为老年者。 (三)虽然农村受教育情况有所改善,但农村就业人口的 受教育程度、劳动技能依然较低。依然是以接受低文化教育的为主。 (四)1.九年制义务教育不断巩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和 在校生巩固率均接近100%; 2.初中入学率和在校生巩固率均在98%以上, 3.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结构比例趋于合理, 4.高等教育面向大众化发展,步入了一个新的台阶。 (五)女性适龄者的受教育情况和男性基本一致,可见农村受教育的性别差异减少了。 (六)为鼓励村民接受教育,村内对升入高中和大学的村民 给与了奖励。 .调查结果:农村劳动力不仅受教育程度低,而且绝大

14年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下拨

2014年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资金878.97亿元下拨 《光明日报》 2014 年 7 月 22 日 6 版 记者21日从财政部获悉,2014年,中央财政继续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有关政策,于近期下拨今年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资金878.97亿元,在学生人数减少的情况下,仍比2013年增加约50.6亿元,增长6.1%。 ——进一步提高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水平。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普通学生年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40元,即:年生均中西部小学达到600元、初中达到800元;东部小学达到650元、初中达到850元。在提高基准定额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农村寄宿制学校公用经费,切实解决寄宿制学校运转困难。单独核定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学校和随班就读的残疾学生公用经费补助资金预算,并大幅度提高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标准。 ——继续落实好“两免一补”政策。全国约1.1亿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享受免杂费和免费教科书政策,为小学一年级新生免费提供正版学生字典;中西部地区约1240万名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继续享受生活费补助政策,年补助标准达到小学1000元、初中1250元。 ——建立健全农村中小学校舍安全长效保障机制。今年,中央财政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重点支持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和抗震加固,推动各地改善部分特殊困难地区学校办学条件,以引导各地建立健全农村中小学校舍安全长效保障机制。 ——稳步推进中小学教师到乡村学校和教学点任教。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有关精神,对已实施义务教育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的地方给予奖补,以稳步推进中小学教师到乡村学校和教学点任教。 同时,财政部要求各地按分担比例足额落实地方资金,确保各项政策落实到位。切实加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资金使用的管理和监督,严禁虚列虚支、挤占挪用、滞留中央补助资金。

农村小学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

农村小学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 [摘要] 随着农村学龄人口的锐减,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学校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呈现了举步维艰的局面。农村小学学校规模的不断缩小已成为农村小学发展的瓶颈。实现教育公平,促进均衡发展,采取措施彻底改变农村孩子接受教育条件最差的学校教育现状,加强基础教育薄弱环节,尽快使农村教育走出困境,为农村基础教育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推动农村教育的发展是当务之急。 [关键词] 农村小学教育现状分析对策 本人在农村小学任教七年来,亲身经历了农村小学的发展、壮大与辉煌,农村小学的整体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校舍转瓦化,围墙化,花园化,学校教学的硬件设施完备,学生的学习环境优良,中心校配备了微机室,学校图书、文体器材、各种教学仪器也有相应的配套,学校师资队伍不段壮大。但是随着农村学龄人口的锐减,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及离婚率的上升,更多留守儿童和单亲家庭的出现,农村学校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呈现了举步维艰的局面。 一、现所处地区中小学的教育现状及原因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九年制义务教育方略的实施,我国农村中小学教育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然而,由于受传统教育及体制的束缚和影响,长期以来,我国农村教育存在的经费紧缺、地区发展不平衡、应试教育思想严重、过分追求升学率,忽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等问题逐渐成为农村教育发展的瓶颈。为此,本人就所在

的漳县农村义务教育现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调查 (一)、教师专业素质 农村小学教师大多数属民师转正或直转。表现为:知识水平低、知识老化、陈旧,专业技能薄弱、职业素养欠缺等问题。最主要的原因是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由于农村环境及生活条件较差,不能吸引优秀人才,难以注入“新鲜血液”,使得一些学校不得不临时招聘代课教师以解燃眉之急。另外,必要的教师辅导用书的缺少及新课程的教学经验的不足,使一部分教师在设计一堂课时往往感到力不从心。再次,由于农村学校信息闭塞,农村教育经费短缺,使得许多教师不能完整系统地吸收、理解新课程实施中的思想、目标及方法,仅凭为数不多的几次课程培训和观摩学习,所得十分有限,无法很好地应用于教学实践。教师不能走出去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很难受新思维、新观念、新方法,造成小学教师的教育观念滞后,教育教学能力不强,落伍已成不争的事实。个别教师学习动力不足,总是自以为是,教师间缺乏探讨和交流,不能适应教育教学改革,对新的教育理念不闻不问。大部分教师对“教师”这一职业认识不到位,对国家依法施教的政策视而不见,教学质量上不去,不从自身找原因,而采取违规施教,例如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经常发生。纵观我县农村教师四十岁以上教师居多,年龄结构老化,知识结构不合理,这些教师虽然教学经验丰富,但教育方式落后,教学质量存在很大问题。 (二)、学生及家长

新时期农村义务教育政策演变分析

新时期农村义务教育政策演变分析 [摘要] 在新时期,农村义务教育政策追求的目标实质和实施重心在不同时段都有变化,具体有三个特点:一是政策的目标追求从机会平等转为过程平等,二是政策的重心从侧重效率转为侧重公平,三是政策的形成动力从问题倒逼转为目标引导。教育政策的出台是作用于它的多重因素互动的结果,正因为如此,政策的效果有时难以彰显。新时期教育政策在追求效能价值、效率价值、公平价值上都有了明显的效果,但公平价值仍然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关键词] 新时期;农村义务教育;政策演变 一、新时期农村义务教育政策演变特点 (一)政策的目标追求:从机会平等到过程平等 农村义务教育政策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重点目标。1978―1984年以恢复教育秩序与普及初等教育为基本目标,1985―2000年以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为基本目标,2001―2007年以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为基本目标。不同时期的基本目标都是为了让农村孩子有机会与城市孩子一样,有权利接受义务教育,不因民族、性别、家庭背景、经济状况的差距而失去受教育的机会。显然,这一段时期是在追求教育的机会平等。

2007年完成全面普及义务教育的任务后,国家又围绕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如2009年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教师补充工作的通知》,扩大实施被证明有一定成效的“特岗计划”;2010年启动针对落后地区教育的两项“国培”工程,提升农村教师的专业素质;2012年下发《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暂行办法》,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2014年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发出《关于开展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专项督导的通知》,指出要确保满足义务教育最基本的办学条件。这一系列政策的实质,是为了让农村孩子在获得了受教育机会平等的基础上,还要获得与城市孩子同等的教育资源,以实现他们在接受教育中的过程平等。可以看出,新时期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政策的制定,始终体现出对“平等化”[1] 的追求。 (二)政策的重心转移:从侧重效率到侧重公平 1978―1984年改革之初,针对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渴求,政策实施的重点聚集在大力普及初等教育上。在此过程中,作为制定政策主体的政府,很快发现在当时百废待兴、经济落后的社会背景下,要在全国内实现初级教育的普及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尤其是在占人口绝大多数、经济落后的农村地区。为了尽快满足社会对人才的渴求,国家在发展教育事业时,只能集中资金去发展能为社会直接输出人才的高等

农村教育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一、调查目的 对务川县分水镇教育现状进行调查,了解在乡村振兴中农村义务教育现状,发展当前农村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解决措施建议。 二、调查对象 分水镇中学、中心完小的老师、学生及部分家长。 三、调查内容 了解中学升学率、业务教育完成情况、学生及家长对业务教育的思虑。四、调查方式 调查问卷、实地走访、收集资料。 五、调查时间安排 本次调查的时间安排如下; 第一阶段:2018年2月2日到2月8日,制定调研计划和调研目录,整理此次调研所要掌握的问题和实现目的。 第二阶段:2018年2月9日到4月2日,实地调研 第三阶段:2018年4月3日到4月20日,撰写调研报告

务川县分水镇农村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中国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教育,而且当今时代的竞争实质是人才的竞争,中国要走向世界必须培养优秀的人才,而“农民问题是中国的问题,中国的问题就是农民问题”,农村要可持续发展,必须有人才的支撑,农村要转型,必须有农民思想、心态、人格的转型,这使我们必须关注农村的教育事业。 一、分水镇教育发展现状 分水镇是贵州省遵义市务川县下辖镇,位于务川县北部,距县城60公里,务川至重庆彭水、武隆干线公路穿政府所在地的集镇而过。是务川北上重庆、通江达海的主要途径。东与茅天镇交界,南与砚山镇相连,西与泥高镇接壤,北与浞水镇毗邻。境内属典型的高山、半高山地区,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境内有锦鸡、五步蛇等珍稀动、植物品种齐全,有“活化石”野生银杏,国家一级保护的珍稀植物红豆杉,兰草繁多,桂花遍布,素有“兰桂之乡”的美称。 当前分水镇共有初级中学1所,中心完小1所,中心幼儿园1所及村小学3所,共有中学生500多人,小学生600多人。去年分水中学高中升学率为45.2%,职业学校升学率为28.2%,小学升学率99.1%。其中包括部分跟随父母到外地打工上学及县城升学的学生。 二、调查结果 由于此次调查问卷被老师当成了课堂作业,同学们对我的问卷作了非常认真的回答,从对问卷的统计来看,61%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较高,19.5%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中等,19.5%的学生害怕学习。而且,我在调查中还发现,英语是初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有56%的学生认为学习英语是崇洋媚外,对以后的生活一点用处没有。关于学习目的,对于初中毕业后的打算,约一半的学生选择读高中或中专,约五分之一的学生选择就业,约三分之一的学生还没有考虑。约三分之一的同学有考大学的的打算。而有务农打算的学生很少,不足十分之一。学习态度上,同学们还都比较认真,约三分之二的学生说能认真听课,认真完成作业,但仍有三分之一的同学认为老师讲得不好或听不懂老师的课。对老师的看法上,80%的同学认为老师的讲课方法古板,和同学们的交流不多。还有一些同学不理解九年义务教育,说没有学完的必要。一半以上的同学觉得家长教育很不得当,只关注自己的成绩。 许多乡亲认为有了钱才是孩子最大的幸福,可是没有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许多乡亲长年外出打工,父亲单独外出打工的占有很大的比例,留在家里的父亲或母亲,又当爹又当妈,上有公婆,下有孩子,农活家务一大堆,自己常常忙得不可开交,很难再顾及孩子的教育和培养。而且很多家长对学生的要求较低,且大多数侧重于纪律方面,而对学生提出考高中、特别是考大学要求的家长越来越少,从而在学习上对学生形成了一种内家庭松外学校紧的矛盾局面。家长表示高中和大学高额的学费是他们更愿意认孩子学习一点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管理暂行办法(1)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和深化教育内部机制改革,规范和加强农村 义务教育经费的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及有关法律法规,按照上级有关部门关于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有关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兴化市行政区域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管理和使用。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是指用于农村义务教育的财政拨款及其他渠道筹措的经费。 第四条按照“明确各级责任、加大财政投入、提高保障水平、分步组织实施”的基本原则,市和乡(镇)政府应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保证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来源的稳定和逐年增长。市政府负担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公办教师国标工资、省标补贴、地方津贴、年度考核奖,离退休人员的离退休金、年终生活补助及定额公用经费,乡(镇)政府继续负担除市政府负担的工资性支出及定额公用经费以外的其他教育支出。 第五条规范农村中小学及市属学校教育经费管理,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市财政局在财政结算中心增设教育经费结算办公室,负责市属及农村中小学教育经费集中支付,市教育局委派专人参与教育经费的结算管理。对教育经费实行学校、教育主管部门、财政管理机构三位一体的监督、审核制度。 第六条市财政、教育等有关部门应加强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筹措和使用的检查监督, 依法保证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筹措渠道的畅通和经费的合理使用。 第七条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应加强义务教育经费管理,勤俭办学,厉行节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并接受教育、财政和审计等部门以及学校所在乡(镇)政府的检查监督。 第二章资金来源

第八条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资金来源主要包括:市和乡(镇)政府预算安排对农村义务教育的财政拨款;上级部门的专项补助和社会捐赠等其他用于农村义务教育的经费。 第九条市和乡(镇)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的财政拨款要严格按照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国发〔2005〕43号)、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教育强省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决定》(苏发〔2005〕15号)和泰州市委《关于建设教育强市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决定》的有关规定(泰发[2005]17号)执行。 第十条乡(镇)政府应积极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开展自愿捐资助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的规定,捐资助学应当是自愿和无偿的,不得与招生、入学和考试成绩挂钩。 第三章预算管理 第十一条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预算是指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根据教育事业发展计划和任务编制的年度财务收支计划。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预算是政府预算的组成部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按照事权和财权相统一的原则,在财政预算中单独列项。 第十二条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预算包括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收入预算包括财政补助收入、事业收入、勤工俭学收入和其他收入;支出预算包括基本支出预算和项目支出预算。基本支出是指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为保障学校教育教学正常运转和完成其日常工作任务所必需的支出,具体包括人员支出、日常公用支出和对个人及家庭补助支出。 项目支出是指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为完成特定的教育教学任务或事业发展目标所需的支出,主要包括校舍购建费、校舍维修改造费等。 第十三条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预算的编制应当遵循真实性、完整性、重点性、科学性、透明性、绩效性的原则。

我国农村教育现状与发展对策

目录 一、农村基础教育的现状分析 (一)农村基础教育取得的成就 (二)农村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 1、观念陈旧,教育教学管理水平亟待提高。 2、应试色彩浓郁,师生不堪重负。 3、教育经费短缺,办学条件差。 4、学生辍学现象甚为严重。 5、师资队伍问题突出。 6、教学内容与农村发展需求脱节。 7、德育教育令人担忧。 二、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对策 1、更新教育观念,完善教育体制 2、加大投资,改善办学条件 3、坚持德育为首的教育方针,加强和改进农村中小学思想 道德建设 4、采取有效措施,做好保学控流工作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6、从农村实际需要出发,推进教育改革

我国农村教育现状与发展对策 [内容摘要]农村教育既是农村发展的基础性条件,也是农村发展状况的重要表征。农村基础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基础教育在普及义务教育、增加教育投入、改革办学模式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随着我国“地方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的确立以及农村税费改革的实施,我国的农村基础教育在教育观念、教育经费、保学控流、师资队伍、教学内容等方面仍然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 [关键词]农村基础教育现状对策 有统计表明,我国有农村人口9亿,约占全国总人口的70%。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党和政府下一个时期的主要任务是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是实现农村致富奔小康。千百年来,落后、贫穷、愚昧一直是我国农业、农村、农民(“三农”)的代名词。虽然经历了30余年改革开放的沐浴,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由于农村人口的整体素质低,全国绝大部分地区的农民依然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凭借我们祖先流传了几千年的“牛拉犁式”耕作模式在田间地头辛勤劳作,生产效率极为低下,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一句话,中国农民不摆脱这种古老的耕作模式,使其致富奔小康终将是一句空话。农村的小康哪里?农民的小康在哪里?在于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发展农村教育,

农村义务教育政策落实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Word版

毕业论文 题目农村义务教育政策落实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姓名:刘凯 学号:1514001455039 专业:行政管理 入学时间:2015.09 指导教师:程老师 教学点:古交

目录 内容摘要、关键词 (1) 大纲 (2) 一、农村义务教育政策落实的现状 (3) (一)农村义务教育程度普及程度高 (3) (二)建立了相应的教师培养体制 (3) (三)形成了完善的农村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4) (四)加强了农村师资队伍建设 (4) 二、农村义务教育政策落实的问题 (4) (一)财政投入仍然不足 (4) (二)农村义务教育目标错位 (4) (三)教师引入渠道狭窄,师资结构不合理 (5) (四)社会、家庭和其他因素的影响……………………………………………

5 1、应试教育的缺陷,加大了学生的厌学心理 (5) 2、教学内容脱离实际,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6) 3、经济压力大,促使学生辍学 (6) 三、农村义务教育政策落实的对策 (6) (一)加大农村义务教育投资力度 (6) (二)正确引导义务教育发展方向 (6) (三)健全教师培养机制,完善师资结构 (7) (四)改变观念,提高对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7) 总结: (8) 参考文献: (9)

内容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推行与不断深入,计划经济逐步向市场经济转变,我国教育事业也进入一个新的改革和发展时期,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要以发达的教育事业为前提。中国社会主义发展新阶段,国家加强对农村义务教育的重视,并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制定相应的义务教育发展机制,大力支持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本文立足于国家目前农村义务教育政策落实的现状,剖析相关政策在落实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农村义务教育;教育经费体制;师资队伍;教育发展机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