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一讲声现象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一讲声现象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一讲声现象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一讲声现象

第一讲声现象

知识回顾考点梳理

考点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音的产生

声音是由物体的①________产生的。②________停止,发声也就停止,但声音不一定消失。

2. 发声体的判断:声带振动发声等。

3. 声音的传播

(1)形式:声音以③________的形式传播着,我们把它叫做④________。

(2)条件:声音的传播需要⑤________,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声,真空⑥______传声。

4. 声速

(1)定义:声音传播的⑦________,它的大小等于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⑧________。

(2)影响因素: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⑨________和⑩________有关,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______,15 ℃时空气中的声速是?______m/s。

(3)快慢比较:一般情况下,?________传声最快,?________传声较快,?________传声最慢。

5. 回声

(1)定义: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如果遇到障碍物,就会被?________回来形成回声。

(2)利用:回声测距离:s=?________。

考点二声音的特性

1. 音调

(1)定义:声音的?________。

(2)影响因素: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发声体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单位为?______,简称?______,符号为?________)。

(3)音调与频率的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

(4)举例:吉他手弹奏吉他时不断用手指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就改变了声音的音调。

2.响度

(1)定义:声音的?。

(2)影响因素:振幅(物理学中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

(3)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振幅越?,响度越大。

[注:人听到声音是否响亮,除跟发声时的响度有关,还跟人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分散程度有关(喇叭、听诊器)]

(4)举例:用不同的力度敲击鼓面,听到的声音响度不同;老师站在讲台上讲,后排学生听到的声音小等。

3. 音色

(1)定义:声音的? ______。

(2)影响因素: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就不同。

(3)举例:声纹锁等。

考点三声的利用

1.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大约从20 Hz到20 000 Hz。

2. 超声波

(1)频率范围:高于20 000 Hz。

(2)应用

a.传递信息:导盲仪、倒车雷达、声呐、测速、B超等。

b.传递能量:超声波去污垢、超声波除结石等。

3. 次声波

(1)频率范围:低于20 Hz。

(2)应用

a.传递信息:利用次声波监测地震、台风、海啸、火山喷发等自然灾害、监测核爆炸等。

b.传递能量:次声波使机器设备破裂、飞机解体、建筑物垮塌等。

说明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有声源振动发声且频率在20~20 000Hz(人的听觉范围)、有介质传播声音到达人耳、声音的响度达到一定的分贝数、人耳的听觉系统正常。

考点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 噪声的定义

(1)物理学角度:发声体做?________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环境保护角度:凡是防碍人们正常?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到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2. 噪声强弱的等级

(1)单位:分贝,符号为dB。

(2)不同等级的噪声对生活的影响: 0 dB是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30 dB~40 dB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70 dB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 dB。

3. 控制噪声

(1)防止噪声?________:在声源处减弱,如公共场合不得大声喧哗、使用乐器和家电时控制音量、禁止鸣笛、摩托车的消声器等。

(2)阻断噪声?________: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如道路两旁设置隔音墙、穿越北京动物园的“隔音蛟龙”、在道路两旁植树等。

(3)防止噪声进入人耳:在?________处减弱,如用的防音耳罩、捂住耳朵、飞机场的地勤工作人员戴耳罩等。

重点难点突破

命题点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类型1 声音的产生

例1初春时节,柳树发芽,你可以折一根柳条,把皮和芯拧松,抽出木芯,用刀把嫩皮的两端修齐,就制成了“柳笛”。用力吹,柳笛就发出声相比较来看,细而短的柳笛吹出声音的音调较高,该声音是由于________的振动而产生的。

解析柳笛中有空气,用力吹时,柳笛内部的空气柱振动,发出声音。

答案空气柱

考向训练1夜晚,我们经过装有声控开关的楼道时,往往要用力地拍手或跺脚将灯点亮,这是利用声音是由物体________产生的来达到控制电路的目的。

类型2 声音的传播

例2六月的石门山森林公园,到处是莺歌燕舞,鸟语花香。我们能听到小鸟的叫声,说明声音可以

在________中传播。

解析声音的传播靠介质,我们听到的各种声音大多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答案空气

考向训练2(2016无锡)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B. 声音传播的速度与温度无关

C. 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快

D. 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命题点二声音的特性

类型1 声音特性的影响因素

例3如图所示,用一个纸糊的箱子盖在音响的喇叭上,

然后把一个玩具小矮人放在纸箱上,当用这个喇叭播放

音乐时,小矮人便会翩翩起舞,如果调大音量,会发现小矮人舞蹈时跳得更________(选填“高”

或“快”)。

解析由题意知,调节音响使音量增大,即音响的响度增大,响度与振幅有关,则纸箱的振幅随着响

度的增大而增大,此时小矮人也跳得更高。

答案高

考向训练3如图所示,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划得快时,发

出的声音的音调________,这说明音调跟发声体的___________有关。

考向训练4以下操作中,不能改变音调的是 ()

类型2 声音特性的辨识

例4人们生活中听到的声音是多种多样的.“女高音”的“高”和“男低音”的“低”指的是声音

特性中的________高低;“引吭高歌”的“高”和“低声细语”的“低”指的是声音特性中的

______大小.

解析声音音调的高低是由物体振动频率决定的,由于男女声带振动的快慢不同,所以音调也会不

同,即会有女高音与男低音;“引吭高歌”与“低声细语”中的“高”与“低”指声音的响度不一

样,是由声源振动的幅度决定的.

答案音调响度

训练考向5(2016安徽第四次十校联考)如图所示是楼梯中

的一部分,从A到B是长短不同的铁护栏.一个同学用一

根小木棒迅速从B到A逐一划过铁护栏栏杆,此过程中,

一定发生改变的是声音的________.(选填“音调”、“响

度”或“音色”)

考向训练6手机是现代最常用的通信工具,人们在不同场

合需要选择不同的音量,改变的是手机声音的________.接听电话时能辨别不同的人,是因为不同

人说话声音的________不同.

针对训练

一、填空题

1. 湖南电视台“快乐大本营”尝试了水下发声实验:把小提琴、长笛等乐器浸没在水中,分别演奏它们。结果发现,长笛无法在水中发声,原因是长笛是靠吹入管中的振动发声的,但在水中,人吹出的空气被水阻隔,无法进人管内,所以长笛不能在水下发声。

2. 2016年2月6日凌晨,台湾高雄发生里氏6.7级地震,地震时,会产生声波,这种声波在常温下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可听声的传播速度。

3. 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文明的表现,这里“轻声”是指声音的;“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依据讲话人的来分辨。

4. 我们在打电话时能听出是妈妈的声音,这是根据乐音三要素中的来判断的;如果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真空罩里,我们就听不到闹钟的声音了,这是因为。

5. 在校运动会上,同学们敲出阵阵鼓声是由鼓面的而产生的,是通过传入人耳的,越用力击鼓,鼓声的越大。

6. 二胡(如图所示)是我国的传统民族乐器。演奏家在演奏前,总是要调节琴轴以调整弦线的松紧程度,他这样做的目的是改变二胡声音的 (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第6题第7题

7.如图所示,用手拨动塑料尺,发出的声音是由塑料尺产生的。塑料尺振幅越大,声音的越大。若改变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会使声音的发生改变。

8. 如图,用话筒M接收音叉发出的声音,送到示波器S显示。保持示波器的工作状态不变,示波器显示B音叉发出的声音波形比A发出的密,则B音叉发出声音的音调 (选填“高”或“低”)。

第8题

9. 向保温瓶注水时,听到的声音是通过传播到人耳的.随着注水增多,听到声音的音调会 (选填“变高”、“变低”或“不变”)。

二、选择题

10. 我们能分辨女高音、女中音,这主要是根据声音有不同的( )

A. 响度

B. 音调

C. 音色

D. 振幅

11. 鼓在受到击打时会发声,用不同力量击打,发生变化的主要是声音的( )

A. 音调

B. 响度

C. 音色

D. 频率

12. 下列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声音产生条件的是( )

13. 上,老师听不清楚后排一位同学的发言,走近这位同学后就听清楚了。这主要是因为老师走近这位同学后接收到该同学声音的( )

A. 音调变高

B. 音调变低

C. 响度变大

D. 响度变小

14.用手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握住后,发声立即停止,这是因为( )

A. 音叉的振动停止了

B. 声音的速度变小了

C. 声音的响度变大了

D. 声音的音调变低了

15. 海上发生风暴时会产生次声波.次声波在空气和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比风暴移动的速度大。次声波接收处理设备就是利用这一特点提前感知,预报海上风暴,从而为渔业、航海等服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次声波不能传递信息

B. 次声波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 次声波在海水中比空气中传播慢

D. 次声波的频率太高,人耳听不见

16.下列有关声音的情境说法错误

..的是( )

A. 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B. 两名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C. 在医院里医生通常利用超声波震动打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D. 听不同乐器弹奏同一首歌曲时能分辨出所用乐器,是利用了声音的音色不同

中考演练

1. 一人敲击长长的空铁管一端,另一人在铁管的另一端听到两次响声,第一次听到的响声是由传来的,第二次是传来的。

2. 音乐会上,演员在吹笛子的过程中,不断调整手指在笛子上的按压位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3. 小夏在研究口琴的发声原理时,拆掉了口琴外壳,发现在气孔边分布着长短、厚薄都不同的一排铜片(如图所示)。吹口琴时,在气流的冲击下,铜片振动,发出声音.对不同气孔吹气,改变了声音的;在同一气孔处用不同的力度吹气,改变了声音的。

第3题第5题第7题

4. 一群小朋友玩捉迷藏时,蒙住双眼的小王能辨别周围同学的声音,这是因为不同人声音的不同,同时,还可以根据声音的来大致判断周围同学离他的远近(均选填“响度”、“音色”或“音调”)。

5.如图所示,把一个装有少量水的高脚酒杯放在桌面上,将一只手的手指润湿后沿着杯口边缘摩擦使其发出声音.当注入杯中的水量增加时,能够听出声音的发生变化(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6. 你留意过吗?刮风时,若窗子关的不严,留一缝隙,便会听见风的呼啸声,缝隙越细,发出声音的音调就越 (选填“高”或“低”)。若将窗子打开,反而发现外面的风不大。根据此现象提出一个值得探究的课题。

7. 图示为我国民族吹管乐器唢呐,用它吹奏名曲《百鸟朝凤》时,模仿的多种鸟儿叫声悦耳动听,让人仿佛置身于百鸟争鸣的森林之中。关于唢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用不同的力度吹奏,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调

B. 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主要改变声音的响度

C. 唢呐前端的喇叭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色

D. 唢呐模仿的鸟儿叫声令人愉悦,是乐音

8. 福州许多路口安装有盲人过街提示器,盲人可以根据提示器发出声音的高低辨别方向。其中声音的高低是指声音的( )

A. 音色

B. 音调

C. 振幅

D. 响度

9. 如图所示是敲击音叉时示波器在相同时间内截取的二列声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第9题

A. 甲的音调比乙的音调低

B. 甲的音量比乙的音量小

C. 甲的音调比乙的音调高

D. 甲的音量比乙的音量大

参考答案

知识回顾 考点梳理

①振动 ②振动 ③波 ④声波 ⑤介质 ⑥不能 ⑦快慢 ⑧距离 ⑨种类 ⑩温度 ?不同 ?340 ?固体 ?液体 ?气体 ?反射 ?2vt

?高低 ?赫兹 ?赫 ?Hz ?高 ?大小 ?大 ?品质 ?无规则 ?休息 ?学习 ?工作 ?产生 ?传播 ?人耳

考向训练

1.振动

2.A

3.高 振动频率

4.B

5.音调

6.响度 音色

针对训练

1. 空气柱

解析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长笛是靠管中的空气柱振动发声的,将长笛放入水中,人吹出的空气被水阻隔,无法进入管内,所以长笛不能在水下发声。

2. 次 等于

解析地震、火山、海啸等大型自然灾害发生时,往住会产生次声波;相同温度下,在空气中超声波和次声波的传播速度与可听声的速度是相同的。

3. 响度音色

解析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指声音的响度要小;不同人声带的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依据讲话人的音色来分辨。

4. 音色真空不能传声

解析不同人声带的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一般不同,所以我们在打电话时能听出是妈妈的声音,这是根据乐音三要素中的音色来判断的;如果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真空罩里,我们就听不到闹钟的声音了,这是因为真空罩内几乎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

5. 振动空气响度

解析鼓声是由鼓面的振动产生的;鼓声是靠空气传入人耳的;越用力击鼓,鼓面的振动幅度越大,鼓声的响度越大。

6. 音调

解析调整琴弦的松紧程度,可以改变琴弦振动的快慢,这样可以改变音调的高低。

7. 振动响度音调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用手拨动塑料尺,塑料尺发生振动,产生声音;塑料尺振幅越大,其发声的响度就越大;改变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的力度拨动塑料尺,塑料尺伸出桌面长度不同,塑料尺振动的快慢不同,频率不同,因此塑料尺的音调发生了改变。

8. 高

解析由题意可知,示波器显示B音叉发出的声音波形比A发出的密,则B音叉振动的频率高,所以发出声音的音调高。

9. 空气变高

解析人们能听到向保温瓶注水的声音,是保温瓶内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声音通过空气传播到人耳;随着瓶内注水的增多,瓶内空气柱的高度不断减小,振动频率越来越快,即音调越来越高,听声音人们就能判断瓶内的水是否快注满了。

10. B

解析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女高音和女中音不同的主要是音调,它是由声带振动的频率决定的,故选B。

11. B

解析轻敲鼓时振动幅度小,响度小,重敲鼓时振动幅度大,响度大,故用不同的力敲鼓时,声音发

生的主要变化是声音的响度。故选B。

12. C

解析改变作用在尺子上力的大小,听到声音的大小不同,说明响度大小的影响因素是振幅,A不符合题意;对着装有水的试管吹气,声音是由于试管内空气的振动发出的;当试管内的水越来越多,则空气柱长度越来越短,其振动越快。音调越高;说明声音的频率不同,音调不同,B不符合题意;将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感知发声体在振动,探究声音产生条件,C符合题意;铃声减小是因为抽去了瓶内的空气,当瓶内为真空时,则听不见铃声,说明真空不能传声,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3. C

解析声音的特性有三个: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与振动频率有关;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与距离声源远近和振幅有关;音色又叫音品,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该题中是听不清楚后一排同学的发言,主要是距离发声体远,声音的响度小,向这位同学靠近后能听清楚了,主要是距离发声体变近,声音的响度变大。故选C。

14. A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用手握住音叉,音叉不再发声,是因为用手握住音叉时,音叉不再振动,A正确;声音不论是速度、响度还是音调发生变化,都仍能够听到音叉的声音,B、C、D错误。故选A。

15. B

解析一切声波都能传递信息, A选项错误;一切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选项正确;次声波在海水中的速度比空气中快,C选项错误;次声波的频率低于20 Hz,D选项错误。故选B。

16. A

解析诗句中的“高”是指的声音的响度大,故A错误,符合题意;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两名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声波具有能量,在医院里医生通常利用超声波震动打碎人体内的结石;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区别不同的人及乐器发出的声音,主要是利用了声音的音色不同,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

中考演练

1. 铁管空气

2. 音调

3. 音调响度

解析对不同气孔吹气,声音的音调不同,在同一气孔处用不同的力度吹气,力度决定声音的振动幅度,即振幅,振幅不同,响度不同。

4. 音色响度

解析蒙住双眼的小王能辨别周围同学的声音,这是因为不同人声音的音色不同;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与声音的振幅以及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可以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大致判断周围同学离他的远近。

5. 音调

解析当杯中的水量增加时,杯子振动的频率发生了变化,音调发生变化。

6. 高流过窗户缝隙间的空气柱的振动快慢是否和空气柱的粗细有关

解析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出的声音,缝隙越细,振动频率越高,发出声音的音调就越高;根据题干描述的现象“刮风时,窗子关的不严,留一缝隙,会听见风的呼啸声,缝隙越细,呼啸声就越高”,可以探究的科学问题有:流过窗户缝隙间的空气柱的振动快慢是否和空气柱的粗细有关。

7. D

解析用不同的力度吹奏,唢呐振动的振幅不同,所以声音的响度不同,A错误;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改变了发声体内空气柱的长度,振动的频率发生了变化,所以产生声音的音调不同,B 错误;唢呐前端的喇叭主要是为了防止声音的发散,从而增大人能够听到的声音的响度,C错误;唢呐模仿的鸟儿叫声令人愉悦,属于乐音,D正确。故选D。

8. B

解析物理学中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色反应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人们能够区别不同的发声体,是根据发声体的音色来区分的。故选B。

9. D

解析由图可知,两幅图中音叉振动的快慢相同,因此音调相同;偏离原位置程度不相同,因此响度不相同,甲偏离程度大,所以甲的响度大,即音量大。故选D。

备战中考物理 声现象综合试题含答案

一、初中物理声现象问题求解方法 1.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 B.“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根据音色来判断的 C.“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D.引吭高歌说明声音的响度大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声音的有关知识。 【详解】 A.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隔墙有耳说”明固体可以传播声音,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不同的人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根据音色来判断的,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响度大,而不是音调高,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2.如下图所示的实验,通过听声音的变化,能够达到“探究影响声音响度的因素”这个目的的一项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试题分析: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与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有关.A中让同一小球从不同高度掉到鼓面上,一小球对鼓面的撞击力不同,发出声音的响度也不同;B是研究声音的传播;C和D是研究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的关系.故选A 考点:音调;响度;声音的传播 3.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生存环境越来越重视.下列有关声音的认识正确的是() A.“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声”是指音调高 B.声音在真空中传器速度为340m/s C.风吹树枝发出声音,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D.汽车安装倒车雷达,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 【答案】C 【解析】 【分析】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声音能够传递信息,也能传递能量。 【详解】 A.“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A错误;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因此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为0m/s,故B错误;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一讲声现象

第一讲声现象 知识回顾考点梳理 考点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音的产生 声音是由物体的①________产生的。②________停止,发声也就停止,但声音不一定消失。 2. 发声体的判断:声带振动发声等。 3. 声音的传播 (1)形式:声音以③________的形式传播着,我们把它叫做④________。 (2)条件:声音的传播需要⑤________,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声,真空⑥______传声。 4. 声速 (1)定义:声音传播的⑦________,它的大小等于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⑧________。 (2)影响因素: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⑨________和⑩________有关,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______,15 ℃时空气中的声速是?______m/s。 (3)快慢比较:一般情况下,?________传声最快,?________传声较快,?________传声最慢。 5. 回声 (1)定义: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如果遇到障碍物,就会被?________回来形成回声。 (2)利用:回声测距离:s=?________。 考点二声音的特性 1. 音调 (1)定义:声音的?________。 (2)影响因素: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发声体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单位为?______,简称?______,符号为?________)。 (3)音调与频率的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 (4)举例:吉他手弹奏吉他时不断用手指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就改变了声音的音调。 2.响度 (1)定义:声音的?。

(2)影响因素:振幅(物理学中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 (3)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振幅越?,响度越大。 [注:人听到声音是否响亮,除跟发声时的响度有关,还跟人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分散程度有关(喇叭、听诊器)] (4)举例:用不同的力度敲击鼓面,听到的声音响度不同;老师站在讲台上讲,后排学生听到的声音小等。 3. 音色 (1)定义:声音的? ______。 (2)影响因素: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就不同。 (3)举例:声纹锁等。 考点三声的利用 1.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大约从20 Hz到20 000 Hz。 2. 超声波 (1)频率范围:高于20 000 Hz。 (2)应用 a.传递信息:导盲仪、倒车雷达、声呐、测速、B超等。 b.传递能量:超声波去污垢、超声波除结石等。 3. 次声波 (1)频率范围:低于20 Hz。 (2)应用 a.传递信息:利用次声波监测地震、台风、海啸、火山喷发等自然灾害、监测核爆炸等。 b.传递能量:次声波使机器设备破裂、飞机解体、建筑物垮塌等。 说明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有声源振动发声且频率在20~20 000Hz(人的听觉范围)、有介质传播声音到达人耳、声音的响度达到一定的分贝数、人耳的听觉系统正常。

中考物理一轮模拟试题及答案

2019年中考物理一轮模拟试题及答案临近中考许多考生一头扎进一套套的综合训练题中希望熟能生巧,结果却收效甚微。下文为各位考生准备了中考物理一轮模拟试题的内容。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2分) 1、关于教室内涉及到的一些物理量,下列描述最接近实际的是( ) A.教室内的温度约为50℃ B.教室门的高度约为2m C.一张物理试卷的质量约为300g D.老师眨眼一次所用的时间为10s 2、在医院、学校和科学研究部门附近,有如图所示禁鸣喇叭的标志。在下列方法中,与这种控制噪声的方法相同的是( ) A.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 B.在道路旁设置隔声板 C.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 D.上课时关闭教室的门窗 3、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发声体每秒振动次数越多,音调就越高,响度越大 B.声源离人耳越近,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C.音色与发声体的结构,材料有关 D.用力敲鼓,鼓面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4、某天李军上学时,以1.2 m/s的速度走完前一半的路程,为了不迟到,他改以1.8 m/s的速度走完后一半的路程,他 上学时走路的平均速度是( ) A.1.5 m/s B.1.44 m/s C.1.68 m/s D.1.36m/s 5、一只刻度均匀的温度计,插在冰水混合物中,显示温度是2℃;插在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显示温度是96℃,那么当它插入水中显示温度为25℃时,水的实际温度是( )A.25℃ B.27℃ C.24.5℃ D.无法判断【版权所有:21教育】

6、有关眼睛病变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 A、近视是由于眼球晶状体变扁,使焦距变长,近处景物成像于视网膜前造成的 B、远视是由于眼球晶状体变凸,使焦距变短,近处景物成像于视网膜后造成的 C、近视可以通过配带合适的凹透镜矫正,远视可通过配带合适的凸透镜矫正 D、近视可以通过配带合适的凸透镜矫正,远视可通过配带合适的凹透镜矫正 7、如图是三种不同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关系的图线,则由图线可知() A、3 B、3 C、2=3 D.无法判断 8、一定质量的封闭气体被压缩后,它的质量、体积和密度的变化是( ) A.质量不变,体积缩小,密度增大 B.质量减小,体积减小,密度不变 C.质量增大,体积减小,密度增大 D.质量不变,体积减小,密度不变 9、小民用天平和量筒测某液体的体积,得到数据绘成如图所示图像,量筒质量和液体密度是( ) A、20g 1g/cm3 B、60g 0.8g/cm3 C、60g 1g/cm3 D、20g 0.8g/cm3 10、用铜和铝两种材料制成的导线.如果它们的质量和横截面积都相同则,这两条导线长度之比等于( ) A.27:89 B.89:27 C.1:3 D.3:1 (多选)11、在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当烛焰离透镜12cm时成的是放大的实像,当烛焰离透镜7cm时成的是放大的虚像,则这个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2020年中考物理《声现象》专项测试题(含答案)

《声现象》专项测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小宇在同学生日宴会上,敲击注入高度水的几个相同玻璃杯,为同学演奏一曲优美动听的《生日快乐》歌,如图所示注入不同高度的水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A.响度B.音调C.音色D.振幅 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医生利用“B超”给病人做检查,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B.超声波声音响度太大,所以人听不见 C.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D.男低音独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则男低音比女高音的音调低,响度大 3.在弹吉他前,需要先调节琴弦的松紧程度,这是在调节琴弦发出声音的()A.响度B.音调C.音色D.传播速度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的响度如果越大,其音调也越高 B.人耳正常听不到次声和超声,因为它们都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合肥市区内某些路段“禁止鸣笛”,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 D.吹奏笛子时,演奏者抬起或按压不同笛孔的手指,是为了改变笛声的音调 5.地震、火山爆发时伴有次声波产生,次声波与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相比,具有较小的() A.传播速度B.传播能量 C.振动幅度D.振动频率 6.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B.高速公路两旁的隔音板可防止噪声的产生C.声音传播的速度是340 m/s D.“B超”在医学上的应用说明声音可传递能量7.下图为声音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三者的音调不同 B.甲、乙、丙三者的响度不同 C.甲、乙、丙三者的音色不同 D.甲、乙、丙三者的音调、响度、音色都不同 8.物理课上,老师用力吹一根较长的塑料吸管的同时,用剪刀一小段一小段地剪短吸管,如图所示.同学们听到的声音() A.音色变了 B.音调变了 C.是老师的声带振动产生的 D.后排同学与前排同学听到的声音的响度相同 9.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高架桥两侧建有隔音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吹笛子时,用手指按住不同气孔,是为了改变发出声音的音色 C.用超声波可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 D.利用超声波可以测量地球与月球间的距离 10.自然界中有许多奥妙的声,声音是人们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是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物理现象,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用牙齿听声利用的是骨传导 B.用超声能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C.利用声波和电磁波都可以传递信息 D.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 11.我校运动会进行百米赛跑时,终点的计时员在听到起跑枪声才开始计时,当运动员到达终点时,计时员秒表的读数为12.29秒,与运动员准确成绩最接近的是()A.12.29秒B.12.58秒 C.12.00秒D.12.18秒 12.一场大雪过后,人们会感到外面万籁俱寂。究其原因,你认为正确的是()A.可能是大雪后,行驶的车辆减少,噪声减小 B.可能是大雪后,气温较低,噪声变成了超声波 C.可能是大雪后,大地银装素裹,噪声被反射

2018年中考物理第一轮检测试题(附答案)

2018年中考物理第一轮检测试题(附答案) 同学们都在忙碌地复习自己的功课,为了帮助大家能够在考前对自己多学的知识点有所巩固,下文整理了这篇中考物理第一轮检测试题,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一、单项选择题 12.下列有关粒子和宇宙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太阳是整个宇宙的中心 B.原子核由质子和电子构成 C.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D.固体的分子是静止不动的 13.小明到医院探望生病住院的奶奶,见到医院走廊的墙上贴有禁止高声喧哗的标语,听到医护人员对病人低声细语,关怀备至。这里的高和低是指声音的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 14.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关于眼睛及其视力矫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凹透镜 B.物体通过晶状体所成的像是正立缩小的虚像 C.近视眼的眼镜镜片是凹透镜 D.远视眼看近处景物所成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 15.在我国北方,可观察到下列自然现象。其中需要吸热的现缘是 A.春回大地冰雪消融 B.夏天的早晨花草上有露水 C.深秋早晨大雾弥漫 D.初冬的早晨霜打枝头 16.2015年2月28日,前央视知名调查记者柴静推出了雾霾深度调查《穹顶之下,引起了社会 各界的关注。改善空气质量,创造更加适宜的人居环境成为当务之急。以下措施不利于改善空气 质量的是 A.加快煤改电、煤改气,多使用清洁能源 B.改进消烟和除

尘装置,提高热机的性能 C.禁止秸秆露天焚烧,加强秸秆综合利用 D,提倡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和塑料袋 17.图17是人们在生活用电中的几种做法,其中正确的是 18实验用电流表的内部构造主要包括金属线圈和磁铁,金属线圈悬置在磁铁的两极间,线圈同时与一根指针和一根蜗旋状弹簧相连,如图18甲所示。当线圈中有电流通过时,线圈就会转动并带动指针偏转,显示出电流的大小。 图18乙所示的四个实验中与这种电流表的工作原理相同的是 19.如图19所示,是运动员们在使用一种弓形弹跳器完成跳跃动作.这种弹跳器独有的弓形弹片可以帮助运动员象袋鼠一样跳起很高的高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运动员能跳得很高是因为受到惯性作用 B.运动员跳到最高点时所受到的重力消失

2020中考物理大一轮第1,3章单元综合检测

单元检测(一)第一~三章 (考试用时: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1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19·湖北仙桃中考)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声音的响度与声源的振幅有关 B.“男高音”和“引吭高歌”中的“高”都是指音调高 C.从不同角度讲,同一声音可能是乐音,也可能是噪声 D.超声波体外碎石利用了声波能传递能量的性质 答案B 解析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是由振动的振幅决定的,故A正确;“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不是指声音的音调高,故B错误;从环保角度出发,再动听的乐音如果妨碍人们正常工作、学 习和休息就成为噪音,所以乐器发出的声音可以是乐音也可以是噪音,故C正确;超声波体外碎石表明声波能传递能量,故D正确。 2.(2019·江苏徐州中考)把万花筒一端对着光亮的地方并转动,从另一端能看到千变万化的图案, 这是因为万花筒内放置的() A.平面镜 B.凹面镜 C.凸透镜 D.凹透镜 答案A 解析万花筒是靠平面镜反射而成的。它是由三面平面镜组成一个三棱镜,再在一头放上一些各色玻璃碎片,这些碎片经过三面平面镜的反射,就会出现对称的图案,看上去就像一朵朵盛开的花。 3.(2019·辽宁辽阳中考)如图所示的沙画是一种新型的艺术形式,它是通过将沙子洒落在平板灯台上,做出各种造型,灯台射出的光线由于受到沙子的阻挡,呈现出一幅栩栩如生的画面。下列光现象中与沙画的光学原理相同的是()

答案A 解析沙画表演属于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小孔成像属于光沿直线传播现象。故选项A符合题意;海市蜃楼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反光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鱼缸中放大的鱼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 4. (2019·安徽长丰县二模)在物理图象中,纵坐标和横坐标分别代表一定的物理意义,直线的倾斜程度和面积也具有特定的物理意义。下列对如图中的两个图象所包含的信息的理解,正确的是() A.图a中直线与横轴的夹角越大,表示物质的密度越小 B.图a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该物质的密度大小 C.图b中水平直线表示物体静止在水平面上 D.图b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该物体在对应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答案D 解析图a中纵坐标表示物体的质量m,横坐标表示物体的体积V,直线与横轴的夹角越大,说明体积 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即越大,表示物质的密度越大,故A错误;图a中阴影部分面积是物体的质量与物体体积乘积的一半,而密度是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因此图a中阴影部分面积不表示该物质的密度大小,故B错误;图b是v-t图象,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不是静止,故C错误;图b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物体速度v与时间t的乘积,即vt,s=vt是匀速直线运动的路程,故D正确。 5.小林在做“测量某金属块的密度”的实验时,测出几组数据,并根据这些数据绘出图象,下列四幅图象中,描述正确的是()

中考物理专题《声现象》综合检测试卷附答案

一、初中物理声现象问题求解方法 1.医生给病人检查身体时,经常使用到听诊器,可以听到心脏跳动发出的微弱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我们平时不能听到心跳的声音,因为这个声音属于次声波 B.听诊器增大了心脏的振幅,从而增大了声音的响度 C.听诊器是利用了固体可以传声的原理 D.医生可以判断病人的病情,是因为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答案】D 【解析】 【详解】 A.我们平时不能听到心跳的声音,是心跳声音的强度太弱,故A错误; BC.听诊器前端实际是一个面积较大的膜腔,被体检者体内的声波振动后,听诊器内的密闭气体随之震动,传到耳塞的一端,由于腔道狭窄,气体的震幅就比前端要大很多,医生听到传来的声音也就大了很多,故BC错误; D.医生是根据声音传递信息来判断病人的病情,故D正确。 2.某校于2018年3月13日举行了“诵读经典致敬大师”为主题的诵读比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诵读声是空气振动产生的 B.诵读声一定不是噪音 C.使用话筒可以提高声音的音调 D.诵读声是通过空气传进观众耳朵的 【答案】D 【解析】 【分析】 (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3)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由频率决定;响度是指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或大小.(4)在日常生活中,凡是影响人们工作,生活休息及干扰需要听到的声音都是噪声.【详解】 A.诵读声是由学生声带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 B.诵读声是优美动听的,但对于需要休息的人来说是一种噪音,故B错误; C.使用话筒可以提高声音的响度,故C错误; D.诵读声是通过空气传进观众耳朵的,故D正确. 3.关于下列四个情景的说法错误的()

2020年安徽省中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测试卷1(含答案)

2020年安徽省中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测试卷1 (考查内容:声现象、光现象时间:45分钟满分:70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4分) 1.(2019·安徽一模)如图所示为首都博物馆所藏的京剧文物展厅中展出的月琴。若轻拨或重拨月琴同一琴弦的同一位置,月琴所发出的声音响度(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不同。 2.(2019·濉溪县二模)老年人经常会出现听力障碍,出现听力障碍时,可以佩戴骨导式助听器,骨导式助听器是通过骨质(乳突、牙齿、听骨等)的传导把声音传至内耳,从而使耳聋病人听到声音,骨导式助听器是利用固体(选填“固体”“液体”或“气体”)传声原理制成的。 3.(2019·烟台)小明将一枚硬币放在碗的底部,眼睛在A处恰好看不到它(如图)。小明看不到硬币,这是因为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将平面镜放到碗边适当的位置,小明在A处通过平面镜看到了硬币的虚像,这是利用了光的反射;沿碗壁缓缓向碗中加水,小明在A处也能看到硬币的虚像,这是利用了光的折射。 4.(2019·潍坊)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实验中,将一块平面镜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硬纸板竖直放在平面镜上,用激光笔将一束光贴着纸板射到平面镜上,用直尺和笔描出光线的传播路径。 (1)上述实验中硬纸板的作用是显示光的传播路径。

(2)为了探究完整的反射规律,还需要用到的器材是量角器。 5.(2019·安徽模拟)如图所示,当太阳光垂直于水平地面照射时,要使太阳光水平射入涵洞中,则平面镜M与水平线的夹角α应该等于45°。 6.如图,用铁丝围成一个内径约4 mm的圆环,在清水中浸一下后取出,布满圆环的水膜犹如透镜,用这个水膜透镜贴近课本上的字,看到的是正立、放大的像,此像为虚像(选填“实像”或“虚像”);透过水膜透镜看远处的楼房,楼房倒立缩小了,这种成像情况与照相机(选填“照相机”或“幻灯机”)成像原理相同;轻轻甩去一些水(保持水膜完好),透过水膜透镜看远处的楼房成正立、缩小的像,此时水膜透镜相当于凹透镜(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 7.(2019·咸宁)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调整物距u,测量对应的像距v,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根据表中数据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如果u=27 cm,移动光屏可得到倒立、缩小(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照相机(选填“幻灯机”或“照相机”)应用了这一原理。

栗木初中2013年中考物理复习《声现象》

栗木初中2013年中考物理复习《声现象》基本知识整理 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 1、课本P13图1.1-1的现象说明:。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的物体叫 练习:①人说话,唱歌靠的振动发声,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其振动频率一定在次/秒之间。 ②《黄河大合唱》歌词中的“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的“吼”、“叫”“咆哮” 的声源分别是。 2、声音的传播需要,不能传声。在空气中,声音以的形式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人就听到声音。 练习:①P14图1.1-4所示的实验可得结论,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交谈,因为,无线电波的传播速度是。 ②“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说明:能发声,能传播声音。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一般情况下,v >v >v,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合 km/h,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 m/s。 练习:☆运动会上进行百米赛跑时,终点裁判员应看到记时。若听到枪声再记时,则记录时间比实际跑步时间要(早、晚) s (当时空气15℃)。 ☆下列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是()①在鼓面上放一些碎泡沫,敲鼓时可观察到碎泡沫不停的跳动。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不同;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停止。 4、回声是由于而形成的。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 晚 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 m。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原因是屋子空间比较小造成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不足0.1s 最终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2、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 3、骨传导: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 4、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三、乐音及三个特征 1、乐音是发出的声音。 2、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用硬纸片在梳子齿上快划和慢划时可以发现:划的音调,用同样大的力拨动粗细不同的橡皮筋时可以发现:橡皮筋振动发声音调。综合两个实验现象你得到的共同结论是:音调跟发声体振动有关系,越高音调;越低音调越。叫频率,物体频率越高。频率单位又记作。练习:解释蜜蜂飞行能凭听觉发现,为什么蝴蝶飞行听不见?蜜蜂翅膀振动发声频率在人耳听觉范围内,蝴蝶振动频率不在听觉范围内。 3、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响度跟和有关。物体在振动时,叫振幅。振幅越大响度。 练习:☆男低音歌手放声歌唱,女高音为他轻声伴唱:女高音音调响度,男低音音调响度。 ☆敲鼓时,撒在鼓面上的纸屑会跳动,且鼓声越响跳动越高;将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且音叉声音越响溅起水花越大;扬声器发声时纸盆会振动,且声音响振动越大。根据上述现象可归纳出:⑴。⑵。 4、音色:由物体本身决定。人们根据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5、区分乐音三要素:闻声知人——依据不同人的来判定;高声大叫——指;高音歌唱家——指。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2、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发出的声音;环境保护的角度噪声是 3、指的声音。 4、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听觉下限;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为保证工作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5、减弱噪声的方法:、、。 五、声的利用 可以利用声来传播信息和传递能量

最新中考物理声现象练习题及答案

最新中考物理声现象练习题及答案 一、初中物理声现象 1.如图所示,①②③④为探究物理规律的四个实验,abcd为物理规律的应用实例,箭头表示规律和应用的对应关系,其中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 A B. B C. C D. D 【答案】 B 【解析】【解答】解:①履杯实验是利用了大气压的作用,北京天坛回音壁是利用了回声的知识,二者关系不对应,故A错误;②U形管是连通器,连通器中装有同种液体,在液体不流动时,液面保持相平,船闸就是利用连通器原理来工作的,二者关系对应,故B正确;③上面的实验说明了液体沸点与气压的关系,而飞机的升力利用了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二者关系不对应,故C错误;④上面的实验说明了流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而高压锅是利用了气压增大时沸点升高的原理,二者关系不对应,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结合图中的实验或应用,找出相关的物理知识,并对实验或现象进行解答,最终判断其规律和应用是否对应. 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与地面通信时利用的是声波 B. 声音在任何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都是340m/s C. 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D. 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答案】D 【解析】【解答】解:A、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与地面通信时利用的是电磁波,故A错误; B、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在15℃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在液体和固体中传播速度更快,故B错误; C、物体振动,我们不一定就能听到声音,只有频率在人耳听觉范围内,且达到一定响度的声音人耳才能听到,故C错误;

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1)导航利用的是电磁波;(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在15℃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3)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①物体发生振动;②介质向外传声;③良好的听觉器官;④频率在人的听觉范围之内;⑤有足够的响度;(4)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3.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B. “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调来判断说话者 C. “用超声波去除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高频声波具有做功的本领 D. “公共场所不要高声说话”是要求人们说话时音调不要太高 【答案】C 【解析】【解答】解:A、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故A错误.B、不同人说话的特点不同,即音色不同;所以“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故B错误. C、“用超声波去除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高频声波具有能量,即具有做功的本领,故C正确. D、“公共场所不要高声说话”是要求人们说话时响度不要太大,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1)声音的三大特征分别是响度、音调和音色.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它与振幅有关.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频率有关.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音色是不同的.(2)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 4.经常归纳总结知识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下列四个选项是小夏所做的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B.

中考物理复习第一讲 声现象

第一部分教材知识梳理篇 第一讲声现象 河北五年中考命题规律 年份题号题型考查点及如何考查分值总分 2019 16 选择题 声现象:声音的特 性,声音的产生,噪 声,声的利用 2 2 2018 15D 选择题声音的传播速度0.5 2.5 16 选择题 声和电磁波:电磁波 的应用,声音响度的 影响因素,噪声控制 途径 2 2017 14D 选择题 声音的产生(理化综 合) 0.5 2.5 17 选择题 声和电磁波:声速, 噪声的控制途径,声 音的特性,电磁波的 应用 2 2016 16 选择题声和电磁波:声音的 产生,声音的特性, 声的利用,电磁波的 应用 2 2 2015 17 选择题声和电磁波:声音的 特性,噪声控制的方 法,声的利用,电磁 波的应用 2 2 预计2020年河北中考对本讲知识的考查仍会在选择题中出现,也可能在填空题中出现,声学综合与电磁波结合的考查形式仍可能出现。内容以声音的特性、噪声的控制、声的利用、电磁波的应用和电磁波的传播为主,分值为2~3分。 核心知识梳理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2016、2017年考查)

产生 声源 正在发声的物体叫__声源__。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发声,都可以作为声 产生源 原因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例如,笛子靠空气柱振动发声,钢琴靠琴弦的振动发声,人靠声带振动发声,振动停止,发 声也停止,但传声未停止 传播 条件 声音靠介质传播。固体、液体和气体都__能__传声,真空__不能__传声 形式 声音在介质中以__声波__的形式向外传播,既可以传递信息,又可以传递 能量 回声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较大的障碍物会反射回来,形成回声。当原声和 回声的时间间隔大于0.1 s 时,人才能将它们分辨出来。在一般条件下, 我们距离障碍物至少17m 才能听到回声 声速 影响因素 介质 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快慢不同。一般地,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 温度 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15 ℃时空气中的 声速是340 m/s 【提示】(1)振动一定会发声,但发出的声音不一定能被人听到;如果物体不振动,是绝对不会发出声音的。 (2)一般情况下,v 固>v 液>v 气。(3)回声测距:声音通过的路程是声源与障碍物间距离的两倍。公式:s =12s 声=1 2 v 声 t ,其中v 表示声音的传播速度,t 表示从发声到接收到回声所用的时间。 声音的特性(2015~2019均考查,高频考点) 1.声音的三特性是__音调__、__响度__和__音色__。 2.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对比 特性 音调 响度 音色 概念 声音的高低 RJ :声音的强弱 JK :声音的大小(也 叫音量) RJ :声音的特色JK :声音的特色(也 叫音品) 影响因素 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 关,频率越高,音调越__高__,频率越低,音调越 低 与发声体的振幅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离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 发声体的材料、结构 等 续表

2019中考物理一轮复习方法

2019中考物理一轮复习方法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2019物理考试该如何复习呢?新一轮中考复习备考周期正式开始,小编为学生们学生们整理,希望给学生们带 来参考! 1、细读书,多设问,培养自学能 力 教材的阅读,主要包括课前阅读,课堂阅读和课后阅读. 课前阅读,有的放矢.根据课本内容的不同,结合课文中提出的问题,边读 边想.如阅读“功”这一节,可列出如下提纲:①物理学上“做功”的含义是什么?它和日常生活中常说的“做工”有什么不同? ②做功必须具备哪两个必要因素?有哪几种情况不做功?⑧做功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怎样计算做功的多少?④功的

单位是什么?通过阅读,对新课内容有一个粗略的了解,弄清知识点,找出重点、难点,作出标记,以便在课堂上听教师 讲解时突破,攻克难点. 课堂阅读,就是在进行新课的过程中阅读,对于那些重点知识要边读边记.对于关键的宇、词、句、段落要用符号 标志,只有抓住关健,才能深刻理解, 也才能准确掌握所学的知识.如阅读“重 阅读“牛顿第力的方向”时关键是“竖直”. 一运动定律”的课文时,抓住“没有受到 精读细抠,明确概外力作用”和“总保持”. 念、规律的内涵和外延.在阅读时,若遇疑难,要反复推敲,为什么这样说,能 不能那样说?为什么?弄清其原团究竟. 课后阅读,结合课堂笔记,在阅读的基础上勤总结、归纳.新课结束或学完一章后,结合课堂笔记去阅读,及时复 习归纳,把每节或每章的知识按“树结构”或以图表形式归纳,使零碎的知识逐步系统化、条理化.通过归纳,可以把学过的知识串成线,连成网,结成体.以便

加深现解,使知识得到升华. 2、细观察,会观察,培养学生的 观察能力 观察是学习物理获得感性认识的 源泉,也是学习物理学的重要手段.初中阶段主要观察物理现象和过程,观察实 验仪器和装置及操作过程,观察物理图表、教师板书等. 观察要有主次 如在观察水的沸腾时,要围绕下列问题观察:沸腾前气泡发生的位置、气 泡大小、多少,温度计的读数怎样变化?沸腾时观察气泡的变化,温度计的读敷 是否有变化?停止沸腾时,温度是否变化?…… 观察要有步骤 复杂的物理现象,应按照一定的步骤,一步步地仔细观察.如在”研究液体的压迎”实验中,可按以下步骤进行:首先要观察所使用的压强计,用手指挤压压 强计盘上的橡皮膜,观察金属盒上的橡 皮膜受到压强时,u形管两边液面出现的

中考物理声现象试题类型及其解题技巧及解析

中考物理声现象试题类型及其解题技巧及解析 一、初中物理声现象 1.关于声的叙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利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结石是利用声能够传递能量 B.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C. 声纹锁在只有房主说出暗语时,才能被打开,因为它能辨别声音的音调 D. 乐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噪声不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答案】A 【解析】【解答】解:A、利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结石,利用了声具有能量并且能够传递能量,故A正确;B、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故B错误; C、声纹锁在只有房主说出暗语时,才能被打开,因为它能辨别声音的音色,故C错误; D、乐音是由于物体有规则振动产生的,噪声是由于物体无规则振动而产生的,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1)声音的利用:利用声音传递信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2)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3)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4)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噪声也是声音. 2.下面四句话中正确的是() A. 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B. 医生使用的听诊器减小了声音的分散,使传入人耳的音调更高 C.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D. 摩托车发动机的排气管上附加消声器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答案】A 【解析】【解答】解:A、因为声波能传递能量,超声波是高频率高能量,所以可以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故A正确; B、听诊器可以减小声音的分散,使传入人耳的响声更大,故B错误; C、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故C错误; D、排气管上附加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解决此题要掌握:(1)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固体传声最快,液体次之,气体最慢.(3)防治噪声污染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治;(4)防治噪声污染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治.

中考物理二轮复习第一讲声现象练习(带答案)

第一讲声现象 命题点一声学知识综合题 类型一生活中的声学知识 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吹笛子时,手指按压不同的笛孔是为了改变音色 B. 吉他能发出声音是由于弦在振动 C. 声呐是利用次声波传递信息的 D. 市区内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2.下列关于声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我们可以通过音色判断出熟悉歌手的声音 B. 发声体的振动越快,响度越大 C. 声波只能传递信息但不能传递能量 D. 潜在水里的人能听到岸上的说话声是由于固体可以传声 3.下列对声现象的描述,应用物理知识解释正确的是( ) A.“悦耳动听”说明声音的响度较大 B.“隔墙有耳”说明墙体可以传播声音 C.“闻其声而知其人”说明根据音调可以辨别来人是谁 D.“大雪过后,万籁俱寂”说明大雪会使声音完全消失 4.清晨,小鸟的叫声让我们心情舒畅,关于小鸟的叫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鸟的叫声是由它的发声器官振动产生的 B. 小鸟的叫声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C. 口技演员主要模仿的是小鸟叫声的响度 D. 推开窗户后听到小鸟的叫声变大了,是因为音调变高了 5.对下列图中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延伸】关于下列四幅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延伸题图 A. 图甲中吹柳笛时柳笛在逐渐剪短的过程中,响度会越来越大 B. 图乙中鱼儿被吓跑,说明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 C. 图丙中的标志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的 D. 图丁中正在发声的音叉,溅起许多水花,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类型二乐器中的声学知识 6.图示为我国民族吹管乐器——唢呐,用它吹奏名曲《百鸟朝凤》时,模仿的多种鸟儿叫声悦耳动听,让人仿佛置身于百鸟争鸣的森林之中.关于唢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第6题图 A. 用不同力度吹奏,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调 B. 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主要改变声音的响度 C. 唢呐前端的喇叭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色 D. 唢呐模仿的鸟儿叫声令人愉悦,是乐音 7.二胡是我国民族弦乐器之一,它的音色优美柔和.关于二胡下列

【中考全景透视】2014届中考物理专题讲解第二讲声现象(含2013年新题)

第二讲声现象 【考纲要求】 (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速; (2)声音的三种特性; (3)噪声的来源及控制; (4)声的利用; (5)与声相关的探究实验; (6)联系与声相关的实际问题。 【命题趋势】 近年来对声现象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怎样防治噪声、超声波(次声波)的应用、乐音的特征等内容上,其中噪声污染、超声波及次声波是新课标考试的热点,值得关注. 【考点探究】 考点一:声音的产生 【例1】除夕夜,热闹的春节文娱晚会进行到午夜时,大家都会等待新年的第一声钟响,在人们敲响大钟后,有同学发现,虽然停止对大钟的撞击,大钟仍“余音不止”,其原因是() A. 一定是大钟的回声 B. 有余音说明大钟仍在振动 C. 是人的听觉“延长”了时间 D. 大钟虽已停止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 解析根据声音产生的条件可知,有声音发出,则物体一定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随之停止. 题目中“余音未止”说明钟一直在发声. 回声是声音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而形成的,其效果与余声不同,听觉延长只是主观臆测,空气只能传播钟声,而不能产生钟声. 答案 B. 方法总结: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不能叙述为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因为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而原来发出的声音仍然可继续存在并传播. 考点二:声音的传播 【例2】如图1所示,两个中学生用细棉线连接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对该实验的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A. 用“土电话”通话,表明固体能够传声 B. 用金属丝代替棉线听到的声音就大些,是因为金属丝振动得快 C. 听到声音就能分辨出是谁,是根据音色不同 D. 实验时若不张紧棉线,对方就听不到由“土电话”传来的声音 解析在用“土电话”通话时,图1中听者的右耳会听到由“土电话”传来的声音,说明固体(细棉线、纸杯)能够传声,故选项A的说法是正确的;

第2讲+声现象(含答案)

第2讲 声现象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产生 声源 正在发声的物体叫______.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声源 原因 声音是由物体______产生的,______停止,发声停止 传播 条件 声音靠______传播.固体、液体和气体都____传声真空______传声 形式 声音在介质中以______的形式向外传播 回声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被反射,从而形成______.当回声比原声晚______s 以上时,人耳才能区分原声与回声 声速 影响因素 声速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15 ℃时空气中声速是______m/s.一般地,声音在______中传播得最快,______中次之,______中最慢 【提示】 回声测距:声音通过的路程是声源与障碍物间距离的两倍:s =12s 声=1 2 v 声t. 声音的特征 1.声音的三特征是______、______和______. 2.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对比 声音的 特性 音调 响度 音色 概念 声音的______ 声音的______ 声音的______ 影响因素 振动______.频率越高,音调越______ ______和距离.振幅越______,响度越大;离发声体越______,响度越大 发声体的材料、结构等 描述 尖细或低沉 响亮或微弱 悦耳动听 改变方法 改变发声体的____、____、粗细等 改变用力的____ 改变发声体的材料、 结构等 举例 如尖锐刺耳 如震耳欲聋 如“闻其声知其人” 说明 ①音调和响度两者间没有任何必然的联系,音调高响度未必大;②音色只与 发声体本身有关,不受音调、响度的影响 【提示】 日常用语中声音的“高”“低”有时指音调,有时指响度,含义不唯一. 3.声波图对比 声波图 音调 响度 低 相同 高 相同 噪声的危害与控制

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

2008年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物体的运动 【知识要点】 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_________,常用单位有千米(_____)、分米(_____)、厘米(_____)、毫米(______)、微米(_____)等,更大的单位是光年(______),约9.46×1012,_____更小的单位有纳米(_____)、埃(_____),分别为_______米和______米。 2.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________,精密工具有_________和___________。正确使 用刻度尺要做到:一看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判断是否满足测量的要求;二要放置 __________,并让_______紧靠被测物体;三要在读数时让视线与尺_______;四要注意读出_________和________,并记下单位,还要考虑物体的起点是否对准了0刻度线。 3.遇到不能直接测量的长度还要用间接测量,如测一张纸的厚度可用__________法,地图上一段曲线的长度测量可借助棉线用____________法,测操场的周长可借助自行车用 ____________法,测量乒乓球直径可借助三角板用___________法。 4.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主单位是_________,其他单位关系是:1年=_______天= _______季=______月=__________时,1h=_________min=_________s。正确使用秒表测量 时间时,除要注意大盘每格表示的时间和小盘每格表示的时间,还要注意视线_________。 5.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_________叫做机械运动,这里的另一物体就是我们 假定为____________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状态就不同,所以我 们应当选择___________的参照物来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 6.速度是表示物体________的物理量,计算时用公式___________,就可以得出物体 在__________内通过的路程。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主单位是________,它和常用单位之间有关系是:1m/s=__________km/h。 7._________的直线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它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______相等,并且速度的大小与运动路程和时间_______ (填“有”或“无”)关:而变速直线运动 的物体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_________相等,所以要用平均速度来表示物体运动的 大致快慢,数值与某段时间或某段路程__________ (填“有”或“无”)关。 【相关实验】 1.目测一张单人课桌的长、宽、高分别是________cm、________cm、_______cm。 2.如图所示的测量工具中,①是___________;②是__________;三是__________。 3.如图所示的秒表,大表盘一周量度的时间是____________,分度值是__________。小表盘一周量度的时间是_________,分度值是_________。画出记录时间为4分50秒时两指针的位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