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于文本语言,培养语用能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语用能

基于文本语言,培养语用能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语用能

基于文本语言,培养语用能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语用能
基于文本语言,培养语用能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语用能

基于文本语言,培养语用能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语用能力的实践探索

发表时间:2018-12-17T16:24:50.363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1月总第287期作者:王毅[导读] 在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是重要的教学目标,小学生的语用能力增加了,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自然就能够得到有效提升。

浙江省青田县城西小学323900

摘要:在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是重要的教学目标,小学生的语用能力增加了,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自然就能够得到有效提升。培养小学生的语用能力,要基于文本语言展开,这样,才能让语文课堂上的语用训练更高效。基于此背景,对“品味文本语言,夯实语用基础;揣摩文本语言,培养语用思维;紧扣文本语言,组织语用训练”的策略进行了探究,希望能够达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文本语言语用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是重要的教学目标,语用能力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构成。语文阅读教学要以语用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对于语文课程而言,本身具有典型的实践性以及综合性,是促进语用能力提升的有效指导和关键载体。阅读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学生的语言训练,所以,最终的目标就是为了学习语言并准确的使用语言。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立足于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并以此为切入点,充分发掘潜藏在其后的深厚情感,同时还要关注课本的表达方式,这样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

一、品味文本语言,夯实语用基础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所选编的课文大都语言优美,而且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学生在进行品读和赏析的过程中,有助于提升语感,促进语言积累。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引导学生感知课文内容,还要聚焦于课文的语言特点以及其中所蕴含的情感和思想,通过这一过程帮助学生积累更丰富的语言知识,为日后的语用打下扎实的根基。

1.品味精彩词语,夯实语文基础。在很多课文中都蕴含精彩的词语,这些词语能够为课文带来勃勃生机,教学中教师应聚焦这部分精彩词语,引导学生展开有效的语用训练,这样,就自然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

例如,在《火烧云》这篇课文中有这样一句描绘:“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见也没见过的颜色。”在教学中,一位教师首先为学生布置了自主阅读的任务,要求他们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想象体会这一景象。很多学生在阅读之后纷纷发言:在这句话中,一共使用了四个“一会儿”,由此可以感受到火烧云颜色变化之迅速;同时还使用了“金灿灿”以及“红彤彤”等词汇,既能够感受到火烧云明艳的色彩变化,也能够展现其色彩的丰富性。教师顺势向学生提问:作者在描绘火烧云中使用了哪些不一样的色彩?你能够从中发现什么?学生再一次阅读课文之后发现:在描绘火烧云的颜色时作者并没有仅仅局限于色彩,还结合了葡萄、茄子等日常中极为普遍的事物,这样才能够使读者的感受更真实。教师继续对学生进行引导:那么,在描绘火烧云的过程中使用了那么多颜色,你是否可以借助一个四字词语对此进行描绘呢?学生们纷纷踊跃回答:绚丽多姿、五颜六色、色彩艳丽、五彩斑斓……学习结束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基于作者的特殊表达描绘这些颜色。经过简单的思考,学生们便纷纷说出;鹅黄、柠檬黄、大红大蓝等各种各样的词汇。

以上案例中,学生在品味课文精彩词语的过程中,必然能够对火烧云的颜色生发更丰富的想象和感受,也能够积累更多的词语,从而为开展语用训练奠定了基础。

2.品味经典句式,夯实语用基础。很多作者在课文中使用了非常经典的句式,就是为了突出表达效果。学习过程也可以就此展开,对经典句式的分析,既要了解句子结构,也要把握表现效果,这样,就能够为学生的语用训练打下基础。

例如,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在第四自然段连续使用了四个“有的”,很显然,这句话的表达极具特色,教师在组织学生品味和理解之后,让他们对这个句子的特色和优点进行分析,有的学生认为,作者利用四个“有的”能够把西沙群岛的富饶写得很详细;有的学生认为,这样的句式能够把文章写得更加生动;有的学生认为通过这样的排比句式,能够更加有效地突出文本的表达效果……

以上案例中,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排比句进行品味,这样,不仅让他们把握了排比句的特点,并且,能够让他们体验排比句的表达效果,从而为他们在自己写作中的运用奠定基础。

二、揣摩文本语言,培养语用思维

在新课改的引领下,很多教师不再使用传统的咬文嚼字的教学模式,针对阅读教学更多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基于阅读过程体会文章之美。但是,读的过程还应链接写作手法,否则学生就只会重视阅读,对于促进其语用能力的提升来说极为不利。由此,在组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基于合理的方式和策略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写作,促进语用能力提升。

1.揣摩语言形式,培养语用思维。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引导学生感悟课文内容以及课文情感,同时还要分析其中所涉及的表达手法,能够在课文中“走个来回”。“来”的含义就是理解课文,体悟课文情感;而“回”则是基于逆向思维的方式,当学生已经掌握课文情感之后,需要基于此分析课文中的语言表达方式,感受语言遣词造句的精妙,了解作者的创作目的。

以《谈礼貌》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先组织学生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并对文中所涉及的事例进行总结,之后分析具体的写作手法以及语言表达方式:(1)课文中的三个事例按照从古至今的阐述方式进行了说理,而且这三件事都发生在中国,这是为什么呢?(2)为什么课文中所涉及的事例不仅仅局限于名人,还有普通人呢?(3)三个事例的阐述顺序是否可以改变?当学生对这一课文展开深入阅读和分析之后,就能够从中了解到:这篇课文的阐释是基于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礼貌待人”而开展,所以这些事例应当发生在中国,因为强调的是中华民族,所以应涵纳所有的中华儿女,不能只包括名人,还应当包括和我们一样的普通人。在课文中所谈及的三个事例,实际上是有序的,是层层递进的:牛皋需要别人的帮助,首先就要做到礼貌待人;小孩对不起别人时,要做到礼貌;他人对不起周总理时,周总理选择的是原谅。这三个事例能够非常充分的展现我国以礼待人的传统美德,所以顺序不可调换。

这样,紧扣课文中的语言表达特点,引导学生仔细品味,同时还结合他们的个性化理解,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感受作者的表达目的。通过这一过程必然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文章的写法,保证了高效的教学实效。

2.揣摩语言修辞,发展语用思维。王荣生教授认为:在特定的情况下,“怎么读”与“读什么”,应当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所以对于一篇课文来说,可以根据具体的文体类型选择恰当的关注点以及突破口,或者也可以选择不同的阅读姿态。实际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必须要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修辞手法,并展开深入揣摩,以此促进其语用思维的发展。

小学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评价体系

XX学校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评价体系 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时代的进步要求学生具有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创新的思维,对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文化选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语文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研究并建立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评价体系。 评价体系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评价的设计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一、评价内容 第一学段(1~2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4.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5.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6.学习独立识字。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学会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 (二)阅读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 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5.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6.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7.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三)写话

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江泽民同志一再强调创新对于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意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增强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已成为当前素质教育的主旋律。一言以蔽之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我现就自己的工作实践谈一谈体会,以与同仁共勉。 一、营造数学学科创新教育的氛围 每个学生都具有潜在的创新才能,要把这种潜能转化为现实中的创新力,应营造浓厚的适宜创新教育的氛围,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数学教师自身要具备创新精神,这是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形成,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不可忽视,教师本身所具有的创新精神会极大地鼓舞学生的创新热情。②因此应该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努力提高创新能力,掌握更具有创新性、更灵活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 其次,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和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较适宜的“气候”和“土壤”。以“升学率”为教育目标的应试教育,使得教师和学生都处于高度紧张的机械的知识传授中,很难形成创新意识,这些严重阻碍了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转变过去提倡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并重的模式,实现由“教”向“学”过渡,创造适宜于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活跃的课堂气氛,从而形成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健康发展的宽松的教学环境。 第三,创造一套适应创新教育的课余活动。扩展学生数学知识体系结构,扩大视野,真正提高学生素质,着眼于未来。 二、重视内在诱导,引发创新意识。 “你可以把马拉到河边,但你却无法迫使它饮水。”教学活动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环境的创造,教学模式则是构建这种环境的方法。安静地坐在教室里的学生不等于就进入了主动学习的状态,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就等于教学成功了一半。因此,教学的关键在于诱导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激励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引导学生不断进行创新学习。 在《圆的认识》一课教学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谁知道,汽车为什么能行驶得又快又平稳?”学生回答:“因为车轮是圆的。”“为什么车轮做成圆的,汽车就能行驶得又快又平稳呢?”学生面面相觑,百思不得其解,迫切想知道答案。“看来,汽车为什么行驶得又快又平稳这一司空见惯的现象还很有必要研究一下呢。”从而引导学生学习教材,弄懂“圆”、“圆心”、“直径”、“半径”的概念及性质。学生在追寻答案的过程中自主地探

小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评价体系

小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 力评价体系 Document number:BGCG-0857-BTDO-0089-2022

小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评价体系 我校把推广普及普通话作为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把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要求纳入学生的培养目标,作为教育、教学和学生技能训练的基本内容;还把语言文字规范意识的培养纳入学校课程标准,在学校培养目标中明确规定:“学校全面推广国家通用的普通话(以《汉语拼音方案》为准),推行规范汉字(以《汉字简化方案》为准)。 学校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提高学生能力是学校的重要教学任务。语言文字能力作为学生工作、生活、学习的基本能力,必须要得到提高和强化。基于学生对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要求,结合学校课程教学,我们可以构建一个相对独立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教学与实践体系。教学内容上主要由两个方面构成,一是语言应用说,二是文字应用写,也就是书面表达和口语表达两个方面,从手段上分为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 校内首先可以通过开设相关的一系列课程来实现。其次,学校可以搭建更多的语言实践平台,让大部分学生有机会参与,我校每学期举行朗诵比赛、演讲比赛等。将语言文字规范化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加强学生普通话训练和书写规范化训练,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和文化修养”。学校规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规范的普通话。学校教师之间、教师学生之间对话交流使用规范的普通话,尽管人际交往中存在着口语、俗语、甚至口头禅,但都统一采用标准的汉民族语言文字,努力使交流顺畅,不存在语言沟通上的障碍。切实发挥语言课的主渠道作

用,加强对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培养。并将语言文字规范化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加强学生普通话训练和书写规范化训练,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和文化修养。从学校实际出发,我校就分别从口语表达、写作,课内训练等方面制定学生语言文字能力要求和各项培训工作,并认真落实,效果良好,我们有培训内容,有能力目标,在师生努力下,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提高了,能情景对话,即兴演讲。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我校注重听说读写能力训练的常规化,重视语言习惯养成,狠抓预习常规,诵读常规,明确提出诵读要求,加强听课常规和作业常规检查,开辟阅报栏,开放图书馆,办手抄报,多写精评。 在写字教学与训练方面,我校做了以下工作: 一、明确规定写字教学的要求。 二、全体老师应重视写字教学:每学期举行一次写字基本功比赛。 三、加强写字教学常规管理,为写字教学创造良好环境。 四、开展学生书法比赛系列活动,如钢笔、硬笔书法比赛作品展。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字是载体的载体。语言文字的工具性决定了其应用能力的高低关系到个人素质的高低。教师必须重视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充满沟通表达的自信意识。这不仅仅是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需要,更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策略

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策略 发表时间:2019-12-27T09:09:42.09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15期作者:张玉玲 [导读] 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语文教学承担着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重任。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就是说,不断加深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理解和热爱,提高对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是语文课程赋予学习者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以思维课堂为阵地展开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交流,以文本为主体进行课程拓展延伸,使学生在学习与实践中不断积累语言,掌握语言运用的技巧。 一、朗读训练,是语言文字运用的前提。 朗读训练是语文教学的主旋律之一。一直以来,语文都是建立在以诵读为基础的教学。朗读对于学习语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富有情感的朗读可以增加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但是,在不少语文课堂上,原本应该“书声琅琅”的课堂却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小组讨论和课堂自习所替代,这样长期下去,许多学生会失去在朗读中感受语言文字魅力的机会,赏析语言文字的能力无法得到更深入的训练,也就难以谈上是真正的语言文字的运用。朗读对培养语感能力至关重要,因此作为语文教师,要不断增强学生的朗读意识,并利用各种机会让学生朗读,在朗读中体会语言文字的魅力,结合灵活多样的朗读训练方式,通过感知性朗读、理解性朗读、感情性朗读等循序渐进的方式,让学生的自我朗读代替教师课堂上一些枯燥乏味的讲解,并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在一次又一次地朗读中揣摩语言的美感,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语言表达方面的能力。如教学《孔子拜师》一文,首先引导学生抓住“相距上千里”一词展开讨论与想象:这上千里的路程中孔子会遇到哪些困难?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情景?(出示)孔子饿了就,累了就,不分,不停地赶路。由此,对词语“风餐露宿”“日夜兼程”的理解水到渠成;最后,创设情境,引领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是啊,尽管山高路远,孔子坚持——(指读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不管日晒,还是雨淋,孔子依然—— 哪怕再苦再累,孔子仍然—— 在反复朗读中,孔子坚忍不拔、勤奋好学的形象就在学生心中扎下了根。通过这样的品析,学生充分感受到语言文字运用的准确巧妙,在品读感悟中学会抓住关键词语去体会、去想象的阅读方法,就能真正走进文本,深刻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促进学生语感的发展。 二、理解文本,是语言文字运用的基础。 理解是运用的基础。要正确地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就必须培养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及思维能力。我们指导学生理解文本时,也要注意各年龄段的侧重点。低年级要在理解词句中,培养准确的遣词造句能力。中年级在整合信息中,培养分析概括的能力。高年级要在进行评价中,培养个性化的解读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经常进行引导,不仅能使学生对词义有确切的理解,而且能逐步培养学生根据语言环境理解词义的能力。如我在教学《风筝》这篇课文里的“垂头丧气”这个词语时,我引导学生联系前文描写的内容:孩子们做风筝时心情是高兴的,放风筝时心情是快活的,线段断了时心情是着急的,那么找风筝时心情是怎么样?这样学生就不难理解意思,“垂头丧气”就是指因不顺利而情绪低落,失望懊丧的样子。学生理解了“垂头丧气”的意思,很快就能自己进行运用。有的学生说:“这次考试我没考好,垂头丧气地走回家。”还有的学生说:“我们班在跳绳比赛中输了,同学们都垂头丧气地坐在座位上。”很显然,学生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学会了运用语言文字。 另外,我经常告诫学生:读思结合。在读书的同时还要养成思考的习惯。“阅读理解”,读为基础,“思”是精髓。纵览古今中外的经典作品,它们之所以闪耀着思想的光辉,无不是读书深入思考的结果。因此,只有认真思考,方能体会作者的思想、文章的精髓。 三、积累美文,是语言文字运用的源泉。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章要讲究文采,语言要美,才能吸引读者。没有词语的积累,就不可能造出精彩的句子。老师要充分利用经典美文引导学生朗读背诵,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的语言美丽起来。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时,要注重经典美文的选择,要考虑所选文章在哪方面起示范作用(如构思、立意、表现手法、写作顺序、语言表达、修辞、句式等),要让经典美文起到好的启迪作用,学生才有好的例子可以模仿。例如在语言表达和修辞方面,可以引导学生欣赏《花钟》第一自然段“……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紫色的小喇叭……”这段话,作者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把九种鲜花的开放描写得活灵活现。像这样的精彩文段,很多经典美文中都有。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背诵、摘抄,有计划地积累语言。随着阅读量的增加,词汇的丰富,语感就会不断加强,很多词汇便会慢慢积淀在脑海中,日积月累,一旦需要,就会脱口而出,信手拈来。 四、勤于练笔,是语言文字运用的途径。 在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方面,如果学生能联系生活实际有创意地独立自主的运用,也就把发展学生思维和语言训练表达结合起来了,就能形成有效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教师要尽量鼓励学生坚持写日记,教师在课堂上要适当增加结合阅读的练笔。低年级不妨从文本中挑几个好词,用上课文中新出现的句式,来写句子,写话;还可以复述、续编创编故事。中高年级形式可以更多样,可以仿写、续写、扩写、缩写、改写等。这样既能积累语言文字写作素材,又能锻炼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本领。如《穷人》这一课,文章开头的环境描写非常有特色,就可以让学生仿写环境描写。当然,由于文本不同、风格迥异,教学时间有限,课堂上不可能面面俱到,教师要善于根据文本特点,选准教学切入点,深挖文本内涵,关注文本的空白处、隐含处、关键处、延伸处、情感处等,有效引领学生进行语言的迁移和运用。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主动运用阅读和生活中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将学生说话、写话和习作有机贯穿起来,注重表达真情实感,这样才能使学生加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 五、课外阅读,是语言文字运用的保障。 教师要做到课堂教学、课外阅读两手抓。积极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提高学生阅读量,将课外阅读挤进课堂,要做学生语文学习的启蒙者、学生阅读的点灯人。因此,语文教学既要立足于课堂,也要超越课堂。语文教学一定要下大功夫认真抓好“读书”这一根本环节,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要关注学生多层次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进一步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积极开展亲子阅读,以进一步完善体验,积极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平台,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我们可以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的需要,向学生推荐适合他们的书目。从学生年龄出发,向低年级学生推荐童话、寓言、卡通等生动有趣的读物,向中年级学生推荐情节动人、曲折的故事,如历史故事、民间故事、科幻小说,向高年级学生推荐文质兼美、富有情趣的名篇

小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培养计划

学生创新能力与研究能力的培养计划 东高平联小 一、提出课题研究的背景: 创新能力是在智力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综合能力,是人们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它是人的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的创新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它已成为21世纪人才必备的素质之一。“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把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到了强国富民的理论高度。人类正处在新旧世纪交替时期,二十一世纪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的人,这是新世纪人才规格的特点。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是时代赋予全社会的职责。在小学教育教学中,学生的实践能力主要体现在学生能够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依据实际生活中的经验,解决现实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就是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接触自然、接触社会、接触问题,为学生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最大的空间,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学校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摆在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开和不断深入,教育创新改革向纵深的发展,在教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成为教育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对此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和研究。不断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相适应的,是与新技术革命的兴起,以及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相适应的。它既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和客观条件的产物,又是人们认识深化的必然结果。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活动,有利于青少年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二十一世纪,是科技创新的世纪。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着力提高青少年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已成为各国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在一些发达国家科学技术内容已作为中小学核心课程的重要部分,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由此可见,面对科技创新教育,在科学发展观、创新教育理念、新思路和新对策等方面都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研究,从而为科技创新教育在学校里蓬勃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本次所确定的研究课题是在推动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和劳动者,实现“科教兴国”战略为目标;结合学校实施创新教育实践活动,经过不断探索、研究而产生的。它全面概括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意义和目的、实施策略和指导方法。通过研究,旨在使青少年学生坚定科技兴国信念、初步养成勇于探索、追求新知、实事求是、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帮助学生学习掌握广博的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参与、动手和适应社会发展的实践能力。以科学发展观和科技创新教育理念为指导,积极引领青少年学生创新教育向深层次发展。 三、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拟创新点。 1. 研究目标: ①探索一套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基本思路和具体策略,并通过创新教育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②使广大教师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方法,带动各学科深化教学改革,使原来的以教为主的传授式教学真正转变为以学为主的创造性教学。 ③能促使学生优化学习行为,从原来的接受式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的研究性学习,从而促使学生实践能力、学习能力有较大的提高,使学生逐步形成主动学习、主动发展的精神,能不断提高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 2.研究内容: ①明确实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意义和目的。

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培养方案

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培养方案 一、语言文字规范的现实背景 1.学生作业本中的错别字越来越多。学生进入中高年级后,随着识字量的增加,错别字量也随之猛增。错别字的存在,不仅影响句子意思的表达,而且对学生提高整体语文素养带来极大的障碍。 2.社会不规范用字屡见不鲜。汉语言是我们的母语,学生从小到大每天都在说着、听着、看着。但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商家招牌、广告宣传、电视媒体却常常是错字百出、繁简不分。学生好奇心强,接受能力强,但是辨别能力不强,这些随处可见的用字不规范的现象给他们对语言文字的学习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3.网络语言也渐渐成为小学生的潮流语言。很多调查显示:中学生使用的规范词汇量大幅度减少,多使用网络用语,且很不规范。如,“头要爆炸了”,“很”、“非常”等表程度的副词已悄悄地被“超”所取代。如再不加以及时正确的引导,学生极可能养成不规范运用语言文字的习惯,最终导致表达交流的混乱。面对复杂的语言环境,强化学校在学生学习使用规范语言文字的作用,让学生从小认规范字、读规范音、知规范义成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问题。我们必须针对这些问题,采用多种形式强化语言文字的规范教育。 二、语言文字规范化的意义

1.是遵法守法的体现。1998年,国务院批转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指出:“全面推进学校语言文字工作,各级各类学校特别是中小学、师范院校要继续把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提高语言文字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1999年12月,教育部、国家语委联合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普及普通话和用字规范化工作的通知》,指出:“说好普通话、用好规范字、提高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2000年10月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用法律形式明确规定:“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这一切都确定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在学校教学中的法律地位,说明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校语言文字工作是遵法守法的体现。 2.是贯彻《语文课程标准》精神的要求。人类进入信息时代以后,对通过写字实现的书面交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对写字提出了第一学段“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第二学段要求“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通过书法训练达到“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第三学段)“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第四学段)等要求。要正确、端正地书写,就要严格遵守国家主管部门发布的有关字形、笔顺等一系列语文法规的规定,写规范汉字。只有大家都按照统一的规范标准写字,社会的书面交际才能顺利、高效、快速。 3.是积淀学校文化底蕴的需要。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

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培养方案

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培养方案 牛驼镇中学 牛驼镇中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培养方案 一、语言文字规范化的意义 规范我校学生语言文字应用是遵法守法的体现,是贯彻《语文课程标准》精神的要求,是积淀学校文化底蕴的需要。 说普通话、用规范字,重视文明言谈,树立优良的现代中学生的形象。 二、语言文字规范化的目标及内容 1.说普通话。要求语音规范和词汇、语法规范。中学生言语规范、多礼、文明。 2.写规范字。及时改正错别字。 三、学生语言文字规范化意识和能力培养措施 1.从管理制度上规范 (1)组织保障。学校成立语言文字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副校长详尽分管,教导处详尽负责各项工作的落实,语文组全体老师共同参与,组织开展中学生语言文字规范化活动。 (2)制度保障。学校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增强师生的语言文字规范意识,为提高中学生语言文字规范化水平提供制度保障。 2.从教师引导上规范 组织教师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完成语文规范化知识答卷。组织教师自学《现代汉语常用字表》,语文教师还增加学习《标点符号用法》、《汉语拼音正字法基本规则》。提高师生语言文字知识水平,增强教师正确运用语言文字的法律意识。

3.从课堂教学上规范 (1)强调“读确凿、写正确”。学生学习规范的语言,是从学习课本语言开始的。教师要以课文为范例,在字词教学中,教师作为引导者,应当规范地板书好每一字,做出正确的示范引导。教师在带田字格的小黑板上规范指导书写,向学生示范书写每个字的全过程,逐步引导学生读规范音、写规范字。 (2)纠正方言,规范词汇。本地方言直接影响学生的规范口头语言的发展,在日常教学及与学生交谈中,时时处处要注意学生口头语言的表达,及时纠正不规范的方言口语,提高其用词的确凿性,并提醒他们表达统统的意思。 (3)加强朗读背诵,积累丰盛、规范的语言文字。语言规范、词汇丰盛的名篇佳作,学生熟读成诵,书本语言自会变成自己的语言,成为学生自己的储备和财富。 4.从语文综合性学习上规范 (1)寻找身边错别字。净化语言文字环境是我们每个师生应尽的责任和义务,电视中、街道上、书籍里以及学生的作业本上错别字铺天盖地,组织学生对我们身边的规范化用字、用语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提高了写规范字的意识。 (2)开展丰盛多彩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每学期,开展讲故事比赛、诗歌朗诵、演讲比赛、演课本剧、写字比赛、手抄报比赛和纠正错别字竞赛等,以班级为单位每天进行课前好书推荐、背诵古诗词等等。 5.从学校文化建设上规范 (1)“双推”宣传。学校加强校内外的“双推”宣传工作,每周开展宣传活动。利用学校宣传栏、黑板报传播语言文字规范化知识。 (2)营造氛围。教学楼楼层设置“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等永久性标语牌。 (3)学校宣传栏、黑板报、标志牌等杜绝出现,及时纠正,将不良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 6.从教育教学评价引导上规范

学生自觉要求规范使用语言文字

学生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能力培养方案 一、语言文字规范的现实背景 1、小学生作业本中的错别字越来越多。学生进入中高年级后, 随着识字量的增加,错别字量也随之猛增。错别字的存在,不仅影响句子意思的表达,而且对学生提高整体语文素养带来极大的障碍。 2、社会不规范用字屡见不鲜。汉语言是我们的母语,学生从小到大每天都在说着、听着、看着。但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商家招牌、广告宣传、电视媒体却常常是错字百出、繁简不分。小学生好奇心强,接受能力强,但是辨别能力不强,这些随处可见的用字不规范的现象给他们对语言文字的学习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3.网络语言也渐渐成为小学生的潮流语言。很多调查显示:中小学生使用的规范词汇量大幅度减少,多使用网络用语,且很不规范。如,“头要爆炸了”,“很”、“非常”等表程度的副词已悄悄地被“超”所取代。如再不加以及时正确的引导,学生极可能养成不规范运用语言文字的习惯,最终导致表达交流的混乱。面对复杂的语言环境,强化学校在学生学习使用规范语言文字的作用,让学生从小认规范字、读规范音、知规范义成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问题。我们必须针对这些问题,采用多种形式强化语言文字的规范教育。 二、语言文字规范化的意义 1.是遵法守法的体现。1998年,国务院批转教育部《面向21 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指出:“全面推进学校语言文字工作,各级各类学校特别是中小学、师范院校要继续把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

字、提高语言文字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1999年12月,教育部、国家语委联合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普及普通话和用字规范化工作的通知》,指出:“说好普通话、用好规范字、提高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2000年10月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用法律形式明确规定:“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这一切都确定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在学校教学中的法律地位,说明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校语言文字工作是遵法守法的体现。 2.是贯彻《语文课程标准》精神的要求。人类进入信息时代以后,对通过写字实现的书面交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对写字提出了第一学段“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第二学段要求“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通过书法训练达到“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第三学段)“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第四学段)等要求。要正确、端正地书写,就要严格遵守国家主管部门发布的有关字形、笔顺等一系列语文法规的规定,写规范汉字。只有大家都按照统一的规范标准写字,社会的书面交际才能顺利、高效、快速。 3.是积淀学校文化底蕴的需要。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是学校文化底蕴的重要部分。语言文字更是国家历史和文化的积淀,是展示国家形象的窗口,正确、规范地使用母语是每个炎黄子孙应尽的责任。同时,规范使用我国的语言文字,丰富其内涵也是我们进入新的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摘要]: 科技辅导员对青少年创新意识的提高、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怎样做一名优秀的科技辅导员呢?我们应该从四个方面发挥自己的作用:整合资源、配合教学;激发兴趣、科学探究;鼓励创新、活动开路;创设和谐,共同合作。 [正文]: 在素质教育深入发展的过程中,科技辅导员是一支至关重要的队伍。他们努力推进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促进青少年科技素质的提高。我们作为科技辅导员,要从以下方面努力: 一、整合资源、配合教学 首先,现代教育技术是以信息技术为主要容的,它还包括电视、电影、录音、幻灯等多媒体,还有实验教学。这些现代教育技术的资源建设、发展是不平衡的。有的学校信息技术设备比较完善,实验室建设也比较规;有的则缺这少那,特别是农村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建设大多不到位;有的资源建设比较好,但由于多种原因,设备长期闲置,造成了资源的浪费。科技辅导员要积极配合校领导,制订好资源建设的整体规划。 其次是抓好资源的管理,对现有资源进行鉴别、取舍、维修,对新添的资源建设要有系统的“管理使用制度”,构建现代教育技术资源体系。

第三,抓好资源使用率,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此,科技辅导员既要协助校领导抓好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应用能力和水平,还要努力协助学科教师制订好“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改革的计划”,为他们写好教案,提供方便,包括制作教学课件,选择音像教材资源等。 二、激发兴趣、科学探究 如何让学生热爱科学、提高科学素养,这需要科技辅导员付出更艰辛的劳动。 1、要激发学生兴趣。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往往是靠老师通过多种形式去激发的。如在数学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实出发,使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育生活化。如在教“周长和面积”的容时,我设计了一个课件,即教师买了一套住房(多媒体展示高楼大厦),要进行装修,有几个问题请你帮忙解决。问题一:计算出这套房子的总面积;问题二:用边长5分米的石铺地需要多少块?每块石售价8元,需要多少钱?学生听后跃跃欲试,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 2、引发科学探究。小学生对上科学课普遍很感兴趣,都能自发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而其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来源于对事物观察后所产生的科学问题。他们想了解这个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就引发对这一问题的探究活动。如《比较水的多少》一课,学生经过观察,发现要比较出水的多少,不能只从容器的大小,液面的高低来确定,而是要综合地考虑到多种因素,液面虽高,但由于容器的体积(底面积)小,所以所装的水不一定多。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用什么办法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判断出哪瓶水多,哪瓶水少呢?此时学生就迫不及待地想亲身探究一

小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评价体系

小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评价体系 我校把推广普及普通话作为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把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要求纳入学生的培养目标,作为教育、教学和学生技能训练的基本内容;还把语言文字规范意识的培养纳入学校课程标准,在学校培养目标中明确规定:“学校全面推广国家通用的普通话(以《汉语拼音方案》为准),推行规范汉字(以《汉字简化方案》为准)。 学校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提高学生能力是学校的重要教学任务。语言文字能力作为学生工作、生活、学习的基本能力,必须要得到提高和强化。基于学生对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要求,结合学校课程教学,我们可以构建一个相对独立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教学与实践体系。教学内容上主要由两个方面构成,一是语言应用说,二是文字应用写,也就是书面表达和口语表达两个方面,从手段上分为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 校内首先可以通过开设相关的一系列课程来实现。其次,学校可以搭建更多的语言实践平台,让大部分学生有机会参与,我校每学期举行朗诵比赛、演讲比赛等。将语言文字规范化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加强学生普通话训练和书写规范化训练,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和文化修养”。学校规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规范的普通话。学校教师之间、教师学生之间对话交流使用规范的普通话,尽管人际交往中存在着口语、俗语、甚至口头禅,但都统一采用标准的汉民族

语言文字,努力使交流顺畅,不存在语言沟通上的障碍。切实发挥语言课的主渠道作用,加强对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培养。并将语言文字规范化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加强学生普通话训练和书写规范化训练,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和文化修养。从学校实际出发,我校就分别从口语表达、写作,课内训练等方面制定学生语言文字能力要求和各项培训工作,并认真落实,效果良好,我们有培训内容,有能力目标,在师生努力下,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提高了,能情景对话,即兴演讲。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我校注重听说读写能力训练的常规化,重视语言习惯养成,狠抓预习常规,诵读常规,明确提出诵读要求,加强听课常规和作业常规检查,开辟阅报栏,开放图书馆,办手抄报,多写精评。 在写字教学与训练方面,我校做了以下工作: 一、明确规定写字教学的要求。 二、全体老师应重视写字教学:每学期举行一次写字基本功比赛。 三、加强写字教学常规管理,为写字教学创造良好环境。 四、开展学生书法比赛系列活动,如钢笔、硬笔书法比赛作品展。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字是载体的载体。语言文字的工具性决定了其应用能力的高低关系到个人素质的高低。教师必须重视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充满沟通表达的自信意识。这不仅仅是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学生综合素

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几种有效方法

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几种有效方法 摘要:现代社会是改革创新的社会,今年清华大学自主招生的学生,就是从学科创新方面选拔人才。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我们只有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开辟途径和形式,鼓励学生创造发明,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使他们成为我国科学技术现代化的后备人才。 关键词:创新途径形式 纵观世界风云变幻,有的企业由小变大、由弱变强,也有的企业却由强变弱、由大变小,其中一个关键的因素就是创新。现代社会是改革创新的社会,没有创新精神就会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就会被淘汰。今年清华大学自主招生的学生,就是从学科创新方面选拔人才,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 一、学校成立科技创新领导小组 学校专门成立了科技领导小组,领导一手抓,以保障各项措施顺利实施。计算机掌握较好的老师负责各个兴趣小组,每周举行一次活动,让学生不拘泥于教科书的限制,引领他们大胆畅想,形成了一批科技创新骨干教师队伍。 二、学校提供了足够的物质保障

学校建立了配套设施齐全的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器材室,使学生能及时对所学知识动手操作,做到对知识灵活运用,从而对实验进行创新。我校有5名学生获得省实验创新奖。我们建成了两个多媒体网络教室、一个远程教育室和一个电子备课室等信息化功能室,班班配备了多媒体,为学校的科技教育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学生在多媒体教室进行电脑绘画、电脑动画的创作,并且在网上参加各种比赛,在这里展开了想象的翅膀,尽情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三、建立科技展览室和参观科技巡展活动 我们把学生富有创意的作品放到展览室中,定期组织学生参观学习,由科技辅导老师对每项展品进行详细的讲解,开拓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每年都组织学生参观上级部门举办的科技巡展活动,学生实际操作各种展品。通过亲身体验、共同探讨,使学生切身感受到了创新的实际意义,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意识。 四、加强科技创新教师的培养 学校选派优秀教师担任科技辅导员,组织各项科技创新活动,每年都去外地参加培训,学习电脑动画、绘画、信息学奥赛、机器人等方面的技巧,学习各地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开拓了创新思路,及时、不断地学习和传播新的科技教育信息。我们制定了完善的激励机制,对比赛获得省级名次的,给予教学能手的荣誉称号和一定的奖金,保障科技教师

小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现状与对策研究-最新教育资料

xx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现状与对策研究 一、引言 2011年新课标明确指出,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是指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及文学活动。通俗的说就是指小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运用语言文字进行听、说、读、写活动的能力。 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是语文教学中的工具,只有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才能够有力地支持深层次的语文教学。但由于应试教育的深远影响,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师过分注重学生的语文成绩,注重对考试大纲规定的内容进行教学,从而忽视了对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培养。 在这个背景下,当代小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令人担忧,引起了众多专家学者的思考和重视。基于此,本文在此展开小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现状与对策的研究,以期抛砖引玉。 二、xx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现状 (一)xx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较低 经过研究和调查发现,当代小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较低。 其主要表现在写作中错字、错词的使用,口语表达不流通、口齿不清以及发音不标准。 造成这个现状发生的主要原因在于,第一,因为应试教育的影响,众多小学教师没有注重对小学生进行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培养。目前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主要侧重于课文的讲解,即使有大量的词句练习,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 第二,教师并没有将口语练习当作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这就导致学生即使认识大量的文字和词句,却无法用口语进行流利的表达。当代小学生没有过多的机会在正式的场合进行口语表达练习,导致小学生的听说能力较低。 (二)当代xx受到网络用语的侵蚀

互联网已经普及到居民家庭当中,小学生也能够在家中利用网络进行学习、娱乐和游戏。在网络平台上,网络用语风起。这些流行于网络的文字和词句并不规范,使得小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认知变得困扰,在字词句的积累中受到影响。 例如,“我”这个简单的汉字,但网络中却有“莪”“偶”等例外的用法,这些网络用语混淆了小学生的认知。这种网络用语的侵蚀,让小学生无法正确使用词句,将错误的网络语言应用在作文或者口头表达中,使其无法规范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也不符合规范的书面表达形式。 在此基础上,网络用语最大的错误是在于词义的混淆,特别是个别成语的含义,因为网络而被扭曲,使学生不能正确理解和掌握。以“六神无主”这一成语为例,一些小学生竟然认为其词义是这瓶花露水是谁的,在表明当代小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低的同时,也说明了网络用语对小学生的侵蚀。 三、改变小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现状的对策 (一)以学生的兴趣为突破口 兴趣始终是最佳的老师。要提高小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就应该以学生的兴趣为突破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 举例来说,教师要培养学生说的能力,也就是口语表达能力,就可以开展讲故事的活动。教师要求学生提前准备故事素材,而后站在讲台上,用普通话进行故事的讲述。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进行素材的准备必须要经过仔细的阅读和记忆,要表达清晰,就必须经过反复的讲述练习。因此,学生读和说的能力得到较大的提升,而聆听的学生也锻炼了自身听的能力。 故事显然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也会有兴趣将自己的故事分享给同学。这就能够极大地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从而提高了效率和质量。

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计划

金山小学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计划“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江泽民同志一再强调创新对于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意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增强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已成为当前素质教育的主旋律。一言以蔽之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我现就自己的工作实践谈一谈体会,以与同仁共勉。 一、营造数学学科创新教育的氛围 每个学生都具有潜在的创新才能,要把这种潜能转化为现实中的创新力,应营造浓厚的适宜创新教育的氛围,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数学教师自身要具备创新精神,这是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形成,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不可忽视,教师本身所具有的创新精神会极大地鼓舞学生的创新热情。②因此应该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努力提高创新能力,掌握更具有创新性、更灵活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 其次,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和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较适宜的“气候”和“土壤”。以“升学率”为教育目标的应试教育,使得教师和学生都处于高度紧张的机械的知识传授中,很难形成创新意识,这些严重阻碍了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转变过去提倡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并重的模式,实现由“教”向“学”过渡,创造适宜于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活跃的课堂气氛,从而形成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健康发展的宽松的教学环境。 第三,创造一套适应创新教育的课余活动。扩展学生数学知识体系结构,扩大视野,真正提高学生素质,着眼于未来。 二、重视内在诱导,引发创新意识。 “你可以把马拉到河边,但你却无法迫使它饮水。”教学活动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环境的创造,教学模式则是构建这种环境的方法。安静地坐在教室里的学生不等于就进入了主动学习的状态,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就等于教学成功了一半。因此,教学的关键在于诱导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激励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引导学生不断进行创新学习。 在《圆的认识》一课教学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谁知道,汽车为什么能行驶得又快又平稳?”学生回答:“因为车轮是圆的。”“为什么车轮做成圆的,汽车就能行驶得又快又平稳呢?”学生面面相觑,百思不得其解,迫切想知道答案。“看来,汽车为什么行驶得又快又平稳这一司空见惯的现象还很有必要研究一下呢。”从而引导学生学习教材,弄懂“圆”、“圆心”、“直径”、“半径”的概念及性质。学生在追寻答案的过程中自主地探

如何培养小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如何培养小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 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已经进入信息爆炸的时代。电脑、手机、平板电脑、电视等信息终端已经进入到千家万户。使信息的获取变得极度方便,但许多人在使用一些通讯软件,如:QQ、微信、手机信息、飞讯等聊天的时候,往往不注重语言文字的正确运用,有夹杂着乱七八糟的词语、有“中西合璧”、有国粤胡乱搭配的“通假”等形式交谈。错别字泛滥,低俗当有趣。如:“欧巴”、“猴赛雷”等等,使新一代的小学生真假难辨,严重影响小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学习和掌握,更有甚着可能会对祖国语言文字造成极大的冲击。 近段时间以来,一些语文教育教学的有识之士针对这一现象发出呼吁:语文要姓“语”,语文课要有语文味,语文课不要“耕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园”,语文课不仅要得“意”更要得“言”。语文味是什么自己的园该种什么语文的特质是什么2011年版课标对语文课程性质进行了修改,作出了明确、响亮的回答,那就是“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一性质将语文课程的目标和内容直接聚焦于“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这是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多年对语文课程孜孜探索的结晶,是语文课程研究的重大成果,也是修订版课标最为亮丽的一笔。

我们作为一名语文教育工作者更要将这一目标贯彻到底,教育学生正确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了。 那么该如何培养小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呢 一、激发小学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兴趣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重视兴趣在智力开发中的作用。 小学生在上小学以后,学生在身体和心理等方面都已经具备了接受小学教育的条件。随着知识、经验、技能的不断丰富,他们已不同程度地产生了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感的要求,这时候就必须要培养他们对祖国的语言文字的兴趣,促进他们身心发展的良好时机。 在课堂上,我们要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激发学生表达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欲望,要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去表达自己的看法。这需要我们自己做好以下工作:1、会赏识学生,当我们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学生,并且真诚的表扬孩子,能给孩子无穷的动力,而恶意的重伤和批评则会挫伤一个孩子表达和说的欲望。语文课堂教学中很多问题都没有标准答案,学生的很多回答虽然会有和你预设的并不一样,但他们的

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培养方案

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培养方案

坑东学校 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培养方案 一、语言文字规范化的意义 规范我校学生语言文字应用是遵法守法的体现,是贯彻《语文课程标准》精神的要求,是积淀学校文化底蕴的需要。说普通话、用规范字,重视文明言谈,树立良好的现代小学生的形象。 二、语言文字规范化的目标及内容 1.说普通话。要求语音规范和词汇、语法规范。小学生言语规范、得体、文明。 2.写规范字。及时改正错别字。 三、学生语言文字规范化意识和能力培养措施 1.从管理制度上规范 (1)组织保障。学校成立语言文字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副校长具体分管,教导处具体负责各项工作的落实,语文组全体老师共同参与,组织开展小学生语言文字规范化活动。 (2)制度保障。学校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增强师生的语言文字规范意识,为提高小学生语言文字规范化水平提供制度保障。

2.从教师引导上规范 组织教师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完成语文规范化知识答卷。组织教师自学《现代汉语常见字表》,语文教师还增加学习《标点符号用法》、《汉语拼音正字法基本规则》。提高师生语言文字知识水平,增强教师正确运用语言文字的法律意识。3.从课堂教学上规范 (1)强调“读准确、写正确”。学生学习规范的语言,是从学习课本语言开始的。教师要以课文为范例,在字词教学中,教师作为引导者,应当规范地板书好每一字,做出正确的示范引导。教师在带田字格的小黑板上规范指导书写,向学生示范书写每个字的全过程,逐步引导学生读规范音、写规范字。 (2)纠正方言,规范词汇。本地方言直接影响学生的规范口头语言的发展,在日常教学及与学生交谈中,时时处处要注意学生口头语言的表示,及时纠正不规范的方言口语,提高其用词的准确性,并提醒她们表示完整的意思。 (3)加强朗读背诵,积累丰富、规范的语言文字。语言规范、词汇丰富的名篇佳作,学生熟读成诵,书本语言自会变成自己的语言,成为学生自己的储备和财富。 4.从语文综合性学习上规范 (1)寻找身边错别字。净化语言文字环境是我们每个师生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