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九年级下语文 《孔乙己》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语文 《孔乙己》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语文 《孔乙己》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语文 《孔乙己》导学案

九年级语文《孔乙己》导学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作品情况,并掌握本课重点字词的音、形、义。

2、熟读课文,把握故事情节。

3、体会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

学习重点:

熟读课文,把握小说故事情节。体会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

学习难点:

体会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

学法指津:这是一篇小说,首先要求同学们自读课文掌握字词;然后在熟读课文,初步对文章的语句及内容进行批注交流;在此基础上要把握文章的内容、情节,初步把握作者的情感和文章的中心。

资料链接:1、作者

鲁迅(1881年-1936年),现代伟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幼年时受诗书经传的教育,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影响。后东渡日本学医,又弃医从文,立志用文学来改变落后的国民精神面貌。1918年5月发表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从此以后,鲁迅用他手中的一支笔,同旧势力旧思想进行着斗争。自1918年至1926年,陆续创作并出版了《呐喊》、《彷徨》、《野草》、《朝花夕拾》、《华盖集》等专集。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品之一。1927年至1935年期间,创作了《故事新编》和大量杂文。鲁迅杂文具有深沉朴实的革命激情和无可辩驳的逻辑力量,是高度的思想性和完美的艺术性相结合的典范。鲁迅先生一生著译近一千万字。有《鲁迅全集》行世。

2、作品

《孔乙己》这篇小说写于1918年冬,发表于1919年4月的《新青年》杂志上。小说反映了在封建科举制度下,一个旧知识分子的悲惨命运。小说发表于“五·四”运动前夕,这时封建帝制虽然被推翻,但封建势力仍统治全国;封建科举虽然废止,但封建教育仍通过其他地方推行,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仍根深蒂固,毒害着广大人民。

鲁迅是新文化运动的一员猛将,后来成为新文化运动、文化新军的最伟大最英勇的旗手。他以锋利的笔为武器,向封建思想道德、封建文化进行最无情最猛烈的攻击。他在1918年初写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猛烈地攻击了吃人的封建制度,在文化战线上,为号召人民向封建堡垒进攻发出了第一声进军号。1918年冬,他又写了第二篇白话小说《孔乙己》,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人们的毒害,控诉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鲁迅在“五·四”前夕发表的这两篇小说,对“五·四”时期的新文化运动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小说反映的是清朝末年时的事,那时距1911年的辛亥革命还有十多年,距1919年的“五·四”运动约20年,距1905年的废除科举制度也还有一段时间。尽管在1898年中国社会有过失败的“百日维新”运动,但并未动摇中国封建统治的根基。所以《孔乙己》反映的是封建阶级统治时代的事,孔乙己生活在未经革新的古国里。《孔乙己》的矛头直指封建制度。《孔乙己》一文是鲁迅继《狂人日记》之后写的第二篇白话文小说,是又一篇讨伐封建制度与封建文化的的战斗檄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要求认真朗读课文,积累生字词。

在课文中标出下列字词。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根据提示写词语,并在下面的横线上写一遍,掌握好,以备小测。

1、踱()亨()舀()砚()拭()蘸()附和()

不屑置()()唐不安阔绰()

2、解释并背诵下列词语的意思,并注音:

格局:大抵:声气:阔绰():羼():污人清白:

绽出:营生:间()或:君子固穷:

3、回顾一下初中阶段学过的鲁迅的作品:

(结合资料,进一步了解作者)

三、速读课文,理清思路

欣赏小说的一般方法指导:同学们,阅读一篇小说,首先要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然后再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小说的主题,并且还要分析其写作特色。下面请同学们跟着提示走进小说,理清故事情节。

1、在读课文的过程中,你会发现孔乙己并没有一开始就出场,他直接出场是在哪一自然段?文中主要写了孔乙己四个生活片断,请你概括出来(人物+事件)。

示例:第四段——酒客嘲笑孔乙己偷书。

第六段——

第七段——

第八段——

2、文章中的孔乙己是一个悲剧人物,他的命运最悲惨之处在文章哪一部分,即小说的高潮部分,请你概括出来。

3、你觉得孔乙己最终的命运如何?请从课文中找出依据。

四、自读课文,勾画出你认为较有感受的词句或疑问处进行批注,小组交流,全班展示。

五、初步体会作者情感以及文章的中心。

六小结

【巩固自测】:

1、作家与作品填空

《孔乙己》作者,选自小说集《》,本文深刻地揭示了为封建科举制度所戕害的读书人的病苦,是一篇讨伐和的战斗檄文。

2、为下列加点词语选择正确解释

1)不屑置辩A、不愿意B、认为不值得C、形容轻视D、不琐碎

2)君子固穷A、安守B、牢固C、坚定

3、课文第一自然段,运用的写法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七、【布置作业】:根据第二课时的导学案,完成预习内容,探究人物形象。

《孔乙己》导学案(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会通过各种描写方法塑造人物形象的写法

2、学习鲁迅用词精妙的技巧,在平日作文中能够学以致用。

【学习重点】分析孔乙己的人物形象。

【学习难点】

能够体会文中句子的含义。

学法指津:精读课文,研讨探究并交流体会。

教学过程:

【课堂研讨】:

一、回顾上节内容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默读课文,勾划出文章中较有感受的词句进行批注,交流展示。

2、提出疑难,讨论交流。

(1)可创设情境,进一步走近人物。

我们刚才是站在读者的角度走近孔乙己,下面,试着以“众人”的眼光走进文本、走向孔乙己,去近距离观察他,并向大家介绍他们心中孔乙己的形象。

短衣帮:我认为孔乙己是一个的人。掌柜:我认为孔乙己是一个的人。何家、丁举人:我认为孔乙己是一个的人。小伙计:我认为孔乙己是一个的人。邻家孩子:我认为孔乙己是一个的人。(2)也可品析语言:

(一)联系上下文,揣摩下列句子,探究括号中的问题:

1、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提示,结合文章第一段内容分析一下“站着喝酒”与“穿长衫”,思考一下“唯一”一词)

2、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提示,思考一下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3、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既然是“大约”,为什么又说“的确”,这是否矛盾?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二)你在学习过程中,还欣赏了哪些精彩的语句?你为什么欣赏它们?

三、【拓展延伸】:

孔乙己是一个悲剧人物,作者为什么反复写众人的笑?这是一种什么写法?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四、归纳主题

五、达标检测

(一)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一天的下半天,没有一个顾客,我正合了眼坐着。忽然间听得一个声音,“温一碗酒。”这声音虽然极低,却很耳熟。看时又全没有人。站起来向外一望,那孔乙己便在柜台下对了

门槛坐着。①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见了我,又说道,“温一碗酒。”掌柜也伸出头去,一面说,“孔乙己么?你还欠十九个钱呢!”孔乙己很颓唐的仰面答道,“这……下回还清罢。这一回是现钱,酒要好。”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孔乙己,你又偷了东西了!”但他这回却不十分分辩,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取笑?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②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③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④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

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1.小说的情节可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部分,本段在《孔乙己》这篇小说的情节中属于哪一部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本段的具体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①时间:_________②地点:________③人物:_____________④事件:______________ 3.分析文中画有横线语句的描写方法和作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①句是外貌描写,说明孔乙己的悲惨遭遇,是因为他的好喝懒做,四体不勤。

B.②句是语言描写,表明孔乙己以谎言来维持自己的“尊严”,精神麻木可悲。

C.③句是行动描写,说明孔乙己深怕旁人揭他的短处,想在瞒和骗中苟且偷生。

D.④句是动作描写,“摸”字形象地写出了孔乙己舍不得花掉仅有的四文钱的吝啬心理。4.“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一句,除了交代时节气候之外,还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文中几次写酒店的人对孔乙己“笑”,这有什么作用?分析不确切的

一项是()。

A.增强悲剧气氛,与孔乙己的不幸遭遇形成强烈的对比。B.揭露封建社会的冷酷。C.批判当时群众的麻木、冷漠。D.加强喜剧色彩,是对孔乙己可笑性格的嘲讽。6.掌柜的一再提到“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对其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说明掌柜唯利是图,一心只想着钱。B.担心孔乙己不能还他的钱。

C.含蓄地表现孔乙己的地位低下,全部身价还不如十九个钱。

D.表明孔乙己每况愈下,穷困潦倒。

(二)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作孔乙己。

7.“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一句揭示了()

A.孔乙己的经济地位和思想意识。B.孔乙己站着喝酒说明他经济地位低下,穿长衫说明他放不下儒生的臭架子。C.孔乙己是个思想迂腐的读书人。

D.孔乙己没钱,所以只能站着喝。当时读书人都穿长衫。所以孔乙己也穿长衫。

8.“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这一句说明()

A.他学问渊博,一般人听不懂B.他读的古书多,因为古书上写的都是“之乎者也”,因此他说话也“之乎者也”。C.他思想性格迂腐,自视清高。

9.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下列语句的含义。

①“身材高大”说明孔乙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说明孔乙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说明孔乙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穿的长衫“又脏又破”说明孔乙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考试试卷》(带答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学期 期末测试卷 (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一、写同音字。(6分) cù()酸急()zhàn()放()士 xuē皮()剥() guàn习()()溉 bì ()开()玉pì偏()开() 二、选择。(10分,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长袍.(páo)锲.而不舍(qì) B.执.行(zhí)千锤万凿.(zuó) C.唠叨.(dáo) 重于泰.山(tài) D.点燃.(rán) 一言九鼎.(dǐ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粉骨碎身悬灯结彩 B.死得其所追根求原 C.热气腾腾洪堂大笑 D.无边无崖荒无人烟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随心所欲.(想要,希望) B.燕山月似钩.(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 C.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积久成性) D.中庭.地白树栖鸦(家庭) 4.下列不适合用来描写繁花似锦、春光烂漫的诗句是() A.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B.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C.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D.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5.下列课外阅读书目和作者对应关系错误的一项是() A.《鲁滨逊漂流记》——丹尼尔·笛福 B.《爱丽丝漫游奇境》——刘易斯·卡罗尔 C.《骑鹅旅行记》——高尔基 D.《汤姆·索亚历险记》——马克·吐温 三、读一读,把句子中画线部分改为四字词语。(4分)

1.一支乡镇的小学生足球队竟能获得省冠军,这真是无法想象,难以理解。 () 2.我打算等他心情平静,态度温和的时候,再详细地和他谈谈。() 3.要学好一门语言很不容易,但只要有恒心、有毅力,总会有收获的。 () 4.咱们在日常工作中,要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四、句子练习。(8分) 1.下列句子表达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2分) A.我既然不得不干这活儿,又有的是时间,有什么必要介意呢? B.我既然不得不干这活儿,又有的是时间,需要不需要介意呢? C.我既然不得不干这活儿,又有的是时间,真的没有必要介意啊! D.我既然不得不干这活儿,又有的是时间,就没必要介意。 2.下列四个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由于生活水平改变了,人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B.我们要共同爱护集体的利益,珍惜班级的荣誉。 C.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D.每年3月,金黄色的油菜花一齐盛开,五颜六色,十分绚丽。 3.仿照画线句子续写句子,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4分) 例句:我们用友谊写一本书,一本厚厚的书。在书里:友谊如珍珠,我们共同穿缀,连成一串串璀璨的项 链;,,。 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0分) 1.阅读,就是和高尚的人谈话。读《石灰吟》,我想到了于谦 “,要留清白在人间”的高尚气节;读《增广贤文》,我明 白了“良药苦口利于病,”“,莫把无时当有时”的道理;从《周易》“穷则变,,”的思想中,我懂得了“穷则思变”的道理。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诗词曲五首》学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诗词曲五首》学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作品的写作背景,在熟读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2.品析诗歌的语言,欣赏诗歌的语言美。 3.揣摩诗歌的内涵,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 1.品析诗歌的语言,欣赏诗歌的语言美。 2.揣摩诗歌的内涵,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第 1 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我国的古典诗词源远流长,浩若繁星,在这笔丰厚的遗产中,反映战争的作品也占有重要地位。从古至今,战争一直都是人们关注的主题,战争总是会给人们带来灾难和痛苦。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十五从军征》,了解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学会珍惜和平的生活。 二、知识梳理 1、走进作者 三、鉴赏:《十五从军征》 1.诗歌选取了哪些意象?有何特点? 意象松柏、丛冢、跳兔、飞雉、庭院、旅谷、水井、旅葵。 景物特点:荒凉寂静,无人的踪迹。 2.说说下面这句诗的表达效果。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这句诗暗指主人公家破人亡、孤苦伶仃的状况,主人公此时内心感到极度的孤独 悲伤。这一句也将哀景推向极致,蓄足了抒情的势,使得最后一句“泪落沾我衣”感人至深。 3.此诗围绕老兵的返乡经历及其情感变化来谋篇结构,反复朗读诗歌,说说其返乡经 历及其情感变化是怎样的? 其返乡经历是:始得归→归途中→返回家中→“出门东向看”;情感变化为:急想回家,充满与亲人团聚的希望(归途中)→希望落空→彻底失望(家中无人)→悲哀流泪,心茫然(“出门东向看”)。 4.诗歌的主题是什么? 这是一首揭露封建社会兵役制度不合理的乐府民歌,诗中描绘了一位少年从军数十年后返回故里时,看到家破人亡的情景,表现出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带来的苦难。 四、鉴赏:《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从题目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这是一首咏雪诗,这也是一首送别诗,描写的是送友人归京的场景。 2.这首诗前后侧重描写的内容有何不同?两者是如何完成过渡的? 前面重在咏雪,后八句主要是写送别。用“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一句完成了过渡。 3.诗中是从哪两个方面揭示了当时的天气寒冷? 从正面和侧面来写当时天气寒冷的。正面:“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侧面:“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4.“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中的“折”“即”换掉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折”字写出了北风之猛,有了这样猛烈的风,漫天飘落的雪才能“飞”。“即”字表现了诗人的惊奇之情,表明雪下得大,下得早。这两句极写边塞的风猛雪早。 5.你认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句为什么能够流传千古? 以春景写冬景,以梨花喻冬雪,比喻新奇贴切,既表现了边塞特有的奇异壮丽风光,又写出诗人的惊喜之情。 6.“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几句描写有何作用? 写军营将士的苦寒生活,反映了战争的艰苦及其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同时为送行场面渲染了悲凉气氛。 7.请用生动的语言描述“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所展示的画面,并谈谈这句细节描写的作用。 傍晚时分,辕门外,大雪纷纷飘落,红旗被冰雪冻硬,尽管风刮得挺猛,红旗却一动也不动。这一生动而反常的细节再次传神地写出天气奇寒;旗帜在寒风中毫不动摇、威武不屈的形象是将士的象征。这两句一动一静,一白一红,相互映衬,画面生动,色彩鲜明。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强烈推荐)

期末综合检测卷 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6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殷.红(yān)揩.桌子(kāi)仰之弥.高(mí)忧心忡.忡(chōnɡ) B.狂澜.(nán)嗥.鸣(háo)诲.人不倦(huì)悲天悯.人(mǐnɡ) C.污秽.(huì)燕.山(yàn)忍俊不禁.(jīn)血.气方刚(xiě) D.震悚.(sǒnɡ)愧怍.(zuò)海市蜃.楼(shèn)如释.重负(sì)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奠基绞肉字帖群蚁排衙 B.镐头云鬓响午大庭广众 C.商酌修葺鸿儒风餐露宿 D.孱头猥琐鲁莽心有灵犀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考场上静悄悄的,一片小心翼翼 ....的景象,大家都埋头努力解答着试题。 B.漫天大雪封住了他们的眼睛,使他们每走一步都忧心忡忡 ....。 C.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与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息息相通 ....。 D.做完这份工作,他精疲力竭 ....地躺在床上,再也爬不起来了。 4.按要求修改下面习作。(4分) 留点时间来“浪费” 学业重要,分秒必争。然而,我想说:何不留点时间来“浪费”?(甲)因为“浪费”,你会发现生活原来那么美好。 就拿我来讲吧,只要一有空,我就一定会去打篮球①,我有心模仿姚明的动作,让球在众人瞩目中②跳出漂亮的弧线。尽管姿势很酷,进球却总与我无缘。(乙)③因为打篮球,使我身心愉悦。把时间留一点“浪费”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真好! 留点时间来“浪费”。④但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有张有弛,生活才能更

快乐。 (1)第①处标点有误,应改为:。 (2)第②处动词使用不当,应改为:。 (3)第③句有语病,应改为:。 (4)第④句位置不当,应放在_______(甲、乙)处。 5.根据语境,下面横线上填入的句子排列恰当的一项是()(2分) 我带着孩子们,隐身在走廊的玻璃门里,悄悄观望。______________。 ①翅子一展,大麻雀划了一道斜线,飞回篱墙上,目不转睛地,望着那饕餮吞食的小囚徒。 ②只见一只大麻雀,果然勇敢地自篱墙上跳了下来,口里衔着一条小小白虫,两只细细小腿,像雨线般在地上轻盈跳动。 ③它的头向这边歪一歪,小麻雀的头向那边斜一斜,正好一下两喙相接,那条白虫遂落进那张饥饿的小嘴巴里。 ④及至四顾无人,“唰”的一声,飞跃到小麻雀跟前。 A.③①②④ B.③②①④ C.②③④① D.②④③①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A.《伟大的悲剧》的作者茨威格是奥地利作家,代表作有长篇传记《三位大师》等。 B.《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C.唐代诗人中,“初唐四杰”是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小李杜”是指李商隐、杜牧。 D.《朝花夕拾》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一部散文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回忆鲁迅先生》《阿长与〈山海经〉》等都是其中的作品。 7.名句默写。(6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

九年级语文导学案

九年级语文导学案 1、课前在导学案的指导下,详读课文4-5页内容。 2、独立完成关于导学案预习部分,尝试思考探究部分。 3、对自主学习解决不了的问题,用红色笔做记号“?” 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全诗,感受诗歌感情 2、品析诗歌独创的意象、精巧的构思和优美的语言 3、仿写诗歌,体会诗中蕴含的浓烈思想情怀 学习重难点: 1、有感情的朗读,品析诗歌独创的意象、精巧的构思和优美的语言 2、仿写诗歌 课堂寄语: 自主完成 (课前相邻同学交流学习,取长补短) 相信自己,我能行 1、课前在导学案的指导下熟读课文 2、参考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3、课前独立完成《课堂导练》自主预习案 (课前互换小组长批阅) 4、尝试完成导学案探究部分 一、激趣导入,走进乡愁 预习案——课前自主学习 探究案——课堂思考探究

二、预习检测——脑筋急转弯 用“脑筋急转弯”的方式检测预习情况 三、目标出示 四、教学过程 (一)美美地听——我想听,倾听乡愁 倾听名家朗读,初步感受乡愁,确定感情基调、语速、语调。 (二)美美地读——我要读,诵读乡愁 1、学生自由朗读,并由学科长组织以小组喜欢的形式朗读。 2、个别小组朗读展示,其他小组点评。 3、师生合作朗读,把诗歌的语言变成自己的心声。 读诗要做到“眼中有诗,脑中有画,心中有情。” 朗读指导:停顿、重音、节奏、语速、情感 小时候后来啊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这头我/在外头 母亲/在那头新娘/在里头 长大后而现在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大陆/在那头 (三)美美地品——我会品,品味乡愁 1.独自品乡愁: 【问题预设】

2019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第二学期期末升级考试 七年级语文 (本试题满分120 分,考试时间120 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5 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 校对(jiào) 屏障(píng) 妥帖(tiē) 风餐露宿(lòu) B. 哽咽(yè) 砭骨(biān) 猥琐(wěi) 深恶痛疾(wù) C. 澎湃(pài) 炽热(chì) 羸弱(léi) 气冲斗牛(dǒu) D. 默契(qì) 亘古(gèng) 取缔(dì) 忍俊不禁(jīn) 2.下列各组词语的书写没有错别字的的一项是()(2 分) A. 惊心动魄妇儒皆知仙露琼浆不以为然 B. 不耻下问如释重负大厅广众力挽狂澜 C. 锲而不舍鞠躬尽瘁家喻户晓语无论次 D. 毛骨悚然颠沛流离微不足道忧心忡忡 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这个毒枭被缉毒警当场击毙,终于落得个马革裹尸的下场。 B.前几天刚刚清理过的树下杂草,春风一吹,又锋芒毕露了,使人顿生无限感叹。 C.期中考试成绩很不理想,他怏怏不乐地走在回家的路上。 D.曹文轩的许多作品都会把关注的重点放在一些小巧玲珑的生活细节上。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 分) A.屠呦呦在小草中萃取的青蒿素,使全世界亿万疟疾病人造福。 B.我国每年因吸烟引发疾病导致死亡的人数大约100 万左右,控烟立法迫在眉睫。 C.为水上古城元宵灯会量身制作的融传统人文故事、地域特色于一体的花灯,体现出现代灯光技术与古典文化艺术的结合。 D.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的宗旨是能否通过具有普及性的诗词内容,打造一场全民参与的诗词文化盛宴。 5. 名句默写。(6 分)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导学案

《我爱这土地》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作者艾青及写作背景。反复诵读诗歌,读出诗歌的旋律和节奏。 2.能力目标:把握诗中土地、河流、风、黎明的象征意义。 3.情感目标:体会诗歌蕴含的深沉而真挚的爱国之情,做新时代的爱国者。 二、学习步骤 (一)初步了解: 请同学们借助注释和工具书了解以下信息: 1.作者情况 2.写作背景 3.巩固检测题(一) (1)本诗的作者是(),主要诗集有《》、《》等。 (2)这首诗写于()战争开始后的()年,当年()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 图摧毁()的抵抗意志。()奋起抵抗,进行了不 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 的挚爱和对()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二)整体感知 1、听录音、读诗歌,体会爱国深情 要求:读音准确 停顿恰当 重音读准 富有节奏 2、请带着感情再读课文体会: 诗的两节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3.巩固检测题(二) (1)请读出下列句子的正确节奏: A.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B.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2)填空:第一节:借________的歌唱_______表达对祖国的挚爱。 第二节:一问一答,___________,抒发对祖国炽热的爱。 (三)合作探究: 1、鸟儿歌唱的事物有哪些?它们各自有什么特点?请讨论每个事物到底象征着什么? 2、诗歌中把自己比喻成一只鸟儿,写了鸟儿的生和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3.巩固检测题(三) (1)说说下列各物象的象征意义:

鸟——_________________ 土地——__________________ 河流——_______________ 风——____________________ 黎明——__________________ (2)诗作通过对这些物象的歌颂,抒发了自己对祖国的_________之情。 (四)欣赏品味 1.“用嘶哑的喉咙歌唱”一句,“嘶哑”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如果用“嘹亮”好吗?为什么? 2.“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一句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五)拓展延伸 1.假如你是一只鸟,联系我们今天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你会歌唱些什么呢?请写出你所想赞美的话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清脆的喉咙歌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艾青在诗中,含着泪水说:“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古往今来,在我们中华史册上记下了多少爱国志士的类似诗篇,犹如繁星高悬夜空。 当我们抵御外侵,我们会记得岳母刺给岳飞身上的四个大字:“精忠报国”; 当志士至死不降,保持民族气节,我们不会忘记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接着往下写,相信你会写得更精彩)。 3.这首诗送给你 中国的土地 刘湛秋 你可知道这块神奇的土地 埋藏着黄金般的相思 一串串杜鹃花姹紫嫣红 激流的三峡传来神女的叹息 冬天从冻土层到绿色的椰子林 蔷薇色的海浪抚爱着沙粒 你可知道这块神奇的土地 黄皮肤黑头发是那样美丽 敦厚的性格像微风下的湖水 顽强勇敢又如长江一泻千里 挂霜的葡萄下涌动着欢乐 坚硬的核里已绽开复兴的契机 4.这些闪光的句子请记住!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国家是大家的,爱国是每个人的本分——陶行知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邓小平

九年级语文下册 词四首导学案精

《词四首》导学案 上大附中何小龙 【学习目标】 1.能够把握内容,读出词的韵律和情感。 2.学会赏析词句,感受词的魅力。 3.能够把握词作主旨,体会词人的情感。 【教学过程】 渔家傲·秋思 一.作者简介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谥文正,亦称范履霜,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主持“庆历新政”,有《范文正公集》。 二.背景资料 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至庆历三年(1043)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据史载,在他镇守西北边疆期间,既号令严明又爱抚士兵,并招徕诸羌推心接纳,深为西夏所惮服,称他“腹中有数万甲兵”。 三.细读感悟 1.反复诵读。 2. 想象词描绘的画面,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3. 赏析下列词句。 (1)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2)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3)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4)羌管悠悠霜满地 (5)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4.这首词的主旨是什么?

江城子·密州出猎 一.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二.细读感悟 1.反复诵读。 2. 用自己的话描述词所描绘的画面。 我姑且施展一下少年时打猎的豪情壮志,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托起苍鹰。随从将士们戴着华美鲜艳的帽子,穿着貂皮做的衣服,带着上千骑的随从疾风般席卷平坦的山冈。为了报答满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情厚意,看我亲自射杀猛虎,犹如昔日的孙权那样威猛。 我虽沉醉但胸怀开阔胆略兴张,鬓边白发有如微霜,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皇帝会派人下来,就像汉文帝派遣冯唐去云中赦免魏尚的罪呢?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就像满月一样,朝着弓矢西北瞄望,奋勇射杀西夏军队! 3.赏析下列词句。 (1)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2)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3)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最新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测试卷(含答案)

最新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测试卷 中学七年级语文试题 2018.05 (卷面总分100分 答题时间90分钟 命题人 部编版教材研究组) 项 目 一 二 三 总分 核对 等 第 得 分 一、积累与运用(34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校.订(ji ào ) 气冲斗.牛(d ǒu ) 晌.午(sh ǎng ) B.挚.爱(zh ì) 忍俊不禁.(j īng ) 告罄.(q ìng ) C.商酌.(zhu ó) 锲.而不舍(q ì) 修葺.(q ì) D.震悚.(s ǒng ) 诲.人不倦(hu ǐ) 拖沓.(t à) 2.下列词语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2分)( ) A.严谨 鲁莽 怏怏不乐 毛骨耸然 B.模拟 辜负 语无轮次 千钧重负 C.俯瞰 竹篾 尽态极妍 略胜一筹 D.严谨 拯救 海市蜃楼 忧心仲仲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B.许先生为什么睡得这样快?因为第二天早晨六七点钟就要起来管理家务。 C.我当然表示同意,并且说:“您看怎么样好就怎么样,千万不要再跟我商量”。 D.山路崎岖,很不好走,可我不相信自己还走不过这个背着三十多斤东西的山村女孩子(她才14岁)。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A.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潮下,越来越多的临沂人加入到“互联网+”创业的大军中。 B.我市各区县新兴的“生态观光园”不但有养生休闲居住功能,反而能保持生态原貌。 C.在科学家邓稼先的一生中,无处不以务实的作风和非凡的才学震惊于世。 D.市卫生监督部门加大了对市场上牛肉的抽样检测,防止不合格肉制品重现百姓餐桌。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最后一课》的标题不但指出文章的内容,而且蕴含了悲怆气氛和悲愤情绪,一定程度上暗示了中心思想。 B.《阿长与<山海经>》选自《朝花夕拾》,这篇小说选材详略得当,详写了阿长给“我”买《山海经》一事。 C.《陋室铭》中的“铭”,指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D.《最苦与最乐》选自《<饮冰室合集>集外文》,作者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 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 6.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下列问题。(7分) 祥子的手哆嗦得更厉害了,揣起保单,拉起车,几乎要哭出来。拉到个僻静的地方,细细端详自己的车,在漆板上试着照照自己的脸!越看越可爱,就是那不尽合自己的理想的地方也都可以原谅了,因为已经是自己的车了。把车看得似乎暂时可以休息会儿了,他坐在了水簸箕的新脚垫儿上,看着车把上的发亮的黄铜喇叭。他忽然想起来,今年是二十二岁。因为父母死得早,他忘了生日是在哪一天。自从到城里来,他没过一次生日。好吧,今天买上了新车,就算是生日吧,人的也是车的,好记,而且车既是自己的心血,简直没什么不可以把人与车算在一块的地方。 (1)本文段节选自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几乎要哭出来”表现了祥子怎样复杂的心情?(2分) (3)祥子把买车的日子当作自己的生日,表明了什么?(2分) 7.综合性学习:“孝亲敬老,从我做起”,阅读活动主题,完成练习(5分)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子女的我们,则要充满感恩之心,孝敬父母。让我们从现在做起,孝亲敬老。 (1)请为此次活动拟一条宣传标语。(1分) (2)摘抄两句以“孝”为主题的名言诗词。(2分) (3)搜集两则古代“孝亲敬老”的故事。(2分) 8.古诗文默写(10分) (1)斯是陋室,__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陋室铭》) (2)独坐幽篁里,____________________。(王维《竹里馆》) (3)我们登上顶峰眺望远景,大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感,大家纷纷拍照留影。(出自杜甫《望岳》) (4)龚自珍《己亥杂诗》中以落花为喻,表明诗人心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一份乡愁,不同倾诉。李白化曲成诗,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远游在外的无尽乡思;岑参遇使托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思亲又不愿让亲人挂念的情感。(分别出自《春夜洛城闻笛》《逢入京使》) 二、阅读与理解(36分) (一)阅读下面两篇古文,回答9—12题。(12分) 【甲】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游。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节选自《河中石兽》) 【乙】蜀中有杜处士① ,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而一牧童见之,拊② 掌见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③ 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同谬矣!” 处士笑而然之。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选自《杜处士好画》) 【注释】①杜处士:姓杜的读书人。②拊:拍。③搐(ch ù):收缩,此指“夹”。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1)转转不已.:_______________ (2)遂.反溯流逆上矣:_______________ (3)但.知其一:_______________ (4)一日曝.十画:___________________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2)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部编版七下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测试卷 语文 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3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 ....的一项是(2分)() A.吞噬shì字帖tiè鲜为人知xiǎn B.憎恶zēng 炽热z hì颠沛流离diān C.麂子jǐ默契qiè忧心忡忡chōng D.气氛fèn 俯瞰kàn 海市蜃楼shè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 .....的一项是(2分)() A.班斓霹雳家喻户晓慷慨淋漓 B.喧闹蒙眬颠沛流离以身作则 C.烦燥竹篾微不足道如释重负 D.遗撼磕头千钧重负屏息凝神 3.下列句子加点词语运用错误 ....的一项是(2分)() A.大帅张作霖寸土不让,有勇有谋、血气方刚 ....,赢得众人敬仰。 B.除了表面上的名声和地位,这款智能手机背后还有些鲜为人知 ....的技术“大佬”和故事。 C.云就像天气的“招牌”,看云可以识天气;但必须有丰富的经验,因为云的变化是扑朔迷 ... 离.的。 D.随着手机和网络的普及,网络诈骗案件也层出不穷 ....。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 ....的一项是(2分)() A.通过这次“个性作文”大赛,他对写作的信心增强了。 B.能否树立正确的财富观,是他们形成良好人生观的关键。 C.广元沉船事故导致15人罹难,为了避免沉船事故不发生,有关部门强化了安全管理措施。 D.老师耐心地纠正并指出我在此次演讲比赛中的不足。 5.下列文学常识中表述有误 ....的是(2分)() A.《阿长与山海经》是鲁迅的一篇回忆性叙事散文,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文 中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粗俗的性格。作者对她充满了感激与怀念之情。 B.《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是俄国诗人普希金的诗作,全诗表述了一种积极乐观而坚强的人 生态度。 C.祥子是萧红的长篇代表作《骆驼祥子》中的一个人物形象。这部作品描写来自农村的淳 朴、健壮的祥子,到北平谋生创业,三次买车又三次失去,并终于堕落到生活的谷底的故事。 D.《海底两万里》的作者是法国作家凡尔纳,小说的主人公尼摩船长根据自己的设计建造 了“鹦鹉螺”号潜水艇,潜航在海底进行大规模的科学研究,他对自己孤独的生活深深感到 悲痛,但他的良心从没有被残酷的生活经历磨灭过。 6.在下面语段中的空白处填入的一组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2分)() 山水是自然最生动、最完美的体现。 ①智者则涉水而行,望水而思,以碧波清流洗濯自己的理智和机敏。②那屹立万年的大山, 多像静穆庄重的仁者;③仁者在山的稳定、博大和丰富中,积蓄和锤炼自己的仁爱之心;④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导学案(含答案)7《溜索》教师版

《溜索》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能够把握文章情节脉络。 2.学会品味文章语言,体会语言风格。 3.能够抓住细节,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怒江在高黎贡山和碧罗雪山的夹击下,愤怒至极,在大山之中前撞后闯,左冲右突,十分磅礴险峻!如果依靠一根铁索,从奔腾咆哮的怒江上滑过会有怎样的感受呢?今天让我们跟随作家阿城一起去体验一下吧! 二.作者简介 【阿城】原名钟阿城,1949年于清明节出生在北京,籍贯为四川江津,中国当代作家。发表小说集《棋王》,获1984年福建《中短篇小说选刊》优秀作品奖和1983-1984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三.整体感知 1.阅读全文,并用一句话概括主要内容。 一个领队带领驮队和“我”一起溜索过怒江。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开端(1-9):“我”和驮队抵达怒江边,等待溜索过江。 发展(10-17):驮队的汉子们溜索,将牛们以及驮子熟练沉着地运到对岸。 高潮(18-22):“我”在领队的指导下胆颤心惊地溜索。 结局(23-26):全队顺利到达对岸,再次上路。 四.细读感悟 1.这篇文章人物众多,有第一人称的“我”,首先溜索的精瘦短小汉子,驮队的领队以及驮队中的其他人。这些人中,谁才是文章的主人公? 明确:驮队的领队 2.默读课文,从文章找出描写主人公的语句,分析其性格特征。 ①领队稳稳坐在马上,笑一笑。 “稳稳”“笑一笑”,与“我”和牛的恐惧形成对比,衬托出领队从容不迫、胸有成竹的性格。 ②领队下马,走到索前,举手敲一敲那索。 溜索前领队下马用手“敲一敲那索”,体现了他细心、认真、负责的性格特征。 ③我战战兢兢跨上角框,领队吼一声:“往下看不得,命在天上!” 带“我”溜索时提醒“我”不要看下面,体现了对他人的关爱。 ④听得空中一声忽哨,尖得直入脑髓。回身却见领队早已飞到索头,抽身跃下,走到汉子们跟前。 表现出领队非凡的身手、粗犷的为人、领袖的气质。 小结:领队是一个认真负责、关爱他人、身手非凡、从容不迫、具有领袖气质的人。 【写作特色】 本文语言很有特色,找出你喜欢的句子进行分享,说明分享理由。

九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标准答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答案 【篇一: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学案及答案】 教师寄语:个人的痛苦与欢乐,必须融合在时代的痛苦与欢乐里。——艾青 “就算生在他乡,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 学习目标: 1.熟读并背诵,感受诗歌的节奏,理解、体味诗歌的意境和深刻的意蕴。 2.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3.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4.体味诗歌抒发的恋土深情和思乡愁绪,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 学习重点: 理解诗歌意象,体会诗人真挚的情感。 学习难点: 感受诗歌中涌动着的激情,把握诗歌主题。 学习过程 一、基础知识 文学常识填空 1.艾青(1910~1996),原名,浙江金华人。1932年回国,在狱中写成诗作, 奠定了在诗坛的地位。作品有等。主要诗作还有抒情长诗等。

2.余光中(1929~)当代诗人和。湖南衡阳人。现居。主要作品有《等你,在雨中》等,诗集《灵河》《石室之死》等,诗论集《诗 人之境》《诗的创作与鉴赏》等。 二、理解探究 1. 一首优秀的诗歌,往往会集中抒发人类的某种美好情感,表达某种观点,《我爱这土地》 抒发了;《乡愁》咏叹 了。 2.《我爱这土地》升华主题的句子是哪几句? 3.有人说,《乡愁》两次写到对母亲的思念,显得有些重复,使全诗不简洁,所以第三节可 以删去,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三、合作释疑 润”之类的词而用“嘶哑”形容鸟儿的歌喉?从中你可体会到什么? 2.《我爱这土地》鸟儿歌唱的内容中,“土地”“河流”“风”“黎明”有哪些深刻的含义。结合时代特征,说说它们有哪些象征意蕴? 3.《我爱这土地》诗句“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有何深意? 4.“乡愁”本是一种抽象的情感,但在《乡愁》诗里,它转化成了具体可感的东西,作者是如何实现这一转化的? 5.诗人所抒写的“乡愁”是怎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加深、升华的? 四、课内精读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九年级语文下册 变色龙导学案

《变色龙》导学案 一、目标导学 1.了解“变色”的内容,透视变色的原因。 2.学习人物的语言描写和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3.了解采用对比手法表现人物和小说主旨的作用。 4.了解讽刺小说的特点。 二、知识链接 《变色龙》作于1884年,作品发表前,正是俄国民意党人刺杀亚历山大二世(1881)之后,亚历山大三世一上台,在竭力强化警察统治的同时,也搞了一些掩人耳目的法令,给残暴的专制主义蒙上一层面纱。1880年成立的治安最高委员会头目洛雷斯、麦里可夫后来当上了内务大臣,这是一个典型的两面派,人民称他为“狼嘴狐尾”。这时的警察再不是果戈理时代随意用拳头揍人的警棍了,而是打着遵守法令的官腔,干着献媚邀功的勾当。契诃夫刻划的警官奥楚蔑洛夫正是沙皇专制警察统治的化身。因此,这篇作品讽刺、揭露的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孤立的警察,是那个崇拜官爵的俄国社会,是那个穷凶极恶的沙皇专制主义。 三、自主预学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乞.丐()咳嗽.()坯.子()魁梧.() 恐吓.()招惹.()宪.兵()邮戳 ..()中.看()模.样()诃.护()蔑.视()2.解释下列词语。 无精打采:颜色: 异想天开:洋溢:

惦记:荒唐: 3. 文学常识积累。 本文是一篇(体裁),作者是,19世纪末期国作家,他与法国的漠泊桑和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大师,代表作有《凡卡》《装在套子里的人》《一个官员的死》。 4.了解说标题“变色龙”喻义和作用。 5.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 6.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案子”中,先后作了六次判定,请依照课文填写下表。 四、互动探究 (一)交流、讨论“预习导学”部分内容。 (二)合作探究。 1.小说的开头写了人物出场的环境,这反映了当时沙皇统下的俄国怎样的社会现实? 2.变色龙奥楚蔑洛夫为了一条狗反复无常地变了几次?是围绕什么来变化

新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导学案 学生版

《词四首》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能够把握内容,读出词的韵律和情感. 2.学会赏析词句,感受词的魅力. 3.能够把握词作主旨,体会词人的情感. 【教学过程】 渔家傲·秋思 一.作者简介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谥文正,亦称范履霜,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主持“庆历新政”,有《范文正公集》. 二.背景资料 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至庆历三年(1043)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据史载,在他镇守西北边疆期间,既号令严明又爱抚士兵,并招徕诸羌推心接纳,深为西夏所惮服,称他“腹中有数万甲兵”. 三.细读感悟 1.反复诵读. 2. 想象词描绘的画面,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3. 赏析下列词句. (1)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2)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3)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4)羌管悠悠霜满地 (5)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4.这首词的主旨是什么? 江城子·密州出猎 一.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二.细读感悟 1.反复诵读. 2. 用自己的话描述词所描绘的画面. 我姑且施展一下少年时打猎的豪情壮志,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托起苍鹰.随从将士们戴着华美鲜艳的帽子,穿着貂皮做的衣服,带着上千骑的随从疾风般席卷平坦的山冈.为了报答满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情厚意,看我亲自射杀猛虎,犹如昔日的孙权那样威猛. 我虽沉醉但胸怀开阔胆略兴张,鬓边白发有如微霜,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皇帝会派人下来,就像汉文帝派遣冯唐去云中赦免魏尚的罪呢?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就像满月一样,朝着弓矢西北瞄望,奋勇射杀西夏军队!

2020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考试题》(带答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 期末测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分值:100分) 一、积累?运用(35分) 1.在田字格里正确、工整地书写下列的词语。(2分) 翡翠咳嗽锻炼喧哗 2.看拼音,写词语。(4分) dǎ jiǎo róu zhòu chū xún yōu yǎ ( ) ( ) ( ) ( ) 3.按笔顺规则正确书写下面的字。(2分) 祭 卧 4.查字典。(4.5分) “虚”是结构,用部首查字法先查部,再查画,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音序,再查音节。在字典里“虚”字的解释有A.空虚(跟“实”相对); B.徒然,白白的;C.空着;D.虚假,不真实;E.虚心。理解下列“虚”字的不同意思,并选择序号填空。 虚度年华()座无虚席()弹无虚发()虚张声势() 暇()誉()框()煞()瑕()誊()眶()熬()6.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把表示人物神态的词语写在下面的横线上。(4.5分)鱼()而入专心()()垂头()气 童颜()发()烛夜游神机()算 表示人物神态的词语:、 7.按要求写成语。(2分) (1)六年的小学生活一晃而过,在毕业联欢会上,我想送给大家两个关于时间的成语:()() (2)我们在描写人们爱科学的时候,经常要用到这样的成语:见微知著、锲而不舍。你还能写出两个与科学精神有关的成语吗?、。8.古诗名言积累。(5分) (1)是值得宝贵的,,中国才有真进步。 (2)横眉冷对千夫指,。 (3),不应该随意虚掷。 (4)使卵石臻于完美的,,。(5)最伟大的见解。 (6)卧看满天云不动,。 (7)我们读书不能死读书,只读有字之书,还要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因为“ ”

(8)在学习、生活中,当你遇到困难时,是哪一句名言激励你,请你把它写下来。 9.根据课文内容填空。(5分) “在默默里算着,;,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我不禁”。这段话出自《》,作者采用了的修辞手法,把比作。读了这段话,我想到了一句珍惜时间的名言:。10.语言实践。(2分) 陈贝贝走进教室,掏出卫生纸把自己的座位擦干净,随后将纸团扔到地上。张老师看见后说:“贝贝,你很讲究个人卫生啵。”陈贝贝不好意思地笑笑,说:“......”随即将纸团捡起来。 (1)张老师的言外之意是: (2)陈贝贝怎么说才得体? 。 二、阅读?理解(30分) (一)课内阅读(14分) “你知道吗?”桑娜说,“咱们的邻居西蒙死了。” “哦?什么时候?” “我也不知道,大概是昨天。唉!她死得好惨哪!两个孩子都在她身边,瞅着了。他们那么小……一个还不会说话,另一个刚会爬……”桑娜沉默了。 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但桑娜坐着一动不动。 “你怎么啦?不愿意吗?你怎么啦,桑娜?” “你瞧,他们在这里啦。”桑娜拉开了帐子。 1.文中“熬”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再查()画。“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中的“熬”的意思是。(2分) 2.以上短文选自俄国作家的。(1分) 3.“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这句话运用了人物的、、的描写,细致刻画了渔夫的品质。“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说明渔夫。“搔搔后脑勺”说明他在。“嗯,是个问题!”说明他在。“嗯,你看怎么办?”表示渔夫。“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一个“熬”字说明渔夫为了准备过的日子。(5分) 4.当渔夫看到已经在帐子里熟睡的两个孩子时,他会对桑娜说什么呢?(3分) 5.从这段文字的表达方法上你有什么收获?请举例说明。(3分)

九年级语文下册 驱遣我们的想象导学案

《驱遣我们的想象》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能够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理清作者的论证思路。 2.能够品味文中意蕴深刻的语言。 3.理解文章内容,学会欣赏文艺作品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三年以来的语文课堂上,我们已学习了不少经典篇目,它们大多都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说说欣赏这些文艺作品,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 二.作者简介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终身致力于出版及语文的教学。 三.整体感知 1.阅读全文,在文中找出能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 ①文字是一道桥梁。通过了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 ②作者想做到的是:写下来的文字正好传达出他的所见所感。 ③就读者的方面说,他们要通过文字去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 ④像这样驱遣着想象来看,这一幅图画就显现在眼前了。同时也就接触了作者的意境。 2.综合上述观点,结合文题总结作者在全文中所表达的中心观点。 欣赏文艺作品,要学着驱遣自己的想象力,通过文字去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 四.细读感悟 1.作者要论述如何鉴赏文艺作品,为什么在开篇大篇幅论述作者、读者以及文字之间的联系? 要论述如何鉴赏文艺作品,首先要认识到文艺作品的本质,即什么是文艺作品的问题。以文字为载体,作者想要传达的所见所感,读者想要接触的作者的所见所感,就是文艺作品的本质。因此,论述作者、读者以及文字之间的联系是为了明确文艺作品的本质,是表达中心观点的前提。 2. 阅读第5—7自然段,说说作者是如何论证欣赏文艺作品需要驱遣想象力的,作者在论证的过程中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

【部编版】2019秋九年级上册语文精编全册导学案(含答案)

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沁园春?雪》导学案 班级:小组:姓名:小组评价:教师评价:一、学习目标 1.感受词中精炼的语言及丰富的表现力; 2.理解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3.体会诗人对壮丽山河的热爱和诗人的伟大抱负及壮志豪情。 二、知识链接 1.作者: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2.写作背景: 这首词写于1936年2月。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塬yuán :我国西北黄土高

原地区因流水冲刷而形成的一种地貌,呈台状,四周陡峭,顶上平坦。)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3.词: 词兴起于唐,盛于宋,配乐歌唱,句式不齐,也称长短句。一首词的字数、句数、段数、韵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这就是词谱,词人依照词谱填词,词谱的名称叫词牌。宋词有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气势豪放,意境雄浑,充满豪情壮志,如苏轼和辛弃疾。婉约派语言清丽含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婉约细腻,如柳永、李清照。常见的词牌名:沁园春、水调歌头、蝶恋花、菩萨蛮、念奴娇、采桑子、西江月、卜算子、虞美人、满江红、浪淘沙、浣溪沙、望江南、如梦令、钗头凤、点绛唇、木兰花、渔家傲、摸鱼儿……词按段的多少分为单调(只一段,也叫一阕)、双调(两段,也叫上下阕,或叫上下片),三叠(三段)、四叠等。按字数的多少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以上)。 毛泽东的这首词是用古典的形式写成的现代诗歌。 三、自主学习 1.注音、写字: 分(fèn)外惟余莽莽(mǎng)红装素guǒ(裹) yāo ráo(妖娆)稍xùn(逊)江山多jiāo(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