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验心理学》(朱滢版)超详细知识点及重点笔记.

《实验心理学》(朱滢版)超详细知识点及重点笔记.

《实验心理学》(朱滢版)超详细知识点及重点笔记.
《实验心理学》(朱滢版)超详细知识点及重点笔记.

第一章实验方法

第一节各种变量

主试就是实验者即主持实验的人,他发出刺激给被试,通过实验收集心理学的资料。被试就是实验对象,接受主试发出的刺激并作出反应。

一、自变量即刺激变量,它是由主试选择,控制的变量,它决定着行为或心理的变化。

自变量的种类:

1 、刺激特点自变量:刺激的不同特性会引起被试不同的反应。

2 、环境特点自变量:进行实验时环境的各种特点如温度、是否有观众在场、是否有噪音、白天或夜晚等等,都可以作为自变量。时间这个自变量在记忆研究中是如此重要和无时不在,你甚至可以说,几乎没有不用时间作自变量的记忆实验。

3 、被试特点自变量:一个人的各种特点,如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内外倾个性特征、左手或右手为利手、自我评价高或低等等,都可以作为自变量。

4 、被试的暂时差别:通常是由主试给予不同的指示语造成的。

二、因变量即被试的反应变量,它是自变量造成的结果,是主试观察或测量的行为变量。

1 、信度指一致性,同一被试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应该得到相近的结果。

2 、效度当自变量的确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而不是其他的各种因素造成变量的变化,我们就说这种因变量是有效的。

3 、敏感性:自变量发生可以引起相应的因变量的变化,这样的因变量是敏感的。

高限效应:当要求被试完成的任务过于容易,所有不同水平(数量)的自变量都获得很好的结果,并且没有什么差别时,我们就说实验中出现了高限效应。

低限效应:当要求被试完成的任务过于困难,所有不同水平的自变量都获得很差的结果,并且没有什么差别时,我们就说实验中出现了低限效应。

三、控制变量就是在实验中应该保持恒定的变量。

如果应该控制的变量没有控制好,那么它就会造成困变量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研究者选定的自变量与一些未控。制好的因素共同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这就叫自变量的混淆。

四、多于一个自变量的实验

做一项有三个自变量的实验比分别做三个实验的效率要高。第二,做一项实验比分别做

三项实验易于保持控制变量恒定。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在几个自变量同时并存的情形下所概括的实验结果比从几个单独实验所概括的结果更有价值,更接近生活实际。

一项实验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自变量,当一个自变量的效果在另外一个自变量的每一水平上不一样时,我们就说存在着(自变量的)交互作用。

补充几点:

1 、自变量至少是两种水平存在的。

2 、当把实验结果作图表示时,只有一个自变量的实验,自变量总是用横坐标表示,因变量永远用纵坐标表示。其余自变量画在图上,

3 、交互作用反映在图中,表现为图中的线是交叉的。如果图中的线是平行的,就说明该实验不存在交互作用。

第二节实验设计

一、组间、组内设计

组间设计就是把数目相同的被试分配到自变量的不同水平或不同的自变量上;

组内设计就是使每个被试轮流分配到自变量的不同水平或不同的自变量上。

二、组内设计特点:

1 .组内设计消除了被试的个别差异对实验的影响。

2 .组内设计用于研究练习的阶段性最为理想。

3 .组内设计不需要太多的被试,因为在组内设计中研究者可以从每一被试身上获得几种不同的数据。

三、组间设计特点

一种自变量不会影响另一种自变量,因为每个被试只对一种自变量作反应。

如果事先我们知道不同的自变量会相互作用。我们必须采用组间设计;而且,应用组内设计进行实验以后,如果我们怀疑一种自变量可能会影响另一种自变量,我们就可以采用组间设计重新实验以验证组内设计的实验结果是否可靠。

四、组间设计的缺点及克服

分配到各实验条件下的被试可能在各方面不是等同的。

1 .匹配被试

匹配被试就是对全部被试进行预备测验,测验的性质与正式实验的性质是类似的,或者是相关的,然后按测验成绩均匀地形成组。

2 .随机分配被试。

五、组内设计的缺点及克服

在一种实验条件下的操作将会影响另一种实验条件下的操作,也就是实验顺序造成了麻烦。

1 .完全的平衡方法。

2 .拉丁方方法。

实验设计小结 P21 表

组间设计定义优点缺点克服缺点的方法

一组被试只在一种实验条件下进行实验。实验条件互不干扰不同组之间被试的差别可能与自变量混淆。怎样分配被试?匹配与随机化

组内设计每一被试都在不同实验条件下进行实验。被试的差别不会与自变量混淆,节省被试。实验顺序造成各种实验条件相互干扰。怎样分配自变量的顺序?完全的平衡与拉丁方法

六、混合设计

既有组内设计又有组间设计

一般说来,如果一种自变量很可能会影响另一种自变量,那么地这些自变量按组间设计安排,其余的自变量按组内设计安排。

第三节实验中注意几个问题

1 、防止混淆自变量

2 、防止实验者效应

3 、几种不恰当的实验设计(被试接受自变量的影响后测验,想了解自变量的影响;控制组与实验组不属于同一总体;没有控制好控制变量)

第四节略

第五节非实验研究方法

两个特点:第一,我们不能操纵自变量。第二,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我们不得不面对现实,作出妥协。

一、自然观察法

一条规则是,观察者必须作为局外人进行观察,不得干预正在进行的活动。

自然观察不能提供对现象的因果解释,所记录下来的只是按时间先后发生的一连串的事件。可以从中提出问题、提出假想,可能的话就用实验方法来验证,这就是自然观察法的用途。

二、调查法

调查的目的在于确定人们对某一特殊问题的感受如何。

作用是澄清事实,扫除流行的不实传闻。

要注意两个问题。第一,调查对象即样本要随机选取,否则调查不仅达不到目的,反而会歪曲事实。随要选取。

第二,调查问题的设计。调查的问题必须表达准确,不能产生岐义。

三、相关方法。

“相关并不必然是原因”

四、个案法

个案法强调的是个别差异。

第二章心理物理学方法

心理物理学的先驱者是费希纳( G.T.Fechner,1801-1987 )。

1860 年他发表了《心理物理学纲要》一书。为心理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给心理物理学下的定义是:一门研究心身之间或心物之间的函数关系的精密科学。

第一节感觉阈限的测量

一、什么是感觉阈限?感觉阈限是有感觉与无感觉的分界线上的刺激强度。

韦伯定律。

二、测量方法:它们是最小变化法,恒定刺激法和平均差误法。学习者应特别注意这三种方法的实验程序和实验结果的统计处理。

1 、最小变化法

最小变化法的刺激由递减和递增的两个系列组成,每次呈现刺激后让被试报告,他是否有感觉。刺激的增减应尽可能的小,目的是系统的探求被试由一类反应到另一类反应的转折点,即在多强刺激时由有感觉变为无感觉;或由无感觉变为有感觉。

注意递减、递增系列是交替进行的,数量一致;每个系列的起始点也不一样,以免被试形成定势;

每个系列的转折点就是该系列的绝对阈限,最后求得的绝对阈限系列绝对阈限的算数平均值。

用最小变化法测量差别阈限的方法如下。每一次试验中比较两个刺激,一个是标准刺激( St )一个是比较刺激( CO )。在这里我们有从 - 到 = 的转折点,这个转折点为下限( L1 ),这里我们有从 = 到 + 的转折点,这个转折点称为上限( Lu )。上限与下限之间叫做不肯定间距( IU )或相等地带,差别阈限( DL )等于 1/2 不肯定间距。不肯定间距的中点称为主观相等点( PSE ),它的含义是,被试在作比较时,实际上是标准刺激,为标准刺激,所以叫做主观相等点。

★差别阈限也是多次试验后的统计值,把 6 个系列的上限平均,下限平均,就可以求得差别阈限,求得的差别阈限叫绝对差别阈限。绝对差别阈限和标准刺激的经例叫作相对这也就是视觉长度的韦伯比例。

★用最小变化法进行实验,被试会产生习惯误差或期望误差。习惯语差就被试习惯试习惯于原先的刺激引起的感觉或感觉状态,因而对新的刺激作了错误的判断。期望误差被试过早期将要来临的刺激导致错误的判断。为了消除习惯和期望误差,用最小变化法测阈限时,应用递增和递减系列的刺激,而且二者的次数还应相等。

2 、恒定刺激法刺激通常由 5-7 个组成,在实验过程维持不变,因而这种方法叫做恒定刺激法。刺激的最大强度要大到它被感觉的概率达到 95% 左右,刺激的最小强度要小到它被感觉的概率只在 5% 左右。各个刺激之间的距离相等,确定几个制定值,与最大间距与最小变化不同,恒定刺激法的刺激是随机呈现的,每个刺激呈现的次数应相等。

计算恒定刺激法实验结果的方法:

直线内插法应用比例算式求绝对阈限。

平均 Z 分数法可以避免直线内插法的缺点。

如果用最小二乘法处理实验数据。首先要确定标准刺激和比较刺激。

标准刺激与每一个比较刺激组成一对刺激,每对刺激按随机方式呈现,要求被试将比较刺激和标准刺激进行比较,标准和比较刺激相继呈现,其中 50 次标准刺激在前, 50 次标准刺激在后,

运有内插法,有 50% 引起感觉差别的刺激增量就是差别阈限。

75% 相等地带的上限, 25% 次相等地带的下限, 75% 的差别阈限

可以用平均 Z 分数方法和最小二乘法处理求差别阈限。如果用恒定刺激法测量差别阈限时允许被试做三种回答,即比较刺激与标准刺激进行比较时,被试可以回答“重”,“轻”和“相等”时,我们怎样求差别阈限呢?这时相等地带上的限定为 50% 次重于标准刺激的比较刺激,相等地带的下限定为 50% 次轻于标准刺激的比较刺激,有了上限下限就可以求差别阈限。

3 、平均差误法,是实验者规定以某一刺激为标准刺激,然后要求被试调节另一比较刺激,使后者在感觉上与标准刺激相等。客观上一般不可能使比较刺激与标准刺激完全一样,于是每一次比较就会得到一个误差,把多次比较的误差平均起来就得到平均误差。因为平均误差与差别阈限成正比,所以可以用平均误差来表示差别感受性。

在上述实验中,为了消除空间误差,标准刺激在左边和右边的次数应各占一半,为了消除动作误差,被试从长于和短一标准刺激处开始调节的次数也各占一半。

在平均差误法中除了平均误差外,标准差、四分位差也可以表示差别阈限 l 各自特点:最小变化法的实验程序和计算过程都具体地说明了感觉阈限的含义。但由于渐增和渐减的刺激系列,会产生习惯误差与期望误差。恒定刺激法的实验结果可以应用各种数学方法加以处理,因而便于与其他测定感受性的方法进行比较。在应用三类反应的实验程序时,被试的态度会对差别阈限值有较大影响,平均差误法的特点是求等值。它的实验程序容易引起被试的兴趣。但不能连续变化的刺激,不能用平均差误法测差别阈限。

第二节信号检测论

色子游戏的四种情形 . 漏报、虚报、正确否定、击中

3 0

击中漏报

虚报正确否定

第三节心理量表

顺序量表是将对象的某一属性排出顺序。顺序量表是一种比较粗糙的测量表。

等距量表有相等单位,可以测量对明之间的差别,但没有绝对零。

比例量表与上述量表相比,既有绝对零又有相等单位,因此它可以测量对象之间的差别,还可以确定它们之间的比例。一种较理想的量表。

一、差别阈限法、等距量表与费希纳定律

如果你运用差别阈限的方法来制作等距量表,那么实验结果是支持费希纳定律的。

Rx=logSo+klog(1+w) 这就是著名的费希纳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二、数量估计法、比例量表与斯蒂文定律

① 如果你运用数量估计法制作比例量表,那么实验结果支持斯蒂文斯定律的。

② 什么是数量估计法? 1975 年斯蒂文斯关于数量估计法给被试的指示语作了清楚的说明:有一系列刺激以随机方式呈现给你。你的任务就是用数目字来表示这些刺激的强度。你可以随意地把第一个刺激叫做任何数目,然后按照你的主观印象逐个给其他刺激标出数目字。使用的数目字不受限制你可以使用整数,小数或分数。试图使每个数字同你觉察的刺激相匹配。

③ 心理量是物理量的幂函数,这就是斯蒂文斯提出的幂定律或叫斯蒂文斯定律。如果以 S 代表心理量, I 代表物理量,以 a , b 代表常数,那么幂定律可以写作: S=bIa

三、对偶比较法、等级排列法与顺序量表

可以用对偶比较法与等级排列法制作顺序量表。图 2-19

第三章反应时间

第一节反应时间的一般概念和种类

一、一般概念

1 、当某个特定刺激出现,到对它作出反应之间的时间,就为心理家观察心理操作打开了一个窗口,

2 、荷兰生理学家唐德斯( Donders )受到“人差方程”的启发,认为可利用“人差议程”的原理,操作所需要的时间。他确定了三种反应时间,被称为唐德斯 A 、 B 和 C 反应时间。

二、唐得斯 A 、 B 、 C 反应时间

1 、 A 反应时间又称简单反应时间。

简单反应时间是一个单一简单刺激与被试作出单一简单反应之间的最小的延迟时间。

2 、 B 反应时间又称选择反应时间,反应模式从选择( B )反应时间有两个(或多于两个)刺激和两个(或多于两个)反应,每个刺激都有自己独特的反应。

3 、 C 反应时间又称辨别反应时间。在辨别( C )反应中,而禁止对另一个刺激反应。l 估计确认和选择的心理操作所需的时间。辨别反应测量了确认加基础反应时间(简单反应时间),所以从辨别( C )反应时间中减去简单( A )反应时间,便可估计出确认所需的时间。类似地,从选择( B )反应时间中减去辨别( C )反应时间,就可估计出选择反应时间。因为选择( B )反应时间包括了确认、选择和简单反应时间,而辨别( C )反应时间仅包括确认和简单反应时间。反应时间 A 、 B 、 C 、的相互关系。三种反应时间之间的减法关系,也称此图为唐德斯的减法反应时间的示意图。

第二节影响反应时间的因素

一、反应时间依赖于受刺激的感觉器官

① 不同感官的反应时间不同,

② 同一感觉通道接受的刺激不同,

③ 刺激相同感觉通道的不同部位,反应时间也有差异;

④ 刺激复合感觉器官,会影响反应速度。

二、反应时间依赖于刺激的强度

反应时间随刺激强度的增加而缩短,但减少量越来越小,强度再增加,反应时间也不会短于110 毫秒。

三、反应时间依赖于刺激的时间特性和空间特征

当物理刺激强度本身不变,而增加作用于感官的时间,造成时间的累积作用,这样便会增加刺激的心理强度。

如果物理刺激强度不变,刺激时间一定,增加视觉刺激的面积时,由于感受器神经兴奋的空间积累作用,也会增加刺激的心理强度。

四、反应时间依赖于机体的适应状态

1 .依赖于机体的适应状态:眼睛对光、暗适应的水平不同,反应时间也不同。

2 .被试的准备状态也是影响反应时间的因素之一。

3 .额外动机会加速反应。

4 .年龄也影响反应时间。

5 .练习因素与反应时间的关系最密切。

6 .个别差异和反应时间。

第三节反应时间实验中注意的问题

一、自变量的相互混淆

二、反应时间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

1 、为克服假反应现象,改变每次刺激呈现与预备信号之间的距离。实验中插入“侦察试验”。但在选择反应时中,不必安插“侦察试验”,因为对被试的要求不仅是反应要快,而且要准确。

2 、选择反应的数目和要辨别的刺激数目必须相同。

三、反应速度与准确性的互换关系

1 、选择反应时间作为因变量时,要考虑到反应速度与准确性之间的互换关系。要想提高准确性必须放慢速度,心理学称这种相互关系为速度与准确性的互换关系。

2 、由于反应时间部分地依速于错误率,所以选择反应时间作因变量时,既要考虑反应的速度,也要考虑反应的准确性,反应时间并不是一个单一的因变量,而是一个多维的变量。只有当错误率在自变量的所有水平上都保持恒定时,反应时间才可能是一个单一的因变量。一般说来,必须联合考虑反应时间和错误率这两个变量。

第四节认知心理学中的反应时间实验

波斯纳( Posner,1970 )通过应用减法反应时间实验,证明了在短时记忆的短暂时间内,存在着视觉的编码。这说明短时记忆中,先出现一个短暂的视觉编码,然后出现听觉编码,所以随着两个字母相继呈现时间的加大,视觉编码效应逐渐消失,听觉编码效应增大,其反应时间也加大,从而缩小了与 A 、 a 字母对反应时间的差别。这就是应用减法反应时间的方法,证明了某些短时记忆的信息加工,可有视觉与听觉编码两个连续阶段。

第四章感觉与知觉

第一节视觉的基本特征

人的基本视觉特征包括视觉的空间辩别特性——视敏度,时间辨别特性——,闪光融合频率,以及视觉的适应特性。

一、视敏度是辨别外界物体细节的能力。

二、闪光融合,视敏度是测量人对空间刺激物的分辨能力,而闪光融合是测量人对时间刺激物的分辩能力。亮—暗周期数迅速交替的光看成是连续的光。此时每秒钟亮一暗的周期数,称为融合频率,又叫临界闪光频率。

三、适应是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的一种视觉现象。在黑暗条件下,视觉感受性逐渐恢复的过程称过暗适应。

光适应同样是我们熟悉的视觉现象,当从黑暗处到光亮处时,可发生光适应过程。

第二节视知觉的基本问题

一、颜色知觉:感受性最高部位在 480 纳米及 600 纳米附近,而最低感受性位于 540 纳米附近光纳米附近光谱的两端。

二、形状知觉:

1 、知觉再认

组织知觉的最基本方法之一,就是把图形从背景中区分出来,这种现象称为图形——背景的相互关系。

图形——背景的相互关系是格式塔心理学家提出的知觉组织的原则之一。

另一知觉原则是分组,两维图形的各个部分,看成是一个整体,而不是单独零散的,这依速于分组的若干规律。

① 封闭性规律;

② 连续性规律,在按一定顺序组成的图形中,如果有新的成份加入,人们会把与原来图形的顺序一致的新成分,看成是原来图形的继续,所以原来的图形只与中心的不方块连续,因为它们的方向相同。

③ 相似图形容易形成一个整体。

④ 接近性规律;图形在空间上比较接近的部分容易形成一个整体。

2 、词再认:熟悉性对词的再认的影响,首先控制词的使用频率

①对汉字右下角的笔划往往先抽取,随着呈现时间逐渐增加,字的左上角的笔划才被抽取。

②对结构上属于包围或半包围型的字,如“南”“虑”,被试先写下字的轮廊,然后填充内部细节。

三、深度知觉

1 、略

2 、单眼线索:用一只眼睛能看到深度的视觉线索。

3 、双眼线索

主要指双眼视差提供的深度知觉线索。所谓双眼视觉差是当人们观察一个物体时,由于每只眼从不同角度观察,而使两个视网膜像之间产生了轻微的差别,这种差别称为双眼视差,是深度知觉的基础。

4 、婴儿的深度知觉

吉布生等人利用“视崖”的装置,测量婴儿的深度知觉,※装置为视崖, ※浅的一边爬 , 爬到深的一边了。心率。※对 2-4 个月,当把婴儿放在“视崖”浅的一边心率没有变化,而放在深的一边,表现了显著的心率变化。因此,这些研究者使用感觉反应测量——心率变化,表明甚至年幼的婴儿也有深度知觉。

五、知觉恒常性

所谓知觉恒常性是当观察条件即远端刺激(外界物体)和近端刺激(投射在感受器上映像或能量)发生变化时,对该物体的知觉倾向保持不变。

第三节其他感觉

嗅觉:

1 、嗅觉适应:一种气味持续作用于嗅觉器官,嗅感受性的降低。

2 、嗅觉的交叉适应:对一种气味适应后,将提高对另一种有关气味的阈限。

触觉:另一种触觉感受性叫做两点阈。如果同时刺激皮肤上相邻的两个点,而且它们之间的距享受非常接近时,只会感到是一个点的刺激,但如果逐渐加大两个刺激点的距离,就会觉察是两个点,能觉察到两上点的最小距离称为两点阈。

第五章记忆

第一节艾宾浩斯的工作

第一是无意义音节

第二是测量记忆的方法即节省法。

节省的百分比=100 ×初学时的诵读次数(或时间) - 重学时的诵读次数(或时间)

初学时的诵读次数(或时间)

几个问题:

一、音节组长度和学习速度的关系

二、学习有意义的材料时学习速度的增加

三、记忆保持和诵读次数的关系

四、保持与遗忘和时间的关系

总的说来,学习后开始遗忘的很快,约一天后遗忘速度放慢,间隔越长,遗忘渐慢。艾宾浩斯还研究了重复学习和分散学习的影响,睡眠对记忆保持的影响,等等。

第二节两种过程的记忆理论及研究途径

一、感觉记忆或瞬时记忆

1 、美斯波灵关于视觉形象储存的研究:首先,刺激卡片通过速示器或可控制时间的幻类机呈现 50 毫秒( 1 秒 =1000 毫秒),在这以后,被试告出来,没有一个人能做得到,被试觉得 1

2 个字母都看见了,但只能说出 4 到 5 个字母,你自己也可以试一试,以最短的时间“ 瞄”一眼书上的卡片,我后迅速闭上眼睛,你能看到多少字母,你能说出几个字母?你是否感到当你说出头 4 个字母时,其余刚才看见的字母迅速地“衰退”了,你无法报告它们?通过实验,斯波灵断定,被试看到的比他能报告的多。为了证实这一点,他想出部分报告法的实验程序来进行实验,在部分报告法的实验中,被试注视刺激卡片 50 毫秒,然后,他们不必报告所看到的所有字母,面是只报告四个字母,至于是哪四个字母,由声音指示,高音指示被告报告上面一行的四个字母,中音指示被试报告中间一行,低音指示被报告下面一行。三种音调是随机出现的,所以被试无法猜测而必须看所有的字母。

如果被试每次都能正确报告四个字母而不管它们是在哪一行,那我们当然可以推测,被试是能够看到 12 个字母的。斯波灵比较了两种实验程序的结果:要求被试全部报告所看见的字母,平均成绩为 4.5 ;而部分报告法的平均成绩是 3 个多一点,由于这是报告一行的结果,实际的平均成绩应该乘 3 ,即 10 个左右。这样,斯波灵的部分报告法证实了,视觉形象

的贮存可以在瞬间保存较多的信息,但这些信息也可以飞快地消失——在说出四个时间后消失了。

二、短时记忆

1 、短时记忆容量:而小单位(单字)联合成较大的单位(双音合成词)的过程叫组块,较大的单位就叫做“块”( chunk )。由此可见,通过组块的方式可以把较多的材料组织在一起,因而增加了记忆的容量。

2 、短时记忆听觉编码:并且视觉呈现的比听觉呈现的记得更准些。

3 、短时记忆遗忘:遗忘是信息的自然衰通,时间是遗忘的原因。另一种认为遗忘是干扰造成的,新进入信息使刚才记住的信息虽度减弱导致遗忘。

彼得森实验支持了遗忘是时间造成的观点,因为倒数 3 以后间隔时间愈长遗忘越多。

凯佩尔等人的实验,彼得森的实验并没有排除干扰因素。

再现依赖于以前测验过的项目数:测验的项目多则干扰的项目多,遗忘就多。当然,时间在这个实验中也起作用,但总的说来,这项实验有昨于证明干扰是造成遗忘的原因。

三、长时记忆

1 、研究方法

①自由回忆法。被试以他们愿意的顺序再现出来。再现就是在没有任何提示的情况下把记住的材料写下来或说也来。

②对偶联合法。学习时呈现成对的项目,每一对有一个刺激项目和一个反应项目。学习时呈现成对项目的速度是固定的,

③要求把已学习的项目(如单字,图片)与未学习过后项目按随机方式混合起来,逐个呈现给被试或整个呈现给被试,要求被试指出哪些是已经学习的。假定被试对新项目认错了多少,在认对的旧项目中也可能有这第么多是猜对的,所以要从认参考旧项目的百分数中减去猜对的百分数,才是真正认对旧项目的百分数。

④重学法

⑤ 知觉辨认。把学过的未学过的单字随机混起来,在速示器中呈现给被试(要求被试读出所呈现的单字。

2 、遗忘

干扰有两类: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

心理学家程×颐对材料的相似程度和倒摄抑制的关系进行过实验研究,他用的实验材料为10 个无意义音节。材料相似程度高时,插入材料对原有材料的干扰较小,随着材料相似程序变小,干扰作用达到最大,当插入材料与原有材料全不相似时,干扰作用又变小。

3 、系列位置效应

我们有 15 个项目。这样,我们就有从 1 到 15 的系列位置。每个被试以不同的顺序学习一遍这 15 个项目,然后让他们作自由回忆,把再现的成绩按系列位置登记,就可以根据结果绘制系列位置曲线,在这里我们提醒一下,如果上述 15 个项目按同样的顺序呈岳给被试,那就会导致项目本身与系列位置的混淆,即自变量的混淆。系列位置曲线被认为是对两种过程的记忆理论的强有力支持。 30 秒延缓再现的曲线证明了这种说法,由于短时记忆中的项目在 30 秒内已消失,所以曲线末端变平,字单的最后几个项目再现较差;但是,由于最初学习的几个字即在开头的系列位置的单字已由短时记忆进入长时记忆,所以曲线首端不受影响,再现仍很好。换句话说,延缓只影响短时记忆而不影响长时记忆,可见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是两种性质不同的记忆。

第三节记忆的加工层次理论及研究途径

记忆的久暂不取决于时间,加工层次才是决定的因素。

“加工层次”理论的另一重要论点是,记忆依赖于(测验)与加工(学习)的一致性,提取线索是否有效由已记住的信息来决定。也就是说,后来的提取过程与早先的加工过程越一致,回忆的成绩越好。

一、加工层次对记忆的影响

二、记忆依赖于提取与加工的一致性

雅各必实验结果表明,再认成绩随实验条件从“无上下关系”到“想出”一直上升,而知觉辨认却表现出明确的相反的结果。这证明,记忆既依赖加工过程的性质,又依赖提取(测验)过程的性质。

第四节记忆中的组织

一、群集( clustering )与主观组织

塔尔文( Tulviny,1962 )发现,当实验者使用没有联系也不属于同一类的单词作材料来进

行自由回忆实验时,从实验者的角度看,在回忆时,既不会有范畴群集也不会有联系串出现,但是被试往往自己组织材料,造成群集。回忆时人们倾向于按照群集的原则来组织材料;如果没有群集可利用,他们就用自己的主观组织。

二、媒介

所谓媒介就是原有材料的变形,当回忆时要先回忆媒介,以及媒介形成的方法或媒介的含义,然后就可以把媒介还原成原来的材料。

第五节影响记忆的因素

一、单词的各种特点

1 .频率

高频字,低频字。实验证明,高频单字易于回忆。但是,当进行再认测验时,不是高频字而是低频单字成绩更好。

2 .意义性

3 .单字在字单中的位置

二、被试的各种特点

年龄、性别、心理健康

第六章心理语言学

心理语言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把语言过程作为自己的主要研究对象。

第一节语言获得

语言获得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

一、自然观察法

儿童的电报语言:布朗,他对 13 个 2 至 3 岁儿童的语言记录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儿童使用的文法,是一种有规则地缩短了的成人文法的形式。他创造了一个新名词,叫做“电报言语”

先进仪器完善自然观察法:韦尔曼和伦珀丝发现,当儿童说些什么,而听者作出了合适的反应时,只有 3% 的情况下儿童会重复自己的话。而且,当儿童说些什么,听者却指出他或她没有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时,儿童会在 100% 的情况下重复自己说的话。这种现象清楚地说明此儿童说话是为了达到交际的目的。

二、调查法

1 、学前儿童词汇调查

史密斯:儿童词汇量增加的速度是非常惊人的。

某些心理学家把儿童词汇量的这种戏剧性的增长,称之为:“语言爆炸”。

三、个案研究法是一个人作深度研究时采用的方法。

1 、朗伯格对缺陷儿童的语言获得问题调查:事实证明,即使这个儿童没有发音的经验,他也能够理解语言。

2 、社会隔离:格妮的情况表明,一个人到少年期后,语方习得还是可能的。

四、相关法:

1 、纽波特:儿童词汇量与母亲言语行为的关系:母亲言语行为的几种量度和婴儿的词汇量,两者存在着明显的相关。①母亲说出客本的次数愈多,儿童的词汇量愈大。②母亲模仿和扩展孩子刚才说过的话的次数,与儿童词汇量的大小也是正相关。③母亲重复刚才自己说的话的次数,与儿童词汇量的大小是负相关。她的孩子的词汇量就小。

2 、家庭环境:儿童的语言能力与以下三个因素是相关的。( 1 )儿童母亲的复杂情况;( 2 )母亲的情绪和语方响应。(

3 )适当的玩具及其有效性。

五、实验法

1 、印证自然观察的问题

布朗的实验:儿童几乎总是重复名词、形容词和主要动词,他们很少重复冠词和助动词。

3 、揭示隐蔽的过程

莫非特利用心脏节律变化为指标,测量幼婴的谚语知觉:发现这个时期的幼婴,如果听到一个新的声音,心脏节律就会变慢。同一个声音不断重复,习惯化就会产生,在这种情况下,心脏节律就恢复常态。以幼婴的心脏节律变化作为辩别两个不同音节的指标。

l 儿童的听偏好:斯塔尔(实验内容)结果表明:控制组的孩子对两盘录音带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偏爱,而实验组的孩子却表现出听偏爱。他们能够辨别符合文法的句子和不符合文法的句子。

第二节句子的记忆

一、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

乔姆斯基提出了句子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的思想。

1 、概念:人们实际上写的或说出来的句子,这就是句子的表层结构。深层结构,则是指句子的基本的,比较抽象的意义。两个句子,可能有非常不同的表层结构,但是,它们的深层结构,却可以是非常类似的,或者是相同。

有些句子的表层结构是完全一样的,但它们有不同的深层结构,

萨文对核心句和核心句的转换的实验:它必须首先确切地记住这个句子,然后,要尽可能地记住呈现给他的词,可以预计,被试要记住和回忆的句子愈复杂,那么,被试对那些无关联的词的回忆成绩就会愈差。与核心句一起呈现的词,被试能记住的就较多,而与转换句一起呈现的词,就试能记住的较少。

二、对句法的记忆

人们记住的往往是一个句子的意思,至于句子的确切形式或句法结构,他们是很容易忘记的。

三、对故事的记忆

基本的倾向:

( 1 )被试回忆的内容比故事原文简短了,

( 2 )某些表达方式更加成语化了,

( 3 )被试回忆的内容比较故事原文更加一致和合乎逻辑起来,被试在头脑里对故事余述内容作了一定的整理。

不管文章的表达方式是复杂的还是简单的,它们的内容在人记忆中的存储方式是相似的。不管是复杂文章表达的信息还是简单文章表达的信息,都必定以相似的形式存储在人脑中的。

第三节语言与思维的关系——沃尔夫假说

一、沃尔夫假说的主要内容有两点:

一是语言决定论,即主张语言的结构决定思维的结构,语言支配思维,决定人的认识;

二是语言的关联性,即说不同语言的人有不同的思维结构,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决定认识的方式。

二、验证:

布朗和伦伯格探讨编码能力(语方属性)与再认(思维属性)之间的联系。

编码能力是指语言符号的效力(可用性)。

前一语言符号的可用性大,而后一语言符号的可用性则小。就是说,它们的编码能力是不同的。

布朗认为:编码能力与思维的某种特定的尺度,即再认,应该是有关的。

被再认成绩相比,没有显著的差别。但是,当任务难度加大时,再者相关的程度也就高。被试对高度可编码的颜色(如红色)的再认,是十分精确的;而对低度可编码的颜色(如核内部的颜色)的再认,并不十分精确,语言中的差异与思维中的差异是有联系的。

这两组儿童在分类上有显著的差别

语言确实影响着儿童的认知方式。

5 、形状名称对认知的影响

①语言符号对图形再现的影响:语言符号对人的认知是有影响的。

②语言符号对图形再认的影响

第七章思维

第一节问题解决

一、影响问题解决的一些因素

1 .刺激物的名称是否呈现会影响问题的解决

2 .噪声

3 .定势的作用

4 .解决问题的策略

5 .个性的影响

二、怎样移动哈诺伊塔:解决问题就是在问题空间中进行搜索,以求通过搜索最后达到目标或目的即解决问题。

问题的最初情景称为初始状态,在达到目标的过程中的各种状态叫中间状态,目标就是目的状态。所谓问题空间,就包括上述三种状态以及有关感三种状态的知识。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分析,人们还进一步分析被试解题的策略,循环子目标的策略。

第二节概念的形成

概念就是对具有相似特征的一组刺激所作的同样反应。概念形成就是去发现那些相似特征的过程。

年龄的确对辩别学习有巨大影响。

一种策略是,“刚才圆的是对的,三角形是错的。现在反过来了,圆的是错的,三角形是对的了”。这样的策略属于逆转换,因为被试只在图形这个维度上作了改变。还有第二种策略,“刚才圆的是对的,现有红的对了”。这样的策略属于额外因素转换,因为被试转换

了维度——把图形换成了颜色。

第三节决策

卡尼曼和底沃斯基:研究表明:人们往往受一些与作出决定无关的信息的影响,但是又常常忽略了一些与作出决定至关重要的信息。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把“代表性”搞错而在决定概率的犯错误。

“可利用性”也常常导致人们的错误判断。

样本的大小是一个正确的线索,但人们没有好好利用它。

小样本的数据更容易偏离平均数。

二、影响决策的因素

1 .年龄的差别对人们作出决策的影响

青年人更敢于冒风险。老年人使用的标准较高,较保守。

2 .性格特点对决策的影响

第八章动机

第一节动机的个性差异

一、饥饿与肥胖症

尼斯本特:儿童的体重影响他们获取食物的努力程度,正常被试肯花力气去获取食物,但对于胖人来说,那似乎是不值得的事情,成人胖子或婴儿“胖子”都是如此。

正常人比胖人更多地受饥饿影响而进食;胖人比正常人更多地受食物的外现程序影响而进食;胖人比正常人更多受食物的影响而进食;胖人不大情愿花大力气去获取食物。

二、成就动机

1 、对成就需求的测量

投射技术

墨里发展主题统觉测验

2 、成就动机理论

阿特金森认为:个人追求成功的意向( Ts )依赖于三个因素

Ts=Ms×Ps×Is

Ms 是追求成功的动机, Ps 是可以看到的成功的可能性——在完成某任务时你认为你成功的把握有多大。 Is 是对成功的鼓励大小。三个因素中 Ms 是相对稳定的,但 Ps 与 Iss 随任务而变化。当成功的可能性大约是 0.50 时,即人们有一半次数的成功,有一半的次数失败时,他们最愿意追求成功。这对于动机弱的人类说是这样的,而对于动机强的人来说更是如此。

3 、避免失败的动机

一般说来,避免失败的倾向是于扰积极的动机的。完成一项任务实际上就是获取成功的倾向减去避免失败的倾向的函数。

三、权利动机

当一个人有强烈的权力动机时,他(她)总是千方百计想要施加影响于别人。

第二节外部情况对动机的影响

一、其他人在场

赞琼提出:其他人在场影响着占主导地位的反应。总之,其他人在场提高了内驱力,而加强了内驱力使占主导地位的反应增多。

二、对抗

三、认知失调

经验认知失调的人将力图减少这种失调去达到一致或和谐。达到和谐途径是,( 1 )增加一致认识的数目或重要性。( 2 )或减少不一致认识的数目或重要性。

四、过正原则

五、感觉变化

1 、感觉剥夺

迈尔:忍耐时间在短期的感觉剥夺中不是行为的敏感指标忍耐时间作为感觉剥压程度的指标却是有效的。

l 感觉剥夺有助于戒烟

2 、新奇与熟悉

以下为部分重点内容,

分析:

★ P12 、 P23 、 P128 、 P142 、 P124 、 P206 、 P192 、 P187 、 P183 、 P268 、P286 、 P313 图。

★ A 、 B 饮料实验; 5 种颜色喜欢程度实验;系列效益设计。

简答:

混合设计;感觉阈限三种方法;数量统计法;斯蒂文定律;组内、组间设计;艾宾浩斯的研究;解决问题策略;测某人社会动机(用实验法)。

《实验心理学》(朱滢版)超详细知识点及重点笔记.

第一章实验方法 第一节各种变量 主试就是实验者即主持实验的人,他发出刺激给被试,通过实验收集心理学的资料。被试就是实验对象,接受主试发出的刺激并作出反应。 一、自变量即刺激变量,它是由主试选择,控制的变量,它决定着行为或心理的变化。 自变量的种类: 1 、刺激特点自变量:刺激的不同特性会引起被试不同的反应。 2 、环境特点自变量:进行实验时环境的各种特点如温度、是否有观众在场、是否有噪音、白天或夜晚等等,都可以作为自变量。时间这个自变量在记忆研究中是如此重要和无时不在,你甚至可以说,几乎没有不用时间作自变量的记忆实验。 3 、被试特点自变量:一个人的各种特点,如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内外倾个性特征、左手或右手为利手、自我评价高或低等等,都可以作为自变量。 4 、被试的暂时差别:通常是由主试给予不同的指示语造成的。 二、因变量即被试的反应变量,它是自变量造成的结果,是主试观察或测量的行为变量。 1 、信度指一致性,同一被试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应该得到相近的结果。 2 、效度当自变量的确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而不是其他的各种因素造成变量的变化,我们就说这种因变量是有效的。 3 、敏感性:自变量发生可以引起相应的因变量的变化,这样的因变量是敏感的。 高限效应:当要求被试完成的任务过于容易,所有不同水平(数量)的自变量都获得很好的结果,并且没有什么差别时,我们就说实验中出现了高限效应。 低限效应:当要求被试完成的任务过于困难,所有不同水平的自变量都获得很差的结果,并且没有什么差别时,我们就说实验中出现了低限效应。 三、控制变量就是在实验中应该保持恒定的变量。 如果应该控制的变量没有控制好,那么它就会造成困变量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研究者选定的自变量与一些未控。制好的因素共同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这就叫自变量的混淆。 四、多于一个自变量的实验 做一项有三个自变量的实验比分别做三个实验的效率要高。第二,做一项实验比分别做

标准日本语初级超详细笔记游荡的人修订

标准日本语初级超详细笔记(游荡的人修订) 12、常识 72、1、外来语 72、2、日语的音调(重音) 72、3、常用中国姓氏读法 82、4、常用日本姓氏读法 82、5、语法术语名称 92、6、日语词汇分类 92、7、地名的读法102、8、英文字母日语读法103、各种常用词1 13、1、数词和量词1 13、1、1、数词1 13、1、2、量词1 23、2、数量、顺序词汇的读法1 33、3、星期的表示1 33、4、日期表达法1 33、5、月份表达法1 43、6、四季表达法1 43、7、时分秒表达法1 43、8、其它时间相关表达法1

54、语法1

64、1、断句1 64、1、1、基本句型(肯定式)1 64、1、2、过去肯定式1 64、1、3、否定式1 64、1、4、过去判否定式1 64、1、5、将来推测式1 64、1、6、疑问式1 64、1、7、特殊疑问式1 74、1、8、中顿式1 74、2、存在句1 74、2、1、存在动词的含义1 74、2、2、存在动词的分工1 74、2、3、存在句句型1 84、3、愿望句式1 84、3、1、(第一人称+肚)…力'/总???Ar S / (第 一人称)想???1 84、3、2、(第一人称+ ?:)...力?/总...;七思X去丁。 / (第一人称)想 (1) 84、3、3、(第一人称 + 肚)?9/J: t 思C)去扌。 / (第一人称)想要 (1) 84、4、形容词1 84、4、1、词形特征1

84、4、2、词尾变化1 84、4、3、形容词的简体与敬体204、5、形容动词204、5、1、词形特征204、5、2、词尾变化(活用)204、5、3、判断助动词[吃]与形容动词词尾[疋]2 14、5、4、形容动词的简体、敬体及其应用2 14、6、动词2 14、6、1、动词分类2 14、6、2、动词的活用形2 24、6、3、授受关系动词及其用法2 74、6、4、动词的使役态、使役助动词」、使役句2 84、6、5、动词的被动态及被动助动词」2 94、6、6、可能态及可能动词3 14、7、助词、助动词3 24、7、1、提示助词血]3 24、7、2、提示助词[£]3 24、7、3、助词[力订3 24、7、4、领格助词[<D]3 24、7、5、终助词[力、]3 34、7、6、接续助词[T]3 34、7、7、提示助词血]3 34、7、8、接续助词[力心3 34、7、9、补格助词[J:门3

日语 标日初级笔记

注意:出自大标书28课 四、授受动词 授受动词包含有“あげる”“もらう”“くれる”等。表示传递物品。分别有赠送者和接受者两方。 授受动词均为他动词。 1、あげる(我/我方给)(我/我方)は~に~をあげる 2、もらう(我/我方得到)(我/我方)は~に~をもらう 3、くれる(给我/我方)~は(我/我方)に~をくれる 注意:日语中你一般采用以说话人为助于进行叙述的说法。 例如【弟弟给老师苹果】这句中,弟弟,老师相比较;弟弟是我方关系人, 站在弟弟立场说为佳。 可以翻译成如下ニ句:1.先生は弟にリンゴをもらう 2.弟は先生にリンゴをあげる 很明显,用第二句为佳。 五、授受动词——传递动作篇 【V-て】——动词て形标志 1、V-てあげる(我/我方给)表示我或我方为他人做某事 (我/我方)は~に~をV-てあげる 例如:友達(ともだち)に英語(えいご)を教(おし)えてあげる。【我教朋友英语】 2、V-てもらう(我/我方得到)表示我或我方拜托他人做某事或得到别人给的动作 (我/我方)は~に~をV-てもらう 例如:母に辞書(じしょ)を買(か)ってもらった。【我让妈妈给我买字典】 3、V-てくれる(我/我方得到)表示他人为我或我方做某事。 ~は(我/我方)に~をV-てくれる 例如:妻(つま)が写真を送(おく)ってくれた。【妻子给我寄照片】 区別:【V-てもらう】与【V-てくれる】 【V-てもらう】偏向我方拜托他人做某事; 而【V-てくれる】偏向他人主动为我放做某事 例如:笑(わら)ってもらってよかった。【你笑了,太好了】 泣(な)いてくれてありがとう。【你为我哭泣,谢 出自大标书37课 一、幸(しあわ)せなら手(て)を叩(たた)こう【要是幸福的话就拍拍手吧】 「幸(しあわ)せ」——名词;「幸(しあわ)せだ」——ナ形容词 语法㈠、 【なら】——条件句标志;翻译为:要是…(的话) ——前接名词/ナ形容词词干/イ形容词和动词的简体 注意:所谓简体就是不含“ます”“です”的原型,否定形,过去形,过去否定形 1、怖(こわ)いなら、負(ま)けを認(みと)めましょう【要是害怕的话,就认输吧】 2、天安門(てんあんもん)に行くなら、地下鉄(ちかてつ)が便利(べんり)です。【要是去天安

朱滢《实验心理学》(第3版)(课后习题详解 实验设计与准实验设计)【圣才出品】

2.2课后习题详解 1.写出一项实验室研究的实验设计。 答:(1)实验目的 研究内隐自尊对不同任务类型自我妨碍的影响。 (2)实验假设 内隐自尊的主效应显著,高内隐自尊的练习次数显著多于低内隐自尊的练习次数;任务类型主效应显著,数理逻辑任务的练习次数显著多于言语理解任务的练习次数。内隐自尊与任务类型交互作用显著。进一步的简单效应检验结果表明,高内隐自尊在不同任务性质中自我妨碍无显著性差异,但是低内隐自尊水平在不同任务性质中自我妨碍的差异显著,内隐自尊水平越低,在言语理解类任务中出现越多的自我妨碍 (3)实验程序 实验采用2×2两因素混合设计,其中自变量A作为被试间变量,自变量B作为被试内变量。自变量A是内隐自尊,有两种水平:高内隐自尊、低内隐自尊。自变量B是任务类型,有两种水平:数理逻辑任务、言语理解任务。因变量是被试的自我妨碍水平,即被试在正式测试前练习的次数。研究首先从某大学中随机抽取40名大学生,通过内隐联想测验(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简称IAT)测试成绩,将被试分为高内隐自尊、低内隐自尊两组,各20人,然后每组都接受第二个自变量的数理逻辑任务、言语理解任务两种处理,不同任务类型的顺序在被试间平衡处理,实验顺序安排如表1所示。 表1内隐自尊对不同任务类型自我妨碍影响的实验设计

(4)数据分析 首先对数据进行初步整理,得出每组被试的平均分和标准差。然后进行2×2重复测量结合非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 2.写出一项现场研究的准实验设计。 答:略。 3.举例说明交互作用的概念。 答:(1)交互作用的概念 一项实验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自变量,当一个自变量的效果在另外一个自变量的每一水平上不一样时,我们就说存在着(自变量的)交互作用。 (1)交互作用的研究案例 ①实验程序 在某大学校园的咖啡店里,当主试看到小桌子(只供2个人用)或是大桌子(只供4人用)旁边坐着一个学生时,就有礼貌地询问能不能坐下,得到允许坐下后,主试点来一份午饭。不久,主试离开桌子去买杯饮料。 这时,一位装束同咖啡店招待员一样的主试的同伙来到桌边,问这个学生,留在桌上的午饭是否是他(她)的,就在学生解释吃午饭的人很快就会回来以前,假招待员已经把午饭扫走,扔进垃圾桶内。

新标日详细笔记

标准日本语初级总结笔记 一.词汇性质 (11) 1、指示代词 ................................................................................................................. 11 2、代词 ......................................................................................................................... 11 3、疑问词 (11) 3、1 何 なに/なに (11) 3、2どれ/どの (11) 3、3だれ/どなた ............................................................................................................................. 11 3、4どこ .......................................................................................................................................... 11 3、5いくら ...................................................................................................................................... 11 3、6いつ/何時 ................................................................................................................................. 11 3、7おいくつ/何歳 ......................................................................................................................... 11 3、8いくつ ...................................................................................................................................... 11 3、9どう/どんな/何 ........................................................................................................................ 11 3、10どうして ................................................................................................................................ 11 3、11どのぐらい/どれぐらい ....................................................................................................... 11 3、12どうしましたか。 ................................................................................................................ 11 3、13どうやって。 ........................................................................................................................ 11 3、14いかがですか。 .. (12) 4、助词 (12) 4、1、は ........................................................................................................................................... 12 4、2、と ........................................................................................................................................... 12 4、3、も ........................................................................................................................................... 12 4、4、へ ........................................................................................................................................... 13 4、5を .............................................................................................................................................. 13 4、6、か ........................................................................................................................................... 13 4、7で .............................................................................................................................................. 13 4、8よ .............................................................................................................................................. 14 4、9に .............................................................................................................................................. 14 4、10が ............................................................................................................................................ 14 4、11でも ........................................................................................................................................ 15 4、12の .. (15) 5、副词 ......................................................................................................................... 15 6、叹词 ......................................................................................................................... 20 7.接续词 (20) 二.时态/形态 (22)

朱滢《实验心理学》(第3版)课后习题及详解(知觉)【圣才出品】

第6章知觉 1.直接知觉和间接知觉的区别和联系。 答:参见本章复习笔记。 2.用实验说明意识和知觉的关系。 答:意识和知觉的关系可以用DB病人的实验来说明。盲视是用来描述没有意识到知觉存在时盲区所产生的视觉能力。DB病人手术后左侧视野出现了盲视。由于右半球视觉皮层接受左视野的信息,左半球视觉皮层接受右视野的信息,DB通过手术去除了右半球视觉皮层的大部分,所以他左视野和右视野在大脑的代表区就表现出不同。用动态视野检查法确定DB的盲视区域。 (1)实验程序 在实验中要求DB通过迫选的方法猜测左视野盲区中是否有一小块光斑,如果有,就指出光斑的位置。在另外的实验中,要求DB猜测一条短线的方向。所有的测验都是在控制光照的条件下进行的,DB的头和注视方向保持固定。刺激在盲区中呈现得非常快,所以DB 没有时间转动他的眼睛来注视没有受损的视野。线条和点状刺激大小相同,强度适中,但是它们的大小和强度会同时影响受损的和没有受损的视野,因此,可以把视野盲区中目标的觉察与没有受损的视野区域和盲点对目标的觉察加以比较。如果DB的盲点能够觉察到目标物,那么就意味着目标物的强度和尺寸足够大,激活了眼睛的敏感区域。 (2)实验结果

Weiskrantz的实验中给DB呈现垂直和水平方向的点状或短线目标物,结果发现,DB 对于在盲区中呈现的目标物方向的定位、觉察和猜测的准确率均明显地高于随机判断的基线水平。 3.什么是关联后效?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 答:(1)关联后效的含义 关联后效是指不同刺激特性之间的相互影响产生的后效,颜色和方向或颜色和形状等。如Mc Collough首先报告了这种后效,她给被试呈现几秒钟由黑色和橙色垂直栅条组成的图形,随后呈现黑色和蓝绿色的水平条纹的图形,两种图形交替呈现4min后,呈现测试图形,测试图形由垂直和水平的黑白栅条组成。观察者报告在测试图形中垂直方向黑白栅条处出现淡蓝绿色后效,在水平方向黑白条纹处出现淡橙色后效。 (2)产生关联后效的原因 Mc Collough使用的这两种颜色(橙色和绿色)互为互补色,当一种特定色调的颜色连续刺激视觉系统时,视觉系统将对这种颜色发生适应,并产生其补色的感觉,即后效。这种后效是由图形轮廓的方向而导致其特定颜色后效的。关联后效可能是因为视觉系统对一定刺激特性组合的敏感性不同,与每个通道的性质不同有关。 4.如何解释运动后效的产生? 答:运动后效是指长时间观察运动的物体,突然转向静止的物体时,物体向相反的方向运动的现象。运动后效的产生是由于前面知觉到的运动在运动刺激停止之后仍然存在。对运动后效的解释主要是建立在后效和选择性适应观点的基础之上。 (1)以瀑布效应为例,在注视向下运动的刺激一定时间之后,对向下运动敏感的觉察

朱滢老师 北京大学 实验心理学试卷(有答案)期末试题(二)sc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盲视 2、stroop效应 3、SOA(stimulus onset asychrony) 4、特征整合论 5、部分报告法 6、加工水平说 二、简答题(共50分) 1、什么是概念形成?(15分) 2、比较注意的几种理论模型。(20分) 3、什么是认知失调理论?(15分) 三、实验设计题(共20分) 态度是个体对某一特定事物、观念或他人稳固的由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个成分组成的心理倾向。人们的态度与行为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我们经常从他人的态度来预测其行为,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态度决定行为”,但有时行为也会反过来决定态度。请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态度和行为的相互影响。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盲视 盲视病人在其视野的一定部位是看不见的,但如要他们“猜猜”,他们却可以指向位于那个区的他们声称看不见的物体。也就是说,视觉皮层某个区域的损害会引起相应视野的盲视。如果一个对象放在那个区域的视野,那个对象就不会被感知。相当于那个视觉区域发生了盲视,。很清楚,脑仍然在实施功能,但实际看到物体的意识已丧失。 2、stroop效应 所谓Stroop现象就是当人们对某一特定事物做出反应时,由于不能阻断对刺激情境中无关特征的影响,而难以注意,难以对特定的刺激进行反应。这一现象是Stroop首先发现的,因此叫“Stroop效应”。后来有人用数字和数字的位数来进行测验(就是大家做的这个测验),也得到Stroop效应。可见它是普遍的存在于人的心理活动中。只要在感觉信息分析中含有一种信息冲突时,就会出现Stroop效应。 3、SOA(stimulus onset asychrony) SOA通常被用於描述视觉—视觉刺激呈现的时间间隔。 4、特征整合论 特征整合理论是基于知觉的特征分析学说。特征整合论(feature integration theory)将注意分为两个阶段,即前注意加工和集中加工。前注意加工以自动的平行的方式对一些基本特征进行加工,形成特征地图,迅速而无需注意。集中注意则对特征地图进行扫描,进行特征整合,形成对象。  5、部分报告法 Sperling用部分报告法的实验证明,瞬时记忆的容量很大,但保留的时间很短。一般认为,瞬时记忆的容量为9—20比特;图像记忆保持的时间为o.25—1秒,声象记忆保持的时间可以超过1秒,但不会长于4秒。在部分报告法的实验中,被试注视刺激卡片50毫秒,然后,他们不必报告所看到的所有字母,面是只报告四个字母,至于是哪四个字母,由声音指示,高音指示被告报告上面一行的四个字母,中音指示被试报告中间一行,低音指示被报告下面一行。三种音调是随机出现的,所以被试无法猜测而必须看所有的字母。 通过实验,斯波灵断定,被试看到的比他能报告的多,视觉形象的贮存可以在瞬间保存较多的信息,但这些信息也可以飞快地消失。

《标准日本语》_初级_上册_单词

大家论坛其他资料下载 早安日语共125课WORD 下载 原来这句日语这样说(共230多页PDF 下载) 标日初级超详细笔记WORD 共65页下载 标准日语表达-日语日常口语惯用表达(共100多页PDF 下载) 标准日语表达-日语日常口语副词精解(100多页PDF 下载) 现代交际日语书本共300多页下载 日语4级重点整理(PDF 下载) 日语3级重点整理(PDF 下载) 日语2级重点整理(pdf 共100页下载) 日语1级重点整理(pdf 共190多页下载) 日语语法口诀36首(共约193页PDF 下载) 初级日本语完全总结doc 版下载 日剧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句子 闲聊日语. 无师自通日语900句 日语初级语法大全EXE 格式下载 新版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全笔记共70页WORD 下载 《标准日本语》 初级 上册 第1课 词汇Ⅰ わたし (0) [代] 我 会社員 (かいしゃいん) (3) [名] 公司职员 学生 (がくせい) (0) [名] 学生 (多指高等院校的学生) 留学生 (りゅがくせい) (4) [名] 留学生 初めまして (はじめまして) (4) [寒暄] 初次见面 (寒暄语) はい (1) [感] 是,是的 (应答声或用于回答) そう (1) [副] 那样 旅行社 (りょこうしゃ) (2) [名] 旅行社 社員 (しゃいん) (1) [名] 职员 あなた (2) [代] 你 いいえ (3) [感] 不,不是 (用于回答) 田中 (たなか) (0) [专] 田中 (姓氏) 日本 (にほん) (2) [专] 日本 王 (おう) (1) [专] 王 中国 (ちゅうごく) (1) [专] 中国 東京大学 (とうきょうだいがく) (5) [专] 东京大学 ~は ~です ~さん ~人 (じん) ~では ありません ~の ~か 词汇Ⅱ U n R e g i s t e r e d

朱莹 实验心理学笔记

北大朱滢《实验心理学》教材笔记 第一章实验方法 第一节各种变量 主试就是实验者即主持实验的人,他发出刺激给被试,通过实验收集心理学的资料。 被试就是实验对象,接受主试发出的刺激并作出反应。 一、自变量即刺激变量,它是由主试选择,控制的变量,它决定着行为或心理的变化。 自变量的种类: 1 、刺激特点自变量:刺激的不同特性会引起被试不同的反应。 2 、环境特点自变量:进行实验时环境的各种特点如温度、是否有观众在场、是否有噪音、白天或夜晚等等,都可以作为自变量。时间这个自变量在记忆研究中是如此重要和无时不在,你甚至可以说,几乎没有不用时间作自变量的记忆实验。 3 、被试特点自变量:一个人的各种特点,如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内外倾个性特征、左手或右手为利手、自我评价高或低等等,都可以作为自变量。 4 、被试的暂时差别:通常是由主试给予不同的指示语造成的。 二、因变量即被试的反应变量,它是自变量造成的结果,是主试观察或测量的行为变量。 1 、信度指一致性,同一被试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应该得到相近的结果。 2 、效度当自变量的确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而不是其他的各种因素造成变量的变化,我们就说这种因变量是有效的。 3 、敏感性:自变量发生可以引起相应的因变量的变化,这样的因变量是敏感的。 l 高限效应:当要求被试完成的任务过于容易,所有不同水平(数量)的自变量都获得很好的结果,并且没有什么差别时,我们就说实验中出现了高限效应。 l 低限效应:当要求被试完成的任务过于困难,所有不同水平的自变量都获得很差的结果,并且没有什么差别时,我们就说实验中出现了低限效应。 三、控制变量就是在实验中应该保持恒定的变量。 如果应该控制的变量没有控制好,那么它就会造成困变量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研究者选定的自变量与一些未控。制好的因素共同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这就叫自变量的混淆。 四、多于一个自变量的实验 l 做一项有三个自变量的实验比分别做三个实验的效率要高。第二,做一项实验比分别做三项实验易于保持控制变量恒定。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在几个自变量同时并存的情形下所概括的实验结果比从几个单独实验所概括的结果更有价值,更接近生活实际。 l 一项实验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自变量,当一个自变量的效果在另外一个自变量的每一水平上

标准日本语初级下笔记

165...のは...です。(...名詞 or働詞の名詞形) 野球をするのは,おもしろいです。 日本語を勉強するのは,楽しいです。 この海(うみ)で泳(およぐ)ぐのは,危険(きけん)です。 スーパー.マーケットで買い物をするのは,楽(がく)です。 166…のが…です。(...名詞 or働詞の名詞形) わたしはテニスをするのが,好きです。 李さんは,日本語を話すのが,上手です。 母は,料理を作るのが,得意(とくい)です。 私は,来年日本に行くのが,楽しみです。 167…のを…ます。(...名詞 or働詞の名詞形) 彼女は,掃除(そうじ)をするのを忘れました。 李さんは,空港で両替するのを忘れました。 薬を飲むのを忘れないください。 子供のころ,この木に登ったのを覚えています。 168「~」と,言います。 純子さんは,先生に,「おはようがざいます。」と,言いました。 張さんは,田中さんに,「日本で勉強するのは,楽しいです。」と,言いました。 医者は,田中さんに,「薬を飲むのを忘れないください。」と,言いました。 「薬を飲むのを忘れないください。」と,医者は田中さんに,言いました。 田中さんは,李さんに,「日本で会うのが,楽しみです。」と,書きました。 田中さんは,大きな紙に,「歓迎,中国訪日代表団」と,書きました。 169人で混雑しています。(で is used to express cause) 純子さんは,病気(びょうき)で学校を休みました。 田中さんは,仕事でとても疲(つか)れました。 170李さんは背の高い人です。 わたしが好きな果物(くだもの)は,りんごです。 わたしの好きな果物は,りんごです。 これは,純子さんがかいた絵です。 これは,純子さんのかいた絵です。 171よろしくお願いします。(When first meeting, ask somebody to do something)始めまして。どうぞ,よろしくお願いします。 172「~」と書いた大きな紙/日本の進んだ科学技術 「~」と大きな紙に書いてある。「~」と書いた大きな紙 日本の科学技術は進んでいる。日本の進んだ科学技術 本を持っている人。本を持った人 コートを着ている人。コートを着た人

好听的日语句子--中日文对照

されることは幸福ではない。爱することこそ幸福だ。(ヘルマン?ヘッセ) 被爱不一定是幸福,去爱才真的幸福。 爱することにかけては、女性こそ専门家で、男性は永远に素人である。(三岛由纪夫)对於爱,女人往往是专家,而男人永远是外行。 安定は恋を杀し、不安は恋をかきたてる。(マルセル?ブルースト) 恋爱在安定中灭亡,在不安中升华。 男がどんな理屈を并べても、女の涙一滴にはかなわない。(ボルテール) 不管男人有如何道理,也敌不过女人的一滴眼泪。 男にとって爱は生活の一部だが、女にとって爱はその全部である。(バイロン) 对男人来说恋爱只不过是生活的一部分,对于女人来说爱就是生活的全部。 男は目で恋をし、女は耳で恋に落ちる。(ワイアット) 男人是用眼睛去爱的,但女人却由甜言蜜语而恋爱了。 恋の喜びは一瞬しか続かない。恋の悲しみは一生続く。(フロリアン) 恋爱的喜悦只是不持续的一瞬,而那悲哀却是一生相随。 恋人どうしのけんかは、恋の更新である。(テレンティウス) 对恋人们来说,吵嘴是爱的革新。 恋をして恋を失った方が、一度も恋をしなかったよりマシである。(テニソン) 勇敢的去爱,即使失败也总比一次也没爱过好强。 心がわりせぬことは、恋爱の妄想である。(ヴォーヴォナグル) 永不变心,不过是恋爱的美好愿望而已。 全ての场合を通じて、恋爱は忍耐である。(萩原朔太郎) 总的来说,所有的恋爱就是忍耐。 その女を手に入れる事ができない期间だけ、男はその女に热狂させられる。(キルケゴール) 只有在还没追到的时候,男人才对女人狂。 尊敬ということがなければ、真の恋爱は成立しない。(フィヒテ) 没有尊重对方的心,就没有真正的爱情。 男性は女性の最初の恋人になりたがるが、女性は男性の最后の恋人になりたがる。(オスカー?ワイルド) 男人总想是女人的初恋,而女人总想成为男人的最后一个爱人。 ひどく憎んでいる限り、まだいいくらか爱しているのである。(デズウリエール夫人)

朱滢《实验心理学》(第2版)课后习题(反应时间)【圣才出品】

第4章反应时间 1.如何正确理解反应时间的概念? 答:正确理解反应时的概念需把握以下几点: (1)定义 反应时,亦称“动作反应时”、“反应潜伏期”,是指从刺激呈现到有机体做出反应之间所需的最短时间,是认知心理学研究有机体内部心理操作过程复杂性的重要指标。根据“刺激—反应”之间的复杂程度,可将其分为简单反应时和复杂反应时。 (2)组成成分 反应时包括三个阶段的时间:①刺激使感受器产生了兴奋,其神经冲动传递到感觉神经元的时间;②神经冲动经感觉神经传至大脑皮质的感觉中枢和运动中枢,从那里经运动神经到效应器官的时间;③效应器官接受冲动后开始效应活动的时间。 (3)影响因素 反应时的影响因素包括:刺激特点和反应者特点。前者如刺激的强度、大小、时间长短、数量、差异等;后者如反应者的准备状态、练习的次数,反应者的感觉器官、神经类型、动机乃至人格特征等。 2.如何运用相减法、相加因素法、“开窗”实验来测量反应时间? 答:(1)相减法的实际应用 在认知心理学中,研究者们有时运用反应时相减法来判定某个信息加工阶段的存在,如

Posner等的研究;有时也用此法来判定一系列连续加工阶段的存在,如Clark和Chase (1972)的研究。 ①Posner的研究 Posner等人运用反应时相减法来证实,短时记忆的信息除听觉编码之外,还存在视觉编码。 a.实验程序:在实验中安排了两种材料:一种是形同音同的两个字母如AA;另一种是形状不同但读音相同的两个字母如Aa。并安排了两种呈现方式:一种是同时呈现;另一种是继时呈现,其中还设置有几个间隔时间。要求被试判定所呈现的两个字母是否相同并用按键反应,记录反应时间。在这两种情况下,正确反应都是“相同”。 b.实验结果:同时呈现时,形同音同的两个字母(如AA)的反应时小于形不同音相同的两个字母(如Aa)的反应时。继时呈现时,随着两个字母的间隔时间增加;形同音同的字母对的反应时急剧增加;而形异音同的字母对的反应时却变化不大。并且两者的反应时的差别逐渐缩小。当两个字母呈现的间隔时间为2s时,其差别很小。 c.结果解释:在同时呈现条件下,形同音同的字母对(如AA)的判定反应时之所以较小,是因为此字母对可直接按其视觉特征来判定,其不像形异音同字母对(如Aa)必须按其读音来判定。这表明,形同音同的字母对(如AA)的匹配是在视觉编码的基础上进行的,至少部分是如此;形异音同字母对(如Aa)则需从视觉编码过渡到听觉编码,在听觉编码基础上才能判定,所以其用时较多。在继时呈现条件下,随着两个字母呈现的间隔时间增大,形同音同的字母对的视觉编码效应逐渐变弱,而听觉编码的作用增大,所以其反应时也随之增加,并与依赖于听觉编码的形异音同的字母对的反应时的差别逐渐减小。 d.结论:Posner等运用反应时的相减法来证实了某些短时记忆信息可以存在视觉编码和听觉编码两个阶段。

标日初级总结笔记(句型篇)

4. 语法 4.1. 判断句 4.1.1. 基本句型(肯定式) …は(读wa)…です …是… 例:わたしは日本語専攻の一年生です。我是日语专业一年级学生。 4.1.2. 过去肯定式 …は…でした …(过去)是… 例:王さんは先生でした。老王以前是老师。 4.1.3. 否定式 …は…ではありません …不是… 例:これはわたしの本ではありません。这不是我的书。 4.1.4. 过去否定式 …は…ではありませんでした …(过去)不是… 例:きのうは日曜日ではありませんでした。昨天不是星期天。 4.1. 5. 将来推测式 …は…でしょう …(大概)是… 例:王さんも一年生でしょう。小王大概也是一年级学生吧。 4.1.6. 疑问式 判断句各句式 + か …吗(呢)? 例:あしたは休みではありませんか。明天不是休息日吗? 4.1.7. 特殊疑问式 疑问词成分 + が…(です)か …是…? 以疑问词成分作主语的问句叫特殊疑问句。与一般疑问句不同的是:主语必须用主格助词[が]表示,并且,其相应的答句主语也必须用[が]表示 例:だれが小林さんですか。 ---> わたしが小林です。 谁是小林? ---> 我就是小林。 4.1.8. 中顿式 …で,…(です) …是…,(是)… 一句话中间停顿打逗号时,[です]要用其中顿形式[で]

例:これはクラスの新聞で,先生のではありません。 这是班里的报纸,不是老师的。 4.2. 存在句 以存在动词[ある、いる、(おる)]作谓语的句子叫作存在句。存在动词的敬体形式为[あります、います] 4.2.1. 存在动词的含义 存在动词具有“有”和“在”两种含义。含义的区分,主要取决于动词前的助词,基本规律为: …があります(、います)/…有… …にあります(、います)/…在… 例:庭があります。/有(一个)院子。 庭にあります。/在院子里。 4.2.2. 存在动词的分工 存在动词[あります]和[います(おります)]分别用于不同场合,具体分工如下:あります——用于表示事、物 います——用于表示人、动物 おります——用于表示第一人称及相关场合,含自谦语气 例:きょう映画があります。/今天有电影。 犬と猫がいます。/有狗和猫。 土曜日なら家におります。/如果是星期六的话,我在家里。 4.2.3. 存在句句型 4.2.3.1. 表示“有”含义的基本句型 …に(は)…があります(或います)/在…有… …には…はありません(或いません)/在…没有…(は用于加强否定语气) 例:庭にきれいな花や木があります。/在院子里有美丽的花和树木。 テーブルの上には果物はありません。/(在)桌子上没有水果。 4.2.3.2. 表示"在"含义的基本句型 …が(或は)…にあります(或います)/…在… …は…にはありません(或いません)/…不在…(は用于加强否定语气) 例:猫が居間にいます。/猫在客厅里。 田中さんは映画館にはいません。/田中先生不在电影院。 4.3. 愿望句式 愿望句式通常由愿望助动词「たい」、动词推量形加推量助动词「う?よう」以及在「たい」、「う?よう」之后加动词「と思う」构成。现代日语中常见的愿望句式有三种。 4.3.1. (第一人称 + は)…が/を…たいです。/(第一人称)想… 例:わたしたちは日本語を勉強したいです。 / 我们想学日语。 (わたしは)テレビが見たいです。 / 我想看电视。 4.3.2. (第一人称 + は)…が/を…たいと思います。/(第一人称)想…

朱滢《实验心理学》(第3版)(考研真题及强化习题详解 心理语言学)【圣才出品】

9.2考研真题及强化习题详解 一、单项选择题 1.某患者能说话,能理解口头言语,能看到字形,却不能理解书面语言。其病变发生的区域通常是()。[统考2009研] A.布洛卡区 B.中央后回 C.角回 D.艾克斯勒区 【答案】C 【解析】与言语相关的四个重要的脑区是布洛卡区、威尔尼克区、角回和艾克斯勒区。布洛卡区是言语运动中枢,该区域受到损伤会造成表达性失语症。威尔尼克区是言语听觉中枢,该区域受到损伤会造成接受性失语症。角回是言语视觉中枢,该区域受损会造成失读症。艾克斯勒区是言语书写中枢,该区域受损会造成失写症。 2.展开性程度最高的言语形式是()。[统考2009研] A.独白言语 B.对话言语 C.书面言语 D.内部言语 【答案】C 【解析】言语包括外部言语和内部言语,外部言语又包括口头言语(对话言语、独白言

语)和书面言语。按照展开性程度依次排列为内部言语<对话言语<独白言语<书面言语。 3.影响汉字理解的因素有()。[统考2008研] A.正字法规则 B.笔画数量 C.字形结构 D.语音 【答案】ABCD 【解析】影响汉字理解的因素包括:①单位的部位信息;②正字法规则;③字母长度或笔画数量;④字形结构;⑤字词的使用频率;⑥语音的作用。 4.有关大脑两半球功能单侧化的研究表明,大多数人的言语活动中枢在()。[统考2007研] A.杏仁核 B.边缘系统 C.大脑左半球 D.大脑右半球 【答案】C 【解析】大脑皮层则与言语活动存在密切关系。但是,大脑两半球功能不同。研究表明,大脑左右半球的功能按不同方式加工语言信息。说话、写作、言语理解等言语活动主要是由大脑左半球来控制与调节的,如果大脑左半球受损,言语能力将随受损的不同程度而受到影响。B项,边缘系统由下丘脑、海马、杏仁核组成。在边缘系统中,海马在外显记忆或长时记忆中起着重要作用。A项,杏仁核在情绪控制和情绪记忆的形成方面具有一定作用。 5.演讲采用的言语形式主要是()。[统考2007研] A.书面言语 B.内部言语

标准日本语中级笔记

第一課 こんにちは 一.形式体言:うち 1.うちは 接続:用言の連体形「動詞ている+うちは」/ 名詞+の+うちは 意味:表示在这一段时间内持续的状态。 訳詞:~~的时候。 例:朝のうちは涼しいです。 風が吹いているうちは外に出ることができない。 彼は若いうちは元気いっぱいです。 2.うちに 意味:① <その状態が変わる前に何かをする。>/在状态改变之前做某事。瞬间完成。(一切主观意志都属于瞬间性的动作) 訳詞:趁着…… 例:日本にいるうちに,一度京都を訪ねたいと思っている。 子供が寝ているうちに、掃除をしてしまいましょう。 若いうちに、いろいろ経験したほうがいい。 扩展:ないうちに 接続:動詞の未然形+ないうちに 意味:表示一种形为,动作没有进行就发生后面的动作。 訳詞:趁着还没~~ 例:空が暗くないうちに家へ帰りましょう。 冷めないうちに,どうぞ召し上がってください。(さめる) 意味:②~~の間に/~~期間 <その間に,はじめはなかったことが起きる。>/在这期间发生了开始没发生的事。表示在某种动作、行为进行过程中,不知不觉出 现了事先未料到的其他情况。 訳詞:在……过程中…… 例:母の手紙を読んでいるうちに涙がこぼれた。 寒かったが,走っているうちに体が暖かくなった。 本を読んでいるうちに眠くなった。 意味:③表示在某时间,距离,场所的范围之内。 訳詞:……内…… 例:二キロも行かないうちに車が故障してしまった 二、三日のうちにお尋ねします。 辨:ⅰ、うちに 一般不宜用于未来。 ○来週(×来週のうちに)行きます。 ⅱ、うちに与間に均可表示某个期间之内。但在表示会议,节日等,已经被规定,认可的期间时一般不宜使用うちに。 ○会議の間に(×うちに),居眠りをしてしまった。 扩展:~か~ないかのうちに 接続:「動詞-終止形/た形」+か+「動詞-未然形」+ないかのうちに 意味:~とほぼ同時に/几乎同时 <一つのことが終わったかどうかはっきりしないうちに,続いてすぐ次のことが起きる>/表示前一动作和行为的完成与后一动作、

最常见日语惯用句型840个

あ 1、あいかわらず~[相変わらず~] 武さんは相変わらず忙しいですね。 相変わらず元気です 2、~あいだ[~間] 彼は会議の間ずっといねむりをしていた。 授業のあいだ、しゃべりをするな。 3、~あいだに[~間に] 祖母か元気な間にいろいろ放しをきいておこう。 東京にいる間に、一度歌舞伎を見に行きたいです。 4、あいてにする[相手にする] どうして相手にしてくれないか? 誰もかれを相手にしない。 テニスの相手をしてくれるように兄に頼んだが、やりたくないと断られた。 5、~あう[~合う] 仕事のことで彼と話し合った。 友達だから、助け合うべきだ。 6、あえて~ない[敢えて~ない] そのやり方にあえて反対はしないが、不満は残っている。 彼のデザインは完璧といっても、あえて過言ではありません。 7、あたかも~ようだ(みたいだ) その日はあたかも春のような陽気だった。 電気をつけると、あたかも昼のように明るい。 彼女は人から聞いたことをあたかも自分自身の体験のように話す。

8、~あたり①[当たり] 今日の食事代は、一人当たり3000円です。 お米30キロ買っておいてたから、一日当たり1キロです。 9、~あたり②[辺り] ちちは五時辺りに帰ってくるでしょう。 課長は、来週の日曜日辺りに出張します。 川中先生のいえはこの辺りです。 10、~あたりまえだ[~当たり前だ] 借りたものは返すのが当たり前だ。 長男が両親の面倒を見るはが当たり前だと考えている人が多い。 11、~あっての いい夫婦関係あっての家庭だね。夫婦関係がよくないと、幸せな家庭にはなれない。お客さんあっての仕事だから、言葉遣いに気を付けてください。 小さい進歩でも努力あってのことです。 12、あっというもに~[あっという間に~] あっという間に、大勢の人が集まってきました。 あっという間に、5年も過ぎました。 13、~あて[~当て] リンゴを一人当て10個配る。 米は一人あて5キロの配給です。 14、~あてにする[当てにする] いつまでも親をあてにするな。 あいつをあてにするな。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