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制药业行业分析资料讲解

中国制药业行业分析资料讲解

中国制药业行业分析资料讲解
中国制药业行业分析资料讲解

中国制药业行业分析

医药行业发展概况

医药制造业分类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在国际医药市场总体上继续保持巨大需求和发展的大环境下,我国国内市场也将出现旺盛的消费需求环境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进一步扩大我国药品市场医保制度改革全面推进,将进一步促进价格低廉、疗效确切的国产普通药的使用人口的增长和老龄化促使我国的用药将有较大增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完善,农民收入的提高,为医药市场创造了发展空间。年国内医药商品销售额为亿元,预计年将达到亿元,成为继美、日、德、法后的世界第大医药市场而中国经济继续保持的高速增长势头,意味着我国药品市场的增长速度继续保持高于美国药品市场,我国医药市场将达到亿美元,超过美国成为全球

第一大市场。

国内外医药市场容量的不断增长,为中国医药制造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带来巨大的竞争压力,医药制造业将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最有增长潜力的行业之一。

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医药制造业可以分为五小类,即化学药品原药制造业、化学药品制剂制造业、中药材及中成药加工业、动物药品制造业和生物制品业。

生物技术是当前发展最快的高技术之一,,生物技术为突飞猛进的医药制造业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生物技术研究与医药技术交叉产生了新的生物医药制造业,已经成为各国的投资热点,并成为医药制造产业中发展最为迅速的部分。在生物医药制造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也促进了世界生物技术医药产品产业化进程,促使生物技术药物市场不断扩大。生物技术创新药品在治疗领域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且增长迅速。发达国家化学药品与生物医药产品销售额已达1:1。目前世界医药的年产值已经达到2000亿美元,医药贸易额达1000亿美元,其中生物制药产品比重越来越高。现在,许多国家已把生物技术医药制造业视为经济增长点,世界生物技术医药制造业将会迅猛发展,预测世界生物技术药品到进入21世纪后的销售额将达600亿美元以上,年增长率将达34%。生物医药制造技术将成为维护人民健康的重要高技术。

天然药物成为医药制造业一支重要力量。人们先后发现许多海洋生物和矿物中具有抗菌、抗病毒、止血、抗肿瘤等药理活性作用的物

质。目前人们对海洋资源药物的开发刚起步,随着生物工程的迅速发展,当生物工程与海洋生物学结合时,将具有更大优点,可产生有益于人类治疗各种疑难疾病的药物。在阐明传统药物中活性成分的基础上研制新的天然药物,是当今重要的发展趋势。从天然药物中发现针对各种疾病的生理活性成分或药物的先导化合物,也是研制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新药的关键。天然药物的高技术性主要体现在其药用功效发现过程的复杂性,并因而产生大量秘方、技术诀窍等,目前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天然药物制造产业也成为医药制造业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医药制造业是我国重点支持的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传统产业和现代产业相结合的行业,产业链长、关联度高。医药制造业的下游产业除医疗卫生外,目前正在向保健食品、器材、卫生用品、化装品、环保产业、绿色农业等方面渗透。

药制造业是高投入型产业。其产品研究早期和生产过程中的严格标准和质量的改造和控制以及最终产品上市的市场开发均包含着资本的高投入。尤其是新药研发过程耗资大、耗时长,难度大。处于世界前列的各大制药公司在研发方面投入都十分巨大,研发费金额可占到其销售额的10一25%,生物技术制药公司的研发费用更高昂,占销售额比率高于一般制药公司,最高达到80%。

知名跨国制药公司的投入费用在销售额中的比重基本超过10%,平均水平为13.44%,可见,这些公司为了将来而不得不在今天注入重金,着力打造核心竞争力即便是从横向来看,医药制造业的药品研发投

入也大大超过其它工业和整个工业平均水平。在美国,各种工业在研究开发中的费用占销售额的比例是制造工业占 2.9%,航天工业占3.8%,电子产品占5.8%,计算机占8.3%,医药工业占16.7%,工业平均占3.6%。

医药制造业是高新技术产业。由于人类对生存、健康需求的持续高度化特征,使人们总试图利用最先进的手段、技术和概念来改进、装备医药、技术、生产和使用体系,因此,先导性技术进展总是医药制造业取得激战的动力源。它融合了各个学科的先进技术和手段。医药研究与生产需综合许多学科最新理论成果和现代知识手段,新技术的启用是医药制造业持续发展的动力,也是医药企业市场竞争的最重要手段。特别是现代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医药制造业再次腾飞注入了新的活力。此外,组合化学技术带来了新药开发革命,使新药研究出现了一个崭新的局面。

医药制造业是可创造高附加值的产业。产业的高风险性和高投入性必然需要高回报率来支撑,所以医药制造业研发费用的高额投入必然导致医药新产品的高附加值,只有如此,制药企业才能发展壮大,制药产业才一能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世界顶级跨国制药企业的平均利润率为17.99%,最高可达到30.69%,销售利润率高表明医药制造业的产品附加值高,营销策略得当,主营业务市场竞争力强,发展潜力大,获利水平高。

从生产成本占销售额的比重看,大部分企业的比重在一之间,平均水平为,可见,医药产品的生产成本销售额相对而言不高,体现出医药

制造业的高附加性和高产出性此外制药公司一旦获得新药上市批准,由于医药产品具有显著的低价格弹性和高收入弹性特征,制药公司便可以通过高昂的售价来获得高额利润。为了维护研究开发企业的利益,药品普遍实行专利保护。在专利期内,该药享有市场独占性,而专利药品的利润率大大高于非专利名药。

专利药品的高附加值,可使制药企业在短期内收回投资,高额利润促进企业加大研究开发力度,从而形成医药制造业进步的良性循环,使医药制造业成为诸多产业中具有持续回报丰厚特征。这种特征诱导着各国倾向于经由推动医药制造业的优先发展以带动国民经济的发展。

医药制造业是高风险型的投资产业。一从医药制造业本身特点看,新药研制是耗资大、耗时长的系统工程。一般来说,在新药研究和开发过程中,从最初的筛选化合物开始到最后上市,成功率非常之低,即便是美国也只有刃另外,医药制造业的利润增长率也可以反映医药制造业的投资经营风险是极其巨大的。

医药制造业是具有相对垄断性的产业。医药需求的世界性和生产集中性,使医药产品成为世界贸易最广泛的产品之一,由于医药产业高技术、高风险等特征及市场竞争激烈程度,使得医药制造业为少数大医药企业所垄断,使少数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医药市场中占据着较重要的位置,自1980年代以来世界制药企业购并重组浪潮愈演愈烈,跨国企业兼并收购进一步加大了市场集中度,2000年世界前10位大型制药企业的销售就己占世界药品销售50%。

医药制造业在大多数国家是由政府控制准入的行业,政府的严格

监督和其高投入特性等因素造成医药制造业的相对垄断。由于医药制造业直接关系到人类生存和健康,所以各国普遍在研发、生产、流通等各环节严格按标准进行监管。

医药制造业是持续的全球竞争性产业。由于人类生理机能和病理机制的普遍共同性特征,使一种医药产品、服务或技术基本不受地理、文化和人种等地域因素限制而便于建立全球性供给系统或在全球范围实施普遍推行。在此基础上,由于近年来全球经济一体化不可遏止,使医药制造业正在成为持续的全球竞争性产业。

医药制造业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它是一项高新技术密集的“朝阳”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与此同时也决定了医药制造业正在成为各国产业发展的核心和主导。

中国医药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现状分析

我国医药制造业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由于人口数量增长、人口老龄化和人均收入提高等因素,促使我国药品消费持续增长。据统计,年药品类商品购进总值为亿元,比同期增长药品类总销售为亿元,比同期增长,纯销售为亿元,比同期增长。

2017年中国医药行业发展概况及市场规模分析(图)

1)全球医药行业发展概况

受益于人类健康意识的加强,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以及医药科技领域的创新和发展,近些年来,全球医药行业保持了持续的增长。根据统计,2005-2014 年,全球医药市场规模从5,988 亿美元增长至10,272 亿美元,按不变汇率计算,复合增长率为6.18%。预测到2018 年,全球医药市场的规模将达到1.3 万亿美元。

2005-2014 年全球医药市场规模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智研咨询整理从2012 年开始,全球共有600 多种专利药将陆续到期。受专利药集中到期以及近期美国、欧洲五国(德国、法国、意大利、英国和西班牙)、日本等发达国家紧缩财政支出,增加使用广普药物等因素影响,发达国家药品销售收入增幅放缓。与发达国家相反,随着居民收入增长、人口增加,有效医药消费需求增长,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医药销售规模保持了较高的增长幅度。根据IMS Health的预测,2014-2018 年,按不

变汇率计算,美国的医药销售规模复合增长率为5-8%,中国为10-13%;预计到2018 年中国药品支出将达1,150 亿-1,850 亿美元。

2)我国医药行业发展概况

(1)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过去的10 多年来,我国医药工业保持着较为快速的增长。据统计,2003-2014 年,我国医药工业总产值由3,013 亿元增长至25,798 亿元,复合增长率达到22.05%,高于GDP 的增长幅度。根据统计,2011 年至2015 年,我国医药行业销售收入复合增长率为15.3%,2015 年我国医药工业销售收入为26,703 亿元,同比增长9%,利润总额2,749 亿元,同比增长率为12.3%,与上年同期增长率基本保持一致。我国医药工业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均超过同期GDP 的增长幅度,保持增长。

2011-2015 年我国医药工业销售收入及增幅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智研咨询整理

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5 年,我国超65 岁的人口为10,055 万人,占总人口的比例7.69%,到2015 年,超过65 岁的人口上升至14,386 万人,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47%。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以及居民支付能力的不断提高,我国人民对健康需求的增加将继续驱动我国医药市场规模的增长。据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的报告称,到2020 年,老年人口将达2.48 亿,老龄化水平将达17.17%。预计到2050 年,60 岁以上老年人占比将达31%。

2005-2015 我国超过65 岁人口变化情况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智研咨询整理(2)重点领域药品市场将进一步提升

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人类活动对居住环境的影响以及生活方式的转变、生活压力的增加,神经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系统疾病、肌肉骨骼

系统疾病以及肿瘤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病率呈持续上升和年轻化趋势。

受限抗令以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办法》等政策实施的影响,抗感染药物市场份额显著下降。根据南方所的统计,2014-2015 年城市公立医院终端化学药品中全身用抗感染药物市场份额由21.66%下降至18.02%。与之相反,神经系统、心脑血管系统、肌肉骨骼系统以及抗肿瘤用药市场份额增长较快。

2011 年10 月,卫生部等十部门联合制定了《医学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规划指出,鉴于近年我国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爆发且呈年轻化趋势,十二五期间要重点开展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精神神经疾病等慢性疾病防、诊、治的基础研究,建立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精神神经疾病等重点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

2016 年12 月27 日,国务院发布《“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国发[2016]77号),规划指出,加强重大疾病防治,开展血压血糖升高、血脂异常、超重肥胖等慢性病高危人群的患病风险评估和干预指导,健全死因监测、肿瘤登记报告和慢性病与营养监测制度;强化精神疾病防治,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报告登记、服务管理和救治救助;加强重大传染病防治,降低全人群乙肝病毒感染率,加强艾滋病检测、干预和随访,加大一般就诊者肺结核发现力度等。未来几年,精神神经疾病、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类以及肌肉骨骼类系统药物市场增长速度预期将高于医药市场平均增长速度。

(3)并购重组频繁,行业集中度增加

根据《关于加快推进重点行业企业兼并重组的指导意见》(工信部联产业〔2013〕16 号),国家将通过推进企业兼并重组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医药行业,到2015 年,前100 家企业的销售收入占全行业的50%以上,基本药物主要品种销量前20 家企业所占市场份额达到80%,实现基本药物生产的规模化和集约化。鼓励研发和生产、原料药和制剂企业之间的上下游整合,完善产业链,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鼓励同类产品企业强强联合、优势企业兼并其他企业,促进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根据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的统计和分析,按可比标准计算,2015 年中国医药工业百强企业整体主营业务收入达到6,131 亿元,同比增长5.3%,2011-2015 年的复合增长率为7.2%。行业竞争激烈的同时产业集中度也显著提升,2015 年规模超过100 亿元的百强企业达到了16 个,较2014 年增加了5个。根据统计,2009 年医药行业公告了17 起并购重组事件,2016年共有325 起并购重组事件。医药行业并购重组行为频繁。

2009-2016 医药行业并购重组活动数量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智研咨询整理(4)专利药集中到期以及仿制药质量一致性评价开展,国内仿制药面临重大机遇。从2012 年开始,全球将有600 余种专利药陆续到期,其中一些品种的临床应用短期内很难有新品种替代。我国是仿制药大国,已经具备了较高的工业水准和研发实力。专利药陆续到期,给国内仿制药市场制造了巨大的机会。相比于专利药,仿制药在研发成本及审批流程上都具有较大优势,因此销售价格相对较低,也更容易获得。随着专利药的到期和仿制药的不断出现,国内仿制药市场规模将快速膨胀。

2013 年2 月,CFDA 印发《关于开展仿制药质量一致性评价的通知》,正式启动评价工作。2016 年3 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开展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意见》,对具体工作提出指导意见。通过对比仿制药与参比制剂在内在物质和临床疗效上的一致性,淘汰内

在质量和临床疗效达不到要求的品种,促进我国仿制药质量整体水平的提升。随着仿制药质量一致性评价的全面展开,以及由此导致的仿制药质量的大幅提升,国内仿制药市场规模将快速增长。

我国医药行业的发展现状

1、1研发能力不足

制药和生物科技产业是典型的高技术产业,是我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确定的重大专项之一,自2005年以来该产业的研发投入比例在全球研发投入2000强企业中一直稳定在18%左右,在所有产业中排名第一。制药和生物科技产业也是全球研发强度最高的产业,自2005年以来,研发强度在全球研发投入2000强中一直维持在15%左右,是研发投入2000强中唯一一个研发强度超过10%的产业。整体上来看,中国制药和生物科技产业与美日韩和英法德等典型创新型国家有明显差距。2012年,中国医药和生物科技产业的研发投入经费占工业总产值的比例仅为 1.60%,美国和英国分别达到了23.63%和24.92%韩国在6个国家中比例最低,也达到了2. 51%。在我国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背景下,研究制药和生物科技产业研发投入问题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而一般来说,高昂的开发费用单靠企业自身的积累是无法达到的,从国际经验来看,凉人的研发费用主要来自三个途径,一是政府的支持,二是企业自身的研发投入,三是风险投资的支持。但是无论从哪个途径看,我国生物制药业的研发投入与发达国家相比都存在十分明显差距[2]。

1、2产业集中度低

我国医药产业集中度与国外相比较低,全国4800家企业产能过剩,20%到40%的产能闲置,新版GMP认证使得成本和壁垒提高,必然将淘汰一部分小企业。未来,我国医药行业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并购整合。

企业兼并重组高潮迭起,出于扩大市场、增强实力、迅速进人生物医药产业等不同考虑,生物技术公司之问、生物技术公司与大型制药企业以及大型制药企业之间在全球范围内不断进行企业兼并重组。

国际大型制药公司持续联合兼并,多次重组,企业规模越来越大,重组中的交易额越来越高、由于全球大制药公司的年销售额几乎占全球药品市场的一半,

所以发生在制药业巨头之间的并购事件最具有影响力。

跨国公司之间并购的主要动机是,并购方一希望通过被并购公司来获得新的接替性产品,或以此获取新技术。更为重要的是,2001~2005年近四百亿美元的专利药将失去专利保护,各个制药跨国公司都面临着专利药、尤其是重磅专利药到期的市场填补问题。因此,仿制药商之间竟争激烈,这导致并购增加企业兼并季组的不断进行提高了市场集中度,使企业规模迅速扩大一根据美国《财富》杂志排名的历年进入全球500强的制药公司营业收入情况,1998~2000年,这些制药企业的营业收入约占全球药品销售额的2/3,其中1999年和2000年分别为63%和66%[3]。

1.3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无原始创新技术和产品,以体外诊断试剂为例,我国在核酸诊断试剂市场应用方,而仅次于美国,但在核酸扩增技术方而没有核心专利,靠批量购买设备和技术。根据Omicsmaps网站的统计,中国共拥有233台高通量测序仪,仅次于美国的916台,位居第二,但全部是购买国外设备,并且设备仅分布在29家单位(美国的916台设备分布于286家单位),不利于技术的扩散。创新产品少,重复品种多;产品创新度低,被限制在低端市场[4]。

2.全球制药企业的发展之路

2.1 企业并购浪潮高涨

制药行业是一个集约化、国际化程度极高的产业。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通过企业合并与重组的形式不断增强竞争力,维护生存空间,谋求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医药经济的一个明显的发展趋势。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制药业就掀起了一系列并购浪潮。伴随着一系列的并购,全球制药业的集中度也迅速提高。葛兰素与史克必成合并后,2001年销售额达到248亿关元,相当于我国6 700家药品生产企业2001年销售收入2 096亿元人民币的总和。此外,瑞辉于1999年与华纳兰伯特的合并后又于2003年完成了对法玛西亚的收购,使其制药业收入由1995年的79亿关元增加到2003年的400多亿关元。据有关资料预测,21世纪全球排名前70家大型药品生产企业将合并为15家,制药业的集中度正在迅速提高[5]。

我国制药行业的现状来看,整个行业一是多数生产企业规模小,产业规模小,

无法形成规模效应;二是企业数量多,生产低水平重复多;三是大部分企业科技含量低、管理水平低、生产能力低。而制药业自身对于技术、资本、研发等方面的高要求决定了我国药品生产企业目前的这种局面不可能长久保持下去。

2.2 现代生物技术药挑战化学药地位

现代生物制药以高技术、高投入、高附加值、高风险、高利润为特点,成为制药业的新的经济增民点。目前,全球现代生物技术公司大约有3 000多家。其中,美国大约有2000多家(从事生物制药的就有近1300家)。其余主要分布在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目前已有100余种基因工程药物上市 , 1 000多种生物技术药物正在进行临床试验,700多种生物技术诊断试剂正集中应用于制药业。资料显示,2003年全球生物技术药品市场约为600亿关元,预计在未来10年中,生物医药将以20%左右的速度增民,远远超过整个医药市场7%的增民速度[6]。

3.我国制药业的发展方向及趋势

3.1中国制药业的自主创新之路

近年来,世界范围内新药研发费用逐年上涨,而新药研发效率却逐年下降。这使得跨国制药企业而临着巨大的成本压力,同时也不得不采取制药产业链梯度转移的方式来降低成木。目前,中国已成为亚洲研发外包的首选地。大型跨国制药公司制药产业链的转移,即从研发到生产的转移,将对我国制药业的发展和产业升级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这一转移对我国制药业来说也是一个极好的机遇和挑战[7]。

16年中国医药行业发展概况及市场集中度分析【图】

2040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比例预计将达到28%,仍有巨大上升空间,60岁以上老年人才是医疗需求的主力;恶性肿瘤、糖尿病、心脑血管等慢性疾病发病率快速上升,对新一代疗效更好、副作用更小的治疗方案需求十分迫切,驱动产业创新。从国际比较经验看,处于人口加速老龄化阶段,卫生总费用GDP占比仍将持续提升。

中国医疗产品供应链面临质量标准的全面提升:1)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标准全面向欧美最高标准看齐,创新药、市场亟需产品有望获得加速审批;2)仿制药一致性再评价势在必行,推动已上市药品质量快速提升;3)“两票制”逐步落地、“营改增”加重代理渠道税票处理难度,医药流通行业迎来集中度快速提升的第二次浪潮。未来几年,医疗产品供给端质量标准全面提升,唯有创新型企业强者恒强。

在中药注射剂、辅助用药、抗生素等品种的驱动下,我国医药行业经过近10年的快速增长,当前国内医药行业增速逐步开始显现出下滑趋势,不少投资者对医疗行业的发展前景产生疑问。我国医疗行业真的饱和了吗?

我们认为国内的医疗环境没有发生实质改变,中国有庞大的消费人群,与之对应的庞大临床受试群体;中国拥有全球具竞争力的中间体和原料药制造技术和低成本;随着中国企业实力提升,未来中国制造中会出现中国创造,我们坚定看好行业发展前景。

我国终端药品销售情况

我国终端市场药物销售构成

我国医疗支出GDP占比、人均卫生费用、医师密度、病床数等都落后于中等发达国家,提升空间大。

部分国家医疗卫生费用占GDP比例

部分国家人均医疗卫生费用对比

医药的需求按照消费层次划分可以分为:①刚性需求和弹性需求;按照种类划分可以分为:②医药产品需求和医疗服务需求。

医药的刚性需求是指满足大部分国民基础救治的医疗保障,刚性需求不是一成不变的,与人口结构的变化,疾病谱的变迁密切相关。我国人口老年化加剧,肥胖人群增多等都将驱动医药刚性需求的上升。到

2040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的比例预计将达到28%,65岁以上老年人的年均医疗开销是青壮年的3倍,老年化社会对医疗资源的需求十分巨大。

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

不同年龄段的年均医疗费用

随着经济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中国与世界都将面对慢性病负担比率逐渐增高的问题。目前中国明确诊断的慢性病患者超过2.6亿人。影响慢病的主要社会决定因素包括工业化、城镇化和老龄化。

我国终端药品销售情况

除了人口老龄化,疾病谱的迁移导致的刚性用药需求外,随着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消费观念的改变,人们追求的是用疗效更好、副作用更小的高端药物、创新技术,我们将其定义为对医药的弹性需求。最具代表性的领域是抗体生物药、精准医疗、互联网医疗等。

精准医疗市场规模预测

血液制品项目招商引资报告

血液制品项目招商引资报告 规划设计/投资方案/产业运营

血液制品项目招商引资报告 在血液制品行业发展过程中,随着世界范围内陆续发生血制品安全事件,各国政府逐渐加强了监管,加上企业的兼并重组,全球血液制品企业 从上世纪70年代的102家减少到不足20家(不含中国),其中美国5家,欧洲8家。行业整合后,形成了以CSL、Baxalta、Grifols等国际龙头企业,采浆量前五位的企业市场份额占比为80%以上,基本垄断了世界上血液制品的供应,行业集中度凸显。 该血液制品项目计划总投资5616.06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 4240.38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5.50%;流动资金1375.68万元,占项目 总投资的24.50%。 达产年营业收入9918.00万元,总成本费用7721.73万元,税金及附 加102.44万元,利润总额2196.27万元,利税总额2601.64万元,税后净 利润1647.20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954.44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 39.11%,投资利税率46.33%,投资回报率29.33%,全部投资回收期4.91年,提供就业职位199个。 报告针对项目的特点,分析投资项目能源消费情况,计算能源消费量 并提出节能措施;分析项目的环境污染、安全卫生情况,提出建设与运营 过程中拟采取的环境保护和安全防护措施。

......

血液制品项目招商引资报告目录 第一章申报单位及项目概况 一、项目申报单位概况 二、项目概况 第二章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分析 一、发展规划分析 二、产业政策分析 三、行业准入分析 第三章资源开发及综合利用分析 一、资源开发方案。 二、资源利用方案 三、资源节约措施 第四章节能方案分析 一、用能标准和节能规范。 二、能耗状况和能耗指标分析 三、节能措施和节能效果分析 第五章建设用地、征地拆迁及移民安置分析 一、项目选址及用地方案

中国制药业行业分析资料讲解

中国制药业行业分析 医药行业发展概况 医药制造业分类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在国际医药市场总体上继续保持巨大需求和发展的大环境下,我国国内市场也将出现旺盛的消费需求环境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进一步扩大我国药品市场医保制度改革全面推进,将进一步促进价格低廉、疗效确切的国产普通药的使用人口的增长和老龄化促使我国的用药将有较大增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完善,农民收入的提高,为医药市场创造了发展空间。年国内医药商品销售额为亿元,预计年将达到亿元,成为继美、日、德、法后的世界第大医药市场而中国经济继续保持的高速增长势头,意味着我国药品市场的增长速度继续保持高于美国药品市场,我国医药市场将达到亿美元,超过美国成为全球

第一大市场。 国内外医药市场容量的不断增长,为中国医药制造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带来巨大的竞争压力,医药制造业将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最有增长潜力的行业之一。 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医药制造业可以分为五小类,即化学药品原药制造业、化学药品制剂制造业、中药材及中成药加工业、动物药品制造业和生物制品业。 生物技术是当前发展最快的高技术之一,,生物技术为突飞猛进的医药制造业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生物技术研究与医药技术交叉产生了新的生物医药制造业,已经成为各国的投资热点,并成为医药制造产业中发展最为迅速的部分。在生物医药制造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也促进了世界生物技术医药产品产业化进程,促使生物技术药物市场不断扩大。生物技术创新药品在治疗领域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且增长迅速。发达国家化学药品与生物医药产品销售额已达1:1。目前世界医药的年产值已经达到2000亿美元,医药贸易额达1000亿美元,其中生物制药产品比重越来越高。现在,许多国家已把生物技术医药制造业视为经济增长点,世界生物技术医药制造业将会迅猛发展,预测世界生物技术药品到进入21世纪后的销售额将达600亿美元以上,年增长率将达34%。生物医药制造技术将成为维护人民健康的重要高技术。 天然药物成为医药制造业一支重要力量。人们先后发现许多海洋生物和矿物中具有抗菌、抗病毒、止血、抗肿瘤等药理活性作用的物

血液制品行业情况

血液制品行业情况 7月上旬,湖南的一位血友病患者突然腹腔出血,由于没有进行及时的药物 治疗,在北京某医院去世。 “北京市场凝血因子断货已有一个月了,现在北京的血友病患者都惴惴不安,不知道这样的灾难会不会发生在自己的身上。” 7 月11日,中国血友病联谊会会长储玉光忧心忡忡地 说。 据了解,目前全国约有10万名血友病患者,由于该病需要终生药物治疗, 凝血因子成为其生活必需品,但是近来凝血因子在全国非常紧俏。 ■国内生产有限 血友病(hemophilia)是先天性因子毗、K、幻缺乏,可分为血友病甲、乙、丙三类。在该病治疗中,注射从血液中提取的凝血因子是普遍采用的安全用药方法。 据储玉光介绍,病情严重的患者每周要注射凝血因子,市场上200单位的凝血因子售价240元,300单位的售价340元,患者一年的花费为3万~5万元。随 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凝血因子认识的增强,近年来国内凝血因子需求呈上升趋势。 据了解,全球血液制品市场主要由百特、CSL贝林、拜耳及新生力量奥克特 珐玛等公司占据。2004年PPTA统计显示,全球生产人血白蛋白466吨,折合10 克包装为4672万瓶;静脉丙球69吨,折合2.5克包装为2820万瓶;第VIII 凝血因子产能21.74亿国际单位,折合200国际单位包装为1087万瓶;第IX 因子产能4.45亿国际单位,折合200国际单位包装的PCC为222.5万瓶。北美、欧洲市场各占全球市场40%勺份额。国内血液制品市场上有华兰生物、蓉生药业、

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上海莱士等标志性企业。而由于技术壁垒,目前只有华兰生物、上海莱士和安徽绿十字三家公司能生产凝血因子,其中华兰生物占据凝血因子市场30%左右的份额。 ■市场紧缺袭来 7月16日,生产凝血因子的三家企业之一的上海莱士市场部工作人员谨慎 地表示,目前莱士还在生产凝血因子。但其对市场供应情况不予回答。 华兰生物董事长安康表示,国内原料血浆供应2004年约为4300吨,2005 年以后已减少50%以上。据他介绍,自2004年5月底国家四部委开展单采血浆站整顿以来,全国156家单米血浆站已关停36家。而与此同时,全国36家血液制品生产企业中已有6家企业因无血浆供应彻底停产,另有10家企业处于基本停产状态。生产不足已波及到全国所有大型医院的血液制品供应。 去年4月,卫生部会同国家发改委、国资委等九个部委发布血站管理新规, 大部分血站至今尚未调整到位,采血量大为减少。 此外,血浆利用程度不高也是凝血因子紧缺的原因之一。一般来说,1吨血浆能分离出2700瓶白蛋白(每瓶10克),同时能分离出1400瓶丙种球蛋白、800 瓶凝血因子。“而我国大部分血液制品企业只能生产2~3种产品,具有6个品种 以上的优势企业较少。且同一集团企业和不同企业之间就生产组分进行转移和/或委托加工的政策尚未明确,制约着血液制品的综合利用。”安康说。 去年全国投浆3200~3400吨,少于一个跨国巨头的投浆量。而在33家血液 制品企业中,只有排名前5位的华兰生物、蓉生、蜀阳、上海莱士、上海生物制品所的投浆量大于300吨。大多数企业规模小,无法实现资源的集中利用。不少企业以生产人血白蛋白和免疫球蛋白为主,凝血因子等咼端咼附加值新品鲜有开发,血浆资源浪费严重。

血液制品行业情况

血液制品行业情况 3.1行业名词解释 3.2所属行业及相关政策 3.2.1所属行业类别 公司是以血液制品业务为主,集生化药、化学药、原料药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医疗产业集团。产品包括血液制品、糖尿病及抗感染类化学药、生化药等。根据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 年修订)》规定,公司属于“C 制造业”中的子类“C27医药制造业”。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T 4754-2011),公司属于门类“C 制造业”中的大类“C27医药制造业”中的小类“C2761生物药品制造(指利用生物技术生产生物化学药品的生产活动)、C2762基因工程药物和疫苗制造(博雅生物涉及疫苗制造业务,不涉及基因工程药物的制造)”。根据万德行业分类,公司属于“生物科技-血液制品”细分行业。 3.2.2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与美国一样,在一定程度上政府对血制品行业实施严格管控。中国血制品生产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1986年,为防控AIDS传播,海关叫停了白蛋白以外所有血制品的进口。2001年5月,国务院宣布不再批准新的血液制品生产企业。2006 年4月,卫生部等九部委要求,血浆站必须由血液制品生产企业设置。2008年又规定血液制品生产企业的产品少于国家要求数目的,不得申请设置新的单采血浆站。这些政策既限制了市场准入,也限制了小型血制品企业的扩张。

3.3行业发展概况 3.3.1血液产品概况 人体血液由血浆、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组成,其中血浆约占血液体积的 55%。人血浆中约90%是水,仅有约7%是蛋白质。在蛋白质中约60%为白蛋白、约 15%为免疫球蛋白、约4%为凝血因子类、约21%为其他蛋白成分。

管理咨询行业分析与展望

管理咨询行业分析展望 管理咨询行业分析及展望 分类: ?管理咨询 — albertxu @ 12:43 □演绎咨询产业 对管理思想产业链的分析可以借用"渠道"这个热门词汇,管理思想之流从高到低,高处是先进的经验、非凡的智慧、优秀的技巧或者"先知的预言",低处是成千上万等待经验、智慧、技巧和预言的企业。 全球范围内,这种势差成就了麦肯锡、安盛、德勤、毕马威、安永、普华永道、波士顿、罗兰贝格等国际知名管理顾问公司,如今这些公司大都在中国建立了分公司或办事处,他们认为中国的管理咨询市场就要打开,因为中国企业管理的势差更大,市场空间十分广阔。伴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的不断深入,管理咨询作为未来的朝阳产业在我国已落地生根了。然而,从各方面看,管理咨询业的发展将会有很大发展机遇。 我国企业整体经营管理水平不高,管理资源匮乏,这已是不争的事实。这种状况客观上为管理咨询业的发展带来了广阔发展前景及市场潜力。 尽管有一些不利因素,但管理咨询近年来还是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产生了些有能力向企业提供高层次管理咨询服务的管理咨询公司。这些公司数目不多,且聚集在北京、上海、深圳人才汇集的三地。其咨询人员一般来自企业的管理层,具有很高的素质,对现代企业管理有深入的研究和丰富的经验,他们的咨询建议相对于国际管理机构来说更切合中国企业的实际情况,因而受到了企业界的欢迎,树立了良好的口碑。 回顾历史,我国咨询产业已经探索近20年。 80年代初,政府开始创办咨询企业,它们主要集中在投资、科技和财务咨询领域。比如,国家计委在全国创立"投资咨询"和建设"工程咨询"公司,那时信息咨询业是非规范和非市场化的,但其出现也让人们领悟到了信息的价值。 90年代初一批外资和私营"信息咨询"、"市场调查"公司开始涌现,并为企业提供规范化咨询服务。经过5年左右的发展,如"零点调查"、"盖洛普(中国)咨询"、"华南国际市场研究"、"慧聪信息"、"浩辰商务"等脱颖而出。时至90年代中期,国外管理咨询公司大批进入中国,从此管理咨询业告别了"点子"时代,进入专业化发展阶段。到了21世纪,一些国内管理公司开始在市场上崭露头角,出现了"汉普管理咨询"、"博峰营销"、"派力营销"、"远卓管理顾问"、"沃尔福管理咨询"等一批咨询企业。 在中国,管理咨询业的发展完全是与改革开放的进程相伴的。我国咨询业于80年代初

如何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word版本

如何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 导语:实际上,加快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就是在中国制造的基础上培育和发展中国创造。 经济观察报尹中卿/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及时抓住经济全球化机遇,主动承接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转移,逐步发展成为全球制造业大国和“世界工厂”,近半数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和货物出口额跃居世界首位。同时也要看到,长期以来,中国产业主要集中在低附加值的非核心部件加工制造和劳动密集型装配环节,在国际分工和全球价值链上处于中低端,制造业大而不强问题十分突出。 现在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外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面对传统优势减弱和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迫切要求我们加快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 近几年来,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一直围绕“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专题开展调研。从调研情况看,目前一些地方和部门对如何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认识还比较模糊,政策上也有许多偏颇和缺陷。例如,早在“九五”期间,政府就提出要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但许多地方却把战略重点一股脑地转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企业和先进制造业,并没有把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改造放到应有位置上。一些地方将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简单对立起来,在土地、税收、融资等方面给予新兴产业许多优惠政策,传统行业却难以享受到。一些地方通过行政手段“腾笼换鸟”,热衷于铺新摊子,结果不仅打断原有企业供应链条,丧失传统产业优势,造成严重的就业和税收问题,而且一些新引进的所谓“高端产业”依然处在组装、加工、制造的低附加值环节,缺乏核心技术,产业竞争力和经济效益并没有得到相应提高。 实际上,加快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就是在中国制造的基础上培育和发展中国创造。“中国制造”是基础,“中国创造”是目标。在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之间,我们

2020年医药制造行业研究报告

2020年医药制造行业研究报告摘要医药制造行业属于弱周期行业,在监管、环保、资金和技术层面均有一定进入壁垒,下游需求的稳定为医药制造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但目前医药制造行业仍然存在集中度低、产品同质化严重等问题。2018年以来,受医改政策持续推进的影响,行业整体收入和利润增速承压。预计2020年,医药行业政策将持续在“去产能”和“调结构”两方面发力,随着一致性评价进程的深入、由国家医保局主导的带量采购在全国推行、基药目录和医保目录完成新一轮调整以及重点监控目录的发布,医药制造行业收入和利润增长仍将面临一定压力,并进一步带来企业竞争力的分化,研发能力、成本控制能力、品种储备、资金实力将对企业信用水平产生重要影响,行业集中度也有望得以提升。 进入2019年,医药制造企业债券发行数量及规模均有明显下降,同时,发行主体仍集中于高信用等级。医药制造行业发行人普遍具有品牌优势和细分市场竞争优势,尽管盈利水平有所下滑且企业存在分化,但整体仍处于较高水平;资产负债率适宜,行业整体信用品质较高。 一、行业概况 医药制造业是指将原料经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后成为新的医药类产品的行业,包括化学制药工业(含化学原料药和

化学制剂药)、中药工业(含中成药制造和中药饮片加工)、生物制药工业和医疗设备及器械制造工业等子行业。 从产业链的分布看,医药制造业上游为能源、种植、化工等行业,下游为医药流通环节,其中,化学制药工业上游行业主要为基础化工原料,化工原料通过化学合成形成化学中间体,再通过进一步的化学反应形成药物有效成分化学原料药,最后依据不同的给药形式制备成不同剂型的制剂药;中药工业上游主要为中药材种植业,经过采摘、晾晒等处理形成中药材,中药材可直接通过炮制形成中药饮片,也可进行有效成分的提取,制备成丸、散、膏、丹等不同剂型的中成药;生物医药对研发依赖性强,研发服务是其主要上游行业。医药制造业下游主要为医院、零售药店、第三终端等销售渠道,药品和医疗器械通过该等渠道完成最终的销售或者医疗服务的提供;由于药品关系到国计民生,医疗制造行业下游具有需求刚性。 医药制造行业由于具备一定需求刚性,周期性不强。产业政策的引导、监管和干预对医药生产企业的市场需求和价格策略形成影响,而企业产品优势的维持、技术创新与工艺升级、市场拓展效率的提升等均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过硬的研发团队,所以医药制造行业作为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行业,对政策、研发和资金等要素较为敏感。 二、行业环境

中国血液制品生产企业一览表

1 中国血液制品生产企业一览表 安徽安徽大安生物制品药业有限公司1 安徽绿十字生物制品药业公司 1 安徽汇总2 甘肃省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 1 甘肃省汇总1 广东省广东省血液制品所 1 广东卫伦生物制药有限公司1 三九集团湛江开发双林药业有限公司 1 深圳卫武光明生物制品厂1 广东省汇总4 广西省广西北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柳州生物制品分公司 1 广西省汇总1 贵州省贵州黔峰生物制品有限责任公司1 贵州省汇总1 海南省海口圣宝生物制品有限公司 1 海南省汇总1 河北省河北大安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1 河北华凯生物技术联合有限公司 1 河北省汇总2 黑龙江哈尔滨世亨生物工程药业股份有限公司1 黑龙江汇总1 北省武汉瑞德生物制品有限公司 1 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1 北省汇总2 南省清华紫光古汉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1 南省汇总1 江苏华兰生物工程(苏州)有限公司 1 江苏汇总1 江西省江西博亚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1 江西省汇总1 辽宁省广西北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辽阳血液技术分公司 1 辽宁省汇总1 山东省山东省血液制品研究所 1 山东省汇总1 山西省山西康宝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1 山西省汇总1 陕西省西安回天血液制品有限公司 1 陕西省汇总1 上海上海莱士血液制品有限公司 1 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 1 上海新兴医药股份有限公司1 上海汇总3 四川省成都蓉生药业有限责任公司1 四川远大蜀阳药业有限公司 1 四川省汇总2 新疆区新疆豪斯达生物制品有限公司1 新疆区汇总1 浙江浙江省海康生物制品有限公司1 浙江汇总1 重庆市重庆益拓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1 重庆市汇总1 北市北天坛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 1 北市汇总1 河南省华兰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1 郑州海星邦和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1 济南军区生物制品药物研究所 1 河南省汇总3

中国血液制品行业市场发展分析报告

中国血液制品行业市场发展分析报告

目录 第一节国际视野:中国血制品行业激流勇进 (5) 一、血液制品最大特点:人源性 (5) 二、国内血液制品市场规模可观,CAGR=23.2% (7) 三、国际血液制品供需相对平衡,采浆增速不断下滑 (7) 四、国内血液制品市场供不应求,行业企业曲折前行 (8) 五、国外回收血浆,国内关山难越 (9) 六、全球血制品资源地域分布严重不均 (12) 第二节国内视野:浆站资源竞争加剧,量的增长是主旋律 (18) 一、血制品产业链条明晰,浆站资源为王 (18) 二、拥有浆站资源的行业龙头企业将胜出 (20) 第三节国内视野:价格管制放开,近两年提价幅度基本确认 (21) 一、国内视野:近两年提价幅度基本确认 (21) 二、人血白蛋白供应持续增长、国产后劲十足 (22) 三、凝血因子:患者群体特殊,大幅上涨仍有压力 (24) 四、人纤维蛋白原:小品种,高增长 (25) 五、静丙供求紧张,国内外价差较大,长远看是提价动力 (26) 六、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供应稳定,涨幅有限 (29) 七、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发展受限,批签发下降 (29) 第四节国内视野:技术创新是长远之计 (31) 一、国内产品线基本定型,血浆综合利用度低 (31) 二、重组血液制品是今后发展方向 (32) 第五节重点公司分析 (33)

图表目录 图表1:血液构成图示 (5) 图表2:全球血液制品市场规模及其增速情况 (6) 图表3:中国血液制品市场规模及其增速情况 (7) 图表4:2005-2013年欧洲PPTA成员企业采浆量及其增速 (7) 图表5:2000-2015年国内采浆量及其增速 (8) 图表6:美国历年献浆人次(单位:万人次) (9) 图表7:北美血液制品行业投浆量情况(单位:吨) (10) 图表8:欧洲血液制品行业投浆量情况(单位:吨) (10) 图表9:美国单采血浆站数目(单位:个) (11) 图表10:中国单采血浆站数目(单位:个) (12) 图表11:全球投浆量地域分布 (12) 图表12:全球血浆蛋白市场地域分布 (13) 图表13:全球血液制品行业竞争态势(按2012年销售额) (14) 图表14:中国血液制品行业竞争态势(按2015年采浆量) (14) 图表15:欧美血液制品市场销售构成 (15) 图表16:中国血液制品市场销售构成 (16) 图表17:全球范围内白蛋白、八因子、静丙对血浆的需求量及其相对变化(单位:百万升) (16) 图表18:中国血液制品产业链 (18) 图表19:主要企业的单采血浆站数目对比(单位:个) (18) 图表20:中国人血白蛋白及进口部分市场规模变化情况(单位:百万元) (21) 图表21:国产及进口人血白蛋白占比变动情况 (22) 图表22:中国人血白蛋白市场份额(按2014年度收益计) (22) 图表23:2010-2015年城市样本医院人白销售增长情况 (23) 图表24:中美每百万人口FⅧ使用量 (24) 图表25:2011-2015年凝血因子批签发情况 (24) 图表26:2010-2015年城市样本医院FⅧ销售额增长情况 (25)

中国管理咨询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管理咨询行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竞争的日趋激烈,管理咨询业中国真正开始起步,逐步进入了专业发展阶段。近年来,我国管理咨询行业不断发展,逐步赢得了顾客的信任,管理咨询理念也越来越被企业所接受。中国管理咨询行业的市场前景广阔,可以说是新兴的“朝阳产业”。 一、企业管理咨询的含义 企业管理咨询是帮助企业和企业家,通过解决管理和经营问题,鉴别和抓住新机会,强化学习和实施变革以实现企业目标的一种独立的、专业性咨询服务。它是由具有丰富经营管理知识和经验的专家,深入到企业现场,与企业管理人员密切配合,运用各种科学方法,找出经营管理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定量及定性分析,查明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改善方案并指导实施,以谋求企业坚实发展的一种改善企业经营管理的服务活动。 二、我国管理咨询行业的发展现状 1、市场正在成熟,已经从盲目咨询到目的和要求十分明确的咨询。咨询经验和素质普遍提高,对咨询的要求更注重咨询实际执行效果、品牌、公司的咨询经验和专业水平。 2、咨询市场快速发展。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中国咨询市场的开发、培育和自我增长已经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阶段。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企业和政府面对的国际和国内环境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引发了管理咨询需求的迅速增加,中国的咨询市场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阶段。 3、咨询公司发展参差不一。中国的高端客户基本被国际咨询公司垄断,中国本土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全面技术或专业化国际性大公司还未真正形成。几个大公司影响力迅速提高。众多中小咨询公司蓬勃发展,但行业管理、咨询公司的组织和内部管理模式的不成熟和咨询师队伍自身素质和管理等原因极大地制约着咨询公司的健康发展。 4、咨询公司之间的竞争秩序和竞争规范还没有形成,恶性竞争和不良竞经常发生,严重影响着咨询行业的健康发展。 5、国家政策层面的不良引导不利于本土咨询公司和国际咨询公司的竞争,也危及着国家和企业的经济和信息安全。国家对咨询行业的重视程度不高和政策的不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品牌之路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品牌之路 “中国制造”为全球经济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并最终是要面向世界,但是在Made in China充斥着世界各国街头的时候,中国的商品却并没有获得对方的尊敬,在西方企业强烈感受到“中国制造”的冲击波的时候,“中国品牌”也没有获得与之匹配的竞争力。从“中国制造”的繁荣到“中国品牌”之富强,我们任重而道远。 发达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中60%的部分来自品牌产业,而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中只有不到20%的价值是由品牌制造业所贡献的。我们是排名世界贸易前10名的外贸巨人,贸易中流转的商品却无法带来品牌的附加价值,仍在以原始的资源和加工价值为我们换得微薄的利润。然而我们的经济终究要面对更直接的国际竞争,我们的企业已经走到了必须选择的十字路口。 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需要中国品牌 中国经济的增长让世界瞩目,这已经是一股无法阻挡的力量,按此速度几十年后经济总量将会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但是如果不能转变经济的增长模式,依靠这样的一种靠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产出、低效益的粗放模式的增长是不可能持续太久的。 数据显示,2003年中国外贸依存度为60.2%,2004年已超过70%,已是全球最高。美国国内消费对经济的贡献达到78%,日本更高,占85%,而中国却恰恰相反,中国经济的增长相当大程度上是靠外资在推动,国内消费对经济的贡献率比较低。全国出口企业中拥有自主品牌的只有20%,自主品牌出口约占全国出口总额的1%,在中国庞大的对外贸易额中,加工贸易占到了半壁江山。在外资企业的大规模出口中,中国获得的真实收益并不算高。由于外方控制了收益最高的设计、研发、品牌等环节,过度依赖外资企业出口和加工贸易,不但不能为中国经济带来相应的利益,反而会使国内产业产生空洞化的趋势,这种的经济增长模式可能使中国经济套牢在低端产业的陷阱之中。 对目前中国大部分企业来说,实现产业升级和品牌塑造是一项极其艰难的任务,但是一个国家,如果没有一批推动国家经济融入世界经济的世界级品牌,这个国家的未来和前途是没有多大希望的。老子说“胜人者力,自胜者强”,在今天在这场没有硝烟的世界商战中,决定胜负的武器已不再是飞机大炮,而是科技、文化、品牌与形象。如同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先生曾经说过:“没有自己的民族工业,没有自己的拳头产品,这个国家就没有前途。” 品牌形象代表国家形象,品牌之争更是民族工业的命运之争,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需要中国品牌的自强。 中国企业国际竞争需要中国品牌 数据显示我国有170多类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位,却少有世界水平的品牌,在2005年度《世界品牌500强》中,真正属于中国的只有4个。而最新一期的美国《商业周刊》刊登的全球品牌100强榜单中,没有一家中国品牌上榜。 我们自问:“制造大国、品牌小国”的局面还要走多久? 美中经贸投资总商会会长、世界著名企业联盟执行主席周茳钐先生曾经指出:全球华人竞争力品牌总价值已超过1万亿美元,华人竞争力品牌企业总资产已超过2万亿美元,华人竞争力品牌价值已经得到世界的肯定。中国在未来应是拥有众多自主知识产权、众多世界品牌的经济强国,而不应是世界品牌的加工厂。 近年来,全球经济买方市场初步显现,竞争日趋激烈,市场已由产品消费走向品牌消费,企

医药行业投资分析报告

医药行业分析报告 2014年底,我国年龄60岁以上的人口大概是2.12亿,2050年将达到4.8亿.据相关报告研究,大健康产业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新兴产业。美国的健康产业占GDP比重超过15%,加拿大、日本等国健康产业占GDP比重超过10%,而我国的健康产业仅占GDP的4%-5%。“健康中国”有望开启十万亿级的健康产业投资盛宴。 一、医药行业定义及分类 医药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产业和现代产业相结合,一、二、三产业为一体的产业。医药行业从运营情况来看,主要分为医药工业和医药商业两大类;其中医药工业可分为七大子行业,分别为:化学原料药制造业、化学制剂制造业、生物制剂制造业、医疗器械制造业、卫生材料制造业、中成药制造业、中药饮片制造业。 二、行业概况及现状 医药是高技术、高风险、高投入、高回报的产业,一直是发达国家竞争的焦点。回顾中国医药行业这些年的发展情况,全国医药生产一直处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阶段。我国医药工业的重点子行业主要包括化学制药、中药工业、医疗器械和生物制药业。 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中国报告大厅获悉,与医药行业有密切关系的主要包括: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药品分类管理、GMP认证制度、药品集中招标采购、药品降价、降低出口退税率等。2015年上半年,医药行业整体增速是下滑的。而生物医药类(包括生物检测)、医疗器械类、医疗服务类几乎全部预增,这三类企业的快速发展,说明我国医药产业在政策支撑下正在进行结构性调整,整个行业向技术提升方向发展趋势明显。 2015年上半年医药生物行业实现营业收入3819.86亿元,同比增长13.01%;实现营业利润411.21亿,同比增长20.28%,行业处在低速增长区间,但利润增速继续高于营收增速,表明行业盈利能力得到提升。同比来看,营收增速下降 0.32%,但利润增速上升了4.42%;环比来看,二季度营业收入增长5%,营业利润增长14.95%,高于前几年的增长水平。行业盈利能力继续得到提升。 三、政策及环境 自1997年以来,医药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稳步提高,主要经济指标占全部工业总额的比重,呈现稳步增长态势。我国是目前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制药大国,可生产化学原料药1300多种,总产量80余万吨,其中有60多个品种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 英国《金融时报》500强企业所属行业中,制药业是仅次于银行业的全球最有投资价值的行业。9月23日从工信部网站获悉,为进一步落实《中国制造2025》工作部署,促进医药工业持续健康发展,按照1+X规划编制工作要求,2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在京组织召开《医药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座谈会。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指出,近两年来我国医药工业继续保持了中高速增长,在各工业大类中位居前列,利润率显着高于工业整体水平。但行业发展仍存在创新体系有待完善、产品结构亟待升级、质量安全有待提高等问题。通过规划的编制,为我国医药产业发展做好顶层设计和科学谋划,对于引导医药产

国内血液制品行业现状看点及相关上市公司点评

国内血液制品行业现状、看点及相关上市公司点评 本文作者:杰文(雪球ID);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发布已获作者授权,旨在行业交流,不构成投资建议。 目前国内血液制品企业的生命线是采血浆站,生存空间拼产品分离技术,而公司未来则决胜于转型实力。国内血液制品市场现状 国际血液制品集中度非常高,呈寡头垄断,市场供需较为平衡,市场增长主要靠新产品和新适应症的推出。国内血液制品行业相对独立和封闭,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由政府政策主导,企业相对分散又趋于集中;在未来较长时间内,血液制品企业的竞争力由血浆资源拥有量和血浆综合利用能力 决定。 提取能力:国外大型血液制品企业能从人血中分离出17~20种产品,以凝血因子类为主,人血白蛋白占比相对较小;国内最多能够提取11 种,一般能分离出3-4 种产品,主要还是白蛋白及免疫球蛋白,凝血因子类产品产出量很少。 我国与发达国家血液制品品种比较生产能力:目前国际血液制品市场年投浆量30000吨左右,主要生产厂家40余家,全球总消耗量约为100 亿美元;国内年投浆量4000吨左右,国内有大约32家血液制品企业,政府对浆站控制严格,实行审批制,但2013年开始有所松动。消费结构:国内血液

制品目前除了人血白蛋白的价格高于国际,其他产品(比如免疫球蛋白和凝血因子)的价格都远远低于国际价格。由于产品结构的差距主要是因为医疗水平以及工业水平的差距导致的,未来国内血液制品发展的重点会是在免疫球蛋白和凝血因子类产品上。 我国与发达国家血液制品使用比较病毒灭活:国外血液制品制剂均通过两步病毒灭活处理;国内血液制品则是一步或两步清除/灭活工艺。 目前我国居民人均血液制品消费量极低,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我国白蛋白一直供应紧张,未来仍将有年均15%左右的增长率;静注人免疫球蛋白人均用量仅为国外的10%,自2004 年以来年均增长速度在30%以上,目前中小医院尚未普及应用,发展潜力较大;凝血因子类产品的销售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相较于国外40%的市场份额,市场空间还十分广阔。推动需求的动力包括医保覆盖范围的扩大、人口增长和老龄化 国内血液制品行业看点 我国血液制品行业在2012-2013年看属于内生性增长,2014-2015年看属于外延式扩张。实际运营中,因为都是公对公交易而且销售、采购和付款单位高度专业单一,血液制品的业绩人为操控的可能性大,看看数额巨大的预收款、应收款就知道怎么回事了。所以某一年的半年报或者年报做比

2021年血液制品行业分析报告

2021年血液制品行业 分析报告 2021年1月

目录 一、行业主管部门、监管体制、主要法律法规与政策 (4) 1、行业主管部门和监管体制 (4) 2、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5) 二、行业发展概况 (6) 1、血液制品行业简介 (6) 2、血液制品行业发展概况 (8) (1)年采浆量 (9) (2)血液制品年批签发情况 (10) ①人血白蛋白 (10) ②静注人免疫球蛋白 (11) ③特异性人免疫球蛋白 (11) ④凝血因子类产品 (13) 三、行业竞争情况 (15) 1、行业竞争格局 (15) 2、行业内主要企业 (16) (1)天坛生物 (16) (2)华兰生物 (17) (3)上海莱士 (17) (4)泰邦生物 (17) (5)博雅生物 (18) (6)卫光生物 (18) (7)双林生物 (19) 四、行业周期性、季节性和区域性特征 (19) 1、行业周期性 (19)

2、行业季节性 (19) 3、行业区域性 (19) 五、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 (20) 1、有利因素 (20) (1)国内血液制品供不应求 (20) (2)血液制品限价放开 (21) (3)医疗卫生体制不断健全 (21) 2、不利因素 (22) (1)采浆成本不断上升 (22) (2)研发能力有待提升 (22) (3)市场竞争进一步分化 (22) 六、进入行业的主要壁垒 (23) 1、资质壁垒 (23) 2、政策壁垒 (23) 3、资金壁垒 (24) 4、品牌壁垒 (24) 5、人才壁垒 (24) 七、行业上下游的关联性 (25) 1、血液制品行业与上、下游行业的关联性 (25) 2、上、下游行业对血液制品行业的影响 (25)

中国管理咨询业发展现状分析

中国管理咨询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管理咨询的性质 咨询业最早出现在美国,1926年,一位芝加哥大学教授创建了一家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咨询公司,它的出现标志着管理咨询业的诞生,他就是Mckinsy,当时谁也没有想到它会成为大名鼎鼎的麦肯锡管理咨询公司。现代社会专业化分工的结果使得企业认识到企业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拥有一切领域的专家,企业可以通过市场获得专业化的管理知识的服务来保证企业的高效率运作,咨询业应运而生的原因正是其能为市场提供专业的管理知识。市场的需求决定了企业赖以生存的条件,企业的良好经营服务和优质的产品又保证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咨询业中类似于麦肯锡管理顾问公司、安盛、德勤、毕马威、安永、普华永道、波士顿、等国际知识管理顾问公司就说明了这一点。 其实,咨询—“consuting”在国外的理解就是利用外界的脑力资源和人力资源,解决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管理咨询是这样的一个过程,有管理咨询专家组成项目组,在对企业管理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之上,客观、独立的帮助客户鉴别问题、分析问题,最终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管理咨询公司所要做的就是帮助客户提出好的想法,并且把它变成可行的计划,然后实施到企业的运作中去。咨询企业提供的就是一种知识服务产品,它的核心是人力资本,具有知识密集型和智力性的行业特点。 管理咨询业属于第三产业,目前在中国,它属于典型的高新技术行业。管理咨询业是典型的知识型企业,管理咨询是知识的再生产,在企业管理中针对不同客户,不同问题,创造性的解决管理问题,它生产的是知识产品,而生产是有一定的程序的,这与一般问询或一问一答显然有原则区别。一般的问询、问答,它不可能有严格的“生产”企业管理决策知识产品的程序,它们也不可能生产出对管理决策建议的发展有价值并受到客户满意的产品。咨询业是以自己的知识和智慧帮助企业成功的。咨询企业与一般生产企业的不同点: 1)咨询企业是以自己的知识和智慧,帮助企业、事业成功、推动社会文明的建设发展,咨询企业的生命在市场,咨询企业的成功就在于帮助别人出主意获得成功;帮助别人成功的业绩就越多,咨询公司自身的社会信誉就越高,在市场上占有的份额也会越大; 2)咨询企业是生产智慧或“观念产品”的产业,产品质量是她的生命。咨询企业产品不同于实物形态产品。客户付款和咨询报告的提交,并不等于交换的完成;而只有咨询企业“心对心、手把手”地把自己的智慧变成客户的智慧,并使客户收到良好效益时,交换才算真正完成; 3)商店和顾客之间是一种纯粹的交易关系,我卖你买,交易完成后双方不再保持往来,而咨询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关系不单纯是交易关系,应该是持久的事业合作关系。客户的满意度、关系亲密度将要有极大地影响到双方的合作与选择,所以不应把咨询市场的营销看作个别的、不连续的和短暂的交易活动,不应追求每一笔交易利润最大化,而应将其看作一种连续的,长期稳定的,互利、互促的伙伴关系,并通过建立、发展和

中国医药行业竞争因素分析

中国医药行业竞争因素分析 (一)行业新进入者威胁 对医药企业而言,由于具有资金技术密集型等专业性及特性,因此与其他行业相比,进入壁垒较高。首先是来自政府行政管理方面的壁垒。药品作为特殊的商品,直接关系到使用者的生命安全。医药行业的生产受到国家监督管理部门的严格控制。新药的注册生产方面,由于也存在一定的行政保护,使原有制药企业拥有较强的垄断优势。其次,由医药产业的规模经济所带来的壁垒。新进入的医药企业难免要面临一个很大的考验,即要么在规模经济上经营,投入巨额的资金,并与现有企业进行激烈的市场份额争夺战:要么在规模经济以下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这两方面会给医药企业带来巨大的压力。第三,来自资本需求的壁垒。由于国家提高了医药产业的进入门槛,因此相关带来了在启动资本方面的更高要求。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7-2021年中国医药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表示,虽进入医药产业的壁垒重重,但由于我国药品消费市场潜力巨大,惬意要产业回报丰厚,因而近年来一些财力雄厚的大集团等纷纷控股收购医药企业,国外更多的医药巨头业试图进入我国医药市场。新的进入者使整个医药市场原有的竞争变得更为激烈。 (二)购买者议价能力 对于医药企业来说,其购买商主要为药品批发企业、医疗机构以及药品零售商。药品批发企业一直都是医药企业产品的主要流向,其在与不同卖方的交易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掌握了大量的信息,且医药企业之间产品的差异化小,因而批发企业具有相当的议价优势。近几年来,我国药医疗机构好人品批发企业向着规模化、联盟化的方向发展,国药集团等大型药品商业企业在市场中占的份额不断扩大,从而使医药企业在这场贸易的博弈中地位进一步下降。医疗机构和零售药房作为整个销售环节的终端,能够直接接触消费者,因此具有引导用药消费的能力,在与医药企业谈判中具有绝对的优势,也有着很强的议价能力。 (三)供应商议价能力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直接影响着医药企业的生产成本。医药供应商包括:原料药及辅料生产厂家、能源的提供商等等。我国是全球主要的原料药出口国,拥有大量的原料药生产厂商。为了争夺相对固定的市场,原料药行业的竞争也异常激烈。因而在原料药采购的议价方面,医药企业占据一定的优势。而能源的价格由国家相关机构统一规定,医药企业并无与之议价的能力。近年来,各种原材料以及能源的价格猛涨,致使整个医药供应链各个环节价格上涨。这无疑使举步维艰的医药企业雪上加霜。 (四)替代品的威胁 药品作为特殊商品,具有极强的专业性,其作用并不能通过保健品或医疗器械等其他产品所替代。因而,替代品较为局限,由此对医药产业竞争所带来的的威胁较小。 (五)同业竞争者分析 在我国现有的医药生产企业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品种的厂商少之又少,产品同质化现象相当严重。相同的药品就有几十家乃至几百家医药企业同时生产,从而导致了医药企业之间的竞争越发激烈。国内医

管理咨询行业分析展望

管理咨询行业分析展望 分类: ?—albertxu @ 12:43 □演绎咨询产业 对管理思想产业链的分析可以借用渠道这个热门词汇,管理思想之流从高到低,高处是先进的经验、非凡的智慧、优秀的技巧或者先知的预言,低处是成千上万等待经验、智慧、技巧和预言的企业。 全球范围内,这种势差成就了麦肯锡、安盛、德勤、毕马威、安永、普华永道、波士顿、罗兰贝格等国际知名管理顾问公司,如今这些公司大都在中国建立了分公司或办事处,他们认为中国的管理咨询市场就要打开,因为中国企业管理的势差更大,市场空间十分广阔。伴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的不断深入,管理咨询作为未来的朝阳产业在我国已落地生根了。然而,从各方面看,管理咨询业的发展将会有很大发展机遇。 我国企业整体经营管理水平不高,管理资源匮乏,这已是不争的事实。这种状况客观上为管理咨询业的发展带来了广阔发展前景及市场潜力。.尽管有一些不利因素,但管理咨询近年来还是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产生了些 有能力向企业提供高层次管理咨询服务的管理咨询公司。这些公司数目不多,且聚集在北京、上海、深圳人才汇集的三地。其咨询人员一般来自企业的管理层,具有很高的素质,对现代企业管理有深入的研究和丰富的经验,他们的咨询建议相对于国际管理机构来说更切合中国企业的实际情况,因而受到了企业界的欢迎,树立了良好的口碑。 回顾历史,我国咨询产业已经探索近20年。 80年代初,政府开始创办咨询企业,它们主要集中在投资、科技和财务咨询 领域。比如,国家计委在全国创立投资咨询和建设工程咨询公司,那时信息咨询业是非规范和非市场化的,但其出现也让人们领悟到了信息的价值。

90年代初一批外资和私营信息咨询、市场调查公司开始涌现,并为企业提供规范化咨询服务。经过5年左右的发展,如零点调查、盖洛普(中国)咨询、华南国际市场研究、慧聪信息、浩辰商务等脱颖而出。时至90年代中期,国外管理咨询公司大批进入中国,从此管理咨询业告别了点子时代,进入专业化发展阶段。到了21世纪,一些国内管理公司开始在市场上崭露头角,出现了汉普管理咨询、博峰营销、派力等一批咨询企业。沃尔福管理咨询、远卓管理顾问、营销. 在中国,管理咨询业的发展完全是与改革开放的进程相伴的。我国咨询业于80年代初应运而生,近20年的发展历程虽不算长,但已经经历了从官办咨询到信息服务咨询到管理咨询的几个阶段。 虽然经历了近20年的发展,我国咨询业目前仍处在春秋时代,他们还要面对以下一些问题: 1.新闻媒体对咨询行业的报道经常概念不清,统计数据不准确。 2.企业对咨询产业体系认识不清,在需要咨询服务时不知道请哪类咨询公司, 有病乱投医。咨询公司对咨询产业体系认识也不清,对专业化市场领域认识不清,什么都想做,最后什么都做不好。 3.咨询产业其实是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一种原动力,是比高新技术产业更 体现知识价值的产业,他们是企业的医生,应该在市场经济的环境里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我国咨询产业发展呈现这种发展时序的原因既是市场经济不同成熟期在咨询需求层次上的差异,也是我国市场经济成熟度的反映。此外,这也与我国企业的总体规模相关。. 可以看出,我国的咨询产业到2010年就能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

申论范文: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品牌

申论范文: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品牌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品牌” 古语有云:“内外兼修,方得风清器正”,言外之意就是让中国制造转型升级需要内外兼修。当前我国的中国制造水平不高、产品低端、质量较差。无论是德国车冲击国产车市场,还是日本小商品引发国人抢购,亦或是瑞士表抢占了国内市场,都使得当前中国制造步履维艰。要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必须内外兼修;要实现“中国智造”向“中国品牌”的转变必须内外合力。 发展制造业要注重品牌建设。目前制造业发展困境莫过于企业品牌建设问题。当下企业品牌建设问题颇多。知名品牌数量较少、地方保护主义严重、重点培育地方企业让地方品牌缺乏竞争力,这让品牌建设困难重重;品牌形象较低、存在质低价廉现象、国外品牌打压严重、国内同行竞价血拼、产品竞争非常残酷,这让品牌建设陷入困境;企业品牌意识低下、单纯依靠规模效应、存在同质化竞争、盲目抄袭模仿严重、缺乏品牌运作人才、品牌管理过于简单,这更让品牌建设无从谈起。因此必须注重品牌建设。应该从打造优势品牌、淘汰落后产品、突出产品特色开始。 发展制造业要强化企业精神。具体来说,强化企业精神需要“精字当头、专字为本、聚字为要”.首先,“精”字当头即重视产品质量、追求工艺极致、追求精益求精、鼓励技术提升、增加设备投入、注重自主研发、提高客户满意率;其次,“专”字为本即术业有专攻;再次,“聚”字为要即成立研发中心、引进高校人才。由此可见,强化企业精神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久久为功、驰而不息的精神努力为之。 发展制造业要提倡工匠精神。李克强总理不止一次地说过:“当下制造业转型的突破口在于工匠精神”,对于目前我国的制造业乱象简单言之即工匠精神缺失的问题,因为工匠精神缺失所以不重产品工艺、不求产品品质、无视产品口碑、忽略用户需求、割裂市场反馈……也正是因为这些难题让中国制造业的整体水平普遍不高、故而要提高制造业水平、实现产业转型、摘掉“中国制造”的山寨帽子,必须从“工匠精神”开始。 有鉴于此,发展中国制造必须扎扎实实干、步步为营干、循序渐进干。只有注重品牌建设、强化企业精神、倡导工匠精神、注重国际合作才能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只有这样才能让“中国制造”实现“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全新景象。才能让“中国制造”“今胜于昨,明复胜于今”,才能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伟大目标。(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