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武术八极拳教案

武术八极拳教案

武术八极拳教案

【篇一:五步拳教案t】

《武术五步拳》实践课教学

教学理念:在教会学生学习的思想指导下,本着健康第一的目标,

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教师指导思想、学生体验、交流展示、师生共同评价教学组织过程,以及实现认知过程:由不知到知

的转化;思维过程:由被动的模仿到主动善思会学的转化;心理过程:从“要我学”向“我要学“和”我爱学“的转化;能力过程:从理解

知识原理到掌握技能技巧的转化。教材分析

武术作为一种民族体育项目,受到学生们的普遍喜爱。学生通过演

练武术得到美育的熏陶。本课分为两个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主要

学习武术的基本手型与步型,第二课时学习五步拳,本课为第二课

时的内容。武术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

一项具有民族风格的传统体育健身项目。五步拳主要是以三种手型(拳、掌、钩)和五种步型(弓步、马步、歇步、仆步、虚步)组

合而成的套路动作。并依据新课标的要求,以“健康第一” 为指导思想,培养学生组织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吃苦耐劳的意志和团结互助的集

体观念,为将来适应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学情分析

武术是初中课程的教学内容。本次课选择传统武术五步拳作为本次

课的教学内容。本次课是武术学习的第二堂课,之前的第一节课学

生对武术的基本手型和步型已经基本掌握了,很多学生由于受到武

侠小说及影视片的影响,对武术充满幻想因而认识不清。另一方面,学生的运动参与能力、性格爱好都具有很大的差异,而武术运动恰

恰是一项刚、柔兼备的项目,既能表现出男生的刚强,又能体现出

女生的柔美。教学目标

运动参与:使全部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敢于展现自我,参与课堂

评价;运动技能:使大部分学生能基本掌握五步拳的动作,小部分

能把五步拳的动作做得连贯流畅。身体健康:通过练习,发展学生

科学锻炼的意识,发展学生柔韧、力量,耐力素质,提高身体协调

能力。

心理健康:使学生都体验到五步拳的乐趣,并增强其自信心和成就感,社会适应:,通过分组练习展示,提高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

能力,培养学身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 重点:歇步盖冲拳——提膝仆步穿掌——虚步挑掌

教法与学法

教法:根据本堂课的内容和特点,先以正确优美的连贯的套路动作

感染学生,激发学生“我想学”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然后通过讲解、示范、

指导、纠错等方法来让学生学习手型、步型及单个动作,并过渡到

两个以上的组合动作和整套动作。

学法:模仿尝试学习法、对比学习法、小组合作学习法。难点:动

作路线清晰,手型,步型正确到位,动作连贯流畅导入法

2. 提问导入法:关于武术的拳法,武术的门派有哪些。例如拳法:太极拳八极拳南拳少林拳门派:少林、武当、峨眉、南拳教学流

程课堂常规

专项准备活动复习武术基本功

放松、整理、小结集体练习分组展示五步拳学习

教学过程

调动情绪激发兴趣阶段

1.体育委员整队,检查报告人数

2.师生问好。

3.宣布本课内容与目标

4.热身跑(蛇形)搏击操

运动参与体现阶段

? 复习基本功 ? 五步拳学习

准备姿势(并步同时抱拳于腰间) 一.搂手弓步冲拳

易犯错误:左手没有搂手,弓步后脚没有蹬直,重心未在两脚之间,膝盖

超过脚尖二.弹踢冲拳

易犯错误:弹踢没有收大腿弹小腿. 三.马步架打

易犯错误:马步没有收跨,外八字,膝盖超过脚尖. 四.插步盖掌

五.歇步冲拳

易犯错误:歇步时臀部没有坐到后腿脚跟上,左拳成下冲拳六.提

膝穿掌

易犯错误:左腿没有充分提膝,右掌没有从左手背上穿出。七.仆步

穿掌

易犯错误:左脚没有伸直,脚底容易翻起,臀部没有坐在右腿脚跟上。两手没有在同一条直线上. 八.虚步挑掌

巩固提高阶段集体练习

分组练习 (分四组,每组选出一个小组长,每组队员在组长代领下一起交流,讨论,一起发现错误动作并纠正,分析整个套路的快慢节奏环节,各组表扬完之后,教师要作出相应的评价,学生也要自评,互评.) 创编动作组合

用所学的武术基本功进行创编动作组合,至少三个动作,最后每组选出一名同学进行表演,五步拳和创编动作组合

放松调整阶段

? 放松练习(学生自由放松) ? 整理小结

? 教师布置作业及要求 ? 师生再见

武五步拳

灵石第一职业高级中学

闫飞

【篇二:大学中国武术文化教学之教案设计】

[大学中国武术文化教学之教案设计]

一、课程名称:中国文化

二、授课对象:大学体育选修武术的学生

三、课型:文化展示课

四、学时:4学时

五、授课题目:中国武术文化

六、教学目的与要求

1.目的:在对外汉语的国际推广中,我们要着力打造国际品牌,大学中国武术文化教学之教案设计。但是在中国的博大精深的文化体系里,在国外传播甚广的却是冰山一角。然而,武术这一极具中华民族风貌的文化体系却以其独特的魅力在国际上影响深远。武术内涵丰富,寓意深远,既具备了人类体育运动强身健体的共同特征,又具有东方文明所特有的哲理性、科学性和艺术性,较集中地体现了中国人民在体育领域中的智慧结晶。同时它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东方的民族文化光彩。因此,从广义上认识,武术不仅是一个运动项目,而且是一项民族体育,是中国人民长期积累起来的一宗宝贵文化遗产。因此,在本次的文化教案中,着重于对武术这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系统介绍,采用多种形式从多层次多角度阐释武术所承载的中国文化。从而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更好传播。

2.要求:a.明确中国武术的特征,了解其发展的历史进程

b.认识武术对于国人素质的构建的作用即它所蕴含的民族性格(从儒家、阴阳学说、天人合一对武术思想的影响展开)

c.了解中国传统武术国内发展现状

六、授课内容与时间安排

七、教学方法以案例法为指导,适当结合阐释法、对比法

八、教学重点难点

武术在其产生,发展和完善的历史进程中,受中国传统哲学影响极深。而中国传统哲学与西方影响深远的宗教理论差异很大,即:在

传统哲学的影响下所形成的武德精神“自强不息,仗义济民,忠于民

族和国家,诚信谦让”与西方追求自我的价值的实现的精神甚异,学

生在接受过程中会有一定的障碍。儒家思想,阴阳八卦的思想是武

术文化精神的支柱,而这种思想又在几千年的武术发展中不断的互

相渗透,最终所形成的天人合一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思想是与电影里

的以打斗为特点的武术有很大区别的。中国武术虽然起源于战争,

并因为战争的长期存在而得以不断发展,但是在其完善的过程中更

多的是融入了处世之道,其精神也从原来的攻击性逐渐的向“为国为民,侠之大者”的成熟完整的武侠精神转变。这是一种中国人独有的

伦理价值。因此,必须让学生了解到武术的真正精华,这是这堂课

的难点,同时也是重点。

九、具体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

导入部分:播放太极表演视频(35秒)

1.介绍中国传统武术的历史发展进程(详细文案如下,重点下红线)(10分钟)

武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那时﹐人类即已开始用棍棒等原

始工具作武器同野兽进行

斗争﹐一是为了自卫﹐一是为了猎取生活资料﹐后来人们为了互相

争夺财富﹐进而制造了更具有杀伤力的武器。如《山海经#8231;大

荒北经》就有“蚩尤作兵伐黄帝”的记载。这样﹐人类通过战斗﹐不

仅制造了兵器﹐而且逐渐积累了具有一定的攻防格斗意义的技能。

在殷商时期﹐青铜业发展﹐以车战为主﹐出现了一些铜制武器﹐如

矛﹑戈﹑戟﹑斧﹑钺﹑刀﹑剑等。同时﹐也出现了这类武器的用法

﹐如劈﹑扎﹑刺﹑砍等技术。为了提高战斗力﹐这时已有了比赛的

形式。如《礼记#8231;王制》所载“凡执技论力﹐适四方﹐裸股肱﹐

决射御”﹐意即较量武艺高低。

春秋战国时期﹐铁器出现﹐步骑兵兴起﹐为了在步骑战中发挥作用

﹐长柄武器变短﹐短柄武器(特别是剑身)变长﹐这样﹐武器的内容就

更加丰富了﹐武术的技击性进一步突出﹐同时武术的健身作用也受

到重视。这时比试武艺的形式已广泛出现﹐更加推动了武艺的发展。据《管子#8231;七法》载﹐当时每年有“春秋角试。” 秦时盛行角抵

和手搏﹐比赛时有裁判﹐有赛场﹐有一定的服装。1975年湖北省江

陵县凤凰山秦墓出土的一件木篦背面上就彩画了当时一场比赛的盛

况﹕台前有帷幕飘带﹐台上

3个上身赤裸的男子﹐只穿短裤﹐腰部系带﹐足穿翘头鞋﹐2人在比赛﹐1人双手前伸作裁判。

汉时有了剑舞﹑刀舞﹑双戟舞﹑钺舞等。这都说明﹐汉时的武舞已

有明显的技击性﹐有招法﹐又多以套路的形式出现。汉时是武术大

发展的时期﹐已形成了多种技术风格的流派。如《汉书

.艺文志》收入的“兵技巧”类就有13家﹑199篇﹐都是论述“习手足

﹐便器械﹐积机关﹐以立攻守之胜”的武术专著。

随著步骑战的发展﹐在战场上﹐戈﹑戟逐渐被淘汰﹐剑作为军事技

术多被刀所代替﹐但作为套路的演练仍在发展。

宋代出现了民间练武组织﹐见于记载的有“锦标社”(射弩)﹑“英略

社”(使棒)﹑“角抵社”(相扑)等。这些社团因陋就简﹐“自置裹头无刃

枪﹑竹标排﹑木弓刀﹑蒿矢等习武技”但对抗性的攻防技术由于受了

宋理学家倡导“主静”的影响﹐都逐渐走向衰微。

元代统治者对民间“??二十人之上不许聚众围猎﹐连民间私藏武器

也属犯罪。武艺多以秘密家传的方式冒著生命危险进行传授。

明代是武艺大发展的时期﹐出现了不同风格的技术流派﹐拳术﹑器

械都得到了发展﹐特别是在理论上总结了过去的练武经验﹐具有代

表性的著作有《纪效新书》﹑《武篇》﹑《耕馀剩技》等。

清代统治者禁止练武﹐民间则以“社”﹑“馆”的秘密结社形式传授武

艺﹐其中著名的拳种﹐如太极拳﹑八卦掌﹑形意拳﹑八极拳﹑劈挂

拳等﹐多在清代形成。

2. 武术与中国哲学

(一)儒家思想与武术

儒家学派历来推崇“君子”文化,把“君子”的行为,道德规范作为“成人”的标准,希望人们去努力达到。儒家的伦理道德思想,以及所提

倡的“文武双全”,“仁勇兼备”的思想,对武术发展有着明显的导向

作用。

儒家伦理道德强调“仁爱”,认为“仁”为“爱人之本”。以“仁爱”为基

本伦理思想所派生出的“忠,孝,智,仁,勇,宽,信,敏,惠,温,

良,恭,检,让”等道德标准,一直被作为武术伦理思想的核心,纳

入了道德伦理的范畴之中。

“为国为民,侠之大者。”这是一种中国人独有的伦理价值。这种“大

侠精神”是侠义传统与儒家的最高价值标准的完美结合的产物,是成

熟完整的武侠精神。具有“为国为民”精神的武侠形象,则成为中华

民族理想中最完美的英雄形象,受到千百年来中国人的崇拜和尊重。举例

中国武术中的礼节:武术老师示范并解说武术礼节,留学生模仿。(一)徒手礼

1、抱拳礼

(1)行礼的方法

并步站立,右手成拳,左手四指并拢伸直成掌,拇指屈拢,左掌心

掩贴右拳面(左指根线与右拳棱相齐),左指尖与下颏平齐,右掌

眼斜对胸窝,置于胸前屈臂成圆,肘尖略下垂,拳掌与胸相距20-30

厘米。头正、身直、目视受礼者,面容举止大方。(附图)

(2)抱拳礼的涵义

左掌声表示德、智、体、美“四育”齐备,屈拇指表示不自大,右掌

表示勇武顽强,左掌掩右拳,表示“勇不滋事”、“武不犯禁”;左掌

右拳拢屈,两臂环抱成圆,表示五湖四海,天下武林是一家,以武

会友;左掌为文,右拳为武,表示文武兼备。

(3)抱拳礼的应用

在武术竞赛、表演、训练活动中应用。

2、鞠躬礼

(1)行礼的方法

并步站立,两手垂置于体侧,手心向内贴于大腿外侧,上体向前倾

斜15度,教案《大学中国武术文化教学之教案设计》。

(2)鞠躬礼的应用

a、见到师长或领导时使用此礼;

b、表演、比赛演练结束时使用此礼;

c、不适于应用抱拳礼的正规场合。

(二)持械礼

1、抱刀礼

并步站立,左手抱刀,屈臂使刀斜横于胸前,刀背贴于小臂上,刀

刃向上,右手拇指屈拢成斜侧立掌,以掌根附于左腕内侧,两腕部

与锁窝同高,两臂外撑,肘略低于手,目视受礼者。

2、持剑礼

并步站立,左手抱剑,屈臂使剑身贴于小臂外侧,斜横于胸前,右

手拇指屈拢成斜侧立掌,以掌根附于左腕内侧,两腕部与锁窝同高,两臂外撑,肘略低于手,目视受礼者。

3、持枪(棍)礼

并步站立,右(左)手枪(棍)把端三分之一处,屈臂置于胸前,

枪(棍)身直立,枪尖(棍梢)向上,左(右)手拇指屈拢成斜侧

立掌,以掌根附于右(左)腕内侧,两臂外撑,肘略低于手,目视

受礼者。

(二)阴阳思想与武术

儒家思想主要是对习武者做人处事行为的影响,而阴阳思想则是对

武术自身发展的影响较大。

(三)天人合一

所谓“天”并非指神灵主宰,而是“自然”的代表。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即表明人与自然的一致与相通。这种“天人合一”的思想体现在武术中,首先表现为习武者追求人与自然

的统一。清代杨氏传抄太极拳谱中记载:“乾坤为一大天地,人为一

小天地也”,所以在练习武术的过程中,人们总是在追求人体与大自

然的和谐相通,使人顺乎自然,其运动也要服从大自然的变化规律,以此来求得物我,内外的平衡,达到阴阳平和。正因如此,自古习

武者都非常注意在练习的过程中是人体和四时、气候、地理等外在

的自然环境相协调,因时因地采用不同的训练内容和手段,选择优

美清净的自然环境作为练功修身养性的场所,从而充分发挥人的创

造力,使个人的身心皆融于大自然之中。若你天时地利而动,则不

利于健康。

古往今来,很多人以自然现象编创武术,如太极拳是“长拳者,如

长江大海,滔滔不绝世”说明太极的技术跟自然的关系,同时表明在

演练时还要注意养成“腹内松静气腾然”的内心活动,皆是江海之势

喻拳势。又如,长拳的十二形说:“动如涛、静如岳、起如猿、落如鹊、立如鸡、站如松、转如轮、折如弓、轻如叶、重如铁、缓如鹰、快如风”,也是以十二种物象

来说明对演练时动作的12种变化的要求,其中绝大部分也是取自然

界的物象来喻拳势。

二、武术中所蕴含的民族特点

武术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完整的道德体系即武德。所谓武德,

就是从事武术活动的人在社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应具有

的道德品质。儒家思想认为武德主要包含“仁、义、礼、信、勇”五

方面。仁是指道德意识,要用广博的爱心去对一切人;义是依仁而

行的方法、途径、和标准,伦理观念;礼表示恭敬辞让之心、为人

处事、待人接物的礼节仪容;信表示诚实可靠、信守诺言;勇则表

示惩恶扬善、见义勇为。

武德作为一种美德,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指导人们共同的武术生活

及其行为的准则、规范,并渗透在习武者的思想和言行中。同时,

这种武德所塑造的大侠形象成为中国人心目中的英雄特征,也激励

着仁者智士不断的朝这个方向努力。从而广播中华之美德。

3.现代武术发展现状

#9332;现代武术的段位制

1、初段位:一段(青鹰);二段(银鹰);三段(金鹰)

2、中段位:四段(青虎);五段(银虎);六段(金虎)

3、高段位:七段(青龙);八段(银龙);九段(金龙)

初段位的晋升

1、凡参加武术套路基础锻炼年满8岁或参加武术散手基础训练年满13周岁(仅限男子),入段资格技术考评成绩达7分以上,并接受

武德教育者,可取得入段资格。

2、凡取得入段资格达1年以上,在规定的考评中,演练一段的一

套拳术或散手基础技术,成绩达7.5分以上,遵守武德者,可申请晋升一段。

3、凡获得一段达一年以上;在规定的考评中,演练二段的一套拳术,成绩达8分以上,或在散手攻防组合技术考评中,成绩达8分

以上;遵守武德者;可申请晋升二段。

4、凡获得二段达一年以上;在规定的考评中演练三段的一套拳术,一套器械(长短任选),每项成绩达8.5分以上,或在散手实战技术考评中,成绩达8.5分以上,

遵守武德者,可申请晋升三段。

中段位的晋升

1、凡获得三段达2年以上,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晋升四段:(1)在规定的考评中,演练四段的一套拳术、一套短器械、一套

长器械,总成绩达到25.8分以上,并在该段的武术理论考试中,成

绩达到75分以上,重视武德修养者;

(2)在规定的散手四段晋段比赛考评中,成绩达到规定录取名次,

并在该段的武术理论考试中,成绩达到75分以上,重视武德修养者。

【篇三:八极拳】

八极拳手型

八极拳的手型大致可分成静态手型和运动手型两种,其

静态手型主要有掌、拳、勾三种。

掌五指自然分开,掌、指微屈向前,静态时,掌心空虚内

收;动态触物时,意、气、

力合一外凸,掌型呈荷

叶状,八极拳门称之为

?荷叶掌?。(图1-1)

拳四指屈卷松握,拇指

搭于食指、中指第一指

节处。(图1-2)

勾屈腕垂指,拇指搭于

食指、中指第一指肚结

合部,无名指与小指自然弯曲。(图1-3)

八极拳除以上介绍的三种基本手型外,运动中还有八种

变化手型,吴秀峰先生总结为:锤(图1-4)、瓦(图1-5)、

斧(图1-6)、杆(图1-7)、刺(图1-8)、叉(图1-9)、锛(图1-10)、镰(图1-11)。?其实,八极拳的手型本无固定模式,要随机应变,手型变化必须

结合于实用,不能由于教条而贻误战机。

八极拳步型

八极拳的步型分马步、弓步、虚步、仆步和歇步,运动变化中大致还

可分为十六大步型。八极拳的步型以马步为基础,其他各种步型都是

马步的派生与变化。它与八极拳手型要求的思想基本一致,只要马步

的基础打牢了,其他步型会迎刃而解。

1、马步(图2-1)

八极拳的马步与其他拳种的马步在动作要求上略有不同。要求两足

平行叉开时,脚尖稍内扣,两个涌泉穴的距离在两脚半至三脚之间。身

体屈蹲时,会阴穴与涌泉穴的直线距离呈等边三角形。十趾抓地,两脚

掌外撑悬?涌

泉?,如趟泥状,双膝外扣内撑,?会阴?与?丹田??肾俞?穴相抱,?百会?与?会阴??涌泉?三穴平行垂直于地面。

2、弓步(图2-2)

弓步与马步两脚之间的距离基本相等,身体略向前俯,弓屈一腿的膝盖顶端与脚尖平行垂直于地面,另外一腿蹬直,全脚掌踏地,高度与马步基本相同。弓步又分正弓步、侧弓步、左弓步和右弓步四种形式。

3、虚步(图2-3)

八极拳的虚步有着自己的特色,讲究3:7分力,双脚踏地。虚步两脚之

间的距离略小于马步与弓步,松胯夹裆,与马步同高。分左虚步、右虚

步两种形式。

4、仆步

八极拳的仆步与其他拳种基本相同,不作详细介绍。

5、歇步

八极拳的歇步与马步同高,后歇一腿放松,且自然弯曲。

八极拳除以上介绍的几种步型外,运动中还有许多变化着的步型,如四六步、三七步、跟提步、盘提步、翻蹄步、独立步、跪膝步、并步、闯步等,八极门称之为?十六大步?,而这些步型都是以上几种步型的运

动变化。

八极拳的手法、步法与身法

任何一种武术,只要谈起手法与步法,就脱离不了身法,因为手法、步

法与身体构成了人在运动状态中的有机整体,少了哪一部分都显得不

完整。古人讲?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精、气、神?。这样就形

成了一个立体的?九宫?思维空间,而人起

决定作用,其他事物都随着人的存在而被认

识、利用了发展。?天、地、人?,又被称

为?三才象?,要求在运动过程中人必须

?知天时,识地利、百战不殆?。

就人体而言,

在武术概念内可分为上、中、

下三盘。上盘指?膻中穴?以上部位,中盘指?丹田?穴至?膻中?穴部位,下盘指?丹田?以下部位。

拳歌曰:?上使云、捋、提、按、刁、抱、缠、战;中使挨、膀、挤、靠、盘、别、肘、胯;下使吃根,埋根,毒蛇摆头。?

又曰:?拳似流星眼似电,腰如蛇形脚如钻,尾闾中正神贯顶,刚柔圆活

上下连,体松内固神内敛,满身轻俐顶头悬;阴阳虚实变化急,命意源泉

在腰间。? 对于八极拳手法、步法和身法的认识,历代八极拳先贤都

认为不能把它们孤立看待,如果人为地将其截然分开,将会犯形式主义

错误,因为八极拳的显著特点是讲究?六力合一??三盘并击?,要求?彼

不动我不动;彼若动我全动??动一发而牵全身?。手法运用上讲究,?

进如殳错,撤如勾戈,发如炸雷,退若揉食?。手法变化因势而生,刁、拿、锁、扣顺其自然。

八极拳的步法与手法相协调,讲求?打一不打二?,落脚呈?跺、碾、闯?三合一,并有抢吃半步的习惯,八极拳门

称之为?半步拳法?。

八极拳的身法讲究贴近进攻,?动手

如亲嘴?。而形成上述技法的主要原

因,是由于八极拳训练的基本功法决

定的。大凡接受八极拳训练之初,除桩

功训练外,大部分精力都应放在柔手、柔腿、三靠劈、贴山靠和单式

的训练上,学生通过这种有目标的训练后,身体各部位的机能和抗击打

能力、爆发力明显增强,在技击使用中就能最大限度地扬己所长,避己

之短。八极拳的使用原则用以下几个字概括,

叫?一引、二进、三打、四摔、五擒、六扣?,这?引、

进、打、摔、擒、扣?虽然在各种武术中都常见,但如果用这样一个顺序把它们串联起来,就足可以说明八极拳的身法变化规律了。又因为

八极拳在套路训练中多以中平为主,讲究?提腿不过膝??出拳不宜密?,动则排山倒海摧枯拉朽和?拳打百步不算远,取胜就在一寸间?,故每拳、每式,每个步法、身法都要协调一致,以全静、全动,?静久生动,久动归静?的理念来支配每一个拳架招式。八极拳前辈对其手法、步法与身

法的变化还有?进术论??静心论??趋避法?的论述,而这些论述的核心就是要求练功者必须?循序渐进,顺其自然?;使用中必须?心静澄明,临

危不惧,以己之长,克敌之短?。

八极拳静桩功

提到静桩功,应首推八极拳的马步?两仪桩?,此桩是八极拳全部理论

与技术的立根之本。

吴连枝先生还结合前人的思想与自己的体会总结出了八极拳的?内功五法?。内功五法对一般人而言具有?壮骨、养生、调气,疗身?功效,

而对习武者,可以聚精、聚气、聚力,提高身体耐力,改善自身各部位的

协调与配合,有很好的学术研究价值。

关于?两仪桩?的动作要领,突出的技术特点是:?头顶脚实,立身中正,

松肩沉肘,意于丹田?。

练习?两仪桩?,也需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时间可由短到长,要突出效果训练,要按技术要领去做,不能以桩蹲的时间长短论功力深浅。桩功是套路训练的一种铺垫,也是技击使用中举足轻重的要素之一,必须扎扎实实地练好。除马步?两仪桩?外,八极拳的静桩功中还包括?弓步悬指桩??仆步叠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